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法学研究方法(共7篇)
法理学法学研究方法 篇1
一、名词解释:
1.方法论:指一种研究程序的哲学,它包含了研究推理背后的假说和价值观以及研究者用来解释数据以获得结
论的标准。
2.研究设计:是指科学研究的计划,也就是设计一个发现某事物的战略。
3.研究假设:是对某种行为、现象或事件做出的一种合理的、尝试性的并有待检验的解释。
4.变量的分类:从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来分,有自变量、因变量、中介变量以及调节变量。
5.置信水平:置信水平表示抽样统计值的精度,即指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某一区间的概率。
6.实验设计:是实验研究前做的具体计划,主要是控制实验条件和安排实验程序,其目的在于找出自变量和因
变量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实验结论,来检验待解决问题的假设。
7.弱实验设计:该类设计没有对影响内部效度的额外变量进行控制。
8.准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不包括对于被试的随机分配。使用这种设计的研究者采用其他技术来控制影响内部
效度的因素。
9.自然实验方法:是在实际情况下根据研究的目的有计划地变更某些条件、控制其他条件,以观察被试表现的一种方法。
10.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某种社
会群体的样本那里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
式。
11.问卷法:是研究者用来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它以语言为媒介,使用严格设计的问题或表格,收集研究对
象的资料。
12.案例研究:是指所研究的事发生在真实的生活里,且现象与情境(背景)往往无法清楚分割或界定。在进行实地研究之前,要有理论命题指引研究所要观察的范围,借着各种数据收集及分析的方式,对有界限的系统,如个人.团体.事件.机构等作深入翔实的描述.诠释与分析。
13.建构效度:对所要研究的概念形成一套正确的.可操作性的测量。
14.实地研究:有时也称作田野研究或现场研究,是对自然状态下的研究对象进行直接观察,收集一段时间
内若干变量的数据。
15.访谈法:是以口头形式,通过访问者与被访问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收集有关态度.情感.知觉或事实性
材料的方法,是从人身上获取信息的一种常用方法。
二、填空题
1.求知的方法:因袭法、权威法、常识法
2.科学方法的三大层次:理论层次、资料收集、资料分析
3.科学研究的三大范式:实证主义、诠释主义、批判主义
4.量化研究在具体运用中特别强调:操作化、概括化、重复及客观性。
5.质化研究的具体方法:描述的方法、归纳的方法。
6.量化研究的数据分析:多元回归、典型相关、判别分析、路径分析。
7.质化研究数据的收集方法:参与观察法、访谈法、文献查阅法、实物收集法、三角互证法。
8.测量层次的类型: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
9.抽样基本步骤:界定总体、确定样本规模、抽样。
10.问卷调查法的分类:个别发送法、邮寄填答法、集中填答法、电话访谈法。
11.案例研究的设计类型:单一案例整体性设计、单一案例嵌入性设计、多个案例整体性设计、多个案例嵌入性设计。
12.分析策略有三种:依赖理论观点、考虑竞争性解释、进行案例描述。
13.访谈提纲中的问题一般包括两种类型: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
14.一般把观察法分为:无结构的观察、有结构的观察。
三、简答题
1、管理的科学性?
(1)管理活动的科学性
(2)管理学学科的科学性
(3)管理现象认识和问题研究的科学性问题
2、管理的科学化?
(1)实践层面上,管理科学化是应用科学的管理知识指导管理实践,解决管理实践问题,提高管理效率的过程。
(2)管理现象认识和问题研究层面,管理科学化是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和方法思考、研究管理现象和问题的过程。
(3)在管理学科发展上,管理科学化就是提高管理学学科的科学属性,推进管理学学科发展,促使管理科学知识有效积累和系统化的过程。
3、质化研究的理论基础?
(1)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中进行的;
(2)研究者的角色既是研究的工具,又是研究的主体;
(3)研究过程注重描述性资料的收集;
(4)研究结果是描述性的;
(5)整体性与全局性;
5、解释性研究的目标?
6、研究假设的标准?
(1)假设必须具有可检验性,也就是说,所设立的假设可用实证的方法决定去真或假。
(2)假设应该与同一研究范围内的已有知识相一致,而不宜有明显的抵触。
(3)假设应该简约,即假设中宜避免采用不必要的复杂概念。
(4)假设应该能够真多所研究的问题提供答案,而无“文不对题”的情形。
(5)假设应该具有逻辑的单纯性,也就是说,所里的假设可以直接解释某一问题或现象,而不必附加其他假设。
(6)假设应该以量化或便于量化的形式加以表达。
(7)假设应该有相当的广度,以便从而导出很多结论。
7、实验研究的基本特征?
(1)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划分;
(2)实验组与控制组的比较;
(3)对自变量的操纵;
(4)随机化;
(5)额外变量的控制。
8、实验的内在效度的影响因素?
(1)同时发生的历史事件;
(2)成熟;
(3)重测效应;
(4)趋均数回归;
(5)工具;
(6)减损效应;
(7)选择偏差;
(8)补偿性竞争和自暴自弃;
(9)实验处置的扩散;
(10)实验者偏见。
9、实验研究的优点?
(1)当研究的目的是对于某种现象或某种问题获得解答时,实验可在所欲说明或解答的变量之间,建立起因果的关系;
(2)在描述研究中,实验的探究,提供一个控制的情境,使对于所要研究的现象或问题,可获得一个高度纯粹的观察;
(3)实验设计常能创造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所不易找到的情况,以便我们惊喜地操纵我们所欲测量的自变量;(4)实验研究能在短时间中创造一种我们所需要的情况。而这种情况若待其自然的产生,则可能需要很久的时间
10、调查研究的特征?
(1)调查要求从某个调查总体中抽取一定规模的随机样本。这种抽取的、有相当规模的样本特征往往是其他研究方式所部具有的(2)资料收集需要采用特定的工具,即调查问卷,具有一套系统的、特定的程序要求。
(3)研究所得到的是巨大的量化资料,且必须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完成资料的统计分析,才能得到研究的结论。
11、访谈程序?
(1)确定访谈的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调查就是为了以事实来确定某个判断的真伪,因此,访谈法也需要在实施之前提出某些假设。
(2)确定访谈的项目。即确定在访谈中需要了解那些方面的问题。
(3)确定访谈对象。确定访谈对象,应以有利于获得所需要的真实信息为原则。其范围应当与问题的范围一致或相关。
(4)确定访谈的时间、地点。地点以利于访谈对象畅所欲言为宜;以访谈对象方便为原则。
(5)确定访谈的记录方式。包括手工记录和机器记录(录音记录和录像记录等)。
(6)制定访谈计划。访谈计划是访谈者对整个唐坦活动的整体安排,是对于前五项安排和其他相关事项的归纳,是实施访谈的依据。
(7)实施访谈。即按照事先拟定的访谈计划进行访谈。
(8)对访谈结果的分析。
(9)撰写访谈报告。以便使更多人了解访谈的结论。其中包括对访谈计划的回顾,对访谈过程的描述,对访谈结果的分析陈述。
12、开场白的技巧?
(1)说明访谈的目的等。可以使访谈对象对于访谈的意义和访谈者的动机有所了解。
(2)说明访谈的一般规则。
(3)承诺保密或在有限的场合使用。可是受访者消除顾虑。
(4)告知录音。为了使访谈的记录比较完整,访谈者最好进行录音,并能够取得访谈对象的同意。
(5)告知有赠品或报酬。这可能使一些访谈对象出于利益动机接受访谈。
13、简述案例研究设计的要素?
