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爽职务侵占案(共3篇)
李爽职务侵占案 篇1
李爽职务侵占案
【要点提示】
妻子利用职务便利侵吞丈夫系大股东的公司财产仍构成职务侵占罪。
【案例索引】
一审: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2003]年通刑初字第00299号(2003年10月28日)
二审: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03]年二中刑终字第01925号(2004年2月5日)
【案情】
公诉机关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上诉人)李爽。
2001年4月10日,北京天旭实业集团(股份制合作)下发文件聘任李爽为北京天旭实业集团总经理助理、北京天旭达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兼销售部经理。2003年2月间,北京天旭达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决定在北京市区发布户外房地产广告,时任公司副总经理的李爽让市场部工作人员分别征询广告价格。公司商场部员工高枫联系到北京中亚博文广告公司,该广告公司向高枫报价为182万元,高枫便把中亚博文广告公司的情况介绍给被告人李爽,李爽与北京中亚博文广告公司经理刘峰继续洽谈户外广告发布合同的价格,最岳双方商定广告发布费为170万元,在此期间,被告人李爽以其公司提现金为由,提议将双方在合同上签订的广告发布费增加到1980 160元,多出的28万元让该广告公司扣除10%税金后以现金形式返给李爽,刘峰同意后,将其签字的合同交给李爽,李爽于2003年3月4日把该合同交给总经理孙旭,孙旭阅后在合同上签字。依据合同约定,签约当日北京天旭达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应支付给北京中亚博文广告公司合同总价款的50%即人民币990 080元,3月5日高枫将北京天旭达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990 080元转账支票交给刘峰,3月6日该笔款项转到了北京中亚博文广告公司在招商银行建国路支行的账户。3月13日刘峰返给李爽现金人民币15万元。3月25日,刘峰又将现金人民币102 000元送到李爽单位楼下,李爽让高枫下楼拿钱并授意高枫把钱存入其在市区内的开户银行,高枫于当日将现金人民币102 000元存入李爽在招商银行建国路支行设立的存款账户。2003年5月30日,被告人李爽将上述两笔款共计252 000元借给他人使用。
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李爽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职务侵吞公司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被告人李爽否认其犯职务侵占罪,认为北京天旭达公司系自己家的公司,其与公司法定代表人孙旭是夫妻关系。2003年年初,因与孙旭感情不和,准备协议离婚。孙旭同意给其补偿900万元以及房屋、汽车等物,但未兑现。后孙旭告知其可通过与其他公司签合同时多加些数额,让对方返回现金的方法解决。其与北京中亚博文广告公司洽谈的户外广告发布合同是孙旭签的名字,并且让对方返还现金一事,孙旭知道;市场部工作人员高峰知道低价和合同标价之间的差价,故其通过合同提回扣是公开进行的,所以,其行为不构成职务侵占罪。
【审判】
一审法院认为,被告人李爽在担任北京天旭实业集团总经理助理、北京天旭达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取广告业务回扣款现金人民币252000元(税后),其行为侵犯了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财产所有权且数额巨大,已构成职务侵占罪。鉴于被告人李爽父母已替其退还所侵占的款项,再结合本案其他具体情节,对被告人李爽可酌予从轻处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判决:
一、被告人李爽犯职务侵占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二、被告人李爽亲属代其所退款项、人民币28万元发还北京天旭达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一审判决后,李爽不服,提出上诉。其上诉理由是:北京天旭达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系孙旭的家族企业,其以拿回扣方式提走现金25万余元是在孙旭的授意下公开进行的;其没有侵占公共财产的故意,不构成职务侵占罪;案发后,其亲属已退赔人民币28万元,未造成实际损失。
二审法院认为,上诉人(原审被告人)李爽在担任北京天旭达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期间,将公司的资金非法占为己有,其行为已构成职务侵占罪,且数额巨大,依法应于惩处。一审法院根据李爽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并考虑李爽家属代其退还侵占款项等情节对其作出的判决,定罪及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对在案款项的处置亦无不当,审判程序合法,应予维持。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第(一)项之规定,裁定如下:驳回李爽的上诉,维持原判。
