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留学课堂存在感问题与对策

2024-10-12

浅谈留学课堂存在感问题与对策(共8篇)

浅谈留学课堂存在感问题与对策 篇1

浅谈高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高效课堂

问题

对策

内容提要:实施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高效课堂教学),存在着(目标不准确;忽视直观操作;合作实效低;教学环节低效;课件出示问题名目繁多;教学调控的死;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教学设计不够严谨;检测环节落得不实等)九方面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十个对策(1、深入钻研《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研究学情,准确地把握检测的时机。

2、继续强化教学目标性,精心备课,扎实做好教学前设计、中设计、后设计。

3、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好导学案。

4、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兴趣。

5、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6、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

7、重视对学生的多样化评价,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8、多形式开展课堂

9、创新听评课制度,提高听评课效率。研讨活动。

10、加强备课与备学生的有效结合。)

目前在新课改的大潮流中,高效课堂教学将成为一种趋势,最终会成为课堂教学的制高点,进而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全民素质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在这场改革当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对此,笔者从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有些课,教学目标仍旧不够准确、出示学习目标时机把握不好。(1)有的教师把“教学目标(指教师)”与“学习目标(指学生)”混淆,有的把教学目标出示出来,让学生当“学习目标”来完成,更多的教师目标过大,过笼统,过难,学生很好的无法完成。例如:体会文章的思

第1页

共7页 想感情。数学学生寻找数学规律;培养计算能力等。这些目标不是一节课上能实现的。

(2)有的课堂教学满足于深挖拓展,教学目标偏离教学内容要求,脱离学生实际。教师备课时,忙于进行拓展练习设计。把“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作为了自己不能吃透教材,解读教材肤浅的华丽借口,这是违背新课改的初衷的。

(3)教学目标出示过于呆板。我们可以在新课前,也可以在新课中,更可以在新课后,还可以逐一出示学习目标。只要把握“适时、适当、使用”就可以,不是非要在课前出示目标,更没有必要节节出示目标,当然,口述目标也是可以的,不要非通过课件出示。

2、一些教师忽视使用直观操作,忽视学生获取知识需要过程体验。这种情况在一些新受知识的课堂中表现较为明显。例如:有些问题,我们直观演示一下,或者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说一说,学生就明白了,但是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准备学具麻烦,纪律不好控制,宁肯一遍一边讲,一遍一遍练,其实这是很要不得的,一方面老师并没有省事,得多费多少口舌,一方面还让学生越来越懒,越绕越糊涂,所以建议大家,让学生直观操作、板演,当“小老师”进行“兵教兵”不可替代。只要教师手中有教具,学生手中有学具,自然学生就会口中有言语,脑中有想法。

3、存在学生参与面小,参与度浮浅,小组合作、同桌合作实效性较低的情况。主要问题是有小组合作,但是学生不会合作,或者各说各的,没有对小组个体意见形成共识,根本称不上合作学习。关于小组合作有效性这个问题,这也是我们实施高效课堂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之一。

4、存在无效或低效教学环节。一些课教学环节简单,缺乏“支架”,第2页

共7页 教学内容的处理方法单一,使课堂教学枯燥,课堂较为沉闷。学生兴趣不高,数学课堂上重知识训练,人为地把鲜活的数学问题剥皮去肉,只剩骨。就如同一位专家所说的。数学本来是一位有血有肉的“美女”,但是我们却人为地把她变成一个干枯“骨架”了。我的建议是:越难的问题,越要结合学生实际,让数学教学生活化。千万不要因为老师不放心,先把骨头给剔出要么来让学生发扬啃硬骨头的精神先学,这样造成的后果是骨头要么没法吃,吃不动。不如让他们带肉吃,吃的香喷喷,也不觉得骨头硬了。这个“肉“就是与学生生活的巧妙地衔接,迁移和变式。

5、一些教师喜欢用课件出示问题,起名为“阅读提示”、“思考题”,“闯关题”,或者口头提问等,可谓“名目繁多”,但一些问题指向不明,表达不准确的情况、许多学生疑惑不解,造成教学任务完成受阻,课堂效率低下,有的问题设计缺乏层次感。比如:出示一幅主题图:有的老师是这样问的:“看一看,图上都有什么?图上都有哪些数学信息?哪些是平行或相交的?那么多的数学信息,就是老师在5分钟内也很难理清,让学生花费很长时间找直线位置关系,太得不偿失。还有有的老师提出“试一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求范围太泛,太难,不具体,学生感到无从下手。

6、许多课,教学调控的死,显得教学不灵活。表现为学生学习活动、活动结果与教学预设有差距。当有课堂生成时,自己没有及时调整预设环节,而是按部就班地把预设与生成一股脑儿地全都融在课堂上,一节课上得紧紧巴巴,使得课堂生成的亮点没有很好地加以利用,错过了学生思维与智慧的火花。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很多课老师布置了预习,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但是课堂上却不去关注,比如有的课堂明明预习了,教

第3页

共7页 师却还设计一段导语,让学生去猜这个故事为什么是这样,给人以故弄玄虚的感觉。建议大家就学生预习要做“加减法”。如果让学生预习了,上课就要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上有去有舍,有拓展,有延伸。这样使我们课更高效。

7、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很好地做到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口中有教案。一些教师课前出示的学习目标任务,预设的部分教学内容,要么遗漏,要么没有很好的完成,要么拖堂没上完。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有的教师头脑不清,上课条理性不强造成的,大多数课堂是由于安排不周,前松后紧或自始至终松松垮垮造成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时对学情有一个充分的估计。

8、一些教学设计不够严谨,教学时有平均用力的情况。引起我们重视和研究相应的对策。

(1)一些课堂对课堂教学节奏把握不好。在这里给大家提一个建议。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要把握三个原则:一是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要给重点环节和重点知识预留时间,其他时间要围绕它进行压缩合理分配。另外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一定给学生活动留足时间,比如一位教师让学生完成一篇小练笔,要考虑这个环节需要预留多长时间,要留足留够,可以压缩甚至删减其他环节。第三个原则是如果时间紧,任务重,更需要把我以上两个原则,还不够,就删减教师指导的时间,还是要把时间留给学生。(2)科学地处理教学内容,要有所“舍去”,不可面面俱到。把握好“舍”与“得到”的“度”问题。教学内容哪些“必学”?哪些可以“一笔带过”?要学会“四两拨千斤”。所谓“大舍”而“大得”,“不舍”而“不得”。这次教学展示活动,教师的许多课堂教学容量适中,但是,没有抓住教学的第4页

共7页 “主脊骨”,什么都想让学生学习,但是又什么都没有学好。教学中平铺直叙,平平淡淡,没有起伏,要学会如何突出教学重点的部分。教材处理是个硬功,大家要好好练。

9、检测环节落实得不扎实的情况。对于检测的环节的安排自己始终处于模糊状态,不知道究竟放在哪个时机出现,所以导致课堂检测匆匆而过,没有落到实处。表现为训练缺乏目的性和层次性;没有广度和深度,课堂中学生的回答“都是正确的”、出现了“满堂红”,缺乏真实性。

