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2024-07-24

煤矿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共10篇)

煤矿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篇1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职业卫生档案

1.职业卫生档案是职业病防治过程的真实记录和反映,也是卫生行政执法的重要参考依据。我公司具体有行政办公室负责管理档案。

2.职业卫生档案应包括: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本情况、生产工艺流程、所使用的原辅材料名称及用量、产品、副产品、中间产品产量、职业性有害因素动态监测结果及其汇总、职业健康监护结果、职业病病人档案、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转及维护档案等内容。

3.根据规定,用人单位应为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含临时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劳动者名册应按照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分别建立存档。

4.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劳动者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婚姻、文仁程度、嗜好等一般概况;—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相应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事;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

煤矿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篇2

1 职业健康监护的基本概念与现行模式

1.1 基本概念

职业健康监护[1]是以预防为目的,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连续性地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并及时地将健康检查和资料分析结果报告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离岗后医学随访(不是所有离岗后都需要)以及应急健康检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2]:①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②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③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④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胡建屏[3]认为职业健康监护不单纯是职业健康检查,关键是要密切结合劳动者的健康变化与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并对此进行分析,这是健康监护的特点。

1.2 现行模式

职业健康监护现行通用模式[4]是以卫生行政部门为监督主体,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型综合医疗机构、职防机构主办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为服务主体,由用人单位承担职业健康监护费用。由企业主动提出职业健康监护的要求,并组织员工到取得职业健康监护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由用人单位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机构根据企业要求确定职业健康监护的对象、项目与周期,提供职业健康监护。

2 职业健康监护存在的问题

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涉及到用人单位、劳动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卫生监督机构和政府部门5 个主体[5],任何一方有问题都能影响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2.1 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是职业健康监护的义务主体,承担着职业健康监护费用。一些用人单位对职业病危害认识不足或对劳动者的健康重视不够,出现如下问题:①用人单位一味地降低成本,职业健康监护经费得不到保障;有的劳务公司职业健康检查费要从职工工资中扣除。②用人单位法人绞尽脑汁钻法律的空子,打擦边球。比如:选择费用最低的卫生服务机构,不管其有否职业健康监护资质;有的国企存在“一企两制”,他们履行法定的职业病防治责任只是面对正式工人[6],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严重的岗位上采取短期用工制度,有意采取轮换作业,大多招收农民工、临时工,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7]等,设法回避法律责任。③用人单位对职业健康检查认识不清,把职业健康检查等同于普通的检查,认为普通的检查能够替代职业健康检查[8],甚至错误地认为综合医院的普通体检优于职业健康检查,根本无法起到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的作用。

2.2 职业健康检查服务机构

①部分职业健康检查服务机构无资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均有规定,职业健康检查服务机构必须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资质认证,其出具的健康检查结果应当客观、真实和公正,并对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实际上,有许多无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医疗机构在争抢职业健康检查这个正在复苏的市场,各大小医院几乎均有所谓“体检队”负责承接职业健康检查业务,其中有综合性医院、用人单位职工医院、民办医院或无资质的县级疾病控制机构等。这些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没有经过统一的职业健康检查知识的专业培训,对某种行业都有什么工种、会接触到什么样的有害因素、需要检查什么项目等情况心中无数,不熟悉目标疾病,不能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中必检项目和指定的服务范围开展工作。②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检查服务机构职业健康检查不规范。尽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了一整套考核指标,但在具体的认证过程中因各种客观原因放宽了条件,资质认证的把关不严,致使有些机构虽然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但从事职业健康监护的专业人员不够或职业健康监护硬件设备不足,不能规范地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表现为职业卫生监测能力和监护水平低[9],职业卫生技术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不能对企业的职业危害情况做出正确判断和评价,不能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指导,未能掌握职业性健康检查内容,错误引用职业卫生标准等。③职业健康检查目的不正确。职业健康检查的目的是有效地防控职业病,是通过连续性地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者的健康状况,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许多服务机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在职业健康检查中不是把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者可能的目标疾病作为重点,忽视对劳动者职业史、劳动现场作业环境等流行病学调查,忽视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价,忽视健康检查资料收集、整理、统计汇总等基础性工作。只做定期的健康检查,不做上岗前和离岗时的检查等。④大型国有制企业及大型外资企业等职业健康监护较规范的单位是职业健康检查服务机构竞相争夺的焦点,相反小企业及私营企业因规模小、地处偏僻、职业健康检查服务成本高等原因,成为了职业健康监护的薄弱区域。

2.3 职业卫生监督检查机构

①由于卫生体制改革和部门之间的职能调整,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监督职能划归安监部门,而安监部门缺乏现场监管人员,使得原本薄弱的职业卫生监督执法更加被动。②处罚力度不够,用人单位违法成本偏低。2009 年共检查用人单位125 231家,检查职业病危害评价建设项目10 704项,依法查处用人单位10 481家,其中,给予警告处罚9 701家,给予罚款处罚871家、罚款金额1 275.9万元,责令停业34家,提请关闭122家。而我国每年因职业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至少是100多亿元。③执法部门反复下达罚款及限期整改通知,企业法人却置之不理,执法部门则无能为力。

