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8篇)
征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
征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XX镇人民武装部
XXX
去年我镇冬季征兵工作,我是从事第一年,全程进行操作,从选人到体检到定兵到送兵,整体上有条不紊地展开,宣传动员广大村社适龄青年积极报名参军,志愿投身国防事业。前来报名21名应征青年,镇组织初查,淘汰2名,最终,9名优秀青年经过层层筛选,脱颖而出,光荣地成为一名人民解放军战士。征兵工作算是圆满完成任务。但回过头来去看去年的征兵过程,发现当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有志青年立志参军,热血男儿精忠报国,在我镇突显出折扣现象。惊异的发现,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在我们贫困山区也体现出无热情的表现,高学历的人员不多,在读的初中生较多,在我镇9名人员中,高中生真正读完的学生只有一人,其余的都为当地在校初中学校在读学生。以往作为预征人员主体的在职青年在近年来的征兵过程人数逐年减少,16至17岁人员较多,18至20岁人员较少,报名参军人数占应征青年的9%以下,从前面数据可以看出,年龄越小想到部队越多,年龄越大参军的人员越少,大大低于前些年应征入伍人员,在去年征兵过程中在体检结束时,一人提出不去参军,另外一人在政审调查过程中自愿放弃参军的机会。通过一年征兵情形来看,农村冬季征兵工作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情况,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渐渐出现农村报名参军人员逐年减少,向部队输送合格的兵员日趋严重,从某种角度来讲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剖析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贫困山区,广大应征青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员不愿参军入伍?我镇对此做了一些调查分析,并结合当前现实社会情况,究其原因,我总结归纳如下四点:
(一)本人思想主观原因
在现在的青年人中形成了“怕”字当头普遍存在,现在的适龄青年生活条件普遍较好,实施计划生育工作近三十年又是家庭里的独生子或是独生女,在家中的“地位”较高,随着物质条件好转,父母在外务工较多而且普遍,而我们的农村家庭也有着一定的经济收入。这几年,农村生活条件得到较大的改观,较富裕的家庭也逐年在增加,子女生活在衣食无忧的环境当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现象时有发生,对生活辛苦的一面是无从知晓,作为父母也不让自己子女去体验生活,养成什么事情都由父母来包办,最主要的原因是隔代抚养造成的,长期父母不在身边,认为对自己的子女照顾不到位,对子女较为迁就,在条件优越情况下长大,一方面认为当兵到部队的特殊的环境中要吃苦、受累,不自由,更不想让人来管他,其主要原因是他的生活空间将发生改变,由原来的自由生活较习惯,不愿意接受他人的指挥,较为任性。另一方面对入伍心态缺乏的正确认识,通过调查了解一些青年人,对自己今后要做什么?我今后生活如何安排我自己,存在茫然,没有人生坐标,没有目标,没有理想信念,仅听从家人的安排,自己不知道将来要干什么,对自身估价不足,导致自己生活无所是从,相当一部份应征青年学业差,无学习热情,在校表现差,学校 老师一般情况对差的注意力减弱,自己也失去了信心,年独立能力差依赖性强,报名参军也是很大程度上遵从家人的安排,自己当不当无所谓,以上这些情况都反映出应征青年的主观思想上的偏差,即当兵立场不坚定,入伍动机不纯,他们的理想和目标都是父母来帮助实现,就行成你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所以他们到部队目标不明确,实现人生价值观概念漠糊不清,并对自己前途无所谓,无抱负无追求,部份青年到部队的作为没有得到真正体现。
(二)应征青年个人客观存在的原因
改革开放三十年间,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是质的飞跃,现在我们都生活在市场经济、商品经济的大环境下,青年人对物质追求更为迫切,社会上普遍都在追求物质利益是人的本能,在加之人与人之间的影响,青年人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引导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导致部份青年只追求经济利益,而依法服兵役是适龄青年的义务,当兵是自己为国家做出了一种无私奉献,部份应征青年自身家庭条件比较好,生活环境好,家中有较稳定的收入,受到身边物质观念影响,认为当兵了就意味失去“潇洒”,还有的青年本身志愿参军,但是在自己家人、朋友、亲戚、同学等错误观念的影响下,自己的立场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变化,认为去部队锻炼和去务工时间中得年仅物质上满足不对等,这些真实的情况都反映出社会及家庭对青年本人的影响至关重要。
(三)应征青年对社会“镜子”的影响深刻
在现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物质追求现逐渐更为强烈,是一 代影响着一代,从两个方面可以看出问题,一面是近几年来,退伍军人退伍的影响,主要是进入市场经济以来,退伍军人在部队服役完成后,两年后又回到农村,与到部队和回到农村后差较大,较为明显的是去是什么样回来是什么样,一般都是从表面上去看,现实的眼光去问题,仅有的一身军服,别的没有什么收获,回家后该去种地还得去种地,该务工还得去务工,但给国家做贡献实质意义大家都不提,通过退伍军人回到家中后表现,没给家中带来实质的利益,在别人的眼中无形就行成了没有给家中有直接好处,家庭面貌没得到实质变化,在本村本社邻居之间的影响偏面的理解为这条出路不可靠。特别是别们本人退伍后,人生旅途面临再一次选择,在市场机制的运作下,还是丛零开始。另一方面还是经济利益上的问题,现在社会舆论认为去当两年兵不如去务两年工,我们贫困山区农村经济还是很薄弱,需要改变家庭环境迫切,到部队服兵役后回家仅有的几仟元的抚恤金,和到外地务工的青年的收入一般和当两年兵的收入高出很多倍,两年可达两三万元的收入拿回家,收入没增加甚至减少,却要去部队受苦受累,认为很不“划算”,现农村不读书大多数2/3青年外出务工攒钱,去年有一名打“退堂鼓”的应征青年就是这样情况,并且是他姐姐做的工作,来做的比较和算账,社会因素使广大应征青年光荣参军大打折扣。
(四)应征青年个人素质偏低
报名入伍参军,是一件光荣的事,不少青年对参军,抱有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从小就喜欢军人,热爱军装,对军人有无尚的追 求和崇拜,这也是我们做为专武部长值得高兴的地方。但从报名册中可以看出,普遍文化程低,在21名报名中,有高中以上文化程的人员仅两人,其余是初中文化,这19名初中生中能够认认真真完成好自己的学业,也就是初三学业完成仅10名,存在着部份青年九年制义务教育学习不扎实,自然知识学的不够充实,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不能灵活掌握应用,服役后回家无所作为真实反映这是存在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不懂规矩,不听家长的话,这一类青年入伍的比较多,这些青年表现我什么也不怕,我什么事都能办,自我意识较强,在家中不能和父母很好的交流和沟通,对自己的父母教育存在着逆返心理,用自暴自弃心态来处理身边发生的一切事物,父母叫我做的我不做,只是表面上听你的话,但内心不服,在家中让家长伤心流泪,在学校也不能专心学习,在学样里表现出“动手能力强”个性,常在学校中有打架斗殴小糟搞的现象,导致学样不好管理,家长的意愿是想通过把子女送到部队,能得到好好煅炼为目的,让自己的子女能成为今后有作为的人。
(五)参军报效祖国热情减弱
现改革开放大好时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份农村人口涌向城市生活、生产、生存,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大多数外出务工、参厂,对参军入伍热情不高,在农村的青年初中毕业后,在家中闲中没事做,在家长或是朋友的指引下,外出到城镇务工就业,在家中留着耕种责任田逐年在减少,另外,随着城市化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使农村适适龄青年的数量在进一步减少,我们所生存的环 境还是算贫困地区,经济欠发达,近半数还是不算富裕,虽农税提留已取消多年,国家对农村加大扶持力度,给予很多惠民政策,农村条件还是很差,绝大多数应征青年外出务工的经济效益可以立等竿见影,相比参军显得更有吸引力,入伍参军在社会上已现显出不在热衷于到部队去学本领。
二、相应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应征青年国防意识
加强国防教育和思想发动,首要注重宣传教育,宣传教育的基本内容要纳入全民国防教育,纳入九年制义务教育,再次要加大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青年学习国防,了解国防,激发广大青少年热爱国防。
(二)完善优抚政策,提高退伍军人待遇
根据每一个地方的实际,可以按照我们本级统计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退伍后应给予补助,一方面提高在部队的津贴,另一方面提高退伍军人的回家的安家抚恤金,使服兵役和外出务工有一个合理对等的补贴,激发应征青年和鼓励广大青年人参军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争取政策,妥善安置退伍军人
政府对出工参军的企业增加一些市场优惠条件,以免除企业的后顾之忧,激发企业鼓励自己职工参军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完善优抚政策,提高退伍军人待遇
根据每一个地方的实际,可以按照我们本级统计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退伍后应给予补助,一方面提高在部队的津贴,另一方面提高退伍军人的回家的安家抚恤金,使服兵役和外出务工有一个合理对 等的补贴,激发应征青年和鼓励广大青年人参军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争取政策,妥善安置退伍军人
如何解决好退伍军人的安置工作,是地方一项最为重为的任务,重点应解决好优秀军人和有突出贡献的退伍军人,用一些考试的办法或招聘的办法对退伍人员要有一个好的政策帮助。另一面方政府对退伍军人创造好的条件,拓宽就业渠道,给予一些优先条件,特别增加一些市场优惠条件,免除后顾之忧,对退伍军人回到家乡要体现出有人去关心,要有人去照顾,要体现出党的温暖。
(四)注入资金
加大对退伍军人的培训力度
二0一二年九月二十一日
征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2
1.1 苗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 苗木培养的数量不足。据我们调查研究发现, 很多营林基地以及苗圃都存在着苗木供不应求的现象, 这从短期来说能够提高苗木的价格等, 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客源, 对营林工作的发展造成了很大制约。其次, 苗木的质量存在问题。苗木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营林工作的成败, 所以, 应该对苗木质量予以在足够的重视。很多营林企业没有充分注意到苗木质量的重要性, 使得培养出来的苗木不被市场接受。苗木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苗木成活率低、苗木不适应本地的成长环境、苗木的耐虫害力差等, 这些都产生了培养出来的苗木质量不高的问题。最后, 营林企业的管理方式落后, 使得整个企业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苗木。很多营林企业因循守旧, 只固守传统的业务, 不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培养出符合人们需要的高质量苗木和新品种苗木, 导致企业自身发展困难。
