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教育的议论文(通用5篇)
关于创新教育的议论文 篇1
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黄南藏族自治州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议.txt爱空空情空空,自己流浪在街中;人空空钱空空,单身苦命在打工;事空空业空空,想来想去就发疯;碗空空盆空空,生活所迫不轻松。总之,四大皆空!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黄南藏族自治州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议 案
黄政〔2007〕65号
州人大常委会:
为切实保障我州电网的安全运行,维持正常供电秩序,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电源,进一步保护好电力设施,有效遏制破坏电力设施等违法行为,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和《青海省供用电条例》等法律法规,草拟了《黄南藏族自治州电力设施保护条例(送审稿)》,现提请审议,并列入2008年黄南藏族自治州立法计划。
附:
1、关于《黄南藏族自治州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立法时间安排意见
2、《黄南藏族自治州电力设施保护条例》(送审稿)
3、关于《黄南藏族自治州电力设施保护条例》(送审稿)的起草说明
?
州长:
二○○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关于《黄南藏族自治州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的立法时间安排意见
?
《黄南藏族自治州电力设施保护条例》(以下称《条例》)立法进度建议安排如下:
1、2007年11月,州经贸委向州政府提出提请州人大常务委员会制定《条例》提案的请示, 列为黄南州2008年立法计划。2、2007年12月,根据立法机关批准的立法计划,州经贸委会同黄化供电公司深入现场,开展电力设施保护情况的调查研究,掌握一手资料,为起草条例奠定基础。进行调研资料的整理、分类,完成《条例》(送审稿)的起草工作。3、2008年4月前,配合州立法机关对《条例》(草案)进行调研、论证、修改等工作。5、2008年6月前,力争《条例》提交的州人大常委会审议。期间,配合州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对《条例》(草案)的论证、修改等工作。6、2008年底前:力争《条例》提交的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正式颁布实施.? ? ? ? ? ?
黄南藏族自治州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送审稿)
?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电力设施安全,保证电力安全稳定运行,保障地方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正常用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州境内已建或在建电力设施的保护及相关活动。
第三条 ?州、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领导,设立由政府和电力管理、公安、林业、建设规划、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和电力企业负责人组成的电力设施保护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所辖行政区域内的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其办事机构设在相应的电力企业,负责电力设施保护的日常工作。
第四条 ?州、县人民政府电力设施保护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电力设施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开展电力设施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二、研究、部署本行政区域内的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组织、协调电力设施保护有关措施的落实;
三、监督和检查各级电力行政管理部门开展电力设施保护的工作;
四、定期分析电力设施保护情况,研究制定对策,总结推广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经验。
第五条 ?州、县人民政府电力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电力设施保护的指导、协调、监督和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电力设施保护法律、法规及本条例的实施;
二、在省政府电力管理部门公告应当设立电力设施保护区的区界、地段上设立安全保护标志;
三、会同电力企业及沿电力线路各单位,建立群众护线组织,培训护线员,健全护线管理责任制;
四、依法查处危害电力设施的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并协助公安、司法机关查处危害电力设施的治安、刑事案件;
五、协调、疏导电力设施与其他设施的安全问题;
六、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履行的其他职责。
第六条? 电力设施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电力设施的义务,对危害电力设施的违法行为,有权向电力行政管理部门或公安部门举报。电力行政管理部门对检举、揭发破坏电力设施或哄抢、盗窃电力设施器材的行为属实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或物质奖励。
电力企业应当加强对电力设施的保护工作,对危害电力设施安全和扰乱供用电秩序的行为,有权予以制止,保障群众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安全用电。
第二章 电力设施建设
第七条 州、县人民政府在制定和组织实施城乡建设规划时,应将电力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安排电力建设用地,不得在输电线路走廊和电缆通道内规划或批准其他妨碍电力设施安全的建设项目。
州、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建设部门审批或规划在已建架空电力线路设施或已经批准新建、改建、扩建、规划的架空电力线路设施两侧新建的建筑物时,应会同当地电力行政管理部门征求相关电力企业的意见后审查批准。
第八条 电力设施建设项目需要征用土地和砍伐林木的,电力建设单位应当向土地、林业等相关主管部门办理审批手续,相关主管部门应当按规定及时予以办理。
第九条 电力设施建设和产权单位进行项目建设和设施维护时,作业区域内的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影响、阻碍施工或者作业。因作业对建筑物、林木或者农作物等造成损失的,电力设施建设或者产权单位应当负责修复或者依据国家和省人民政府规定的补偿标准,给予其所有者一次性补偿。对超过规定标准的无理补偿要求和抢建的地上附着物及抢栽抢种的林木、农作物等不予补偿。
第十条 对已征用的电力建设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种植任何植物。经批准在林地上砍伐出的输电线路走廊内,确需种植低矮树木及植物的,应当与电力线路产权单位订立的种植协议,未订立书面协议的不得擅自种植。
第十一条 新建、改建、扩建电力设施,应当与周围已建设施保持符合规定的安全距离。需要迁移其他设施或者要求其他设施所有人和管理人采取相应技术措施的,电力企业应当与其协商,并按照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给予一次性补偿。
铁路、公路、水利、电信、航运、城市道路、桥梁、涵洞、管线及其他公共工程设施后于电力设施建设的,不得危及电力设施的安全。确需迁移电力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与电力企业协商并达成协议后方可施工。
??? 第十二条 原有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改建、扩建时,使其距离不符合电力设施保护安全距离的,其建筑物、构筑物产权人应当及时整改,并承担由此造成损害的责任。
第三章 电力设施保护
第十三条 发电设施、变电设施、输电线路设施及其有关辅助设施的保护范围和电力线路保护区按照国务院《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规定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盗窃、破坏电力设施。
第十四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下列危害电力设施的行为:
一、扰乱发电、供电企业的生产和工作秩序;
二、移动或损害发电、变电、调度、通讯、电力线路等电力设施及其标志物;
三、非法侵占电力设施建设征用的土地,擅自进入施工现场扰乱正常施工,破坏、封堵施工道路,截断施工水源或电源;
四、擅自攀登或跨越电力设施保护围墙、防护遮栏、杆塔、变压器平台及相关辅助设施,移动、拆卸电杆拉线杆和拉线;
五、无电力工程有关施工资质或无进网电工作业许可证进行施工和作业;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危害电力设施的行为。
第十五条 在下列范围内,不得进行取土、堆物、打桩、钻探、开挖、灌溉或者倾倒酸、碱、盐及其他有害化学物品的活动:
一、10-35千伏杆塔、拉线基础外缘5米;
二、110-330千伏杆塔、拉线基础外缘10米;
三、750千伏杆塔、拉线基础外缘15米。
