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监护管理制度

2024-10-13

健康监护管理制度(通用9篇)

健康监护管理制度 篇1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

为规范公司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保护职工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安全科为职业健康监护的管理机构,遵照国家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职业健康监护计划,负责本单位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疗管理工作,建立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并及时完整地归档。

二、职业健康检查

职业健康检查、医学观察和职业病诊断、鉴定、治疗等费用由公司承担,列入职业卫生专项经费,纳入单位或项目成本预算中,实施专款专用。员工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应当视同正常出勤。

(一)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1、组织拟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新录用员工(包括转岗到该作业岗位的人员)、拟从事有特殊健康要求作业的员工进行上岗前健康检查。新入厂员工必须经职业健康体检合格后方可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新录用员工名单由人力资源科提供。

2、各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人员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3、各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1、职业健康主管部门根据作业人员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健康检查计划,组织安排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人员参加在岗期间职业健康定期体检。

2、对体检中发现有职业禁忌症和对健康损害可能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职工应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发现健康损害或者需要复查的,应及时告知员工本人,并按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要求,进行复查和医学观察。

3、对体检中发现的疑似职业病病人,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建议安排其进行医学观察或者职业病诊断,并及时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两例以上);确诊的职业病纳入职业病管理,进行康复治疗,并及时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4、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岗位,职业健康主管部门应立即组织改善劳动条件,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

(三)离岗时健康检查

1、人力资源科要及时向职业卫生主管部门通报即将离岗的员工,职业卫生主管部门应在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离岗前30日内组织其进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如最后一次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是在离岗前90日内,可以视为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2、在没有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时,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即将离岗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

3、对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组织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其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移交保管。

(四)应急职业健康检查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在作业过程中出现与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的不适症状的;劳动者受到急性职业中毒危害或者出现职业中毒症状的,所在单位应立即报告,职业卫生主管部门应及时组织进行应急性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三、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建议要及时、如实地告知相关单位及被检查者本人。检查结果要实施保密制度,除职业禁忌症外,其他体检结果不得公开,维护员工职业健康隐私权、保密权。

四、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1、公司职业卫生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相关规定妥善保存,防止丢失。

2、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职工本人或者其近亲属、职工委托的代理人有权查阅、复印职工本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公司领导及档案管理员不得拒绝借阅、复印其本人档案。

3、员工离开公司时,有权索取本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公司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4、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下列内容:

(一)劳动者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婚姻、文化程度、嗜好等情况;

(二)劳动者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三)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四)职业病诊疗资料;

(五)需要存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其他有关资料。

五、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有关职业健康监护的其他规定按照国家现行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职业卫生标准和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执行。

山东华联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五日

健康监护管理制度 篇2

关键词: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管理

随着国民经济及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技术的广泛应用, 全国范围内电离辐射装置数量逐渐增加, 从事放射工作人员数量也越来越多, 涉及的放射工种有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治疗、核医学、教学、科研、工业探伤等。为更好地确保从业人员的健康、安全及规范化管理, 卫生部于2007年修订了《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1]。我院负责全市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工作。几年来我们根据国家有关规定, 对我市范围内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进行了监督指导, 从而使放射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得到切实的保障。

1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目的一方面是落实用人单位的义务, 保障劳动者的权利;另一方面是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 为放射工作人员的危害与治疗提供有效的行政执法依据和证据。

2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的现状

2.1 工作证管理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中规定放射工作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经本人向省卫生行政部门申请、经过健康体检、培训考核合格后, 由我院颁发《放射工作人员上岗证》。该证每年要进行审核, 根据其体检、个人剂量及培训情况确定其《上岗证》是否能继续使用[1,2]。

2.2 放射防护知识培训情况

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定期组织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 考核合格方可参加相应的工作。并建立有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培训档案。

2.3 健康体检状况

表1可见, 2008年至2010年放射人员的健康检查的年平均率在逐年升高, 但与法律规定的还有差距。

2.4 个人剂量监测

我中心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收发、监测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计的使用情况, 每30d为一个监测周期, 并将监测结果以书面报告形式及时反馈到各单位。并建立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对于个人剂量超过标准限值30%的, 要求单位及个人查明原因并将改正措施及结果回馈给我们或者我中心将派专人到各单位进行督查和处理[3]。现我院个人剂量监测率达到97.4%。

3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管理中存在问题

3.1 放射卫生防护知识普及范围有限

虽然近几年来组织放射工作人员参加培训机率越来越多, 但是效果仍然不令人满意。原因主要有:一是基层门诊部和团卫生队放射工作人员放射卫生知识缺乏, 培训率较低, 健康防护意识淡薄;二是一些医疗单位相关领导缺乏放射卫生防护知识, 导致规章制度未能有效地落实;三是部份部门的体检是空白, 如空勤, 地下作业等。

3.2 个人剂量计管理重视不够

一是有的放射工作人员不按要求佩戴, 或者故意不佩戴, 严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二是部分单位对个人剂量计管理上不够重视, 管理监督力度不够, 个人剂量计不按时送检。

3.3 健康管理档案不规范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 放射单位应当为其放射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对档案的管理不够规范严格, 内容登记不完备。甚至部分单位没有严格的保管制度, 丢失、损毁现象严重。这些问题导致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态的资料不全, 给以后的健康评价带来困难。

