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本科论文

2024-06-07

财务造假本科论文(精选8篇)

财务造假本科论文 篇1

2010级财务管理本科

财务实习指导书

财务实习是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相关课程之后所进行的重要的、专业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这一阶段的实习,着重增强学生对财务领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掌握会计及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技术方法的基础上,熟悉会计的具体操作流程和财务管理的具体环节,从而训练学生会计操作和财务管理的实践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与理解奠定基础。

一、实习目的熟悉该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方面的具体情况,以形成对会计核算处理实务和财务管理实务的基本认识。

二、实习方式

由学生自行联系企业,进入企业内部,进行分散实习。

三、实习时间

2012暑假期间,时间不少于一个月。

四、实习内容

实习企业概况——该企业的组织结构、职能设置、行业特征,以及财务管理的基本情况、基本业务种类等方面的内容。

会计核算体系——该企业关于会计核算、账务处理、账簿设置、报表编制的基本方法与业务流程等方面的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该企业关于财务内部控制的具体制度、相关特点、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监督检查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财务报表分析——该企业关于财务报表的结构分析、财务比率分析、趋势分析、杜邦综合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投资决策分析——该企业关于投资环境的分析、投资额的预测、投资机会的选取、投资决策指标的运用、投资可行性评估、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筹资决策分析——该企业关于筹资时机的把握、资金需要量的预测、筹资渠道与方式的选取、资本成本的计算、资本结构决策的分析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短期融资决策及营运资金管理——该企业关于短期融资的渠道、短期融资的规模、短期融资的偿还,以及现金管理、信用政策、存货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利润分配政策——该企业近年来的盈亏状况、利润分配顺序、利润分配政策、利润分配与留存收益的确定等方面的内容。

成本管理制度——该企业关于要素费用、综合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其他方法、成本预测与决策、成本控制体系等方面的内容。

注:不需要对上面所列示的内容面面俱到,只需针对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重点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并就实习企业存在的不合理、不完善之处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实习要求

1、由学生自行联系单位,进入单位内部,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地实习;

2、学生在单位必须围绕具体会计业务的处理和财务管理各环节进行认识性实习,不得进行与专业无关的实习;

3、学生应在实习单位自行联系一位指导老师,并按指导老师的要求进行必要的实际工作;

4、实习中,学生要多看、多问、多思考;

5、学生在实习期间,必须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爱护实习单位的财产物资,保守实习单位的商业秘密和国家机密,处理好与实习单位员工的人际关系;

6、切实维护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的形象,切实维护学校的良好声誉;

7、注意实习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物安全。

六、实习成果及考核方式

学生提交财务实习报告(不少于3000字),指导老师根据财务实习报告和实习单位的鉴定意见评定成绩。

财务造假本科论文 篇2

1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人才培养目标尚不明确

目前的大学本科教育已经从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变成了现在的大众化教育, 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应随之发生变化。许多高校制定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但在具体落实这一目标时, 却存在很多问题。如何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贯彻到财务管理的教学中去, 还是一个很多高校都尚未很好解决的问题。一些学校为了体现应用性, 在课程体系安排上大量引入一些新兴的应用性学科, 这些学科很多理论体系尚不成熟, 而且变化很快, 使得高校在课程安排上应接不暇, 同时这些课程也占用了大量的课时, 使得财务管理的课时相对变少, 影响了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正常开展。

1.2 教学内容与我国经济实践存在一定差距

我国目前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照搬的国外的相关内容, 与我国的实际情况有一定差距。比如, 西方发达国家属于较为发达的市场经济而我国则是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 而且建立的时间短, 政府在其中还扮演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这些本质的区别使得国外的一些理论在我国并不适用。

现在的财务管理教材主要针对的是上市公司, 很多定量分析所需的数据只有上市公司才便于获取。在我国中小企业是主体的存在, 学生毕业以后, 大部分是在非上市公司工作, 而针对这样一些公司的实用理论相对较少。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如何将企业行为的外部影响纳入企业的决策评价体系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而目前的财务管理教材所涉及到的决策评价体系主要围绕企业自身价值展开, 根本没有考虑外部性问题, 这对于引导企业做出正确决策, 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是不利的。

1.3 教学方法有待改善

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多, 而该门课程的课时相对较少, 非财管专业一般36课时, 财管专业一般54课时。在这有限的课时里, 教师往往只能将理论知识讲完, 而没有时间在课堂上进行案例讨论或者引入情景式教学。这就使得课堂成为一言堂, 老师不停的在讲台上讲, 学生被动的在座位上听, 虽然老师讲授的内容比较全面, 但是由于教授方式单一, 没有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并不太好。

1.4 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

很多高校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 一些高校的财务管理课程没有实践教学的部分, 有一些高校虽然开设的有财务管理的实践课, 但是课时数普遍不多, 还存在财务管理的实践软件配备的不够全面, 更新速度慢等问题。现在的高校教师, 基本上都是直接从学校毕业的研究生, 他们没有企业的工作经验, 让他们给学生讲实践的部分, 很多时候显得力不从心。另外, 高校对教师的科研能力相对是比较重视的, 对于这方面的鼓励措施也比较多, 而教学上的相关激励相对较少, 如果教师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实践教学的效果, 对于没有相关的企业工作经验的他们来说往往需要投入很多精力, 但与此相对应的回报却要少很多, 这也影响了教师投入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1.5 考核手段有待改进

