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启蒙行动实施方案(通用9篇)
科技教育启蒙行动实施方案 篇1
科技启蒙教育行动实施方案
在小学阶段,向儿童传授一些科学技术基础知识,不仅可能,而且非常必要。它有助于儿童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追求,有助于儿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小学阶段的科技教育必须与儿童的生活相关,使儿童有兴趣、有能力去接受这些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的启蒙教育不是把大量的杂乱无章的科技知识传授给儿童,那样只会给儿童带来沉重的课业负担,使儿童失去学习科技的兴趣;而是精选基本的、必要的科技知识,并把它们有机地组织到一起,让儿童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学习。
一、宗旨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展示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特制定科技启蒙教育行动实施方案
二、组织机构
1、科技启蒙教育行动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王一栋 成员:王金利 孙桂林
2、评委会名单: 科技制作评委:孙桂林 科普征文评委:潘凌宇 科普手抄报评委:祝晓梅 科普绘画评委:付洪奎
三、活动内容
(一)科普宣传
1.利用国旗下讲话,做好校主题科技启蒙宣传发动工作。
2.利用板报、广播进行宣传,学校与班级各出一期科普教育橱窗和黑板报或手抄报。
3.各班级通过班会、综合实践活动等途径,结合学生特点开展主题教育。4.各学科也可根据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相关的科普知识教育。
(二)科普实践
1.利用班级活动,开展各项科普活动竞赛选拔活动。
2.学生每人选读一本科普读物,写出读后感。通过因特网在网络上学习科技知识,收集科技资料,在班会上互相交流。
3.开展一些科普实验、饲养、栽培活动,写一篇科技小论文或观察日记。4.举办一次科普知识讲座,召开一次科技教育的班级活动。5.组织学生看一场科普录相片。
(三)科普比赛
1、科技创新制作活动
科技创新制作活动分为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参赛作品应围绕科技主题,有科技含量、创新性、实用性、美观性与学生课余生活联系密切,提倡利用废旧物品为材料进行科技制作。
可以下几种形式:
(1)“科技创新小制作”——比如利用身边的旧电器、旧玩具、旧包装等物品,运用科学原理自主创新。比如:发现生活、学习用品中的不足、缺陷,发明创造出可以弥补不足与缺陷的小发明。制作成可以操作使用的实物作品或实物模型。
(2)“电脑制作” ——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网站(网页)设计、程序设计、自动控制等。将作品制作成光盘参展,另附说明书。
(3)如无制作条件,也可以只写出创造发明创意,包括设计思路、设计原理、设计图纸等。
(4)其它科技小发明或者创意等。
作品标注:作品科类、作品名称、功能介绍、作者班级、姓名、年龄。
2、科幻绘画比赛
科幻画采用“绘画形式多样化”的比赛方法,作品用A3纸,绘画形式可以是油画、国画、水粉画、水彩画、钢笔画、蜡笔画、剪纸画、粘贴画、电脑画或综合技法画等多种技巧、风格、材质表现(但不包括非画类其它美术品与工艺品)。作品要具备想象力、科学性、绘画水平(设计、色彩、技巧)、真实性(必须自己原创,不得临摹或抄袭他人作品)。
3、科普手抄报比赛
作品要求:根据主题进行集体或者个人创作。
4、科普小论文
比赛内容:各班通过开展实验、栽培、饲养等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或通过学习查阅书籍、网络资料,结合科技兴国、科技兴县、科技兴校的思想,写一篇科技小论文。体裁不限(如科技小论文、科普童话、科普幻想。)
科技教育启蒙行动实施方案 篇2
一、创设环境熏陶
《纲要》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我们精心规划设计国学环境的创设,墙壁、走廊、楼梯、屋顶、家园直通车、盥洗室等都在设计范围之内。我们将弟子规、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二十四孝图以对联、麦秆画、剪纸、盘子彩绘等多种形式进行表现,让教师和幼儿每走一步都有国学相伴。班级环境也独具国学特色,如:剪纸、礼仪、古乐器、棋类等。丰富多彩的国学环境,充分发挥了每一寸空间的国学教育价值,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国学启蒙作用。我们还注重营造家园式和谐的氛围。教师对孩子用爱启迪,用心浇灌,同事之间谦让友善,家长和教师之间和谐共育,这种家园式氛围,激发了教师和幼儿积极的情感,培养提高了教师和幼儿的人文素养。
二、领域活动渗透
我们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小朋友的好奇心,引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化被动为主动。
我们通过礼仪操、早晚接送相互问好、见到老师鞠躬问好等活动,让幼儿从小学习谦让、有礼貌,勇于表现自我,发展社会性。以我园幼儿社会实践活动小组为例。我们利用每天下午特色活动时间,对礼仪队、古典乐器队、腰鼓队等活动小组的幼儿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与国学紧密联系;定期带领小队员们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进行宣传和锻炼,每逢庆祝等大型活动时,组织小队员们展示自己风采。两三年的磨砺,孩子们在意志品质和情商感知以及与人交往能力等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谦让有礼、大胆自信,令人刮目相看。
我们同时将国学思想渗透到道德、情感教育。首先,注重结合节日进行情感教育。我们在每一个传统节日举行系列宣传、庆祝和慰问活动,如重阳节敬老爱老活动。孩子们来到敬老院,为老人表演节目、赠送礼物、佩戴红花,实现自己尊老爱老的情感诺言,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姿让尊老爱老美德根植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还有教师节“爱的教育”;双节“爱心飞扬”社区演出;三·八节和中秋节的“5个一”活动:一个拥抱或亲吻,一首歌曲或儿歌,一句爱的话语,一件贴心小事,一张祝福卡片或一张绘画作品。总之,幼儿园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的情感得以找到润发的土壤。
其次,结合公益活动进行情感教育。如工会和党组织联合开展的“同在一片蓝天下”爱心捐助活动,“地震我来帮”活动,“帮困助学”活动等,孩子和家长都踊跃参加,有的捐钱有的捐物,有的捎上一段祝福的话,以公益活动为途径,打造一颗情感永固之心。
三、一日常规延伸
生活处处有教育,教育存在于学校的每个角落,如果我们善于挖掘这方面的教育资源,就能把我们的教育延伸到生活的深层,这样一旦形成了一种教育的机制,那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我们东苑幼儿园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尝试,如晨间律动时加入“三字经”“弟子规”律动操;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同时体验国学经典的魅力,接受国学经典的熏陶,在这种无形的无意识的活动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这比我们喊破嗓子说这是我们的国学经典,大家要好好地学习,好好的继承要强多少倍。所以,我们东苑幼儿园在这方面非常重视,要求教师也要在生活中延伸国学经典的精神,给幼儿处处做示范,处处引领他们在国学经典的海洋里徜徉。我们还提倡老师把工作做细做实,比如在午睡前要求教师讲富有哲理的经典小故事;午睡起床后,播放婉转的民间音乐供幼儿倾听等等。
四、主题活动拓展
在幼儿园渗透国学经典文化的精髓,主要靠活动本身的艺术影响力,通过活动特定的情景氛围,艺术感染力,主题思想的艺术熏陶等,都是对孩子的一种无形的教育。我们经常开展一些文化艺术活动,当然这些活动是结合我们的传统节日开展的。每月都有一个传统文化的节日,在各种各样的艺术文化活动中,贯穿我们的国学经典的思想,以国学经典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活动,这样编排出来的节目就具有针对性,具有打动人的作用。
记得在《小故事大道理》这样一个主题活动中,中(3)班的幼儿表演了《卧冰求鲤》的节目。故事情节非常生动,幼儿看得如痴如醉,稚嫩的小手不时发出欢快的掌声。还有一次是在《花的世界》的主题活动中,大(1)班表演的《油纸伞》,一把把小伞组成了花的世界,而这些小伞都是教师带领小朋友用纸做成的。小朋友在制作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其他小朋友在观看比赛的时候既感受到了手工艺的神奇,也感受了舞蹈世界的欢快旋律。其他的如在《夏之韵》的主题活动中,大(3班)的小朋友朗诵的古诗《江南可采莲》,稚嫩的旋律回荡在校园的每个角落,观看的家长也受到感染,一起吟诵起来。演出结束后,许多家长握着我的手,激动地说,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希望以后多举办几次。
五、家园共育保障
孩子的“生活”包括幼儿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区生活三个层面。我们邀请家长来园指导幼儿的半日活动或作报告,如邀请家长教给孩子们刺绣和编织;邀请会唱戏家长来参加班级联欢会;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游戏区域的玩具等等。
