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领导干部引导

2024-10-13

提高领导干部引导(共8篇)

提高领导干部引导 篇1

本报7月29日讯(记者王强)今天,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2009年第三次学习会,对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和网络建设与管理问题进行集中学习。省委书记王珉主持学习会并讲话,他指出,正确面对、充分驾驭、有效引导媒体,是当代领导干部执政能力、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具体体现。要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面对媒体、引导舆论的能力。

上午,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作了《关于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和同媒体打交道能力》的专题报告。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局副局长、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网络传播学会专业委员会主席刘正荣作了《关于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新信息环境的挑战与舆论应对》的报告。

王珉强调,要正确面对媒体,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媒介素养。要深入研究当前舆论引导格局中各类媒体的特点,深刻把握舆论动向和传播规律,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和本领。首先,要善待媒体。在平等的基础上信任媒体,善于与新闻媒体交往、交流、交朋友。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责,要正确对待媒体的舆论监督,善于通过媒体监督来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树立形象。其次,要善用媒体。充分运用媒体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发布政府公共信息;大力宣传报道经济社会热点,为振兴发展营造强大声势;宣传解读党的方针政策,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推动科学决策的有效落实。再次,要善管媒体。严格执行党的新闻宣传纪律,深入开展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逐步完善新闻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思想教育等手段,实施规范管理、科学管理和依法管理。

王珉指出,要树立“第一时间”的观念,积极主动地做好突发事件新闻处置。近年来,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有效处置社会事件特别是做好新闻处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下发的《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应急办法》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实施意见精神,按照“引导正确、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的原则,健全机制,完善预案,提高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能力。在处置突发事件时,必须落实快速反应机制,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争取第一落点,抢占引导先机。

王珉强调,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媒体,提高应对和引导网上舆论的能力。当前,网络媒体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舆论格局的影响日益加深,舆论引导工作面临严峻挑战。社会矛盾网络化、个别问题社会化,任何一个个案都可能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导火索。党员领导干部要努力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的挑战,深入了解和熟悉运用互联网媒体,正确对待网上舆论和监督,提高应对舆论特别是网上“群体性”事件的能力。要高度重视网络宣传文化工作的管理。

王珉指出,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党对舆论工作的领导。要充分认识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确保阵地巩固、导向正确。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为目标,切实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新闻发言人和网评队伍的培训。加强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建设,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各市(州)党委、长白山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省委、省政府专职副秘书长,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中央驻我省新闻媒体负责同志参加学习会。

提高领导干部引导 篇2

关键词:新媒体,舆论引导,主流声音

一、当前网络舆论生态环境

当今时代, 互联网技术日益成熟, 与之发展起来的各种新媒体迅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社交方式, 给广大网民提供了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促进学习的良好渠道。但与此同时, 网民在表达微言微语的时候, 出现情绪过度表达、事实夸大扭曲、方式隐蔽多样的情况, 有的人过分利用新媒体造谣生事, 发布大量负面信息, 给舆论场带来极大的负面冲击, 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当前,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在改革的纵深推进进程中, 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 各阶层的切身利益不能得到协调平衡。例如, 企业体制改革导致的人员结构调整, 影响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再如, 土地房屋征收不断引发的群体事件等等。这些都会带来社会风险矛盾。这些在社会转型时期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 必然会带来人们网络舆论的表达。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特别是新媒体下“三微一端” (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 的独特优势, 给人们发酵信息、发泄情绪、发表意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这样一个人人都是传声筒、都是扩音器、都是麦克风的时代, 互联网信息呈现出开放性、便捷性、迅速性等特点, 网络舆论日益复杂化、多样化、多变化, 给当前的网络舆论工作带来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一) 新媒体舆论场日益活跃

2014年中国网络舆论生态环境分析报告显示, 我国移动用户在2014年进入迅速增长期, 信息由传统PC端流向移动端, 互联网全面进入移动互联时代, 而以微信、微博、微视频、客户端为代表的“三微一端”已经成为移动舆论新重心。新媒体舆论场很大的一个特点体现在“新”。这个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播的速度快, 时效新。传统的媒体, 一般报纸的出版周期以天甚至周计, 电视、广播的周期以天或小时计, 而网络信息的时效性是以分甚至是以秒来计算的。尤其在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中, 网络即时、快捷的特点更是突出。二是信息传播和受众不可控。在网络信息时代, 每一个人都是“新闻发言人”, 越来越多的新闻信息“第一现场”都是通过普通大众的新媒体工具散播出来的。由于文化素养参差不齐、政治敏感度差异较大, 一些民众在表达诉求、呈现“现场”时过度情绪化、夸大, 甚至歪曲事实, 这无疑给舆论场带来了杂而乱的声音。

(二) 网络负能量充斥网络生态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下中国, 问题多发、矛盾凸显, 一些特定群体把网络当成是情绪的宣泄所和出气筒。他们往往带着“有色眼镜”观察这个社会, 在网络上大肆发表大量的负面信息、不当言论、激进话语。同时, “网络水军”“煽风点火”, 蓄意炮制虚假民意, 恶意造谣生事, 扰乱网络秩序, 污染网络生态, 大肆抹黑党和政府的形象, 唯恐天下不乱。这些负面信息的流窜, 间接地反映了当下一些民众的不理智心理和利益诉求。他们不顾法律约束的“自由”行为, 给网络舆论引导带来了许多的不可控。