(1)研究的问题。进行一项研究的首要任务是详细的确认研究问题的本质,一般而言,会采用什么人(who).是什么(what).在哪里(where).怎么样(how).为什么(why)等形式。
(2)研究假设。研究中的每一个假设必须将研究者的注意力引导在研究范围内所要关注的事情上,并能清楚指出研究方向与研究目的。
(3)分析单元。研究对象的定义将决定研究实施的界限。
(4)联结数据与假设的逻辑。根据先前确立的命题,辅以证据资料的佐证。
(5)解释研究发现的准则。案例研究要设定一个准则来解释研究发现。
14、简述访谈可以用于哪三个主要目的?
(1)是一个有效的验证变量和关系.提出假设,并引导其他研究的工具。
(2)是研究的最主要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问题的设计将被包括在访谈提纲中,这些问题将被认为是测量工具的项目而不仅仅是测量工具。
(3)可以作为其他方法的补充:深究意想不到的结果,使其他方法生效,深入探讨被访谈者的动机以及他们这样回答的原因。
15、简述观察法的实施步骤?
(1)决定研究的目标;
(2)决定被观察者是哪个群体或个人;
(3)获得同意进行研究;
(4)与被观察者打成一片;
(5)进行观察研究,并做成记录;
(6)危机处理;
(7)结束观察研究;
(8)分析资料;
(9)撰写研究报告。
四、论述题
1、调查研究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1.在描述大样本特征时,调查研究是相当有用的方法。审慎地根据概率论法抽样,并结合一份标准化的问卷,可以很好的描述总体。
2.调查研究使得大样本的调查有可行性,特别市自填式问卷的方法。
3.从某种意义上说,调查研究也有弹性。可以就某个问题提问很多,并由此使分析具有相当的弹性空间,在调查研究中允许从实际的观察中发展操作化定义。
4.标准化问卷对于测量相当有帮助。
缺点:1.标准化要求经常会对组织设计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2.调查研究很少能处理社会生活的情境。即使问卷可以提供这方面的信息,调查者也很难把握受访者在整个生活
3.调查研究就某些方面来看,是相当缺乏弹性的。在调查研究中,开始就要采用一个保持不变的研究设
计,调查者无法察觉新的变量也不能坐出任何处理。
4.调查研究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2、论述案例研究的局限性?
(1)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去收集数据。案例资料收集较全面,因此研究者要收集齐全的资料,必须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2)确定与案例有关的因素相当不容易。案例问题的原因错综复杂,案例研究通常收集许多与案例有关的数据,在这么多数据中,如何确定与案例有关,实非易事。
(3)案例研究易受主观偏差的影响。主观个偏差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研究者先入为主的观念会影响到资料收集,从而决定哪些应该收集,哪些应该放弃。而且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也会影响研究者解释数据的方式;另一方面给是研究者,比较容易倾向研究符合本身预期效果的案例,因此造成研究的偏颇。
(4)研究结果缺乏普遍性。案例研究的最大缺点,是其研究结果难以推论到研究以外的其他案例,因为案例研究只集中于一个或几个案例,有些案例不可再现,而且案例研究的对象,多数集中于特殊的对象而非具有代表性的个体,所以其推论性较差,结果不易归纳为普遍结论。
法理学法学研究方法 篇2
关键词: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实验法,观察法
究竟什么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或主要方法?要回答这个问题, 我觉得至关重要的是必须首先明确何谓“基本方法”或“主要方法”。汉语词典中说得明白, 所谓“基本”乃“绝大部分州、“主要”的意思, 所谓“主要”乃“最基本”也。而“方法”则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使用的手段”。
由此看来,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应是指“心理学研究者为了达到心理学中绝大部分课题的研究目的而采取的一种常用手段。”从这一定义出发, 能称得上“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的起码应具备四个方面的效: (1) 能能够适用于绝大多数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分支学科。 (2) 能够适用于心理学中绝大部分的研究课题。 (3) 使用这种方法能够在绝大多数课题中获取较高的较广泛的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4) 一般的心理学工作者应当都能自、如地操纵这种方法。
1 心理学的几种基本研究方法及评价
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比较多, 主要有自然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档案分析法、谈话法、等等。在实际使用中, 这些方法常可配合使用互相补充。下面将这几种方法做一简单介绍。
(1) 自然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指在自然条件下, 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研究人被试的行为活动, 以分析其内涵的心理现象, 研究其心理规律。观察法可用眼睛直接观察, 也可用录音、录像等方法记录, 不过其中最常用的记录方法是笔录—将观察到的与被试心理活动有关的表现, 系统的以表格或日记形式记录下来, 进行综合分析, 判断其心理特征与规律。
由于可采用多种观察形式, 不使被试发现, 从而可保持其自然的心理表现, 结果会相对的真实可靠, 这是本研究法的优点, 但同时因本方法仅能消极被动地等待现象出现, 使研究者主试投入的时间精力较多, 而且有的结果可能为一种表面现象, 使主试无法确定其原因, 这是本方法的缺点。观察法应用方便而且较为广泛。当然自然观察法又分为长期、短期和定期观察, 或全面、重点观察等。采取何种观察途径及观察时间与范围等, 均应随观察的目的、对象与内容不同而灵活应用。
(2) 谈话法。
谈话法指主试与被试在自然的无拘无束的条件下, 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谈话, 以探索其心理特征的方法。使用谈话法时, 应注意其具体技术性问题主试要有明确的谈话内容选择适当的谈话方式谈话前应先拟出谈话提纲数据收集过程按一定次序进行。
有学者明确指出, 主试应受过仔细的训练, 使他们的提问标准化, 确保问题提出的观性、无倾向性和易于理解的特性, 避免自觉或不自觉地鼓励某种回答, 阻拦或表现出对另一些问题无兴趣, 即避免主试的倾向性。谈话内容要有记录, 便于谈话后对数据进行分析。谈话法优点在于不需要特殊设备, 简单而且具体, 易于实行。这种面对面的调查, 还能使主试收集到更多的“额外信息”被试可解释被其误解的提问并可保证或确认调查的环境。
但它也存在三个缺点:首先是采集的数据容易受个性特征、情绪、经验或谈话表达方式的影响而不够确切, 心理学认为保证被试对主试的信任、建立真正自然的、无拘无束的谈话条件, 使被试愿意坦率而诚实地回答问题, 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条件。但调查到某些敏感性问题时, 如果处置不当, 必然出现数据失真, 从而影响可靠性。其三, 此法耗时较多。由于上述缺点, 谈话法应当与其它方法配合使用, 进行互补与验证, 得出较恰当、更可靠的结论。如教育心理学中, 教师已使用此法去研究学生的兴趣、能力等等。当然本方法也很适于对电大学生厌看电视心理的调查分析。
(3) 问卷法。
问卷法是我们评估电视教学经常借用的方法。它采用预先设计好的问答表格, 让被试在保持态度认真、答案明确、表达清楚的前提下回答问题, 以分析其心理特点与一些有关的项目。在设计题目时, 应当强调客观性、无倾向性、易于理解性的原则, 并且尽量考虑全面, 避免遗漏, 争取获得较广泛的数据资料, 经过数理统计处理, 可得到尽可能真实、确切、客观和科学的结论。特别是本方法容易使被试隐瞒身份, 故为一些敏感问题和私事的真实作答提供了较好的机会。
但其不足是主试无法确保答卷过程是否处于适宜的环境答卷人是否保证还是我们调查的对象答卷时是否对所提问题完全理解等等。根据研究目的和已掌握数据情况的差异, 可以采用开放式或封闭式问卷法来收集数据资料。开放式问卷只列出若干问题, 至于答案的外延与内涵完全由被试自己任意确定作答, 不加任何限制而封闭或问卷则已将问题的答案确定, 仅让被试在已确定的多个答案中认定其自己的选择。这两种问卷各有着一些优缺点, 开放式间卷所得信息资料较多, 但由于被试在回答时需要用较多的时间, 所以不容易取得被试的合作, 并且其结果也不易于统计封闭式问卷作答方便, 耗时少, 易于取得被试合作, 而且其结果也易于统计, 但因回答受限, 所收集的信息数据要少一些。在实际研究中, 研究者可根据情况将开放式与封闭式两种问卷结合使用, 以提高问卷调查的质与量。
(4) 档案分析法。
档案分析法指利用别人观察的记录档案素材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可扩大研究者的时空“视野”, 得到回顾性、前瞻性、跨文化性的认识。由于档案原始记录人在收集数据时可能出于别的目的, 因此可减少或不产生对被试的相应心理因素的影响。同时, 档案记录人的专业知识水平情况对素材的完整性水平有较大影响, 可造成数据加工方面的一定困难。
(5) 作品分析法。
作品分析法人的心理特点会很自然地体现于他的作品以及作品的创作过程之中。作品分析法便是通过研究人们活动的作品或产品, 特别是分析其制作过程, 以揭示其心理活动的特点。如教育心理学中, 教师可通过实验结果、绘画、日记、作文等来分析学生智力、能力、兴趣、技能及知识范围等。
3 正确对待和使用各种研究方法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看出:
第一, 心理学研究问题决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而不是让问题去适应方法。如果说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运用有什么基本原则的话, 那就是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 恨据特定研究课题的口的、性质, 任务及客观条件等的要求而选用最适合于该课须的具体研究方法, 从一种到多种联合。第二, 心理学研究不能存在基本方法。因为热衷于寻找心理学的基本方法对心理科学本身的发展实在是弊多利少, 有害无益。心理学发展的历史给了我们很深刻的教训过分强调内省的作用或极力夺大实验的功效, 其结果邵吏心理学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丢掉了许多本该很好研究的领域和课题, 唯物辩证法武装起来的心理学工作者, 对此是不能不作些思考。
参考文献
[1]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J].中国电大教育, 1992, 8.
