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力资源再开发(通用11篇)
老年人力资源再开发 篇1
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为我国妇女事业在新世纪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合理开发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全面提高农村妇女素质,不仅关系到妇女自身的进步和发展,而且关系到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只有把广大农村妇女这支人力资源充分挖掘,发挥好了,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才会充满旺盛的生机和活力。笔者认为,通道作为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开发县,经济发
展相当落后且不平衡,扶贫攻坚任务还相当艰巨。同时,该县是劳动力输出大县,三分之二的男劳动力和二十来岁的女性外出打工,农村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任落在了中年妇女身上,因而充分开发利用农村妇女人力资源这支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一、通道县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1、农村妇女劳动力状况。根据2003年有关资源统计,通道侗族占76,全县劳动力156559人,其中妇女劳动力75016人,初中文化以上的26210人,20至50岁的48442人。男劳动力三分之二的外出打工,留在农村的是老弱病残和妇女,造成妇女在农村经济建设中起了主导作用,而中年妇女文化素质低,劳动能力差,因而农村经济发展相当缓慢。从全县农村乡土人才来看,女性所占比例还不到8。
2、农村妇女在经济生活中处于被动地位。通道是个典型的山多田少的少数民族农业县,种养业的发展是提升县域经济的关键。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妇女由于受经济条件和传统文化的影响,生活空间比较狭窄,思想比较狭隘,结婚生子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倾注在了家庭和子女上,无法从以生育特别是生育男孩为人生任务的狭小天地中解脱出来。她们更多的是依赖着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从事着简单的劳动来满足生活需要,对家庭以外的社会资源如现代的生产信息,各种政策措施、法规和相关技术的接受总处于被动地位,导致她们在社会中普遍处于受支配地位,这与中国加入WTO对农村经济和农产品科技含量高的要求相矛盾,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农村妇女参政比例低,基础薄弱。从我县21个乡镇243个行政村来看,村支两委班子中妇女干部仅40人,其中女支部书记10人,只占支部书记的4.1。妇女参政比例低,使得妇女在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是部分男性对农村妇女持不信任和怀疑态度,诱发了她们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对参政议政产生惰性,认为那是男人的事,女人做个贤妻良母就行了。农村妇女参政基础薄弱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女党员少。全县农村党员5379人,其中女党员845人,只占党员总数的15.7;二是文化程度低。单从女党员来看,初中文化以上的257人,只占女党员总数的30.4,其它的均为小学文化或文盲;三是女党员年龄结构老化。平均年龄为43岁,其中35岁以下的200人,55岁以上的282人,最早入党为1937年;四是农村妇女后备干部少。因经济条件和家庭的原因,年轻的妇女外出打工的较多,具备培养条件的少。全县农村后备干部486人,其中妇女所占比例还不到
5二、造成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慢的原因
1、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重男轻女思想的束缚。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形成了一种以男人为中心的传统思想体系。新中国成立,提出妇女“半边天”,但在经济落后、信息闭塞的老、少、边、贫地区重男轻女思想依然存在并不断地渗透到下一代,传统的社会偏见对妇女的能力持有不信任和怀疑态度,导致妇女人才资源开发缓慢,有些甚至处于停滞状态。
2、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发展水平不高。进入新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提高。但内陆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因受交通、信息、科技、资金等的限制,经济发展进程相当缓慢。我县从2003年来看,国内生产总值57853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8140万元,工业总产值32492万元,人平纯收入仅720余元。全县财政收入还不如沿海发达地区一个普通村一年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经济落后使政府无法投入资金开发妇女资源。
3、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妇女受教育的权利未能全部实现。由于家庭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许多农村小孩未能全部实现受教育的权利。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大中专毕业生不分配工作和教育费的增加,农村学生失学面较大,有的初中一毕业便外出打工。另一方面,因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女孩迟早是嫁出去的人,泼出去的水,会写自己的名字和认钱,将来嫁个好人家就行了,读书只是浪费钱,因而相对来说女孩辍学率比较高,导致农村妇女整体素质低。据调查显示,15岁及15岁以上的农村妇女75016人,文盲半文盲10196人,初中文化20617人,高中以上文化仅98人。农村妇女文化素质低,制约了农村妇女对职业的选择,出现了“三有四缺”现象:“三有”即有劳力、有土地、有干劲,“四缺”即缺新的思想观念、缺现代科学技术、缺发展资金、缺市场信息和管理
营销能力,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高,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利用。
4、农村妇女自身解放思想认识不高。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妇女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她们在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和遇到外界各种压力时,心里承受能力差,自信心明显不足,依附男人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想较浓,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退
回到“男人以社会为主,女人以家庭为主”的习惯性性别分工模式,缺乏社会竞争力,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差,不能完全适应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农业社会转型的需要。社会解放了妇女,但妇女自身没有完全解放自己。
三、开发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的对策和建议
