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福生科造假案例

2024-05-29

万福生科造假案例(共6篇)

万福生科造假案例 篇1

经典案例:“万福生科”财务造假分析

“A股历史上,上市公司造假前仆后继,前有主板臭名昭著的银广夏,近有中小板情节恶劣的绿大地。现在,顶着“稻米精深加工第一股”光环的万福生科承认财务造假,成为创业板造假第一股。

南方周末记者调查发现,从包装上市到日前公告,万福生科的拙劣造假给投资者留下无尽陷阱,也在处处挑战资本市场的底线。” “作为一名扔掉铁饭碗自主创业的民营企业创始人,我可以自豪地告诉大家,公司的业绩是真实的。”2012年7月31日,龚永福在深交所互动易交流平台信誓旦旦地说。他是创业板上市公司万福生科(湖南)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行动比语言更能体现一个人的逻辑。)

仅仅三个月后,2012年11月23日,万福生科收到深交所对公司及相关当事人给予公开谴责的信息,公开致歉。30天前,万福生科发布更正公告,承认“业绩不是真实的”:以2012年半年报为例,该公司虚增营业收入1.88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46亿元、虚增利润4023万元,以及未披露公司上半年停产。

造假之一:虚增收入

承认财务造假,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尚属首例。在此前的2012年9月18日,证监会对此立案进行调查。

万福生科本是一家业内寂寂无名的稻米加工企业,坐落在湖南常德沅江边上。2011年9月27日,它以每股25元的发行价成功登陆创业板,加上超募资金,共募集4.25亿元,曾被多家券商誉为“新兴行业中的优质企业”。南方周末记者对万福生科进行长达3周的追踪调查后发现,在公告中轻描淡写的数据背后,是一连串令人触目惊心的造假骗局。

产品收入最高虚增100倍

"万福生科收入造假集中在麦芽糊精、葡萄糖粉、麦芽糖浆等所谓稻米精深加工产品,以配合该公司在资本市场包装和炒作“稻米精深加工和循环经济模式”。“参与假账的普通财务人员都非常害怕,迫于龚永福和财务总监的压力,也为了保住饭碗,无奈、违心地参加了这次财务做假。”一位参与造假的万福生科前财务员工程至平(化名)小心翼翼地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在准备出中报那段时间里,近二十名财务人员每天都要在办公室和会议室里挑灯夜战。“天天编假资料、做假账,自己都弄迷糊了,连跟家人讲话的时候都分不清自己说的是假话还是真话。”(源头造假)根据年报显示,万福生科的主要产品有:大米淀粉糖、大米蛋白粉(饲料级、食用级)、米糠油和食用米等系列产品。“万福生科销售大米、麦芽糖等十几种产品,大多数产品的销售收入被随意编造,比真实收入虚增四五倍是平常事,有的产品根本没有销售也凭空虚造收入。”程至平说。

在万福生科十多种产品中,收入造假最离谱的是麦芽糊精。在公司中报中,该产品的销售收入达到1124万元。但南方周末记者从多个渠道证实,万福生科今年没有销售过麦芽糊精。“这是无中生有,就算有销售过麦芽糊精,那也是年初把剩余的一点库存尾货清理卖掉,收入不超过10万元。”程至平说。这意味着,麦芽糊精收入虚增超过100倍。

同样荒诞造假的是万福生科另一品种的淀粉糖产品——葡萄糖粉。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葡萄糖粉卖了1400万元人民币,但程至平透露说,葡萄糖粉今年销路不畅,营收大幅下滑,只卖了四十多万元左右。而南方周末记者获得的一份查账工作底稿显示,葡萄糖粉收入的确切数字为43万元,虚增三十多倍。

万福生科曾经高调宣称卖得最好的淀粉糖产品——麦芽糖浆,2012年上半年销售高达1.22亿元人民币。而公司的更正公告称,麦芽糖浆的真实收入在2000万元左右,万福生科在麦芽糖浆收入上虚增了5倍。

蛋白粉是万福生科另一项稻米精深加工产品,半年报显示该产品收入为2754万元人民币,根据查账底稿显示,实际收入仅为352万元,虚增了将近7倍。大米加工生意是龚永福和万福生科赖以起家的老本行。但其大米销售收入也存在严重造假行为。万福生科上半年的优质米销售收入为5112万元,但根据其发布的中报更正数据,实际仅为1120万元,虚增了将近4倍。

从万福生科发布的中报更正数据也可看出,此前造假的中报显示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7亿元,更正后此项数据仅为8217万元人民币,收入总额虚增1.8亿元。更令人吃惊的是,万福生科2011年下半年成功上市从股市圈走近4.25亿资金,仅仅过了9个月业绩就“变脸”——亏损1117万元。

上述产品的毛利率也严重造假。从万福生科中报更正数据可以看出,葡萄糖粉、麦芽糖浆、蛋白粉的实际毛利率为5.75%、10.88%、14.07%,而此前造假中报的毛利率高达22.08%、21.84%、25.99%。

“万福生科中报更正数据出来以后,内行看笑话,外行很失望。”常德粮食系统一位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该人士介绍,万福产品收入造假集中在麦芽糊精、葡萄糖粉、麦芽糖浆等所谓稻米精深加工产品,以配合该公司在资本市场包装和炒作“稻米精深加工和循环经济模式”等概念,“现在泡泡戳破了,还不知老龚如何收拾残局”。从一开始就开始撒谎的万福生科,通过造假上市,并为日后一连串的弥天大谎埋下祸根。手段之一:虚构收入

万福生科在招股说明书中公布了从2008年以来三年半的前五名客户销售情况。南方周末记者翻阅了所有公开资料后发现,从2008年到2012年上半年,万福生科所披露的10家主要客户中,有6家存在或涉嫌虚假交易、虚增销售收入等行为。在这些客户中,一家名为“东莞樟木头华源粮油经营部”的客户显得扑朔迷离。根据招股书,2008年和2009年,万福生科向该客户销售950万元和1191万元大米,在前五名客户中排名第四;2010年“华源粮油经营部”从万福生科前五名客户消失,随后在2011年上半年重新出现,并以1056万元的销售额继续位列第四名客户,累计销售额3197万元。2012年11月15日,南方周末记者来到东莞市樟木头镇百果洞铁路货场,这里集中了上百家粮油店铺,是当地主要的大米市场。在运载大米的三轮车、手推车和货车往来穿梭的货场中,华源粮油经营部位于货场入口通道旁边。这是一家40平方米的米铺,门口竖着泰国香米、江西大米等两排大米,并没有万福生科的陬福牌大米。华源粮油经营部一位员工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我们不卖湖南米。我在这家米店工作五六年了,从来没有卖过陬福牌大米。”2012年11月19日,樟木头华源粮油经营部老板林汉亮透露了万福生科的销售情况:“2007年以后就没有跟他们(万福生科)做生意了。”当被问及在2007年与万福生科终止生意的原因时,林汉亮表示是对方出价太高。“你也看到了,我们根本有没放万福生科的米,东莞这一带都很少。”林汉亮说。他2005年左右还和万福生科做过生意,“万福生科在2004、2005和2006年早稻卖得还可以,转做优质稻以后,在这边市场不好卖了,他们优质稻加工工艺不行,生产出来的米不适合我们卖,价格也不适合我们卖。”这意味着,万福生科招股书所披露的有关华源粮油经营部的销售情况涉嫌虚假陈述和虚增收入。主要客户早已基本停产,还如何采购以千万元计算的麦芽糖浆?傻牛食品厂是向万福生科采购麦芽糖浆的主要客户之一。但实际上,南方周末记者实地走访后发现,傻牛食品厂已经停产达数年之久。傻牛食品厂位于邵阳市高沙镇,奶糖生产规模曾是当地最大。但现在,偌大厂房空空荡荡,曾经一千多工人上班的热闹场景不复存在,生产线也基本停顿,只有十多名工人在维护设备。一名工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六七年前,傻牛食品生产的奶糖在全国供不应求,产值近亿。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曝光后,奶糖产业也受波及,厂里最近几年效益下滑很厉害。傻牛食品厂老板娘叶女士向南方周末记者证实:“我们已经停产好几年了,几乎不生产了,只有几个人维持一下厂房设备。”当问及傻牛是否采购麦芽糖浆时,叶女士明确答复:“没有,我们都不生产了,还怎么采购。”傻牛食品厂另一位员工肯定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即使偶尔接到订单零星生产,该厂所采购的麦芽糖浆也来自山东鲁洲集团,并非万福生科。该名员工还透露,在生意最兴旺的那几年,傻牛厂确实是购买麦芽糖浆的大户,那时厂门口可以看见整卡车拉来麦芽糖浆。“2008年、2009年傻牛厂开始走下坡路了。现在只相当于一个小小的作坊了,一年营业额不足百万,麦芽糖浆的采购量大大减少。”但万福生科IPO招股书中,2008年其向傻牛食品销售金额1078万元,2011年上半年向傻牛销售1100万元。已基本停产的企业,还如何采购以千万元计算的麦芽糖浆? 手段之二:虚构合同。

万福生科在“销售合同”一节中披露了与华源粮油经营部签订的两份合同:

2011年6月5日,公司与东莞樟木头华源粮油经营部签订《采购合同》(合同编号:201106014)。合同有效期为合同签订之日起至2011年6月30日,合同已履行。

2011年7月3日,公司与东莞樟木头华源粮油经营部签订《采购合同》(合同编号:201107006)。合同有效期为合同签订之日起至2011年7月31日,合同已履行。

同样,与傻牛食品厂也有三份合同被一同披露:

2011年6月4日,公司与湖南省傻牛食品厂签订《采购合同》(合同编号:201106010)。合同有效期为合同签订之日起至2011年6月30日,合同已履行。

2011年7月2日,公司与湖南省傻牛食品厂签订《采购合同》(合同编号:201107003)。合同有效期为合同签订之日起至2011年7月31日,合同已履行。

2011年9月1日,公司与湖南省傻牛食品厂签订《采购合同》(合同编号:201109011)。合同有效期为合同签订之日起至2011年9月30日,合同已履行。

这两家企业的老板或老板娘均向南方周末记者证实,与万福生科早已无生意往来,采购合同又从何而来?

