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健康监护

2024-08-26

农民工健康监护(共7篇)

农民工健康监护 篇1

农民工又称民工, 通常指以临时性身份进入工业经营单位从事体力劳动的原农业生产劳动者, 他们户籍在农村, 但在城镇打工, 依靠自己的劳动付出换取报酬。2000年人口普查的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显示[1], 城市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 文化程度与城市常住人口相比普遍偏低。2003年农业部统计全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约为1亿人次, 并以年均500万的速度递增[2]。2005年国家卫生部公布全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数超过2亿, 其中农民工占90%之多[3]。卫生部2005年收到的各类职业病报告1万多例, 其中农民工占了大多数[4]。近年来, 我国一些地方不断爆发职业病, 据报道, 贵州省农民工患职业病及死亡情况案例时有发生, 该省湄潭县某石英厂, 紫云县某私人金矿以及习水县个别村办小煤窑均出现尘肺病及死亡病例[5], 更有甚者, 还发现了“矽肺村”, 一个村子就有98名农民工被确诊为矽肺病[6]。在建筑施工、矿山开采、危险化学品三个农民工集中的行业中, 严重职业病病例屡见报道, 农民工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80%以上[7]。我国遭受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 已经由过去的国有企业正式工人转嫁给进城务工的农民, 以致农民工成为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对象。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弱, 职业健康监护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大大增加了职业病防治的难度[8]。

1 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得不到保障的主要原因

卫生部对15个省市30个区县的乡镇企业职业危害情况调查表明, 83.0%的乡镇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 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人检出率高达15.8%[9], 主要为尘肺、中毒、噪声损伤。随着各种新材料、新技术工艺的引进和使用, 还出现了一些过去未曾见过或很少发生的严重职业病例。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得不到保障的根本原因,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政府方面地方政府对职业病防治工作重视不够, 投入不足, 防病能力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

政府部门执法不严、监督不力。某些地方政府片面强调经济发展, 不惜降低招商门槛引进污染严重的企业, 致使职业危害源头得不到有效控制[10]。在中西部地区, 国家明令禁止或淘汰的落后工艺、技术和材料仍广泛存在。广东一家制鞋厂出现数十人急性中毒, 经初步调查, 是因为车间使用一种没有任何成分说明的所谓“环保万能胶”。资料显示, 由于监管不力等原因, 大量成分不明有毒有害的化学品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广泛使用, 给工人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此外, 尽管法律规定对违法立项建设的企业最高可罚50万元, 但对某些不良企业而言, 其违法成本远远低于守法成本, 因而他们无视《职业病防治法》, 我行我素。有的地方还以种种借口, 阻止职业卫生部门的检查。

1.2 企业方面某些企业生产水平不高、技术设备落后, 产生了大量的职业危害因素。

一些单位或业主将淘汰下来有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防护能力的单位和个人, 如:从大企业向小企业转移, 从城市向农村转移, 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以及由境外向境内转移, 造成职业病危害由特定人群向社会人群扩散, 这是农民工职业病多发的重要原因。更重要的是有些企业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 缺乏维护职工健康的责任意识, 没有履行法定的职业病防治责任。一些规模小、设备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 在有毒有害作业岗位, 频繁轮换农民工;甚至违规使用成本低、毒性高的化合物, 一旦发现农民工患职业病或有患病苗头就立即解雇。有些企业对农民工和本企业固定职工的劳动保护待遇实行双重标准, 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不告知其作业岗位危害因素、不进行岗前培训、不给农民工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 不给农民工建立健康监护档案和办理工伤社会保险。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人员不安排“三岗”职业健康体检, 尤其是不安排农民工离岗前查体, 一旦农民离开企业, 企业就不再认账。这些农民工一旦患上职业病, 其诊断、治疗、工伤补助就无法落实。

1.3 农民工方面农民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很多农民工文化素质低, 找工作不易, 只顾埋头干活赚钱, 对职业病危害茫然不知。有些整天与水泥、白灰、沙子打交道的建筑工人, 竟不知什么叫“尘肺病”。有的油漆工不知油漆含苯会引起慢性中毒, 竟说:“开始是有些味, 闻着头晕、恶心, 后来慢慢习惯了!”无知即无畏, 他们最终为自己的健康乃至生命付出了代价。由于农民工依法享有的职业病危害知情权被剥夺, 对职业病知识了解甚少, 造成他们普遍对自己所在的企业和所从事的工种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几乎全然不知。“只要发工资就行了, 我不知道用人单位还要提供劳动保护”[11], 成为不少企业农民工的普遍看法。

2 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保障措施

职业病问题是和传染病同样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它不仅仅是一个疾病问题, 也是一个经济问题, 不采取有效的措施, 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当前的职业病发病趋势如不尽快遏止, 我国将为此失去大量的强壮劳动力, 其结果将影响到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 国家卫生、安全生产、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在2006年底联合呼吁:“白伤大于红伤, 尘肺猛于矿难, 职业病防治刻不容缓”[12]。解决农民工职业病危害, 保障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 保护农民工职业生命质量, 行之有效的办法, 建议如下:

2.1 各级政府务必高度重视本辖区农民工的职业病防治工

作, 并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把防治职业病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上级党委、政府要将辖区职业病防治工作作为考核下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人业绩的重要内容之一, 强化具体内容的监督考核[13]。

2.2 建立农民工权益维护组织。

在现有法律允许范围内, 建立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权益保障组织, 用于对农民工指导、培训和援助农民工维护自身权益, 使之成为维护农民工自身利益的最有效途径。

2.3 加强农民工健康教育, 提高农民工的素质。

开展农民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也是新时期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为了保护农民工的健康, 首先要避免和减少由于职业卫生及职业安全问题对农民工造成的机体健康损害, 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和职业卫生服务是十分必要的。通过作业场所健康促进, 使农民工了解自己及其所处的环境, 包括生活和作业环境, 可能接触的有害因素, 以及个体与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可能影响及其控制方法, 并参与作业环境和作业方式的改造, 控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自觉做好自我防护。无锡市全面实施农民工健康教育工程, 大力推进城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一体化进程,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4]。

2005年卫生部和疾控中心印发了《宣传贯彻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农民工专题》小册子, 在农民工中广泛散发、大力宣传, 提高了该人群的预防职业病危害的知识水平。同年, 上海出台了农民工可参加工伤保险的政策。常州也曾报道[15], 他们对50家企业的农民工进行了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培训, 并定期对用人单位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经过一年的干预, 这50家企业职业病防护设施比原来提高了102个点, 预防职业病知识的知晓人数由354人提高到3 217人。他们的做法为预防农民工职业病危害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为了提高干预效果, 《职业病防治法》是预防农民工职业病的法规保证[16], 应积极宣传落实。也可以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农民工适应新的形势要求, 学习、运用法律捍卫自身利益, 为社会多作贡献。

2.4 加强卫生执法力度。

卫生监督机构应该加大监督力度, 加强《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 普及职业卫生安全教育, 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通过宣传和严格执法, 促使企业自觉做好农民工的健康保护工作, 提高广大用工单位及工人的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5 多部门合作, 继续开展专项整治。

卫生行政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产生严重危害的企业的专项整治, 改造、降低直至消除危害因素, 最大限度的减少农民工职业病的发病率。

2.6 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建设。

加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投入, 特别是基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建设, 合理调配资源, 建立健全适合于管理农民工主要就业场所———乡镇企业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体系。农民工健康监护问题的解决有希望, 但它与《职业病防治法》的贯彻执行一样, 任重而道远。

