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教学实践中

2024-10-21

法理学教学实践中(共12篇)

法理学教学实践中 篇1

1 生理学的重要性和教学困境

生理学是医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是以探究生命活动现象和机理为主要内容的功能学科, 其概念、原理逻辑性较强, 也较抽象, 其内容与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这门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和水平的高低。

而我院当前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容乐观,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课本内容多而课时少是主要原因。我院的生理学课程 (第7版教材) 学时临床专业为72学时, 非临床专业为60学时, 且形成了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 学生忙于记笔记, 无法跟上教师的思路, 更加无法思考教师上课过程中为了融会贯通而提出的相关问题。课后只能死记硬背零散的知识点, 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造成考试时出现回答问题“驴唇不对马嘴”的现象。另外在教学中某些具体的生理过程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 如肌肉收缩、心脏的泵血过程、细胞生物电的产生等, 而相对应的生理学实验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也无法及时开展, 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局面, 这样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 严重束缚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沉闷的课堂中受到压抑。

2 关于研究性教学

早在1807年, 德国的教育改革家威廉·冯·洪堡已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大学发展的重要原则, 大学教学必须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只有这样才称得上为大学教学或大学学习[1]。目前研究性教学的定义如下:是教师以相关的教学理论为指导, 以促进和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以问题为中心创设一种类似研究的情境或途径, 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去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因为研究性教学从问题出发,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 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生理学教学中, 适合进行研究性教学的内容比比皆是, 教师要善于将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 激发他们思考讨论的兴趣, 这样学生往往会主动去搜寻各种文献资料以找出问题的答案,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3 研究性教学在生理学中的实践

3.1 研究性课堂教学

课堂是研究性教学的重要场所, 在课堂上, 教师可通过创设一些问题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探讨问题的能力进行训练。因此, 作为教师, 就要做好问题设计, 没有问题, 研究性教学就成了“无米之炊”, 就无法开展。例如:在讲解肾血流量自身调节机制的肌源性学说时, 可先创设问题情境。首先提出通过长期动物实验或人体实验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生理现象, 即:动脉血压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80~180 mmHg) 波动时, 肾血流量可保持相对稳定, 进而可以调节尿量。这是为什么呢?然后提出假说:肌源性学说认为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时, 肾脏血管平滑肌因为灌注压的变化而发生了相应的收缩或舒张, 因而肾血流量能保持相对恒定。为了验证这个假说的可信度, 就必须找出有利的证据, 因此提出已有的实验室证据, 如果用罂粟碱、水合氯醛或氰化钠等药物抑制血管平滑肌的活动, 则自身调节机制消失[2], 这证明了肌源性学说的正确性。这样就很清楚地给学生讲解了肾血流量调节的肌源性学说, 同时也让学生对科研思维的基本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 大概的过程如下: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并操作实验→得出结论→应用→提出新问题。

另外,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也给生理学教学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图片、动画、录像、声音等手段将一些复杂、微观的生理学过程如:突触传递过程、肌肉收缩时粗细肌丝的滑行理论等, 直接形象、图文并茂地展示给学生, 有助于学生对抽象内容的理解, 丰富课堂内容的趣味性, 避免“千言万语说不清, 学生越听越糊涂”的现象发生。

3.2 研究性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生理学这样一门实验学科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重要过程, 在实验教学中应为学生创造能显现和发展创新能力的有效空间, 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机会。要使实验课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除了需要教师精心准备、精心设计外, 更重要的是取得学生的配合。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 笔者在经典的实验中尝试开设了设计性实验, 例如, “坐骨神经-腓肠肌收缩实验”是经典的神经生理验证性实验, 在此基础上拟验证肌松药———琥珀酰胆碱及局部麻醉药———普鲁卡因对腓肠肌收缩效应的影响, 从而验证肌松药和局部麻醉药对腓肠肌收缩效应影响的作用部位, 使学生对这2种药物的作用机制有更形象化的理解。从查文献、实验方案的设计到材料的准备、实验过程都由学生独立完成。以小组为单位,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学生进行开题报告, 要求内容完整、表达清晰, 同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 然后其他学生针对自己的疑问进行提问, 实验设计者进行答辩。这种学生自己动手查文献、拟定实验方案的做法, 打破了以往教师讲、照书做的模式, 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为学生今后进行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3.3 研究性课外教学

笔者所在的教研室尝试了在课后让学生自愿组成兴趣小组,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寻找一些研究课题的方法。学生将题目选定后, 小组中每人负责不同的部分进行资料搜集, 最后将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组内展开讨论, 对所研究的问题形成初步的构想, 加以论证, 并提出实验设计方案, 教师可根据需要给予适当的指导, 考虑实验方案的可行性, 并尽可能地为学生联系实验室, 为他们创造实验条件, 使其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学生也可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 进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 是一门不断设问、不断验证的学科, 其研究性教学既要实现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 又要体现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正是如此, 研究性教学给予了学生一种崭新的学习模式, 使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并使学生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达到了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笔者将在今后的生理学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完善这一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郭志明.研究性教学:大学教学与科研新“联盟”[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3:63~67.

[2]朱大年.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法理学教学实践中 篇2

[摘要]在普通高校食品专业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进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是切实提高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食品质量管理学 教学 创新 实践

随着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出现及公众对食品的安全质量、营养质量和感官质量的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质量管理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主要阐述食品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重点介绍了以保证食品安全质量为目的的食品良好操作规范(GMP)、食品卫生标准操作规范(SSOP)、食品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HACCP)和ISO9000 质量保证标准系列以及食品质量检验的技术和方法等[1]。它的教学不仅仅要传承无数前人总结而成的理论研究成果,而且要探讨与环境变化及社会文化进步相适应的最新食品质量管理理念,思考并传递食品质量管理实战中那些巨大成功的经验与沉重失败的教训。

目前,食品质量管理学在教学上存在一系列问题,包括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内容空洞乏味、考核方式单调、教学实践环节薄弱、师生互动程度低、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等。针对存在的问题,目前形成了多种课程教育技术与教学方法创新,包括案例教学法、体验式教学、企业家讲座、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此外,有学者还探讨了考核方式及手段的创新,比如,在考核上采取笔试、口试、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在成绩上采取出勤、提问、平时测验、演讲、论文写作、社会调查及期末考试分数组成的综合评定[2]。但是,总体上看,尽管教师们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花费了无法估量的努力与心血,学生还难以形成感性的认识,对理论知识理解过于抽象与空洞,导致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完课程后仍然存在“雾里看花”、“中听不中用”的感受。针对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自身的这些特点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对学生的实际要求,我们教研组近年来不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尝试,努力摸索出一条切实可行、有效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课程内容是否新颖与实用, 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课程建设水平的高低,理论上教学内容应有一定的稳定性, 但也不是一成不变,应随时代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完善理论教学内容食品质量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其教学内容要突出自己的特色。进入21 世纪,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高速发展,食品质量管理新理论、新标准、新法规与新方法层出不穷[3]。作为教学内容基本载体的教材,往往滞后于社会发展,为弥补教材的不足,我们在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内,以现有的多本国内权威的食品质量管理学教材为参考,结合国家食品质量管理的最新政策和国内外食品质量管理研究的最新成果,设置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的教学内容。比如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报警,公众反响强烈,因此,2009 年6 月1 日正式实施了“食品安全法”,而教材中有关食品质量法规的内容仍是“食品卫生法”,对此我们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给学生全面解析全新的“食品安全法”。

(二)适当删减重复内容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要讲授完所有的课本内容,可能性不大,且极可能造成 1