“外行人以为客户收入可以随意编造,其实并不容易。”一位熟悉上市公司造假的财务专家说。编制假合同目的,是让虚假业务看起来真实合理。据其介绍,伪造客户收入的工作相对繁琐,需要私刻客户假公章、编造销售假合同、虚开销售发票、编制银行单据、假出库单等一系列造假工序的配合,才能让虚增销售收入看起来合理。“要让虚增的销售额没有破绽,甚至要到税务部门为假收入纳税。”上述财务专家称。

造假之二虚增资产

万福生科选择了虚增在建工程和预付账款来虚增资产,它的募集资金建设项目正在建设中,这样做不至于引人注目。按照会计的相互影响作用,在建工程的增加一般会引起银行存款或者现金的减少、预付账款的减少、应付账款的增加。

万福生科的高明之处,在于选择了将虚拟资产装入“预付账款”,以及非流动资产中的“在建工程”。因为万福生科刚上市,有大量募投项目,在建工程项目放大不至于引人注意。另外一个深层次原因是,国内上市公司募投项目存在大量资金挪用、项目承诺不兑现情况,但被追责者寥寥。所以,募投项目是上市公司财务“洗白”的上佳道具。

根据其2012年中期财务更正公告,截至2012年6月底,万福生科在建工程虚增8036万,预付款项虚增4469万。仅仅2012年上半年,万福生科在建工程项目账面余额从8675万增至1.8亿,增加了9323万。

而万福生科大量的预付款项,是支付给个人的,交易原因为“预付工程设备款”。而这些个人都是虚拟的,方便把钱流出去。

不过,但凡造假,必有破绽。万福生科造假故事的破绽,正是被大家所忽略的现金流量表开始的。

2012年上半年,尽管万福生科在建工程增加了9323万,但现金流量表中,公司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支付的现金只有5883万。按理说,这中间3444万的差额,会造成预付款的减少,但预付款不减反增。如此一来,万福生科的整体逻辑很清楚:虚增销售额,但客户的银行流水进账不做假。

但接下来,公司要想办法把多收客户的钱给退回去。如果直接银行流水退回,会引起怀疑,于是以大量在建工程支出以及采购为由,将钱还给客户,形成看似合理的银行流水。

万福生科造假案例 篇2

财务造假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老生常谈的问题, 2005年“中华珠宝第一股”达尔曼因会计造假而退市, 2011年“国内绿化行业第一股”绿大地因内部控制失败而遭到处罚, 2012年“稻米精深加工第一股”万福生科又被曝出财务造假, 至今仍在调查之中。上市公司为了获取自己的经济利益, 使用各种财务造假手段, 破坏了资本市场的秩序, 使投资者受到损失, 丧失了其对资本市场的信心, 这不得不引起企业与学界的重视。本文通过对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对如何及早发现财务造假提出建设。

2 万福生科案例介绍

万福生科 (300268) 是一家从事稻米精深加工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于2011年9月27日正式登陆创业板, 但上市不到一年即被发现其业绩虚构, 被称为“创业板造假第一股”。2012年9月14日湖南省证监局立案稽查, 9月19日万福生科停牌接受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10月26日万福生科承认2012半年报存在财务造假 (虚增营业收入1.88亿, 虚增营业成本1.46亿, 虚增净利润4, 023万) , 10月29日万福生科复牌, 股价直接封死跌停, 11月23日万福生科被深交所公开谴责, 2013年3月2日, 万福生科发布自查公告, 承认财务造假 (2008-2011年累计虚增收入7.4亿左右, 虚增营业利润1.8亿左右, 虚增净利润1.6亿左右;造假最为严重的年份是2011年, 在上市的这一年, 万福生科虚增收入2.8亿元, 虚增营业利润6, 541万元, 虚增净利润5, 913万元) , 2013年3月15日再次受到深交所谴责。根据《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连续公开谴责三次将终止上市”的规定, 公司若在三十六个月内 (2012年11月23日—2015年11月23日) 再次受到公开谴责, 可能存在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万福生科可能成为创业板第一只退市的股票。

3 万福生科造假的手段

3.1 虚增“在建工程”

对比万福生科2011年年度报告、2012年上半年报告以及2012年年度报告中在建工程重大项目的陈述, 我们会发现许多前后矛盾之处。比如总体上看, 2012年期初金额和2011年期末的工程项目的性质并不能一一对应, 前后差别较大, 但金额却能完全一致。关于这一点, 中磊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在2013年4月25日发布的《关于万福生科 (湖南) 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会计差错更正的专项说明》中并没有提及。

具体来讲也有很多值得推敲之处:

第一, 2012年与2011年相比, 工程的投入资金在不断增加, 但是工程进度却在不断降低。比如, 供热车间改造工程、新厂区围墙工程、厂区绿化工程、锅炉改造工程、精油生产线工程等。

第二, 工程项目前后缺乏连续性。比如, 淀粉糖扩改工程, 2012年半年报较2011年年报在投入金额增长了12.5倍后, 工程进度反而由90%降低到30%, 而在2012年年报中则根本没有提及淀粉糖扩改工程, 该工程是否存在或者已经完工不得而知。

第三, 工程资金使用说明与年报中金额不符。稻米精深加工生产线技改项目在2011年年报和2012年半年报中均未提及, 但根据2012年年报的期初金额和期末金额的比较可以看出, 2011年期末有151万, 2012年投入金额很大, 为6, 973万元。进一步地, 在2012年4月16日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的《关于公司2011年度募集资金的使用和存放情况专项核查报告》中, 可以看出2011年对循环经济型稻米精深加工生产线技改项目投资了7, 058万元;2013年4月27日《2012年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中, 提到2012年对循环经济型稻米清深加工生产线技改项目投资为11, 605万元。显然, 万福生科的几次公开资料对在建工程资金投入的说法都不一致, 值得推究。

第四, 工程的真实性存在可疑之处。2012半年报中披露的信息表明, 污水处理工程的投资预算高达8, 000万元。万福生科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 “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 (2011年8月24日) , 公司未来可预见的重大资本性支出计划为公司目前在建工程中尚未完工的项目和本次发行募集资金运用项目。”而从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2011年6月的在建工程的情况来看, 并没有污水处理工程这一项目。那么, 半年报中这个项目的真实性就很值得怀疑了。

3.2 虚增“预付账款”

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中不仅包含工程款, 还包括日常经营产生的款项。但是, 万福生科的应付账款很少, 2012年上半年末仅为763万元, 可以忽略不计。至于预付账款, 除2011年末外, 金额也一直不多, 2011年末, 万福生科的预付账款比上年末增长了449.44%, 对此, 公司方面的解释是, “主要原因系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全面启动, 增加预付设备款项所致。”问题是, 既然上半年末预付工程款理应减少, 报表上预付账款却为什么还增加了许多?有人解释为日常经营活动中预付了很多采购款。然而, 从历史数据来看, 万福生科日常的经营活动产生不了太多的预付账款, 从2011年上半年末预付账款同样不高来看, 也不存在导致预付账款猛增的季节性因素。事实上, 根据招股说明书, 2011年上半年末预付账款中预付经纪人 (原材料) 采购款仅为955万元。

3.3 虚增“营业收入”

万福生科通过虚构的客户及往来交易虚增营业收入, 大客户都是虚构的。2008-2012年上半年, 万福生科在广东的主要客户有:佛山市南海亿德粮油贸易行、东莞市樟木头华源粮油经营部、佛山市南海区洪鲁粮油店、东莞市常平湘盈粮油经销部。万福生科更正后的2012年上半年年报称, 仅半年就从湘盈粮油经销部获得销售收入16, 941万元, 占到公司全部经营收入的20.58%, 而排在第二位的亿德粮油使万福生科获得了6, 340万元销售收入, 占公司营业收入的7.7%但据记者调查, 根本不存在亿德粮油这家公司, 万福生科与华源粮油和湘盈粮油也没有合作。而根据万福生科2012年年报, “万福生科本年度将东莞市常平湘盈粮油经营部、佛山市大沥广雅粮油站、中山民生粮食有限公司、东莞樟木头华源粮油经营部等四家销售额并入佛山市南海亿德粮油贸易行名下, 合并后销售总金额24, 648, 519.65元, 成为第一大客户, 占2012年销售总额的8.33%。经走访了解佛山市南海亿德粮油贸易行为自然人黄德义所有, 与万福生科控股股东为亲属关系。”以上公开资料可以看出, 万福生科的大客户极有可能是虚构的, 在受到两次公开谴责后, 万福生科在披露的2012年年报中, 将之前披露的前五大客户中的三家:东莞市常平湘盈粮油经营部、东莞樟木头华源粮油经营部、佛山市南海亿德粮油贸易行合并为一家, 归为第一大客户, 这种做法显然不符合会计准则客观性和真实性的要求。

同时, 据万福生科公开资料表明, 它们生产的“陬福牌”大米销售收入占到企业总销售收入的60%以上, 主要的销售地在湖南和广东两地。但据记者实地调查, 湖南长沙市区最大的粮油市场上根本找不到万福生科的陬福牌大米。

3.4 虚增“产量”

据万福生科招股书披露, 2008-2010年, 通过各种渠道采购的稻谷数量为151, 343吨、167, 678吨、169, 447吨, 假设将这些稻谷全部加工不留存货, 则万福生科可生产淀粉糖、蛋白粉的碎米分别为10, 810吨、11, 977吨、12, 103吨。万福生科副总经理严平贵2010年1月曾向专访公司的媒体记者透露, 公司每吨碎米可加工出高麦芽糖浆900公斤, 蛋白粉120公斤。由此可推算出公司2008年———2010年麦芽糖浆的产量应为9, 729吨、10, 779吨、10, 893吨, 蛋白粉产量1, 297吨、1, 437吨、1, 452吨。但是公司招股书披露, 其2008-2010年麦芽糖浆的产量为41, 946吨、49, 346吨、56, 789吨, 较其现有技术、现有稻谷加工能力的合理产量每年都高出3-4倍;蛋白粉产量为5, 878吨、9, 180吨、10, 191吨, 较合理产量高出4-6倍。