我们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带领幼儿参观了老年活动室。慰问老年人,还与社区“夕阳红”文艺队的老奶奶们进行联欢活动,老少同庆,扩大了孩子们社会交往的层面,也为老人的晚年生活增添了欢笑和温馨,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尊敬老人、关心老人的情感。
对幼儿实施道德启蒙教育之我见 篇3
一、树立强烈的时代意识
对幼儿实施道德启蒙教育不能脱离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我们应根据未来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根据“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来确定教育目标。如面对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和全球性的工业污染、生态危机的威胁等,强化对幼儿民族意识、创新意识和环境意识的教育;在引导幼儿观察社会美好事物的同时,提高他们对某些不良的现象的鉴别、评价能力;在强调礼貌、谦让、友爱、互助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懂得公平竞争,学会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坚持既合作又竞争的游戏规则,突出独立自主意识、求实探索精神、不断学习的态度和适应社会变化的应变能力。
二、坚持相互渗透的原则
德育目标的实现既要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专门性的德育活动,同时还应遵循幼儿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的规律,在坚持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把道德启蒙教育有机和谐的渗透到各科领域的教学活动、各种游戏及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1.精心设计一系列道德启蒙教育的活动
首先,关注节日。一年四季有不少的节日,我们在欢庆节日的同时开展活动。如“三八”节来临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幼儿知道是“国际劳动妇女节”,了解妈妈、阿姨、老师们工作的辛劳,懂得珍惜成人的劳动,向成人关爱自己一样,去关爱成人。为此,开展了我爱妈妈主题活动,从中萌发尊敬妈妈,尊敬为社会作贡献的阿姨们的情感。节日当天,请妈妈们到幼儿园做客,带领小朋友为妈妈做礼物,表演文艺节目,鼓励幼儿在家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其次,娱乐活动。幼儿喜欢看表演,也喜欢参加表演,在娱乐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德育渗透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如利用《狼来了》、《小羊过桥》、《下雨的时候》、《玩具大家玩》等故事,培养幼儿诚实、谦让、相互关心、友好相处的品德;通过《分果果》、《玩具大家玩》等歌曲,教育幼儿团结友爱、共同分享;通过《种南瓜》、《摘果子》等舞蹈,教育幼儿热爱劳动;通过“我来比划你来猜”等比赛活动,培养幼儿语言表达和即兴表演能力。
第三,体育活动。体育活动是幼儿最乐意参加的活动之一,它能充分满足幼儿的各种需要,如身体活动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认识的需要等,也有益于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个性品德的教育。体育活动的内容大部分是游戏活动和竞赛活动,往往具有明确的主题,有趣的情节和严格的规则,生动活泼而又渗透着较高的道德价值。可针对不同年龄的幼儿,选择和开展适当的体育游戏和体育活动,进行不同方面的道德教育,常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小班幼儿爱玩的“长高了,变矮了”、“皮球大,皮球小”等游戏,既能培养幼儿勇敢的品质和初步的集体意识,又利于幼儿活泼开朗的良好性格形成。中班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已有初步的自我控制能力,“网小鱼”、“摘星星”等游戏规则性较强,既能培养幼儿团结互助精神,又能增强他们的合作能力。大班幼儿喜欢群体间竞赛性游戏,“赶小猪”、“小马运粮”等游戏要求幼儿相互配合,克服障碍,按规则活动,从而促进幼儿机智、果断、顽强的意志品质的形成。
2.充分利用日常活动中道德启蒙教育的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道德启蒙教育,一般可采用随机渗透的形式,这种教育契机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如饲养角的小兔饿了,小鹅生病了,某小朋友把玩具带回家了等,我们便及时抓住这些机会,不失时机的开展随机教育,促使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逐步形成。我们还经常组织幼儿参观花工劳动,参观炊事员的工作,观察保育老师整理床铺、拖地……,通过观察,不仅能使幼儿对工作人员产生敬意,而且使他们懂得应该尊重和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爱护花草、不浪费粮食,保持环境整洁的道理。
三、注重教育环境的创设
首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美化、绿化、净化、教育化、儿童化的校园环境。
其次,应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及道德教育的需要布置墙饰,让墙壁“说话”。如小小班的墙饰为“我爱我家”、“我爱幼儿园”,中班的墙饰是“美丽的家乡”,大班的墙饰是“伟大的祖国”等。
第三,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如师生之间的关系、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幼儿与家庭的关系等。从心理学角度看,爱模仿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他们来说,幼儿园的人、事、物、环境对他们都能发生作用,因此,我们除了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外,还应注重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教师时时处处要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要富有爱心、充满感情的关爱每个幼儿,尊重他们的人格,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道德启蒙教育的过程既要适应幼儿的发展,又要促进幼儿的发展;既要充分发挥环境、教材和自身的良好影响作用,又要尽量联系幼儿已有的社会经验和认知特点,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选择性和创造性。
四、发挥家园互动的作用
幼儿园和家庭是两个背景不同的群体,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一方面受到幼儿园教育,另一方面继续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家长的品德个性、习惯爱好、为人处事的态度等,对幼儿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据调查,当前幼儿家庭教育大致有这样三种情况:一是有的家长不仅重视教育,而且善于教育;二是部分家长虽重视教育,却不懂如何教育;三是有些家长既不重视教育,也不善于教育。为了与幼儿家长达成共识,我们可通过开展“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访等活动,向幼儿家长宣传和普及教育幼儿的知识和方法,帮助他们端正教育观念,实现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协调一致,从而促使每个幼儿的身心素质得到健康、和谐、主动的发展。
家长教育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七部委颁发的《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及《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1-2015年)》的精神,根据《重庆市九龙坡区“家长教育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家长教育活动,进一步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机制,营造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活动目的
(一)通过实施“家长教育行动计划”,进一步更新家长教育观念。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帮助家长深入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正确把握孩子的发展状态,科学合理地引导孩子成长,让家长真正成为培养孩子的实践者。