摘要:我国遭受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 已经由过去的国有企业正式工人转嫁给进城务工的农民, 以致农民工成为我国当代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对象。他们自我保护能力弱, 职业健康监护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大大增加了职业病防治的难度。本文通过分析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得不到保障的主要原因, 提出了建立行之有效的相应的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保障措施。

关键词:农民工,健康监护,职业病,管理对策

职业健康监护与思考 篇2

1 职业健康监护的基本概念与现行模式

1.1 基本概念

职业健康监护[1]是以预防为目的,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连续性地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并及时地将健康检查和资料分析结果报告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离岗后医学随访(不是所有离岗后都需要)以及应急健康检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2]:①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②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③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④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胡建屏[3]认为职业健康监护不单纯是职业健康检查,关键是要密切结合劳动者的健康变化与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并对此进行分析,这是健康监护的特点。

1.2 现行模式

职业健康监护现行通用模式[4]是以卫生行政部门为监督主体,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型综合医疗机构、职防机构主办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为服务主体,由用人单位承担职业健康监护费用。由企业主动提出职业健康监护的要求,并组织员工到取得职业健康监护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由用人单位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机构根据企业要求确定职业健康监护的对象、项目与周期,提供职业健康监护。

2 职业健康监护存在的问题

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涉及到用人单位、劳动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卫生监督机构和政府部门5 个主体[5],任何一方有问题都能影响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2.1 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是职业健康监护的义务主体,承担着职业健康监护费用。一些用人单位对职业病危害认识不足或对劳动者的健康重视不够,出现如下问题:①用人单位一味地降低成本,职业健康监护经费得不到保障;有的劳务公司职业健康检查费要从职工工资中扣除。②用人单位法人绞尽脑汁钻法律的空子,打擦边球。比如:选择费用最低的卫生服务机构,不管其有否职业健康监护资质;有的国企存在“一企两制”,他们履行法定的职业病防治责任只是面对正式工人[6],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严重的岗位上采取短期用工制度,有意采取轮换作业,大多招收农民工、临时工,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7]等,设法回避法律责任。③用人单位对职业健康检查认识不清,把职业健康检查等同于普通的检查,认为普通的检查能够替代职业健康检查[8],甚至错误地认为综合医院的普通体检优于职业健康检查,根本无法起到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的作用。

2.2 职业健康检查服务机构

①部分职业健康检查服务机构无资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均有规定,职业健康检查服务机构必须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资质认证,其出具的健康检查结果应当客观、真实和公正,并对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实际上,有许多无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医疗机构在争抢职业健康检查这个正在复苏的市场,各大小医院几乎均有所谓“体检队”负责承接职业健康检查业务,其中有综合性医院、用人单位职工医院、民办医院或无资质的县级疾病控制机构等。这些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没有经过统一的职业健康检查知识的专业培训,对某种行业都有什么工种、会接触到什么样的有害因素、需要检查什么项目等情况心中无数,不熟悉目标疾病,不能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中必检项目和指定的服务范围开展工作。②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检查服务机构职业健康检查不规范。尽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了一整套考核指标,但在具体的认证过程中因各种客观原因放宽了条件,资质认证的把关不严,致使有些机构虽然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但从事职业健康监护的专业人员不够或职业健康监护硬件设备不足,不能规范地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表现为职业卫生监测能力和监护水平低[9],职业卫生技术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不能对企业的职业危害情况做出正确判断和评价,不能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指导,未能掌握职业性健康检查内容,错误引用职业卫生标准等。③职业健康检查目的不正确。职业健康检查的目的是有效地防控职业病,是通过连续性地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者的健康状况,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许多服务机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在职业健康检查中不是把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者可能的目标疾病作为重点,忽视对劳动者职业史、劳动现场作业环境等流行病学调查,忽视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价,忽视健康检查资料收集、整理、统计汇总等基础性工作。只做定期的健康检查,不做上岗前和离岗时的检查等。④大型国有制企业及大型外资企业等职业健康监护较规范的单位是职业健康检查服务机构竞相争夺的焦点,相反小企业及私营企业因规模小、地处偏僻、职业健康检查服务成本高等原因,成为了职业健康监护的薄弱区域。

2.3 职业卫生监督检查机构

①由于卫生体制改革和部门之间的职能调整,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监督职能划归安监部门,而安监部门缺乏现场监管人员,使得原本薄弱的职业卫生监督执法更加被动。②处罚力度不够,用人单位违法成本偏低。2009 年共检查用人单位125 231家,检查职业病危害评价建设项目10 704项,依法查处用人单位10 481家,其中,给予警告处罚9 701家,给予罚款处罚871家、罚款金额1 275.9万元,责令停业34家,提请关闭122家。而我国每年因职业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至少是100多亿元。③执法部门反复下达罚款及限期整改通知,企业法人却置之不理,执法部门则无能为力。

2.4 劳动者

生产一线的劳动者,越是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严重的岗位,越是农民工居多。他们普遍文化水平低,对职业危害及相关的防护知识不了解或了解不多。许多农民工为了多挣钱早致富,虽说知道有职业危害,但对患职业病的后果认识不足,为保住工作害怕检出职业病而拒绝健康检查,农民工职业健康检查率偏低。杜复莲[10]2009年对某市使用农民工较多的38家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接触职业危害的农民工应检人数为10 356人,实检人数1 408人,体检率为13. 6%。

2.5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

①职业健康监护建档率及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偏低。据2008年全国职业卫生监管情况通报,2008年度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档率为59.64%,劳动者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职业健康检查率分别为56.72%、56.66%、30.57%、48.57%。而未建档的有40%多,往往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较严重的人群。②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信息化水平不够。目前有资质的职业健康监护机构,完全实施信息化管理的为数不多,且没有统一的要求,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格式千差万别,统计分析难度大,资源无法合理合法地共享。③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大多为流水账式,缺少历年的综合分析评价报告。

2.6 政府部门

地方政府片面强调发展经济,怕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影响招商引资,影响企业效益,影响地方财政收入等而干预职业卫生监督[11]。凡被政府冠以“重点保护企业”名称,这些企业要先征得当地政府同意,否则卫生监督机构不能进入企业检查。政府部门对劳动者健康权益重视不够,未能给予职业卫生监督机构足够的权力支持。

3 讨论

①用人单位和职业健康卫生服务机构以及相关监督监管部门,均不能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履行各自的职责。其根本原因是,经济利益至上的本位主义作怪;是受“以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为压倒一切的政绩指标”驱使,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惜牺牲劳动者健康利益的结果。②由于长期以来政府投入相对不足,大部分职业健康卫生服务机构因设备或人员短缺而不能规范地开展工作。③相关监督监管部门,专业执法人员紧缺、执法动力不足、执法阻力较大等原因不能做到辖区内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全覆盖,而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的盲点区,往往是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重灾区。④相关法律法规有待修改,违法成本过低,也是许多问题长期存在的关键之一。

4 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宣传教育

广泛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增强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用人单位自觉守法是职业健康监护顺利开展的关键;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是职业健康监护顺利开展的基础;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特别是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是职业健康监护顺利开展的必要补充。可通过媒体、户外广告等多种形式宣传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在集镇等剩余劳动力较集中区域设立职业病防治及相关知识咨询平台;流动设摊、宣传材料分发、从业人员职业健康培训、企业负责人职业病防治培训、专题讲座、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提高用人单位负责人职业健康监护的责任意识,提高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4.2 加大职业健康监护的经费保障力度

