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2024-10-26

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共9篇)

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篇1

职业健康问题是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对于劳动者个人来讲,职业病是对个人健康的损害;对国家来讲,这将是有可能使我国劳动力的整体健康水平下降,以至于影响到劳动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根据2011年12月31日第11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24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下称《职业病防治法》)进行修正,各相关行政职能部门更为关注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笔者从法律层面上分析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对有效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有着重要意义。现由一例职业卫生急性中毒案例讨论此项制度的法律属性。

1 一则职业卫生应急案例

1.1 案情简介

某行政执法部门收到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来电,反映了某厂有4例劳动者一氧化碳急性中毒的情况。此行政执法部门立即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对来电反映情况核实后制定周全的检查方案,随即到该厂进行执法检查。经调查查实,该厂主要产品为机床零部件,在生产产品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矽尘、高温、噪声、二甲苯、一氧化碳等,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40余人。该单位值班室北面有一扇百叶窗(直接与锅炉加热车间相通),因年久失修致使百叶窗无法关闭;同时由于连日下雨,天气潮湿,大气压偏低,当晚夜班值班人员未打开北面百叶窗使其正常工作,造成一氧化碳气体的倒灌,而该厂未组织锅炉加热车间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一氧化碳项目职业健康检查,致使3名劳动者一氧化碳中度中毒,1名劳动者轻度中毒,对劳动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损害。该厂未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同时对劳动者生命健康造成损害的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据《职业防治法》相关规定,行政执法部门对该厂作出相关行政处罚。

1.2 案情讨论

该厂负责人对于我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表示部分不解,一是该厂每年定期安排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可是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没有让该厂劳动者检查一氧化碳这一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厂里负责组织职业健康检查的工作人员不知道要进行一氧化碳项目的健康检查,此责任应当归咎于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为何要处罚企业;二是关于急性中毒事件,厂方已经积极整改,并送至专门医疗机构进行抢救,已经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整改,为何行政部门还要进行行政处罚。

此行政执法部门工作人员分析情况后,和该厂负责人对于我国职业健康监护制度的法律性质以及行政处罚的原因进行解释:①我国职业健康监护制度是法定监护,呈现的是单纯的义务结构,即通过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律的强行性规定,赋予用人单位法定义务,用人单位毫无选择地承担职业健康监护的职责来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益;②我国职业健康监护制度与自身的监督制度密不可分,独立的职业健康监护无法自动运行和实施,这本身就体现职业健康监护制度的法定性,当卫生行政部门发现用人单位有侵犯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的行为时,必须做出相关判断,对违法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

2 我国职业健康监护制度法律属性

2.1 人身属性

在法律术语中更多描述为人身权,是人与其人身不可分割、不涉及财产内容的权利,关乎人的尊严、自由、生命、健康、安全,是人的最基本权利属性,是民事主体从事一切法律行为的必要条件,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民事主体享有其他民事权利的前提和基础。

2.1.1 劳动者是享有独立人格的自然人

案例中“锅炉加热车间的劳动者”,都是独立人格的自然人,其生命健康权必须要保障。因为生命健康权是人格权首要的和基本的内容,是公民最高的人格利益,是人存在的价值基础。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就是从制度上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职业健康权与作为特定民事主体的人即劳动者的人身密不可分,具有专属性。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职场中存在着从属性特征,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丧失了对自己行为的完全支配权,受制于用人单位的支配和监督,这是法律所认可的,但是,正如国际劳工组织的宣言所倡导的劳动不是商品一样,任何场所、任何条件下劳动者都不是资本及其所有者的附属品,而是享有独立人格的自然人。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如身体的完好无损,并不是“对自己这个人”的权利,而是就这个人的生命利益而言相对于其他人的权利[2]。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就是切实保障了劳动者的工作健康利益而享有对于其他人的法律上的利益。

2.1.2 对劳动者人格的尊重是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底线

以人格权的作用为标准,人格权分为具体人格和一般人格权。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相关权益属于具体人格权。有学者将人格权区分为物质性人格权和精神性人格权两类,物质性人格权是指自然人对于其生命、身体、健康等物质性人格要素的不可转让的支配权;精神性人格性是以抽象的精神价值为标准的、不可转让的人格权,如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等。

一般认为,职业健康权益属于物质性人格权,体现的是人的物质载体上的健康权益,是专属于自然人的物质表现形式上的人格权[2],其调整和保护的劳动者健康人格要素。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任务之一,就是在用人单位的用人支配权与劳动者的人格独立权、在用人单位财产的所有权与劳动者的人身权之间寻求一种平衡,而平衡的立场受制于对劳动者人格的尊重和人权要求程度。

2.1.3 我国职业健康监护制度无财产内容与其有关联

职业健康监护制度虽然不具有财产内容,却能引起财产关系的变化。职业健康相关权益是劳动者最基本的利益,是伴随劳动者生命全过程的最重要资本。在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中,通过规范用人单位的行为,比如建立、完善、保存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中提前告知劳动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提供安全的劳动者作业场所等;通过加强执法监督管理等措施,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为其实现个人价值,创造社会财富提供了基础,保障社会稳定和发展。

2.1.4 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具有绝对权属性

对于劳动者个人来讲,其职业健康监护效力及于任何人,任何不特定的人都负有不得侵犯他人职业健康权的义务。特点主要表现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职业健康权受到侵害时,依法可以享有请求权,属于独立请求权,可以诉请人民法院依法保护,这种请求权是保护性的请求权,属于非独立请求权[3],因而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具有绝对权属性。案例中“4名急性中毒的劳动者”以及锅炉加热车间的40余名劳动者,他们的职业健康监护具有绝对性,是保护性请求权。

2.2 法定属性

法定属性在职业健康监护制度中,是指法律明文规定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的权利属性,如《职业病防治法》第一条的规定,充分显示我国职业健康监护制度的法定属性。

2.2.1 职业健康监护制度是劳动者权利的制度化

我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条中对于职业健康监护的内容、形式,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内容、保存和使用管理等规定,将职业健康监护进行明确固定;对于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职业病报告规定、急性职业损伤事故防范措施规定等,都进行了明确规定,使这些日常操作形成书面文字,变成制度化。案例中对于4名急性中毒劳动者及时安排住院治疗等,体现了我国职业健康监护的制度化。

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相关权益首先是一种人身权,而人身权又是一种应有权利,因而职业健康权益作为法定权利属性具有了工具性的意义。职业健康权益成为法律化与制度化的表现,表明这项权利的现实性和可及性。“法定权利是权利的制度化,是权利存在的重要形态。它自始至终都处于应有权利与现实权利的中间位置,起着中介作用”[4]。

