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的实施策略

2024-10-25

生本教育的实施策略(共10篇)

生本教育的实施策略 篇1

生本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

第一,对人的学习能力的认识。人具有学习的天性。郭思乐教授认为,学习是人的天性,是生命演化的结果。人是天生的学习者、感悟者、阅读者、计算者和思考者。人往高处走,进取是人的本性。

第二,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教育者的最高境界是当学生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学生的学习最后发生在学习者自己的头脑中,教育建筑在人的潜能发挥的基础之上。因此,教育行为的本质是推动、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它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理念,其深层意义是以生命为本。生本教育关注和弘扬的理念是: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保护和依托人的天性;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尊重、信任和爱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第三,什么是生本教育。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生本教育的三个原则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所谓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区别于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郭教授称,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是师本教育。

第四,生本教育的教学观。“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要把“主要依靠教”的教学转变为“在教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郭教授提出生本教学的十六字方针: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

二、生本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个人先学,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被称为课堂教学的四流程 1.个人先学。郭教授认为,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在知识学习面前师生并不平等。教师有备而教,学生却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准备,而且还让学生发言,这样的课堂不平等。所以,学生也要有备而来。有备而来的学,才是生命的课堂、平等的课堂。因此,要从观念、策略的高度看“先学”。

这里的“个人先学”,指的是教师把明天要讲的教学目的、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前置性作业,实际上是把明天的教学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问题。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学。当然,布置“前置性作业”也非常有技巧,同样考验教师的教学规划能力。

生本教育认为,常规教学以教师的教为起点,生本教学的起点是学生个体先学,以学生原始的、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作为教学的第一步。学生通过完成“前置性作业”,感到这个知识是我探究出来的,是我自己学会的,从而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有了想“展示”的欲望。由此展开学生学习的第二环节――小组交流。所以,先学是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是小组学习的基础,是知识获得的根基。

2.4人小组交流。学生有了先学的基础,回到课堂,就可以进行小组交流。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研究心得(无论多少,无论对错),都想在同伴面前“炫耀”,此时课堂上教师就要给学生这样的展示机会。有人提出,小组中有学生不学怎么办?瞎学怎么办?调皮捣蛋怎么办?生本教育实践者告诉我们,小组讨论其实在形成一种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的课堂文化氛围。即向别人求教是光彩的,能帮助别人的是好学生。同时,教师的教学管理、评价方式也要随之发生改变。教师通过评选“优秀小组”的方式,促进4人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当学生通过组内交流、互相帮助,全组同学都学会之后,就可以获得“优秀小组”。如此的评价坚持两周,这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气氛一定会很快地成长起来。3.班级交流。小组交流之后,无论是学会的还是没有学会的小组都要在班级层面进行交流。生本教学的课堂实践表明,经过小组的初步研讨,学生提高了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会大大提高班级研讨的质量。班级研讨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对小组交流中已经学会的知识进行补充和分享,二是交流小组学习中存在的分歧、疑问和没有学会的知识。如果某个小组学习中存在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学生上来讲解,帮忙解决。不同小组学生对同一个知识的讲解,不仅能够帮助全班学生加深、补充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使学生思维得到极大拓展,形成良好的课堂文化,即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文化。虽然学生的经验有限,但是学生的思维能力一点不比成人差。由于学生的讲解使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对知识的理解溶入了学生自己的生活,所以学生的讲解既生动,又易于其他学生理解。4.教师点拨。教师点拨被称为课堂教学最后的安全系数保障。万一学生还是没有学会,老师在这个时候才出现,进行适当点拨。

至此,一节课的知识经历了如下的“四重唱”:在个人先学阶段,估计有20%-30%的学生掌握;经过小组交流,可以使40%-50%的学生掌握;经过全班交流,可以使70%-80%的学生掌握;经过教师点拨,可以使90%-95%的学生掌握。并且,经过以上四轮学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不断深化。

生本实验学校的教师普遍反映,尽管生本教学和传统教学要达到的教学效果一样,但是学生的学习状态截然不同。生本实验班的学生更加爱学习、对学习有兴趣,学习的领悟能力强。正如生本实验学校的一位学生说的:“别的班的同学是靠老师教的,我们是在老师帮助下靠自己学的”。

(二)没有“前置性学习”,就不是生本课堂

郭教授认为,生本教育不是不要教师,而是使教师变得更加高级、潜在和有力量,通过学生的力量来显示教师的力量。没有教师,学生自发的自学难以取得优质和高效。教师要从组织教学转向组织学生的学习;从设计教学转到设计学习。教师更大的作用在于“帮学”。教师的“帮学”,很大程度体现在“前置性学习”的设计和规划上。所以说,没有“前置性学习”,就不是生本课堂。

关于“前置性学习”的设计,郭教授提出了低入-多做-深思-高出的设计原则。低入的含义是:简单,根本,开放(可拓展);多做的含义是:人人可做,人人多做;深思的含义是:通过学生自学,使知识扎根心灵,提高学生的智慧;高出的含义是:例题自己做,难题自己想。我们看到,实验班学生的“前置性作业”体现出以下特点:

(1)生本教育对现有教材进行改革,编写了贯彻生本教育理念的学科教材。

(2)前置性作业有知识的层次性,“差生可以跳舞,好生可以跳高”。

(3)无论是数学还是语文教学,生本教学要求知识学习一定要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这一点在数学学习上尤为突出。例如,一般的概念学习,学生可以从书上找、或照抄书上的语言。但是,知识的应用一定要有“我的例子”“我的理解”。同样,在语文学习中,也一定要谈“我的感受”。