(三) 网络热点多元化发散

近几年, 网络上形成的有影响、大规模的舆论热点, 包括党和国家的重大会议、重大纪念活动、重大突发性事件, 都会在网上引发舆论热议。在2014年, 反腐倡廉、司法执法、国防外交成了网上舆论最为关注的三大话题。同时, 一些涉及民众切身利益的房价、物价、医疗保险、股市等热点话题, 以及国际问题、民族主义情绪也容易引发舆情热点。透过网言网语, 热议的话题既有合理的、正当的利益诉求的正常情绪宣泄, 也有一些过分的牢骚话、偏激过分的言论散发。这里要特别注意某些网络推手——在幕后故意添油加醋、推波助澜的别有用心的人, 将个别事件夸大化、歪曲化, 将一般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局部问题渲染成全局性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部门要加强对这些舆情的监测和及时引导、主动发声, 把握有利时机, 及时引导主流舆论。

二、新媒体下的网络舆情工作存在的问题

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武器, 是传递党和政府声音, 统一思想、凝聚发展共识的喉舌, 也是推进干群关系、增强政府公信力、向心力的重要一环。和谐稳定的媒体关系, 对于引导舆论、避免危机、开展各项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正是社会转型阶段的关键期, 各种社会矛盾叠加交织, 尤其是一些突发事件频频通过网络发布出来。许多领导干部在面对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 表现出很多的不适应, 对于如何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存在一定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思想认识不足, 敏感度不够

现在的部分领导干部存在这样的思维:认为网络舆情引导主要靠传统媒体去引导、去发声, 而忽视了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传播规律和散播效应, 估计不足、重视不够、研判不力的现象普遍存在, 给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面对涉及一些敏感的事件和突发事件时, 不敢主动“出声”迎面“出击”, 而选择躲躲闪闪、遮遮掩掩, 缺乏直面新媒体的“底气”和心态, 以及沟通的能力, 这给网络舆情的平息带来很大的阻碍。

(二) 方法手段不多, 创新性不强

不少地方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在面对网络热点与突发事件时, 执政理念和治理能力还停留在以前的传统思维模式。对网络舆论以行政干预比较突出, “只处理, 不报道”, “先处理, 后报道”, 不能第一时间回应网络舆论, 从而错失舆论引导有利时机, 使事态趋于恶化, 导致“小事件”变成“大事件”。今年天津港“8·12”爆炸事故引发国内外新媒体与公众的强烈关注, 面对公众的质疑, 天津市召开六次新闻发布会进行正面回应, 但是每次新闻发布会几乎都导致4个以上次生舆情, 正向回应遭遇次生舆情覆盖, 网络传播中不断生成新的质疑和吐槽, 政府公信力受损。这暴露出政府在面对新媒体时存在的问题。

(三) 管理机制不顺, 引导合力不够

一些地方和党政部门在应对网络舆情时引导机制体制还不顺畅, 缺乏健全的舆情监测、研判、引导和处置等综合机制, 这样就必然会导致在舆情处置上存在“缺位、失位、错位”的现象, 导致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显得很被动。其次, 舆论引导的合力不够, 在自媒体时代, 怎样有效整合各种媒体资源, 凝聚加强正面宣传形成共识, 在全社会形成改革发展的合力, 是摆在党政发展部门面前的一道舆论引导难题。

三、新媒体时代, 提高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引导能力的有效途径

新媒体的蓬勃兴起和广泛运用, 使得信息的传播日益隐蔽、迅速、多量化。媒体格局的深刻变化, 给党的执政能力带来巨大的考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新兴媒体的巨大影响力, 切实增强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情管理能力, 不断创新管理手段和方式, 积极应对网络舆情, 主动适应并利用好新媒体的正面宣传效果。

(一) 要有媒体意识, 不断提高与新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 一直以来承担着引导主流价值观、传递国家方针政策的重大宣传任务。因此, 领导干部在日常的工作中, 不能把媒体放在对立面看待, 要自觉加强与新媒体的沟通交流, 切实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 充分发挥媒体凝聚人心、推动工作的作用。当前, 个别干部在面对新媒体的时候, 存在一种害怕、躲闪的心理, 发生事件后, 不愿面对媒体, 怕接受采访, 感觉只要和媒体扯上关系, 便不会有好事情, 这是一种典型的缺乏媒体意识的表现。领导干部要提升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增强媒体服务意识, 善于、敢于和媒体人交朋友。

(二) 要有主动意识, 不断提高占据舆论空间的能力

要主动设置新媒体议题, 引导主流舆论, 形成主流声音。其目的就是要在第一时间主动提供信息, 形成议论的话题, 牢牢占据舆论空间。面对网络舆论监督, 党政部门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敏感性, 开诚布公地与网民交流, 以诚恳的态度回答网民的质疑。第一时间主动发布信息, 为后面有效处置舆情赢得宝贵时间, 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第一时间主动研判舆情, 成立舆情信息收集和分析小组, 找到舆源, 高效处理。

(三) 要有机制意识, 不断畅通网络舆情管理的渠道

通畅的机制是保证各项工作常态化、实效化开展的重要保证。做好舆情引导工作要树立机制建设。一是要建立重点舆情监测机制。这个主要是针对重要敏感时间节点、重大事件舆情以及突发社会事件关注点, 进行的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的重点关注和监测。例如, 涉及全国两会、公务员招聘考试、企事业单位招聘等舆情热点, 开展重点监测。二是要建立舆情会商会审机制。当发生影响全局性的重大网络舆情监测时, 要树立一盘棋的理念, 多方参与其中, 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 共同研究舆情处置办法。三是建立舆情档案。对重要网络舆情进行建档管理, 从舆情分析、舆情处置进程、舆情回应、舆情督办情况、舆情回访情况、舆情处置结果等方面对舆情事件进行管理。

(四) 要有法治意识, 不断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提高领导干部引导 篇3

关键词:领导干部;党员;价值观

领导干部价值观,就是对什么是领导活动中最重要、最宝贵、最值得追求的基本观点和评价标准。在具体的领导活动中,领导者之所以这样做而不那样做,是一定条件下领导活动价值选择的结果。因此,一个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的有价值,是每个领导干部必须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一、当前领导干部价值观方面存在的模糊认识

