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引导对策

2024-11-07

舆论引导对策(精选12篇)

舆论引导对策 篇1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 舆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对社会稳定和群众情绪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 由于互联网时代信息流通的便利性和开放性, 群众的“民权”思想和“维权”意识更是突飞猛进。基层政府做为群众工作的第一线, 更是社会各界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工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网民关注和炒作为新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当前基层政府基本丧失对网络的主动权, 在网络舆论引导方面极为被动。因此, 基层政府强化网络舆论引导, 构建网上舆论引导长效机制, 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基层政府网络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各地县 (区) 级政府顺应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的大趋势, 大都建立了互联网官方网站 (网页) , 开展政务公开和宣传工作, 对网络舆论引导也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但总体说来, 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一) 意识滞后。

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 我国基层政府舆论引导意识严重滞后, 对网络舆论引导认识不足, 虽然重视网络舆论, 但忽视网络舆论引导, 低估了网络舆论力量, 低估了网络“虚拟性”带来的弊端, 未能清醒地意识到互联网在不知不觉间促使人类社会结构的变化, 对“虚拟社会”、“虚拟社区”和“虚拟人口”等概念认识不足。

(二) 网站 (网页) 陈旧。

互联网基层官方网站 (网页) 普遍存在信息更新滞后现象, 尤其是政务公开内容过时失效的情况屡见不鲜, 且栏目设置形式单一、网页版面设计守旧, 互动交流功能缺失, 点击率和关注度偏低, 阵地据点基础落后。同时, 舆论引导组织机构、运作机制和协调机制仍不够完善, 缺乏专业队伍, 信息资源匮乏。

(三) 形式单一。

当前各地基层政府普遍在网上发布大量的政府新闻或开设“释疑解难”、“便民咨询”等栏目, 局限于“群众→政府部门”或“政府部门→群众”的单向沟通形式来开展舆论引导, 将舆论引导简单等同于一般意义的对外宣传和某种特定单一的形式, 未能实现政府信息的单向发布转变为双向交流与互动沟通的目标, 未能充分地发挥收集信息、决策咨询、协调沟通、宣传引导等职能作用。

(四) 危机舆论引导薄弱。

从近几年网络舆论的情况来看, 危机的诱因主要包括:权与法的冲突、现实值与期望值的冲突、权力与监督的冲突、特权思想与群众情感的冲突等。有的基层政府在处置上述诱因而形成的不利信息时, 由于反应滞后、方法单一, 未能把握最先的话语权, 导致一些网络媒体为追求经济效益, 吸引更多的网民, 以脱离事实的报道手法炒作负面新闻无端造成了政府形象危机。

二、新形势下基层政府网上舆论引导策略

(一) 加强县区级政府网上舆论引导队伍建设。

县级政府机关是直接面向群众的实体单位, 熟悉群众语言, 了解群众对网上“热点”、“焦点”问题的看法, 但是, 由于部分基层政府领导干部缺乏应对网上舆论引导的基本常识和经验, 面对网上炒作束手无策, 反应迟钝, 被动应付, 导致发生涉及政府的形象危机。因此, 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是做好网络舆情工作的前提, 县级政府机关要确实加强网络信息员队伍建设, 并进行专业培训, 选取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分析, 认真总结经验和反思教训, 提高工作技巧, 增强应对能力, 使网络信息员能以网民易于接受的形式, 进行平等交流, 帮助社会各界了解政府工作建设取得的成绩;同时密切关注网上危害社会稳定以及敏感、热点信息, 及时上网正面引导, 压缩谣言传播空间, 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二) 构建县区级政府网上舆论引导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网上舆情动态报告制度。通过疏理网民反映的重点、敏感和有害问题, 特别是涉及社会稳定的言论信息、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 及时编发舆情动态分析、上报舆情,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对策。二是强化网上舆情巡查机制。以公安网监民警为主体, 大力开展网上巡查, 及时捕捉互联网上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预警性、苗头性的言论动向, 以及破坏互联网环境的不良信息和有害信息, 对获取的敏感信息, 认真进行分析研判。三是完善与本地网站、论坛的协作沟通机制。结合互联网公开管理和网络社区管控工作, 积极促进与本地重点网站、论坛的联系与沟通, 通过参加论坛组织的座谈会和户外活动, 加强联系, 增进友谊和了解;同时, 通过向他们提供网络安全服务, 形成互利互惠、合作双赢的局面, 使他们从被动接受管理转向主动配合开展舆论引导。四是完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网络信息员巡查发现煽动性、虚假性信息和在互联网上造谣传谣等情况后, 及时报告, 加强监测和跟踪, 积极引导舆情向正确、健康方向发展, 对群众有疑惑、有怨言的社会舆情, 及时与相关部门、单位联系, 了解事件真相, 多做解疑释惑、说明真相的工作, 防止以讹传讹, 尽量少使用和不使用“封堵删”措施。

(三) 加快县区级政府网上舆论监督的规范化、法制化进程, 依法约束“新闻自由人”的行为。

网上舆论监督是一把“双刃剑”, 离开法律的保护, 舆论监督的功能就会受到削弱, 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样, 没有法律的约束, 网上舆论监督也会被滥用。因此, 要进一步加快网上舆论监督的规范化、法制化进程, 依法约束“新闻自由人”的行为, 严厉打击一些别有用意的“新闻自由人”的恶意炒作, 甚至利用新闻媒体监督的作用达到个人不可告人的目的。

(四) 创新开展网民互动活动。

以实现政务信息双向交流与互动沟通为目标, 进行舆论引导。大胆创新活动形式, 力求新颖独特和富有社会效果, 吸引公众注意力, 提高群众的参与热情, 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增进彼此的理解和支持。可尝试组织开展一些“网上大走访”、“一把手网上办公”等互动活动或者在网上社区开设“政府工作论坛”、“政务评议”等主动形式的议题设置, 从网民的“灌水”、“拍砖”中了解民生、体察民意、收集民间智慧, 营造和谐的舆论氛围, 促进和谐干群关系建立。同时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络媒体优势, 大力组织开展正面舆论引导, 展示政府部门良好形象。

(五) 完善网络舆情危机舆论引导机制, 提高危机应对能力。

一是完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细化不利信息的研判。对不利信息进行评估, 研判其舆论引导的范围和难易程度。二是建立三类信息库, 完善网络危机舆论引导资源体系:法律法规库——收集整理国际互联网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集合成库, 完善网络危机处置法理依据。处置预案库——根据不利信息的危害程度、威胁性大小, 参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危机分级的做法, 将网络舆情危机等级划分为四级 (即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 , 并按照不利信息的类型, 调动与之对应的内外资源和力量, 建立网络危机处置预案库。典型个案库——收集国内外的危机应对个案集合成库, 同时要加强假想危机应对演练, 对内外资源和力量进行充分的磨合, 形成默契。三是注意策略应用, 提升应对技巧。以真实身份、普通网民或者恶意攻击者的身份多注册不同的用户名, 多角度树立形象, 防范风险。对“较大”等级以上的网络舆情危机要及时判断其是否存在组织性的介入或者策划。回帖真挚, 理据充分, 以清晰的事实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达到正确引导舆论,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目的。

舆论引导对策 篇2

方案

随着各种应用的不断发展,网络在信息传播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网络已成为新时期开展宣传思想舆论工作的又一阵地,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意义重大。为了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防范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及蔓延,支持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占领各种网络信息传播载体,推动我校的网络舆情的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机制形成,为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现根据宁教计(2012)15号文件精神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符合我校校情的实施方案。

一、健全组织

(一)建立沈那中学网络舆情监测引导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舆情监测引导联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校行政办公室),负责日常各单位舆情监测引导协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学校开展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对重大网络舆情做好跟踪、督查和协调。

组长:陈伟

副组长:勾振林、马玉德 成员:马键、文军、覃毅

网络舆情监测员:吴斌(***)

(二)健全网络舆情引导监测队伍。培养几名政治素

质高,责任心强,具有一定网络操作水平的工作人员作为网络监测信息员,负责监测、整理、分析、反馈有关网络舆情信息。网络监测信息员除负责对网络舆情做出监测外,在必要时和学校领导或上级部门沟通后,按一定的口径在网络发布信息,或跟贴,发表评论,做好有关网贴的回复及信息报送工作。

二、做好监测引导

网络舆论引导要快速反应、组织有力、机动灵活、覆盖全面、适应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我们要在设施配置、制度建设、队伍培养方面下功夫,锁定重点监测对象,把握好重点监测内容,注意舆论引导的方式方法,保证将监测引导工作落到实处。

(一)加强网络浏览监测

我校要每天浏览监测学校舆情有关的信息,经常关注市内外主要门户网站、政府网站、新闻网站和网络论坛等。论坛、博客主要关注天涯社区、猫扑大杂烩网站、搜狐社区(青海苍穹)、新浪论坛、青海论坛等网站;新闻网站重点关注人民网、新华网、西宁新闻网、搅沫沫等;微博类主要关注新浪、网易、滕讯等。

在网页监测浏览中,要注意和我市有关的敏感的话题。尤其要重点关注和教育、教学、安全、乱收费、体罚学生、恶劣、野蛮、骂人、打人、师德、补课费等关键字

相关的问题、诉求建议和信息报道。

(二)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我们除要重视做好日常监测外,还要会用、善用网络传播媒体表达自己的声音。要主动介入,建立好网络表达的实体,通过论坛、QQ、博客、微博参与交流,发布信息。我校网络舆情引导监测信息员要随时掌握网络舆情的内容、走向,收集、分析、跟踪舆情动态。要对网民提出的问题,以及正在形成、有可能产生大范围影响的网络舆情信息进行甄别、筛选。针对网民关注的热点重点话题,要主动开展正面宣传,积极发帖、回帖、跟帖,宣传市委、政府、教育局关注教育、改善教育的重大工作部署和有关政策,及时做好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把公众情绪引导到健康、理性的轨道上来,以强化网上主流舆论。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我校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工作,把网络舆情监测作为我们的一项日常工作。明确网络舆情监测信息员的职责,建立网络舆情值班监测制度,确定舆情监测人员的责任职责。学校网络舆情监测引导联络办公室负责对我校的舆情监测引导工作进行指导和督导考核工作,及时通报我校舆情监测引导工作落实情况。

