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学习吗

2024-09-01

你会学习吗(共16篇)

你会学习吗 篇1

你会帮助孩子学习吗

孩子能否在学校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主要由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决定。孩子是学习的主体,父母只是一个外部因素,但这个外部因素对孩子的学习却非常重要。父母有责任也有能力帮助孩子,培养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能力。那么,家长该怎么做呢?作为家长,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大家交流。

1、要保证孩子遵守学校的学习纪律。这一点是最基本的。

2、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就是说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优势,发扬自己的优势,使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我的女儿在幼儿园时,学习了珠心算,如今上了小学,我发现她对数学课特别感兴趣,就趁热打铁,充分发挥她的特长,不断地表扬、鼓励她,并告诉她,数学还有很多奥秘,现在她已经可以做一些奥数题了。

3、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有问必答,并注意给予启发和诱导。孩子喜欢问“为什么”是好事。孩子提问是因为自己不懂才问,学习本身是一个人不懂到懂的过程,不懂就问是好学的表现。对于女儿的“为什么”,我总是尽力回答她,有时她也会问一些不该她懂的问题,我也会从侧面来回答。

4、向孩子提出为什么,以反问的形式,来充当“小学生”的角色。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会遇到一些这样的问题,说不清解题过程,但却能说出答案。“怎么得来的”?“猜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会向她提出一个一个“为什么”,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理清解题方法,并且当了妈妈的“小老师”,感到挺自豪的。

5、帮助孩子制定一个阶段性的目标,鼓励孩子树立自信心。上学期的时候,女儿的字写得不好。有一次,女儿对我说:“妈妈,写字时,我会用顿笔和笔锋,但不善于用。”听到这话,我就鼓励她说:“那我们就从现在开始练字吧,习惯了就善用了”。女儿是一个上进心很强的人,不假思索就答应了我的要求。如今,她的字有了很大的进步,对学习也有了更大的信心。

同时,我认为家长不但要督促孩子学习,也要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不要担心这样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恰恰相反,这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有利于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及学习进步。还有,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懒散的家长去要求孩子勤奋学习,是缺乏说服力的,只有在一个好学上进的家庭,才能培养出积极进取的下一代。

你会学习吗 篇2

1.Put on “穿、戴”

表动作。动词短语, 后接衣物, 鞋帽等。如果所接的宾语是代词的时候, 要放在中间。例如:

It is very cold outside, you’d better put on your overcoat. (外边很冷, 你最好穿上你的大衣。)

This is your hat , put it on . (这是你的帽子, 把它戴上。)

2. have on “穿着, 戴着”

表状态。动词短语。不能用于进行时态。当宾语是代词时, 只能放在中间, 接名词时, 可位于on之前或之后。

例如:Bob always has a blue jacket on . (Bob总是穿着一件蓝色的夹克。)

The clothes are old , but he often has them on . (这些衣服都旧了, 但他经常穿着它们) 。

3 .wear“ 穿着, 戴着” 表状态。后面除了跟衣物, 鞋帽外, 还可以跟眼镜、手套、围巾等。

The police often wear uniforms to show their good discipline. (为了显示良好的风纪, 警察经常穿着制服。)

Our English teacher is wearing a new scarf today . (我们英语老师今天戴着一条新围巾。)

4 .in “ 穿着、戴着” 表状态。介词 后接服装、材料、颜色等。例如:

Did you see a girl in orange (你看见一位穿橘色衣服的女孩了吗)

The man in leather shoes is Lucy’s father . (穿皮鞋的男人是露茜 的父亲。)

5. dress

A:“穿”表动作。作及物动词用, 后接sb (人) 或 oneself (反身代词) 作宾语。

例如: It takes me fifteen minutes to dress my son every day . (每天给我儿子穿衣服要花我15分钟的时间。)

The 3-year-old girl can dress herself . (这3岁女孩会自己穿衣服了。)

B:“穿着” 表状态。常用作不及物动词。后接in + 表示衣物、颜色、质地的名词, 也可用于“be dressed in +表示衣物、颜色的名词”。例如:

The students usually dress in their school uniforms to go to school . (学生经常穿校服去上学。)

He is dressed in white today . (他今天穿着白衣服。)

6 . try on “试穿”

表动作。动词短语, 代词作宾语时, 只能放在on之前。名词作宾语时, 可放在on之前或之后。

The girl is trying on a new skirt before a mirror . (这女孩正在镜子前试穿一条新裙子。)

你会学习吗? 篇3

下面是10个问题,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就怎么回答。每个问题有三个可供选择的答案:是、不一定、否。请把相应的答案写在题目后面。

1学习除了书本还是书本,你同意吗?()

2你对书本的观点、内容从来不加怀疑吗?()

3除了小说等一些有趣的书外,你对其他理论书根本不看吗?()

4你读书从来不做任何笔记吗?()

5除了学会运用公式定理,你还知道它们是如何推导的吗?()

6你认为课堂上的基础知识没啥好学的,只有看高深的大部头著作才过瘾吗?()

7你能够经常使用各种工具书吗?()

8上课或自学你都能聚精会神吗?()

9你能够见缝插针,利用点滴时间学习吗?()

10你常找同学争论学习上的问题吗?()

答案与说明:

第1、2、3、4、6题回答“否”表示正确,其他问题回答“是”表示正确。正确的给10分,错误的不给分。回答“不一定”的题目都给5分。最后计算总分。

总分80分以上,学习方法很好。

总分60~80分,学习方法较好。

总分40~60分,学习方法一般。

总分40分以下,学习方法较差。

你对测试结果不满意吗?回头再看看那10个问题和答案吧,你哪道题答错了或不清楚,就说明你在这方面做得不正确。那么,你就该改一改了。

职场人,你会“调情”吗? 篇4

科技让工作、生活越来越便捷,却没能提升人的情感能力,同事情、友情、爱情、亲情……各种情感的诉求、冲突,让职场人身处围城,疲于应付,怎样才能在这重负中享受举重若轻的优雅、自在?

情感总则:像管理企业一样管理人际交往

在职场中,需要与上司 /老板、同事、客户,还有那些潜在的或许能帮到你的人,做好情感维系;在生活中,要兼顾好家庭、朋友,这是一件很复杂很头疼的工作,似乎总也做不完做不好,怎样才能把这个问题变得轻松一些呢?