2.2.2 法定的职业健康监护制度代表公法关系

公法关系可以分为权利-权力关系、权力-权力关系两组关系。我国现表现为“权利-权力平衡模式”、“内外和谐相合作模式”[5]。带有法定属性的职业健康监护昭示了一种公法关系,即国家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所负有的义务必须履行。在职业健康监护作为法定权利属性的条件下,其权利的本位性和权利主体的主导性就凸现出来,从而构成一系列职业健康监护制度:权利主体制度、权利内容制度、权利实现制度、责任制度以及权利救济制度。案例中即体现了用人单位的责任制度、劳动者的权利救济制度和权利实现制度。

在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权利体系中,法定权利固然起着导向作用,但仍有许多法定权利兼有约定权利的属性,法律允许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在权利性质归属上做出选择,这正是这项权利的法律价值所在。比如用人单位对于劳动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劳动合同中进行明确告知,劳动者有选择相关工作岗位的权利;案例中用人单位就违反了此法定规定,即使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未明确告知其单位存在一氧化碳职业病危害因素,该厂负责人应该有能力判断或向相关有能力判断此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机构进行咨询,所以该厂负责人或相关工作人员的不作为造成其应当承担相应行政处罚。

2.3 权利体系

2.3.1 权利体系的构成

从法律层面上讲,权利体系是由资格权利、行为权利、保障权利的权利3部分构成。①资格权利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能力,即能够参与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一定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的法律资格。职业健康监护制度中,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是法律只授予特定人,比如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职业病患者等,本案例中只有该厂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劳动者才属于其范畴。②行为权利是指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是资格权利的必然结果。主要特征是实体性权利且附带相应的程序(救济性程序和非救济程序)。本案例中更多的体现的是用人单位负有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安全权利、以及用人单位在发生急性职业卫生中毒事件后的救济程序等。③保障权利是指保障行为权利实现的程序性权利,其特征就是要保障行为权利的实现,在职业健康监护制度中就是切实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以及在行为权利不能自行实现的情况下的程序性权利,且这种程序性权利属于事后补救性质,比如案例中行政部门的相关行政处罚。

2.3.2 职业健康监护制度是一致性和独立性的统一

职业健康监护制度是一个权利体系,其中所含的权利既有一致性又有独立性。从权利的内容和结构分析,既有劳动者个体性权利,如对于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或变更劳动者工作岗位、内容时,没有履行告知义务的,或者采用隐瞒、欺骗手段不予告知的劳动者的拒绝权(《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条第三款、第三十六条第(六)项);也有集体性权利如建议权(《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六条第(七)项);既有实体性权利如批评、检举、控告权(《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六条第(五)项),又有程序性权利如民事索赔权(《职业病防治法》第五十二条);既有劳动过程中的权利如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知情权(《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条第一款、第二款),也有劳动过程之外的权利如工伤保险权(《职业病防治法》第五十一条)、培训权(《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六条第(一)项)等。

3 我国职业健康监护制度的法律属性

3.1 内涵

我国职业健康监护制度的法律属性是指依附于接触职业危害劳动者的人身属性,通过国家立法调整社会干预方式,明确规定相关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切实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相关权益。

3.2 功能

我国职业健康监护制度的法律属性体现的是其客观规范功能,即为一种保障义务,国家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作为及制定相关程序法律都以保障基本权利为准则,以弥补个人主观权利的不足。随着社会法治的发展,现在的职业健康监护制度是更基于劳动者积极身份肯定基本权利的客观规范内容,使国家的相关工作部门,如用人单位、行政部门等负有保障劳动者权益的义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第6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S].

[2]迪特尔.施瓦布.民法导论[M].郑冲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41.

[3]杨立新.人格权法专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9.

[4]王利明.民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30.

[5]韩春晖.从内外紧张不合作到内外合作相和谐——我国公民权力关系模式的变迁[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5):53-55.

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篇2

1目的1.1为了更好地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维护广大职业人群的身体健康,保证健康监护档案和职业病诊断档案资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更好地为公司员工服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及《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要求特制定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1.2在公司在安全生产经营过程中,凡涉及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和工作内容必须严格执行本制度。

2职责

2.1安全环保科是从业卫生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部门。3 定义/术语

3.1职业病危害:指可能导致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罹患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3.2职业危害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能导致职业病的有害因素。

3.3职业病:指企业、事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内容与要求

4.1档案内容

4.1.1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归档范围:

(1)健康监护档案内容

(2)健康监护档案册。

(3)职业健康体检结果报告。

(4)健康体检综合分析报告。

(5)职业健康体检复查人员名单及复查结果报告。

(6)职业病观察对象和职业禁忌症处理意见书。

(7)丛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4.1.2职业病诊断档案档案内容应当包括:

(1)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2)职业病诊断过程记录;

(3)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的诊断所有资料;

(4)临床检查与实验室检验等结果报告单;

(5)现场调查笔录及分析评价报告。

4.2档案日常管理

4.2.1职业卫生健康档案须专人进行管理;

4.2.2档案资料一经取得须立即进行存档保管;

4.2.3档案资料须保存在适当地点,以免档案损坏;

4.2.4档案资料借阅须经安全环保科科长同意,并办理借阅手续;

4.2.5档案资料人借阅时不得卷折、损坏,归还时须进行检查,确认完好后方可存档。

4.2.6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维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隐私权、保密权。相关的卫生监督检查人员、劳动者或其近亲属、劳动者委托代理人有权查阅、复印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其他人员不得私自查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4.2.7劳动者离开单位时,本人有权索取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档案管理人员应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4.2.8对已离职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在离职后三个月后进行封存,并保存10年以上,以备上级部门查阅。

4.2.9 安全环保科档案管理人员应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妥善保管,防虫蛀、防霉、防丢失,保证档案安全。

4.2.10所有档案应有专柜存放、加锁,定期清理通风,防湿。

4.2.11所有档案不得随意查阅、复印,不得置于公共场所。

4.2.12其他依照企业档案管理制度执行。引用标准/支持性文件

5.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5.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3号《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记录

6.1档案借阅记录

职业健康监护与思考 篇3

1 职业健康监护的基本概念与现行模式

1.1 基本概念

职业健康监护[1]是以预防为目的,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连续性地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并及时地将健康检查和资料分析结果报告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离岗后医学随访(不是所有离岗后都需要)以及应急健康检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2]:①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②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③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④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胡建屏[3]认为职业健康监护不单纯是职业健康检查,关键是要密切结合劳动者的健康变化与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并对此进行分析,这是健康监护的特点。