1、加大社会开发力度,改善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的外部环境。在开发农村妇女人力资源中,各级政府要协调统一各个环节的政策制度,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妇女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法律和宏观政策,创造有利于妇女人力资源开发的社会环境。一是加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让农村妇女从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抑制和消除对妇女的歧视和偏见,形成尊重妇女、保护妇女的社会风尚,增强妇女参政议政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二是保障农村妇女健康权益,提高她们的身体素质。加强农村卫生组织建设,做好预防及保健的综合服务,建立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重点防治严重危害农村妇女健康的疾病。三是努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科学文化素质。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最大限度地培养农村高、中级实用人才,鼓励农村妇女通过广播电视和讲座的形式积极参与学习和实用技术培训,以提高科学素质和劳动技能,涌现一批女科技致富带头人。四是加强农村妇女扫盲力度。在条件允许的乡镇和行政村以村里主办、政府协办等形式开办夜校,要求50岁以下的农村妇女文盲必须参加学习,从而提高农村妇女综合素质,形成移风易俗的良好氛围。
2、通过典型引路实现角色的转换,提高农村妇女人力资源自身素质。加强思想观念教育,积极引导农村妇女树立新观念,学习新知识,摒弃落后的小农意识,特别是注重发挥身边典型带头作用,正确灌输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让身边摸得着、看得见的先进妇女的事迹不断地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农村妇女逐步走出家庭小天地。在男女平等、自觉维权的基础上悄然实现家庭角色到社会角色的转换,并树立自我超越的人生观、市场取向的产业观、法制取向的社会观、经济与社会效益并重的发展观。
3、提高农村妇女政治地位,维护其参政议政的合法权益。积极引导农村妇女走出家庭小圈子,主动参与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管理中,确实落实村民代表大会中女代表的比例,确保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占一定比例。鼓励农村妇女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和决定,充分听取妇女参政议政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保障妇女在培养、选拔农村干部中不受歧视,也可通过乡镇党委政府组织各村召开村民大会的形式,让农村妇女了解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动态。同时,各级妇联组织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在积极引导妇女参与农村经济建设的同时要逐步让她们转变思想观念,由被动了解国家大家、参政议政到主动关心社会发展动态,逐渐成为农村政治舞台上的“半边天”。
4、积极挖掘农村妇女劳动力潜能,鼓励其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各级组织要帮助农村妇女树立市场经济意识,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把仅仅满足一家一户小范围的传统工艺制品规模做大做强,以商品的形式大胆地参与市场竞争。在市场运作中,各级各部门要为农村妇女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以农村扶贫资金、小额信贷和实施项目等形式为农村妇女创业创造条件。同时,各级妇联要组织动员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开展“双学双比”活动,引导农村妇女建立各类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形成信息、技术共享,参与市场竞争,抵御市场风险的利益共同体,进一步促使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有机衔接,从而不断提高农村妇女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使农村妇女走上致富的道路。
老年人力资源再开发 篇2
一、2008年图书市场档案题材的文本分析
分析2008年书业市场, 可以看到档案资料已经成为出版业新的选题资源中重要的一支, 按照出版学图书分类的方法, 对于以档案为题材或者重要出版资源的图书总目进行如下分类:
1. 教育资料类:
这一类别可以进一步分为两个子类:一为教材教辅类:档案学科作为高等学校的基础文科专业自设立以来长期为我国各个行业的档案文献管理部门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专门人才, 也是建设比较成熟的基础学科门类之一。例如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1世纪档案学系列教材, 几乎每年都出版过档案专业的具有建设性价值的教材, 2008年5月由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外国档案管理学》是这一年的阶段性成果, 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外国档案载体和种类从古至今的演变历程, 探讨了档案和文件的定义和价值。第二子类为教育科学类:以少儿百科类为例, 《历史档案解密》 (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8年2月) 则从解密历史档案的角度, 在内容上确定了五大板块:武器、战争、间谍、反恐、灾难。这套丛书凸显了以历史的真实为基本宗旨的编选原则, 本书针对儿童为阅读对象, 有效地开发了历史事件中引人入胜的阅读因子, 同时也倡导了深刻思索的思维导向。对于历史档案文本价值的再发掘极为成功, 并且极大改变了普通阅读大众对于档案“无法亲近”的认识误区, 在儿童文化阅读领域的拓展是非常有启示性意义的。
2. 史料文献类:
档案资料作为出版对象而言, 相对比较传统的出版物类型。一方面将历史真实细节以文本的形式呈现给当下的读者;另一方面对于学术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文献检索意义。
晚清、民国的历史、文学研究是近年来文学史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包括海外汉学在内的许多学者将关注的视野延伸至此, 围绕“没有晚清, 何来五四”的学术论题曾展开了大规模的学术研讨, 其中涉及了大量而丰富的诸如“现代性”、“民族性”话语等研究的关键词。档案资料的开发也需要对于学界的研究热点有及时的反映, 并进而形成一种史料建设与学术研究之间积极的对话与沟通。由上海图书馆编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图书馆藏盛宣怀档案萃编》收藏了盛宣怀家族自1850至1936年间的记录, 包括日记、文稿、信札、账册、电文等等, 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外交、金融、贸易、教育各方面。中国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如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甲午中日战争、辛亥革命等等, 都一一涉及。通过介绍盛宣怀一生的主要经历和事迹, 以小见大, 进而表现晚清至民国初年中国历史的风云激荡, 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史, 尤其是洋务运动史、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史等将大有裨益。为研究者进入历史现场提供了一个新的参考。
3. 文学艺术类:
2008年的中国图书市场的两本纪实类文学作品在各大图书市场都取得了非常理想的销售成绩。一本是由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编著的《震撼———电视档案512汶川大地震备忘》。该书客观严肃地回忆了面对汶川大地震的突如其来, 中国的电视媒体如何快速反应、积极应对的真实经历, 书内集中了40余名记者的现场纪实和多方面专家的理性分析, 可以说这是一部32天跨度的电视台内部的档案, 一份原始的国家媒体运作文本。这份档案的记录和留存对于建设和完善中国媒介领域应激性机制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另一本是立足于对于档案资料的细腻解读而创作的小说《哈尔滨档案》, 作者是澳大利亚的穆斯塔芬, 小说透过前苏联内务部的“哈尔滨档案”, 记载了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 3万多个从哈尔滨返苏的苏联家庭所遭遇的大清洗运动。著名作家王蒙, 给予该书的评价是:“《哈尔滨档案》给人以大震动、大悲怆。正视历史也如正视现实, 要能战栗, 能不战栗。至少不能转过脸去。正视至少能让人记住并且哪怕是只前进一小步。遗忘与躲避则只能是无可救药地走向毁灭。”这也正是档案资料作为出版资源再开发所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4. 实用管理类:
档案学科是一门实用型基础科学, 其教育的目的在于指导实际工作。例如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出版的《中小学生心理测量与心理档案》针对目前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次尝试, 立足于现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客观需求, 对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测量及建档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实验性的论据, 这对于中小学学生档案工作的完善具有相当程度的推进。而《档案馆信息化与档案管理变革:数字记忆之思考》一书则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全局出发, 全面阐述档案馆信息化与档案管理变革的互动关系, 为档案工作者提供开展信息化全过程管理与档案工作实践的方法论, 提高档案工作的有效性, 促进信息资源知识化转变和社会化共享。
5. 人物传记类:
人物传记类本也是文学艺术类作品的一支, 但因为其对于档案资料运用的特殊性, 将其单独分析。人物传记类作品基本包括自传与为他人作传两种类型, 均以能够真实客观地将历史人物本色呈现为基本的艺术标准。其中为他人作传的作家必须大量地翻阅资料、查找历史档案, 从而能够更为真实客观地描摹主人翁丰富的人生经历, 能够提供大量的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百年风流宋美龄档案图片》一书根据国内外新近开放的宋美龄的档案资料和照片, 则要选出各时期的有关照片, 如六十多年前宋美龄为中国抗日争取盟国外援的访美照片, 作为当时中国空军奠基人之一、伴随其从草创到抗战胜利的相关照片等。其中有很多照片是首次在出版物中出现, 作者利用了图片档案的珍贵史料价值, 从而丰富了图书市场的图片类传记作品。
通过市场分析, 可以看到目前图书市场对于档案资料的开发已经突破了简单直接的史料综合和历史史志的层面, 而逐渐走向多层次、多角度、多视野的综合性研发层面, 进而将接受视野拓展为包括学生、学者、管理部门和大众读者的广泛受众群体。
二、对于档案作为出版资源开发的文化分析
1. 档案自身的特性使其成为出版资源开发新的生长点。
档案价值的历史性和现代性是统一的。基于这样的学科基础, 出版与档案的联姻更多的不是人为的选择, 而是文化发展的必然。2008年的书业市场中, 对于档案资料的开发已经比较成熟, 尤其在人物传记、文学书籍、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开发, 从内容、装帧、到宣传策划等多个出版环节已经相当的成熟, 对于档案文化资源的“盘活”和进一步开发已成为主流趋势。对于档案部门而言, 利用出版机制使档案走向社会、走向大众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推动手段。
2. 出版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决定了对于包括档案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资源的再利用和综合性开发。
当前的出版科学界正在积极建构基于宏观出版资源理论的“大出版资源观”, 其核心观点是将与出版资源相关的经济学、资源科学、信息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都纳入出版学的理论体系中。就内容资源的开发环节而言, 一方面如何能够扩大资源视野, 另一方面如何对现有资源深入开发, 是出版行业的一个基本认同的思路。档案成为出版资源开发的客体对象具有其自身发展的必然性, 一方面作为传统学科, 其具有自身的积累性发展特征;但另一方面作为一门致用型学科, 档案专业面临着与大众文化市场相对疏离的尴尬现实。单凭学科自身的积累和完善的过程是十分缓慢的, 这就需要通过出版工作者和学科研究者的共同参与, 从而开创新的学术与实践的空间。
在看到出版产业与档案资源互动性合作蓬勃发展的同时, 也必须认真反思这一过程中已经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不良效果。由于档案资源本身对于历史细节的记录性语言模式, 对于要求个性色彩的图书文本是一个挑战。对于出版业而言, 文化创新和积累是其发展的根本, 对于传统档案文化的现代开发, 成为支撑出版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而对于传统的档案学科而言, 研发力量的整合和对于出版手段的借势, 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科发展的新的生机和活力, 其中的经验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参考文献
[1]刘宝瑞.宏观出版资源系统的理论研究[J].出版科学, 2007 (2)
新闻资源整合与开发的再认识 篇3
新闻资源的开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渠道的拓展,二是新闻事件的多重挖掘。信息渠道的拓展是横向的量的积累,新闻事件多重挖掘是纵向的质的提升。信息渠道拓展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渠道的多元化和丰富性,二是已有的渠道的充分利用和再度挖掘。城市电视台的新闻线索来源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体制性的新闻线索源。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他们和当地的党政机关有着天然的密切的联系,这是他们获得新闻线索得天独厚的条件。党政机关是新闻线索的集散地,采编人员要善于从党政机关的报告、工作总结和工作汇报中,从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接触中,敏锐地捕捉新闻线索。以往的会议报道只重形式、只看领导,其实,文山会海蕴藏着无比丰富的新闻线索,学会倾听和分析,就能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如西安电视台的“追踪”栏目,开办六年来之所以线索源源不断,就是利用了它与西安市政协的密切关系。西安市有五百多名市政协委员,几千名区县政协委员,他们每年有数以千计的提案和社情民意,他们成为栏目天然的通讯员、信息员。二是采编人员都是新闻源。新闻从业人员都是生活中的一员,他们每天接触社会,职业的敏感使他们能从旁人熟视无睹的社情民意中看到新闻。同时,采编人员积累的丰富的人际关系也是获取新闻线索的重要资源。三是新闻同业提供的新闻资源。每天的报纸、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都提供了不同类型的信息,要善于从这些已发布的新闻中挖掘他们还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来得及深挖的新闻线索,抓住他们遗漏的线索,或者从中受启发的线索,这样就能发现别人没有的新闻。四是热线。如今,各类新闻媒介纷纷开设了“新闻热线”来征集新闻线索,并重奖线索提供者。这些新闻热线的开设是发现新闻信息资源的重要策略,它拓展了信息的来源渠道,使新闻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但对热线提供线索要善于甄别筛选,防止出现虚假线索和掺水线索。五是共享线索。新闻记者都有不少的同行朋友,在信息上也是互通有无,这是信息来源的一个渠道。另一方面,基层和行业媒体的新闻资讯交流也是扩展新闻渠道的一个重要途径。
渠道的拓展为媒体赢得了充足的新闻源,这是媒体获得竞争力的有利条件,但是一次性的开发利用也会使这些优势丧失殆尽,因此,必须充分有效地利用好每一条新闻线索,不断地挖掘已有线索的新闻价值,使新闻的效应和影响力得到延伸。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新闻资源的不断挖掘拓展和综合利用,二是“旧闻”的重新发现和再度延伸。比如,前一段大肉涨价,这是一个动态新闻,如果这样简单地处理了这条新闻,就浪费了这个资源。大肉涨价是动态简讯,但为什么会涨价,就可以进行深度的剖析,做成专题节目或者通讯。涨价了市民是什么心态、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得到落实没有,落实后效果如何;养猪户如何看待这次涨价,国家的政策他们如何理解,国家采取措施后他们积极性是否提高,他们还有什么顾虑;这次涨价是个案还是普遍现象,是市场规律还是人为操纵;是市场使然,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国家的畜牧政策出了问题还是国家的市场调控不力,如果是人为因素,政府对这些操纵者如何处置,应该从这单一事件中吸取什么教训,等等。如果将这条新闻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那么一条新闻就可以衍生出更多的新闻,就可使这条新闻线索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开发。
