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络资源,优化作文教学(精选8篇)
利用网络资源,优化作文教学 篇1
利用网络资源,优化作文教学
铜山县何桥镇朱楼小学王侠光
21世纪是现代教育信息化时代。小学语文教学正踏着时代的脚步前行。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文教学效率低,学生作文能力弱,老师怵作文,学生厌作文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作文教学。随着互联网、特别是校园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作文教学的网络化也初见端倪。资源共享的网络将为广大学生的作文学习提供一个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就能使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作文教学网络化就是要充分利用网络本身所具有的优势,以及人为搭建“网络平台”——专题作文网站,引进广阔真实的写作对象,提供丰富的写作资源,实现全程性的思考与交流,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以弥补实体写作环境的“先天不足”。
一、网络的开放性,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
计算机互联网的强大信息量为学生展现了大量的信息素材,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更广泛的天地,学生学得更多、更快,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每天面对“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写作素材的匮乏是学生写作水平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加强生活实践,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文、声像资料,引发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并入情入境,真所谓“坐在家中看世界”。鼠标轻点,大千世界尽在眼前。写景可点击“自然风光”,叙事可点击“时事
新闻”,写动物可搜索“动物世界”……还可根据课文内容延伸,尝试写作。
要写出好作文必须注重书面语言和日常生活的积累。我请学生在班级网站上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引导他们在主页上开辟“写作素材库”专栏,一方面把网上阅读到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粘贴”到素材库;另一方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见闻感受记入“写作素材库”,并定期将“粘贴”的素材和生活素材进行分类、选择、整理。每两周利用专题课进行写作素材交流,相互补充,去伪存真。这样,作文就不再成为“无米之炊”。
有了互联网,学生还用得着为写作素材的贫乏而绞尽脑汁吗?只要我们上网搜索,写作素材取之不竭,应有尽有。学生上网阅读各种课外书籍,加强语言积累,日积月累,必定能提高习作水平。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二、网络的多元化,优化了课堂教学。
网络是一个多元的空间,你可以来,我可以来,他也可以来,网络环境的创设,能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使作文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更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网络作文教学过程,能显示出多方面的优势,它不仅实现了教学时空的开放,也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开放:网络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处理习作材料的平台。在上网络作文课《游武当山》时,考虑到虽然武当山是我们这里的风景名胜,但不一定每一个学生都去游览过,我就先让学生欣赏武当风光片,边看边议论,学生产生了真实感情。利用网络
资源填补了学生的知识空白,充实了他们的思想。因此这堂生活作文课在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发的基础上,学生不知不觉地完成了习作,效果甚佳。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凭一支粉笔、一张嘴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而网络化的作文教学的迅猛发展,更给作文教坛带来了活力与生机。人机互动、机机互动、师生互动的相互交流,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课堂结构,营造出“愉快学作文”的轻松氛围。
同时,过去作文写了改,改了誊,繁复的过程学生心烦,老师头疼。而现在在计算机上写作方便,快捷,还可以随时删减,添加,直至满意为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三、网络的交互性,方便了作文评改。
传统的作文评改,教师台上读,学生台下听,“耳听为虚”,学生听得支离破碎,不以为然,评改效果不明显。利用网络评改作文,使学生“眼见为实,动手为真”。课堂评议,小组讨论,协作学习,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表现,学生学得兴趣高,收效大。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可见,学生能评价和修改习作也是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依托网络引导学生评改作文,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通过网络浏览学生习作,从中选出具有典型优、缺点的习作,投影到大屏幕,不同段落,词句可以用不同的字体显示,精彩之处可显红色,不妥之处可以闪烁。学生围绕习作要求,字、词、句、标点
等部分集体评议,方便地实现增、删、变、换等修改。通过集体评改,学生对本次习作的要求更加明确,能从范例中取长补短,对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参照范例进行自主修改、小组互改。网络为学生创造了相互启发,疏导与帮助,取长补短的良机,有利于提高学生评改的能力和作文能力。教师通过多媒体网络监控系统对学生机进行操作监控,发现存在问题,及时通过网络反馈给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个别辅导。这样的评改,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集体的智慧,使学生在自改互改中提高了修改作文的水平,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同时,任何一位同学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发布自己作品的天地,接受同学、教师以及家长的评价。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利用网络进行作文评改可以加快评改节奏,提高评改效率与质量,而更重要的能把作文评改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四、利用网络的共享性,建立作文发表园地。
每一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潜能、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平台。我在网上开辟 “习作发表区”,既能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网上辅导,更能为学生的习作提供发表的园地。如果学生的习作随着教师写上一两句可有可无的评语而画上一个句号,那学生的写作热情不高就不难找到原因了。受到一位教授“成功教学法”的启发,我觉得应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我可指导学生把修改过的图文并茂的作文通过网络发送到作文网站上与全国甚至全世
界的小朋友进行交流、欣赏,或通过电子邮箱投寄给报社,也可以把学生作文打印出来,编辑成册,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这些积极做法都是促进学生进行写作的不竭动力。
利用网络发表学生的作文,不必经过主编的审定、筛选、淘汰,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自评互评等形式,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他们在不断练笔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写作水平。“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近三年的尝试,我们在作文教学路上渐走渐宽,老师易教,学生乐写,已经走出具有我们自己风格的作文教学之路。
利用网络资源,优化作文教学 篇2
一、网络的开放性, 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
计算机互联网的强大信息量为学生展现了大量的信息素材, 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更广泛的天地, 学生学得更多、更快, 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每天面对“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 写作素材的匮乏是学生写作水平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加强生活实践, 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 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文、声像资料, 引发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并入情入境, 真所谓“坐在家中看世界”。鼠标轻点, 大千世界尽在眼前。写景可点击“自然风光”, 叙事可点击“时事新闻”, 写动物可搜索“动物世界”……还可根据课文内容延伸, 尝试写作。
要写出好作文必须注重书面语言和日常生活的积累。我请学生在班级网站上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 引导他们在主页上开辟“写作素材库”专栏, 一方面把网上阅读到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粘贴”到素材库;另一方面, 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见闻感受记入“写作素材库”, 并定期将“粘贴”的素材和生活素材进行分类、选择、整理。每两周利用专题课进行写作素材交流, 相互补充, 去伪存真。这样, 作文就不再成为“无米之炊”。
有了互联网, 学生还用得着为写作素材的贫乏而绞尽脑汁吗?只要我们上网搜索, 写作素材取之不竭, 应有尽有。学生上网阅读各种课外书籍, 加强语言积累, 日积月累, 必定能提高习作水平。正所谓“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二、网络的多元化, 优化了课堂教学
网络是一个多元的空间, 你可以来, 我可以来, 他也可以来, 网络环境的创设, 能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 使作文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更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网络作文教学过程, 能显示出多方面的优势, 它不仅实现了教学时空的开放, 也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开放:网络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处理习作材料的平台。在上网络作文课《游武当山》时, 考虑到虽然武当山是我们这里的风景名胜, 但不一定每一个学生都去游览过, 我就先让学生欣赏武当风光片, 边看边议论, 学生产生了真实感情。利用网络资源填补了学生的知识空白, 充实了他们的思想。因此这堂生活作文课在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发的基础上, 学生不知不觉地完成了习作, 效果甚佳。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师凭一支粉笔、一张嘴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一去不复返了, 取而代之的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教学, 而网络化的作文教学的迅猛发展, 更给作文教坛带来了活力与生机。人机互动、机机互动、师生互动的相互交流,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课堂结构, 营造出“愉快学作文”的轻松氛围。同时, 过去作文写了改, 改了誊, 繁复的过程学生心烦, 老师头疼。而现在在计算机上写作方便, 快捷, 还可以随时删减, 添加, 直至满意为止, 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三、网络的交互性, 方便了作文评改
