管制安全

2024-10-11

管制安全(精选12篇)

管制安全 篇1

摘要:如何提升空管安全管理, 使安全管理适应民航系统的发展, 发挥安全管理的效能成为了空中交通管理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首先概述了国内外空管安全管理的发展现状, 然后从主要因素和间接影响因素两方面重点分析了影响航空安全和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的诸多因素, 并在此基础上说明了空管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 阐述了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的政策和策略, 最后通过分析空管文化的维度, 以及研究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的相互联系, 论述了以人为本, 以安全文化为核心的空管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安全文化,安全文化体系

一、绪论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 航空运输业也出现了快速发展, 飞机的数量和机型不断的递增, 航线和飞行密度也随之增加。随之带来的航空管制压力, 对我国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提出了各种严峻的挑战, 国家的航空安全日益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据航空安全专家们通过对历年航空事故资料统计和分析, 发现人为因素在现代航空事故的诱发因素中所占的比例高达80%, 而在导致这些航空事故的原因当中虽然不全是空中交通管制的原因, 但几乎都与空管因素相关。

(一) 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从主要因素和间接影响因素两方面重点分析了影响航空安全和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的诸多因素, 并在此基础上说明了空管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 阐述了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的政策和策略, 以及空管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二)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在航空运输业日益发展的今天, 进行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是基于我国现有的空管安全管理基础, 以保障航空安全为目的, 进行提升空管安全管理的研究, 以使安全管理适应民航空管系统的发展, 发挥安全管理的效能, 从而达到进一步实现我国的航空安全目标。

二、影响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的因素

(一) 影响航空安全的因素

在旅客运输过程中, 影响飞行安全的因素通常是指能够导致伤亡与伤亡有关系的事件或过程。民航企业和民航管理部门通过积极的预防措施预先发现和消除威胁安全的事故征兆, 避免发生严重的飞行事故。对空难事故的认真调查, 将反面发现事故的直接原因, 作为经验、教训和借鉴, 以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影响飞行安全, 造成飞行事故的因素很多, 我们可以将威胁飞行安全的因素分为两类:主要安全因素和间接安全因素。

1) 主要安全因素。主要安全因素通常是指最能够导致事故或导致事故可能性最大的原因, 或与事故密切相关的因素。主要分为以下5大类:a.人为因素。根据分析认为因素非常的复杂, 有机组人员原因, 也有地面机务维修人员、空中交通指挥等人员的原因。主要表现为机组人员安全责任不高、操作失误、配合不协调;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指挥失误和机务人员不按工作流程标准维修等。b.交通环境因素。航路结构、机场实施布局以及空中交通的繁忙程度等, 将直接影响飞行安全。c.飞机性能因素。飞机性能因素主要是指飞机的部件质量出现问题而影响飞行安全。d.天气因素。现代飞机一般都能全天候飞行。但是, 恶劣天气情况可能会引起飞机机械故障或通信导航问题。如果飞行人员临场心理因素不好而引发判断、处理失误, 最终将可能导致飞机失事。e.其他因素。飞行事故除以上比较常见的原因以外, 还有一些其他意外因素, 如恐怖主义袭击、蓄意破坏和暴力行为以及撞鸟等, 对航空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 间接安全因素。虽然有一些因素并不能导致直接飞行事故, 但是它们有可能产生一些影响飞行安全的隐患, 发展到一定程度将最终导致飞行事故, 这些因素为:a.航班运营。随着航班密度增加、飞行密度的增加、各方面相应人员工作强度的增大可能导致工作失误, 引发安全事故。b.技术培训。飞行员和管制人员的技术培训好坏不会直接导致任何飞机事故, 却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c.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航空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直接影响到航空安全, 是发生航空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

(二) 影响空管安全的因素

分析航空事故过程中人的因素作用, 是一件非常复杂而重要的工作。一般情况下与空管人员有关的直接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 人员选择与培训。挑选和培养空中交通管制人员不仅对思想品德、身体健康、文化知识、综合素质等方面有极其严格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对他们进行综合的、科学的和有效的各种技能培训, 培养一个出色的空中交通管制人员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很高的代价。2) 年龄和健康要求。科学地分析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地具体情况, 在健康、年龄、经验等方面做出平衡地选择。3) 技能与经验。培养一个优秀地空中交通管制人员一般需要数年时间, 这不仅要求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必须具备娴熟地技术, 而且要求具备一定地经验和经历。

三、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

(一) 安全、安全管理概念

1) 安全的概念。安全在一般情况下定义为:免除可能伤害人员或毁坏设备的偶然或意外事件的环境, 是人、物或系统保持健康完整和正常的状态及其保障条件。安全具有以下基本特性:a.安全是客观的、绝对的, 人们对安全的认识是发展的、相对的;b.安全的标准是相对的;c.安全的标准是发展的。2) 安全管理的概念。安全管理是为实现安全生产而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物质资源的过程。它利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机能, 控制来自自然界的、机械的、物质的不安全因素及人的不安全行为, 避免发生伤亡事故, 保证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安全管理是在空中交通管制服务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组成部分。事故是人们在有目的的行动过程中, 突然出现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致使该行动暂时或永远停止的事件。安全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 它必须遵从伤亡事故预防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二) 空管安全管理政策与策略

1) 空管安全管理政策。空中交通管制安全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总体安全目标;高层管理层为确保实现安全目标的承诺;承诺对安全管理采取防患未然的、系统性的方式;机构各层面对落实安全责任的总体要求。2) 管安全管理策略。空管安全管理策略是以积极的安全文化为导向, 制定完整、有效的安全政策和安全评估方案来约束空中交通管制行为, 实施各种有效的监控手段和内部安全审计, 通过空中交通服务的质量控制促进空中交通服务符合既定要求, 使影响空中交通服务系统安全工作质量的有关因素处于受控状态。

四、结论与展望

航空业的快速发展, 航线飞行密度日益增加对世界各国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提出了各种严峻的挑战。如何提升空管安全管理文化, 使安全管理适应民航空管系统的发展, 发挥安全管理的效能成为了空中交通管制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空管安全分析是民航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复杂。在此, 我只是做了一个方面的初步研究, 希望能够给空管安全管理研究带来一丝帮助。

管制安全 篇2

a是指 匕首、三棱刀(包括机械加工用的三棱刮刀)、带有自锁装置的弹簧刀(跳刀)以及其他相似的单刃、双刃、三棱尖刀

b匕首、三棱刀、弹簧刀、各种尖刀

管制刀具的管理意义

a~依法加强管制刀具的管理对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b对教育、挽救违法青少年也具有实际意义

c保障刀具的正常生产制造和正当使用,满足生产和人们工作、生活的需要管制刀具管理要求

a生产、使用管制范围内刀具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生产、使用管理制度

b生产、制造管制范围内刀具的工厂、作坊,必须经县市级以上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办理有关手续,才准生产

c经销管制范围内刀具的商店,必须经县市级以上主管部门统一,办理有关手续,才准经销。购销管制刀具的情况要进行详细登记,以备检查。

d管制范围内的刀具,严禁非法携带进入车站、码头、公园、商场、展览馆、影剧馆、歌舞厅、体育场馆等公众聚集场所或其他公共场所,严禁非法携带管制刀具乘坐公共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

e少数民族使用的藏刀、腰刀、靴刀等民族刀具,只准在民族自治地区佩带销售和使用

f国家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制造和销售、贩卖匕首、三棱刀、弹簧刀等属于管制刀具范围内的各种刀具

加强管制刀具管理措施

a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要向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宣传教育,让他们了解管制刀具管理的法律、法规精神,了解私藏管制刀具和非法携带、使用管制刀具的危害性。还要提高广大群众的治安防范意识,遵守法律、法规规定,积极同各种违反管制刀具管理规定的行为作斗争)

管制安全 篇3

关键词:农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政府管制;质量安全;创新对策;内涵

中图分类号: F32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4-0367-04

收稿日期:2013-08-29

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Y12G030063);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编号:11JDGZ02Z)。

作者简介:黄晓英(1958—),女,湖南蓝山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管理与信息。 E-mail:137116128@qq.com。

通信作者:周茜,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农业管理与信息。E-mail:ahxyhn@163.com。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关系人们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愈来愈受到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关注。由于农产品具有经验品、信用品和准公共物品的属性,其质量安全问题不仅需要依靠市场机制调节,更需要政府的有效管制。在我国,由于农产品生产与产品储运的特性,以及相关生产经营者规模小而分散的问题,使得质量安全问题尤为复杂,因此,我国政府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制政策一直是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和相关政府部门研究的重要问题。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内涵、属性,结合生命周期理论,重新定义农产品质量安全生命周期概念及理论内涵,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周期的生长、加工、生产、存储、运输与销售各阶段政府管制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制的内容与创新对策及结论,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1农产品质量安全内涵

1.1农产品的内涵

农产品一般是指人类有意识性地利用动物或者植物的身体机能来获得生活所必需的食物和其他一些活动中发生的产物[1]。根据用途可以分为3种:一是人类生活中的直接必需品,如蔬菜、大米、菜油、肉、鸡蛋等;二是人类生活中的间接必需品,它们可以转化为水产品、蛋、奶、肉等必需品,如饲草、饲料粮;三是作为工厂生产原料的必需品,如烟草、棉花等,以及先前是农作物、后转化成为工业原料,如高粱、玉米等[2]。本研究中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包括植物、动物、水产、微生物)的初级产品,是在农业活动中获得、可以直接作为食物或者是作为食物主要原料的可食用农产品。

