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2024-08-01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精选7篇)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篇1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掌握舆论主导权

舆论引导工作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实措施,取得新的成效。我们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性,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有效的措施,牢牢掌握舆论主导权,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舆论引导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我们党的舆论引导工作既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也遇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必须深入研究,加以解决。

社会思想意识的多元、多样、多变,需要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在思想认识、道德选择、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独立性、多样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但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也有所滋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深入人心,但否定改革开放的噪音、杂音也时有出现。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社会热点层出不穷,需要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去年发生的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汶川特大地震、问题奶粉等一系列突发事件,给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我国经济运行困难增加,必然对人们的思想、心理、情绪产生影响。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更加凸显。热点、难点问题层出不穷,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舆论引导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迫切需要我们从群众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入手,主动回应人

民群众的关切,有效化解人民群众的疑虑,把群众情绪引入健康、理性的轨道,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信息化技术突飞猛进,新兴媒体迅速崛起,需要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带来了新的文化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互联网等新兴媒体逐渐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和意识形态较量的重要战场。手机、网络等技术平台,具有自主性、隐蔽性、互动性、开放性、多元性和传播快、覆盖广、影响大等特点,敏感的社会问题一旦在网上出现,便能迅速形成舆论焦点,引发社会关注,影响社会稳定,这就使舆论引导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大大增加。我们必须从占领文化传播制高点和掌握信息化条件下宣传思想工作主导权的高度,把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加大引导力度、提高引导水平,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围绕大局,切实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面对复杂的形势,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是当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改革创新,服务人民”的要求,深入研究舆论引导工作的内在规律和面对的外部环境,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围绕工作大局,形成舆论引导强势。大局,就是党和国家工作的主要方面。宣传工作只有始终树立大局观念,才能牢牢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实践已经证明,组织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是形成强有力的主流舆论态势和社会氛围,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唱响主旋律的有效手段。党的十七大以来,天津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工作大局,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认识行动高度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围绕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市委的中心工作,大力宣传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大力宣传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最新进展,大力宣传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建设家乡的精神状态,形成了强大声势,振奋了全市人民的精神。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根据当前经济形势,结合市情实际确立了“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目标任务。全市宣传思想战线坚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为这

个大局服务的重要意义,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工作新思路、新举措,更加积极主动地发挥思想引导、宣传鼓劲、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全市上下形成了积极应对危机,扎实做好工作的浓厚氛围。

切实增强主流媒体影响力。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工作的灵魂和生命。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平台,是传达人民心声、体现人民意愿的重要渠道,对社会主流舆论的形成和传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只有牢牢掌握主流媒体,才能切实把话语权掌握在手中;只有不断增强主流媒体的影响力,才能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有效提高舆论引导的主动性。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发展主流媒体作为战略重点,加大支持力度,不断扩大主流媒体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保证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格局中的主导地位,让主流媒体在重大宣传战役、重大新闻报道中“唱主角”,成为“主流舆论场”的关键角色;着力提高主流媒体的权威性,最大限度地压缩噪音、杂音的传播空间。

善于发挥新兴媒体优势和作用。我们已进入网络化、数字化时代。互联网、手机的广泛普及,带来了传播方式的革命性飞跃,深刻影响了社会舆论的形成机制、传播方式。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具有开放性、即时性、互动性等特点,已经成为覆盖广泛、快捷高效、影响巨大、发展势头强劲的大众传媒方式,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为我所用。今年天津开展了全市网络发展状况调研,着手制定网络文化发展规划;积极做大做强北方网等重点新闻网站,实现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对接互动;组织网上看天津、看滨海活动,举办“魅力天津”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大赛,进行网站信息评议和信誉公示等。同时,我们还加强对新兴媒体的应用和管理,依托主流媒体打造主流网络媒体,积极参与手机新闻、车载电视等新媒体建设,加强管理,净化传播环境,确保新兴媒体成为舆论引导的新阵地,绝不给有害和错误信息提供传播渠道。

进一步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应急工作机制,赢得话语权。坚持正确导向、有序开放、有效管理,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地发布权威信息,及时主动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有效化解人民群众的思想疑虑,是增强引导力、掌握主动权、赢得话语权的重要原则。从这一原则出发,天津积极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和机制,对舆论引导工作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制定下发《天津市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

道应急实施方案》,完善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机制,坚持第一时间发布权威消息,有效化解负面影响,使正面的声音先声夺人,使党和政府的声音始终占据舆论制高点;精心把握新闻舆论的宏观调控,确保新闻宣传引导有力、平稳有序;坚持做好新闻阅评和审读工作,建立群众来信来电处理单制度,健全舆情分析研判机制。特别是在北京奥运会、天津达沃斯论坛等重大宣传战役和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等专项工作中,各部门上下联动,准确研判,快速反应,及时引导,营造了良好的网上舆论氛围,确保了网络信息安全。

建设多层次宣传队伍,形成全方位舆论引导格局。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宣传队伍,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根本。近年来,天津围绕能力建设采取多种措施,着力打造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宣传队伍:加大培训力度,着力培养“学习型”干部队伍;重视高技能新闻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型”记者;建立激励机制,引导新闻采编人员转变作风、改进文风,自觉践行“三深入”,始终做到“三贴近”,采写更多的受众喜闻乐见的精品佳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建立政策讲解员、文明监督员、学习辅导员、民情通讯员等基层宣讲队伍,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

坚持正确导向,为科学发展营造浓厚氛围

坚持舆论先行,用积极有效的舆论引导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是我们根本的政治责任,也是我们重要的工作经验。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动摇。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具有重大影响。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第一位的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性原则,就是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来认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性,坚持党管媒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确保新闻媒体准确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是要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就是要站在积极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局面,确保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高度,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事关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的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

深入研究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趋势,提高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由于数字化技术、多媒体和互联网等信息传播技术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更新换代,以及媒体多样性、信息广泛性和受众选择性的不断增强,大众传播出现了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发展新趋势。传播方式的日趋多样,无疑给人们了解信息、学习知识、拓宽视野、丰富精神生活提供了极大方便,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这些新的传播方式具有“点对群”、“群对群”的特点,显示出较强的群际传播和社会组织动员能力,给我们进一步壮大主流舆论提出了新课题。我们应在加强对受众群体和媒体功能定位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适应新闻传播规律和社会舆论格局的新变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针对不同层次受众群体的信息需求,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机、节奏、力度,在报道新闻事实中体现正确导向,在同群众交流互动中促进共识的形成。