传统的作文评改, 教师台上读, 学生台下听, “耳听为虚”, 学生听得支离破碎, 不以为然, 评改效果不明显。利用网络评改作文, 使学生“眼见为实, 动手为真”。课堂评议, 小组讨论, 协作学习, 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表现, 学生学得兴趣高, 收效大。新课程标准强调, 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可见, 学生能评价和修改习作也是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依托网络引导学生评改作文, 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通过网络浏览学生习作, 从中选出具有典型优、缺点的习作, 投影到大屏幕, 不同段落, 词句可以用不同的字体显示, 精彩之处可显红色, 不妥之处可以闪烁。学生围绕习作要求, 字、词、句、标点等部分集体评议, 方便地实现增、删、变、换等修改。通过集体评改, 学生对本次习作的要求更加明确, 能从范例中取长补短, 对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参照范例进行自主修改、小组互改。网络为学生创造了相互启发, 疏导与帮助, 取长补短的良机, 有利于提高学生评改的能力和作文能力。教师通过多媒体网络监控系统对学生机进行操作监控, 发现存在问题, 及时通过网络反馈给学生, 进行针对性的个别辅导。这样的评改, 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了集体的智慧, 使学生在自改互改中提高了修改作文的水平, 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同时, 任何一位同学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发布自己作品的天地, 接受同学、教师以及家长的评价。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 利用网络进行作文评改可以加快评改节奏, 提高评改效率与质量, 而更重要的能把作文评改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四、利用网络的共享性, 建立作文发表园地
每一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潜能、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平台。我在网上开辟“习作发表区”, 既能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网上辅导, 更能为学生的习作提供发表的园地。
利用网络发表学生的作文, 不必经过主编的审定、筛选、淘汰, 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自评互评等形式, 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他们在不断练笔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写作水平。
利用网络优化作文教学 篇3
关键词:网络;作文教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0-0056
从多年参与中考作文改卷,笔者发现大部分习作叙述不清,文句不通,书写不规范,表达不明白,学生作文能力弱。随着互联网、特别是校园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作文教学的网络化正在运行。资源共享的网络将为广大学生的作文学习提供一个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就能使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一、利用网络培养习作的愿望
有一位名人说过,“我们做家长的要知道自己的孩子每天在做些什么,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子女。”基于这一点,我们布置家作时利用“校讯通家校互动平台”,就作文这块通过校讯通便捷地把作文题目、要求发在家长手机上,让家长清楚地知道如何去指导孩子写作文,创造了家长与孩子共处的时间,商榷与交流,互动与生成,哪怕是学到了一个词,一个字也是语言表达所要达到的目的。有时读写相结合,比如,读了《老人和海鸥的故事》,作者细致地描写了摄影师亲眼目睹了一位老人是怎样十几年来一如既往地喂海鸥的,海鸥又是怎样围着老人吃食的情景。人与动物相处的和谐画面已经表现得非常不错了,可是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在江边未见老人,在寻找时才从邻居那里知道他是一位孤单的老人,一直喂养着海鸥至病故呢?摄影师又一次被感动,他们拿着老人的相片来到江边,感人的一幕发生了:飞翔的海鸥认出了照片中的老人,顿时飞到照片四周,悲哀地扇动着柔软的翅膀……摄影师第三次被感动了。从写作的角度上深度思考:作者是在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把这些有关写作方面值得探讨性的问题发表在班级博客上。此后,博客里洋溢着浓浓的探究氛围,发贴、跟帖是开展探究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通过实践,然后在博客上发的专题活动帖子上回复进行交流,讨论,当然,学生可以独立的重新发表和专题有关的新讨论帖子,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学习。这种从发布新帖子提出问题,跟贴回答问题的形式,具有极强的交互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的状态。他们知道文章之所以要这样写,是因为老人的这一举动不但感动了摄影师还得到了邻居的认可,从邻居那里了解到他还是一位孤单的老人,一直喂海鸥实属不易,正因为他退休十几年来几乎天天都到江边喂海鸥,老人与海鸥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以至海鸥看到老人的照片围着它悲哀地扇动着柔软的翅膀飞翔……我们可以想像海鸥当时的心情、想说的话,对老人有多么的留恋,读出这份情感的交融,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揣摩作者是这样借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突显文章中心思想。作者就是这样在写的,安排了一次又一次被感动的场景——人与动物的和谐、友好,只有充满着和谐,充满着爱,人与自然才能和平共处。这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二、利用网络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网络改变着学生的阅读方式。由于条件所限,传统的阅读方式中,普遍存在学生的阅读面窄、量小的情况,因而造成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能力差,阅读效率低等现象,而且因为怕抄写,学生极少做读书笔记,作文素材的积累较少,写起作文“无米下炊”了。网络阅读以其容量大、内容丰富,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使学生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有一定的自主性,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因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指导学生进行网络阅读的同时,我指导学生建立素材库,下设几个分类文件夹,并将搜集到的资料及时进行归类整理;引导学生进行资源共享,让大家把搜集到的资料共享。这样,学生作文时就再也不会“无米下炊”了。笔者还指导学生积累优秀范文,从优秀范文的思路以及写作方法中得到启示。
三、利用网络优化习作的评价
叶圣陶先生说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可见,学生能评价和修改习作也是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组织、指导、激励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借助网络选择自己喜欢的素材进行在线观察、想象、构思和表达。尤其是作文的评改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通过网络交互,使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有机会得到来自教师、家长、学生的多元信息反馈。所以我们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尽可能让学生及时、准确、具体地了解自己写作的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就。反馈的及时和不及时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影响有着巨大的差异。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多么渴望老师给一个评价。可是,等了两个礼拜之后作文本发下去的时候,他的感觉全没了,学生已不知道当时写作文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全忘了,因为这期间没人关注,没人评价,没有反馈。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就是教与学之间信息传递与信息反馈的控制过程。没有建立写作的反馈系统,学生不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写作成果,也就很难再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有了多重的评价主体,多元的信息反馈,这种多次和高频率的反馈,不断点燃学生创作的激情,对学生的写作行为和结果进行有效地调控,从而保证学生写作希望的及时实现,写作成就感的适时满足,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可随时在专题学习网站和页面链接的“小书房”、“小荷作文”、“核心作文”等作文网上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和进行网上交流。网页的设置可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想象、读后感等作文类别,分为“习作评价”、“习作修改”、“美文比赛”等模块进行设计。另外我在自己的教学博客上开辟了“小书房”专栏,建立多元评价机制,除了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外,还有学生与其他人之间的交流、学生可以在网上对其他人的作文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学生也可以从其他人对自己发布在网上的作文的评论中获取信息。这就更大范围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获取多方面的信息,进行更全面的作文修改。更好地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四、借助网络构建成功的体验
作文是学生花费心血最多的学习成果,其成功的幸福体验有时伴随一个人的一生。所以在写作教学中,许多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作品“发表”。当然,教师也有责任为学生提供发表与共享写作成果的机会。“成功是成功之母”,这一点在作文教学中表现尤为显著。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在网络作文教学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润色,使其成为正规发表的作品,把自己的成果发表在网络上,让大家共享。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的继续创造,培养其自我认知、社会责任感等其他发展性能力。网上发布作品,对学生有着更大的激励作用。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发布在网上的作文,可以有效扩大作文的读者范围和影响效益,学生的成就感能够得到更大的满足。另一方面,为了习作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同、欣赏,可促使学生对习作进行完善加工,这就提高了习作的质量,也培养了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的习惯。网络的公开化还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防止学生的抄袭。这些是网络写作教学较之于传统写作教学的不可取代的一大特点。我们能欣喜地看到学生除了在自己专题网站上发表大量作品以外,在教师和自己的博客上也发表了众多的文章,我班已有二十几名同学的作文发表在班级作文网上,有十几名学生的作文发表在校园教育网站上。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的成功体验往往只是老师当众诵读时个体内心的短暂愉悦,作文公开发表这种彰显的成就感,只要一点击网页,就随时充溢在心间。另外建立学生“电子写作成长记录袋”,将耗费学生心血最多的作品,保存下来,成为学生自己终身的幸福体验,为架构他们积极而健康的精神家园涂抹亮丽的人生底色。习作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言语创造和言语生命的自我实现。
总之,在作文教学实际中,科学有效地利用网络媒体,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创作的激情,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自我评价能力,收获成功的喜悦!
