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监护与思考

2024-09-09

职业健康监护与思考(精选9篇)

职业健康监护与思考 篇1

近几年来,群发性职业病事件时有发生,职业病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公共卫生问题。职业健康监护是通过连续性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及早发现改善作业环境的需求,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检索和发现职业危害易感人群,最大限度地保护劳动者的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职业健康监护是落实用人单位义务、实现劳动者权利的重要保障,是落实职业病诊断鉴定制度的前提;规范、全覆盖、连续性的职业健康监护数据是职业病预警体系的重要内容,其有利于减少职业健康损害和经济损失,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及人力资源的稳定与可持续性。

1 职业健康监护的基本概念与现行模式

1.1 基本概念

职业健康监护[1]是以预防为目的,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连续性地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并及时地将健康检查和资料分析结果报告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离岗后医学随访(不是所有离岗后都需要)以及应急健康检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2]:①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②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③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④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胡建屏[3]认为职业健康监护不单纯是职业健康检查,关键是要密切结合劳动者的健康变化与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并对此进行分析,这是健康监护的特点。

1.2 现行模式

职业健康监护现行通用模式[4]是以卫生行政部门为监督主体,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型综合医疗机构、职防机构主办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为服务主体,由用人单位承担职业健康监护费用。由企业主动提出职业健康监护的要求,并组织员工到取得职业健康监护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由用人单位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机构根据企业要求确定职业健康监护的对象、项目与周期,提供职业健康监护。

2 职业健康监护存在的问题

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涉及到用人单位、劳动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卫生监督机构和政府部门5 个主体[5],任何一方有问题都能影响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2.1 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是职业健康监护的义务主体,承担着职业健康监护费用。一些用人单位对职业病危害认识不足或对劳动者的健康重视不够,出现如下问题:①用人单位一味地降低成本,职业健康监护经费得不到保障;有的劳务公司职业健康检查费要从职工工资中扣除。②用人单位法人绞尽脑汁钻法律的空子,打擦边球。比如:选择费用最低的卫生服务机构,不管其有否职业健康监护资质;有的国企存在“一企两制”,他们履行法定的职业病防治责任只是面对正式工人[6],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严重的岗位上采取短期用工制度,有意采取轮换作业,大多招收农民工、临时工,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7]等,设法回避法律责任。③用人单位对职业健康检查认识不清,把职业健康检查等同于普通的检查,认为普通的检查能够替代职业健康检查[8],甚至错误地认为综合医院的普通体检优于职业健康检查,根本无法起到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的作用。

2.2 职业健康检查服务机构

①部分职业健康检查服务机构无资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均有规定,职业健康检查服务机构必须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资质认证,其出具的健康检查结果应当客观、真实和公正,并对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实际上,有许多无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医疗机构在争抢职业健康检查这个正在复苏的市场,各大小医院几乎均有所谓“体检队”负责承接职业健康检查业务,其中有综合性医院、用人单位职工医院、民办医院或无资质的县级疾病控制机构等。这些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没有经过统一的职业健康检查知识的专业培训,对某种行业都有什么工种、会接触到什么样的有害因素、需要检查什么项目等情况心中无数,不熟悉目标疾病,不能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中必检项目和指定的服务范围开展工作。②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检查服务机构职业健康检查不规范。尽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了一整套考核指标,但在具体的认证过程中因各种客观原因放宽了条件,资质认证的把关不严,致使有些机构虽然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但从事职业健康监护的专业人员不够或职业健康监护硬件设备不足,不能规范地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表现为职业卫生监测能力和监护水平低[9],职业卫生技术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不能对企业的职业危害情况做出正确判断和评价,不能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指导,未能掌握职业性健康检查内容,错误引用职业卫生标准等。③职业健康检查目的不正确。职业健康检查的目的是有效地防控职业病,是通过连续性地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者的健康状况,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许多服务机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在职业健康检查中不是把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者可能的目标疾病作为重点,忽视对劳动者职业史、劳动现场作业环境等流行病学调查,忽视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价,忽视健康检查资料收集、整理、统计汇总等基础性工作。只做定期的健康检查,不做上岗前和离岗时的检查等。④大型国有制企业及大型外资企业等职业健康监护较规范的单位是职业健康检查服务机构竞相争夺的焦点,相反小企业及私营企业因规模小、地处偏僻、职业健康检查服务成本高等原因,成为了职业健康监护的薄弱区域。

2.3 职业卫生监督检查机构

①由于卫生体制改革和部门之间的职能调整,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监督职能划归安监部门,而安监部门缺乏现场监管人员,使得原本薄弱的职业卫生监督执法更加被动。②处罚力度不够,用人单位违法成本偏低。2009 年共检查用人单位125 231家,检查职业病危害评价建设项目10 704项,依法查处用人单位10 481家,其中,给予警告处罚9 701家,给予罚款处罚871家、罚款金额1 275.9万元,责令停业34家,提请关闭122家。而我国每年因职业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至少是100多亿元。③执法部门反复下达罚款及限期整改通知,企业法人却置之不理,执法部门则无能为力。

2.4 劳动者

生产一线的劳动者,越是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严重的岗位,越是农民工居多。他们普遍文化水平低,对职业危害及相关的防护知识不了解或了解不多。许多农民工为了多挣钱早致富,虽说知道有职业危害,但对患职业病的后果认识不足,为保住工作害怕检出职业病而拒绝健康检查,农民工职业健康检查率偏低。杜复莲[10]2009年对某市使用农民工较多的38家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接触职业危害的农民工应检人数为10 356人,实检人数1 408人,体检率为13. 6%。