4 万福生科造假的原因

动机:背后利益方的利益最大化。

法人代表龚永福曾向当地的媒体人士表示过自己并不想上市, 而是被相关方面“逼着走”的言论。上市之后巨大的股权利益以及限售流通股解禁带来的利益都可能成为诱惑万福生科财务造假的动机。这一点结合龚永福当年收购陈化粮以及低价收购粮库等发家的关键性要素并不难理解。

机会:高科技外衣带来的经济支持。

万福生科从事的是稻米精深加工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 稻米精深加工技术是一项高科技工作, 在鼓励创新和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今时代, 从事高科技产业必然会得到很多经济上的支持, 对于万福生科来说尤其如此。2008年-2010年, 万福生科获取的政府免税补贴分别为82.18万元、540.58万元、775.30万元, 占净利润之比分别为3.20%、13.66%、13.96%。与很多公司上市前政府补贴、税收优惠占净利润比率逐年下降相反, 万福生科享受的免税补贴在逐年上升。基于轻松获得的优惠, 以及高科技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 考查和监督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 万福生科有了很好的财务造假机会。

5 启示

财务造假案件频频发生, 不得不引起重视。更重要的是, 财务造假并非一日速成的, 长时间的运筹帷幄必然会有蛛丝马迹可循, 我们必须反思如何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公开资料以及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型, 及早发现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

5.1 关注特定行业的风险点

本案例中, 万福生科属于高科技行业, 对于高科技行业而言, 资金支持和技术研发是关键要素, 通过分析其研发项目的资金来源和用途可以发现可能存在的异常, 进而引起关注, 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万福生科的发展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支持, 多次得到政府补贴, 并且其法定代表人龚永福的发家基础也与相关利益方有关, 这些都应该引起重视。此外, 高科技行业的研发支出资本化问题也是值得关注的风险点, 通过调节研发支出的资本化时点来影响资产和收入也可能成为高科技行业财务造假的惯用伎俩。

5.2 加强分析性复核程序

根据上市公司的公开年报数据以及行业标准等分析其数据可能存在的逻辑矛盾。本案例中有很多年度报告数据前后逻辑不一致的地方, 如前所述“在建工程”每年资金投入和工程进度前后矛盾, 就可以看出可能存在造假。其次, 根据行业标准, 通过判断企业的产量是否与行业平均产能相一致也可以发现其财务数据是否真实可靠。再有, 可以根据上市公司的销量与采购商的采购量是否相匹配来判断其是否存在财务造假。还有, 根据前五大客户与应收账款前五名的匹配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现其可能存在的问题。

5.3 加强实地走访获取直接证据

对于以销售为主营业务的公司, 其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以及客户的真实性是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通过实地走访可以获得更为直接的证据来证实其销售的真实性, 进一步发现其虚构销量, 虚增收入来进行财务造假。

参考文献

[1]孙旭东.万福生科预付账款造假[J].证券市场周刊, 2012, (43) :48-49.

[2]马军生, 高垚, 董君等.达尔曼财务舞弊案例剖析与启示[J].财务与会计 (综合版) , 2006, (2) :16-19.

[3]刘秀兰, 吕灿, 付强等.近年来我国企业财务信息失真又趋严重的原因及对策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12, 33 (12) :150-155.

[4]刘晓波, 王玥.云南绿大地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研究[J].会计之友, 2013, (5) :62-65.

[5]付强, 刘秀兰.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失真的表现及其影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12, 33 (4) :122-126.

[6]邵鹏斐.上市公司的过度盈余管理能有效遏制吗——以“两面针公司财务造假”为例[J].商情, 2011, (39) :1.

[7]经济信息联播.创业板造假第一股调查[Z].2013-03-25.

万福生科造假案始末 篇3

6月13日上午,中国证监会就拟对原平安证券总经理薛荣年等人员作出行政处罚举行了听证会,给予薛荣年、曾年生、崔岭(三人目前都在华林证券任职)以及万福生科(SZ 300268)的保荐协办人汤德智等四位当事人充分表达意愿和申辩的机会。江平、应松年等五位知名法学专家对案件进行了论证,提出三点法律意见,呼吁证监会不要处罚“过度”。虽然听证会尚未有最终结果出炉,但围绕着万福生科涉嫌欺诈上市一案,已渐渐进入处理的尾声阶段。

2013年的上半场,资本市场颇不平静。5月10日晚间,证监会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对万福生科涉嫌欺诈发行上市和上市后信息披露违规等事项的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2010年,公司分别虚增销售收入约12,000万元、15,000万元、19,000万元,虚增营业利润约2,851万元、3,857万元、4,590万元;2011年年报和2012年半年报,公司分别虚增销售收入28,000万元、16,500万元,虚增营业利润6,635万元、3,435万元。

对此,证监会对万福生科董事长龚永福作出终身证券市场禁入的禁令。保荐机构平安证券则被罚暂停3个月保荐机构资格并处以7,665万元的罚金、设立3亿元专项基金赔偿投资者损失。这一系列处罚把这家上市不到两年、深居湖南桃源县的农业企业以及平安证券推上了风口浪尖。与此同时,薛荣年等时任平安证券高管也未能脱罪幸免。吴文浩、何涛被撤销保荐代表人资格,撤销证券从业资格,终身证券市场禁入。与此同时,对保荐业务负责人、内核负责人薛荣年、曾年生和崔岭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30万元罚款,撤销证券从业资格。

如此大范围的处罚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上有史以来最贵的罚单,也被外界普遍视为新一任证监会主席肖钢走马上任后的铁腕表现。对比此前媒体的热捧,如今这一案件的当事人不免会有凄凉之感。而在重罚带给资本市场震慑的同时,也尚需各方从业者的进一步反思——中国资本市场为何会一再出现类似的案件?能否让害群之马彻底失去生存的空间?

地方政府强力扶持

万福生科所在地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据媒体报道,常德市作为中西部的一个农业大市,其经济总量在2009年就已跻身湖南省前三位,但迄今为止只有3家上市公司,分别是“中国粮食第一股”金健米业(SH 600127)和“中国淡水养殖第一股”大湖股份(SH 600257),以及现在备受关注的万福生科。前两家公司分别在1999年、2000年完成上市,但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当地再未出现过第三家上市企业,这让常德市在和岳阳、株洲等兄弟城市的竞争中无疑处于劣势。

根据常德市政府提供的文件显示,该市在过去十年间为扶持当地企业上市出台了近10项奖励政策,奖励金额分别为10万元、100万元、150万元不同等级,范围囊括上市企业、公司高管等有功人员,企业还伴随免税、补贴等诱人措施。但是仍不奏效,后来发展到每个区县都要拟定后备上市企业。2008年前后,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常德市希望挑选20家资质较好的企业,进入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尽快扶持上市。最终,在市政府择定的9家后备军中,湘鲁万福(即万福生科的前身)成为常德市政府重点扶持上市的锁定目标。

不过,龚永福本人和常德市金融办副主任郭立新称,当时龚永福对上市的意愿并不强烈,但禁不住市政府领导的再三动员,半推半就同意上市。为了支持万福生科上市,常德市政府给予其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多方面的奖励措施,并且向平安证券“非常动容地”表达了常德市已10多年没有公司上市的压力。

不难看出,地方政府成为万福生科铤而走险的助推力。为了追求光鲜的财务报表,本来是“矬子里面拔将军”的万福生科唯一的出路就是造假,也成为政府GDP之路的一坨炮灰。因上市坐拥亿万元资产的龚永福,如今开始后悔这个决定,“常常眼泛泪光”,却不得不打点精神应对各方,为万福生科的未来奔走,甚至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翻云覆雨功与罪

在谁该为这场造假案买单的讨论中,最引人关注与争议的是对平安证券原保荐业务负责人、内核负责人薛荣年的“连株”处罚决定。2011年,万福生科上市不久,薛荣年和平安证券的几位高管跳槽至华林证券。同时,薛荣年还带走了平安证券的大半团队,毫无疑问这让平安方面很不爽。因此有分析称,在平安证券主动积极的危机公关过程中,将矛头一直指向项目前团队的做法一部分原因正是出于“复仇”。

平安证券不仅现有团队未受影响,还因主动设立3亿元专项投资者赔偿基金获得“行业新标杆”的称号。至于暂停3个月保荐资格,在当前IPO事实上已经暂停的环境下可谓是捡着一个大便宜。华林证券反而无辜中枪,损失了多位高管。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经此一役,平安证券在未来两三年内再次进入行业前五恐怕不易。

不可否认的是,薛荣年是带领平安证券双双逆袭的有功之臣。曾名不见经传的平安证券,在薛荣年任职期间投行业务飙升至国内100多家券商榜首,甚至一度跃居亚洲第一、世界前五。2007年?2011年之间,共完成超过150单IPO和再融资项目,市场占比超过10%。曾被行业热议的“平安模式”、“薛荣年模式”却在一夜之间成为口诛笔伐的原罪。

“2009年创业板开闸后,IPO市场容量呈倍数放大,很多券商都投入重点资源,抢占市场。业绩至上、利益至上成为不少投行的首要甚至唯一目标。”深圳一位投行高管表示,2009年?2011年期间,保荐企业上市被看成是“没有风险的通道业务”,投行的主要精力放在最大限度地取得通道收益,并不断提高通道周转率和利用率来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平安证券们跑马圈地,粗放复制式的扩张模式也为日后风险矛盾的积累爆发埋下了伏笔。