[2]叶一舵.论心理学之基本研究方法的论争.
法理学授课方法研究 篇3
关键词:法理学;授课方法;具象化
法理学具有两个重要特性。一是基础性,二是理论性。法理学课程的理论性决定了这门学科的抽象性。为了破解理论抽象的难题,各学校对法理学课程进行了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
一、生活演绎法
所谓生活演绎法就是在讲授学生所陌生的法理学知识时,由授课教师演绎出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以达到深人浅出的目的。这里提及的生活演绎是指最贴近学生的生活场景,不是生活中的普遍案例。比如,在讲授立法是对利益的第一次分配时,可以举学生学分量化评定的例子。到期末,学生要排队打分,进行成绩量化。为了保证公平、公正,要先制定评分细则,谁来制定这一细则,制定中什么样的活动加多少分,这就涉及了利益主体的博弈,博弈中胜出的一方在制定细则时可以因人设法,自己人参加的活动就可以在活动级别上加大分数权重,自己人参加的活动次数多,就可以在活动次数上也加大分数权重,这就是所谓的立法腐败。
二、热点追踪法
所谓热点追踪法是指选取当前社会热点作为讲授的案例素材。热点案例的追踪,一方面,是为了诊释理论,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另一方面,在于提醒学生时刻关注社会热点,保持社会敏感度,并训练学生以法学的视角去审度、评判、思考。例如,在讲授法律体系时,可以采用专题讲授的形式,一个部门法一个专题。在课堂教学中,前半节课主要是教师进行热点案例导人。案例导人时注意充分利用多媒体,可以播放相关事件的热点视频、新闻播报、网络评论甚至大众演绎的漫画、歌曲等,然后引导学生尝试用朴素的法律思维去思考,去讨论;后半节课讲授中,由教师进行专业的知识点拨,引申出相关的法律知识和背景;最后,告知学生所要把握的部门法主要观点。采用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法,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对我国的部门法有一个宏观感性的初步认识,进而为今后部门法的学习做铺垫。同时,由于选取的热点案例都是当今社会最为典型的案例,如刑法中选取“我爸是李刚”的案例,行政法选取“李志强案件”等。对于这些案例,学生熟知,都很愿意参与讨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法学的兴趣。这些案例所折射的社会价值观对于大一新生也有很强的教育和警示作用。
三、流行元素法
所谓流行元素法就是在课堂中纳人当代的语言流行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笔者通过参加各种培训和聆听其他老师的授课,发现不同的教师在讲授同一知识点时,即便使用同一案例,由于使用的语言不同、描述风格不同,而使授课效果大为不同。为此,我们在授课时,不仅要关注案例选择的贴切、生动,而且要注意案例的表述方式和语言风格。目前,我们的授课对象为90后大学生,他们思想新潮,接受新事物比较快,特别是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对网络上的流行词汇非常熟悉。作为教师,不仅应该具有专业的水平,而且还要研究授课对象的需求,拉近与授课对象的情感距离。当你采用90后学生非常熟悉和流行的语言描述案例时,他们会感觉新鲜、有趣、亲切,对教师教授的内容更易接受且印象深刻。比如,在提及案例主人公时我们不再说张三、李四,而是用高富帅、白富美和属丝来替代。
四、诙谐幽默法
笔者认为,在课程讲授时,做到逻辑条理、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这只是讲课的初级境界。高级境界应该是,在初级境界的基础上,要努力达到两个目的:第一,要有理论的深度,在教材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相关理论,开阔学生的视野;第二,要使学生轻松开心地接受专业知识。第一个目的的实现,需要授课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第二个目的的实现,更多的是一种授课技巧的注人,授课教师略加积累便可实现。特别是针对法理学1的授课,它是人门课,其宗旨是激发学生学习法学的兴趣,因此,先致力于第二目的的实现更容易也更实用一些。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平时多关注、积累有趣的语言、笑话、故事、视频等,并进行巧妙的转化,导人到法律案例和法律理论的讲授中去。采用调侃的语言、夸张的动作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调,达成一种幽默的效果,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努力使大家在开怀大笑中,轻松掌握枯燥的理论知识。
五、综合实训法
法理学作为一门纯理论课,采用传统的模拟法庭来训练,实属牵强。模拟法庭的模拟案例主要是靠部门法支撑的,模拟的也是具体的法条,对于法理学的知识很难有直接的印证。但是,万事万物又是普遍联系的。一门纯理论课也可以模拟实训,其方法就是对实训内容进行改良。比如,在法理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就是两大法系的区别。这种差别距离学生很遥远,学生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可以采用综合模拟实训的方法,帮助学生突破知识难点。这种综合性体现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横向的综合实训是指对同一个案例分别适用大陆法系、英美法系进行对比模拟,使学生在了解诉讼法具体程序的基础上,能够形象直观地清晰地感悟两大法系审理模式的具体不同。纵向的综合实训是指对同一个案例分别适用马锡五审判方式和当代的审判模式进行对比模拟,使学生了解我国审判模式的历史变迁,并对当代的能动司法有更深刻的感悟。丰富的综合模拟实训仅凭课内的实训是不够的,为了很好地实现综合实训的目的,笔者认为,有必要将课内实训延展至课外予以补充。课外实训的形式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实现:一为设立综合性模拟法庭训练营,二为成立12355青少年维权中心工作站。[2]
综上,第一种与第二种方法主要侧重授课内容的选取和演绎,第三与第四种方法侧重语言风格的使用技巧,最后一种方法是对传统课堂讲授的拓展,从外围上突破纯理论课的课堂讲授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无论哪种方法的使用,都需要法理学教师不断地摸索,不斷地实践,不断地提升自我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锋会.谈在不同教学环节中法学新型教学方法的选择[J].教育探索,2011(8)
法理学法学研究方法 篇4
(Management Research Methodology 管理学研究方法学)
(2008年3月)
共4篇18章
序论: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第1章 管理学研究方法导论 Management Research Methodology: An Overview
第1节 什么是管理学研究方法
第2节 管理学研究方法的体系和内容
第3节 具体研究过程中的研究方法
第4节 管理学研究方法的目的和任务
第5节 管理学研究方法的研究与学习
第一篇 制定研究计划 Research Design and Planning
明确研究问题、目标、途径、方法,规划研究资源、条件、过程,对整体研究活动和过程做出科学计划和安排或做好研究设计,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第2章 问题的提出Problems and Issues Arousing in Management Practice and Theory
第1节 科学问题的特征
第2节 研究问题的来源
第3节 质疑、需求和愿望
第4节 问题的沉淀和筛选
第5节 研究目标和预期研究结果
第3章 研究问题的界定 Problems Refining and Definition in Management Research
第1节 问题的初步调研
第2节 研究对象和分析单位
第3节 研究内容、范围与边界
第4节 变量的测量与分析
第5节 提出研究假设 Developing and Formulating Hypothesis
第6节 抽样方法与抽样方案
第4章 研究规划 Research Preparation, Resource and its Planning
第1节 研究内容、规模与方法
第2节 研究条件
第3节 研究基础
第4节 研究资源
第5节 研究计划
#第5章 设计研究方案
第1节 研究方案的性质和特点
第2节 研究方案的类型
第3节 研究方案的结构及设计
第4节 研究方案设计的注意事项
第5节 研究方案的评估标准 第二篇 收集研究资料 Data Collecting and Preparation
按确定好的研究计划、研究设想和实施方案,运用确定好的步骤、手段和方法,收集、核实、整理研究资料。
第6章 文献法 Literature Collection
第1节 文献的类型
第2节 收集文献的方法
第3节 二手资料和二次文献
第4节 二手数据性质与收集
第5节 特殊文献的收集
第6节 文献资料的甄别与管理
第7章 观察法 Observation / Observational Study
第1节 观察法的特点
第2节 观察的种类和方法
第3节 特殊观察问题
第4节 观察力的培养
第5节 观察资料的可靠性
第8章 访谈法 Interview / Interviewing Study
第1节 访谈法的特点
第2节 谈法的种类和方法
第3节 特殊访谈问题
第4节 访谈资料的有效性
第9章 问卷法 Questionnaire Survey / Questionnaire, Scale and Survey
第1节 问卷法的特点
第2节 问卷的类型和结构
第3节 问卷编制的过程和方法
第4节 问卷调查的组织与实施
第5节 管理测量与测验
第6节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第10章 实验研究 Experimental Study
第1节 实验研究的特点
第2节 实验研究的类型
第3节 实验设计和变量控制
第4节 实验研究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第11章 案例研究 Case Study
第1节 案例研究的特点和种类
第2节 案例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第3节 案例研究资料的审查和核实
第4节 案例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第三篇 分析研究资料 Data Analyzing and Interpretation
对收集、核实、整理好的资料进行分析,用有效方法予以检验和验证,揭示问题的科学实质。
第12章 假设检验 Hypothesis Testing
第1节资料分析与假设检验
第2节假设检验的过程
第3节假设检验的方法
第13章 文献分析 Literature Analysis
第1节 文献资料的印证
第2节 文献资料的引伸
第3节 内容分析
第4节 系统性文献资料与元分析
第5节 文献分析的优势和不足