1.2 造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 造林工作的资金不足。造林工作首先需要造林的计划费用、管理费用、后续的补种费用等, 而缺乏一定的途径进行拨付使得这些费用很难送到林业企业的受众, 使得造林工作难以为继。其次, 造林设计中存在着问题。造林设计中存在着对造林设计不够重视、工作浮于表面、工作质量不过关等现象, 这些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使得造林工作不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 严重影响了造林工作的质量。最后, 后期管理缺乏。一些林区存在着后期管理不到位的现象, 管理的不到位使得造林工作在初次进行时投入巨大, 但日后效益甚微, 打击了管理者的积极性, 最后产生了林地荒废、无人管理的现象。
1.3 营林员工自身水平不高
营林员工自身水平不高也是营林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对营林工作的发展造成了很大制约。营林工作本身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 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林业专业知识, 还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管理知识, 很强的责任心等。但是, 营林工作本身工作环境较偏远、条件艰苦、待遇不高, 很难吸引到这样的高素质人才, 能够进入营林岗位的, 都是一些文化水平较低的人, 无法高质量地完成营林工作任务。
2 营林工作所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提高苗木培养水平
苗木培养水平直接关系着营林工作的效益, 所以, 必须对苗木的培养工作予以重视, 不断地提高苗木培养水平。首先, 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苗木的存活率, 提高苗木抗病害能力, 以最经济的成本培养出最多的优质苗木。其次, 按照社会的需要来培养苗木。根据社会的需求状况来培养经济型苗木等, 不断提高营林工作的效益, 促进营林企业的良性发展。最后, 根据自然环境的变化来培养苗木。随着温室效应的不断发展, 很多地区的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需要根据这些变化来对苗木进行改善, 从而提高苗木的适应能力。
2.2 不断解决造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 解决造林工作中的资金问题。造林工作的资金分为多个部分, 必须对这些部分进行合理预测, 从而获得资金的合理规划和有效使用。通过对造林工作进行总体规划, 来确定整个造林工作的资金预算。总体规划应该由专业预算人员和营林企业共同参与, 确保预算能够覆盖造林工作的各方各面, 避免遗漏。同时, 造林工作应该鼓励社会资金进入, 全员参与以获得充分资金保障。其次, 应该对造林设计进行严格的监督, 从适应环境、方便管理、扩大效益的方面来进行造林设计, 提高造林设计的科学性。最后, 加强后期管理。通过引进高科技的管理人才, 先进的管理方式等来对后期管理工作予以加强, 促进造林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2.3 提高营林员工的自身素质
首先, 通过提高工资待遇等引进高素质营林人才, 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工资待遇低是很多营林人才不愿意留在营林企业的根本原因, 我们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员工的工资待遇, 不断地吸引营林人才。其次, 通过提升福利制度等留住人才, 促使人才队伍的不断扩大。可以通过员工持有股份等方式让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 从而提升责任意识, 加强留在企业的愿望。最后, 通过进行员工培训等方式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实现员工的个人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 营林工作对于我们生存环境的改善意义非常重大, 必须对营林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 不断发现营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且对这些问题进行科学合理解决, 只有如此, 才能够不断地促进营林工作的科学合理发展, 才能使营林工作发挥出自身的社会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发展, 社会的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是一些不健康的发展方式使得森林以及树木制品大量消耗, 林业工作难以为继。通过对营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对策, 希望能够促使营林工作良性发展, 获得营林工作数量和质量上的双重提高。
关键词:营林工作,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刘英杰, 王沿辉.我国林木种苗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17)
地方立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3
一、地方立法中立、改、废不协调
一是新的地方性法规出台后,未明确将已被替代的旧法在立新法时明令废止,导致新旧法规同时并存。如某省2004年制定了安全生产条例,但在此之前制定的劳动保护条例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办法却没有同时废止,使三部同样规范生产安全的地方性法规同时存在。由于行政职能的转变而不能同时施行,影响了法规的严肃性。二是修改(修订、修正)不及时。下位法与上位法相抵触却没有及时的修改,国家一些重要的基本法律颁布实施后,原先制定的相关行政法规的部分条款未及时修改,一些地方或部门依据这些条款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依然在发挥作用。一些失效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没有予以废止,使得一些部门以此作为继续执行过时规定的借口。如某省制定的规范集贸市场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规定:“凡在集贸市场出售商品的单位和个人,均应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缴纳市场管理费。新汽车验证收费率为成交额的千分之三。”后来,政府在清理收费项目时,取消了这项收费,但地方法规却没有及时修改,有的部门就以此作为收费的依据继续收费。三是当立不立、当废不废。某省1986年制定了收费罚款没收财物管理条例,2003年又制定了罚款没收财物管理条例,但原条例也没有废止。由于制定原条例时正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当时的规定已明显不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但是,由于收费规范的是行政机关的行为,尽管原条例已失去意义,但新的规范收费行为的地方性法规却迟迟出不了台。
二、地方性法规配套工作滞后和滥用法规授权
地方性法规由于符合地方的实际,相对于法律、行政法规而言,更具有可操作性。但也有一些地方性法规,特别是创制性法规,有些方面规定的还比较原则,需要各级政府或相关部门根据法规的授权,制定更加详细的规定,以保证地方法规的顺利实施。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一是地方性法规配套工作滞后。有些地方性法规规定具体办法另行制定。然而,有的地方性法规实施已经几年甚至十几年了,有的直至已废止,配套的规定和办法也没有出台,影响了地方法规的贯彻实施。如某省1990年制定了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该规则第十八条规定“省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设旁听席。旁听办法另行规定。”可时至今日,该省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旁听办法也没有出台。
二是配套性规定与地方性法规的立法精神不一致。有的地方性法规授权各级政府根据法规的立法精神制定相应的配套规定,然而,有些地方政府在制定配套规定时,严重违背地方法规的立法精神,滥用地方法规的授权,破坏了法制的统一。如某省1992年制定的城镇房屋拆迁安置管理条例规定:“房屋拆迁主管部门不得接受委托拆迁安置”,还规定了拆迁补偿形式,即:“拆迁人对被拆房屋及其附属物的所有人的补偿可以实行产权调换、作价补偿或产权调换与作价补偿相结合的形式”。条例颁布后,各县、市政府纷纷制定具体办法。有的县市规定了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可以接受房屋开发公司的委托,实施拆迁安置,还有的县市只规定了作价补偿一种补偿方式,致使被拆迁户上访、诉讼不断,造成被拆迁户对政府工作的不满。
吴邦国委员长在谈到提高地方立法质量时强调,一定要处理好“定”与“动”的关系。法规的特点是“定”,而改革发展的过程是“动”。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立法的关系,避免立法工作落后于改革开放的实践,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立法工作必须与时俱进,适时修改和废止,以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这也是保持地方立法的权威性、适应性和生命力所必需的。地方性法规只有通过不断的修改、完善,才能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为地方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制保障。
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与此同时,随着国家立法的不断完善,过去制定的有些地方性法规的内容出现了与新出台的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不一致甚至抵触的情况。因此,地方法规的修改和废止工作,在地方立法工作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此,必须把这项工作作为今后立法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来做。
地方性法规中授权各级政府制定的配套规定,是地方性法规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及时、准确地予以制定。地方各级立法机关,应当对授权制定的各项规定限定出台时间,授权省、市人民政府制定的各项配套规定,一般以地方性法规正式公布后三个月内出台为宜;授权县级人民政府制定的配套规定,一般以地方性法规正式公布后六个月内出台为宜。
