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专升本

2024-10-15

成都理工大学专升本(精选7篇)

成都理工大学专升本 篇1

河南理工大学专升本新生入学后全部入住学生公寓,为学生提供了优越的住宿条件。程控电话进入每个房间,每人配备学习(电脑)桌凳,房间内设有洗漱间和卫生间,冬天有暖气。优越的条件、优质的服务和严格的管理为学生营造了整洁、卫生、温馨的生活环境。住宿费标准:800元/生·年。

我校历来都很关心、关注、关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奖、贷、补、助、勤”等资助体系。为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学校除设有国家奖学金(8000元/生·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生·年)外,还设有⑴优秀学生奖学金;⑵孙越崎、朱训等特种奖学金;⑶三好学生标兵、三好学生等先进个人奖;⑷科技创新及发明、文体活动等优秀单项奖;⑸其他奖励。为帮助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住宿费问题,学校按照“应贷尽贷”原则,积极为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为解决学生生活费问题,学校采取为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酬金、困难补助等措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为解决学生看病就医和患重大疾病的后顾之忧,学校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积极为学生办理焦作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成都理工大学专升本 篇2

关键词:专升本,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教学

一、专升本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首先,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 教师原来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四年制本科学生, 教学要求要相对高些。现在从事专升本教学, 对象不同了, 要求也变了, 老经验和老办法不能解决所有的新问题, 教师必须思考应对策略。教师在学生英语能力提高中是个不能忽视的因素, 但连年扩招导致学生人数剧增而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严重不足, 他们要承担全校除外语系外所有各院系的英语教学工作, 平均每人每周要负责15~20个学时的课程。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就需要排除困难挤出时间来研究专升本教学。

其次, 从学生的角度讲, 他们除了英语基础差之外, 还存在学习英语的态度不端正, 动机不正确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只是为文凭而学, 对于外语只求及格。具有这类动机的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 不够努力, 用于英语的学习时间很少。

第三, 从教材的方面来看, 大学英语教材几经改革, 比以前有了很大改观。新推出的《新视野大学英语》内容比较新颖, 但对于专升本的学生来说应该从哪一册开始学起, 这是一个问题。按道理讲应该从第三册开始学, 但第三册对于他们来说难度偏大。因此, 如何挑选合适的教材, 也是该考虑的问题。

最后, 从教学手段方面来讲, 专升本教学仍然停留在粉笔加黑板的时代。虽然学校有一定数量的多媒体教室, 但专业课优先使用, 公共课尤其是专升本的公共课很少使用多媒体教室。

二、专升本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略

首先,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转变教学观念是改革专升本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传统的教与学思想和教与学观念在教师和学生中都存在, 传统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 强调知识的讲解与传授, 学生们在教学中对教师有过度的依赖。而现代英语教学提倡交际法和任务型课堂教学, 交际法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 尽可能地让学生进行交际实践活动。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将英语的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当中, 使学生在使用英语完成任务的同时, 不知不觉学会英语, 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针对专升本学生英语底子薄, 学习动机单一等学习特点, 任务型教学是非常适合的。教师作为设计者, 也是活动的参与者, 和学生一起融入到课堂的互动中, 同时在互动中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语音、语调和语言运用方面出现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同时, 教师也要努力学习外语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 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要精心备课, 不断研究教学对象, 因材施教, 使学生在每节课中都有收获。

其次, 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端正其学习态度, 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英语学习的动机表现为渴求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和求知欲, 它是直接推动英语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是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心理状态。英语学习动机和态度对学习的成效至关重要。从入学之日起, 教师就要对学生们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使其明白英语学习对自身的意义, 使学生认识到强化外语教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在注重渗透教材知识的同时, 要增加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输入, 格外注重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帮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以及与本国文化的差异, 只有让学生融入到目的语的文化氛围中, 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专升本学生对文化的求知欲很高, 他们有着极大的兴趣去了解目的语文化, 这就是改善英语教学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第三, 选择或者编写适合专升本学生的教材。教材是反映教学内容的知识载体, 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因此教材的选择是很关键的。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专升本学生的教材, 而编写这样一套教材需要结合专升本学生的特点, 以学生学的需要为基本着眼点, 要内容新颖、通俗易懂、难易适中, 并要注重趣味性, 集能力培养和文化知识为一体, 但也不能脱离社会现实。简单地讲, 就是教材的词汇量不能太大, 语句结构不可太复杂, 不可超过专升本学生的阅读水平。除教材外, 教师应适当增加课外读物, 教师可以从网上或国外报刊杂志上挑选相关资料指导学生大量阅读, 使学生从中获取感兴趣的信息, 养成自觉阅读的好习惯。

第四, 充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新的时代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录音、录像、电影、电台广播、电脑、多媒体、投影、幻灯、网络等等为我们进行外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径, 提高了教学效率。充分利用多媒体, 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多媒体技术是运用计算机的综合交互功能, 将文字、数据、图片、图形、立体声声音、动态视频等多种媒体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增加课堂信息量和学生接触声音、图像的机会, 使语言学习更直观, 能拓宽学生视野和知识面。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将现在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模式, 转变为以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课堂综合应用为主的个性化和主动式的教学模式。当然, 在充分使用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不要忘记教师本身的作用, 要注重实际效果, 不搞形式主义。

第五, 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专升本英语教学。除了上面提到的四个基本方面以外, 还有很多可行的方案以供参考, 比如分层教学。有的专升本学生在中学和大专阶段已掌握相当的英语知识, 这部分学生的听说能力较强, 而有的学生英语基础很差, 基本上无法听懂英语授课, 这样学校就可以按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成绩跨专业统一编班, 进行分级教学, 每学期根据英语成绩调整一次, 解决了学生水平反差大教师难以提高教学效果的矛盾, 教学效果可以得到稳固。另外还要尽可能分小班上听说课。学生最薄弱之处就是听力与口语, 原因在于听的机会少, 听不懂, 大脑储存太少, 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 害怕开口, 害怕出错, 遭人笑话, 越怕越错, 越错越怕, 形成恶性循环。如果班级人数少, 就比较容易营造缓和融洽的课堂气氛, 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教师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次数也会增多, 学生练习的机会也增多, 准确率故而增高, 学生说话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会随之增高。