2.5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

①职业健康监护建档率及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偏低。据2008年全国职业卫生监管情况通报,2008年度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档率为59.64%,劳动者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职业健康检查率分别为56.72%、56.66%、30.57%、48.57%。而未建档的有40%多,往往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较严重的人群。②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信息化水平不够。目前有资质的职业健康监护机构,完全实施信息化管理的为数不多,且没有统一的要求,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格式千差万别,统计分析难度大,资源无法合理合法地共享。③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大多为流水账式,缺少历年的综合分析评价报告。

2.6 政府部门

地方政府片面强调发展经济,怕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影响招商引资,影响企业效益,影响地方财政收入等而干预职业卫生监督[11]。凡被政府冠以“重点保护企业”名称,这些企业要先征得当地政府同意,否则卫生监督机构不能进入企业检查。政府部门对劳动者健康权益重视不够,未能给予职业卫生监督机构足够的权力支持。

3 讨论

①用人单位和职业健康卫生服务机构以及相关监督监管部门,均不能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履行各自的职责。其根本原因是,经济利益至上的本位主义作怪;是受“以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为压倒一切的政绩指标”驱使,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惜牺牲劳动者健康利益的结果。②由于长期以来政府投入相对不足,大部分职业健康卫生服务机构因设备或人员短缺而不能规范地开展工作。③相关监督监管部门,专业执法人员紧缺、执法动力不足、执法阻力较大等原因不能做到辖区内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全覆盖,而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的盲点区,往往是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重灾区。④相关法律法规有待修改,违法成本过低,也是许多问题长期存在的关键之一。

4 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宣传教育

广泛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增强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用人单位自觉守法是职业健康监护顺利开展的关键;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是职业健康监护顺利开展的基础;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特别是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是职业健康监护顺利开展的必要补充。可通过媒体、户外广告等多种形式宣传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在集镇等剩余劳动力较集中区域设立职业病防治及相关知识咨询平台;流动设摊、宣传材料分发、从业人员职业健康培训、企业负责人职业病防治培训、专题讲座、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提高用人单位负责人职业健康监护的责任意识,提高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4.2 加大职业健康监护的经费保障力度

资金保障是职业健康监护顺利开展的前提,其中有效保障流动人员(以农民工为主)的职业健康监护经费,是实现职业健康监护全覆盖的关键,尽早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经费的保障机制,是解决当前职业健康监护中诸多问题的必然选择。2009年4月,卫生部组织了开展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中期评估;2010年初,经各地推荐,卫生部在全国19个省(区、市)46个县(区)扩大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合理的职业健康监护经费保障机制及基本职业卫生服务全覆盖的运行模式正在积极的探索中。

4.3 进一步规范职业健康检查服务机构行为

①严格职业健康检查服务机构的准入制度。俞文兰等[4]认为,职业健康监护机构应由有资质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卫生单位承担,实行分级管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职责是信息管理与报告、技术指导和组织培训等作用;从事职业健康监护的人员必须具有临床工作基础,并掌握职业卫生专业知识,取得相应的资质。②建立关于职业健康检查的质量管理体系, 制定岗位职责、仪器设备、工作流程、技术规范、实验室质量控制、档案管理等制度[12]。③对已经获职业健康检查服务资质的机构,加大监督检查和培训考核力度。④引入合理健康的职业健康检查服务竞争机制。

4.4 及时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从根本上解决用人单位和职业健康卫生服务机构的违法成本过低的现象,为加大执法力度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我国已经制定了《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希望尽早制定本地区切实可行的职业病防治规划。

4.5 加强职业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建设

各部门通力协作,提高综合执法能力,建立职责明确、行为规范、执法有力、保障到位的卫生监督体系。重点监督职业病危害因素高危岗位的职业健康监护状况,特别是临时工、农民工的职业健康监护状况。职业卫生监督机构要定期对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进行监督管理;现场监督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卫生专业知识与掌握职业病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等。

4.6 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

加大职业卫生的经费投入,有条件的地方将小企业的职业健康监护纳入政府托管,力争做到职业健康监护人员的全覆盖,有效降低职业病发病率。

4.7 建立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区域性乃至全国范围内统一的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网络化管理,是职业健康监护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职业卫生,职业健康,职业病

参考文献

[1]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S].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23号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Z].2002-3-28.

[3]胡建屏.当前有关职业健康监护深化的若干问题浅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0,28(4):169-171.

[4]俞文兰,王建新,张美辩,等.流动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模式分析与探索[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4):130-134.

[5]周迅燕,李朝辉,许小鹏.职业健康监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9,15(4):73-75.

[6]葛宪民,李丹亚.加强我国农民工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6,27(11):28-30.

[7]郑木林,胡天桥.我国职业病流行现状与对策[J].职业与健康,2010,26(17):1932-1934.

[8]蔡莉萍.职业健康检查工作中遇到的几个问题与对策[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0,36(5):320.

[9]李琼燕.职业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9,15(3):75-77.

[10]杜复莲.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存在问题和建议[J].职业与健康,2010,26(20):2384-2385.

[11]焦建华,余文兰,魏付有,等.流动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模式的探讨[J].职业与健康,2008,24(21):2266-2268.

[12]石开芳,李皓,姚丹成.浅谈职业健康检查的质量管理[J].贵州医药.2006,30(10):959.