在上述距离范围外进行取土、打桩、钻探、开挖、灌溉、堆放有害化学物品等活动时,不得损毁、封堵通往杆塔、拉线基础供设施巡视和检修人员、车辆通行的道路;不得影响杆塔、拉线基础的稳定,如可能引起杆塔、拉线基础周围土壤、砂石滑坡时,应当负责修筑护坡进行加固;不得损坏电力设施接地装置或者改变其埋设深度。
第十六条?在10-35千伏电力设施周围300米;110-330千伏电力设施周围400米;750千伏电力设施周围500米;15万千瓦以下水电厂电力设施周围300米;15万千瓦以上水电厂电力设施周围400米等处不得进行爆破作业。
在上述范围外进行爆破作业,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办理手续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防止危及电力设施安全。
第十七条 文艺演出、放映电影和集会应当远离架空电力线路,需要架设临时线路和设施的,应当前往当地供电企业办理用电手续,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下列活动时,应当制定安全措施并经所在地电力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一、在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及打桩、钻探、开挖等作业;
二、起重机械的任何部位进入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作业;
三、各类机动车辆(含装载物)、机械或其他物品通过架空电力线路时,自地面起其高度不符合穿越物体与导线之间的安全距离;
四、其他线路需从架空电力线路下通过或交叉穿越的;
五、其他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和人身安全的活动。
电力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前款规定的事项时,应当征求电力企业的意见;涉及到相关部门的,应当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电力行政主管部门认为前款的作业事项需要电力企业提供协助时,电力企业应当予以配合,产生的费用由作业单位承担。
第十九条 在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不得种植可能危及电力线路安全的树木、竹子等高秆植物。
位于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外的树木,因高度凤偏后超出安全规定对电力线路可能造成危害的,所有者应当修剪或者砍伐,不予修剪或者砍伐的,由电力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整改。
第二十条 电力设施建设和产权单位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电力设施对地距离的技术标准,但不承担电力设施竣工验收合格后由于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在施工、农田翻整、填埋、铺垫或者自然因素导致供电设施对地距离减少的责任。
第二十一条 因不可抗力、自然灾害等外力因素或者突发性事件导致树木、构筑物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紧急情况出现时,电力企业可以先行采取相关紧急避险措施,防止危害电力设施的事故发生或者最大程度减轻事故的危害,并尽快报告电力行政管理部门。电力企业实施紧急避险措施后,应当及时告知利害关系人。
第二十二条 单位出售废旧电力设施器材的,经办人须持单位介绍信和本人的身份证明,介绍信应当注明废旧电力设施器材的来源、数量、规格等;个人出售废旧电力设施器材的,需持其本人身份证明。收购单位不得回收来源不明的废旧电力设施器材。收购单位收购废旧电力设施器材时,应当存留出售单位的介绍信,记录出售人的身份证明和所收购废旧电力设施器材的来源、数量、规格等事项。
第二十三条 在电力设施上发生触电事故后,当事人及现场人员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对触电人实施救助,保护好现场,并及时报告所在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二十四条 州、县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尽快会同电力管理、公安等部门派员赶赴现场,组织对受害人的抢救或者善后处理,并组成由司法技术和电力技术专家组成的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现场勘察和调查,出具《触电事故责任认定书》。
由于触电事故引起触电人伤残、死亡的,应当由具有法定资格的鉴定机构出具的伤残等级或死亡原因的鉴定报告。
第二十五条? 因下列行为之一造成电力设施触电事故的,电力企业应当承担责任:
一、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国家或电力行业安全标准操作的;
二、电力调度失误的。
第二十六条 因下列违反法律法规所禁止的行为之一造成本人或他人触电事故的,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全部责任:
一、擅自迁移、更动、操作、攀爬运行中的电力设施;
二、私拉乱接、私设电网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用电行为;
三、在依法划定的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爆破、取土、打桩、钻探,或者在架空电力线路下修建建筑物、构筑物或堆放物品、种植高杆植物等影响电力设施安全的行为;
四、向电力设施射击、撞击或抛掷物体等行为;
五、在电力杆塔、拉线上拴牲畜、攀附农作物、悬挂物体等行为;
六、在电力杆塔上擅自架设广播线、通讯线、闭路线等线路的行为;
七、盗窃电能,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等违法犯罪行为;
八、以触电方式自杀、自伤的行为;
九、实施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所禁止的、危害电力设施和供电安全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七条? 行为人使用或操作自身用电设施或擅自使用、操作、盗窃、损坏他人用电设施造成本人或他人触电事故的,由行为人承担责任。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造成自身或他人触电的,由其监护人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八条 州、县电力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规范电力设施保护的执法行为,协调电力执法过程中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认真履行电力设施保护的职责。
电力企业用电检查人员应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认真开展电力设施保护相关工作,保障电力设施安全。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规定,擅自在已征用的电力建设用地和输电线路走廊内种植各类植物的,由电力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处300元以上15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2000元以上8000元以下罚款。造成电力企业和他人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和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九条规定,在电力设施保护区从事各类禁止性行为的,由电力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3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造成电力企业和他人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未办理用电手续,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造成他人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的,当事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未制定安全措施并经电力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从事相关活动的由电力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造成电力企业和他人经济损失的,当事人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违法收购废旧电力设施器材的,由公安部门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电力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利用职权,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二、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
三、不依法履行电力设施保护职责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六条 电力企业用电检查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以权谋私,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由其单位给予行政的、经济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条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 ? ? ? ? ? ? ?