第六, 实施过程性测试, 测试是检查教学大纲执行情况、评估教学质量、推动教与学的有效手段, 而成绩作为评价学生水平的标准历来深受关注。成绩的评定应该是学习过程的评定, 因此应取缔“一考定成败”的成绩评定方式, 采取卷面成绩与包括听说成绩等在内的平时成绩各占一定比例的方式, 而学生的毕业成绩可以采取用学生四级考试的最终成绩的50%加上各学期期末成绩累加的50%这样的方式来计算。

进行专升本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很复杂很艰巨的任务, 它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以满腔热情投入其中, 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 潜心钻研, 尊重教学规律, 不断探索。我们相信, 只要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齐心协力, 一定能将专升本英语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谢莉莉.对“专升本”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5 (2) .

[2]金睿明, 王涛.专升本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新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7 (7) .

[3]曾瑾, 潘辉英.浅谈成教专升本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4 (3) .

[4]吴汉周.专升本非英语专业成人大学生英语能力现状及提高策略[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7 (6) .

[5]李光梅.关于专升本后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玉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 (4) .

成都理工大学专升本 篇3

【关键词】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策略

大学语文《复习考试大纲——专科起点升本科》规定,考生必须掌握汉语基本知识、作家作品知识、文体知识以及写作知识等;可见,该课程的内容涉及面相当广泛。从规定的篇目看,古今中外都有选文;从文体看,各种文体下又涉及到各类知识点;从知识点看,需要考生掌握的内容可谓浩如烟海。面对如此繁杂的内容,考生要如何复习才能在短短的数月内做好迎考的准备呢?

一、紧扣《复习考试大纲》,构建考试知识网络

《复习考试大纲》是命题和备考的指导和依据,我们一定要花大力气,彻底把它读透。大学语文《复习考试大纲——专科起点升本科》给考生具体规定了必须掌握的内容,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基本的语文知识、课文的阅读和分析以及作文。“语言知识体系在知识的态度上采取的是一种知识的‘网罗主义’,即从构建系统、完整的语言知识出发,将一个个确定的语言知识罗列出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按照学科的逻辑进行组合,从而形成一种严密、封闭的体系。”[1]面对海量考点,考生不应该手忙脚乱,而应根据《考纲》来概括知识点,构建一张有形的考点网络,这样对各考点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比如对基本语文知识的概括我们可以这样来操作。

作家作品知识,主要出现在每篇课文前的作家介绍,对此,考生可以用列表的方式帮助记忆。

语言知识,体现在试卷中,主要是解释文言字词、翻译古文句子,包括古文篇目中的文言词语、句子,也包括诗歌小说部分的文言字词及现代文部分的现代汉语的词语。文言字词的重点是常用的实词,而文言句子的考核点主要是特殊的和重要句子,如被动、使动、意动和特殊句式等。对这部分内容,考生可用“归类法”,为每一个“点”设置文中所有例句的“集中营”,以便积累、体悟,做到举一反三。

文体知识,包括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诗词这四种文体知识,以及每篇课文的的体裁及文体特点。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排比、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反语、设问、反问、借代、反复等;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类比、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寄情、铺垫、衬托、欲扬先抑、欲抑先扬、首尾呼应、比兴、侧面烘托、铺叙、白描等。复习这些知识,都可以用归类集中法。

经过上述的归纳总结,考生们对《考纲》中规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应该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如此形成知识网络,对复习迎考十分有必要;考生如果这样做,就不至于在浩瀚的知识点中迷失方向,从而丧失信心。

二、吃透教材,正确处理教材与考试的关系

根据《复习考试大纲》要求,“大学语文”试题材料80%为纲内篇目,而这些篇目都在《大学语文》教材中有具体分析。所以,我们应该把每篇课文都读懂,读通,读透,因为这是我们考试的主要内容。如何才能把每篇课文读懂,读通,读透?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实施:

(一)在了解作家作品的基础上通读课文

《考纲》规定,要掌握中外作家的名号、国别、时代及代表作,了解主要思想倾向、文学主张、艺术成就、所属流派(社团)及在文学史上的贡献。教材中每篇课文的前面都设计了助读提示,考生只需要稍加重视就可以掌握规定内容。具体操作时可用列表法或卡片法。了解作家生平、思想倾向、文学主张、艺术成就以及所属流派等内容,对我们把握文章的思想主旨、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事件的是非曲折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二)结合课文注释,重视阅读提示

《大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以及诗词歌赋等古代作品占到课文总量的一半以上,大多数考生一看到文言作品就望而却步,产生恐惧心理。这跟我们大多数考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欠缺固然有一定关系,但更多的原因在于很多考生因恐惧而懒得花力气去“啃”这些“大块头”。其实,考生们大可不必恐惧,与普通高考不同,“专升本”考试涉及的文言文基本上都来自于教材原文,只要我们吃透教材,读书百遍,还怕考不好吗?阅读文言作品时,我们应结合课文的注释,了解大意,抓住重点词句,善于积累感悟,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当然,教材中的阅读提示也不能忽视,通过阅读提示我们可以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文章结构以及写作手法等知识,这对我们在考试中解题可以起到关键作用。

检阅2008年专升本语文试题,我们发现文言文阅读部分三道题,两道出自教材,一道来自课外;现代文阅读部分三道题,也是两道是出自教材,一道来自课外。由此可见,吃透《大学语文》教材中的篇目对考生来说十分重要,可以这样说,考生掌握了教材,考试已经胜利了一大半。