职业健康监护与思考 篇2

一、对接触职业危害的员工,综合办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员工。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公司承担。

二、任何部门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员工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员工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员工,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员工,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三、综合办应当为员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员工离开公司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办公室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职业健康监护与思考 篇3

职业健康监护是职业病预防与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 防止职业病的发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实践, 对当前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中涉及用人单位、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机构3个主体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并提出改进建议。

1 存在问题

1.1 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检查的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在:用人单位领导不重视职业卫生, 只重视经济效益和现场安全生产, 健康检渣时未提供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 不按监护周期检查或只做常规的普通健康检查, 或经常忽视上岗前、离岗时、离岗后的职业健康检查;用人单位使用流动工人加大了上岗前的体检率, 不利于管理;职业体检结果未如实告知本人, 害怕职业病诊断带来经济损失;职业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督力度不够, 有待加强。

1.2 劳动者

工人大多数抱着应付检查的态度, 害怕有病了会下岗, 关键还是缺乏职业卫生知识与自我保护意识。部分劳动者认为体检项目多, 就自行减掉部分体检项目, 或当体检结果有异常时拒绝复查。

1.3 职业体检机构

现在职业体检机构基本上都是进行健康检查, 没有特别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针对性体检。能力有限, 技术力量跟不上, 很多职业体检都是走过场。职业体检机构也不去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调查, 只是向工人询问一下工作环境情况, 简单判断一下毒物接触情况, 给后面的职业病诊断带来一定的负作用。部分机构专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缺乏高层次专业人员, 缺乏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群体的危害程度评价, 不能为用人单位管理层提供职业病危害治理的有力依据, 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现代职业健康监护工作需求。

2 对策探讨

2.1 用人单位

①加强用人单位领导预防职业病的意识。很多职业病是可防而不可治的[1]。只有领导有了职业病防治的意识, 防治职业病危害的各项工作才能有效的开展。用人单位的各级领导和各管理部门都要有明确的职业病防治责任, 抓好职业卫生工作, 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落实好职工职业健康监护体检工作。避免一些用人单位不惜以牺牲劳动者健康为代价追求高额利润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要使领导和职工从上到下都意识到职业危害是一个慢性积累的过程, 克服重“工伤”而轻“软伤害” (职业病) 的旧的思想观念, 不要拿劳动者的健康生命作赌注, 要坚持“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职业病方针。②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与职业卫生培训是增强用人单位领导和各级管理者的法制观念和职业病防治意识, 使领导明确劳动者的权利和用人单位的责任与义务, 用人单位积极主动提供相应职业病防护措施和设施, 改善职工的作业环境, 保障劳动者健康。③用人单位要着力推进职业危害检测工作, 建立用人单位职业危害检测报告定期上报制度。对作业场所中存在《高毒物品目录》所列的化学因素、粉尘 (特别是存在石棉纤维粉尘、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粉尘) 污染和存在其他可能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用人单位至少要开展4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用人单位要定期向安监部门上报检测报告制度, 督促用人单位采取相关措施确保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 (强度) 符合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用人单位应按照卫生部颁发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要求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

2.2 劳动者

加大对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工作的力度, 提高劳动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 懂得进行定期职业健康监护体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安全健康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培训, 普及职业安全健康知识, 使其掌握操作规程, 并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2.3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

①应建立健康监护信息管理系统软件[2], 建立一种行之有效全新的现代化管理手段, 实现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信息化, 为做好健康检查的结果分析、质量控制、科研等工作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 为卫生行政部门客观及时地掌握接触职业病危害人群的健康状况, 制定职业危害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②应尽快建立起覆盖面广的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网络系统, 并进行网络直报, 规范、合法地开展职业健康检查, 加强监督指导, 保证职业健康检查的质量, 确保职业健康监护目的的实现。③加强职业体检机构内涵建设, 提高体检质量和水平。体检机构应配备相应的检验、检查设备;医院应派出以副主任医师为主、由主治医生以上人员组成的体检队伍, 从技术力量、职称等方面让用人单位感到满意。指定专人负责体检的组织实施, 选派体检组织者和有经验的临床医师参加相关培训, 提高组织者和主检医师的职业卫生法律知识水平和职业病防治知识。对所有体检医师进行定期培训, 提高整体水平;明确职业健康检查操作规程, 制定和逐步完善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制度、质量保证管理体系, 加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 做到一人一档;体检后免费为用人单位提供健康咨询、讲座或义诊, 使员工能针对体检结果及时了解相关预防保健或诊疗知识。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 掌握辖区内职业病危害基本情况;为用人单位提供规范、高水平、人性化的职业健康检查服务[3], 实现保护劳动者健康的目的, 并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总之, 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仅要从人、财、物及软件上加以保证, 同时也需要用人单位、劳动者及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等多方面的配合, 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体检任务, 为用人单位的安全生产、职工健康保驾护航, 促进用人单位劳动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增强职工对用人单位的归属感, 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为用人单位和谐、健康、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昌运.石化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现状与分析.安全、健康和环境, 2006, 6 (9) :45-46.