当前,大多数领导干部都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他们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执政为民。但也有一些领导干部在价值观上存在模糊认识,有的发生了偏离。

一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80年代,有一个叫潘晓的青年曾经写了一篇文章《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曾引起了一场全国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大讨论,她在文章中说到:“人都是自私的,任何人不管是生存还是创造,都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现在有一些领导干部把“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作为人生信条,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表现在作风上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工作和决策上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和本单位的利益,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自身的利益,忘记了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首先是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

二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随着干部任用制度的改革,年龄成为干部任用的一个重要条件,“到点退休”已成为一项制度,49岁、59岁现象也相继出现,有的干部便怀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思想,在这种价值观的支配下,表现在作风上就是急功近利,以权谋私,他们把拥有权力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追求,一旦有了权,便开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趁现在在位子上拼命用权,拼命捞钱,突击提拔干部,为亲朋好友到处打招呼,生怕权力“浪费”,那怕最小的权力也要发挥其最大的威力。

三是“来而不往非礼也”。我国是个礼仪之邦,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但有的领导干部把礼尚往来用在了等价交换上,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投桃报李”,相互吃请,给多少钱办多少事,把权钱交易作为礼尚往来的借口,把人民给的权力用于给个别人谋私利。

二、领导干部价值观发生扭曲的原因

一是放松学习和自身要求。多数违法犯罪的领导干部在忏悔录中都有这样的教训:“我走向犯罪的原因首先是平时放松了学习,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党员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有的认为自己的价值观已经定型,不需要再学习,同时新情况新问题多,为了尽快适应环境,搞好人际关系,各方面事物增多,会议多、朋友多、应酬多,没有时间学习和思考,即使参加学习培训也静不下心,有的学习只是流于形式,慢慢放松了知识武装,放松了自我修养,等进了监狱才幡然醒悟。

二是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同时由于东西方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人们的价值观也带来了很大冲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不断蔓延,等价交换原则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些领导干部经不住金钱的诱惑,抓紧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权钱交易,把金钱、权力作为人生价值追求的目标。

三是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这些年,干部的使用、管理、监督制度不断健全,但为什么总有人“前腐后继”,“杀鸡猴不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还不够完善,权力过分集中,又缺乏有效的竞争和监督机制,使干部价值观失衡,造成有的干部不把精力用在工作上,而是用在“跑官要官”上。同时由于对腐败分子的惩罚还不够严厉,使有的干部存在侥幸心理,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三、树立领导干部正确价值观的对策

有人说,领导干部受党的教育多年,见多识广,价值观早已成熟,无论怎么教育都为时已晚。其实不然,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静止是相对的。领导干部的价值观也是随着岗位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周总理曾说:“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要使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必须掌握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变化的特点。从领导干部价值观来看,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具有相对稳定性。人的价值观在一定时期、一定阶段内是相对稳定的,尤其是领导干部大多人到中年,人生观价值观基本成熟,对社会对人生都有了判断是非、荣辱的标准,一般不会轻易改变。

二是具有可变性。尽管价值观在一定时间内具有相对稳定性,但领导干部由于受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也会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改变,一个人、一本书、一件事尤其是一次成功或失败都可能使人的价值观发生改变。例如,有的人成功了便沾沾自喜,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一旦失败了便垂头丧气,又认为“钱不是万能的”。

三是具有隐蔽性。价值观是人的一种思想意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通过一定的言行才能暴露出来,尤其是领导干部比较注重自身形象,一般不会轻易表态,给人们了解考察带来了难度。

针对领导干部价值观发生扭曲的原因和价值观的特点,树立领导干部正确的价值观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注重多渠道培养,把价值观作为加强领导干部个人修养的首要内容。人的价值观是从一点一滴树立起来的。根据领导干部应酬多容易放松学习和价值观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对领导干部的价值观要多渠道、早培养,尤其是在年轻干部成长过程中就要进行价值观的跟踪培养,使干部真正弄清“活着为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自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金钱观、地位观、利益观。一要进行在职培养。干部都是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时他们阅历不深,价值观的可塑性较大,因此,在干部年轻时就要进行强化培养,在成长过程中及时进行跟踪培养,在每次晋升之前要进行重点培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因应酬多,学习静不下心来,为此,对领导干部要专门安排时间、地点进行集中学习教育。二要进行榜样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大力培养和宣传领导干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并让典型真正得到实惠,使领导干部学有榜样,干有劲头。三要进行警示教育。要建立领导干部警示教育示范基地,经常组织领导干部参观监狱、看守所,让犯罪典型进行现身说法,及时给他们敲警钟,让他们真切感受到腐败的成本和代价,让他们的心灵和价值观受到强烈的震撼。

其次,注重制度约束,把价值观作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首要任务。随着领导干部年龄的增长和岗位的变迁,他们的价值观也会因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不同地域、不同人群都有不同的风俗和“潜规则”,为了“入乡随俗”,不被划入“另类”,有的领导干部不得不调整原来的观念和思路,逐渐改变了原来的价值观念,有的甚至发生了扭曲。因此,根据价值观受环境影响大、具有可变性的特点,对领导干部的价值观必须用制度加以约束。同时,人的自律性是有限的,尤其是职位越高,监督越难,仅靠自律是不够的,必须通过用制度约束干部的行为和作风来保证价值观不发生偏离。一要严格管理。要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权力运行机制,尤其对“一把手”和管人、管钱、管工程等重要岗位干部,要通过权力分解,形成相互制约机制,防止权力过分集中。二要加强监督。领导干部的价值观念都会自觉不自觉的融入到他的决策、讲话和具体工作上,通过加强监督可防止领导干部思想和行为发生偏离,要通过完善党务、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防止“暗箱操作”来提高监督的实效。三要严加惩处。领导干部因价值观的偏离而走上犯罪道路,不但给党的形象带来严重影响,而且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领导干部发生腐败问题或重大责任问题,一定要严加处罚,不能迁就。