三、用好典型练习,进行强化训练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掌握了知识点,也吃透了课文,那么就该检测一下自己的掌握程度。市场上关于“专升本”的辅导练习可谓多如牛毛,有不少练习甚至是某些不法书商为了获利而粗制滥造出来的。那么,面对鱼龙混杂的辅导练习,考生应该如何选择来巩固自己的学习结果呢?千万不要相信所谓的“秘卷”,其实,我们手头就有这样的练习,只是经常被我们考生忽视罢了。

比较权威的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每篇课文后面编者都精心配备了同步练习。就拿方维保、李铭主编的由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来说,从语文基础知识到课文阅读分析,可谓面面俱到,而且题型丰富,每份同步练习都体现了该课文的学习目标。考生可以在自学完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这些同步练习,自测一下,看自己对该课文的掌握达到何种程度,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比较薄弱。对于薄弱环节,进一步针对练习,强化训练。如果考生们能够坚持做同步练习,并善于归纳总结,就能有效地巩固该篇课文的知识点,做到温故知新、对比记忆,长此以往,相信对考试会有很大的帮助。

除此之外,历届专升本语文真题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练习对象,“去年的试题是今年的最佳模拟题。”这话有一定道理。如果不做大量习题,做后不去对照“标准答案”,就缺乏答题的准确性。做好近几年的“专升本”语文试卷,可以让我们查漏补缺,充分了解自己的实力,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四、熟悉试卷题型,掌握特点规律

“大学语文”“专升本”试卷内容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关于语文知识以及运用的选择题、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以及作文。考生只有掌握其题型特点及规律,熟悉试卷布局、题量、考点和评分标准等,在复习时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选择题的考核内容包括了上文所说的基本语文知识以及课文阅读和分析中的部分内容,考核范围相当广泛,基本上囊括了教材全部课文的所有知识点。虽然这种题型考核范围较广,但由于这种题型考察的是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又是客观题,所以,总体说来,难度相对小一些,容易得分。只要考生在复习时紧扣《复习考试大纲》,构建考试知识网络,复习难度就会小很多。

近几年的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部分,一般各包括三个语段(两个课内一个课外),每个语段提三个小问题。应对这种题型,首先必须立足于课文所选段落的分析,把基本分得到手。选自教材的两个段落选自教材文言文部分。一般说来,该部分的提问大致如下:其一,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其二,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其三,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感?其四,段中某些句子的喻义是什么。如此等等。这些,基本都和每篇课文后面的同步练习关系密切。至于课外语段,只要能做到举一反三,也就没有问题了,因为提问的方式、考核的知识点是类似的。

作文部分是考试的重头戏,占考试总分的30%以上。大纲对作文的总要求是:掌握常用的文体写作知识,能够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以2008年作文题为例:

毫无疑问,2008年是令人难忘的一年。请以《我的2008》为题,写一篇兼顾叙事、抒情和议论的短文,不少于800字。

上述作文要求看似简单,但是注意点却不少。第一,文体问题,尽管题目没有文体限定,但是不作限定,不等于不要文体,所以考生千万不能写出“四不像”的文章。第二,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即根据文体需要以某种表达方式为主,其他表达方式为辅。第三,考生平时应该注意积累作文素材,时常关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这样在写作时才能写出新意,避免老生常谈。第四,满足作文文字量,书写清晰,文章结构完整,包括开头、结尾、段落、层次等。其实,作文的得分主要还靠考生平时多阅读、多练笔,千万不能指望“临时抱佛脚”。

综上所述,在“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中,只要我们吃透大纲和自考教材,构建考试知识网络,掌握一定的解题思路及题型规律,用好典型练习,就能如鱼得水,挥洒自如。

【注释】

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文言虚词 篇4

一、12个常用文言虚词: 之:

a)代词,表指代作用,可以指代人、事、物,译为“他(她、它)”,“他的”,„„做宾语 [例] 爱共叔段,欲立之。

姜氏欲之

b)代词,表指示作用,作定语,译为“这”,“这个”„„ [例] 之二虫又何知(《庄子》)c)代词,衬足音节,无意义,不翻译 [例]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左传》)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

d)助词,用于定语与中心语之间,译为“的”„„ [例]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e)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 [例]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 f)助词,指明语序倒装,不翻译 [例] 姜氏何厌之有

其是之谓乎

我之谓也(《秋水》)

g)动词,译为“到”、“往”

[例]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李将军列传》)其:

a)代词,表指代作用,译为“他”,“他的”„„ [例]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b)代词,表指示作用,译为“那”,“那个”„„

[例]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c)语气词,表估计、推测语气,译为“大概”,“恐怕”„„ [例]王室其将卑乎(《国语》)

d)语气词,表反问语气,译为“难道”„„ [例]其敢忘君主之大赐?(《左传》)

e)语气词,表祈使、命令语气,译为“就”,“要”,“一定”„„

[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者:

起辅助作用的代词。与一般代词不同的是,“者”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必须附着于其他词或短语之后,共同构成名词性结构,以指代一定的人、事、物,可在句中充当主语、定语、宾语、中心语等。可以与“者”组合的词类较多,意义或作用也各不相同,主要有: 与名词组合:

主要可分两类:复指名词或名词性主语,引出谓语。此时“者”通常可以不译,也可视需要译为“„„此人”、“„„这个人”、“„„的情况”等。例如: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李将军列传》)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马伶传》)

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

2.复指名词或名词结构,充当动词宾语。此时“者”通常可以不译,也可视需要译为“„„此人”、“„„的人(情况)”等。例如:(1)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冯谖客孟尝君》)

与数量词组合:

表示数量的种类。可译为“种”、“样”、“类”、“方面”等,也可不译。例如: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

此三者,吾遗恨也。(《五代史伶官传序》)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谏逐客书》)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谏逐客书》)

与时间词组合:

表示一定的时间范围,可译为“„„的时候”等。例如: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季氏将伐颛臾》)

(2)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答李翊书》)

与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组合:将原有的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变成名词性结构,可酌情译为“„„的”、“„„的人(或情况、东西、事情等)”。例如:(1)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谏逐客书》)