法则一:不做滥好人

我们很容易走进一个误区,认为自己应该跟每个人都维持很好的感情,对每个人都应该付出一些精力,最后自己成为一个滥好人,累得半死,又常常感叹人心不古。其实,我们要做的是像管理企业一样管理自己的人际关系,首先清楚地知道自己有多少心力放在人际交往上,其次对人际交往的对象做一个分类,然后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精力,以获得最高效率和最大的产出值。

譬如,你可以把周遭需要交往的人分为三大类。你与 A类人在一起的时候觉得最愉快,核心价值可以与他们分享,痛他们所痛,想他们所想,你必须很用心地与他们维系很好的关系,为此付出很多精力。B类人是在工作上会帮助你往前走的人,这样的交往更功利,但没有关系,你可以自己决定用什么样的态度跟他们交往。 C类人,你不大喜欢他们,他们也对你没有太大的帮助,那花最少的心力维系即可。

当做好这个分类以后,你人际往来的效率、效果会大大提高。而且,这个分类也会帮助你正确调整对人际交往的期望值,你不会对 B类、C类的人要求过多,失望少了,心情自然也就会轻松许多。

对于一些人,我们付出了情感去交往,但却往往很难得到情感的反馈,甚至很难化解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样才能获得情感的共鸣呢?

法则二:现实主义

我觉得很难。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还是有道理的,如果不是气味相投,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有结果,那干嘛要去花这个精神?我不觉得你需要那么努力去做。

当然,如果对方和你之间是利益攸关的关系,你必须要去做维系。那就降低你对情感回馈的期望值,看作是不得不去做的事,就不会在情感上面受伤。

人际关系的困难就在于,它牵涉到两个独立的个人,不是你做了什么,就能够期望一定有什么样的结果。所以,做一个投资回报的评估,看看你投入了感情能获得什么,是心灵、物质的回报,还是一无所获。也许你要说这样太现实,但这就是一个现实的社会,既然我们要讨论,就必须要理性面对。

如果要给现代人的情感减负,你认为最应该卸下的是什么负担?

法则三:接受不完美

是要求完美的负担。太多的年轻人都在要求完美,要求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只要你肯承认人生不是完美的,是伴随着妥协、挫折的,是有极限的,日子就会轻松很多。当然,你应该一直往前走,但不能够要求自己永远不出错,不能要求自己做一次就成功,让自己柔软一些。如果你真的很用心、很敏锐地去感受生活,你就能更自如地接受不完美,又保有追求完美的动力。还有,我一直提倡要多读书,多看看别人的经验,多听听别人的想法,是可以纠正自己的。

情感分则:爱情―安全感,家庭―妥协,友情―顺其自然

许多“单男”“单女”并不是独身主义者,婚姻问题给他们带来了太多压力,除了结婚,还能如何解题?

法则四:承认孤独

当一个人觉得孤单的时候,主要的原因就是觉得不安全,这不是每天出去相亲就能够改变的,毕竟爱情是两个人的事,

怎么办呢?只能够改变自己。改变什么呢?让自己觉得安全。

所以,第一点必须要在物质方面赶快积累一些让自己感到安全的东西,例如房子、保险等,不仅仅是帮助你自己,也是减少父母对你未来的担忧。第二点就是不要嘴硬,一定要承认自己的孤独。当你觉得寂寞的时候,可以告诉朋友说:“我今天需要你陪伴,因为我觉得挺难受的。”朋友不会不理你,当把孤独、难受表达出来,化解掉以后,你就会发觉下一次再孤独的时间间隔延长了。而越压抑,则出现的频率就会越高。你要认知、允许自己有这个问题,慢慢就会发觉自己能掌控它了。

现在,“条件”在择偶中越来越被看重,这似乎让“感情的事情”又多了几分负重,应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法则五:讲条件

我在我的书《先斟满自己的杯子》里提到过这个问题,我不认为在择偶的时候有一些条件的要求是错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个子有一米七,而先生只有一米六,如果你可以很骄傲地向别人介绍这是你的先生,那没问题;但是你老芥蒂他比你矮、你不能穿高跟鞋这件事的话,你会不知不觉想要隐藏他,那就千万不要嫁。再比如,你嫁给一个月收入一万的男人,还是一个月收入五万的男人,生活的差别不是本质上的,但月收入一千和月收入一万之间,生活是有本质差别的。所以,你需要老实面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在乎的是什么,不在乎的后果又有什么,如果不能承受就不要勉强,否则爱情才真正有了负担。

家庭和工作的平衡是已婚职场人,尤其是女性,必定会遭遇的一个难题,怎样才能够高效地让自己跟另一半和孩子的情感保持新鲜?

法则六: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这个完美的境界只能在梦里追寻,生活当中没有鱼和熊掌兼得的美好,首先这个期望值就不对。

这其中一定会有取舍,也一定会有妥协。要看夫妻双方当中,谁的工作是更具有前瞻性的,谁的收入对这个家庭更有贡献,两个人要冷静下来去考虑。如果两个人的工作都很重要,那么就做个分类――家里有哪些事情不用你亲自去做。你不一定要每天做饭、洗衣服,小时工可以帮你;但跟先生聊天,给孩子说故事,是别人不能代替的,你就要自己去做。一句话,就是要把你的精神花在产出最多的事情上,一定要“管理”。比如,我和我先生有一个一直努力坚持的习惯,就是周末不工作,除非有特殊情况。

跟家人的情感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对方会对你有很多的期望、要求,还往往成为争吵的缘由,怎么能给这份情感减负呢?

法则七:提高陪伴质量

出现这种状况一般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你没有表达清楚,你不可能符合他们这么多的期望;第二个原因是,当你花时间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你并没有完全满足他们的陪伴需求。比如和孩子在一起时,他在说话,你却在不断地接听电话,或是在看电视。其实,你把陪伴的质量提高了,他们就不会总抱怨你不在家了。

步入社会之后,再也找不到校园里那种纯粹的友谊了,朋友的交往都蒙上了功利的色彩,是独善其身,还是随波逐流?

法则八:接受该接受的

你会给自己减负吗? 篇5

江苏省阜宁师范 张立功 阜宁中学 袁士成

在很多同学感到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很重的同时,也有一些同学学得生动活泼,主要是这些同学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己调控自己的身心负担。那么,中学生应该怎样给自己减负呢?