第14章 统计分析 Statistical Analysis
第1节 统计分析的特点和方法
第2节 描述统计
第3节推断统计
第4节 两变量分析
第5节 多变量分析
第6节 模型分析
第15章 理论分析 Theoretical Analysis
第1节 理论分析的特点和作用
第2节 理论分析过程
第3节 理论分析方法
第4节 理论分析能力的表现和培养
第16章 对策研究与经验研究 Countermeasures Study and Experiences Study in Management Research
第1节 对策研究与经验研究的意义
第2节 对策研究方法
第3节 经验研究方法
第4节 对策研究与经验研究的优势和不足
第四篇 报告研究结果 Reporting or Presenting Results and Findings
以书面语言报告研究中的发现、结果和尚存在的问题,并予以交流和发表,实现研究的价值。
#第17章 撰写研究报告
第1节 研究报告的作用和特点
第2节 研究报告的类型和结构
第3节 研究报告的撰写要求
第4节 研究报告的交流和发表 第18章 撰写学术论文 Academy Paper Writing
第1节 学术论文的特点
第2节 学术论文的类型和结构
第3节 学术论文的撰写要求
第4节 学术论文的交流和发表
附1:参考资料(References)及获取渠道
一、参考书目
(一)参考书目
1.孙国强主编.管理研究方法 [专著] = Methodology of management research.上海 : 上海
人民出版社, 2007,367页;24cm
2.贾怀勤.管理研究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264pp.3.许正良编著.管理研究方法(吉林大学研究生立项教材).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年,页数:476
4.李怀祖编著.管理研究方法论(第2版)(研究生教学用书,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
推荐).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页数:34
55.[美]尤玛•赛卡瑞安(Uma Sekaran)著,祝道松、林家五译.企业研究方法(工商管理
优秀教材译丛.管理学系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页数:33
46.[美]保罗•D 利迪(Paul D Leedy),珍妮•埃利斯•奥姆罗德(Jeanne Ellis Ormrod)著.实用
研究方法论:计划与设计(Practical Research: Plannign and Design)(第7版)(工商管理经典译丛,管理专业通用教材系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页数:347
7.[美]唐纳德•R•库珀(Donald R.Cooper),帕梅拉•S•欣德勒(Pamela S.Schindler)
著.Business Research Methods(商业研究方法)(8e).McGraw-Hill、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英文第8版
8.[英]马克•桑德斯等著,杨晓燕主译.研究方法教程(管理学专业学生用书).中国商务
出版社,2004年
9.袁方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高等学校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2月第1版,页数:81
210.袁方主编.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年7月第1版,页数:4
5311.风笑天著.社会学研究方法(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
1年3月第1版,页数:382
以及其他各种有关企业、商业、社会、市场、消费、心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方法论的书籍。
(一)文章和学位论文 包括公开发表的,未公开发表的会议交流论文、网络文章,以及学士、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等
二、获取渠道
(一)数据库及网络
1、http://lib.gzu.edu.cn(贵州大学图书馆)(特别是斜体字数据库:
CNKI全文数据库(有期刊全文,硕博士论文,报刊全文,会议论文等)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
万方数据库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
中国企业与产品数据库
http://(超星图书馆)
中国高等教育E图网(用户名xnebook 密码xnebook)
EBSCO全文数据库
Elsevier SDOS数据库
金报兴图全文年鉴库(用户名 gzdxtsg 密码gzdxtsg)
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用户名gzdx 密码gzdx)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国研网全文数据库(用户名gzulib 密码gzulib)
中国财经报刊数据库
2、一般网上资料
(二)校图书馆书籍及期刊
(三)图书市场购买
附2:“管理学研究方法”篇章体系结构图
法理学法学研究方法 篇5
一、科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论发展的主要阶段
所谓方法论是科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积累和形成的一种研究工作的模式,库恩(T.S.Kuhn)称其为“范式”(P167)。自科学心理学诞生以来,研究方法论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构造主义的自我观察的方法——对经验的主观主义研究方法论
以冯特为代表的构造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直接经验。所谓直接经验是与间接经验相对而言的,前者是最基本的心理活动,是意识的基本要素;而后者只是关于某种事物的知识而非经验本身。在冯特看来,心理学既然是一门关于研究人的经验的科学,因而心理学的方法必定是研究如何观察这种直接经验。他认为,一个人只有自己才能观察到自身所体验的经验,所以心理学的方法必然只能是采用自我观察的手段(亦称内省法,Introspection)(P273)。心理学研究的这一观点和方法论思想在冯特的学生铁钦纳(E.B.Titchener)的工作中发展到了极端的程度,他认为只有训练有素的自我观察者才能作为心理学研究的被试。
这种研究心理学的方法论及其所使用的研究技术受到了许多批评。因为内省法只强调以被试、而且一定是需经严格训练的被试的自我观察报告为依据,其结果不仅无法达到一致,而且也使得研究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主观和偏见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消极的影响往往就是他们所规定的训练产生的。此外,他们还力图排斥同时期出现的其他一些心理学研究方法,例如艾宾浩斯的记忆实验研究方法、动物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等。这就使得自我观察法不可能得以更新和发展,其结果则必然被新的研究方法论所取代。
2.机能主义的多样化研究方法——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论
构造主义心理学只对直接经验进行自我观察式的研究,因而不能现实地解释人的各种心理现象是如何发生、发展和相互作用的,也不能真正解决人类在实践活动中的各种心理问题。在它受到批评的同时,先后在西欧和美国产生了机能主义心理学。以詹姆斯(W.James)为先驱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家们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强调心理学在人类实践中的应用,主张心理学不仅应该研究正常的成人,而且还要研究动物心理、儿童心理、个体差异和变态心理等课题。在研究方法上,他们采用了描述法、问卷法、心理测验法和生理实验法等。虽然机能主义心理学并没有完全放弃内省法,但在这一阶段的研究中强调了方法上的多样性和实用性,重视心理活动在操作过程中的特点与规律,探讨心理与生理的关系和环境对心理的影响。机能主义心理学通过采用多种多样的应用研究方法,不仅弥补了内省法的不足之处,而且推动了心理学向更为广泛的领域发展,为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动物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心理测量学、教育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和临床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到来打开了大门。
3.行为主义的极端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以操作主义为方法论基础
由华生(John.B.Watson)所开创,后为斯金纳(B.F.Skin-ner)所发展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基本上完全否定了对意识的研究,坚持只有能被观察到的、可予以客观记录和定量化的行为才符合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标准和原则。这在实质上就是把布里奇曼(P.W.Bridgman)在物理学中所倡导的操作主义观点作为心理学的方法论基础,并以此指导心理学的研究。
行为主义心理学作为对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一种反叛,在方法论上继承和发展了机能主义心理学重视心理机制和心理过程的研究以及实际应用的原则,彻底抛弃了对意识的内省式研究方法,提出了S→R的研究模式,并最终成为一种“没有头脑的心理学”。由于行为主义在基本观点和方法论上的极端客观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偏见,使它无法对行为产生的心理和意识等有关人的内部过程作出完整的、客观的和全面的解释。但是,它所发展起来的一整套能精确控制、测定行为的研究技术和方法,还有它对环境、刺激条件以及行为反应变化的关系所作的客观描述与精确的测量,使心理学彻底脱离了仅仅只能依靠被试的自我报告这一缺乏客观依据的非科学状态,成为一门能为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能对人在各种条件下的行为规律进行测量、预测、控制的实用性科学。诚然,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和机械论思想否定了心理学对人的意识和心理活动内部过程的研究,从而最终把自己推到了发展的死胡同里去,但是,它却为现代认知心理学和其他一些反对机械决定论的心理学,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4.完形主义的整体方法——以现象学和场论为指导的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