(二)认真抓好落实。我校加强舆情信息防控工作的

沟通、汇报,每天至少1次对相关指定网站、论坛和贴吧进行浏览和搜索,并做好监测记录。如果在本地已经有敏感事件发生时,对舆情产生的相关网站、论坛进行高频度的浏览和搜索,及时应对网络舆情,形成网络舆情大监测引导格局。我们在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收集时,要善于选择关键词,锁定掌握敏感信息发布的源头,整理相关信息资料,分析相关信息的传播走向和舆论的走势演化,积极做好引导工作。我们在网络舆情事件的应对、处置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协调,不断提升舆情监测引导工作水平。

舆论引导对策 篇3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特征、载体及引导对策

● 胡明辉 蒋红艳

高校校园网络信息的传播及其舆论的形成,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从分析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特征、表现载体入手,分析当前高校校园网络舆论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有效引导提出对策。

高校;网络舆论;对策

网络作为现代传播媒体的重要平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2月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2011年4月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又再次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高校作为人才、知识、技术的聚集地,校园网络舆论往往领跑整个社会网络舆论。因此加强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构建科学有效的网络舆论引导体系,关系着现代高校的发展,也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是信息时代赋予高校的一项新任务、新使命。

一、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特征

由于网络传播的自由、开放、快捷以及超强交互等属性,使得传统媒介关于个人意见表达和利益诉求无法实现的状况大为改观。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人都可通过网络畅所欲言。校园网络的主要使用人群是大学生,这一群体喜欢挑战、喜欢接受新生事物,思想活跃且情绪化易冲动,这些特征使得当前大学生成为营造和接受校园网络舆论的生力军。

(一)校园网络舆论主体越来越多元化。传统的校园舆论主体往往属于校园广播、报纸、电视以及宣传橱窗等传统媒体的策划者和制作者,大学生往往是单纯的舆论受众。随着网络这一新兴媒介在高校的普及,特别是近些年出现的微博等新兴网络工具的运用,舆论传播由传统的点到面的单向线型传播方式转化为点到点的交互爆炸式传播方式。大学生在校园网络舆论传播过程中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还日益发展成为高校网络舆论的传播者,甚至是制作者。大学生在校园网络舆论中的主体地位日益彰显,任何人都能通过网络发出自己的声音。特别是微博使得媒体越加平民化、大众化。随着新兴网络技术的运用,校园网络舆论主体也将日益多元化,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校园网络舆论坚持正确导向的困难。

(二)校园网络舆论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复杂化。网络舆论内容的复杂性是指网络舆论的混乱无序,缺乏理性、权威性以及评判性。当前网络的自由开放属性决定了当前校园网络舆论的内容丰富多彩,海量信息在给大学生带来个性化资讯的同时,也冗集了大量的信息垃圾。色情迷信赌博等不良信息,激进情绪化言论比比皆是,谣言蛊惑甚至引导青少年错误意识形态的言论也不乏其中,导致校园网络舆论的内容也越来越复杂化。

(三)网络舆论传播越来越便捷化。网络舆论传播已突破了空间、时间的局限,网络把全世界联系成一个地球村。大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发生在世界各个角落的新闻事件,也可以就当前发生的任何事件发表自己的评论,让全世界听到自己的声音。特别是微博与手机的结合,使得微博日益发展成为一家小小的媒体,每位手机用户都可能成为记者,成为主播人。这使得各类新闻事件,尤其是一些重大的突发性、灾害性事件,或者与广大学生有重大关联的事件往往会第一时间出现在网络,并迅速吸引人们的眼球。网络传播的快捷与便利,也决定了网络舆论形成传播的便捷性。我们日益发现,每当国内外发生重大事件,都可能在校园网络掀起强烈的反响与争论。一般网络舆论会形成几个派别,譬如反对派或批评派、赞成派或表扬派、中立派或不予评论派。如果网络舆论出现观点高度一致或一边倒现象时,往往会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四)网络舆论的导向越来越难以掌控化。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重大新闻事件在网络世界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校园网络普遍关注的焦点,进而形成舆论。在舆论形成传播扩散过程中,一旦形成“权威”意见或出现能代表网民普遍心声的帖子后极易爆发式扩散,在网民中引发共鸣形成滚雪球效应。事实已证明,网络舆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是巨大的。信息的策源者利用网络的高度开放性可以较容易地避开各种限制与障碍发布传播信息,网络舆论监管者也不可能对网络言论进行逐一的甄别检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络舆论的掌控。校园网络的主体是青年大学生,这个群体的身心特征决定着他们更关注自身的感受与主张,追求标新立异,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校园网络舆论较之社会网络舆论的导向更难以掌控。

二、高校校园网络舆论表现的主要载体与传播途径

(一)校园网络新闻的跟帖评论。这是当前校园网络舆论的最重要载体。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于2011年7月发布的《2011上半年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显示,微博和新闻跟帖是当前网络舆论的主要载体。众所周知,传统意义上的新闻评论,往往局限于特定的新闻评论员文章、编者按、专栏评论等形式,这类新闻评论往往由新闻传播媒体经过层层筛选修改润色再发布,往往能紧扣新闻事实具有较强的舆论导向。校园网络新闻的跟帖评论与传统的新闻评论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一是时效性更强。网络新闻传播的速度往往快捷于传统媒体,甚至将新闻事件发生现场在线传播。当前高校普遍建设了校园新闻网,各主流网络媒体也设有教育专栏,新闻事件一旦发生,大学生们往往第一时间能获得相关资讯。二是互动性更强。网络新闻跟帖评论的互动性与传统媒体的“媒体—受众”单一互动形式不同,当前高校校园网络新闻普遍设有“我要评论”、“我来说几句”等等,这些评论留言以跟帖的形式与网络新闻“捆绑”在一起,形成超强的互动性。这些新闻跟帖评论既有助于大学生了解新闻事实全貌,也有助于网民各类观点主张随着网络新闻自身的传播而传播。

(二)校园网络论坛。网络论坛又名BBS,全称为BulletinBoardSystem(电子公示板),是Internet上的一种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它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每位用户皆可在这一平台浏览发布信息,是一种内容丰富交互性强且即时性的网络电子信息服务平台。这一平台也是网络舆论中人气表现较为集中的地方,校园网络论坛向全体学生开放,具有隐匿性、及时性,意见评论感想的发表没有篇幅、倾向的局限,往往被大学生视为校园网络舆论中最为方便快捷自由的平台。

(三)微博。这是当前校园网络舆论最时髦最新发展起来的新兴载体。微博是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信息即时共享。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已增至1.95亿,在网民中的普及率增至40.2%,手机微博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也上升到了34%。当前大学生微博传播的内容从个人的学习生活琐事到校园重大事件,再到国内国际重大突发事件,微博已日益成为大学生表达意愿、分享心情感受、阐述个人主张的重要渠道。

(四)QQ群。QQ群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多人聊天交流服务,群主在创建QQ群后,可以邀请朋友、同学或者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到群内聊天,并在群空间内共享群BBS、相册、共享文件等等,大学生在群内的讨论往往更为随意和自由,网络舆论的监控和预测往往更加艰难。随着QQ群技术的发展,QQ群所能容纳的成员也越来越多,当前一个超级群能容纳500人,一个企业群能容纳25万好友,能将十多所高校的师生全部囊括其中且能同时在线聊天,届时把控网络舆论的走向就更加艰难。

此外,还有如校园百度贴吧、电子邮件、校内各类信息管理交流系统平台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校园网络舆论载体也必将更加多元化。

三、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导的对策分析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导正确,有利于推动高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反之不仅不利于高校的稳定与发展,还将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网络已日益成为社会舆论的“传播器”和“放大器”,这既对网络引导工作提出严峻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勇担使命,完成好网络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充分认识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性,积极探索网络舆论引导的应对策略,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使高校校园网络成为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网络文明,营造和谐校园文明的重要阵地。

(一)积极应对,用主流声音引导校园网络舆论。随着网络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广大学生越来越习惯于运用网络参与各项事务的管理,表达自己的诉求,网络已成为各种利益诉求的汇聚平台。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地通过网络考察民情、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当涉及本单位的事件及其舆论时不要退缩不要回避,要积极主动回应,切实做好答疑解惑工作,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当个别别有用心的人为了个人私利歪曲事实,恶意诋毁,影响高校和谐稳定时,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主动出击,澄清事实,在第一时间发出主流声音,用正确的网络舆论引导人、教育人、感染人。要紧紧抓住舆论引导的主动性,要建设好校园网,不断丰富校园网络内容,拓展网络服务项目,让校园网真正成为大学生接受主流声音,获取健康网络信息的主渠道。

(二)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引导能力。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是当前校园网络舆论引导最根本性的措施。网络素养是指网络社会中人们在了解掌握网络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正确有效地运用网络客观理性地分析、评价和利用网络信息的修养与技能。它包括敏锐的网络识别意识、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熟练的网络运用分析能力以及较强的网络创新能力等。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是应对互联网这一“双刃剑”的最行之有效的措施,也是引导校园网络舆论回归真实走上正轨的良策。要将网络素养教育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要像重视专业教学一样重视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只有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提高了,才能在价值观多元化、信息繁杂化的网络世界里作出正确选择,并积极主动地引导舆论走向正确的方向。

(三)创新校园网络舆论引导方式,增强民主性。网络舆论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舆论引导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渐变过程,这一过程不具有强制约束力。特别是在针对大学生的网络舆论引导过程中,引导者与被引导者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任何外在的压制与胁迫都可能导致被引导者的反抗与抵制。所以在开展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中,要抛弃传统的灌输说教式,本着平等的心态以启发式、说服式、讨论式、情感唤起式的方式为主,依靠说服能力与技巧去感染人、打动人。当前大学生都具有较强独立自主意识,不愿接受别人对自己的一味说教,只有在获得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与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沟通与交流,所以我们在引导态度和方式上一定要坚持民主性原则,要充分认同并接纳大学生的思想、情感态度,防止以训斥代替说服,以专制代替民主。