目前, 高校财务管理课程的考核体系一般包括两个部分, 分别是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 一般卷面成绩占80%, 而平时成绩占20%, 这就凸显了卷面成绩的重要性而学生平时的表现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很多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 快到考试的时候突击背一背重点内容就可以顺利过关, 这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平时认真学习的学生来说也是不公平的。另外, 该体系只是强调了财务管理课程的理论部分, 学生实践能力的部分则根本没有体现, 在这一考核体系的指导下, 不利于综合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 提高本科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2.1 明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观念并贯彻于日常的教学活动

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的, 应在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安排上着重于知识点的宽度以及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 尽量多涉及一些知识点, 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实践教学的安排, 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接触实践, 理论应用于实践。在财经类学生, 尤其是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课程体系的安排方面, 财务管理学作为基础课程应在课时上予以保证, 新兴的应用性学科适当涉猎, 但数量上不应太多, 盲目的引入过多的课程只会舍本逐末,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2 编制适合我国国情财务管理教材

直接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 很多高校的学生还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 推广的难度相对较大。而中文译制版的财务管理教材则会受翻译人员的英文及财管理论水平的影响而使得质量参差不齐且与我国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 最好的办法是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 形成一本符合我国特殊国情的财务管理教学用书。这本教材应该适应我国特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 提供更多的关于中小企业的财管理论和模型, 引入考虑了企业行为外部性的决策理论, 使得学生毕业以后能够顺利的进入企业, 运用所学成功的开展各种活动。

2.3 适当增加财管课程的课时数, 鼓励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

结合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多的特点, 可以适当延长该课程的课时数, 以给教师充裕的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现在, 高校基本上都采用多媒体教学, 这样虽然节省了板书的时间, 但也会使教师的授课速度无形中加快, 有一些模型的推导过程可能学生接受起来难度就会比较大了。所以, 建议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部分, 可以用板书推演。另外, 在教学时, 可以尝试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参与为中心, 采用案例教学或情景模拟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发现问题, 寻找信息, 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加深对于知识点的掌握。

2.4 加强实践教学, 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与实践联系较为紧密的课程, 实践教学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适当增加实践课的课时数, 加大实践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比重。引入多种财务管理实验软件, 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实验室, 使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下学习掌握相关知识。

定期开展沙盘模拟比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对做的比较好的学生给与奖励。邀请知名企业的财务主管到学校来举办讲座, 与学生进行近距离沟通。进行校企合作, 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去进行实习,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和好结合。

改革高校的绩效奖励机制, 鼓励高校教师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到企业中兼职, 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与人才需求, 积极与企业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项目, 加深教师对于企业实际活动的认识, 将理论前沿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 实现双赢。

2.5 建立全面的考核体系

对学生的考核体系应尽可能的全面具体且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应适当压低考试成绩在最终成绩中的重要性, 增加课上回答问题、案例讨论的参与程度、作业完成情况等的比重。例如, 学生的最终成绩构成可包括五个部分, 考试成绩占50%, 参与案例讨论的程度占20%, 课上回答问题占10%, 出勤率占10%, 作业的完成情况占10%。考试成绩的比重大幅压缩以后, 学生就无法通过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来轻松过关, 激励学生认真对待平时的学习过程, 积极的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中去, 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改善。

参考文献

[1]黄玉梅.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探讨[J].会计之友 (上旬刊) , 2010, (04) .

[2]蒋卫华.项目教学法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高教论坛, 2011, (05) .

[3]郭雪飞.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会计之友 (上旬刊) , 2010, (01) .

[4]刘淑华, 孙险峰, 孙志梅.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完善[J].财会通讯, 2010, (31) .

财务管理本科课程内容的优化 篇3

关键词:财务管理;课程内容;活动课程;微型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1-0014-03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发展至今,各高等院校针对其课程设置进行了各种有益的探索,具体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思路,[1]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组织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分歧。本文针对“培养财务管理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重点讨论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优化选择和组织问题。

一、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优化的意义

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优化,对财务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首先,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优化体现着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优化,它涉及到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方面的事实判断、价值定位、技术和环境等众多复杂因素。人们从确定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开始,就会涉及或体现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优化的问题,这一过程将持续到教学、评价及反馈的全过程。没有优化的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将成为空洞的条文。

其次,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优化是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素质的源泉。财务管理课程内容是计划形态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学习内容,[2]是整个财务管理教育的核心之一。它包括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学生必须注重的学习、探索过程,学生应该树立的价值观的优化取向。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素质培养,要以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优化为直接源泉。学生通过优化取向的课程内容的学习,吸收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和其它素质,从而提升自己的素质,即获得素质提高。

再次,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优化有利于学习方式转变。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同的课程内容,应有不同的学习方式。通过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优化,可改变我国本科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特征的被动接受式的、获取知识途径单一的学习方式,倡导发现学习、自主学习、集体学习方式。

其四,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优化影响教学过程。财务管理课程内容是提供给教师、学生的基本的、共同的教学文本,用以引发师生的教学行为。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优化影响教学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影响师生的重构和转化,师生基于课程而不受制于课程完成教学过程,实现培养目标;二是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优化应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教学认识过程简约性的规律、教学与学生的发展相互制约与促进的规律、教与学相互作用与影响的规律、教学具有教育性的规律。

二、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优化的影响因素

影响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因素相当复杂,但总的来说,主要有四个方面: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科的发展;培养目标;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