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1、深入钻研《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研究学情,准确地把握检测的时机。课前,科学地预设课堂检测的过程与结果;课中,准确地把握检测的过程与效果;课后,认真反思检测的策略与成果,把课堂检测落到实处。

2、继续强化教学目标性,精心备课,扎实做好教学前设计、中设计、后设计。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明确课上要解决得问题,设计教法,课堂上当好导演,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进行学法指导和能力训练。应确定本节课要解决哪几个问题?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这几个问题(即采用什么教学方式)?怎样抓落实?教师集备则应通过相互说课的形式,加大同行间的交流互补,以求教学最优化。

3、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好导学案。教师要注意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做到:有实验、有教具、有课件、有学案、有板书、有资料等等。杜绝教师“一根粉笔、一本教材上课堂做法”。要审视自己合作学习所设计的内容是否有无意义,有无必要,并给于充分的讨论时间,关注全体。

4、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第5页

共7页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倡:答错了的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允许再问;不同意的允许争论;教师错了的允许批评;甚至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

5、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拨、设疑、解惑。要大力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少一点讲解、分析、提问,多一些引导、点拨、激励,彻底改变那种牵着学生走的状况。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

6、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要尽可能的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应该明确知识是在展示的过程中掌握的,学生的主体精神也是在展示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要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学习,从“模仿型”学习向“自主探究型”学习发展。

7、重视对学生的多样化评价,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多一把尺子”,扬其长而避其短。教学中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学习的内容可以有多有少;学习的进度可以有快有慢;学习的要求可以有高有低。这样使学习上暂时后进的学生也有成功的希望,暂时领先的学生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8、多形式开展课堂研讨活动。我们要定期进行一次教研组内的课堂教学实践研讨活动。采用“多人上同一节课”、“一人多次上同一节课”等有效的课堂研讨模式,通过对比、分析,取其精华,为己所用,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6页

共7页

9、创新听评课制度,提高听评课效率。要不断改进评课方式,避免“面对面评课唱赞歌的做法”。听课的教师要从“教师某个教学环节中的无效或低效行为?你认为如何做才能有效?”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行为。

10、加强备课与备学生的有效结合。要分析学情,要加倍关注课堂上生成的资源,关注学生的思维亮点,把更多的精彩留给学生,而不是留给教师。当学生思维的火花闪现时,自己要将课堂生成与课前预设有机结合,及时调整教学过程,调控课堂进程,让学生在的创新思维闪现出智慧的火花。

总之,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是一个充满挑战、充满机遇的过程。在这一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研究”、“反思”、“改进”中成长。让我们在高效课堂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坚实。

第7页

共7页

浅谈留学课堂存在感问题与对策 篇2

世贸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中规定, 教育服务贸易是服务贸易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就使高等教育国际贸易市场的概念越来越清晰, 英、美等经济发达国家早已视国际教育服务为一大产业不断地扩大和开发。在我国, 积极开拓国外留学生市场也正在成为国内高校的共识。根据教育部公布2011年最新来华留学生数据显示, 2011年, 全年来华留学生人数达到292611人次, 比2006年的162695人次增长了1.8倍, 年增长率超过了两位数。接收高校已增加至660所, 高校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尽管我国高校在来华留学教育市场开拓中取得了重大的历史飞跃式发展, 但实际上留学生教育市场发展还存在很多瓶颈问题。如同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国际合作司司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会长于富增所著《改革开放30年的来华留学生教育 (1978—2008) 》一书中指出,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逐步建立的外国留学生教育体制在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的同时, 同国际比较, 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市场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2 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市场存在问题

2.1 市场发展严重不平衡

重点表现在区域之间和高校之间发展严重不平衡。从地区分布上看, 来华留学生多数集中在沿海和经济发达的大城市, 如北京、上海等。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的不均衡发展客观上导致东、西部教育、文化发展水平的差距化。从数量上看, 来华留学生多数集中在国家部属和“211”、“985”重点院校。教育部推动的“211”、“985”大学发展计划, 客观上造成中国高校之间海外留学生教育事业发展的不均衡。因此, 统计数据中会出现大多数外国留学生集中在中国东部地区, 尤其是北京、上海;而其中绝大多数学生又都选择“211”、“985”大学中就读。以北京为例, 北京各高校留学生招生并不均衡, 最多的是北京语言大学, 包括语言生及学历生在内共计上万人, 较少的高校人数却不足百人。如果说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不仅仅是重点大学的工作要求和发展目标, 也是全国上千所普通高校的任务和需要。那么, 我国的来华留学教育工作要进一步扩大规模, 就要实现全国高校的基本均衡发展。

2.2 来华留学生市场水平不高

2001年我国留学生的比重未进世界前八名, 而2010年, 来我国留学的学生比重已经升至世界第四, 占世界全部留学生的7%。从数量上衡量, 我国已然步入留学生教育大国行列。但是从学生来源及学生类别方面来评估的话, 则来华留学生层次不高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从学生生源而言,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 2011年全年, 中国接受了来自世界上194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从洲际分布来看, 来自亚洲的留学生人数占首位, 共187871名, 占全年来华留学生总数的64.21%;欧洲为47271名, 占16.15%;美洲为32333名, 占11.05%;非洲为20744名, 占7.09%;大洋洲为4392名, 占1.50%。数据显示, 来自发达地区的欧洲、美洲 (姑且认为是北美洲) 和大洋洲的学生数量仅占28.5%, 这表明向教育发达国家的教育服务出口还有很大空间。从学生类别方面看, 来华留学生学历层次方面, 以2011年为例, 本科生88461人, 占学历生总数74.44%;硕士研究生23453人, 占19.74%;博士研究生6923人, 占5.83%,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 来华留学生层次不高, 有较大差距。

2.3 来华留学生市场管理体系不完善

我国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机构的设置随着留学生教育的壮大而发展, 一般由外事办发展到留学生办公室乃至成立国际文化学院, 发展情况不一而足。虽然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 但绝大多数的普通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体系仍然存在明显的问题。首先是缺乏专业的具备国际化视野的留学生服务、管理队伍。主要表现在招生手段僵化。日常管理基本处于“封闭式”、“隔离式”、“保姆式”模式。将留学生的教学和生活管理与中国学生分离开来。留学生单独住宿、单独授课, 与中国学生交叉较少。其次是对外汉语教师队伍不稳定。中文教师就等同于对外汉语教师的观念还普遍存在。对外汉语教学的手段与教学方法陈旧, 不能够与时俱进。最重要的是专业课程国际化程度方面不均衡。统计数据表明, 外国学生来华攻读学位, 汉语和医学成为选择最多的两个专业。如果要提高留学生层次和规模, 国际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3 实践中的对策