(4)前置性作业不等同于课前预习。郭教授说,课前预习是为了教师顺利地教,教师仍然是“纤夫”,而生本教育提倡教育者是学生生命的“牧者”,提倡“以学定教”,前置性作业不是解决课上45分钟的问题,而是给学生极大的学习空间。

(三)语文学习注重学生的大量阅读

语文的“前置性作业”不仅是课文学习的要点,而且以课文阅读带动学生课外阅读----“以读引读”。比如,我们听课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学生“脱稿讲一个感人的父爱故事,不超过一分钟,并将你讲的故事内容写下来”。一般来说,语文的“前置性作业”都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题材等,去课外寻找自己喜欢的类似文章阅读。在高年级,可以要求学生模仿写,然后在小组中与同学分享。通过大量阅读,带动学生整体语文能力的发展。郭教授说,阅读、积累、思考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四)用评研代替考试

郭教授提出,生本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在平时的考查中,去掉考试的控制性,保持考试的检查和练习的功能,以良好的素质来迎接社会的检查和评价,解决现行教育中素质教育和考试之间的矛盾。评研就是让学生用研究的态度对待考试,把考试作为对知识的再次学习和研究的过程。

具体操作方法是:某一个知识单元学完之后,由生本教育课题组的老师先出一张卷子让学生做,然后在小组内学生互相对答案,进行研讨,经历“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点拨”之后,学生自己编题考小组其他成员。学生一般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错题情况编制题目,希望把同学考倒。学生编考题的过程,也是知识学习的过程,他一定自己会做了,才能去考其他同学。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编的考题再编一张试卷让学生做。由此可见,生本教学把考试作为对知识的再次学习和研究。

生本教育的实施策略 篇2

(一) 强调学生本体的语文教学理念

“生本教育的特征之一, 就是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这个本体, 把一切为学生作为教育价值原则”, 这些朴素的词句所揭示的要义就是“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具体到语文教学上来, 就是要强调学生本体的教学理念, 用学生的眼睛看待教学, 用学生的心灵感受教学, 用学生的头脑思考教学, 把学生作为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二) 着眼生命发展的语文教学意义

从更长远的利益和更宽广的视野来看语文教学的意义, 生本式的语文教学应该是为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而做出贡献的。归结于这一崇高使命而支配的一切语文教学要素 ( 教材编选、教法选择、学法指导、活动开展、评价手段 ) , 运作起来才是真正的生本式的语文教学。

(三) 注重生活联系的语文教学内容

语文是反映生活的, 同时又是为生活服务的。语文教学只有注入鲜活的生活血液, 才能储备不竭的活力, 才能焕发出勃勃的生机来, 这就是生本式的语文教学所注重的鲜活而丰美的与生活相联系语文教学内容要求。

二、实施生本教育的策略

生本式的语文教学最本质的特征集中体现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上, 而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就是阅读教学。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我主要把握住“阅读”这一中心环节, 并以此为基点, 辐射到语文的其他能力层面。本文认为, 实施生本教育的策略可以有以下几点:

(一) 读读互补

为了增大学生的阅读量, 就必须在读好教材文章的基础上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为此, 我主要采取读读互补、以读补读的方式:

1. 阅读同类文。在单元学习中, 自编《语文读本》与教材配合使用。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之后, 让学生阅读《认识父亲》和《土家父亲》两篇文章,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人身上看到不同父亲形象, 感受到不同的父子之情;又如在学习程乃珊的《吾家有女处长成》之前, 让学生先阅读《写给吾家新新人类》这篇文章, 让学生“文未学而情已动”, 引发了共鸣, 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 欣赏同题文。找到与课文同题的文章让学生欣赏, 能够增大学生的阅读趣味, 增强一题多文的感受。如像《我的老师》这样常见的作文题目, 在学习魏巍《我的老师》和海伦·凯勒《我的老师》之后, 我又让学生欣赏了贾平凹的《我的老师》, 同一个题目, 三位名人, 三种行文方式, 学生的感受是很不一样的。

(二) 读写互动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倾吐。”读写关系异常密切。因此, 我的做法是“以读带写, 以写引读”, 让读写真正互动起来。生本理念下的学生写作强调以“自由文”为主, 以笔抒怀, 以言表情。我鼓励学生写兴趣文、放胆文、即兴文、随笔文, 写诗歌、散文、寓言、研究报告, 不拘形式, 任意成文。

1. 写日记。日记是自由表达的圣地, 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培养学生的表达习惯。学生从不习惯到习惯, 从怕写日记到喜欢写日记, 从日记题材的狭窄到日记的题材的丰富, 从表达的生硬枯燥到表达的自由有趣, 从思想的浅显幼稚到思想的深沉老到, 日记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和学生的语文学习。看着几本厚厚的日记本, 有些学生感叹说:“真不敢相信, 自己一写就坚持了近两年。”而更让他们惊喜的是他们看到了写作的成长路径。日记是学生写作训练和毅力训练的好形式。

2.写“读与思”。在使用《语文读本》以来, 坚持让学生写每一课的“读与思”。“读与思”虽然只留下短短几行, 但学生可以千言万语, 另带附纸, 当然也可以寥寥数语, 精雕细琢。“读与思”可以是感悟式表达, 可以是自由式论坛, 可以是“一点式”生发, 还可以是迁移式阐述, 不管何种形式, 都必须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写作。“读与思”是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

( 三) 读研互助

读研互助就是把阅读和研究性学习活动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变“以接受式学习为主”为“以探究性学习为主”, 变盲目性阅读为批判性阅读, 变“用眼式”阅读为“用脑式”阅读, 以读引研, 以研助读。读研互助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 搜集材料和筛选信息能力, 我主要通过三个渠道开展读研互助教学活动的。