资金保障是职业健康监护顺利开展的前提,其中有效保障流动人员(以农民工为主)的职业健康监护经费,是实现职业健康监护全覆盖的关键,尽早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经费的保障机制,是解决当前职业健康监护中诸多问题的必然选择。2009年4月,卫生部组织了开展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中期评估;2010年初,经各地推荐,卫生部在全国19个省(区、市)46个县(区)扩大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合理的职业健康监护经费保障机制及基本职业卫生服务全覆盖的运行模式正在积极的探索中。

4.3 进一步规范职业健康检查服务机构行为

①严格职业健康检查服务机构的准入制度。俞文兰等[4]认为,职业健康监护机构应由有资质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卫生单位承担,实行分级管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职责是信息管理与报告、技术指导和组织培训等作用;从事职业健康监护的人员必须具有临床工作基础,并掌握职业卫生专业知识,取得相应的资质。②建立关于职业健康检查的质量管理体系, 制定岗位职责、仪器设备、工作流程、技术规范、实验室质量控制、档案管理等制度[12]。③对已经获职业健康检查服务资质的机构,加大监督检查和培训考核力度。④引入合理健康的职业健康检查服务竞争机制。

4.4 及时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从根本上解决用人单位和职业健康卫生服务机构的违法成本过低的现象,为加大执法力度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我国已经制定了《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希望尽早制定本地区切实可行的职业病防治规划。

4.5 加强职业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建设

各部门通力协作,提高综合执法能力,建立职责明确、行为规范、执法有力、保障到位的卫生监督体系。重点监督职业病危害因素高危岗位的职业健康监护状况,特别是临时工、农民工的职业健康监护状况。职业卫生监督机构要定期对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进行监督管理;现场监督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卫生专业知识与掌握职业病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等。

4.6 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

加大职业卫生的经费投入,有条件的地方将小企业的职业健康监护纳入政府托管,力争做到职业健康监护人员的全覆盖,有效降低职业病发病率。

4.7 建立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区域性乃至全国范围内统一的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网络化管理,是职业健康监护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职业卫生,职业健康,职业病

参考文献

[1]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S].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23号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Z].2002-3-28.

[3]胡建屏.当前有关职业健康监护深化的若干问题浅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0,28(4):169-171.

[4]俞文兰,王建新,张美辩,等.流动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模式分析与探索[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4):130-134.

[5]周迅燕,李朝辉,许小鹏.职业健康监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9,15(4):73-75.

[6]葛宪民,李丹亚.加强我国农民工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6,27(11):28-30.

[7]郑木林,胡天桥.我国职业病流行现状与对策[J].职业与健康,2010,26(17):1932-1934.

[8]蔡莉萍.职业健康检查工作中遇到的几个问题与对策[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0,36(5):320.

[9]李琼燕.职业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9,15(3):75-77.

[10]杜复莲.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存在问题和建议[J].职业与健康,2010,26(20):2384-2385.

[11]焦建华,余文兰,魏付有,等.流动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模式的探讨[J].职业与健康,2008,24(21):2266-2268.

健康监护用智能服装研究新进展 篇3

传感器技术、纺织科学及材料科学等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 通过两大类方法来实现自身的智能化:一类是运用智能服装材料, 包括形状记忆材料、相变材料、变色材料和刺激—反应水凝胶等;第二类是将信息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引入人们日常穿着的服装中, 包括应用导电材料、柔性传感器、无线通讯技术和电源等[2]。

由于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 而且智能服装具有探测人体生理参数的极大潜能, 因此智能服装在健康监护领域的研究应用也成了近年的重点。本文将简要介绍智能服装在健康监护领域的研究。

1 设计核心问题

智能服装在设计过程中主要受到各种数字传感设备以及人体工程学的限制和引导。设计者首先必须认识到它们与一般医疗器械的不同: (1) 智能服装需要被病人穿戴在身上; (2) 它们往往需要与穿着者发生作用才可以进行各种操作; (3) 它们常常在变化的环境中工作, 而且该环境体系很难得到控制。但这些差异也为智能服装的研究提供了现实的意义, 并促使研究者进一步考虑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1) 生理信息的获取—传感器

传感器可以用来监护生理环境及其变化。健康监护用智能服装主要使用了医学传感器和周边传感器。医学传感器可以监护生理状态和过程, 而且也可以参与记录生理和运动机能的各种参数。周边传感器用来监控外部环境, 将信息反馈到主系统中使其相应的改变自身功能, 以提高主系统的情境感知能力, 使其正确评估医学传感器的工作。它包括温度计、二氧化碳探测器、麦克风甚至数码相机等, 可以用来检测气温、湿度、空气质量、音量等环境指标;也可以辅助导航, 如GPS、数码指南针等导航传感器。

健康监护用智能服装还广泛使用无线传感技术, 不仅解决了传感器工作的一系列问题, 还使使用者获得很大的自由和舒适。它们的设计集成了无线发射机和自发备电系统。无线智能传感器可以进行数据采集及人体和区域网络的有限信号处理[3]。它一方面可以降低可穿戴处理器的工作负载, 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评价的速度, 因此在实时应用中作用突出。

如图1所示智能服装中所用的医学传感器主要用来检测各种生理信号, 如:检测心电、肌电、脑电和眼电等信号的体表电极, 检测体温的热敏电阻, 检测皮肤电导的皮电反应传感器、检测脉搏心率的压电传感器, 用光体积测量法检测血压、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红外发射接收系统。有的传感器系统还包括运动生理学传感器, 如检测运动速度的加速度器、检测关节夹角的电子量角器、检测障碍物的近距离传感器和接触传感器等等。医学上, 它们也可以用来检测一些与临床病理相关的运动, 如步态异常、颤抖、帕金森氏病等, 并能引导视力损伤病人的行走, 使他们避开障碍物[4]。

以上大都是物理传感器, 近来也有研究将重点放在了检测人体PH值等参数的化学传感器上。Shirley Coyle[6]等介绍了一种可以检测人体汗液PH值的化学传感器 (图2) 的工作原理。比色法是该种传感器的主要检测方法。研究者将在对PH值灵敏的染料溴百里酚蓝固定在织物基底, 使染料直接与汗液接触。同时发光二极管用作光源, 并使用光电二极管作探测器。利用该染料对PH值在6.0至7.6范围内有不同的吸光特性, 可以通过光电二极管检测到染料放出光的波长, 从而确定其PH值。

总之, 物理传感器和化学传感器目前都在智能衣服的研究中的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 如下表所示:

(2) 信号处理系统:

生理信息处理是监护健康用智能服装的核心功能之一, 它包括有用生理信号的筛选和处理以及信息的反馈等方面, 如图3所示。下文将结合几种最新研究结果来介绍生理信息处理的过程。

信号处理过程需要使用信息处理单元, 其本质是低版本的计算机, 其中掌上电脑和个人数字助理 (PDA) 是两种最流行的信号处理器, 如图4所示。微型化处理芯片的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信号处理的效率, 存储芯片的使用可以提高信号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有研究致力于开发新的电源, 以提高电源的供电效率, 包括在衣服上安装太阳电池, 在鞋子里内嵌压电陶瓷以及利用体热、呼吸等人类生理活动供能等[10]。