税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4
一、当前税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因循保守,税源管理“头重脚轻”。在税源管理工作中,机械地以实现税收的多少将纳税人划分为重点税源和非重点税源。“重点税源重点管理”,而重点税源和重点户不相一致,重点户不一定是重点税源,而是税收征管工作中薄弱点或问题易发点的纳税企业。将更多的征管力量和注意力都放在了纳税大户的重点管理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部分重点户、非重点税源、某些行业和重要部位及环节的管理,造成税源管理“头重脚轻”,征管基础薄弱,给一些蓄意偷逃税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存在很大的隐患。从我们近两年查处的涉税案件来看,作为重点税源重点管理的企业出现问题的很少,恰恰是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农产品收购加工企业、收废、用废企业等均不是重点税源的重点企业利用农产品收购发票,废旧物资回收发票等大肆偷逃国家税款的犯罪活动居多。其中大部分是征管基础不实,税源管理不到位、不全面所造成的后果。
(二)部门协调配合不力,税源管理“雾里看花”。从外部来看,涉及税源管理工作最紧密的工商、国税、地税等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只局限于信息的传递,而没有实现相互间的信息共享,部门间的联席会议制度、信息传递制度、工作分析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只流于形式,没有充分发挥部门间协调配合的作用。不能最大程度地综合利用各自的信息资源,解决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户数不相一致的问题。一方面一些纳税人不能及时纳入正常税源管理,导致漏征漏管户的存在;另一方面出现了许多非正常户,给偷逃税行为留有可能的空间。
从内部来看,由于我们当前最为注重的是新的征管模式本身的正常运转,而没有特别注意研究在新的征管格局下如何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信息共享的问题,造成目前内部间信息传递不畅,征、管、查在一定程度上脱节的现象,税源管理责任不明,职责划分不清等问题。比如纳税人到办税大厅进行纳税申报,因负责征收的人员不了解纳税人的经营状况,只能就纳税人自行申报的数字、纳税资料等进行审核;而管理人员了解纳税人的实际经营情况,但是在纳税人申报纳税时不能在第一时间看到纳税人报送的申报资料,而是要在申报期结束后通过前台传递的信息才能看到纳税人申报情况。这样就形成了脱节,如果
纳税人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申报不实,无法及时发现,就给税源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计算机监控不全面,税源管理“华而不实”。从税源管理监控的角度来看,计算机监控不全面,有些“华而不实”。主要是因为计算机内数据的采集录入是靠纳税人提供的,如果纳税人故意隐瞒销售收入,进行虚假申报,提供虚假数据,计算机本身是发现不了的;我们强调要“人机结合”、“机器管事”、“制度管人”做好税源管理等其他各项工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项制度没有得到很好执行,形成人管与机管脱节的现象,对机器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丢弃了原来“管户制”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使机内错误或虚假的数据不能得到及时修正,不能及时发现和查处各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忽视了在税源管理中最主要的人的因素,单纯依靠机器去加强税源管理工作是不可能取得实际效果的。
(四)考核办法不完善,税源管理“奖惩无据”。加强税源管理一直是各级国税机关强调和努力做的一项工作。但是到目前为止,税源管理一直没有完善的考核办法,没有量化的考核标准,比如管理责任人在税源管理工作中应做什么,如何做,应达到什么效果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无法衡量税源管理工作的好坏,致使税源管理工作奖罚无据,不能以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的办法促进税源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二、加强税源管理应采取的措施及对策
(一)转变观念,着眼全局。要从做好税收工作和改革全局出发,切实转变以往那种“重收入、轻管理和基础”的观念,树立“组织收入与税源管理,基础建设并重”的思想。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做好重点税源重点管理,保障收入工作,最关键的是重点户,也即薄弱点或问题易发点的管理,就是要高度重视纳税大户、销售收入大户和纳税异常户、外来投资者等企业的税源税基控管,特别是要将税制存在缺位、容易给偷逃税犯罪分子可乘之机的管理部位和环节都纳入国税机关的监管之内,认真落实好在户籍管理、申报管理、发票管理、重点税源管理、纳税评估、责任区、责任人等税收征管的主要环节制定的系列管理制度和工作措施,牢牢把握税源管理的主动权。
(二)强化措施,规范管理。一是要切实抓好已有的各项基础管理制度的落实。以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为目标。突出抓好责任区责任人管理、各项基础工作制度的落实,不走形式、不走过场,以求税源基础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二是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工商、国税、地税、公安等部门间的信息传递,联席会议等制度,在条件成熟时,实现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促进各部门信息资源使用效能的最大化,随时掌握区域内税源变化情况,掌握税源管理工作的主动权,做到税源分布一目了然,监控管理有的放矢。另一方面要将税源管理工作作为国税机关内部征收、管理、评税、稽查各部门具有共同责任的工作加以落实,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各部门信息传递和信息共享制度,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
化应用程度,实现征收、管理、评税、稽查信息的全方位共享,及时发现税源管理中的问题,通过纳税评估、日常检查、调查等方式加以解决,切实做好税源的事前、事中、事后监控管理。
三是要强化“人机结合”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人机结合”模式在税源管理中的优势作用,按照总局全面加强“一四六小”管理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完善有关制度措施,强化“人机结合”,人与机在税源管理中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一方面要加大税源监控管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力度,整合信息资源和数据利用的效果,增强计算机对税源管理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在税源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建立税源管理责任制,正确认识“管事与管户”的关系,管理责任人要从具体事务入手,按户管理涉税事务,经常深入企业,对企业经营情况、资金流向、产销变化、总体发展趋势等动态信息要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特别是要加强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和环节的跟踪管理和动态实时监控。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料及日常检查了解的情况,加强对纳税户生产经营情况和纳税申报真实性的分析评估,结合计算机中静态信息,全面掌握税源增减变化情况,减少因“疏于管理”所导致的涉税违法案件的发生。
(三)提高标准,务求实效。一是要制定和完善税源管理的工作制度和考核标准。加强税源管理责任制,量化考核指标,列入工作考核范围,使考核办法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发挥部门协调配合作用,发挥人的工作积极性、能动性。同时,要结合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和税源管理考核制度和目标,加大考核力度,奖罚分明,促进税源管理有深度、有广度、有成效。
二是采取切实措施解决日常税源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1.解决各项征管基础建设制度和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在税源管理工作中目前要切实解决对纳税人经营动态跟踪管理力度不够、对其经营状况变化反映能力差的问题;解决征管脱节、信息传递滞后和失真、信息数据共享程度低、征、管、评、查各部门间协作不密切等问题,着力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税源实事监控、跟踪管理的格局,提高税源管理的实际效果。
2.解决少数干部工作责任意识不强的问题。当前就要通过各项制度及各种激励措施的落实,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干部增强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解决“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增强干部的工作责任心,为税源管理及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打下良好基础。
机关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5
基层党组织工作具有贴近群众生活和思想脉络的特性,是党紧密联系群众最重要的桥梁与纽带,是党的思想工作最前沿阵地。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促进基层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进而推动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甘孜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共有187人,其中:在职职工163人,退休职工24人,党员107名(其中在职党员96名,退休党员11名),党员人数占职工总数的57%。为了认真抓好本系统的党建工作,本人就机关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党员素质,不断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充分认识基层党组织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中国共产党,通过基层组织把众多党员聚集在一起,组织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进而成为一个富有先进性、勇于创造性、充满活力和战斗力的政党。这是我们党在组织上的优势,是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的基础条件。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各级领导组织和领导人员产生和存在的基础,在上级党组织和党员群众之间居于联结、接合地位。同时,基层党组织在党的工作体系中也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加强党的建设,首先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它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基层党组织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团结广大群众,从而成为党对群众的重要“影响源”和信息“反馈点”。