1. 兴趣—自由式研究。为了消除研究的神秘感和距离感,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 我发动学生从兴趣出发, 采取自由的态度, 寻找研究的对象、内容、题目, 并适当地在研究的步骤上给予指导。因为是兴趣—自由式的, 学生没有包袱, 选择空间广, 参与热情高, 有的对睡觉感兴趣, 就研究睡觉的规律;有的对打游戏机很有体会, 就研究打机的技巧;有的对听流行歌曲有心得, 就研究流行歌的听法;有的对自行车构造很好奇, 有的对《骆驼样子》的写作手法有看法, 有的对打羽毛球的人数与原因想做深入的探究……, 研究必定是要占有材料, 要借鉴看法, 要深入思考, 这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学习收益。

2. 课文一专题式研究。在阅读教学中, 我经常采用的是课文专题式教学方式, 把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交还给学生, 把研究的权利和任务发放给学生, 让学生生本式地进行语文学习。如上完卞毓麟的《数字杂说》后, 分别以“数字的身世”“数字的情趣”“数字的遗憾”“数字的奇妙”“数字的作用”“数字的联想”等专题, 让学生自选专题, 自我探究。

三、结语

生本教育的实施策略 篇3

关键词: 生本课堂 尊重差异 把握教材 以学定教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各地都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活动,旨在引导教师进一步落实“以生为本”教育思想,实施“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教学方式,形成自主先学,同伴互助,交流展示,师生共评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已经成为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落实“以生为本”的思想,在有限的课堂上实现“人的发展”?改变观念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要有“以生为本”的教学策略。

一、尊重差异,谋求个性成长之本

常听老师说“xx学生不能问事”、“xx学生每次考试都是一位数”……有的甚至当着学生面说,完全不顾及学生的感受。陶行知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是的,广大教师应该爱护每一个孩子,不要拿一把尺子(分数)衡量所有学生。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适当的方式因材施教,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

如教学“小数加、减法”,经过了解和预测发现,大部分学生已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运算。不妨这样设计:(一)出示情境图:快开学了,同学们去商店买学习用品。问:你能提出哪些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重点选择几个写在黑板上。接着提出:让我们先算一算“小明和小丽一共要用多少元”。(1)先估计一下大约要多少元,再想法算算看。(2)同桌交流。(3)分组展示,全班交流:a.化成元角分来做;b.联想到整数加法,数位对齐来算;c.从小数意上来考虑。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切入点,通过对比讨论,发现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再计算”就可以了,从而实现算法优化,顺利掌握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从表面上看,教师只是营造了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独立尝试,展开不同方向的探索。实质上,这是“尊重差异”,使不同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算法无优劣,只要学生通过努力找到自己能理解的方法并解决了问题,就应当得到肯定。

二、把握教材,寻求知识生长之本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现行的教材体现了这样的指导思想。以生为本,教师就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想怎么教就怎么教。要反复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设计学案。这样才能寻求到知识生长的“本”。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处理生活事物,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要提供探索新知的活动机会,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技能,体验数学的实际价值。

在教学“厘米和米”时,有的教师这样导学:1.观察尺子你有什么发现?2.说说“1厘米”有多少长?3.你能用手中尺子量一量课桌有多长吗?4.想一想还有哪些物体大约是1厘米?组织交流。这样的教学,形式上让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实际上教师没有真正理解教材的意图,没有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脱离生活的学习是被动的。研读教材可知,编者先安排“测量课桌的长”活动,由于测量的工具不同,因此影响到测量结果不同,从而引入对“厘米”的认识。另外,针对“厘米、米二者之间的进率”这一重点,有教师的方法是:出示“米尺”,告诉学生“1米=100厘米”,这使学生失去了实践探索的机会,没有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无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不妨这样设计:1.创设一个测量黑板长度的情境,学生感知到“1厘米”太短,产生认识较长单位“米”的心理需求,出示一根“木条(无刻度)”并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记作1m。体会用它来测量黑板的长容易多了,为什么呢?因为“1米”比较长。2.布置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工具(1米的木条、1米长的绳子)开展活动:比比1米有多长?动手操作“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发现“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展示汇报:有的用10厘米长的尺子量1米长的绳子,正好量了10次,说明书1米=100厘米;有的用20厘米的直尺去量,量了5次,也发现了1米=100厘米。3.引导学生创造“米尺”:给“木条”画上刻度。这样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对“厘米”、“米”有了深刻的实践认识。

三、以学定教,追求主动发展之本

陶行知先生强调唤起兴趣,他说“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很要紧的,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趣从哪里来?从教师的思想中来,从教师的设计中来。有趣没趣依赖于教师是否有“以学定教”的教学观,设计出利于学的导学案,能否创造出“妙趣横生”、“跌宕起伏”的学习场……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抓住教学关键,设疑激趣,唤起学生探索的愿望,使之乐而忘返,主动发展。

如《圆柱的体积》一课,引导学生自主实现由“圆柱体”向“长方体”的转化是教学的关键。转化的问题解决了,学生就容易感悟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教材编排时是通过“猜想—验证”的思路实现转化的。实际教学中总有一种不太自然的感觉。教学中,我尝试“先实现自主转化,再进行猜测验证”的导学方案。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进行比赛。一部分算长方体水槽内水的体积;一部分算圆柱体水槽内水的体积。小组内分工合作,测量、计算、交流,有的兴奋,有的一筹莫展……渐渐对老师的“分工”产生了质疑,由“疑”促“思”,提出把“圆柱体”水槽中的水倒入“长方体”水槽再计算就可以了。那“圆柱体木块能否转化成长方体呢”?学生转入新问题的猜测和验证之中,顺利地理解并掌握了圆柱体体积计算方法。通过“不公平的比赛”活动,学生自主运用“转化策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在有限的时空内实现了人的主动发展。