3.1 提供核心产品——发展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留学生教育

由于地理位置、地区经济发展等外在因素影响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改变, 在区位优势不明显的高校如何取得留学生教育的突破呢?这就要求我们要在“特色”上做足文章。特色发展是建立一所大学知名度、美誉度、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措施。吸引外国留学生攻读学位的重要措施办法就是坚持学校特色发展。重点打造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品牌专业, 实现专业品牌化、名牌化、国际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以及课程建设中树立品牌专业、名牌专业观念的同时, 要明确品牌专业建设中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就是品牌专业的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设置是否和世界一流水平看齐或同步。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够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只有这样, 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学习、深造。

3.2 提升产品品质——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实施, 是留学生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质量的变化, 不仅对在校留学生产生现时影响, 而且对以后的生源、本校的国际声誉等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是高校发展留学生教育的根本。在高校留学生管理中, 需要加强的是教学环节的监督工作。周密的教学计划、教学安排是教学活动实施的前提。同时, 还要规范留学生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在课堂教学方面, 着力提高教学水平, 邀请对外汉语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给留学生授课, 编写适合留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 制定相应的检验标准。

3.3 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人文化管理

建立健全留学生教学管理制度, 进行合理明确的分工, 明确各系、部的职责, 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的同时, 留学生的管理中应加强文化沟通与交流。外国留学生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惯, 我们既应该尊重他们这些特点, 又要为他们提供较多接触中国文化的机会, 以加强彼此间的教育文化交流。这样一来既能增强我校国际化氛围, 又能让留学生融入校园生活, 增进相互了解。比如, 根据具体情况, 开设太极拳、书法课等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课程同时, 为帮助留学生更好地融入学校的学习和生活, 组织留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 逐步形成一些有特色的、受留学生欢迎的传统项目, 如圣诞晚会、与中国学生之间的各类球赛以及参观、旅游活动。另外, 招募中国学生志愿者, 开展“一对一”辅导模式, 既有利于留学生提高语言能力, 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又给中国学生提供了接触留学生的机会, 提高学校的国际化氛围。

3.4 前期市场保障与投入

高校应有计划、有力度地进行各方面的投入与保障。开放办学以及高校国际化办学是高校开展外国留学生工作的重要政策和方向保障。其他方面, 首先是完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比如, 成立独立的外国留学生办公室或国际学院等, 完善岗位人员配置, 提升外国留学生招生、管理与服务水平。其次是每年有计划加强对教师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水平培训。每年有计划资助专业教师赴国外进修、访学, 为外国留学生专业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打好基础。同时, 在硬件建设上有计划地加大投入与保障。优先改造外国留学生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比如兴建或改建独立留学生公寓、留学生餐厅或服务中心。最后, 为扩大外国留学生的招生规模, 吸引国外留学生来校学习, 学校每年投入一定的专项经费作为外国留学生奖学金, 作为国家留学生奖学金和地方政府奖学金的补充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手段和措施。

总之, 在开拓来华留学生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中, 必须树立市场意识, 依靠自身优势, 创建特色品牌, 提升教学质量, 全面提高日常管理服务水平, 争取早日突破目前留学生教育市场开发的初级阶段, 使我国的留学生来华教育事业得到进一步的大发展。

摘要:目前, 在国家有关留学生教育工作方针、政策的指引下, 我国留学生教育事业越来越壮大发展。但是同国际比较, 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市场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本文将尝试对我国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可操作的对策, 以期在具体实践中可以突破我国绝大多数普通高校发展来华留学教育所面临的瓶颈问题。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教育市场,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艾忻.试论来华留学生管理国际化[J].外国留学生工作研究, 2007 (1) :32.

[2]张小燕.发展留学生教育推动高校国际化[J].外国留学生工作研究, 2003 (3) :51.

[3]余一萍.新形势下对外国留学生教育的思考[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5 (6) .

[4]朱苏静.外国留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9) :97-99.

[5]谈松华.教育管理制度创新与建立现代学校制度[J].中国高等教, 2003 (7) .

[6]陆德阳.加强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的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 2006 (4) .

[7]卓争鸣.积极开拓留学生教育市场[J].中国高等教育, 2004 (12) :38-39.

[8]蔡一帆.试论外国留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J].广州师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9 (11) :103-106.

[9]教育部公布2011年最新来华留学生数据[EB/OL].[2012-03-05].http://www.jyb.cn/world/cglx/201203/t20120305-481171.html.

浅谈留学课堂存在感问题与对策 篇3

摘要:随着我国涉外教育的快速发展,出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在宏观层面出现了国家公派留学学科领域偏倚、留学基金资助比例不平衡、自费出国留学中介经营不规范的问题;在微观层面,存在出国留学生教育的适应性较差、语言能力欠缺、国外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低下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涉外教育 出国留学生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H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5-0176-02

大力发展留学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出国留学教育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国际合作和交流正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推。同时,出国留学的规模越来越大,也逐渐呈现出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 出国留学教育总体现状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显示,1960年至1980年全球留学生平均每年增长率为20%,截止到2004年,出国留学生共有250万人,比1960年增加了十多倍。另据美国一国际教育研究机构统计,2001年以来,仅在美的外国留学生人数已超过50万人。全球留学生总人数中,有14%是中国留学生[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出国留学教育发展迅速,并取得了显著成就。从1978年到2005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93.34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23.29万人。以留学身份出国,目前在外的留学人员有70.05万人。据教育部最新统计,仅2005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1.85万人,分布在103个国家。其中,国家公派1.2万人,自费留学10.65万人,占90%。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出国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

2 出国留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国家公派留学的学科领域偏倚,留学基金资助比例不平衡

为使国家公派留学的选派工作更具有针对性,进一步提高留学效益,在出国留学学科领域方面,国家留学基金委确定了重点资助领域,优先予以支持。这些重点资助领域包括:通信与信息技术、农业高新技术、生命科学与人口健康、材料科学与新材料、能源与环境、工程科学、应用社会科学中与WTO相关的学科等,涉及130多个专业。从资助专业看,目前主要是资助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发展急需的学科和专业,以理、农、医、工等门类为主要领域,兼及人文与社会科学。前者一般达85%,后者占15%,其中应用性较强的工科一般在40%左右,农学类达到20%。以2002年为例,国家留学基金资助留学学科比例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学和农、林、牧等学科占70%;人文、社会科学15%;经济、管理科学10%;非通用语种等特殊专业5%。从国家留学基金的申请及录取情况看,资助对象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而政府部门、产业部门及其他部门的人员很少。这种重理工轻人文的出国留学资助政策,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人才的需求,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尤其加入WTO后,经济人才、管理人才、法律人才等相对严重不足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2.2 自费出国留学中介市场规范性较差