每部分内容的讲授都蜻蜓点水、学生似懂非懂的局面。因此,为了突出本门课的重点, 根据需要进行了删减。如在食品质量检验一章中, 检验采样、感官检验等部分与《食品检验与分析》内容重复, 可删除;优化试验部分在《数理统计与分析》中已涉及到, 本课程中只介绍食品实验中因素与水平的设定方法, 试验结果与分析部分让学生自学。食品质量标准这一章与《食品安全控制》有重复, 本课程侧重介绍与食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标准这一节。通过调整课程间的重复内容, 既突出了本门课的特色, 又使课程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长期以来,多数高校都采用传统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整个课程上完后,老师感觉累,学生反映内容枯燥,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在课堂信息量不断增加的形势下,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利用现代网络信息与多媒体课件技术,提升教学效果当今,学生普遍一“网”情深。通过互联网,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随时共享有价值的管理资料、优秀管理网站信息、管理课件等。教师也可以直接就某些网上资料布置作业或直接要求学生到网上收集某方面资料。这些能促使学生自主自动地学习,也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和加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食品质量管理学原理和方法涉及到的图片、影音、动画、多维图形等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达到抽象概念具体化,微观概念宏观化的良好效果,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4]。除善用多媒体教学之外,还注意积累并运用不同的电影片断、漫画、现场照片或企业宣传画册等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千方百计挖掘蕴藏在学生心底的巨大潜力,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发挥无限的思维与创意,让他们愿说、敢说。但在运用这一方法的过程中,要避免滥用“效果”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二)授课技巧的不断归纳总结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大多是概念性、叙述性内容,若教师不注重授课技巧,完全采用照本宣科地“背书式”讲解,老师说、学生听的单一模式,很容易让学生感觉内容枯燥乏味,因此必须在教法上下功夫。通过比较,发现以下几种教学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

1、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习兴趣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其优越性已经得到学界共识,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会普遍感到适应能力不强,对待案例中提出的问题要么束手无策、要么未紧扣案例作分析,答非所问,不能充当一个实践者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食品质量管理科学的感性认识和实际经验,因而多数学生对案例教学畏难心理较重,兴趣不大。因此,我们在学期一开始将案例材料发给学生,要求按小组完成多媒体课件,由代表发言并接受全班其他同学的质疑、提问与辩论。老师一般不参与课堂提问,只是在讨论的最后环节进行案例点评。实践表明,有些学习小组会主动采用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的方法,获得了良好的现场效果与学习效果。

案例教学法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精心收集有关资料,对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并编写成富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案例。教师对案例讨论结果的及时总结也非常重要,应充分肯定各种见解的合理性,尊重学生的创见。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在对教材内容作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把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以若干个具体问题的形式给出,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己阅读教材寻找答案,共同讨论,最后教师对不同的观点加以分析,保留合理成分,逼近答案。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怀有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加了主动思考的过

2程,就能学得深,记得牢。比如说,在讲解“质量管理中的数据及统计”章节之前,教师可提出“某食品企业产品不合格率一直居高不下,作为品控员你该如何开展工作呢”之类的问题。

3、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食品质量管理学这门课程的实践环节尤为重要。在讲述食品质量标准与法规、食品质量控制方法与工具、食品卫生质量管理和食品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等章节时, 除讲清基本理论外, 还选择了一些典型的食品企业和食品市场进行调查研究, 以配合理论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我们选择了一些通过ISO9002 质量认证体系的食品企业, 让学生集中深入这些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一是通过与技术人员交流了解食品生产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 如何在生产中保证食品质量, 二是通过与管理人员交流了解企业在食品质量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针对调研结果组织讨论, 总结先进的食品质量管理经验, 分析存在的问题, 探讨解决方法, 使学生能将理论与实际有机联系起来, 学以致用。

企业的产品最终要推向市场, 食品质量的好坏要受市场检验。我们选择了上海市一些大型食品市场进行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 学生了解了许多食品的质量执行标准及各类质量标准在不同食品上的应用,也初步掌握了食品市场情况, 包括食品的自然状况(品种、价格、质量等)和销售状况(销售渠道、促销方式、销售数量等),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商业意识、质量意识、经济意识、效率意识、信息意识及信誉意识。

三、考核方式的完善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考核的重点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提升,而不仅是学生书本知识的积累。所以对目前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应减少对记忆知识的考核,增加对应用知识的考核;减少对单个知识技能的考核,增加对知识能力体系的考核;要废除“教多少考多少”、学生只能按笔记或某一教材回答试卷的做法;要突破单一闭卷笔试的局面,扩大开卷和口试的做法的范围。同时,应大力提倡多次食品质量管理学教学工作中的创新与实践性、多样性的方法,把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的课堂讨论、实习调查等所获得的信息结合起来[5]。

具体来说,可将考核分为三部分进行:

(一)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30%,由学生平时作业、出勤率、课堂提问表现、案例讨论等组成。课堂提问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 不可小视。

教师会注意到有这样的现象, 有的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 只靠期末突击复习, 即使会取得好成绩, 知识也是不扎实的。通过课堂提问, 就可以尽量减少这种现象的出现, 因为它会督促学生在课下及时复习, 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 通过课堂提问也能使老师及时得到信息反馈, 了解学生掌握已学知识的程度及自己讲课的效果。

(二)期末考试是指在本门课程内容全部讲完之后进行的闭卷考试,占期末总成绩的40%。它可以促使学生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 巩固和补充平时上课时只是一般了解的东西, 使所学的知识能融会贯通, 系统完整。

期末考试的题型主要由选择题、判断题、案例分析题、简答题、论述题等组成,既可以考查学生的基本理论掌握情况,又可以考核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技能测试技能测试以小论文或实习调查报告的形式进行。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 写一篇以现代食品企业质量管理模式分析为主的课程论文, 通过查阅国内外食品企业文献, 运用所学的原理

3进行分析、评价某些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情况。课程学完后必须完成,再组织学生进行口述和简单答辩,这一项占总成绩的30%。采用这一教学环节, 不仅让学生更主动深入地了解现代食品企业质量管理状况, 锻炼了学生查阅文献能力, 也培养了学生思考、归纳和写作能力,从实践上看, 学生都能积极认真地完成。常言道:管理无定法,这是强调管理的艺术性。食品质量管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随着高新技术在食品生产上的应用及管理理论与方法的不断推陈出新, 这门课程的内容还需及时进行调整, 教学方法和手段也要不断改进, 这样才能满足新世纪对高素质食品专业人才的需要, 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宗道,刘金福,陈绍军.食品质量管理(第二版)[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2]毕金峰,徐优,孟宪军.谈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改革[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2,4:132-134

[3]李伟.质量管理学及其发展[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04,5:12-14

法理学教学实践中 篇3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创新

作者简介:连佳芳(1977-),女,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军医学院讲师,医学硕士。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对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必然要求。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医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中,已成为时代对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药理学是一门衔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如何把创新能力的培养应用于药理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是指在原有的知识、技术和技巧等的基础上有所前进、有所突破,体现在对现有事物的更新和改造,创新就是“推陈出新”,其核心是解放思想、发挥创造力,不断地突破过时的观念、理论和方法,不断地发展、开拓和创造。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使他们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敢于解决新问题和创造新事物,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提问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和创新的萌芽。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应为学生提供各种接近实际的情景模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学会提问、善于提问,学会发现、善于创新。

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培养参与意识,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需要开放课堂,让学生放开自由地学,课堂教学以学生自学、自练为主,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探索和获取;打破讲台界限,尝试让教师走下讲台,学生走上讲台,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自行查阅文献,组织讲课内容,制作幻灯片,使他们不仅能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还能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打破课桌界限,适时开展专题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围绕教师事先设计好的专题进行讨论交流,或围绕课堂学习目标自学,然后展开讨论,既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打破理论课和实验课界限,用理论课知识指导实验操作,通过实验课进一步加深对理论课知识的理解,二者相辅相成。