今天的教育是以生为本的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转变观念,尊重学习中的差异,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创新教学方式,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引领学生主动地学,快乐地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索生活中的新问题,不断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使数学学习活动充满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方明,编著.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生本教育的实施策略 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的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来开展教学活动,力争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感到挑战,中等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的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实施计划

1、布置前置作业

前置作业的基准点是在整体学习之前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课前准备,让学生学会整理和筛选资料,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基本的前置作业是完成练习册上的课前预习题,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内容谈谈自己对这一内容的理解。

(2)结合课本的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前置作业,问题探究式、调查研究式、试验报告式等等。

(3)结合教学重点,找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热点话题设计前置作业,以学定教,从小目标切入,引发学生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此同时不断提醒学生完成前置作业的途径和方法。前期先帮助部分优秀学生理清思路,找到方法,再由他们带动其他学生。

2、开展小组活动

通过小组学习,让学生的智慧灵感不断迸发;通过小组间的竞争,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竞争,学会与人相处。

(1)培训小组,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真正落实老师的要求(组内检查、督促、补测、帮助落后生、课堂纪律约束、课堂讨论的高效等)。本人定期检查他们对要求的落实情况,以鼓励为主,必要时采用一些惩罚措施。

(2)培养小组长的责任意识,培训组长落实要求,及时检查组员作业完成情况,督促组员搜集资料,组织好课堂讨论,组员分工明确,人人都有事做,增强课堂的有序性和高效性。

3、优化课堂教学

(1)尽最大的努力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功夫,在能提高学生能力的支撑点上下功夫,在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功夫;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了解学生的知识需要与情感渴求。(2)进行小组讨论程序的训练。对学生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在适当的时候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对学生没有意识到的一些现象和观点及时加以补充。

(3)结合学生在展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练习中的错误,引导学生讨论,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本人只作评定、补充、更正。(4)培养课堂行为习惯,如尝试“小组举牌”竞答。

(5)进行学习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根据学生间的互相提问,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争取有效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6)课前预习题的检查采用组内一人说答案其他人听记,讨论后统一答案,并把疑问点找出。课堂整体交流时,各组结合自己对问题及课本知识的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结论。

(7)进行拓展延伸训练,根据所学的内容,一类知识的比较,或是学生学习的心得体会,或结合上节课或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确定拓展延伸题目,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提升。

生本教育的实施策略 篇5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的教育,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生命潜能和发展本能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课程设置解决了用什么方式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我们的课程设置需要符合人的生命需求和成长的规律,必须实施课程再造与教学重构。课程再造的原则是回归生本教育,它要走的是一条以发展素养来提高学习质量的道路,也是通过发展素养出成绩的道路。课程再造的关键不在于教材,而在于所教内容与程序契合学生的成长规律,甚至实现无缝对接。因此,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在于课堂教学改革,下面就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浅谈一下生本教育与课程再造的具体实施。

一、精心设置课前小研究,找到一堂课最根本的地方,是课程再造的前提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数学课,关键是做好课前小研究。在每节课之前老师都要给学生布置课前小研究,学生必须在课前按教师的要求,根据第二天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通过网络、书本、家长等去了解大量的有关知识和信息,整理资料、自觉预习并记录预习成果。否则在课堂上将无法进行合作交流与展示。因此,教师要提前策划好课前小研究的内容,引导学生先学。只有课前让学生做好前置性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思维清晰、合作默契、积极发言、自信表达,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有精彩的表现,课前小研究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旨在引发每个学生思维,释放每个学生的潜能。教师要找到一堂课一章书的最根本的地方,把整个数学课堂交还给学生,成为他们猜想、探索、创造的课堂。如我们在集备四年级上册《垂直与平行》一课时,认为课前小研究应该抓住的根本是:认识同一平面内直线之间的关系,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所以课前让每个学生先随意画了几组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然后课前小研究中选取了八组很有代表性的两条直线,让学生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标准。通过课前自己探究、课上小组讨论汇报,学生很快得出要进行2次分类:第1次,根据延长后能否相交,可以分为已相交和未相交(平行)两类;第2次,已相交的几组直线中,又根据相交所成的角是否是90°,分为垂直和不垂直两类。最后再探讨异面中2?l直线既不相交、又不平行的情况,突出垂直、平行、相交只是描述同一平面内直线之间的关系。

这节课这样上,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真正促进了思维、发展了智慧。因为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的数学思维来学习。我们很清楚这节课有序分类是需要老师指导的,这正是我们备课的要害,精心设置课前小研究,让孩子们提前探究,我们看到他们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数学课程路线的改变:从知识的传输转变为运用数学思维。

二、自由开放的生本课堂,把“教”转化为“学”、再把“学”转化为“玩”,是课程再造的路径

生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把我们口头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真正落实到行动中,把学生可以自主学的部分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做,让学生在探索和实践中体验成功、快乐学习。如我们在筹备四年级上册《烙饼问题》一课时,感觉这节课难度较大,因为烙饼的方法多种多样,怎样从这些方法中优化出最省时和有序的最佳方案,值得思考。如果就简单的把计算最少需要时间的公式抛给学生,生硬、学生也不理解。学生的天性是玩,学习也应该是他们自觉自主地创造、解决问题,感到快乐的活动,怎样把“教”转化为“学”、再把“学”转化为“玩”呢?我们在设计课前小研究时,附上了一张材料纸,上面印了一个平底锅、6张饼的正反面,让学生先剪后面的学具自己试着摆一摆、烙一烙,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分别填出1―6张饼的饼数、总面数、我的方法(画或说)、次数、最少需要时间,最后再总结自己的发现……整节课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最少需要时间的公式得出也水到渠成,课后作业正确率接近全对,所以,貌似距离遥远的老师的“教”和学生的“玩”,在生本课堂,在课程再造后,顺利地实现了转化。