与动词或动词短语组合:

将原有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变为名词性结构,也可酌情译为“„„的”、“„„的人(或情况、东西、事情等)”。例如:(1)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庄子?秋水》)

(3)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谏逐客书》)

(4)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李将军列传》)

(5)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张中丞传后叙》)

(6)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前赤壁赋》)此外,“者”字结构有一类是提示或强调结果,以引出对缘由的解释,此时可译为“„„的原因”等。

例如: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庄子?秋水》)

若是者何也?(《谏逐客书》)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冯谖客孟尝君》)所,代词

“所”也是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的辅助性代词,所组成的结构也是名词性结构。与“者”不同的是:(1)“所”置于其他词或短语之前,而不是其后;

(2)“所”的后面只能接动词,而且通常是及物动词。因此,如果不及物动词、形容词等与“所”字组合,它们自身一般也都变得具有及物动词的性质;

(3)“所”字之所以通常与及物动词组合,是因为此时的“所”具有动词宾语的性质。因此,“所”字结构说明的是受动作行为支配的对象物,而“者”字结构则是说明发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实施者(如“所见”指看到的东西;“见者”则指看东西的主体),二者的意义差别是明显的,决不可混为一谈。例如: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五代史伶官传序》)――所归:归处。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所希冀:企盼的内容。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庄子?秋水》)――所连:指禅让的君位;所争:争夺的政权;所忧、所劳:指为此而忧虑、操劳的国事。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李将军列传》)――所之:去的地方、去处。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所能上报:指能够回报的恩德。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前赤壁赋》)――所如:去往的地方。

此外,还有一些由“所”组成的常见结构应当注意: 1.“所„„者”

此一结构表达的意义等同于“所”字结构,而不等同于“者”结构,亦即说明受动作行为支配的对象,而不是发出或实施动作行为的主体。例如: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谏逐客书》)――所重者:看重的东西;所轻者:轻视的东西。

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答李翊书》)――所为者与所期者:指文章的写作与期盼达到的水平。

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冯谖客孟尝君》)――所寡有者:缺少的东西。所欲忠者,国与主耳。(《张中丞传后叙》)――所欲忠者:愿意效忠的对象。所以

“所以”这一凝固结构表达的意思较复杂,主要有:

意义比较具体,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凭借、工具、方法等,可译为“用来„„ 的„„”、“凭它来„„的”等。

如:A.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谏逐客书》)

B.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谏逐客书》)

C.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答李翊书》)

D.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答司马谏议书》)

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知所以志也。(《张中丞传后叙》)

意义比较抽象,用以引出某种结果的原因,可译为“导致„„„的原因”、“这就是„„的原因”。

如:A.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谏逐客书》)

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五代史伶官传序》)

C.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李将军列传》)指代缘由、原因的名词性结构,做动词宾语。

如:A.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

约数词

此时接续在数量词后,表示大约的数量范畴。可译为“左右”、“前后”等。例如: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李将军列传》)

诸,合音词

1.“之于”的合音(即取“之”的声母、“于”的韵母和声调拼合而成。“于”古音同“乎”)。“之”为指示代词,“于”为介词,所以此时“诸”只出现在句中:“之”是前面出现的动词的宾语,指代上文提到的人、事、物;“于”则与后面的词或短语组成介宾结构,介绍前面的动宾结构关涉到对象、处所、地点、内容等。例如:用与舍属诸人。(《答李翊书》)

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答李翊书》)

更譬诸操舟„„(《论毅力》)

公伐诸鄢。(《郑伯克段于鄢》)

2.“之乎”的合音。“之”为指示代词,“乎”为语气词,此时“诸”只出现在句末: “之”是前面出现的动词的宾语,“乎”用来结束句子。例如: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论语?子罕》)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梁惠王下》)约数词 此时“诸”作定语,表示某一范围的全体,或全体中的每一个体,可译为“各位”、“众”等。

例如: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卷。(《冯谖客孟尝君》)

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李将军列传》)焉,兼词

兼有介词“于”和指示代词“是(此)”的意思,通常用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后,介绍关涉到的人、事、物、处所等。

例如: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於国也》)

虢叔死焉,佗邑唯命。(《郑伯克段于鄢》)指示代词

通常用在及物动词之后充当宾语,指代前面出现的人、事、物等。

例如: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论毅力》)――尝焉:试着做这件事。

若甚怜焉,而卒以祸。(《种树郭橐驼传》)――怜焉:爱护百姓。疑问代词

通常用于动词或动词性结构之前表示疑问,可译为“哪里”、“怎么”等。例如: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

焉足以知是且非邪?(《答李翊书》)

姜氏欲之,焉辟害?(《郑伯克段于鄢》)语气词

作为语气词,“焉”可用于句中或句末,表示不同的语气。表陈述语气,可译为“了”,或不译。

例如: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庄子?秋水》)

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论毅力》)

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例如:君何患焉?(《郑伯克段于鄢》)

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报刘一丈书》)

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答李翊书》)则

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表示不同的逻辑关系。主要有: 表示顺承接继关系,可酌情译为“就”、“于是”、“那么”等。例如: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於国也》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郑伯克段于鄢》)

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刘一丈书》)表示逆向转折关系,可酌情译为“却”、“反倒”、“然而”、“但是”等。例如: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寡人之於国也》

今取人则不然。(《谏逐客书》)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

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论毅力》)

他植者则不然。(《种树郭橐驼传》)表示让步关系,可译为“虽然”、“倒是”等。例如:美则美矣,抑臣亦有惧矣。(《国语?晋语九》)

善则善矣,未可以战也。(《国语?吴语》)

巧则巧矣,未尽善也。(《傅子?附录》)而,连词 作为连词,“而”通常不连接名词或名词性结构,而是连结形容词、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结构、主谓结构、句子等,表示多种逻辑关系。主要有:

表示顺承接续关系:

有时是表示两种行为或性质的联系,可译为“就”、“来”等,也可不译。例如: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庄子?秋水》)