二、培养创新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仅仅具有强烈的创造意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还要有点石成金的实际创新能力。在药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创新。

1.加强实验教学,锻炼实践能力。

药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实验课必不可少。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是上课时教师先将实验目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依次为学生讲解和示范,学生只要能机械地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就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其结果是学生无需动脑,只需照搬,学习处于被动局面,丝毫没有对创造能力的培养。我们在实验课教学中,非常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先由教师提出实验目的,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师生共同讨论其可行性,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努力营造一种创新的环境气氛;或根据课堂教学中所讲授药物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改进现有的实验方法,使实验课成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场所,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开辟第二课堂,进行课外科研活动。

为了配合课堂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带领学生去附近医院参观见习,通过对病人用药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通过调查某一类药物的使用现状,写出调查分析报告,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性认识。此外,开展药物知识的竞赛、专题讲座,创办药理学学习园地,介绍药理学发展史、用药小常识、医学科普文章等也可以极大地丰富药理学第二课堂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3.改革考试模式,培养质疑能力。

法理学教学实践中 篇4

关键词:生理学,案例式教学,教学质量,实践

引言

案例式教学法也叫做“苏格拉底式教学法”, 它最早起源于二十一世纪初期, 哈佛学院提倡这样教学法, 现在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应用。这种教学法指的是将课文内容联系生活案列, 以此启发、开导学生的互动过程。这种教学法对于贯彻素质教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的生理学教育法和如今的生理学教育法

在传统的生理学教学过程中, 老师只是简单的讲解知识, 目的是单纯的让学生知道。这种枯燥的方法让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上课期间经常打瞌睡, 课堂气氛死沉。这种现象很容易造成学生厌学, 更别谈什么掌握理论知识,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了。

虽然现在的生理学课程中也引用了很多临床病例到教学中, 但这种方式并不是非常适合在初次接触生理学课程的学生们, 他们还是更适合平常生活中的例子。他们能够接受这种比较接地气的方法[1]。

二、案例的选择和编写

教师还要自己编写一些实用案例。案例的编写要以教材内容为中心, 围绕着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展开。让案例紧扣知识内容, 主要案例不可突兀, 要循序渐进, 深入浅出。

(1) 案例的难度分寸要把握好。案例的难度不宜过大, 最好是通俗易懂的, 让学生能直观的理解其意思。生理课程是基础课, 关系着以后建立在其基础上的课程的学习情况, 所以案例不但要让学生理解, 还要让学生能记住。

(2) 生理学授课初期尽量选一些简单易懂的案例, 在中期, 学生掌握了一定基础理论, 这个时候就可以举一些学术性较强的案例让学生研究。比如学习细胞这章节知识内容的时候, 选择一些细胞疾病产生、发展过程的病案。这种具体分析、及时改善教学方式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案例式教学法在生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 要尽可能的将内容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结合起来[2]。比如:

讲到“刺激和反应”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 教师可以问:平时打过针吗?疼吗?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解释为什么有的人打针会疼, 而有的人不感觉疼。

讲“内环境和稳定”内容时问:风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有的动物数量越来越多, 而有的却又面临灭绝的地步?为什么太阳会每天东升西落?为什么气候有春夏秋冬之分, 而人的体温却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学生做出分析之后, 老师再讲授内环境和稳态的基本概念。

讲到“单纯扩散”的时候, 问:水沸腾后产生的水汽会为什么会消失?抽烟人口中吐出的烟去哪了?那些烟囱排出的黑烟呢?等学生发表完看法后再讲解本章节内容。

讲到“主动转运”时, 问学生:见过田地里或者道路旁边的有抽水泵抽水吗?然后再讲解主动转运的内容。

讲“细胞生物电现象”的内容时, 问:秋天或冬天, 晚上睡觉前拖衣服的时候有没有看到有光在衣服上闪?并且还伴随着“噼里啪啦”的声音?

讲到“血液循环”的时候, 问学生:为什么做剧烈运动的时候心跳会加速, 但是过一会又恢复正常呢?

讲“消化与吸收”的内容时, 先向学生科普一下小知识:早饭后3—5分钟是刷牙的科学时间。因为这个时候口腔里的细菌才开始分析食物的残渣, 它产生的酸性物质会让牙齿受到损害;喝茶的科学时间是饭后一小时, 茶叶中含有鞣酸, 如果和食物中的铁元素伴在一起会形成不易吸收消化的铁盐, 时间长了会引发贫血;中老年人在晚睡前最好喝一杯牛奶, 不但有助于睡眠, 同时还能保护骨骼。普及完之后再问学生:为什么人开心的时候吃就比较多, 难过的时候不想吃饭呢?

将“泌尿”的时候, 问学生:如果西瓜或其他含水量比较大的水果吃多了会多上厕所?为什么天气变凉的时候尿尿次数也会增多?

讲到“生殖”内容的时候, 问学生:如今患不孕不育的人越来越多, 但是经过治疗以后, 很多人能生双胞胎, 甚至三胞胎也有可能, 这是为什么?女生到一定年纪的时候会来月经, 虽然很痛苦也很麻烦, 但是月经要是不来的话行不行?为什么?

四、引入案例式教学法要注意的问题

凡事都有两面性, 运用案例式教学法的时候有些问题还是要避免的[3]:

首先, 提问的方式要合理。提问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热烈的讨论。有些问题的提出旨在为学生提个醒, 为下面的内容做好铺垫;有的问题是需要学生积极回答配合的;还有的问题是需要全班人员一起参与讨论, 研究结果的。

另外, 在这种教学方式中, 老师本人也是一个重要的活动因素。老师的讲课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关系着课程的教学质量。老师的讲课方式要幽默风趣, 要有自己的讲课风格, 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听讲, 提升教学质量。

再者, 在引入案例的时候, 老师要多多和学生进行互动, 活跃课堂气氛, 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氛围下, 学生学习不但有激情, 还更深刻。

结语

生活中和生理学相关的例子数不胜数, 以上这些知识列举出一小部分供大家了解。采用案例式教学法对提高生理学教学水平有着很大的帮助, 不过还要人们不断的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田吉梅, 盘强文.案例式教学在生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 2013, 29 (9) :1419-1421.

[2]袁琳波, 韩丽萍.案例教学模式在生理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 2012, 30 (11) :18-19.

法理学教学实践中 篇5

马颂华1,邱一华1,彭聿平1,施俊峰2

(1.南通大学医学院生理学系,江苏南通226001;2.南通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江苏南通226001)

摘要: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是当前医学教学模式改革中受大家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基于课堂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的基础上适当采取PBL 教学法,不仅保证了学生对生理学系统知识的掌握,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能动性,有助于生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PBL教学法;LBL教学法;生理学;医学教育

随着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在发生着一些微妙的变化。生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生理学的知识点多、内容庞杂、理论性强而且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不仅教学效果差,也激发不起学生对医学课程的兴趣。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逐步转变为重视培养学生收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小班教学中尝试引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采用PBL 与传统基于课堂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培养他们一定的临床问题分析能力,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PBL 教学法的特点

PBL 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 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 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1]。PBL强调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将学习的任务与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2]。

二、PBL 与LBL 结合的必要性

尽管PBL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广为传播,但PBL 也有其不足。PBL不会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东西,其原因在于PBL 课程的`理论基础是薄弱的,理论概念不够清晰,特别是基础性研究是不足的,学生对于某一学科的知识厚度积累不够,尤其是在一些系统性较强的学科上,这一缺点尤为突出[3]。因此在生理学教学中,PBL 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LBL 教学,而且,对于知识基础较差、求知欲望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LBL 可以帮助他们打下全面、扎实的知识基础。而PBL 可以弥补LBL 教学中单纯的知识灌输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弊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4]。因此,我们尝试这两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三、PBL 和LBL 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实践