利用农远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 篇4
农远教育资源“走进农村课堂,面向农村学生”,实现了我们农村地区的孩子与发达地区的孩子同步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资源,那么如何利用农远教育资源,极大限度优化物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是我省广大农村中学当前教学领域令人关注的热点,下面就本人一年以来,在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农远教育资源谈谈一些体会。
一、易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是极其创造性的过程,要想从平常的事件中发现不平常的因素是很不轻易的事,新的教学理念提倡从生活走向物理,因此科学探究教学必须努力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不断发现、提出问题,而物理问题情境包含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之中,由于农村初中的条件限制和学生阅历观察及空间想象力的缺乏,我们可以借助农远教育资源中“媒体资源”的优势,有选择性的巧设环境状态、强化情境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在农远资源的“媒体资源”之中,含有大量的日常生活及自然现象有媒体素材资源,只要我们勤于积累,巧加利用都可以用在物理科学的探究教学之中,如①在“电压”教学中,可以播放雷雨中打雷闪电的情景。②在“变阻器”的教学中,播放舞台上忽明忽暗的舞台灯场景。③在“压强”教学中,播放两女士在海边散步,一位穿高跟鞋,另一位穿平跟鞋,尽管他们的体重看起来相当,但她们留在海边沙地上的脚印深浅有明显差异,高跟鞋的印痕穿而深,平跟鞋的则宽而浅,同时利用遥控器的暂停/播放进行适当的提示,营造一个好奇探询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心理时进处于求索的状态,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二、易于发挥补充辅助的教学作用,弥补实验教学不足。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并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实验过程。但是,由于一些实验条件不易控制或存在某种干扰,使得学生对主要物理现象的观察不甚具体明了,在课堂教学中,可先做物理实验,再播放 “媒体资源”中的中心电教馆录制的录像,如在“光的直线传播”教学中,我们用激光笔在教学的环境中做光在空气中和光在液体中和光在玻璃中传播的实验时,由于对比度差,可见度和可信度也不够理想,但是,播放“媒体资源”中的录像,由于在特定的环境下拍摄的,更易于学生观察,效果也更佳。又如: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教学中,教师往往要要完成这样一个演示实验,用玻璃棒跟丝绸磨擦,用橡胶棒跟毛皮磨擦。然后用玻璃棒分别靠近带电的另一根玻璃棒和橡胶棒,但由于受教室空气湿度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实验常不成功。而通过播放“媒体资源”中的中心电教馆录制的录像,它是在合适的环境中录制并进行了具体的讲解,效果非常好。
还有,目前普通农村中学普遍存在班额过大,常规实验仪器不足的情况,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效果常不尽人意,而今,通过有选择性的利用农远资源的“媒体资源”,可弥补了以上的不足,也可以提高实验的正确性和直观性。如在“电流表的正确读数”教学中,过去教师一般只能手拿一只电流表高高举起,在一味的讲电流表是如何读数的,由于班额过大,仪器缺乏,学生们只能远远地看着教师手中的电流表,根本看不清楚表盘,想反复练习学生读数就更难了。而在利用农远资源中制作好的电流表,进行授课,让学生边看大屏幕边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师生的互动学习,更利于读数练习的多次进行。
三、易于拓展学生物理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爱好。
以前,农村教师在讲到教科书中的“科学世界”时,教师总是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因教科书在文本当中的形式是文字和静止的图像。虽然教材安排这个栏目对拓展学生物理视野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是学生很少有爱好认真去阅读,而当我们教师使用农远资源以后,就可以播放“扩展资料”中相关的视频资料,如在“导体与绝缘体”教学中,播放一段超导体、半导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视频,再如:在“探究连通器原理”教学中,可以播放三峡五级船闸及轮船通过船闸的真实场景和宏伟的三峡大坝,让学生真实感受知识的魅力。这些都有利于体现物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思想,有利于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激发学生们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爱好。
四、利用农远资源的反思。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受到了广大教育的青睐,农远资源走进农村课堂已势不可挡。但由于农村中学的种种局限,在教师素质仍有不足,如部分农村教师还不能熟练地操作农远教育设备,在思想上还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习惯于传统的教育、资源的利用只是在教学中公开课中运用,忽略了在平时教学中的应用等等。目前农村中学的多媒体教室少得可怜,一般的学校只有一间简陋的多媒体教室,假如每位农村中学教师都熟练地操作农远教育设备,那么他们也没有一个展现才华的场地。这也是个矛盾而现实的问题。
利用网络资源,优化作文教学 篇5
一、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特征。
1、活泼好动的性格
教过农村小学的教师都清楚,农村的孩子相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要野一些,他们的父母都忙于生计,对他们的管束就少了,所以他们过惯了那种不安分的生活,这可能是他们的一个小缺点,但在我看来这也的一个优势。他们的这种活泼和不安分也是他们思维活跃,心灵手巧的一种体现,如果能把这点好好利用在课堂上是很不错的一种想法。小学英语教材中有很多Let’s sing , Let’s chant ,Let’s do , Let’s play 的练习,教师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如果让孩子们加上动作一边练习一边表演,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我在教Unit 2 Look at Me A部分的Let’s do 时,我就要求全体学生起立,站在各自的座位边,根据课文的内容一起读一起做:
Touch your head .