1.2 现行模式

职业健康监护现行通用模式[4]是以卫生行政部门为监督主体,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型综合医疗机构、职防机构主办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为服务主体,由用人单位承担职业健康监护费用。由企业主动提出职业健康监护的要求,并组织员工到取得职业健康监护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由用人单位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机构根据企业要求确定职业健康监护的对象、项目与周期,提供职业健康监护。

2 职业健康监护存在的问题

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涉及到用人单位、劳动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卫生监督机构和政府部门5 个主体[5],任何一方有问题都能影响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2.1 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是职业健康监护的义务主体,承担着职业健康监护费用。一些用人单位对职业病危害认识不足或对劳动者的健康重视不够,出现如下问题:①用人单位一味地降低成本,职业健康监护经费得不到保障;有的劳务公司职业健康检查费要从职工工资中扣除。②用人单位法人绞尽脑汁钻法律的空子,打擦边球。比如:选择费用最低的卫生服务机构,不管其有否职业健康监护资质;有的国企存在“一企两制”,他们履行法定的职业病防治责任只是面对正式工人[6],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严重的岗位上采取短期用工制度,有意采取轮换作业,大多招收农民工、临时工,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7]等,设法回避法律责任。③用人单位对职业健康检查认识不清,把职业健康检查等同于普通的检查,认为普通的检查能够替代职业健康检查[8],甚至错误地认为综合医院的普通体检优于职业健康检查,根本无法起到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的作用。

2.2 职业健康检查服务机构

①部分职业健康检查服务机构无资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均有规定,职业健康检查服务机构必须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资质认证,其出具的健康检查结果应当客观、真实和公正,并对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实际上,有许多无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医疗机构在争抢职业健康检查这个正在复苏的市场,各大小医院几乎均有所谓“体检队”负责承接职业健康检查业务,其中有综合性医院、用人单位职工医院、民办医院或无资质的县级疾病控制机构等。这些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没有经过统一的职业健康检查知识的专业培训,对某种行业都有什么工种、会接触到什么样的有害因素、需要检查什么项目等情况心中无数,不熟悉目标疾病,不能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中必检项目和指定的服务范围开展工作。②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检查服务机构职业健康检查不规范。尽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了一整套考核指标,但在具体的认证过程中因各种客观原因放宽了条件,资质认证的把关不严,致使有些机构虽然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但从事职业健康监护的专业人员不够或职业健康监护硬件设备不足,不能规范地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表现为职业卫生监测能力和监护水平低[9],职业卫生技术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不能对企业的职业危害情况做出正确判断和评价,不能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指导,未能掌握职业性健康检查内容,错误引用职业卫生标准等。③职业健康检查目的不正确。职业健康检查的目的是有效地防控职业病,是通过连续性地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者的健康状况,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许多服务机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在职业健康检查中不是把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者可能的目标疾病作为重点,忽视对劳动者职业史、劳动现场作业环境等流行病学调查,忽视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价,忽视健康检查资料收集、整理、统计汇总等基础性工作。只做定期的健康检查,不做上岗前和离岗时的检查等。④大型国有制企业及大型外资企业等职业健康监护较规范的单位是职业健康检查服务机构竞相争夺的焦点,相反小企业及私营企业因规模小、地处偏僻、职业健康检查服务成本高等原因,成为了职业健康监护的薄弱区域。

2.3 职业卫生监督检查机构

①由于卫生体制改革和部门之间的职能调整,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监督职能划归安监部门,而安监部门缺乏现场监管人员,使得原本薄弱的职业卫生监督执法更加被动。②处罚力度不够,用人单位违法成本偏低。2009 年共检查用人单位125 231家,检查职业病危害评价建设项目10 704项,依法查处用人单位10 481家,其中,给予警告处罚9 701家,给予罚款处罚871家、罚款金额1 275.9万元,责令停业34家,提请关闭122家。而我国每年因职业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至少是100多亿元。③执法部门反复下达罚款及限期整改通知,企业法人却置之不理,执法部门则无能为力。

2.4 劳动者

生产一线的劳动者,越是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严重的岗位,越是农民工居多。他们普遍文化水平低,对职业危害及相关的防护知识不了解或了解不多。许多农民工为了多挣钱早致富,虽说知道有职业危害,但对患职业病的后果认识不足,为保住工作害怕检出职业病而拒绝健康检查,农民工职业健康检查率偏低。杜复莲[10]2009年对某市使用农民工较多的38家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接触职业危害的农民工应检人数为10 356人,实检人数1 408人,体检率为13. 6%。

2.5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

①职业健康监护建档率及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偏低。据2008年全国职业卫生监管情况通报,2008年度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档率为59.64%,劳动者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职业健康检查率分别为56.72%、56.66%、30.57%、48.57%。而未建档的有40%多,往往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较严重的人群。②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信息化水平不够。目前有资质的职业健康监护机构,完全实施信息化管理的为数不多,且没有统一的要求,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格式千差万别,统计分析难度大,资源无法合理合法地共享。③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大多为流水账式,缺少历年的综合分析评价报告。

2.6 政府部门

地方政府片面强调发展经济,怕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影响招商引资,影响企业效益,影响地方财政收入等而干预职业卫生监督[11]。凡被政府冠以“重点保护企业”名称,这些企业要先征得当地政府同意,否则卫生监督机构不能进入企业检查。政府部门对劳动者健康权益重视不够,未能给予职业卫生监督机构足够的权力支持。

3 讨论

①用人单位和职业健康卫生服务机构以及相关监督监管部门,均不能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履行各自的职责。其根本原因是,经济利益至上的本位主义作怪;是受“以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为压倒一切的政绩指标”驱使,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惜牺牲劳动者健康利益的结果。②由于长期以来政府投入相对不足,大部分职业健康卫生服务机构因设备或人员短缺而不能规范地开展工作。③相关监督监管部门,专业执法人员紧缺、执法动力不足、执法阻力较大等原因不能做到辖区内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全覆盖,而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的盲点区,往往是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重灾区。④相关法律法规有待修改,违法成本过低,也是许多问题长期存在的关键之一。

4 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宣传教育

广泛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增强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用人单位自觉守法是职业健康监护顺利开展的关键;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是职业健康监护顺利开展的基础;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特别是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是职业健康监护顺利开展的必要补充。可通过媒体、户外广告等多种形式宣传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在集镇等剩余劳动力较集中区域设立职业病防治及相关知识咨询平台;流动设摊、宣传材料分发、从业人员职业健康培训、企业负责人职业病防治培训、专题讲座、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提高用人单位负责人职业健康监护的责任意识,提高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4.2 加大职业健康监护的经费保障力度