1.2农产品质量安全

1.2.1农产品质量安全属性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双重属性,不仅具有商品属性,还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1)商品属性。美国学者Nelson将商品分为3类:搜寻品、经验品和信用品[3-4]。搜寻品(search goods)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之前能够获得充分信息,决定商品品质,如产品的外观;经验品(experience goods)是指只有在购买之后才能判断其质量的商品,如产品的滋味;信用品(credence goods)是指消费者即使在消费以后也不能判断其品质,只有借助其他信息才能决定其品质,如产品的安全性。农产品是一种特殊产品,按Nelson的这种分类理论,农产品质量安全要素(包含安全要素)的品质特性既是经验品,如产品的鲜嫩程度、汁液的多寡、纤维的粗细、酸甜、口感等特征,又是信用品,如是否含有瘦肉精、激素、抗生素、有害农药残留等。农产品作为商品的经验品和信用品属性,完全依赖自由的市场调节机制往往出现市场失灵。(2)准公共物品属性。根据公共物品理论的定义,公共物品被解释为:具有消费或公共生产要素等效用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可以给每一位公众带来效用的、公共需要的物品(服务)。准公共物品是指在消费等方面具有较大程度外部性的一类公共物品。农产品是食品的主要原材料,它的质量安全性具有公共卫生性,政府与农产品供给者都参与了供给。

1.2.2农产品质量安全涵义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内涵没有准确和公认的定义,但许多学者支持以下3种说法[5]:(1)重点研究农产品质量中的安全性,把安全性包含在农产品的质量中。(2)强调品质的安全性和量的安全性,既包含质量又包含安全,这种说法是我国学者普遍认可的說法。(3)把两者作为整体的概念去研究,或者是把质量和安全进行组合,质量可分为外观品质和内在属性,安全一般指影响农产品危害的因素。笔者认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符合保障人健康、安全的要求,包括在生产、贮存、流通和使用过程中形成、合成过程中留有和残存的营养、危害及外在特征因子,其中,健康主要是指具有符合人体正常需要的营养和卫生条件;安全指农产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

2主要相关理论

2.1农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一种产品从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整个周期变化过程。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是一种全新的设计与制造理念,从产品概念设计、工程设计与规划、生产、销售、售后服务一直到产品淘汰与回收等,对全生命周期中的产品信息与过程进行全面化与一系列的管理[6]。本文所言农产品生命周期,是指农产品生产到餐桌的全过程,这个过程构成了一个农产品完整的生命周期。依据这一定义,农产品生命周期可分为生产、经营、运输与销售4个时期(图1),其中,经营、运输与销售期都涉及到包装与存储内容,利益相关主体有农产品供给者(包括生产者、经营者、物流业者)、消费者(含购买者、消费者)、管制者(亦即监管者,指政府各职能部门及人员)。

2.2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管制

政府管制是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政府管制者(机构),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主要是企业)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7]。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商品属性和准公共物品属性的二重性,消费者获得农产品信息困难或昂贵,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和昂贵的交易成本及农产品供给者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再加上生产经营目标与消费者质量需求目标不一致,在市场机制下,通过市场调节不能完全解决所有经济问题,不能完全有效实现农产品供给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均衡,经常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因此,要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杠杆”调节作用,另一方面需要政府管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管制即政府运用公共权力,通过制定一定的规则,对农产品生产经营个人和组织的行为进行限制与调控,来弥补市场缺陷,解决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导致资源配置的非效率性和分配的不公平性,最终增进社会福利。

3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制特征

农产品的结构特征要比多数工业品的产品结构特征简单,但农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复杂性与整体性及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制的特殊性,要求政府对农产品管制应充分考虑对农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8]。

3.1生产期的质量安全管制特征

由于农产品生产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的源头和基础,生产期农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也就无从谈起整个生命周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期是农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最困难也是最薄弱的阶段,往往会出现产地污染和投入品污染等质量安全问题。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这些污染会到达畜禽、农作物等动植物体内,并最终到达人体。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者从农产品选种、生产、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有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组织生产,往往不正确使用药物、化肥、饲料等投入品,甚至使用违禁药物,再加上缺少完整、科学、可操作和系统性强的法律体系,在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成本低、价格处于优势地位的农产品往往取代成本高、价格处于劣势地位的优质、安全农产品,信息不对称给不安全的农产品生产带来更多的利益,一些生产者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会不择手段生产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后果的农产品。

3.2经营期的质量安全管制特征

经营者往往追求利润最大化,相互之间博弈的纳什均衡是为了获得高额利润,经营劣质不安全农产品,从而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难以提高。在经营流通中,我国大多数农产品都是散装的,没有统一的包装、也没有商标,农产品包装大多数以塑料袋为主,有些塑料制品加入了铅含量比较高的稳定剂,这样容易导致质量安全问题。农产品经营出现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严重脱节的现象,包装、存储技术与装备普遍落后,农产品存储部门规模小,缺乏高水平的监测手段,科技人员严重缺乏,政府对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农产品质量安全对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产生直接影响[9],农产品供给者与消费者及政府之间在经营过程质量安全问题上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在利益面前,农产品供给者容易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道德安全与法律建设是一种互补关系,政府相关工作人员由于缺乏道德教育,缺少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和道德水准。此外,政府对农产品经营流通的检测成本高、速度慢,对农产品包装标志与市场准入制度等方面管理力度也比较弱,再加上农产品分散,地域分布广,缺乏标签,农产品可追溯性差,实施完全监管的成本也高,缺乏健全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与方式。

3.3运输期的质量安全管制特征

农产品品种复杂,具有易变质腐烂、保鲜难等属性,同时加上生产规模小而分散,生产、经营主要在城郊及农村,消费市场集中在城市,从而存在物流环节复杂、渠道多,运输路线长等现象,再加上人员复杂,有公司、有私营,流通市场有零售、批发、代售点、直销点等,运输、流通环节不合理及有害的储运方式及总体水平不高的物流实施能力等,容易造成对农产品的污染、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极为严重。政府通常只对是否有传染病、表面卫生等较为关注,对其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缺少农产品科学合理的质量安全检验体系,很难实现对农产品供应链上物流信息特别是质量安全信息进行集中的控制与管理。

3.4销售期的质量安全管制特征

销售期是农产品流通的最后环节,在销售过程中经常会发生霉变、腐烂等现象,存在不安全隐患的同时也往往会缩减有限的利润空间,再加上农产品供给者众多,且经营规模小,监管者对销售期市场运营的管制成本高,容易出现各地销售市场管制动力不足、管理措施薄弱、监管处罚不到位等现象,在农产品营销过程中,用硫酸处理生姜、胡萝卜,用色素处理鱼、米等,用氨水催熟西红柿,用病死的畜禽做熟食等等不安全行为时有发生。在农产品消费上,人们追求安全健康的产品,推崇绿色消费,然而,由于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政府没有构建良好的信息服务机制,农产品安全信息不能快速、有效地传递给消费者,加上消费者安全意识淡薄和认知水平低,缺乏做出抉择的信息与知识,农产品市场中成本高、价格处于劣势地位的优质安全农产品供给不能得到消费者认可和溢价,使低成本的劣质农产品比高成本的优质农产品的经济收益更大,鼓励了销售商的机会主义,打击了优质安全农产品销售者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政府缺乏建立消费者利益保障和驱动机制、激励机制,不能有效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动力。

4基于生命周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制对策

政府管制的目的和良好管制的首要原则是实现公共利益。由于农产品产业链长,我国农产品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政府多部门分段监管,涉及利益的攸关主体众多,规则的制定与执行过程需要综合权衡各个方面的利益。农产品安全很多问题都与各相關利益主体的意愿与行为密切相关,对各利益攸关主体的整体考虑与全面研究是制定良好监管体系的基础,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在农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其质量安全管制的特征和管制对策的侧重点应各不相同。由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制体系,同样存在着规制者与受规制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提高受规制企业生产效率的问题[11],因此,根据农产品生命周期各个时期的特征属性,运用激励性管制理论,从供给者、消费者和政府管制者等各主体的博弈分析和整体视角出发,研究制定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管制措施,解决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效率与信息租金的两难选择问题,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管制水平、防止疏漏的重要保障。

4.1生产期的质量安全管制对策

在生产期时,政府首先要建立农产品生产投入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起标准化种植、施肥、生产技术与管理体系,对农产品选种、产地选择、施肥、生长等各个环节进行追踪控制,如土壤环境、农(兽)药用量等,对农产品中的污染行为和违规过量使用农(兽)药,进行严格控制并进行惩罚;应提高完善农产品生产技术与品质的服务,包括种子、农作物幼苗、化肥、农药等进行技术服务与管理,对农产品名称、品质、种类、代码、产地、生产期、保质期建立标志,对农产品生产者、生产过程农药量及肥料施用、采摘期质量安全检测等进行信息登记并建立档案;进一步加大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力度,通过标志制度、标签管理来实施农产品安全,来提供农产品安全的可追溯性;强调基于农产品生命周期的“从选种到生长”全程的生长质量安全监控,政府还应重视风险信息的交流与合作,公开必要信息,尽快实施与完善整体的信息化系统管理。

其次,要完善法律体系,出台强有力的政府管制法律、法规,在增补修缮合理、科学、系统的法律和管理办法的同时,也要废除一些不合理的法律制度、管理制度,弥补管理的漏洞和不足。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假设生产者生产安全农产品的成本为v1,利润为y1,生产不安全的农产品成本为v2,利润为y2,监管者对生产不安全农产品发现的概率为p,处罚力度为H,可得生产者进行不安全生产的收益为u:u=p(-H-v2)+(1- p)y2,当u>y1时,生产者倾向生产不安全的农产品;当u