Touch your nose .
Touch your eye .
Touch your mouth .
Touch your ear .
Touch your face .
在巩固练习的环节当中我用的是这个单元A部份Let’s sing 中的Teddy Bear 这首歌,让孩子们编上动作,互相指着对方的身体部位边唱边指边做动作。这些活动让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马上就被激起来了,个个活蹦乱跳的,对学习就乐此不疲了。这点说起来容易,一但真要教师们放下架子这样做的话还是需要一些勇气和牺牲精神的。
2、对知识的渴望
利用网络资源,优化作文教学 篇6
1 利用互联网进行体育教学的优点
1.1 有助于培养学生求知兴趣, 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互联网上提供了不少优秀的体育网站, 网站中丰富的教学资源以一种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全新的学习体育的情境, 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学习兴趣的提高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从而提高体育专业技能。
1.2 有助于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学生浏览大量网页, 查询、收集网上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学习的过程。在互联网上学生可以查找到与体育课相关的内容, 了解其重点难点, 可下载有关教材的演示材料、辅导材料, 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学习, 能更好地理解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知识技能。有了问题不但可以通过E-mail, BBS等方式和同校或同班的老师或学生讨论交流, 还可以通过网上专家咨询站向网上专家咨询。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好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而且能使学生逐步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与外界交往的能力。
1.3 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互联网对学生学好体育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同样也十分有利于老师改进教学方法, 开展体育教学教研活动。老师们可以利用网上的交互功能与多种交流手段, 如异步交流手段:EMAIL、NEWSGROUPS;同步交流手段, 如INTERNET-PHONE、CHAT等和同行们对某一问题各抒己见, 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通过IE浏览器在互联网中直接浏览有关体育教学的页面、教学资源库、网上图书馆, 还可以在网上订阅各种电子杂志, 下载调用网上CAI教学软件等等。这些不但能加强老师同外界的信息联系, 使体育老师更新知识、开阔眼界, 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而且还为体育老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富有创意、常教常新、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
2 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2.1 订阅网上体育杂志, 了解最新教育教学信息
网上体育杂志是网上热心者创办的面向体育学习者的免费杂志, 其特点是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下载后阅读, 不但方便而且节省大量的上网费用及查找时间。如打开网站K12 (httd://www.k12, com, cn/) 进入教师频道, 就可进入订阅K12电子杂志主页。只要选择所订杂志学科体育周刊, 再填入自己的EMAIL, 再按订阅, 以后就可定期收到体育电子杂志。杂志每周更新, 足不出户, 就可以及时获得到丰富的教学资料, 了解最新教育信息, 把握教育全局。在索易 (http://www.soim.com) 主页上、在网易 (http://www.163.com) 主页上的特色服务中均有免费电子杂志供体育教学者下载订阅。在体育教学系列网站, 一起学习的主页上 (http://www.itstudy.com.news.htm) , 还可以进行教学交流。
2.2 访问各种体育网站, 进行体育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技能训练
适合学生学习体育的网站, 数不胜数。如在网络体育 (http://www.ls.js.cn/enjoyenglis/index.htm) 的听力训练里提供了大量的听力材料供学习者训练。在精彩体育世界 (http://www.englishabe.net/index3.htm) 里可以欣赏到体育歌曲。如安装相关软件REAL-PLAYER可以在网上观看体育视频。又如:打开中国教育网 (ht-tp://k12.com.cn) 主页进入学生频道中的体育角, 可以看到体育新闻、体育专业论文等材料。这些读物内容丰富, 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需要, 提高利用网络获得体育相关知识的能力。
2.3 利用网上资源, 充实备课的内容
许多著名的教育网站以目录的形式链接了与体育相关的网页, 有的网页提供了职业学校体育教材各单元的知识背景、重点难点分析, 甚至还有职业学校体育教案库, 如教育教学网 (http://www.k12.com.cn/teacher/resource/) 教师频道的教学资源库里, 有不少优秀的有关体育教案。这些教案设计合理, 内容丰富, 老师可以通过分析, 借鉴别人的教案, 选择性使用有关教学资源, 充实自己备课的内容。也可以将自己写的教案传上网, 供同行们参考, 和同行们共同交流,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2.4 利用互联网上的媒体资源, 提高开发制作CAI的效率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制作CAI课件已成为对教师一种基本素质的要求。教师必须能根据教材的特点, 教纲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亲自动手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而网上有大量的现成的素材由老师随意选取, 这就免去教师寻找资料之苦, 提高制作CAI课件的效率。如:在制作高中体育教学跳远课件时, 只要到有搜索功能的网页如Yahoo, 输入关键词“跳远”, 即可在网上看到许多有关“跳远”的网站。每个网站有大量的图片和动画资料, 可有选择性地将所需材料下载, 以丰富课件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再使用Authorware多媒体制作软件就可完成这一课件的制作。
3 利用互联网优化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应解决的问题
3.1 建立学校体育资源库。
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 信息技术在学校得到推广普及,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网上有大量的和体育教材相关的知识信息, 但并不是所有资料都能任意使用。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要求及学生实际水平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新的加上、组合、整理, 制成教材形式的网页, 建立一个学校体育资源库。这样既便于教师直接从资源库中调用资源开展体育课堂教学活动,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又可以使资源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方便学生课后自学, 帮助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2 教师应熟练掌握现代网络教育技术
互联网的发展, 为我们开展网络环境下的体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一本教学参考书的教学资源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利用互联网及相关资源开展网络体育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 这就对我们体育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挑战, 我们应该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 更新教育观念, 更新自己的知识, 加强对计算机基本知识学习, 熟练掌握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如提高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 熟练操作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等等。同时还必须掌握现代化的、先进的教学设计理论、思想和方法, 用现代化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指导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 才能优化体育教学过程, 全面提高我校的体育教学质量。
摘要:分别从利用互联网进行体育教学的优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和利用互联网优化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应解决的问题等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 旨在探索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职业学校体育教学。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资源,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现代教育技术
参考文献
[1]刘海元等.体育教学论[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1]刘海元等.体育教学论[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李玉庆等.现代体育教师如何运用计算机科技提升教学效果[J].教学与科技多媒体 (台湾) , 1999 (47) .[2]李玉庆等.现代体育教师如何运用计算机科技提升教学效果[J].教学与科技多媒体 (台湾) , 1999 (47) .
[3]陈明波等.体育课程远距教学项目规划研究报告,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体育与发展中心专题研究计划, 2000.[3]陈明波等.体育课程远距教学项目规划研究报告,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体育与发展中心专题研究计划, 2000.
[4]颜晴荣.计算仿真教学在工科技术实习应用之探讨[J].技职双月刊 (台湾) , 1995 (39) .[4]颜晴荣.计算仿真教学在工科技术实习应用之探讨[J].技职双月刊 (台湾) , 1995 (39) .
[5]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M].长春:华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5]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M].长春:华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
[5]周勇.智能远程多媒体体育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体育科学, 2002, 1.[5]周勇.智能远程多媒体体育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体育科学, 2002, 1.