(四)培养网络舆论引导队伍,增强网络舆论引导实效。网络舆论引导队伍是网络舆论引导的急先锋。高校党委行政要高度重视校园网络舆论引导队伍的建设,要坚持按照理论水平高、政治素质强、网络信息技术过硬的标准培养选拔网络舆论引导队伍。这支队伍应该由校内领导、知名学者教授、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和优秀学生代表四个方面组成。校内领导专家学者由于在学生中普遍具有较高威望,往往负责对国内外与校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突发事件或学校大政方针进行评论,这类评论普遍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且在学生群体中容易引起共鸣,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者主要负责对校内外各类不良现象以及学生群体中出现的带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评论,这些分析与评论着重于通过调查分析事件的表象,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事件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甄别能力,具有较强的教育性;优秀学生代表则要发挥根源于学生的优势,积极主动地发现收集整理学生们普遍关心的热点疑点问题,及时将校园网络舆情通报给舆论引导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并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在校园网络开展引导工作,来自优秀学生的评论从形式和内容上来讲更易于为广大学生所接受,这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培养网络舆论引导队伍的主攻方向。

随着高校网络环境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形势的新变化,校园网络舆论还将会出现新情况、新特点,网络舆论引导的形势也将愈来愈严峻。但只要我们广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引导规律,创新网络舆论引导方式方法,完善引导手段和机制,就一定能推动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就一定不会辜负网络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作者胡明辉系湘南学院思政部副高职称干部;蒋红艳系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 责任编辑:胡中良

G641

A

舆论引导对策 篇4

舆论在传播学中指的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全体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一种基本一致的意见和态度。在传统的媒介环境中,报纸、电视和广播主导了舆论的方向,其是社会公共事务信息收集和发布的专门机构,垄断了社会公共事事务的绝大部分信息,在舆论的引导和控制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这种传统的媒介环境获取,人们对于某一事物的观点和态度主要从传统媒介环境中获取,可以说,传统媒介控制社会舆论的发展方向,因此,要想控制舆论方向只要控制传统媒介即可。同时,引导传统媒介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就能引导舆论的方向。

新媒介环境给传统舆论引导模式带来的挑战

1.打破传统媒介的垄断地位

在新的媒介环境中,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为社会大众提供了一个便捷广阔的信息平台,人们可以利用手中的电脑、手机及时传播各种信息,因此,在新媒介环境下,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人人都是信息的接受者,每一个人都可以利用自己的移动设备进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传播。另外,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无限容量性,手机的随时交互性以及传播的快速性,打破了传统媒介的传播方式, 使国内和国际间的媒介环境更好的融合,全球信息都可以利用互联网传送到世界各地,使得国内外受众可以利用互联网随时获得世界各地的信息,打破了传统媒介的垄断地位。

2.打破了传统媒介对公众意见反映的垄断

在现今的新媒介环境下,智能手机、互联网等新兴媒介为社会成员公开表达意见和传播意见以及对社会公共事务发表观点和态度拓宽了一个全新的、 便捷的信息发布平台,特别是互联网为社会大众创造了微博、QQ、微信朋友圈等意见表达渠道。智能手机与互联网的无线互联,使社会大众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任何人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态度。因此,新媒介环境下的大众传播中,个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 更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打破了传统媒介对公众意见表达的垄断。

新媒介环境下的舆论引导对策

1.利用信息源的优势充分发挥党和政府在舆论引导中的主体作用

首先,实行公共事务信息公开政策,对于我国的舆论环境来说,舆论引导的主要目的是统一全国人民的建设方向,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在党和政府机关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伟大梦想的同时,将有关公共信息公开化、透明化,不仅有利于民众及时了解党和政府的工作,而且能够有效的激励和引导正确的舆论环境;其次,及时发布突发性的事件,每一次的突发性事件都会引起较大的争论,如果因为某种不利原因而不及时的发布信息,使其透明化,就会严重丧失舆论的主动权,导致流言和谣言四起,严重误导社会的舆论方向,因此,面对突发事件应该及时地发布权威消息,使其透明化,哪怕事件对自己不利,但是也要很好的控制舆论扭曲发生。

2.利用传统媒介的权威优势发挥传统媒介在舆论引导中的主导作用

首先,及时全面地发布公共事务信息,在新的媒介环境下,传统媒介要想获得生存就需要充分发挥长期的权威优势,及时、全面、准确的报道公共信息。只有这样,传统媒介才能赢得公众的认可,掌握舆论主动权。其次,及时鲜明地表明观点,在新的媒介环境下, 虽然公众不在为信息的匮乏而忧虑,却因为信息含量太大而不能正确地选择观点和立场,这时传统媒体可以及时地发挥自身的权威优势,一旦发生公共事件不但要及时地报道,而且还应该根据不同的形式,发表本媒体的意见和观点, 支持正确的态度和主张,为广大受众解除疑惑,引导社会舆论方向。

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给大众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媒介环境,给传统的媒介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应该充分地利用自身的优势,继续发挥传统媒介在舆论引导中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掌握舆论的主动权,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宿迁:引导网络舆论实践 篇5

[南方周末 2005/5/19]

□本报记者 曹筠武

宿迁的“网络宣传队伍”

从2005年4月28日起,江苏省宿迁市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马志春又多了一项职务:宿迁市网上评论员。

这一天,宿迁市第一支网络评论员队伍成立。

在宿迁市新区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7楼的对外宣传办公室内,马志春有些自豪地向记者展示了他的“网上评论员聘书”。聘书檀色木质,看起来挺精致。4月28日,在宿迁市网上评论员队伍成立大会上,马志春从宿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枫林手中接过了这本聘书,正式成为了宿迁市首批网上评论员之一,任期两年。

在马志春成为网上评论员的同时,另外25本聘书也各归其主。

这支“新闻宣传队伍”本身脱胎于宿迁市宣传系统。马志春介绍,26名网上评论员,分别来自宿迁市委宣传部、宿迁市各区县宣传部门和市直属大机关,而市直属大机关的人选基本为机关新闻科长或新闻发言人。

据介绍,网上评论员由内部推荐,宣传部筛选聘用,而非此前某媒体所报道的向社会公开招聘。今年年初,根据宿迁市委宣传部的要求,市宣传系统和直属机关共推荐了60余名人选。

“懂政策,有理论,政治上可靠,业务上精通是选取标准,”马志春说,“另外就是熟悉网络,喜欢从网上获取信息,懂技术更好。”说完,大概马志春意识到自己也“符合标准”,有些不好意思。他把聘书收到抽屉里,笑着说,其实也不特别严格,自己不知道怎么就被选上了。

但看看马志春的简历,应该的确符合“网上评论员”的标准,不到40岁,大学文化,任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之前,是宿迁日报社编委。长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马志春养成了上网浏览新闻的习惯。如今见到来宿迁采访的记者,交换名片后,他会回去在网上搜索记者写过的新闻,再见面的时候,马志春会很乐意和记者探讨他看到的那些报道。

市委宣传部办公室副主任陆如超是市委宣传部内部的另一名网上评论员。陆如超警察出身,今年刚24岁,他喜欢在网上聊天,“比如说网上的宿迁聊天室我就常去,”陆如超说,“聊天室本身就是舆情集中的地方,很值得我们评论员关注。”他补充道。

根据“宿迁市网上评论工作实施意见”,市委宣传部将成立“网评管理办公室”和“网络新闻管理处”,对网上评论员队伍进行日常协调管理,并定期召开新闻选题通气会,还将在每年年终对网评员的工作业绩进行考评,作为年终表彰奖励的参考。

市委宣传部还将对网评员进行系统培训,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党的宣传方针政策,网络传播 1

知识,国内外网络媒体发展动态等。

“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

“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网上评论实施工作意见中的这句话,堪称网评员们的16字总纲。在网上评论员成立大会上,宿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枫林讲道:“面对信息时代、网络时代,如何掌握网上舆论的主动权,如何占领网上舆论的制高点,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

对此,马志春和陆如超的理解很一致:“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

其实,在网上评论员队伍成立之前,马志春和他的宣传部同事们就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了“主动权”的重要性。

从2004年7月开始,宿迁市启动了“勤廉公示”活动。公示活动利用多种形式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参与,公示对象述职述廉内容由其所在单位干部职工进行点题,廉政报告由市勤廉公示办公室请各界代表进行书面评议,同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在这场公示风暴中,宿迁共有2476名干部参与了前后两批勤廉公示,其中受到通报批评的领导干部10人,提醒谈话的248人,诫勉谈话的61人,免职或调整岗位的12人;勤政方面被评定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的17人,廉政方面被评定为基本满意或不满意的16人,其中县处级领导干部7人。

宿迁一时间“巷议汹汹”,宿迁市工商局一名干部回忆说,下班回家,路上都能听见市民谈论,“但是说的很多都不好听,意思是干部们都不干净”。与此类似的“巷议”很快反映到了网上。

根据市委宣,传部有关领导的研究指示,当时还没有“网上评论员”头衔的马志春等人,针对网上出现的“消极言论”,进行了“及时的解释说明”,同时,宣传系统的工作人员还陆续在网上发表了系列关于廉勤公示的评论文章。

“最终我们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还扩大了影响,有利于工作开展。”马志春认为。

在类似的“工业突破”、“公推公选”等宿迁市大政方针执行期间,马志帮和宣传干部们针对网见,以普通网友的身份,共组织了网上讨论十多次。“我们的网上阅评和网上评论工作对于舆论引导是很有效的,”马志春说,“连海外网民也跟帖参与。”根据外宣办统计,仅2005年1月,“网上宿迁”上,就有3000多人次海外网民对马志春们发起的讨论跟帖。