愉快学习,改善心理感受

心理学认为,一项活动是否容易令人疲劳,既跟活动量有关,也跟人们对它的态度有关。我们也许减少不了学习的量,但却可以改变对学习的态度,借此从心理上减轻疲劳感。乐学的意义就在于树立对学习的积极态度,从而改善心理感受,把学习变成一个快乐的过程。兴趣包括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种。直接兴趣是对学习过程的兴趣,为此,我们应该善于从听课、作业、钻研、思考等学习过程中体会乐趣。间接兴趣是建立在对学习结果和意义的认识基础上的兴趣,为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善于从学习的良好结果中体会成就感和自豪感。

善于学习,轻松实现目标

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这些方法和技巧包括阅读技能、听课方法、记忆术、思维方法、预习和复习方法、积累、总结和整理知识的能力,以及适合于不同学科的具体学习方法等。除此之外,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自主学习,不盲从老师。老师的教学一般是针对全班而言的。如果我们能根据自己的特点采取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就会学得轻松自如。例如,在名目繁多的补课中只听自己需要的.知识,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加强学习的计划性,把一学期、一个月或一周的学习任务分解到每一天,合理安排好每天的学习、休息和娱乐,做到有张有弛。

减轻心理负担,营造良好心境

中学生的心理负担主要来自五个方面:家长、学校和老师、社会舆论、团体压力、个人目标和现实状况的差距。前四种都属外界压力,它们必须“用心感受”才能转化成内在心理负担。因此,我们不必过分关注家长的期望、老师的评价和在班级里的排名,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活动本身,致力于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和学习成效。只要自己尽了力,发挥了应有的潜力,就应该坦然面对各种结果。第五个方面属于内在压力,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目标的方法来缓解这种压力,即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适时调整目标,使之既有一定的难度,又不是高不可攀。

此外,在集体生活中,我们还要善于与别人比较,不仅要“以己之短,比人之长”,还要“以己之长,比人之短”,以使自己心理平和,避免出现自卑、紧张的心理。而少一些“横比”,多一些“纵比”(与自己的过去比),也是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减少紧张焦虑的好办法。

《中国教育报》1月8日第6版

明天你会笑吗作文 篇6

听,是谁在寂静的夜里抽泣?不知怎的,听见她那撕心裂肺的哽咽声,我也被感染了,竟想和她一起承受那心灵摧残。有谁真正体谅过她,走进她的心听听她的心声?又有多少人曾信誓旦旦的承诺要保护她,可又有谁付诸行动?到底是谁,是谁?是我们,一步一步把她逼往绝路……

是啊,她在叹息,在叹息人们的“热情”,竟然给她化上了如此浓重的妆。她要独自承受着一切……首先那不懂任何技巧,麻木的化妆师“修整”的是她那一头郁郁葱葱的秀发。麻木不仁的化妆师不顾她的感受,不想任何后果,一意孤行,像着了魔似的摧残着她的秀发,不留任何余地。更不可理喻的是,她那头秀发竟被毁成几乎要“秃头”的地步。手下留情这个词语忽然显得这么微不足道。我耳边那一声声叫人不安的哭泣声好像显得更加悲痛。浓重的彩妆使她本来的容貌面目全非。原本碧蓝剔透的脸蛋被花花绿绿的“胭脂水粉”弄得浑浊粗糙,失去了以前的清纯可人。

是啊,素颜永远是最美的,是无可替代的。当摧残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想要弥补过失又是谈何容易?当忍耐的程度已经达到了极限,无法再承受的时候。她终于爆发了!发出了一声声怒吼,流出了又苦又涩的眼泪。无疑,最后受伤的是那群无知肤浅的化妆师们。他们被泪水冲向远方,流向天际……

不知道这一份姗姗来迟的觉悟算不算来的太晚。重要的是那些化妆师们已知悔改。浩大的“卸妆”工程也就此展开,她渐渐恢复了原貌。清秀的容貌将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虽称不上十全十美,也不能与原貌相比,但比化了浓妆的.她要好看得多。我想这个浩大的工程应该需要更多的力量,但愿有更多人加入,大家能一起努力。此后我想化妆师们的任务不止如此,还要让她变得更加充实美丽,妆色不需要太过于复杂,只需要那一抹绿色就足够了。不,不要以为这样做就足够了,我们谁都无法揣摩她的内心,灵魂深处的伤疤是永远也无法抹去的。

守护她——地球的路还很长,我们任重道远,我们做的真的太微不足道了,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凝聚更多的力量,心怀同一个目标,那么胜利就在前方,希望就在前方,属于地球的光明就在前方!

请抬起头,看着我们,并相信我们,相信我们一定会创造一个更美的明天。我们不会辜负你的期望……试着轻轻拭去眼角的泪花,明天你会笑吗?

轻轻扬起你的嘴角,遗忘过去的伤痛。

孩子你会“听课”吗 篇7

从我教出的学生来看, 只会“认真听老师讲话”的学生, 会让老师欣慰, 老师讲过的方面, 他们通常能很好的完成。而那些在听懂老师讲解后, 还总有问题等着老师的学生, 却常常会给老师更多的惊喜。因此, 我想学生在“听课”时, 不仅是“耳朵”一方的任务, 还要“动脑想”, 更要“动嘴说”, 这是一个三方互动的过程。

“听”。首先, 当然是听老师今天想要传授的新知识或者是听老师介绍所学知识的价值及如何应用;其次, 还要听其他同学是怎样想的, 这一点学生们做得就不如上一点好。其实一堂课中老师提问是非常有限的, 学生需要通过老师对提问学生的评论, 来判断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还要听听小组讨论时, 其他同学的意见是否和自己一致, 有不一样的方法, 是他的好, 还是自己的好, 好在哪里……

“想”。“边听边想”是我们上课老师常常挂在嘴上的要求, 但是你知道学生需要想什么吗?这也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要想别人 (老师和其它同学) 提出的问题, 自己要怎样解决;另一方面要想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是怎样的, 即这个问题告诉了我哪些数学信息, 需要我们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我第一步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 第二步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 解决问题时, 要注意什么……

“说”。这里的“说”可不是让孩子们上课乱说一气, 它是让学生有条理的围绕问题说。“说”其实才是“认真听课”的重点所在, 也是难点所在。

在课堂上学生最爱说的就是答案, 因为它简捷、直观, 如果对了马上可以获得全班同学的认可, 回答的学生会很有成就感;反之, 如果回答错了马上就会有失败感。要是一部分同学赞同, 一部分反对, 班级里就会出现“争吵”声, 我用的是“争吵”不是“争论”, 因为一旦问“为什么”时, 声音就会立刻消失。我们的孩子还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路, 只会单纯的强调自己的结论。因此如果学生能够当一当小老师给别人讲讲这道题知道什么、求什么、题中有几方面要求, 要先求什么, 怎样求, 再求什么, 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如何他作为一名合格的小老师, 那么他就能做一名会听课的学生。