1.筛选出合适的教学内容,改编成PBL 案例。目前,我校的生理学课程开设在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考虑到学生仅有解剖和组织学的知识基础,而其他的医学基础课程尚未开始,因此我们尝试在LBL 的基础上适当实施PBL 教学模式改革。将LBL 的学时作了适当地删减,增加PBL的学时。我们选取《细胞的基本功能》章节中关于神经―肌肉接头知识点和《神经系统》章节中外周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知识点,设计了一个有机磷中毒的PBL案例。患者女性,45 岁,农民,四肢抽搐1 小时后由家人抬入某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15 分钟前因家庭琐事与家人争吵后,服敌敌畏100ml。服药后患者感觉困倦乏力,视物不清,随后又感觉头痛、腹痛,随之呕吐,全身大汗淋漓,大小便失禁,神志恍惚,烦躁不安,被家人发现后急送入院就诊。入院后查体:T 35.5℃,P 130 次/ 分,R 35 次/ 分,Bp160/95 mmHg,血胆碱酯酶活性10 U/L。患者神志不清,肌肉颤动,瞳孔缩小呈针尖样,对光反射弱,口角流涎,两肺较多哮鸣音和散在湿罗音,心率130 次/分,律齐,无杂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下肢不肿。四肢肌肉强直性痉挛,巴彬斯基征阳性。医生根据其病史考虑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给家属交代病情后立即给予洗胃、氯解磷定和阿托品治疗。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关键问题。案例发给学生后,将学生分成每8~10 人一组,进行分组讨论,首先是让学生从案例中找出与生理学知识或临床现象相关的一些问题,比如:①患者为何会出现困倦乏力、视物不清、腹痛、呕吐、全身大汗淋漓、大小便失禁、神志恍惚、烦躁不安等症状?②查体血压、呼吸和脉搏正常吗?③查体患者为何有肌肉颤动、瞳孔呈针尖样缩小、口角流涎的症状?④巴彬斯基征阳性是什么?有何意义?⑤治疗药物氯解磷定和阿托品的作用机理是怎样的?⑥本案例中包含了哪些人文问题?这个过程主要是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即找出他们目前已有知识背景下不能解决的问题,每个人都可以提,但最终通过讨论形成学习的目标和任务。

3.信息资料的收集、归纳。这部分工作主要在课后完成。学生主要根据案例涉及的内容和学习的目标从相关的书籍、图书馆资源检索文献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收集到的信息,这个过程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小组分工协作。教师可以参与其中,主要是引导学生不仅要收集信息,同时还要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分析综合,并且不能偏离主题。

4.关于案例的总结论述。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由各个小组选派一名学生代表进行总结交流,我们一般采取PPT汇报的形式,陈述这个案例的关键信息,分析其中的机制,选出学习的目标和知识点进行学习,这种汇报不仅达到了学习生理学基础知识的目的,而且可以锻炼学生临床思维的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尽管有的学生的总结论述是不完整或者是缺乏条理的,但经过这种训练,大家都熟悉了从案例中如何找出关键词、如何根据这些线索分析问题最终形成学习的任务。

四、PBL 和LBL 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后的学生反馈和自身体会

1.学生反馈意见。我们对应用这种教学模式的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课后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传统的LBL教学模式下进行PBL教学中,“很有必要”的占72.4%,“无所谓”的占24.1%,“没有必要”的占3.4%;在增加PBL 模式教学能否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中,“大大提高”的占55.2%,“一般”的占41.3%,“不能”的占3.4%。这些反馈的结果充分显示了学生对于目前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迫切性,而适当增加PBL教学可能是目前医学教育模式中较好的一种方式。

2.自身的体会。传统的LBL 教学模式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强,课堂知识容量大,符合医学知识的本身特点,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而PBL 教学模式学生在讨论中可以更多的发现新问题,通过大家的剖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学生将各学科的知识联系应用起来,形成强大的知识网络,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它还可以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归纳总结、综合分析的能力,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些将对今后开展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5]。因此,我们觉得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也有利于各方面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但这种教学模式仍面临的一些问题有:首先,PBL 教学对于知识的系统性要求低,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积累更需要用心;其次,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高,需要教师课前熟悉案例背景,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目标的确立[6];再次,对于自学能力差的学生感觉耗时多,效率不高,不明了需要学什么,不能正确有效地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料检索信息,从而不能掌握应有的理论知识,影响了各种能力的培养。总之,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培养适应未来医学发展的新型医学人才,我们尝试在基础医学课程中开设PBL教学模式,并且将它与传统的LBL 授课模式有机地结合,这将有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也是我们目前对医学教育改革的一点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O´Neill PA.The role of basic sciences in a problem-basedlearning clinical curriculum [J].Med Education,,34(8):608-613.

[2]吴升华。论PBL医学教育模式[J].医学与哲学(人文与社会医学版),2000,21(12):48-49.

[3]李晓丹,张少林。PBL:一种新型的医学教育模式[J].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7(1):88-90.

[4]崔霖芸。医专生物化学PBL 与LBL 相结合的教学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7(4):87-90.

[5]聂黎虹,周旭,李光华。PBL和LBL 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生理教学中的应用和体会[J]. 西北医学教育,,20(1):85-87.

法理学教学实践中 篇6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德育教学在中职院校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却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使得中职院校的德育教学并未得到有效开展。积极心理学既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又是与我国现代文化的完美结合,因而应用在中职院校的德育教学中能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此,对中职院校德育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运用和实践进行有效探讨十分有必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中职院校德育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应用实践。

关键词:中职院校;德育教学;积极心理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1

前言:积极心理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发挥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因而将其应用于中职院校德育教学中,不仅有利于中职院校改变现有的德育教学现状,而且有利于增强中职院校的德育教学效果,并且对中职院校德育教学有着广泛的借鉴作用。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对学生的德育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中职院校有效开展德育教学势在必行。为此,中职院校要想更好开展德育教学和提高德育教学效果,必须更好运用积极心理学,从而为教学创造更大的价值。

一、中职院校德育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必要性

(一)符合时代的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经济水平有着明显的提高,这为我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然而上层建筑却相对有着一定的滞后性。尤其对于文化领域而言,其发展仍然具有较多的制约因素。在此时代背景下,中职院校德育教学充分发挥其作用,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成为德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对于教育者而言充满挑战。然而,德育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能够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1]。

(二)是中职院校德育教学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

中职院校在德育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教学困境,运用积极心理学是促进德育教学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

首先,中职院校教育者对德育教学有着消极的认知。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中职院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是中职院校提升竞争力的立竿见影的举措,从而使得教师忽略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另外,教师对学生、学生对自我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消极认知。中职院校学生素质差,似乎已经成为社会中不争的事实,因而教师对学生开展德育教学中本身存在着消极的态度;学生由于未能进入高中,存在自暴自弃的消极心理。其次,中职院校德育教学中面临着消极情感的困境。一方面,教师对学生有着消极心理;另一方面,学生对自身有着消极心理,使得德育教学得不到有效开展。最后,中职院校德育教学中面临着消极行为的困境。中职院校开展德育教学中,其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化、传统化,使得德育教学陷入消极的被动状态,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2]。