4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4.1 加强放射知识、法规的培训和宣传

提高放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加强放射卫生知识和法规的普及。为了提高广大放射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一方面要通过培训不断提高放射工作单位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基本知识, 另一方面还应通过宣传媒介, 以各种宣传形势, 广泛宣传国家放射卫生防护法规和标准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的要求及其重要性, 还要让各单位的领导都具备强烈的放射防护和健康管理意识[4]。只有这样放射工作人员才能在健康管理过程中主动地维护自己的健康权益, 从而从根本上推动健康管理工作的发展。

4.2 加大管理监督力度, 坚决执行处罚机制

目前, 在管理方面的主要手段是以教育和引导为主, 依法处罚的执法力度不够, 从而导致个别单位对该项工作不够重视, 且存在一些违规行为。我中心将对一些长期不落实健康管理工作的单位及个人采取坚决的措施, 严格监控, 以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的落实。

4.3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保障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有必要尽快制订相应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实施办法, 为放射单位建立规范性、指导性健康管理档案, 规范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档案工作[5]。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内容应当精确可信, 并能满足连续、动态观察劳动者健康状况、诊断职业病以及职业卫生执法的需要。同时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开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 更及时、高效、准确地做好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档案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55号)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S].2007.

[2]陈祖云, 房晓光, 李琼, 等.湖北省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工作具体做法[J].中国辐射卫生, 2001, 10 (4) :205.

[3]寇庆河, 鄢立刚, 仝玉社, 等.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异常数据调查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09, 27 (2) :147.

[4]仝玉社, 鄢立刚, 寇庆河, 等.沈阳军区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国辐射卫生, 2010, 19 (4) :411-421.

个人健康监护指南 篇3

一、个人健康有关指标自查

1、脉搏检查脉搏基本上能反映出心脏搏动的情况。正常人心脏搏动的间隔是相同的和规则的。成年人安静时每分钟心率在60~100次,运动员和老年人心率常常是五十几次,男性比女性略慢。健康人在运动、受惊、兴奋、紧张时,心率可以加快;在饮酒、吸烟时,也可能出现心脏跳动不规则的现象。发烧时需氧量增加,脉搏也会加快。脉搏超过100次/分钟,就是心动过速,少于60次/分钟就是心动过缓,应该引起重视,及早求医。

2、呼吸安静状态下健康人每分钟呼吸14~18次,非常均匀规则。运动后或发烧时呼吸加快。超过20次/分钟或不足12次/分钟都应引起注意。

3、血压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凡是收缩压在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在90毫米汞柱以上的,就是高血压。高压在130~139毫米汞柱、低压在85~89毫米汞柱的血压是需要警惕的血压。中老年人有条件者要经常测血压。高血压病患者至少每周测血压1次,以便了解血压的变化,还要坚持服降压药。如果血压持续升高,应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4、尿量每天排尿量的多少,与每天摄取水的多少、出汗多少、精神状态及有无服用利尿药有关。正常人每天排尿1000~2000毫升,白天多,夜间少。如果每天尿量特别少或夜间排尿次数增多,则应到医院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病。

5、体重体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中年人开始“发福”,所增加的体重大部分是皮下脂肪而不是肌肉。此外,患有浮肿病的人,体重也会增加。肥胖者冠心病的发病率为体瘦者的5倍,短期内明显发胖者更易发展成冠心病。动脉硬化病人过于肥胖,容易诱发心绞痛发作。测体重的时间最好是早晨起床排尿后。如果体重短时间内过快增加,很可能是浮肿的先兆。

二、个人健康状况自测

40岁以后在日常生活中就应注意观察身体有无以下异常,以便及早采取对策。

(1)肢体运动的灵敏性与肌力强度同以前比较有无明显减退,有无肢体麻木及皮肤感觉异常。凡是长期高血压的患者,如平白无故四肢发麻,有时甚至手脚大片麻木,有时则有如昆虫在身体四肢爬行的痒麻感,再加上头痛头晕,这些都可能是中风的前兆。

(2)有无头痛、头晕、头脑不清楚的现象,尤其是进行性加重,或是否伴有恶心、呕吐的头痛。如果经常清晨醒来头脑仍昏昏沉沉,头晕头痛,有可能是高血压或脑动脉开始硬化的迹象。

(3)查甲床充盈时间有无延长。一般情况下充盈时间若大于0.5秒,即应引起注意。

(4)情绪、性格的变化及心理、精神上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情况,包括机敏度、承受能力等方面有无退行性变化。如性格暴躁、处理人际关系简单幼稚、爱唠叨或性情孤僻、受外界刺激时易激动、情绪不稳定,都提示脑血管发生了异常变化。

(5)如果在安静的状态下,总感到胸闷、胸堵、心悸以及胸中突然蹦一下又停一下等,或在上楼(3~5层)以后气喘达半小时左右,这往往是心脏功能不佳的早期表现。

(6)饮水、尿量、小便次数、食量是否有变化。中老年人一旦出现烦渴、饮水增多、小便次数增多、夜间排尿增多、易饥、进食增多、逐渐消瘦、外阴瘙痒、手指和脚趾末端感觉异常等,就要及早去医院检查是否患了糖尿病。

三、定期检查身体

一般来说,成年人都应定期检查身体。进人中年以后的人,更应注意这一点。这样,可以早期检查出疾病或评估已发现疾病的病情,避免延误治疗时机。绝大多数老年病都属于慢性病,早期治疗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延缓病情的发展。相反,待病情肆虐时往往难以治疗,对健康和生命就造成了威胁。