[2]宋钰.谈我国职业健康监护信息资料管理与利用.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7, 23 (5) :423-424.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篇4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卫生部令第23号

2002年3月15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讨论通过,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规范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保护劳动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

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的健康检查。

第三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制度,保证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落实。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劳动者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应当视同正常出勤。

第五条 职业健康检查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从事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简称体检机构)承担。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应当客观、真实,体检机构对健康检查结果承担责任。

第六条 用人单位应当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第七条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第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

发现职业禁忌或者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

对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劳动者,应当按照体检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其复查和医学观察。

第九条 用人单位应当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用人单位对未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当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第十条 用人单位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应当及时组织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第十一条 体检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按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通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用人单位对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按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按照体检机构的要求安排其进行职业病诊断或者医学观察。

第十二条 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的费用,应当由用人单位承担。第十三条 职业健康检查应当根据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类别,按《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的规定确定检查项目和检查周期。需复查时可根据复查要求相应增加检查项目。

第十四条 职业健康检查应当填写《职业健康检查表》,从事放射性作业劳动者的健康检查应当填写《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表》。

第十五条 体检机构应当自体检工作结束之日起30日内,将体检结果书面告知用人单位,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发现健康损害或者需要复查的,体检机构除及时通知用人单位外,还应当及时告知劳动者本人。

第十六条 体检机构应当按统计汇总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并将汇总材料和患有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名单,报告用人单位及其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二)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三)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四)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

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规定妥善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第十九条 劳动者有权查阅、复印其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及本办法的规定,未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或者未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及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

或者造成健康损害后果的,可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

(二)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

(三)安排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作业的;

(四)安排有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从事所禁忌的作业的。

第二十二条 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及本办法的规定,医疗卫生机构未经批准擅自从事职业健康检查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

第二十三条 承担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及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批准机关取消其相应的资格;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超出批准范围从事职业健康检查的;

(二)不按规定履行法定职责的;

(三)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

第二十四条 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及本办法规定,未报告职业病、疑似职业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0000元以下的罚款;弄虚作假的,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

职业健康监护与思考 篇5

1 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得不到保障的主要原因

卫生部对15个省市30个区县的乡镇企业职业危害情况调查表明, 83.0%的乡镇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 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人检出率高达15.8%[9], 主要为尘肺、中毒、噪声损伤。随着各种新材料、新技术工艺的引进和使用, 还出现了一些过去未曾见过或很少发生的严重职业病例。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得不到保障的根本原因,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政府方面地方政府对职业病防治工作重视不够, 投入不足, 防病能力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

政府部门执法不严、监督不力。某些地方政府片面强调经济发展, 不惜降低招商门槛引进污染严重的企业, 致使职业危害源头得不到有效控制[10]。在中西部地区, 国家明令禁止或淘汰的落后工艺、技术和材料仍广泛存在。广东一家制鞋厂出现数十人急性中毒, 经初步调查, 是因为车间使用一种没有任何成分说明的所谓“环保万能胶”。资料显示, 由于监管不力等原因, 大量成分不明有毒有害的化学品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广泛使用, 给工人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此外, 尽管法律规定对违法立项建设的企业最高可罚50万元, 但对某些不良企业而言, 其违法成本远远低于守法成本, 因而他们无视《职业病防治法》, 我行我素。有的地方还以种种借口, 阻止职业卫生部门的检查。

1.2 企业方面某些企业生产水平不高、技术设备落后, 产生了大量的职业危害因素。

一些单位或业主将淘汰下来有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防护能力的单位和个人, 如:从大企业向小企业转移, 从城市向农村转移, 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以及由境外向境内转移, 造成职业病危害由特定人群向社会人群扩散, 这是农民工职业病多发的重要原因。更重要的是有些企业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 缺乏维护职工健康的责任意识, 没有履行法定的职业病防治责任。一些规模小、设备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 在有毒有害作业岗位, 频繁轮换农民工;甚至违规使用成本低、毒性高的化合物, 一旦发现农民工患职业病或有患病苗头就立即解雇。有些企业对农民工和本企业固定职工的劳动保护待遇实行双重标准, 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不告知其作业岗位危害因素、不进行岗前培训、不给农民工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 不给农民工建立健康监护档案和办理工伤社会保险。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人员不安排“三岗”职业健康体检, 尤其是不安排农民工离岗前查体, 一旦农民离开企业, 企业就不再认账。这些农民工一旦患上职业病, 其诊断、治疗、工伤补助就无法落实。

1.3 农民工方面农民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很多农民工文化素质低, 找工作不易, 只顾埋头干活赚钱, 对职业病危害茫然不知。有些整天与水泥、白灰、沙子打交道的建筑工人, 竟不知什么叫“尘肺病”。有的油漆工不知油漆含苯会引起慢性中毒, 竟说:“开始是有些味, 闻着头晕、恶心, 后来慢慢习惯了!”无知即无畏, 他们最终为自己的健康乃至生命付出了代价。由于农民工依法享有的职业病危害知情权被剥夺, 对职业病知识了解甚少, 造成他们普遍对自己所在的企业和所从事的工种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几乎全然不知。“只要发工资就行了, 我不知道用人单位还要提供劳动保护”[11], 成为不少企业农民工的普遍看法。

2 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保障措施

职业病问题是和传染病同样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它不仅仅是一个疾病问题, 也是一个经济问题, 不采取有效的措施, 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当前的职业病发病趋势如不尽快遏止, 我国将为此失去大量的强壮劳动力, 其结果将影响到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 国家卫生、安全生产、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在2006年底联合呼吁:“白伤大于红伤, 尘肺猛于矿难, 职业病防治刻不容缓”[12]。解决农民工职业病危害, 保障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 保护农民工职业生命质量, 行之有效的办法, 建议如下:

2.1 各级政府务必高度重视本辖区农民工的职业病防治工

作, 并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把防治职业病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上级党委、政府要将辖区职业病防治工作作为考核下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人业绩的重要内容之一, 强化具体内容的监督考核[13]。

2.2 建立农民工权益维护组织。

在现有法律允许范围内, 建立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权益保障组织, 用于对农民工指导、培训和援助农民工维护自身权益, 使之成为维护农民工自身利益的最有效途径。

2.3 加强农民工健康教育, 提高农民工的素质。

开展农民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也是新时期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为了保护农民工的健康, 首先要避免和减少由于职业卫生及职业安全问题对农民工造成的机体健康损害, 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和职业卫生服务是十分必要的。通过作业场所健康促进, 使农民工了解自己及其所处的环境, 包括生活和作业环境, 可能接触的有害因素, 以及个体与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可能影响及其控制方法, 并参与作业环境和作业方式的改造, 控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自觉做好自我防护。无锡市全面实施农民工健康教育工程, 大力推进城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一体化进程,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4]。

2005年卫生部和疾控中心印发了《宣传贯彻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农民工专题》小册子, 在农民工中广泛散发、大力宣传, 提高了该人群的预防职业病危害的知识水平。同年, 上海出台了农民工可参加工伤保险的政策。常州也曾报道[15], 他们对50家企业的农民工进行了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培训, 并定期对用人单位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经过一年的干预, 这50家企业职业病防护设施比原来提高了102个点, 预防职业病知识的知晓人数由354人提高到3 217人。他们的做法为预防农民工职业病危害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为了提高干预效果, 《职业病防治法》是预防农民工职业病的法规保证[16], 应积极宣传落实。也可以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农民工适应新的形势要求, 学习、运用法律捍卫自身利益, 为社会多作贡献。

2.4 加强卫生执法力度。

卫生监督机构应该加大监督力度, 加强《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 普及职业卫生安全教育, 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通过宣传和严格执法, 促使企业自觉做好农民工的健康保护工作, 提高广大用工单位及工人的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5 多部门合作, 继续开展专项整治。

卫生行政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产生严重危害的企业的专项整治, 改造、降低直至消除危害因素, 最大限度的减少农民工职业病的发病率。

2.6 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建设。

加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投入, 特别是基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建设, 合理调配资源, 建立健全适合于管理农民工主要就业场所———乡镇企业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体系。农民工健康监护问题的解决有希望, 但它与《职业病防治法》的贯彻执行一样, 任重而道远。

摘要:我国遭受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 已经由过去的国有企业正式工人转嫁给进城务工的农民, 以致农民工成为我国当代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对象。他们自我保护能力弱, 职业健康监护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大大增加了职业病防治的难度。本文通过分析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得不到保障的主要原因, 提出了建立行之有效的相应的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保障措施。

职业健康监护与思考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健康危害监测信息系统的职业卫生专业资料。

1.2 方法

将2011年广汉市所有已审核通过的《有毒有害作业工人健康监护卡》、《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卡》资料导出,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分析。

1.3 统计方法

采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

2011年全市共有72家用人单位进行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委托检测,共检测1 433个点,合格点1 254个,合格率为87.51%。从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来看,化学毒物合格率最高,为96.40%;其次为粉尘,合格率为 86.34%。物理因素合格率最低,为81.49%。3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合格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9,P<0.01)。见表1。

注:职业病危害因素合格率比较,χ2=51.89,P<0.01。

2.1.1 粉尘检测情况

主要包括电焊烟尘、矽尘、煤尘、铝尘及其他粉尘等。粉尘检测合格率最低的为矽尘,仅达53.23%,其次是电焊烟尘和其他粉尘,合格率分别为90.79%、90.55%。各种粉尘检测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4,P<0.01)。见表2。

注:各种粉尘合格率比较,χ2=68.4,P<0.01。

2.1.2 化学毒物检测情况

包括苯系物、二氧化硫、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等,其中以苯系物、锰及其化合物的检测点数较多,分别占化学毒物检测点总数的42.47%(189/445)、15.06%(67/445)。超标率最高的毒物为锰及其化合物,合格率仅为89.55%;其次为苯系物,合格率为95.77%;其他毒物的合格率为99.47%。各种毒物检测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2,P<0.01)。见表3。

注:各种毒物合格率比较,χ2=14.42,P<0.01。

2.1.3 物理因素检测情况

包括噪声、高温。其中以噪声为主,占96.19%(556/578)。噪声检测556个点,合格率为81.47%;高温检测22个点,合格率为81.82%。2组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2 有毒有害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情况

2.2.1 疑似职业病检出情况

2011年全市有3 423人次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共检出疑似职业病69例,检出率为2.02%;其中粉尘作业人员未发现疑似职业病患者;化学毒物作业人员疑似职业病检出率为1.15%,主要为苯接触人员和锰接触人员,检出率分别为0.67%(7/1 048)和0.48%(5/1 048);物理因素作业人员疑似职业病检出率为4.96%(57/1 150),均为噪声作业工人。3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员的疑似职业病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55,P<0.01)。见表5。

注:3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员疑似职业病检出率比较,χ2=79.55,P<0.01。

2.2.2 职业禁忌证检出情况

共检出职业禁忌证1人,检出率为0.03%;为噪声作业工人。

3 讨 论

职业健康检查与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工作是存在职业病危害企业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也是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安全的2项重要措施[1]。开展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及作业人员健康监护工作,是认真贯彻执行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针的具体体现。