二、中职院校德育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可行性

中职院校德育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具有可行性,其原因主要有四:第一,德育教学和积极心理学的文化理念相通。一方面,德育教学和积极心理学都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另一方面,二者的文化内涵与我国现代文化有着高度吻合。中职院校要想充分发挥德育教学的效果,必须给予德育教学以积极的教学环境,从而充分发挥德育教学的积极作用,给学生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影响。第二,德育教学和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相同,二者都注重培养人类的积极人格。第三,德育教学和积极心理学的教育内容相容。无论是显性课程,还是隐性课程,都有德育教学和积极心理学二者的相互渗透,为心理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交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第四,德育教学和积极心理学的互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二者的视角不同,具有互补性。中职院校德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积极的人格,而积极心理学注重深入挖掘和激发个人的潜能。其二,德育教学和积极心理学都主张“参与式教学”,积极心理学能够为德育教学的“参与式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模式。由此可见,积极心理学在中职院校德育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可行性[3]。

三、中职院校德育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实践

(一)教学实践过程

开展德育教学,需要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即情境导入、教学准备、锁定目标、行动、体验、课堂小结。有效的德育教学,需要有良好的情境导入,以引导学生快速融入教学活动中。当课堂教学结束后,进行有效的总结,既能够增强德育教学的效果,又有利于达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目的。

(二)教学反思

例如在《面向成功的职业规划》这一德育教学中,需要师生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首先,教师对德育教學要有积极的认知,包括对自我的认识和对学生的认知两个方面。其次,教师要发动的积极的教学行为,使学生明确职业规划的深刻含义,并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一方面,将积极心理学和德育教学的内容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德育教学体系;另一方面,根据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德育教学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使德育教学有多样化的开展方式。最后,开展德育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意志品质,使学生以积极心态去应对未来日子里的风风雨雨[4]。

结论:总而言之,中职院校德育教学中的积极心理学的运用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既能够为中职院校德育教学提供些许借鉴,又能为中职院校德育教学有一定程度的启示。在积极心理学的引导下,德育教师能够找到教学的新角度,进而提升自我教学素质,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受到更为深层的德育教育。现阶段,我国中职院校德育教学中对积极心理学的运用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要想将其融会贯通,任重而道远,还需得到有关人员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志超.和谐社会建设下中职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

[2]周慧.第二课堂教育资源在中职学校德育中的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4.

[3]黄鑫.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D].鲁东大学,2014.

法理学教学实践中 篇7

1 方法

1.1 抓好日常行为规范

我校护理专业的班级多由护理教师担任班主任, 这样就可以将职业的养成教育融入日常的行为当中, 将《护理学基础》中的解除病人痛苦、对患者人为关怀、无菌操作观念的精髓通过各种班级活动渗透给学生。通过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每年两次的文明礼貌月, 一分钟演讲、回报同学的爱等活动, 逐步培养学生与人交往、乐于助人的性格;待人热心、诚恳的良好心理素质;保持心胸豁达开朗, 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协作精神。自觉地把修养理念内化为自我需要和自我期望, 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言行举止, 升华为自身素质。培养护生的慎独修养、为人诚实、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品格。

1.2 加强实习教学

(1) 我校护理实训基地已建成模拟病房, 营造了逼真的医院氛围。实习课明确要求:实训室就是病房, 模拟人就是患者。在实训模拟病房中进行严格培训, 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示教、模拟操作练习、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实训, 始终坚持把职业理念融入到实训中。严格按照职业要求管理寓教于学, 进行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2) 健全制度。我校实训基地制定了多项管理制度装框挂墙, 如责任制度、物品交班制度、操作程序制度、赔偿制度等。护生进入护理实训基地, 必须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 要求如同进入医院病区, 实地演练;教师、护生均要求着装整洁, 穿护士服, 戴护士帽, 穿护士鞋;师生的言、行、举止均要求符合护士的职业标准。实习操作结束后要整理实验用品、分组轮流打扫卫生。任课教师与实验教师实行检查制度, 加强物品及环境的检查监督, 以培养护生认真负责、严谨的工作作风。 (3) 教师垂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 教师庄重、典雅、大方的护士形象, 规范娴熟的操作技能,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责任感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 学生对教师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好感, 高大护生心目中的职业护士形象 (4) 综合测评。我校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 《护理学基础》课程分两学期学完, 但在护生进入医院临床实习前, 还增加了护理技能强化训练。本课程采用理论和技能分开记分各100分, 技能操作直到考核合格。在护理技能操作达标测评中, 不仅测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还对态度目标、沟通技巧等进行测评;另外, 在护生到医院实习后, 由医院带教老师同时对护生的实习表现和言行举止进行评估, 我校实习班主任及时听取反馈。

1.3 提高护生对职业内容认同度

教学中安排护生去医院见习, 让护生全面了解护理工作内容, 认识本专业的特殊性。既要知道护理工作的辛苦、琐碎、紧张:晨间护理、日间治疗、给病人翻身、病情评估、书写病历、健康宣教等杂七杂八的事;还要让护生知道在新的护理模式中, 护士被赋予多元化的角色:提供照顾者、健康协调者、患者的代言人等。让护生知道护士是为人类健康服务, 是健康的使者。教学中针对性地说明各项护理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矫正护生的学习态度。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让护生从服务中体会到成功感、体会到快乐, 为自己能履行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而倍感骄傲, 以此来提高护生对职业内容认同度。

2 及时收集学生反馈信息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 必然要求教师重视教学过程的信息反馈, 因为信息反馈是联系师生之间的纽带, 有助于教学的实施, 而且可以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传授的方式、方法、速度及查缺补漏和消除学生的理解误差。通过对2008届护理专业的457名实习护生问卷调查显示:87.2%的护生在开设《护理学基础》课后对护理专业和护士素质要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97.6%的护生认为《护理学基础》在所开课程中对护生职业素质养成影响最大;80.9%同学认为通过《护理学基础》的学习与患者交流方面的能力有很大提高。护生进入实习医院时对实习医院护理部和带教教师的调查显示:医院进行岗前培训的时间由以前的1~3天缩短为12~24h, 入病房1周就能进入护士角色, 适应护理工作。

3 讨论

3.1《护理学基础》教学在护生专业素质养成教育中起重要的作用

护理技能训练是护生专业素质的入门训练, 按教学大纲要求, 《护理学基础》在医学基础课后临床护理课前开设。课程开设前, 护生对护理专业虽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这种认识和了解更多的是源于他人的观点或认识, 往往是片面的、肤浅的。护理技能训练和临床见习使护生对护理专业和护士素质要求有直接地、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人们对任何事情的态度都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它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体验逐渐形成和改变, 也可因一次体验而突然获得或改变。通过护生专业素质养成教育, 能巩固护生的专业思想, 端正专业态度。

3.2 护理专业课教师是护生认识了解护理专业的窗口

教师的专业态度、言谈举止、衣着打扮等都给学生以样板和示范作用。因此, 教师应重视护生人格、行为、专业技能的整体发展, 重视护生日常生活, 养成培养关心他人的情感, 养成乐观豁达的性格、磊落大度的胸怀、优雅得体的语言行为, 将来才能符合社会期望的职业角色。

3.3 完善规章制度的约束是培养合格护理专业人才的保证

以前, 在实验课后安排学生整理用物、打扫卫生, 大部分自觉性强的学生能按要求完成, 少数学生完成得不够好或逃避, 需要教师检查督促, 她们认为只要考试成绩好就行了。实施加分规定后, 对逃避的学生除扣分外, 还要增加1周~1个月的实验室整理和卫生工作, 直至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止。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护生的职业习惯、职业态度、职业纪律未养成前, 仅有教师的教育引导是不够的, 还需要一种约束力约束其行为, 并将护生的表现与学业成绩挂钩。这样, 有利于护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对护生的评价会更全面、公正。