比如,老年高血压病人应定期到医院复查血压以及心血管状况,至少每两个月复查1次。以下八种老人需重视化验胆固醇:年龄超过65岁的老人;烟龄超过20年者;高血压患者,或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者;糖尿病患者;老年腹型肥胖者;冠心病患者;心脏病反复发作者;心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有冠状动脉病变迹象者。

中风是一种对人的生命和健康危害极大的疾病。为了搞好预防,许多医院开展了“中风预报”的服务项目。中老年人为了使自己免遭中风的突然袭击,都积极进行这种预报检查。这种检查对预防中风确有积极意义,但对于检查后得出的结论一定要正确对待,千万勿盲从。

中风预防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脑血管危险因素的评分,主要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酗酒等;二是血液流变学测定。

中风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它受到许多已知及未知的内外因素的制约。如高血压是诸多危险因素中的一个最危险的因素,但在脑中风实际发病患者中,由高血压引起者不足40%,有30%左右的中风者却并没有高血压症状和体征。这表明脑中风的发生常是多个因素同时存在,综合起作用,并非是某一个因素就能使人患病。有的中风预报中出现的危险因素不一定是重要的危险因素,甚至会漏掉某些尚未认识的危险因素。有的患者因中风预报结果为“安全”,而对自身健康状况盲目乐观,放松了防治,结果出现了悲剧;有的患者由于中风预报结果为“危险”或“极危险”,引起沉重的心理压力,百般求医求药,既影响了心理健康,又造成了经济上的浪费。

所以,对中风预报的结论,可作参考,不能作定论。中老年人都应积极采取综合措施预防脑中风。

五、正气亏虚的自查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体内正气组成人体的精、气、神。正气亏虚具体可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其征象有如下表现:

(1)夜间睡不沉,或干脆失眠。

(2)睡多少觉也感觉疲劳,从早晨起就感觉精神不好。

(3)浑身酸痛,慵懒。

(4)工作没有持久力。

(5)情绪不稳,容易发怒、烦躁,对什么都没有兴趣。

(6)容易感冒、发烧,甚至连续感冒或1月内数次感冒。

(7)腰腿酸痛,双脚沉重,手脚发麻。

(8)肠胃不适,食欲不振,吃什么都不香,或能吃但吸收不好,消瘦。

(9)长期便秘或慢性腹泻。

(10)伤口不易愈合,牙龈容易出血。

(11)健忘,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12)皮肤早皱,出现褐色斑或显得很脏、很暗。

(13)眼睛没有光泽、呆滞,视物不清,流泪,发干,畏光。

(14)说话底气不足,自己感觉用了很大的劲,别人听了却感到声音不大。

(15)腰背挺不直,腰酸痛无力。

(16)办事犹豫、寡断,缺乏魄力。

(17)性能力早衰,男性性厌倦,女性性冷淡。

(18)小便频繁或困难,咳嗽时小便溢出。

(19)心慌、气短、胸闷,检查心电图又无问题。

(20)皮肤瘙痒,一抓会起红斑或到处窜痒。

(21)耳鸣又无耳病(单侧或双侧)。

(22)头痛,头皮有麻紧感,眩晕或站立时眼前发黑。

(23)对声音敏感、厌烦。

(24)易生头皮屑,掉发或头发迅速变白,头发黄干,容易断裂不长。

以上症状如有4项以上,就说明已正气亏虚,需要调养或治疗。

健康监护管理制度 篇4

一、企业职业健康管理部门根据企业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的类别、接触水平等情况,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规定,组织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从业人员有计划地到法定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员工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应当视同正常出勤。

二、组织拟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的新录用人员(包括转岗到该作业岗位的人员)、拟从事有特殊健康要求作业的员工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新进厂员工必须经职业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

三、对长期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的员工应组织进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健康检查。由企业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负责核实人员名单,制定体检计划并组织实施。

四、对即将离岗的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的员工,职业健康管理部门应组织其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未进行离岗体检的,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五、对体检中发现有职业禁忌证或有从事与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员工应调离原作业岗位,并妥善安置;发现健康损害或需要复查的,应如实告知员工本人,并按照体检机构要求的时间,进行复查或医学观察。

六、对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按规定向所在地安监和卫生部门报告,并按照体检机构的要求安排其进行职业病诊断或者医学观察。

七、在设备生产、检修过程中如出现职业危害因素严重超标,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职业健康管理部门应当及时组织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八、职业健康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企业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并按规定妥善保存,接受安监部门的监督检查。

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2、相应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及处理情况;

4、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

企业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

1、企业申报检测、组织员工体检、委托医疗机构服务等活动的委托书;

2、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和评价报告;

3、职业病诊断报告;

4、对职业危害患者、患有职业禁忌证者和已出现职业相关健康损害从业人员的处理和安置记录。

5、企业在职业健康监护中提供其他资料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记录整理的相关资料。

九、对员工要求查阅、复印其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企业应予以提供。员工离开企业时,可索取本人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企业应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十、企业不得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女员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从事所禁忌的作业。

十一、职业健康检查、复查、医学观察、职业病诊疗费用由企

业按有关法规规定执行。

健康监护管理制度 篇5

1总则

1.1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维护公司合法权益,特制订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1.2在安全生产中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制度。

2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2.1生产安保科、设备科、技术科共同管理相关的技术数据管理档案,并且要有效管理,做好材料归档制度;检查核对制度;转递制度;保卫保密制度;统计制度五个重要环节的保管制度。