究竟该如何定责

资本市场的造假问题一直屡禁不止。尽管万福生科造假案成为肖钢新政的经典案例,相关各方都因其贪婪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但仍有许多需要商榷之处。一位长期从事证券维权的律师对媒体表示:“对造假主体企业的处罚是否偏轻?”他直言不讳地表达希望万福生科直接退市的想法:“造假的上市公司不退市,对实施造假的发行人、发行人的实际控制人、发行人的董事、监事、高管的惩罚过轻,甚至轻于中介机构,地方政府对造假发行人一路保驾护航,如果造假成本如此之低,如何能杜绝造假之风?”他认为,在对万福生科的处理上,平安证券的代偿行为并不能替代对上市公司自身的处罚,目前对于上市公司造假的处罚已经不能适应发展,应修订增加上市公司及高管违规成本,并落实退市制度。

同样,在对中介机构的处罚上,如何判定其是故意参与造假还是失察失职?有知情人士称,万福生科的财务总监只是一名普通的“土会计”,根本不具备如此高明的平账技能。因此,在对中介机构的性质判定上就是一个解不开的“罗生门”事件。再者,还有人为薛荣年的遭遇喊冤:“他既不是法定代表人,也不是直接签字项目人员,并在万福生科项目时期已经不是投行业务的负责人,最后被撤销证券从业资格,饭碗都砸了,让人唏嘘。”正因此,江平等法学家认为,薛荣年等三人并非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已经基本勤勉尽责,才会呼吁肖钢“手下留情”。这五位专家在论证意见书中表示,过度处罚可能打击证券从业人员的热情,进而损害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位律师指出,在万福生科一案中,中国证监会没有按照《保荐业务管理办法》对相关责任主体认定过错责任后再依法处理,而是直接依据《证券法》192条对本案相关主体进行“连坐”处罚,且在未对保荐机构平安证券做“顶格”处罚的情况下,对承担“连带责任”的管理人员做出了“顶格”处理,违反《行政处罚法》中“处罚与行为相适应”的原则。

万福生科造假案例 篇4

务造假)

由万福生科造假事件想到的——我审计的一家公司也有类似的行为啊!献给内部审计版所有小朋友。题外话:我在一家背后有一颗大树的小事务所工作,夏天一点也不冷——背靠大树好那啥嘛!虽然在小事务所工作——平时接触的业务不复杂,但我也经历过不少事,算是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的人吧。我准备在闲暇的时候,将这些往事以及我的思考在视野里慢慢道来。首先声明一下,我的帖子没什么专业技术含量,因为前面说了,从事的业务比较简单。我在替客户保密的前提下,尽可能实实在在地把我过往工作中的一些细节披露出来,主要侧重于情景再现,心里分析,但愿可以弥补一下技术含量低的遗憾。如果我的帖子,审计小朋友看后,能增加一些社会经验,少走些弯路,那就更好了。记得前年吧,我审计过一家非上市公司(简称C公司)和万福生科财务造假相似,技术含量到底高不高,看完以下的内容也许就有结论了。但这家企业造假数额不大(利润无影响,损失隐瞒3000多万,虚增收入3个亿),手段也不高明,不像万福生科,连保荐人都说自己是技不如人——被骗了。背景介绍:A大型国企集团,直接100%控股30多家公司(包括D公司、B公司),此30家公司直接100%控股60多家分子公司,B公司专门经销粮食收储和销售业务,D公司经营种类繁多,C公司隶属于D,也专门经销粮食收储和转手销售业务。

A集团必须完成上级销售收入指标才能保证下属各单位的工资增长目标(收入为工效挂钩指标基数的一种,其增长对A集团的工资总额计划非常重要)。

A集团每年都对下属公司直接下达收入、利润指标计划,但主要侧重于收入指标,前面说了,为了工资增长。A集团的下属的30多家公司将每年的收入完成指标分解后,下达给自己的下属公司。

某年D公司下达给C公司的粮食经贸指标为5个亿,C公司非常明白,其仅依靠有商业实质的粮食贸易业务,只能完成2个亿,5个亿打死也完不成的,于是有会计主动提出应该如何做,才能完成指标。由于C公司没有利润指标的压力,就给C公司通过虚买虚卖增加销售收入,提供了造假可能。各位网友,本案例中还有2个亿是真实交易,虚假和真实混在一起,非当事人主动说,查找哪个客户是真实的,哪个客户是假的,哪个客户的交易额中有虚假成分,是非常难得。仅靠以往财务历史资料分析,只能提供一定的线索,而不能定性。C公司为了不引起税务部门太多的关注,也为了顺利在税务部门取得发票,其每次虚买虚卖都有真实的现金流,通过信用卡将现金打入各个粮贩子手中,美其名曰必须通过粮贩子才能大量购买粮食,直接到农民手中收购粮食不但不方便,也不可能,农民都相信粮贩子。根据国家税法的相关规定,粮食购销公司,从粮食经营者手中购买粮食,简单加工后再转手销售,是不能开具粮食收购发票的,必须得从粮贩子手中取得增值税发票。但现实中的情况是从粮贩子手中购买的粮食,粮贩子为了节税,一般不会到税务局代开增值税发票给C公司。那C公司是如何做的呢?C公司就要求粮贩子提供大量的农民身份证,然后C公司就可以开具粮食收购发票了,现金流方面,C公司虽然是通过银行取现然后直接打卡给粮贩子,但是财务账上只体现:C公司到银行提取现金后,直接发放给农民,并附有农民身份证和收款收据。

我虽然在事务所工作,负责过这些公司的年度报表审计工作,但是也经常参与A集团的内部审计工作,被审计单位财务总监和财务部长戏称我为双面间谍。

在内部审计的时候,一起工作的内部审计人员都觉得A集团下属的类似做粮食贸易的公司,其经营风险以及内部控制不给力,容易发生个别人涉案的风险。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粮食商贸业务,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比较复杂,比如收购粮食时候需要大量使用现金,比如粮食品质的认定(粮食水分不同,价格也不同)直接影响收购成本,卖粮食时也是如此,只不过影响的是销售回款,也就是说“贵买一些,贱卖一点”具体经办人就可以截留企业的现金了,鉴于目前工作人员思想的复杂程度和多元化的需求,这种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A集团由于业务种类多且其发展的业务重点不在粮食经销方面,因此没有专门制定过这方面的技术标准。对相关行业标准,由于种种原因,也没有照搬过来作为管理考核的指标。这种情况,就全靠经营者以及下属各岗位工作人员的道德品质了。靠制度,靠品质,那个可靠?有的人说好制度加好品质最可靠,我觉得说了等于没有说,因此现实社会根本没有这样的可能。很多制度好的组织,也发生过财务欺诈事件,制度不好的企业更不用说了,我的意思可不是说这个社会没有好品质的人哦。

由于企业和审计双方在此方面的信息严重不对称,加之国营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出现审计风险后被直接追责或者间接追责之情况,历史上好像有过几次,但是已经很多年没有在A集团出现过了,因此此集团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我用脚丫子就能想出来。但能说这些人的品质不好吗?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大多数也适应了社会和所在组织的需要。比如该集团内部审计人员在具体审计的时候,一般也不愿意得罪什么人就是个很好的证明。何况由于取证手段的限制,掌握被审计单位舞弊的证据比较难,更不用说,掌握足够的证据了。因此该集团的内部审计报告从来没有披露过此方面或者类似方面的舞弊信息。

但是每次审计的时候,呜呜喳喳10多人,管吃管住一个月,厚厚的账本百十本,粮食收购发票、销售发票、现金支出或者收入的原始凭证一火车,装订整齐且干干净净的合同一大筐,如果审计人员不发表点意见,好像也说不过去吧。这个集团成立以来还没有出具过白板报告呢?虽然,很多报告也就是那么回事,既没有揭露过什么舞弊,也没有提供过什么增值服务,免疫系统就更谈不上了。

因此每次审计的时候,审计人员也油了,避重就轻说点现金管理方面风险很大啊,应该通过银行转账结算啊诸如此类意见就算交差了。如果被审计单位对此还解释说:“收购农民或者粮贩子的粮不支付现金,收购业务就不能顺利完成”。审计人员顶天找到一个人民银行关于银行开户的文件,按照文件照本宣科地说:“如今个人也可以到银行开立银行结算账户了,你公司可以在粮食收购验收合格后,直接通过单位基本银行账户转账支付到个人的结算账户”之类的话,不管被审计单位还说什么,也照样白纸黑字地将自己的管理建议写在审计报告中。内行人看他们的审计报告,几乎都是欲言又止或者点到为止的意思。我管这样的内部审计报告,叫意思意思报告!就这样,A集团内部审计各科之间的人,还你看不起我,我看不起你的,互相臭呸着彼此的审计质量。这可不是我瞎说,这是A集团机关里的人公认的,尤其是A集团财务部的人,对他们审计报告评价,一般都是四个字——简单重复。

但是对于这个管理建议的反馈:A集团下属所有经营粮食业务公司之财务人员还好像商量好了似的一口同声地反对说:“在以前审计的时候,也提到过这个问题,我们也怕在支付方面出现风险,但是农民或者粮贩子就是不接受转账支付,他们顶天接受企业将现金打到其银行卡中,而且我们也是先到开户银行提现,然后当着收款人的面打卡,这个过程绝对没有风险。开户银行也很配合,从对公窗口直接转到对私窗口,也就是说现金相当于没有从银行提出,这样哪有什么风险呢?况且我们对此操作还上了双保险,也就是说,我们每次去银行付款时,都是2名以上会计人员去的。他们去银行付款之前,公司的财务总监、财务部长、经营部长等人员还要仔细核对付款明细单才签字盖章,这个付款明细单还要经过公司一把手批准后,财务部门具体经办人才能去银行办理支付业务。我们被审计单位也不容易,绞尽脑汁也只能想到这些控制措施了,但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吧,这些年实际执行效果还不错”。一般这时候,内部审计人员也不好插话,只能低头假装看资料。