近些年来,我国出国留学工作本着“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从制度和管理上促进和保证了自费出国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特别加强了对中介机构的管理。如1999年8月24日颁布了《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管理规定》,教育部和公安部等先后对全国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予以了资格认定。2003年2月,教育部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增设了教育涉外专门监管机构——教育涉外监管处。2004年4月,教育部会同国家工商总局向社会公布了联合制定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委托合同示范文本》。尽管如此,但由于早期政策准备上的不足和监管经验的欠缺,使我国对留学中介的管理始终未能跟上市场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一些没有取得资格的中介机构仍在非法从事留学中介活动;部分取得资格的留学中介机构转借资质,非法谋取所谓“管理费”,充当非法中介的“保护伞”;弄虚作假,制造假材料;巧立名目,乱收费;发布虚假广告、擅自开展未经确认的出国留学项目,提供的国外学校情况与实际不符等。因此进一步规范出国留学中介市场势在必行。

2.3 “水土不服”,出国留学生教育的适应性较差

出国留学生教育的适应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业上的适应。在国内,大学或院系为学生们制定教学计划,在学习方面将各项事宜安排得井井有条。但在国外,留学生必须独立规划自己的学业,独立选择课程,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独立购买或借阅课本及参考书,甚至连完成某些作业的形式也要自己根据情况与教师协商确定。这种区别于国内全新的学习环境往往让留学生们无从适应。二是生活及心理上的适应。国外的气候环境,生活习俗与国内有很大差异,留学生到国外首先要进行生活及心理上的适应。而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对留学生的影响也较大。面临文化冲突,留学生会在行为、价值方面出现对峙,并抗拒新文化,从而导致留学生出现疑惑与焦虑的负面情绪,直接影响留学生在异国他乡的生活与学习。

2.4 “应试英语”,出国留学生的语言能力欠缺

外语能力对出国留学生在国外的教育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尽管我国大多数留学生出国前已经参加了外语培训和外语考试,但这只是语言准备的第一步。众所周知,我国学生由于应试能力较强,所以能较容易的通过各类语言考试,但学生实际的语言应用能力不能从是否通过语言考试上体现出来。有研究表明,留学生在TOEFL考试中取得的成绩并不能预示今后在学业上取得成功。至于那些去非英语国家求学的留学生,更应该在留学前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过好语言关。

2.5 国外学校留学生教育资源供给不足

随着出国留学生数量的增加,国外许多教育机构无力满足出国留学生的需要。如语言学校的教学质量让人堪忧。以新西兰为例,据统计,2001年在新西兰学习的外国留学生约5.3万人,而到了2002年,在新西兰的留学生已增加到了8万人。其中50%的留学生在语言学校学习,其余的学生分布在新西兰的大、中、小学各类学院及少数私立院校。2002年,全新西兰共有263所语言学校,6.5万名留学生注册在各个语言学校。由于许多语言学校以盈利为目的,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语言学校数目骤增的同时,其教学质量也在下降。在很多语言学校,出现了一个班里全部都是同一国家留学生的状况。由于这些学生完全用本国语言进行交流,在学校里不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语言的环境。不仅如此,很多语言学校的老师由于没有受过正规的训练,其教学也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语言能力。教师数量以及质量已经不能够达到教学所需要的要求。同时,受短期经济和利益驱使,降低入学标准使留学生整体素质下降,学校又无力安排更多的管理人员帮助留学生,特别是为初到国外的留学生解决各种困难。管理松懈也是损害一国教育在国际上声誉的重要因素。

3 解决出国留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采取措施有效降低出国留学教育风险

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紧密结合相关政策和文件精神,建立严格精确的法律法规咨询,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推进教育外事工作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不断构建和完善涉外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定期发布涉外教育质量报告,提供相关的资讯和预警信息,引导出国留学生正确选择国外学校,减少或规避留学教育风险。

各高校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涉外教育管理水平。应发挥相关院系的作用,做到院系互动,如外国语学院应积极配合相关的翻译工作,协助鉴定国外学校的实际办学资质、办学条件等,其他专业院系应积极引导学生。高校在全面提高涉外教育师资水平的同时,也要重视涉外教育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努力建设一支懂业务、责任心强的高素质涉外教育管理服务队伍,保证涉外教育工作的规范有序。

3.2 国外高校应拓宽专业口径,优化学科结构

为吸引更多的留学生,促进各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国外高校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人才的培养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教学质量直接体现在课程结构和教学上。目前,虽然许多高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方面进行了改革和调整,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重讲理论,但不能解决具体问题的课程较多;与实际脱节的课程较多,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不多。为适应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的需求,国内外高校应当也必须要在学科上做出改革和调整,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加快改革。

以乌克兰国立师范大学的美术学专业为例。留学生除了要学习美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基础外,学校还提供了培养留学生美术教育实践、美术设计和创作能力的课程,以促进留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该专业不仅培养留学生的进取和创新精神;而且拓宽专业口径,加强留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培养,使留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3.3 出国留学生应加强适应能力的培养

出国后留学生应该坚持提升外语能力。首先,继续参加外语培训。出国后只有极少数留学生是因为自己的外语能力足以满足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而没有继续参与培训,多数留学生仍然有接受外语培训的需要。如果客观条件许可,留学生应该继续参与外语培训。其次,积极寻找锻炼外语能力的机会。外语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此外,对于在非英语国家求学的学生而言,出国后更应该重视提升自身的外语能力。

另外,更充分了解留学所在国的高等教育特征。建议即将出国的留学生多浏览国外高校留学生办公室的网页。许多国外高校为了帮助即将入校的留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会在留学生办公室的网页上介绍学业、生活相关的信息。另一方面,建议即将出国的留学生多收集与国外教育相关的信息。各个国家都有中国留学生的论坛或网络社区,提供了许多“过来人”的留学经验。这对于有出国意向的学生颇有益处。

参考文献

[1] 黄焕山.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全球化比较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2007,(9) .

[2] 乔秀梅.高校涉外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5,(5).

[3] 戚德祥.出国留学教育与中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7.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4

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教育理论的不断探究,就当前基础教育改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教师理念、学习方式、讲授方式、媒体运用和评课模式五个方面进行归因分析,最后对问题解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积极稳步地进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落脚点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许多课堂教学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仍然不能激发出来,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命活力依然得不到充分释放。我们只有透过课堂改革的表层去探究问题的本质,通过冷静、客观、科学的分析来澄清认识上的困惑,以积极有效的探索来纠正课堂教学实践行为上的偏差,从而推进课堂改革良性发展。

一、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念认识的肤浅化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的课堂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有些是我们期待已久、体现新课程本质的变化,有些却是出乎意料、背离或误解新课程理念而产生的变化。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行新课改的前提,新课改倡导一种课程共建的文化,需要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由专家编写的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由专家、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一起共同建构新课程的合;教师再也不是那种只知“教书”的匠人,而是一批拥有正确教育观念、懂得反思、善于合作的探究者。

(二)、学习方式的形式化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仅以合作学习为例,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但却存在着许多问题,概括起来就是合作学习形式化,主要表现为:

1、不管是否有合作的必要,教师都要求合作学习;

2、学生自主、内化的时间不充分,盲目要求合作学习;

3、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未能体现点拨、引导的作用,对一些问题泛泛而过,不了了之;

4、分组无目的性。往往教师一宣布小组合作讨论,前两排学生很快回头,四人一组,满教室吵闹,忙的很忙,闲的很闲,小组内没有明确的分工,小组间缺乏竞争,因而也不是真正的合作,更产生不了合作的学习效果。

(三)、讲授方式的曲解化

新课程改革以来,“对话教学”、“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被引入课堂教学中,这些新理念,对扭转长期以来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压抑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种怪现象:教师在课堂上不讲解,不分析,往往是教师提几个问题,学生讨论、回答一下,教师肯定一下;或者是教师展示几个课件,学生发表几句评论,一堂课就完结了,有些学校甚至规定教师只能讲几分钟,其余时间留给学生,不然就是“不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作为对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师“少讲或不讲”有它的合理性,但如果成为一种教学模式而被广大教师争先效仿,则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

(四)、运用教学媒体的盲目化

现在有些学校硬性规定教师必须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且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此证明教师是否具有先进的教学能力,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已不满足于幻灯片、录音机等教学设备了,还增加了电脑、多媒体等先进的教育手段。课堂上,教师的讲台摆满了各种设备。有些教师上课时用完这个用那个,忙得不可开交,整堂课教师很少说话,不象是教师,倒象是演示各种设备的工作人员,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互动,教学效果并不佳。(五)、评课的模式化

新课改理念下,我们大力倡导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活动中自然有一项内容是评课,然而我们不难发现,以僵死的课堂评价标准去评价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往往比较机械化、模式化、概念化,它严重地束缚了教学的创新与个性发展。在某种程度上,那些评价标准给教师的教学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更不可思议的是,有的学校还对不同的学科采用同一标准,同一模式去量化、评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往往各项得分较高的课不一定是好课。有些课很有自己的特色,由于缺乏某些项目却得了低分,然而不能否认这些课是好课。

二、对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教学观念转变途径多样化

1、办学者的理念是教师观念转变的先导。

办学者用全新的理念,全方位多角度去评价老师和学生,就会惊奇地发现他们的潜能是何等巨大,是多么美妙;就会深感用干巴巴的分数来进行评价是多么的不合理。

2、沟通为教师观念的转变提供了生存的沃土和舆论支持。

在交融的时代,观念与观念的对撞会诞生希望,我们应该在诸多对撞的观念中,提炼时代所需要的教育教学理念,力争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3、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主要因素还在于教师自身。

再好的教学理念,再好的沟通方式,如果没有教师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实施,最终注定要失败,那么教师该如何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要正确认识新课程改革;其次,教师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第三,教师自身素质要不断提高;最后,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二)、课堂学习方式灵活化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并且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新问题,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动力。但是这些学习方式的运用都是有条件的,不同的班级、教师和学生,起点是各异的,无论是接受培训或观摩别人的课堂,完全采用“拿来主义”是不可取的,如同“刻舟求箭”一样荒谬。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应该搞清楚学习方式定义的内涵与外延,逐步使这些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同时教师要结合自身的素质与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

(三)、正确看待“讲授法”

1、教师的讲授不等于“满堂灌”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分析往往被病诟,是因为人们往往将讲授法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等同起来。“满堂灌”确实应该批判,因为它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教师目中无“生”,心中无“生”,学生的主体性被消解,教师成为教学的中心。讲授虽不注定成为“满堂灌”,但很容易成为满堂灌,但即便这样,我们也不能轻易地把教师的讲授与“满堂灌”划上等号,关键在于教师讲什么,讲得怎么样,如果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具体性,把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建立起实质性联系,并且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这样的讲授就不是灌输、填鸭,而可能成为学生有意义接受式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师的讲授不等于“话语霸权”

在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往往与教师的“话语霸权”联系在一起,只要求教师少讲或不讲,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还学生的话语权”,消解教师的“话语霸权”,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平等对话,这种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不能说“讲授”就意味着“话语霸权”,“话语霸权”,是一种强制认同,一种“唯一性”的容不得杂音的灌输,是省略过程的结论的直截了断的呈示,无视学生作为加工主体存在的呈示;是对本不具有传授性的隐性知识的牵强附会的“讲解”。当教师的讲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讲授的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并为学生所接受,这就不存在话语霸权问题,否则没有教师讲授的“对话”,只能是学生的“独白”。

(四)、“宁精勿滥”是教学媒体的使用原则

教学媒体作为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手段,关键是对它怎么用,何时用,用在什么点上;原则是,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工具的主人,而不是教学工具的奴隶。如果教师一味地依靠这些教学设备,那么教师的教化作用和人格影响就会大打折扣。教学媒体仅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辅助工具,是为了帮助教师使教学工作更轻松些,而不是使教师的教学更繁琐、更沉重,更不是把使用它仅仅当作一个目的。

(五)、制定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浅谈留学课堂存在感问题与对策 篇5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学的目标、过程、方法和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诸多变化。就当前基础教育改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教师理念、学习方式、讲授方式、媒体运用和评课模式五个方面进行归因分析,最后对问题解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课程教学改革、问题、对策

【正文】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积极稳步地进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落脚点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许多课堂教学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仍然不能激发出来,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命活力依然得不到充分释放。我们只有透过课堂改革的表层去探究问题的本质,通过冷静、客观、科学的分析来澄清认识上的困惑,以积极有效的探索来纠正课堂教学实践行为上的偏差,从而推进课堂改革良性发展。

一、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念认识的肤浅化

在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许多人期待课堂教学能够发生“革命性变化”,提出了一系列口号。诸如,从教学过程来讲,“过程比结果重要”;从教学内容方面讲,“重直接经验多于重间接经验”;从教学方式方法来讲,“秧田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讲授教学法”受到了猛烈抨击,而相应的“小组合作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探究体验的教学法”得到了大力推崇;从教学效果评价方面来看,“综合素质评价重于简单分数评价”等等。这种主张从一定意义上具有否定了教学改革的继承性与发展性的嫌疑。

(二)、学习方式的形式化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仅以合作学习为例,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但却存在着许多问题,概括起来就是合作学习形式化,主要表现为:

1、不管是否有合作的必要,教师都要求合作学习;

2、学生自主、内化的时间不充分,盲目要求合作学习;

3、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未能体现点拨、引导的作用,对一些问题泛泛而过,不了了之;

4、分组无目的性。往往教师一宣布小组合作讨论,前两排学生很快回头,四人一组,满教室吵闹,忙的很忙,闲的很闲,小组内没有明确的分工,小组间缺乏竞争,因而也不是真正的合作,更产生不了合作的学习效果。