二、机关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机关党建工作的能动作用不够。机关党建工作相对业务工作来说处于薄弱环节。在机关的议事日程中,缺乏应有的高度和指导力度。在研究工作时考虑较少,布置工作时任务不明,开展工作时力度不够,检查工作时多看表面文章。党务工作人员总认为业务工作是硬指标,党建工作是软任务,普遍存在被动应付现象,能动作用发挥不够。
(二)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比较薄弱,理论学习气氛不浓或流于形式,在机关党内政治生活中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不力,进行积极正确的思想交流比较少。
(三)基层党组织抓党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不强。部分党务工作者对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机关党建就是组织一下学习,发展几个党员,开展几次活动,对自身工作要求不高;在处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关系上不能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硬”。多数党务干部身兼数职,工作不到位,对党建工作缺乏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机关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和工作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责权不挂钩,缺乏实施管理的必要手段,在实际工作中,号召力不强,工作难开展;二是经费短缺,基层党组织的党费全额上缴,开展活动经费难以保证,直接影响到党建活动开展,致使党员教育缺乏活力和吸引力。
(五)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基层党组织基本没有专职党务工作者,党务干部多是兼职,且绝大多数都是本单位的业务骨干,承担着较多的业务工作,造成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抓党务工作。从当前机关党务干部现状看,普遍重业务工作,轻党建工作,认为搞党建工作虚、空、难、没有实惠、不被理解,对党建工作研究不深不透不实,工作视野偏窄,缺少新思路。
(六)党的组织生活单调,缺少活力。基层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内容单
一、形式少、方法陈旧,仅满足于一般的政治说教、催交党费等,对机关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管理职能没有真正落实到位,致使开展机关党的活动对广大党员吸引力不强,教育管理效果不好,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明显。
三、积极探索加强党建工作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需要从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方面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不断探索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和新方法。
(一)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选好配强支部班子
一要从组织上把自身素质高、既懂业务、会管理,又能化解矛盾、协调关系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到基层党支部领导岗位上,使其真正发挥“领头羊”的作用。二要注重提高党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采取各种有效途径,如举办支部书记党建理论和现代管理知识等学习班,组织党务工作者探讨和交流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新思路。三是各级领导要多关心和支持党务工作者的工作,增强党务工作者做好党建工作的自信心,解除其后顾之忧,使之安心工作。
(二)转变观念,找准党建工作的“切入点”
在甘孜州“加快发展、扩大开放、和谐稳定”的进程中,随着事业的发展,各项改革势必要不断推进。因此,党支部班子成员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握好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党支部首先应在提高认识的前提下,增强“参与”意识,把党建工作延伸到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去,把提高党组织战斗力与具体业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党务工作渗透到业务工作中去,使党务工作和业务工作相互交融,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只有这样,机关党务工作者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从根本上解决“两张皮”问题;其次要强化“中心”意识,把具体业务和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热点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来抓;三是要以主动姿态服务、服从于州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的“一条主线、两个一切、三个加强、富民安康”总体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党建工作。
(三)改进方法,拓宽工作思路
一是要有工作内容上的保证,以适应新机制的健康运行。甘孜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党员多,党员素质参差不齐,这就要求党支部的工作内容要有较高的层次拓展。要突出以人为本,实施教育、引导、激励和培养相结合的方针。教育,就是在实行新的机制中,坚持并加强对党员的爱党、爱祖国、爱单位、爱本职工作的教育。引导,就是要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引导人,确立正确的竞争观念、效率观念、创新观念和价值观念。激励,就是要通过抓先进典型、树风气,把严格管理与日常的分配制度相结合,把加强思想工作与解决具体问题相结合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有力的利益激励机制。培养,就是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培养一批道德素质好、专业精、适应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发展的专门人才。
二是要继续深化党支部目标管理、量化考核。把党建工作指标一并纳入考核体系,使党建工作与各项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在布置具体业务的同时,要同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在检查、考核具体业务效果的同时,也要检查考核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情况。做到“抓思想,从具体业务出发;抓具体业务,从思想入手”,使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有实实在在的内容,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
三是要力求“实、活、新”。所谓“实”,就是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真抓实干。“活”就是教育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管理模式要自主、多样、有效,坚持“三少三多”,即少一点指令性,多一点指导性,少一点统一模式,多一点主观能动性,开展活动多注重实效,少讲究形式。“新”,就是要敢于创新,适应新形势,研究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规律,以增强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四是要正确处理机关党支部与部门行政负责人的关系。党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实行的是行政首长负责制,行政首长对部门的工作全面负责,机关党组织要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协助行政负责人完成工作,改进工作;要把党的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征求行政领导的意见,遇事多同行政领导商量解决,取得行政领导的支持、关心和必要的帮助。行政领导对机关党组织的工作要多关心、多支持、多帮助、列入部门工作目标,充分重视和发挥机关党组织的作用,加强部门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具体来讲,行政领导对机关基层党组织的关心和支持主要表现为:(1)行政领导在工作安排上要统筹兼顾,保证党支部有必要的时间及开展支部活动的必要经费;(2)指导机关党支部围绕本部门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行政业务工作中去。(3)要把自己置身于党组织之内,坚持过好双重组织生活,自觉接受党支部和党员的监督。
党建工作的管理创新——党建质量管理体系
北京科标纪元管理咨询中心就党建工作导入ISO9000标准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且在一些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付诸咨询实践。
在河北峰峰集团党委、中共辽宁路桥集团公司委员会、河北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党委组织的28家特大型、大型企业党委高层论谈会及中石油北京输油管道局党委、山西新峪煤矿党委、山西忻州公路分局党委、中煤一建党委、河南平煤集团八矿党委、河北黄沙矿党委、唐山冀东油田党委、中共邯郸市委组织部、北京通州区建委党委、吉林省部分国企党委、天津冶金局党委等数十家特大型、大型企业党组织及省市机关党组织,建立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什么是党建质量管理体系?