另一方面, 孩子还掌握不好“提问”。“说”中的“提问”是最见孩子功夫的。孩子对一个较复杂的问题一点没有提问的需要地方, 那么, 可能是这个孩子智商太高, 也可能是这孩子根本心不在此, 但更多时候, 问题在于孩子眼前是一团迷雾, 他们根本不知道要从何问起。而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把这团迷雾打散, 让学生能清晰的提出问题, 理清思路。

其实, 打散迷雾对于学生来并不困难, 首先让学生初读题目, 排除不懂得字、词义, 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分析问题有哪些具体要求;然后再次读题, 这次主要分析每一个数学信息告诉了我们什么, 几条信息综合分析我们又会得出哪些新条件。最后读题时, 把分析所得的条件和问题要求衔接一下, 学生就会解决问题或是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当在课堂上, 老师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听”“想”“说”, 学生能真正把“听”“想”“说”有效结合起来时, 我们的学生恐怕才能真正地对自己说, “我在认真‘听课’”!

你会思考吗 篇8

为什么牙膏、方便面这类产品的销售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一般比较低?

为什么工业用化学产品不对外打广告?

为什么家电卖场的促销员水平逐年提高,而相应的广告投放却逐年下降?

通过对这5个问题的思考,有人得出如下结论:市场营销无法学习,都是灵活的,随机的,无法预测,没有规律。

有人得到这样的结论:说明市场非常混乱,企业的成功基本上靠运气。

还有人认为:其实,市场中的这些企业彼此都在互相模仿,谁都没有创新,是否投放广告不是由市场决定,而是由财务部决定,企业没钱了,当然也就不投放广告了。

而我最欣赏的是这样的结论:面对这些复杂的市场现象,目前没有合理的解释,也不能完全理解背后的含义和启发,可见学习得还不够,还要多学习,尤其应加强对一些深刻理论的学习,从而有能力解释这些看起来不符合常理的现象,进而把握事情发展的趋势、脉络,驾驭市场。这才是中国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应该关注的要点。

爱德华·德·波诺是一位思考方面的专家,从1967年起,他就在大脑思考模式、创新模式、企业组织沟通模式这3个方面不断有深入启发读者的作品问世,也就是在他的系列丛书的引导下,我们才对市场中可以看到的5个与常理不符的现象进行了合理的思考与解释。

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消费者采购的基本情况。消费者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感觉到需要一个产品,于是开始多渠道搜集信息,经过筛选找到意向品牌,然后他作了一个重要决定,就是到品牌的终端接触点。我们将这个接触点作为企业市场部职能的分水岭,之前企业主要的动作是营销,之后企业的主要动作是销售。所以,市场部有两个基本任务:一个是将未知客户吸引到企业的销售接触点,变成潜在客户,这考验的是企业的营销传播水平;一个是将接触的潜在客户变成成交客户,这考验的是企业的销售水平。

问题出现了,比如牙膏这个产品,到超市的客户很快就购买了牙膏,他们从接触销售点到购买的时间非常短,能否说明牙膏的销售人员水平高?显然不能,因为销售人员几乎没有做任何说服工作,顶多就是回答价格问题。这样的产品属于采购时间短的快消品,客户在接触销售点之前对产品是有了印象的,也就是说企业的广告达到了目的,将他们吸引来,他们一般就会采购,这类产品的企业并不强调终端销售技能,因为没必要。

但是,比如奥迪车的客户,他们从接触奥迪的展厅到最后成交的平均时间是6周。这6周内,他们与销售人员频繁接触,在考察、考验、考核销售人员的水平。销售人员在与他们的周旋中不断采用各种销售技巧,从而赢得信任,拿到合同。这类产品的客户对产品的了解多发生在接触点之后,其采购时间较长,而在接触点之前了解产品的时间相对短,因此,对他们的主要影响力来自销售人员,而不是广告。但没广告也不行,没广告客户不知道产品,所以,价格居中在25万~50万元的车不仅要重视广告,还要非常重视销售人员的水平。而低价车如夏利、QQ等,平均采购时间仅5天,高档车奔驰的采购时间也不过9天,非常低端、非常高端的车的客户在乎的是接触点之前对车的了解和他们自己的需求,并不怎么受销售人员水平的影响。低价位车的客户在乎眼前的急用,他们了解了,也就购买了,为需求而购买。高端车的客户并不缺钱,付50万~100万元比较容易,因此也不会在采购阶段过于计较和权衡,采购时间偏短。可见,这两类车应该更加重视营销传播,而不用过于强调销售人员的水平。

家电市场的客户又如何呢?科特勒营销集团的市调数据显示,2005年走进家电卖场前就想好购买某个品牌产品的客户占37%,2006年这个数字跌至24%,说明营销中的广告投放手段的效果越来越差了。而实际购买了产品的客户中,购买的就是之前想好的比例在2005年是33%,2006年是17%,说明现场促销人员对客户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即使事先想好某个品牌的客户最后也有83%改变主意,购买了促销员推荐的其他品牌。营销的作用日渐式微,销售的功效茁壮成长,因此我们也发现家电产品的大规模广告投放日渐减少,而促销人员的培训日益增多。

工业品的采购时间更不会由于广告投放加大而缩短,投放的广告再多,客户仍然要慎重考虑,重视产品的功能和质量,因此工业品的广告并不多见。

从上述5个问题的解释,我们可以归纳出图1。

从图1可以看出,销售接触点的变化可以影响营销投入,或者销售投入对客户采购决策的作用。当接触点向右移动时,客户的采购时间减少,企业需要更大规模的营销投入,在接触点以前创造深刻印象。反之,当接触点向左移动时,企业应该加大销售力度,加强对销售人员的培养,并辅以适当的销售激励。

以上的系统性思考,得益于德·波诺。自1967年《水平思维的运用》问世以来,他陆续出版了40多本书,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有《六顶思考帽》、《六双行动鞋》、《严肃的创造力》。他的作品集中于人们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方式、思考次序及思考的层次和范围上。通过研读德·波诺的作品,从中体会到的、掌握的思考方式,可以用于提高企业的营销销售能力,也可以用于组织管理水平的提高,更可以用于企业战略发展方向的选择和决策。