三、讲台变身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合作交流、激发孩子的慧根,是课程再造的根基

我们在上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大小比较》一课时,根据郭思乐教授的建议给孩子两个问题:你们以前学过最靠近的知识是什么?学生:整数的大小比较;如果遇到陌生的知识,你会怎么想?学生:把它变成学过的知识。这两个问题,就是这堂课的根基,所以我们据此对课程内容进行再造:书本呈现的学生跳远的情境和4个两位小数大小比较,课前小研究我们简化成2个孩子的跳远成绩,一个两位小数2.88米,一个一位小数2.9米,让学生自己判断大小并小结比较方法,后面提供10等分、100等分的格子图,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数位顺序表,2条数轴。

生本数学课堂的标准,就是是否抓住根本。这节课孩子们发言非常精彩:小数点一对齐,相同数位必然就对齐了。这个结论不仅适用于两位小数的大小比较,解决了这节课的重难点,而且适用于所有小数的大小比较,把课堂有效延伸。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不仅得到了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而且产生了思想和能力,整节课闪烁着创造、智慧的光芒,让他们生出善于发现的双眼和善于探究的大脑,以后非常自信地面对这个世界。

没有课堂层面的改革,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素质教育。一年多来,在陈武校长的领导下,学校行政和教师齐心协力、科学谋划、循序推进,进行了自上而下的课程改革,采取了“专家指导、教研推进、同伴互助”的教研模式,教研活动严格按照“听课―评课―备课”流程有序进行。正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校生本教育和课程再造虽然起步晚,但进度快、效果好,四年级数学课堂的改变就是一个很好的缩影,老师教得轻松,孩子们学得开心,小组合作学习默契高效,学生发言到处闪现智慧的火花,数学思维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生本教育的实施策略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实现学校内涵提升、科学发展为宗旨,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重点,以广泛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保障,按照“全面分析、准确定位、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实现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师教学效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实施生本教育,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改变教师的工作状态,创造教师的职业幸福,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

2.通过实施生本教育,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我们的学生能逐渐养成勤学善思、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管理和实践活动,养成善于观察,学会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从而走上学会、会学到乐学的自我发展与提升的良性循环的道路。

3、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具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使更多的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和“自主管理、自我提升”的生存发展能力,使一些学有所长的学生具有“开拓创新、敢于实践”的创造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生命的激扬与素质的发展。

4、通过生本教育的研究和开展,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形成具备生本特色的课堂模式,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动学校的教育改革,为学校发展寻求新平台。

三、实施原则:

生本愉悦课堂教学的设计原理: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学”改变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学”。

生本愉悦课堂的教学原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合作探究。

生本愉悦课堂的教学过程:课前预习或前置性作业(不固定,比较灵活);小组合作学习,4-6人小组交流讨论;班级交流,有小组代表交流,也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教师引导点拨,教师在倾听的基础上点拨,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

生本愉悦课堂的学习过程:领受——学生自学,完成前置性作业,领悟——课上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感受(学习所得和困惑疑问),提升——班级展示,把自主先学、小组讨论的成果在全班展示。

四、保障机制:

1.组织管理

(1)成立“生本愉悦”课堂教学实验领导小组

组 长:王善文

副组长:杜伟

成 员:张文华 安丰义 王永香 徐玉平苑志芳 徐翠萍

(2)实验对象:各学科教研组长任教班级。

2、教研制度保障。一是要建立健全学科教研组织和制度;搞好每周的校本教研活动;每学期要举行二次全员参加的大型研讨活动;举办优质课、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为广大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展示研究成果搭建平台。二是要健全听课、评课制度,实行课堂开放、推门听课以及领导听课制度,每学期业务干部听课不少于40节。

3.评价考核制度保障。根据创建生本愉悦课堂教学活动的要求,调整并完善评价考核制度,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重成绩轻能力的现象,加大对课堂教学和教师综合素质的评价考核权重。

五、活动内容与时间安排:

(一)宣传发动(2013年3月15日前)。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和发动,为活动开展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学校成立构建生本愉悦课堂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实施规划,拟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召开全校教研组长、教师“生本愉悦” 课堂教学宣传发动会。

(二)理论培训(2013年3月15日-3月30日)。深入学习生本愉悦课堂教学理论,正确理解和把握生本愉悦课堂教学规律及其基本方法,认真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深入了解不同学科“生本愉悦”的教学模式,明确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三)调研反思(2013年4月15日前)。开展课堂观察活动,组织教师对照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经验,对当前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观察、分析,通过自评互评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四)课堂实践(2013年4月15日-5月)。组织教师观摩网络视频资源,学习研讨生本愉悦课堂案例。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各级教学研讨会,积极开展二次培训。组织教师按活动方案结合并总结自己已有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课堂实践和研究,摸索出不同学科的“生本愉悦”课堂的教学模式。

(五)汇报研讨(2013 年6月)。组织生本愉悦课堂实践汇报研讨活动,人人上汇报课,课课进行研讨评议,针对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策略,再实践、再汇报、再研讨。

(六)总结提高(2013年9月—10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讨后,教师要认真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理性思考,形成一定的生本愉悦课堂教学模式及长效管理机制,推出一些成功的课例。撰写一份有较高价值的论文、个案研讨报告或经验总结文章。在总结、反思、研讨的基础上,调整完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方向和目标,制定出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深化课堂构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制度和措施,实现生本愉悦课堂常态化,并形成创建工作长效机制。