同时也有研究对获得信号的无线远程传输进行了探讨, 其根本目标就是使传感器检测到的生理信号统一输入一个信息网络, 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医生远程监护病人, 及时地了解到康复中病人的健康状况, 并做出准确地判断;还能解决病人使用PDA进行信号处理单元的不便之处。如图5所示, 生理参数的无线传播方式主要有射频电磁波、红外光和声波三种, 其中射频电磁波最常用。基于射频电波的无线数据传播主要分为广域网和局域网。广域网采用卫星通信、GSM、CDMA等, 而局域网多采用蓝牙、

超宽带、IEEE802.11/a/b/g等。目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无线传输系统有哈佛大学的Code Blue系统, 法国CENS研究机构的MARSIAN项目, NASA阿莫斯实验室和斯坦福大学联合开发的Life Guard系统等等[12]。

信号处理过程的第一步是将传感器获得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 整个过程需要符合采样定理, 而且实时测量需要时间标记和测量同步, 以满足A/D转换器不同采样率的要求。第二个阶段是信息转换或预处理阶段, 在该阶段多余无用的信息被过滤掉, 而有用的信息被提取和保留, 如噪声过滤和失真校正等。第三个阶段是参数选择或特征抽取阶段, 在这个阶段, 信号某些特性, 如识别、预测和推断生理状态的辨别能力, 将会得到评价。特征值的提取能提供重要的生理信息如呼吸频率、心律等等。最后是分类阶段, 获得的信号参数可以用来指导信号分类, 以判断各种症状的类型及康复的程度等等。我国台湾的研究者[14]开发了一种多功能生理参数检测系统e-Texture, 可以用来检测心电、体温、以及穿着者是否摔倒等情况。在心电信号处理过程中, 系统先抽取了所检测信号的特征, 与此同时, 正常ECG和被检测ECG波形的相关系数被用来评价被测者心跳是否正常。如果检测的心跳波形与心室早期收缩 (PVC) 相似度高, 则系统就判断为PVC;如果检测的心跳波形与正常心跳波形相似, 则系统会初步判断是正常或者心房早期收缩 (APC) , 这是因为APC与正常波形相似, 所以系统还需进一步分析RR间期的时间是否正常。如果时间正常, 则系统就会判断心跳正常, 否则就判断为APC。每隔5s, 系统将取一次样, 然后重复该算法, 如图6所示。

2 智能织物 (smart/intelligent textile) 的研究

健康监护用智能服装最终要解决采集处理生理信号的传感器及其他相关设备与衣服的织物结合的问题。衣服可以给这些设备提供支持, 以有效减少直接穿戴它们的不适之处;也能够提供一些工作环境上的保护, 使这些设备在合适的温度、湿度或光照等条件下工作;还可以适当调节生理反应, 如排汗、运动等, 使所获得的信号更加可靠。在汗液p H值传感器的研究中[16], 织物就在采集样本这一过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在织物中引入一种本征导电聚合物材料——聚吡咯 (PPy) , 可以启动一种可逆的离子填充/去填充过程。该过程本质是一种微流体泵, 是流体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实现试剂处理、流体控制以及废物储存等功能, 而这些功能在汗液采集输送过程十分关键。下图是微流体泵TITAN采集汗液并传递给化学传感器的过程。

计算衣服 (computational clothing) [18]指可以处理、储存、传递以及检索信息的服装。通常用两种方式[19]来实现:第一种方法是将电子系统嵌入织物或衣服附件中;另一种则在织物制备过程中结合纺织和电子技术, 直接生产出电子织物 (e-textiles) 。Laxminarayana[20]等的研究就应用了后一种方法, 他们用电纺技术将以碳纳米管为基底的材料与压电聚合物相结合, 研制出一种新型的智能织物, 并通过结构振动实验评价该织物的应变检测性能, 结果证实该织物与单一的压电材料相比, 应变检测能力提高了35倍之多。

多传感器服装也在健康监护中得到了初步的应用, 它的特点是可以整合各种传感器所获得的生理信息, 以获得多方位或较全面的生理状态的评价。印度的研究者开发出了一种Smart Vest智能服装[21], 它将心电、血容、体温、皮电等传感器与织物相结合, 从而实现了对多种生理参数的检测, 如下图所示。

也有学者在织物本体的改性上做了相应的研究。织物的柔性和信号检测处理能力往往不可兼得, 这是因为智能服装需要很多传感器和其它相关设备才能实现对健康的有效监护, 但如果过多的传感器等设备直接嵌入织物中, 则会造成穿着者的不适及衣服寿命的降低。Katragadda[23]等将硅柔性外皮与常规的智能织物相结合, 如图9所示。该外皮可利用微显微技术制得, 它由一系列“硅岛” (silicon islands) 组成, 每个“硅岛”内有应变计, 金属垫、传感器和电路等。将硅外皮缝入智能织物便得这种新型织物的原型。研究者将该原型拉伸、弯曲和扭动, 再通过应变计获得各“硅岛”所受的应变。结果发现该柔性外皮与智能织物基底之间的机械连接相对较弱, 因而“硅岛”内的传感器和电路并不会受到织物中机械应力的影响。.

另外, 相变材料也开始和智能织物相结合。相变材料可以在一定温度范围改变自身状态, 它们可以在相变发生时的加热过程中吸收能量, 或在相变发生时的降温过程中向环境释放热量。常见的相变材料有无机水合盐、长链链烃、聚乙二醇等。相变材料通常是以微胶囊的形式与织物相结合的。由于它可以和人体周围微气候发生作用, 亦能感应由人体活动或外部环境改变而导致的体温变化, 所以相变材料处理的织物可以用于手术衣、病床材料、绷带和调节病人体温的各种产品等等。而聚乙二醇处理的织物还可以应用于输液和杀菌消毒中, 比如外科手术纱布、尿布等[25]。

3 热门研究

现在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印度、我国台湾等都在该领域有着自己的研究小组和课题。美国是智能服装的诞生地, 掌握着大量先进的技术。如佐治亚理工学院的Smart Shirt计划[26], 开发出了一种“可穿着母板 (wearable motherboard) ”。它利用光纤来检测士兵中弹情况, 并用特制的传感器来获取作战时士兵的重要生理信息, 值得指出的是, Smart Shirt强调用不显眼的方式获取生理信息。The U.S.Army美国军方的医学研究和材料中心 (Medical Research and Material Command) 的WPSM计划[27], 致力于新一代战斗服的研究, 这种战斗服通过内置的小型化传感器获取各种生理信息, 并把它们传送到一个中心设备存储、分析, 而军方可以适时从该设备中调用这些信息。Vivometrics TM公司的Life Shirt计划[28], 利用远程医疗 (telemedicine) 的技术来达到监视身体健康的功能。内嵌在衣服上的侦测器可侦测心跳、血压、呼吸频率等数据, 并将这些数据远距传送给医生。欧盟在该领域也代表着世界先进水平, 它的研究计划主要有WEALTHY、MYHEART、BIOTEX等[29], 如图10所示。

目前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 其中东华大学等在智能纤维的研制[31]、智能服装健康监护系统[32]等方面已经有一定的研究工作, 但离智能服装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还有一定的距离。