(三)、讲授方式的曲解化

新课程改革以来,“对话教学”、“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被引入课堂教学中,这些新理念,对扭转长期以来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压抑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种怪现象:教师在课堂上不讲解,不分析,往往是教师提几个问题,学生讨论、回答一下,教师肯定一下;或者是教师展示几个课件,学生发表几句评论,一堂课就完结了,有些学校甚至规定教师只能讲几分钟,其余时间留给学生,不然就是“不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作为对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师“少讲或不讲”有它的合理性,但如果成为一种教学模式而被广大教师争先效仿,则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

(四)、运用教学媒体的盲目化

现在有些学校硬性规定教师必须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且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此证明教师是否具有先进的教学能力,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已不满足于幻灯片、录音机等教学设备了,还增加了电脑、多媒体等先进的教育手段。课堂上,教师的讲台摆满了各种设备。有些教师上课时用完这个用那个,忙得不可开交,整堂课教师很少说话,不象是教师,倒象是演示各种设备的工作人员,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互动,教学效果并不佳。(五)、评课的模式化

新课改理念下,我们大力倡导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活动中自然有一项内容是评课,然而我们不难发现,以僵死的课堂评价标准去评价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往往比较机械化、模式化、概念化,它严重地束缚了教学的创新与个性发展。在某种程度上,那些评价标准给教师的教学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更不可思议的是,有的学校还对不同的学科采用同一标准,同一模式去量化、评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往往各项得分较高的课不一定是好课。有些课很有自己的特色,由于缺乏某些项目却得了低分,然而不能否认这些课是好课。

二、对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主要因素在于教师自身。

再好的教学理念,再好的沟通方式,如果没有教师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实施,最终注定要失败,那么教师该如何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要正确认识新课程改革;其次,教师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第三,教师自身素质要不断提高;最后,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二)、课堂学习方式灵活化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并且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新问题,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动力。但是这些学习方式的运用都是有条件的,不同的班级、教师和学生,起点是各异的,无论是接受培训或观摩别人的课堂,完全采用“拿来主义”是不可取的,如同“刻舟求箭”一样荒谬。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应该搞清楚学习方式定义的内涵与外延,逐步使这些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同时教师要结合自身的素质与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

(三)、正确看待“讲授法”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分析往往为人所诟病,是因为人们往往将讲授法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等同起来。“满堂灌”确实应该批判,因为它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学生的主体性被消解,教师成为教学的中心。讲授虽不注定成为“满堂灌”,但很容易成为“满堂灌”,但即便这样,我们也不能轻易地把教师的讲授与“满堂灌”划上等号,关键在于教师讲什么,讲得怎么样,如果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具体性,把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建立起实质性联系,并且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这样的讲授就不是灌输、填鸭,而可能成为学生有意义接受式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宁精勿滥”是教学媒体的使用原则

教学媒体作为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手段,关键是对它怎么用,何时用,用在什么点上。原则是,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工具的主人,而不是教学工具的奴隶。如果教师一味地依靠这些教学设备,那么教师的教化作用和人格影响就会大打折扣。教学媒体仅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辅助工具,是为了帮助教师使教学工作更轻松些,而不是使教师的教学更繁琐、更沉重,更不是把使用它仅仅当作一个目的。

(五)、制定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办学者用全新的理念,全方位多角度去评价老师和学生,就会惊奇地发现他们的潜能是何等巨大,是多么美妙;就会深感用干巴巴的分数来进行评价是多么的不合理。仅仅倚靠学习成绩,几乎很难评价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也很难看出学业成绩背后的学习成本问题,也就是学习负担和压力问题。所以要特别注重从学生的学习接受和发展方面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这就提醒我们在制定教学评价标准时应该注意到能否尽量充分发挥出教师教学的主观能动性。

正是由于课堂教学存在种种不近人意的地方,我们才深感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但是面对课程改革日新月异的现实,面对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拒绝或停止前进的步伐,我们只有大力倡导、研究、发展、、完善那些科学的、能适应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的课堂教学改革,才能为新课程改革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1] 孙翠香.《对当代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基于复杂—动态理念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09,(20)[2] 施珍珍.《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教育界201年13期

[3] 吕洪波、郑金洲.《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基本认识》教育研究2012年第四期

浅谈留学课堂存在感问题与对策 篇6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重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实现“三个代表”,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更上一个新台阶,实现农村“小康”,保证党在农村各项富民政策实现的重要保证。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出现许许

多多新情况、新问题,与构建农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相适应。通过在市委党校两个月的学习培训及赴山东考察,自己觉得农村村级组织建设有待我们在新形势下去探索研究解决。现就我县村级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进行个人浅析。

一、村级组织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县有*个乡镇,***个行政村,其中,**镇、**镇、**镇、**镇、**镇,为川道五个乡镇,有**个行政村,其中**个为山区行政村,其余:**个乡镇,**个行政村均为山区行政村。也就是全县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有**个为山区行政村。由于地区条件、经济条件、历史条件不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很不平衡,现状不平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村级组织建设的硬件设施不到位。

长期以来,由于集体经济薄弱,乡镇重视不够,有些山区村没有基层组织建设阵地,办公在我村干部家里办公,有些租用一间或一院民宅,各种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形同虚设,村上更没有集体固定资产和集体积累,更有些行政村村干部没有集体账目,公私不分,还有些村一届班子一个摊子,下一届“一切从零开始”,根本没有形式一届修一点,一面积累一点的形成“集体”意识。由于村级班子长期瘫痪,或班子变更频繁,即没有账目,也没有固定资产,只有现在的村干部“从零开始”。

村级组织建设在山区组织不健全,有些有村党支部没有村委会,有些有村委会,没有党支部,其余基层治保会,调委会,妇联等更谈不上,财务管理比较混乱,有些行政村,一个或两个村干部,其中各种组织一人或两人担,可谓“多套组织一套人马”,因此造成“一人说了就是集体决策”或“一人不干,全村瘫痪”的格局。

2、村级干部教育管理不到位。

一是有些村村干部,传统小农意识严重,思想保守,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个人利益看得“重”,抢有“和尚”做一天,“撞钟”一天,管你“响不响”。敷衍塞责,支差应付。二是个别村干部即不学政策,办事又不借鉴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方法“老一套”,没有“创劲”。三是特权思想比较严重。一些村级支部书记没有慎用手中权力,而丧失党的原则,个人独断专行,为己谋私利。没有把心思用在如何把农村工作搞好,而是玩弄权术,班子不团结,搞“内讧”。四是工作没有胆识,好人主义思想严重,有些村干部工作怕得罪人,遇事总是一味迁就,用“事实与原则”作变易,工作没有规则,个人随意性较大,工作被动,裹足不前。