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英语听力教学 篇7
关键词:网络;英语;听力教学
随着科技和网络的迅速发展,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条件越来越好,近些年来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也确有提高,但尽管如此,学生在英语听力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提起英语听力,学生心里仍有畏惧感。本文讨论了如何借助网络资源,提高学生听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听力中的障碍,在开发课程资源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丰富的网络资源以及专门为英语听力教学服务的网站为英语听力教学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和通道。
一、利用网络优势创设情境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力,英语教师应以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出发点,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调动和保持他们的最佳情感态度。借助网络资源可为学生创设一个集图像、声音、动画和文字于一体的语言情境,能适时呈现教学内容,展示课堂语言实践材料;链接教学环节;补充相关的背景语言材料,将听力内容所涉及的事物、场景等真实地再现于课堂,让学生体会真实而生机勃勃的生活场面,从而激发学习听力的兴趣。
英语听力练习常常是枯燥乏味但又要求持之以恒的,没有有趣的学习方法是让学生厌烦英语听力练习的原因之一。因此,要迅速提高自己的英语听力,就需要有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适合的学习材料以及一位专业的教师。而针对我们的学生,可以通过互动性极强的英语学习游戏来练习他们的英语听力和英语发音。每一所英语学校都配备了最新的在线英语实验室,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登陆学生页面,强化英语听力、英语词汇和英语会话的训练,还能通过唇型变化的模拟练习纠正口音,克服英语发音难题。
如在教学 American Literature这一课时,先借助网络资源收集关于美国一些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和人文风俗等知识,在课堂上学生就能突破时空的限制,身临其境般地体验着美国的社会与文化。这样多重的感官刺激:视觉——看电影、图片和文字材料,听觉——听纯正的自然读音,心理反应——接受知识做出反馈,从而使学生的听力兴趣高涨,促进其听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增加语言输入量,加强理解深度
正如语言的本质所揭示的,交际和运用是学习语言的核心问题和最终目标。因而,英语听力教学的最终目标应定位在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上。为了实现这种交流,听力与口语表达这两个关系紧密的元素,就不可忽视。听与说是一对整合关系的语言技能,听力理解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而听力其实就是信息输入——吸收——理解——判断的过程。而纯粹的听力训练与测试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厌倦,反应冷漠,在这种训练当中学生为听力而听力,不去挖掘其内在的深度。对于缺乏自然英语环境的中国学生来说,借助网络资源接收和吸收充分数量的语言材料,增加接触语言的机会,就能扩大语言输入,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首先是多听,借助网络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训练学生从听说中察觉出说话人在语音、语调上的变化特点,通过对方的口气、表情听出对方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思,而不是只停留在对字面的理解上。其次是多读,听力材料是多方面的,囊括了英语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习俗等,甚至生活中的琐事。很多在英美人眼中习以为常的事不能被我们接受,而这些差异可通过鼠标的点击和网络的链接,为英语教学提供一种高效、便捷的窗口,推动了教育全球化的进程,而且如果听者对听力材料中所描述的事件十分了解,那么就容易听懂。
以英语为母语的外教在网络课堂上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力、英语会话和英语发音技能,话题围绕学术、文化、商务等不同内容展开,能使学生针对英语听力和英语会话得到集中培训。这样不仅可以扩大知识面,增强英语听力的练习,还能在课堂上及时获得与外教进行英语会话的机会。外教会根据不同学生的英语级别水平,对学生的英语会话和谈论技巧进行重点培训。
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信息,补充听力材料上所涉及到的资料,向学生推荐优秀英语阅读书目和迅捷的网上信息。搜索相关网站,让学生去读相关文字,了解相关习俗,学生在听懂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轻松听懂这段话,否则很难听懂并记住关键信息。
三、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能力
英语作为一种人类交流的工具,它的掌握和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它需要的是反复地使用,灵活地掌握。因此提高听力只靠每周几节课是远远不够的。英语教师要大力开展课后训练,但这种训练不应仅是课堂内的继续,也不应是无组织的放任自流,而是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适当的组织,着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听说的能力。而丰富的网络资源可打破教育过程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也解决了层次高低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为学生设立的在线英语课堂学习有很多种,它们收纳了许多贴近生活的互动学习内容,与面对面外教课程相配合,更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
如我们熟知的 Special English和 BBC 广播网站中的英语节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层次的不同,各取所需,这相对于传统教学有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再如英语直通车www.hongen.com,其中幽默滑稽的动画可满足学生的不同爱好,同时也丰富了课后训练。又如通过访问网络中的轻松英语栏目和在线课堂,学生可以自学英语,还可欣赏英语歌曲与英语电影这些原汁原味的英语素材,通过网络资源的共享,学生还可利用相关英语网校的中高考试题进行自测。
利用网络资源,优化作文教学 篇8
塘甸小学高薛萍
摘要:当前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普遍较弱,教师应充分利用图书室资源,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端正他们的阅读目的,规范他们的阅读行为,指导他们正确使用图书资源,优化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关键词:图书室资源、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获取信息、丰富知识、开阔 视野、提高能力的一种心理活动。
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㈠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
在农村,要形成课外阅读氛围十分困难,一是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或劳动之余,家长很少有阅读书籍习惯,更少有人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二是学校条件的限制,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另外,随着媒体、网络的不断发展,学生更不愿用大量的时间,去面对枯燥乏味的文字。㈡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
就本校学生而言,我们曾做过一项调查:本校学生的课外藏书中教辅类书籍占约60%,其余多为童话、寓言等书籍,科普读物、名人传记类、文学名著等所占比重较低,藏书的品种单一。
近几年来,学校的图书室得到改善,图书馆的藏书也在逐年地增加,学生的阅读环境逐渐完善。因而,如何利用学校图书室的有利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活动成了需要探索的问题。
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㈠树立正确的阅读目的
教师应帮助孩子更新科学知识结构,通过阅读显现出孩子某个方面的兴趣和天赋,在孩子出现“偏读”“滥读”“厌读”时教会他们正确鉴赏,明辨是非,掌握综合阅读与检查文献资料的方法技巧,最终达到利用文献资料辅助学习和研究的目的。㈡创造阅读条件
1、阅读阵地建设。以校图书室为中心,各班成立图书角,实行资源共享。各班任命图书管理员,规范图书管理。
2、安排阅读时间。
(1)校图书室制定各班借阅时间轮流表,保证每人每星期至少有一次借阅机会。(2)每天在校安排一定量的阅读时间。并布置回家阅读任务。㈢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课外读物 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
学校的每个月初都会针对各年段张贴推荐书目,供学生选择借阅。另外,还运用了其他推荐方式。
1、结合课堂教学推荐。(1)结合课内阅读教学,一篇带多篇。阅读时间既可在课前也可在课后。主要范围是课文作者有关的其他作品,关于课文中人物的其他书籍、文章或课文内容所属知识体系中的其他方面。如学了《桃花心木》后,读林清玄其他的散文。