1.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优化。第一,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学习者具备战略性财务管理的能力。这种能力涵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报告、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等关键性财务管理能力;第二,社会经济发展对财务管理课程内容有着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突出地表现在企业组织形式的变革、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信息网络化、国际经济一体化等方面;第三,技术发展对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优化选择与组织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如衍生金融工具等创新技术为课程内容的选择提供了新的资源,扩大了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选择空间,另一方面如将多媒体等教学技术运用于课程实施,将优化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组织。

2.财务管理学科发展

财务管理学科知识的发展,至少从以下方面影响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优化:一是财务管理学科知识的数量、知识的更新速度、知识的基本结构以及财务管理知识体系的影响。优化的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应该涵盖财务管理学科已经形成的知识和知识体系,体现财务管理学科知识和技术本身的特点、发展趋势,特别是要关注比较前沿的财务管理学科知识;二是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在数量、广度、深度等方面,都要受到学科知识分类的影响。优化取向的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应包括基础性理论知识、紧贴财务管理实务的知识、相对固定的传统知识以及体现财务管理最新发展动态的新知识;三是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组织要注意核心基础课程横向及纵向紧密联系的学科知识。横向要上处理好金融市场、投资与定价等知识的关系,纵向上要处理好初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等的知识整合。

3.财务管理培养目标

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财务管理工作者;二是推动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和财务技能、技巧的创新。这两个层次的目标,对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优化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优化取向,是上述培养目标的载体和实现上述目标的手段,通过优化的课程内容使培养过程的效率、效益得以提高;另一方面,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优化,必须与财务管理培养目标相一致,这种一致性不仅要体现在课程内容上,而且还要体现在水平、范围和课程内容的组织上。

4.财务管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选择性课程理论对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优化具有启发意义。[3]学生的需要影响着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优化取向。一是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选择权在学生,学生根据自己自身需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内容模块,这一内容模块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由个人自由组合;二是满足学生需要的财务管理课程内容,需要提供“课程内容超市”,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的空间;三是满足学生需要的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要吸纳社会、企业、用人单位意见,根据社会、企业、用人单位的意见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三、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优化选择

1.财务管理课程内容来源的优化选择

在人类知识的数量不断增长,增长速度不断加快,知识数量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财务管理课程选择少量具有代表性、价值最大的知识作为课程内容。因此,财务管理本科课程内容优化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則:

一是基本性原则。财务管理本科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坚持基本性原则,反对多而杂的课程内容,重点选择一些基本的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则、基本规律等,使学生重点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二是基础性原则。财务管理本科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以打好学生的基础为出发点,优化性的课程内容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水平,切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三是范例性原则。财务管理本科课程内容应是经过精心挑选、能起示范作用的、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的知识。

四是开放性原则。财务管理本科课程内容在范围、来源、组织、结构上应多样化并富有弹性。通过开放性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及时给学生补充新的知识,使工具性与人文性、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有机结合。

2.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范围的优化选择

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范围选择涉及的主要是“课程设置”和每门课程内容的具体选择。“课程设置”通常受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教育理念的影响。目前学者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比较涌跃,不同学者都给出了各自的开课思路,呈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局面。我们认为合理且正确的选择是,政府有关部门在明确课程设置政策后,应将课程设置的权利下放到学校或基层教学单位。由不同类型的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设定具体的开课计划,这样有利于培养不同类型的社会所需要的财务管理人才。

“每一门课程的具体内容”这一层面的重点是将财务管理教学内容与财务管理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确保学生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的前提下,精炼教学内容,理顺初级财务管理学、中级财务管理学、高级财务管理学和财务管理的其它相关课程在内容上的内在联系,合理且科学地安排财务管理主干课程的内容结构及知识点,解决教学中内容交差、重复、遗漏、重点、难点不明确,内容分割,教学难度大,学生“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等问题。授课教师要正确处理下列关系:即财务管理理论严密性和实用性的关系;知识创造和知识传播的关系;陶冶知性和市场导向的关系;标准化和多元化的关系,等等。

四、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优化组织

选择好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之后,还需要进一步对选择得来的课程内容加以组织,以便于学生学习。与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优化选择一样,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也存在优化组织的问题。

1.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结合

传统的按逻辑顺序来组织课程内容的纵向组织方式,虽然强化了课程内部的耦合度,有利于循序渐进,但这种组织方式不利于学生将各门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有机的结构和体系,需要通过课程内容的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的有机结合,来整合课程内容。

横向组织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强调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广度,关心财务管理知识的应用,将课程与个人兴趣和需要有机联系起来,课程与企业经验和社会需要有机联系起来。其课程内容可以这样组织:①对当地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调查;②把当地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中国乃至世界各种不同类型企业的财务管理对照起来学习;③把企业的财务管理同当前的经济形势联系起来学习;④联系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学习财务管理理论;⑤结合政治、法律环境学习财务理论知识;⑥从社会责任和利益相关者角度评价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等。

2.“直线式”和“螺旋式”结合

财务管理主干课程的学习顺序,可以在按知识层次设置的基础上,根据本科学生的特点,在不同阶段重复呈现特定的课程内容,并不断扩大范围和加深程度,即“直线式”和“螺旋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优化安排。[4]比如在学习“财务管理内容”这一问题时,《初级财务管理》只需要一般地介绍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管理、分配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中级财务管理》则详细学习理论、方法;《高级财务管理》则要求学习特殊业务的财务管理内容。这样的安排,既能够较完整地反映财务管理学科的逻辑体系,避免课程内容不必要的重复,同时又照顾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并能够尽早地将学科发展的前沿成果反映在课程内容中。