“旧闻”的再挖掘,是新闻渠道拓展的另一条思路,也是新闻事件延伸和价值多重挖掘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很多媒体只重视独家的、第一手的、最新获取的新闻线索,殊不知旧闻中蕴含着丰富的新闻。因为新闻事件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不断地会出现新的情况和新的特点,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些资源,那也是对新闻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对新闻价值极大的蔑视。再举大肉涨价的例子,温家宝总理今年来陕期间,曾就大肉问题作过批示,并实地视察了养猪基地,今天看来这只能是旧闻了,但我们不能就此放过这条线索。温总理走后,媒体可以重访养猪基地,可以再采访后续的落实情况,还可以采访基地的群众,做成访谈性的节目,可以谈国家政策,现实困难和问题,省市政府的关心,预测美好的前景,还可以谈温总理平易近人的作风,谈群众与温总理近距离接触后的真切感受等等。许多有经验的记者就是善于抓住一条有价值的线索不放手,不断地深挖发掘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和新的特点,从而成功地将“旧闻”变成源源不断的新闻。
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问题及对策 篇4
【关键词】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城市发展;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0-051-01
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土地资源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持,但我国对于城镇土地的利用效率却很低,本论文就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问题及对策做了一下探讨。
一、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问题存在的原因
在我国许多的城镇在进行规划时就把城镇规划的很大,基本上都是在比谁的城镇规模大,比谁的城镇扩展速度快,但对于城镇其他方面的问题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在有些城镇它的经济并不怎么发达,有的甚至还存在财政问题,对于城镇来说它的财政收入都是有限的,它很多的经济来源靠的都是土地的转让,据调查,有些的城镇他们的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是靠转让土地的收入来维持的。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问题的存在,我国许多的城镇可能为了发展自己的经济,提高自己城镇的管理水平,就会对各种我你爹的规划就会进行相应的审批,但这样就很容易出现漏洞,造成土地的乱使用,由于审批没有规定,而且要求的程度也不同,这样对于土地来说就容易造成违法建设或者监管失去控制的现象。在许多城镇工业建设中,一般负责开发运营的都是公司,但我国城镇由于经济能力有限对于招商引资就缺乏眼光,使得引进的企业额都是一些层次低,没有竞争力的企业,这样就使得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形成了一种恶性竞争,对于土地再利用的效率比较低,这样不仅造成的土地资源的浪费,还造成土地了资源的破坏。还有些城镇比较落后,对于招商引资重视不足,使得城镇许多的土地都闲置在那里,城镇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得不减少价格来租给规模小的企业,这样对于土地的再利用效率就会造成恶性循环,是不利于土地的发展的。
二、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端正思想态度
对于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的问题首先考虑的就是要以市或者县的中心为中心来做城镇的整体规划,必须要符合我国的规划的法律法规,要使得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没有争议。在进行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时候首先要进行调查,要把城镇需要改造的旧住宅区自己其他的不用或者违章的都要纳入到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中去,对于那种已经建成但是不符合标准的是要进行再一次的调整,尤其是没我在国家规定范围了而且是禁止实用的建筑就更应该进行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对于破产或者是企业经营比较困难的都可以进行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对于国家命令禁止或者不符合国家要求的都可以进行再一次调整,进行进一步规划,进行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
(二)相关人员应该做好相关调查工作
对于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积极进行调查,要充分的利用相关调查成果,采用科学的手段理论方法来进行准确的分析,对于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要有一个科学的,有依据的初步规划。在这个基础上面,要共同发挥各自的职能权利,相互的探讨分析,再进行最后的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确认,然后进行实地考察,看能不能顺利开展,是否符合实际,在进行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对于城镇低效用地的范围进行再一次确认,要对它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确保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进行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时候一定要有专门的,科学的规划,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要按照国家的标准来进行规划,要建立档案,还要建立数据库,对于所有的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规划都要有备份。
(三)要重视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空间利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越来越少,也越来越稀缺,这就对于我国土地的再利用就提出了更好的要求。现在对于土地的利用多提倡的是多维空间的的利用,这样可以增加建筑的容积,减少土地的空间,增加了人们对于土地利用的效率。在我国许多的城镇对于土地的利用都是多维的,像修建商场,停车场等,都是在地下修建,这样就可以减少大的先用土地的空间,可以充分再开发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减少了对于耕地的占用,给我国城镇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对于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问题政府应该高度重视,指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而且要落实到位,不能只说不干事,要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做到真正的监管,政府还要为城镇的发展提高许多的优惠政策。
三、结束语
对人力资源范畴的再认识 篇5
对人力资源范畴的再认识
本文对迄今为止的学术界关于入力资源含义和定义的各种看法做了大致的归纳和评述,通过对人力资源内涵和外延的较为深入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应该从人力与人、人口、人才、劳动力等概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理解上,从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之间存在着同质性和异质性的理解上,从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社会经济特征上去把握和界定人力资源范畴的实体含义.