资金保障是职业健康监护顺利开展的前提,其中有效保障流动人员(以农民工为主)的职业健康监护经费,是实现职业健康监护全覆盖的关键,尽早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经费的保障机制,是解决当前职业健康监护中诸多问题的必然选择。2009年4月,卫生部组织了开展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中期评估;2010年初,经各地推荐,卫生部在全国19个省(区、市)46个县(区)扩大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合理的职业健康监护经费保障机制及基本职业卫生服务全覆盖的运行模式正在积极的探索中。

4.3 进一步规范职业健康检查服务机构行为

①严格职业健康检查服务机构的准入制度。俞文兰等[4]认为,职业健康监护机构应由有资质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卫生单位承担,实行分级管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职责是信息管理与报告、技术指导和组织培训等作用;从事职业健康监护的人员必须具有临床工作基础,并掌握职业卫生专业知识,取得相应的资质。②建立关于职业健康检查的质量管理体系, 制定岗位职责、仪器设备、工作流程、技术规范、实验室质量控制、档案管理等制度[12]。③对已经获职业健康检查服务资质的机构,加大监督检查和培训考核力度。④引入合理健康的职业健康检查服务竞争机制。

4.4 及时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从根本上解决用人单位和职业健康卫生服务机构的违法成本过低的现象,为加大执法力度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我国已经制定了《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希望尽早制定本地区切实可行的职业病防治规划。

4.5 加强职业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建设

各部门通力协作,提高综合执法能力,建立职责明确、行为规范、执法有力、保障到位的卫生监督体系。重点监督职业病危害因素高危岗位的职业健康监护状况,特别是临时工、农民工的职业健康监护状况。职业卫生监督机构要定期对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进行监督管理;现场监督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卫生专业知识与掌握职业病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等。

4.6 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

加大职业卫生的经费投入,有条件的地方将小企业的职业健康监护纳入政府托管,力争做到职业健康监护人员的全覆盖,有效降低职业病发病率。

4.7 建立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区域性乃至全国范围内统一的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网络化管理,是职业健康监护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职业卫生,职业健康,职业病

参考文献

[1]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S].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23号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Z].2002-3-28.

[3]胡建屏.当前有关职业健康监护深化的若干问题浅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0,28(4):169-171.

[4]俞文兰,王建新,张美辩,等.流动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模式分析与探索[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4):130-134.

[5]周迅燕,李朝辉,许小鹏.职业健康监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9,15(4):73-75.

[6]葛宪民,李丹亚.加强我国农民工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6,27(11):28-30.

[7]郑木林,胡天桥.我国职业病流行现状与对策[J].职业与健康,2010,26(17):1932-1934.

[8]蔡莉萍.职业健康检查工作中遇到的几个问题与对策[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0,36(5):320.

[9]李琼燕.职业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9,15(3):75-77.

[10]杜复莲.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存在问题和建议[J].职业与健康,2010,26(20):2384-2385.

[11]焦建华,余文兰,魏付有,等.流动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模式的探讨[J].职业与健康,2008,24(21):2266-2268.

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篇4

一、目的

为了更好地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维护广大员工的身体健康,保证职业卫生档案及健-康监护档案和职业病诊断档案资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更好地为矿员工服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及《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要求特制定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矿内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管理工作。

三、职责

(一)人力资源部是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的归口管理部室,负责对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的落实进行监督管理和考核。

(二)负责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和人数的核定,配合卫生机构开展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员工职业健康体检工作,负责职业病人的诊断与职业病鉴定工作的组织协调,并对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进行管理。

四、档案资料的归档范围

(一)职业卫生档案内容

1、基本情况

(1)、单位名称、企业性质、上级主管单位名称、矿址、通讯方

法、法人代表姓名及其他的企业基本信息;

(2)、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状况;(3)、主要产品;

(4)、生产的工艺流程、设备布置等;

2、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和措施;

3、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

4、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报告或建设项目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5、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职业卫生专篇、职业病危害评价、设计审查、卫生防护设施验收资料;

6、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现场应急救援设施设置、维护使用情况资料;

7、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8、既往的职业危害与职业危害事故资料。

9、职业危害因素超标的整改措施。

10、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记录及报表。

11、职业危害申报现场核查意见书。

(二)健康监护档案内容

1、健康监护档案册。

2、职业健康体检结果报告。

3、健康体检综合分析报告。

4、职业健康体检复查人员名单及复查结果报告。

5、职业病观察对象和职业禁忌症处理意见书。

6、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三)职业病诊断档案。管理部室应建立职业病诊断档案并永久保存,档案内容应当包括:

1、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2、职业病诊断过程记录;

3、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的诊断用所有资料;

4、临床检查与实验室检验等结果报告单;

5、现场调查笔录及分析评价报告。档案的保管:

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档案,要保证档案资料的真实性、规范性、完整性。归档资料应为原件,如原件无法归档的,必须在复印件上注明原件存放地并由提供者和提供双方签名。归档资料纸张质量和规格要求,书写必须用碳素墨水,蓝黑墨水符合档案要求的材料,不得使用铅笔、圆珠笔、彩笔,纯蓝墨水、红墨水、涂改液等,切实做好“七防”,即防潮、防虫、防火、防盗、防尘、防鼠、防晒。

档案室要保持清洁卫生,档案资料摆放整齐,便于资料的管理和使用。

档案管理人员要熟悉业务,准确、及时地为使用者提供方便服务。归档资料排列、编号、编目、应规范有序,编制正确,符合资料归档

要求,按时间、单位、体检类别、件号排列装盒,以查早方便为原则。并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手段,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

对所保管的档案资料,要经常查看,发现破损和字迹不清的,要及时进行修补、复制,发现重大问题要及时请示、报告。

卫生行政部室、职业病诊断机构、职业病诊断鉴定机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需要提供相关的档案资料时应提供复印件,注明:“与原件相同”,并签章。

档案室严禁无关人员随意进入。档案的借阅:

各有关部室、单位、个人查阅档案资料,须持单位介绍信或征得主管领导同意,并履行登记手续,对所查内容、利用目的作详细登记,必要时提供复印材料。

档案原始材料原则上不外借,特殊情况须外借的,须经主管领导批准方可进行。

对借阅的档案资料,必须妥善保管,不得转借,不得拆卷、标记、涂改档案资料,归还时保证档案完整无损。

职业健康检查档案:一矿一档。主要包括与用人单位职业健康检查合同书或协议书;用人单位提供的基本情况;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和接触人数、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资料;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职业病防护设施等资料;受检人员花名册(即工人体检一览表)即劳动者相关信息清单;职业健康检查报告书和其他资料,病与每年12月25日归档。