(2)配合课内作文教学,多篇导一篇。第一步阅读多篇同类范文,在阅读的过程中,写下范文中作者观察、构思、造词、造句的方法;第二步安排写作练习,以范文为榜样,以模仿为手段,以生活经验为内容,落实阅读效果。
2、结合兴趣爱好推荐。向图书室借阅或订购《第二课堂》等音、体、美方面的杂志、书籍,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学习技能,陶冶情操。
3、自主阅读推荐。有这样四种推荐方法:
(1)内容梗概介绍法。教师要简要地把主要的人物、事件,精彩的段落或生动的描写,向学生进行介绍,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愿望。(2)情节介绍法。在简要介绍全书内容基础上突出某些情节作重点介绍。例如少儿读物《林则徐的故事》,可重点介绍林则徐禁烟这一章节,以引起学生想读这本书的兴趣。
(3)悬念介绍法。老师绘声绘色地描述一个精彩的片断,当学生饶有兴趣时戛然而止,这样更能激起学生阅读这本书的兴趣。
(4)主题串联法。围绕一个主题介绍几本有关读物,如以我国古代发明家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为主题,推荐《张衡》、《黄道婆》、《蔡伦》、《李时珍》等书;有时可以围绕一个主题同时介绍几种性质不同的读物,如一本童话、一本文艺故事、一本科幻小说等。教师利用这些方法帮助学生独立选择读物,使他们能真正体会到自由阅读的乐趣。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让孩子们成为更好的读者,就要让他们边阅读边学会思考。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们采用不同的方法:
1、指导低年级阅读图画书:
(1)了解图画书(封面、封底、扉页等)。
(2)阅读图画书:边读图,边读文;先读图,再读文;先读文,再读图。边猜边读,思考讨论,再读欣赏。
(3)拓展延伸:增添情节,扩编故事,绘画,角色表演,游戏,讨论等。
2、指导中高年级阅读文学作品:(1)初步阅读。“书的作者是谁?哪国人?”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懂得读书其实是和作者交流。“书中有哪些人物?你最喜欢谁?说出你的理由”通过学生汇报,梳理出文章中的主要人物。
(2)深入阅读。“书中最让你难忘的是什么?可以是高兴的、悲伤的、痛快的、遗憾的、好玩的„„”通过这样的汇报交流完成对整本书的梳理,对学生来说就是把散落在心中的信息重新进行了排列组合,形成新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3)撰写读书随笔。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读书随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强调读书随笔内容要开放,可摘录,可写读后感,可写内容梗概„„林林总总,无所不写。同时,我更强调读书随笔的成果交流,或展览评比,或专题交流,或互动欣赏,使之转化为学生进一步写好读书随笔的源源不断的动力。(4)续写作品故事。
儿童文学作品本身往往带有很强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学生读完这类作品时,思维处于一种高度兴奋的状态,或悲或喜,或是欣慰,或是焦虑。这时,重视学生思维活跃程度的时效性,趁热打铁,及时促成学生由创作灵感到创作文本的及时实现,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为了真正提高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确定一本大家共同喜欢的书,为它编写续集。每周由组内一个同学写一篇,一个月一评比,半学期更换一个读写主题。孩子们从阅读的成果中,感受到了阅读的力量和魅力。㈤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
1、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如果能让低年级学生参加高年级的这些读书活动,不光使低所级学生感受到阅读中能学到很多知识,增加生活乐趣,而且高段学生也完全起到了“标兵”作用。比如:我给六年级学生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并且让三年级小朋友来观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
2、定期召开班级读书会。两周一次的班级读书汇报会中,每位同学、每个小组都可以用自己的作品来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如各书友队的童话剧表演、诵读会、读书小报、读书卡等。
三、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为了鼓励每个学生快乐地阅读,不断增强他们阅读的自信心,可设立了不同奖励:(1)头衔奖励——学生们最爱戴的“帽子”。对看完推荐书目和认真完成读书作业的学生授予“读书大王”,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读书欲望。(2)“特权”激励——学生们最渴望的待遇。对获得读书奖的学生,允许他们向学校图书馆随时借书(原本规定为每周一次)。
(3)语言激励——学生们最幸福的“推动器”。对那些热爱阅读或阅读进步大的学生,我常常在他们的书本或阅读本上加以激励的语言。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当阅读的热情得到了赞扬,当阅读的进步得到了肯定,学生的阅读激情也因此得到了唤醒和鼓舞。
总之,书是人类永远的朋友,图书室便藏着许许多多这样的朋友,我们要因地制宜用好图书室,为学生的语文积累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如何结合图书馆资源开展读书活动
飞英小学张娟 【摘要】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同时体现在图书馆的建设上,本文提出了数字图书馆以及校际图书馆联盟的设想,共享资源,提高图书的使用率。此外,结合图书馆的发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提出了如何通过读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连贯的知识体系的若干想法。希翼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培养良好的阅读风气。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图书馆联盟读书活动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早在一千多年前,宋真宗《励学篇》是这样阐述读书的重要性的。
尽管现在看来,为千锺粟、颜如玉、黄金屋而读书是狭隘的了,但是读书是任何一个现代人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读书就是吸收知识,它是教育极为重要的辅佐力量。从小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无论是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还是文化素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在这信息泛滥的社会,引导孩子读什么书、如何读书是一门艺术。
一、让图书室走进学生 图书最大的作用在于使用,如果舍弃了这个根本,即使藏书量足够大,图书质量足够高,也都只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国内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给教师、家长甚至学生都打上了一个烙印,那就是“学好课本考好试”。尽管教育部已经开始强调素质教育,但是在升学率的压力下,有时似乎不得不“舍本逐末”。教育,是教会孩子如何学习,而不是如何考试。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存在着一个过渡期,而且在这个过渡期中还存在着一些障碍,但是中小学教育的整体方向是正确的,而且是有利的。
现在,各中小学校在校园图书馆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如何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图书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学校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培养和鼓励他们的阅读热情,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藏书的“质”与“量”
教育部2003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中对图书馆(室)的藏书量做了明确的规定,一类小学安在校学生数计算,人均藏书量应达到30册,报刊各类达到60种,工具书、教学参考书种类达到120种;二类小学达到人均15册,报刊各类达到40册,工具书、教学参考书种类达到80种。此外,还对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分类做个详细的界定(详见附表1和附表2)。
尽管教育部对各类学校的藏书做了明确的规定,但是由于经费问题、重视程度各方面的影响,一般来说小学的图书馆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处于智力和心理反正的双重阶段,他们对知识有极大的渴求。学校图书馆不能只为应付评估而购买使用率不高的书籍;此外,还必须定期进行旧书清理,新书更进,以保持与社会发展的同步。
三、未来的发展——数字图书馆 图书馆是一个公共资源,如何让这个公共资源发挥最大的优势呢?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了我们答案——建立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它基本是一个电子化信息的仓储,能够存储大量各种形式的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访问它,以获得这些信息,并且其信息存储和用户访问不受地域限制。数字图书馆的功能涵盖信息(一般程度上指的是书目)的查询、存储、发布,使这些信息得以在网络上传播,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信息。打个简单的比方,一本《哈姆雷特》只能供一个学生阅读,但是将其数字化以后,只要通过互联网或者校内局域网就能看到电子版本的《哈姆雷特》,那它的使用率就被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需求也被大大满足了。