4.2经营期的质量安全管制对策

由于农产品具有生鲜度、易腐性等特点,经营期质量安全管制在整个农产品供应链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经营流通阶段,由于经营者追求利益最大化,经济人会利用政府管制在内的一切可能空间,在法律制约下,在最大化自身利益和遵循法律之间进行博弈。经营者面临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法律风险选择,有以下4种选择:(1)低质量、高风险;(2)高质量、低风险;(3)高质量、高风险;(4)低质量、低风险。低质量、高风险一般不存在,该组合下经营者放弃选择;高质量、低风险在现实中也不存在;高质量、高风险与低质量、低风险在现实中普遍存在,农产品质量与法律风险存在高度正相关,农产品经营者的行为博弈主要取决于法律所可能产生的经济后果,如果法律制度安排能够有效地鼓励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并对这种行为进行奖励,对提供劣质的农产品能进行监督和惩罚,则经营者将普遍提供安全的农产品,极大地降低法律风险。因此,在该时期政府首先要加强管制这双有形、有利的“手”,提高劣质不安全农产品经营者的法律风险,为农产品市场正当竞争提供良好的政策法规及市场环境,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培育信誉最好的办法不是管制,而是打造一种公平竞争的环境[12]。其次,政府从农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对农产品的经营过程进行管理,抓住整个农产品经营中产品链、食品链的包装、存储等管理流程,对其质量安全要素进行全过程逐一规范、约束与管制,在国家法律的总纲下,上级机关应把管制权利下放给地方政府,要求地方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精细化管理[13],实现农产品包装、存储等经营流程的有效控制。

4.3运输期的质量安全管制对策

第一,政府应扶持培育规模化农产品物流企业,提升机械化装备,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我检测技术研发,建立产品管理系统、组织管理系统、物流配送系统,提升物流运输保鲜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同时通过对各种农产品进行组合、分装、加固,形成适于运输的组合包装单元,推广良好规范操作、风险分析与关键路径,并对出库、入库进行质量检验;要加强设备监测技术研发,对农产品的存储湿度、温度、光照度等条件要严格跟踪控制,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监测和报告系统,加强农产品在包装及运输中的质量安全分析工作,适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危险性评价,分析农产品质量危害产生的关键因素,建立风险控制系统、风险管理系统、风险规避系统、危机处理系统,实现农产品全过程物流管理。

第二,政府在提高物流技术的同时,也要注重物流保鲜技术的研究,对农产品从包装、运输等整个物流过程,进行科学、合理、全面的质量控制,为农产品提供良好的物流技术保障;将行政管理、统计技术、专业方法等结合起来,全面实行一整套质量安全管理流程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第三,要完善法律、法规。应制定农产品物流质量安全违法、违纪的处罚标准,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处罚力度;同时,也应该建立合理奖励制度,来保证农产品包装、运输环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逐步引导农产品包装、运输过程中农产品供给者主动、全面参与农产品的质量管理。

4.4销售期的质量安全管制对策

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制业务流程与内容看,销售期政府应对农产品存储、销售进行管制,包括对农产品供给者的存储、销售过程的管制和对消费者的服务与激励。其中,政府对农产品供给者的存储、销售过程的管制包括市场服务与支持,即运用市场准入和检测等手段约束管制产品质量,与此同时,提供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信息,协调、供需缓冲、保障优质优价等市场销售服务;对消费者的服务与激励,包括质量安全知识与意识的宣传培训、交易质量的信息发布与信用查询、消费者维权举报支持机制。

由于消费意愿和风险意识程度不同,不同消费者对质量的关心程度会存在差异,对产品质量意识越高,则越有可能为较高质量安全的农产品支付溢价;相反,对产品质量意识较低的消费者,则更有可能选择质量和价格均低一些的农产品,从而对农产品高品质不提供溢价。此外,农产品质量信息与信用信息也是消费者有效识别农产品质量优劣的前提条件。

假设市场上存在一般农产品和优质农产品,一般农产品里面包含优质农产品和劣质农产品,存在的比例分别为w0、1-w0,优质农产品的价格为L0,一般农产品的价格为L1,一般农产品中的优质农产品和劣质农产品的价格分别为L2、L3(L2>L3),则有:L1=L2w0+L3(1-w0),由此可得到:L2=[L1-L3(1-w0)]/w0,当L0>[L1-L3(1-w0)]/w0时,消费者支付的溢价为L4=L0-L3+(L3-L1)/w0。L4越高,表示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供给者收益越高,则其提供优质安全农产品的意愿越强。而影响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选择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对产品质量安全的知识、意识,以及充分的信息。因此,政府要加強消费者质量安全知识与意识的宣传培训,提供便捷透明的信息服务平台,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提高消费者对安全农产品的溢价购买意愿,从而保证市场机制的优化和提高优质安全农产品供给者的收益;政府应建立农产品安全诚信制度和信用体系,鼓励社会各界及新闻媒介等,通过正确方式监督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多渠道举报、投诉平台,给维权、举报者提供畅通有效的渠道,降低维权成本,并给予举报奖励和补偿,以激励社会各界自觉参与监督与管理的积极性,进而弥补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制过程中的低效率,减少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制的成本。

5结论

农产品安全问题是涉及农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运用生命周期理论探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制,把握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整个生命周期诸阶段业务流程与业务内容特征,分析管制策略,通过约束与激励,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个生命周期的利益相关主体(管制者、供给者、消费者)的责任意识及自觉意愿提高。对于供给者,政府应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在开展道德教育、加大监管力度和对农产品供给违规者惩罚的同时,维护公平的市场环境,提升安全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利润,形成供给者激励机制,激发供给者自觉选择供给安全农产品的动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对于管制者,政府应健全管制机构,完善管制制度,明确职责分工,约束公权行使的边界,实施管理过程的跟踪和透明化,同时建立对管制者的责任追究;对于消费者,政府应建立农产品质量信息和管制信息透明机制,营造良好的市场信誉环境,并加大宣传,提高消费者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建立消费者维权和利益保障制度,形成消费者激励机制,激发消费者安全农产品溢价购买意愿。

总之,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对农产品从生产、经营、运输、销售各环节制定管制对策,运用约束与激励机制,营造各相关利益方自觉维护农产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管制的社会推动机制,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玉环,徐恩波. 农产品质量安全内涵辨析及安全保障思路[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6):11-15.

[2]翟虎渠. 农业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Nelson P. Information and consumer behaviour[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0,78(2):311-329.

[4]Nelson P. Advertising as information[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4,82(4):729-754.

[5]呂巧枝.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发展对策[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4):10-13.

[6]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4-30.

[7]綦方中,赵文波,周根贵. 一种基于PLM的农产品物流系统研究[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9,25(3):329-332,335.

[8]许成才.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 广西社会科学,2007(9):72-75.

[9]吴华长,邹焕聪.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政府管制研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35-237.

[10]马云泽. 规制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动态演进[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2):4-7.

[11]余晖. 迷失方向的政府管制[EB/OL]. [2014-01-13]. http://www.china-review.com/eat.asp?id=9136.

管制安全 篇4

1 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的内涵

空中交通管制,主要是应用了导航、通信、以及监控等多种技术手段,对飞机的具体飞行活动进行全面充分的监视和控制,从而实现保证航空飞行安全性和秩序性的重要目的。空中交通在进行管制的过程中,通常会将飞机飞行的航线空域进行有效划分,主要包括等待空域管理区、飞行情报管理区、塔台管理区、进近管理区以及飞行情报管理区和航路等等,针对不同的管理区域,采用的具体雷达设备也是有所区别的。对这些管理区域进行间隔划分,从而飞机飞行过程中的垂直和水平方向能形成间隔,这样能够逐渐构成空中交通管制的良好基础。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主要是指飞机飞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问题。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中对一些不确定性的危险潜在因素没有进行有效预测,或者预测的效果不够准确,进而采取的解决模式不恰当或者行动时间不够及时,给空中交通的管制工作增加难度。同时空中交通管制中的安全风险还有一部分是多种内外因素共同造成的,如果不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将会增加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1]。

2 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

2.1 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的界定

为解决问题制定相应的备选方案,并对其进行相应的选择和决定,即为决策。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主要是针对空中交通管制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风险,对可能出现风险的各个阶段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管,从而在现代决策技术的指导下,选择良好的备选方案,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的解决。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风险指标的确定工作、指标值的界定以及预警决策器的选择等方面。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的预警决策模式在不断的优化设计当中,将其实际运用到当前的空中交通管制工作当中,能够有效提高预警效果的准确性。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是安全风险预警决策工作能够按照相关的标准样式执行预警工作的良好指导和标准,它能够针对安全风险预警阶段中的一些决定性问题,不断提高预警的精度和准确度,从而对预警管理的模式进行有效补充,能够有效解决预警决策问题[2]。

2.2 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的目标

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对影响预警信号准确性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并积极采用现代的决策技术,对可以使用的应急解决方案进行选择和优化,从而增强预警管理系统的工作效果。空中交通管制采用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进行管理,主要是想要将空中飞机飞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风险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从而增强空中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证出行人员的生命安全,因而该模式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优化,逐步提高具体的预警决策方案和策略,针对其中出现的一些虚警和漏警问题进行全面的防治[3]。