“来,男的抽颗烟、女的吃点水果,一个劲看账本,你们太辛苦了,审计领导也要休息啊”,如果审计人员还在看账本,他们避免冷场,往往说以上的话。这个时候,我可不管他们是真话还是假话,很实惠地按照他们的说得做了。我的经验,有些话不能当真,但是如果对自己没有明显的不利,照着做,也无妨。抽颗烟或者吃点水果,还能吃什么大亏咋地!对此,作为被抽调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我,总是笑而不语,默默抽烟或者吃水果。我喜欢这样的审计气氛,感觉比事务所的外勤要丰富,而且每次审计,我都很闲,喜欢到被审计单位财务以外的部门哪里,侃大山,别说,还学习到不少粮食经营方面的知识呢。这样的审计,注定不辛苦。我也许经历旺盛,也许好奇心强,也许闲得闹心,每次去这样单位审计的时候,我都不忘记带几本和粮食经营、我国粮食安全、补贴方面有关的书看,不为别的,和业务部门人员侃大山的时候,还是能用得上的。

总之,每次审计都这样不了了之。但是,是疖子总要出头的,是那啥,总要那个啥的!直到有一天出事了,而且是出了大事了。

C公司在2010年和一家私营公司做业务的时候(老板姓偏),先后卖给其粮食价款合计2亿元左右。不知道是哪一年了,在什么场合,反正不是工作的场合,好像是朋友聚会吧,我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正好是B公司经营部的部长,也不知道提起什么事了,酒桌上,他说:“别看偏老板现在挺牛X的,其早晚得出事,我现在不和他做业务了,因为他的办公室里天天围着一堆要钱的,傻子才敢和他们做呢,也就是C公司这个XX吧!”。

因为我一直对粮食经营有点兴趣,也审计过C公司,所以当时对他说的话记得很清楚。” C公司到底出了什么大事了呢?

偏老板骗了C公司3600万的粮食款,但是C公司的经理没有敢披露这件事,估计其和财务人员绞尽脑汁想办法,最终还是财务人员给出的主意。为什么说是财务人员出的主意呢?因为这个经理除了交际能力高、酒量大之外,财务知识真的一窍不通。C公司和万福生科虚增在建工程成本,以后在通过转固提取折旧,来慢慢消化上市之初或者之后造假而虚增利润差不多,也算是殊途同归吧。C公司具体怎么做得呢? C公司虚拟了一笔长期待摊费用——租用粮库资产3600万元。C公司为什么不像万福生科那样,虚增在建工程,然后等其转固后,通过计提折旧慢慢消化被骗取的卖粮款呢? 原因很简单!C公司不能这么做,这么做也做不成!这么做做不成?这不是废话吗?典型的同义语反复啊。但这个世界犯这种错误的人还少吗? 不废话了,我怎么又跑题了!

原来啊,A集团对下属公司购置固定资产,哪怕是2000元以上的电脑都得审批啊。何况3600万元的固定资产构建项目呢!3600万元之固定资产购建项目,都是A集团直接招标选择施工队伍和监理公司。通过虚增固定资产这种办法,显然不可行。虚增长期待摊费用就不需要审批了。这是A集团的制度漏洞,还是啥原因造成的额就不清楚了。反正虚拟一下经营项目,比如经营租赁一个粮库,和C公司的业务还相关,真是一个不得已的但是很完美的作假方案,估计当时C公司的经理终于松了一大口气,当时就表扬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高了吧。而且C公司的经理还会对财务人员说,他正在积极催收此款,慢慢来,一定会收回来的。虽然他早就知道根本没有这个可能了。那个偏老板就是看中了他这个的弱点,才拖欠拖欠再拖欠的。每次C公司经理亲自要回款的时候,偏老本就带着C公司经理洗个澡啊,按个摩啊,吃顿饭喝点酒啊,给点钱啊,然后还会发誓说,暂时困难,一定不会坑老弟的,坑了老弟能有我什么好处?这不是我瞎编的,这可是案发后C公司经理、偏老板主动交代的。偏老板的话还真准,如今他还在监狱里呢。C公司经理把偏老板给的钱如数退回了,如今好像保外就医了,看到过他一次,应该有病,因为他表面上非常憔悴的啊!

那虚增的长期待摊费用,也就是经营租赁粮库的原始凭证或者租赁的粮库到底存在不存在呢?

答案是:C公司的造假人还没有无耻到这个地步!这个虚假业务,合同什么的都有,三方协议也有,账务处理更简单了,应收偏老板的钱重组为经营租赁粮库,财务人员一笔分录:借记“长期待摊费用——经营租赁粮库”;贷记“应收账款—偏老板”就给解决了。

粮库也可以带审计人员去看。前面说过一本粮食安全方面的书吧,作者是财政部的一位官员(好像也进去了),书里说过,为了粮食安全,必须建立储备制度,但是原来的国有老粮库由于常年亏损,除了及其个别的储备库之外,都要改制,即使储备制度,也可以市场化改革。也就是说,很多粮库都改制成私人的了。C公司虚拟租赁的那个粮库,也是私人的,估计C公司每年还假装往那里放点粮食,但是不用给储存费了,因为整个粮库都给租赁下来了。不对!如果放粮食,必须给点费用,我怎么忘记了,那个粮库是虚假租赁下来的呢。但是,这个钱,账上一定看不出来,否则C公司的财务人员就想不出这个主意了。造假人员都是想方设法在账面上消灭证据的,这是人的本能吧。

我审计的时候,恰巧负责这个科目,因为金额大,不想看到都不可能。找来财务主管升某,其脸不红,心估计是蹦蹦跳的,给我拿来了所有的原始凭证——债务重组协议、经上级D公司批准的重组文件、经营租赁合同、C公司三重一大会议记录等。

我当时还想呢,这是升某配合内部审计最马冷的一次了。看合同,大家争论的焦点是,这种租赁行为是否属于融资租赁。有的人说是,有的人说不是,有的人模棱两可不表态,有的人口气坚决说是,但没有人口气坚决说不是,就连升部长也没有这样说。融资还是经营租赁,对C公司的造假行为的定性很重要吗?答案,不重要。但是对C公司能不能造假很重要了。

因为如果是融资租赁就相当于购置固定资产了,这就需要A集团审批了。财务主管升某说,当时也拿不准,后来公司还请教上级财务部门了呢,然后C公司的财务人员才慎重起见,通过收集网络资料,综合分析后,集体决策后,才确定真的不是融资租赁。我呢,业务不如各位审计领导精通,如果是我错了我会按照审计意见调整账项并重新履行审批手续的!但是,最好审计不要求调整,一是调整很麻烦,二是涉及到所得税调整,三是如果我的领导生气了,认为我的会计业务不行,还不砸了我的饭碗啊!

我感觉升某说话很异常,倒不是他的说话语气,以前审计的时候,他可没有这么谦虚过,由于这件事,没少被内部审计人员诟病,而且将不满都发泄在了对C公司的审计报告中,虽然报告里也没有什么大事,对C公司的实质影响为零。当时我还想呢,看来一个人经历的事或者吃亏多了,也就慢慢成熟了。

我总感到升某在哪些方面有些不对劲?这可不是我疑人偷斧,马后炮式的联想,记得当时我感觉升某怪怪的,比如不吸烟的他,也吸烟了,比如他瘦了,比如他不说话的时候,脸上好像总是挂着一丝淡淡的忧伤。记得当时,我还和升某开玩笑呢?我说:“升哥,最近怎么了?爱上诗歌了,还是爱上一个人了?”。

“哪有的事,老弟总是爱开我的玩笑,怎么能这么说哥呢?”升哥扔给我一颗烟。

“我多心了,感觉您脸上有点淡淡忧伤,一般都是爱上了什么人,才这样的!”我打着哈哈。

审计组的人都笑了,升某的烟抽得更勤了。

一位刚到A集团审计部的新人小王同学说,我看大家也不用争论了,我念念租赁准则,看看大家有什么看法。于是他念了起来,有的同事认真听着,甚至有的女同志还在笔记本电脑里搜索着,关键字—当然是租赁了。

王同学,大声念着:满足下列标准之一的,即应认定为融资租赁;除融资租赁以外的租赁为经营租赁。

(一)在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即,如果在租赁协议中已经约定,或者根据其他条件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地判断,租赁期届满时出租人会将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那么该项租赁应当认定为融资租赁。

(二)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买价款预计将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因而在租赁开始日就可合理地确定承租人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

(三)即使资产的所有权不转移,但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这里的“大部分”掌握在租赁期占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75%以上(含75%,下同)。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量化标准是只是指导性标准,企业在具体运用时,必须以准则规定的相关条件进行判断。这条标准强调的是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比例,而非租赁期占该项资产全部可使用年限的比例。如果租赁资产是旧资产,在租赁前已使用年限超过资产自全新时起算可使用年限的75%以上时,则这条判断标准不适用,不能使用这条标准确定租赁的分类。

(四)承租人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出租人在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这里的“几乎相当于”,通常掌握在90%以上。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量化标准是只是指导性标准,企业在具体运用时,必须以准则规定的相关条件进行判断。

(五)租赁资产性质特殊,如果不作较大改造,只有承租人才能使用。这条标准是指租赁资产是由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资产型号、规格等方面的特殊要求专门购买或建造的,具有专购、专用性质。这些租赁资产如果不作较大的重新改制,其他企业通常难以使用。这种情况下,该项租赁也应当认定为融资租赁。

小王认真地念着,有的同事,好像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有的甚至都迷迷糊糊睡着了……

“按照小王念的准则,我看这个业务,不应该属于融资租赁”,一直没有说话的审计组长——张科长,这时候突然开始说话了。

刚开始吵吵属于融资租赁的人都不吱声了,说经营租赁的人有点得意地看着张科长。“理论家,你怎么看?”张科长对我说。

“什么理论家啊,张哥总是拿我开玩笑,这个社会,理论家、专家什么的,好像不是褒义词吧”我由于在事务所工作不归张科长领导,因此也开着玩笑说。

“理论不解决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看看现场,照个相,了解一些经营情况,才好下结论”我接着说。