作为冯特的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另一个对立面,格式塔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走的是与行为主义完全不同的一条路。格式塔心理学在康德(I.Kant)哲学的影响下,强调人的知觉的完整性和组织性,反对去寻找心理和意识中的“元素”,认为应自由、公正地描述人的直接经验,而人的这种直接经验是按原来的结构被接受的。对于这种整体的经验,如果强加分析、化整为零时,其原有的整体性就会被破坏。因此,格式塔心理学坚持1+1>2的观点。这在当时把心理现象分解成基本的组成单位的研究倾向中,能从另一个角度来强调心理活动的整体性并对其规律(如知觉的组织原则)进行研究,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和贡献。受物理学场论的影响,采用拓扑学的研究方法在格式塔心理学中独树一帜的是勒温(K.Lewin),他提出的行为函数:B=f(E,P)发展了对人的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推动了社会心理学中有关团体动力学研究的发展。
作为格式塔心理学的一种方法论工具,现象学的观点被认为可以用于对人的主观体验进行科学研究,并弥补那些只注重行为的实验数据的不足,它主张对经验采取自然的整体观点,从而获得了知觉研究的大量成果。但是,“现象学的方法是不容易掌握的,对于某一研究者运用这种方法是否取得成功或成功的程度也是很难判定的”(P524)。
5.计算机模拟与类比方法——以信息论作为主要方法论的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
现代认知心理学主要以信息加工的理论来解释人的心理过程。计算机科学为现代认知心理学探索心理活动的内部过程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它使过去无法“看到”的心理操作过程得以模拟和表达。认知心理学纠正了行为主义
否认意识和心理可以加以研究的错误倾向,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对人的心理活动,主要是对心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做出了更好的描述和前所未有的揭示,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用计算机和程序软件的操作和运行来模拟和解释人的心理过程,确实是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的一个具有历史性变革意义的进步。但是,这仍然是以机械论的观点去研究人,把社会的人简化为机器的人。因此,现代认知心理学对心理过程的研究,仍然不能完整解释和真实反映人的实际心理活动规律。当然,要解决这一问题尚有许多困难。也许是目前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尚未达到科学心理学所需要的程度,或许未来能制造出完全类似人类的机器
人,心理学家也许就能从中破译出人类所有心理活动的秘密和规律。但是,现象学家休伯特指出:没有任何脱离肉体的机器能够赛过人类的意识,因为它缺乏每一个人所特有的那种与世界紧密结合的共同发展的特征,人工智能仍然是不能达到目的的(P25)。
二、科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论的现状与问题
纵观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与指导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演化。从研究的对象来看,从意识到行为,又回到了意识,似乎转了个大圈子。但是,通过这一循环过程,研究方法论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冯特的自我观察报告和现代认知心理学有关表象研究的心理操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冯特的构造主义心理学所确定的研究对象并没有错,但局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没有适当的手段去研究人的内在心理过程,只能依赖被试的自我观察这种原始的方法,显然缺乏科学的依据,效果也不可能理想。行为主义心理学作为一个学派已经成为历史,但它给心理科学留下的一大笔财富,即它的研究方法、仪器、测量手段等,今天的心理学家还有不少人在使用着,行为主义的大量研究成果仍是当今教科书里广泛引用的内容。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在心理过程,而有关人格结构和人格形成与发展的研究则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王国。从这个发展历史的进程中可以看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是建立在一定的哲学思想和科学技术水平基础之上的。纵然有良好的愿望和确定的目标,如果缺少有效的科学技术手段,仍然是“欲速则不达”。但即使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展研究的技术手段,若不能及时修正和调整心理学研究的目标、对象和范围,甚至在指导思想上“以偏概全”、“以点带面”的话,仍然会事与愿违。行为主义心理学就是前车之鉴。
时至今日,心理学的学派之争已基本结束。心理学对感觉研究基本上已经有了较一致的结论;有关知觉的研究正在向更深的层次发展;而记忆和思维的研究则侧重于对信息加工过程的探索;至于对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发展看来困难更多一些,正在寻找更有效的测量和评价方法;情绪心理学在几个不同的层面上进行着研究,从认知、生理、环境和社会等不同的角度以各自的特定方法和手段去解开人类情绪之谜。关于动机和意志的研究,似乎仍然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赫尔的驱动递减论、勒温的场论、麦克米兰的成就动机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和海德、凯利以及维纳的归因理论等主要流派所占领。但以马斯洛为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则更加强调了对人性、人的价值与人的潜能的研究,并力争解决人们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马斯洛特别强调了整体分析的重要性,提出了反复研究法(iterationtehnique),即以整体观为前提,通过实验来理解各有关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他还特别重视对个体的研究,认为一般规律不能直接推论个体的特点,而由个体的研究却可以概括出一般的规律。一般规律只能帮助人们去理解个体,但解决个别的问题仍需要用个案法的整体分析手段。
由此可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就目前来说仍尚未达到一致的认识,适用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研究领域的各种方法论及其研究方法和技术共存于当今的心理学研究之中。即使在同一个研究领域中,由不同方法论所指导的各种研究方法也常常同时并存。首先应该说,这是正常的现象,也是心理学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结果。在对待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问题上,就像对待任何科学一样,不应该也不可能用单一的研究模式去人为地强制性地统一所有的研究工作,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尤其需要如此。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实在是一种最复杂的现象,它有着许多不同的水平、层次、方面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现象,研究决不能简单地以某一种方法去处理。但也不应该用“随心所欲”的态度去对待。如何形成一种更加有效地运用到心理学研究中去的新方法论,是科学心理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科学心理学研究发展中新的方法论构建与整合无论是否意识到,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总是在研究者一定的方法论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心理学的研究同样也不例外。心理学研究方法论决定了的研究目的所需手段的选择。并非任何研究目的都可以找到研究的手段。当技术还不能提供必要的手段时,对原有的目的就必须考虑加以重新选择,寻找某些子目标以现阶段可实行的手段先予以解决,然后再对总的目标进行系统的、整体的、辩证的研究、分析和归纳。鉴于心理学的历史经验,心理学家们已经在探索一些新的研究方法论。例如,朱智贤等人曾提出过心理学研究方法论的构想。在其有关心理学研究方法论的体系中,包括三个组成部分:(1)心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2)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论;(3)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技术(P52-58)。研究心理现象,首先要对人的心理有一个基本的观点,这就是心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所要解决的问题。科学的哲学方法论并不能替代具体的研究工作,但是任何具体的研究工作不可能摆脱一定的哲学方法论的指导和制约。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已经告诉我们,过去的许多学派,虽然曾经取得过令人瞩目的成就并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都由于他们在哲学方法论上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而在其后为新的理论和方法论所取代。特别是在当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手段时,就更有必要对人们原来习以为常的传统的指导思想进行周密的反思,修正原有理论的错误,弥补不足和空白,才能使研究工作不至于重犯类似行为主义的错误。同时,也能使科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有了正确的哲学方法论的指导,还需要形成心理学的一般科学方法论。这个问题的解决取决于科学发展的水平并受到研究工作可能具备和达到的条件的制约。在经历了科学研究的微观阶段——分析研究之后,科学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向宏观阶段——整合研究迈进的趋势。有关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的思想和理论,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贝塔朗菲的系统论、香农的信息论和维纳的控制论,即所谓的“老三论”。而在此之后又出现了所谓的“新三论”: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论、哈肯的协同理论和托姆的突变理论。所有这些理论都为现代科学的一般方法论提供了有用的思想。虽然这些理论并非出自心理学,但对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同样具有深刻的意义和指导作用。而且,正是由于心理学派系林立、众说纷纭的状况,就更需要用像系统论那样的思想方法,来描述和解释人的心理这个本身就具有客观系统性的研究对象。正如哲学方法论不能代替科学的具体研究那样,这些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的思想和理论,并不能代替心理学的一般方法论指导。心理学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需要建构符合心理学科学发展的一套具有一般指导意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