不断增强主题宣传吸引力,巩固扩大舆论阵地。我们要善于挖掘宣传主题的新闻性,抓住对社会具有强烈吸引力的重大事件、重大成就等进行宣传报道。要切实提高策划和组织水平,抓住重要的时间节点,超前谋划,稳步推进,形成热潮。要善于统筹媒体资源,形成强大合力,使宣传报道内容更加丰富全面,手法更加新颖独特,说理更加深入透彻。要增强主题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既着眼大局,又从小处入手,以群众关心的问题为切入点,宣传党的政策和伟大成就,做到可读性强、可信度高、覆盖人群广,切实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篇2

纪实性的说服力

随着社会越来越现代化, 全民的文化素质越来越高, 人们在大众传播中就越来越厌烦无所不知的先觉者和耳提面命的教训口吻, 好友聊天式的个性化纪实手法更容易使其产生共鸣。广播电视以动态的方式记录现实生活、重现社会生活的重要事件, 传播公众关注的社会信息, 往往能够对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并引导舆论。

在电视的舆论宣传中, 除了新闻事件的五大基本要素 (五W) 之外, 编辑、记者常常隐藏在镜头之后, 用摄像机记录生活中的一段自然流程, 记录人物的神态、场景、现场氛围及动态过程, 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令人信服。为了真实而具体地展示生活的情状和事件的发展过程, 电视媒介经常采用不同的拍摄手法。一是较多使用长镜头, 将长镜头化作观众的眼睛, 在现场将生活的真实流程和具体情状延续地显示出来, 增强鲜活感;二是运用同期声强化真实性。声音是生活的旋律, 在拍摄时注重对生活之声的真实记录, 有行动就有声音, 声音和行动相伴而行。在采访拍摄中, 只要开摄像机就打开话筒, 在编辑制作时, 注重音响效果, 使观众如临现场;三是抓拍典型细节增强纪实片的生动性。生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使节目有了“血肉”, 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栏目有许多纪实镜头都是通过捕捉和运用典型细节来展现的。

纪实不仅是电视的创作手法, 也同样适用于广播节目。纪实是广播人揭示主题、刻画人物的不可或缺的表现手段。声音是无形的, 却是客观存在的, 而且具有独立的、流动着的运动状态。声音能将人物讲话的语调、音色和叙述的情景毫不走样地传播给听众, 让听众产生深刻的印象。广播的纪实性报道通过听觉, 反映到人脑神经中枢, 就必然激起人们的心理、意识活动, 调动人脑中原先储存的对客观世界的感觉、知觉和表象, 再借助于联想和想象, 进行新的思维活动, 得到新的具体形象。这种新的形象, 再通过大脑的转换作用, 很容易转换为情景交融的视觉形象, 展现在听众的眼前。纪实性广播节目通过时空同步的采访, 运用平实的语言风格, 融入记者情感, 记录生活流程, 记录情感世界, 记录人物精神, 使听众从中感悟到生活的真实。纪实手法应用在广播节目中, 既翻新了报道形式, 拓宽了广播的报道对象面, 又充实了报道内容。再现事实的叙事方式, 大大增强了报道的真实性、可信性, 使报道有了立足之本。

广泛的影响力

2007年5月, 世界著名的路透社、英国广播公司 (BBC) 等新闻机构委托全球舆论调查公司进行调查, 在1万多名成年受访者中, 有82%的人认为, 电视媒体是他们值得信任的消息来源, 电视仍然被视为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消息来源。①电视对人和社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当年, 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的播映在全国引起巨大轰动;走红大江南北的电视连续剧《渴望》使现代人的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微妙变化;另一部国产电视剧《苍天在上》则引发了人们对于反腐倡廉问题的深层思考……报刊上关于电视影响的报道也层出不穷, 电视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

就广播来说, 我们国家以社会拥有5亿台收音机、广播人口覆盖率超过90%的惊人数字位居世界广播大国的行列。②广播媒体作为听觉媒体, 可以缓解和减轻受众接收信息的“视觉压力”, 在一切视觉化的新经济时代中, 声音的魅力显得独特又珍贵。广播具有的听觉接收的特征, 其伴随性使人们获得信息更自由无障碍。同电视、报纸等视觉媒体相比, 它更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例, 作为国家电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毋庸置疑是全国广播媒体的龙头。中央台有着丰富的节目资源, 全台共有10套节目, 林林总总的节目多不胜数, 2007年底中国之声进行了全频率的改版, 实现了24小时播出, 是中国首个全国性全天候播出的广播频率。除了记者可大量发稿的“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新闻纵横”等重点新闻节目、名牌栏目和整点、半点新闻主阵地之外, 还精心策划过整合地方台新闻资源的大型节目, 如“中国质量报道——以质取胜, 伊利打造民族品牌”、“今日论坛——聚焦中国乳业”等, 极大地彰显了广播的风采, 大大增强了中央台广播的影响力。③

以情动人的感染力

广播电视诉之以情、动之以理, 把所要诉说的道理通过感人的事例, 如细雨般浸入人的心田, 能够更好地引导舆论。

情感是人类共同的话题, 情感类节目是广播电视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由于我国目前处于历史转型时期, 随之而来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心理问题, 如道德滑坡、伦理缺失、诚信危机、情感匮乏等, 对人们传统的价值观造成了很大冲击, 而情感类节目可以为公众构建一个公共的情感交流平台、一个情感宣泄的有效渠道, 情感类的精神核心便是展示普通人的生存状态、聚焦普通人的情感故事, 同时在传播过程中提高更多的受众群在各自生活领域的认知度。通过分析个体情感诉求, 来传播新的生活理念、现代生活方式、生活行为和生活态度。因此, 它不仅是个体的“情感阀”和“减压器”, 满足个体情感需求, 而且可以对社会层面人格的形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影响更广泛的受众来实现和谐社会主导层面的精神和谐。