2.4 劳动者

生产一线的劳动者,越是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严重的岗位,越是农民工居多。他们普遍文化水平低,对职业危害及相关的防护知识不了解或了解不多。许多农民工为了多挣钱早致富,虽说知道有职业危害,但对患职业病的后果认识不足,为保住工作害怕检出职业病而拒绝健康检查,农民工职业健康检查率偏低。杜复莲[10]2009年对某市使用农民工较多的38家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接触职业危害的农民工应检人数为10 356人,实检人数1 408人,体检率为13. 6%。

2.5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

①职业健康监护建档率及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偏低。据2008年全国职业卫生监管情况通报,2008年度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档率为59.64%,劳动者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职业健康检查率分别为56.72%、56.66%、30.57%、48.57%。而未建档的有40%多,往往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较严重的人群。②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信息化水平不够。目前有资质的职业健康监护机构,完全实施信息化管理的为数不多,且没有统一的要求,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格式千差万别,统计分析难度大,资源无法合理合法地共享。③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大多为流水账式,缺少历年的综合分析评价报告。

2.6 政府部门

地方政府片面强调发展经济,怕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影响招商引资,影响企业效益,影响地方财政收入等而干预职业卫生监督[11]。凡被政府冠以“重点保护企业”名称,这些企业要先征得当地政府同意,否则卫生监督机构不能进入企业检查。政府部门对劳动者健康权益重视不够,未能给予职业卫生监督机构足够的权力支持。

3 讨论

①用人单位和职业健康卫生服务机构以及相关监督监管部门,均不能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履行各自的职责。其根本原因是,经济利益至上的本位主义作怪;是受“以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为压倒一切的政绩指标”驱使,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惜牺牲劳动者健康利益的结果。②由于长期以来政府投入相对不足,大部分职业健康卫生服务机构因设备或人员短缺而不能规范地开展工作。③相关监督监管部门,专业执法人员紧缺、执法动力不足、执法阻力较大等原因不能做到辖区内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全覆盖,而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的盲点区,往往是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重灾区。④相关法律法规有待修改,违法成本过低,也是许多问题长期存在的关键之一。

4 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宣传教育

广泛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增强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用人单位自觉守法是职业健康监护顺利开展的关键;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是职业健康监护顺利开展的基础;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特别是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是职业健康监护顺利开展的必要补充。可通过媒体、户外广告等多种形式宣传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在集镇等剩余劳动力较集中区域设立职业病防治及相关知识咨询平台;流动设摊、宣传材料分发、从业人员职业健康培训、企业负责人职业病防治培训、专题讲座、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提高用人单位负责人职业健康监护的责任意识,提高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4.2 加大职业健康监护的经费保障力度

资金保障是职业健康监护顺利开展的前提,其中有效保障流动人员(以农民工为主)的职业健康监护经费,是实现职业健康监护全覆盖的关键,尽早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经费的保障机制,是解决当前职业健康监护中诸多问题的必然选择。2009年4月,卫生部组织了开展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中期评估;2010年初,经各地推荐,卫生部在全国19个省(区、市)46个县(区)扩大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合理的职业健康监护经费保障机制及基本职业卫生服务全覆盖的运行模式正在积极的探索中。

4.3 进一步规范职业健康检查服务机构行为

①严格职业健康检查服务机构的准入制度。俞文兰等[4]认为,职业健康监护机构应由有资质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卫生单位承担,实行分级管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职责是信息管理与报告、技术指导和组织培训等作用;从事职业健康监护的人员必须具有临床工作基础,并掌握职业卫生专业知识,取得相应的资质。②建立关于职业健康检查的质量管理体系, 制定岗位职责、仪器设备、工作流程、技术规范、实验室质量控制、档案管理等制度[12]。③对已经获职业健康检查服务资质的机构,加大监督检查和培训考核力度。④引入合理健康的职业健康检查服务竞争机制。

4.4 及时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从根本上解决用人单位和职业健康卫生服务机构的违法成本过低的现象,为加大执法力度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我国已经制定了《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希望尽早制定本地区切实可行的职业病防治规划。

4.5 加强职业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建设

各部门通力协作,提高综合执法能力,建立职责明确、行为规范、执法有力、保障到位的卫生监督体系。重点监督职业病危害因素高危岗位的职业健康监护状况,特别是临时工、农民工的职业健康监护状况。职业卫生监督机构要定期对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进行监督管理;现场监督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卫生专业知识与掌握职业病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等。

4.6 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

加大职业卫生的经费投入,有条件的地方将小企业的职业健康监护纳入政府托管,力争做到职业健康监护人员的全覆盖,有效降低职业病发病率。

4.7 建立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区域性乃至全国范围内统一的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网络化管理,是职业健康监护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职业卫生,职业健康,职业病

参考文献

[1]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S].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23号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Z].2002-3-28.

[3]胡建屏.当前有关职业健康监护深化的若干问题浅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0,28(4):169-171.

[4]俞文兰,王建新,张美辩,等.流动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模式分析与探索[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4):130-134.

[5]周迅燕,李朝辉,许小鹏.职业健康监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9,15(4):73-75.

[6]葛宪民,李丹亚.加强我国农民工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6,27(11):28-30.

[7]郑木林,胡天桥.我国职业病流行现状与对策[J].职业与健康,2010,26(17):1932-1934.

[8]蔡莉萍.职业健康检查工作中遇到的几个问题与对策[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0,36(5):320.

[9]李琼燕.职业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9,15(3):75-77.