3、工作进展不平衡。

不同村级组织建设水平不一样,城区好于川区,川区好于山区,主要是:①由于地域条件、经济条件、村干部综合素质等因素,不同行政村工作条件不一样,农民经济状况不一样,乡镇各项工作实施效果不一样。②党员发展慢,山区村不少党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有些党员一直没有出过本乡和县。有些行政村妇女党员没有,更谈不上有“女干部”。造成村支部班子弱,村支部书记“无人当”的断层现象。有些乡镇在发展农民党员问题上,不严要求,重发展数量,一味追求党员指标,抱着完任务的心态,使有少部分没有经受严格考验的群众入党,直接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③政策宣传入户率质量不高。有些行政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注重政策法律法规宣传,群众知晓率低,更有些山区行政村村民法制观念淡薄,群众参政意识淡薄,表现在行政村工作没有起色。

4、村级干部工作作风粗暴。

表现为党性不纯,工作方法简单和“软”、“散”、“牛”、“滑”、“贫”、“后”、“犟”七个字。“软”即工作不敢碰硬,不敢面对现实,遇事唯唯诺诺,逃之夭夭;“散”即一盘散沙,虽各有招牌,但无合力,形同虚设;“牛”即素质低下,遇事不开窍,工作上一味保持个人观点,上级与组织抗衡;“滑”即圆滑玲珑,办任何事情怕得罪惹人,推诿扯皮,事无着边;“贪”即心存私心,工作上有利喜欢无利愁;“后”即思想落后,安于现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求先进,只求平稳,拖拖拉拉,延误良机;“犟”即思想不成熟,我行我素,动辄找茬子,撂担子。

5、村级集体经济薄弱。

浅谈留学课堂存在感问题与对策 篇7

1.1 大班教学影响教学效果

由于医学留学生的专业课都是采用大班教学,所以医学汉语课也是依照大班教学的,一个班级少则五十人多则七、八十人,而且不分层次,这样使得教师很难设计教学,教学若以水平高的学生为主,则会让低水平的学生无法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反过来,教学若以水平低的学生为主,则会让高水平的学生觉得太简单或是没有学到新内容而失去学习的动力,这势必会让学生觉得有机会偷懒不学。再说这也不符合语言教学的实践性原则,在五十分钟的时间里,组织好课堂教学很难,教学中照顾到如此多的人就更难了。

1.2 学生无力同时应对医学专业课与汉语课

新疆医学专业留学生的课程设置并不像国内本科生的课程设置那么科学严谨,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医学汉语教学时数少,每周仅四学时,医学专业课与汉语课同时开设,专业课学习任务重,而且专业课及实验课都是用英语授课,来新疆学习医学专业的主要是巴基斯坦留学生,学生完全理解英文的医学专业知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花大力气,下苦功夫才能掌握专业知识,况且毕业前临床实习要回巴基斯坦国实习,留学生来华学习的目的只是来学习医学专业,掌握医学专业知识的好坏对学生今后的学业完成、回国参加各类专业证书考试和就业的影响很大,即使有些学生想学好汉语,但因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医学专业的学习上了,没有多少精力和时间学习汉语,大多数学生自然不予重视,课上和课下的汉语学习努力程度不够。

1.3 师资力量薄弱

新疆对外汉语教师大都是由从事国内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的教师转过来的,他们中有的在大学期间的专业是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有的学的是中文专业,这些教师虽然未曾有机会专门系统学习对外汉语相关专业知识,但通过短期强化班培训或通过自我学习都能承担普通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可是由于汉语学科与医学学科的不同特点带来了师资建设的一个矛盾,一方面,对外汉语教师不一定了解医学专门知识;另一方面,医学专业教师又不懂汉语教学的专门知识与教学原则。在这种情况下,由对外汉语教师或由医学专业教师来承担医学留学生的汉语教学都是有缺陷的,因为他们都不是合格的对外医学汉语教师,这一点已被实践所证明。

2 应对策略

2.1 灵活分班、小班化口语教学

对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汉语并非一到两年的时间就能完全学好,汉语学习过程应贯穿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在教学上采用小班教学,就是指通过控制班级的学生数来创设良好的语言教学环境,并根据课堂环境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授课班级。小班教学有很多优点,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情感性、渗透性和生活性和便于更好地管理学生、组织学生,是提高汉语口语教学和留学生口语水平的重要举措,符合语言教学(下转第116页)(上接第68页)的要求;另外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可以设为基础班、速成班等,由学生自由选择。明确不同教学阶段的目标,针对学生不同的汉语熟练程度设置不同的汉语学习制。

2.2 科学设置课程、教学目标明确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实际上就是能让留学生用汉语说话,即培养留学生的口语能力;说话训练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内容,更是提高口语水平的最佳方法,普通语汉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与语言交际能力,以学生能够流利的使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为培养目的;而日常交际用语与医学用语有较大的区别,在学生掌握汉语日常用语的基础上进行医学用语的专门训练,是医学专业留学生临床教学实践的客观需要。医学专业的留学生临床教学的需要决定了医学专业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性。所以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教学目标要明确,医学课程已让学生很吃力,汉语课就不能听说读写全开,否则学生就会感到无力应对而最终放弃。一般来说,在第一学期主要解决留学生的日常生活交际用语,加强以交际为目的的口语训练;遵循敢说、能说、会说、善说四个层次和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其次进入由公共汉语向临床医学汉语学习过渡阶段,在语言训练中有意识地加入与医学有关的学习内容,尤其加大医学用语的训练;最后完成由医学汉语向医学专业课程学习的过渡。

2.3 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加强汉语教师与医学专业教师的合作与协商

教师配备的好坏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对外汉语教学首先必须配备一批稳定的对外汉语教师。新疆对外汉语教师大都是由从事国内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的教师转过来的,他们中有的在大学的专业是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有的学的是中文、历史专业,应该对其进行专业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知识的培训,与此同时,学校不仅要加强汉语教师的跨学科培训,既要提升教师的对外汉语教学能力还要对其普及医学知识,其次加强汉语教师与医学专业教师的合作与协商,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在课程设置上与专业课同步,根据所开设的专业课程设计汉语口语课的课堂教学并在课程教授中循序渐进的体现医学专业汉语的渗透训练,使教学具有针对性、特色性和实用性,使学生不但通过科学规范的练习将语言知识、规律内化以形成语言直觉,形成较强的语感,而且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为交际服务,即从最广的意义上能理解他人欲表达的思想。即能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想。为实现这一目的。

3 结语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大量汉语理论知识,而在于解决说话的问题,以培训有限的语言能力即口头表达能力为基本要求,提高新疆医学留学生的口语水平自然是对新疆医学留学生汉语口语教学的最终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多影响因素需要研究,本文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部分共性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还有很多方面的问题有待深入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田顺.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课程规范.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2]李江,钱庆.英语专业口语教学实践探讨.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浅谈留学课堂存在感问题与对策 篇8

——李振华调研报告

税收征管模式改革,优化纳税服务是当前税务部门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正确认清目前优化纳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从思想上加强认识,建立和完善制度,提高服务的科技含量,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以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但是与深层次服务含义对比,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运行机制不够规范、服务水平偏低、纳税人满意度差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一、当前优化纳税服务存在的问题