(二)通过实施“家长教育行动计划”,进一步激发家长参与教育的热情。要通过举行广泛的学校教育体验活动,引导家长感受学校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树立对学校教育的正确认识,让家长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参与者。
(三)通过实施“家长教育行动计划”,进一步普及家庭教育知识。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帮助家长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发挥家长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让家长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协同者。
(四)通过实施“家长教育行动计划”,进一步密切家校关系。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同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增进了解与互信,形成家校合作共育的合力和科学育人的共同愿景,让家长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同盟者。
三、行动措施
(一)成立学校“家长教育行动计划”领导小组
由学校兰洋校长、周燕眉书记担任组长,刘芳副校长、周小涵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张莉主任、王晓霞主任、蒋小妮主任任组员。领导小组下设“家长教育行动计划”活动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过程指导、检查督促、考核评估等工作。
(二)建立健全学校两级联动的“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是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重要议事组织,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学校建立校级家长委员会和班级家长委员会。
1.完善制度。制定《铁马小学家长委员会章程》《铁马小学家长委员会议事制度》,各班级拟定《铁马小学班级家长委员会议事制度》,保障家长委员会对学校教育教学、教师从教行为、学校重大活动等实施监督。
2.定期开展议事活动。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召开征求意见
— 2 — 会,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参与学校发展重大决策的讨论,共同促进学校发展。同时,班级家长委员会是班级民主管理和落实学校家长委员会活动的载体。
3.探索新形式与新途径。学校要积极探索家长委员会的组织形式和运行规则,不断扩大家长对学校办学活动和管理行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家长的力量,推动学校发展。
(三)各班级创建“家长同学会”
家长同学会是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交流家教经验、讨论疑难问题、切磋家教技巧的重要载体。“孩子同学,家长同学”。学校以各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学生家长组成“家长同学会”,民主选举一名家长担任会长,由会长负责召集家长同学会,分享孩子成长故事,交流教子心得,探讨科学教子方法。学校要加强对家长同学会的指导与引导,使之成为家长相互学习、促进班级发展的共同体,形成“家校共培育、亲子共成长”的良好氛围。
(四)建立和办好“家长学校”
建立“家长学校”旨在更新家长教育观念,引导家长改变家庭教育的误区,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进一步配合学校教育,让家长和学校形成教育的有效合力,引导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研究创建家长学校的理念文化,由校长兼任家长学校校长,并建立健全家长学校工作制度。选派或选聘师德修养高、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家长学校兼职教
— 3 — 师。加强对家长学校教师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2.精心安排家长学校教学内容和活动。每月至少开设一次普及家庭教育的知识讲座,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亲子活动,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技巧,提高家长教育素养。要积极动员和鼓励家长到家长学校参加学习,积极倡导“孩子未上学,家长先学习”“重新学习做家长”等学习理念。
(五)认真组织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
教师走访家长,深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是搞好育人工作的必要措施,是指导家庭教育的重要途径。
1.高度重视,加强指导与考核。学校把家访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组织教师走进学生家庭,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家庭教育现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共同制定有利于儿童成长的教育措施。学校要求班主任老师一学期到学生家庭到访人数需超过学生数三分之一以上。一学期必须对全班每一位学生进行电访或者网络访问。要求各学科教师必须对所教学生家庭电访或者网络访问超过三分之一以上。
2.关注特殊家庭子女。学校要求班主任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特困家庭等特殊儿童必须进行家庭到访,了解儿童成长的家庭环境,帮助家长解决教育中的问题。
3.创新家访的形式、丰富家访内容。充分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和网络交流平台,使家校沟通变得更加便捷,提高家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积极开展“万名家长进课堂”活动
1.开展好每学年一次的“铁马小学家长开放日”活动。学校
— 4 — 将继续开展好家长开放日活动。在开放日活动期间,像每一位家长发放邀请函,家长在行课期间可随时到学校听课,了解学校工作和学生在校的情况,密切家庭与学校的关系,促进家长更加关心学校、支持学校。
2.开展好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活动。学校将不断深化家长会活动的形式,丰富家长会活动的内容,使每次家长会主题明确,形式多样。通过邀请市区家庭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班级优秀家长教育小讲坛、家庭教育困惑大家谈等方式提高家长会的实效性。通过家长会建立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孩子沟通交流,共同成长的桥梁。
3.开设“家长热线”。告知全体家长“家长热线”号码,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解决家长的困惑、难题,及时化解家校之间的误解和矛盾。
四、具体要求
(一)高度重视,落实到位。
全体教职工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学校方案拟定部门的实施计划,将此项工作列入部门工作计划之内。各班级要积极根据方案要求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同学会,拟定活动开展的计划并组织落实。
(二)加强考核与评价工作。
学校“家庭教育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此项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考核评估工作,每年对各班级,教师实施“家长教育行动计划”的成效进行专项考核,考核结果纳入班级、教师综合目标考核,与评优评先挂钩。
科技教育启蒙行动实施方案 篇5
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全国教育会议精神,落实国家及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化“三生教育”的体验和实践环节,全面提高实施“三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根据《六德乡中心学校“三生教育”百项体验行动实施发案》要求,为切实开展好我校“三生教育”百项体验行动,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三生教育”百项体验活动领导小组
“三生教育”百项体验活动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协调、指导、监督全校实施“三生教育”百项体验活动。
组长:校 长
副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
成员:全体教师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以爱国主义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基本原则