3.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结合

活动课程是相对于必修的学科课程而言的,关注的是学生的兴趣爱好、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并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形式。活动课程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学生既是活动的组织者,编排者,又是活动的实施者,教师仅在其中起指导和辅助作用。[5]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优化组织,应将活动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在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各门课程中,都可以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如课外读阅课程;课外参观课程;财务分析会活动课程;创业项目开发及竞赛活动课程;集会、演讲课外活动课程;社会实践、科学实践、娱乐等课外活动课程,等等。

活动课程要与学科课程有机结合,要通过活动课程的安排和组织,融入学科课程的内容,将学和做联系起来,让学生动手、动脑,亲自体验获得直接经验;在坚持开放性的同时,财务管理活动课程的内容要素尽可能与财务管理专业素质、技能培养结合起来;活动课程的时间既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活动地点可以是教室、校园乃至社会;教师在活动课程中,既是指导者,也是受教育者和学习者。

4.常规课程和微型课程结合

微型课程作为常规课程组织形式深化的一个方向越来越受到重视。微型课程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理念,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微型课程具有较强学术性,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微型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实现途径。[6]

财务管理专业特点,为微型课程组织提供了大的空间。微型课程开展的形式可以是灵活多样的。如专题讲座、短期培训、调研实习、课题策划等,其课程可以是必修课,也可以是选修的方式。

常规课程和微型课程结合,要求在充分发挥常规课程优势的基础上,根据微型课程短、小、精、活的特点,确定明确的課程主题或单元。使微型课程成为:补充延伸型、问题解决型和引导创新型等课程,其内容“少而精”,并紧密结合常规课程的知识点,突出常规课程的核心知识。

参考文献:

[1]陈志勇.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5,(01).

[2]丁念金.课程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

[3]游隆信,陆建身.构建满足学生需要的选择性课堂——选择理论及其对课堂教学的指导[J].教学与管理,2008,(12).

[4]王化成等.高级财务管理学(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李学丽.杜威的活动课程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启示——三中心教育原则视角下[J].当代教育科学,2010,(04).

财务会计本科生简历 篇4

基本简历 财务会计本科生简历 个人简历
姓 名:大学生个人简历网性 别:
 
 
民 族:汉族出生年月:1987年10月21日
证件号码: 婚姻状况:未婚
身 高:183cm体 重:74kg
户 籍:广东湛江现所在地:广东湛江
毕业学校: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学 历:本科
专业名称:财务会计毕业年份:
工作年限:二年以上职 称: 
 
 求职意向 
职位性质:全 职
职位类别:财务/审计/税务-财务/会计助理

职位名称:会计 ;
工作地区:广东东莞 ;
待遇要求:2700元/月 不需要提供住房
到职时间:一周内
 
 技能专长 
语言能力:英语 CET-4 ; 普通话 标准
计算机能力:精通 ;
综合技能: 
 
 教育培训 
教育经历:
时间所在学校学历
培训经历:
时间培训机构证书
(QQ个性签名网 www.QQ0762.com/)
 
 工作经历 
 
所在公司:深圳诺普信股份有限公司
时间范围:201月 - 1月
公司性质:股份制企业
所属行业:生物工程、制药、环保
担任职位:成本会计
工作描述:1.负责公司其下的一家子公司的成本核算及控制,存货管理。完成相关成本报表及成本分析,保证产品成本的.合理性准确性。

离职原因:换工作环境
 
 其他信息 
自我评价:1.拥有二年上市公司成本核算会计工作经验,熟练运用SAP系统,金碟系统及TIPTOP系统,办公软件精通。

2.12到月在上市公司诺普信(002215)担任成本会计,负责其下一家子公司的成本控制及核算工作,存货管理等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篇5

【摘要】随着企业外部理财环境的变化,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必须重新定位。文章针对目前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财务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 建议

一、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目标

财务管理专业设置的基本前提是市场对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有需求,因此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培养方向必须立足于企业新理财环境下对财务管理专门人才的需求。随着全球经济体系的形成、金融的自由化和国际化、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理财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具备的实践经验、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要求越来越高。经济环境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难以预测的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风险和挑战。为了增强企业自身对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抵御能力,财务管理人员除了具备在资本市场中为企业寻找融资渠道、合理投资、分配资金的能力外,还应具备风险管理能力。

所以实践教学中应当加强学生计量、预测、规避和控制财务风险能力的培养。金融市场环境方面,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越来越紧密,世界金融自由将使国际间的资本流动更加便捷,企业在面临获得更多融资、投资选择机会的同时,也将面临更大的金融风险。所以在实践教学中应突出对学生金融风险管理能力和理财能力的培养。网络环境方面,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传统的财务管理演化到网络财务时代。一方面网络财务通过加快资金周转和提高结算效率提高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则是网络财务引起的安全问题。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有必要加强学生的财务安全管理能力培养。面对理财环境的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财务管理教育不仅要强调专业能力的培养,还要强调团体协作能力、综合素质、终身学习能力等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必须体现出在复杂多变的财务环境中从事财务管理活动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哈尔滨学院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既要反映专业特色,又要使人才能够适应经济环境的变迁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学院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采取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对未来复杂多变的财务管理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在各类中小企业或者财务咨询公司、金融机构、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会计、金融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二、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和企业需求脱节