“网评员都是以普通网友的身份引导舆论,这一点很重要,这也是有效的方法。”马志春着重指出。根据网上评论实施工作意见,只有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网评员才会有选择的以政府发言人的身份,对事实真相进行澄清。

年轻的陆如超则在网络聊天室里执行了“舆论引导”的工作。前不久,陆如超在聊天室中注意到,有网民抱怨,宿迁的警察太威风,大街上开警车,拉着警报声音能传半个宿迁。在许多跟帖中,网民们的讨论逐渐演变为对警察队伍的批评。

陆如超迅速就这个问题发了跟帖,他解释说,拉警报肯定是因为有任务,不能因为这个骂警察。“我们干的是刀枪前面的活儿,他们怎么能这么骂我们,我当然要给他们把这个舆论扭转一下。”陆如超的情绪有点激动。

马志春则感叹,外地媒体对宿迁总是特别注意,根据美国权威的ALEXA世界网站排名系统,“网上宿迁”在全球上亿网站中排名第16022位,在江苏省直辖市中仅次于无锡。

“这说明宿迁关注度很高,但说实话,美誉度不高,”马志春认为,“网评员的任务就是对内积极开展舆论引导,对外努力树立宿迁形象。”

根据“网上评论实施工作意见”,宿迁市网上评论员队伍将“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有组织开展网上宣传,有针对开展网上评论,有目的开展网上引导”;针对社会关注的问题,必须避免“盲目炒作,混淆视听,推波助澜,扰乱人心,恶化局势”。

“全国一盘棋”

正在向记者介绍网评员工作时,马志春接到了苏州同行的电话。“他们也是来了解我们这个网评员工作的,苏州也要筹办网评员队伍。”放下电话,马志春告诉记者。

其实,宿迁并非第一个开展网上评论工作。据介绍,在江苏省内,南京和无锡,已在去年就形成了各自的网上评论工作制度。

而今年1月底,江苏省已经召开了互联网管理工作座谈会,会议强调,“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切实加强我省互联网的管理工作,旗帜鲜明地处置有害信息,增强占领网上舆论制高点,引导网络舆论的能力”。

马志春参与了这次会议,他说,会上传达了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各市、地区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网络评论员队伍的建设,就是在会议上提出的。“所以网评工作哪是我们创造的?”马志春介绍说,这是“全国一盘棋”。

和省里其他地区不同,宿迁的网上评论员队伍本身由宣传系统人员组成。马志春认为,相比其他地区向社会招聘的网评员,宿迁的网评队伍显然更加容易管理和统一部署,而且网评员们出身宣传系统,“政治可靠,平时各自的工作放心,有利于大家各自发挥能力”。

在网上进行相关内容搜索,的确能够感受到马志春说的“全国一盘棋”。

根据搜索内容,江西省大江网于今年年初开始招聘网络评论员队伍,并于4月初组建完成。“一批政治素质高,有较深文字功底,同时具备一定的新闻敏感性的网友,担当起发表新闻时评、引导舆论导向的重任”。

而福建省泉州市委宣传部、泉州晚报社、泉州电信公司也于近日联合向社会招聘20名“网络新闻评论员”。几天之内,已有60多人报名;网络评论员的相关工作制度,正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制定。

“越来越多的地方会开始招聘网评员,还有很多地方已经操作了,只是外界不知道而已。”宿迁市委宣传部的另一位干部评价说。

而据有关报道,去年年底,来自各省区市纪检监察机关以及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的127名网络评论员已经在北京完成了培训。中央纪委监察部今年成立了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网络宣传工作专门机构,建立了有中 宣部、中央外宣办等中央有关单位的职能部门和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参加的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在宿迁市网上评论员队伍成立大会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枫林也向网评员们传达说,“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及时引导好互联网„„主动开展网上评论,有效引导网上舆论„„让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新阵地”。张枫林强调说,工作的目的是“形成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旋律相适应的网上舆论环境”。

“做网络评论工作,我们肯定不是第一家,也不会是最后一家。”马志春最后说。

网上舆论之路

有专家指出,在我国,网络新闻和舆论的价值日益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不仅成为党政官员了解信息的重要渠道,而且正在成为舆论监督的良好载体。

据有关统计,中国目前上网人群已超过1亿,而这1亿人,正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他们也更为了解和关注国家动态和社会热点。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闵大洪研究员认为,中国网络媒体表现出的影响力、社会地位、政治认可度、对重大事件的报道能力都清楚地证明,它们已经成为中国的主流媒体之一。闵大洪还认为,网络论坛使普通公众包括弱势群体、边缘群体也拥有了某种话语权。而网络言论之活跃之规模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达到任何部门、机构甚至公众人物无法忽视的地步。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也曾于2004年底刊载评论指出,网络媒体所具有的广泛性、即时性、开放性、共享性、互动性等优势,决定了互联网愈益成为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

对于“网络评论员”,一位传播学学者评价说,由于中国国情决定,网络舆论的确不能直接等同于民情,需要进行一些调控;类似于“网络评论员”的举措,在合理的调控下,有利于引导网络舆论进而引导,创造有利于创建和谐社会的网络环境。“但不能把网络言论看作和谐舆论环境的对立面,甚至以此为调控舆论的依据,”这名学者认为,“在自由的网络环境下,各种信息不停地传递,传递过程本身可以成为对信息去伪存真的一个过程,真的有价值的信息得以被最终传递”。

这位学者认为,网络舆论引导是必要的,但应以保持自由传递的环境为限度。“政府的引导,可以考虑多采用实名即公开政府发言人的方式澄清事实,阐明立场”。

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 篇6

一、增强宏观调控指导的本领

企业新闻宣传部门为企业新闻媒体的业务指导部门,担负着宏观指导、协调和管理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任务。要做到调控有力、指导有效、协调到位、管理有方,就必须具有超前思维,胸有全局,站得高,看得远,并及时了解企业的新动向、新变化、新要求,迅速吃透上级精神和领导意图,准确把握基层职工思想脉搏,这样才能突出重点、理清思路,牢牢掌握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权。对重要的报道要统一口径,早打招呼,对重要的宣传任务要制定详细的报道计划,对报道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纠正,使新闻宣传始终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要反应敏捷,善做“及时雨”,不可行动迟缓,总当“马后炮”;要强化把关意识,时刻关注媒体报道动向,随时准备“纠偏”、“纠错”,要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尽量避免和减少差错。

二、增强正确引导热点的本领

企业的热点,是职工群众关注的焦点。对待热点要冷静分析,妥善引导。上级的大政方针,企业的重大工作、重要报道任务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热起来,形成舆论强势,产生宣传效应;突发事件、重大事故、违法违纪案件报道则要稳,要按照规定和要求进行报道,不能任意炒作和渲染;而一切不利于企业发展和稳定的事件,尽管有“新闻卖点”,也一定要冷下来,绝不能火上浇油,推波助澜。要善于在热点报道中弘扬正气,传播文明,明辨是非,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不正确的舆论,做到冷热有度、把握适当。

三、增强新闻宣传策划的本领

新闻宣传策划就是对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作出符合新闻规律的谋划。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主要靠的是大批高质量的优秀新闻作品。而每件优秀新闻作品的完成,都是精心策划的结果。经过策划的新闻报道,具有独特的创意、鲜明的针对性、较强的可读性,能牢牢抓住读者,产生较好的宣传效果。要增强新闻宣传的本领,就要做到吃透上情和下情,对“上头提倡什么”和“下面需要什么”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取得成功。一要抓好总体策划。抓重大题材的战役策划,是将正确的战略指导方针付诸实施的重要环节。要根据事件的发展,形成多兵种作战的联动机制。对重要宣传任务要连续报道,形成声势,造成强势。二要搞好微观策划。新闻采访、素材使用、版面设计都要进行精心的策划,只有匠心独运、策划到位,才能使报道重点突出、时效性强、覆盖面大,新闻报道才能更具深度和广度。

四、增强贯彻落实“三贴近”方针的本领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新闻宣传工作只有坚持“三贴近”,才能从现实生活和职工群众的实践中获取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新闻宣传工作要做到“三贴近”,就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围绕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需来确定选题,选择角度。要体现职工意愿,满足职工需求,研究受众心理,改进报道方式。要多一些群众视角,对上级和企业的方针、政策,多从群众的角度来报道;对群众不易理解或一时理解不了的政策法规,及时解疑释惑;多用群众身边的实例,多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多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反映其工作和生活。同时,还要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注重新闻价值,讲究实际效果,提高报道质量,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及时准确发布信息,保证职工群众的信息需求和知情权,用鲜活的形式表现新闻,提高媒体的关注度,增强媒体的影响力。

五、增强发现总结宣传先进典型的本领

先进典型是旗帜、是方向,是引领人们前进的路标,及时发现、认真总结、广泛宣传先进典型,是新闻宣传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注意发现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和鲜明时代特征的先进典型,深入挖掘、总结、提炼他们的闪光点,让先进典型“亮”起来,使先进典型成为“长明灯”、“启明星”。要大力宣传、推广,使先进典型“响”起来。要使先进典型在“重要版面”、“黄金时间”一展风采,提高他们的曝光度、上镜率;要创新宣传形式,增强宣传的生动性,让先进典型的事迹入耳入脑;要多种宣传手段并举,形成宣传典型的规模效应。要把先进典型看成是一笔宝贵财富,注重调动、发挥先进典型政治上光荣、经济上得利、生活上受益的机制,努力使先进典型“香”起来。

六、增强搞好舆论监督的本领

舆论监督是新闻宣传工作的职责之一。适度和有效的舆论监督,对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化解矛盾、维护稳定都是有益的。由于舆论监督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都很强,因此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力度和角度。要引导不误导,帮忙不添乱。特别是对热点、难点问题,既不能火上浇油,也不可釜底抽薪,要释疑、疏导、化解,帮助改进工作,促进问题解决。要端正监督目的,摆正监督位置,把好监督时机,用好监督形式,注重监督效果,做到事实准确、结论正确、出于公心、有利工作。不能想报什么就报什么,不看影响,不计后果;更不能影响稳定,诱发情绪,激化矛盾。