4 展望

目前健康监护用智能服装主要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而且很多研究是为了满足军事、宇航等行业的需求。尽管已有部分研究成果进入了市场化阶段, 但尚不能撼动人们传统的穿着观念, 更没有在人们生活中产生重要影响。该研究领域尚没有一套系统的理论与标准, 研究者往往来自不同的领域, 有着不同的背景, 这就需要相当长的配合时间才可以形成统一的认识规律。而且这种服装作为特殊的医疗器械, 其性能、安全性等评价方案不成熟, 能否按照一般医疗器械标准评价还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才可以确定。从实用性角度看, 健康监护用智能服装要结合一般衣服和监护设备的功能, 但是如果过多强调监护功能而大量使用监护设备, 则势必影响服装作为一般衣物的功能, 比如过多的电子传感设备会给衣服的洗涤带来不便, 也会影响穿着的舒适和方便。

总之, 智能服装从诞生至今只有十几年, 却显示出了极大的潜能, 在健康监护方面, 随着监护治疗设备正在向着便携式、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地发展, 智能衣服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也期待健康监护用智能服装在未来的发展中能不断解决其使用推广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成功地应用于健康监护各个领域, 为人类造福。

摘要:本文主要综述了健康监护用智能服装的设计、应用等领域的研究以及目前所取得的成果。其中主要介绍了其设计的核心部件-传感系统、信号处理系统以及织物本体, 并同时结合了其医学应用。最后指出了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并展望了其前景。

职业健康监护中问诊技巧的探讨 篇4

问诊即询问病史, 是临床医生基本功之一。职业健康监护中的问诊不同于普通的临床问诊, 属于收集劳动者个人基本信息资料的采集过程, 是职业健康监护过程中重要环节。问诊质量的优劣, 直接影响到职业健康监护目的的实施、目标疾病的判断、受检者对整个健康监护态度及质量的评定。

1 问诊内容

1.1 劳动者个人基本信息资料[1]

基本信息包括个人资料, 职业史, 个人生活史, 既往史及家族史。其中职业史包括起止时间、工作单位、车间 (部门) 、班组、工种、接触职业病危害 (危害因素的名称, 接触2种以上应具体逐一填写) 、接触时间、防护措施等。

1.2 症状询问

职业健康监护涉及到各系统的主要临床症状包含66种[1], 在职业健康检查时应针对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可能危害的靶器官, 相应的职业禁忌证, 有重点的询问。

2 问诊的注意事项

2.1 建立良好问诊关系, 重视语言沟通技巧

在问诊过程中, 医师的语言沟通技巧发挥着主导作用。职业健康监护中的问诊是医师了解劳动者有关疾病基本信息的重要手段, 也是正确判断目标疾病的前提。因此, 良好而有效的职业健康监护要从问诊开始。问诊不同于一般人际交往中的谈话, 它是一种医学谈话。也不同于临床就诊, 受检者不是患者, 因此他们没有迫切想得到医疗援助的动力, 因此多少有些被动及不耐烦。在问诊过程中, 由于劳动者关系的特点、双方的地位和心态方面存在差异, 因而问诊这种医学谈话也有其特点和要求。换言之, 问诊应是医师需要掌握和熟练运用的语言艺术。由于问询涉及到劳动者的隐私, 因而医师的问诊语调应当是低声轻柔, 语速徐缓, 始终保持自己的态度中立, 创造出一种信任、易接受的氛围, 你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涉及上述话题, 所用语气、语调使劳动者意识到这种谈话仅仅是2个人之间的絮语, 自己的隐私已经得到了尊重, 从而敞开心扉向医师倾诉, 并且会对医师充满感激之情。

2.2 针对不同受检者, 采用不同的问诊技巧

由于职业健康监护的特定法律含义, 是否存在目标疾病与受检者的切身利益有关, 因此, 给基本资料采集带来一定难度。大多数劳动者能够如实反应真实资料, 但部分劳动者会因各种原因造成病史不真实, 如就业前体检者故意隐瞒既往史, 在岗及离岗受检者期望诊断职业病或职业禁忌证过度夸大自觉症状, 常常症状颇多。再者, 受检人员对体检重要性的认识、个性特点等都会影响到问诊收集到的资料真实性, 实践中发现不少受检者尤其是自觉健康者对问诊不够重视, 常让他人替代交表, 无法收集到完整的个人信息;有些劳动者认为自己既往史与目前体检无关联而遗漏重要病史, 劳动者陈述病史过于简单或抓不住重点或想考验医生, 往往对医生的任何启发都随口称是或否认,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问诊有效进行。针对种种受检者, 问诊人员要心中有数, 因势利导, 循循善诱, 不急不躁, 亲切询问, 仔细倾听。对有些劳动者语言繁多, 讲述内容离题太远, 要不适时机地加以引导使其能进入有关的实质性问题, 不能听之任之。必要时解释问诊的重要性及职业病诊断程序, 消除其不当想法。

2.3 注意语言通俗化, 避免医学术语

医学术语会困惑一些劳动者并引起误解, 问诊时能将其通俗或具体化是重要的。要获得真实病史必须尽量避免使用医学术语, 如谵妄、发绀、里急后重、转移性疼痛、疲乏、心悸、肢体震颤, 感情淡漠、不自主哭笑、强迫观念、冲动行为等, 以免劳动者不理解而误答。准确的诊断基于有经验的完善的谈话艺术。必要时, 需要熟悉当地语言, 方能正确掌握受检者想表达的正确含义。

2.4 重点突出, 与目标疾病相关联

根据职业健康监护的目的, 问诊尤其是症状采集必须重点突出, 注意症状与目标疾病的关联是否紧密, 注意整体性联系。询问相关问题时一定要注意系统性和目的性, 不重复提问, 不谈与体检无关问题, 以免降低受检者对检查人员的信心和期望。问诊时不能顺着每个症状逐一询问, 例如:“你近来有感到那里不舒服吗?”待获得一些信息后, 再着重根据目标疾病, 对更多的特定信息进行分析, 询问具体症状。问诊过程中, 对于有关鉴别诊断的阴性症状也要尽量涉及。

3 问诊的质量控制

3.1 增强对问诊重要性的认识

问诊是整个健康监护现场部分的第一步, 问诊人员的服务态度、医疗知识面直接影响到受检者对体检单位的整体评价。同时, 现场问诊还在一定程度上担当协调员的作用, 必须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很多受检者交表格时, 习惯针对体检异常发现询问, 问诊人员要给予解释并进行常规医疗指导。

3.2 加强相关培训, 提高理论水平

问诊人员在掌握职业病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 还必须对各职业有害因素的目标疾病常见症状熟悉了解,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一方面加强自身理论学习, 是拓展丰富医疗知识基本途径;另外, 根据有关文献报道, 标本化患者 (SP Standardized Patient) 运用于模拟问诊教学[2], 对于增强问诊技能, 沟通技巧, 效果显著, 有条件不妨试运作。

鉴于问诊涉及到医学专业知识、人文社科知识和思维知识等多方面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避免问诊时主次不分, 以偏概全等片面性、表面性、局限性, 增强其识别主要矛盾和鉴别诊断的能力。加强理论学习, 提高沟通技能, 处处围绕职业健康监护目的, 实施有效问诊。使之在问诊时问诊思路清晰, 系统连贯, 重点突出, 为正确诊断提供主次分明、真实完整的健康监护资料。

参考文献

[1]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2007:8-9.