3.4 需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法理学教学实践中 篇8

一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的选定及分组

选取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 (中外合作办学) 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分为实验组:2013级护理 (中外合作办学) 专业301、302班, 共76名学生, 采用情景式生理学实践双语教学模式;对照组:2012级护理 (中外合作办学) 专业301、302班, 共79名学生, 采用传统的生理学实践双语教学模式。参与实验调查的班级由相同的老师授课。

2. 教学实施

情景式生理学实践双语教学模式具体实施过程:由本校双语助教在课前通过QQ群等交流平台提前1周把实验内容告知学生, 并提出英文主题词或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如实训项目:测量动脉血压, 给出主题词:blood pressure, hypertension。我们提出问题:How to take your blood pressure?提供关键句模式:Let me take your blood pressure.It is 120 over 80.课下同学们围绕实验内容进行预习, 对实验的步骤以及相关理论有一个大致的思考和把握。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全英文沟通。课上由外籍教师设计情境模式,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 灵活运用英文交流达到实训目的。例如医患对话的模拟情景:情境1:patient:I get terrible headaches.Doctor:When did they begin?情境2:patient:When I read, the words sort of run together.I think that my vision is any worse lately?Doctor:You mean they seem blurred?patient:Yes.Doctor:How long have you been noticing this?情境3:Doctor:Have you ever fainted or had convulsions?patient:NO.DO you ever feel dizzy, as if you or the room is moving?patient:NO, ever.Doctor:Has a doctor ever told you that you had a murmur, or a heart attack, or high blood pressure?patient:NO.在外籍教师的引导下, 按小组进行一对一交流, 并深入主题。各实验组同学分别讲解实验目的、原理、对象、器材和药品、方法等, 整个过程全英文交流。讨论结束后, 本校双语助教对各小组进行点评并加以鼓励。最后进行概括和总结, 如To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blood pressure, different ways for the measurement, the principle of sampling, and the causes of error in the measurement of blood pressure, and analyses the accuracy of the blood pressure parameters as well as some relevant solutions. (介绍了血压的原理、不同的测量方法、采样原理、引起血压测量值误差的原因, 分析了影响血压测量准确性的几种因素, 并提出了相应策略。) 实验结束后, 要求学生将情景对话稿上交, 并提出修改建议和意见。实验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 了解实验组学生对情景式生理学实践双语教学模式的满意度。

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通过教师的板书和讲解对实验目的、原理、对象、器材和药品、方法等进行详细阐述, 然后学生进行实验, 最后由教师总结。实验结束后, 发放调查问卷, 了解对照组学生对传统生理学实践双语教学模式的满意度。

3. 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了考核。成绩考核主要包括实验报告成绩、实验操作成绩和实验理论考试成绩3部分, 见表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2007建立数据库, 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

二结果

通过对参加本次实验的155名学生进行的生理学实践双语教学模式效果问卷调查和师生座谈, 发现:有91%的学生认为生理学实践双语教学有利于生理学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的掌握, 9%的学生感到一般;有92%的学生认为生理学实践双语教学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及继续教育有好处, 8%的学生认为意义不大;有90%的学生对情景式生理学实践双语教学模式表示很满意或满意, 10%的学生感到一般或不满意;有93%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引导的情景式生理学实践双语教学模式, 能够提高学生对生理学实验的学习与讨论兴趣, 7%的学生认为作用不大;75%的学生认为生理学双语教学课时偏少, 来不及接受和理解, 25%的学生认为一般, 还可以接受;有90%的学生认为本校双语助教能够及时参与教学辅导且有效地减轻学习负担, 10%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或无作用;有70%的学生认为传统的生理学实践双语教学模式形式枯燥, 不利于知识点的有效理解和掌握, 30%的学生认为一般, 可以接受。

三讨论与分析

护理 (中外合作办学) 专业的生理学实践双语教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体现护理专业的特点, 要培养学生的手术操作技能和临床护理操作技术, 例如:家兔的气管、动静脉、输尿管等插管实验及静脉穿刺、检查瞳孔对光反射、心音听诊、测量动脉血压等, 要求所有学生对各种操作规范都可以掌握得很熟练。英语情景对话是外教善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通过实物演示、角色模拟、模拟医护和医患对话的情景、多媒体的运用、进行小组讨论、角色表演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可以在课堂上充分训练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让学生有更多阐明自己思想的机会, 使其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都能大幅度的提高。这样既能传授实用性的护理专业知识, 又能提高实际操作中的语言交流能力。突出专业性与实用性、新颖性与趣味性的特点, 可以使学生独立思考, 将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而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课堂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对知识进行被动地接受、重复和记忆, 导致实际交流匮乏, 教学效率低, 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差, 有的学生在修完全部课程后仍不能用英语交流。

医学院校基础阶段的专业英语教学只有将医学教学和实践联系起来, 才能取得良好效果。通过教学实践革新教学理念, 构建一套适合高职护理生理学实践双语教学的实用性教学体系, 是提高生理学实践教学效率的关键。

摘要:为了探索情景式生理学实践双语教学模式的效果, 我们选择了4个护理 (中外合作办学) 专业班级, 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通过生理学教学实践及相应的评价体系, 比较生理学实验成绩和听课效果反馈信息, 评价在情景式生理学实践双语教学模式引导下学生的学习效果。研究表明, 情景式生理学实践双语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理学理论机制, 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以及促进学生进一步学好英语的积极性, 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教学模式。

关键词:生理学实践,“情景式”,教学模式,双语教学

参考文献

法理学教学实践中 篇9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就是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下,通过对某一事件的描述,在事件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围绕着教学目标,带动学生参与到案例的调查中来,从而调动学生的阅读、思考、分析、能力,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时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案例教学的作用

在填鸭式的传统教学中,学生通常是被动的接受与吸收知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效果不佳,这非常不利于对学生学习技巧与方法的培养。而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得到了很好的沟通,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的调动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某种程度上是让学生来主导课堂。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要更好地理解并充分掌握这门学科基础知识以及基本理论,同时还可提高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如何更好的实施案例教学

1.病例的选择。案例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知识的多少,所以要更加谨慎的对案例进行挑选。药理学虽然在课堂上学习了很多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但是缺乏临床实践经验,因此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就要求案例具有症状典型、诊断明确、药物作用显著的特点。比如某男,24岁,患者因20min前口服了敌敌畏15ml,经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全身皮肤湿冷,并且出汗、嗜睡、呕吐多次,但无肌肉震颤症状。测量患者2侧瞳孔的直径为2-3mm,且存在对光反射。患者的脉搏、体温、呼吸以及血压均表现正常,但肺呼吸音是粗糙的,因此被诊断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入院后,洗胃用2%碳酸氢钠水,并静脉滴注阿托品10mg/次,共执行3次。再行静脉注射山莨菪碱10mg,碘解磷定1g,并经青霉素庆大霉素及输液治疗后,测量瞳孔的直径为5-6毫米,心率每分钟72次,发现患者律齐、皮肤干燥且脸微红,因此仍无法出院。这样的选择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讨论的操作性与积极性,让学生更好的吸收、掌握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当然药学专业所选择的案例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临床病例。

2.选择的案例难度要与学生的能力相适应。挑选案例时要特别注意的是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来进行案例选择,这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如果所选的案例太过困难,那么学生就会因为知识储备的不足,从而失去了参与学习的兴趣,这就失去了案例教学的真正意义。但如果所选案例太过简单,就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辩论意识。

3.英文病例的适当选择。为了突出案例教学的特有优势,应当注重对案例的选择。可选用少数典型的英文病例做案例,当遇到生涩的专业外语词汇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因此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外语水平。当然,这不是为了让学生单纯的提高外语水平,而是要让学生意识到未来的文学、写作等都是脱离不了英语语言的。比如药物作用(drug action)、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不良发应(adverse reactions,ADR)、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等等,这些都是经常用需要用的英文,将英文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开阔学生的眼界。