1、要坚持人本性原则。实施“三生教育”必须牢记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做到以人为中心,突破出人的 1
发展;把教育和人的自由、尊严、幸福、终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使“三生教育”真正成为发展人的教育。
2、要坚持求真性原则。实施“三生教育”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以科学的态度、思维、精神和方法来扎扎实实,锲而不舍地推进“三生教育”。
3、要坚持实践性原则。实施“三生教育”必须坚持实践育人的思想。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根本要求,着眼于知、情、意、行的统一,以实践性教学为主要方式开展“三生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感悟、丰富体验、学到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能力、树立观念。
4、要坚持规约性原则。要开展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契约意识、诚性意识、公民意识、学生意识,使学生忠于宪法,制成法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
5、要坚持开发性原则。实施“三生教育”必须根据“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大胆借鉴和吸收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教育成果及成功教育经验,在立足学校、立足课堂的同时,注重面向生活、面向社会,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来推进工作。
6、要坚持整合性原则。实施“三生教育”必须整合各种教育要素,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要整合管理资源、教师资源、课堂资源、活动资源、环境资源;整合显性教育资源和隐性教育资源;整合学校教育资源、家庭教育资源、社会资源,使各种教育资源各尽所能、各展
所长,又优势互补,互为延伸,构建整合合理。
7、要坚持创新性原则。要在巩固和发展素质教育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实施“三生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念创新、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创新、教育评价机制创新。
四、实施目标
1、通过生命教育体验,使学生认识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2、通过生存教育体验,使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帮助学生建立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
3、通过生活教育体验,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让学生了解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等组成的复合体;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教育学生学会正确的生活比较和生活选择,理解生活的真谛,能够处理好学习与休闲、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五、实施内容
“三生教育百项体验项目,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类:学生自我的行动和体验项目;
第二类: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的家庭行动和体验项目;
第三类:学校行动和体验项目;
第四类:服务他人,走进社会的行动和体验项目;
第五类:防范灾害,亲近自然的行动和体验项目。
六、实施步骤1、2011年9月11日开始逐步实施开展“三生教育”百项体验
行动。
2、此项行动贯彻整个教学始终。
七、措施及要求。
1、各年级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体验项目来实施。
2、各班利用黑板报和学习园地做好“三生教育”宣传,营造好
“三生教育”氛围。
3、学校合理安排好“三生教育”课,保证必要的学时,使“三
生教育”内容通过教材和课堂进入学生头脑。同时,充分挖掘其他课堂中有关“三生教育”的内容,在教学中有机参透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
4、实施“三生教育”百项体验行动项目要求重实效,重结合,重传承,把“三生教育”与我校德育工作结合起来。
①、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
②、加强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做到“五讲四养”:即讲文明、讲礼
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和“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③、大力开展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教育活动。用中国古今的伟人
故事,教育学生奋发图强。
④、主要通过板报及学习园地好宣传,营造氛围,抓好校园、班
级文化建设。
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做好爱心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努
力学习的心态。
⑥、把“三生教育”与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组织、设计形式多样的 “三生教育”百项体验行动项目活动,团队活动。
5、加大“三生教育”百项体验行动的队伍培训
把“三生教育”的师资培训纳入校本培训,开展好分层次、分类
型、多形式地开展渐进性、阶梯性的“三生教育”教资培训。使广大教职工深刻理解“三生教育”百项体验行动的基本内容和具体操作流程、方法、目标,并能够将“三生教育”百项体验行动有机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当中来。同时将班主任、学生家长、社会有关方面的专家,纳入“三生教育”百项体验行动的有力支持者、宣传者和培训者。
6、加强监督、强化管理。我校将把“三生教育”工作纳入学校
年度工作综合考核范畴,领导小组定期对各班“三生教育”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各班主任及各科任课教师做好项目实施管理,注意收集、整理活动资料,不断积累经验,有效促进“三生教育”工作更好地开
展。
7、各班主任认真拟定好“三生教育”百项体验行动的计划(按
学期),做好教案或课件,完成体验行动记录表和考核表(按月),活动总结等材料,交学校存档。
八、实施“三生教育” 百项体验行动的途径
1、课堂教学
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并在学习中体验合作
学习与分组学习的重要性,学会独立思考和进行探究性学习,并初步合理运用现代化技术。
2、专题教育
各班主任开展以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教育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方式。
3、课外活动
各班组织开展以自我保护、与人沟通、讲文明、关注自己、关
注他人等为内容的班队活动。
4、各任课教师认真拟定教学计划,教案。
6、学校领导小组按常规要求检查“三生教育”教学材料,并随时
抽查,保证“三生教育”百项体验行动课程的顺利进行。
7、认真总结,不断推进“三生教育”。
学校“光盘行动”主题教育方案 篇6
学校“光盘行动”主题教育方案
为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引导广大师生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决定于12月4日至12日开展“光盘行动”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光盘”行动、从我做起、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二、活动目的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校广大青年学生中蔚然成风,积极宣传餐桌文明知识,倡导餐桌文明行为,大力提倡文明用餐的良好风气,培养健康文明的餐饮文化,提升学校文明程度。
三、活动实施
1、主题团课活动。各级部、学部团总支召开团支书会议,布置安排各团支部中开展 “光盘”行动主题团课活动,由各班团支书带领同学们进行学习与宣传,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光盘”行动的重要性,号召广大同学积极响应,积极参与,并于12月10日(周二)以团总支为单位上交主题团课写实卡。
2、签名倡议活动。为保障活动的效果,做到人人知晓,人人了解,团委会同膳食科在进餐时间倡导同学们文明就餐,盘盘净餐,人人节俭,并定于12月10日、11日在东西两个食堂前进行签名活动,在此次活动基础上,倡导同学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勤俭节约,扩大“光盘行动”影响。
三、活动 总结
科技教育启蒙行动实施方案 篇7