七、增强管理和运用新兴媒体的本领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手机功能的迅速拓展,带来了信息传播手段的深刻变革。目

前,互联网和手机已在一定范围形成了新的舆论场。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网络媒体和手机短信的舆论控制难度更大。一方面,应积极研制高新技术,加大对网上舆论和手机短信的监控力度;另一方面,要建立起有强大宣传和震撼力的网络、手机舆论阵地,加大正面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局域网是企业的重要舆论阵地,新闻宣传部门要将其纳入管理范围,加大监管力度,积极引导网上舆论,主动提供内容服务,使网络成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平台。要有计划地建设几个重点网站,强化正面宣传的引导力度,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辟形势任务教育、先进典型宣传、政策法规、网上思想政治工作图书馆等专栏。要丰富网络宣传内容,创新网络宣传形式,提高网站的吸引力。认真分析手机短信的传播规律,对影响稳定、制造混乱的短信息,追查其传播源,对主要责任人,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作者单位:中原油田天然气处理厂)

舆论引导对策 篇7

最近这些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已经愈来愈离不开网络,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现状。虽然网络带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生活便利,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挑战。在普通人民看来,这并不是一个能决定其好坏的根本定义,但是网络舆论近些时期着实为人民的关注点提供了一个大致方向,如果这个方向引导人民走向错误,那网络舆论就给我们带来了负面作用。接下来,笔者将对网络舆论在新媒体时代的现状和引导对策进行详细介绍。

二、目前网络舆论发展的大致趋势

(一)传播介质向多元化发展

就当前这种发展趋势来说,网络舆论发展已经开始变得大众化和多元化。近几年来,我们已经逐渐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1]而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网络媒体一直以一种传统的形式传播,也就是以相对比较完善和主流的网络媒体、网站作为主要的传播媒体。[2]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世界开始渐渐出现了一些网络论坛,以及一些供网民娱乐的平台。又因为我国的人口基数相对较大,很大一部分网民群众开始在这些论坛或者平台对某一个话题进行公开性质的谈论,抒发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些新型的网络媒体与传统网络媒体有着较大区别,传统网络媒体是以自己为中心,向外传播网络信息,而这些新型网络平台可以实现个人针对个人的信息传播方式。这种形势下,很容易产生其他问题。由于个人对个人的信息传播方式,显然就会有更多的不法分子趁机鱼目混珠,这样就会产生多种虚假信息,助长了网络舆论的产生和传播。这显然不是我们想得到的结果。

(二)网络舆论中心愈加明显化

新生的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形式会使得网络公民在实现网络生活的同时,延伸自己话语权的长度,因为在如今的网络舆论的发展情况下,网民群众可以获得空前的权利和自由。网民群众在针对某一话题进行讨论和抒发自己意见的时候,可以使用自己在各大论坛、平台中注册的匿名身份,随意说出自己对于话题的看法。空前的自由和不受社会身份、个人信息责任制约的网络平台,往往会让网民忽视对事情、事物本质的看法,对待时事敏感话题也可以侃侃而论。但是这些不受到制约的信息和意见往往会引导不知情的网民走向一个错误的方向,这样就会形成一个错误的网络舆论中心,这一个中心点不光是公众关注时事的焦点,更是网络舆论的一个引导点。[3]在网络舆论的发展中,这个中心点是格外重要的,如果这个中心点是错误的,那么它带来的后果是我们绝对无法估量的,它甚至将大众视线移向了一个错误的方向。

三、对当前网络舆论引导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增强网络媒体工作人员的基本素养

最近几年,网络在全世界快速发展,我们国家的基本工作也受到了网络的巨大影响。在这样的一种形势下,网络舆论带来的风险程度也逐渐上升。但网络舆论在带来巨大的风险的同时,也给我们的政府机制带来了极大的机遇、挑战和考验。我们在探讨的过程中要想到的是,所谓网络舆论,顾名思义,可以简要地称为网络的大众视线走向。这样看来,“网络舆论”的产生至少不是空穴来风,网民群众至少是对每一个时事话题进行理解后,才最终制造了网络舆论。[4]想要最大限度地不让网络舆论产生错误走向,最好的引导对策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的网络媒介工作人员,努力增强其基本素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加强网络基本素养的教育,提高未来每一个网络公民的自觉性和自律性,使得未来的几代人不容易被网络舆论所驱使,在舆论中能够通过自己的判断得出真相。

(二)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信息传播机制

针对如今的发展趋势来说,网络给网民带来的自由性其实是很难控制的,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依然是网民的自由度问题。我们可以在给予网民网络舆论自由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信息传播机制,目的就是不能让任何错误的信息影响网络舆论的正确走向。尤其是在新型媒体传播机制和网络舆论的监督和管理机制这两个方面要着重加强,一个重要的对策就是实施实名制。太多的时候,论坛和平台的匿名机制都充当了不法分子鱼目混珠的保护伞。实名机制可以有效打击不法分子,网络舆论在日后的生活中也会逐渐呈现一个正确的走向,这样的发展方向才是我们最终想要的。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和日后的普遍应用都是必然的趋势。互联网极大程度地拓宽了网络公民的言论自由,网络舆论的空间也在不断增长。在如今这种公共事件不断发生的情况下,应该利用有关方面的人才对网络舆论的现状进行解释,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处理网络舆论的能力和技巧,适当地改进当代网络环境,进一步加强对于网络舆论的引导。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俨然已经成为普通人民大众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且从一些基本角度来看,网络为人民群众带来了很多便利,人民可以利用网络去关注时事新闻,也可以利用网络得到很多的生活便利。但网络对于我国的广大群众来说,其实是一把双刃剑。随着网络逐渐涉入人民的生活当中,近年来,网络舆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将着重介绍网络舆论在新媒体时代的现状和引导对策。

关键词:网络舆论,新媒体时代,舆论现状,引导对策

参考文献

[1]肖文涛,许小美.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论现状与引导对策[J].行政论坛,2012(06):79-84.

[2]疏宜菲.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研究[D].安徽大学,2015.

[3]熊波.新媒体时代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3.

舆论引导对策 篇8

坚持舆论正确引导, 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前提, 是新闻工作头等重要的任务, 是新闻单位的立足之本。讲究引导艺术, 是为了采取各种方法, 更好地把握正确导向, 使正确导向更好地得以实现。二者不能只强调一面而忽视另一面。中央领导曾经指出, 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 要讲究宣传艺术, 提高引导水平, 努力使自己的宣传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 使广大读者喜闻乐见。我们研究如何坚持舆论引导与提高舆论引导艺术, 目的就是如何使新闻单位既坚持正确导向, 又讲究引导艺术, 使党、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都满意。

研究和实践如何坚持舆论正确引导与提高舆论引导艺术, 是新闻界的长期任务, 是新闻界需要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当前, 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过程中, 在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反腐倡廉、整治“四风”过程中, 研究和探讨这个问题, 有着特殊的意义。

要实施正确而有效的舆论引导, 其前提是新闻媒体本身必须确确实实能够代表舆论, 反映民意。我国的新闻媒体为国家和人民所有, 它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媒体并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因此, 在渠道通畅的前提下, 社会主义新闻媒体能够代表全社会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和一致呼声。这是新闻媒体能够准确引导舆论的前提, 也是我国新闻事业所具有的优势。

我们承认社会主义新闻媒体能够代表舆论, 并不意味着后者不需要引导就可以自发地朝着正确的方向运动。只要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局部利益、眼前利益还存在着差异, 只要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认识水平还没有完全统一, 那么, 社会组织和个人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要求, 在社会上必然形成不同的舆论。从这个意义上讲, 舆论是需要引导的, 这股强大而自发的社会力量只有在得到正确引导的前提下, 才会形成积极、建设性、自觉的巨大社会力量, 才能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深入开展。当前,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正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这场伟大的社会运动深刻地改变着社会面貌和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而且重新铸造着在新的生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舆论。在这伟大的历史时刻, 迫切需要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精神之力, 形成向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统一意志和舆论环境。中央领导曾明确强调舆论导向的极端重要性:“舆论导向正确, 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 是党和人民之祸。”这段话十分清楚地讲明了新闻媒介应该承担的社会功能和历史使命。

如上所述, 新闻媒体对舆论的正确引导不仅是可行的、必要的, 而且是十分重要的。笔者认为, 新闻媒体实施舆论引导的具体内容应当是相当丰富的。

首先, 新闻媒体要对舆论进行政治引导或政策引导, 政治引导是舆论引导工作的核心和灵魂。刘奇葆指出, 新闻战线担负着宣传党的主张、通达社情民意的重要职责, 一定要坚决贯彻中央精神, 牢记职责使命, 讲政治、讲大局, 要通过改进文风更好地把握正确导向, 巩固主流思想舆论。显然, 中央领导要求新闻媒体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要在媒体的方向、宗旨、方针等原则性问题上坚决贯彻党性和无产阶级政治的要求。新闻媒体通过自身的事实报道和言论,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 提出鲜明的政治观点, 具有很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必须严格遵守政治纪律。总之, 新闻媒体和媒体从业人员必须政治上完全合格, 媒体的政治导向一旦有错, 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

其次, 新闻媒体具有多种社会功能, 媒体的舆论引导工作也是多方面的。除了政治引导外, 新闻媒体还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揭示事物发展规律, 从而引导人民群众遵循客观规律办事。它还应该通过有力的事实报道和言论, 臧否现实中的人和事, 激浊扬清, 引导公众建立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新型关系, 培植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 弘扬共产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等。一句话, 新闻媒体应该将异常庞大而复杂的舆论引导到政治方向正确、健康向上的舆论占据主导地位的地步, 引导到正义、公正、良知和美德受到全社会广泛崇敬地步, 引导到克服内耗、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地步。