4.案例方式及形式的多元化。教师可在临近下课时,向学生展示一个有吸引力的教学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新课的内容学习前,积极进行预习。比如介绍毒物之前,可以让学生看一些吸毒的案例和因为用药过度给身体造成损坏的案例。还可以在一堂课的开始,就提出一个案例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对案例的交流和研究来完成对新课程的介绍。也可以在临近下课时,给予学生案例让学生课后进行探讨,例如在药物作用的学习时,可提出案例:6岁,女性患者,高热,惊厥,神志不清,颈项强直,病理反射(+),脑脊液压力高,脓性,不宜使用哪些药物等。案例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在案例中插入图片、CA课件或影片的片段等,避免了枯燥的文字,同时还可给予学生视觉冲击,对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具有积极意义。

5.案例教学不能绝对化。虽然案例教学法在药理教学可以收到较好的课堂效果,但我们也不能将案例教学过于神化,毕竟它只是教学方式中的一种。对于药理学教学来讲,如果一味的使用一种教学方法,未必都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案例教学法在具有较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章节较适用,例如讲解化疗药物、心血管系统的药物等相关内容,教学效果会比较好,而在学习平喘药时,对于“对不明原因的哮喘应选什么药物平喘?”上,老师就应该采取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发病机制和发病特点入手进行分析。归根究底,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是要认真总结,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主张在一门学科或课程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同时,需突出自己的重点,并强调使用的灵活性,通过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凸显的优点显而易见,但是也不能对于其他的教学方法做出全面的否定,为了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还是要在教学实践中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法理学教学实践中 篇10

病理教学法是通过对典型病例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 来学习病理知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创立是在充分采纳学生教学要求的基础上, 开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因此表现了生动、直观、易理解、便于记忆等优势。比如在学习动心肌梗塞时, 首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精讲心肌梗塞的病理基本理论知识, 再让学生对一个典型的心肌梗塞病例进行分析, 并推断出该病例的病因、病变、诊断等, 使学生通过实际的病例分析, 对心肌梗塞的病理理论知识理解更为准确透彻, 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2 病例选取要点

根据病理学教学特点, 每个章节都有不同的侧重点, 选取病例时应当选择可以概括该章节主要知识点, 并具有一定趣味性和推理性的案例。应注意避免少见病例或者诊断难度较大的病例。无论选择什么病例, 都应当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临床表现、病理图片等几个部分真实而准确的描述。当教师在讨论课之前将材料发放给学生的时候, 使每个学生在阅读病历时产生作为医生的责任感, 对其作为医生的身份生出自豪感, 可以投入地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诊断。例如, 在呼吸系统疾病这一章节中, 课题组选择的病例为62岁老年男性因糖尿病住院期间, 出现咳嗽, 咳脓性痰, 发热等症状, X光片显示肺部有小片散在不规则阴影, 同学们在课堂上经过讨论, 诊断为小叶性肺炎。本病例的症状与体征与大叶性肺炎及病毒性肺炎等均有异同, 却又在高发人群及X光片显示上具有自身特点, 选择该病例, 学生不但可以复习小叶性肺炎, 还可以同时回顾支气管炎, 大叶性肺炎, 支原体肺炎及病毒性肺炎等疾病的病征。同学们在课后纷纷表示, 通过具体病例分析才真正了解医学生扎实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也为他们培养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思维方式。

3 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病例教学

在病例选取后, 传统的病理学教学模式因无法形象描述病案, 大大影响了病理学教学效果。因此, 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综合图像、动画、音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可将病案有逻辑性、条理性、形象生动地逐一展现在学生面前, 提高学生的认知效果, 加深感知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将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 大大提高教学效果。结合多媒体技术, 知识讲授中用病例导入教学内容, 并以病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能够使学生对病例有很好的感性认识。由于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是直观、形象, 在此基础上结合病例提出问题, 易使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 加深对问题及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理论知识的学习总有些枯燥乏味, 但在具体病例、及其引发的病理问题带动下, 辅助以多媒体音像图片等的生动演示,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比如在讲“肝硬化”一章时可以利用动画列举肝硬化腹水的形成过程, 以及许多临床上常见肝硬化引发的蜘蛛痣、肝掌等体征, 并具体用图片表现临床谵妄等表现, 让学生立体掌握病例的具体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根据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普遍反映通过多媒体病例教学后, 在今后的临床课程中再次遇到相同病例, 可以充分回忆起病理变化过程、基本病变和临床病理联系, 收到教学生动、深入浅出等良好教学效果。

4 学生代表发表病理诊断并讨论

在病理课进行一半以后, 学生基本接受并熟知病例教学法的进行方式。病理学各论讲解开始后, 可以在病例教学时段开展分组讨论。基本方式为:提前提供详尽的病例资料, 以小班为单位, 由学生自荐或由本班学生推荐宣讲人, 在课堂上以报告方式讲解分析病情并作出诊断。一般几个班组间的推理和诊断可能不尽相同, 再以自由发言的形式向宣讲人的论断提出质疑, 说明理由并展开讨论。这一过程的开展,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学习热情和动脑能力。在前期课堂中, 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 纷纷就病例资料查阅大量相关文献, 并利用互联网等生物信息学手段进行判断和佐证。在前期开展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 临床病例讨论课时气氛十分活跃,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争论激烈, 有时甚至达到白热化程度, 在最后教师做课堂总结并揭示最终诊断结果时, 同学们的听课精力都非常集中, 并对本次课程的相关知识点以及扩展知识掌握牢固, 触类旁通。

5 根据讨论课内容布置技术思考路线类作业

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结束教学时, 要求学生将本次课的内容从病史, 体征, 症状, 到诊断过程的思考路线总结成线性图表, 并根据课堂中各小组诊断的异同分析该种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例如, 在讲述结核病的病理过程时, 同学们基本可以总结出从结核杆菌感染→宿主肺部结核原发灶→淋巴管炎→淋巴结结核→淋巴道/血道播散这一过程, 可以强化教学效果, 让同学们温习所学内容的同时, 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在每学期教学结束时, 学生都可以根据这些教师批改过的作业总结出重点难点内容, 对病理学课程知识的掌握是一种有效总结和促进。此外, 在常见病多发病的病例讨论后, 还会布置学生进行临床病理联系及思考, 例如目前发病率明显增高的甲状腺肿瘤, 在病例讨论后, 布置甲状腺肿瘤高发原因探讨的作业, 很多学生利用分子生物信息学、网络连接等手段, 可以从多个角度充分分析这一现象, 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 学生反映良好。

总之, 通过课题组多年的教学实践, 在开展新的教学方法-病例教学法过程中, 不断根据教学反馈和学生调查来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教研组具有尸体解剖实例和临床教学医院的具体案例优势, 可以将典型病例从临床检验数据、病理取材信息、病理镜下标本、病理诊断到临床预后评估一系列连续的病例过程详尽讲解给学生, 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对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临床医生具有良好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宁波.病理教学中的病例教学法初探[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18 (8) :957-958.

[2]宋伟华.融合CPBL和多媒体技术的病理学教学探究[J].科技向导, 2011.27 (1) :55-56.