新时期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探索 篇5

职业健康监护的工作质量直接决定着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利益, 同时也对检查机构的声誉有重要影响, 因此, 为了向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可靠的健康监护服务, 就必须把这项工作做好。

1 要建立起质量管理体系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要提高自己的质量管理, 建立科学可靠的质量管理体系, 才能用更好的服务和更准确的检查结果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服务。对于还没有一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检查机构, 要及时建立起一套与实际情况相符的体系;对于已经有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机构, 也要在管理过程中发现体系中的不足, 加以完善, 要把质量管理贯穿到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全过程当中。

2 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素养

从事职业健康监护的人员是这项工作的主要参与者, 监护工作能否有效顺利的进行与他们自身的素质息息相关。我们必须做好相关的工作, 对于这些方面做了简单的归纳:第一, 人员以及装备满足。我们检查工作的人员方面一定要充足, 器械设备方面一定要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 这样在进行工作的过程能够很好的提高工作的效率与质量;第二, 主检医生的要求。作为我们检验机构, 对于我们一生的要求水准一定要高, 相关的考核必须达到标准, 进行持证上岗。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进行问题的判断与分析, 能够快速的找到问题的所在, 并且提出紧急的方案最大限度地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第三, 员工的配合。我们进行该项工作的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了对于员工的身体健康进行负责, 员工的大力配合非常的关键, 长期以来我们进行调查表明普遍出现员工抵触的情绪, 很多方面不按要求工作, 部分人不参加体检, 这样都对于我们员工以及企业产生等了极大的影响, 企业的相关负责部门进行很好的引导以及监控,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实行。

3 要有合理的仪器设备作为保证

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是要建立在一定的检测仪器支持之上的, 监护过程中的很多参数都是有机器检测出来的, 要想让仪器检测结果具有参考价值和让人信服, 就要配备性能较好, 能够满足检测需求的设备, 同时也好保证仪器的计量检定合格, 在使用仪器检测之前要对仪器进行校准, 并且对于校准后仪器检测的结果进行确认, 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另外, 检测仪器要定期的进行维护和检查, 保证不出现问题, 使设备一直保持正常的运作状态。

仪器在使用过程中, 一定要按照规定来进行操作, 不能超量和超时使用, 因为超量使用不仅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 反而还会影响监测的准确性, 造成其他更大的影响。

4 对检查的对象要有充分的了解, 制定合理的检查计划

在对劳动者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之前, 要对劳动者的工作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比如劳动者工作岗位有什么特点, 工作过程中会接触哪些东西, 接触的时间是多长, 一起工作的人数是多少等等, 通过了解这些情况, 就可以对导致职业病的有害因素进行推测, 有目的的来完成检查工作。在检查过程中, 要事先考虑检查场地的情况, 水电利用情况, 以及一些特殊的检查环境要求等。

检查时, 要合理的安排检查的人数和检测时间。在人数方面, 体检人数每天要计划好, 而且最多体检人数不能超过计划数的百分之十, 对于每项检查, 人数也要控制恰当, 按照规定来执行。时间方面, 根据被检查人员工作环境的特点, 提前或者延后进行检查, 比如说有的劳动者工作一直在高温的环境中, 那么在对其进行健康检查的时候, 就要在高温季节到来之前进行;有的人一直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工作, 那么就要在其脱离噪声环境十二小时以上之后在对其进行检查;有的人在夜间工作, 要让其休息够十六小时才能进行检查。

5 政府部门的大力的推动

关于的职业健康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关系到每个人的合法的权益, 目前, 在我国的行业种类非常的多, 不同的行业中都有各自的特性, 尤其是在一线的生产人员面临的侵害时是最大的。我们政府部门应该做的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完善相关的条例。我国的各行业的发展的非常迅速, 但是起步比较晚, 这样就导致了我们制定的相关的法律法规有着一定的缺陷, 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进行相应的完善, 这样才能更好地时应当前的发展形势, 才会更好地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第二, 公平公正的处理纠纷问题。近几年来, 各类的纠纷问题不断, 很大一部分还是发生在国有企业当中, 员工的利益受到了侵害, 对于我们相关的执法部门来说被外界认为有着很多的争议, 越是这样, 我们越要秉着公平公正地态度进行工作, 这样才是对于员工与企业的负责;第三, 政府部门组织相应的法律法规培训。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使得我们广大员工认识到危害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要做好防范意识, 企业要加强管理, 在不足的地方进行及时的改进处理。

企业的发展是为了更好的占据市场, 想做到这一点必须要以时代的发展为前提, 跟着政府的指引前进。现阶段我们深深的意识到员工健康问题的重大, 所以我们要在各个方面进行不断的完善, 进行改进, 企业与员工的双方的利益都得到了保证我们的企业才会更好的进行发展, 社会才会更加的稳定, 所以政府部门必须做好这方面的相应的工作。

6 结语

总之, 要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不仅要有一套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 还要让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 有可靠的仪器作为保证, 只有各个方面都正常运作, 整体的检查结果才会准确, 才能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利益。

参考文献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管理 篇6

关键词: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管理

随着国民经济及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技术的广泛应用, 全国范围内电离辐射装置数量逐渐增加, 从事放射工作人员数量也越来越多, 涉及的放射工种有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治疗、核医学、教学、科研、工业探伤等。为更好地确保从业人员的健康、安全及规范化管理, 卫生部于2007年修订了《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1]。我院负责全市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工作。几年来我们根据国家有关规定, 对我市范围内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进行了监督指导, 从而使放射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得到切实的保障。

1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目的一方面是落实用人单位的义务, 保障劳动者的权利;另一方面是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 为放射工作人员的危害与治疗提供有效的行政执法依据和证据。

2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的现状

2.1 工作证管理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中规定放射工作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经本人向省卫生行政部门申请、经过健康体检、培训考核合格后, 由我院颁发《放射工作人员上岗证》。该证每年要进行审核, 根据其体检、个人剂量及培训情况确定其《上岗证》是否能继续使用[1,2]。

2.2 放射防护知识培训情况

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定期组织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 考核合格方可参加相应的工作。并建立有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培训档案。

2.3 健康体检状况

表1可见, 2008年至2010年放射人员的健康检查的年平均率在逐年升高, 但与法律规定的还有差距。

2.4 个人剂量监测

我中心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收发、监测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计的使用情况, 每30d为一个监测周期, 并将监测结果以书面报告形式及时反馈到各单位。并建立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对于个人剂量超过标准限值30%的, 要求单位及个人查明原因并将改正措施及结果回馈给我们或者我中心将派专人到各单位进行督查和处理[3]。现我院个人剂量监测率达到97.4%。

3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管理中存在问题

3.1 放射卫生防护知识普及范围有限

虽然近几年来组织放射工作人员参加培训机率越来越多, 但是效果仍然不令人满意。原因主要有:一是基层门诊部和团卫生队放射工作人员放射卫生知识缺乏, 培训率较低, 健康防护意识淡薄;二是一些医疗单位相关领导缺乏放射卫生防护知识, 导致规章制度未能有效地落实;三是部份部门的体检是空白, 如空勤, 地下作业等。

3.2 个人剂量计管理重视不够

一是有的放射工作人员不按要求佩戴, 或者故意不佩戴, 严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二是部分单位对个人剂量计管理上不够重视, 管理监督力度不够, 个人剂量计不按时送检。

3.3 健康管理档案不规范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 放射单位应当为其放射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对档案的管理不够规范严格, 内容登记不完备。甚至部分单位没有严格的保管制度, 丢失、损毁现象严重。这些问题导致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态的资料不全, 给以后的健康评价带来困难。

4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4.1 加强放射知识、法规的培训和宣传

提高放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加强放射卫生知识和法规的普及。为了提高广大放射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一方面要通过培训不断提高放射工作单位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基本知识, 另一方面还应通过宣传媒介, 以各种宣传形势, 广泛宣传国家放射卫生防护法规和标准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的要求及其重要性, 还要让各单位的领导都具备强烈的放射防护和健康管理意识[4]。只有这样放射工作人员才能在健康管理过程中主动地维护自己的健康权益, 从而从根本上推动健康管理工作的发展。

4.2 加大管理监督力度, 坚决执行处罚机制

目前, 在管理方面的主要手段是以教育和引导为主, 依法处罚的执法力度不够, 从而导致个别单位对该项工作不够重视, 且存在一些违规行为。我中心将对一些长期不落实健康管理工作的单位及个人采取坚决的措施, 严格监控, 以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的落实。

4.3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保障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有必要尽快制订相应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实施办法, 为放射单位建立规范性、指导性健康管理档案, 规范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档案工作[5]。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内容应当精确可信, 并能满足连续、动态观察劳动者健康状况、诊断职业病以及职业卫生执法的需要。同时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开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 更及时、高效、准确地做好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档案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55号)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S].2007.