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答司马谏议书》)

飘飘乎如遗世而独立,羽化而登仙。(《前赤壁赋》)

坐客乃西顾而叹。(《马伶传》)

有时用在偏正结构里,连结状语和中心语,可酌情译为“来”、“„„着”等,也可不译。例如: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庄子?秋水》)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冯谖客孟尝君》)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前赤壁赋》)

有时表示时间上的承续性,可译为“以后”、“然后”。例如:公入而赋„„姜出而赋„„(《郑伯克段于鄢》

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论毅力》)

(2)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李将军列传》)

有时还可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例如:(1)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李将军列传》)2.表示逆向转折关系,可译为“却”、“但是”、“然而”、“反而”、“反倒”等: 例如: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季氏将伐颛臾》)

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季氏将伐颛臾》)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庄子?秋水》)

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论毅力》)

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这耶?(《张中丞传后叙》)

若甚怜焉,而卒以祸。(《种树郭橐驼传》)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前赤壁赋》)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前赤壁赋》)

虽一毫而莫取。(《前赤壁赋》)代词

指代第二人称,用作主语或定语,译为“你”或“你们”。例如: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左传?定公十年》)

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种树郭橐驼传》)

于(於)

介词。主要用法有以下几种: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事物、内容等,可译为“对”、“向”、“到”等,有时也可不译。例如: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氏将有事于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答李翊书》)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之,有献于公。(《郑伯克段于鄢》)

文倦于是,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冯谖客孟尝君》)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地点、时间等。可译为“在”、“从”、“至”、“到”等。

例如: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河内凶,则移其民於河东,移其粟於河内。(《寡人之於国也》)――于:可译为“到”、“至”。

昔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谏逐客书》)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五代史伶官传序》)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郑伯克段于鄢》)(6)谁习会计,能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客孟尝君》)(7)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8)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马伶传》)(9)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前赤壁赋》)

3.置于形容词或某一结构之后,引出对比的对象,表示二者间的比较,可译为“比„„”、“与„„比起来”等。

例如: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於国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寡人之於国也》)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

(许远)与(张)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兄。(《张中丞传后叙》)

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取于人矣。(《答李翊书》)――胜于人:超过他人。

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李将军列传》)

4.用于被动句中的动词或结构之后,引入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意义。

例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庄子?秋水》)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前赤壁赋》)

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取于人矣。(《答李翊书》)――取于人:被他人学习效仿。

以,介词 作为介词,“以”的用法较多且意义复杂,但基本内容是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或凭借,其余用法大多可视为这一其本用法的引申和变化。分别说明如下:

表示凭借

基本用法和意义是表示动作行为以某人、某物为依据或凭借,可译为“用”、“拿”等。例如: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五代史伶官传序》)

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马伶传》)

有的表示以某事或某种技能为依据或凭借,意义有所虚化,除可译为“用”“拿”外,还可译为“凭借”、“依照”、“根据”等。

例如: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人之於国也》)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於国也》)

皆以用战为名。(《李将军列传》)

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论毅力》)

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马伶传》)

有的表示凭借某种身份、资格或地位从事某事,意义更为抽象。例如: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

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李将军列传》)

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李将军列传》)表示原因

原因是导致某种结果的逻辑根据,因此此种用法可视为表示凭借用法向更为抽象的事理逻辑方面的延伸和发展,可译为“因”、“因为”、“由于”等,有时也可直接翻译为“凭着”、“凭借”。

例如: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冯谖客孟尝君》)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陈情表》)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陈情表》)

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答李翊书》)

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张中丞传后叙》)

表示带领、带领

可以带领、带领的其实也一定是可以依赖、可为凭借的,因此也与表示凭借的用法有一定的关系,有时甚至也可直接翻译为 “凭”、“靠”。例如: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诗经?氓》)

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张中丞传后叙》)表示时间

“以”的此种用法相当于“在”、“于”,有时可据需要译为“按照”。例如:以元朔五年为轻车将军。(《李将军列传》)

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於国也》)表示关涉或处置对象

“以”的此种用法相当于“把”、“让”等。例如: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卷。(《冯谖客孟尝君》)

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冯谖客孟尝君》)

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冯谖客孟尝君》)

必以其言为信。(《张中丞传后叙》)

(二)副词 作为副词,“以”主要表示某种情态或语气。例如:(1)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冯谖客孟尝君》)――以:只有,也就是。

(三)连词 作为连词,“以”的语法功能与“而”类似,只不过通常只用于表示顺承接续的种种关系,可译为“就”、“来”、“而”、“然后”、“而且”等,也可不译出。例如: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郑伯克段于鄢》)

今皆解鞍以示不走。(《李将军列传》)

且硕茂,蚤食以蕃。(《种树郭橐驼传》)――蚤食以蕃:果实结得早而且结得多。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前赤壁赋》)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前赤壁赋》)

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马伶传》)

(四)动词

“以”作为动词,常见的是“认为”、“以为”的意思。

例如: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庄子?秋水》)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庄子?秋水》)由“以”构成的几种常见结构 1.“以”字结构用作补语

在古汉语中,由“以”构成的介宾结构,时常用作动词或动词性短的补语成分,表示这一动作行为的方式、工具、凭借或关涉到的人、事、物等。而现代汉语中这种用法基本不再出现,相关内容通常用状语或动词宾语的形式出现,这是在阅读理解时应当注意。例如: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寡人之於国也》)――树之以桑:把桑树种在那里(或:在那里种上桑树)。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於国也》)――申之以孝悌之义:教给他们孝悌的道理。

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答李翊书》)――告生以其道:把他自己掌握的道理、知识告诉你。

请其矢,盛以锦囊。(《五代史伶官传序》)――盛以锦囊:用锦囊装起来。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五代史伶官传序》)――系燕父子以组:用绳索把燕王父子捆起来。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则某知罪矣。(《答司马谏议书》)――责我以在位久:用在位时间太长为理由批评我。