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加强自身修养 篇4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促进全体东区人整体素质的提升,为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和美家园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科学实施。坚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目的,始终遵循人的思想活动内在规律,坚持以自律为主、他律为辅、相互带动为纽带,以培育为主、管理为辅、环境陶冶为依托,启发党员干部自觉性和主动性。

2、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坚持发扬党内工作中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观和加强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结合新的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赋予党员干部修身新的内涵,创新修身内容,丰富修身载体。

3、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坚持内省与外修、理论与实践、个体修身与全体修身相结合,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切实把党员干部修身行动与推动工作结合起来,用修身行动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推荐) 篇5

一、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要政治家办报。邓小平同志也指出,新闻宣传必须坚持党性原则。江泽民同志要求,在坚持党性原则上,新闻媒体不允许有任何的含糊和动摇。胡锦涛总书记也强调,舆论导向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导向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这些重要论述,都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原则,体现了舆论引导的根本要求。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社会主义国家新闻事业的指路明灯。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正确指导,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就会迷失方向、误入歧途。我们国家的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具有鲜明的党性特征。近年来,西方一些人士极力宣扬“媒体是社会公器”,是“公共信息平台”,是独立于政党、政府或利益集团的“第四种权力”。我们有的同志也自觉不自觉地受到这种论调的影响。其实,西方国家在重大政治问题和关系其切身利益的新闻报道上,都是对新闻媒体实行严格控制的。比如,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就实施“新闻媒体过滤器”计划,挤压美国国内与政府观点有抵触的新闻媒体的传播空间,限制记者的采访报道,并处罚“违规”记者和电视台。不仅如此,一些西方新闻媒体在报道国际新闻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经常不顾事实、凭空捏造、造谣生事。这些无疑都是对西方国家长期标榜的“新闻自由”、“媒体公正”的莫大讽刺。实际上,西方主流媒体所代表的正是幕后政党和大财团的利益,西方新闻学强调的“新闻自由”是根本不存在的。

我们的新闻媒体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不动摇,决不能在新闻宣传上出现任何偏差。今年,我们国家大事多、要事多、敏感事件多,江西各级新闻媒体务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突出抓好敏感时

期的新闻宣传工作,及时掌握带倾向性、苗头性的敏感问题,加强正面宣传的力度,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主流舆论;各媒体负责同志要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事关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的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做到不为浮云遮望眼、站稳脚跟不动摇。

二、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必须始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新闻宣传永恒的主题,也是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务。实践证明,积极向上的新闻舆论能够鼓舞士气、振奋精神,产生巨大能量,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因此,各级新闻媒体要始终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在服务大局中进一步增强舆论引导能力。

新闻宣传工作要为加快经济发展服务。当前,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进,江西也正在崛起的进程中奋力赶超。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事业要求新闻工作者把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作为新闻宣传的着力点,为改革发展加油助威、凝心聚力。全省各级新闻媒体要紧紧围绕中央的决策部署,大力宣传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考察江西时提出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弘扬井冈山精神”总要求的新举措,大力宣传全省上下狠抓发展、加快发展的新进展,大力宣传我省经济回暖、逆势上扬的新动态,唱响“一心一意谋发展、众志成城促崛起”的舆论主旋律,唱响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时代最强音。新闻宣传工作要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服务。新闻媒体是讴歌时代精神、伸张社会正义的重要力量,既能够传播信息、普及知识,也能够反映民意、开展监督,对于推进社会文明进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新闻宣传的职能作用,引导广大群众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和发展积极健康的主流舆论,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新闻宣传工作要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服务。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什么事也干不成,取得的成果也会丧失。作为新闻媒体,要切实抓好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引导,努力化过激为冷静,化对立为理解,化怨气为信心。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做到及时准确、快速反应、先声夺人,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在第一时间发出正面声音,努力挤

压各种谣言的传播空间。在目前网络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对于突发公共事件要想隐瞒是不可能的,有反应比没反应好,快反应比慢反应好,主动反应比被动反应好。只有牢牢掌握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的话语权和主动权,才能有效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三、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必须讲求新闻宣传艺术

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从新闻学角度来看,这里的“文”既是指新闻报道要有丰富的新闻事实,又是强调舆论引导要有娴熟的技巧和艺术手段。列宁曾说过,每个宣传员和鼓动员的艺术就在于,用最有效的方式影响自己的听众。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必须讲究宣传的艺术,进行艺术的宣传,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必须在提升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实践证明,以公众乐于接受的方式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才能更好地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一些媒体之所以广受欢迎,不仅在于有权威、深度、及时的新闻内容,而且在于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节目形式和报道方式。我们的新闻作品要产生感染受众的效果,必须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具体生动、真实感人。要突出个性特色,少说套话空话;多一些深层次剖析,少一些浅层次的扫描,特别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镜头、笔头、话筒多对准基层、对准百姓,多用群众的鲜活语言,多用群众身边的生动事例,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报道,使我们的舆论引导工作更加可亲可信。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必须在把握好“度”上下功夫。“度”的把握依靠科学,“度”的体现讲究艺术。大到一个宣传战役、一篇社论的取舍,小到一个词一个字的推敲,都是把握“度”的过程。舆论引导既要得力,又要得当,还要得法。要正确把握报道规模、报道数量和报道频率,研究受众的心理、心态和情绪,做到适度而不失度,避免简单化、绝对化、片面化,防止产生负面效果。