在《严肃的创造力》一书中,德·波诺详细阐述了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后的逻辑思维过程,强调对问题的本质进行质疑,将看到的、观察的现象客观描述出来,然后通过深层的思考逐步接近答案。比如,这本书第65页第9节的标题是“设计和分析”。在这个小节中,德·波诺充分论证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他写道:“分析将事物分解成元素,然后综合将元素进行组合,给出答案或行动。”在第66页,他接着论述:“分析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传统方法。是什么引起了这个问题?如果你坐到椅子上时感到一阵剧痛,于是你检查座垫,你发现了一颗钉子并把它去掉,你已经去掉了引起问题的原因——问题解决了。”同样道理,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人经常遇到各种出乎意料的事情和结果,比如文章开始提到的广告总是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按照德·波诺的看法,“许多忙乱通常都是关于‘问题定义’的。问题定义非常重要,这里真正的问题是什么”(第71页),广告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可能有许多,也许本来投放广告的目的就不清楚,也许期待带来大量的签约本身就是不可能的,这样无论如何提高广告的制作水平,签约多么昂贵的代言人,仍然无法实现提高销量和市场占有率的目的,因为客户不依靠看到的广告缩短采购时间。解决了思考问题的方式,就等于给出了大致的解决方案的方向,这应该是德·波诺对从事营销工作的人的最大启发吧。

你会刷牙吗大班教案优秀 篇9

1、了解牙齿保健的知识。

2、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3、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三、教学准备

1、牙齿模型、小牙刷若干、成人牙刷把

2、视频。

3、事先排好“牙疼”的情景剧。

四、活动过程

1、刷牙律动。

2、情景表演“牙疼”,引出活动内容。

师:今天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小朋友想看吗?

欣赏完表演后,提问:

“小朋友你们知道蛀牙是怎么回事吗?”

幼儿讨论后教师小结

3、一起看视频,了解蛀牙形成的原因。

4、引导幼儿讨论怎样保护牙齿。

幼儿讨论后教师总结,引出要多刷牙

师:保护牙齿有很多种方法,老师特别赞同_小朋友说的要经常刷牙,老师这里也有一段刷牙的动画片。

5、学习刷牙的正确方法

①、欣赏完视频后提问,刚才你看到的是怎样刷牙的,幼儿回答后再看一遍视频。

②、教师示范一遍,边念儿歌边刷牙。

③、出示“牙齿”模型,请两个小朋友上前示范刷牙。

④、发每个小朋友一把牙刷,一起练习正确的刷牙方法,边念儿歌边刷牙。

⑤、跟着音乐一起来刷牙,活动结束。

五、活动反思

最近你会选择辞职吗? 篇10

测试开始:

1、你能接受长时间加班的条件吗?

可以→2

不可以→3

中立→4

2、在你看来,只要做完自己分内的工作就好,不用去管其他人的情况?

是的→5

不是→3

有时会→4

3、你会去专门研究一些与职场上人际交往有关的书籍吗?

是的→6

不是→5

偶尔→4

4、当职场上有不顺利的地方时,你会选择自我排解吗?

是的→7

不是→6

偶尔→5

5、在职场上,你会下意识地去猜测周围的同事对于自己的想法?

是的→7

不是→6

偶尔→8

6、你更加倾向于自己愿意做的工作而不是无聊的职业?

其他→7

不是→8

是的→C

7、在你看来,你的工作只是为了生活能够好一点而已?

不是→8

其他→9

是的→B

8、你已经在职场上有了不是很喜欢的同事?

是的→B

不是→10

中立→9

9、在职场上的关系你会发展到线下吗?

可能会→10

看情况→A

不会→B

10、在职场上的生活总是使你喘不过气来?

是的→D

偶尔→B

不是→A

答案在下面哦

A、你离辞职还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你的工作能力其实是有目共睹的,你的工作能力很强,处理问题来也是镇定自若。所以这样的你其实在职场上还是很被上面的领导所看中的。你对于发泄压力有着自己的办法,所以不会感觉在职场上压力很大,你对于自己的能力也是比较有信心的,你距离辞职还真的是有很远的路呢。

B、在目前的状况下,你可能不会辞职。

尽管在你现在所处的职场中有一些不顺利的地方,但是你还是会尽量排解自己内心的郁闷,对于自己手头上的工作也是比较负责任的完成。就目前情况而言,你不会辞职,因为一切都还属于你可以解决和忍受的范围之内。你的责任心使你不那么容易会辞去自己的工作,而且还有自己的生活需要考虑,什么事情都不能急着下决定。

C、你距离辞职还差一些关键的契机。

也许你已经对于自己的职场规划有了比较好的计划,或者是离职之后去跳槽,或者是成为自由职业者,你有了你自己的计划,所以你对于辞职还是不辞职完全是处于一个可控的状态。这都要看你自己的心情如何,也许你就会因为一些外部原因而辞去了自己原本的工作。

D、你离辞职仅有一步之遥。

你会“自嘲”吗? 篇11

你会“自嘲”吗?——从重庆市高考作文题说起,高考还没结束(6月8日),《重庆晚报》便刊出一则题为《重庆高考作文(自嘲)考哭部分学生》的新闻,十天后(6月18日),《重庆晚报》又刊出当日“要闻”——《高考语文成绩较去年下降10分》。其主要原因是有“很多考生”对“自嘲”这种幽默的说话方式不甚了解。故撰此文,以期广大中学生朋友了解“自嘲”,进而学会“自嘲”。

先看这样一个例子:

克林顿当美国总统期间,有一天到一家医院视察。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来到他跟前。克林顿问:“你有什么事吗?”小孩说“我想得到总统先生的签名!”

签好一张后,孩子突然又说:“总统先生,可以给我签4张吗?”克林顿不明白:“为什么要那么多?”孩子说:“我只想要一张您的签名,但想用另外3张去换一张迈克尔·乔丹的签名照。”

周围人部收住了笑脸,克林顿更是显得尴尬,但他随即笑着说:“完全可以。我有个侄子也喜欢乔丹,我想再给你签6张,请你替我的侄子也换一张乔丹的签名照可以吗?”

孩子愉快地答应了。人群中响起了笑声和掌声。

“我只想要一张您的签名,但想用其他3张去换一张乔丹的签名照。”这自然令克林顿十分尴尬。他如果婉言谢绝,也未尝不可;但这样,当时的气氛便难以欢快,尴尬的局面也就难以即刻化解!明白了这点,能帮助我们体味克林顿应答的高明:他不仅答应了孩子的请求,而且还用“加倍”之法——“签6张”,请孩子帮助换一张乔丹的签名照,以满足自己侄子的愿望。显而易见,他的这番话不仅聪慧机敏,也显示了一位总统的大度与宽容,这番话做到了让孩子高兴,因为能被总统所“求”,当然高兴了;而且借机幽自己一默,既然我的签名不及乔丹的有“价值”,那么多签几张又何妨呢?于是,孩子高兴了,周围人愉悦了,不仅化解了尴尬,而且还显示了应答者的智慧与修养!