[2]陈祖云, 房晓光, 李琼, 等.湖北省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工作具体做法[J].中国辐射卫生, 2001, 10 (4) :205.

[3]寇庆河, 鄢立刚, 仝玉社, 等.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异常数据调查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09, 27 (2) :147.

[4]仝玉社, 鄢立刚, 寇庆河, 等.沈阳军区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国辐射卫生, 2010, 19 (4) :411-421.

职业健康监护流程中的质量控制 篇7

关键词:职业健康监护,流程,质量控制

职业健康监护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一项融合环境检测、医学检查和信息管理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1]。2007年实施《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到现在已有3年余, 随着企业的职业卫生工作不断完善,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资质的放开, 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现全面铺开。总结近几年职业性健康监护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结合实际工作的经验,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职业性健康监护流程中的质量控制。

1 职业健康监护计划的制定和细化

在每年年初统一制订全年职业性体检工作计划, 职业检查机构和企业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制订具体体检方案并将计划细化落实。

1.1 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

职业健康监护计划制订之前必须进行相关的调研与准备, 按规定对用人单位完成同步、定期、完整地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掌握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学的资料, 准确识别职业危害因素, 是正确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先决条件。同时还应了解用人单位的基础资料, 包括单位现在的名称、行业以及经济类型、组织机构代码、法人代表、地址、联系人、电话等, 也为网络直报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

1.2 明确职业健康检查对象、职业危害因素和检查项目

根据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或强度以及个体暴露的时间的长短, 确定职业健康检查对象。明确职业病危害因素时应考虑到各企业的行业类别不同, 其危害因素不相同;当工作现场环境不同时, 相同工种的接触危害因素不一定相同。依照《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的规定仔细核对并确定每一位受检者的危害因素及体检项目。

1.3 职业健康检查委托协议制定

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密切交流, 深入了解目前企业状况和需求, 制订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初步计划, 督促用人单位按时组织体检, 体检机构在接受用人单位职业体检时签订《职业健康体检协议》书面协议。用人单位在体检时间前20日提供受检者电子档案花名册, 写明职业监护的种类、受检者姓名、性别、年龄、总工龄、部门、车间、工种、接触毒物名称、接害工龄等。

1.4 受检者体检时间安排

对噪声作业人员体检时应考虑到员工较长时间暴露在较强噪声中暂时性听阈位移的发生, 故应在受试者脱离噪声环境12~48h后作为测定听力的筛选时间。安排受检者体检时间还应注意采集的生物样品不同, 毒物在体内的代谢方式及半衰期不同, 其体检时间也应不同。例如血铅采样时间应在接触铅受检者3周后的任意时间;尿汞采样时间应在受检者接触汞6个月后工作班前等。

1.5 每天职业健康检查体检量安排

综合考虑企业实际工作情况、体检中心的医务人员配备及医疗仪器使用情况等因素, 将每天体检人次控制在一定数量内, 并确定体检的具体时间段, 尽量控制排队时间, 以确保体检现场的秩序性和体检工作的流畅性。

2 职业性健康检查准备工作

2.1 每年给予每个用人单位唯一的单位编码, 每个用人单位的受检者编制唯一的体检编号。为保证体检档案的连续性动态观察的需要, 必要时可每年均给予每个受检者同一个体检编号。采用卫生部统一编制的职业健康检查表, 每位受检者的体检表内含有其基本信息, 体检表封面上标明体检项目。

2.2 结合体检项目及受检单位的要求确定体检顺序及流程, 用人单位应提前告知受检者进行必要的体检前准备。例如检查生化项目和B超检查的前一天晚餐少食高脂食物, 不饮酒, 次日早应空腹。检查纯音测听者前几天应避免到高噪声场所, 不使用耳机, 预先取出耵聍。

2.3 体检医护人员应在体检前大概了解用人单位的危害因素状况, 根据体检项目和每天体检人数准备好仪器设备和体检必需物品。若为下现场检查时应做好车辆安排, 提前布置体检场所, 特别是眼底和裂隙灯检查需要暗室, 高仟伏胸片机应接在大功率的配电箱里, 以保证体检项目可正常进行。

3 现场职业性健康检查工作

3.1 病史采集

职业性问诊是职业健康监护与一般健康体检重要区别之一。通过问诊需要了解受检者职业史、既往病史及临床症状, 对目标疾病的检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业性问诊完成后要求每位受检者签名确认。

3.2 临床体格检查

临床体格检查应尽规范操作, 使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准确可靠。临床体格检查包括一般医学生理指标检测 (血压、身高、体重等) 、内外科常规检查和五官科检查等。体格检查不仅要全面、仔细, 更要有针对性,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健康损害的靶器官不同对不同的系统给予重点的检查, 对阳性结果应给予及时复查。对某些毒物可能引起的特殊体征予以特别关注, 如接触苯作业人员注意有无皮下出血, 脾脏肿大;接触铅、汞作业人员应注意有无肢端麻木无力、震颤;接触砷、二硫化碳、磷酸三甲苯酯、丙稀酰胺、正己烷作业人员检查时要特别注意周围神经系统情况等。

3.3 生物监测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生物监测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为检出职业性目标疾病提供重要依据。在检验质量控制中除了要对室内质控和室间质量评价外, 还应对分析前质量控制给予足够重视, Astion和Plebani的研究显示分析前检验错误有较高的发生率[2.3]。因此, 尤其是在现场体检时, 检验前质量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3.3.1样品采集

生物样品的采集必须按照《职业卫生生物监测质量保证规范》GBZ/T173-2006的要求进行。标本采集者应了解采集项目, 为每一位受检者编制唯一的样品编号, 采集后再进行核对, 确保每位受检者样品的唯一性及真实性。静脉采血时选择最佳采血部位, 正确使用止血带, 严格掌握采血量和抗凝剂的比例。若为抗凝剂真空管, 需轻轻的翻转5~10次, 避免标本溶血。静脉采集某些生物样品时, 采血部位的皮肤需用1%硝酸处理;采血时将不锈钢针头硅烷化以消除铬、镍污染。为了生物样品的避免污染, 我们还要和厂方做好沟通和解释工作, 采尿样时要求受检者脱离现场环境, 换下工作服, 清洗手、脸和采样部位后, 用专门处理过的尿瓶在清洁、无污染的场所进行采样。