硬件设施成熟后,必须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只有教会他们如何利用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功能才能最大限度地被发挥出来。这个教学过程由计算机老师完成,基本不会有什么障碍。
四、建立少儿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共享
一般来说,中小学校的规模比较小,从而不可避免地存在馆藏量不足的情况。如何克服这个问题,上述“数字图书馆”是一个解决方案,作者认为还有一条捷径可循——建立校际图书馆联盟。这个设想的基础也是数字化,因为只有数字化能达到资源的完全共享。比如说,A城市有3个区(X,Y,Z),就可以建立以区为单位的少儿图书馆联盟,因为同在一个区说明地理覆盖范围不是很大,馆际互借就具有可行性。假设X区有中小学校15所,在这15所学校中的在校学生均持有图书证,凭该证可以到联盟各校进行图书借阅。学生通过互联网查询某书,就可以看到这本书在本区内的分布情况,已借或在馆。笔者认为,少儿图书馆联盟能够大大提高图书使用率,而且有利于促进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通过读书活动,建立连贯的知识体系
1、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读书活动要始终注意发挥少年儿童的主体意识,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心理特点。低年级学生相对来说,知识积累很少,对一切事物都具有好奇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浅显的常识书籍,解答他们对自然现象的疑问。高年级学生相对成熟,对自己喜欢阅读什么样的书籍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有些学生偏爱历史,有些学生偏爱科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不偏不倚地鼓励学生的读书兴趣,并通过交流的形式让更多的同学涉略更广的阅读领域。
2、灵活开展读书活动 读书活动的实践证明,读书活动的主题、内容与形式只有贴近学生的现实才具有强烈的生命力,才能使读书活动深入到学生内部,使之成为一种兴趣,而不是一种任务。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主题挖掘。
第一,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以崔颢的《登黄鹤楼》为例。古诗教学一直有个误区,很多老师都习惯把重点放在单个词、单句诗以及整首诗的解释上,以至于学生认为读古诗就是抓重点词,这就忽略了诗人所在的时代背景,诗人本人的生活经历以及写这首诗的心态。教师可以以这首诗为引子,让学生读崔颢的传记,某个历史事件,或是黄鹤楼的历史来源,它的地理位置——武昌,与武昌相关的故事,甚至可以引出与黄鹤楼相关的其他各类诗词、散文,比如岳飞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第二,与社会文化、习俗相结合。比如,端午节到了,要吃粽子。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读一些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书,这些节日的由来、典故,为了纪念哪位人物;从中还能衍生到该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结合到某个历史中去。经过这样层层挖掘,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了扩展,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连贯性。
第三,结合学校所在的城市历史、人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在很多学生对于家乡(尤其是一些小城市)缺乏认同感,就像社会在存在的对国人素质的不认同一样,这主要是对自身历史缺乏了解,人云亦云,妄自菲薄。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这种历史人文的学习,结合举办同主题的读书心得、辩论赛、演讲比赛等,相信会有良好的效果。
求知是无止境的,而读书是求知最直接的方法。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以及读书活动的开展将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时代在不断地变迁,学生的家庭教育、生活环境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些都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挑战。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孩子,如何开展读书活动,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最大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一直反思和探索的。
【参考文献】:
1.孙继林.网络环境下科研图书馆的服务革命.图书馆杂志.2003(3)2.张晶.小学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教学与管理.2005(3)3.黄淑超.试论少儿图书馆如何深入开展读书活动.图书馆论坛.1999(2)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特别注重学生的阅读量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学校以图书馆为依托,开展建设“书香校园”活动。通过图书馆的建设、开展主题阅读推广活动、学生读书活动成果展示以及建立评价体系等途径,为学生的文学素养发展撑起了一片无垠的读书天地。关键词小学图书馆书香校园读书活动
朗朗读书声,浓郁的书卷气息,一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一张安宁恬静的面庞,„„如今,这已成为最令人欣喜的风景线。一年年来,我校在“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活动中,引领学生亲近书籍,在阅读中与大师对话,与经典为伍,让校园萦绕在阵阵馥郁的书香中。尤其是我校始终以图书馆为阵地,倾心打造这一“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学生精神成长提供了一个个全新的平台,营造了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
一、倾心打造“第二课堂”,使之成为书香校园建设的源头活水
1、增加图书馆投入,倾心打造“第二课堂”。
首先是不断充实书源。我们通过大量的资金的投入,有针对性增加投入, 加强图书馆建设,并有针对性地添置图书,及时购入倍受社会各界推崇的好书。如《少年文学》、《哈利·波特》、《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等。又迎合新的教学背景下的阅读要求,及时购入《课标》中规定的小学生必读的书籍。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读书欲望。
其次是创设优越的阅读条件。为了让师生能在舒适、温馨的场所进行阅读, 学校为阅览室装上空调,添加电脑,成为静雅致的学习场所。
2、图书架进班级,开设“图书银行”。动员全校师生来储蓄图书,书籍的来源渠道多样,自购(将自己购买的书籍带来充实图书角)、馈赠(毕业学生向母校赠书或高年级学生赠书给低年级学生)、交换(学生之间图书互换交流,如举行“图书跳蚤市场”)。设立图书角,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图书带到学校来与同学共享。学校长期拥有3000---4000本流动书,生均3本,这批书籍放置在各班,由各班图书图书管理员负责借阅,管理。每过一段时期学生从家中带来其它书籍更换,据统计,本学期已与同伴交换阅读书籍3000多人次。
3、鼓励表扬,推动借阅。
本校学生办理借书记录卡,并设置了根据学生借阅图书情况,加盖“蓝———绿———红”等不同图章的借书卡“升级”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借阅学校图书。
二、潜心与书籍对话,让校园充盈书香
1、推陈出新,开展主题阅读推广活动。
阅读推广是图书馆强化与巩固孩子们阅读行为的重要手段。这里所指的主题阅读推广活动是建立在孩子们自主阅读的基础上, 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的。目的是引导他们健康读书、深入读书、读好书。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 适合不同年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与阅读能力。
低年级阶段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段应重点推广文明礼仪、基本生活常识的阅读, 打好人品基础。这时期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富于幻想、爱提问爱模仿。学校导读老师(一般由语文老师兼)采用动漫课件结合讲故事、做游戏、情景剧表演等直观、活泼的形式, 向学生推荐和解读短小精干、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童话、寓言、神话故事。采用绘画、做手工等动手形式让孩子们表达他们的读后感。
中高年级学生随着知识的丰富和智力的发展, 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探索和创造的欲望迅速增长,好奇心发展到更高的程度并有主动寻求答案的行动和能力,是接受科普和环保教育的最佳时期。阅读兴趣由单纯、幼稚的童话类逐渐向侦探、科幻魔幻、科普、校园文学类转移。
学校导读老师挑出各主题的热点代表作组织“书迷会”。如风靡全球少儿的《哈利波特》之“哈迷俱乐部”、《名侦探柯南》之“柯南侦探会”、《蓝猫淘气三千问》“终极蓝猫迷会”、《淘气包马小跳》之“马小跳同学会”。把有共同爱好的小读者组织起来, 让孩子们在一起讨论作品情节, 发挥想象改写或续写结局, 或将喜爱的人物、情节绘画成动漫作品;或制成手抄报。在活动中, 适时插入阅读技巧辅导, 推荐同类其他优秀书籍。