“审计领导亲自去现场,我没有意见,也表示欢迎,只不过,那里距离这里比较远,一两天才能回来,我怕这样大家会很辛苦,而且那里条件一般,我看是不是把那里的负责人找过来先了解一下情况,再定?”财务升部长抽着烟,不紧不慢地说。

“还是去现场吧,把基层的人员叫到这里不好,现在集团讲究深入基层,我们审计的时候不去现场也不好”张科长一锤定音地说着。

“那好,我去和领导汇报一下,好让对方有个准备”,升部长在烟灰缸里把烟头熄灭后,出去汇报了。

“不能光听升部长说,我们得去看看,怎么看这也是重大交易事项,我看小王和小张跟着李副组长去吧,剩下的人在这里继续工作”,张科长如此安排,就算正式分配完了任务。“理论家在这里看看租赁资产的使用情况,把账面反映的资料详细整理出来”张科长对我说。大家点了点头,该干嘛干嘛去了。“我个人觉得,这个租赁合同有点蹊跷,一般来说,经营租赁时间没有这么长的,而且我看升部长今天反应也有点异常”。我看升部长走了,对张科长说。

“租赁合同反映租赁时间20年,财务明细账反映每月摊销15万,已经摊销36个月了,应该摊销540万元了。租赁合同几乎是网上经营租赁范本的完美改良版”,我对张科长说。张科长看了看我,没有说话,看不出来,是希望我接着说,还是不说。

“这个倒不是说一定有问题,但是,租赁这个粮库,其每年的毛利还不够给租金的,不是决策失误,就是有战略上的原因了,但是得需要C公司经理回答,我这个身份的人问他不好,张科长您看谁去问呢?”我怕承担风险,我可不管他张科长乐意不乐意。不乐意我也得说,家里老婆孩子还等我养活着呢。“这个我去问,对于这个科目,理论家还有什么看法吗?”张科长好像开着玩笑,但是一脸严肃地说。

这时候,我发现审计组的人都一脸不解地望着我,平时和我比较好的人,好像也暗示我说:“差不多就行了,一个长期待摊费用科目,审计到这个程度就不错了,和张科长较什么真呢?”

“理论上,对三方协议的真实性,也需要确认一下,看看其他两方是否有真实的债权债务关系,否则也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我好像看着电脑里的资料照本宣科念给张科长听似的。“这方面,去现场看看是否租赁了粮库就可以取证了,找另两方当事人,我们内部审计也没有那个权力,这样吧,你就负责整理C公司关于这个事情的账面资料,不用太多判断,否则,影响审计整体进度了,其它方面事情由李副科长负责,小王和小张配合工作”。

“对了由于财务账上没有这个粮库烘干、储存,转手销售的记录,这个方面,是不是也要李副科长现场看看?”为了减少审计风险,确切地说,是减少我的审计风险,我最后向张科长请示着。

“可以,你按照我说的,负责整理一些资料就行了,其他的不用管了”张科长已经有点不耐烦了,下了最后的通牒。我赶紧闭嘴!

我知道,如果实地查看粮库没有什么问题,审计报告为了规避所谓的审计风险,或者自以为聪明地把自己摘出去,一般会在审计报告中说一些诸如此类的废话:“被审计单位应该进一步加强商贸经营的经营管理工作,防止出现不必要的经营风险”。

如果有人在报告中能提到类似这样:“租期过长有点风险,比如公司以后不经营粮食业务了,应该提前找好下家转租出去,免得造成损失”的话,就算是用心、用力、对工作肯于负责的人了。

几天后,去租赁现场的李副科长回来了,这里简要回忆一下李副组长对张科长的汇报:

粮库很大,交通还算便利,起码不耽误C公司的粮食经营业务;由于现在是粮食经营的淡季,所以粮囤子储备的粮食不多。

粮库进出粮食数量的辅助账,也拿回来了,初步看,大约每年进出4万多吨的粮食。由于公司加速了粮食经营业务的周转速度,而且尽可能转单销售不入粮库,所以每月库存不大。粮库雇佣了30多名临时工,包括部分负有管理责任的人员,这个仓库,虽然不独立核算,但是只有登记仓库账的人员以及销售经理为C公司正式的员工——国营职工。

粮食检斤等关键岗位人员是外雇的,存在一定的用人风险。“把雇佣临时工的情况,整理出来,看是否经过了上级批准,而且建议关键岗位,比如,粮食收购验收人员必须是国营职工。大家利用两天时间,抓紧把自己手里的活整理一下”,张科长对李副组长和大家说。

“我的账面资料也整理完了,交给?”,我对张科长说。“你把整理后的资料给李副组长就行了,你抓紧整理其他方面的资料吧,长期待摊费用之事情况比较特殊,由李副组长负责”,张科长严肃地对我说。

具体报告是怎么写的,我不知道,因为类似这样的审计,A集团审计部是不会用事务所的人员写审计报告的。几个月后,C公司在群众雪亮眼睛的监督下,被一个无名英雄给举报了,并在举报信里面严肃地说,他是一个做什么事情都很认真的人,如果A集团纪委部门不管理此事,他会坚持把此事告诉A集团的上级单位纪委,直至中纪委,当然,他相信A集团纪委不会让他这么辛苦的一次次写举报信的。A集团纪委部门,在A集团一把手的指示下,根据举报线索,按图索骥,很快查明了试试真相,认为这是一起严重的违法违纪行为,建议依法移交,法办处理。经A集团一把手批准后,纪委果断移交给了当地检察机关。

后来,我听说,D公司经理因为此事被免去经理职务,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C公司经理被判刑了;升部长被开除了;审计张科长受到了行政记大过处分;审计李副组长被免去集团审计部副科长职务,调往下级单位另行安排工作;集团审计部的小王和小张也被调往集团下属单位工作,但没有给什么行政处分。

我呢,啥事也没有,只不过被纪委找过去了解了一些具体情况。

听说,只是听说啊,张科长和李副科长在此次事件中收了C公司的贵重礼物,才被处分的。由于没有人搭理我,所以我没有事。还有那个偏经理,由于犯诈骗和行贿罪也被判刑了。在理论上,这样的事情,光凭内部审计部门能不能发现此种舞弊行为,至今还是个谜。

对于如此异常和重大事项,内部审计部门是否应该在审计报告中披露,并以存在可疑等重大不确定事项而移交纪委处理我没有搞清楚,现在A集团的审计人员对此都是忌讳莫深的态度,好像另有隐情。

举报人的线索,在此事件中成了关键,那举报人为什么不举报给A集团的内部审计部门呢? 是不相信内部审计部门吗?

那个租赁来的粮库,C公司在哪里真的在收购、验收、烘干、储存业务吗?

如果有,C公司在没有真实租赁粮库的情况下,也就是说,没有真的债务重组情况下。C公司如果真在此粮库发生了业务,就应该支付一定的费用,此笔费用是如何支付的呢?如果在帐外支付的,是否说明,C公司以往在经营活动中也套出过大良现金呢?

那个粮库的法人和C公司,还有偏老板公司签订的三方协议,表面看无问题,但是,偏老板也许和那个粮库没有债权关系,这种情况,去了解情况的人是不是应该了解清楚呢?在技术上了解清楚这件事,有很大难度吗?

具体负责这个科目审计的人,其实就是倒霉催的正在写帖子的楼主,在提醒审计组长注意这个问题的时候,审计组长如果不重视,应该保留什么证据才能避免日后出事不被追责呢?

楼主为什么没有被追责呢?楼主的所作所为,是不是有点不厚道呢?

这次审计失败,到底谁应该承担主要责任?

审计组长对组员在审计中遇到的或者提出的重大问题,应该召集审计组成员集体研究决定或者请示主管领导决定吗? 内部审计人员,比如小王、小张,是不是很倒霉呢?他们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该如何规避审计风险呢?

在审计中,技术重要,还是人品重要?贪欲是不是可以蒙蔽有些人的眼睛?

什么是好人品,管得住自己的贪心,时刻想着审计风险,主观为了自己,客观为了单位,是不是就是好人品了? 有一件事我给忘了,万福生科为了上市,为了发行价,为了资本运作,这样只有提高每股收益才能达到,还有虚增收入是为了给人业务增长的预期,其实最终还是体现在每股收益上。其提高每股收益的手段是虚增利润,利润来自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的差,但这是个虚差,会计复式记账是平衡的艺术,这个虚差不能总挂账预付账款等资产类科目吧,得消化啊。消化的手段不外乎12月的利润,他们把13个月或者更多的销售收入确认出来。或者拆东墙补西墙,弄个缓冲地带。或者以后遇到被市场普通认可企业经营风险后,多确认一些损失。总之,不仅仅靠以后多计算的折旧慢慢消化,锦州港的前车之签,他们倒是签来了。

前面说了C公司没有利润压力,只有收入指标压力,他们虚买虚卖粮食还是很容易做到的。就是几笔销售收入确认的事,通过一定的资金,比如2千万,虚周转15次就可以虚增3个亿的收入。本次审计视而不见,这毕竟是整个集团收入指标的压力,这也是内部审计的局限性,他归谁领导他知道啊,难道还捅到国家说这个国企的工效挂钩是假的,这显然不可能。这就涉及到了国企分配和国家工效挂钩政策是否合理的问题了,显然本帖子不能讨论,也没有能力讨论。C公司甚至A集团是为了工效挂钩,起码工人也得到了实惠。万福生科是为了以后的股票套现,得到利益的是大股东,这是本质的不同。