有关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职业健康监护技术标准、规范,职业病诊断标准等档案。

矿业工人职业健康监护现况调查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随机抽取19家矿业企业进行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调查。

1.2 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职业卫生组织与管理制度、职业安全卫生培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的健康体检等情况。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调查以煤矿、铁矿企业为主,其中2家国有企业生产技术先进,工作条件较好。17家个体私营企业生产技术落后,工作条件较差。19家矿山企业共有工人10 666人,其中农民工共有6 834人,占总人数的64.07%。

2.2 职业卫生管理情况

本次调查19家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有14家,个体私营企业为17家;12家未开展职业培训,全部为个体私营企业。

2.3 职业病危害情况此19家单位普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粉尘。

2.4 职业病危害防护情况

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点卫生防护设施不符合有关要求的占73.68%(14/19),其中个体私营企业占100%(17/17);接害工人个人防护措施不符合有关要求的占63.15%(12/19),其中个体私营企业占94.11%(16/17)。

2.5 职业健康体检情况

19家矿山企业单位有11家未按照规定对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全部17家个体私营企业均未按照规定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调查了7 472名有害因素接触者,其中农民工达6 138人,占接害总人数的82.14%;有3 794人未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占接害总人数的50.77%。职业性健康检查能够做到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后的健康检查的只有国有矿山企业。

3 讨论

3.1 个体私营矿企业健康监护现状堪忧

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个体私营企业,都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但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情况相同,国有企业要好于个体私营企业。个体私营矿山企业所占比例较高,达89.47%。农民工占用工总人数的64.07%、接害人数占82.14%。企业硬件和软件基础工作的不足,施工周期长、施工条件恶劣、危害因素接触较为频繁、风险发生几率大、伤害结果严重、作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等是职业危害容易发生的基本因素。近年来,随着用工制度的改革和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农民工普遍以临时工、季节工等身份代替企业正式职工从事职业危害严重的工作。他们中的一些人没有医疗保险,没有合同,缺乏职业病防范意识和基本常识,许多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职业病,这些人成为现阶段职业病的高危人群。

3.2 矿山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不完善

全市73.68%的企业未按照规定设置组织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没有一家按照国家《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要求进行设置。由于个体私营企业法制意识淡薄,大都没有落实《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甚至根本没有行动。而政府控制目标措施很难落实,执法队伍人员少、力量弱以及没有形成部门间的工作合力,加大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难度。

3.3 职业健康体检工作开展普遍不好

个体私营企业几乎不对接害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国有企业也只是应付了事,仅对一少半接害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企业领导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不管作业环境中有无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隐瞒事实真相,频繁更换工作;多数矿山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不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且企业工人文化水平低,对职业病危害及其有关的防护知识不了解,自身没有进行必要的防护;企业为了节省开支,只对正式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临时聘用工人不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4 建议

4.1 强化宣传,形成氛围

要在抓好重点时段宣传的同时,通过广播、电视、橱窗、板报、企业内部信息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职业病防治工作。要在矿区、井口、井下安全文化长廊、涉及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等地,悬挂煤矿职业病防治标语和张贴防治方法,特别是针对实际工作中职工防尘、防风湿病的办法和窍门。要通过宣传,使职业病防治工作家喻户晓,形成领导重视、职工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4.2 创新培训方式,确保培训效果

要开展集中培训、分别培训、个别人“开小灶”等多种培训方式,组织职工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在集中培训时,要严格培训考勤制度、培训会场纪律,要求每一位培训人员认真做好笔记,考试合格才能上岗。对考试不合格者,要重新培训,直到合格为止。同时,执行奖惩制度,确保培训效果。

4.3 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制度要建立健全煤矿职业卫

生领导小组,适时召开专题会议,详细布置职业病防治工作,安排专人具体负责职业病防治工作,做到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问、事事有人做。要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完善企业现行职业病防治的制度、措施,使之更具可操作性,更便于执行。

4.4 加大科技投入,改善作业环境

煤矿企业每年要拨出专款,用于改进落后的生产工艺,改进防尘设施,探索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逐步改善作业环境。

4.5 强化过程监督,确保个体防护效果

职业病防治重在预防,必须强化职工在作业过程中对职业病防治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的监督。要监督职工在作业过程中正确使用防尘设施和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要把不使用防尘设施、故意损坏防尘设施、不佩戴劳动防护用品、掘进工未执行湿式打眼、职工井下睡觉等行为规定为严重“三违”行为,采取教育与处罚并重的原则,让每一位职工把职业病防治工作变成一种自觉行为,减少直到消灭煤矿职业病。树立煤矿企业良好形象。

4.6 完善监管体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落实监管责任

尽快建立政府牵头,监管部门运作,齐抓共管的职业健康监管机制。充分发挥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环保、工会等部门的作用。各部门明确责任,各司其职,联合执法,形成合力,把握重点,突出源头控制,采取综合防护措施,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物的浓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以免对作业人员健康造成损害。

摘要:目的 掌握矿山企业职业病健康监护现状,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 完全随机选择白山市19家矿山企业,采用现场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职业卫生组织与管理制度、职业安全卫生培训情况、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的健康监护情况。结果 白山市矿山企业职业健康监护现状不容乐观,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不完善,个体私营矿山企业健康监护现状堪忧,职业健康体检工作开展得普遍不好。结论 提出了强化宣传,形成氛围;创新培训方式,确保培训效果;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制度;加大科技投入,改善作业环境;强化过程监督,确保个体防护效果;完善监管体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落实监管责任等六项建议。

关键词:矿山企业,职业健康监护,调查

参考文献

[1]张敏.大型企业职业病防治理论体系的创建和防治模式研究[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9,16(5):416.