目前,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会计类课程实验(包括基础会计单项实验、财务会计单项实验、会计手工综合模拟实验和会计电算化上机实验);财务管理类课程实验(初级财务管理单项实验、中级财务管理单项实验);学年论文、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专业主干课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理论教学展开的,关注重点集中在对企业资金的筹集、投资及运用、分配管理问题上,而被企业所实际关注的内部财务运作和控制问题、如何控制好成本费用等问题没有在实践教学内容中体现,导致学生在企业从事具体的理财工作时,不会设计企业内部财务运作和控制体系,不能适应企业实际理财工作的需要。

(二)实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会计类课程实验教学基本上学生先做,然后老师核对答案并讲解,培养了学生的会计核算和软件操作能力,但欠缺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初级财务管理单项实验和中级财务管理单项实验主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对某一具体财务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而能够拓展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理财能力的案例教学和研究性教学安排较少。目前对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法单一,只注重对结果的评价,没有规范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缺乏对实践教学进行全过程的系统控制,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三)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欠缺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大多是会计学专业毕业,大学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从事财务管理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基本上没有从事会计管理、金融管理或财务管理的实践经验,导致对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具体的财务运作和控制环境只是肤浅的感性认识,实践教学能力欠缺,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

(四)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薄弱

目前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校内实践主要是利用会计学专业的会计实验室进行会计手工模拟操作和课程设计,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实验仅仅局限于在普通机房利用EXCEL解决基本的财务问题,没有财务管理专业专用的综合实验室,不能满足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哈尔滨学院的校外实习基地包括世一堂集团、哈药集团、南方航空公司等二十余家,仅仅能满足部分毕业生的专业实习,校外实习基地仍然需要扩大规模。同时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特殊性,财务部门涉及企业税收情况、财务重大决策等商业秘密,即使提供了实习机会,专业实习环节也仅仅能够使学生了解财务部门机构设置和生产业务流程等层面,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很难落到实处。

三、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国内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对既有理财理论,又具有熟练理财实务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在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如何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建立一个以能力为本位的实践教学体系是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体现学院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应用型”办学特色,学校应从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逐步探索与自身定位相适应的有特色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合理设置实践教学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着重培养具有综合组织协调能力,系统掌握现代财务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方法,能有效地组织企业的资金筹集、投资和分配,科学地进行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和控制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应将培养综合理财能力作为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突出对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资金管理能力、管理软件操作能力、组织管理领导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了切实提高本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在设置实践教学体系时,应当通过校企双方合作,高校教师与企业选派人员一起充分考虑职业岗位和人才需求,深化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与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内容。实践教学大纲应突出专业的应用性、实践性特点。大纲中应明确本专业学生各方面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具体的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和实习指导书内容,以利于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

(二)实施多样性教学手段,完善实践教学考核方法

在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中提高案例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比例。财务管理实验课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方式剖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企业实际的理财活动中,培养学生开放式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精神、分析和解决实际财务问题能力。研究性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可以尝试在毕业论文创作环节推行研究性学习方式。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在专业实习阶段发现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具体财务问题,以此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通过了解该企业具体财务流程和搜集同行业企业的相关资料,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最终提出解决方案。研究性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性学习,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财务管理实践教学要进一步完善考核标准,考核评价方法不能仅仅将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评定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要使学生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培养和提高,而不是单单为了考试。无论是课程实验还是专业实习,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过程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应组织教师对学生实践环节进行严格指导和督促,使学生能够扎扎实实完成各种实践环节,避免流于形式。

(三)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在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下,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应该突出实践性。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具体途径:首先,校方应通过制定工作量、业务考核等办法,鼓励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投资管理公司等与本专业建设密切相关的公司参加社会实践或从事兼职,在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一定的财务咨询工作,实现校企共赢。其次,校方应加大教师培养与培训的工作力度,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进修和学术会议,与其它高校教师交流经验或者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教师可以在企业边教学边实践,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三是聘请企业的财务主管或财务总监到学校担任兼职实践指导教师,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水平和学生的就业能力。

(四)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实验室建设是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的基础。学院应特别重视加强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科学设置实验项目(主要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四大模块),使学生在逼真的工作环境下进行专业岗位的模拟训练,为校企联合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而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必须深入企业进行的实践活动可在校外实践基地进行。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在巩固现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拓展新的实习基地。同时实现更深层次的合作,如校企互派人员,高校教师以为企业提供财务咨询的角度到企业从事社会实践,企业财务人员为了解决实际财务问题到高校进修或者从事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指导工作。高校教师在利用最新财务管理理论知识为企业具体财务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而企业也提升了财务管理水平,只有双方在实现共赢的基础上,校企合作才能长久,校外实践基地才能巩固扩大。同时应整合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实习基地资源,实现各专业基地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 田祥宇.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校企联合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2] 王琴.财务管理教学质量探讨[J].财会通讯,(6).

[3] 刁伍钧.财务管理课程的创新――财务管理课程设计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8(3).