[10]杜复莲.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存在问题和建议[J].职业与健康,2010,26(20):2384-2385.

[11]焦建华,余文兰,魏付有,等.流动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模式的探讨[J].职业与健康,2008,24(21):2266-2268.

小微企业职业健康监护调查分析 篇3

【摘要】目的:了解小微企业职业健康监护状况,加强小微企业健康监护工作,为政府制定小微企业职业健康监护相关法律政策提供一定的思路和依据。方法:随机抽取街道工商局注册的150家小微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参考近两年企业职工健康检查报告、体检、走访交谈等方式了解小微企业职业健康监护的基本现状。结果:150家小微企业涉及7个行业、6种经济类型,共有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314人,占调查总人数12.77%;私营企业、集体企业比例为31.71% ,相较其他经济类型企业显著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微企业职业健康监护状况不容乐观,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政府和小微企业应联手完善企业职业健康监护体系。

【关键词】微小企业;职业健康监护;体检调查

【中图分类号】R1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142-02

小微企业(Micro Business)于2011年7月首次正式纳入企业分类类型。根据企业分类标准,农林牧渔业营业收入50万以下、工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以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万以下、房地产营业收入100万以下或资产总额2000万以下均为小微企业[1]。

职业健康监护(occupational health monitoring),是以预防为目的,对接触职业病因素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系统检查和分析的防治职业病的有力措施和重要保障。本次研究通过随机调查我市小微企业的职业健康监护状况,得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小微企业职业健康监护状况的基本信息,完善职业健康检查体系,保护劳动者合法职业健康权益[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截止2014年8月30日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工商局注册的小微企业,随机抽取150家小微企业作为研究样本,主要涉及计算机软件技术业、电子行业、食品生产加工业、信息教育咨询服务业、冶炼金属业、塑胶制品业、服装业等7类行业,涉及6类经济类型,小微企业数量行业构成比例分别为13.65%、14.08%、12.14%、14.05%、14.22%、13.85%、18.01%。调查企业总人数合计2458人,男性1378人,占56.1%,平均年龄(32±8)岁;女性1080人,占43.9%,平均年龄(30±9)岁。研究样本在职工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分析 收集该150家小微企业最近两年有效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对报告进行分析,得出职业接触职业病危害(以下简称接害)人数、比例以及职业接害因素分布。

1.2.2 现场抽查 每家小微企业随机抽取8名企业员工进行相关职业接害因素体检(若小微企业人数规模小于8名,则以该企业最大人数作为抽查对象)。

1.3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9.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量资料以(x[TX-*3]±s)表示,组间对比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小微企业行业分布以及接害人数 150家小微企业涉及7个行业、6种经济类型。职工人数共2458人,根据最近两年有效职业健康检查报告、走访交谈、抽查体检得知:职工接害人数为314人,占12.77%。根据接害率统计数据对比可知:食品加工行业(18.12%)、冶炼金属(16.76%)以及塑胶制品业(16.09%),相比其他行业显著较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品、冶炼金属、塑胶制品业的职业健康监护存在突出问题;私营企业、集体企业相比其他经济类型接害人数比例显著较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资(作)经营企业、外资公司等职业健康监护接害人数、接害率均较低。见表1、表2。

2.2 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参考该150家小微企业近两年内有效职工健康检查报告和现场随机抽查的体检报告分析得知,职业接害因素主要有粉尘、噪声、正己烷、三苯(苯、甲苯和二甲苯)和其他等五类,共抽查职工人数1178人,占总人数47.93%。统计数据对比可知三苯7.22%和粉尘4.84%,相比噪声、正己烷职工接害率显著较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我国企业职业健康监护起步较晚、发展缓慢(目前尚无统一的职业健康监护评价系列标准和参照格式),接触职业危害的人数和职业病患者人数均居世界首位,每年因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百亿元,企业职业健康卫生监护工作直接关系到职工健康素质和劳动力能否持续发展,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3-4]。

小微企业作为一种独特企业类型,因自身条件限制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其职业健康监护状况不乐观,企业职工基本的合法健康权益得不到保障,使得小微企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为此,必须加快完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对小微企业职工的健康监护工作给予重点关注[5-6]。

私营企业和集体企业是小微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调查显示私营企业、集体企业数量占调查样本数量的57.33%,接害人数占总接害人数的31.71%;食品生产加工业、金属冶炼、塑胶制品业相比其他行业显著较高,所以完善小微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应主要从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和食品生产加工、金属冶炼、塑胶制品业重点着手。由于本次调查受成本、时间、可行性等因素限制,一些职业健康检查项目无法实施,导致许多隐性职业病或者职业危害因素未被查出,比较典型的如尘肺病尘肺病的潜伏期一般较长且患者前期病状表现不明显,等到病情显现,轻者丧失劳动力,重者导致死亡,对职业劳动者健康造成极大威胁。此外,由于小微企业用工制度灵活、劳动者流动相当频繁,流动职工的职业监护率明显低于非流动职工,进一步加大了小微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难度[7]。从职业接害因素可知,三苯、粉尘是小微企业调查样本面临的主要接害因素威胁,小微企业的金属冶炼业行业职工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粉尘类是常见职业健康接害因素更应引起重视。

为了规范小微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政府应加强职业危害因素防治法律法规建设,明确小微企业职工工作环境的相应职业健康指标,重点关注私营企业和集体企业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建设;同时小微企业应建立适合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保持其有效运行。职业健康监护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程序化、系统化、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包括加强内部职业健康监护管理、落实职工工作环境、职工接害要素的安全指标等[8]。

综上所述,小微企业职业健康监护状况不容乐观,迫切需要政府、企业共同完善小微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石景容,陆丽明,邹冠炀,等.中小微型企业流动工人职业卫生知信行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13,40(4):328-330.