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必须大力推进改革创新

新闻是求“新”的事业。新闻之“新”,不仅在于报道时效之新,而且更在于报道内容之新、方式之新。只有勇于改革、善于创新,才能在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要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量的激增,受众的信息需求出现从“被迫接受”向“主动选择”转变的趋势。由于受众需求日益多元化,一家媒体已经很难同时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只能选择一部分受众作为自己的目标对象。这就需要媒体根据受众的差异、兴趣爱好对自身特色进行“定位”,运用差异化策略找到自己在社会和市场中的位置。目前一些媒体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同质化”现象,特别是一些子报小报越来越趋同于“一个面孔”,逐渐使读者失去了兴趣。各级各类媒体要深入研究群众信息需求的新变化,深入研究各类受众群体的接受习惯,不断调整和充实传播内容,努力满足受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要创新舆论引导的手段方式。经过不断改进,我们的报道形式、报道手法日益丰富,越来越受到群众的欢迎。但我们还要继续下大功夫,努力避免政策宣传文件化、工作报道概念化、会议报道模式化、典型报道脸谱化等现象,努力实现新闻宣传题材多样化、形式多样化、风格多样化。在报道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时,要突出新闻价值,使报道“有血有肉”;在报道典型时,要使典型既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又让人感到可信可亲可学;在报道重点工作时,既要全面准确又要生动鲜活,使同一主题的报道多角度多侧面,避免内容形式的雷同和单一。要充分运用现场画面、同期声、图表、评论等多种报道形式,增强新闻宣传的表现力。

要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当前,随着互联网等传播新技术、新媒介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传媒格局和舆论形成机制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传播主体日益多元化、传播渠道逐步多样化,传播资源爆炸式地释放出来。以视屏传播为例,现在宽带视屏逐渐普及、3G应用前景广阔、移动电视、楼宇电视发展迅速。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造成了舆论格局的深刻变化,事实上已经形成了包括社会舆论场、媒体舆论场、网络舆论场、手机舆论场在内的多个舆论场,特别是网上论坛、新闻跟贴、聊天评论等十分活跃,产生了明显的放大效应。这种趋势,很容易将一些非主流舆论发酵催化,形成舆论热点,干扰主流舆论。我们要从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加强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建设,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等多种宣传资源,尤其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在舆论传播中的特殊功能和作用,着力构建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于一体的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

五、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新闻工作者队伍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新闻工作者的崇高使命。要有效引导舆论,仅有良好愿望还不够,还要具备引导舆论所必须的知识储备、工作作风、责任观念和道德修养。广大新闻工作者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崭新业绩。

新闻工作者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做好新闻工作,没有扎实的功底不行。在这方面,我国新闻界的许多老前辈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们不仅是通晓马克思主义的著名报人,也是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专家学者。广大新闻工作者要把学习作为第一需要,把学习当成终身大事,既要从书本中学习,又要在实践中学习;既要向同行专家请教,又要以人民群众为师;既要钻研业务知识,又要了解和掌握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方面知识,努力争做学习型、知识型、专家型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努力成为人民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名主持人。

新闻工作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革命先驱李大钊说过,“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记者笔下有是非曲直,记者笔下有美丑善恶,记者笔下有毁誉忠奸。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用手中的笔,扬清激浊,扶正祛邪,全面反映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倾情谱写精彩纷呈的新闻篇章。

扣住学生心弦步步引导提高 篇6

第一步:抓住契机,用新颖的教学法吸引学生。

学生新入学或刚换老师,往往因为对新的学校、新的老师充满了新鲜感,容易产生一种“服从”心理。老 师提什么要求,他们比较容易接受,执行的效率比较高。通常情况下,一个月之内,班级内不会出现乱班乱课 的情况。这种行为是暂时的,如果在“服从”期内没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则学生的“服从”心理及行为,就容易消失。

近几年,我除了94级新生是从初一接班以外(目前尚未毕业,正值初二),92届、94届,都是从初二接班 的。我十分重视“服从”行为产生的契机,做到: 1.重视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常规

读书常规——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看书”。在学习课文时,必须边读书边做书间笔记。书间笔记的 项目是:①编节码;②编段码;③归纳段意和层意;④归纳中心;⑤归纳写作特点;⑥划重点;⑦划疑点;⑧ 注拼音;⑨注解释等。

发言常规——自觉地积极地参加学习组讨论和大班发言。有一点讲一点,凡表现观点、提出疑问,展开争 论,都将受到教师的表扬。

书写常规——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语文整体教学改革的练习大多在课内进行,例如听记答题训练、快速 作文等等,都要求当堂完成。听记答题训练,做在大作文本上,一个答题自成一个段落,一个字一个标点均占 一个格子;每次作文,都要求在22分钟内完成,做在作文本或方格稿纸上。都要求书写迅速,字迹端正。

练习操作常规——练习必须规范操作过程。每次练习(听记答题训练和作文等),都分三步进行:第一步 不翻书不讨论用黑色笔作答;第二步用蓝色笔自改;第三步用铅笔互批互改。

做到这些要求,关键是教师坚持正面引导,循循善诱,持之以恒。只要坚持正面引导,学生是做得到的。

2.根据语文整体教学改革要求,设置多种课型

我把每周的语文课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导读课,用于新课教学,安排周一、三、五叁天;另一类是演练课,安排周二、四两天。听读课文的导读重在文章的阅读分析,侧听说课文的导读重在听说练习指导,侧写课文 的导读重在指导写作;演练课则分为:听记训练课、快速作文课(22分钟内完成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口头 作文课(说话训练),课本剧演出(亦称“学学看”)等。几种课型既有规律又十分灵活地交替轮流出现,使 学生对学习语文课课有新鲜感,不觉乏味。导读课内,个人单独钻研课文与大小组讨论结合,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活动与教师的精讲辅导结合,既紧张,又不断地转换形式,符合学生思维规律。听记训练的演练活动,有学 生独立答题,也有自改,互批等教学流程,及时反馈,及时纠正,紧张在课内,减轻了学生课外作业的负担。3.建立一套便于学生操作的教学流程