2、读书活动成果展示,丰富多彩。主要形式有①读后叙述。如组织学生开展“推销我读过的一本书”活动。②开展辩论赛。对读物中所提到的相关论点展开辩论, 促进阅读效果的提高。③新闻发布会。把读书过程中涌现的新人新事或看到的现象, 撰写成新闻稿进行集中交流报道。④交流评论。交流同学们的阅读方法, 如开展“阅读大王到我班”报告会, 也可对书中的人物及写法进行评点⑤汇报展示。让学生把看过的、学过的内容, 自编成小品、课本剧、主题情境等形式, 在导读汇报课上进行展示。
3、建立评价体系, 保持读书热情。
评价内容多元化。为了师生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 我校借助多种多样的形式与措施使校园内的读书热潮常盛不衰。我们组织“书香班级”和“读书明星”等评选活动。评选既有量的规定, 又有质的要求;既注重阅读的广度;又注重阅读的深度;既关注阅读能力考核的成绩,也关注学生阅读兴趣和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这些活动调动每一个孩子读书的积极性。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我们采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定期评价与随机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每学期组织一次以年级为单位的读书交流会, 推出一批读书明星。积极组织写作能力较好的学生向报刊杂志积极投稿, 享受读书的喜悦、读书的成果。
总之,一年来,我校的“第二课堂”焕发着生命的活力,润浸着学生心灵,滋养着学生的精神,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校园里时时处处飘溢着浓浓的书香,书香致远,读书之乐乐无穷。
参考文献
1. 朱永新《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 人民教育出版社 2.肖永英,陈永娴《阅读推广计划———深圳市社区图书馆的发展 机遇》图书情报工作
3.李广建《青少年阅读心理与读书方法》 海洋出版社 在阅读与开放中寻觅
——有效利用图书馆的一点思考
爱山小学黄建琴
摘要: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通过“魅力引领”来提高学生的认识,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在这一环节中还要让图书馆成为老师教育教学中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阅读一条龙服务”使学生更加喜爱读书,充分利用学生这一资源进行图书的“回笼”利用。
关键词:魅力服务开放
序:有一种思考在调查中产生
前段时间做了一个“依托备课组开展经典诵读”的课题。原本课题的定位要解决的问题是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但通过调查发现本校的学生对阅读十分感兴趣,而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阅读书本的来源及阅读古诗文有些不理解。
因此,我们要有效利用学校的资源解决孩子读书的困难,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困难,让孩子能更好的阅读。
思考:我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藏书也有了一定的积累。我校教师素质不错,班级硬件设施先进。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又能充分整合学生本身现有的资源,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魅力引领——打动心灵的回味
一、解读“图书馆”的魅力。
学校图书室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它不但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辅助资料,起到巩固课堂知识的作用,并提高学习能力,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还要为学生提供其它各种学科和多门类的图书资料,既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又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实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同时,阅读活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和健康心理等素质的教育中,具有课堂教育不可替代的优势。
二、发挥“图书馆”的魅力。
1.树立图书管理也是教育教学的观念。加强对学校图书的管理,必须树立图书管理也是教育教学的观念,充分认识到图书对于教育教学和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克服把图书管理单纯看作学校附属,把图书室单纯划入学校后勤管理板块的观点和做法,真正把图书管理纳入到教育教学管理中去,把图书管理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回归学校图书室的本质,体现出图书的服务功能和育人功能。
2.为形成图书综合管理的体制。为形成图书综合管理的体制,把图书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我校把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科教师也纳入图书管理机制中去,图书管理员侧重图书管理,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在图书管理中侧重于阅读和创新实践指导,创立若干读书小组,形成图书综合管理体制,把图书借阅纳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
信赖阅读——让阅读的生活变成彩色
一、“阅读”一条龙服务。
1..印发图书目录到各个教师办公室和各班教室,方便师生查阅学校图书目录,以利师生借阅,减少了查找资料的盲目性,节约了师生的时间。同时,图书室采用随时需要随时开馆、送书到手等办法,为教师提供借阅条件。对特殊需求的文献图书,图书室及时购买或采取校际互借的方式,以保证师生的需求。
2.对于教师教育教学用书,按年级、学科或知识点分门别类建立专档。可以在教师办公室设立书柜或书架,图书管理员把该年级适用书籍放于办公室内,由该办公室负责人(或教务人员)对书籍进行具体管理。教师自由借阅、随用随取、自己登记。图书管理员每周定期整理一次书架,防止乱架;同时,根据教师借阅情况和教学、学习需求,适时更换和添加图书,以保证教师的需求。这种灵活简便的方法,避免了教师到图书室借书的麻烦,大大提高了文献资料的流通量。
3.提倡和积极实施班级集体借阅制度。将图书室藏书目录印发到各班或发布到学校网站上面,以使师生熟悉学校现有图书类别和目录,每班培养1-2名小小图书管理员,定期到图书室集体借书,在教室设立图书角,由学生自由借阅。小图书管理员协助班主任负责学生借阅的登记管理工作,并负责按期归还和调换图书。这样,学生借书灵活方便,能有效提高图书的借阅率,发挥图书室的效益。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需要。要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必须让他们自身有阅读的需要。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在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情境。把阅读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中,对学校的阅读总体要求进行规划。再利用备课组有针对性地开展本年段的活动。使用权阅读活动有差异性。在学校、年段中开展各类竞赛活动,激起阅读的兴趣,产生阅读的信 赖和心理的依附。
2.教会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技能。要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益,必须高度教会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培养阅读技能。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科老师在组织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应该从查字典认识生字入手,教会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读物背景、结合字词句来理解读物意思的方法,指导学生逐步掌握对读物的分类检索、记笔记写要点、记录体会或感悟等读书方法,通过开展的读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阅读技能。教师还可以通过引进一些有趣的读物,如绘本、连环画等来引起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学校还可开展“书香班级的竞赛”、设立“经典诵读”的活动等多种形式,掀起学生读书的热潮。
二、形成“开放图书馆”
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是书,想要解决学生读书来源的问题,可以利用学生这一资源。我们可以在班中开展“读一本好书,换一本好书,读多本好书”这样的活动,在班中开展这样的换书活动,可以形成班级爱读书的良好风气。在这个活动中我们还可以评出最爱学生喜爱的书。图书馆人员在采购书时就可根据学生的特点,适当有针对性地选取一批孩子喜欢的书,这样图书馆就有了吸引力。
【利用网络资源,优化作文教学】推荐阅读:
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设计10-21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日语网络教学10-09
利用微课优化作文教学08-03
充分利用网程课程资源优化高中物理教学设计11-25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论文09-05
利用网络平台,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局限06-01
网络利用12-01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情境型作文课教学12-07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备课07-28
语文课堂的网络利用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