[2]李汉锋,王永刚,杜田,等.深圳市福田区111家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及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2):179-182.

[3]朱海林.2011年度株洲市职业腱康监护现状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7):1031-1032.

[4]张焕彩,王雪梅,关晓熙,等.2011年开平市职业健康监护检查结果[J].职业与健康,2013,29(2):161-162.

[5]张文平,吴洋,唐翠玲,等.四川省132家企业职业健康监护现状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2,28(23):2899-2901.

[6]陈献文,冯鸿义.2011年江南某市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开展情况[J].职业与健康,2012,28(16):2042-2044.

[7]曾智,陆丽明,饶展宏,等.中小企业农民工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分析[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4,32(4):274-276.

[8]沈月华,杜洪凤,徐涛,等.某电冶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9,25(7):565-569.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篇4

为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1、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按规定建立健全本单位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国家规定的保存期限妥善保管。档案内容应包括员工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个人健康资料,以及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对生产作业过程中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职工应及时组织救治或医学观察,并记入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3、体检中若发现群体反应,并与接触有毒有害因素有关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部门应及时组织对生产作业场所进行调查,并会同有关部门提出防治措施。

煤矿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篇5

1总则

1.1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维护公司合法权益,特制订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1.2在安全生产中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制度。

2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2.1生产安保科、设备科、技术科共同管理相关的技术数据管理档案,并且要有效管理,做好材料归档制度;检查核对制度;转递制度;保卫保密制度;统计制度五个重要环节的保管制度。

2.2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保管、分级查阅的原则,进行网络化管理。

2.3任何人不得擅自将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材料带出档案场所、复制、涂改。

2.4查询人员必须当日查询,完毕后归档。

劳动用工及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篇6

1、单位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或工作内容变更时可能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后果、职业卫生防护条件等内容如实告知职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如各单位违反此规定,职工有权拒签劳动合同,各单位不得解除或终止原劳动合同。

2、员工有维护本单位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人职业卫生防护用品的权利和义务;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及可疑情况,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对违反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害身体健康的行为应提出批评、制止和检举,并有权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3、单位不得因员工依法行使职业卫生正当权利和职责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4、单位应到有资质的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不得安排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人员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症者从事禁忌的工作。

5、用人单位应根据新招聘及调换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结果,以及职业健康体检单位检查建议安排相应工作。

6、对职业健康检查中查出的职业病禁忌症以及疑似职业病者,安排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并进行观察。

7、用人单位应按规定建立健全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1)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工作经历,记录劳动者既往工作过的用人单位的起始时间和用人单位名称和从事的工种、岗位;

(2)劳动者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工种、岗位及其变动情况;(3)接触时间、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强度或浓度,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4)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的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个人健康资料。

8、用人单位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妥善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9、对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职工应及时组织救治或医学观察,并记入个人健康监护档案。

10、如在体检中发现群体反应,并与接触有毒有害因素有关时,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或者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及时组织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学调查,并会同有关部门提出防治措施。

11、所有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意见,单位均需如实记入职工健康监护档案,并在一个月内通知体检者本人。

煤矿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篇7

关键词: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管理

职业健康监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2]规定的用人单位的法定责任和义务, 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 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3]。为了解某市用人单位对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情况, 探讨如何对用人单位进行更好的监管与服务, 我们于2008年9—11月对某市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某市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

1.2 方法

采用统一设计的《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本信息表》对该市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进行调查, 内容包括用人单位基本情况、职业卫生管理组织、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对调查结果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了某市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521家, 职工人数195 249人;其中,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80 587人, 占41.3%。

2.2 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情况

用人单位成立职业卫生管理组织的有264家, 占50.7%。将职业病防护纳入法定代表人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有230家, 占44.1%。配备职业卫生专业人员的209家, 占40.1%;共配有专职293人, 兼职646人, 以兼职为主。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的有203家, 占39.0%。见表1。

2.3 职业健康监护状况

2.3.1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选择

通过521家用人单位对所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的填写, 发现338家用人单位组织劳动者到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机构进行体检, 占64.9%;93家用人单位组织劳动者到没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机构进行体检, 占17.9%;90家用人单位未填写此项, 占17.3%。见图1。

2.3.2 职业健康检查情况

2.3.2.1 体检情况

对521家用人单位上岗前、在岗期间 (一个体检周期内) 、离岗后及应急时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发现上岗前、在岗期间和应急需要的检查率均不能达到100%;而离岗时的健康检查率最低, 仅为52.9%。见表2。

注:在岗期间检查是指在一个体检周期内。

2.3.2.2 检出情况

上岗前检查检出职业禁忌人数722人, 检出率2.4%。在岗期间检查 (一个体检周期内) 检出疑似职业病人数489人, 占检查人数的0.7%;调离原岗位人数236人。离岗时检查检出疑似职业病人数136人, 占检查人数的17.8%。应急检查均未检出健康损害。