【评析】
在审理过程中,对本案事实的认定和处理分歧较大,主要形成以下3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被告李爽不构成职务侵占罪。理由是天旭达公司本质上更符合家族企业的性质,孙旭为该公司总经理,孙旭的妻子李爽为该公司的副总经理,其公司的任免大权均由孙旭一人控制;多年以来孙旭家中的一切实际开销完全由公司支付,因而该公司实际是家族公司,是以有限公司之名行家族公司之实,至少是被家族控制的公司。公司的财产即是家庭共同财产,李爽提走的资金实际上应属于其与孙旭共同拥有的家庭共同财产。此外,被告李爽提走25万元现金是按照孙旭的授意,以一种变通方式提走孙旭应给予她的离婚财产,李爽在主观上将公司财产与家庭财产视为一体,其认为拿走的是自己家庭的财产,因而主观上不具有职务侵占的故意。
第二种意见:被告人李爽的行为构成犯罪,但社会危害不大,应定罪免刑。理由是天旭达公司系有限责任公司,虽然孙旭以及家族确实占有绝大多数股份比例,但公司还有其他个人股份,公司的财产并非股东的个人财产,二者之间不能等同。证据表明公司多支出的28万元是天旭达公司的,李爽的行为侵犯了天旭达公司的财产利益。故李爽的行为实际侵犯了各股东的财产权利,构成职务侵占罪。但是,根据孙旭实际个人控制公司财产的事实,可以说明孙旭与其家族占股份的绝大比例,孙旭又系被告人李爽之夫,故被告人李爽的职务侵占犯罪行为,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侵占了孙旭以及孙旭家族的财产利益,社会危害性较小,且考虑到被告人李爽的父母又将其所侵占款项退还等事实,应认定被告人李爽的犯罪行为轻微,可以免除刑罚。
第三种意见:被告人李爽的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且数额巨大,应依法定罪处罚。
我们同意第三种意见,理由如下:
1.被告人李爽的行为已构成职务侵占罪
从犯罪的构成要件来看:(1)职务侵占罪主观上必须是出于故意,并具有将本单位财务非法占为已有的目的。本案中,被告人李爽身为公司副总经理,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对公司由若干股东构成是明知的,却非法侵吞有限责任公司25万余元款项归己所有,显见其非法占有公司财物的主观故意是客观存在的,同时由于现行法律对家族公司未作规定,其认为自己侵犯的是家族公司利益的抗辩于法无据。(2)职务侵占是以职务为便利,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本案中,证人孙旭及高枫等人证言均证实不知道李爽提现金归己一事,被告人李爽亦多次供述公司的人不知道此事,其行为符合职务侵占罪的客观构成要件。(3)职务侵占罪的客体是公司的财产所有权。工商部门核发的企业营业执照证明被告人李爽所在的天旭达公司系有限责任公司,由多个股东构成,案发时公司股东以及董事会、监事会成员虽发生了变化,但企业性质仍未发生变化,故被告人李爽的行为侵犯了天旭达公司的财产利益,而非某人个人的财产利益。
2.被告人李爽的职务侵占行为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应当定罪处罚
首先,李爽的行为侵犯了公司股东的利益。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财产与公司财产是分离的,李爽将公司财产擅自占为己有,严重损害了公司股东特别是小股东的利益:其次,李爽的行为侵犯了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其私自占有公司财产的行为本身就是对公司的偿债能力的一种破坏,如果股份公司的大股东都争相效尤,那么公司的偿债能力将大为降低,对公司的信誉度有很大影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孙旭在离婚协议中同意补偿李爽人民币900万元以及房屋、汽车等物,其在财产分割协议中写明将所有权属于公司的汽车分给李爽,实际是在私自处分公司财产,可见孙旭也有把公司财产等同于个人财产的表现,但是这一行为属于什么性质是另外一个法律关系,并不影响被告人李爽所犯职务侵占罪的成立。
综上所述,李爽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侵占公司财产的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其行为侵犯了公司股东的利益,损害了公司的管理秩序,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鉴于李爽的父母已经替其退还所侵占企业的财产,可以作为从轻情节予以考虑。故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
辽宁海城一起“职务侵占”案 篇2
10年前企业转让个人
据蔡彬介绍:1997年他以艺新村村民身份“买断”了艺新建材厂,并与当时建材厂所属单位签订了“转制契约书”。记者从蔡彬提供的一份名为“关于海城市艺新建材厂集体企业转制为私营企业的申请报告”中看到:
海州管理区、海州经济委员会,我公司所属的海城市艺新建材厂(即砖厂),是艺新村的集体企业,始建于20年前,经济效益都很好,为巩固集体经济有很大贡献。但因为该厂的设备老化,急需投入很大的资金作为改造,为落实海城市委、市政府有关体制改革的20条精神,结合我村的具体情况,经村党、政企主要领导集体讨论决定将该厂转让给蔡彬为私营企业,转让费40万元,一次付清。资金大部分偿还以前建厂时的贷款,一部分作为上新项目用。