案例分析,总给人一种按照已知结果推论造成的原因或者按照结果理论上可能发生之原因“验证”已知结果的印象,其实就是老百姓说的马后炮,当初我只是想知道万福生科具体的造假手法,闲人都是好奇的,我也不例外。网络里关于万福生科的帖子太多了,这个帖子好像是一个案例讲解,关于现金流的,大意好像是说,通过现金流就可以分析出万福生科不正常,也不知道他早干哈去了,虽然是马后炮似的分析,但是课件里还是简单说了说造假的会计分录啥的,我在这里贴出来,也许还是能给大家一些思考的,对了,这个贴子里的分析是我加的,非专业意见,一个小注册会计师瞎猜瞎想的结果。附:我在网上搜集的关于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方面的有关资料。万福生科最先被发现的造假行为是2012年半年报。在2012年半年度报告中,该公司虚增营业收入1.88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46亿元、虚增净利润4023.16万元,前述数据金额较大,且导致该公司2012年上半年财务报告盈亏方向发生变化,情节严重。

因此万福生科被湖南省证监局立案调查,并在2012年11月23日被深交所公开谴责。随着监管部门调查的深入,万福生科以往的“恶行”终于被揭露出来。万福生科3月2日公告称,经公司自查发现2008年至2011年定期报告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初步自查结果如下:2008年至2011年累计虚增收入7.4亿元左右,虚增营业利润1.8亿元左右,虚增净利润1.6亿元左右。

据万福生科招股说明书及2011年年报,2008~2011年,该公司净利润分别是2565.82万元、3956.39万元、5555.4万元和6026.86万元,四年内净利润总数为1.81亿元。可是其中有1.6亿元净利润是虚构的,实际上四年合计净利润数只有2000万元左右,近九成为“造假”所得。

监管部门针对万福生科的处理意见尚未宣布,但是万福生科发布公告提醒股东称,该公司存在多重“暂停上市”风险以及“终止上市”的风险。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以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为基础的,在操纵资产规模、收入增加,费用减少或利润增长方面,方法、手段较多。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手段主要是操纵收入,常见的收入操纵手法有:虚构收入、提前确认收入、夸大收入、隐瞒收入、混淆收入等。

一笔钱以虚拟交易的客户名义收款进账冲销应收账款。偿还这笔资金时则以借出款名义通过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让应收账款转为其他应收款;

或以购货款的名义出账,使应收账款转化为预付账款或者存货。但最终的结果还是停留在流动资产阶段,暴露的风险是比较大的,因为流动资产需要变现,长期变不了现,最后只好采取计提减值准备处理的方式,容易引起怀疑。

用真实的交易假装实现收入借: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贷:主营业务收入科目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

借: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贷:存货科目

然后以各种关联方式通过“在建工程”和“预付账款”,再据为己有(IPO募集的资金)或还回去(借的部分)。万福生科选择了虚增“在建工程”和“预付账款”项目,它的募集资金建设项目还在建设中,这样做不至于招人耳目。

借:在建工程、预付账款等科目

贷: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至于预付账款,谁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预付,它就是走了一下账,钱实际上又回来了。万福生科2012年中报显示,该公司的在建工程在没有项目转入固定资产的情况下,账面余额从86750 113.38元增加至179 975 363.60元,增加近8323万元;预付账款账面余额从119 378 847.66元增加至145 695 483.65元,增加了近2632万元。万福生科的虚假销售本质上是自己销售给自己,只是借了别人公司的名义而已。

为伪造客户收入,万福生科私刻客户假公章、编造销售假合同、虚开销售发票、编制银行单据、假出库单等一系列造假工序的配合,让虚增销售收入看起来合理,甚至到税务部门为假收入纳税。楼主注:恰恰是预付账款,引起了监管人员的怀疑,一个卖大米的,干啥玩意预付这么多钱呢?农民大哥这些年也不傻了,一般像农民收购大米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万福生科有钱烧的没地方花了去预付,难道是新的商业模式?

其实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只要真想查,真有事的公司,TM一个也跑不了,其实这样的公司很害人的,自己溢价发行股票,早晚套现得利,找个机会把潜亏慢慢报出来,吃亏的还不是后来的投资者。

对了,忘记说了,事务所或者保荐机构啥的,真想查,也能查出来,那他们怎么被骗了呢?他们真的不知道造假吗?我觉得他们应该没有查到造假的证据,原因是他们根本没有去查,也就是说心里怀疑也不会真去查,否则真查出来,到哪里收费啊?这个社会有许多这样难得糊涂的机构和人啊,对于疑点采取不主动、不积极、不表态的人,都在哪里TM的装糊涂。按理说,保荐机构为了几千万也值了,事务所为了几百万值得吗?我觉得事务所老板认为很值!这说明,他们也就值,别人施舍的,那个让保荐人都瞧不起的身价吧!没听说事务所的合伙人有几个大气的,也没有几个硬气的,他们外面收费低,只好窝里横,挖空心思剥削底层职员,灯下黑——财务管理及税务处理极不规范。这样事务所的执业质量不在那里一个劲地恶性循环着才怪呢!

参与式教学案例 杜万福 篇5

石川小学

杜万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认、读、写11——20内的各数,能说出20以内的顺序和大小,会描述11—20内各数的组成。

2、在摆小棒、读数、数数活动中,能动手操作,观察并与同学们合作交流,感受十几有多大。通过活动了解十进制,体验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3、在教学活动中能结合具体情境,会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激发探索新知兴趣,形成初步的数感和估算意识。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85页的内容,练习相应的习题。教学工具:方格纸、小红花、小棒、课件。教学过程和策略: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1——10的各数,请你们看一看,在这些图中,你看到了那些物品?上面都有些什么数字?一起找一找(课件演示四件物品)。

生:我看到了有14、18、12、15‥‥‥

2、这些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请我们试着把11——20之间的数字写在小红花上,每朵小红花只写一个,并按顺序排列起来。

3、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写的数按顺序写在黑板上。

4、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11——20各数。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二、新课:

1、认数、读数

(1)一起把11——20各数读一读。

(2)观察这些数,你觉得哪一个数比较特殊?

(3)一起来看黑板,默默地数一数,共有几根小棒?有几个一?(课件演示10根小棒)

(4)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有几个十?添上一根,有几个十?共有几根?11是由几个十和几合成的?(课件演示其过程)

(5)同桌合作摆出12根小棒,说一说12是由几个十和几合成的?(6)继续摆,你们能摆到几,怎样摆的?说说是由几和几合成的?(7)提问:20根是几个十?为什么在2的后面写上一个0呢?小组讨论一下。

2、试一试 读卡片上的数。17、19、20、16、12、18.

3、认识数位

(1)拿出方格纸,小组合作,在方格上面摆小棒,下面摆数字,先摆14。

(2)怎么摆的?说说看。

(3)小组合作,接着摆,想摆几就摆几,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摆的?(4)你们有什么发现?

(5)谁再试着给左面、右面的数位起个名字呢?(课件演示“个位”、“十位”)

(6)十四中的1表示什么?4呢?(课件演示“个位”、“十位”)17这个数,7在什么数位上?1呢?20这个数中,个位上是几?十位呢? 小结:从左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板书)

4、介绍计算器

(1)十位上拨一颗珠子,这个数是几?表示什么?(2)十位上一颗;个位上拨5颗,这个数是几?(3)十位上有2颗珠子,这个数是几?为什么?

5、请翻开86页看一看。

6、试一试。

做第86页“做一做”的第二题。

三、活动

1、摆数。请摆出:14、17、18、20。说出你是怎么摆的?通过摆小棒,你知道14和17谁大谁小?20比18多多少?

2、数数。

(1)你能从1数到20吗?(2)从8数到18,请同桌听。

(3)拿出直尺,从11数到20,你能发现什么吗?

3、在课本上先数出10张,量一量,看有多厚?在数出20张有多厚,你能有什么发现?

4、找出课本上第7页,要找到第17页需要往前翻还是往后翻?为什么?

四、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请在小组内讲给其他同学听。

11——20各数的认识

石川小学

万福生科揭开IPO造假冰山一角 篇6

上市公司频“变脸”藏造假隐情

万福生科案再次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IPO造假上面, 实际上, IPO造假不是新鲜事, 并呈愈演愈烈之势。2011年云南绿大地因IPO造假股票交易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股票更名为“*ST大地”, 其董事长何学葵被逮捕;2012年新大地涉嫌造假上市, 其造假程度令人触目惊心, 最终被终止审查并进行了相关处理;2013年继万福生科财务造假之后, 天能科技因涉嫌造假被罚, 成为国内首个因IPO造假受处罚的未上市公司……

或许这只是冰山一角, 或许更多IPO造假隐藏在人们的视线之外。据同花顺i Fin D统计数据显示, 最近三年来, 上市之后首份财报业绩大变脸的公司比例在不断增加。2010年共有347支新股上市, 其中有81支新股上市之后的首份财报宣布业绩开始下滑, 业绩变脸比例为23.34%;2011年共有282支新股上市, 其中75支新股上市后首份财报宣布业绩下滑, 业绩变脸比例为26.60%;2012年受限于市场持续低迷, 新股上市的数量缩水过半, 为128支, 但问题I P O的比例却不降反增, 2012年的上市公司三季报显示, 128支上市的新股中有56家公司前三季度业绩下滑, 占比高达43.75%。变脸的背后往往是造假, 那么这么多变脸上市公司到底有多少涉嫌IPO造假, 我们不得而知, 但有专业人士估计其数目不在小数。

投行、会计事务所是IPO造假推手

I P O造假猖獗, 与投行和证券公司的推波助澜关系密切, 国内投行和证券公司数目众多、竞争激烈, 为了争抢客户, 提高业绩, 他们很少顾及上市对客户公司的影响, 只要有人愿意上市, 他们就会尽自己所能包装, 甚至不惜违法造假。