3 讨论

通过对521家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组织和职业健康监护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 仅约1/2的用人单位成立了职业卫生管理组织, 有相应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和职业病防治相关制度;职业健康检查率不高, 尤其离岗时的健康检查率仅为52.9%, 又因为职业健康检查在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的仅为64.9%, 所以, 实际符合要求的职业健康检查率将更低。另外, 在职业卫生管理组织、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选择这2部分内容的填写上, 存在空项现象, 可能与一些用人单位故意回避其工作中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躲避执法单位的处罚有关。

我们要强化对该市用人单位的监督管理, 提高用人单位的守法意识, 监督和指导用人单位建立、完善职业卫生管理组织、制度, 落实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进一步规范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服务行为, 杜绝无资质或超出资质范围进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现象;为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促进该市经济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05-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23号.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2002-03-28.

油漆工职业健康的监护 篇8

油漆作业的主要危害

油漆作业的主要职业危害是吸入有机溶剂蒸汽。各种漆都是由成膜物质(各种树脂)、溶剂、颜料、干燥剂、添加剂组成。普通油漆通常用汽油作溶剂,环氧铁红底漆含少量二甲苯。浸漆主要含甲苯,也有少量苯。喷漆(硝基漆)及其稀释剂(香蕉水)中含多量苯或甲苯、二甲苯,在无防护情况下喷漆,作业场所空气中苯浓度相当高,对喷漆工人危害极大。易引起咳嗽、容易疲劳、头疼、胸闷、四肢无力的症状。

职业危害的防护

油漆作业场所要建立有效的通风系统,保证良好的作业环境:油漆作业时应强调戴口罩和防毒面罩、戴手套、穿好工作服,避免被动吸入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工作完成后及时洗净身体接触油漆部位。

职业健康检查

1、目标疾病 职业禁忌症:(1)血常规检查

(2)造血系统疾病 如各种类型的贫血、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血红蛋白病、血液肿瘤以及凝血障碍疾病等。

2、检查内容:

(1)症状询问 重点询问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乏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皮肤黏膜出血、月经异常等。

(2)体格检查 内科常规检查(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A、必检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心电图、肝脾B超 B、选检项目 尿反-反粘糠酸测定、尿酚、骨髓穿刺、溶血试验 复查受检人员血液指标异常者,应1-2周复查1次,连续3次。(4)健康检查周期

(1)劳动者接触苯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1年1次;(2)劳动者接触苯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2年1次;

3、应急职业健康检查

目标疾病 职业性急性苯中毒/职业性急性甲苯中毒 检查内容

(1)症状询问 重点询问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烦躁、步态蹒跚等酒醉样症状

(2)体格检查 A、内科常规检查 B、神经系统检查 常规检查及小脑功能(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A、必检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肝脾B超 B、选检项目 尿反-反粘糠酸测定、尿酚、血苯 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目标疾病

煤矿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篇9

扩大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覆盖面

——在全市职业健康检查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上的讲话

市卫生监督所所长张文哲

(2011年6月13日)

同志们:

今天,全市职业健康监护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开班了。参加这次培训班的有全市从事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人员和卫生监督机构职业卫生监督人员,在这次培训班上,将由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教授专题讲授职业健康监护,在此,对省上专家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结合全市职业病防治工作现状,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现有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0年10月共有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单位587家,接害人数约为61000人。主要分布在煤炭、冶金建材、交通建筑、电子电器、石油化工、纺织印染等行业和领域,所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是粉尘、石棉尘、苯、二甲苯、高温、电焊烟尘、铅、铬、五氧化二钒等,许多中小企业工作场所劳动条件恶劣,劳动者缺乏必要的职业病防护,特别是交通建筑行业兼具劳动者集中流动性强的特点,实施职业健康监护难度更大,仅各铁路工程局驻咸处级单位就达9家,职工4万余人。目前,我市仅有2家单位具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够,政府投入不足。大多数部门基本没有职业病防治工作经费,各相关部门各自为政,形成卫生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没有建立起各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机制,全市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很不完善,人员配备、设备配备等严重不足。

职业病防治多部门监管机制不够健全。随着国家对职业、放射卫生监管工作职能的调整,在新的工作机制下,工作关系没有完全理顺,在职业卫生监督上还存在盲区或缺位,监督力度不够。相关各部门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产生有毒有害的工矿企业从立项、建设、生产甚至到停产均没有卫生部门参与,因卫生部门就根本不知道这个企业的存在,甚至有的企业停产多年后,曾使用的劳动者身体健康损害才显现出来,造成劳动者无法弥补的损失。多部门协调配合,共同防治职业病的工作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职业病防治机构和队伍力量不足,素质和能力亟待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还难以适应职业病诊断、职业健康检查工作要求。具有诊断医师资格的人数较少,特别是具有尘肺病诊断资格的医师较少,部分主检医师、审核医师和相关体检工作人员对

岗位职责不够熟悉。部分机构体检、诊断工作的规范性欠缺,如体检报告中引用的体检依据、评价依据不全或不当;部分体检报告的结论及处理意见欠规范等。

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治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大部分劳动者没有主动提出满足工作条件的意识,对于企业有限配备的防护用品不能正确使用,不懂得用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职业卫生服务覆盖率低。我国职业卫生服务仅覆盖了10%-20%的劳动力人群,发达国家职业卫生服务覆盖了50%以上的劳动力人群。现全市仅有2家职业健康体检机构,1个职业病诊断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不健全,使大多数工矿企业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不能就地开展,给职业病防治造成一定工作难度。