最后是有关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与技术
问题。可以说,心理学现在已经涉及人类活动的几乎每一个领域,因此在具体研究的方法和技术上必定有相当大的差异和跨度。具体的方法是与具体的研究问题相联系的。心理学在各个不同的领域中几乎运用了所有各种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其中包括了物理的、生理的、药理的、临床的、数学的方法;心理学本身又有实验的、准实验的、非实验的、思维推论的各种各样的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长处,但又同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复杂、多层次、多元化和动态的;同时又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我们不仅需要在某个局部问题上对各种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微观的分析研究;而且更需要以整体的、系统的和动态的思想理论与研究方法论,归纳和综合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心理学的理论和学说不能仅仅停留在一种描述性的初级水平阶段,而应该是可操作的、有预测力并有控制力的。这样才能使心理学成为一间既有自己较完整、较一致的理论,包括研究方法论的体系,又具有更为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作用和效果的现代科学。
【参考文献】
查普林,克拉威克.心理学的体系与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库恩.必要的张力.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车文博.西方心理学史.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荆其诚.简明心理学百科全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高觉敷
物理学中的科学研究方法 篇6
科学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方法论告诉我们:任何科学都有掌握它的科学方法,物理学也不例外。物理学本身就是一门基础科学,它研究的是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不同的运动形式具有不同的运动规律,因而就要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处理。
1.1观察法
观察通常是人们考察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事物,即在人们不对客观事物施加影响的情况下,对事物进行研究。在物理学的发展中,观察方法是很重要的。观察不应该是无目的的,而应该是有意识的,长久的,借助仪器和工具进行的。伽利略因观察教堂里的挂灯随风摆动的等时性而发明了钟摆;牛顿因为观察自由落体而发现了万有引力。
1.2实验法
实验是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的条件下研究自然规律。
在讲中学物理“液体压强”一节时,首先提出问题:“液体在其他各个方向上是否也有压强呢?”然后让学生依次做三个实验:(1)用钉子在白铁罐侧壁靠近底部同一个高度的不同地方打三、四个孔,灌满水后观察水会怎样从这些孔中喷出;(2)将其他小孔封住只留一个,再在罐的侧壁靠近顶部和中部的地方各打一个小孔(尽量使小孔的孔径相同),观察水怎样从这三个喷出,并且收集在同一时间内从每个孔喷出的水量;(3)将白铁罐砸成歪歪扭扭的形状,再观察水怎样从孔中喷出。实验后,让学生就这样两个问题得出结论:(1)液体在哪些方向上产生压强?(2)液体的深度对压强大小有什么影响?在科学研究中,以真实的实验为原型,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从而深刻地揭示物理规律的本质。
1.3控制变量法
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某一物理量往往受几个不同物理量的影响,为了确定各个不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控制某些量,使其固定不变,改变某一个量,看所研究的物理量与该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最典型的例子是《验证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实验,我们研究的方法是:先保持物体的质量一定,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最后综合得出物体的加速度与它受到的合外力与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
1.4理想化方法
为了便于研究,使问题简化,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
现在的学生实验,从实验目的、器材到实验步骤及数据记录表格设计教材都按一定的模式制定,对教师来说当然方便,但是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分组实验,可以在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模拟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自选器材,自定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选择,培养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通过实验体会到献身科学的艰辛与崇高,既磨砺了意志,又有效培养了独立思考的品质和创新精神。
六、绝不能以多媒体手段代替真正的物理实验。
多媒体课件课堂容量大,能极大地提高实验课堂教学效率,但不能真正体现物理现象的真实性,而多媒体课件对本学素,将物理过程在突出主要矛盾的纯粹情况下进行抽象和概括,来形成概念或得出规律,这就是研究物理学常用的理想化方法。
2. 科学研究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2.1科学研究方法在力学教学中的应用
力学中的基本观念,它的处理问题的方法贯穿于整个物理学的其他各部分,它偏重于物理概念、物理思想、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力学中引入科学研究方法是整个物理教学的序幕。通过物理概念、原理的讲授,提出一个科学方法,不严格推敲方法的定义,也不详细阐述方法的内涵,有具体的实例为佐证,学生很自然就会意识到。
在讲述牛顿第一定律时,通过伽利略思想实验提出理想化方法;在讲述刚体力学时,提出类比法,等等。惯性定律是中学生熟知的定律,但伴随着这一定律的发现,提出了一种方法———思想实验法。这一发现“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它推翻了统治长达两千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念。它告诉我们,根据直接观察所得出的直觉的结论不是常常可靠的,因为它们有时会引到错误的线索上去。
讲授时,应回顾这一段历史,要突出思想实验这个方法。尽管这种实验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实现,但它表明了人类理论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随着物理规律的阐述引出某一科学研究方法,可使物理知识前后连贯,可以活跃学生联想和推测的思维能力。
2.2科学研究方法在热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子物理和热学,除了提出新的方法———统计方法与宏观方法以外,在讲授热力学基本定理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入展开理想化方法的阐述。从力学到热学所遇到的理想模型有质点、刚体、单摆、弹簧振子、孤立系统、理想气体、平衡态、卡诺热机等,理想过程有自由落体、抛体、完全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等温、等压、等容、绝热等平衡过程。这时学生已有了较多的感性知识,因此,可抓住适当时机归纳理想化方法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通过阐述卡诺循环对蒸汽机技术改进的指导及在热力学第二定律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学生能领略到人类理论思维的伟大之处。
2.3科学研究方法在电磁学教学中的应用
电磁学部分所涉及的主要是类比法,电学与磁学的相似说明电与磁之间的一种内在联系,这种相似反映在公式和和定律上,在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这种相似性,以类推的方法将静电部分的概念推广到磁学部分,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科来说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加以运用,课件容易在学生头脑中产生“假”的想法,只是有时用实验无法或很难看清楚的物理现象,利用课件的方式,放慢其变化过程,利用屏幕重现其物理现象,从而使学生看清楚其间的变化,起到补充和强化物理实验的效果,绝不能以多媒体手段代替真正的物理实验。