2.2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保管、分级查阅的原则,进行网络化管理。

2.3任何人不得擅自将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材料带出档案场所、复制、涂改。

2.4查询人员必须当日查询,完毕后归档。

健康监护管理制度 篇6

一、修订的必要性

原《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为《管理办法》实施四年多来,在规范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保护劳动者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存在一些尚需改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办法》包含行政规章性文件和三个以附件形式颁布的技术指导性规范,由于受到形式和篇幅的限制,技术规范内容相对简单;二是《管理办法》没有涉及职业卫生监督的内容;三是随着职业健康监护理论的不断发展和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逐步深入,ILO和WHO都出版了一系列关于职业健康监护基本理论和技术指导原则的文件,许多发达国家也制订了各自的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而我国现行的《管理办法》在基本原理和指导思想上和国际通认的基本原则有较大的差别。因此,本次修订是把原《管理办法》分为《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为《监督管理办法》和《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以下简称为《技术规范》二份文件,前者主要是从卫生行政管理和监督方面规范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后者主要是指导、规范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行为。

二、主要修订内容(一规章名称的改变

将原《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名称修改为《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名称的改变更确切的表明对职业健康监护不仅是管理,而且是卫生监督执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对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用人单位、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接受和配合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对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申诉程序,处理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中的争议。

(二章节的设置

《监督管理办法》在表述形式上做了重大调整,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在健康监护工作中各自应承担的义务、职责和相应工作程序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

细化,条目增加,现分为五章共三十九条,包括总则、用人单位的职责、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管理、罚则和附则。

(三总则的主要修订和补充内容

1、职业健康检查内容的补充:原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职业健康检查只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健康检查。修订中考虑到有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具有迟发性或长期慢性的健康影响,虽然劳动者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中可能没有发生健康损害,但离岗后仍有可能发生;或在岗期间已经发生的健康损害,在离岗后仍可能有变化,有的病情可能进一步发展,有的可能会好转或痊愈。因此,《监

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对接触这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离岗后医学随访检查是职业健康检查的内容之一。

2、总则第四条明确规定:卫生部制定并颁布《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从而使《技术规范》成为独立的技术指导性行政规章,能更全面准确地阐述相关技术要求。

并明确规定,《技术规范》是实行健康监护应达到的最低要求,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行业及用人单位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不低于该规范要求的健康监护实施细则。为保护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该细则只可作为保障工人健康权的措施,用人单位不得随意提高就业或上岗的健康标准。

3、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资质的审批:根据我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实际情况,职业健康监护覆盖面低,许多县(市甚至没有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劳动者不能得到相应的服务,因此,修订总则第六条规定将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资质的审批权由过去只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改为“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或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四用人单位职责的主要修订和补充内容

1、《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是用人单位的职责,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原《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的费用,应当由用人单位承担”。

在《监督管理办法》修订稿第二章第八条中进一步提出,用人单位应制定职业健康检查计划,落实经费保障,并将职业健康检查计划报辖区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应承担“职业健康检查、医学观察和医学随访的费用”。

2、修订稿第二章第十一条明确了用人单位在委托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对劳动者进行体检时应提交的相关基础资料,包括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和接触人数、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浓度或强度资料,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以及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及其他有关资料,这些资料是健康检查机构对劳动者健康状况作出正确判断的必要基础。

3、原《管理办法》第六条仅提出应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修订稿第二章第十二条明确了需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对象,包括拟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新录用、转岗劳动者和拟从事特殊作业的劳动者。

4、原《管理办法》第九条仅提出应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修订稿第二章第十五条明确了劳动者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时限,应在离岗前30日内进行,离岗前90日内进行的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可视为离岗时健康检查。

5、修订稿第二章第十六条补充了用人单位对可能产生慢性迟发性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安排离岗后医学随访的职责。

6、修订稿第二章第十九条与技术规范中的体检结论相配套,补充了用人单位根据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对不同检查结果的劳动者应采取的适当的处置方法:对有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应当调离或暂时脱离原工作岗位;对健康损害可能与所从事的职业

相关的劳动者,应当妥善安置;对需要复查的劳动者,应当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其复查和医学观察;对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建议安排其进行医学观察或职业病诊断;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岗位,应当改善劳动条件,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7、修订稿在原《管理办法》第十七条用人单位应建立的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内容的基础上,补充了用人单位应建立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的内容,包括职业健康监护委托书;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和评价报告;职业病报告卡;用人单位对职业病患者和职业禁忌证者处理和安置的记录;用人单位在职业健康监护中提供的其他资料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记录整理的相关资料以及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其他资料。

(五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管理的主要修订和补充内容

1、为规范对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管理,保证职业健康检查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监督管理办法》修订稿在第三章

第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条、二十六条分别补充了职业健 康检查机构应具备的条件、主检医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资 质申请的资料及程序。

2、在原《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对职业健康检查机构 的职责进行了归纳总结,包括在批准的职业健康检查项目范 围内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工作;根据健康监护资料,对作业环 境和职业有害因素控制效果做出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当 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及时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 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应急健康检查;对发现的疑似职业 病按职业病诊断程序及时进行职业病诊断;根据有关规定,填写《有毒有害作业工人健康监护卡》,并及时进行网络直 报以及承担卫生行政部门交付的其他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等。

3、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反映劳动者健康状况,评价生 产环境职业卫生条件的重要资料。修订稿第三章第三十条明 确规定,完整的档案记录包括个体健康检查记录表格、检查 结果记录、报告单以及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给用人单位出具的 健康检查报告。并为维护劳动者的知情权和职业健康隐私 权,特别提出“对发现有健康损害的劳动者,还应当给劳动 者个人出具检查报告