克林顿所用的即是自嘲——“自我嘲笑”,之所以要嘲笑自己,因为自己身处不利之境,如突遇尴尬或者遭到攻击……此时,我们如果以一种轻松、达观的态度,借助于夸张、双关、别解、谎言、暗示等手法,去从容应对,进而产生一种幽默效果,在笑声之中成功地走出窘境。

其实,普通人中间,亦多自嘲高手,请看一中学生朋友的自嘲之例:

一次大扫除,石刚和李朋一组,负责擦拭体育馆墙外面的玻璃窗,上方需凳上加凳才能够到;故而,一人擦拭时,另一人就得扶稳方凳。在一块草地处,凳子怎么放也不甚平稳,石刚小心翼翼地上去后,李朋便聚精会神地扶住凳子。擦至大半时,有同学突然喊“李朋”,李朋一分心,石刚即从凳上摔倒在草地上,李朋和同学吃惊不小,立即将石刚扶起。见他们一脸愧疚之色,石刚含笑道:“幸亏我足‘石刚’,如果是‘瓦缸’,肯定就摔得粉碎了!”听到这话,李朋和那同学都笑了,起来。

同学的一时疏忽,而致自己从凳上跌下,此时,如果抱怨,肯定会令同学难堪,如果说“痛”,亦会令同学更加愧疚,而这,均改变不了自己已被摔痛的事实。那么,就不妨换一种更好的方法。此例中,石刚巧借姓名,一语双关,将坚硬之“石刚”反仿为“瓦缸”,以一句幽默的自嘲,不仅化解了当时的尴尬,而且还显现了自己的宽容和机智,确实令人叹服!

通过以上事例,我们似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能巧妙地运用自嘲,不仅能化解尴尬、制造快乐,而且还能显现说话者的智慧、素养,从而赢得他人的好感和尊重;面对如此之多、之大的功用,同学们是否也有所心动了呢?

你会做会议记录吗 篇12

众所周知, 会议是解决问题、开展工作、传达精神最常见的手段和方式。正如《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所言“每朝会议, 开陈其端”, 几个人或者一群人聚在一起, 围绕同一个主题, 交流信息, 发表看法, 讨论研究, 最终形成共识, 并明确分工, 推进工作。在会议过程中, 由记录人员把会议的组织情况和具体内容记录下来, 就形成了会议记录。

小吴越来越认识到, 会议记录在公文种群中或许不是最重要的、最常用的, 但绝对是最基础的。它是形成会议简报、会议纪要, 以及各种决定、决议、人事任免等反映会议成果的文件依据, 是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指示的证据, 是重点工作进展路程、单位历史发展脉络的反映。它要求全面反映会议的面貌, 必须真实可靠、翔实完备, 不能夹杂任何个人情感, 更不允许有意增删改动。会议记录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了解会议记录的作用和重要性后, 小吴对会议记录有了全新的认识, 再做会议记录的时候, 他的内心产生了一种新鲜的愉快体验。参加过多次不同性质、规模和形式的会议, 如何对不同种类的会议进行记录, 引起了他强烈的兴趣。

就格式而言, 会议记录与一般公文的格式很不相同, 个性十足, 它不仅格式样貌很特殊, 而且格式要素也与众不同, 凡是接触过一般公文和会议记录的人均有此认识。因其格式如此特别, 可谓独此一家, 所以通常有专门的会议记录本。它的必要要素有会议名称、时间、地点、出席人、主持人、记录人、主要内容等。根据不同的会议要求, 它的非必要要素常常有应到人数和人员, 缺席、迟到人数和人员, 列席人数和人员等。

不同的会议, 对内容记录的详略程度要求不一样, 所以有详细记录和粗略记录的区别。粗略记录, 简称略记, 简要记录会议上的主要发言和大概过程即可。详细记录, 简称详记, 则要求详备而完整地记录会议的整个过程和全部内容, 不仅要详细记录与会人员的发言, 还要记录与会议主题密切相关的其他动态, 如掌声、休息、插话等, 有时为了保证记录的全面翔实完整, 还要求在“笔录”的基础上进行“音录”和“像录”, 即通常说的“录音”和“录像”。在现代化办公环境中, 尤其是对重大会议而言, 单纯的笔录已经不能满足要求, 常常要借助音录、像录手段, 最大限度地保留和再现当时的会议情境。但“笔录”是最基本和最主要的记录方式, 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音录、像录只是辅助手段, 最终还是要还原成文字。

越是大规模的会议, 对会议记录的要求越高, 能否做到“全面而详备”地记录会议, 小吴认为这是对记录人的极大考验。因为此时的记录内容和形式, 已不再局限于通常的记录本了, 常常还包括签到表、录音笔、录像机等;另外还要明确一点:会议记录并非“有闻必录”, 要处理好“详略”之间的关系, 使之得当。此时的提前准备功夫就显得很重要了。记录人员要提前充分了解会议的规模、性质、内容、日程等信息, 要提前考察会场, 了解会场格局和现场布置, 确定最佳记录位置。这个位置要尽可能靠近主持人、发言人或扩音设备, 以便准确清晰地聆听并记录他们的发言内容;这个位置还要尽可能的视野好, 以便能够统观全局, 以便观察和记录对会议有重要影响的动态。从某种意义上讲, 记录人员比一般的与会人员更为重要, 记录席位必须具备一定的便利性。

会议记录, 简而言之, 就是对会议过程和内容的记录, 真实性和原始性是其最基本的特点, 但其并不是从会议开始到会议结束这个过程的机械记录, 它要求对会议中涉及的文件材料、与会人员的发言等进行必要的综合和概括, 所以它也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在长期的会议记录实践中, 小吴深深体会到会议记录有两大难点:一是会议记录的内容范畴。虽然会议的一般过程都是严肃的, 但不是一味的, 也有活泼的时候, 也有顺着话题聊聊天说点题外话的时候, 到底哪些该记哪些不该记, 有时候真的傻傻分不清啊。二是会议记录的详略标准难以把握, 尤其是与会人员都是重量级人物, 大家都发言积极、气氛热烈的时候, 往往就有些应接不暇、记录不及、详略难分了。