导读课的教学流程是:

①导入课文谈话(约2分钟)。

②布置导入课文思考题(约4分钟)。

③学生复述导读题(约2分钟)。

④学生根据要求钻研课文做书间笔记(12—15分钟)。

⑤前后四人组成的学生组交流书间笔记,进行切磋讨论(约5分钟)。

⑥大班交流讨论(约8—10分钟)。

⑦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重点精讲课文(约10分钟)。⑧学生修改书间笔记,小结(约2分钟)。

演练课(听记训练)的教学流程是:

①表扬上次听记训练(作业)好中差各类学生中有进步的作业。

②教师宣布听记训练题,要求学生不看书,不作笔记,专心听记。(开始时量应少点,题目控制在四到六 题,随着能力的提高,逐步加大容量,增加题量。)

③学生不翻书,用黑色钢笔独立答题。(可以让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到黑板上去板演,以便教师讲评,便 以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④待80%左右学生基本完成答题时,组织学生自改。可翻看书本。自改一律用蓝色圆珠笔。不懂的,可以问 同学,问老师,遗忘的可以用蓝笔补写在后面。

⑤组织互改互批。互批互改一律用铅笔。当堂反馈,当堂纠正。(教师可以利用板演讲评。)

⑥自我小结,自我评价,自我完善。

⑦教师课后批阅,根据“记住几题”,“黑笔正确几题”和“蓝笔订正几题”评分,并统计成绩。

有的课要根据课的特点,增加教学环节,如诵读课文指导与练习等。

由于服从阶段的周期较短,教师要抓住这个有利契机,使差生不感到学习语文乏味,初步产生兴趣,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对中途接班的学生,训练的要求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超越学生的实际水平,要严格按规 定的教学流程组织教学活动。

第二步:激励兴趣,组织学生根据不同的基础“跳摘果实

”。

经过短期的训练,大多数同学都可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学习活动。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转入学习的第 二阶段——同化阶段。

同化阶段的标志的是:学生不是被迫而是自愿地接受老师的观点、意见。它不同于服从阶段,它不是完全 在外界的压力下形成与转变态度,而是出于自愿。在同化阶段,他人和群体氛围的吸引力也是很重要的。为了 使学生在同化阶段持久地自觉自愿地有兴趣地积极学习语文,必须不断地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群体 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去“跳摘果实”。所谓“跳摘果实”,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花一定的力气,获得 学习语文的成果。做法是:

1.将全班分成甲、乙、丙、丁四个不固定的程度级(对基础较好的或特差的班级也可分三个程度级)。目 的是便于教师和学生本人分辨进退。听记训练等作业按程度级分别记分。教师在每次表扬作业时,只表扬本级 别中作业有进步、作业完成较好的。这样,即使是差生,只在本级别中,经过努力,超越本级别的一般同学,就有可能获得老师的表扬。大大减轻了起跳的难度,增加了采摘果实的机遇,从而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 积极性,激励他们不断“起跳”。连续一个月获表扬的学生还可以升级。

2.分导读课和演练课,增强学生的“起跳”能力。一般情况下,导读课一、二节指导学生学完一篇课文,依次进行;演练课隔天一节,每节课有重点地演练一、二篇课文。周而复始,螺旋上升。每课书,两周回头演 练一次,一课一般演练四次。彻底改变了“连讲几节放一边,考前复习再见面”的安排。从时间上看,过去一 篇课文突击一、二天,现在前后练几周;从接触的次数看,过去一学了之,现在一学多练,分散反复,符合记 忆规律。3.分“读做改比”,提高每次“跳摘”的效果。转入同化阶段的导读课和演练课,随着学生学习语文情感 的增温,须不断提高标准,不断提高训练的要求。

导读课“读做比改”的要求:

读: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启发性问题自读课文,是预习的发展。这种预习在课内进行,既不增加学生课外 负担,又有了时间保证。导入课文后,教师常常发布一连串导入课文的启发性思考题。这些题比较全面地覆盖 课文,并有纵——前后课文的知识点和横——课内外知识点的要求。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学习,增强了自 学的针对性,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

做:做书间笔记。在书上寻找教师提出的问题答案,对课文进行评注。要求做完整的书间笔记。

改:组织学生在学习组和大班发言交流。凡在课堂上大胆发言的学生,教师要给以鼓励。要指导学生及时 吸收同学发言正确的信息,及时修改补充书间笔记。教师在课堂上精讲的要点,学生也要在书上及时做好书间 笔记,并改正错误的书间笔记。

比:采取检查、提问等方式,了解同学的读做情况。并让学生自我小结:跟学前比,我懂得了什么;跟同 学比,存在什么差异,进行自我完善。

演练课“读做改比”的要求是:

再读:一篇课文要做几次听记训练,每次练习前,都要认真读一读课文。在反复的研读中“温故而知新”。要在熟悉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基本思路和文章结构的前提下,掌握好每个知识点,为演练课的听记训练作 好准备。

再做:做听记训练。开始时,听记训练题数量可以少些,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强,题量可以逐渐增加,最高 题量可达30题左右。

再改:先是用蓝色原珠笔自改,可翻书,可问同学或老师。后是互批互查,一好一差搭配,优差互补。教 师在评分时,对自改认真的,仍可给好分数;自改不认真的,得分就低。要鼓励学生自改,主动改,认真改。对互查中不认真自改的学生,要及时教育,以防自改走过场。

再比:通过检查、评价,鼓励进步。学生做了练习,了解了别人,也看到了自己的成绩,看到了不足。再 通过小结,自我激励,不断完善。

反复进行读做比改,是反复的学习吸收和信息反馈,知识的深化。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增强了能力。获取知识与获取知识的成功,必将促使学生产生再学习和再成功的良性循环。