新闻媒体要实施正确有效的舆论引导工作, 应当将上述内容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实践之中。换言之, 这就是操作层面的舆论引导艺术问题。讲究舆论引导艺术, 可以保证媒体在进行这项工作时取得最大的成效。由于新闻事业在不断向前发展, 舆论运动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因而舆论引导艺术也必然具有丰富的内容, 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怎样才能搞好热点问题的正确引导?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应该注意:

引导的指导思想要明确。在进行热点问题引导时, 心要热, 头脑要冷静。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大局为重, 服务服从于全党工作大局。要跟着大局走, 不能跟着感觉走, 跟着情绪走。要从思想上明确, 我们搞热点报道, 是为了帮助党和政府解决问题做好工作, 帮助老百姓解决难题, 或者解决思想问题, 这是我们的出发点。

引导的内容要有选择。媒体工作者要对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保持高度的敏锐性, 随时发现新的热点问题, 及时进行正确合理的引导, 既能帮助党和政府做好工作, 又反映了老百姓的心愿, 同时也符合新闻规律要求。有些热点问题牵涉面广、原因复杂、时间长, 解决起来难度大, 一定要慎重对待, 不可仓促报道。如一旦把握不好报道出去, 把社会情绪煽动起来, 问题又不能很好解决, 就会造成工作被动, 使各个方面都不满意。

引导的形式要多样。对热点问题的报道, 形式可以多样。例如, 连云港交通台的《交广关注》就是通过聚焦、透视、点评形式来进行热点问题报道。一句话,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目的是我们的新闻媒体办得更加受到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欢迎和称赞。

另外, 新闻媒体要把一般报道和典型报道、评论等结合起来, 加强典型报道和言论的分量, 强化舆论引导力度。在精神文明建设中,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媒体要选择体现浩然正气和崇高品质, 代表时代精神和领风气之先的先进典型作集中的、突击性的报道, 从各个侧面、各个角度挖掘人物的内心深处和事件的核心要素, 以造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和宣传声势, 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深入开展。连云港市以“雷锋车班组”等先进典型的宣传就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应该说, 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活动涌现出一大批新的时代英雄和先进典型, 新闻媒体抓住这些亮点, 突出这些亮点, 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的示范效果。另外, 新闻媒体还应该加强言论分量, 因为言论以最直接、最鲜明的形式表明媒体的立场。只要新闻媒体能够把上述问题解决好, 挖掘出一切技术手段的潜力, 就一定能够正确有效地开展舆论引导工作。

摘要:坚持舆论正确引导, 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前提, 是新闻工作头等重要的任务, 是新闻单位的立足之本。讲究引导艺术, 是为了采取各种方法, 更好地把握正确导向, 使正确的导向更好地得以实现。

舆论引导对策 篇9

一、新媒体时代:媒介生态改变和媒介生活格局

学界对媒介生态大致有两种理解:其一, 认为媒介生态是由媒介构建的人类生存环境, 即人们所处的信息环境;其二, 认为媒介生态指的是媒介自身生存发展的空间及条件, 也就是媒介生产、流通及消费所处的外部环境。笔者主要在第一层面上使用“媒介生态”。

新媒体时代的媒介生态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新媒体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广泛参与新闻信息传受、舆论表达和舆论引导的空间及渠道, 极大地改变着舆论生发和存储 (舆情、潜在舆论) 、舆论表达和舆论引导格局。从参与者层面考察, 媒介生态和人们的媒介生活有了下列几方面的变化:

(一) 被称为草根的普通民众直接参与新闻信息传受活动, 而且人人可以成为记者和编辑, 甚至个个都可以当总编社长, 新闻传播活动真正实现了平民化、草根化和非专业化。

(二) 所传受的新闻信息内容丰富多样, 角度呈现各不相同, 充分表现出信息内容的多元和公共特色。

(三) 传播新闻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远离“把关人”, 而且成本低廉。

(四) 新闻信息传受过程中的主客体经常身份互换, 传和受双方交互性明显。

从媒体自身的层面看, 媒介生态和人们的媒介生活也有很大变化, 主要有:

(一) 传播主体有重大调整。官媒的地位有所动摇, 官媒设置议题和议程的主动权不断减损。民众由于掌握了新媒体而从以往的信息接受者变为重要信息的发布者和评论者, 民众提出的议题和设置的议程常常为党委和政府采纳。所谓倒逼机制正在普遍形成。

(二) 传播内容的“官民指向”有所变化。官媒的主旋律和由其所内化的选稿标准没有变化, 而新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则是多样的, 所发表的意见是多元的, 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代民众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三) 新闻舆论事件有所增加。新媒体主事和推动, 积极设置和主动策划, 当下社会的新闻热点和舆论事件频发, 参与的民众呈几何级数扩展。

二、新媒体时代:民众舆论诉求的无序表达

中国进入新媒体时代之后, 民众舆论诉求快速膨胀。其中, 既有民众主观需求的增加, 也得益于传播技术所提供的载体与渠道的保障。

36年的改革开放, 中国的舆论环境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从原先的封闭环境, 转变为向全国全球开放的环境, 主要是:

(一) 社会结构重组造成了社会主体的多元化, 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变化是利益主体和利益分配的差异化, 形成诉求表达众声喧哗的局面。

(二) 由于以空间换时间, 出售土地等谋取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等错误的顶层设计, 中国当下突发公共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 民众的舆论诉求变得十分紧迫, 而新媒体提供的多样化的表达渠道和表达形态又为这种诉求呐喊提供了可能和条件。这种表达的多样性、分散性、个体性和以一己利益为考量的价值取向, 令舆论表达的无序性特征十分突出。

(三) 民众舆论表达的紧迫性同政府舆论引导的“远民性”常常形成对抗与冲突, 致使一般的舆论形态常常同非一般的舆论形态的冲突交锋, 于是群体性事件频发, 舆论引导失控, 进一步加剧民众舆论表达的无序性。

近几年, 不少学者关注舆论引导同舆论表达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要观点有:

(一) 舆论表达与舆论引导同为社会舆论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 只有舆论表达或只有舆论引导的社会是难以健康运转的。

(二) 充分的舆论表达是有效的舆论引导的基础及前提, 有效的舆论引导又为有序的舆论表达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合理的表达空间。

(三) 舆论表达与舆论引导的主体既独立又合作, 两者通过大众传媒等公共空间实现对话和沟通, 谋取认同和理解。

(四) 舆论表达与舆论引导的自发性及自觉性在一定条件下实现良性转化, 从自发走向自觉是和谐社会的生存条件之一。

认识和处理好上述几点辩证关系, 可以使普通民众舆论表达的无序性得到一定程度的克服甚至防范, 全社会的理性水准也将会有所提升。

三、新媒体时代:媒介舆论引导的有限调适

新媒体时代, 舆论传播和引导呈现不少新的特点:

(一) 公众在舆论形成、传播以及引导中的地位与作用日显重要。新媒体时代打破了原先只有少数人才能支配和利用的媒体稀缺资源, 普通民众成为舆论传播的重要主体。

(二) 舆论传播碎片化趋势发展明显。同传统媒体不同, 新媒体人人可以得而用之, 没有“守门人”把关, 发布的信息和发表的意见以碎片形态出现。当然, 碎片并非一无用处, 有时甚至意义非凡。

(三) 社会舆论多元复杂, 使得公众的不同意见得以公开表达, 草根的复杂情绪得到宣泄释放。中国当下的舆论形态因此而显得丰富多样, 官方舆论同民间舆论交相辉映, 有时海外舆论也有一席之地。对于这三个舆论场之中“最大公约数”应是国家安全、人民福祉, 也渐有共识。

(四) 众声喧哗成为社会舆论的常见景观。民众为网络问政、参与社会与国家管理, 为个人利益诉求而使用新媒体, 新媒体则提供平等、公开、海量的信息发布、意见发表的平台。这种景观, 成为官方实施舆论引导时不得不慎重思量及应对的前提。

(五) 社会舆论变得越来越难以驾驭。一则民众有不同的利益诉求, 而这种诉求又以不同程度的无序性表达出来;二则外来思想文化正源源不断地进入国门, 其不可阻挡地影响着国内民众的价值取向;三则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 言论出版自由也日有所进, 使社会舆论谋求“一律”越发不易。所有这些, 是中国社会进步政治日益清明的表现, 但对舆论引导的挑战也日趋严峻。在这种背景下, 如果还要求舆论引导力争理想效果, 则困难可想而知。

将上面分析的五个方面的情况概而言之, 大致有三点:一是新媒体时代信息如洪水, 意见又纷纭, 且海量信息和如云观点良莠不齐, 有时甚至真假难辨;二是官方舆论场、民间舆论场、海外舆论场相互争夺受众市场和影响力市场;三是意见领袖的支持者成千上万, 有很大的号召力和鼓动性。面对这种新的舆论环境, 笔者认为重要的是, 各级干部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尊重民众、敬畏舆论, 千万不能把应对媒体和应对舆论变为对付媒体和对付舆论。相反, 他们必须把尊重民众和敬畏舆论真正放在心上, 把了解和满足民众的舆论表达诉求当作一件大事认真对待, 切实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同时, 要学习、认识、尊重、服从舆论传播规律, 要学会在正确把握民众的社会心理和全面把握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动向的基础上, 实事求是地研判舆情, 在尊重舆情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民众舆论表达的诉求, 同时又科学有效地实施舆论引导, 并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 对舆论引导政策及策略进行不断的调适。

四、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国际较量

从根本上说, 新媒体主要是一种工具, 虽然它同时又可能成为人们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成为一种新的工作方法。而作为一种工具, 世界各国、各个阶级、各种势力都千方百计要掌握它、利用它、控制它。

如果说2010年是中国微博元年, 2011年是中国政务微博元年, 那么可以说2012年则是外国政务微博元年。因为从2011年下半年以后, 越来越多的外国驻华政府机构、政要及国际组织开通了目前中国最具人气、影响力最大的新浪微博。有这样一组不完全的数据:2012年外国政府机构在华开通的新浪微博的粉丝, 美国驻华使馆占第一位, 超过60万;如果以发帖数排名, 韩国旅游发展局第一, 达6000;境外政要在新浪微博拥有的粉丝,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第一, 达200万;境外主要国际组织新浪微博粉丝数联合国第一, 达330万。最近又有报道称, 近200名外国政要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在华开通新浪微博, 有的中国粉丝达数百万。