通俗讲:在日常党建工作中,导入ISO9000标准,把党建工作作为内容,把ISO9000作为载体,将ISO9000标准的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作为党建工作科学管理的一种工具,结合我们党建工作自身特点和优良的传统管理模式所建立的保证党建工作质量的管理体系。
在行政上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以行政工作为内容,以ISO9000标准为载体,用ISO9000标准的先进思想、科学方法,来规范行业管理,这便形成了行政质量管理体系。比如以某国家机关为主体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就称为“某某机关质量管理体系”,以医院为主体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就称为“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又如“工厂质量管理体系”,同样,以某党组织党建工作为主体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就称为“党组织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
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就是在党的建设工作质量中起指挥、控制和协调作用的管理体系。
体系:是一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要素。管理:是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在全党上下都在探索党建质量管理体系新思路时,出现了一批先行者,北京科标纪元管理咨询中心在2001年就组织了十余位有党建工作经验的管理专家,成立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研究小组。他们依照ISO9000族标准精神,积极探索党建的方针、党建的目标、党建的产品、党建的主要过程等理论内涵,为形成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一些基层党的工作者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如河北峰峰集团老党委副书记段酉兴同志、山西忻州公路局党委书记杨中平同志、山西新峪煤矿赵建明同志、河南平顶山八矿戴学增同志等都很早研究这一课题。
中组部、国家认监委、中央党校等领导机构也在热情地、积极地关注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几次召开党建质量管理体系高层论坛,国家认监委机关党委带头建立党建质量管理体系。
河北省委非常重视党建整理管理体系建立工作,他们在全省抓试点,省委常务副书记刘德旺同志亲自过问和指挥,邯郸市委书记聂辰席同志,三次批示在邯郸全市建立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山西省委领导和组织部对这项工作也积极支持,对正在开展党建整理管理体系的单位进行研究并推广。河南省、辽宁省、吉林省、北京市、天津市等省、市也在积极的行动。
长三角地区以南京和杭州为中心多次举办高层论坛,开班培训班、抓试点工作;以上海为中心,曾组织21个党的工作者,反复研究、积极实践、努力建立党建质量管理体系。
江铜首创“党建质量管理体系”
体系将ISO9000标准导入党建工作。按照“5W1H”(即“做什么、为什么做、谁来做、何时做、怎么做和做到什么程度”)要求进行控制,解决了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两张皮”的问题,使党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大江网贵溪讯 记者从12月10日召开的江西铜业集团公司首届党代会上获悉:江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创造性地将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导入党建工作,建立起我国第一个党建质量管理体系,走出了新时期企业党建工作新路子,受到中组部的充分肯定。日前,公司党委喜获中国质量认证认可中心颁发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这在我国党建史上尚属先例。
为使基层党建工作与时俱进,江铜党委潜心研究运用ISO9000的科学思想、先进方法来改进和加强企业党建工作这一新课题。去年3月,公司党委认真总结基层党组织的先进经验,严格按照国际ISO9000标准初步建立起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大力推行党建工作标准化建设。今年年初,在进一步修订、完善的基础上,建立起更加科学、规范的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并于5月发布实施,使ISO9000这个国际通行的质量标准体系,与党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该体系将ISO9000标准导入党建工作。它明确了党建工作的方针目标、职责范围、要素要求,对班子建设、组织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工团组织建设和特色工作等六大类20余项工作,均按照“5W1H”(即“做什么、为什么做、谁来做、何时做、怎么做和做到什么程度”)要求进行控制,解决了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两张皮”的问题,使党建、行政两种质量管理体系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推动了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的共同提高。同时,党建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又有效地消除了工作中的随意性,使党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作为江西省委组织部基层党建工作的“试验田”,江铜党委的这项创新成果得到了中组部、中国质量认证认可中心的充分肯定。中国质量认证认可中心的专家高度评价:“江铜党建工作导入ISO9000的科学方法,在全国是首创,是‘三个代表’在基层的具体实践。”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江铜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的大跨越,公司也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
广州ISO9000党建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咨询
一、基本概念
(一)质量管理体系
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质量管理的一套通用标准,该标准适合于所有行业(领域)的组织。实施ISO9000标准,是通过控制组织的工作过程来保证各类产品符合顾客(服务对象)、法律法规和管理、技术规范要求,以提高组织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
(二)党建质量管理体系
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就是把ISO9000标准理念引入到党建工作中,并用ISO9000标准中的过程方法对党建工作过程进行控制和持续改进,实现标准化管理,不断满足服务对象(上级党组织、相关法律、组织经济发展目标及组织内党员、群众)需求的一种管理模式。
(三)党建长效运行机制
机制是指系统内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形式,以及通过它们之间的有序作用而完成整体目标,实现其整体功能的运行方式和运动原理以及内在的、本质的工作方式。党建长效运行机制是基于党建工作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联结方式并持续改进而建构起来的工作体制、管理规范和工作方式。
二、创建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这是创新党建长效运行机制的有效形式
第一,创建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符合党的政策。把ISO9000管理理念引入党建工作中,创建党建质量管理体系,使其管理理论从物质形态领域上升为非物质形态领域,并赋予其丰富的政治内涵。对非物质形态“产品”及政治意识形态领域的党建工作用ISO9000理念进行标准化管理,这是对党建工作的创新,它必须符合党的政策要求。《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要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全党要紧紧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抓住重点、整体推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从党的这些重要论述中可以看出,在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科学的新经验、新思路、新成果,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工作制度,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因此,把ISO9000标准引入党建工作中,创建党建质量管理体系是有政策依据和政策支持的。
第二,质量管理体系是党建机制得以长效运行的很好载体。党建机制内涵有三:其一,党建机制是协调党建工作整体运行的;其二,党建机制功能的发挥,有赖于其中诸多相互关联的构成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其三,党建机制的运行遵守其内在规律,按照一定方式运行并发挥总体功能。党建机制是一个工作系统,主要包括工作机制、制约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等。质量管理体系强调的是对整个管理过程进行控制和持续改进,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这个载体,可以使党建机制相互关联的各构成要素间的作用得到协调,按照体系的要求运行并得到持续改进和发挥出它的总体功能,确保党建工作整体持续有效运行。
(二)这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党建长效机制的积极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强调了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党的全部理论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是不断发展的科学。ISO9000国际管理体系是当今世界上较为流行的一套管理标准,它适合于包括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党派、社会团体等各类组织,是建立科学质量体系的依据。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作为先进的管理方法,是当今世界管理科学的结晶,是人类共同文明的宝贵财富,实现过程控制、持续改进是其基本原则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党建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党建运行机制。把ISO9000管理理念引入党建工作中,创建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并使党建机制在其体系中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形成党建工作常抓不懈、常抓常新、规范运作的长效运行机制,不断推进党建工作健康发展,这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具体体现。
(三)这是构建开放的、融入的党建工作格局的一条新途径
构建开放的、融入的党建工作格局,形成科学化、系统化的党建工作机制,是党组织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探索新经验的一条新途径,对于推进党建创新、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引入了外审机制,即由“第三方”——社会权威中介机构进行业绩评价和认证,对党建工作进行评价、监督、推动,按照党的民主制度和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体现了开放、民主和公开,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党员队伍、人才队伍、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及党内监督等方面体现开放,使党的工作系统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同时,创建党建质量管理体系,使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有机融合,把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融入到企业的领导体制、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机制当中,使党建工作与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经济工作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更好地发挥对经济发展的保障、监督作用。