2.3 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的基本任务导向情况

1)保证安全风险预警决策的指标能够和实际的安全风险状态进行有效匹配。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的预警决策模式,在实际的应用当中,需要保证能够对出现的各种风险特征进行描述,而描述风险特征的主要方式就是指标。风险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在选取指标对风险进行描述的时候,很难保证完全的准确性。将指标和风险特征进行充分匹配,从而能够有效提高风险预警决策的使用效果,匹配程度主要是看风险特征状态描述的不确定性如何。在对空中交通中的风险进行监控和识别过程中,为了有效避免那些虚警和漏警的情况,需要不断调动和组织相关的资源,对各种信息质量好的指标进行全面的收集和分析,从而为最终的预警决策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保证指标和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的实际特征进行有效的匹配,增进预警决策的精确度和准确度,保障空中交通的安全和稳定[4]。

2)对指标信息的冗余度进行有效的判定和决策。在对空中风险进行预警诊断的过程,就是对实际风险的情况以及状态值进行全面划分的过程。空中交通风险特征的样本集是有一定限度的,因而想要在模式识别理论的支持下进行风险的分析和控制工作,必须对特征维数进行有效的控制。特征维数是和样本相匹配存在的,如果样本有限,那么采用相应数量的特征维数能够对样本进行有效的分析,而如果使用的特征维数过多,将会直接影响到预警决策的最终效果,同时导致预警模式性能退化,不利于最终决策措施的执行。根据这一情况,在对风险指标进行预警评估的时候,需要选择一些具有相对适应性的指标,同时对那些冗余的指标进行有效的剔除,从而能够针对一些相对特定的风险状态进行准确判断,及时发出相关的预警信号,为预警决策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这样能够保证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还能够保证预警决策的效果更加良好[5]。

3)根据对空中交通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趋势预测和预警评估,选择良好的决策方案。根据空中交通风险的指标特征,选择出良好的适宜的测评方法,这个过程就是预警评估的方法。预警评估方法是决定预警信号等级的重要步骤,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际的预警效果。趋势预测主要是对空中交通的风险走向进行全面的预测,从而积极发现其中出现的各种风险问题,并为后续的风险预警决策做好前提准备工作。这些方法的有效应用,能够为选择良好的风险预警决策手段和方案,提供良好的条件[6]。

3 结论

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积极适应了当前社会的发展情况,应用了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在当今社会空中安全管制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对空中航空路线和飞机的具体飞行活动进行预警管理的具体实施工作,是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的主要目标。

摘要: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中外交流的愈加频繁,使得航空客运量逐渐增加。空中航线的密集度不断提升,航班数量和频率的不断增加,给空中交通安全带来了较大的风险,比如说飞机相撞、航班冲突等,给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了一定威胁。空中交通管制就是为了将空中航班出行的风险有效控制在最小限度,加强航空过程的安全工作,维护空中运行的正常秩序。本文主要从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的内涵入手,对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的相关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介绍和说明。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体系

参考文献

[1]罗帆,杨智.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3,35(4):274-278.

[2]郑寅飞.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的决策模式研究[J].电子制作,2014(3):109.

[3]陶啸啸.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研究[J].科技风,2014(2):165.

[4]郑晓春.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分析[J].硅谷,2014(7):181-189.

[5]刘亚.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及方法[J].科技风,2015(3):86.

流河小学收缴管制刀具安全责任书 篇5

一、学生携带管制刀具的危害

学生携带管制刀具,如果屡教不改,即构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所说的严重不良行为,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学生携带管制刀具的危害性在于:一是由于玩耍而伤及自己或他人,构成犯罪。二是由于携带管制刀具,助长了学生逞强好胜的心理,一旦与同学发生冲突,随身携带的管制刀具很可能成为实施犯罪的工具。因此,制止学生携带管制刀具,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需要,是建设平安学校的需要。

二、教师收缴学生所携带的管制刀具之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章(权利和义务)第八条(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第五款之规定: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三、学校管制刀具管理规定

学校为进一步维护校园治安秩序,必须严禁学生携带管制刀具。

(一)管制刀具的种类:匕首、三棱刀(包括机械加工用的三棱刮刀)、带有自锁装置的弹簧刀(跳刀)以及其它类似的单刃、双刃、三棱尖刀、棍棒等。

(二)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和处罚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章第三十二条之规定:“非法携带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的,处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四、教师收缴管制刀具的义务和责任

(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和自我保护教育,向学生讲明危害性。

(二)在课堂或课外发现学生携带管制刀具,要从关爱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规劝和批评教育,并依法收缴管制刀具。

(三)若携带管制刀具的学生不服管教,拒不交出管制刀具,应及时向学校领导或公安机关反映情况。

(四)就学生携带管制刀具之实际情况,教师向其监护人进行通报,监护人有义务禁止自己的孩子携带管制刀具。

管制安全 篇6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 前景理论 博弈 感知成本 实际成本

1 引言

食品安全事关公众的生命健康、政府威信和社会安定。保障食品安全离不开有效的控制与管理,缘于食品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其相关的管理过程十分复杂,涉及的产业部门繁多[1]。国内外许多学者采用博弈模型对政府部门和食品生产企业的行为策略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了食品添加剂安全管制机制失灵的缘由,并提出了对策建议。这些研究主要是围绕食品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声誉展开:许民利、王俏和欧阳林寒[2]认为食品供应商与制造商的质量投入策略与双方质量投入产出比密切相关;李宗泰和何忠伟[3]认为为得到更多的安全食品,应该通过补贴、奖励等政策提升遵纪守法行为的预期收益、通过罚款、惩处等政策降低违纪非法行为的预期收益。王虎和李长健[4]认为在食品安全领域中存在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对立和冲突,由此产生了相关主体见的利益博弈现象;王艳芳和刘亚相[5]通过对食品供应链中企业的安全投入与收益间关系的分析,在恰当假设与简化的基础上,构建供应链中企业基于产品安全投入的非合作博弈模型、合作博弈模型与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对不同情况下企业的投入决策进行了分析;朱玲玲和胡安其[6]从有无政府监管两个方面,对食品市场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情况进行分析;Caswell采用收益-成本模型分析了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7]。马琳[8]认为加大对转基因食品企业的监管力度、惩罚力度和对转基因食品监管部门的奖励力度能够使转基因食品生产企业与监管部门良性互动,逐步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Grief从商业经济的角度研究并阐述了诚信对于企业的重要性[9-10]。

这些研究为构建安全放心的食品市场环境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但其构建的博弈模型均架构于“博弈参与人是理性的”的公设。诺贝经济学奖得主西蒙认为人的行为理性是有限的而决非完全的[11],因此,通过von Nevman和Morgenstern指出预期效用理论构建的客观收益矩阵及博弈分析结果与现实不够贴切,甚至出现一些互为矛盾和无法解释某些现象的情况。Kahneman和Tversky[12]提出的前景理论,更符合决策者在不确定情况下不完全理性的决策行为[13]。因而,价值函数相较于预期效用函数能更加贴切的描述现实中博弈双方的行为选择。

鉴于此,本研究基于政府部门与食品生产企业为有限理性人的假设,创新性的将博弈树的节点当作下一次博弈双方的参考点,并采用价值函数替代预期效用函数以构建食品添加剂安全管制收益感知矩阵,并基于该矩阵分析政府部门和食品生产企业的博弈关系,以使得博弈双方在整个过程中都始终贯彻有限理性假设,从而得到更贴近实际的结果,进一步从经济和心理的综合视角阐释食品市场食品添加剂安全管制失灵的原因。

2构建动态博弈模型

在实现博弈中,博弈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特征、策略空间及收益价值感知等信息了解的不够准确,参与人只能凭借自身价值感知而选择行为策略。因此,在下一博弈节点,博弈双方均会参照上一博弈节点所带来的收益而选择行为策略,故政府部门和食品企业之间就食品添加剂安全管制问题的博弈构成了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问题。

2.1 前景理论和价值函数

Kahneman和Tversky [12]提出一种替代的风险决策框架即前景理论。前景理论所寓示的价值函数,相较于期望收益函数 主要特征有:①效用除了与总收入或总消费有关,更主要源于某个参考点基础上的收益或损;②决策权重π(Pi)为加权主观概率Pi的函数,有π(0)=0,π(1)=1;③价值函数为S型曲线,故满足 时,

2.2 模型假设

假设1:1)本研究假设认为政府部门和食品企业在日常生产和监管中均采取重视食品添加剂安全管制的策略,食品添加剂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为0;2)若食品企业选择不重视食品添加剂安全的策略,食品安全事故就有发生的概率为P,故食品企业因此需承担风险成本为R,根据风险传递理论,政府部门需承担上级部门的责罚、公信力损失等风险成本为λR (λ为风险传递系数[15-16]);3)若双方均不重视食品添加剂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为则认为食品添加剂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为1。

假设2:政府部门和食品企业双方均为有限理性的局中人。所谓有限理性体现在博弈双方通过试错、学习、改进寻找较好的稳定策略,其均衡是不断调整和改进选择的结果,即博弈双方行为策略的选择是基于在试错、学习、调整和改进过程中自身对策略价值的感知而非实际效用情况[15-16],故选用价值函数替代预期效用函数。

假设3:1)政府部门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法规等各种手段检查监管食品企业行为,其对需的支付劳动、资金、时间等实际监管成本为C1,概率为P1;2)食品企业认识到食品添加剂安全对其持续经营发展的重要性,积极配合政府的行动,其对需支付的管理、资金、时间、人力等实际保障成本为 C2,概率为P2;食品企业只为短期的经营效益,不重视食品添加剂安全,而受到政府部门的积极监管,需承担行政惩罚、声誉损失等的处罚成本为C3,概率为1-P2 ;4)在政府部门采取滥用职权的情况下(概率为P3),食品企业不重视食品添加剂安全,采取受贿策略以避免受到处罚,需支出的成本为C4 (C41且m?n。根据模型假设绘制政府部门和食品企业动态博弈树,如图1所示。