作 者:陈明立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71 刊 名: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CHUAN ADMINISTRATION COLLEGE 年,卷(期):2003 “”(2) 分类号:F062.1 关键词:人力资源 劳动力 人口 人才老年人力资源再开发 篇6
再融资日前获证监会有条件通过,公司拟增发股份募集资金不超过20亿元用于迪士尼4条配套道路的BT建设。根据公司北通道项目的经验,公司在大型BT项目中将获得三重收益,分别是高毛利的施工业务收入、一次性审价差和投资收益。首先,4条公路总投资约39.2亿元,按照总投资的70%用于土建、公司自主施工占50%测算,在考虑2011年已结算部分,武汉中科博亿节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则2012-2014年还可贡献收入8-10亿元。其次,按照我们的测算,北通道项目一次性审价差约为9-10亿元左右,占项目初期暂定总投资的10%左右,类比此情况,则保守估计增发项目可贡献一次性审价差约2-3亿元。最后,根据测算,四条公路全部回购完毕后,武汉中科博亿节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将累计贡献投资收益约12.5亿元。根据公司公告,北通道之后,武汉中科博亿节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公司签订的大型BT合同达54.3亿元,大体量的BT业务将在近期为公司带来充足的施工收入,在中长期带来可观的投资收益,武汉中科博亿节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另外,公司北通道项目于2010年竣工,目前已进入审计尾声,预计大概率一次性审价差将在今年底或明年进入损益表,将为公司贡献4-5亿权益净利润,带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总体看,迪士尼实质开建与南汇入浦确保公司中长期增长无忧。预计公司2012-2014年净利润分别为3.3亿、4.1亿和
5.1亿元,武汉中科博亿节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EPS分别为0.66元、0.59元和0.72元,受益迪士尼开建及BT项目陆续进入结算高峰,公司业绩拐点来临,重点“推荐”。机构来源:
老年人力资源再开发 篇7
一、老人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
1、对社会
(1) 弥补人力资本缺口、缓解人才资源结构性短缺
我国人力资源结构矛盾突出, 全国百万高级职称知识分子93.7%是在45岁以上。[4]其中很多到了退休年龄仍可发挥作用, 这就可缓解高层次人才紧缺的矛盾。老年人有自身特点, 一些青年人不愿或者不适合的工作可让老年人来做, 老年与青年结合, 可做到优势互补以缓解人才结构性短缺的压力。
(2) 以减轻社会负担和财政压力。
我国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经济发展进程, 老年人参加生产可积累养老储备、弥补社会养老体系供给的不足。对老人进行人力资源开发, 既可减轻社会养老压力、增加养老积蓄;又可鼓励老人融入社会、创造价值, 以减轻财政压力。
2、对家庭
(1) 促进家庭良性发展。受文化传统影响, 家庭是老年人最主要的归宿地。由于观念和生育政策, 家庭结构中主干和核心家庭居多, 能与老人沟通的家庭成员数量减少了。再加之生活节奏加快, 子女忙于工作在家时间缩短, 无暇陪伴老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 使其从家庭迈向社会, 通过与他人交往获得新思想, 缩小与儿孙们代沟。老年人重返社会, 不仅可以充实自己还可以利于晚辈们安心工作和学习。这就优化了代际间的关系, 更好地促进了家庭良性发展。
(2) 改善生活、减轻家庭养老负担。国家财政很难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 家庭需承担剩余部分。开发老年人力资源, 使部分消费人口转化为生产人口, 既可实现老年人的社会价值又可改善老年人生活, 减轻家庭养老负担。
3、对自身
(1) 充实精神生活。根据马斯洛的观点, 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当前两种需要满足后老人对后三种需要显得非常迫切。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开发, 首先可使他们的社交圈子扩大以满足他们的社交需要。其次会提升他们的自我成就感、增加他人对其的尊重, 以满足其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2) 促进老年人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晚年幸福的基本条件, 定时工作客观上促进老年人拥有规律作息时间, 保证一定数量身体锻炼。据调查, 再就业老人身体比过去好的占40.2%, 比过去差的仅占1.9%。[5]可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 不仅可以帮助老人形成健康心理, 还能促进老人身体健康。
二、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教育措施
1、转变观念
部分人低估老人工作、学习能力;部分人认为孝敬老人仅需从物质上给予照顾。为此要改变单纯养老观念, 树立老年人力资源也是社会整体人力资源一部分的意识。
大众传媒应做好宣传, 引导大家对于老年人有更为全面的认识:老年人运用知识智力和通过精神活动发挥自己的专长, 教育年轻一代, 对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有最直接的效应, 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这不但可以延长老年人对社会贡献的时间也有利于解决社会结构性的劳动力短缺同时协调代与代之间的关系。[6]
2、提供政策、法律保障
决策者通常只重视保护老年人权益, 把部分老年人排斥在社会活动之外, 使之失去社会参与机会。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是一系统工程, 需科学的政策安排, 要做好组织规划, 为其提供政策保障。政府要把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作为老龄事业的一重要部分, 对行之有效的政策要继续贯彻, 对不适应新形势的政策及时修改, 对政策空白点认真补充。[7]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开发人力资源必须有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体系。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 如禁止歧视老人法、老人就业法等, 以保障老年人才再就业权益。
3、发展老年教育
人的教育是贯穿整个生命的过程。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可以使老年人自觉、持续、系统的学习, 既利于创建学习型社会, 又利于充实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为有条件的老年人再就业提供支持。
为达到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目的, 老年教育重点应是再就业观念和再就业技能教育。目前部分老年人观念比较落后, 所以教育老人更新观念是非常必要的, 这可使其更好适应现代竞争环境。部分人年轻时从事技术工种, 随时代发展原有的设备和技术都在改进, 所以对拥有技术经验的老人进行再就业技能培训, 可使其很快适应新工作环境。这不仅可节约人力资源培训成本, 还可培育年轻新人。
摘要:老年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源的组成部分, 应对其开发。为此要转变养老观念, 制定利于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政策、法律, 进行老年教育等措施。
关键词:老年人力资源,老年教育,开发
参考文献
[1]中国劳动人事百科全书 (上册) [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89年, 15.