而贼语以国亡主灭。(《张中丞传后叙》)――语以国亡主灭:告诉(他们)国家已亡、君王已死。

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张中丞传后叙》)――责二公以死守:以死守孤城为理由指责张巡、许远。

省略了的介宾形式在古汉语中,当介词“以”后面的宾语是代词(如“之”、“是”之类),而且所指代的对象已在前文出现时,那么这个代词宾语时常可以省略。阅读和理解时又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代词宾语所指代的对象出现在前面的句子中,相距较远,翻译时就应当把这个代词宾语补出。例如: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郑伯克段于鄢》)――请以遗之:请求把君王的煮肉送给她。

左右以告。(《冯谖客孟尝君》)――手下把这件事告诉孟尝君。

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冯谖客孟尝君》)――以何市而反:用收债的钱买什么回来?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谏逐客书》)――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因为变法而富足,国家因为变法而强大。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陈情表》)――无以至今日:不能靠祖母活到今天;无以终馀年:不能靠我度过残年。

欲将以有为也。(《张中丞传后叙》)――打算留着这条命有所作为。

二是代词宾语所指代的对象在同句之中,而且就在“以”字之前,翻译时可直接将它作为“以”的宾语对待。这种情况也可看作是“以”的宾语为了强调而提前的形式。

例如: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礼记?大同》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氓》)――秋以为期:以秋为期。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谏逐客书》)――用驱逐客卿的方式帮助敌国,用减少人才的行为使仇人获利。

3.“以为”

“以为”是古汉语常见的凝固结构,主要有两种意义: 一是复合动词,表示“认为”、“觉得”的意思,这较为常见。例如: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冯谖客孟尝君》)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谏逐客书》)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答司马谏议书》)

二是省略了代词宾语的“以”字结构与动词“为”组合而成,因此是两个词。理解和翻译时必须把“以”的宾语补出,才不致产生误解。例如: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季氏将伐颛臾》)――以为东蒙主:让他(指颛臾君)东蒙山祭祀的主祭人。

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辞之以为博。(《庄子?秋水》)――以为名:以此博取高洁的美名;以为博:以此换取博学的赞誉。

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冯谖客孟尝君》)――无以为家:没有用来养家的资财。

传其事以为官戒。(《种树郭橐驼传》)――写下他的事迹,以此作为官员的戒鉴。且,副词

作为副词,“且”可以表示情态、程度、时间等,可译为“尚且”“姑且”、“暂且”、“而且”、“况且”等,这与现代汉语的用法近似,不难理解。另有两种用法是现代汉语所不具备的,应注意掌握。

置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之前,表示这一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可译为“快要”、“就 要”、“将要”等。例如:(1)坐,且将戮。(《张中丞传后叙》)

(2)虽食,且不下咽!(《张中丞传后叙》)

(3)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李将军列传》)――且尽:将要完结。下同。

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李将军列传》)

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张中丞传后叙》)

及其无救而且穷也„„虽欲去,必不达。(《张中丞传后叙》)――且穷:指将要无计可施。

2.置于数量词之前,表示接近这个数目,可译为“大约”、“接近”、“快到”等。例如: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张中丞传后叙》)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马伶传》)连词

连结前后两项,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作“是„„还是„„”、“„„还是„„”等。例如:焉足以知是且非邪?(《答李翊书》是且非:对还是错。)

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李将军列传》)

连结前后两项,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又„„又„„”或“一边„„一边„„”等。例如:居一二日,(萧)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史记?淮阴侯列传》)乃

副词

作为副词,“乃”可以表示多种接续关系或情态,有时用法近于连词。表示顺承接续关系,可译为“于是”、“就”等。例如:今尔出于崖,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庄子?秋水》)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李将军列传》)

表示逆向转折关系,可译为“却”、“但是”、“反而”、“竟然”等。例如: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谏逐客书》)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客孟尝君》)

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徒令臣出东道。(《李将军列传》)表示对某人、某事的确认,可译为“这”、“这就是”等。例如: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冯谖客孟尝君》)

因烧其卷,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冯谖客孟尝君》)

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冯谖客孟尝君》)

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李将军列传》)

表示对结果的强调,可译为“才”、“这才”等。例如: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答李翊书》)

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李将军列传》)

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李将军列传》)

良久,乃许之。(《李将军列传》)

5.表示递进,常与“至”等合用,或译为“以至”、“以至于”。例如:(1)无论事之大小,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论毅力》)代词

指代第二人称,通常只作定语,可译为“你(的)”、“你们(的)”。例如: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传序》)

2018年荷兰大学专升本专业 篇5

1.斯坦德大学(需要面试)

荷兰唯一的一所酒店,旅游娱乐业综合性大学,在商业服务业教学方面也很有造诣,欧洲酒店业协会主要成员,留学生来自35个国家。

推荐专业(二年制):国际旅游业管理专升本,国际商科零售业管理专升本,国际酒店管理专升本(一到三年制)

入学要求:雅思:6.0分预科班的要求:雅思:5.5分读半年预科5.0分读一年的预科

2.萨克逊大学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萨克逊大学由位于荷兰中部的恩斯赫德和代芬特的两所古老的荷兰大学组合而成。大学拥有一流的现代化设施和服务,两座城市的教学楼可提供5000个互联网接口。有17000名学生在这里就读,其中有1000名国际学生在22个专业攻读学士或硕士学位。

推荐专业(一年制):信息平面设计专升本,会计与金融专升本,市场学专升本,环境科学专升本

入学要求:雅思:6.0分预科班的要求:雅思:5.5分读半年预科5.0分读一年的预科

3.艾文斯大学(需要面试)

艾文斯大学的校区集中在荷兰南部的布雷达(Breda),蒂尔堡(Tilburg)和邓博契(‘s-Hertogenbosch)三个城市,学生可以在19所分支院校中自由选择56个不同的专业,艾文斯大学的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为学生安心学习知识技能,以及实现在专业领域的成功提供了保障。为了增进学生的自身发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知识融汇贯通的能力,艾文斯大学提供明晰的,多样的,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营造一种家的感觉。这里所有的专业科目都经过严格的评估,学士和硕士学位得到国际公认。