关于《黄南藏族自治州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送审稿)》的起草说明 ?
一、立法的必要性
电力设施是电力的载体,是保障电力为经济建设和群众生活服务的物质基础。由于电能产供销一次完成的特殊性质,电力设施一旦遭到破坏或盗窃,不仅影响电网安全和电力企业的利益,而且给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重大损失,甚至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多年来,我州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在地方政府的领导和电力行政管理部门、电力企业、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是:
(1)我州电力设施被盗窃、破坏的情况十分严重。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2006年黄南电网共发生盗窃破坏电力设施案件141起,被盗线路累计18.9199万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28.1万元。其中拆毁塔材、盗割导线、盗窃电力建设物资、器材等案件比例较高,造成较大经济损失,造成停电、火灾、人身伤亡事故多起。有些地区不法分子屡屡作案、手段恶劣、气焰嚣张,甚至用炸药炸毁高压电线铁塔,几十公里的电力线路被盗割一空,电力设施遭到严重破坏。
(2)损害电力设施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一些单位和个人擅自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施工、爆破采石、移动拆卸电杆拉线、吊装、取土、私拉乱接、抛掷物品等现象普遍存在,造成倒塔、倒杆、断线、短路跳闸、损毁设备、电力设施基础松动等情况经常发生,严重危及电力设施的安全。
(3)危害电力设施的问题突出。一些单位和个人在新建、改建、扩建房屋、建筑物、公共设施和种植树木时,不履行审批手续,随意跨越电力设施保护区,使其建设工程不符合安全距离或与电力设施直接接触,引发停电、人身伤亡等事故。(4)阻挠电力设施建设项目的行为时有发生,林木砍伐、土地征用、拆迁安置等补偿费用不能严格执行法律和政策规定,当事人漫天要价,随意提高法定补偿标准,达不到要求,就阻碍正常施工。同时,抢栽抢种现象严重,并强行要求建设单位给予补偿。
上述盗窃、破坏、损害和危害电力设施的行为,严重影响了电网安全运行和正常的供用电秩序,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制约了地方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扰乱了供电秩序,危及人民生活和生命安全,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为保护电力设施安全,保证电网稳定运行和电力正常供应,保障社会公共利益,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制定《黄南藏族自治州电力设施保护条例》是十分必要的,将有利于解决制约黄南州电力发展的主要问题,将为黄南州电力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二、立法的背景及依据
随着《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供电营业规则》及其他配套法规的颁布和实施,我国电力立法已初步形成了以《电力法》为龙头的电力法律法规体系。电力法制的完善对全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保障和规范作用,切实维护了电力投资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由于现行的电力法律法规制定的时间较早,一些规定已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的营运和管理模式,不能解决电力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如:在供用电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盗窃电力设施、用户违章用电、拖欠电费等不规范行为,给供电企业造成了损失,也带来了电网运行的安全隐患。对于这些不规范行为,国家现有的电力法律、法规仅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不便操作,迫切需要通过地方立法进行补充,从而依法解决供用电双方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保护供用电双方的合法权益,建立正常的供用电市场秩序。因此,在国家立法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迫切需要通过地方立法进行补充和完善。既可保障和促进电力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也为完善地方法律法规体系提供了有益的立法经验。
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电力立法,并加快了电力立法的速度,2005年制定颁布了《青海省电力设施保护条例》,今年又制定颁布了《青海省供用电条例》,标志着青海省电网企业发展的良好法治环境已逐步形成。但由于已有的法律法规原则性较强,操作上没有具体的规定,给执行造成难度。为此,在黄南州第十三届人大会议上,代表联合提名,建议出台地方电力法规,以保证黄南州供用电双方的合法权益,保证电网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此建议得到了州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并将此作为州第十三届人大会议的立法提案,纳入州人大立法计划。
制定《黄南藏族自治州电力设施保护条例》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设施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青海省电力设施保护条例》、《青海省供用电条例》,以及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法律和行政规章。
三、起草过程
2007年9月,州经贸委在深入电力企业和电力设施现场的基础上,起草了《黄南藏族自治州电力设施保护条例(送审稿)》。之后,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我州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实际,对《黄南藏族自治州电力设施保护条例(送审稿)》作了进一步的修改、补充和调整,形成现在的送审稿。
四、几个主要问题的说明
(一)关于建立保护电力设施的群防群治机制。由于电力设施分布点多、线长、面广,州、县电力行政执法力量薄弱,做好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难度较大。加之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是一项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仅靠电力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的力量难以到达预期效果,只有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才能有效地保护电力设施。因此,为保护电力设施,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送审稿》第三条规定,州、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领导,设立由政府和电力管理、公安、林业、建设规划、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和电力企业负责人组成的电力设施保护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所辖行政区域内的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其办事机构设在相应的电力企业,负责电力设施保护的日常工作。《送审稿》第五条规定,州、县电力管理部门应会同电力企业及沿电力线路各单位,建立群众护线组织,培训护线员,健全护线管理责任制。