财务造假本科论文 篇6

一、企业会计方面

1、关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探讨

2、关于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探讨

3、试论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

4、关于会计披露问题的探讨

5、试论会计监管问题

6、关于会计要素有关问题的探讨

7、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

8、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9、关于谨慎性原则的应用问题探讨

10、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分析

11、重要性原则在具体准则中的体现

12、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13、论会计信息的可信性

14、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信性

15、论稳健原则

16、存货管理问题初探

17、试论存货计价与存货控制

18、试论企业应收账款的现实问题及对策

19、论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有关问题的探讨

20、长期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研究)

21、投资收益的确认与计量问题探讨

22、试论现阶段我国会计目标的定位

23、我国会计理论体系的探讨

24、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改革问题探讨

25、关于会计准则若干问题的思考

26、关于会计准则建设的初探

27、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二、审计方面

1、论审计风险与审计责任

2、关于会计事务所内部管理的研究

3、论风险导向审计

4、验资的风险规避问题研究

5、经济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6、谈审计人员职业道德

7、审计失败的成因及规避

8、政府审计模式比较与选择

9、论审计信息质量

10、论审计风险及管理

11、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12、论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获取

13、论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健全与发展

14、论我国审计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15、论审计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16、论审计执法与处罚力度的强化

17、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18、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

19、对验资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20、论内部控制系统审计(制度基础审计探讨)

21、论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与考核

三、成本会计,管理会计方面

1、投资决策方法的比较及其应用

2、内部控制策略研究

3、加强会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研究

4、本、量、利分析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5、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6、管理会计的假设前提与原则

7、投资决策分析方法的探究

8、责任会计的研究

9、关于投资项目决策的研究

10、标准成本的研究

11、战略管理会计研究

12、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研究

13、关于成本差异分析的研究

14、关于敏感性分析的研究

15、责任成本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探讨

16、当前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17、试论降低成本与提高经济效率的关系

18、标准成本制度在我国应用的探讨

19、变动成本计算与制造成本计算模式相结合问题的探讨

20、定额法的应用及其改革问题的研究

21、标准成本制度下成本分析的研究

22、制造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比较研究

四、财务管理方面

1、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2、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3、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公司治理与财务重构

5.、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的研究

6.、如何制定企业的信用政策

7、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实证研究

8、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9、资本成本决策研究

10、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的研究

11、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

12、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研究

13、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研究

五、经济法律方面

1、一人公司法律问题研究

2、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法律问题研究

3、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法律思考

4、公司法出资形式法律问题研究

5.、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公司法规制若干问题研究

6、论一人公司债权人利益的法律保护

7、公司分立中债权人利益保护研究

8.、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于治理

9、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

10.、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11、关于增值税若干问题的探讨

12、论债转股对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影响

六、会计电算化部分

1、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分析

2、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容错性及可操作性问题的探究

3、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的子系统划分研究

4、会计电算化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5、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探讨

6、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探讨

7、商业进销存系统模式研究

8、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9、网络会计研究

财务造假本科论文 篇7

一、对财务会计基本理论教学的思考

财务会计基本理论是整个财务会计学科建立的理论基石, 作为财务会计课程的开篇内容在整个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此部分教学内容的特点之一是:作为财务会计学科的基本理论其内容非常抽象, 是对会计实务的高度提炼、总结和浓缩, 对于缺乏实务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 这部分内容也是最难理解和掌握的。对于基本理论的教学首先需要教师自己能够融会贯通理论的真正内涵, 而且在讲授中能够借助于现实生活中鲜活的实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准确的表达和传授理论的涵义和作用。另外, 学生在短期内通过学习能够知道一些概念名词, 并能重复阐述这些概念, 但是却无法真正理解理论的内涵, 更无法谈及对基本理论的实际运用, 学生对于基本理论的理解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因而对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教学不应仅仅局限在开篇的第一章中进行, 而是要将其贯穿于整个课程的讲授当中, 随着课堂讲授内容的不断展开和深入, 具体经济业务的不断引入, 在经济业务的处理中涉及到会计基本理论和思想运用时, 需要老师适时引导, 启发学生思考, 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提高理论的实际运用能力, 能够利用基本理论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的问题。

此部分教学内容的另一特点是:与初级会计学中的授课内容存在一定的重复性。学生在初级会计学中已经对基本理论的内容进行了初步学习, 在财务会计课程中再次讲解, 如何避免授课中的简单重复是需要考虑的。基于学生已经完成初级会计学的学习, 对整个财务会计的基本原理有了一定的理解, 可在财务会计课程讲解中通过引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内容, 将基本理论内容的讲解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即将在初级会计学课程中学习的一个个分散的、独立介绍的概念, 按照概念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形成一个完整的、内在联系紧密的、按层次划分的框架体系。

二、对六大会计要素及其组成项目会计核算教学的思考

在财务会计基本理论讲授之后, 进入了财务会计课程的核心学习内容, 六大会计要素及其组成项目会计核算的讲解, 对此部分内容的教学探讨如下:

(一) 财务报表应作为先导内容, 以明确此部分学习内容的目标和整体架构

六大会计要素及其组成项目会计核算是整个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和核心, 占据课程教学时间的80%左右, 内容量非常大, 而且随着授课内容的展开和深入, 教学内容非常繁琐和零碎。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陷入“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的状态, 在此部分内容讲授之前, 应基于学生在初级会计学中已经掌握的财务报表知识, 对财务报表相关问题进行简单回顾和思考, 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六大会计要素及其组成项目会计核算是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 其最终目标是形成对外报送的财务报表, 在此部分学习的任何一个项目, 都是在为报表的编制做准备, 而且最终都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列式在财务报表之中, 以形成财务会计课程学习的全局观和系统观。对财务报表知识的回顾主要围绕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让学生回顾这两张报表各自提供怎样的会计信息, 报表的结构, 每张报表各自涵盖了哪些会计要素, 生成这两张报表的基本思路, 指出报表编制之前, 需要经过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记录阶段, 最后才是会计报告的环节。