本次结果分析显示,粉尘检测合格率低。虽然本年度里粉尘作业工人未检出疑似职业病患者和职业禁忌证者,但因接触粉尘的作业人员较多,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大,且许多工人是脱离了粉尘作业后,甚至脱离粉尘作业很长时间后才发病[2],因此,粉尘对人体的危害仍不可忽视。检测结果显示,矽尘作业场所超标率高,提示应加强这类场所防尘、降尘设备革新,加强除尘设备的管理,配合湿式作业,并加强个体防护,督促工人合理佩戴防尘口罩[3],同时还要定期对粉尘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监护,以预防尘肺病的发生。

机械加工行业是广汉市的主导工业之一。企业生产使用的机械设备,在运转过程中均可产生噪声。如不及时采取消声减振降噪措施,为劳动者配备有效的耳塞或耳罩,长期在噪声环境下工作可使劳动者听力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引起职业性噪声聋[4]。同时,噪声还对工人心血管系统具有一定的损害[5]。本次结果分析显示,噪声检测点多、超标率高,且在职业健康监护中发现噪声作业工人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较高,提示企业应改善作业环境,改革生产工艺,消除或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缩短工作时间,佩戴合格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对于疑似职业噪声聋及时送诊并调离,避免进一步加重机体损伤,以切实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6]。

监测结果显示,作业场所化学毒物检测合格率最高,物理因素合格率最低,这与赵春媛等报道的基本一致[7]。化学毒物中,存在苯系物的企业及作业点较多,接触苯系物作业人员疑似职业病检出率较高,因此,加强苯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防护和苯作业工人的健康监护工作,已刻不容缓。如增设局部排风罩,对作业场所中苯、甲苯、二甲苯等职业病危害物质浓度有较好的控制效果[8]。机械加工作为全市的主导工业,工人接触锰及其化合物的机会较多,检测结果显示,锰的合格率较低,锰作业人员中疑似职业病检出率高,提示企业应加强对锰作业工人的职业卫生监管和防护工作,改革生产工艺原料,选用低锰焊条替代高锰焊条,或改开放式人工作业为密闭式自动化作业,加强对作业场所的通风排毒,为工人配备防毒面罩并监督其操作时正确使用,定期对工人进行职业健康监护等,以防止急慢性锰中毒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叶佳萍,郑步云.2000年嘉兴市职业病危害监测情况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1,27(23):2689-2690.

[2]李德鸿.职业健康监护指南[M].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07:300-302.

[3]李艳.某铁矿职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J].职业与健康,2012,28(11):1331-1332.

[4]李长峡.天津市武清区2006-2009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健康监护结果[J].职业与健康,2011,27(22):2547-2549.

[5]陈晓华,朱林平,黎丹倩,等.噪声对轧钢工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12,28(11):1328-1329.

[6]盛红艳.钢管生产企业生产性噪声对工人健康影响的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9,25(21):2263-2264.

[7]赵春媛,马好,陶明锐,等.济南铁路局铁路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健康监护结果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2,28(13):1558-1561.

职业健康监护与思考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辖区内接触职业性危害员工29027例,其中,19678例为男性,9349例为女性,年龄为22~60岁,平均年龄为(43.3±6.9)岁。

1.2 检查方法

选用日本岛津产的高纤伏X光机对受检者进行胸片检查,选用AD226纯音电测听对受检者进行纯音电测听检查,采用Spirolabll肺功能机,HITACHI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TEK全自动血球分析仪,美侨-600尿液分析仪,多台日本光电产的12导心电图,SSA-220A型B超机,日本岛津产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做化学物测定。上述检查由专业医疗人员进行操作,检查结果由专业副高级以上医师总结并反馈。将相关检查结果进行书面记录并存档。

1.3 检查项目

检查项目包括肝功能二项,肾功能二项及胸片、血常规、心电图、腹部B超等常规检查,除此外对化学物质急慢性中毒进行血铅,尿铅,zpp检查,对噪声接触的受检者进行纯音电测听检查,对接尘的受检者进行高纤伏胸片检查。对接触放射性物质的员工进行微核率,淋巴细胞转化率进行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t检验法检验差异,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检查,在我辖区内所有接触职业危害的员工中,以接触化学毒物最多,其次是接触粉尘人数,再者是接触物理因素,最后是接触放射性物质。详见表1。

其中男性职工中,患病者为637,占比3.24%,女性患病者为123例,占比1.31%。患病情况和性别没有显著关系(P>0.05)。见表2。

在所有患病职工中,其中以职业性慢性铅中毒、尘肺病最为常见,其次是职业性噪声聋,其他职业病较少见。详见表3。

3 讨论

虽然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由于职业危害存在依然普遍,我辖区内的职业病危害情况依然严峻。目前,我市一些企业会定期组织职工进行体检,对大多数职业病可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和早治疗[2]。但另一些经济效益较差、单位对职工健康情况重视程度较低的企业职工长期缺乏应有的健康教育和保健福利,加之思想较为落后、经济较为拮据等原因,从而忽视了职业性体检的重要性,往往出现延误治疗等情况。

为了有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现代的全面发展,职工的职业健康促进工作应受到高度的重视。职业健康促进模式首先全面贯彻我国关于职业健康教育的相关政策,并以《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3]为指导思想,建立适应企业需要的职业健康服务体系为最终目的,坚持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综合监管,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健康。为此,笔者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3.1 依法强化国家监管机制。