统计发现, 平安证券、华泰联合证券和国信证券都是问题IPO的制造大户。平安证券所保荐的ST德棉、胜景山河、万福生科等多家公司被查出财务造假, 其项目被查之密度远远高于同行, 而其他上市即业绩变脸的问题IPO在平安证券这座问题IPO工厂里更是层出不穷, 无论是比例还是绝对数量都明显高出市场平均水平一大截,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2010年的创业板业绩变脸明星朗科科技, 此外, 平安证券2004年以来共有13支IPO上会被否;而华泰联合证券近期最典型的造假代表作就是震惊一时的绿大地欺诈上市案, 其实华泰联合证券保荐的问题IPO同样是层出不穷, 2004年以来华泰联合证券共有14支IPO被否;国信证券被否的问题IPO也有14支, 而2012年彩虹精化虚假陈述事件也令国信证券陷入了只荐不保的质疑。

另外, 细查I P O造假的企业, 都有为之放行的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的身影。素有“经济警察”之称的会计师, 为何屡屡失守上市审核第一道关口?业内人士指出, 与发行人利益绑定是其职业道德沦丧的主因, 受益与违法成本不对称是重要客观原因。2013年, 13家上市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并处罚。在一系列造假事件爆发之后, 中注协对安永华明、中汇、中兴财光华、中天运、上海众华沪银、江苏苏亚金诚、北京中证天通、广东正中珠江等8家会计师事务所的现场检查, 备受关注。

投资者在IPO造假中损失惨重

由于IPO财务包装甚至是财务造假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隐蔽性, 很难被一般投资者所察觉, 再加上资本市场天然的信息不对称, 这些I P O造假股票给投资者造成的杀伤力可想而知。一旦不明真相的投资者买入这些股票, 无一例外都将遭受巨大的损失。

数据表明, 每支问题IPO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都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

以2012年的业绩变脸王隆基股份为例, 该公司是名副其实的“双料问题IPO”, 该股不仅仅在2010年4月上会时曾经被否, 而且还荣膺2012年的业绩变脸王。2011年7月25日, 在国信证券的包装之下, 该股以过会前一年2010年净利疯狂暴增330.86%成绩上会, 展现给投资者一派光鲜亮丽的形象。但就在过会后的第一年, 2011年该公司业绩迅速缩水35.43%, 而2012年前三季度隆基股份业绩更是在上一年度缩水超三成的基础上, 再度急剧缩水96.16%, 目前该公司陷入亏损的边缘。受此影响, 隆基股份收盘价已较其发行价惨遭腰斩, 下跌幅度达到51%;较首日开盘价下跌幅度也达到了44.77%。

而2012年业绩变脸榜上排名第二的是国泰君安保荐的创业板新秀珈伟股份, 该股2012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较去年同期缩水了92.61%, 而上市之前的前三年 (2009年-2011年) , 在大牌券商国泰君安的包装下, 珈伟股份公司净利润增长幅度分别为36.55%、114.69%、2.95%。在出现业绩大变脸之后, 珈伟股份二级市场股价同样是一跌不可收拾, 上市仅仅半年的时间, 该股股价下跌已超过45.45%。

2011年的业绩变脸王则是平安证券的另一杰作——方正证券, 该股上市当年净利润同比缩水达到八成。

2010年业绩变脸王同样是由平安证券一手炮制的朗科科技, 该股在上市之前也曾一度是当时创业板的明星股之一, 被市场寄予了较高希望。在上市前, 平安证券将该股包装成业绩连续稳定增长的IPO, 2007年业绩增幅达到了146.38%。不过, 上市后首份财报宣布业绩缩水63.46%。如今的朗科科技同样也给当年相信它的投资者带来了惨重的投资损失, 按最新收盘价计算, 朗科科技较上市首日开盘价下跌幅度达到了惊人的71%。

一方面, 最近两三年股市一直低迷, 呈连续下跌之势;另一方面, 这些问题IPO本身盈利不断上演大变脸, 在两方面的夹击之下, 问题IPO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就可想而知。

实际上, 上述数据只统计了问题IPO给投资者带来的巨大损失, 而一旦这些问题I P O有朝一日“升级”为财务造假公司, 那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更加巨大。

2012年9月14日, 万福生科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消息一出, 立即引发该股股价雪崩, 由2012年9月13日收盘的10.05元每股一路跌至收盘的5.13元, 股价几近腰斩, 而分析预计该股在目前的基础上仍会继续下跌。

绿大地财务造假被立案调查后, 股价连续冲上跌停板, 该股股价最终从造假曝光前最高的44元上方一路下跌至10元以下;更早之前的银广夏财务造假被查之后, 该公司股价更是创下20多个跌停的A股市场跌停纪录, 并由此引发中国股市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投资者索赔案。

受害者远不止投资者

在IPO造假中, 投资者确实损失不少, 但受害的远不止投资者, 造假公司、保荐人、会计事务所都要遭受巨大损失。

(一) 保荐人名利双损

万福生科IPO造假后, 由于平安证券在万福生科上市保荐工作中, 未审慎核查其他中介机构出具的意见;未对万福生科的实际业务及各报告期内财务数据履行尽职调查、审慎核查义务;未依法对万福生科履行持续督导责任;内控制度未能有效执行;其出具的《发行保荐书》和持续督导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根据《证券法》及《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等规定, 证监会拟对平安证券及相关人员采取以下行政处罚和行政监管措施:对平安证券给予警告并没收其万福生科发行上市项目的业务收入2555万元, 并处以2倍的罚款, 暂停其保荐机构资格3个月;对保荐代表人吴文浩、何涛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30万元罚款, 撤销保荐代表人资格, 撤销证券从业资格, 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对保荐业务负责人、内核负责人薛荣年、曾年生和崔岭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30万元罚款, 撤销证券从业资格;对保荐项目协办人汤德智给予警告并处以10万元罚款, 撤销证券从业资格。

(二) 会计事务所名誉扫地

中磊会计师事务所在万福生科发行上市审计和2011年年度报告的审计中, 未勤勉尽责等存在不当行为, 根据相关规定, 中磊会计师事务所被没收业务收入138万元, 并处以2倍的罚款, 撤销其证券服务业务许可。对签字会计师王越、黄国华给予警告, 并分别处10万元、13万元罚款, 均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对签字会计师邹宏文给予警告, 并处3万元罚款。

(三) 律师事务所得不偿失

湖南博鳌律师事务所在为万福生科发行上市提供法律服务时, 未依法履行检查和验证义务, 未能勤勉尽责, 根据《证券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证监会拟没收博鳌律师事务所业务收入70万元, 并处以2倍的罚款, 且12个月内不接受其出具的证券发行专项文件;拟对签字律师刘彦、胡筠给予警告, 并分别处以10万元的罚款, 并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四) 造假公司前途未卜

而万福生科遭到的处罚是责令万福生科改正违法行为, 给予警告, 并处以30万元罚款;对董事长龚永福给予警告, 并处以30万元罚款;同时对严平贵等其他19名高管给予警告, 并处以25万元至5万元罚款。此外, 拟对董事长龚永福、财务总监谭学军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同时, 龚永福面临刑事指控。

但没让万福生科退市, 证监会的解释是“根据《证券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 万福生科不会触及终止上市的条件”。

此外, 证监会还表示, 龚永福夫妇也已将3000万股万福生科股票质押给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管理。

按照深交所退市方面的规定, 万福生科确实不触及财务指标上的红线。只是在深交所三次公开谴责的退市规定下, 万福生科已只剩一次机会。不过, 如果未来平安证券向万福生科追讨现行赔付的账款, 依照公司如今的经营情况, 公司最终也难逃因巨额债务、业绩下滑等原因而退市的局面。

万福生科还将面临巨额投资者损失赔偿, 已有9000名投资者与平安证券签署和解协议, 赔偿金额达1.7亿。赔偿资金暂由平安证券垫付, 待事后向万福生科追讨。

一棒打死还是治病救人

2012年6月20日, 台湾“鞋材大王”萧登波旗下的控股公司洪良国际因为涉嫌在IPO时数据造假, 被迫接受香港证监会和法院的建议, 向二级市场的中小投资者悉数回购股份, 共涉资10.3亿港元。

从金额上来讲, 证监会对绿大地、万福生科等的处罚似乎要轻的多, 于是很多人大呼不合理, 甚至有人主张让万福生科等破产。目前持这种看法的人不在少数, 但笔者以为这种看法未免偏颇。

首先, 处罚轻重不能单单从绝对数量上判断, 还得从受罚者的实际承受能力出发, 洪朗国际本身有较雄厚的实力, 而且它有能力按照香港证监会要求回购股票, 且回购股票后洪朗国际并没有破产。而绿大地、万福生科等企业本身就是资金薄弱的中小企业, 资金方面惩罚已经使他们背上沉重的负担, 而公司管理层的动荡使它们雪上加霜, 有的公司甚至面临倒闭的可能, 再加上处罚造成的信誉损失也会给企业的融资和发展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如此说来, 证监会的处罚已经给造假企业一次深刻的教训, 后来者要造假恐怕不能不三思而后行。再说平安证券、中磊会计事务所, 不仅没赚到一分钱, 而且受到两倍的罚金, 平安证券暂停保荐资格两个月、中磊会计事务所被撤销债券业务资格、湖南博鳌律师事务所12个月内无法出具证券发行专项文件, 再加上信誉损失, 处罚不可谓不重。

其次, 假如对造假企业采取更加极端的处罚方式, 致使造假企业倒闭, 保荐机构破产, 会计和律师事务所关门, 投资者是高兴了, 大家的怒气也消了, 可这些做法对造假者公平吗?对造假企业和第三方机构的员工公平吗?

再次, 重罚是否真能遏制造假本身恐怕也是个问题。毒贩大多被处以极刑, 但死亡并不能阻止贩毒的猖獗。同样, 在目前中国的经济环境里, 对造假采取极端措施, 使相关参与方破产关门并不能遏制造假的发生, 它只会增加更多的失业机会。

上一篇:天一少年班的学生是怎么炼成的?作文1600字下一篇:老规矩议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