广播的特点是“只闻其声, 不见其人”, 其独特的隐匿性使人们愿意通过它倾诉烦恼、寻求帮助、解决困惑。被称为“情感家园”的天津电台生活广播, 是全国首家以情感谈话节目为主体的专业的谈话类节目广播, 节目以亲情、友情、爱情为主题, 通过讲述情感故事和谈话的方式, 展示普通人的生存状态, 聚焦普通人的情感故事, 诠释人间的真善美, 节目自开播以来, 收听率居高不下, 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而近年来在电视上兴起的情感类节目, 则更加有血有肉、有情有境, 声情并茂, 极富感染力。它通过浓厚的人文关怀, 从道德理念上统一人们的思想观念, 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 使受众的自我意识与社会主流意识达到同步。

作为目前最大众化、最具效力的传播媒介之一, 广播电视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 也是广大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工具。在媒介竞争激烈的环境下, 广播电视行业如何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呢?笔者认为, 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唱响主旋律, 形成凝聚力。在社会深刻变革、思想文化复杂多变的情况下, 广播电视要以最快的速度, 最直观的形象反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在舆论引导中成为理所当然的“领唱者”。同时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 把人民群众的呼声、愿望通过广电媒体及时准确地传达出来, 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从而形成为全局服务的向心力、凝聚力, 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生动和谐的主流舆论。

二是增强亲和力, 提高吸引力。广播电视媒体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只有这样, 才能使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增强广播电视媒体的吸引力。要将新闻报道的着眼点立足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 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 谋划、开展工作, 以实际效果检验工作;贴近群众, 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做工作, 不断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汲取营养, 同时, 紧跟时代步伐, 不断完善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制作更加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节目。

三是深化改革, 打造竞争力。人们对大众传媒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 对于信息的需求, 由相对单一变为日益多元化, 获取信息的途径也由原来的少数传统媒体, 扩大为科技发展的各种最新成果。广播电视必须时时保持创造力, 才能最有效地服务受众、吸引受众, 才能使舆论宣传达到最大效益。30年来, 中国广播电视业不断开拓进取, 深化改革, 不仅涵盖新闻业务, 管理体制和运作方式等方面也进行了改革, 如节目制作、技术革新、广告经营、人事管理、资金运作等,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从而使中国广播电视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在观念上, 广播电视媒介正逐渐由原来单纯的新闻媒体观念向综合功能的大众媒体观念转型, 在体制上, 由单纯的喉舌媒体向文化信息产业过渡, 以前所未见的速度和灵活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受众, 在媒介白热化的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

参考文献

①《参考消息》, 2007年5月1日。

②《振兴广播评论和谐舆论环境——2006年南京广播评论发展论坛倡议书》, 《新闻研究》, 2006 (9) 。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篇3

【关键词】引导力 新闻观 舆论场 评论

有效引导社会舆论,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壮大主流舆论,提高舆论导向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

如何才能切实提高舆论的引导能力?以我们淮南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所开办的帮忙类民生栏目《天天帮忙》、消费维权类栏目《绝对出击》、服务“三农”类栏目《田野四季风》等实践为例,笔者认为:

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胡总书记在2008年6月20日视察人民日报社时科学地、准确地论述了舆论导向与党和国家事业的关系。近年来,我们频道同全国新闻媒体一样,在抗击自然灾害、改革开放30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重大报道中都发挥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营造了全国上下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不畏艰险、奋力拼搏和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开创未来的舆论氛围,发挥了媒体在传递信息、鼓舞斗志、服务大局上的巨大作用。

实践告诉我们,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树立四种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坚持一个为主(以正面宣传为主),做好三个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在事关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的问题上一定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不为浮云遮住眼,站稳脚跟不动摇,。

二、做好主流新闻,营造强势的新闻舆论场,以“新闻舆论场”引领“口头舆论场”,让主流意识形态形成舆论强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提供强大的新闻舆论支持

要做好主流新闻,营造强势新闻舆论场,就必须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具体到城市广播电视台就是要紧紧围绕中央、省、市的中心工作安排好本台的宣传报道。作为主流媒体,我们是市委市政府的喉舌。因此,我们必须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强化主流媒体的中心意识、经济意识、服务意识,努力做到市委、市政府有部署,我们就有行动;市委、市政府要求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要做好主流新闻,营造强势新闻舆论场,就必须咬住“发展”与“民生”不放松。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发展才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离开科学发展就无新闻可言。因此,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咬住“科学发展”不放松,及时深入报道中央、省、市与当地党与政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的新思路、新举措、新进展、新成就;真实纪录人民大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意志、智慧、希冀与追求……;而要做好发展报道,就必须聚焦于“执政为民”与“民生工作”。因为这是发展最具有新闻价值、最令受众关注的地方。我们的《天天帮忙》、《绝对出击》等就是这样一批优秀栏目,大家抓住老百姓常年关心的主题,如市场、物价、就业、医疗、教育、住房、通讯、交通、社会保障、公用事业、打假除劣,等等,坚持长期报道,连续报道,跟踪报道,很受观众欢迎。原因就在于这些问题涉及千家万户,直接影响广大受众的切身利益。

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只有认真做好科学发展报道,才能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才能把“新闻舆论场”与“口头舆论场”统一起来;才能让主流意识形态形成舆论强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提供强大的新闻舆论支持。

要咬住“发展”和“民生”不放松,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三贴近”和“两统一”。要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就必须坚持“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和“两统一”(即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而要做好“两统一”,就必须“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新闻舆论场”引领“口头舆论场”,让主流意识形态形成舆论强势的目的。

自2011年3月21日开始,淮南市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整合频道力量、集中开办了大型民生类日播栏目《天天帮忙》。这是一档集舆论监督、紧急救助、法律维权、情感援助、寻人寻物、帮忙打听等内容为一体的民生帮忙类栏目,每天一期,每期三十分钟。节目以关注社会生活、反映百姓诉求为宗旨,整体体现一个“帮”字,关注民生、反映民情、体现民意,展现媒体为民服务的宗旨,得到了广大受众的好评。近一年来,该栏目共帮百姓解决了5000多个生活中的难题,栏目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当地观众心中占有了一定的地位。