关键词:美国,行动公民教育,背景,原则,实践
公民教育对民主具有一定的促进和维护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国的民主进程。又因美国民主宪政制度所具有极高的国际声望, 我国的一部分学者对美国的公民教育抱有盲目积极的观点。然而, 自20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实施以来, 提高教育质量、强调测试、关注青少年的学业成绩成了美国教育的热点和关注重心, 阅读、数学、科学等基础学科为学校核心课程。与基础学科在学校教育中地位的确定和提升形成较大反差, 公民教育遭遇内涵窄化、地位边缘化的尴尬处境。一方面, 公民教育内容在学校被限制在历史、地理一类的社会课程 (Social Studies) 中传授, 不再具有广泛的学科情境和背景;另一方面, 社会课程在学校的地位也渐渐被以读写算为内容的核心课程所削弱, 大量的教学时间和资源被其它的学科占用。而这样的情况也引起美国各界人士的担忧和关切, 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公民教育在培养合格美国公民, 维护美国民主稳定和繁荣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公民教育的不足将伤害这种作用。人们普遍认为, 对于公民教育的忽视在短期看并未造成重要影响, 但公民教育持续不足对于美国整个政治制度的伤害将是深远而沉重的。由于以上客观事实和普遍认识共同作用, 各种“新式”公民教育的机构、倡议和理论也如雨后春笋一样层数不穷。虽说“新式”, 在这个社会学理论饱和的年代, 它们新鲜之处并不在于理论的新颖和独创, 而在于借鉴其他学科领域的理论, 或将一些被舍弃、遗忘、边缘化的教育理论重新包装指导公民教育领域的实践活动, 目的是为日趋僵化公民教育带来一些变化, 使公民教育能走出被边缘化的境地。在这之中, 由“全美行动公民合作机构” (National Action Civics Collaborative, NACC) 所倡导的“行动公民教育” (Action Civics) 便是其中代表, 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 颇有可取之处, 作为本文讨论的主题。
一、NACC“行动公民教育”产生的背景
公民教育是与美国的现实政治制度和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教育领域。公民教育影响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程度和热情, 而公民的政治参与 (Civic Engagement) 又是衡量这个国家公民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志。然而, 美国公民低迷的投票率越来越引起美国各界对于本国公民教育不足的担忧和诟病。人们希望能够通过学校的公民教育发展年轻人的公民知识、技能和态度, 使他们成长为积极且有责任感的公民。
当然, 除了公民教育的不足外, 投票率的持续30年下滑也与很多其他因素相关, 例如, 1971年通过宪法第二十六条修正案将公民投票年龄降低到18岁, 从而使适龄投票者基数骤然增加。但不可否认的是, 美国教育经过过去60年来几度教改之后, 公民教育在学校的地位已越来越被数学、阅读和书写一类的基础知识和课程削弱, 甚至取代。在片面追求青少年学业成绩的驱使下, 公民教育在学校课程中的实际载体, 如历史、地理、社会科等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也不断下滑:2011-12学年, 全美共有39个州要求高中开设公民教育类课程, 但强制要求在本州进行公民教育课程考试的州只有21个, 相比于2001年《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 (NCLB) 通过之前的34个州, 有明显减少, 而将公民教育课程考试成绩合格作为高中生毕业必要条件的只有9个州。在初等教育方面, 由于受到各州州一级课程评估标准的限制, 公民教育的教学范围也在逐渐缩小。为了应付数学、阅读、自然科学的责任制评估, 原本分配给公民教育的资源实际上也被上述学科占用了。一份对上千名美国各高中历史和社会科科任教师的调查显示, 近七成的受访者认为相比数学和英语一类的核心课程, 历史和其他社会课程明显居于次要地位。
公民教育作为学科被边缘化的事实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片面注重事实性知识传授, 忽视培养青少年的公民技能、认同感以及未来在现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公民教育存在的另一个重大问题。针对以上问题, 现任美国教育部部长阿恩·邓肯 (Arne Duncan) 指出:不同于传统的公民教育, 公民学习 (CivicLearning) 和民主参与已经进入2.0时代。公民学习和民主参与将在公民生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而人民也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公民学习与民主之中。新一代的公民教育早已不再是我们奶奶她们那时候学的公民学了, 现在的公民教育被我们称为行动公民教育 (Action Civic) 。当然, 传统的公民教育的那些目标, 如增进青少年的公民知识、提高他们参与投票的自觉、鼓励他们的志愿公益行为, 在现在依然十分重要。在此基础上, 教育者还应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社交网络来帮助青少年跨越时空限制参与公民学习。”事实上, 邓恩的讲话很好地注脚了“行动公民教育”。
“全美行 动公民合 作机构” (National Action Civics Collaborative, NACC) 作为发起“行动公民教育”运动的发起者, 实际是在2010年, 由公民学习与实践信息及研究中心 (CIRCLE) 、大学合作社团 (UCC) 、地球力量 (Earth Force) 、时代公民 (Generation Citizen, GC) 、米克华挑战 (Mikva Challenge) 和青少年理事会机构 (Youth on Board, YOB) 共6所在美国公民教育领域颇具影响力的机构联合成立的具有合作性质的。NACC设有执行委员会, 负责组织每月两次的例会和每年一度的年会, 制定组织的整体方针政策, 聘请并监督顾问的工作, 以及对机构和个人的入会申请进行投票。目前执行委员会委员由上述6家机构担任, 任期至2016年1月。尽管在公民教育问题上持有不同的理念, 并且每个组织的传统目标受众也存在较大差异, 但对于美国民主和公民教育现状的失望和担忧是一致的。NACC认为美国的公民教育, 特别是学校的公民教育存在以下三大问题: (1) 美国目前实施的“高风险” (High Stake) 教育考试制度实际上也已使公民教育在很多学校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境地; (2) 传统的公民教育又只是一味地普及诸如“政府有哪些部门?”、“什么是美国总统?”之类有关上层建筑却又抽象笼统的知识和观念, 放弃了公民教育发展青少年公民参与制度改革的意识和能力这一重要功能; (3) 美国公民教育存在着的资源分配上的不平等现象, 大多数处于社会边缘地位的青少年得不到高质量的公民教育, 教育资源的不均等分配直接造成贫穷和少数民族青少年与富裕的白人青少年之间在公民知识、行动和态度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 NACC提出的“行动公民教育” (Action Civics) 既是一场关于公民教育变革的运动, 同时又泛指由NACC各成员机构设计的不同于传统的公民教育, 通过知行结合的手段进行公民教育的一系列课程和活动。
二、NACC 公民教育的实施原则
1、倡导集体行动
集体行动 (collective action) 传统上指拥有相同目标的团体为了提高团体成员的社会地位, 达到成员的共同目的所采取的行动, 通常这种行为是由该团体的代表完成。这一词汇广泛出现在在心理学, 社会学, 人类学, 政治学, 经济学等社会科学领域。
集体行动社会身份模式 (Social Identity Model of Collective Action , SIMCA) 认为, 集体行动的产生有以下三方面因素作用: (1) 社会不公正, 如相对剥夺 (Relative Deprivation) 、社会排斥 (Social Exclusion) 、贫穷等; (2) 群体效能感, 在意识到社会不公之后, 客观上具有引发变革的资源, 主观上认定通过某种统一的行为 (集体行动) 可以达到变革的目的; (3) 社会认同, 人们总是通过维护自己所在群体的社会地位来维护自我的身份认同, 在对社会不公平具备认识并拥有群体效能感的情况下, 群体的社会地位过低、群体间社会结构稳定性差是极其易引发集体行动, 同时, 群体间的界限越为模糊也会越容易引发集体行动。虽然集体行动社会身份模式认为人趋向于对于主观上的不利作出回应, 而这种不利并非必然源于客观事实。然而青少年作为公民, 这一群体在民主和公民生活中的权利和诉求长期没有受到与其数量规模相匹配的重视。所以, 在这种情况下, 让青少年采用集体行动的方式来维护自己身为公民所应有的权利并无不妥。如杜威所说:“民主并不是一种政治体制, 而是一种联合的生活方式, 一种共同的经验”, 青少年作为长期被排除在这种联合的生活和共同经验之外的群体在, 因他们没有特别突出的意见领袖和其它发声管道, 所以只有选择将集体行动作为传递群体呼声的方式。当然, 除应享有参与民主和公民生活的权利以外, 青少年的公民学习也不应局限于课本和间接知识, 参与真实的公民情景也是必要的。而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 青少年将会学习到沟通、协调、合作这一系列基本的技巧, 并体会到其背后蕴藏着的民主价值观。