(四)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具有现实的复杂性,对党的建设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只有在党建工作中引入ISO9000标准,创建党建质量管理体系,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这一要求确定党建质量管理目标,并加以实施和控制,参与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充分发挥党建优势,并不断把党建优势转化成为经济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资源,把党建环境转化为经济发展环境,才能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五)这是规范基层党组织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有力措施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执政的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如何保证党员先进性,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及如何创新党建长效运行机制是当前和今后都要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在企业党建工作中引入先进的国际管理体系标准及理念,是探索党建长效运行机制的有益尝试。引入这一标准,使党建工作跳出传统的管理模式,把现代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到党建工作中。建立约束力很强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严格的过程控制方法,旨在把党的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轨道,形成科学、严谨、系统完备和长效的运行机制体系,使基层党组织的学习教育机制、党内民主和监督机制、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机制、考核评估和奖惩激励机制等工作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威信和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创建党建质量管理体系需要明晰的几个问题
第一,在党建工作中引入ISO9000标准,重要的是引入其标准的先进管理理念,而不是只重在这种形式,关键是能够促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第二,ISO9000标准只是创新党建运行机制的一个载体,不是拿来一用即灵的灵丹妙药,还需要认真加以分析和研究,并不断地加以消化吸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第三,对党建质量管理认证即社会中介机构——“第三方”审核的问题,这也是引入ISO9000标准引发的一个热点问题。笔者认为,党建质量管理接受“第三方”审核,是一个接受社会监督的问题,是党的民主管理制度所允许的。首先,社会中介机构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一分子,是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的,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其次,参与审核的人员中也有党建专家,他们在审核过程中所提出来的问题还需要有关党组织机构来决策,并不存在党建工作由“第三方”审核不合适的问题。关于审核结果的可靠程度,这是提高审核机构业务水平和加强管理的问题。最后,对于新事物的产生,我们不必惶惶而拒之,笔者赞成“拿来主义”,对新事物敢于、善于“拿来”,突破一些常规的思维方式,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判别真伪。
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0-8-9 10:39:00来源:【 浏览字号: 大 中 小 】
标签: 党建 质量管理体系 >>>点击发表评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政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永葆生机的源泉。目前,各级党组织在实现“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工作中,兵、师及农场各基层党组织通过在党员、干部、群众管理工作中开展勤劳致富带头人、无职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党员职工群众中开展“双培双带”等活动,找到了实施党建工作新的“抓手”,这为促进农场基层党组织在深入联系群众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促进单位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但随着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和深化,同时也是许多党务工作者感到党建工作难做,实效性难以体现矛盾仍然存在。其原因主要表现在:管理工作定性的多,定量的少;软的多,硬的少;虚的多,实的少;感性的多,理性的少。如何才能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党的先进性,进一步提升党组织的地位与作用。使党建管理步入规范化、程序化、系统化的运行轨道,有效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形成党建工作自我完善新机制。现就本人结合近年从事党建管理工作的实际,探讨有关实施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的加强。
按照兵团农牧团场各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基本形式,制定落实好党建管理体系:通过目标管理,可以实现党建工作细化量化,使其看得见摸得着,“党建工作像有形产品生产那样;通过过程管理,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检查、持续改进,使党建工作落到了实处,逐步由“柔”变“刚”;通过开展党支部特色工作、质量一体化管理、党员创新等活动,与基层贯彻落实兵团农牧团场基层党组织有关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工作的紧密结合,增强党建工作的实效性。明确党建工作做什么、为什么做、谁来做、何时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一目了然。有效地克服了党建工作盲目性、随意性现象,提高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和效率。深化对党建工作服从和服务于生产经营的认识,使观念和思维充分地聚合到“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这一思路上来,并自觉增强了其坚定性和主动性。各基层党组织可以结合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等实际,将党建质量目标细化、量化,分解到党支部或相关党员岗位,形成“自上而下建立、从下而上保证”的党建目标管理体系,使党建体系和产品质量体系在各个层次实现了相互支撑、相互融合。如:特色工作,每一个党支部都围绕本单位生产经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开展创新性党建活动,形成了“一个党支部一种特色模式”的格局,促进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在基层党支部,创建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有机结合的企业管理新机制。将包括党建质量目标在内的精神文明建设考评与物质文明建设考评融为一体,取消以往各系统、各部门对基层单位的检查评比,实行“双文明建设”一体化考评。
一、明确概念
党建过程与结果:必须满足上级党组织及本单位行政管理和职工群众的思想要求。因为它是确立了党建工作“虚功实做”的基础,同样也是反映一个基层组织、按照党建工作任务要求,增强党建服务对象的观念,激活党建工作的质量,提高管理意识,成为持续改进和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的原动力。
二、确定质量方针和目标
党建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党建体系的总纲,也是运行党建管理体系的出发点与归宿。围绕实现党建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应着重做好目标体系及其考核办法的制定与实施工作,将党建质量目标层层分解及转化为党建工作指标,纵向一贯到底、横向舒展到边、要素分解量化,并通过基层在落实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方面一体化考评,使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与干部年薪发放、经济管理责任、评优评先等挂钩,做到“自上而下建立,由下而上保证”,确保党建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三、对过程的管理
党建工作具有庞大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范围。为了规范有效地做好党建各项工作,对党建工作内容进行识别。即:自身建设、决策、领导和支持群众组织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并对每一过程选择控制点:一是自身建设控制程序,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作为控制重点;二是决策控制程序,将决策调研、决策程序、决策落实等作为控制重点;三是领导和支持群众组织工作控制程序,将民主管理、事务公开、推优、“讲、比”竞赛等作为控制重点;四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控制程序,将教育、预防、打击、管理等作为控制重点;五是企业文化建设控制程序,将视觉识别系统、品牌识别系统等作为控制重点;六是特色工作控制程序,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相结合作为控制重点。
四、重点关注的工作
在实施党建体系时,应抓住六大控制程序推动党建整体工作的开展。重点关注的工作有:
(一)夯实三项基础工作。
1、举办分层次、多渠道的党建体系标准培训班,既要抓全员参与的一般性培训,更要抓党建工作骨干的培训,使其熟悉和掌握体系及相关知识,为运行党建体系提供知识及人力储备。
2、坚持“职工群众满意是党建体系运行有效性评价的总指标”,以“党建工作满意度调查”的方式,经常收集和有效识别党建工作对象的要求和期望及对党建工作的满意度情况,使党建工作有的放矢。
3、建立完善党建工作实施情况的工作记录,强化工作记录的实时填写,为党建工作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二)紧扣四个环节。
抓好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即“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循环,就可以获得好的结果。按照要求,对党建工作“六大过程”及其控制点都进行闭环控制,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持续改进,使各项党建工作或活动有始有终,确保党建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注重发挥内部审核、管理评审、认定组织监督审核三大持续改进机制的监督制约作用。
(三)领导作用。
“领导作用”在建立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时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创建并实施党建体系时,发挥领导作用是建立运行党建体系的前提。作为一项创新的事业,党建体系从试点到建立再到实施,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自觉从提高党建工作水平的高度出发,积极推进党建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尤其是党政领导思想统一,从资源保障到培训指导对建立运行党建体系给予了大力支持,推动了党建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四)党建工作基础。
一定的管理模式是建立在相应的管理基础之上的。党建体系的建立运行也离不开相应的工作基础,否则,建立和实施党建管理体系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比如,推行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要将党建工作目标层层细化、量化、转化为党建工作指标;强化党建工作“过程控制”,要确立诸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一体化考评、“日检日清”等党建工作管理手段,并与年薪制、经济责任制、评优评先等挂钩,这些工作没有良好的基础工作是难以做到的。所以,必须提升基础工作,保证党建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当然,党建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也可以促进基础工作的加强和提升,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坚持持续、改进、提高是党建体系的永恒主题。