另外,“海城市艺新建材厂(砖厂)转制契约书”中写道:
经领导研究决定,将艺新村所有权的集体企业,海城市艺新建材厂(即艺新砖厂)转让给村民蔡彬、王心刚为私营企业,有关细项商定如下条款:
一、转让固定资产权,包括现有的场地、机械、设备、库房、20门砖窑、电源、职工宿舍等。
二、办公室接收人有使用权,转让方如因修路等需占用时,接收方应予倒出。
三、转让后接受人有权更名、改建、改产、抵押、转卖、转租等(与)转让方无关。
四、转让费为人民币40万元,笔下交清不欠。
五、转让场地四至详见附图。
六、此契约一式三份,双方各持一份,报海州管理区一份。
另有海州管理区相关人员签的“经审查,同意转制”的字样和公章。蔡彬说,这样一来这个企业已经是私人企业,只不过营业执照没有改变,仍然用的是集体企业营业执照。法人为蔡彬。
经营执照变更生是非
2003年3月,海城市海州区下发了(2003)3号文件 “关于注销海城市环北铸造厂等挂靠企业的决定”。其中,海城市艺新建材厂也被列入注销名单之列。作为原来营业执照的企业法人,蔡彬说自己理所当然地担当起换照的责任。于是,他让办事人员去相关部门办理手续,这时发现当年的转制契约不见了,于是,办事人员找到艺新居民委员会,根据当年的契约印象补办了一份新的转制契约。2005年12月28日,海城市海州管理区下发海州区(2005)56号文件“关于海城市海州办事处艺新建材厂转制的批复”。内容如下:
经管理区研究决定批复如下,将海城市海州办事处艺新建材厂法定代表人蔡彬注销,出售给蔡雨斌,价格40万人民币,一次付清,转制前所发生的债权、债务均由原法定代表人蔡彬负责处理。特此批复。海州管理区2005年12月28日。
蔡彬就是凭着这个批复于2006年1月将自己的艺新建材厂的法人资格注销,并以一个经营者的身份领取了营业执照。他说,自己一切都是按章办事,既没有弄虚作假也没有违背法律。没想到,却被人以“侵占罪”举报到公安机关。
海城市人民检察院海检刑诉(2007)413号起诉书显示:蔡彬于2007年2月5日被海城市公安局取保候审。2007年5月29日被海城市人民检察院起诉到法院。案由是:蔡彬于2006年1月利用职务之便,指使他人伪造了该厂的清算报告、职工代表大会决议、转制协议书等书面材料,骗取了海城市海州管理区的批复文件后,将集体性质的艺新建材厂在海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销,并以自己的名义办理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将本厂的砖窑、电工房、仓库、宿舍、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和该厂的62000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占为己有。被其占有的财产总价值人民币543.7656万元。检察机关认为:被告人无视国家法律,身为集体企业的法人代表,利用职务之便侵吞本单位财产,数额巨大触犯了刑法,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应当依职务侵占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案件背后迷雾重重
据蔡彬和其家人介绍,此案已经在海城市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4次。然而,迟迟未能宣判。而且在后来的庭审中,法院另行审理了非检察机关起诉内容:即蔡彬涉嫌侵占合伙人财产。这位合伙人就是本案的举报人陈某(化名)。蔡彬说,陈某是他多年的合作伙伴,也是曾经最要好的哥们儿,两家早些年关系就非同一般,在海城合作了好几个企业。而艺新建材厂则是其中一个。当年陈某在村里身居要职,在蔡彬想买这个厂子的时候就提出合伙经营,又碍于对这个建材厂不好公开插手,便以其亲属的名义和蔡彬合作。
这些年来,陈某一直以合伙人的身份和蔡彬分享着艺新建材厂的利润。
蔡彬还说,当年以他的名义买下的艺新建材厂那40万资金里其中就有陈某的18万元,而在相关文件上,陈某则是转让方的代表。至于艺新村以及上级部门的批示也都是按照要求由转让方出具的,根本与己无关。蔡彬还指出:那份由艺新村委会和艺新实业有限公司出具的“关于海城市艺新建材厂集体企业转制为私营企业的申请报告”明确写着将艺新建材厂转让给本村村民蔡彬。而在“海城市艺新建材厂(砖厂)转制契约书”中则体现出两个人的名字,其中的王某正是陈某的“姑爷”。两份文件中主要被转让人的差异恰恰说明了陈某参股又对上级领导隐瞒真相的事实。陈某当时为了保护自己,私自将本应由他和蔡彬共同保管的契约私自放置,这为以后蔡彬需要契约不得不补办文件埋下了伏笔。
根据蔡彬本人的说法,和庭审中蔡彬的辩护人的辩护词:蔡彬的企业办理变更手续,是企业财会人员一手经办,协议内容由村干部提供的,该名村干部是在找不到原协议的情况下参照当时转制报告内容形成。至于经营者的名字则延续了原来营业执照的企业法人的名字,所以用了蔡彬的名字。变更企业登记并不是蔡彬的本意,而是应政府部门要求进行。有关部门还要求必须出示村民代表大会的会议纪要,由于当年的讨论记录已经找不到了,考虑企业转制已成事实,便委托他人还原了一份纪要。并由他人签了名。虽有不当但实质内容并不违反当时的真实情况……
蔡彬说,企业实际早已经转制了,转让给我之后所有权就应该属于私人。如果说我侵占个人财产,我和合伙人仍然公平分红。双方手中均有合伙购买和共同经营协议书,而且在经营生产等环节仍然是双方的人员进行管理。“其实,整个事件就是因为想尽早按照有关部门要求整改,却因为过去机制的不完善导致眼前的行为纰漏!”蔡彬说:“整个事情的起因是由于我与合伙人陈某之间多年合作积累的矛盾。法律是公正的,不能因为我的疏忽和他人的别有用心定我的罪呀!”