(二) 会计核算中对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四个环节的教学思考

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是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也是会计信息生成的四个环节。在很长时间内我国会计教学都是以会计记录为重心, 账务处理讲解的比重很大, 且难度较大, 多为复合会计分录的编制, 关注点在于提高学生对复杂经济业务账务处理的能力。[1]2006年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颁布, 以及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全面趋同, 以会计记录为教学重点的观念有所改变, 长期受到忽视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环节在教学中逐渐予以加强。[2]在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 会计确认和计量发挥基础和关键作用, 是会计工作中的难点和核心, 决定了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事项是否能够进入会计信息系统, 何时进入、怎样进入和进入金额的问题, 是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强弱的集中体现。会计记录是在会计确认、计量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记账方法对经济活动轨迹的描述, 会计报告是基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而形成的最终工作成果, 是会计信息提供者和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的桥梁。因而重视会计记录, 机械的讲授账务处理的过程, 忽视对会计确认原理、会计计量原理介绍的教学, 会使学生陷入死记硬背、毫无规律、无穷无尽的经济业务会计分录的编制中, 学生只能学到会计分录编制的结果是什么, 而没有从根本上理解和掌握会计分录形成的原因, 从而削弱对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面对不断变化、日趋复杂的经济事项, 学生无所适从, 没有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析, 会计核算的过程实质是一个信息识别和转换、信息加工、信息传输的过程, 会计确认是信息识别和信息转换的关键环节, 培养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经济事项中进行信息筛选和识别的能力。会计确认也是会计教学中的难点, 理论性较强, 核心是确认标准和确认时点的讲解, 可以结合具体经济事项进行相关理论的阐述。会计计量伴随着会计核算的全过程, 用以确定应记录项目的金额, 目前会计选用的计量属性日趋多元化, 从计量过程看, 包含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和终止计量, 需要重点讲明不同计量属性选择的原因和后果, 以及计量过程的延续性和整体性。

对于会计记录的教学还存在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其一, 在突出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环节后, 如何把握会计记录在教学中的分量还需认真考虑。本文认为会计记录是培养学生实际会计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同时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都融合在会计记录中, 会计记录也是报表编制必不可少的环节, 因而会计记录是将会计理论运用到具体会计实务中的重要步骤, 对于大多数将来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的本科生来说, 会计记录的教学还应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其二, 在会计记录的教学中, 需要改进以往在教学方法和讲授重点中存在的问题。对会计记录环节的讲授应在解决了相关的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问题之后进行, 在会计分录编制的讲解中, 重点不是让学生明确会计分录编制的结果, 而是引导学生在明确相关经济业务及其流程的基础上, 分析经济业务对会计要素、对会计报表、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将会计分录的编制上升到企业管理的层面, 而不是一开始便将重点放在了会计科目的选择上, 从而转移了学生真正学习的目标所在。另外, 还需注意减少对会计分录编制讲授的内容量, 应选择典型经济事项将其会计分录的编制讲透彻, 能够让其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提炼其中的规律性,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不是代替学生的思考过程, 试图将所有经济业务对应的会计分录答案都直接提供给学生, 这也是不现实的。面对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和经济业务, 学生需要掌握的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原理以及运用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对授课内容组织和授课思路的思考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还存在的一个难点是如何将较为枯燥、生硬的会计知识传授给学生, 如何组织教学内容和授课思路, 将其变得生动、有趣。本文认为, 可以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构建授课内容和思路, 会计知识的讲授不应从抽象的概念开始, 而是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开始, 根据所给的实例资料, 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交易或事项, 带来什么样的会计问题, 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有哪些, 这些方法对应的会计核算过程如何进行, 各有何优缺点, 其运用有何不同的经济后果, 目前会计准则是如何规定的等等。[3]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引入会计确认、计量的基本原理, 记录的实际操作, 以及其在报表中的列报, 同时对问题的探讨不仅仅局限于会计的视野, 通过对经济后果的分析, 将问题引入企业管理的层面。

三、对财务会计报告教学的思考

目前对财务会计报告的教学, 其重点往往集中于介绍报表的编制过程, 忽略对报表提供信息的涵义、报表在决策中发挥的作用, 报表之间内在逻辑关系、报表自身的缺陷性分析等内容的讲授, 导致报表信息的提供者虽然能够提供信息, 但却不能深刻理解报表所提供信息的内涵, 不能在报表的基础上进行决策和判断。

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是财务会计的最终目标, 财务会计报告是会计工作的最终结果, 是会计信息使用者据以决策的依据。因而理解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所在, 理解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的内涵, 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财务会计报告在现实生活中应该起到怎样的作用, 如何发挥这种作用, 如何构建财务会计报告, 理解财务会计报告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洁莉, 夏喆.中级会计学中外教学比较研究[J].会计之友, 2010, (6) .

[2]范晓军.新准则财务会计培养目标及教学方法探讨[J].财会通讯 (综合) , 2008, (4) .