党建工作有了科学的评价体系党建体系在实施运行过程中,必须不断地进行检查、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以检验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完善体系的可操作性。通过党建体系这个平台开展党建工作,实现党的建设工作与单位的生产经营工作方向一致、步骤统一、资源共享,创造了“同心、同力、同创”的和谐局面,使得组织经济效益与“双文明建设”取得双赢的显著成果。
1)Why——为什么干这件事?(目的);
(2)What——怎么回事?(对象);
(3)Where——在什么地方执行?(地点);
(4)When——什么时间执行?什么时间完成?(时间);
(5)Who——由谁执行?(人员);
(6)How——怎样执行?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方法)。
征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6
一、目前高校收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全国各高校中,大部分学校收费工作做得基本到位,能够按相关的政策规定进行,但仍有一些学校在收费工作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大致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教育收费政策的宣传不到位
按照有关的上级主管部门规定,各高校应通过设立公示栏、公示牌等形式,向社会和学生公布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及其政策依据等内容,以便于接受群众和学生对高校执行国家教育收费政策的监督。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各学校对此做的不好,学生和家长对此还是不甚明了,对许可证规定项目和学校代收项目尚不清楚,很难对学校的各项收费有具体的认识。为此,学校应加大对收费政策的宣传力度,保证学生及社会对学校的各项收费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二)突破政策规定变相乱收费
按照相关的物价收费规定,高校所有的收费项目都要经过上级主管部门和物价管理部门审批立项后,才能按规定标准向学生收费。但有些学校为了多收费,通过自立项目、扩大收费范围、自行提高收费标准等方式进行违规收费。例如一些高校自行收取的重考费、违约费、二次答辩费、转专业费、定向费等,收费后不给学生开具正式的财税发票,一些收费直接流入了学校或其相关部门的“小金库”;有些高校向学生收取机房鞋套费、住宿水电费,并强制要求学生购买电脑,收取保险费。虽然政府鼓励社会的捐资助学行为,并严禁学校以任何理由搞“双轨”收费、降分收费、将捐资助学或赞助费与入学招生挂钩,但在每年的招生工作中,仍有部分高校与学生签订所谓的“自愿捐款协议书”,向学生收取所谓的赞助费或捐资助学款。在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报名工作中,一些高校随意提高收费额度的现象屡见不鲜。
(三)滥收或侵占各种暂收款项
为了管理的便利及其他教学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许多高校都会向学生收取一些暂收代收款,诸如教材费、军训费、资料费、上机费等。对于此类收费,必须做到公开、自愿、有偿的原则,按成本收费,不得以盈利为目的,并应出具行政事业性统一收费收据,按专款专用的原则进行专项管理,并定期结算,实行多退少补。但从实际的情况来看,一些高校未能对这些暂收项目的使用情况进行公开,对于一些结余的暂收款要到学生毕业后才给予结算,结余款项则直接留存学校。另外,对国家规定停止收取的公物押金、图书押金、饭卡押金、钥匙押金等暂收款项,许多学校仍在继续收取。
(四)盈利性收费项目呈蔓延趋势
目前,一些学校以为学生提供服务为幌子,列出许多经营性收费项目,例如复印费、打印费、讲义费、实验指导书印刷费等等,这些服务的定价往往比市场价高出许多甚至翻倍。有些学校还收取开水费、洗涤费、上网费等费用。
二、收费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教育资源相对短缺,教育投资比例失衡
由于教育资源短缺,政府对不同层次的高校投稿的教育经费也不尽相同。对于一些办学质量较好的学校,受扩招及消费者偏好因素的影响,其办学资源却一时难以满足这种发展的需要。为确保教学与科研活动的正常进行,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吸引优秀的人才,各高校的经济负担也越来越重,而国家的经费供给又不能满足需求。严重的经费短缺致使学校想方设法从各方面寻求经费来源。那些办学力量相对较弱的一些高校获得国家资助的力度相对较
小,其教学资源短缺和经费紧张的状况更加严重,一些学校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往往利用 “山高皇帝远”“优势”,全然不顾国家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在学生收费上大做文章,通过巧立收费名目、扩大收费范围和收费标准来谋取经济利益。
(二)现行的一些收费政策已不适合高校发展的需求
教育与经济有关密不可分的关系。教育在经济发达的地方发展更快,而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制定则基本上是实行全国一盘棋。制度的相对落后制约了经济发达地区教育的发展。例如经济发达地区高校的一些收费项目的收费标准落后于其经济增长速度和教育消费增长速度。为了与其他高校争夺优质的教学资源,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多收费,乱收费的行为自然出现。学生在不同层次的高校所接受的教育质量必然不同,家长出于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和优质教学资源的相对短缺,“赞助费”的产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高校的财务管理存在一定的混乱现象
在高校内部收费工作的管理上,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有些学校虽然建立了收费管理制度,但却得不到坚持和监督,“收支两条线”的原则只是一种形式。有些高校甚至将某些下属部门或单位定性为自收自支、工资自保、奖金自发、利润上缴的盈利性组织,这从侧面上是对其下属单位乱收费行为的一种放任和默许。一些高校虽然实行财务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取消了下属单位的财务权,但各单位“小金库”的存在却是不是秘密的“秘密”。
三、对所存在问题进行治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进行多元化筹资,整合教学资源
为缓解高校的经费压力,国家应不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力度。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也要采取措施,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的投入机制,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财政制度,保证教育经费的持续稳定增长。各高校也应积极创造条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开源节流,谋求发展,从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发展中寻求出路。通过鼓励建立社会投资、贷款和捐资助教的有效激励机制,不断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吸引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教育事业。同时,要加强对教育经费的严格管理,确保高校按照规定用途使用经费,加强对教育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努力提高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经济杠杆,合理地调动教学资源进行有序流动,促进教学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使优质的教学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提高高等教育投资的效率。
(二)因地制宜地制定和更新收费政策
国家相关部门要根据形势的变化,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教育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定期评估各项收费政策,对应废除的政策坚决予以废除,对不适合当前需要的政策,尽快修改并及时公布。各高校应加大对各项收费政策的宣传力度,自觉接受政府及社会的监督检查。对已经不符合现时情况的收费政策,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提出修改建议,待物价等管理部门重新核定后,立即进行调整。同时,细化院校、区别专业,因地制宜地确定不同的收费标准,体现教育成本合理分担原则,充分调动各高校的办学积极性。各项收费政策的制定应体现效率与公平的兼顾。
(三)加强收费政策宣传,全面落实收费公示制度
为了提高收费的透明度,便于接受群众监督,得到群众的理解,各高校要认真执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按照教育收费公示制度的内容、方式、批准文号、收费范围、收费标准、收费用途、举报电话等内容在学校收费场所及其他载体上进行实时公示,确保所公示的教育收费政策合法有效。为使学生和家长充分了解各种收费情况,各高校在学生开学前,应保证学生能拿到收费通知单,使学生与家长对收费的各项内容有清楚认识,明确哪些是许可证规定项目,哪些是代收项目,收费的标准是多少,收费的依据是什么,收费的用途是什么等。
(四)加强高校财务管理与监督,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经费管理制度
各高校要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强化校内的财务管理,对下属各单位提供的各种收费服务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监督,对收费进行统一管理、集中核算,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制度。统一全校的收费票证,加强对所收资金的审核,并及时解缴入账,防止出现“小金库”。对收费资金的使用,应执行经办人、所在单位及学校财务部门的三级签审制度,确保所收经费的安全使用,明确各方责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哪个部门出事,要追究当事人和单位主管领导的责任,层层落实。各高校纪检、监察、审计、财务部门既要加强各自的监督检查,也可设立收费联合检查组,并配备专职收费稽查员,对校内有收费项目的单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还应设立“举报箱”,遏制乱收费、乱开支的现象。对检查出的问题,责令其立即改正,并坚决给予处罚。对情节严重、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要对主要负责人和责任人进行处理;对行为恶劣的乱收费事件,予以公开曝光;对触犯刑律的有关责任人,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征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7
一、农村学校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1. 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 “重教学、轻档案”的现象较为普遍。
学校档案工作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许多农村学校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教师对档案工作都重视不够, “重教学、轻档案”的情况普遍存在。一是有些农村学校领导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致使农村学校档案工作在政策上得不到扶持, 在经费上得不到保障, 在议事上列不上日程。二是有些农村学校领导不及时上交档案管理部门保管, 其他人员在传递、查阅档案过程中不经心致使档案毁损、丢失情况时有发生。三是农村学校教师普遍认为教学文案、教学成果等是自己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个人科研成果, 不愿意上交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认识上的欠缺直接导致农村学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 档案管理混乱, 档案信息真实性、完整性、使用率不高。
2. 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管理不规范。
目前, 多数农村学校档案的收集、保管、保护、借阅等制度不够健全, 有的虽建立了一些管理制度, 却流于形式执行不严, 又缺少必要的监督机制。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 致使档案管理不规范, 档案资料收集不全、整理不及时, 档案错归错放、随意归档、不履行借阅手续, 致使缺失散失现象相当严重。