三、加大评论力度,形成主流媒体舆论强势

我们的《天天帮忙》、《绝对出击》等栏目要以评论树旗、深度树威,力求评论思想化,节目深度化,新闻解读化,凸显人文关怀,彰显平民风格。在评论上,要因事而论,入情入理,因事而导,从小事谈起,大处落笔,形成栏目观点化的特色。《天天帮忙》尝试性开设《我来评说》子栏目,于每天栏目的开头,都选取前一天的主要新闻进行“评说”,评说者可以是本栏目的编辑、记者或主持人,也可以是从观众中吸收来的“特约评论员”,篇篇评论,都能击中要害,入情入理,评得观众不能不心服口服。从而,提高对整个观众群的思想引导力。

四、牢牢树立把提高舆论引导力渗透到整个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思想

广播电视是教育人的。而教育人的方法不能只说“大话”、“官话”、“套话”、“硬话”,而要通过“真实”、“生动”、“亲切”、“感人”的报道,寓指导性、权威性于“怎么办”之中。《天天帮忙》栏目帮助群众解决了不少疑难问题,很受群众欢迎。但通过一段实践后,我们发现,虽然一些个性问题解决了,但非常相似的个性问题又出现了,其原因就在于“没有把道理讲透”。为此,我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把律师和自由评论人叫到节目现场,针对报道中的事件从法律的角度来发表言论,向观众具体评说“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寓“法律”、“道理”于节目之中,这就大大增强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这是其一。

其二,报道的方式也要机动灵活,多种多样,寓“教”于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中。我们的栏目不能是新闻的堆积,也不能是干巴巴的说教,而要有血有肉、有情有景、既有主人公的活动,又有主持人的讲述与评说,完全将观众置身于生动的故事之中,观众犹如亲临其境,感同身受,从中得到不少教益与启示。

其三,还要按照新闻传播的规律,不断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努力使新闻宣传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

一句话,就是要把提高舆论引导力渗透到整个广播电视的节目之中,以形成一个强大的、无处不有的舆论引导阵地。

(作者:淮南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副总监)

责编:刘冰石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篇4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08年06月30日 09:28

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六•二O”重要讲话的体会

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蒋建国

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肯定了新闻宣传工作的巨大成绩和贡献,深刻阐述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面分析了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着重强调了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论述精辟,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对新闻宣传工作和新闻理论的科学总结和重大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新闻宣传的重要思想,是指导我们做好新闻工作的重要思想武器和行动纲

领。

当前,全省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把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帮助大家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做到“五个明确”:一要明确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重大责任。充分认识新闻宣传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使新闻宣传工作在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发挥积极

作用,在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营造健康向上、丰富生动的主流舆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二要明确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坚持正确导向不含糊,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不放松,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掌握主导权不动摇,更加自觉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三要明确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切实把握人民的脉搏,体现人民的意愿,满足人民的需求。四要明确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正确方法。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坚持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切实抓好队伍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五要明确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奋斗目标。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努力为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要按照联系实际、注重实践、坚持实干、增强实效的要求,努力把思想统一到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行动落实到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提出的各项任务中去。当前,要特别注意联系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宣传工作的实际,联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宣传工作的实际,联系举办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宣传工作的实际,联系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宣传工作的实际,联系加快富民强省宣传工作的实际,落实好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提

高舆论引导能力。

1、坚持党性原则,切实提高掌控舆论导向的能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这是对新时期舆论导向极端重要性的精辟阐述,是对党的三代领导人提出的“喉舌论”、“耳目论”、“祸福论”的继承和发展。我们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就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把坚持正确导向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工作、每一个具体宣传活动之中。在政治原则问题上,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唱响时代的主旋律;在思想认识问题上,要讲究方法,注意策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说服不压服;在社会热点问题上,要主动引导,加强防控,把握好引导的时机、节奏和力度;在特殊敏感问题上,要严守规程,审慎从事,特别是对那些涉及群众利益和情绪、影响人们心理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要慎重对待,稳妥把握;在具体工作中,要特别注意维护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和党和政府良好形象。

2、贯彻以人为本,切实提高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这是对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宗旨的深刻揭示。我们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就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和落实到新闻宣传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特别要改“"官本位”观念为“平民化”视角,多报道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多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多宣传人民群众中涌现的先进典型,让普通群众成为版面、话筒、镜头、网页的主角。特别是在开展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舆论引导时,要坚持在为群众服务中引导群众,在与群众互动中形成共识,努力把媒体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统一起来,从而更好地宣传和实现党的主张。

3、不断改革创新,切实提高把握新闻规律的能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新闻宣传工作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工作。这个论断表明,要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必须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努力使新闻宣传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我们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就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认真把握新闻传播规律,把我们所倡导的与群众所需要的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与提升需求结合起来,努力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正确处理好媒体与受众的关系,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各种受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主动设置议题,善于因势利导。特别是要切实做好公共危机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工作,并使之成为创新新闻宣传工作的机遇、推进新闻宣

传工作的动力、发展新闻宣传工作的起点。

4、加强媒体建设,切实提高拓展传媒阵地的能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这一重要指示,对我们建设创新型媒体、拓展宣传阵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就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努力形成“三管齐下”的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把发展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作为战略重点,扩大主流媒体的影响力,特别是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敏感问题的舆论引导中形成强大声音,做到强势主导、权威引领。要抢占“制高点”,高度重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建设,使新兴媒体成为主流舆论的放大器,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成为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要壮大“生力军”,充分发挥都市类媒体在传达党的声音、服务百姓生活、通达社情民意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使之成为主流媒体的有益补充,成为开展新闻宣传特别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从而实现各类媒体功能互补、共同发展,使党和政府的声音进

入千家万户。

5、提升队伍素质,切实提高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新闻宣传队伍,造就更多人民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名主持人。这是对新闻宣传队伍和人才建设寄予的殷切期望。我们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就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切实加强新闻宣传战线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确保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里。队伍优则导向正,人才兴则事业旺。优秀的队伍和人才是干出来、磨出来甚至是逼出来的。我们不仅要抓好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培训,更要注意加强实践锻炼,平时多交任务、多压担子、多提要求,特殊时期和敏感时期要让他们到第一线去经历风雨、接受考验。当前工作任务很重、压力很大,我们要把艰苦工作作为锻炼队伍、培养人才的载体和平台,把那些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人放在工作的重点环节和关键岗位,通过考验不断提高他们履行职责的能力。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篇5