推荐专业:(2年制)国际商务,软件系统,(1年制)生物学及医学试验室应用技术,网络工程。

入学要求:雅思:6.0分预科班的要求:雅思:5.5分读半年预科5.0分读一年的预科

4.格罗宁根汉斯大学(需要面试)

格罗宁根汉斯大学是荷兰学科设置最全面规模最大的应用型科技大学之一,下设18个学院,每个学院都有2个专业方向可供学生选择。从格罗宁根汉斯大学的名字来看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所大学位于格罗宁根市—荷兰北部的历史古城,这里每年吸引着众多莘莘学子。

推荐专业:工业产品设计(1.5年),能源管理(一年制),欧洲承包工程和土建工程(一年制)

入学要求:雅思:6.0分预科班的要求:雅思:5.5分读半年预科5.0分读一年的预科

5.鹿特丹商学院(需要面试)

鹿特丹商学院于1966年建校,是荷兰最大的应用科学大学之一,学校提供不同种类的经济类高等教育及培训项目,毕业生能胜任在公司、政府机构和公共服务业等行业的实际工作。就业领域为经济、管理、法律、贸易、工业、政府等部门。学校一直以创新为本,为适应不同的学生群体和日趋国际化的商务社会,设立了一些新的本科与研究生课程。

推荐专业:国际商业管理2年制

入学要求:雅思:6.0分各单项不低于5.5分预科班的要求:雅思:5.5分读半年预科5.0分读一年的预科

6.劳伦斯坦专业大学

互联网留学360介绍,劳伦斯坦专业大学(LarensteinUniversityofProfessionalEducation)成立于1912年,是荷兰最大的高等农业教育大学,也是欧洲最大的一所农业方面注重实践教育的大学,它在国际农业与环境教育与研究方面有着近100年的历史。该校共有两个校区,即戴芬特和威尔普(Deventer/Velp)两个城市。学校目前拥有3000名学生(包括150名外国学生)、教师375人,平均每年授予550个理科学士学位和40个理科硕士学位。2003年凡荷学院(VanHallInstitute)合并入劳伦斯坦高等专业大学,组成了凡荷劳伦斯坦专业大学,2004年凡荷劳伦斯坦专业大学又与瓦格宁根大学和研究中心组成联盟,劳伦斯坦专业大学继续在农业,食品加工,环境保护和乡村发展等领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目前该联盟共有8,550名学生和7200名教师。

专升本课程:—两年制国际园艺和市场本科课程、—两年制水土资源管理

入学要求:雅思:6.0分预科班的要求:雅思:5.5分读半年预科5.0分读一年的预科

7.汉恩大学(需要面试)

物流是汉恩大学招牌项目,四年制或18个月学士学位项目。学习物流专业就是训练学生成为配送和后勤领域的专家。物流专业的毕业生能够识别发现货物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选择的基础上拿出较为满意的解决方案。物流专业的毕业声同样也是其他领域的专家,如,采购、生产、营销、自动化和成本控制方面。我们的学习项目在这些方面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此外,我们的项目着重于国际化和ICT。物流毕业生一般就职于中层领导阶层,并有望晋升到决策职位。他们的活动不仅主要以小型商务活动,百货商店,贸易及工业和后勤等的服务为目标,而且对非赢利组织,如,医院,这里物流也是最基本的。现举物流方面的职位为例,如物流经理,实物配送主管,物流分析师,配送经理,采购策划和产品策划等。

专升本课程:国际商业管理,国际物流管理

成都理工大学专升本 篇6

1. 词汇

特点:词汇及短语考查量大。《陕西省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招生考试说明》中对词汇的要求为“领会式掌握词汇4200个 (其中复用式掌握的单词为2500个) , 以及500个常用短语和词组”。相对于高考考试大纲要求的“2000左右词汇和相关词组”, 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要求的2500个单词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要求的领会式掌握4200个、复用式掌握2500个词汇和由这些词组成的常用词组1600个, 专升本英语考试的词汇仅次于四级。随着近几年高职生源质量的不断下降, 学生在词汇方面能达到B级考试要求并不容易。因此, 学生备考专升本大学英语时, 词汇成了最大的障碍。第一大题的40个单项选择题中, 2009年有28道题考查词汇和短语的用法, 2010年有23道题考查词汇和短语的用法, 2011年有14道题考查词汇和短语的用法, 2012年有21道题考查词汇和短语的用法。若不能扎实地掌握考纲中的词汇, 学生面对后面的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和翻译题时就会束手无策, 更谈不上取得好成绩了。因此, 掌握词汇, 扩大词汇量是备考的关键。

复习对策:建议学生在平时积累词汇, 不要将积累词汇的任务留在最后一年备考时。语言的学习有其自身特点, 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 不能一蹴而就。所以, 想专升本的学生在大一时就要提前积累词汇, 减轻最后一年的备考压力。学生习惯机械地记背单词, 效果往往不好。掌握一定的构词法知识, 可以帮助学生事半功倍地积累词汇。另外, 笔者建议学生备考时不要拿着考纲的词汇表记。词汇一旦离开了句子, 没有了语言环境, 我们就难以了解其具体意义和用法, 也无法达到考纲中“考生在一定的语境条件下, 能辨析近义词、词的搭配及词性的转换等”的要求。建议考生结合句子理解记忆词汇, 尤其是在做题的过程中积累词汇和短语, 最理想的状态是做过的题中不再有生词和不了解的短语。另外, 积累词汇时, 一定要关注词汇的词性和搭配, 词性决定其在句子中的位置和所做的成分;搭配决定使用方法和意义, 应特别留意动词和介词的搭配。2012年第一大题的40个单项选择题中, 有10道题考查短语搭配和辨析, 题量占了1/4。历年考题在完形填空部分, 有近三分之一考题和搭配有关。专升本大学英语考试中对词汇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词义差别、词义转换、近义词辨析、名词和介词搭配、动词和介词搭配及在阅读理解中对词汇和语句的理解、翻译。没有丰富的词汇积累, 达不到考纲对词汇和短语的要求是无法答好题目的。提前准备、掌握构词法、熟悉词汇和短语、关注词性和搭配是备考词汇和短语的核心法则。