这些国外驻华机构及领导人不仅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 而且真正是“善待、善用”。这些机构和负责人“微传播”的特点是:全面推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领域信息, 根据中国民众的兴趣投其所好, “一网打尽”;与时俱进, 根据中国时政热点而设置议题议程;经常报道自己的活动, 拉近同中国民众的距离;运用文本、图片、视频等多种信息形态, 展现多彩世界。因此, 他们的“微传播”深受欢迎, 中国受众特别是他们的粉丝在接受信息的同时, 也就了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他们的价值观。

多个个案表明,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在煽动一些国家发生的“颜色革命”“花朵革命”中, 也充分利用了新媒体技术和新媒体平台。被称为“颜色革命精神教父”的吉恩·夏普所著的《从独裁到民主:解放运动的概念框架》一书, 被一些人鼓吹为“颜色革命的圣经”。这本“圣经”总结出198种“非暴力抗争颠覆政权”的方法, 其中作者强调的方法之一是办报 (所谓“媒体支援工程”) , 之二便是“发展新媒体技术”。为此, 美国的一些基金组织和被称为“另一个中央情报局”的自由之家国际非政府组织, 为一些国家培养媒体人才、意见人士提供活动经费。自由之家的声明说, “自由之家通过分析、宣传以及行动, 来作为自由、民主以及法治的催化剂”。自由之家强调, 所有这一切活动, 接受美国政府的领导是“天然合理的”。

任何工具、任何方法都是把双刃剑, 新媒体也不例外。在新媒体时代, 对新媒体的这种双向功能认知是非常必要的。特别在国际传播领域, 包括运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 西强我弱的基本态势没有根本改变, 对此必须抱有警惕。我们应该以实现中国梦为动力, 以不断强化中国传播软实力和发展新媒体传播平台为实际步骤, 做更多扎实有效的工作, 争取在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国际较量中, 有新的进展、新的胜利。

摘要:新媒体时代是以个人为传播主体的传媒时代。这个时代的媒介生态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新媒体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广泛参与新闻信息传受、舆论表达和舆论引导的空间、渠道及格局。在这个时代, 民众舆论表达的无序性值得注意, 认识和处理好舆论引导与舆论表达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克服无序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优化舆论引导, 要尊重民众、敬畏舆论, 同时要服从舆论传播规律。我们应以实现中国梦为动力, 强化中国传播实力, 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国际较量中, 争取有新的进展。

网络舆论的引导研究 篇10

一、网络舆论作为舆论的一种特殊形式, 由于它是借助互联网这个特殊的传播媒介, 因而它也有区别于其它舆论的特点。

1. 数量庞大, 意见多元。

互联网具有存储大量信息的能力, 信息内容纷繁复杂, 包罗万象, 不同于传统媒体因受版面和时空的限制, 加之互联网具有超链接的独有功能, 因此当社会重大事件发生后, 网络便能够迅速集中来自各方面的信息, 来自网民和公众中各中各样的意见也同时充斥在网络中。由于网民规模庞大, 且网络上表达意见的个体量多且自由, 最终形成的集合性意见, 也就是网络舆论的数量也相对较多, 并且通过网络渠道传播的意见, 它在形成过程中也显现出一些复杂的特征。网络信息内容非常丰富, 网民在对待同一热点事件时, 呈现在网络上的声音是不尽相同的, 由于网络舆论的主体网民和公众, 是一个规模庞大的数量群体, 他们的认识程度、地位级别等存在差异, 都在这个网络空间里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因而所发表出的也是多元化的, 导致网络舆论是多元的, 网络舆论被称为“真正的观点自由市场”。有的网民和公众对某一事件认识深刻, 网络舆论也是正确并且具有指导意义, 有的网民认识肤浅, 或存在偏差, 导致网络舆论片面, 网络舆论一方面可以助纣为虐, 反之, 另一方面也可以弘扬正义。

2. 网络舆论主体的匿名性。

在网络社会中, 人人都可以成为网络舆论的主体, 可以自由讨论, 交换意见, 参与网络舆论的形成。在网络时代, 受众拥有前所未有的自由权利, 在自由的空间里可以随意发表言论, 网络舆论主体的匿名性, 也给了网民和公众更大的权利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网络舆论场其实是由无数匿名的网友和公众形成的意见集合场, 并且在网络这样的虚拟空间里, 网络舆论主体一方面不仅可以匿名发表意见, 另一方面还可以自由选取自己所感兴趣的信息, 拥有非常大的自主权而不被人们发现。

3. 传播范围的广泛性和传播时间的快速性。

这是由网络媒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因为网络舆论总是要建立在一定的网络信息内容的基础上。网络信息传播的广泛性, 直面导致了网络舆论传播的广泛性。网络舆论在空间的传播上, 彻底打破了地域的界限, 形成了网络民意表达的自由之处, 也无法清晰区分私密与公共空间的界限。当重大事件发生后, 在网络上随着网络BBS和电子邮件等网络传播通讯工具的兴起, 网民可以相对自由的在更广泛的虚拟空间里发表意见, 并且内容有的是小道消息、也有的是各自的见解、发一些牢骚、发表评论等形式广泛。无数的网民散布在全球各国、不同的地区, 对同一事件或者不同事件在互联网上进行沟通交流, 交换意见, 形成网络舆论, 从而构成一张无处不在、包罗万象的信息网。在时间上, 由于网络传输速度非常快速便捷, 网络舆论在时间上也迅速传播, 有时甚至形成了一边倒的趋势, 网络信息的不断更新, 网民意见在不断冲突中整合, 尤其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报道速度上, 网络更是接近零距离同步传播, 这使得网络舆论也在时间上迅速形成并自由传播。

二、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的必要性

“舆论导向正确, 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 是党和人民之祸”。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 网络舆论也日益凸显出它在我国传统舆论中的格局和地位, 已经逐步成为新的重要的舆论阵地。网民和公众在这个巨大的天然舆论场里可以畅所欲言, 网络已经成为网民和公众的一种新的民意表达, 在对政府推进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中起到了必不可少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是当前我国网络舆论还存在着很多许多缺点和不足, 需要及时引导。网络空间具有前所未有的相对自由, 非常宽泛地自如地表达平台和表达方式, 使得网络舆论呈现出杂乱无序的现状。而我国当前网络舆论导向也存在着无序性、盲目性等缺点和不足, 加之越来越先进的科学技术解决了网民的各种障碍, 如果不及时对网络信息进行过滤和控制, 一定会对网民甚至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1. 正确引导网络舆论是准确把握民意的需要。

随着网络舆论的出现与形成, 它开放式、门槛低的传播形式, 为百姓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反映民意的通道。与传统媒体舆论相比, 网络舆论在真实、直接、及时反映民意方面更具有代表性, 例如各大网站的留言板、BBS, 都成为表达民意, 体现观点, 形成网络舆论的重要场所。有很多事件被网民和公众所关注, 主要源自于网友持续不断在一些有影响力的网站留言和发帖, 引起其他网民关注与参与, 形成一些观点化、总结化的网络舆论, 之后, 传统媒体开始介入其中, 进行采访与深度报道, 于是很快就形成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网友评论的交互作用, 马上会提升出网络舆论领袖的更代表民意的观点与呼声, 网络舆论就随之显现出来了。但与此同时, 网络舆论中存在的负面因素, 也在这个过程中表现了出来, 由于网民素质参差不齐、鱼龙混杂, 不免会出现起哄、造谣、攻击等情绪化舆论。若不能对这些偏激的网络舆论加以正确引导, 便会严重扰乱政府掌握民情、影响了解民意的视线。因此, 要使网络真正成为引导和体察社会舆论的重要窗口, 就必须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

2. 正确引导网络舆论是确保网络舆论监督顺利开展的需要。

互联网作为民意表达的最佳方式, 为民众和权力机构之间架设起了沟通的桥梁, 通过网络舆论的监督, 公众可以了解国家事物, 机构运作, 同时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活动进行评价, 这种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在网络舆论中也可以明显看到, 网络舆论在形成以后, 马上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力施加于决策者。特别是在一些重大事件的决策上, 网民关注的越多, 质疑的声音越大, 越容易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压力。在广大网民的关注下, 会使更多的人知道事件的真相, 有效地的监督权力机构对事件的操作过程, 这样, 可以促使事件更为公开透明。但同时, 由于网络上传播者身份的匿名性及隐藏性的特点, 难免会出现对一些网民和公众对相关部门处理事件方式的质疑, 引起部分网民的不满情绪, 从而产生一些无端的谩骂攻击, 削弱了正确舆论的监督作用。因此, 要维护网络舆论的理性声音, 使之发挥正确引导民众的积极作用。

3. 正确引导网络舆论是确保政府理性决策的需要。

网络舆论较传统媒体舆论而言更敏捷、更快速, 由于网络舆论的开放性、意见多元化等特点, 使公众可以充分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政府可以了解公众的真实想法, 并且根据公众和网民的意见进行政策修订, 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公众和网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意识。网络舆论不仅能把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暴露出来, 也能反映出网民和公众对这些问题的态度和反应。政府在进行公共政策制定中, 就拥有了公众和网民的直接意见, 使得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综合各类意见, 平衡各个利益群体的诉求, 及时修正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也宣传了政策本身, 争取了更多人的支持与认同, 增强了政策的公信力, 从而减少了政策阻力。

4. 正确引导网络舆论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

创新报道方式 强化舆论引导 篇11

云南省人大常委历来十分重视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特别是对人代会、常委会会议和主任会议的宣传报道。对人大新闻的宣传工作应注意把握舆论方向,明确宣传重点,拓宽工作思路,主动把人大宣传融入到党的宣传格局之中,紧跟时代步伐,贴近人大工作实际,突出人大履职特点,统筹兼顾,抓住关键,精心谋划,加强跟踪报道。

未雨绸缪

一年一度的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是全省各族人民共同关注的一件大事,做好会议的宣传报道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務。每次会议之前,我们都会制定好详细的宣传报道方案,明确宣传报道的指导思想、内容和任务。并在大会召开前夕,邀请各新闻单位负责人召开新闻协调会,具体安排宣传报道的重点和注意事项。

新闻协调会要求各新闻单位要严格按照新闻报道方案,高度重视,抽调精兵强将,精心策划,制定周密的宣传报道计划,紧紧围绕会议的主要内容,始终坚持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宣传基调,突出主题,深化内容,充分体现会议民主、求实、奋进的良好氛围,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形式,深入报道代表提出的涉及民生的热点问题以及我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等方面的建议、意见和批评。

做好会前的宣传报道,对于营造良好的会议气氛、宣传大会的指导思想,把握大会正确的舆论导向,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人气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何做好会前的宣传报道呢?