在公民教育中, 教育者应做到以下五点: (1) 指导青少年将民主知识、技能和价值有机融合, 并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付诸实现; (2) 培养青少年的道德辨别能力和道德行为; (3) 引导青少年了解政治制度和政治程序, 包括正式的规则和默认的规则; (4) 引导青少年和社区志愿者一道解决社会公共问题; (5) 让青少年明白如何沟通与协调, 并懂得如何在合作中建立相互尊重和信任。
2、倾听青少年心声
正如NACC的口号“放大青少年的声音, 变革我们的民主”那样, 倾听青少年心声是“行动公民教育”四个基本原则之一。NACC认为, 青少年应该有机会分享自己所知道的知识, 并能参与到与他们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之中。
教育者应尊重青少年作为平等社会公民发表意见和建议的权利, 教育者不能依仗自己相对丰富的经验阅历而轻视青少年的看法, 更不应肆意地对青少年发号施令。尊重应建立在对青少年作为公民教育主体的认识基础之上, 同时还应认识到青少年是这个国家的公民。而尊重本身具有的民主和公民教育的意义更是民主制度所具有的自由和平等精神的体现。
这样的公民教育理念并非新鲜事物, 其具有很浓重的进步主义教育色彩, 可以很容易地在约翰·杜威和简·亚当斯的观点中找到依据。在1915年, 美国教育局 ( 教育部前身 ) 第23号公报《社区公民教育教学》中提到的社区公民教育 (CommunityCivics) 则可以被看作是“行动公民教育”的前身。社区公民教育的观点是:学校应帮助青少年认识他们自己生活的社区, 并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是与社区中他人的康乐紧密联系的, 甚至与整个社区的繁荣密切相关;教师的首要职责不是培养未来参与公民活动的兴趣, 而是帮助他们对已有的社会问题产生兴趣, 并充分利用自己作为公民的权利, 青少年应被认为是年轻的公民, 社区事务与他们的实际利益密切相关;班级被是社会的雏形, 与真实社会一样, 每个成员的康乐都取决于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而教师扮演的是指导者的角色, 传授知识和观念, 在社会地位上与青少年相互平等。
如果说, 集体行动是学生参与“行动公民教育”的原则, 那么倾听学生的声音正是教育者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尽到的职责。
3、发挥青少年特长
在看待世界的方式上, 青少年具有有别于成年人的独特视角。很多时候, 青少年比成年人更了解其生活的社区。虽然, 相比成年人在知识和经验的数量上要落后一些, 但在质量并无优劣之分, 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 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 青少年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公民, 他们习惯使用网络来获取知识和信息, 这是他们的长辈们所不具有独特优势。而且在青少年晚期逻辑思维已经基本发育完善, 相比成年人还拥有更敏捷的大脑和更少的思维定势。从优势视角看, 青少年的上述经验、知识和看法都应被视为是特长, 是应该被充分发掘和利用的。这是青少年尊重的具体体现, 也是集体行动落实到每个个体成员身上。即从“认识到青少年有权利参与政治和公民活动”到“帮助青少年胜任作为年轻公民的角色”, “行动公民教育”不但要让每个青少年明白自己所有享有的公民权利, 还要帮助青少年在自己的社区自由行使其作为公民的权力, 从而解决当地社会实际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行动中发挥青少年的特长, 培养青少年的公民知识、技能、责任感和胜任感, 相比空洞而教条式地要求成年人尊重青少年的效果来得更加明显。而且从某种意义上, 这也是对在美国社会各领域中长期存在着的成人主义和成人中心主义的反抗。
4、鼓励青少年反思
反思 (Reflection) 作为一个被反复使用的概念, 在过去几十年教育学研究中一直受到学者的重视, 并将之视为获得专业能力和特长的重要途径。杜威曾说:“反省思维使有形的事物和物体具有不同的状态和价值, 而没有反省思维能力的人则不能做到这一点。”NACC也认识到反思在学生公民学习中的意义, 认为青少年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过程时, 除正确引导学生实践适当的公民行为外, 公民认识和反思也是必要的。反思能促进青少年理解社会和政治活动背后的更为深层次的问题, 包括理解问题背后存在的历史、文化、经济和政治因素。诚如杜威所说:“问题的性质决定思维的目的, 而思维的目的则控制思维的过程……任何反省思维都有一些确定的成分, 它们联结在一起, 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持续不断地运动”。事实上, 青少年只有在参与公民和民主活动过程中对所涉对象和问题产生真正意义的反思, 才有可能在公民成长的道路上达到既定目标。在NACC认为, 反思不仅仅是课外活动的要素, 也被纳入学校课程评价体系之中, 使之成为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值得关注的主体动态元素, 并将之纳入到课程的总体评价中去。
除了以上四个原则外, 所有NACC的机构希望给更多的年轻人——尤其是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年轻人——更多获得公民教育的机会, 缩小公民教育中存在的资源配置和成果获取不平等的现象, 由于这些身处社会边缘的青少年所就读的那些位于市中心的公立学校正是这个国家学校公民教育最薄弱的地方, 由于周遭不良的社会现实, 使得他们更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自我效能感差、不良行为、甚至是犯罪问题, 通过有效的公民教育他们可以对自己的现状有所觉醒, 并通过实践认识到自己拥有改变命运的力量。
三、NACC“行动公民教育”的实施
NACC的成员机构在实施行动公民教育时, 就是依据集体行动、倾听青少年心声、发挥青少年特长和反思这四个原则来组织和执行各机构自己的课程和活动。同时, 考虑到统一和标准化各机构的课程和活动, 使其能具有相对一致的“行动公民教育”特征, 在课程的实施和教学环节, NACC官网提供了标准的六个步骤: (1) 调查现状, 即分析学校、社区、城市或国家在社会和政治生活方面的状况, 调查领域、范围和地点依据具体问题而定; (2) 发现问题, 找出与参与者密切相关的问题, 将重点放在最突出的问题上; (3) 开展研究, 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 找出其存在的证据, 论证解决方案。 (4) 制定策略, 青少年与其他的社区团体一起, 共同制定解决问题的行动的策略。 (5) 行动实施。采取集体行动的方式实施所制定的策略。 (6) 总结反思。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 发展青少年的领导能力, 并对实践过程进行总结和改进。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由于各机构的传统及特点并不完全一致, 所以各机构在活动和课程教学时并非严格按照以上六个步骤实施。如, “公民学习与实践信息及研究中心”侧重参与公民学习的青少年在公民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信息的收集, 以及行动公民教育的理论研究, 甚至不直接参与课程和活动的实施, 而主要是为其他机构提供相关的信息、资源和理论工具;“米克华挑战”的活动都具有较为强烈的政治色彩, 活动中青少年参加诸如竞选、游说、资政等一类政治活动, 而该机构的“行动公民教育”活动在实施时, 也通常分为以下五个步骤:定位关键问题 (争取的关键人物支持) 、开展研究、培养支持群体 (构建票仓 ) 、行动 (竞选、游说) 、反思;“时代公民”则主要通过提供自制课程, 并向个中学输送经过该机构培训的大学志愿者指导教师和学生参与“行动公民教育”, “时代公民”的课程除了是以行动为中心外, 还符合美国共同核心州立标准 (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 编制严谨。
以下简要“时代公民”行动公民教育的课程实施步骤。
教师方面, “时代公民”的行动公民教育课程由“时代公民派遣到各学校的”民主指导 (Democracy Coach) 和校方的科任老师共同实施并管理。民主指导是“时代公民”面向在校大学生选拔行动公民教育课程指导教师的项目, 经过筛选的大学生在接受“时代公民”培训后成为该机构的民主指导, 并被遣往各个使用该课程的学校, 负责向中学生传授政治活动的相关经验、协助科任老师管理课堂, 并对科任老师就课程实施提供指导建议。民主指导申请人应是在校大学生, 具有:社区工作的兴趣和相关经验、优良的在校成绩 (GPAs 3.0以上) 、较强随机应变能力、优势视角看待学生、奉献精神。
课程方面, 共分四个单元, 加上预备环节, 共五个板块。每个单元之下设有数量不等的若干节课时, 通常总计为九个课时, 集中在前三单元, 流程如下:
(1) 预备:在第一单元正式开始前, “时代公民”的民主指导 (Democracy Coach) 会先到班级摸底, 观察情况, 在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和项目介绍后, 开始向学生介绍“时代公民”的整体背景, 让学生了解这是一个以学生成员为主体运行和管理的机构。介绍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学期公民教育课程的背景和要求有所了解, 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