(二)关于保护电力设施的职责。针对电力行政执法监管职能不到位,协调难度大,案件查处率低的情况,《送审稿》明确了电力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送审稿》第五条规定,州、县人民政府电力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电力设施保护的指导、协调、监督和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组织电力设施保护法律、法规及本条例的实施;在省政府电力管理部门公告应当设立电力设施保护区的区界、地段上设立安全保护标志;依法查处危害电力设施的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并协助公安、司法机关查处危害电力设施的治安、刑事案件;协调、疏导电力设施与其他设施的安全问题。
(三)关于对危害电力设施行为的界定和电力设施保护区的特殊规定。为确保电网正常运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治各类危害电力设施行为的发生。《送审稿》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明确界定了危害电力设施的行为。为防止引发停电、人身伤亡等事故的发生,《送审稿》第十八条对需要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架空电力线路下进行施工作业或者其他可能危及电力设施、电力线路运行安全的活动,依照《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规定,经县级以上电力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后,方可从事。
(四)关于废旧电力设施器材的收购和出售。为封堵销赃渠道,规范废旧电力设施器材的收购行为,打击破坏电力设施的违法行为。《送审稿》第二十二条规定收购废旧电力设施器材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如实登记出售废旧电力设施器材的出售人或经办人的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及其出售物品的来源、名称、数量、规格等。
(五)关于奖励制度。为调动全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保护电力设施的积极性,将政府相关部门、电力企业和群众共同参与的保护电力设施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综合治理、群防群治的作用,深入持久地做好电力设施的保护工作。根据《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规定,《送审稿》第六条规定,电力设施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电力设施的义务,对危害电力设施的违法行为,有权向电力行政管理部门或公安部门举报。电力行政管理部门对检举、揭发破坏电力设施或哄抢、盗窃电力设施器材的行为属实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或物质奖励。?
(六)关于电力设施上触电事故的处理。电力设施上触电事故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长期以来,电力设施上发生的触电事故处于无人管的状况,无责任认定部门,无论谁的责任,当事人都要供电企业承担责任,有的甚至无理取闹,直接影响电力企业正常生产。为此,依据《安全生产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触电伤害事故的规定,《送审稿》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电力设施上发生触电事故后,当事人及现场人员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对触电人实施救助,保护好现场,并及时报告所在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州、县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尽快会同电力管理、公安等部门派员赶赴现场,组织对受害人的抢救或者善后处理,并组成由司法技术和电力技术专家组成的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现场勘察和调查,出具《触电事故责任认定书》。同时,《送审稿》还合理界定了触电事故的责任和免责条款。
(七)关于法律责任。《送审稿》对盗窃、破坏电力设施和危害电力设施的各类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做出了明确规定,在不违反上位法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经济收入状况,对处罚标准进行了细化,区分了个人和单位的责任程度。对《送审稿》中未规定的法律责任,第三十七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关于创新教育的议论文 篇2
一、高中语文创新教育的特点
创新教育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创造型人才, 是指具有较强创造力的人才。对于创造力的理解, 并不应局限于认为只有科学家、政治家、文学艺术家才具备, 其实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创新教育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 也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 主要体现为怀疑精神和探索精神;创新能力, 体现为学生善于思考, 有丰富的想象力, 发表有新意的见解, 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教育是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也是信息时代语文教改的核心目标。
二、高中语文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语文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目前的高中语文教育中, 教师仍然绝对主导着教学的进行, 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未得到真正的重视, 学生的积极性不足。除非是对文学、语文本身就很感兴趣的同学, 否则一般的同学只将语文当做一门待完成的学习任务, 按照教师要求掌握知识点, 考取令教师、家长满意的高分。若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的话, 会使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不足、参与度不够, 何来语文创新。
2. 语文教学偏重工具性有失人文性
语文教学的内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直接体现者, 五千年中华灿烂文化的传承重任很大一部分就在语文教学的身上。但语文教学不是历史教学, 不是将名家、名作以及前人对名家名作的理解简单地灌输给学生, 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记住某个知识点而对之不加以思考。假设教师只是拿着教科书照本念经, 而不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话, 那么多数学生也只能在旧框架内因循守旧、徘徊不前。如果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都失去了反省革新能力, 那么这个民族必将止步不前。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早已超越了汉字、生词、语法的语文工具性教学目标, 人文性的培养目标要远远重于工具性目标,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高中语文教育没有工具性属性, 某些文学知识还是要进一步学习并加以牢记的。但人文性的语文教学目标是主流, 语文教学应偏重于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文学素质, 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语文的领悟能力应该受到格外重视。但实际上我们的高中语文教育仍然停留在唯教参是从、唯标准答案马首是瞻的阶段, 这完全不符合语文的人文性教育目标。学生、教师的思考、探索止于标准答案, 这只会使思想僵化, 对人文修养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提高。
三、高中语文创新的基本策略
1. 更新语文教学理念, 充分认识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在我国传统教育中, 严格的死板的教师往往高高在上, 学生必须服从教师, 这与时代的发展严重背离。因此, 必须更新教育理念, 形成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时, 教师要尊重学生思考和体验的多元性;此外, 还要鼓励学生班门弄斧, 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并随机教给学生求新立异的思维方法。