图1 政府部门和食品企业动态博弈树

政府部门和食品企业双方总是参照以前有限经验在不断试错、学习、调整和改进,即政府部门和食品企业对食品安全的价值感知是动态变化的。根据前景理论的基本原理“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偏爱”可知,政府部门和食品企业在面临食品添加剂安全事故可能带来损失时,容易采取风险较高策略,总是会低估食品添加剂安全事故所带来的价值损失甚至认为不会发生食品添加剂安全事故,表示政府部门和食品企业认为食品添加剂安全事故不会发生或能够采取办法致使事故发生所带来的价值损失为零,因此假设在博弈双方的初始参照点为(0, 0)。根据研究假设和动态博弈树,博弈双方对不同策略所承担实际成本

的价值感知为

2.3 实际成本的价值感知

根据价值函数理论及模型假设,当双方都重视安全时,此时安全风险成本为0,即可视为“食品安全”作为一个发生的概率

重视食品添加剂安全“作为一个事件存在一定的发生概率 P,事件发生后需承担的损失为C3,若没有被监管部门查获则处罚为0,故有 ;3)由假设1可知,当食品企业选择不重视食品添加剂安全的策略,食品添加剂安全事故就有发生的概率为P,事件发生后需承担的损失为Bc3,若没有发生食品添加剂安全事故则为0,故有风险成本

2.3 模型求解

采用逆向归纳法求此动态博弈问题的均衡解,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计算节点⑥的感知收益值;

其次计算⑨的感知收益值

2.4 感知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关系

2.5结果分析

4 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食品安全博弈主体的行为策略不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博弈主体自身的风险偏好类型,对品牌价值、惩罚成本、风险成本等对自身的行为策略有重要影响。因此,博弈各方应该积极合作,建立有效的保护机制保障食品安全,同时,需综合政策、法律、经济、文化等多种手段综合调整博弈主体的行为策略选择,以保障食品市场健康运行,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企业奖惩制度,明确食品企业策略选择的价值感知“参照点”,促使食品企业自觉重视食品添加剂安全,进而承担起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一方面,有助于降低食品企业对“重视食品添加剂安全”策略成本的感知,进而重视食品安全;另一方面,明晰了“不重视食品添加剂安全”策略所带来的成本损失,有助于食品企业基于有限理性判断而选择“重视食品添加剂安全”策略。但根据博弈结论可知,惩奖的额度给食品企业带去的价值感知并非越大愈好,否则会引发行贿受贿、滥用职权的不良风气。

第二,加强对主管部门法制教育和建设,以加大主管部门,特别是执法人员对滥用职权、不重视食品安全所带来成本损失的感知。同时实行精细化管理,落实责任到人和责任到岗的管理制度,确保食品添加剂安全责任事故可追溯性,进一步强化主管部门人员对食品食品添加剂安全事故风险的价值感知,主动选择“重视食品添加剂安全”策略,进而提升主管部门执法的效率和质量。

第三,建立食品添加剂信息公布平台和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实时发布监管信息,一方面强化食品企业对食品添加剂安全风险意识,强化食品企业对食品添加剂安全事故所造成损益的感知,有利于企业自我监督。另一方面加强执法的科学性,可根据食品食品添加剂安全风险预警信息,对食品企业实行适当、合理、有效的管理,既有利于降低监管成本,又有助于提升监管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既能保护消费者权益,又能保护食品企业,起到防微杜渐的效果,防止类似“三鹿”奶粉事件引发乳制品市场整体的崩溃,给中国的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参考文献

[1] 李艳波, 刘松先. 信息不对称下政府部门与食品企业的博弈分析[J]. 中国管理科学, 2006, 14(z1): 197-200.

[2] 许民利, 王俏, 欧阳林寒. 食品供应链中质量投入的演化博弈分析[J]. 中国管理科学, 2012, 05: 131-141.

[3] 李宗泰, 何忠伟. 基于进化博弈论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30: 312-316.

[4] 王虎, 李长健. 利益多元化语境下的食品安全规制研究--以利益博弈为视角[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3: 144-152.

[5] 王艳芳, 刘亚相. 食品供应链中产品安全投入的博弈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03: 155-159.

[6] 朱玲玲, 胡安其. 食品市场交易与监管博弈分析[J]. 当代经济, 2011, 23: 151-152.

[7] Julie A, Caswell. Economic approaches to measuring the significance of food safety in international trade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2000, 62: 261-266.

[8] 马琳. 转基因食品监管的演化博弈分析[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3, 08: 19-22

[9] Grief A. Institution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Lessons from Commercial Revolution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2, 82: 128-133.

[10] Grief A. Cultural Belief and Organization of Society:A History and Theoretical Reflection On Collectivist and Individual Societie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4,102(5):912-950.

[11] 蒋正峰, 贺寿南. 博弈论中的理性问题分析[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 49-52, 68.

[12] Tversky A, Kahncman D. Advances in prospect theory: Cumulative representation of Uncertainty[J]. 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1992, 5: 297-323.

[13] 刘瑞霞, 邬冬华, 凌和良等. 不确定条件下判断和决策的新领域--前景理论[J]. 运筹与管理, 2005, 14(2): 14-18.

[14] 张维,张海峰,张永杰等.基于前景理论的波动不对称性[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2, 32(3): 458-465.

[14] Dov G. Safety climate beyond: A multilevel multiclimate framework[J]. Safety Science, 2008, 46: 376-387.

[15] 周维, 王明哲. 基于前景理论的风险决策权重研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5, 25(2): 74-78.

管制安全 篇7

一、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 空中管制任务总是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各种飞行事故都是因为空中管制风险预警系统不完善造成的。为了减少航空器之间发生碰撞, 将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就必须进行相应的安全风险预警[1]。首先, 发生空中交通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层出不穷, 并且各个因素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共同构成了一个庞杂的系统, 因此空中交通管制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 能够正确、科学、及时的分析该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 根据相关专家学者阐述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按其性质划分为两个部分, 一个是内部系统, 另一个是外部系统。内部系统主要是由管制、气象、通讯等相关的部门组成;外部系统主要是由各个航空部门组成, 比如国际航空就属于其中主要部门的一个分支。最后, 安全风险是各种大型事故的主要诱发因素, 它对空中管制系统的日常操作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因此, 综上所述实施科学的手段、有效的加强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的操控, 可以减少或者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制定空管安全风险预警决策的主要目的

首先是为了准确预测空中交通管制安全存在的风险, 可以参照过去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和发生事故时出现的主要情况进行讨论分析, 并且结合当前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论证, 利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 精确、科学、系统的分析并且预测航空器之间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当然也可以调查和查找往年已经发生过的事故统计, 再和当前的各种情况进行相应的对比, 然后通过科学的计算对整个安全状况的趋势进行分析, 主要是为了最大程度的减轻经济损失。其次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主要是为了更加深刻的把握决策的主要对象, 科学、系统的分析各种风险存在的不稳定性, 根据出现的实际情况利用科学的手段, 先进的方法解决安全问题。

不断完善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系统, 最大程度的提高其工作的效率, 以此来避免“虚警”的出现。最后, 工作人员对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监控的前提下, 也可以同时检测相应的信号输出设备, 这样就可以充分的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也有助于各个部门协调工作, 不断整合和完善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

三、主要的实施步骤

相关的工作人员会利用专业知识和科学技术对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进行一定的预测, 因此预测的结果是该预警决策模式的首要依据, 只有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预测的科学性才可以保证该模式的正常进行[2]。在进行安全风险预测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是:根据以往的资料, 对现有的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论证;其次要选择正确的预测方式。只有充分的对这两点进行分析和整理才能最后决策出有效的风险预测, 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安全风险, 以减少经济损失。

简而言之, 为了保证预测的目标和之前的科学分析具有一致性, 就必须对相关的数据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分析, 要最大程度上整理和收集有效信息, 并且运用科学的手段对数据的合理性进行论证。总而言之, 有效信息是进行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 专家阐述现当代的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测模式实际上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一个分支。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居有其特殊性, 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但是就目前而言, 我国的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并且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相比较发达国家还处于落后的地位, 因此不能从本质上掌握预测的准确性, 所以我们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 提高科学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为了减少和杜绝航空器之间发生不必要的碰撞, 保证其安全、有效、有序的运行, 必须制定合理的、科学的、有效的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经济损失。同时, 要不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首先要从思想意识上重视起来, 其次要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以此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我们坚信在多方的努力下一定可以减少安全事故, 减轻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罗帆, 杨智.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 2013, 02:274-278.