我们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职业病防治工

作,必须促进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健康效益的和谐发展。职业卫生工作关系到劳动者的身体健康,经济发展不应以牺牲劳动者的健康作为代价,劳动者不仅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应该是社会经济均衡发展的受益者。

二、抓主抓重,依法管理,夯实职业病防治工作基础

面对全市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严峻形势和众多困难,我们只能下大力气,下定决心,逐一解决。

首先,要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相关制度。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陕西省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咸阳市卫生

局也已制定咸阳市职业病诊断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设置规划(2010-2015年),我们要依据职业病防治方面的法规,进一步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各项制度,明确职责,靠实责任,加强管理,切实促进全市职业病防治工作深入开展。一是完善职业病防治工作责任制,将职业病防治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责任到人,并实行严格的工作责任追究制;二是落实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制度,通过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进一步落实职业病防治的各项措施,对于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依法给予严厉查处;三是落实职业健康监护制度,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督促企业组织职工开展上岗前、在岗时和离岗后的职业健康检查,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其次,要加强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市级监督机构单独设置职业卫生科室,配备专职人员从事职业病防治工作,县级监督、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和职业病诊断机构至少要有专兼职人员从事职业病防治工作。每个县级综合医院要有一家成立职业病防治科室,并配备相应的人员,以满足工作的需要。按照省卫生厅要求,市级负责培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职业病防治人员,掌握职业病防治相关知识。今天我们组织的全市职业健康监护人员培训,就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市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创造条件,积极申报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机构资质,确保职业健康检查覆盖到每个县(区)和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行业。

今天我们组织这次培训,目的就是经过培训考核合格,承担职业健康体检工作,确保各工矿企业职工就近得到职业健康监护服务,也从而即将实现全市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县级以上“全覆盖”,在全市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确保法定职责的正确履行。

再次,要加强职业病防治监督检查力度。市、县卫生监督

机构,要依法加强对已取得资质的职业健康监护机构、职业病诊断机构的日常监督检查,规范技术服务行为。

第四,要进一步规范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关系到劳动者健康权益的保护。卫生行政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严格职业病诊断机构资质准入条件;加强职业病诊断医师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坚持科学、公正、便民的原则,进一步规范职业病诊断、鉴定程序;做好与劳动保障部门的工作衔接,切实保护职业病患者的健康相关权益。

三、以劳动者健康为核心,下大力气落实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赋予我们职业病监管职责,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落实职业健康监护制度,根据法规条文解释,职业健康监护就是以预防为目的,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连续性地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并及时地将健康检查和资料分析结果

报告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我们今天下大力气,邀请省上专家教授,专题讲座职业健康监护,就是让我们掌握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和常见职业病诊断标准,熟悉职业病诊断及职业健康检查相关法规和程序,了解职业病报告程序和要求,提高职业病诊断、职业健康体检和职业病报告技术水平和能力。

同志们,今天举办的培训班意义非常深远,参加培训班的诸位可以说为我们推进全市职业病防治进程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是直接从事职业健康检查的医务工作者,另一方面是从事职业病监管的卫生监督员,我们要从劳动者健康利益出发,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从民族振兴历史责任的高度出发,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认真落实职业健康监护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煤矿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篇10

关键词:流动人口,职业健康监护,对策

大批流动人口处于社会最底层,正在从事最艰苦、最危险、最繁重的体力劳动,主要分布于制造、电子、建筑、家具等行业,劳动密集型工作岗位以流动作业女工为主;他们面临着严重的职业病、工伤及职业相关疾病的威胁。由于社会和经济地位的差异,流动工人抵御自然灾害和健康风险的能力受到很大限制,一旦发生职业健康损害,往往因流动性大而无法进行职业病及工伤认定,更谈不上索赔,最终导致倾家荡产。

流动人口的职业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因职业病诊断等问题上访事件不断上升,在卫生上访事件中已占据第二位。尤其一些群发性的职业病危害事件受害者大多是流动人口,如果不关注这个问题,将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稳定。

1 流动人口的职业健康监护现状

目前我国的职业卫生服务覆盖率很低,还远远不能惠及流动作业人员。国有企业和跨国企业职业卫生状况较好,把中长期雇佣的流动工人纳入正常的职业卫生管理,流动人口基本上享受与固定工同样的职业健康监护待遇;总体职业健康监护率为60%~70%;短期临时雇佣的流动工人仍然得不到职业健康监护。

集体企业、个体企业以及部分股份制企业职业健康监护率大约10%;上岗前体检率更低,离岗职业健康体检基本没有开展;中西部规模以下企业基本没有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根据2007年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实施情况:职业健康体检率占23%;流动工人14.3%。根据流动工人既往职业体检情况做的统计分析,上岗前体检率占35%,岗中体检率40%,离岗体检率7%。

流动人口职业健康监护率明显低于固定工,不足5%;东部省级或副省级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较好的地区大约20%~30%;中西部省(市)大约6%;在中小城市,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存在很大差异,总体不足2%;边远地区基本上没有开展职业健康监护;上岗前体检和离岗体检分别小于1%,而且体检费用大都由流动人口自负;流动人口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档率不足1%,因为流动性大,企业普遍不愿意为流动人口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其中上岗前体检的费用69%由单位负担,22.8%由个人自负;在岗体检一般由单位组织,体检费用88%由单位支付,完全由个人自负的仅占5.3%;调查也显示,无论是上岗前体检还是在岗期间的体检,费用由医保支付的仅占2%。