职业健康监护中问诊技巧的探讨 篇6

问诊即询问病史, 是临床医生基本功之一。职业健康监护中的问诊不同于普通的临床问诊, 属于收集劳动者个人基本信息资料的采集过程, 是职业健康监护过程中重要环节。问诊质量的优劣, 直接影响到职业健康监护目的的实施、目标疾病的判断、受检者对整个健康监护态度及质量的评定。

1 问诊内容

1.1 劳动者个人基本信息资料[1]

基本信息包括个人资料, 职业史, 个人生活史, 既往史及家族史。其中职业史包括起止时间、工作单位、车间 (部门) 、班组、工种、接触职业病危害 (危害因素的名称, 接触2种以上应具体逐一填写) 、接触时间、防护措施等。

1.2 症状询问

职业健康监护涉及到各系统的主要临床症状包含66种[1], 在职业健康检查时应针对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可能危害的靶器官, 相应的职业禁忌证, 有重点的询问。

2 问诊的注意事项

2.1 建立良好问诊关系, 重视语言沟通技巧

在问诊过程中, 医师的语言沟通技巧发挥着主导作用。职业健康监护中的问诊是医师了解劳动者有关疾病基本信息的重要手段, 也是正确判断目标疾病的前提。因此, 良好而有效的职业健康监护要从问诊开始。问诊不同于一般人际交往中的谈话, 它是一种医学谈话。也不同于临床就诊, 受检者不是患者, 因此他们没有迫切想得到医疗援助的动力, 因此多少有些被动及不耐烦。在问诊过程中, 由于劳动者关系的特点、双方的地位和心态方面存在差异, 因而问诊这种医学谈话也有其特点和要求。换言之, 问诊应是医师需要掌握和熟练运用的语言艺术。由于问询涉及到劳动者的隐私, 因而医师的问诊语调应当是低声轻柔, 语速徐缓, 始终保持自己的态度中立, 创造出一种信任、易接受的氛围, 你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涉及上述话题, 所用语气、语调使劳动者意识到这种谈话仅仅是2个人之间的絮语, 自己的隐私已经得到了尊重, 从而敞开心扉向医师倾诉, 并且会对医师充满感激之情。

2.2 针对不同受检者, 采用不同的问诊技巧

由于职业健康监护的特定法律含义, 是否存在目标疾病与受检者的切身利益有关, 因此, 给基本资料采集带来一定难度。大多数劳动者能够如实反应真实资料, 但部分劳动者会因各种原因造成病史不真实, 如就业前体检者故意隐瞒既往史, 在岗及离岗受检者期望诊断职业病或职业禁忌证过度夸大自觉症状, 常常症状颇多。再者, 受检人员对体检重要性的认识、个性特点等都会影响到问诊收集到的资料真实性, 实践中发现不少受检者尤其是自觉健康者对问诊不够重视, 常让他人替代交表, 无法收集到完整的个人信息;有些劳动者认为自己既往史与目前体检无关联而遗漏重要病史, 劳动者陈述病史过于简单或抓不住重点或想考验医生, 往往对医生的任何启发都随口称是或否认,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问诊有效进行。针对种种受检者, 问诊人员要心中有数, 因势利导, 循循善诱, 不急不躁, 亲切询问, 仔细倾听。对有些劳动者语言繁多, 讲述内容离题太远, 要不适时机地加以引导使其能进入有关的实质性问题, 不能听之任之。必要时解释问诊的重要性及职业病诊断程序, 消除其不当想法。

2.3 注意语言通俗化, 避免医学术语

医学术语会困惑一些劳动者并引起误解, 问诊时能将其通俗或具体化是重要的。要获得真实病史必须尽量避免使用医学术语, 如谵妄、发绀、里急后重、转移性疼痛、疲乏、心悸、肢体震颤, 感情淡漠、不自主哭笑、强迫观念、冲动行为等, 以免劳动者不理解而误答。准确的诊断基于有经验的完善的谈话艺术。必要时, 需要熟悉当地语言, 方能正确掌握受检者想表达的正确含义。

2.4 重点突出, 与目标疾病相关联

根据职业健康监护的目的, 问诊尤其是症状采集必须重点突出, 注意症状与目标疾病的关联是否紧密, 注意整体性联系。询问相关问题时一定要注意系统性和目的性, 不重复提问, 不谈与体检无关问题, 以免降低受检者对检查人员的信心和期望。问诊时不能顺着每个症状逐一询问, 例如:“你近来有感到那里不舒服吗?”待获得一些信息后, 再着重根据目标疾病, 对更多的特定信息进行分析, 询问具体症状。问诊过程中, 对于有关鉴别诊断的阴性症状也要尽量涉及。

3 问诊的质量控制

3.1 增强对问诊重要性的认识

问诊是整个健康监护现场部分的第一步, 问诊人员的服务态度、医疗知识面直接影响到受检者对体检单位的整体评价。同时, 现场问诊还在一定程度上担当协调员的作用, 必须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很多受检者交表格时, 习惯针对体检异常发现询问, 问诊人员要给予解释并进行常规医疗指导。

3.2 加强相关培训, 提高理论水平

问诊人员在掌握职业病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 还必须对各职业有害因素的目标疾病常见症状熟悉了解,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一方面加强自身理论学习, 是拓展丰富医疗知识基本途径;另外, 根据有关文献报道, 标本化患者 (SP Standardized Patient) 运用于模拟问诊教学[2], 对于增强问诊技能, 沟通技巧, 效果显著, 有条件不妨试运作。

鉴于问诊涉及到医学专业知识、人文社科知识和思维知识等多方面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避免问诊时主次不分, 以偏概全等片面性、表面性、局限性, 增强其识别主要矛盾和鉴别诊断的能力。加强理论学习, 提高沟通技能, 处处围绕职业健康监护目的, 实施有效问诊。使之在问诊时问诊思路清晰, 系统连贯, 重点突出, 为正确诊断提供主次分明、真实完整的健康监护资料。

参考文献

[1]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2007:8-9.

新时期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探索 篇7

职业健康监护的工作质量直接决定着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利益, 同时也对检查机构的声誉有重要影响, 因此, 为了向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可靠的健康监护服务, 就必须把这项工作做好。

1 要建立起质量管理体系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要提高自己的质量管理, 建立科学可靠的质量管理体系, 才能用更好的服务和更准确的检查结果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服务。对于还没有一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检查机构, 要及时建立起一套与实际情况相符的体系;对于已经有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机构, 也要在管理过程中发现体系中的不足, 加以完善, 要把质量管理贯穿到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全过程当中。

2 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素养

从事职业健康监护的人员是这项工作的主要参与者, 监护工作能否有效顺利的进行与他们自身的素质息息相关。我们必须做好相关的工作, 对于这些方面做了简单的归纳:第一, 人员以及装备满足。我们检查工作的人员方面一定要充足, 器械设备方面一定要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 这样在进行工作的过程能够很好的提高工作的效率与质量;第二, 主检医生的要求。作为我们检验机构, 对于我们一生的要求水准一定要高, 相关的考核必须达到标准, 进行持证上岗。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进行问题的判断与分析, 能够快速的找到问题的所在, 并且提出紧急的方案最大限度地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第三, 员工的配合。我们进行该项工作的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了对于员工的身体健康进行负责, 员工的大力配合非常的关键, 长期以来我们进行调查表明普遍出现员工抵触的情绪, 很多方面不按要求工作, 部分人不参加体检, 这样都对于我们员工以及企业产生等了极大的影响, 企业的相关负责部门进行很好的引导以及监控,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实行。