为了使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整合,只有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在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形成适合本校特点,符合学生实际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模式,才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爱护仪器设备、节约器材、遵守操作规则的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韩兆伟
(原阳县第一高级中学,河南原阳
摘要:高中物理教学有其独特的性质,在教学中要与初中物理教学相区别,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着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还要让学生勤动手,在动手中培养思维品质,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在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等一系列过程中,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注意给学生留出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思考,积极讨论,从而培养多向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思维成长的环境,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困难或困惑,从而激发探究动机和兴趣,通过引导,让他们的思维定格在一定的方向上,进而实现有价值的探究,最后通过交流、展示,让学生形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人的思维结构和各门科学的知识、逻辑结构都是人们对客观现实世界的反映,是紧密联系的。因此,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上来说,“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不掌握学科结构,就难以发挥该学科的功能。无论是物理学的学科特点,还是现代认知心理学和现代系统科学的研究成果都强调了“结构的重要性”。由此必须对物理的教材、教法进行新的处理,必须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检测、评价系统,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
一、扎实学好物理基础知识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学科,同时物理教学课程体系又相对完整系统,教材各章节知识点联系相当密切,相互关联,每个环节的教学都非常重要,相互联系也极为密切,在以后其他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都起到很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学习物理知识,搞好物理教学的每个环节和每个知识点的教学尤为重要。搞好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教师在平时的物理教学过程中,要熟悉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紧扣新课程标准;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讲解要详细,解疑要耐心;物理概念,物理定理定律的条件、属性及适用范围要特别明确;掌握各种基本物理方法和思想的来龙去脉:学会举一反三,达到融会贯通。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掌握了牢固过硬的基本功,熟悉系统的物理知识体系,学会梳理总结物理知识,利用新旧知识进行对比巩固,加强理解和记忆,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物理思维回顾了旧知识。
讲到电磁感应部分,法拉第正是从电与磁的对称性出发,由电能生磁大胆猜测磁能生电,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继法拉第之后麦克斯韦将该定律与安培环路定律对比时,发现了其中的不对称性。由变化磁场能产生电场推断变化电场能产生磁场,提出了位移电流假说,建立了麦克斯韦积分方程组,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开创了无线电的新时代,这是类比推理在物理学史上完成的一项伟业。除了电与磁的类比外,力与电类比的例子也很多。如库仑定律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相似;静电力的保守性与重力保守性的相似,等等。将这些例子穿插在原理和概念的讲授中,活跃了学生的联想推测思维,激发起对未知的探索精神,同时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系统化和条理化。因此,在高中物理中,要让学生吃透概念,学习对物理基础知识的归纳和总结的方法,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增强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善于思维的习惯
教师要认真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导入,也要从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入手: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情境,教学语言要力求饱满生动。教学环节要适当设置诱人的悬念,使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思维、积极思维,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和思想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让学生真实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要积极开展求异思维活动,鼓励学生善于从不同的侧面看待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运用不同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形象生动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少用、慎用指责,禁用惩罚,积极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教学前要精心设计每节课,备课时要优化课堂设计:对于较难的问题或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分散教学难点,减缓坡度,逐步进行: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段,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寻求新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重点,强化思维训练,变换思维模式,启发学生内在的思维动力,使学生易于接受,鼓励创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抽象、概括思维能力
抽象是头脑中将事物的有关因素与无关因素区分开来,把有关因素中最本质的因素提取出来。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各种现象或现象之间的共同因素结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上去的过程。抽象与概括是在分析与综合大量事物或现象基础上进行的,由此可以总结出适用范围较为广泛的结论,从而建立模型、概念、规律与理论。对高一学生来说,重点是指导学生从认识大量的物理现象或科学事实开始,并在此基础上学会初步的抽象与概括,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中学物理所研究的对象和过程,多是利用科学思想化的方法建立起来的理想化模型和理想化过程。高中学生会逐步地接触到:质点、刚体、理想气体、点电荷、光滑表面、匀速直线运动、习速圆周运物、等温变化、绝热变化等知识。这些都是对现实进行的一种理想化的抽象和概括。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这种学习科学抽象与概括的思维能力。
3. 结语
随着自然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发展,本文所论述的方法只是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方法。从本文所列举的科学史料中可以清楚看出科学研究方法对自然科学研究、发现新规律、建立新理论起到了巨大作用,大大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可以说没有科学研究方法,物理学就不可能取得今天辉煌的成就,物理学的发展也到不了今天的水平。通过回顾历史,借鉴前辈科学家的研究经验和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对于认识科学发展的规律,从历史回顾探索未来,对物理学的发展及科学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法理学法学研究方法 篇7
[关键词]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一、定性分析的概念界定
所谓定性分析,就是对于事物的质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一事物的质是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定性分析主要依靠人的观察分析能力,凭借知识、技术、经验和判断能力,应用逻辑思维方法,从研究事物质的角度出发来分析事物的特征、发展规律及其与他事物之间的联系,其分析过程及结论是用文字描述来表达的。
定性分析常被用于对事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它主要是解决研究对象“有没有”或者“是不是”的问题。我们要认识某种现象、对象,首先就要认识这个对象所具有的性质特征,以便把它与其他的对象区别开来。所以,定性分析是一种最根本、最重要的分析研究过程。定性分析有两种不同的层次:一种是研究的结果本身就是定性的描述材料,没有数量化或者数量化水平较低;另一种是建立在严格的定量分析基础上的定性分析。