广播电视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传统主流媒体,特别是实施“村村通”工程以来,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大幅提升,成为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最主要的信息传播渠道。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的信息需求和新闻传播模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传播媒介多、信息传播快、舆论影响广、突发事件多的情况下,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应把握新闻传播规律,根据新形势、新需要,积极调整战略,有力地表达和反映舆论,有效地影响和引导舆论。

一、河北省广电媒体舆论引导格局及现状分析

广电媒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发挥着舆论引导的排头兵作用。目前,河北省广播电视已经形成以时政新闻节目、舆论监督节目、民生新闻节目为主的多层次、立体化的舆论引导格局。其中,时政新闻节目是形成主流舆论导向的主体。河北电视台的《河北新闻联播》、河北电台的《河北新闻》、《全省新闻联播》、《北方快车》等综合性新闻和深度报道节目是重要新闻的集散地,是广电媒体中最权威的信息源,强大的公信力使其成为主流舆论的风向标。在此基础上,舆论监督类节目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聚焦重大新闻事件和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多面切入、深刻剖析,从而澄清错误认识,通达社情民意,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河北电视台《今日资讯》、河北电台《阳光热线》等舆论监督类节目已经在群众中产生了较大影响,成为具有良好口碑的品牌节目。此外,民生新闻节目是近些年风生水起的新闻节目形态,它顺应了广大群众的需求,也是新闻媒体汇聚民意、凝聚舆论影响力的重要载体。目前,河北电视台的《“三农”最前线》、石家庄电视台的《民生关注》、《小吴帮忙》等节目关注百姓生活,为群众排忧解难,已经成为很多群众的知心朋友,形成了较强的舆论影响力。

总体来看,河北省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现状表现为:

(一)一些品牌节目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发挥了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目前,河北省广播电视的品牌新闻节目越来越多,这些节目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和认可。如河北电视台《今日资讯》、《“三农”最前线》,石家庄电视台的《民生关注》、河北电台的《阳光热线》等,这些龙头节目在舆论引导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二)重大新闻报道迅速及时,导向正确

2008年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在新闻传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我国广播电视对重大突发性事件的信息传播做到了迅速、公开、透明,应对能力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河北省广电媒体在重大突发性新闻事件的传播中,也积极应对,不断总结探索新经验。在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2009年暴雪事件以及“河北省三年大变样”、“河北省文化体制改革”等重大事件和主题报道中,广电媒体深入一线挖真相,通过大量真实、生动、权威的报道有效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需进一步重视舆论引导规律,提高舆论引导效果

伴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接收终端等新媒体的发展,社会语境的开放性、传播渠道的多元性、传播范围的国际性和舆论环境的复杂性等变化随之而来,这对广电媒体的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个中不足也愈加凸显。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广电新闻节目(栏目)忽视新闻舆论引导的规律性和受众的主体性,引导方式单

一、呆板、缺乏引导艺术;广电媒体在重视开发新闻节目(栏目)舆论引导功能的同时,忽略非新闻节目的舆论引导作用,舆论引导效果有待提高。

二、制约舆论引导实效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忽视新闻舆论引导规律,舆论引导模式化、单一化

当前,媒体处在一个加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受众信息需求日新月异,审美需求日益多元。河北省广电媒体也在适应传播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改版。河北卫视继2007年推出“快乐家+家”的全新频道定位后,2010年又再度升级,以“和谐社会,快乐家庭”为主旨,推出我国第一个“快乐家庭频道”,并打出“品牌全国化”的口号,节目更加时尚、品牌栏目更加突出。

虽然广播电视媒体都在精办节目,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但仍存在忽视舆论引导规律的问题,表现为新闻报道模式僵化,尤其是时政新闻、会议新闻还难逃窠臼,面孔生硬,亲和力不足,难以吸引受众。这一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认识上的误区。新闻舆论引导必须遵循舆论形成、运动的规律。有的媒体误将新闻舆论引导等同于宣传,将舆论引导的主体片面化为政府与媒体一方,而忽略了广大受众。殊不知舆论作为一种公众意见的集合,是公众对特定事态的公开评价及其多数人的一致性的意见。舆论的形成绝不是单靠意识和观念的灌输,而是在不同意见的相互碰撞、自我修正的过程中得以呈现的。在现代社会,新闻媒体要正确引导舆论,必须体察民情、反映民意。如果新闻媒体与公众舆论是“两张皮”,对于群众关注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媒体“顾左右而言他”,不主动触及,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引导社会舆论。

(二)舆论监督力度弱化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担负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媒体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方式。随着社会转型期种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日渐突显,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公众的重视。进入新世纪,网络等新媒体成为舆论监督的主力。自2007年以来,重庆“最牛钉子户”、厦门PX项目、山西娄烦矿难、深圳“高官涉嫌酒店猥亵女童”等影响中国宪政进程的重大事件,无一不是源起于网络媒体。与此相反,传统媒体却在后面扮演着亦步亦趋的跟随者。由于缺乏法律保障、主体地位缺失以及监督阻力大等问题,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呈现出范围窄、力度小、数量少的弱化趋势。

河北广播电视媒体一贯重视舆论监督,以《阳光热线》为代表的一批舆论监督节目走在了全国前列,成为同类节目的领跑者。但是,不可否认,近年来,广播电视的舆论监督力度也在不断弱化。河北卫视现有四档新闻类节目,却没有一个是专门的舆论监督类节目。河北电台的舆论监督类节目也仅有《阳光热线》一枝独秀。除了舆论监督类节目(栏目)数量较少以外,还存在回避敏感问题,批评监督不到位等现象。

(三)传播模式缺乏互动,引导方式及平台亟待创新优化

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舆论引导方式是否符合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单向灌输式的传播模式仍然影响着今天的新闻传媒,这种模式在特定历史时期有利于形成集中统一的舆论环境。但在当前思想观念解放、社会舆论环境相对宽松、公民参政意识普遍增强的氛围下,有些旧有的传播方式显然已经难以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广大受众的需求。由此导致的一个负面结果是,公众难以以平等的地位,多元、公开而理性地对公共事务进行讨论,舆论引导难以取得最佳效果。此外,舆论引导媒介平台有待融合。目前,新媒体迅速占领了舆论传播的新阵地,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不可抵挡的趋势。河北广电媒体在建设舆论引导传统平台的同时,对新媒体传播平台重视不够。虽然很多电台和电视台都已经向新媒体领域进军,开辟了手机电视、手机广播、网络广播、户外屏媒体等传播平台,但其舆论影响力还较弱。导致广电传统媒体舆论与网络舆论的“两张皮”,使受众舆论与政府、媒介舆论无法顺利对接。因此,增强河北省广电媒体的舆论引导力,需要结合新媒体的传播特点,进一步融合新媒体,打造新旧媒体联合互动的平台。