2. 语法结构

特点:考查的语法点多。《陕西省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招生考试说明》明确要求考生“掌握各种主从复合句、时态、倒装、虚拟语气等语法形式”。2009至2012年的四套考题第一大题共计160题中, 有74题分别考查了非谓语动词和独立主格结构、主谓一致、动词时态、虚拟语气、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情态动词、代词用法、形容词和副词用法、反义疑问句、倒装、强调句式、感叹句和倍数的表达等语法内容。这就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语法基础。可是目前中学英语教学中对语法教学的“淡化”处理, 导致学生语法基础非常薄弱。在实际教学中, 笔者发现部分学生甚至对词性和句子成分没有任何概念, 更谈不上熟悉并掌握主从复合句等。

复习对策:针对语法考点多的特点, 建议考生在考前进行系统的语法知识学习。应从词法、句法、句子成分、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的基本概念开始。以2011年第38题为例:____, we went swimming in the river.

A.The weather being very hot摇摇摇摇B.It was a very hot day

C.The weather was very hot摇摇摇摇摇摇摇D.Being a very hot day

如果考生对独立主格结构熟悉, 则这道题目的答案很明显是A。可是目前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法基础都很差, 做题基本靠“语感”, 学生觉得哪个顺口选哪个, 见过哪个选哪个。在课堂上, 笔者分别要求四个高职一年级班级约230个学生给出做这道题时最先排除的答案, 有218人首先排除A和D, 理由是B、C的句子常见。究其根源, 是学生对句子结构和类型根本不了解。该句子没有并列连词, 没有分号, 因此不是并列句。该句子没有明确的关系词引导状语从句, 所以也不是复合句。因此该句子只能是一个简单句, 而简单句不能有两套主谓结构。当了解了这些基本的句子结构知识后, 学生就能轻易排除B、C, 也会真正理清解题的思路, 做题时不再以猜测为主。除了基本语法概念外, 学生还须在考前掌握:12种动词时态的意义和用法、虚拟语气、主谓一致、情态动词、非谓语动词、名词性从句、形容词性从句、副词性从句、强调句式、倒装、反义疑问句、倍数的表达、代词用法、连词和介词的用法及辨析、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等语法知识。对这些语法知识的系统学习不仅有利于顺利解答单项选择题, 还有利于在翻译中准确地剖析句子结构, 进而准确地进行翻译。否则, 很多学生在翻译时逐词翻译, 根本不考虑句子结构, 以致译文和原文大相径庭。对语法的系统学习, 还有利于学生在作文中能够准确地利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多年的专升本考前辅导教学中, 笔者发现在系统学习语法知识前, 学生作文中经常出现没有谓语的句子, 或由多个逗号连接的没有关系词的简单句。在系统学习语法知识之后, 这些现象会有比较明显的改善。在学习语法的过程中, 死记语法条例是没有用的, 必须认真分析例句, 从例句中理解语法规则, 在练习中学习语法知识, 反复练习, 直到牢固掌握。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 篇7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位于成都市府河源头的郫县团结镇,校园占地近800亩,在校学生9100余人,校园环境优美、设施先进。学院建有教学楼群、图书馆、综合型室内体育馆、学生宿舍楼群、学生餐厅、学生活动中心、室外运动场所等现代化的教学和生活设施,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现已建成计算机软件实验室、通讯仿真实验室、光纤通讯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程控交换实验室、信号与信息处理实验室、自动化实验室等35个实验室,学院还建立了动画制作中心等多个教学实践中心,满足了各课程实验教学的需要,使我院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提高。

学院现有25个本专科专业,涵盖工、经、管、文等学科领域,以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并逐步形成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学院始终坚持以培养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为根本任务,坚持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坚持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道路。

学院培养人才的总体目标是: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人文和科学素质;具备较强的学习、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学院始终把教学工作作为中心工作,常抓不懈,效果显著。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教学改革,以系统的教学改革工程培育教学成果。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院大力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突出了实践教学地位,增加了综合型和设计性实验以及课程实习、专业实习的比例,积极推进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为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就业夯实基础。

学院注重以学生为本,提供高效、优质的教育管理服务,拥有支以教授、副教授为主体,优秀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教师队伍,同时还聘请国内外IT产业高级技术人员、经济管理业内资深专家、艺术领域有较高造诣的教师和外教从事教学工作。教师治学严谨,科学施教,爱岗敬业,深受学生欢迎。

学院注重与国际上教育发达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与美国,英国等国外高校开展密切的合作及交流项目,以拓展国际交流、推进合作办学。

建院八年来,学院紧紧抓住历史赋予的机会,一方面不断加大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用质量打造品牌,以创新推动发展,实现学院的第二次跨越,努力把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建成全国一流的独立学院。

一、2008年招生专业

(一)本科专业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广告学、英语、艺术设计、音乐学(以上专业为文理兼收),电子信息工程(工业与民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汽车电子技术)、自动化、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多媒体技术)(以上专业为理工类)。

(二)专科专业有: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汽车营销)、商务英语、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以上专业为文理蒹收:计算机诵信、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图形图像制作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产品应用与开发)、无线电技术(汽车应用电子技术),以上专业为理工类。

二、2008年招生计划(见计划表)

三、毕业与就业

(一)学生学完所学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者,准予毕业,并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具印的毕业证书,对符合学士学位授予规定条件的毕业生,颁发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具印的学士学位证书。

上一篇:初三历史小论文下一篇:建构主义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