(2) 第一单元, 问题定位:第一课, 教师向学生介绍解决社会问题的手段, 从如何在脸书 (Facebook) 上发起运动到如何进行政治游说, 教师要求学生对上述策略的有效性进行排序, 帮助学生了解策略之间存在的内在关联, 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游说活动中应用这些策略, 本学期的课程将围绕这一既定的策略展开;第二课, 将学生分组, 要求学生对身边发生热点和希望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 按重要性进行排列, 确定优先解决的问题;第三课, 学生说明自己为什么希望优先解决某些问题, 并为自己的选择进行辩护, 由集体投票决定, 对问题和热点进行初步筛选后, 就剩余问题进行磋商, 最终选出众人普遍相对关心的问题;第四、五课, 学生着手研究问题, 收集问题存在的证据、考察相关书面和网络资料来源和内容的可靠性、咨询有关专家、制定行动时间表, 并要求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目标、策略和预期结果加以陈述。
(3) 第二单元, 行动计划 (选择行动的对象) :第六课, 明确头号目标人物, 即对解决该问题最具有影响力的决策者 (议会成员、政府官员) , 草拟所要向目标人物提出的质询, 分析目标人物对相关问题的关注程度, 推测他可能给出的回复或者辩解;第七课, 确定次要目标人物, 罗列能对决策者决策产生影响的个人和团体, 以争取他们的支持;第八课, 制定接近目标人物的策略, , 并制定组内工作计划和人员分工计划。
(4) 第三单元, 接触目标人物:第九课, 依计划和策略接触相关目标人物, 对于决策人, 可以直接采取电话建议、写信、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提出意见, 而对于次要目标人物, 则可以通过撰写专栏、集会、主题研讨会等方式争取他们的谅解和同情, 必要时, 在突发状况下, 民主指导和教师可以应指导学生根据特定情况随机应变, 在游说这些目标人物时, 应注意语言和文字的使用技巧, 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 实现自己的目标。
(5) 第四单元, 总结与深入:本课程结束后, 所有的参与“时代公民”课程的学生可以在公民日 (Civics Day) 展示自己这一学期取得的成果, 届时还会邀请没有参与课程的青少年、成人和官员参观;参观者将就成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这些意见和建议将作为评审意见反馈给展示成果的学生;通过这一活动, 参与课程的青少年反思自己过去一个学期的努力, 并通过和同龄人以及成年人的交流, 找到继续努力的路径。
四、结语
行动公民教育是美国近一段时期对过去几十年来公民教育地位边缘化、过分依赖间接知识传授的教学、公民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诸多不利现实矫正的产品, 是对片面关注青少年的学业成绩、忽略青少年公民责任感和能力发展的弥补或纠正的尝试。行动公民教育的价值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增进公民的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的愿望和能力; (2) 给更多的年轻人尤其是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年轻人更多获得公民教育的机会, 缩小公民教育中存在的资源配置和成果获取不平等的现象; (3) 行动公民教育反对片面的注重学生的成绩, 但并未因此忽视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当然, 行动公民教育也引发了美国一些保守教育学者的担忧, 担心行动公民教育有可能导致人们通过“集体行动”而不是“政治程序”的方式来解决社会和政治问题会引起搭顺风车和给猫挂铃一类的执行力不足的现象, 同时青少年处于一个不完全发展的时期, 过分相信青少年的自决能力, 在过分的赋予这一群体权利也并不可取。就有学者认为行动公民教育过多地强调了社会和政治生活存在的问题, 而没有看到美国民主社会的价值、前景和基础;过多地强调了公民的政治参与技能而忽略了对有关公民的知识内容理解;行动公民教育在性质上与服务性学习类似, 是解决社区问题的一种途径, 这种方法如果离开了课堂知识是缺少学术理论的支持。切斯特·费恩 (Chester Finn) 就担忧行动公民教育是“小朋友过家家式的行动主义”, 并反对联邦介入和支持这种形态的公民教育。
科技教育启蒙行动实施方案 篇8
【关键词】养成教育 开发与实施 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4-0221-02
一、小学“养成教育”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具体内容、途径、目标
(一)确定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内容
把养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以“生命教育、法律教育、文明教育”为内容,以“生活习惯、文明习惯、学习习惯”为重点,以“认知教育、体验教育、实践教育”为途径。通过行动研究,促进学生对生命教育、法律教育、文明教育的文化自觉。其核心与主要观点:
博:“博学”。“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广泛地学习一切知识,勇于实践,成为学识渊博的人。
雅:“儒雅”。 “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从小倘佯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氛围之中,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情趣高雅的人。
范:“规范”“范,法也。范,常也。”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守时守规,学会自我管理。
(二)确定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途径
(1)学材育人: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三字歌》、《小学生一日作息常规》、《中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ABC》以及学校自行开发的校本教材为内容。
(2)活动育人:每周三第五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主,配合文体艺活动、重大节日活动、时事政治教育活动、系列专题活动(安全教育周,增强安全意识;文明礼貌月专项活动)等开展。
(3)教师言行育人:榜样的激励作用
(4)课堂育人:发挥各学科的育人功能,特别是发挥品德、班会课主渠道的育人功能以及主题班队会,阅读课的育人功能。
(5)阵地育人:黑板报、升旗仪式、红领巾监督岗,校报、橱窗、广播站。
(三)确定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目标
各阶段总目标:
一、二年级活动总目标: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的规范教育,通过具体的行为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四年级活动总目标:通过典型的事例或身边的故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道德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基本的道德问题上知道是与非,知道选择正确行为。
五、六年级活动目标:通过学生自我教育,较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道德修养教育,使学生知道社会生活中必须有道德,并能对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进行比较,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从而提高道德行为的自觉性。
二、小学“养成教育”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策略研究
(一)“每日评比岗”活动
学生在养成方面暴露的问题较为严重。独生子女的依赖性、惰性更强日趋明显,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倾向。针对我校学生在日常行为中存在的不足,制定了《东乡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实施细则》和《东乡小学在校作息评价表》。具体从上学、晨读、两操、课间秩序、课堂学习、午间、文明礼仪、讲究卫生、爱护公物、放学等方面对学生在校的一日常规进行规范。一方面利用国旗下讲话、班队会等规范教育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学习《细则》,并在日常生活中认真贯彻实施。另一方面结合学校少先队开展的“好习惯先锋家庭”评比活动。将《细则》中的具体要求作为“好习惯先锋家庭”评比重要依据,并请校红领巾岗队员监督大家做好一日规范。
(二)每周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效开展
如何立足本校特点,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发育人主题系列活动,形成“养成教育活动化,活动主题化,活动课程化”的活动课程,是我校致力研究的重点内容。为了更好地落实养成教育活动课程地开展,我校把每周三下午第二节定为全校性的养成教育活动课程(一、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由班主任担任活动课程的组织者,副班主任协助开展。各班按学校每学期的主线确定自己班开展活动的内容,定好计划,按开题活动——实践活动——交流活动——展示活动的实施模式开展。每周校领导和科组长亲自到各班巡查、观看,把优秀的活动课例作为全校的学习榜样,定期进行公开课的研讨活动。
(三)学科渗透,学科活动有声有色