定性认识,是判定研究对象实体是否存在、结构如何、各要素之间具有何种联结等。它是认识事物的开始。定性分析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定性研究是指搜集研究对象活动事实的描述性资料并以语词分析其中体现的特征、关系和变化的方法。这种研究范式主张研究者尽可能在自然的背景中搜集书面的、言语的、行为表现的资料,以自己的“价值理解”整体性地阐释综述资料的多重含义与结构,归纳分析资料中包含的主题、模式和意义,发掘事实中体现的状态和趋势,形成分析结论。
二、定量分析的概念界定
所谓定量分析,就是对事物的量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事物的量就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速度、程度、以及构成事物的共同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等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定量分析是指在科学研究中,用可以量化的标准去测量事物,通过定量分析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研究,定量分析同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科研中的定量分析主要有统计分析和测量方法,而统计分析又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定量研究是对活动事实数量方面的特征、关系和变化予以测量分析的方法,代表实证主义或经验主义的范式。在这种范式看来,事实外在于研究者而存在,二者彼此分离形成互不相连的二元关系,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保持“价值无涉”。为此,研究者通常专门设计新的测量和调查工具或修订现成的业以证明有效的工具,抽样测评研究对象的运行状况,客观搜集定量数据。然后用一般的描述统计方法,计算数据的各种统计量;用推断统计方法确定变量之间或变量与从样本到总体概括出的结论之间的数量关系。定量方法的主要特征就是用数字描述事实与结果,以数据做工具分析事实与结果。
定量分析的目的在于测定对象目标的数值,求出其与各相关要素间的精确的经验公式。它是一种具有确定逻辑结构的认识,这些逻辑结构的不断展开就是定量研究方法的实现。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比较
任何事物都同时具有质和量两个方面,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因此,事物的认识既需要定性认识,又需要定量认识。对于任何科学研究领域来说,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都可以说是两种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它们也是两种互相补充的分析方法。由于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性质的差异,在不同研究领域和研究项目中,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各自所占的比例也不相同。
定量方法用直观的数据来表述分析的结果,看起来一目了然;但常常为了量化,使本来比较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模糊化了,有的意见被量化以后可能被误解和曲解。定性方法可以避免上述定量方法的缺点,可以挖掘出一些蕴藏很深的思想,使科学分析的结论更全面、更深刻;但它的主观性很强,对科研人员本身的要求更高。定性分析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它缺乏定量化的严格的观察、测量、统计、计算和表述,不能对特定事件给出严格的描述、说明、解释和阐述。其次,它不具有严格的操作规则或实践规则的约束,因此,研究结构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在主题、对象、时间、空间和条件等各个因素之间均具有很大的跳跃性,从而强化了研究者的背景知识对分析结果的“污染”,具有不精确性。再次,定性分析是以经验描述为基础、以归纳逻辑为核心的方法论系统,它的推理缺乏严格的公理化系统的逻辑约束。由于定性认识具有上述局限性和相对性,故在定性认识的基础上,应该对事物进行定量认识,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清晰、准确、普遍的认识。
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比较
事实上,对事物的定性分析必然导致对事物的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的目的在于更精确的定性。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应该是统一的,相互补充的。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没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种盲目的、毫无价值的定量;定量分析使之定性更加科学、准确,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
从科学认识的过程看,任何研究或分析一般都是从研究事物的质的差别开始,然后再去研究它们的量的规定,在量的分析的基础上,再作最后的定性分析,得出更加可靠的分析。
四、管理学中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应用分析
定性管理与定量管理各有特点,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明确定性管理与定量管理的优缺点,促进二者互补整合,对于提高管理绩效,促进管理科学化、最优化,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作为一种传统的管理方式,定性管理的优点主要是:首先,它具有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特点,基础性、直观性、通俗性强;其次,定性管理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无需经过复杂的考量和繁难的公式计算即可付诸实践,可以节约物质和时间成本,便于抢占先机、先发制胜;第三,定性管理能够紧密结合实际,并由于其视域广阔,有利于充分发挥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随机应变,赢得主动权。定性管理的缺点也比较明显,主要是管理理论、原则和方法往往比较笼统模糊而不易被精确认知、科学掌握,在传播过程中信息扭曲多,难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和数字化时代的高标准、严要求。
与定性管理相比,定量管理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一是科学先进,富有时代感。定量管理所涉及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大多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兴起的运筹学、数量经济学、系统论提出的一些数学方法。二是高度精确,具体可靠。定量管理由于其理论、原则和方法比较科学且可操作性强,其手段切实可行,能够解决定性管理所不能解决的高难度复杂问题。定量管理的缺点主要有:一是不能脱离定性分析而独立存在。定量化分析须以正确的定性研究为基础,离开对事物性质和本质的正确认识,再精细的管理方法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二是对无需量化的对象进行量化,显得多此一举。诚如一位管理学家所说:教授们用满满的三大黑板来证实一个直觉上显而易见的问题,近乎迂腐,大可不必。三是对难以量化的对象无能为力,或因成本过高而得不偿失。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辩证统一,对事物仅仅进行定性分析或定量研究,都不足以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都不能表明事物的全貌,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主观片面性。只有将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正确地反映和表明事物的性质与特点。定性管理与定量管理作为管理形态的两种不同方式,既相互区别、相互对立,各有其内在规定与内涵特点;又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定性管理无能为力之时,往往正是定量管理大显身手之机;定量管理一筹莫展之处,常常正是定性管理长驱直入之地。定性管理与定量管理都是管理科学化、最优化的必要途径,二者缺一不可。定性管理是定量管理的基础、前提和先导,定量管理是定性管理的延伸、拓展和升华。没有定性管理,定量管理就会失去目标、流于形式,就无真正意义的定量管理;没有定量管理,定性管理就会变得难以捉摸,不易确定。因而,必须把定性管理与定量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使之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楊团唐钧:非营利机构评估——天津鹤童老人院个案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年版
[2]殷伯明等:教育系统动态测评方法与实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挪威]T·哈维尔莫.经济计量学的概率论方法[M].商务印书馆,1994,(5)
[4][美]丹尼尔·贝尔. 当代西方社会科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5]李健宁: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定量化分析[A].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6]《人民日报》,2005年05月23日,第九版
【法理学法学研究方法】推荐阅读:
法理学授课方法研究10-30
法理学研究10-24
法理学教学方法之选择07-25
契约法理学研究论文09-19
人大法学笔记之法理学07-04
什么样的法律现象才是法理学的研究对象05-08
法社会学在中国法理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10-06
法理论文推荐及各导师研究方向10-22
法理学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