小吴认为要解决以上难题, 就一定要明确会议记录的核心和主体, 及其主要表现。经过认真地分析和系统地总结, 小吴发现会议记录的核心和主体是会议的中心议题以及围绕中心议题进行的发言讨论和展开的有关活动, 具体而言包括会议开始时的定调性言论和结束前的总结性言论, 会议过程中的重要人物的主要发言, 讨论、争论的焦点及其各方的主要见解, 会议最终形成的议决或议而未决的事项, 对会议产生较大影响的其他言论或活动等。如此一来, 根据具体会议内容与会议中心议题的关系度, 就能够很好地区分会议内容与非会议内容、题内话与题外话, 也就知道哪些该记录哪些无需记录, 哪些该详细记录哪些只要简略记录即可。

对于一般会议的一般言论, 摘要记录即可, 主要记录发言者讲了哪几个问题、每一个问题的基本观点与主要事实和结论分别是什么、对他人发言的态度如何等。对某些特别重要的会议以及特别重要人物的发言, 则需要记下全部内容。可以速记与录音同时进行, 会后根据录音补充整理出全文;不具备录音条件的, 可由多个写字速度快的人同时记录, 会后互相校对补充, 形成完整的会议记录。有些会议内容不是发言形式, 但是与会议中心议题密切相关, 甚至对会议目的具有重要影响, 也应该记录在案, 比如以人事任免为主题的会议中的投票、表决等过程, 必须用文字的形式真实全面完整地记录下来;即使是在讨论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对会议结果有重大影响的插话、笑声、掌声、会议中断、临场休息等也应予以记录。

会议记录的过程是将发言变成文字的过程, 发声的速度要远远高于手写的速度, 记录人员要想能够快速准确全面地记录会议人员的发言, 除了提高自己的笔记速度之外, 还需要掌握一些技巧。通过摸索实践和请教交流, 小吴总结了一些经验。一是, 字写得小一些、轻一些, 字体圆润一些、柔和一些, 可以大大提高写字速度。二是要抓住“要”点, 首先明确中心议题, 然后明确重要环节、重要人物、重要发言, 重点记录。一般来说会议的主持人、主要领导、重点嘉宾的发言是要点, 与会者的不同意见或有争议的问题、结论性意见、决定或决议等是要点。三是要学会“省”。在明确“要点”的基础上, 非“要点”都可以省略。不重要的环节不记, 不重要的发言不记, 不重要的动态不记。就具体个人的发言而言, 只记录主要观点、主要论据和主要结论, 论证过程可以不记。就某一句话而言, 其中心词是重点, 修饰语可以不记或略记或会后补记。要学会使用甚至创造简称、简化词语和统称, 可以适当省略词语或句子的附加成分, 较长的成语、俗语、歇后语, 套路性的话语只记纲领梗概, 其他部分用曲线或横线或其他熟悉的符号代替, 会后查补即可。灵活使用代替法也可以省力不少, 如用姓氏代替全名, 用一些数字和国际上通用的符号代替文字, 用“c”代替“世纪” (英语为century) , 用but代替“但是”等。但在最后整理或印发会议记录时, 均应按规范要求办理。

经过一番思考和总结, 小吴现在对各种会议记录都能够得心应手、灵活应对了。

摘要:本文通过工作中典型的实例, 分析了做好会议记录的格式方法和工作要领。总结了做好会议记录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经典面试问答:你会继续深造吗? 篇13

分析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可以用来衡量你的雄心,也可以判断企业对你的重视程度是否会影响你对自己未来的重视程度。

错误回答:我不知道。我已获得了管理学学士学位,我认为自己已经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我觉得实际工作经验比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更有价值。

评论:尽管求职者试图通过这种回答反映其积极的一面,而且这样回答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间接地讨好面试人(面试人就是“实际工作”的一部分),但是,它根本没有反映出求职者追求上进的意愿。因此,根据求职者所表达的信息,如果碰上一个乐观的面试者,他(她)会认为你缺乏雄心,如果碰上一个悲观的面试者,他(她)可能会认为你很自负。

正确回答: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我当然会考虑继续深造。但是,我会认真考虑这件事情,我觉得很多人回学校学习是很盲目的。如果我发现自己所做的工作确实有价值,而且也需要获得更多的教育才能在这一领域做得出色,我当然会毫不犹豫地去学习。

你会使用和保养喷灌机吗? 篇14

(1) 水泵启动后, 3min未出水, 应停机检查。

(2) 水泵运行中若出现不正常现象, 如杂音、振动及水量下降等, 应立即停机, 检查轴承温度, 其作业温度不可超过75℃。

(3) 观察喷头工作是否正常, 有无转动不均匀、过快、过慢以至不转动的现象;观察转向是否灵活, 有无异常现象。要及时排除故障。

(4) 尽量避免使用泥沙含量过多的水进行喷灌, 否则容易磨损水泵叶轮和喷头喷嘴, 同时也影响作物生长。

(5) 变更不同土质或作物喷灌作业, 需要更换喷嘴。调整喷头转速时, 可以旋紧或放松摇臂弹簧来实现。摇臂是悬支在摇臂轴上的, 还可以转动调位螺钉调整摇臂头部的入水深度来控制喷头转速。调整反转的位置可以改变反转速度。

(6) 喷头转速调整好的标志是, 在不产生地表径流的前提下, 尽量采用慢的转动速度, 一般小型喷头为0.5~1.0 r/min, 中型喷头为0.25~0.33 r/min, 大型喷头为0.143~0.200 r/min。

2. 保养

(1) 对机组松动部位及时紧固。

(2) 对各润滑部位要按时润滑, 确保润滑良好和运转正常。

(3) 按产品使用说明书对机组的动力机、水泵进行保养。

(4) 喷灌机组长时间停止使用时, 必须将泵体内的存水放掉, 拆检水泵、喷头, 擦净水渍, 涂油装配, 进出口包好, 停放在平整、干燥处保存;需拆下保管的零件如管道等, 应洗净晾干, 属软管的要卷成盘状, 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将喷灌机或零件放在有酸碱或高温的地方。

你会吃醋吗 篇15

醋泡食物疗效佳

醋泡花生米将花生米浸泡于食醋中,24小时后食用,每日2次,每次10~15粒。长期坚持食用可降低血压,软化血管,减少胆固醇的堆积,是心血管病患者的保健食品。

醋泡香菇将洁净的香菇放入容器内,加醋放冰箱冷藏,一个月后即可食用。能降低胆固醇,有助于改善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患者的症状。