1、优化纳税服务观念还不够强。对“为纳税人服务”的观念未从根本上树立起来,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认识,一些干部将执法与服务对立,不能认清执法与服务的对立统一关系,将二者人为地割裂开来,传统“重监管,轻服务”治税理念依然根深蒂固;一些干部职业优越意识强烈,存在不同程度的官本位思想,面对纳税人总有“群众求我”的想法,心理上有优越感,居高临下,衙门习气和作风时有表露,解答咨询问题嫌烦,办理涉税事宜拖拉,离岗现象也时有发生。税务机关和税收管理员存在偏重于管理和执法,忽视优化纳税服务,没有将其提升到法制化的层面;征纳双方的法律地位不平等,存在着管理者与被管理的不平等关系;税务机关管理理念存在过错推定,不相信纳税人能够依法自觉纳税。

2、优化纳税服务体系缺乏系统性。囿于目前税收法制建设不够健全、税收违法犯罪行为较为猖獗的秩序现状,税务机关在依法提供优化纳税服务的同时,绝不能放弃对各种违法行为的严肃查处。严格税收执法,开展税务检查,打击偷逃骗抗税行为,实质上是对绝大多数纳税人权益的保护,是一种有效服务形式。一是没有建立专门优化纳税服务机构。二是尚未建立优化纳税服务考核机制。没有形成一套从制度、实施到绩效评价、信息反馈、服务监督、业绩考评和责任追究的优化纳税服务工作机制。三是缺少长效发展机制,没有从长远出发规划、设计服务内容。

3、优化纳税服务的层次较低。推行的首问责任制、一站式服务和多元化申报方式、电子缴款、文明用语等,这些项目层次较低,与真正意义的优化纳税服务还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一是纳税申报方式较单一,未能有效实施多元化申报方式。二是目前个性化服务方式流于形式,没有特色,不能满足不同对象的不同要求。三是服务质量和效率有待提高。优化纳税服务偏重于口头上的服务,不切合实际,从纳税人角度考虑问题的服务较少。四是优化纳税服务的手段滞后,优化纳税服务科技化、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二、优化纳税服务的对策

税务机关要坚持以纳税人为本,服务形式由随意走向规范,申报方式由单一走向多样,咨询辅导由包办走向中介,优化纳税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征纳关系进一步走向和谐。

1、增强依法治税与优化纳税服务意识。依法治税是优化纳税服务的根本,也是提高优化纳税服务水平的基础。税务机关必须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原则,大力推行纳税评估、检查约谈、检查准入和企业纳税信誉等级评定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在征收管理过程中充分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将优化纳税服务写入法律条款,基本上每章都涉及到优化纳税服务,可以说为纳税人服务是税务干部的法定义务和职责。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税务干部的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广大税务干部依法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纳税人的自觉性,在转变服务观念、优化服务手段、强化服务措施、加强服务监督等方面不断大胆创新,努力为纳税人依法纳税提供全方位和高水平、低成本的服务,切实维护纳 1

税人的合法权益。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就是规范优化纳税服务行为,依法治税与优化纳税服务在税收管理中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严格执法就是最好的优化纳税服务。为此,要牢固树立依法治税就是对纳税人最高层次、最佳的服务的思想,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严格执法,做到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把优化纳税服务体现到依法治税中,最大限度地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2、树立管理服务与诚信服务的观念。税收执法必须体现和服务于纳税人的利益,要把为纳税人服务的思想、行动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就要求税务机关树立“管理服务”的观念,坚持管理中服务、服务中管理的原则,把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纳税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创立优化纳税服务工作新机制,切实将优化纳税服务落实到各项税收征管工作之中。而诚信办税是提高纳税遵从度的有效措施,牢固树立“诚信服务”的观念,以纳税人的需求为导向,建立一个规范化的优化纳税服务体系,把优化纳税服务贯穿税收工作的全过程,满足纳税人的各种需求,为纳税人提供税前、税中、税后服务,简化办事程序、优化业务流程,减少审批项目,使征税过程进一步提速;完善办税服务场所建设,增设办税服务咨询岗台,直接为纳税人提供准确的咨询和条件;提供导向性诚信服务,针对不同纳税人,定期编发内容全面、操作性强的办税指南,使简单的说教转变为有重点、有目的的解疑释难,将政策服务由浅层次的审批管理转变为主动介入的优化纳税服务;公开办税制度,推行阳光办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优化纳税服务的整体效应。

3、完善纳税评估与责任追究制度。纳税评估是新形势税收管理的新的管理举措,将纳税评估与辅导并重解决纳税人的各种问题,将优化纳税服务渗入到纳税评估的各个环节,形成整体合力,为纳税人提供称心满意的优质服务。按照定责定岗定员的原则,对现行岗位职责体系进行优化和重组,将每个执法岗位的执法权限、依据、程序、目标及相应责任,都一一明示,使每一个税务人员都知道自己干什么、怎么干、干错了会受到什么处罚,从而自觉在此基础上,全面梳理办税流程,大力推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延)时服务制、公开办税制等优化纳税服务措施,不断挖掘优化纳税服务内涵、丰富优化纳税服务的载体和手段,切实完善对税收执法权力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的各项配置,使每一项服务都有人负责,不负责或出现服务过错都要受到追究,形成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的良好局面,从制度上减少和杜绝执法随意性以及损害纳税人利益的行为。

4、落实税收管理员与创新监督机制确保服务措施到位。要保证优化纳税服务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必须落实税收管理员和创新监督制约机制,保证向纳税人提供良好的服务。一是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建立健全各项服务监督制度、业务管理制度和服务操作流程。二是公开服务承诺内容,设立意见箱和举报电话,以增强税务人员的自律意识,为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开展监督提供有效依据;三是对税收管理员进行优化纳税服务的管理考核,制定科学可行的考核指标和方法,充分发挥广大纳税人和内部监察人员、特邀廉政监督员的作用,齐抓共管,并不定期进行检查,将结果进行通报;四是建立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畅通沟通渠道,建立公开的、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监督评估机制,对优化纳税服务进行科学的监督评估,帮助税务部门正确认识自身服务现状,及时总结经验,改正不足,不断提升优化纳税服务的层次和水平。

5、整合资源,提高纳税服务科技含量。优化纳税服务离不开信息化建设的驱动和支撑,整合优化纳税服务的资源,完善涉税业务流程和人力资源配置,使征管业务和服务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一要实现征管软件的通用化和兼容化,建立统一规范的信息应用平台,做好数据和功能衔接,提高涉税综合分析利用水平,逐步使税务机关内部征管信息在全国税务系统内传递和共享。二要建立安全高效的电子政务建设,充分运用电子技术,对现有税收业务和政务进行信息化设计,对每个岗位及工作过程实施全程监控和电子考核,促进工作方式

上一篇:浅谈优秀班主任应具备的素质下一篇:我们班级的贪吃鬼小学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