(七)成果展示(2013年11月—12月)。开展“生本愉悦” 课堂论坛、“生本愉悦” 课堂教学评比、优秀教学设计、精品课堂实录、论文、课件评选活动。

中职校要实施生本教育 篇7

中职教育属于上岗前教育,专业课种类繁多,生本教育没有一个成熟的模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各有风格,效果各异。如何在中职校中开展和实施生本教育?笔者认为要做好如下几点。

一、教学课程要生本

我们现时的中职教学仍参照普通高中的教学,课程由“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组成。存在着“学问化”的倾向,其具体特征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理论化,学习方式课堂化,学习结果文凭化,学校组织制度化”。这种课程模式“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导致了中职教育的“学生难学,学得低效;教师难教,教得低效”的局面;同时也导致了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技工缺技能、技术员缺技术”而不受企业的欢迎。

如果我们的中职教育,不跳出学科体系的藩蓠,以实践为主线开展职业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那么,我们的职业教育将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德国的双元制是一种校企结合的体制。这种体制强调的是学习者的能力性、行动性和需求性。将学生的职业行动知识的掌握作为构建个体职业行动能力的基础和核心,把具有扩展基础功能的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心。可见,这种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技术化的教育”。对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来说,“技术化的教育”正好与具有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中职学生的认知心理顺序相吻合。因此,这种教育是当前我国中职教育课程改革中所需求的并正在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教育。

二、教学观念要生本

首先,教师的教学观念要转变,常听中职学校的教师埋怨学生素质差。不可否认,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但也不能否认,他们并不笨!而且他们入学时也想学好一门技能以立足社会。所以,我们教师要坚信,只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感、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学生就会回报以惊喜和奇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以“方便教”为出发点,而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教学,以学生“方便学”为宗旨。

其次,老师要引导学生转变以前的学习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并在自学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教师要授之予渔,而非授之予鱼!”这个道理不但老师要懂得,学生也要懂得。

三、教法要生本

1.分组教学

根据实际情况,一般4-6人为一个小组,分配工作(学习)任务,由小组成员共同或协同完成,让组内各人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必要的知识。分组完成任务,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并增强集体观念,同时能增进同学间的友谊。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可以取长补短、认识自身不足,互相促进并提高竞争意识。

2.授课内容由学生讲述和示范

开始时,不要怕学生讲得不好、不积极,要让学生有一个锻炼机会,而且要多鼓励,开阔学生的思维,让更多的同学有上台讲述、示范的机会。这次讲得不好,总结经验,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表述和动手能力。对于上台示范的同学,下面的同学要鼓掌鼓励,不但给回答正确的同学鼓掌,对于回答错误或不能回答的同学同样要鼓掌鼓励。遇到同学间相互拆台,老师要及时批评和引导,让同学们明白互相鼓励、相互帮助的待人态度的重要性。

3.考核方式

考核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为使学生能适应将来社会的需要,尽量以项目为单位对学生进行考核,可以综合个人自评、小组评、小组间互评、老师评等几项得分,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4.老师的角色

由于生本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以学生的自身感悟为主,教师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组织者、调控者、参与者,教师能不讲的尽量不讲,能少讲的尽量少讲,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必要的点拨,所以“一切依靠学生”显得尤为突出。

四、教材要生本

教材是开展教学的工具。为了能系统、有序地引导老师和学生去实施生本教育,教材应具有如下特色:

目前的教材中,以探究式项目展开教学内容与生本教育的理念较为接近,其教材的特点有。

1.所选项目(工作或任务)轮廓清晰,可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有完整的工作过程,可用于学习特定的教学内容;

2.可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

3.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和工作的机会,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自行组织、安排自已的学习行为,以及处理在项目中出现的问题;

4.具有一定的难度,可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既能应用已知的知识和技能,又能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实施“生本教育”收获教育幸福 篇8

“生本教育”理念的倡导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生本教育”赋予班主任角色的新内涵,真正做到将生本教育理念运用到班级管理之中,这对于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很大的帮助。

生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确立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实现班级管理目标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切管理活动。下面就我班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所进行的班级管理中初见成效的几点做法做一下介绍。

一、学期初开展学生自主管理的主题班会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直以来,农民把秧苗插得密密层层,以为付出得劳动越多,收获就会越多,其实不然。后来农民把插秧改为拋秧,却能带来丰收”!学生就如同秧苗,当我们将知识和行为化为数条目标和规章制度,要求学生必须达到时,就如同农民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插秧,结果往往会事倍功半。因为,学生有自己的思想,不愿受他人管制。因此每学期初我都会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参与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及各方面的量化细则和奖惩办法。当用经过学生讨论并签名的班规来要求他们时,他们从心理上比较认同。在此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管理,他们自己能够发现问题,自己选定进取的目标,自己分析原因,自己制定对策,自己组织实施,自己检查效果,自己评价自己。

二、在班级中实施分组管理模式

班级分组管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班级分组管理中,整个班级并不是由班主任和固定的班委全权管理,而是由几个小组共同处理班级的日常事务,班主任只是组织者。它注重小组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充分调动小组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我班实施分组管理的具体操作为:

1.对全班进行分组

考虑到要在各方面进行竞争的公平性,在各小组的男女生比例、学习成绩差异、纪律表现优劣、性格的内外向等方面进行反复推敲,力求均衡,根据班级的人数可分为6-8人一组。

2.组长的确定

我们班实行的是轮流制,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不少学生胆小、退缩,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自己也可以领导其他同学,也可以发挥自己特有的优点。通过担当小组长他们发现了自己的闪光之处,增强了自信心。

3.小组的职责和管理

各小组内部互相合作,完成本小组所负责的任务。比如管好本班卫生、纪律、出操情况、班级活动等。小组实行积分制,制定详细的评分细则。由于小组积分是由每个学生争取得来的,而且可以随时加分或减分,小组积分每天都处于动态累计状态,这给每个小组及成员带来挑战,增强了学生成长的自主性、合作性和发展性,同时也让每位同学感受到来自小组之间竞争的乐趣。