财务造假本科论文 篇8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高级财务会计 考核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会计学专业中难教难学的课程之一。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广东省会计专业专升本自学考试中《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每次的通过率不到8%,甚至有的办学机构的通过率为零,可见此课程的难度。面对高级财务会计的高、深、难、特四大问题,作为应用型本科探讨如何实现此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考核内容、实施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考核办法是十分必要的。

二、考核改革的总体思路

考核改革的总体思路与路径,可概括为四句话:明确课程功能→确定课程讲解内容→确定考核重点→选择科学方法。

明确课程功能,是要清楚一门课程设置的作用,应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在明确课程功能的基础上要确定课程讲解的内容,进而明确课程的教学任务,确定考核的重点。重点考核的内容也就是重点的教学内容、重点的培养与训练的内容,其内容不同教学的方式、培养的方式、訓练的方式则不同,考核的方式亦有所不同,故应由考核的内容及培养目标的要求选择科学的、适当的考核方式,同时大胆地打破传统的过时的考核观念与方法。

三、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

课程的考核内容与其教学内容相挂钩,《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在教材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问题的具体阐述详见许义生教授发表的“关于高级财务会计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探讨”一文(《财务与金融》,2012,3)。总体概括为教学内容界定不清、课程内容体系混乱、课程内容贪大求全三个问题,没考虑到专业定位、专业培养规格对专业知识的特定要求。

因此架构科学、合理的高级财务会计的课程体系,应依次处理好单一性内容与综合性内容的关系、课程内容与会计要素的一般排序关系、简单内容与复杂内容的关系、课程内容与会计核算程序的四种关系。依此架构思路,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为下表中列示的十二章内容。[JP]

四、改革后教学内容、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的选择

12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

期末笔试客观题[BG)F][KG2]表中的四次平时项目考核是为了突出会计的应用性而专门设置的,针对外币财务报表的编制、股份支付的账务处理、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或前期差错更正的账务处理和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五、课程总成绩的评定方式

(一)改革前的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课堂提问、课后作业、考勤)30%+期末成绩【笔试:客观题(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40%、经济业务题20%、综合题40%】70%

(二)改革后的考核方式(三级式)

总评成绩=平时一般考核(课堂提问、课后作业、考勤)20%+平时项目考核(四个项目考核)30%+期末考核【笔试:客观题(判断题、单选题)20%、[KG3]业务操作题(经济业务题20%、[KG3]综合题60%)共80%】50%

考核改革后,客观题去掉了多选题,使客观题的比例只占了20%;综合题比例提高了20%,突出了会计的应用性,训练学生对综合知识的掌握。

六、考核改革的成效与不足

(一)考核改革后教师教学情况的变化

1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学生在学习高级财务会计学之前,已学过了会计学原理和中级财务会计学等专业主干课程,已具有了专业基础理论和一般专业技能,高级财务会计学的应用性更强,教学目标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处理特殊会计业务的能力。

2教学重点更加突出

重点考核的内容也就是重点的教学内容,每章的教学重点在上表考核内容中已经列出,这样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更能有的放矢,突出了教学重点。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在考核改革前的教学方式基本是教师满堂灌,大部分学生似懂非懂本课程。考核改革后,主要突出课程内容的应用性上,主要采用自学反馈法、重点引导法、问题导向法和类比引导法四种方法(详见许义生教授发表的“关于高级财务会计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探讨”一文),有利于教与学的统一。

(二)考核改革后学生学习的变化

1学习目的更加明确

考核改革前,基本上集中到期末才考核一次,学生的习惯都是到考前两周才开始突击复习去应付考试;考核改革后,平时增加了四次项目考核,使得学生想学一些知识来提高自身的技能,而不是单纯地应付考试为目的。

2学习兴趣有所提高

从学会计学原理开始,有的学生没有打好基础,导致对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难度比较大的后续课程产生厌学情绪。老师满堂灌,虽传递了大量的信息,但学生真正消化、理解并掌握的内容却很少,并且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很少。在采用上述的四种教学方法时,老师通过正确的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边讲边练,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随时消化课堂所讲的内容,并随时表扬做对的学生,鼓励较差的学生,慢慢地从学生内心取消掉对高财高不可攀的心理,从而降低了知识的难度。考核改革后,通过多方位的促学手段,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习方法更加正确

(1)加强课堂提问环节

将课堂提问分为三类:一是针对考勤的提问,重点提问平时有逃课行为的学生,防止一些学生的迟到或缺勤;二是课前复习旧课的提问,可按学号顺序提问到所有学生;三是课中的提问,检查学生对课堂讲解内容的掌握情况,主要是对讲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这样便于提高学生的到课率、督促学生课后的复习、加强课堂的听课效果。

(2)平时项目的考核是在每章内容讲完后进行的,这样督促了学生课后要去看书巩固,使学生慢慢地形成课后去复习的习惯。考核改革后,通过课堂提问力度的增强、四次平时项目的考核,端正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指导书的问题

现有习题集的整体状态是客观题占了绝大篇幅,企业实际的业务操作题较少,浪费了学生很多的时间。考核改革后,期末考试的题型也发生了变化,客观题只占了20%,业务操作题占了80%,突出了应用性,因此还没有这样应用性较强的与之配套的习题集。

因此,要加强教材与教学指导书的建设,加强教师间的配合协作,才能使教学内容一致化、教学方法模式化、考核方式统一化。

参考文献:

上一篇:石滩乡挂包帮活动自查报告下一篇:改写《三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