书,并明确载明检查结果和建议”。

(六)罚则的主要修订和补充内容 修订稿在罚则中针对用人单位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 职责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如第三十三条中增加了对用人单位

未建立职业健康监护制度或未落实的、未如实提供职业健康 检查所需资料的、未根据职业健康检查报告采取相应措施 的、或者未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及其管理档案的,由卫生 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 2 万元以上 5 万元以下的罚款的内容。增加了第三十五条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违反《职业病防 治法》 及本办法的规定,职业健康检查没有完整档案记录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 2 万元 以上 5 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修订过程 本次修订工作与国家科技部“十五”标准重大专项分题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相结合,由同一工作协作组于 2004 年 2 月开始同时修订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以使两者相 互配套协调,在技术上更易于操作。2004 年 5 月,我局召开会议,专门听取了《管理办法》 的修订意见。在完成修订初稿的基础上,先后于 2004 年 9 月 16 日、2004 年 9 月 24~25 日、2005 年 6 月 21~25 日和 2005 年 8 月 1~3 日召开了由卫生部卫生监督局有关领导、专家参加的讨论和征求意见会,2006 年 6 月 2 日卫生部主持 了又一次征求意见和定稿。同时,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委员 会对修订稿也多次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现在的 《监督管理办法》修订稿。

健康监护管理制度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4月ICU病房收治的110例患者和同时选取30名ICU护士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患者入住ICU病房的时间超过72 h,并且在此治疗期间患者治疗及恢复状况良好,可以转出ICU。本研究不包含中途退出治疗或治疗无效死亡者,术后麻醉未完全清醒者以及合并基础疾病致使意识、运动及语言出现障碍者。根据入院顺序将选取的患者和护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5例,每组护士各15例。观察组患者,男29例,女26例;年龄42~83岁,中位年龄64.5岁;25例为外科大手术,13例为多发伤,7例为感染性休克,6例为消化道大出血,4例为急性中毒。观察组护士,年龄19~26岁,中位年龄22.5岁;中专1例,大专9例,本科5例。对照组患者,男28例,女27例;年龄40~81岁,中位年龄62.5岁;22例为外科大手术,14例为多发伤,8例为感染性休克,6例为消化道大出血,5例为急性中毒。对照组护士,年龄20~27岁,中位年龄23.5岁;中专2例,大专9例,本科4例。两组患者及护理人员一般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动态监测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

对照组患者采用动态监测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 II)对患者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配置。相关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24 h动态监测,并及时就评分结果调整相应的护理计划。APACHE II评分系统由3部分组成,分别为年龄评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和急性生理学评分(Acute Physiology Score,APS),应用APACHE II评分软件,71分为最高分,且分值越高病情越严重,其中,急性生理学评分主要包含12项指标(例如:血常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血气分析指标、生命体征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等);慢性健康评分主要由6大类组成,共有18项,根据患者依赖程度分为7个等级,由完全独立至完全依赖,程度不一;分数由高至低为7~1分,分值越高说明病情越严重,根据总评分的不同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同,具体如下:①0~15分患者其护理人员配比不超过1︰1,并由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直接交流,同时对患者进行情绪护理,帮助其排解不良情绪,例如焦虑、烦躁与恐惧;②15~25分患者,护理人员与患者比例为1.5︰1,即增加每一位患者的护理力量,同时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实际临床情况,对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常规包括病情及临床症状观察、饮食与营养护理和情绪护理等,对于一些难以进行语言沟通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以告知患者其自身病情以及恢复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相关情况,另外向患者介绍住院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并及时了解患者所需,对其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给予一定的鼓励安慰,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提早做好应对困难的准备,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③>25分患者,其护理人力资源与患者比例为2︰1,护理人员应当加大对每个护理环节细节的注意,严密观察患者每一个指标,加强护理力量,保证每项治疗都能全面、到位。

1.2.2 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

观察组患者采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ntensive Care Nursing Scoring System,ICNSS)对患者状况进行评估,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对ICU护理工作进行量性评估,应用ICNSS量表对ICU护理工作量进行评估后,参照国外标准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配置护理人员,并制定实施方法,具体内容如下:由1名重症医学专业博士后和2名熟悉护理专业名词的护理研究生分别翻译ICNSS原始量表中的评分项目及评分细则;对比3份翻译稿,形成翻译量表的初稿,请重症护理教授审核校订与回译,对照比较翻译有差别的项目,在进行修改,再请护理专家,审核、校订、回译和最后定稿,形成符合我国国情及ICU患者特点的评分量表。该量表包括护理问题、干预措施和干预效果3个方面的内容,共包含16项患者的护理问题,其中前9项问题与重要功能异常相关,10~15项与健康问题有关,最后1项与家属及重要关系人应激有关。每个护理问题根据患者需要的干预水平分为4级,具体如下:

①一级干预即为预防性干预,包括健康问题评估、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和卫生训教等,若患者需要,则该级为1分;②二级干预即支持性护理,是指在一级干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辅助排痰、吸氧、胸部理疗和药物治疗等改善肺功能的措施,若患者需要,则该级为2分;③三级干预包括呼吸机辅助通气等干预措施,即缓解性护理,若患者需要,则该级为3分;④四级干预指患者需要完全的呼吸支持,若患者需要,则该级为4分。2006年裴先波等翻译并修订中文版ICNSS量表,并检测其信效度,修订版ICNSS量表各条目内在一致性为0.62~0.76,总内在一致性0.83,内容效度指数为0.80,观察者间信度为0.95,在不同患者群体间的区分效度较好。但在使用前需将各个护理问题4级评分标准细化,以加强其实用性,本次以该量表作为参考进行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因此首先应先对该量表进行翻译,并根据本院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对参与本次观察的护理人员进行有关ICNSS评分系统的培训,要求其熟练掌握各项评分细则;责任护士每次当班时都应在患者记录表上详细记录对患者实施的各项护理干预措施,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对每位患者的情况都进行详细了解并掌握。护理人员应在当日上午8点以前对当日的整体护理量进行评估,以便进行整体人力资源的配置。ICNSS量表指出该评分与患护比具有直接联系,量表总分为64分,分值越高说明护理工作量越大,不同评分等级所要求的护患比不同,其中,评分为16~22分,患者︰护理人员为1︰0.5;评分在23~32分,患者︰护理人员为1︰1;评分在33~40分,患者︰护理人员为1.5︰1;评分超过40分,患者︰护理人员为1︰2;可直接根据评分配置护理人员。除此之外,护士长在排班时,要考虑患者的合并症,并给予加强监护。若患者一旦病情变化,往往需要血液过滤、呼吸机等辅助治疗,使工作量增加,另外,护士长要随时询问医生患者的治疗措施,根据治疗措施及患者的病情配置护理人员,保证在护理工作量剧增、患者病情恶化时有足够人力,做到病情危重者的护患配置比为1︰1。

1.3 观察指标

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对每日护理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评价,同时对患者病情好转程度、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记录与比较。根据卫生部所颁布的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对此次护理工作的实施进行客观评价,本次评价最高分为120分,分为5个部分,其中基础护理质量与专科护理质量各30分,护理文书质量、抢救物品及消毒隔离各20分。对此次参与研究的患者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记录。护理人员及患者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此次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进行调查,护士与患者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各有10项,每项1~5分,满分各为50分。其中护士对护理自愿配制的满意度调查项目包括:精神压力、上班期间劳动强度、工作时间的灵活性、周末休息的机会及周末工作补偿的满意度等,各项得分累计在25分以上为满意,10~25为满意度一般,10分以下为不满意;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项目包括:护士的服务态度,各项技术操作水平,病房是否安静整洁,饮食、药物与疾病康复知识的介绍等,各项得分累计在25分以上为满意,10~25为满意度一般,1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相关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护理后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护理后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整体护理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3.64%(13/5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0.00%(22/55)(P<0.05)。见表1、2。

2.2 两组护理质量情况比较

根据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护理文书质量、抢救物品和消毒隔离5个方面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护理文书质量、抢救物品和消毒隔离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人员对相关满意情况比较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人员对此次人力资源配置满意度为93.33%(14/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12/15)(P<0.05);观察组患者对次护理工作满意度为87.27%(48/5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73%(40/55)(P<0.05)。见表4、5。

3 讨论

3.1 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

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是保证护理质量、落实护理计划的前提,在当前我国ICU护理人力资源极为短缺的情况下,只有准确、客观的评估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并进行合理分配,才能提高综合救治水平[4]。护理工作量主要由3部分组成(包括:直接护理工作量、间接护理工作量和病房组织管理工作),其是护理人员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的工作;该工作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执行操作,因此对护理人员工作量的准确计算与评估对提高整体资源配置与工作效率意义重大。随着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探索,针对临床护理工作评估的方法也有了进一步发展。方卫刚[5]研究表明,合理准确的运用ICU护理工作量评估工具可以使护理工作量评估简明化与准确化,减少了评估成本与相关主观因素的影响,还可为临床护理人员工作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3.2 国内外护理工作量评估方法简要对比

对于ICU人力资源配置评估的方法,国内外具有较大差异,其中国内多以按床位平均分配法与主观评估法为主,国外则多以ICNSS与APACHE II评分为主[6,7]。国内所运用的方法虽然简单直观且易于操作,但随意性较强,未考虑患者病情与自理情况等实际因素,因此根据该评估方法所进行的资源配置难以适应临床实际需求。APACHE II评分为疾病严重程度的研究工具,主要根据患者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以及以相关生理参数指标作为参考,从而对患者危重病情进行量化评价。有学者研究表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与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存在紧密联系,因此按照此方法进行评估,可根据不同分级进行人力资源配置,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在专科ICU中的应用准确性尚待考虑[8,9,10]。ICNSS评分系统是2000年由芬兰护理学家首次提出,将护理问题、护理诊断、护理干预以及患者疾病状态等对护理工作展开产生影响的因素整合起来所指定的评分量表,主要包含16项护理问题,将护理工作量按照护理干预复杂性由少到多的分为4个等级,即分别为预防性护理(患者未表现出明显临床症状但具有潜在健康问题,通过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防止潜在问题变为实际问题)、支持性护理(患者病情轻微,通过护理干预以保护其各项生理功能)、补偿缓解性护理(患者病情较严重,通过护理干预对其生理功能进行补充以缓解患者病情及减轻痛苦)和代偿救助性护理(患者病情十分严重,要通过护理干预措施代替患者生理功能以解决患者健康问题)[11]。