五省市流动工人职业健康体检疾病检出率大约3%;体检结果告知率60%;职业卫生培训率50%,其中大部分企业将职业卫生培训结合于安全教育和岗前技能培训过程中。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企业录用新员工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时,应当告知作业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调查结果:职业病危害告知率为55%,将近一半的流动工人就业前不了解工作岗位存在职业病危害。

2 职业健康监护资源

在职业健康监护资源能否满足职业健康监护实际需求的调查中发现,认为现有的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满足率不足40%,分析原因认为人员因素占49%,设备因素占39%,机制因素占37%,而其他因素占10%。

上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还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工人阶级有较高的地位,国家和政府十分重视职业卫生工作,国家和省级建立了一些职防机构和工人疗养院供职业病人康复与治疗;到了70年代,全国建立了二百多家职防机构,职业卫生工作发展到了巅峰;改革开放以后,各级政府和企业把经济发展作为领导干部政绩的主要考核指标,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而劳动卫生工作没有得到齐头并进,反而呈现直线下降的不协调现象。

目前职业病防治工作由三种机构承担:第一有省级职防机构12家,各地有31家市(区)职防院;第二是由各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业卫生所(科);第三是由综合医院的职业病科;另外一些大型企业内部建立了职防机构承担企业内部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同时,基层卫生监督机构普遍缺乏既懂职业卫生专业知识,又具有一定法律政策水平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人员,职业卫生监管能力不足,亟待加强监管队伍建设。目前全国超过一半的县(区)没有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有的地市没有职业病诊断机构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机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不但数量少,而且分布不均衡,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职业健康体检率低,大批流动工人得不到职业卫生服务。

中小型企业职业健康监护覆盖率低;流动工人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几乎没有。职业健康体检质量不高,查不出问题或者隐瞒问题。

(2)职业健康监护随意性大,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

职业健康监护随意性较大,不是有计划、系统地、连续地对辖区内的企业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往往通过公关手段取得企业职业健康监护权;某些职业健康监护机构不以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为宗旨,只注重经济效益,不重视服务质量,职业健康监护质量差;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缺乏统一管理和共享,数据缺乏完整性、系统性和连续性。

(3)职业病数不清,各地都存在隐瞒职业病危害事件的情况。

由于频繁流动,难以认定工作岗位与职业危害的关系,流动人口的健康损害难以被诊断为职业病,难得赔偿;迫于政府的压力,以及企业和职防机构为了规避处罚,发生职业病危害事件时,许多地方采取了隐瞒的态度,没有通过直报系统上报。

(4)缺乏针对流动人口的职业健康监护实施细则。

流动人口有其特殊性,现行的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中的许多内容不适合流动人口,缺乏针对流动人口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与实施细则。职业健康监护的对象与范围不清也是目前职业健康监护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4 原因分析

(1)由于流动人口择业机会少,大多被动地选择就业,频繁的流动和变换工种,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十分复杂,很难认定造成健康损害的责任企业,职业健康监护服务与监管的难度很大。

(2)长期以来职业卫生经费投入过少,职业病防治技术停滞不前,职业卫生人才队伍严重的不足,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达不到职业健康监护的要求。公共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劳动者得了职业病却得不到职业健康保障。

职业卫生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工程、物理、化学、卫生、医疗等多学科的人才。但由于经费不足,在公共卫生领域,无论是人力、物力、财力,职业卫生都是最为薄弱的,不仅吸引不了人才,反而现有人才流失严重。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卫生医疗水平都得到了快速发展,而职业病预防控制与治疗技术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水平。

(3)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运行机制不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难度大,企业职业卫生现场监督缺位。

①政府部门的职能划分与法律相悖,《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规定了职业卫生现场监督由卫生行政部门承担,而卫生部和安监总局的职能划分却将现场监督责任划归安监总局,目前安监总局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无法开展监督,导致监管缺位。②职业卫生监督需要有法律知识、专业知识,目前监督人力资源不足,能力不足,不能达到监管要求。③卫生系统的机构改革削弱了职业卫生的工作力度与人力资源,地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之间矛盾很多,没有形成合力。④得不到企业的理解与积极参与。⑤职业健康不得不让位于经济发展。

某些地区发展经济与保护职业健康的矛盾非常突出。地方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意识不强,政府没有将流动人口的职业健康纳入地方经济发展的战略,为了保护地方经济,有的地方政府以“破坏投资环境”为由,保护不良企业和企业的不良行为,严格限制职业卫生监督。

(4)用人单位以经济利益至上,逃避责任。企业缺乏职业卫生意识,没有将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任务,没有将流动人口纳入职业卫生管理。有的企业为了规避责任,未与流动人口签订劳动合同,瞒报雇佣方式与流动人口数,一旦聘用的临时工出现健康损害,就加以辞退,流动人口得不到相应的职业卫生权利。

(5)流动人口自身的职业病防治意识薄弱和知识缺乏。流动人口作为弱势群体,由于贫困,把自身的健康作为赌注以换取微薄的收入,漠视职业健康,没有主动维护自身的健康权益,不能主动采取措施保护自身健康。