[2]李颖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15.
[3]王雪峰.张大超.中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与老年体育[J].福建体育科技.2001.10:1.
[4]曹颖.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与限制[J].宜宾学院学报.2006, 10:31.
[5]闵伸.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经济师.2003, 6:71.
[6]鞠健.老年大学现状分析及研究[J].公会论坛, 2003, 11:105.共享共建老有所为.人口与计划生育.19995
别让“老年漂”再“漂”起来 篇8
一个儿子的困惑:接还是不接?对还是错?
“我要等有能力了才会把父母接过来住。”宁波一公司职员万先生说。他口中的“能力”,就是在宁波买到一套两房两厅的房子,“让父母住在出租屋或单位宿舍肯定不方便。但我现在还买不起房,若强行把父母接来,会造成很大负担,父母也不想给我那么大的压力。”
这是很多新宁波人的心声。
能来帮儿女带下一代的“外来老人”,其子女大多都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生活更优裕者、或孙辈入学不需要老人再操持者,接父母过来,更多是为了老人能享受到更好的生活。不过,这部分子女也有他们的困惑。
一位家住海曙的陈先生看着迅速老去的母亲,有时候在想,自己将母亲接到城里来,是对还是错?如果不接来,母亲能和谁一起过日子?父亲已过世,兄弟几个当中,只有他的家境最好,妻子也孝顺,孩子也上了高中,无须母亲操心,在他这儿,母亲只管安逸地生活。让母亲回老家?只有一个妹妹在老家,她也有公婆要侍奉,不可能同时照顾母亲。
尽管如此,一年下来,陈先生发现母亲的话是越来越少,虽然他用了很多心血,也尽量抽时间陪母亲说说话,散散心,逗母亲开心。但陈先生也意识到,母亲对这座陌生城市并无多大兴趣,相反,只要一提起老家的一些旧事,母亲的眼中才有了光彩。
【专家观点:尊重老人的选择】
“听到‘老年漂’这3个字,让我感到一阵辛酸,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画面:一片叶子在空中飘零,离开了根,也不知道飘向何处。”宁波益和健康咨询中心主任张益萍说,常言道“落叶归根”是很有道理的。根是人的归属地,有人们熟悉的生活情景、社会规则、文化背景和乡情即人的社会支持系统,为人们提供归属感和安全感。归属感和安全感虽然在人的需求层次中属低层次需求,但确是人的基本需求,人所有的高层次需求都是建立在低层次需求被满足之后的,因而归属感与安全感对人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当一个人年老时,离开熟悉的环境,去往一个陌生的城市,需要重新适应新的环境,这对老人来说非常不容易。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适应性会减退,面对新环境老年人容易产生紧张、担忧甚至恐惧的情绪。倘若孩子不了解老人的心理,又没有及时地为老人建立起新的社会支持系统,老人会更添无力感、焦虑感。
“老人可以有自己的选择,规划自己的晚年生活。是留在老家,还是来到陌生的城市?喜欢什么时候来?老人都可以和子女开诚布公地说,而不是压抑自己,屈从孩子的安排。”张益萍说,时日久了,这份压抑迟早会爆发,反而不益于老人的身心健康。
一个女儿的无奈:留不住母亲的背后
“朵朵乖,不怕,阿姨会轻轻的,一点都不疼……”在一社区医疗服务站,沈阿姨用一口安徽话哄着正要打吊瓶的外孙女。
57岁的沈阿姨是安徽芜湖人,两年前,女儿在宁波结婚生女,她撇下老伴,到宁波帮女儿带宝宝。一来女儿家不够住,二来老伴不喜欢城里的生活。
沈阿姨说,平时有外孙女陪伴挺开心的,但有时免不了感到孤独。虽然说老家条件比不上这里,但侍弄田地,洒扫庭院,给老伴做做饭,街坊四邻串串门,每天生活得很充实。
“感到孤独的不仅是自己,老伴一人在老家,偶尔生病需要照顾也没人在身边,两人只好打电话联系,想想挺心酸的。”
沈阿姨这话没跟女儿女婿说,只时不时冒出“我要回家”。对此,沈阿姨的女儿也很困惑,在这里,城市越来越干净漂亮,生活也很便利舒适,这么好的环境,母亲为什么老吵着要回到老家?直到有一天,有心的丈夫悄悄对她说,你爸爸在那边。沈阿姨的女儿才恍然大悟。
【专家观点:尽可能让父母在一起】
“我曾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一对亲家,分别来自嘉兴、湖南。为了同一个宝宝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而她们的老伴仍在各自老家。一年多来,两人都瘦了,头发变白了。”张益萍深有感触地说,老来相伴是人生中一段非常珍贵的状态,也是老年生活的现实需要,老年夫妻的相互依存度会远远胜过年轻夫妻的相互需要。但现实中,为了孩子“被分居”的老人不少,其实,这对他们来讲并不公平,甚至有些残酷,被分居的老人不仅要适应新的生活,还对另一半牵肠挂肚,情绪往往会比较压抑、焦虑、孤独,时间长了既影响老人的健康,还会影响与子女的关系。
张益萍说,为人子女者,要尽量创造条件让父母生活在一起,如果实在不具备条件,定期把一方接来或把一方送回老家探亲,让父母也能定期休休假,放松身心。
老年人力资源再开发 篇9
自6月10日县人大常委会召开评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动员大会以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安排部署人大评议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人大评议工作的认识,切实增强做好评议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总结回顾年初以来的工作进展情况,安排部署下步工作任务,动员各系统职工在县人大的监督下,齐心协力,扎实苦干,进一步推进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再上新台阶。
强化措施,安排部署人大评议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我局在人大评议动员会后,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了再动员,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为做好自查自纠工作打下思想基础。我们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强化“三个教育”,增强“三种观念”的学习教育活动,即强化党性教育、法制教育和廉政教育,增强宗旨观念、法制观念和诚信观念,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代表法》、《内蒙古自治区各级代表评议工作条例》及有关评议文件精神,充分认识这次人大对政府职能部门进行评议的重要性,提高认识,增强搞好评议工作的自觉性。二是层层宣传,广泛发动。我局多次组织召开会议,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发动干部职工重点围绕事业发展、行政执法、干部职工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自查自纠,力求找准问题,对症下药,未评先
改。三是发函走访,征求意见。我们通过采取座谈会、发函走访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级人大代表、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针对提出的问题,认真研究及时进行办理落实。
查找不足,整改落实促工作上水平