三、新形势下提高河北省广电媒体舆论引导力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认识舆论引导的时代性和创新性,进一步更新、深化舆论引导理念

舆论引导是新闻媒体必需牢固坚守的一项基本社会职责。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传播生态的不断变化,广播电视传统的办台理念受到很大冲击。巩固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地位,必须更新理念,树立舆论引导的全局观念,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热点主动引导,针对热点深入引导。

(二)尊重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规律,扬长避短,改进舆论引导方式

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在新时期呈现出三个新规律:第一,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具有较强的舆论传播力。在2003年非典事件、2008年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三鹿奶粉事件、玉树地震等突发事件报道中,广电媒体以独有的传播优势发挥了舆论引导的主力作用。第二,广播电视集团化发展趋势使舆论传播形态、舆论引导方式多元化。目前,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正进入实质攻坚阶段,广播电视的融合成为大势所趋。北京、沈阳、南京等地都成立了广播电视台,河北省石家庄、邢台、衡水、唐山等市也组建了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集团化发展使节目形态更加丰富,舆论引导内容和方式也应不断创新变化。第三,新媒体加速了媒介融合,改变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目前,信息传播的渠道更加多样,受众对信息可以进行选择性订制和接收,并自主便捷地互动参与。

受众群体广泛是广播电视舆论引导的先天优势。电视长期以来占据第一媒体的强势地位,广播在上世纪末经历了一段时期的低迷后,以分众化传播为契机,目前也已经走向复兴。通俗化、现场感强不仅是广播电视最大的传播特点,也契合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习惯和大众娱乐化的文化诉求。因此,提高广电媒体的舆论引导水平,关键在于充分把握自身的新闻传播规律,扬长避短,突出广播电视直观、生动、富于表现力的传播优势,在增强互动性、提高服务性、打造亲和力上做足功课。近些年,随着广播电视受众市场的不断细分,广播频率和电视频道已经逐步形成了小众化、专业化的传播格局。相应地,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也应适应传播模式的变化,根据不同的受众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多样化的宣传引导。

(三)以全面、及时、准确、公正的信息传播为基础,增强媒体公信力,强化舆论影响力

信息传播的质量也决定着舆论引导效果。随着新闻竞争的白热化,一些媒体心态浮躁,片面追求收视率、收听率,新闻报道只求哄动效应,忽视真实性,造成假新闻层出不穷。加之以网络等新媒体为传播源的信息传播,由于传播过程的开放性和强大传播影响力,更容易在短时间内形成信息传播强势,造成舆论失控的局面。在这种传播环境下,广播电视作为传统主流媒体应该充分发挥权威性、公信力的优势,利用自身完善的传播结构,严格把关,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在信息传播中做到全面、有序,准确把握舆论导向,不偏听偏信,不盲从跟风,通过高质量的新闻报道提升舆论影响力。

(四)以品牌新闻节目(栏目)为龙头,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打造舆论引导高地

媒体的舆论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品牌节目的传播优势。目前,河北已有一些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形成一定品牌效应的广电节目,它们是提升广电媒体舆论引导力的龙头和抓手。应该充分发挥这些节目在资金、人才、社会影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将节目办精办细。第一,注重选题策划,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新闻专题做深做实。重要政策和重大新闻事件往往是舆论的聚焦点,集中体现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广电媒体应加强此类报道的策划,关注百姓的利益诉求,以本土化、贴近性为目标,解读大政方针,真实、全面、公正地报道重大新闻事件,使舆论导向深入人心。第二,深入实际,洞察社会舆情。当前,我国正进入群众言论勃兴时期,公众舆论成为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提高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必须关注群众言论,根据社会舆情的变化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引导。第三,以亲民报道革新时政新闻。在时政新闻报中要增加民生新闻的比重,在报道方式上也要不断创新,变严肃、呆板、生硬的“播”新闻为活动、生动、平和的“说”新闻,增加时政新闻的亲和力,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五)以优质非新闻节目为补充,丰富舆论引导内涵

舆论引导不仅是政治引导,还包含思想引导、价值引导、行为引导、文化引导等。在新闻传播泛娱乐化的背景下,不仅新闻、社教类节目承载着舆论引导重任,综艺、娱乐等非新闻节目也要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如果新闻节目里刚刚宣传了主流价值观,而在综艺节目中却大大鼓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仅自相矛盾,形不成舆论引导合力,更有损媒体形象。从低俗化的娱乐选秀节目、张悟本事件,到电视相亲节目中的拜金女,娱乐节目屡屡暴出的不和谐音广受诟病,如何在娱乐节目中体现社会核心价值观应该成为媒体必须直面的严肃课题。

发挥非新闻类节目的舆论引导作用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坚持内容为王——河北广电节目中有大量综艺娱乐节目,比如《综艺传奇》、《激情大冲关》、《大地欢歌》等,提高节目的舆论引导力除了注重形式上的参与性和娱乐性外,还要在内容上严格把关,重视节目中所传递的社会价值取向;二是注入文化内涵——文化是综艺娱乐节目的长久生命力,文化的浸润性不仅能提高节目品位,彰显地方特色,还能发挥润物细无声的舆论引导作用;三是加强自主创新——学习借鉴优秀节目成功经验的同时,要根据本地受众需求进行“嫁接”,同类节目要有差异化定位,切忌盲目模仿。

(六)以专业化、创新型人才队伍为依托,增强舆论引导的创造力

增强广播电视媒体的舆论引导力,需要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技术精湛、工作作风严谨、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人才队伍。目前,河北新闻人才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人才总量不足、分布不平衡、整体素质偏低、高端人才较少、复合型创新人才稀缺等问题。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细分化程度越来越高,培养专家型、学者型和一专多能的复合人才是新闻队伍建设的方向。优化广播电视新闻队伍的关键在于改革人事制度,完善用人机制,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提高新闻人才的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