3 要有合理的仪器设备作为保证

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是要建立在一定的检测仪器支持之上的, 监护过程中的很多参数都是有机器检测出来的, 要想让仪器检测结果具有参考价值和让人信服, 就要配备性能较好, 能够满足检测需求的设备, 同时也好保证仪器的计量检定合格, 在使用仪器检测之前要对仪器进行校准, 并且对于校准后仪器检测的结果进行确认, 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另外, 检测仪器要定期的进行维护和检查, 保证不出现问题, 使设备一直保持正常的运作状态。

仪器在使用过程中, 一定要按照规定来进行操作, 不能超量和超时使用, 因为超量使用不仅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 反而还会影响监测的准确性, 造成其他更大的影响。

4 对检查的对象要有充分的了解, 制定合理的检查计划

在对劳动者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之前, 要对劳动者的工作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比如劳动者工作岗位有什么特点, 工作过程中会接触哪些东西, 接触的时间是多长, 一起工作的人数是多少等等, 通过了解这些情况, 就可以对导致职业病的有害因素进行推测, 有目的的来完成检查工作。在检查过程中, 要事先考虑检查场地的情况, 水电利用情况, 以及一些特殊的检查环境要求等。

检查时, 要合理的安排检查的人数和检测时间。在人数方面, 体检人数每天要计划好, 而且最多体检人数不能超过计划数的百分之十, 对于每项检查, 人数也要控制恰当, 按照规定来执行。时间方面, 根据被检查人员工作环境的特点, 提前或者延后进行检查, 比如说有的劳动者工作一直在高温的环境中, 那么在对其进行健康检查的时候, 就要在高温季节到来之前进行;有的人一直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工作, 那么就要在其脱离噪声环境十二小时以上之后在对其进行检查;有的人在夜间工作, 要让其休息够十六小时才能进行检查。

5 政府部门的大力的推动

关于的职业健康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关系到每个人的合法的权益, 目前, 在我国的行业种类非常的多, 不同的行业中都有各自的特性, 尤其是在一线的生产人员面临的侵害时是最大的。我们政府部门应该做的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完善相关的条例。我国的各行业的发展的非常迅速, 但是起步比较晚, 这样就导致了我们制定的相关的法律法规有着一定的缺陷, 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进行相应的完善, 这样才能更好地时应当前的发展形势, 才会更好地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第二, 公平公正的处理纠纷问题。近几年来, 各类的纠纷问题不断, 很大一部分还是发生在国有企业当中, 员工的利益受到了侵害, 对于我们相关的执法部门来说被外界认为有着很多的争议, 越是这样, 我们越要秉着公平公正地态度进行工作, 这样才是对于员工与企业的负责;第三, 政府部门组织相应的法律法规培训。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使得我们广大员工认识到危害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要做好防范意识, 企业要加强管理, 在不足的地方进行及时的改进处理。

企业的发展是为了更好的占据市场, 想做到这一点必须要以时代的发展为前提, 跟着政府的指引前进。现阶段我们深深的意识到员工健康问题的重大, 所以我们要在各个方面进行不断的完善, 进行改进, 企业与员工的双方的利益都得到了保证我们的企业才会更好的进行发展, 社会才会更加的稳定, 所以政府部门必须做好这方面的相应的工作。

6 结语

总之, 要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不仅要有一套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 还要让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 有可靠的仪器作为保证, 只有各个方面都正常运作, 整体的检查结果才会准确, 才能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利益。

参考文献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管理 篇8

关键词: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管理

随着国民经济及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技术的广泛应用, 全国范围内电离辐射装置数量逐渐增加, 从事放射工作人员数量也越来越多, 涉及的放射工种有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治疗、核医学、教学、科研、工业探伤等。为更好地确保从业人员的健康、安全及规范化管理, 卫生部于2007年修订了《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1]。我院负责全市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工作。几年来我们根据国家有关规定, 对我市范围内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进行了监督指导, 从而使放射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得到切实的保障。

1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目的一方面是落实用人单位的义务, 保障劳动者的权利;另一方面是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 为放射工作人员的危害与治疗提供有效的行政执法依据和证据。

2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的现状

2.1 工作证管理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中规定放射工作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经本人向省卫生行政部门申请、经过健康体检、培训考核合格后, 由我院颁发《放射工作人员上岗证》。该证每年要进行审核, 根据其体检、个人剂量及培训情况确定其《上岗证》是否能继续使用[1,2]。

2.2 放射防护知识培训情况

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定期组织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 考核合格方可参加相应的工作。并建立有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培训档案。

2.3 健康体检状况

表1可见, 2008年至2010年放射人员的健康检查的年平均率在逐年升高, 但与法律规定的还有差距。

2.4 个人剂量监测

我中心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收发、监测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计的使用情况, 每30d为一个监测周期, 并将监测结果以书面报告形式及时反馈到各单位。并建立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对于个人剂量超过标准限值30%的, 要求单位及个人查明原因并将改正措施及结果回馈给我们或者我中心将派专人到各单位进行督查和处理[3]。现我院个人剂量监测率达到97.4%。

3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管理中存在问题

3.1 放射卫生防护知识普及范围有限

虽然近几年来组织放射工作人员参加培训机率越来越多, 但是效果仍然不令人满意。原因主要有:一是基层门诊部和团卫生队放射工作人员放射卫生知识缺乏, 培训率较低, 健康防护意识淡薄;二是一些医疗单位相关领导缺乏放射卫生防护知识, 导致规章制度未能有效地落实;三是部份部门的体检是空白, 如空勤, 地下作业等。

3.2 个人剂量计管理重视不够

一是有的放射工作人员不按要求佩戴, 或者故意不佩戴, 严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二是部分单位对个人剂量计管理上不够重视, 管理监督力度不够, 个人剂量计不按时送检。

3.3 健康管理档案不规范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 放射单位应当为其放射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对档案的管理不够规范严格, 内容登记不完备。甚至部分单位没有严格的保管制度, 丢失、损毁现象严重。这些问题导致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态的资料不全, 给以后的健康评价带来困难。