管制安全 篇8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制,风险预警决策模式

民航飞行器载有许多旅客,空中交通安全管理对控制风险的需求尤为迫切。空中交通管制可以维护空中交通秩序,防止空中的飞行器等发生碰撞。导致空中交通管制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各种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因此及时地对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尤为重要。

1 空中交通管制的安全风险因素

空中交通管制的安全风险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从人的因素、设备故障、环境影响及管理成效等方面划分。首先,人员风险因素。不论是地面的交通,还是空中交通,人都是操作的主体,而人又是最难以预测预警的。在空中交通管制发生的事故中,人为因素造成的差错占据很大的比例。其次,设备风险因素。所谓设备风险因素是指与发生故障相关的管制设备,例如空管自动化系统、雷达系统、电报系统等,当这些系统发生损坏未及时修理或更换 ;设备老化等 ;设备运行不正常或者设备没有备件等,都可能会导致空中交通事故的发生。再次,环境风险因素。空中交通管制主要的目的是放在空中,即使是在地面,交通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在空中,各种气象问题、地理问题、甚至通信等都可以导致空中风险的发生。很多环境因素都不是空中交通管制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因素,但是这些因素却对民航的运行安全有很大的影响。最后,管理风险因素。在空中交通中,涉及的人员比较的多、设备也比较的复杂,怎么对这些人员和设备等进行管理,进行决策也会影响到空中风险的发生。这些都是可以影响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的风险因素。

2 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的特点

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有很多特点。首先,客观性。每年都会有很多的空中风险事件发生,这些事情的发生都不是人所能控制,也不是人所能把握的。这种客观性是因为产生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的因素是客观的和必然的。其次,动态性。风险的发生和产生的危害等都不是固定的,什么时候发生,发生的危害有多大等在不同地方、不同时期都是不一样的。再次,复杂性。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的来源复杂,不仅是与人有关,还与机器设备等有关。再次,无序性。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因为没有发生过,处理起来无章可循,另一方面,因为环境中的某些因素的变化,可能会有不特定方面发展的趋势。最后,破坏性。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不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危险或事故,都会在不同程度上造成损失。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具有明显的破坏性特征。

3 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

首先,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测预警决策模式。预测是指对研究对象的未来状态进行估计和推测,由过去和现在的数据等推测未来,用已有的东西推测未知的东西。预测既可以根据过去已有的相关历史资料和现在的实际情况来推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也可以是对现在已经存在的事件的未来状态做出估计和预测等。预测预警决策模式要遵循一定的原理 :虽然风险具有动态性的特点,但是对于发生风险的相关因素还是可以提前预测的 ;事物连续性原理,现在的状态是由以前的状态演化而来,而未来的状态也是由现在的状态演化而来,因此这一原理也是预测预警模式的一个重要原理 ;事件可类推原理,通过知道两个不同风险因子或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类推另外一个事件的发展趋势,这样可以使决策的过程更加的科学。

这种模式的预测过程包括一些步骤 :明确预测的目标和对象,在预测前明确预测目标,可以有针对性地收集相关资料 ;收集数据信息,信息的准确与全面直接影响到预测结果的精确性,因此要准确且全面的收集信息 ;合理选择预测方法和模型,选出合理的方式和模型是预测决策模式运行的核心 ;输出结果和决策选择,只有根据结果,才能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制定相关预防措施,为决策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基于评估的空中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这一模式是应用比较多的一个模式。与风险有关的指标比较多,选择合适的指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术,对这些指标进行测算等,可以为预警提供一些参考甚至是决策。这一模式的任务导向可以分成两个阶段。首先是预警分析阶段的信息发布决策任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评估诊断方法的选择决策,指标信息冗余度的判定决策和风险指标值的确定决策。其次是对策选择阶段的决策任务,这一阶段的工作任务是对不确切的志向、行动、目标、约束条件及决策方案等进行决策。

最后,基于情景分析的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情景分析法,可以向决策者展示未来发展中呈现出的不同情景,让决策者知道未来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情景分析法,可以辅助决策者在策略规划中描绘不同的未来发展场景或情节,可以提高决策者的反应速度 ;情景分析法,可以避免决策的失误。情景分析法在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预警决策中有其应用的必然性。首先,利用情景分析法,可以提供全面的预测效果,预测的可信度也很高。其次,情景分析是预控对策优选决策的有效工具,使预控方案的操作与响应均能满足安全目标和实际管控的要求。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情景决策的类型包括 :正在工作情况下的预警决策。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空中交通管理者为了应付潜在的问题,必须进行决策,决策者在决策时,只有充分考虑到当时的情景,对情景有正确的认识,才能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出现在特定情况下的预警决策特。由于导致风险发生的因素有很多种,因素也有各自的不确定性,所以还是会对有些风险或是危害事件无法进行有效的预测,这就需要管制人员在处理这种风险的时候有应变能力和应急管理能力。

管制安全 篇9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及方法

为了防止航空器之间的相互碰撞, 为各种航空器的正常运行提供有序的空中交通秩序, 必须制定有效的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 大大提高预警的准确度, 减少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的内涵和主要特征

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的内涵主要体现在: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是各种事故隐患或事故的触发器, 可能对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正常运行造成潜在的危险, 对交通管制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就可以大大降低空中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 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从整体上来说, 诱发空中交通安全事故的因素有很多种, 需要我们进行详细的分类, 目前分类的依据主要是交通管制系统安全理论和思路, 对诱发事故的问题要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分析。同时, 产生空中交通管制事故的多种原因, 以及错综复杂和多层次的机理, 这些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 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 我们要对这个复杂的系统进行正确的认识。整体来讲, 空中交通管制是由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组成的, 内部系统主要包括导航、通信、气象、管制、监视、情报等职能部门, 外部系统主要包括国内航空公司、机场、军航、国际航空、地方政府等民航部门。

二、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

(一) 对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进行及时预测

对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进行及时预测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根据现在的实际情况, 结合历史资料中记载的过去发生的同样或类似情况, 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有效分析和及时推测, 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采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二是对现在的已知事件进行详细分析, 对其未来可能发生的状态进行一定的估计和推测, 加强对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的预测, 具体来讲就是根据历年来对灾害的统计、历年来发生的各类航空风险事件, 以及之前空中交通管制的相关经验, 结合现在的各类信息和相关情报, 运用比较先进的预测技术和先进的预测手段, 对监控对象进行有效的预报和预测, 时刻掌握监控对象的安全状况及呈现的趋势, 对空中交通管制安全事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提前控制, 大大减少空中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和相应的损失。

(二) 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目标及模式

空中交通管制预警决策模式的目标主要是, 在预警管理实施阶段, 对决策对象进行有效了解, 分析影响不利于预警信号准确性的各种问题, 然后运用现代的技术解决这些问题, 对空中交通管制预警系统进行优化, 使空中交通管制预警系统的工作性能不断得到提高, 主要任务主要是对虚警和漏警进行有效的防治。

根据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目标的界定, 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的工作原理是:

风险因子查找———数据采集———风险监控———状态诊断———预警信号———持续检验。

在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运行中, 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部门首先要根据具体的安全目标, 合理确定预警对象, 对危险源进行有效的辨识, 并积极收集相应的数据, 优化选择初设指标体系,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准确的数据处理, 找出预警对象在某一时段可能出现的风险特征和风险因子,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 就可以对这一时段进行重点监控, 提高监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其次, 在对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进行持续监控下, 对最符合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安全目标的告警阈值, 以及确定不同类型指标方面, 可以采取优选决策器, 实现更加合理的分类决策, 这样就可以及时发出相应的预警信号, 而且每次信号的输出还可以得到有效的实践检验, 促使相关部门和人员不断调整和优化决策过程。

(三) 基于预测的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的实施步骤和运行模式

基于预测的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 进行决策选择的主要依据是实际预测的结果, 因此, 只有积极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才能保证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的有效运行, 这就需要重视并加强安全风险预测, 努力提高安全风险预测的准确性, 进行安全风险预测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对可知信息的有效选择和准确分析, 二是注意选取正确的风险预测方法, 只有注意这两个最基本前提, 并对这两个前提进行系统的整理, 才能保证风险预测的准确性。简单来说就是要对预测的对象和预测目标比较明确;收集有效的数据信息;选择合理的预测模型和预测方法;对于输出的结果进行准确的决策选择。需要注意的是, 只充分收集相关数据信息, 并进行有效的检测, 才能保证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的顺利实施, 也就是说, 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是否有效, 关键在于对信息的收集、分析、感知和运用, 而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内外部信息交互平台可以实现对信息的收集、分析、感知和运用, 通过内外部信息交互平台, 可以在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目标的导引下进行科学的信息处理, 进而对安全风险的基本性质、发展趋势和有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准确把握, 提高警信号发布的准确率, 有利于选择正确的预控方案。因此, 可以说, 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对有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积极相应的模式, 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但是, 由于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加上人们思想的滞后性, 所以不可能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全部进行准确预测和提前控制, 还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 促使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更加合理和科学, 大大提高空中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水平, 减少空中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 为了防止航空器之间的相互碰撞, 为各种航空器的正常运行提供有序的空中交通秩序, 必须制定有效的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 大大提高预警的准确度, 这样才能有效规避空中交通管制安全中的各种风险, 进而大大减少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智.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及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12.

[2]罗帆, 杨智.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 2013.

[3]秦晴, 尹刚.浅谈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预警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4]蒋友.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及方法初探[J].科技视界, 2013.