2. 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课堂上和课外, 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接受教学计划、被动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高中语文教育本身有其特殊性, 如课文更长、需要背诵的古文更多、知识量更大等, 这些都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再加上自主权不足, 学生更加没有积极性。因此, 如果我们能够确实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围绕学生思想发展状况安排教学进度, 学生可以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等, 无疑将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的积极性可以使教学任务的完成不再费力, 而且在任务之外, 学生还会自主地对自己的兴趣点进行深入学习。
3. 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激励教师、学生的创新欲
高中语文创新教育不振和相关配套制度的不支持甚至是压抑关系甚大。旧有的教学评价体系目标虽然已经实现了多元化, 但对创新教育目标的不重视, 使得创新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得不到应有的鼓励和支持。这就需要教育部门对教学评价体系作出相应的修订, 将创新教育提升至足够的高度, 并且设置相应的保障制度予以保障。如发表文章的学生将会在校外奖励的基础上再受到校级的奖励, 而其所在的班级语文教师也将得到奖励等。
关于美术创新教育的思考 篇3
面对这种状况,我们更应清楚地看到,现代美术素质教育是以鲜明的个性发展去体现教育智慧的,单一的美术教育模式是绝对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中国美术教育若要立于世界美术教育之林,必应在研究人和社会多样性的基础上,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美术教育。可以预见,未来美术教育将以其独特的方式参与发展社会智力和发展人的智慧,美术教育的目的将更多地指向人的素质教育。当前,我国教育界正积极探索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为美术教育开拓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面对这一社会发展趋势,我们应当怎样革除教育教学中的弊端,全面发展美术素质教育,开创美术创新教育的新局面呢?
转变教学指导思想,鼓励艺术创造性
思维,尊重学生主体性
首先,应从过去强迫、灌输式教学指导思想向启发、引导式教学指导思想转变。教学活动是一种双向的“知识对流”,而非单向的灌输。现代青少年无论是道德观、价值观,还是艺术思维方式和方法,都与五六十年代的学生有很大差别。它们思维敏捷,具有开拓和冒险精神,寻求心灵自由的思想已远远超过他们的长者,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已不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泛泛说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曾经十分稳固,但从历史长河中看,绝没有永恒不变的格式或标记。特别是艺术多样化的今天,如果一味灌输某种观念,强迫接受某种思想,不仅不能形成“知识对流”,而且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抵触情绪。因此,确定启发、引导的教学观念,形成互相交流、互相促进的教学关系,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旗帜鲜明的鼓励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创新的勇气。创新是社会与民族进步的动力和源泉,也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动力与灵魂。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创新行为符合社会需要,从而激发起大胆创造求异探索的勇气豪情。美术教师要毫不含糊的表明自己鼓励学生创新,支持学生大力创新的态度。让学生真正彻底地抛弃思想顾虑,树立以创新为荣、为美的意识,勇敢地开创广阔的思维空间,增强创新动力。现代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精神创造。”很显然,创造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已被看作现代素质教育的一种最高追求。然而,我们的美术教育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过去一直被模仿能力的训练所替代。模仿成了一些人顶礼膜拜的尚方宝剑。模仿越像,似乎越意味着教育教学的成熟,完全不顾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特征,并且许多教师还据此沾沾自喜。把学生的头脑限制得死死的,学生没有一点想象和创造的余地。满脑子只有模仿而缺乏创造的教师又怎能培养出富有创造性的学生!当然,美术教育并不是不应有一点模仿能力的训练,模仿能力的训练作为基础训练的一部分是必不可少的。可是,模仿一旦成了最终目的,灌输便出现了。正如阿恩海姆所说:“他们总是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对某种表现形式的模仿上,而不是放在用这种形式去创造。”其结果使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自由空间被限制以及主体性的逐渐丧失。
尽管目前对于创造力怎样被传授以及如何施教还有待探索,然而,这决不应成为坚持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借口。因为,“教育的目的在于训练我们的思维,而不是将他人的思维硬塞进我们的思维。”事实上,著名心理学家马克斯·威恩曼以及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关于“提出丰富问题本身即是一种巨大创造”的观点,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養也是适用的。
再次,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大胆想象,呵护学生的“异端邪说”。现代教学论认为,人的主体性生来具有,而尊重意味着对人人都是创造个性价值的欣赏。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力求为每一个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条件,而学生越是觉得他们是自主的,越能激发其个人成功感。因此,尊重学生,给他们提供一个“提出丰富问题”所寻的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十分有益的。而许多教师对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往往只体现在口头上,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一次又一次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甚至变相地摧残学生的人格和身心健康。在一次次的否定当中,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变得越来越苍白。绘画、回答问题不敢越雷池一步,生怕被老师痛斥为“不好!”学习变得呆板、枯燥,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欲望,甚至一点灵活的理解都没有,只能死记硬背进行临摹,以求万无一失。
青少年充满活力,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然而,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的权力。他们的潜能遭到压抑、热情遭到打击、身心健康遭到不同程度的摧残……他们在极其沉重的压力下艰难度日。他们人生中的这段本应是丰富多彩的意趣盎然的洋溢着明媚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的日子,现在却是枯燥乏味、死气沉沉、愁云密布、凄风苦雨……
久而久之,一个个学生经过“严格规范”的教育后,变得呆头呆脑、循规蹈矩,完全成了一台复印机,那里还有半点想象力和创造力可言?