首先,我们会主动与新闻单位沟通联系,共同谋划会前报道工作。各新闻媒体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在宣传我省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的成就的同时,积极宣传我省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进展和人大制度,全面宣传人大及其常委会一年来的工作亮点。大会期间,省人大常委会和省委宣传部都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指出大会宣传报道工作的重点,提出对大会的宣传报道的要求,引导记者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议题,在一些热点、难点上捕捉和挖掘新闻素材,把严肃、庄重的活动写得生动、活泼,写出有新意、有吸引力的好作品。

其次,为记者提供新闻报道线索和素材,联系接受采访的单位和人员,尽心尽力地做好组织、协调、联络工作。各新闻单位也认真总结以往人代会报道的经验,在报道的形式和内容上积极探索和创新,紧扣百姓心声,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加大专题报道的分量,注重深度报道,准确而及时地把信息传达给外界,使老百姓对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情况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在会前召开的新闻通气会、记者吹风会上,我们都会要求广大记者把会议新闻做得更深入、更细致、更生动。每次人代会期间,代表议案和代表建议都是广大老百姓和新闻媒体高度重视的热点之一,为了把代表们提出的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在第一时间快速、准确地告诉老百姓,各新闻媒体都想了很多办法,采取了很多措施。许多记者不辞辛苦、不厌其烦地与我们的大会宣传组、议案组联系,与代表团负责人、新闻联络员和代表本人联系,表现出了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敏感性。最近几年的每次省人代会都是一次热火朝天的媒体总动员。参加采访报道的中央驻滇媒体、省内新闻媒体、海外新闻媒体共有50多家,300多名记者,刊播的图文音像作品至少有1100余件,2013年的省人代会期间,各新闻媒体刊播的新闻达1200多条。

有的放矢

人大常委会会议的新闻报道是人大新闻宣传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经常性的工作。多年来,我们始终把加强和改进人大常委会会议的宣传报道工作作为人大新闻宣传需要的重要课题,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宣传报道的方式和手段。在会议召开的前一个星期,通过召开新闻协调会、新闻通气会,对需要报道的重点、热点和要把握的问题进行通报。

为了进一步扩大宣传面,增加鲜活性,我们在重点要求云南日报、云南广播电台、云南电视台做好宣传报道的基础上,新增加了16家新闻媒体参与宣传报道,改变了过去那种媒体只有三、四家,记者只有四、五人,报道内容只是一些消息以及通过的决议决定和法规的现状。现在每次举行常委会会议,都有十多家媒体,很多记者在场,形成图文、声像一起上,消息、通讯、专访、评论、综述样样有的局面。另外,我们针对前几年个别媒体对人大新闻报道不规范的问题,着力在规范报道上下工夫,特别强调对人大宣传报道要与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地位相对应,并要求各新闻单位不能把人大会议等同于一般性的工作会议进行报道,对人大通过的决议、决定,不能作为一般性的消息对待。

我们改变了过去对常委会会议的报道只作开始和结束的程序性报道的做法,增加了对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分组审议中的审议情况做更深层次的跟踪报道,尤其是对重要报告、条例的审议情况,及时组织新闻记者抓住焦点、热点进行深度报道,克服了过去程序性报道多、实质性报道少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比如对《云南省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云南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云南省见义勇为条例》等,从列入立法计划开始,我们就组织云南日报、云南人民广播电台、云南电视台、新华社云南分社、人民日报、法制日报、云南法制报、春城晚报等10多家媒体对条例进行充分而深刻的报道。单就这几个条例的起草背景、起草过程及审议情况的新闻报道,每个条例的发稿量都在30条以上,较好地反映了省人大常委会立法为民的主题。总体上讲,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会议的新闻报道有了明显的加强和改进,各主流媒体都能够在重要版面和重要时段对人大新闻进行及时的报道。

在主任会议的宣传报道方面,我们有针对性地对各新闻媒体提出了深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宣传报道的思路,要求尽量减少一般的程序性报道,按照反映快、内容新、表现活、效果好的要求进行广泛深入、形式多样的报道,使主任会议的新闻报道水平和质量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此外,对于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的监督工作,常委会组织开展的代表视察、专题调研和执法检查活动,我们从提升人大新闻报道地位入手,会同有关委员会梳理出最有价值的新闻报道线索和宣传报道重点提供给记者,让记者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特别是对执法检查的宣传报道,我们在每次执法检查前,都会协同相关委员会认真研究制定宣传报道计划,组织省级主要新闻单位随同执法检查组到各地进行跟踪报道。同时,对于一些大型的专项活动,比如全省人大系统书画摄影展览、全省人大系统体育运动会、地方人大常委会设立30周年纪念活动、全省人大系统演唱比赛、全省人大系统演讲大赛、专题询问活动等,我们都会提前做出详细的宣传报道计划,制定宣传报道方案,并抓好落实。

新闻舆论引导方法探究 篇12

1 新闻舆论引导的现实意义

新闻舆论引导是一种通过新闻传媒整合众家之言经主流媒体传播而对社会各阶层各领域形成的具有某种行为引导性和价值倾向性的意思表达形式。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新闻舆论引导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式,其对于时事新闻动态观点的表达与传播是社会公信力形成的主要动力。在有中国特色新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新闻舆论引导对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2 新闻舆论引导着重关注的问题

2.1 新闻娱乐化倾向

娱乐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构成元素,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新闻娱乐化是指媒体将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生活的时事新闻以娱乐消遣的方式传播开来,在严肃中发掘娱乐,在庄严中找寻欢乐,通过趣味性和可乐性迎合了大众的口味,吸引受众的注意力。由于“受众”文化水平参差、社会关注视角有别、价值观不同,娱乐化的新闻可能会误导价值取向,产生跟风的事情。如何把控好“娱乐”的度,是目前需着重考虑的问题。

2.2 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问题

新闻从业者是发现、撰写、传播新闻的主导力量,是新闻舆论引导的直接经办人,所以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直接关系着新闻事业发展的前程。面对新闻业竞争压力的同时,不添加个人情绪、不过分渲染,如何将新闻事件客观地呈现于大众,是另一个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3 新时期新闻舆论引导方法

3.1 转变思想观念

新闻应该是真实可信的时事动态的反映。新闻舆论导向要以党和政府的意思表达为中心,遵从民意,走群众路线,切实有效的引导社会价值导向。新闻报道不仅是政府政策宣传的工具、真美善的代言、社会热点和焦点的放大镜,还是民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发言器、假恶丑的辨别器、社会弱势群体的表达器。新闻舆论引导要以事实为依据,以生活百态为出发点,多元化、多维度观察问题,走出层面认识误区。

3.2 增强受众接近度或可信度

要有灵活的新闻舆论引导机制,新闻从业者的工作态度要谦和端正,启发新闻“受众”与新闻从业者之间的互动,从“受众”的角度思考问题,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通过直接的面对面的与“受众”交流沟通体会“受众”的社会心理并适时因势利导,提升“受众”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从而增强“受众”接近度和可信度,进而提高新闻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3.3 把握新闻舆论导向关

新闻舆论引导是社会发展态势的测量计,好的社会发展动向会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水平和生活条件。要有正确的新闻舆论引导,就要准确把握好新闻舆论导向的质、量、度。新闻舆论引导与其他社会机制一样,要求少而精,精益求精。

把握好新闻舆论导向的质,就要确保新闻的真实、有效、合法、合理和可能性。要从实际出发,切忌杜撰编排和肆意增减。

把握好新闻舆论导向的量,就要善于观察和总结,从不同的时事新闻中找寻共通性和可关联性,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新闻材料只要足以证明观点和立场就可以,切勿对某一类新闻进行轮番轰炸,以免受众产生新闻疲劳。

把握好新闻舆论导向的度,就要准确把握受众的新闻接受能力,新闻工作者要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和整合时事新闻动态的技能。要善于分析总结,简洁明了的阐述新闻主旨,保证受众的适应性和接受度。

3.4 做好新闻策划工作

要编排好不同的新闻板块,明确新闻目的,完善新闻功能,健全新闻服务体系,对不同类型的新闻要有充足的调查计划工作,做好新闻策划工作。

3.5 切实提高新闻工作队伍素质

新闻工作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新闻舆论引导的正确与否。要加强对新闻工作队伍的专业技能培养和专业知识教育,大力宣传正确新闻舆论引导的意义,建立健全新闻工作转接和衔接服务机制,切实提高新闻工作队伍素质。

4 结语

新闻舆论引导是社会价值观动态发展的重要发动器。在新闻舆论引导过程中,一些扭曲价值观的行为认识有发生,要建立健全新闻工作转接和衔接服务机制,明确新闻监管,积极建立正确的新闻舆论引导机制。

参考文献

[1]张楠坪.论新闻舆论引导水平的提高[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52-55.

[2]戴继红,朱鸿洁.浅议新闻舆论引导的几种模式[J].新闻实践,2006(5):56-58.

上一篇:操作系统的进程管理下一篇:逆变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