5 流动人口职业健康监护的政策建议

我们应当抓住重点,使接触职业病危害这一重点人群得到有效的职业健康监护。这项工作需要政府多部门协作,共同来推动。

(1)理顺职业健康监护的监管与运行机制,明确分工,协同工作。

打破部门之间束缚,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卫生部、社会保障、安监、工会共同参与,建立各部门协同工作的平台,定期沟通、协商;明确各部委在职防工作中的职、权、利,形成互相合作与补台的局面。同时,也要理顺卫生部的疾控局与监督局之间的关系,以利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部门协同工作。

(2)强化职业卫生监督和管理。

加强日常性的职业卫生监管力度,严厉处罚违法行为;各部委联合开展持久深入地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人才队伍的培训,提高工作场所现场监督管理水平,确保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落到实处。

政策上要体现奖优惩恶,鼓励先进企业,对于不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同时对于政府和企业职业卫生工作好坏的评估应当以历史地、客观地看待。

(3)国家制定流动人口职业健康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

比如高危行业准入制度(高危行业生产许可证),把住高危行业的准入关,对于从事高危行业人员进行重点监护;参照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制度,对于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人员采取职业健康证管理;职业健康体检机构提供职业健康检查的经费来源应由国家财政补贴、保险、企业共同承担。

同时,针对流动工人的作业特点,应制定流动工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并根据不同行业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接触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护周期和目标疾病,规范不同行业的体检项目与档案管理要求。

(4)规范职业健康体检机构的资质认证,严把资质准入关。

加强对职业健康体检机构的监管,实行分级管理与培训,以CDC为主体的,综合利用综合医院的资源;从事职业健康监护的专业人员应当是有临床基础的,并具备职业卫生能力的专业人员,并经过专门的培训考核。规范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的市场化,以保护劳动者健康为宗旨,必须加以规范。

(5)加强职业卫生能力建设,加强职业卫生培训教育。

人才队伍是保障职业卫生工作效果的基本保障,目前职业病防治人才队伍数量与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职业卫生服务的需求。加强各级职业卫生专业技术队伍的培训,提高职业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

同时加强对各级政府领导、企业管理人员的职业卫生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卫生意识和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充分重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职业健康教育和就业前培训;利用媒体及各种手段大力开展职业卫生科普宣传教育。

(6)加大对职业卫生工作的投入,加强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技术的科学研究。

面对目前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和薄弱的职业病防治力量,国家应该大大增加对职业卫生的经费投入。加强职业卫生培训、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技术的研究、职业卫生标准的制订、职业卫生机构和队伍的建设等。职业病防治工作是以保护劳动者的健康、预防职业病为宗旨的,所以应当由国家投入为主。

(7)强化社会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

规范对流动人口的综合管理;把公安部门对外地人口的暂住证和健康证制度相结合;为广大的流动人口提供良好的职业卫生服务;开展县、乡、社区的职业卫生服务与管理,尤其是流动人口集中的社区要广泛提供基本职业卫生服务;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为农村人口提供公共服务与管理,加快城市化进程,就近或就地安置,让稳定就业的流动人口融入城市。

(8)建立覆盖全国的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管理系统。

将经过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全部纳入统一管理,实行信息共享;并给每个被体检的工人建立体检卡(IC卡),采用智能化系统操作;由信息化管理系统保存流动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参考文献

[1]杨小平,王国忠.职业性健康监护工作面临的困难与对策.职业与健康,2007,23(3):174~176YANG Xiao-ping,WANG Guo-zhong.Difficulties in theOccupational Health Care Surveillance Work and RelevantCountermeasures.Occupation and Health,2007,23(3):174~176

[2]张巧耘,白莹,丁帮梅.职业健康监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1):2109~2110ZHANG Qiao-yun,BAI Ying,DING Bang-mei.Problemsin the Occupational Health Supervision Work and RelativeCountermeasures.Modern Preventive Medicine,2006,33(11):2109~2110

[3]饶子龙.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6,24(3):151~152RAO Zhi-long.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of occupationalhealth surveillance under current situation.OccupationalHealth and Emergency Rescue,2006,24(3):151~152

[4]戴延生,官湘建,陈建超.三明市不同经济类型厂矿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分析.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3,16(6):373DAI Yan-sheng,GUANXiang-jian,CHENJian-chao.An-alaysis on the Situation of OccupationaI Health Surveil-lance for different economic types enterprise in Sanmin.Chinese Journal of Industrial Medicine,2003,16(6):373

[5]蒋立新,梁红英,张凯等.深圳市职业性健康监护工作的困难与对策.现代预防医学2002,29(2):176~177JIANG Li-xin,LIANG Hong-ying,ZHANG Kai,et al.Diss-cussion on Difficulty and Countermeasure with which the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 is faced on Shenzhen.Modern Preventive Medicine,2002,29(2):176~177

[6]焦建华,俞文兰,魏付有等.流动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模式的探讨.职业与健康,2008,24(21):2266~2268JIAO Jian-hua,YU Wen-lan,Wei Fu-you,et al.Studyon Pattern of OccupationaI Health Surveillance for Float-ing Population.Occupation and Health,2008,24(21):2266~2268

上一篇:小学学校安全保障方案下一篇:项目监理工作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