醋泡黄豆将炒熟的黄豆放入瓷瓶中,倒入食醋浸泡。黄豆与食醋的比例为1∶2,严密封口后置于阴凉通风干燥处,7天后食用。每次15~20粒,每日3次,空腹嚼服。可辅治高血压,降血脂、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醋泡大蒜将去皮大蒜瓣放水中浸泡一夜,滤干倒入食醋浸泡50天后即可食用。每天吃2~3瓣,少量饮用经稀释3倍的醋浸汁,可解热散寒、预防感冒,有强身健体之效。

醋泡海带将海带切成细丝,按1∶3的比例加食醋浸泡,冷藏10天,即可食用。海带含有丰富的钙、磷、铁、钾、碘和多种维生素,具有强健骨骼、牙齿,防止软骨病和改善高血压症状等功效。

醋泡玉米取玉米500克煮熟滤干,加入食醋1 000毫升浸泡24小时,取出晾干。每日早晚各嚼服20~30粒。有辅助降低血压的作用。

醋泡冰糖将冰糖捣碎后浸泡于食醋中,浸泡两天待冰糖溶化后即可服用。咳喘多痰者在早饭前、晚饭后各服10~20毫升。

“醋意大发”心身伤

以前曾介绍过红萝卜不能与醋同食,以下食物和药物也忌醋。

羊肉《本草纲目》称:“羊肉同醋食伤人心。”羊肉性温热,具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补肾壮阳等功效;醋性温,有开胃、活血、杀菌等作用,与寒性食物相配效果较好。与羊肉这类温热食品相配,不仅会削弱两者的食疗作用,也易上火。

海参酸性环境会让胶原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蛋白质分子出现不同程度的凝集和紧缩。因此,加了醋的海参不但吃起来口感、味道均有所下降,而且营养价值也大打折扣。

茯苓《饮膳正要》云:“有茯苓,勿食醋。”李时珍曰:“酸属木,脾病勿多食酸,酸伤脾,肉月刍而唇揭。”醋中有机酸可能削弱茯苓有效成分的药效,故应忌食醋及酸物。

丹参《本草纲目》云:“服丹参人,不可食醋。”醋收敛,丹参微寒,能活血化瘀,扩张血管,故就性味功能而言,不宜结合。

你会写薪酬分析报告吗 篇16

薪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模块,薪酬成本也逐步成为企业的主要成本,定期对于薪酬成本进行分析并形成报告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管理者的决策依据之一。在此,关于如何写薪酬分析报告,分享一些经验。

随着人工成本的滚动上升,薪酬渐渐地成为企业的主要成本之一。在有些企业,薪酬甚至成为最大的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例达到70%以上。“这么大笔的成本到底都支出在哪些方面了?支出是否合理?是否给企业带来了效益的增长?”等等,自然地,这些与薪酬有关的问题就成为企业管理者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进行年度薪酬预算,日常监控薪酬支出,之后,另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进行薪酬分析,其意义不仅仅是汇总一些数据,更重要的是要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支持;薪酬分析报告的内容、分析的角度,会直接影响下一期薪酬计划,甚至会影响企业整体的薪酬战略。

要撰写薪酬分析报告,薪酬的统计汇总工作是基础。

首先,在《月工资明细表》、《月劳务费明细表》、《月绩效、奖金明细表》、《月补贴明细表》、《部门月薪酬汇总表》等等月度薪酬表格的基础上,进行月度薪酬的汇总,注意汇总时薪酬支出数据的完整性,避免遗漏。

其次,在月度汇总的基础上,可以形成季度、半年度和年度的薪酬汇总数据。进行周期性汇总时,除了机械的基础数据叠加外,还可以按照薪酬支出类别、人员、部门、时间等进行不同维度的汇总,这样,就能为后续的薪酬分析报告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

撰写薪酬分析报告,可以从三个层面逐步深入进行分析。

第一层面,薪酬总额分析

简单地说,在这个层面分析薪酬,就是要告诉管理决策者,“薪酬总共花了多少钱?”。

这部分的分析一般包括:

1、当期薪酬总额:月度薪酬总额、季度薪酬总额、年度薪酬总额;

2、当期与上一期比较:月度/季度/年度薪酬总额与上一期的增(减)比率;

3、实际支出薪酬总额与预算的差异:月度/季度/年度薪酬总额占预算的支出比率。

第二层面,薪酬结构分析

在这个层面,所要回答的薪酬问题聚焦在“钱都花到哪里了?”。

这部分的分析一般根据企业管理或业务类型的不同而有所选择,通常围绕“人员”、“结构”、“部门”等维度展开。

1、“人员”方面的.分析:包括人均月薪酬总额、人均季薪酬总额、人均年薪酬总额、人均月薪酬总额与上一期的变化、人均月薪酬总额与预算的差异等等;

2、“结构”方面的分析:包括固定工资所占比例、绩效工资所占比例、法定福利所占比例、其他补充福利所占比例、薪酬结构与上一期的变化、薪酬结构与预算差异等等;

3、“部门”方面的分析:包括薪酬总额中各部门的总额分布、各部门人员数量占总数量比例、薪酬总额中各部门薪酬所占比例、各部门人均薪酬总额、部门人均薪酬总额与企业整体人均薪酬总额的差异、部门薪酬与上一期的变化、部门薪酬与预算差异等等。

在这一部分中,还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即将“人员”、“结构”、“部门”再结合“周期”进行分析,相对会更加全面,更加具有适应性。

第三层面,薪酬效益分析

这个层面的分析,旨在回答“薪酬支出与企业效益之间的关系?”。

这部分的分析可以围绕“人员流动”、“企业效益”等维度展开。

从“人员流动”的角度分析薪酬效益。如新进人员薪酬比例、离职人员薪酬比例、人员增薪比例、增薪占薪酬总额的比例、增薪占利润增长的比例等等;

从“企业效益”的角度分析薪酬效益。如薪酬总额占收入额比例、薪酬总额占成本额比例、薪酬总额占费用额比例、薪酬总额利润产出比等。

在此基础上,也可以结合第二个层面,深入分析薪酬效益问题,如人均薪酬收入产出比、人均薪酬利润产出比、部门人均薪酬收入产出比等等。应该说,这个层面的分析是更加深入的分析,相对专业性更强、复杂性更高。

上一篇:民政工作个人年度述职报告下一篇:海尔公司的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