管制安全 篇10

1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的相关概念界定

(1) 安全的概念。

安全是指避免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设备毁坏的意外或偶然事件的环境, 它是保障人、物、系统处于健康完整、正常运作以及保障条件。

(2) 安全管理定义。

安全管理是指以实现安全生产为目的而展开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在空中交通管制服务中安全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3) 空管安全管理政策。

空中交通管制安全政策包括安全目标, 高层管理层的承诺, 为实现安全化生产而采取的各种系统性方式, 以及机构各层面为落实安全责任的总体要求等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4) 空管安全管理策略。

它是指为了约束空中交通管制行为而围绕积极的安全文化展开制定完整、有效的安全政策和安全评估方案, 实施内部安全审计及各种有效的监控手段, 通过控制空中交通服务的质量推进其符合既定要求, 使影响空中交通服务系统安全质量的相关因素处于受控状态。

2影响中小机场空管安全的因素

影响空中交通管制的因素较多, 因为它是高动态和高风险行业, 其风险来源也很广, 主要原因既有来自于员工的操作和遵章守纪程度, 也有来自于组织设置的防护机制。因此, 影响中小机场的空中交通管制安全因素进行分析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1) 主要安全因素。

也就是最可能使事故发生的原因, 是事故发生的最大因素。其主要包括下面几大类: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指在空中交通管制过程中因为人员的各种操作带来的事故。人员包括机组人员、空中交通指挥、地面机务维修人员等。主要有操作失误、配合不协调, 指挥失误, 不按工作流程标准维修等表现。这些现象背后可能是由于过度疲劳、情绪的起伏、自身能力及业务水平不足、压力失衡、沟通与协调不当等原因导致的差错。

环境因素。航运路线的结构、中小机场的实施布局和空中交通的繁忙程度等, 都会对飞行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

飞机性能因素。飞机性能因素是指飞机的部件质量有问题。据相关调查显示, 人们普遍认为飞行机组因素——配合 ATC的情况是空中交通管制仅次于人为因素的第二大安全因素。

客观天气因素。客观上, 雷电和冰雹等坏天气情况会导致飞机机械故障或通信导航问题, 一旦天气恶劣而飞行人员又有了不好的主观臆断, 最终会导致飞机事故出现。

其他因素。也叫其他的意外因素, 如恐怖主义袭击、撞鸟、蓄意破坏和暴力行为等, 对航空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 间接安全因素。

间接因素不一定导致飞行事故的发生, 但是是飞行空中安全管制的隐患, 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导致飞行事故的发生, 主要有:

航班公司管理因素, 包括航班运营, 机场净空、场道、设施因素, 通信导航服务因素等。

技术培训。飞行员和管制人员的技术培训好坏会影响到航线的安全, 但是当前我国中小机场90%面临亏损, 资金的短缺制约这人员的培训、资源的配置, 飞行员和管制人员的技术培训跟不上, 自然会给空中交通管制带来较多的安全隐患。

3空中交通管制中安全管理的对策

3.1树立安全意识

首先重视思想教育, 增加管制人员的安全意识, 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做好管理工作, 管制人员首先要从思想上对安全管理进行重视。通过思想教育使公司全体人员能齐心协力去把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当做一件大事情来做, 使员工将安全意识深入到航空业每个人的心中。其次要有危机管理意识, 为了消除或降低可能发生的事故带来的威胁和损失, 化危机于有利, 企业应该为各种危机情境进行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及开展员工培训等活动。企业实施“危机管理”, 有利于员工形成忧患意识, 减少危机形成的概率, 化解企业危机, 抵御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3.2加强管制员工的培训

据调查, 空运安全事故的原因中人为因素占76.7%, 人为因素是空管最重要的因素, 而其中最直接相关的是一线管制员工。管制人员不仅是空运管理的主体、实施者, 也是空运安全因素的保障。他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 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 较强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因此, 对管制员进行培训, 需要注重三方面的培训:提升管制员的预见安全技能, 避免出现安全问题技能, 提升解决安全问题技能, 面对各种艰难的、已经出现危险征兆的管制情况, 管制员要做到通过熟练技巧, 迅速化解险情。

4结论

空管安全管理是民航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 是航空业运输安全的一个重要保障, 其涉及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和复杂。飞行事故是人、设备、技术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爆发点。有些影响因素对飞机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有些只是间接影响。本文只是做一个初步的分析, 还有很多更加复杂和深刻的因素有待后续进行研究。

摘要:伴随我国航空运输业以每年20%的增速在全世界的迅猛发展, 对航线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 目前我国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还没有达到成熟阶段, 尤其是我国中小机场, 在全国民用机场中占较大比例, 但在运行、信息、应急管理方面, 以及资源配置和人员培训等方面保障能力相对较弱, 导致空中交通管制问题颇多。针对这些现状, 分析中小机场的空中交通管制的问题和原因, 最后提出一些改善措施。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制,安全工程,中小机场

参考文献

[1]袁泉.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研究[J].科技风, 2011, (3) .

管制安全 篇11

中欧高技术贸易合作概况

中国和欧盟高技术贸易结构各具优势。近年来,双方高技术合作领域日益增加、合作日益频繁并且更加深入。近十年来,中欧高技术合作领域呈现出局限性、互补性、多样性等特点。

局限性——中欧高技术合作在新兴的信息与通信、纳米技术、高新材料技术等领域的合作项目较为有限。在中国参与的欧盟第六框架计划中,项目总数的80%都集中在如食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能源、农业等传统领域。而欧盟对航空航天等新增领域戒备森严,合作项目很少。

互补性——中欧在多个高技术领域的合作日益频繁,在过程中双方各有侧重,呈现明显的互补性。

欧洲引领着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在许多科技领域都占有绝对的优势。欧盟技术发达,处于领先地位;研发资金投入高,人员充足;其高科技知识密集服务业也发展迅速,强有力地支撑着高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传统的航空航天领域技术全面,竞争力突出。欧洲还是世界电子工业产品重要的生产市场和消费市场,以英国为例,英国电子产业年销售额超过400亿英镑,位居世界第五,从业人数约25万人,电子类企业约1万家。

中国以劳动力密集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中国是欧盟医药制造业产品的最大供应国,是欧盟办公、会计和计算机制造业产品的主要供应国之一。中国对欧盟出口的广播、电视以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品的贸易规模也在逐年扩大,并且增速明显。欧盟还是中国医疗、精密仪器和光学设备的最大出口市场。

多样性——中欧高技术合作呈现多样性的特点,不同行业发展情况区别较大。

以中国在各高技术领域利用欧盟外资情况为例。1998-2008年,中国在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中实际利用欧盟外资金额虽然波动较大,但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相比较而言,中国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业中实际利用欧盟外资金额从2002年起基本保持零增长,2008年更是有所下降。而这十年来,欧盟在我国医药制造业领域的投资始终处于较低水平,未曾有过明显增长。

欧盟出口管制政策的调整与影响

欧盟对高技术贸易限制重重,这方面的出口管制规章明确规定:

——“受第1类至第9类管制之物项,其‘开发’、‘生产’或‘使用’所‘需要’之‘技术’输出,依照第1类至第9类条款管制。”

——“在判断获取之物项中受管制之成分是否为该物项之主要成分时,需权衡其数量、价值与涉及之技术知识等因素建立判断。”

——“用于‘开发’、‘生产’或‘使用’ 管制物项之‘技术’,虽使用于非管制物项,仍应受管制。”

但是随着中欧高技术贸易合作的深入,欧盟出口管制政策也进行了一些微调。

欧盟现行的两用物项出口管制的具体法律依据是《第428/2009号欧盟理事会规章》(以下简称为《规章428/2009》),欧盟两用物项出口管制体系按照《规章428/2009》执行。

《规章428/2009》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欧共体通用出口许可”(Community General Export Authorization,CGEA),该许可用于将除了清单所列最敏感两用物项外的所有两用物项出口到七个“志同道合”的第三国。

2011年之前,此许可没有就出口物项进行细分,所有相关物项都由此许可统一管理,并且仅能用于七个目的地国家(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士和挪威)的大多数的管制物项的出口。

2011年11月,欧盟理事会对《规章428/2009》进行了修订,提出了“欧盟通用出口许可”(EU General Export Authorisations,EU GEAs)的概念。该许可涵盖《规章428/2009》附件II中所涉及的出口到指定目的地的指定物项。目前,有六类“欧盟通用出口许可”,其中的三种均将中国列为目的地之一。

“欧盟通用出口许可”为以下六类:

“第EU001号欧盟通用出口许可”:即为《规章428/2009》中原本涉及的“欧共体通用出口许可”。

“第EU002号欧盟通用出口许可”:这种许可发放给目的地为阿根廷、克罗地亚、冰岛、南非、韩国、土耳其的指定物项的出口。

“第EU003号欧盟通用出口许可”:这种许可发放给目的地为中国(包括香港和澳门)、巴西、智利、冰岛、印度、墨西哥、俄国、新加坡、南非、韩国、突尼斯、土耳其、乌克兰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13国的经过修复或置换的物项的出口。

“第EU004号欧盟通用出口许可”:这种许可发放给目的地为中国(包括香港和澳门)、阿根廷、巴西、智利、冰岛、印度、俄罗斯、新加坡、韩国、南非、突尼斯、土耳其、乌克兰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22国的为展览会或交易会所临时进行的物项的出口。

“第EU005号欧盟通用出口许可”:这种许可发放给目的地为中国(包括香港和澳门)、阿根廷、克罗地亚、印度、俄罗斯、南非、韩国、土耳其及乌克兰等9国的电信相关物项的出口。

“第EU006号欧盟通用出口许可”:这种许可发放给目的地为阿根廷、克罗地亚、冰岛、韩国、土耳其、乌克兰等6国的化学品相关物项的出口。

此调整前的“欧共体通用出口许可”是《规章428/2009》较之前的欧盟理事会规章的一大创新和进步,因该许可的审核和发放由欧盟委员会统一管理,而这一概念的提出有利于简化成员国层面的许可程序,较大地降低了出口商的出口成本,提高了欧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对外贸易。

而调整后的“欧盟通用出口许可”则结合了欧盟出口贸易的变化做了更为积极的改动。该许可将出口物项进行分类,并增加大量目的地,以简化向这些目的地日益扩大的出口贸易的许可程序。

欧盟对华出口管制政策仍未实质放宽

中欧高技术产业合作促进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进步与发展,带动了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提高国际竞争力以及高技术出口贸易的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欧盟通用出口许可”概念的提出,并非欧盟放宽出口管制的信号。相反,欧盟对华封锁从未放松,而今年欧盟贸易保护主义之风又起。