1、学科渗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习惯塑造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尤其是好习惯会让学生受益终生。习惯养成教育应是学校教育中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习惯养成教育应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学科教学的任务不仅仅在于传授学科知识,培养学科能力,也应肩负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进行德育教育的使命。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就在于更加重视知识作为载体的作用。德育知识作为载体,更能体现知识与道德,教书与育人,教学与教育的统一。利用知识渗透养成教育,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熏陶与感染,潜移默化,更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吸纳。
2、学科活动——有声有色,其乐无穷
当代教育家,原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叶澜在回忆她的小学生活时是这样说的:当时自己在小学上些什么课,真的是没有清楚的记忆了,但那一次次的活动场面却记忆犹新、清晰生动,还包括当时的心情。正是这样一种孩子喜欢的活动,不仅使我们根本没有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而且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幼小心灵中,播下了对国家、民族、事业负责的种子。由此可见活动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我校在引领孩子夯实双基、培养习惯、健全身心、张扬个性的过程中,按照“大目标、小活动、成系列”的整体思路,制定了《养成教育活动系列方案》,将养成教育内容分解为月主题活动和学科活动两大类,增强了养成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四)“五星少年”星级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结合我校养成教育目标管理,建立一种多元化的动态的评价体系,特制订了“五星少年”过程性评价方案,让每个孩子都有“发光”的机遇,每个学生都有被激励、赏识和成功的权利,从而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五星少年”星级评价实施步骤:
第一步:快乐大本营。这是一个争卡夺星的过程,也是一个体验、内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享受成功的喜悦,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第二步:男生女生向前冲。学校统一设计好“星光大道”,班级每周评好五星公布在“星光大道”上,由学生干部把它贴好,在各星获奖者中挑选人员在校园广播中分享自己的收获,并在月报中宣传。第三步:天天向上。这是一种荣誉奖励。由“卡”上升到“星”,学年结束,谁拿到最多星就上升为学校的“五星少年”,奖励一本课外书。
我校找到了养成教育的问题所在,至上而下,再至下而上,整体规划了养成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模式,很好地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科教学、日常生活等渠道进行养成教育,收到较好的成效。我们将继续探索养成教育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孙云晓.五个好习惯丛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孙云晓.习惯决定孩子一生[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内尔·诺丁斯.幸福与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4] 黎耀威:综合实践活动课型范式.广东教育出版社(广东:2010年9月第1版)
畜牧科技助农增收行动的实施方案 篇9
为贯彻落实市畜牧兽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畜牧科技助农增收工作的通知,使我县畜牧科技助农增收行动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县委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围绕建设现代畜牧经济强县目标,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推进畜牧科技进村、到场、入户,提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水平,达到科技助农增收的目的。
二、工作原则
(一)全面参与。广泛发动乡镇畜牧兽医站、村级防疫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畜牧龙头企业等多方力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畜牧科技助农增收活动。
(二)统一部署。县局制定实施方案,统一部署、统筹实施。
(三)突出重点。开展畜牧科技助农增收工作要把基地建设、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统一起来,把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作为提升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的着力方向,不断探索创新“两个带动”机制模式,扩大对养殖农户的带动面、参与面和收益面。畜牧科技助农增收工作要把组织农民进行专业化生产、提农民组织化程度作为“为农服务、教农学技、带农入市、助农增收”的重要工作,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落实政策、落实措施、落实服务、创新思维、创新管理、创新机制,不断提指导畜牧经济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服务基层农民群众的科技水平,加快我市畜牧业由速度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方向转变,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方向转变。
三、主要目标任务
畜牧科技助农增收行动围绕我县制定的畜牧业发展“十二五”发展目标,紧密结合畜牧生产建设项目所提供的`资金条件,重点加强畜牧实用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县畜牧兽医局对今年申报省、市标准化示范创建场进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技术培训,并结合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在春秋两季对规模养殖小区(场)各举办一期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技术培训,培训面达90%以上。全县畜牧系统参与畜牧科技助农增收行动的畜牧兽医科技人员为43名,其中县级13名,乡镇科技人员30名。每个技术人员联系6户农户,共联系258户养殖农户(场)。通过活动,要求完成联系户人均增收200元的目标任务。各乡镇及机关股室科技助农增收目标任务分解表见附件。
四、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畜牧兽医实用技术推广,提养殖技术水平。
(二)强化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与我县现代畜牧产业发展的有机对接。加强对畜牧兽医技术骨干的培训,并在畜牧科技促进年活动中发挥技术引领与支撑作用,提全县科学养殖水平。
(三)注重畜牧技术培训,确保畜牧科技进村入户。各乡镇要组织畜牧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推广畜牧兽医科学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的面向养殖农户的技术培训。各站股及县局分管领导和科技人员要有自己的联系户,要结合畜禽养殖项目,为养殖户送政策、送技术、送良种、送知识,确保畜牧科技进村入户。
(四)完善畜牧科技助农增收行动的管理。县局进一步完善畜牧科技助农增收行动的管理、检查和督导制度,坚持季度检查、半年小结、年度考核等各项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对在畜牧科技助农增收行动中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表彰奖励。
(五)加强科技助农增收行动的宣传工作。各乡镇要加强科技助农增收工作的宣传,定期向县畜牧兽医局产业发展股报送项目信息、典型事迹等。
【科技教育启蒙行动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教育质量提升项目行动实施方案09-15
科技教育创新方案08-17
高中科技教育活动方案07-24
2017科技教育活动方案08-11
素质教育启蒙教育07-08
启蒙教育与音乐教育09-26
科技富民行动思想宣传07-01
素描启蒙教育05-13
感恩教育的启蒙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