(七)整合优势资源,实现舆论引导的多维传播与互动

1.广电区域内及跨区域整合资源,构建多维舆论引导格局。广播电视集团化的发展趋势,为区域内的广电资源整合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优势资源的整合,集中人才、资金,充分发挥品牌节目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进一步提高优质节目的社会效益。除了区域内的合作,不同地区间的广播电视媒体也可以形成合作联盟,在突发事件和重大新闻报道中形成合力,优势互补,实现集约化的信息传播。目前,河北已经成立了河北广播联盟,遍布全省的记者网络密切关注社会动态,提供新鲜、生动的现场报道,有效提升了广播新闻报道的质量。广播与电视应在机构整合后,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尽快完善合作机制,实现全方位的多维传播格局。

2.加强与网络等新媒体的融合互动,构建全媒体传播平台。广播电视所具有的传播时效强、内容生动、便于互动等特点与新媒体有着极强的融合力。广播电视向网络等新媒体领域扩展,构建全媒体传播平台,这是提高广播电视传播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的重要渠道。河北广电媒体目前已经开始了在新媒体领域的探索,河北电台的新媒体广播产生了一定影响,并开创了与户外屏媒体合作,发展可视广播的先河。河北移动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等受众群体不断扩大,影响力逐步提高。但是,目前新旧媒体的融合还主要停留在形式上,缺乏内容上的深度融合。应根据不同媒体的主要受众和传播特点,对新闻内容进行精细化加工,通过融合共通的全媒体传播,实现舆论引导的最优组合。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篇6

做好新闻策划强化新闻内容

做好重大新闻策划是提高办报质量的前提, 为增强作为主流媒体的党报的政治优势和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近两年来, 《伊春日报》在每年年初, 都前瞻性的策划出一年的重大新闻报道方案, 每月都有重点新闻报道专题, 每周都有重点新闻稿件, 并不断创新报道形式, 软化报道内容, 适当增加一些具有真实情感的报道, 使重大新闻报道在不偏离政治方针的同时, 给读者提供更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党报所针对的核心读者群都是党政机关干部, 所采取的都是比较程序化的报道方式, 这种报道形式虽然符合党报政治方针导向的严肃性, 却缺少亲和力, 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普通公民的阅读倾向。在这方面, 《伊春日报》在不改变主题方针导向的同时, 从平民视角出发, 采用深入浅出的报道方式对党和政府颁布的重要政策方针、重要部署及重大事件进行细致的解读, 适当的将政治话语软化成文化话语, 使文章更具亲和力, 使报道更具可读性。

改进报道形式提升新闻可读性

党报的第一版是报纸的核心, 也是读者最关心的版面, 一般报道的是重大会议新闻, 记者往往都会详尽的报道会议议程及重要领导讲话, 然而一成不变的报道形式难免让读者产生枯燥感, 从而降低报纸的可读性, 影响会议精神准确有效的传达。重大的新闻会议报道一般都是宏观性的新闻, 但只要对报道内容加以延伸, 适当避免“过场”、“形式”的东西, 尽量多的挖掘新闻的亮点, 把受众关心的问题细致化, 就能提高受众的关注度。地方性党报只有把满足受众的共同需求作为党报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才能赢得更多的读者, 从而更好的发挥党报的舆论引导作用。

如在2011年报道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中, 我们努力从单纯的时政宣传头条, 向综合的时政头条的精彩转变。我们在头条推出了《贯彻六中全会精神, 弘扬林区特色文化》专栏, 推出了“创业文化是伊春的精神支柱”、“生态文化是伊春城市的灵魂”、“旅游文化是伊春发展的活力之源”等一批述评报道, 这一系列报道采用了新的文体模式, 从不同的新闻角度来阐述翔实的事实, 以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对伊春的文化特色展开全方位的报道, 使这组报道突破以往的“表态式”。

吃透决策精神做透重大新闻报道

近两年, 我们在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报道中, 对重大新闻报道进行了深度挖掘, 对新闻产生的环境、原因、背景及新闻将会带来的影响做了细致调查, 从而使读者对政府的决策有更细致和深入的理解。去年, 伊春市委在落实省委“三创”活动时, 作出了“弘扬马永顺精神, 开展第三次创业”的决定。伊春日报组成采访组深入双丰局采访, 从林场到农村、从工厂到田间、从社区到职工家中, 听到的是创业的号角, 看到的是创业的果实, 感受的是创业的热情。从一次创业、二次创业到第三次创业, 双丰局始终以马永顺精神、孙海军精神为动力, 开拓创新, 迎难而上, 在经济转型、强企富民、城镇建设、生态文明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改过去“小、老、穷”的旧貌。记者撰写了《双丰局在创业中加快发展系列报道》, 共四篇:《创经济转型之业》、《创百姓致富之业》、《创城貌改善之业》、《创生态文明之业》。从双丰局的创业实践, 让读者进一步认识到第三次创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随后又推出了由七篇评论组成的《继承弘扬马永顺精神, 迅速兴起第三次创业热潮系列谈》, 从第三次创业的使命、意义, 到创什么业、怎样创业, 再到领导干部在创业中如何做表率、广大职工群众以什么样的姿态迎接第三次创业等, 进行了深刻的阐述。评论立意准确, 观点鲜明, 对全市深入开展三次创业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党报是报纸行业的领军人, 要想真正办成导向正确、传播有力、覆盖广泛的大报, 就要努力提高公信力,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解决痼疾, 实现两个“三贴近”。所谓“三贴近”, 就是“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这是新闻工作的重要原则, 是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途径。去年《伊春日报》结合“走转改”活动, 推出了“听民声, 看发展, 基层见闻录”专栏, 将重大报道从大处着眼, 小处落脚, 注重基层, 关注民生。负责时政的记者都建立了联系点, 使记者的触角延伸到林场、村屯、社区、家庭, 、使一版的重大新闻报道凸现“基层声音、鲜活事实、生动典型”的特色, 如《“氧吧蛋”名声鹊起》、《锦山村里闻书香》、《“猴头大王”群居对青山》等等, 培育了党报在民众中的植根性和亲和力。■