4.分学习组——优化“跳摘果实”的环境。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学习组的整体意识。同组同学要彼此相帮。这不仅是方法的问题,也是组织管理问题。学习组管理得好,学生学习的情绪和学习兴趣就能比较稳定向前发 展。

第三步:自觉加压,让学生在学习中继续提高。

“跳摘果实”,使学生在成功感的驱使下,不断地在再学习中获得再成功。在语文整体教学创设的全员参 与的良好氛围下,学生必然向第三阶段——内化阶段进发。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学生开始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必要的约束,从而转变学习态度,自觉地学习语 文。

学习语文,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其基 础则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内化阶段,为学生良好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习语文,是学生的学习任务。既是任务,必然有一定“负担”。当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了一定兴趣时,这种学习的“负担”也就转化为一种乐趣。让学生在有兴趣的前提下自觉自愿地进行刻苦学习,也是可行的。

我的做法是:

1.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争当小老师。

安排一定的课文,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自学,小组讨论,推选代表,由学生自编教案,确定恰当的 教学方法,由学生自己给自己讲课。

2.为学生创造争分数的机遇,鼓励学生通过努力争取好分数。分数是学生的命根。目前的状况下,可以利 用分数巧妙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地去学习语文。

做法之一:是鼓励学生超前背课文。新书发下去后,让学生根据课文练习的提示,分学习组交叉背应背的 课文和古诗词。凡在学习课文前一周背出规定课文的,月度评分时加5分,在期中前背出后半学期课文的,加1 0分。在11至18周,将应背的课文重背一遍的,在期终考试总评时再加10分。分数的激励,产生的“自觉性”空 前高涨,不用老师布置和检查,100%提前完成。

做法之二:鼓励学生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规定每位同学只要每周达到举手5次标准的,即可在月 度评分时加1分,每超过5次的,再加1分。教师不必担心学生假举手,因为举了手的,由教师随意抽取点名发言,一般不会弄虚作假。即使发言时急急巴巴讲了一两句,或不或正确,也比不举手好,我均大力表扬,鼓励其 勇敢的参与精神。

做法之三:鼓励学生人人写广播稿。每学期每人至少写10篇。完成的在总分中加5分,被校广播台选中播出 的,1篇再加1分;在报刊发表的则除了加分外,还发给奖状奖品,给予鼓励。

提高领导干部引导 篇7

坚持舆论正确引导, 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前提, 是新闻工作头等重要的任务, 是新闻单位的立足之本。讲究引导艺术, 是为了采取各种方法, 更好地把握正确导向, 使正确导向更好地得以实现。二者不能只强调一面而忽视另一面。中央领导曾经指出, 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 要讲究宣传艺术, 提高引导水平, 努力使自己的宣传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 使广大读者喜闻乐见。我们研究如何坚持舆论引导与提高舆论引导艺术, 目的就是如何使新闻单位既坚持正确导向, 又讲究引导艺术, 使党、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都满意。

研究和实践如何坚持舆论正确引导与提高舆论引导艺术, 是新闻界的长期任务, 是新闻界需要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当前, 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过程中, 在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反腐倡廉、整治“四风”过程中, 研究和探讨这个问题, 有着特殊的意义。

要实施正确而有效的舆论引导, 其前提是新闻媒体本身必须确确实实能够代表舆论, 反映民意。我国的新闻媒体为国家和人民所有, 它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媒体并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因此, 在渠道通畅的前提下, 社会主义新闻媒体能够代表全社会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和一致呼声。这是新闻媒体能够准确引导舆论的前提, 也是我国新闻事业所具有的优势。

我们承认社会主义新闻媒体能够代表舆论, 并不意味着后者不需要引导就可以自发地朝着正确的方向运动。只要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局部利益、眼前利益还存在着差异, 只要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认识水平还没有完全统一, 那么, 社会组织和个人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要求, 在社会上必然形成不同的舆论。从这个意义上讲, 舆论是需要引导的, 这股强大而自发的社会力量只有在得到正确引导的前提下, 才会形成积极、建设性、自觉的巨大社会力量, 才能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深入开展。当前,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正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这场伟大的社会运动深刻地改变着社会面貌和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而且重新铸造着在新的生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舆论。在这伟大的历史时刻, 迫切需要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精神之力, 形成向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统一意志和舆论环境。中央领导曾明确强调舆论导向的极端重要性:“舆论导向正确, 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 是党和人民之祸。”这段话十分清楚地讲明了新闻媒介应该承担的社会功能和历史使命。

如上所述, 新闻媒体对舆论的正确引导不仅是可行的、必要的, 而且是十分重要的。笔者认为, 新闻媒体实施舆论引导的具体内容应当是相当丰富的。

首先, 新闻媒体要对舆论进行政治引导或政策引导, 政治引导是舆论引导工作的核心和灵魂。刘奇葆指出, 新闻战线担负着宣传党的主张、通达社情民意的重要职责, 一定要坚决贯彻中央精神, 牢记职责使命, 讲政治、讲大局, 要通过改进文风更好地把握正确导向, 巩固主流思想舆论。显然, 中央领导要求新闻媒体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要在媒体的方向、宗旨、方针等原则性问题上坚决贯彻党性和无产阶级政治的要求。新闻媒体通过自身的事实报道和言论,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 提出鲜明的政治观点, 具有很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必须严格遵守政治纪律。总之, 新闻媒体和媒体从业人员必须政治上完全合格, 媒体的政治导向一旦有错, 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