而西方一些学校的教育方式给了我们不少启迪。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发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孩子的每一个“异端斜说”都备加呵护。例如包豪斯学院的教师有一次给学生布置如下作业:要求用相同尺寸的纸折叠飞机,从顶楼抛下,最后落地者为最佳。第二天,各式各样的飞机做出来了,一位学生获胜并受到特别鼓励,该学生的设计方案与众不同,就是一张白纸。
我国的的教育太缺乏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土壤了,美术教育只有充分认识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提倡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鼓励大胆想象,不亦步亦趋,呵护学生的“异端斜说”,教育才会大有希望。
转变教学模式,鼓励大胆表现,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应从封闭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开放式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过程不同于简单的物质接受过程,而是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活动。因此,教师不仅要“授业、解惑”,还要真诚地同学生交心,交朋友,交流思想,交流意见,变封闭为开放。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观表现为教育在时间、空间、内容等方面的进一步拓展。在时间上的拓展表现为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就是教学要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学生一车猎物,不如给学生一杆猎枪”,从而使学生在离开学校后仍具有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具有不断创新的能力;在空间上的拓展表现为教学与社会、与生活、与实践的广泛结合,引生活活水进入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激发课堂教学的生机活力,加强课堂教学的应用性,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增强他们的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实践、关心社会的道德品质;在内容上的拓展表现为通才教育,就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加强各学科之间的广泛联系和相互渗透,从而增强教学的综合性。毫无疑问,这种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将为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注入催化剂,装上助跑器,插上腾飞的翅膀。
其次,树立民主平等观念,鼓励大胆表现。民主平等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实施创新教学的前提条件之一。在美术创新教学的课堂里,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学生创新学习的设计师和引路人,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人;教师也不再是课堂的唯一权威,而是课堂讨论的平等参与者,启发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倡导者。教师对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见解以及异想天开的设想,对学生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的勇气要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宽容和尊重,并投以赞许的目光和会心的微笑。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但不是固执已见,敢于说他人没说过的话但不是目空一切,敢于对书本中的“定论”挑战但不是无知妄语,敢于对教师在课堂上不合适宜的说教说“不”但不是蔑视师长,敢于坚持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但不是离群索居。在美术创新教学的课堂里,教师已经没有了满堂灌和注入式的陋习,呈现在课堂上的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场面,教师给了学生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参与表现的可能,机会是均等的,参与也是公平的。
再次,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如果缺乏肯定和激励,习惯于责难、讽刺,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产生“失败的自我意象”和消极心理。这种现象在美术教师中尤为突出,当教师不经意地对学生说:“你画得不行”或“你看别人是怎么画的”时,并没有意识到对他们的积极性的挫伤,这也往往会使大多数学生在不敢回答问题的阴影中越陷越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而欣赏的肯定便是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是培养学生成功感的方法之一。一个人被肯定,受到别人的欣赏,其心情是不可言喻的,学生的作品被老师肯定,必然会增强他们的成功感和信心,以主动愉快的心情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达到师生双边活动的高度统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在任何时期也不要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可以促进少儿好好学习的愿望。”因此,教师要特别关注和鼓励那些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和真实情感但技巧不成熟的学生,并在打分时给予倾斜,使学生有一种成功感。成功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实践证明,学生如果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被迫变为自觉,心情会变得愉快,想象力变得丰富,从而保持昂奋的学习劲头。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说得好:“不要把学生的脑袋拿来填进知识,而应把它当作被点燃的火种,教师的角色是点火种的。”因此,培养诱发学习兴趣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而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产生和保持起到一个巨大的促进作用。
转变教学方法,鼓励个性审美,
倡导学生的独立性
首先,应从以共性为主的教学方法向以个性为主的教学方法转变。创造性的培养与学生个性密切相关。个性发展是创造性发展的基础。教学的差异性和个别适应性是现代教学的一个明显趋势。因此,教师不仅要讲“均衡和谐”“对立统一”等一般的艺术共性和规律,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基础特点等因材施教,开发他们的艺术潜力。这需要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对学生个性化艺术探索中的闪光点和微小进步,都能及时发现,及时指出,及时表扬,以“成功点亮学生智慧的火花”。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应试教育的束缚,在“共性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上,我们重视的是学生共性的教育,忽视甚至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把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对立起来,只讲全面发展,不讲个性发展,将全面发展解释为平均发展,“门门五分”才是好学生。学生的个性才能受到抑制,特别是压制了那些奇才、怪才、偏才和狂才。