通过自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找出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已逐步落实纠正措施。人大代表深入多少次对人事工作进行指导,人大的评议意见多少条,对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人事局端正态度,虚心接受,经过对人大整改意见的贯彻落实,重点事业全面发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是实施人才战略,加大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
积极组织近两年新考录的公务员参加盟级举办的初任培训,对393名科级以下公务员进行了《政务公开》、《保密教育》全员轮训工作;完成了首批14家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位分类方案批复工作,为161名参照管理人员办理了职务定岗审批手续;我县现有困难企业军转干部17人,为切实做好困难企业军转干部的解困和稳定工作,我们认真落实各项解困政策,及时完成困难企业军转干部各项生活补贴发放工作,确保企业军转干部的稳定。
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聘任管理工作,严格界定和规范职称制度改革的范围和程序,严把申报审核关,今年完成了计算机应用考试、审计师、执业药师考试报名工作,共申报初、中、高级职称560多人。
按区、盟人才储备工作的总体要求,截止目前,我县共储备各类人才384人,其中,接收大学生村官115人、三支一扶大学生66人及社区民生服务志愿者71人、西部志愿者1人、就业见习累计70人、中小企业人才储备61人,已全部按照《兴安盟人才储备实名制管理办法》的要求实现实名制并动态管理。
二是社会保险工作
近年来,我们把发展社会保障事业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截至目前,全县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20591人,离退休5493人,遗属734人,累计支付养老金7.800多万元。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60549人,受益人数为18691人,年支付医保金3114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6706人,受益人数为107人,受益金额239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11752人,受益人数为6164人受益金额2342.14万元;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11994人,受益人数为127人,受益金额185万元。我们不断完善医疗保险管理服务工作,使其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人性化。职工医疗保险待遇明显提高,降低了住院起付线标准,并将关闭破产企业逐年退休的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范畴。
2009年12月,经多方努力争取我县被列为全区首批国
家级新农保试点旗县,2010年1月26日,我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正式启动,全县农村群众提前受益,截止目前总参保人数138505人,享受待遇23551人,累计发放养老金2720万元。为将新农保这一惠民政策落实好,办成群众满意、政府放心的惠民工程、德政工程,作为新农保业务主管部门,我们多方协调,全员攻坚,强化培训,深入宣传,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全力推进试点工作进程,为后续开展该项工作的地区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做法。
三是就业再就业工作
我局切实把就业再就业作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促进农牧民脱贫致富、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措施来抓,其工作始终走在全盟前列。工作中我们依托县乡村三级劳动力服务体系,及时收集发布用工信息,让农民掌握培训和就业动态,引导群众转变就业观念,扩大就业门路,实现灵活就业。十一五期间,每年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均在5万人以上,劳务输出工作始终走在全盟前列,有利地促进了我县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致富增收;几年来,我们共认定“零就业家庭”65户,认定农村“零转移家庭”76户,并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每户至少一人实现了就业。为了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返乡毕业大学生实现就业再就业,帮助他们解决创业资金短缺问题,使他们顺利走上创业之路,我们认真开展小额贷款发放工作,几年来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16笔,发放5500
多万元,使2000多人走上了创业和再就业之路,拉动就业4900多人;结合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我们还开展了对贷款人员的创业能力培训工作,提高了借贷人员的创业本领,降低了创业风险,增强了创业效果。
四是培训工作
我县培训工作根据市场需求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大力开展了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通过加强培训宣传,增加技能培训项目,严把培训质量关,极大地提高了我县劳动者的素质。十一五期间共培训城乡劳动力13072人,其中开展技能培训7140人;创业能力培训1351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4581人。实现成功创业1016人,新创造就业岗位2875个。尤其是“突泉焊工”培训工作,目前已取得可喜成效。经过几年的精心打造,突泉焊工的品牌已经在区内外打响,去年在自治区奖励资金扶持下,结合校安工程,我县对实训基地进行改建,新基地建筑面积达2460平方米,其中实训车间1200平方米,可容纳200人同时进行实训。购臵了先进的气保焊机、手弧焊机、氩弧焊机、等离子切割机、手动气割机等210台(套),改建后,年培训量可达1200人,其规模在全区尚属首家。截止目前,我县已累计举办“突泉焊工”培训班16期,培训学员1709人。其中99%的学员参加了职业资格鉴定,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五是行政执法及信访维稳工作
老年人力资源再开发 篇10
第一章 项目立项社会背景
1、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问题日益突出