其次, 新闻媒体具有多种社会功能, 媒体的舆论引导工作也是多方面的。除了政治引导外, 新闻媒体还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揭示事物发展规律, 从而引导人民群众遵循客观规律办事。它还应该通过有力的事实报道和言论, 臧否现实中的人和事, 激浊扬清, 引导公众建立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新型关系, 培植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 弘扬共产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等。一句话, 新闻媒体应该将异常庞大而复杂的舆论引导到政治方向正确、健康向上的舆论占据主导地位的地步, 引导到正义、公正、良知和美德受到全社会广泛崇敬地步, 引导到克服内耗、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地步。

新闻媒体要实施正确有效的舆论引导工作, 应当将上述内容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实践之中。换言之, 这就是操作层面的舆论引导艺术问题。讲究舆论引导艺术, 可以保证媒体在进行这项工作时取得最大的成效。由于新闻事业在不断向前发展, 舆论运动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因而舆论引导艺术也必然具有丰富的内容, 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怎样才能搞好热点问题的正确引导?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应该注意:

引导的指导思想要明确。在进行热点问题引导时, 心要热, 头脑要冷静。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大局为重, 服务服从于全党工作大局。要跟着大局走, 不能跟着感觉走, 跟着情绪走。要从思想上明确, 我们搞热点报道, 是为了帮助党和政府解决问题做好工作, 帮助老百姓解决难题, 或者解决思想问题, 这是我们的出发点。

引导的内容要有选择。媒体工作者要对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保持高度的敏锐性, 随时发现新的热点问题, 及时进行正确合理的引导, 既能帮助党和政府做好工作, 又反映了老百姓的心愿, 同时也符合新闻规律要求。有些热点问题牵涉面广、原因复杂、时间长, 解决起来难度大, 一定要慎重对待, 不可仓促报道。如一旦把握不好报道出去, 把社会情绪煽动起来, 问题又不能很好解决, 就会造成工作被动, 使各个方面都不满意。

引导的形式要多样。对热点问题的报道, 形式可以多样。例如, 连云港交通台的《交广关注》就是通过聚焦、透视、点评形式来进行热点问题报道。一句话,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目的是我们的新闻媒体办得更加受到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欢迎和称赞。

另外, 新闻媒体要把一般报道和典型报道、评论等结合起来, 加强典型报道和言论的分量, 强化舆论引导力度。在精神文明建设中,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媒体要选择体现浩然正气和崇高品质, 代表时代精神和领风气之先的先进典型作集中的、突击性的报道, 从各个侧面、各个角度挖掘人物的内心深处和事件的核心要素, 以造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和宣传声势, 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深入开展。连云港市以“雷锋车班组”等先进典型的宣传就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应该说, 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活动涌现出一大批新的时代英雄和先进典型, 新闻媒体抓住这些亮点, 突出这些亮点, 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的示范效果。另外, 新闻媒体还应该加强言论分量, 因为言论以最直接、最鲜明的形式表明媒体的立场。只要新闻媒体能够把上述问题解决好, 挖掘出一切技术手段的潜力, 就一定能够正确有效地开展舆论引导工作。

摘要:坚持舆论正确引导, 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前提, 是新闻工作头等重要的任务, 是新闻单位的立足之本。讲究引导艺术, 是为了采取各种方法, 更好地把握正确导向, 使正确的导向更好地得以实现。

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 篇8

关键词:党员干部;教育;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D26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5-0014-001

一、要引导党员牢固树立谋划发展、促进发展的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政工干部要把促进发展摆在首位,引领广大干部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要准确把握发展大势,用科学的思维来谋事;要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用科学的方法来办事。要破除发展难题,提高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要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集聚人才、凝聚人心的思想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党员干部之间要团结共事,形成解放思想、畅所欲言、生动活泼的局面,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团结出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团结,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团结。以党员干部的团结和谐促进单位的团结和谐,以单位的团结和谐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把优秀人才聚集到党的周围,以人才的优势赢得发展的优势。要解决好为谁干事和为谁发展的问题,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科学干事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解决好靠谁干事和靠谁发展的问题,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要解决好干事让谁受益和让谁满意的问题,把干事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满足人民需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上,体现在不断提升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群众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权益上。要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多干顺人心、暖人心的好事,使科学干事的过程成为爱民、富民、惠民的过程,使党员干部的成就指数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相一致。

三、要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顾大局、利于长远的思想

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下来谋划各项工作。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全面发展。党员干部要多想全局的事,在谋取局部发展的同时,更多地考虑全局利益,在谋取当前发展的同时,更多地考虑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在谋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多地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努力做到站高一步、看远一点、想深一些,让本地本部门本单位成为大局的一部分,成为一个有机的协调的整体。把长远的发展和近期的发展统一起来,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发展统一起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要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遵循规律、注重理性的思想

认识规律,掌握规律,驾驭规律,是科学干事的基本要求。要尊重客观实际,不能靠拍脑袋、拍胸脯干事,要把握发展规律,多一些理性思考,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以科学的方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特别是要遵循市场规律,正确把握市场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市场资源配置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活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进取、量力而行,不搞主观臆断、违背客观规律的“拍脑袋”决策,不追求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提哗众取宠的空洞口号,不搞虚报浮夸和报喜不报忧。当前,主要警惕这么几种错误的思想观念:一是重个人轻集体、把政绩私有化,以谋取个人名利地位作为工作基本出发点和着眼点的个人主义观点;二是重升迁轻事业、把政绩官本化,只要能给本单位带来实际利益就是创了政绩的本位主义思想观念;三是重形式轻实效、把政绩虚假化,喜好做表面文章,贪图表面好看、不讲求实际的形式主义的思想观念;四是重对上轻对下、把政绩功利化,奉行一切惟上是从的为官之道,事事做给上级领导看,不考虑本地区本单位的具体情况,也不考虑群众的需要和意见的惟上是从的思想观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牢固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事业观,积极投身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求真务实、埋头苦干。

上一篇:无比伤心的句子下一篇:贾家的丫头杂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