4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4.1 加强放射知识、法规的培训和宣传

提高放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加强放射卫生知识和法规的普及。为了提高广大放射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一方面要通过培训不断提高放射工作单位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基本知识, 另一方面还应通过宣传媒介, 以各种宣传形势, 广泛宣传国家放射卫生防护法规和标准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的要求及其重要性, 还要让各单位的领导都具备强烈的放射防护和健康管理意识[4]。只有这样放射工作人员才能在健康管理过程中主动地维护自己的健康权益, 从而从根本上推动健康管理工作的发展。

4.2 加大管理监督力度, 坚决执行处罚机制

目前, 在管理方面的主要手段是以教育和引导为主, 依法处罚的执法力度不够, 从而导致个别单位对该项工作不够重视, 且存在一些违规行为。我中心将对一些长期不落实健康管理工作的单位及个人采取坚决的措施, 严格监控, 以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的落实。

4.3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保障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有必要尽快制订相应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实施办法, 为放射单位建立规范性、指导性健康管理档案, 规范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档案工作[5]。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内容应当精确可信, 并能满足连续、动态观察劳动者健康状况、诊断职业病以及职业卫生执法的需要。同时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开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 更及时、高效、准确地做好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档案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55号)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S].2007.

[2]陈祖云, 房晓光, 李琼, 等.湖北省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工作具体做法[J].中国辐射卫生, 2001, 10 (4) :205.

[3]寇庆河, 鄢立刚, 仝玉社, 等.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异常数据调查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09, 27 (2) :147.

[4]仝玉社, 鄢立刚, 寇庆河, 等.沈阳军区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国辐射卫生, 2010, 19 (4) :411-421.

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篇9

职业健康监护是职业病预防与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 防止职业病的发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实践, 对当前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中涉及用人单位、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机构3个主体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并提出改进建议。

1 存在问题

1.1 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检查的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在:用人单位领导不重视职业卫生, 只重视经济效益和现场安全生产, 健康检渣时未提供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 不按监护周期检查或只做常规的普通健康检查, 或经常忽视上岗前、离岗时、离岗后的职业健康检查;用人单位使用流动工人加大了上岗前的体检率, 不利于管理;职业体检结果未如实告知本人, 害怕职业病诊断带来经济损失;职业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督力度不够, 有待加强。

1.2 劳动者

工人大多数抱着应付检查的态度, 害怕有病了会下岗, 关键还是缺乏职业卫生知识与自我保护意识。部分劳动者认为体检项目多, 就自行减掉部分体检项目, 或当体检结果有异常时拒绝复查。

1.3 职业体检机构

现在职业体检机构基本上都是进行健康检查, 没有特别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针对性体检。能力有限, 技术力量跟不上, 很多职业体检都是走过场。职业体检机构也不去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调查, 只是向工人询问一下工作环境情况, 简单判断一下毒物接触情况, 给后面的职业病诊断带来一定的负作用。部分机构专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缺乏高层次专业人员, 缺乏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群体的危害程度评价, 不能为用人单位管理层提供职业病危害治理的有力依据, 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现代职业健康监护工作需求。

2 对策探讨

2.1 用人单位

①加强用人单位领导预防职业病的意识。很多职业病是可防而不可治的[1]。只有领导有了职业病防治的意识, 防治职业病危害的各项工作才能有效的开展。用人单位的各级领导和各管理部门都要有明确的职业病防治责任, 抓好职业卫生工作, 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落实好职工职业健康监护体检工作。避免一些用人单位不惜以牺牲劳动者健康为代价追求高额利润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要使领导和职工从上到下都意识到职业危害是一个慢性积累的过程, 克服重“工伤”而轻“软伤害” (职业病) 的旧的思想观念, 不要拿劳动者的健康生命作赌注, 要坚持“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职业病方针。②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与职业卫生培训是增强用人单位领导和各级管理者的法制观念和职业病防治意识, 使领导明确劳动者的权利和用人单位的责任与义务, 用人单位积极主动提供相应职业病防护措施和设施, 改善职工的作业环境, 保障劳动者健康。③用人单位要着力推进职业危害检测工作, 建立用人单位职业危害检测报告定期上报制度。对作业场所中存在《高毒物品目录》所列的化学因素、粉尘 (特别是存在石棉纤维粉尘、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粉尘) 污染和存在其他可能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用人单位至少要开展4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用人单位要定期向安监部门上报检测报告制度, 督促用人单位采取相关措施确保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 (强度) 符合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用人单位应按照卫生部颁发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要求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

2.2 劳动者

加大对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工作的力度, 提高劳动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 懂得进行定期职业健康监护体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安全健康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培训, 普及职业安全健康知识, 使其掌握操作规程, 并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2.3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

①应建立健康监护信息管理系统软件[2], 建立一种行之有效全新的现代化管理手段, 实现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信息化, 为做好健康检查的结果分析、质量控制、科研等工作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 为卫生行政部门客观及时地掌握接触职业病危害人群的健康状况, 制定职业危害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②应尽快建立起覆盖面广的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网络系统, 并进行网络直报, 规范、合法地开展职业健康检查, 加强监督指导, 保证职业健康检查的质量, 确保职业健康监护目的的实现。③加强职业体检机构内涵建设, 提高体检质量和水平。体检机构应配备相应的检验、检查设备;医院应派出以副主任医师为主、由主治医生以上人员组成的体检队伍, 从技术力量、职称等方面让用人单位感到满意。指定专人负责体检的组织实施, 选派体检组织者和有经验的临床医师参加相关培训, 提高组织者和主检医师的职业卫生法律知识水平和职业病防治知识。对所有体检医师进行定期培训, 提高整体水平;明确职业健康检查操作规程, 制定和逐步完善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制度、质量保证管理体系, 加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 做到一人一档;体检后免费为用人单位提供健康咨询、讲座或义诊, 使员工能针对体检结果及时了解相关预防保健或诊疗知识。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 掌握辖区内职业病危害基本情况;为用人单位提供规范、高水平、人性化的职业健康检查服务[3], 实现保护劳动者健康的目的, 并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总之, 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仅要从人、财、物及软件上加以保证, 同时也需要用人单位、劳动者及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等多方面的配合, 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体检任务, 为用人单位的安全生产、职工健康保驾护航, 促进用人单位劳动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增强职工对用人单位的归属感, 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为用人单位和谐、健康、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昌运.石化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现状与分析.安全、健康和环境, 2006, 6 (9) :45-46.

[2]宋钰.谈我国职业健康监护信息资料管理与利用.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7, 23 (5) :423-424.

上一篇:油田公司下一篇:数字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