如何提高突发事件网上舆论引导力 篇7

关键词:化解 网上舆论 处置机制

如今,互联网不仅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便捷、高效的桥梁,而且也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它以强大的影响力和独特的互动性使一些突发事件迅速公众化、热点化。

地方政府领导干部如何在新形势下把握重大突发事件网上舆论引导,迅速处置、化解网上舆论危机已经成为其执政能力的一种具体表现。作为媒体管理人员,笔者對近年来中原网参与报道、处置的系列突发事件进行剖析,总结一些心得和看法。

一、“捂盖子”的处理方式已经过时

一个突发事件的发生,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一般情况下,作为地方政府领导是不希望该事件被扩大化的,尤其是不愿看到该事件成为网上舆论的焦点、热点。许多地方领导往往希望当地媒体不要炒作此事,即便报道,也不能放在突出位置,通常以一篇简单的“通稿”进行弱化处理。其实,在网络传播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人都可成为新闻发言人,那种对突发事件的网上舆论引导进行“捂盖子”的做法已经是“纸包不住火”。

突发事件发生后,正确的做法是正视事实,遵循新闻规律,第一时间客观真实地报道,积极进行正面的网上舆论引导。

案例:中巴车坠河事件的报道突出人文关怀

2010年初,一辆载客中巴车沿某省道线路行驶至一座大桥时,因雨雪天气路面湿滑,车辆失控撞断右侧护栏,坠入桥下湖中。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中原网在全国媒体中率先编发一条快讯,随后连线现场记者进行滚动报道,并及时发布了当地主要领导到达现场指挥救援的消息。

中原网对该事件的报道重点突出的是大营救,这样,网上舆论引导就有了方向性,凸显的是人文关怀。新浪、搜狐、凤凰网等网络媒体都转载了中原网的这一报道,并按照中原网设定的议程设置进行报道。由于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网友有一个很通畅的消息渠道,这样一来就不用再去找小道消息了。主流网站的舆论引导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小道消息的传播,对维护大局与协助政府救援起到了一个良好的推动作用。

回顾中原网对该事件的网上舆论引导,大致有四个特点:一是把握时效,第一时间报道;二是把握导向,突出当地党委政府不惜一切代价进行积极营救;三是把握节奏,根据事件进展,有节奏、有选择性地将记者采访内容放在网上;四是把握好度,充分运用图文直播优势,并且对一些细节不过分渲染。

二、积极回应,掌握网上舆论主动权

其实,突发事件发生后地方领导试图“捂盖子”封锁消息的做法,恰恰犯下了一个错误,即丧失了网上舆论的主动权。事实上,有许多突发事件被曝光之前,当地领导多有试图“捂盖子”的行为,结果反而是弄巧成拙,被网民抓住“猛打”,以致事件被不断放大。对有些突发事件的报道,要求发“通稿”,但“通稿”往往是过于简短,并不足以反映事件的真相,结果让网民浮想联翩,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打听、传播小道消息。

实践证明,突发事件发生后,地方领导干部只有积极应对,才能抢占舆论先机,赢得正确把握舆论导向的机会。

案例:某镇干部骂农妇“母老虎”事件闪电结束

2010年3月,某镇干部与一当地村民因某事发生纠纷,骂她是“母老虎”,她回骂了一句,结果被当场带走。事件被纸媒曝光的当天上午,在网上迅速形成舆论热点,“母老虎”成为网络搜索热词。

当时正值当地在紧张筹办一个即将开幕的国际性重要活动,中原网敏感地判断到这一事件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能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于是中原网主动与当地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并告知此事件目前在网络上的舆论传播情况,建议尽快做出回应。很快,当地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电话告知中原网记者对该事件的处理意见。获此信息后,中原网第一时间发布了一句话的新闻快讯。短时间内,凤凰网、人民网、腾讯网、中国网等全国61家主流网站对该快讯进行了转载。由于当地部门的积极回应及中原网在网络上的及时引导,占据舆论主动权,该事件迅速画上句号。

三、网上舆论危机处置考验领导执政能力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领导干部对网络舆论危机的处置,事实上也是对其综合应对舆情、民众需求等一系列问题能力的考验。在处置舆论危机时,领导干部既要尊重人性,又要考虑公众的信息需求与舆论导向。

案例:对某教体局170名员工近半是领导报道的处置

2010年3月,某地教体局被曝光:全局共有170余名员工,其中科长、副科长等领导就有近80人。有的科室甚至全是“官”没有“兵”,其中还有9个科室是未经批准私自设立的。因为科室太多,各个科室经常以检查工作的名义到学校去,干扰了当地正常的教学秩序。

此事见报当天,即引起关注,各种相关消息、声音开始在网上蔓延。当地宣传部门立即制定网上舆论引导方案,并报经主要领导同意后,迅速将这一事件的调查情况与处理意见通过中原网进行编发,全国各大网站也纷纷进行转发。当天下午,该地又立即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公布对这一事件处理结果。如此快的处理结果一经网络传播,使得一个本已成为社会热点的舆论风波,很快就得到平息。一位网友在网上留言:官方很重视舆论舆情,对事件的处置如此迅速、果断,让我们老百姓感到欣慰。

四、建立网上舆论引导、处置机制

综合分析近年的网络事件,笔者认为,地方政府部门应迅速建立、实施一套网上舆论引导、处置机制,做到未雨绸缪,在互联网逐渐成为各种信息主要传播载体的今天已十分必要。结合中原网参与处置系列突发事件网上舆论的经验,重大突发事件或敏感事件发生后,地方政府部门对网上舆论引导处置的程序设计可以如上图。

事实表明,越早在网络上发布事件消息,越能在第一时间撑握舆论引导主动权,并能较好地引导舆论;越晚处理,越容易造成被动。同时,整个突发事件的网上引导、处置应体现透明、客观,最大限度度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取得他们对事件报道的信任。相反,突发事件发生后,一味地“捂盖子”,试图封锁消息,这在“全民皆记者,信息漫天飞”的网络时代已经是掩耳盗铃了。

参考文献

1.何晖.论高校网络舆论预警机制的构建[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2010(3).

2.杨久华.试论当前我国的网络群体事件及其治理思考[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

3.李发戈.网络舆论对政府公共决策的影响探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9(3).

作者系郑州日报社总编辑

上一篇:小学描写元宵节的古诗下一篇:关于五一劳动节的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