组与组之间相互监督开展竞赛,每周小结,积分高者为优胜组,优胜组可得到精神和物质奖励。各小组的积分实行每周一评,并评选出每周的“星级组”。总结时,各管辖组长公布他所管辖的组的积分,对该组的得分、扣分情况作简单的说明,公布各个组员的个人积分,对一周内的表现作出客观评价。班主任再做适当的补充反馈并分发奖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主人翁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利于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

所谓班级文化是教师与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和行为准则。良好的班级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发展;让学生对学习富有责任感和积极性;学生以在这样的班级中而感到自豪,自然而然就在学习上自我施压,有效约束自我行为。可以说,班级文化对学生的管理既是无形的,又是有力的,学生融入其中,一言一行都是班级文化的折射。

我班的班级文化包括:

一是由学生自主讨论制定统一的班旗、班徽、班规。统一的班旗、班徽、班规在集体活动中展示我班的精神风貌,形成班级的主流精神导向,使学生产生对班级文化价值的认同和归属感。

二是创造条件形成班级“宽容和接纳”的精神氛围。班级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环境,具有不同的教育背景和基础,价值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要尊重不同的学生文化,要创造条件在认同班集体精神文化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学生个性的自由张扬,并使所有学生能养成宽容、包容不同思想和人格的胸襟气度。

三是设置班级座右铭。班级座右铭的确立与履行,也是对每个学生的积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发展学生积极的心态。这将有助于学生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用坚定不移的信心和意志,毫不畏惧地战胜学习与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与挫折。

11-12生本课堂教学实施计划 篇9

过去一学年,在全县四年级和八年级进行了 “生本教育”课堂模式改革。我校积极投入到其中,认真探索依托“导学练案”进行课堂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更好地使用好“导学练案”,推动生本教育实验的进程,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为准绳,以“生本教育”理念为导向,依托“导学练案”,构建和谐高效的生本课堂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以激扬学生生命为本,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实施目标

1、教师和学生理解并认同“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2、掌握实施“生本教育”的基本形式和方法(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

3、课堂教学中形成“导学练案”的基本模式(导入学习目标----自主前置探究----合作探究与多维展示----高效点评与答疑总结----当堂自测与反馈); 4、4-6年级全面使用“导学练案”进行教学,1-3年级要渗透导学理念。使实全体学生能够适应并积极参与到生本课堂教学中,初步掌握生本课堂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并形成学习主体所具备的基本特征——积极参与,会学乐学,潜能开发,主体发展。

三、实施措施:

1、成立组织。

成立“生本教育课堂教学”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加强对生本课堂研究的领导和指导。

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其他校委会干部为成员,主要职责是保障顺利开展生本课堂研究。指导小组由教务主任任组长,教研组长为成员,主要职责是组织教师深入学习生本课堂相关理论,并解决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困惑及问题。

2、学习讨论。

(1)教师层面。教师是做好生本教育的关键,学校也要全面依靠教师“总是想把自己的学生教好”这一本能,帮助指导教师顺利做好改变。组织教师深入学习生本教育理论,学习讨论“实施方案”,继续组织学习郭思乐“生本教育”专辑,学习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营造积极的舆论宣传氛围。通过观看生本教育课堂实录,参加上级组

织的培训,开展生本教育教师座谈会,使教师深刻领会其理念实质,根本转变观念,进一步思考如何落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实践思路。

①全体教师交流讨论、学习生本教育。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建立“生本教育”课堂教学实验小组,探讨如何从“前置作业的完成、小组如何有效合作、课堂学习的引导组织以及当堂训练题的设计等”环节,稳步、有效、重点、持续地推开生本课堂教学实践。

②教师创造性地实践,充分体现生本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抓住生本教育的实施关键----把主要依靠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遵循生本教育的操作原则----积极使用导学练案,把为教师好教转变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教学;掌握生本教育的操作技能——“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及时训练”,尝试改革,寻求改变。

③教师边学习,边实验、边思考,勤总结,促反思。通过不断学习,科学实践,反复总结、研究讨论,不断地提炼改进,逐步走向成熟。

(2)学生层面。学生是教育的发生处和最终落脚点,是教育依靠的坚强后盾。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培训,国旗下讲话呼吁,校园环境熏陶,班级主题班会讨论,班主任宣传,任课老师引导,使“生本教育”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支持。

①通过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学校、班级)、说理引导,以最快速度最大程度使“生本教育”为学生所接受,唤起学生自我意识。

②组织学生讨论,充分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具有语言的、思维的、学习和创造的本能,是天生的学习者,学生必须学会学习”;充分明确生本理念下的学生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学习方法,如何调整学习行为、学习习惯,最终实现生命提升和发展。

3、开展活动

(1)开展教师研讨活动。推进改革,校长、教师是关键。举办教学研讨会,明确实验方向,围绕“生本课堂”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进行交流,(2)开展专项督察活动,每月一次“专项视导”,召开课改年级教师专题会议,帮助学校总结推进“生本课堂”的有效做法,查、摆存在问题,提出措施建议,不断增强学校改革的内驱力。

(3)开展专题研讨活动,逐步提升教师的改革执行力。导学练案的每一个模块,都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后,召开相应的专题研讨,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研讨、实践,再研讨,再实践。

(4)开展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活动,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水平,高效的课堂源于科学的教学设计,科学的教学设计源于有效的集体备课。将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创新性地运用到集体备课中来,实施“互动式”集体备课。校级集体备课分五个环节:个