3. 档案经费及硬件投入不足,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农村学校档案室建设不标准、不规范, 档案保管条件简陋, 防盗、防火、防霉、防蛀等“七防”设施不足是普遍现象。阿城区共17个乡镇100余所农村中小学, 档案经费寥寥无几。在全区农村学校中有移动式档案柜的只有15所, 其他的都是用老式木柜, 个别学校只在办公桌上堆放档案, 电子介质存储必备的防磁柜无一配备。
4. 档案管理人员缺乏档案知识, 业务素质不高。
档案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 学历普遍偏低, 现代科学知识贫乏, 在专业素质、理论水平、职业操守等方面参差不齐, 即懂教育教学又懂档案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
二、加强农村学校档案工作的对策
1. 提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 营造档案事业发展的
案工作的重要性, 摒弃农村学校档案工作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错误思想, 切实做好农村学校档案工作。应尽快把学校档案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评内容, 直接与学校年度考核挂钩, 同时给予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 以此保证农村学校档案工作的健康发展。二是强化广大教职工的档案意识, 争取大家对档案工作的支持。档案工作是一个涉及范围很广的工作, 只有全体教师都能对档案工作给予高度重视, 人人参与, 才能扎实做好这项工作。三是广泛宣传, 为发展档案工作营造良好环境。农村学校档案管理部门应充分利用文件、报纸、宣传栏、黑板报、宣传标语、会议、网络、短信等形式大力宣传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 为农村学校档案工作深入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不断扩大农村学校档案工作的影响。
2. 健全管理制度, 加强对农村学校档案的规范管理。
一是要在收集、归类、建档、查阅等环节建立、健全、完善农村学校档案管理制度, 并对此作出明确而严格的规定, 认真落实, 为档案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保障。二是针对教育教学成果大多为个人科研成果的现实, 谋划教学科研成果档案管理的奖励机制和有偿使用机制, 以提高广大教师参与学校档案管理的积极性, 丰富农村学校档案管理内涵, 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及实效性。三是针对农村学校档案管理人员多为兼职且工作流动性大、职业技能不高的特点, 建立健全交接管理制度和继续教育培训机制, 提高业务能力业务水平, 真正做到“爱岗敬业、惜档如金”, 切实增强档案管理服务能力。
3. 加大投入, 改善档案工作的软硬件条件。
一是档案管理的经费应列入农村学校预算, 统筹解决;档案室的建设应列入农村学校基本建设总体规划, 在规划中应从学校长远发展的角度留有拓展余地。二是根据农村学校财力有计划地添置档案室“七防”相应设备以及声像资料、实物等对保管有特殊要求的相关设施, 以确保档案材料保管安全、管理规范。三是把远程网络信息平台等现代化手段放在档案室建设重要位置上优先考虑, 以强化农村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4. 强化队伍建设, 为档案工作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征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8
目前青年教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急功近利,缺乏计划性;二是千人一面,缺乏针对性;三是低投低效,缺乏激励性。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加速培养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我认为,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制订合理的培养规划
切实可行的师资建设规划是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前提。学校要根据各自学校的规模情况和师资结构的特点,遵循“高起点定位,分类型推进,抓重点突破,促全面提高”的青年教师培养思路,制订出行之有效的师资培养的总体规划。规划要着眼发展,突出计划性,既有近期目标,又有远景规划。要确定学校近一阶段青年教师培养的对象及培养的方向,针对青年教师的整体情况和每个教师的个性特点,制订出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确保各项
培训活动的科学性、计划性和针对性。
二、采取有效的培养措施
1.夯实基础
(1)教学业务基本功,必须按期达标。根据青年教师成长的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学校对所有青年教师的学历、三字一话(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普通话)、三能一会(能上课、能评课、能说课、会搞教育科研)、多媒体课件制作、信息技术运用等提出了具体的达标要求,限期达标。
(2)理论业务学习,必须按时完成。理论素养不仅影响青年教师发展速度的快慢,而且决定着青年教师发展水平的高低。因此,学校必须把强化青年教师理论业务学习作为教师快速成长的一项基础工程。每位青年教师每学期都要围绕一定的专题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完成一定数量的理论业务学习笔记。学校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让广大青年教师从理论学习中尝到甜头,让学习成为内在需求。
(3)教育研究课题,必须人人拥有。引导青年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他们业务能力,促进他们快速成长的又一条重要途径。学校要设立更易于操作、便于申报的校级科研课题,让广大青年教师立足课堂、贴近自己的工作实际从事课题研究。在此基础上,鼓励他们积极申报或参与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的课题研究,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提升他们的从教品位。
2.搭建平台
为了让青年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学校还适时举办一些竞赛评比活动,积极营造一种催人奋进的学校环境,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搭建平台。
(1)举行“青年教师教学业务基本功大赛”。教学业务基本功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重要前提。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各科教师的专业技能竞赛,如语文老师的朗读竞赛、数学老师的编题、命题和解题竞赛、英语老师的口语对话竞赛等,用竞赛来推动老师专业技能的提高。学校还每两年举办一次“青年教师教学业务基本功大赛”,对全校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基本功进行一次综合评定,以激励先进,帮助部分青年教师寻找差距与不足,找准努力方向。
(2)举行课堂教学竞赛评比活动。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战场,也是锻炼教师的主阵地。教师的真正本领、真实水平应展示在课堂教学上。学校每学年都要按计划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根据每位青年教师的教学情况评定等级,实施分层推进、分类要求,以促进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3)举行教科研论文评比活动。这不仅可以引导和促使青年教师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整理,还可以引导青年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把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4)开展“骨干教师”评比活动。对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及时予以肯定,这有利于促使其快速健康地成长。因此,学校要制订各类“骨干教师”评比的细则,按照客观、公正、严格的要求,每学年从教育、教学、科研三个方面进行“优秀班主任”、“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教学骨干”、“教科研先进工作者”等称号的评比认定,从不同方面肯定青年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
3.创造条件
(1)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在青年教师成长的初始阶段,根据青年教师任教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为他们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进行“师徒结对”、对口帮扶。学校为聘请的“老师”颁发聘书,师徒双方签订“责任状”,制订出具体的帮扶目标和计划。
(2)实行“名师引导工程”。为了促使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对于发展潜力较大的青年教师,学校在其成长的关键时期,专门聘请知名教育专家担任导师,进行带教指导,实施“名师引导工程”,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4.提供动力
为了鼓励广大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学校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表现突出、实绩明显的青年教师的进修、晋级、晋职予以优先,为广大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提供条件。
(1)外出学习优先。学校每年优先安排赴境外、省外、市外参加学习、学术交流或研讨。
(2)享受津贴优先。学校制定青年教师进步奖励制度,凡被学校评为各类骨干称号或获得一定级别以上表彰的青年教师,可享受一定数额的津贴和奖励。
(3)晋升职称优先。职称评定向优秀青年教师倾斜,对于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教师,可实行“低职高聘”,符合条件的教师可以享受高一级职称的各种待遇。
(4)晋升职务优先。在提拔使用年轻干部上,学校把一个个青年教师的工作实绩作为衡量“能”和“绩”的重要参照标准。把“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年轻同志推荐到重要岗位,让其得到更好的锻炼,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资金投入到位
在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中,学校在做到“措施得力”的同时,还要做到“保障有力”。学校要加大对青年教师培养的资金投入,并保证资金的足额按时发放,以便及时为青年教师添置必要的办公设备,购买必要的学习资料,提供足够的学习、参观经费等,保证各项培养计划按方案如期实施,为广大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提供强有力的物力和资金支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加速培养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也是学校长期需要面对的课题。我们要不断分析教师成长过程中的新情况,克服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的新问题,探索师资队伍建设的新途径,努力打造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
【征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推荐阅读:
工会依法维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6-26
销售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7-16
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8-30
工会-预防腐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1-02
当前招标投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7-07
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7-08
关于会计交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01-17
三品一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06-25
基层医院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