那么曾经的老友,多年的合作伙伴为什么要举报对方呢?
蔡彬说:“其实不是我想侵占别人财产,是陈某想把我给兼并了,因为我不配合他才想用这种办法逼我就范。如果说到犯罪的话,我想他开始就违法乱纪了,如果当年他不为了一己之私和我参股,如果他不把契约私自抽出保管,如果他保留好当初村民代表通过的决定……就没有以后这些事。2005年年初,陈某在艺新建材厂院内开办黑工厂(铁粉厂),年产量10万余吨,其生产的废渣多达30万吨;非法获益5000多万元,期间偷漏税达五六百万元。并且在黑厂生产过程中伤数人,死亡一人的事实均瞒报私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该厂仍在运营中。说我侵占国有土地,现在土地使用证没有改变。倒是他在双方共同使用的土地上擅自建起了黑厂,不仅污染环境,还破坏了土地和植被……”
和谐社会和为贵
记者在陈某与蔡彬合作的另一企业找到陈某。他表示不愿接受记者采访。当记者问该企业的情况时,陈某回答说是股份制,记者又问目前股东有多少,得到的答案是多名,此前蔡彬表示该企业为他和陈某两个人的股份,记者继续追问:“那过去呢?”陈答:“两个人。”记者问:“那个人是谁?”陈又答:“不方便透露。”记者想通过海城市法院了解情况,相关部门表示需要记者到上级法院开具“允许接受采访介绍信”。
有相关法律界人士发表看法说,一本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变更为工商个体经营营业执照,这只是一个履行行政手续的问题,出现纰漏应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予以纠正,因为该企业转让个人经营已是不争的事实,完全没有必要上升到刑事犯罪的高度;就此案的一些情况来看双方当事人的纠纷更适合用民事诉讼和调解程序来解决。司法机关更应该本着“疑罪从无”的办案理念来对待当事人享有的司法权力。本案所谓的集体企业在数年前已转归个人所有,在变更营业执照后,尽管经营者标注的是一个人的名字,而合伙人仍然在行使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据悉,当事人蔡彬在取保候审期间于11月某日被逮捕羁押于看守所。目前,此案仍在审理中。
相关链接:
李爽职务侵占案 篇3
申请人:xxx
请求事项
请求依法对 涉嫌挪用资金罪、或职务侵占罪进行刑事立案侦查,并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事实与理由
,女,xxxx出生,汉族,户籍地xxx户,身份证号:xxxx。其自xx年开始,全权负责xxx公司财务负责人工作(所有公司印章、证件、操作及授权网银由其单独保管、会计出纳工作均由其单独负责)。
Xxx年x月,申请人在工作检查中初步发现,自xxx年起至今,不间断出现:
1、xxx利用职务之便,在未经公司领导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将公司资金毫无缘由的转入其个人账户,且不附原始凭证甚至附虚假发票入账。
2、未按会计人员行业管理规范制作工资表,工资发放金额与事实不符。
3、自xxx年公司聘用出纳开始,将公司部分资金划入出纳个人账户,后又指使出纳将该部分资金全部划转至xxx个人账户,并去向不明。
为查清资金去向,申请人特委托xxx会计师事务所对申请人账目
进行全面审计,通过审计结果,申请人确认xx涉嫌挪用资金罪、或职务侵占罪的违法事实。
审计确认后,申请人再行找到xxx,想让其向公司解释清楚款项的去处,但xxx却态度蛮横,答非所问。先是刻意回避、进而无故旷工的方式选择逃避。拒绝配合公司做财务自检工作。
综上,xxx的上述行为,给公司及其他股东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已触犯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涉嫌刑事犯罪,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申请人现依法向贵局报案,恳请贵局依法予以刑事立案侦查。
此致
Xx公安局xx分局
申请人:xxx
2016年月日
【李爽职务侵占案】推荐阅读:
职务说明和职务分析10-16
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10-10
常见职务的职务描述和任职资格要求10-25
职务犯罪的成因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08-16
职务发明05-11
职务消费05-24
职务评聘07-30
专业技术职务06-03
职务发明专利06-09
执行职务论文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