其次,鼓励个性审美。个性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独一无二的具有创造性的自我外在形象。美术教育的审美是使学生不仅能学会欣赏作品,而且能做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审美判断。因此,培养学生的个性审美能力是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课题。艺术史家奥班恩在谈到对学生个性的忽视时指出:“我们教育制度中最大的罪过之一就是将学生强制纳入预定的模式中去,而不管这个模式是否适合他的个性。”在过去的美术教育当中,教育模式强调的是划一、封闭、标准、机械和服从,最终都是以扼杀学生的个性,牺牲学生的创造性为代价的。“教育可以培养创造性,也可以扼杀创造性”。为什么建国五十多年来,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但就是出不了世界级的大师,国内也没有一个得諾贝尔奖的,这恐怕是重要原因之一。
再次,要倡导学生的独立性。罗森塔尔效应给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每一个学生的真正自我都是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因此,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立性,努力开发他们的艺术个性。如果教师用建议、商量代替过去的限制、干涉,学生会感到自己的个性受到了尊重和理解,从而有利于个性的开发。格罗皮斯1923年在《包浩斯的理想与实现》中说:“艺术不是由别人给予的。设计无论是想出来的,或是凭本能创造出来的都是依个人的嗜好产生的。”因此,广大教师应该对传统的教育观念进行深刻的反思,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个性为着眼点,倡导学生的独立性,把学生的个性差异看作是一种可供挖掘的创新资源,尊重它,保护它,发展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例如,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越位”和“越轨”的言行给予适度宽容,使学生真切地感到有一个“心理安全和自由”的空间,对于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幽默感、独立性、独特性、恒心、一丝不苟等人格特征给予必要的尊重,使学生深切体悟到自己主体地位的存在。坚持个性化教育的另一个层面就是要摆正“全体发展”与“特殊发展”的关系,提倡人才发展的非同步化,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大胆地理直气壮地进行英才教育,促使超常和冒尖的学生特殊发展。
完成三个“转变”——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转变;进行三个“鼓励”——鼓励创造性思维、鼓励大胆表现和个性审美;做到三“性”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倡导学生的独立性,不仅是每一个美术教师的职责和现代美术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更是整个美术创新教育的基础和核心。
关于继续教育创新管理的研究 篇4
一、对继续教育进行创新管理的必要性
对继续教育进行创新管理主要是受继续教育本身特点的影响, 继续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培养目标, 这些人通过这种教育要适应时代的变化, 并且要具体反映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中, 因此继续教育不仅要提供时代发展的知识和信息, 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习惯和意识。而且继续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为特定的岗位培养科技人才, 科技的更新速度很快, 对现代科技人才的素质要求很高, 这些现象都给继续教育的创新提出很大的要求, 同时也给继续教育的管理事业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二、继续教育需要进行创新管理的原因
继续教育自从开办以来对社会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但是在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挥继续教育的作用, 高校应该对继续教育实行创新管理。
1、观念不清, 定位模糊
在我国的社会中, 一直以来人们都对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存在严重的区别对待, 在很多高校, 继续教育并没有得到校方的重视, 他们将继续教育独立于整个教育体系, 而且很多学校开办继续教育都是从利益出发, 这对继续教育的声誉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而且政府部门在投入上也偏向全日制高等教育。虽然近年来随着社会需求量的加大, 继续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继续教育的社会地位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 继续教育的文凭在社会中的认可度很低, 人们普遍认为接受继续教育的学生在很多方面的素质都偏低, 这种定位严重影响了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而管理人员本身的观念比较陈旧, 将发展资金大量投入高等教育, 这使得继续教育在师资和教学设备方面难以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我国的继续教育需要进行创新管理存在一些现实的原因, 一直以来我国的继续教育都是国家教育部管理, 各个高校在管理继续教育上的实际权利较少, 无论是在师资的引进, 还是在教学计划的制定方面都需要按照统一的规定进行, 每一所高校都有着自己的特殊性, 而且教育部的一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是很难得到实施的。继续教育在传统的体制下很难得到实质性的发展, 很多工作的实施效果都比较差, 这样导致了继续教育在管理上很难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创新。管理人员的办学观念严重影响着继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定位。
2、重课堂轻实践, 实用性不强
我国的继续教育主要开办在普通高校中, 因此在师资配置方面也是根据高校普通教育的要求进行的, 这完全忽视了继续教育本身的独特性。继续教育招收的学生在文化知识程度上普遍偏低, 而且学生之间的年龄差异较大, 而且学生接受继续教育的目的也各不相同, 因此按照普通教育的管理模式来开办继续教育是不恰当的, 继续教育的管理人员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 引导教师在教学方式和内容方面做出调整, 既要进行知识的教学, 又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参与实践, 这样才能满足学生今后的岗位需求。
3、办学模式僵化, 灵活性不足
在新的时期, 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既给高校的继续教育提供了契机, 有对其管理提出了挑战。社会中的很多岗位都需要学生有较高的信息处理能力, 而且能够适应新技术的变化。
三、实现继续教育创新管理的措施
1、优化教师队伍素质
继续教育的创新管理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这不仅是受社会进步的影响, 而且学生群体的状况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 继续教育的学生大多都是有着工作岗位的社会人员, 而且他们之间的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有些学生是工作部门的管理人员, 有些是因为在工作中存在不足而选择继续学习, 因此继续教育的教师必须要掌握广泛的知识, 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找准自己的位置, 这样才能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提高管理队伍素质
继续教育的管理人员指引着教育事业的整体方向, 面对新形势, 管理人员在很多方面需要不断提高。作为管理者, 他们的行为举止对学校的形象有很大的影响, 管理人员要认识到进行创新管理的重要性, 而且要在管理和教育两方面进行建设, 这样才能提高继续教育的适应性。
3、深化继续教育教学改革