(1)要落实职业病防治行政首长负责制,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年度考核指标。(2)建立部门协作监管长效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对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职业卫生标准要求的,要依法予以处罚。(3)建议国家尽快完善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相应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能职责。

3.2 建立企业职业病防治责任落实机制。

企业法定代表人是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各类企业要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合同,建立完善职业卫生健康档案,把《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中关于职业安全卫生的有关规定落实到企业规章制度集体合同及劳动合同之中。

3.3 完善劳动者教育培训机构。

(1)建立劳动者的权益保障组织,使之成为劳动维权的最有效途径。(2)编写常见职业病预防常识的宣传手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劳动者应主动学习职业病防治法,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将工作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后果,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和该享受的待遇在合同中明确规定。

3.4 健全劳动者社会保障制度。

(1)加快建立职业病法制及医疗保障体系。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辖区内用人单位使用劳动者的劳动关系监管重点解决劳动者“五险一金”的社会保障问题。(2)依法严肃查处不签订劳动合同,不履行职业职业病防治责任的违法用工行为督促用人单位依法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3)建议各级政府建立职业病防治救济专项基金,解决职业病患者医疗难,费用大,待遇不落实,病死率高的实际问题。(4)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的社会监管机制,杜绝政府部门不作为,推卸责任的可能。

摘要:目的 对辖区内职业危害接触员工职业健康情况进行分析及职业健康模式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我辖区内不同职业危害接触员工24731例,其中,16678例为男性,8053例为女性,年龄为2260岁,平均年龄为(43.3±6.9)岁。对上述员工的职业健康情况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其职业卫生健康模式进行了探讨。结果 辖区内以接触化学毒物人数最多,其中男性职工中,患职业病及疑似职业病者为637例,占比3.8%,女性患病者为123例,占比1.5%。患病情况和性别没有显著关系(P>0.05)。辖区内2010年至2012年职业病(包括疑似职业病)分类其中职业性中毒、尘肺病最为常见,其次是职业性噪声聋,职业性放射病比较少见。结论 构建完善职业健康监护模式能有效提升职工的健康水平,应受到高度的重视。

关键词: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职业卫生,职业性中毒,尘肺病,职业性放射,职业性噪声聋,职业健康模式

参考文献

[1]赵芳林,何玖斌,周大勇.会宁县10464名职工健康普查情况分析及防治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136.

[2]周梅,姜润生,邵伟民,等.厂矿企业实施职工健康促进的现状研究——关于企业职工健康促进干预方案的建议[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9):1598-1599.

矿业工人职业健康监护现况调查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随机抽取19家矿业企业进行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调查。

1.2 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职业卫生组织与管理制度、职业安全卫生培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的健康体检等情况。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调查以煤矿、铁矿企业为主,其中2家国有企业生产技术先进,工作条件较好。17家个体私营企业生产技术落后,工作条件较差。19家矿山企业共有工人10 666人,其中农民工共有6 834人,占总人数的64.07%。

2.2 职业卫生管理情况

本次调查19家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有14家,个体私营企业为17家;12家未开展职业培训,全部为个体私营企业。

2.3 职业病危害情况此19家单位普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粉尘。

2.4 职业病危害防护情况

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点卫生防护设施不符合有关要求的占73.68%(14/19),其中个体私营企业占100%(17/17);接害工人个人防护措施不符合有关要求的占63.15%(12/19),其中个体私营企业占94.11%(16/17)。

2.5 职业健康体检情况

19家矿山企业单位有11家未按照规定对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全部17家个体私营企业均未按照规定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调查了7 472名有害因素接触者,其中农民工达6 138人,占接害总人数的82.14%;有3 794人未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占接害总人数的50.77%。职业性健康检查能够做到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后的健康检查的只有国有矿山企业。

3 讨论

3.1 个体私营矿企业健康监护现状堪忧

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个体私营企业,都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但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情况相同,国有企业要好于个体私营企业。个体私营矿山企业所占比例较高,达89.47%。农民工占用工总人数的64.07%、接害人数占82.14%。企业硬件和软件基础工作的不足,施工周期长、施工条件恶劣、危害因素接触较为频繁、风险发生几率大、伤害结果严重、作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等是职业危害容易发生的基本因素。近年来,随着用工制度的改革和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农民工普遍以临时工、季节工等身份代替企业正式职工从事职业危害严重的工作。他们中的一些人没有医疗保险,没有合同,缺乏职业病防范意识和基本常识,许多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职业病,这些人成为现阶段职业病的高危人群。

3.2 矿山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不完善

全市73.68%的企业未按照规定设置组织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没有一家按照国家《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要求进行设置。由于个体私营企业法制意识淡薄,大都没有落实《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甚至根本没有行动。而政府控制目标措施很难落实,执法队伍人员少、力量弱以及没有形成部门间的工作合力,加大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难度。

3.3 职业健康体检工作开展普遍不好

个体私营企业几乎不对接害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国有企业也只是应付了事,仅对一少半接害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企业领导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不管作业环境中有无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隐瞒事实真相,频繁更换工作;多数矿山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不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且企业工人文化水平低,对职业病危害及其有关的防护知识不了解,自身没有进行必要的防护;企业为了节省开支,只对正式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临时聘用工人不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4 建议