3.3.2 标本的贮存和运输

一般生物监测检查时的尿液采集量为50mL左右即可, 将样品置于30℃以下保存。挥发性尿样的采集应充满采样容器, 尽量不留空间, 尽快密封。有些样品如硫氰酸盐等不能放置太长时间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送到实验室分析。在运送回实验室的过程中应将样品固定好, 送样车慢速行驶以减少路途颠簸对样品的影响。

3.3.3 及时分析及分析后标本的保存

当仪器进行检定、校准并通过标准物质的溯源[4]后应及时分析标本。同一个企业的样品应尽量用同一型号的仪器分析, 某些阳性结果必要时再次复查。同时还应做好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选择合适的质控品、画好质量控制图, 这是做好分析中质量控制的前提条件[5]。检验结果经确认、审核后发出报告。

3.3.4 加强联系

在日常检验工作中应加强检验中心与体检中心之间的联系, 体检中心若对某些检测项目有特殊要求或对结果有疑问应及时联系, 通过强化相互间的沟通, 促进共同提高。

3.4 常规物理方面检查

常见的物理检查包括X线、肺功能、B超、心电图检查, 现对常规物理检查的质量控制分别叙述。

3.4.1 X线检查:

X线检查方法是指所有使用X线对人体内部进行透视或摄影的检查方法。尘肺是我国职业病中发病例数最高、危害最严重的疾病, 高质量的后前位胸片高仟伏胸片为尘肺病的诊断提供了最重要的依据, 故应严格按照《尘肺病诊断标准》[6] (GBZ70-2009) 中"附录C"及"附录E"的有关规定对高仟伏胸片进行质量控制, 保证胸片质量达到二级或一级标准。

3.4.2 肺功能:

靶器官为呼吸系统疾病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时要进行肺功能测定, 也是尘肺患者劳动能力鉴定的重要参考指标。肺功能检测时经过严格训练并相对固定的技术员是肺功能测定时质控的关键。肺功能检测前必须排除检测禁忌症, 对受试者详细讲解测定的要求并进行示范, 使之完全掌握动作要领。在整个吸气及呼气测试中应无停顿, 避免咳嗽或双吸气, 外推容积误差应小于0.15L或5%FVC, 呼气时间至少达6s[7]。每位受试者肺功能检测至少3次, 从不同的检测曲线中, FVC及FEV1取最大值, 其余参数可取FVC+FEV1值最大的曲线即最佳曲线上的参数值。

3.4.3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检查室环境应相对安静、舒适, 冬季应将酒精进行适当加温。皮肤上有工作场所金属物的受检者检查前应清洗皮肤。检查前操作者应向受检者说明检查步骤和程序, 对检查时须暴露部位让受检者提前进行有必要的准备工作。在心电图检查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图形, 特别是对有心脏疾病作为职业禁忌证的工种应特别注意。

3.4.4 B超检查

从接待受检者到发出检查报告, 全过程予以规范操作, 建立详细的实用的超声诊断规范这是超声诊断质量控制体系的核心主体内容。检查前安排受检者体位争取其理解与积极配合, 检查中应细致全面观察, 同时询问受检者职业史和既往病史, 综合分析判断, 谨慎诊断, 尤其是苯、氯乙烯、二甲基甲酚胺等常见的毒物作业人员应重点检查。

3.4.5 纯音测听检查:

纯音测听检查是噪声、压力容器作业及职业性机动车驾驶等人员的必检项目, 纯音测听数据也是诊断噪声性耳聋的重要依据。纯音测听检查需要经过严格训练的专业测试人员完成, 检查前应主观校准纯音听力计, 并在符合标准的隔音室内进行测试。纯音测听检查为主观检查, 故受检者的配合极其重要, 应事先与受检者进行沟通, 说明声音的反应方法和注意事项, 使之能有效的听力阈值, 并记录下来, 当两耳之间听力差别太大时应进行掩蔽。在进行检查的同时, 还应注意受检者的面部表情, 以防伪聋的出现。

3.5 职业性健康检查现场服务

3.5.1 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受检者在用人单位无专人负责带队时, 要求受检者都必须出示个人身份证, 必要时在体检表上贴上本人近照, 以查验是否与检查者相符后才可体检。

3.5.2 将体检表全面核实体检项目或检查单据后发给每位受检者, 受检者根据体检顺序及流程逐项检查, 有疑虑者可询问现场导医, 导医岗位的设置是现场服务人性化的具体体现。

3.5.3 加强现场服务意识, 设置现场责任人岗位, 采用有效的沟通模式协调各方面关系, 出现病情危重者或应急事件及时上报, 确保体检有序进行。

4 职业性健康检查结果的报告和评价

在职业健康检查完成后25个工作日内向用人单位提交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并进行健康监护评价。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出具报告, 保证检查结果真实、公正、科学、正确。

4.1 体检资料汇总与核查阶段

体检结束后, 各科室对体检结果进行及时的报告, 分贴化验单、结果录入等工作内容均需核对, 确保体检原始资料及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明确急报的疾病或检查结果范围, 主检医师在第一时间内将需急报的结果急报给用人单位或个人, 并填写急报登记本。

4.2 体检报告及评价阶段

根据受检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情况及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后, 主检医师对每个受检者的健康状况严格按照目前未见异常、复查、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其他疾病或异常五种类型出具个体结论性意见。同时为用人单位出具的总结性报告,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防护措施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价, 分析劳动者健康损害和职业接触的因果关系和健康危险度, 指出在生产工艺、作业环境、防护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干预措施的建议。对本次检查检出的疑似职业病或职业病、职业禁忌证者填写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报告卡并上报有关部门;有客观准确的职业禁忌证时应明确指出不宜从事什么有害作业;需复查时应说明复查哪些项目、复查几次;若发现其他疾患者应建议到有关医院检查治疗。

5 职业性健康检查档案信息化管理

健康监护档案是健康监护全过程的客观记录资料, 资料的完整性、连续性是系统观察劳动者健康状况的变化的客观基础。除了将职业性健康检查报告文本进行归档保存外, 还应根据不同档案的特点及查询需求, 将职业性健康检查信息进行电子存档, 建立档案索引系统, 形成职业性健康检查信息电子档案中心。为每一个职业病危害企业建立一个单独的文档编号, 将历年来每个企业的职业卫生监测情况、职业性健康检查结果及复查结果等职业性相关信息进行汇总, 最终实现职业健康检查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同时按职业病报告的规定进行网上直报, 应按统计年度汇总职业健康检查情况、患有疑似职业病或职业病及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名单反馈给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

总之, 职业健康监护是一项法律性、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全过程应严格实施质量控制, 职业健康监护的质量是由职业病监护各个岗位的每一位员工的行为做出保证, 故必须强化全员的质量意识, 加强质量教育, 对每一位人员进行质量管理思想、质量管理技能为主要内容的质量教育[8], 最终使职业病监护工作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王移兰, 刚葆琪.现代劳动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 617.

[2]Astion ML, Shojania KG, Hamill TR, et a1.Classifying laboratory incident reports to identify problems that jcopardize patient safety[J].Am J Clin Pathol, 2003, 120:18-26.

[3]Plebani M.Errors in clinical laboratories or erors in laboratory medicine[J].Clin Chem Lab Med, 2006, 44:750-759.

[4]牛侨.临床与职业卫生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36.

[5]叶应妩, 王毓三, 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82-89.

[6]GBZ70-2009尘肺病诊断标准[S].2009.

[7]郑劲平.关于制定我国用力肺活量检测质量控制指引的建议[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 l27 (10) :716.

上一篇:地面装饰下一篇:抗衰老专家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