继续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人的作用, 教学的改革需要德才兼备的教师, 这些教学人员不仅要有创新教学理念, 而且还要通过教学的改革来参与管理, 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 这样才能保障整个教学管理系统的完整性。深化教学改革需要正确处理高校内部之间的关系, 高校中的继续教育按专业的划分主要设置在不同院系中, 这样整个继续教育体系的发展就要协调各个分系统之间的关系, 这种内在关系的处理对于其外部环境的优化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继续教育在加强高校和社会的联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很多高校的继续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开始在高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继续教育仍然存在很多管理方面的问题, 因此加大管理创新可以加强继续教育服务于社会的力度。
参考文献
[1]刘洪波.基于TQM的继续教育质量管理研究——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继续教育学部为例[J].继续教育, 2010 (01)
[2]陈键振.关于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的思考[J].科技资讯, 2010 (16)
[3]金万哲.我国继续教育管理运行机制的创新[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2009 (04)
关于小学数学创新教育之我见 篇5
一、何为创新教育
青年科学家陈章良教授曾经说过:创新教育从某一角度说,应是鼓励学生发展他们有个性,有一种创新的意识,千万别把孩子们变成像一个“模子”里铸出的人。也就是说,一个教育工作者如果让自己的学生只会从一条道到北京,那无疑他的教学工作是失败的,至少他没有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他的学生没有明白“条条大路通北京”的道理。同样,如果每一个学生都只会从老师那里得到1+1=2,可能他永远只会算1+1=2。
那么何为创新教育呢?说创新教育就不得不说教育目的这个概念。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实践活动,教育总是有一定的目的的,它有它自己要实现的结果或达到的标准。人的活动都是有预定的目的活动,人通过自己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建立起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创造了人类文明。马克思曾写道“蜘蛛的活动与职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也就是说人的行为是有目的的,有创造性的。教育同样如此,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应该能从他所学到的知识中创造出新的内容,这样就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那么创新教育就是在教育过程中使学生不被定势所拘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种教育方式。创新教育的内容很多,涵盖很广。培養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都是创新教育所要做的,这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首先坚持教学民主,在课堂内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充满信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无所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我在教学中非常注重教学情景,在教学上做到由单一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知心朋友、指导者、帮助者与合作者,转变为和学生共同探索的伙伴。
三、要重视“延迟评价”。
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形成,既需要灵感,更需要思考的时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过早”的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作出评价,就会扼杀学生创新的机会,达不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曾听一位老师上课,因为课前问题都设计好了,学生回答的思路与老师相同,老师便表扬一番: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了不起!其它的同学自然也懒得去想,依葫芦画瓢。也许这一个问题真正开动脑筋的只有站起来回答问题的那一位同学。由此可见,一堂课中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并非一律要“及时评价”,有时“延时评价”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数学课堂中更应该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创造灵感。
四、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小学生来说,创新精神的取得,通过说教、灌输待途径是绝不行的,而必须依附一定的载体、在一定的具体可感的情境中进行渗透。这里的载体是指创新素材,需要教师去捕捉,这里的情境要符合创新素材的特点,需要教师去创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将乏味的内容生动化、趣味化,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愉快地探索数学的认识规律。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操作过程,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建立表象,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使学生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理解知识。
知识迁移的实质是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迁移,也就是原有知识结构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影响。小学数学内容是一个前后有序,又不断发展的整体。从学生的认识规律看,知识的形成和掌握也往往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并使新知识相互沟通,从而达到促进迁移,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的作用。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之后,问:“为什么长方体的体积既可以用底面积乘高,也可用侧面积乘长?”学生通过对学具的摆放,观察、讨论和思考,学生知道把长方体竖起来放,可以用底面积乘高,如果横着放就是横面积乘长。让学生通过想象,弄清了为什么。再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从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中找到能被6和9整除数的特征。学生思维活跃,用较快的速度找到了答案:能被3整除的偶数就一定能被6整除,各位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一定能被9整除。学生一下子从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中发现了能被6、9整除的特征,这样让学生学生能够触类旁通,发展了学生思维的衍生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教学时,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注意给学生创造的机会,让学生讲操作方法和过程,让学生讲概念、讲法则,让学生讲算理、讲思路,讲发现规律的过程。解应用题时,学生列出了算式,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不可以那样列?还可以怎样列?”通过“说”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于创新教育的议论文】推荐阅读:
关于创新的素材议论文素材积累05-20
关于加强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的实施意见07-30
关于高校教育内部审计管理的改进与创新09-10
关于创新的心得体会05-10
关于创新导致成功的名言05-13
高考关于创新的作文素材10-12
关于旅游产品创新的综述05-18
关于财务管理创新的思考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