3.3 ICNSS与APACHE II评分的应用效果对比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住院费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在整体护理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3.6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0.00%(P<0.05)。以上结果与倪春湘[12]等研究结果相似,倪春湘等在研究中指出,ICNSS评分系统在ICU人力资源配置中应用可以取得更好的护理质量。本文研究发现,观察组在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护理文书质量、抢救物品和消毒隔离5方面评分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该结构与倪春湘等研究结果一致。观察组患者对此次人力资源配置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0%(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7.2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73%(P<0.05)。上述结果与熊杰[13]等研究一致。

由上述研究发现,ICNSS在ICU护理资源管理配置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APACHE II评分,临床可考虑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对比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NSS)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II)在重症监护室(ICU)护理资源管理配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55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按照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量表对护理工作量进行评估,并根据其结果对相关护理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另择取同期55例ICU患者作为对照组,并采用动态监测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标准对护理工作量进行评估,同时根据其评估结果对相关护理资源进行配置。记录两组ICU患者此次总体住院时间、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资源配置的合理程度、医疗费用以及患者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等,同时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住院费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在整体护理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3.6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0.00%(P<0.05);观察组在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护理文书质量、抢救物品和消毒隔离5方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对此次人力资源配置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护士的80.00%(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7.2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73%(P<0.05)。结论 ICNSS在ICU护理资源管理配置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APACHE II评分,临床可考虑推广使用。

健康监护管理制度 篇8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705-02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优质护理服务深入开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已成为医院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认识危害健康的因素,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对提高人们自护能力、建立健康行为、提高护理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

1 概述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有系统、有评价的社会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建立与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降低或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提高人们的健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儿科重症监护室是小儿危重病人的救治场所,病人病情危急,个体差异明显,教育的内容具有多样性和针对性。所以,健康教育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不仅要做好患儿的护理,还要做好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对其实行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从而减少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提高满意度。

2 健康教育计划

责任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的第一执行人,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结合实际开展健康教育,并根据病人的需要和教育的目的、时机、场合等情况来选择相关的健康教育。要因人而异,酌情施教;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营造温馨的救治环境;加强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熟练应用护理程序为病人实施身心全面的护理。

3 健康教育内容

3.1入院介绍

患儿入院时病情危急,入院教育应安排在初步诊疗或抢救处理后执行。PICU是无陪伴消毒隔离区,为了帮助患儿尽快熟悉环境,使患儿和家属对医务人员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所以,病人入院后,责任护士热情地接待,向患儿及家属介绍病房环境、设施、主管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和告知患者的权利、义务及探视制度,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性,使其积极配合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并正确评估病人的身心状况、社会背景及健康需求等,为促使患儿早日康复打好基础。

3.2住院介绍

3.2.1 疾病知识指导

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让其了解疾病的定义及发病机理。疾病的治疗需要一个过程,通过正规治疗完全可以有效控制。

3.2.2饮食指导

护士应针对患儿疾病的不同对其实施不同的饮食指导。急性期不能进食者应指导禁食;昏迷者根据病情可行鼻饲,并加强静脉营养支持;恢复期可酌情进食营养、易消化的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半流食、软食、普食。指导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并告知合理的饮食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3.2.3 活动与休息指导

护士应正确评估病人的身体状况,指导进行适当的活动。患儿的休息对疾病的恢复很重要,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按照病情的不同限制活动量,病情允许可适当在床上坐起或玩弄玩具、看书等。应早期下床活动,预防并发症,活动应以病人能耐受为宜。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劳逸结合,告知病人活动与休息对疾病的恢复及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

3.2.4留取标本的指导

指导患儿配合留取标本,协助医生及早明确病因,指导常规标本(血、尿、便)的留取,对特殊标本(如痰)采集的配合。

3.2.5进行相关症状的指导

向患儿及家属讲解病因、治疗措施,使其消除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教会患儿正确的咳嗽、咳痰方法。患儿烦躁时,应适当给予镇静剂,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给予雾化吸入。

3.2.6 治疗操作中的指导

因患儿对输液、肌注等操作存在恐惧心理,护士应和患儿多交流,给予鼓励。因患儿年龄小、好奇心重,故应重点说明不能随便调节输液速度,以防发生意外,并加强巡视。

3.2.7 用药指导

儿童生理不同于成人,决定了儿科疾病用药的特殊性,指导病人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告知病人药物的作用、用法、时间、副作用及注意事项,让病人掌握这些知识,不要随意增减药物,以免影响药效。

3.2.8心理指导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患病和住院可造成儿童身心创伤。在PICU内危重病人多、治疗护理多、活动受到限制、患儿由温暖的家庭,忽然来到陌生的环境,而且限制探视无家属陪护,又亲眼目睹小朋友接受打针、输液等治疗,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因此,我们要根据患儿的年龄、性格、认知及接受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消除他们对医院及医护人员的恐惧。抢救治疗过程中,家属常被隔离在病房外,护士在做心理护理时应特别注重对家长心理状态的支持和安慰,因为孩子生病以后,父母的心理会产生焦虑感、罪恶感。所以,医护人员还要主动与家属沟通,关心、体贴病人,耐心解释,做到换位思考,尽可能满足其需求。护士应掌握好患儿心理发展规律,使其能在最佳的状态下接受治疗护理,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3.2.9 专科指导

护士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熟练操作各种急救器材及物品,在操作时向病人讲解各种操作的目的及注意事项,认真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疾病的发生及病情发展过程,告知治疗及护理的必要性,了解疾病的危害及预后,掌握疾病的基本预防和急救方法,以提高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3.2.10 安全指导