4.1 强化宣传,形成氛围

要在抓好重点时段宣传的同时,通过广播、电视、橱窗、板报、企业内部信息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职业病防治工作。要在矿区、井口、井下安全文化长廊、涉及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等地,悬挂煤矿职业病防治标语和张贴防治方法,特别是针对实际工作中职工防尘、防风湿病的办法和窍门。要通过宣传,使职业病防治工作家喻户晓,形成领导重视、职工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4.2 创新培训方式,确保培训效果

要开展集中培训、分别培训、个别人“开小灶”等多种培训方式,组织职工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在集中培训时,要严格培训考勤制度、培训会场纪律,要求每一位培训人员认真做好笔记,考试合格才能上岗。对考试不合格者,要重新培训,直到合格为止。同时,执行奖惩制度,确保培训效果。

4.3 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制度要建立健全煤矿职业卫

生领导小组,适时召开专题会议,详细布置职业病防治工作,安排专人具体负责职业病防治工作,做到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问、事事有人做。要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完善企业现行职业病防治的制度、措施,使之更具可操作性,更便于执行。

4.4 加大科技投入,改善作业环境

煤矿企业每年要拨出专款,用于改进落后的生产工艺,改进防尘设施,探索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逐步改善作业环境。

4.5 强化过程监督,确保个体防护效果

职业病防治重在预防,必须强化职工在作业过程中对职业病防治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的监督。要监督职工在作业过程中正确使用防尘设施和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要把不使用防尘设施、故意损坏防尘设施、不佩戴劳动防护用品、掘进工未执行湿式打眼、职工井下睡觉等行为规定为严重“三违”行为,采取教育与处罚并重的原则,让每一位职工把职业病防治工作变成一种自觉行为,减少直到消灭煤矿职业病。树立煤矿企业良好形象。

4.6 完善监管体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落实监管责任

尽快建立政府牵头,监管部门运作,齐抓共管的职业健康监管机制。充分发挥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环保、工会等部门的作用。各部门明确责任,各司其职,联合执法,形成合力,把握重点,突出源头控制,采取综合防护措施,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物的浓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以免对作业人员健康造成损害。

摘要:目的 掌握矿山企业职业病健康监护现状,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 完全随机选择白山市19家矿山企业,采用现场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职业卫生组织与管理制度、职业安全卫生培训情况、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的健康监护情况。结果 白山市矿山企业职业健康监护现状不容乐观,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不完善,个体私营矿山企业健康监护现状堪忧,职业健康体检工作开展得普遍不好。结论 提出了强化宣传,形成氛围;创新培训方式,确保培训效果;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制度;加大科技投入,改善作业环境;强化过程监督,确保个体防护效果;完善监管体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落实监管责任等六项建议。

关键词:矿山企业,职业健康监护,调查

参考文献

[1]张敏.大型企业职业病防治理论体系的创建和防治模式研究[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9,16(5):416.

职业健康监护与思考 篇9

关键词: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管理

职业健康监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2]规定的用人单位的法定责任和义务, 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 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3]。为了解某市用人单位对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情况, 探讨如何对用人单位进行更好的监管与服务, 我们于2008年9—11月对某市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某市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

1.2 方法

采用统一设计的《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本信息表》对该市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进行调查, 内容包括用人单位基本情况、职业卫生管理组织、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对调查结果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了某市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521家, 职工人数195 249人;其中,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80 587人, 占41.3%。

2.2 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情况

用人单位成立职业卫生管理组织的有264家, 占50.7%。将职业病防护纳入法定代表人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有230家, 占44.1%。配备职业卫生专业人员的209家, 占40.1%;共配有专职293人, 兼职646人, 以兼职为主。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的有203家, 占39.0%。见表1。

2.3 职业健康监护状况

2.3.1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选择

通过521家用人单位对所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的填写, 发现338家用人单位组织劳动者到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机构进行体检, 占64.9%;93家用人单位组织劳动者到没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机构进行体检, 占17.9%;90家用人单位未填写此项, 占17.3%。见图1。

2.3.2 职业健康检查情况

2.3.2.1 体检情况

对521家用人单位上岗前、在岗期间 (一个体检周期内) 、离岗后及应急时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发现上岗前、在岗期间和应急需要的检查率均不能达到100%;而离岗时的健康检查率最低, 仅为52.9%。见表2。

注:在岗期间检查是指在一个体检周期内。

2.3.2.2 检出情况

上岗前检查检出职业禁忌人数722人, 检出率2.4%。在岗期间检查 (一个体检周期内) 检出疑似职业病人数489人, 占检查人数的0.7%;调离原岗位人数236人。离岗时检查检出疑似职业病人数136人, 占检查人数的17.8%。应急检查均未检出健康损害。

3 讨论

通过对521家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组织和职业健康监护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 仅约1/2的用人单位成立了职业卫生管理组织, 有相应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和职业病防治相关制度;职业健康检查率不高, 尤其离岗时的健康检查率仅为52.9%, 又因为职业健康检查在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的仅为64.9%, 所以, 实际符合要求的职业健康检查率将更低。另外, 在职业卫生管理组织、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选择这2部分内容的填写上, 存在空项现象, 可能与一些用人单位故意回避其工作中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躲避执法单位的处罚有关。

我们要强化对该市用人单位的监督管理, 提高用人单位的守法意识, 监督和指导用人单位建立、完善职业卫生管理组织、制度, 落实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进一步规范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服务行为, 杜绝无资质或超出资质范围进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现象;为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促进该市经济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05-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23号.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2002-03-28.

上一篇:数据新闻人才论文下一篇:臭氧应用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