法理学教学实践中 篇11

【关键词】PDG教学法; 五官科护理学; 应用

【中国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25-01

问题—讨论—指导(problem-discuss-guidance,PDG) 教学法,即提出问题或提供案例,在查阅资料和自学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教师给予指导和总结,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1]。为了贯彻“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笔者在五官科护理学理论教学中,应用PDG教学法,收到了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教材与大纲: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教学大纲选用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的《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汇编》。

1.2 研究对象:随机选择我校2008级护理专业原两个教学班共126人,分别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62人和对照组64人,全部为女学生,两组学生的入学考试成绩和主要相关学科课程考试成绩等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

1.3 方法:试验组:采用PDG教学法完成大部分课堂教学,对一些重要章节,把问题设计作为教学起点,即将主要教学内容以问题形式提出,不仅要突出护理特点,还要具有启发性和展开性。如:“青少年近视的健康史有哪些,通过举例说明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用眼习惯,近视的危害有哪些?可以预防吗?如何去进行健康教育?”。在提出问题后,给学生一段自我准备的时间。在此期间,教师及时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如文献资料,必要用具和信息,写好讨论发言稿,准备积极参与讨论。然后,将学生按每组7~8人分成几个小组,结合准备材料和问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在这一讨论过程中只是起引導作用, 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常规的思考方法,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教师适时点评,解疑,以使自学中的部分问题在讨论过程中理解掌握,并能随时发现新问题,以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准确性及满足学生对成功的期待。最后由教师主持,首先鼓励和肯定讨论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是归纳总结教学内容,原则是重点讲透,难点讲清,以主带次,详略得当。最后对共性问题进行精炼总结,并把日常生活或临床实践紧密联系的部分给予适当讲解。对照组:用传统教学法(主要是讲授法)完成五官科护理学课程全部课堂教学。

1.4考试及判定:按教考分离原则,学生完成闭卷考试后,由命题教师完成阅卷评分。考试成绩满分为100分,大于或等于85分为优秀,大于或等于60分为及格。

2 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考试成绩的比较(见表1),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两组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n(%)]

3讨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问题—讨论—指导教学法比单纯应用传统教学法的效果好。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虽然在理论上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主导一切,照本宣科是授课的主要形式,不注重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影响了教学效果[2],还PDG教学法则具有如下优势 :

3.1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由于整个学习过程围绕着老师精心布置的学习问题来进行,促进学生动脑思考。学生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查阅大量文献,归纳整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PDG具有探究性,强调让学生亲历探索与研究的全过程,促进学生不断地思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

3.2学习兴趣得到强化, 大大提高学习效率:PDG教学法具有开放性,从时间和空间上, PDG体现出了很大的时空开放性,它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限制,使学生研究和学习的时间、空间得到拓展和延伸[3],体现了更大的广泛性、灵活性和弹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得到强化, 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3.3 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PDG教学中,不仅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而且也强调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能帮助他们加强彼此的合作,加强了团队协作观念和大局意识[3]。同时学生亲历探索与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不断地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意识。大多数学生认为PDG教学能提高其自学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实践综合能力。

3.4 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以问题为起点的教学摸式,随着学生对课堂教学主体意识的提高,要求教师在准备教学中,不仅要将教材吃深吃透,更要将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其他学科与临床表现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知识链,并且要结合临床实际发展设计教学问题,同时还要将相关的人文知识及医护人员的医德教育融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使学生的实际能力提高的同时,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术能力也会提高[2]。

参考文献

[1]徐茂凤,孙乾.PGD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的探讨. 长春医学,2007,5(4):41-42.

[2]郭永松.问题-讨论-指导教学法在《护理社会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4):292-294.

法理学教学实践中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级、2009级本科护理学生142名, 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进行《基础护理学》实践技能训练和临床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选择4名或5名老师对学生进行临床知识指导, 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实验室进行演练。

1.2 方法

我校本科护理专业是4年制, 《基础护理学》的课程是一个学年的课程, 安排在学生入校之后第4学期、第5学期进行, 情景教学的部分是安排在第5学期、第6学期开展, 第5学期是对第4学期学习过的实践技能知识进行整合应用, 第6学期是对全学年学习过的护理学基础实践技能进行整合应用。将2008级、2009级学生分成2批进行开展。在情景中模拟练习, 培养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 使学生在进入临床工作前尽可能地多掌握一些临床工作能力。

1.2.1 编制病历

采用两种方式进行, 一是指导老师将学生学习过的实践项目根据临床常见护理工作情景整合成不同的实践单元, 然后将整合后的实践单元发给学生, 由学生根据临床见习的经验和所见进行编制病例;二是完全由学生自己将学习过的实践项目根据临床情景进行整合并编制病例, 老师不再设定实践单元模块。

1.2.2 合作学习

在情景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法以小组为单位, 每个小组有5名~8名学生, 分别在情景中扮演护士、病人、病人家属、医生等角色, 体验不同的角色所面对的问题和心理, 在训练中相互协调配合, 不断交流, 并进行讨论分析, 不断改进模拟临床工作。

1.2.3 角色扮演, 情景演练

实训中心对学生开放实验室, 提供相关的设备和实验物品, 并由专门的实践知识的指导, 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在对知识的理解和演练中不断进入角色, 亲身体验不同的角色带给自己的心理和肢体感受, 更深入地理解临床工作, 另外也更自然地将之前分项目学习过的基础实践操作融入模拟临床工作中, 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操作能力。

1.2.4 汇报演出赛

经过10个学时左右的演练, 各小组将进行临床情景汇报演出评比, 由系里专业的老师对各组在临床情景中的表现进行打分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对基础实践项目的掌握程度、临床沟通能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对临床问题的评判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临床护理工作能力。

1.3 评价方法

学生对回顾式情景教学的评价。在开展情景教学后由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情景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调查。调查问卷主要从情景教学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评价方式等设计, 并设计一个开放性问题, 主要是让学生写出对情景教学的建议和意见。调查问卷分2次进行, 2008级、2009级学生分别在开展情景教学汇报赛结束后进行。采用当场发放, 当场收回的方式, 共发放调查问卷142份, 有效收回142份。

2 结果

调查问卷结果表明, 情景教学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 对情景教学非常满意的学生占86.0%, 满意占7.0%, 一般占5.0%, 不满意占2.0%。另外, 86.0%的学生认为情景教学较传统教学效果更好, 并且85.2%的学生在理论和实践考核中成绩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3 讨论

3.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情景教学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 能够将实践技能操作和实际临床工作以及专业课程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情景教学的学习模式下将学习过的单项实践知识自然地融入模拟临床工作, 而且这种教学模式贴近临床, 有较强真实感, 允许学生犯错误, 可有效提高学生临床工作能力, 而且不承担任何临床工作风险。

3.2 提高了学生临床沟通能力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沟通能力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有效的沟通对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情景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分别扮演护士、医生、病人、家属等不同的角色, 在角色的体验和情景模拟中有效提高了沟通能力。

3.3 提高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能力

评判性思维是护士面临复杂抉择进行正确反思与选择并作出适宜临床护理决策的重要工具[4]。情景教学是将学生置身于编制的复杂临床病案或情景中, 面临情景的发展和转变学生需要对模拟病案中的复杂情况进行判断和分析并做出决策。通过不断演练和模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逐步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判断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中学生在实践课上更多的是单人单项操作, 但是情景教学采用以小组为单位, 小组内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临床角色共同完成一个案例和模拟情景。在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通过编制病例、模拟演练以及汇报演出的形式, 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这样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使其认识到一项工作的完成是需要依靠团队的共同努力, 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总之, 学生愿意接受情景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使学生在临床情景模拟中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对其综合运用知识处理临床复杂情况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冯卫红, 颜琬华.情景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8, 28 (2) :74-75.

[2]刘红敏.情景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 (18) :2204-2205.

[3]厉瑛, 张静.情景教学法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3, 5 (4) :388-389.

上一篇:会标设计下一篇:保障和激励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