住院期间防止患儿发生坠床、跌伤、碰伤、烫伤、挤压伤、锐器刺伤、触电、异物吸入等意外。护士在护理完患儿后务必把床栏随时拉好,并监督其他人做好。告知患儿可能发生意外的危险性。

3.3 出院介绍

护士要主动为患儿及家属提供出院前的健康教育。出院前,宣教疾病的病因及自我护理注意事项,指导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①加强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纠正不良生活习惯。②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预防感冒。③在呼吸道疾病流行季节,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④早期识别如发热、咳嗽、咳痰、吐奶及鼻翼煽动等呼吸道感染的表现,应及时就诊。⑤保持心情舒畅,合理营养、适当休息,加强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定期预防保健。

4 小结

健康教育是提高公众健康水平的一种途径,在危重病人的救治中要强化“以病人为中心”,实行人性化护理。针对PICU病人的特殊情况,进行积极主动的健康教育,使患儿及家属能够掌握一些相关疾病的知识和预防方法,不但增强患儿及家属治疗疾病的信心,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提高了人们自护能力,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同时,提高了疾病救治率、护理质量及满意度,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病人的需求,达到促进和维护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关桂花,高慧贤.对住院患者需求陪护原因的调查与分析[J].吉林医学,2005,26(7):707708.

[2] 罗国萍,关继英,赵晓光.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6):6970.

健康监护管理制度 篇9

员工健康监护管理暂行规定

石油质字[2000]第250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健康管理办法》,为规范员工健康监护工作,保障员工健康,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股份公司全体员工为健康监护对象。从事有害作业或对健康有特殊要求作业(以下简称从事有害作业)的人员为职业性健康监护对象。

第三条健康监护主要通过对监护对象进行健康检查并对健康检查结果进行评定来完成。

第四条职业性健康检查及评定必须由依法取得相应资格的卫生机构承担。

第五条健康监护工作所需经费纳入预算管理,在预算范围内分别按开支渠道安排支出。

第六条股份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健康监护的宏观管理工作;各专业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门负责本公司健康监护管理工作;各地区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门负责本单位的健康监护工作并实现所在专业公司的健康监护工作目标。

第七条本规定适用于股份公司所属各公司、院。

第二章健康检查类别

第八条职业性健康检查,指对从事有害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医学监护。职业性健康检查有以下检查。

1.就业前健康检查。对将要从事有害作业人员(包括转岗员工),应在其从业前针对可能接触的有害因素进行健康检查。

2.定期职业性健康检查。对从事有害作业的员工按一定间隔时间(周期)及规定的项目进行健康检查。对曾从事过粉尘作业或从事过已确定为人类致癌物作业的人员,虽然已脱离作业环境(包括离岗、离退休者),也应按一定周期进行健康检查。

3.应急性健康检查。工作场所发生危害员工健康的紧急情况时,要立即组织同一工作场所的员工进行健康检查。

4.离岗健康检查。员工不再从事有害作业,应在其离岗时进行健康检查。

5.职业病患者和观察对象定期复查。对已诊断为职业病的患者或观察对象,根据职业病诊断部门的要求,进行定期复查。

第九条非职业性健康检查,指对不从事有害作业员工的健康检查。非职业性健康检查不包括由于员工患病所需要的检查。

第三章健康检查项目和周期

第十条职业性健康检查项目和周期按照卫生部《职业性健康监护管理规定》(卫监发[1997]第60号)执行,未做规定的可由各专业公司自行确定。

第十一条应急性健康检查项目要以有害因素可能对员工健康造成的危害为依据进行确定。

第十二条职业病患者定期复查项目由职业病诊断部门确定。

第十三条 非职业性健康监护项目和周期原则上以年龄段确定。

1.30岁以下员工主要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胸部X光片等项目,每4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2.30岁以上员工增加检查生化全项、心电图、腹部B超等项目;40岁以上员工增加颈部X光片检查。以上人员每3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3.50岁以上员工和处级管理人员、具有高级职称人员根据需要可增加CT、MRI检查。每2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4.地区公司副总经理以上人员健康检查项目不做限定,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5.女员工增加妇科检查项目。

第四章健康评定及预后处理

第十四条健康检查结束时应组织个体健康评定。每4年应组织一次群体健康评定。

1.个体健康评定的内容包括明确的健康改变(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要评定两者的关系)、诊断结论及处理意见。

2.群体健康评定是在个体健康评定的基础上,通过疾病的罹患率、发病率、死亡率及疾病构成比等统计分析,提出综合评价和防治措施的书面报告。

第十五条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意见,应及时反馈到员工本人。体检中发现可疑职业病例,需提交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诊断。

第十六条对健康检查发现患有疾病的员工或者诊断为职业病的患者以及职业禁忌症人员要采取治疗、疗养、调换工作等措施并做动态观察。

第十七条职业性健康检查中发现群体反应,疑似与职业危害相关时,要组织进行作业环境卫生学调查、评价,及时提出处理意见。

第五章健康监护档案管理

第十八条建立健全员工健康监护档案。职业性健康监护档案由质量安全环保部门统一归档,实行动态管理并永久保存。

第六章监 督 检 查

第十九条各地区公司的健康监护工作接受股份公司及专业公司的监督检查。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条本规定如与国家有关规定相抵触时,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本规定由股份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上一篇:绿丝带活动总结下一篇:奥普拉,温弗瑞2016年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讲视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