在80年代末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90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人口老化形势日益严峻,老年人口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都在不断提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龄问题即老年人的需求问题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问题,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惧死的心态,加之家庭日趋小型化,青年人与父母交流少了,势必造成他们的落伍感,甚至发生心理问题。老人中差不多有三成的老人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因离退休的社会角色转变而产生的心理不适应现象,如出现焦虑、抑郁、孤独和失落感,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夜不能眠;和子女远离后的空巢感以及代沟造成的隔阂等。老年人有固定的生活模式,其个性和行为方式已定型,容易看不惯变革中的一些现象,对后辈消费方式和价值观念常常不理解,以致喋喋不休或怨叹不已,影响家庭和睦与身心健康。因此,面对老龄化发展的趋势和老年人口的增多,必须未雨绸缪,关注老年人,关心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2、建设老年公寓的必要性
目前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和“看病就医方便”。老年人对养老方式的选择近年来呈现出以下特点。在经济上要靠自己。子女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及本人所受压力的加大,子女在赡养老人方面的表现在弱化。解决老年人的养老、就医看病的问题显得尤为迫切。现在越来越多的老人愿意自己设计自己的晚年生活,尊老敬老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美德,弘扬为老助老的时代风尚,本着敬老爱老的精神,以爱心照顾长老,诚意为长者提供一个舒适、宁静、受敬重而温馨的乐园。建立一个老年居住、交流老有所用的公寓是大部分老年人的心愿。
森林公园老年公寓建成后,可是让老人们在这里享受到充足的护理、医疗、膳宿及康体的群体生活。定期为老年人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各种营养套餐搭配科学合理。在这里生活的老年人无病可以休养,有病可以得到医治,休闲时可以娱乐,康复时可以运动、游玩。在这种背景下,森林公园老年公寓选定了森林公园作为开发的重点,有着重要意义。
第二章 森林公园建立老年公寓的优势
1、森林公园层林叠嶂、鸟语花香,环境相当静谧优雅。森林公园背山面水,视野开阔,自然景观独秀,气候宜人,是休闲、避暑的好去处,有天中“小天池”之称。林中有许多国家级保护树种,行走在树下,可看到小鸟在鸟巢中出出进进,经常见到的有白鹭、画眉、喜鹊、斑鸠等。每天早上,公园林区内各种鸟叫声此起彼伏,优美的声音在晨风中回荡,十分悦耳动听。如此丰富的生物资源,以其生态系统之完整性和原始性,将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回归大自然,返朴归真。森林公园中高大挺拔的树木,各种花草独特的芳香味,风掠林梢的林涛声,悦耳的鸟鸣声,潺潺的流水声,静谧的林中空地,令人陶醉的空气等,都有利于身心之健康。森林公园老年公寓及自然生态项目,其形式新颖,内容丰厚,方法可靠,前途广阔,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事业。森林公园老年公寓的建成,可带动其他项目的发展,也促进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
2、驻马店森林公园虽然远离喧哗的市区,但是又不远离城市中心。目前驻马店森林公园是驻马店决无仅有的居住养老的`地方,每逢节假日,儿女们可以到森林公园陪伴老人,和老人一起交流感情,让老人的余生在这里得到真正的幸福和欢乐,在生活上和精神上得到安慰。
第三章 投资估算及经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投资估算总投资700万元
2、经济效益分析
2.1生产成本估算
(1)职工工资
固定职工56人,人年均工资及福利8500元,年工资福利共计47.6万元。
(2)行政办公及燃料动力费50万元。
(3)维修费700万元×3%=21万元
年均总成本118.6万元
2.2年收入估算
按500个床位设计,按70%的入住率实际床位收入350个床位,每个老人入住按500元/月,实际年收入为500×12×350=210万元
2.3资金回收
每年回收资金为210万元-118.6万元=91.4万元
700万元÷91.4万元/年=7.66年
需要7.66年可以收回投资成本。
3、社会效益
3.1直接解决56人的就业问题,另外临时性工作还解决数十人。
3.2带动了周围旅游景点的旅游发展。
3.3建立驻马店第一个“森林老年公寓”,在社会上会造成重大影响,提高的品味。
4、环境效益
森林老年公寓是建立自然生态系统,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触合区域人文、社会景观,居住在这里的老人通过与自然的交往,达到了解自然,回归自然的目的。使居住在这里的老人享受到自然生态所带来的好处,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四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
森林公园老年公寓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可从两个方面的材料来判断,一是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基础设施具备的程度;二是市场测算和发展前途。森林公园老年公寓项目,按前面论述,开发这一项目是可行的,前途是远大的。
老年人力资源再开发 篇11
患者5年来间断出现喘息,常于秋冬季节发作,每年发作超过3个月,不伴发热、咳嗽、咳痰、胸闷、心悸,无呼吸困难、夜间憋醒,平卧时无加重。间断中药治疗(具体不详),上述症状反复发作。20天前患者受凉后症状加重,活动耐力下降,干咳、无明显咳痰,无发热、胸痛,在当地予以抗感染及万托林气雾剂治疗后症状可缓解,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既往史: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
过敏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 36.4 ℃,P 70次/min,BP 120/80 mm Hg。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湿啰音,未闻及明显哮鸣音。心律不齐,可闻及早搏,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不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1.83×109/L,N 89.79%,L 3.57%,Hb 156
g/L,PLT 148.7×109/L;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基本正常。CRP 317 mg/ L。胸部CT结果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表现,少量心包积液。
入院诊断:(1)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2)肺部感染;(3)心包积液。
【老年人力资源再开发】推荐阅读:
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策略06-28
老年住宅的开发研究08-07
中老年服装市场开发08-28
人力资源会计的再思考10-01
9老年电信市场开发现状与建议06-16
高级人力资源开发06-19
特色人力资源开发06-26
人力资源开发探讨09-01
人力资源开发影响09-04
人力资源开发模式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