半个多世纪以来,从冷战时期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到1996年“瓦森纳协议”,再到2000年欧盟通过的“1334号法令”,以及各国自行规定的技术出口管理法规等,欧洲对我国的出口管制政策从未间断。

2009年4月,欧盟月度例会上,欧洲议会再次通过了继续维持“对华敏感技术和武器禁运”的决定。这项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延续了60年的对华封锁政策不曾松动。

2012年3月,欧盟委员会向欧洲理事会与欧洲议会提交了一份议案,意图通过规范非欧盟成员国企业在欧盟内部公共采购市场的准入标准,换取欧盟企业进入对方公共采购市场的同等待遇。若此提议获得通过,贸易壁垒的形成与贸易秩序的破坏将不可避免。

另外,欧盟还计划修改其16年前制定的贸易防御体系,这项修订可能将影响未来欧盟对外的贸易政策。而中国作为其重点评估的国家之一,也将受到深远影响。

因此“欧盟通用出口许可”概念的提出也仅是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涉及目的地国日益重要的贸易地位的某种认可,以及欧盟在危机寒冬中为改变现状所做的某种努力。目前,欧盟对华出口管制政策始终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高技术贸易仍受限难突破

中国一直在为欧盟放宽对华高技术管制不懈努力。2009年以来,双方领导人对话频繁,也多次试图实现实质性突破。

期间,中欧峰会曾预计签署包括《中欧高科技贸易工作组谅解备忘录》在内的多项合作协议,但无果而终;我国王岐山副总理2009年曾在《纽约时报》撰文希望欧盟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限制;温家宝总理同年曾表态说:“希望欧盟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限制,培育中欧经贸合作新的增长点。”但欧盟对华管制政策始终不曾松动,严重阻碍了中欧高技术领域的合作与共同发展。

温家宝总理于今年4月再次呼吁德国积极推动欧盟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管制,并表示愿意进口更多德方产品。其实,对于深陷债务危机泥沼的欧盟而言,对华出口显然是个能为其提供前进动力的强心剂。过去的五年间,欧盟对华出口由2007年的709亿欧元一路猛增至2011年的1356亿欧元,增幅达91.2%。

政府在食品安全管制中扮演的角色 篇12

一、政府在食品安全管制中的地位

我国的经济从计划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 在这一系列的发展变化中, 政府所起的作用一直都占有不可小觑的地位。虽然近几年来一直倡导简政放权, 这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到目前为止, 在食品行业政府还是起着最终裁决权的作用。这种以政府为主导的监管模式最大的特点体现为多头管制, 计划色彩浓厚。目前, 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职能散布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务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九个职能部门。这些部门之间的具体分工是:农业部门负责初级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 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 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 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管、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表面上看,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分工明确。事实上, 我国法律没有详细规定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因而存在着部门各自执法的问题。不过从食品安全管制机构来看, 更能确定政府的重要地位。

食品安全管制的制度建构类型得到采纳的大概有三种。“私人契约+法院执法”“私人契约+法院执法+政府管制”和“私人契约+法院执法+社会监督+政府管制”。在近几年接连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也都证实了各种管制制度并没有起到预想的作用, 不管是这三种哪一种机制, 除了政府以外的其他组织在食品安全管制中并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真正作用, 甚至并没有发挥作用。

二、政府在食品安全管制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 利益角度下政府管制问题

究竟什么是安全?尽管一种食品要么安全要么不安全, 但是其间的区别十分含糊。食品安全是相对的, 它不是食品固有的生物特性。实际上我们定义安全食品是指在可接受水平范围内。对风险可接受性的判断基于认识水平、公众意见、价值观以及科学定义。当安全判断涉及价值观的时候, 伦理选择便产生;当安全判断涉及商业利益或者其他自身利益的动机时, 食品安全就进入了政治的范畴。食品安全在相应的法规中的界限也是模糊的, 一般没人会去留意, 如果政府或者有权的某人为了私人利益而稍微有所更改的话, 或许本应该出现的安全问题就不会出现了。

作为衡量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GDP, 它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各省市衡量自己发展状况、表露自己政绩的最好指标。各省市政府无一不在大力抓经济生产总值的。就在整个社会都过于追求GDP的时候, 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问题, 而且, 政府的管制方面也会出现严重问题。一个食品企业的利益跟当地政府的利益是挂钩的, 如果这个食品企业的食品质量出现了问题, 那么这时政府就会面对一个博弈:选择公共利益还是政府利益。人的本性都是贪婪的自私的, 且根据经济学原理每个理性人在市场条件下, 都会选择使自己利益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再加上中央对地方政府考核的重要指标是GDP, 就自然而然地出现政府隐瞒当地企业违规生产行为的现象。这样就会出现一个死循环, 使得中国的食品行业食品安全问题泛滥成灾。仅仅媒体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都数不胜数, 谁又知道暗含的食品安全问题到底有多少个呢!政府作为食品安全管制中的主导力量, 从这出了问题真是社会的悲哀。

(二) 管制中出现的俘虏问题

管制俘虏理论指出, 在实际管制过程中, 除了管制者与被管制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外, 还存在公众与管制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在公众与管制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中, 关于管制合同执行的信息方面, 管制者比公众具有较多的信息优势。在这种信息不对称条件下, 管制者对管制合同的具体执行具有较大的自主选择权, 从而可能产生道德风险问题。一方面, 管制者可能没有收集被管制者的生产、经营成本和产品、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充分信息, 从而导致激励性管制合同不能随技术、需求的变化而及时变动, 导致激励性管制合同往往会不合时宜。另一方面, 信息不对称往往会导致管制者的机会主义行为。通过滥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和管制权力来谋取私利。相应地, 会引发管制者被某些利益集团收买、俘虏的现象。管制合同的激励强度与被管制者的收买威胁正相关。高强度的激励合同, 如价格上限合同将使被管制者获得较高的信息租金, 被管制者可获得的信息租金越高, 其收买管制者的倾向越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租金越大, 发生寻租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价格上限合同使管制者在设计价格上限时掌握很大的自由决策权, 其决策将对企业利润具有很大影响。若管制者故意隐瞒被管制者掌握低成本技术的信息, 被管制者将会因较高的价格上限而获得更大的信息租金。相比之下, 低强度的激励合同受公众与管制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影响相对较少, 对被管制者的收益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因而这种合同受到被管制者收买的威胁也相应较小。

(三) 监管混乱

目前, 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职能散布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务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九个职能部门。各个部门各自为政, 制定出不同的标准, 缺乏一个统一、合理的管理体系。

三、政府在食品安全管制中的角色转变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得到些许的经验教训, 我们也在逐渐地打破管制中的政府垄断境况。但是, 除了政府以外的其他组织部门实际上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食品安全管制如果继续任由这种局面维持的话, 那么食品安全问题会愈演愈烈。这就要求消费者、社会组织、生产者以及政府等多方力量的持恒来互相监督。政府在食品安全管制中的角色转变进一步说就是消费者部门、社会组织部门、生产者部门积极地参与到规制中来, 打破只有政府一方出力而使社会食品安全力不从心的局面。

(一) 加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

消费者是市场上重要的扮演者, 质量不合格食品之所以会继续在市场上出现, 那也是因为有需求。消费者对食品质量的鉴别能力以及意识不高, 好多问题都是在“食品中毒”事件发生后才会去检验食品的质量问题。国家也应该制定一定的产品质量合格检验码供消费者识别。消费者作为监督部门的一部分应该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 对不合格食品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投诉。消费者更应该提高自己的食品安全意识, 了解自己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 知道自己身兼的重任, 提高自己的维权意识, 与其他部门齐心管制食品安全问题。

(二) 社会组织积极参与

一些类似于食品安全监督协会的社会组织, 也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 做到对食品安全真正的监督。作为一个组织或者协会, 应该明确自己的任务与责任所在, 组织内的每个人都应该秉着“社会上不再有食品安全事件”的精神来进行每一次的监督工作。作为一个社会组织, 人员比较广, 收集信息更多, 利用这一优点, 更要加强自己的监督力度。

(三) 生产者自我约束

对于生产者来说, 食品安全问题是其源头, 不要因为自身利益去损害整个社会的利益。除了自身的道德约束外, 还应该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强制要求。对于违规生产者的处罚力度也要偏重, 否则在利益跟处罚之间的博弈就会倾向利益。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要求生产者要有人性跟良知, 切不可让利益冲昏了头脑, 应该时刻提醒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

(四) 政府做到真正放权和提高自身监督能力

食品安全的管制由政府一家来监管是不够齐全的。要想做到真正的各个力量相互监督制约, 政府就要放权, 削弱自己的一家独大的地位。让社会各界力量都参与到食品安全管制中来。尽管倡导多部门的分工合作, 但是政府在这之中的地位也是比较重要的, 所以政府自身还要提高自身的监督能力。提高自身的执政素养, 不要因一时的利益, 不要因自身的利益而去选择损害人民和整个社会的利益。

摘要:食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近几年的热点, 在食品安全管制中, 又存在各种组织机构, 然而政府始终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政府在管制中的角色也应有相应的变化。文章主要阐述一下在现今经济社会中, 政府应该怎样在食品管制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关键词:食品安全,政府管制,角色

参考文献

[1]王俊豪.规制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9.

[2]袁文艺.食品安全管制的模式转型与政策取向[J].财经问题研究, 2011, (07) .

上一篇:民族地区幼儿教育下一篇:计算机病毒分析与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