人初备,形成个案;集体研讨,形成初案;完善整理,形成定案;根据实际,形成复案;教后反思,形成补案。

(5)开展专家引领活动,走出去或请进来,争取专家的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6)扎实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通过说课、听课、评课,来锤炼教师的基本功,推行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4、全面依靠学生,搞好课内课外学习。

(1)进一步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没有小组就没有生本,在郭思乐教授看来“小组合作”是最适合生本的学习方式。那么,我们要在本学年对小组内部成员的分工,合作机制,合理搭配等很多方面进一步修正,找到最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合作方式。

(2)做好前置性预习工作。充分的依靠学生,相信学生,首先体现在学生的预习工作上,学生课前预习充分,有利于教师更好解决基础知识,从而夯实基础,拓展学生思维,提升能力。

要依据学生实际,注重落实前置性学习,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结合小组学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自主学习的机会。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生本”的课堂实质是学生自我展现的课堂,这需要学生大量的阅读,知识面广,才会有东西说,生本的课堂才会精彩,才能显现其强大的生命力。

(4)进一步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机制。

采用星级评价制,注重过程评价,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改变完全由教师和考试评价学生的方式,尽量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5、大力鼓励教师,抓好课堂教学组织。

(1)进一步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将实施生本教育作为评价教师的一个重要指标,纳入评优表模、年度考核、绩效考核等,让教师大胆实施生本教育。

(2)进一步修改教学常规评价细则,将贯彻生本教育理念,实施导学练案作为检查重心,看教师教案二次生成、看教师课堂教学模式。

四、活动安排:

9月份:制订实施生本教育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参加“导学练案”使用培训 3-6年级完善小组建设 开展第一轮听评课活动

10月份:组织校内第二轮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 11月份:参加镇内“岗位比教学”活动

12月份:撰写导学练案使用总结

XX镇中心小学

生本教育的实施策略 篇10

为更好地落实胶州市教研室有关实施“生本愉悦高效课堂”的方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基于我校实际,制订具体措施如下:

1.实现两个转变。

一是教学方法的转变。要求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时间、课堂空间、提问的权力、评议的权力、学习的过程都还给学生,要体现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案例式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

二是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改变教师的教学角色和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坚持“学为主、教为导、疑为轴、动为线”。

学为主。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学习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大胆放手,一切活动都围绕学生“如何学”进行。

教为导。教师的教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做好一个指导者,参与学生学习的过程,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通过讨论得出规律,教师要特别关注学困生、性格内向不愿发言的学生、易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学生,随时对他们给予点拨、激励。

疑为轴。教师要适时地把学生置于“问题”的环境中,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生成悬念,以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围绕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学生争论问题时,对学生意见的正误,教师不要急于表态,而应以高度的耐心和警觉,随时捕捉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对讨论中的不同意见要给予保护,尤其是那些具有建设性,独出心裁与众不同的意见,要及时地给予评价和激励,动为线。课堂要更加开放,探中生疑,就“疑”而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课堂充满激情。

2.通过校本培训和二次培训,提升各学科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让教师更新观念;让教师转变角色,发展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学生人生的引路者。每次外出培训后要及时写好外出学习反思记录,并上好汇报课。

3.抓好班级课堂常规和学习小组的建设,关注学习习惯培养(课前预习习惯、课堂听讲习惯、先复习后作业习惯、定期小结与反思习惯等)。要对学习小组进行有效组建与评价,每月对班级中的优秀学习小组进行表扬。

4.教师在课堂上做到“三不讲”:即学生自主学习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讲;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讲;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在学生未讲之前教师不讲。

5.教师要激励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做到“三能动”:即能动脑想,能动口说、能动手做。

6.突出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求全员参与,每位学生每节课拥有展示机会,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把握机遇,在展示中发展自己提高自己,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和积极上进的精神品质。

7.搞好反馈检测。一是当堂反馈:在学生课堂学习展示的基础上,教师点拨、归纳小结、学生当堂完成作业,力争“当堂过关”;具体展现在备课中;二是章节过关测试:教师在完成一个独立的教学单元后,力争按照上级考试要求随堂测试进行过关测试,并根据检测及时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法。三是组织好周周清测试,也就是周考,建议学到哪里就考到哪里,将教学中重点、难点、易错点呈现出来,并及时讲解,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8.成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刘显波 付组长:王玺强,组员:高兴芹 韩光星。

通过骨干教师研讨课、示范引领等形式辐射全校。校长及业务干部每周推门听课2--3节。其他教师要在教研组内每周听课至少一节。

9.制定《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细则》,推动生本愉悦高效课堂的落实。10.加大监控力度

要求所有教师做到课前2分钟到教室候课;有效备课,做到备课与上课吻合;精心布置作业,倡导分层作业,严禁完全依赖教辅资料,做到减负增效。学校将不定期检查候课情况,并通过周工作安排及时通报;推门听课后及时评课并检查教案。

具体活动:

三月份:

1、制订生本愉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并组织学习。

2、制定《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细则》

3、各班成立合作小组,并能顺利运行,各任课教师要充分的使用。

4、举行骨干教师开放课,研讨如何实施生本愉悦高效课堂。

5、检查单元过关测试。

6、研讨周周清测试。

7、表彰班级优秀合作小组。

8、观摩“生本愉悦高效课堂”录像课(马鹏飞)

四月份:

1、举行每人一堂家常课,继续研讨生本愉悦高效课堂。

2、检查周周清测试。

3、检查作业布置情况,是否落实分层作业。

4、表彰班级优秀合作小组。

5、实施生本愉悦高效课堂问卷调查,并结合问卷提出整改措施。五月份:

1、举行每人一堂家常课,落实生本愉悦高效课堂。

2、检查周周清测试。

3、检查作业布置情况,是否落实分层作业。

4、表彰班级优秀合作小组。六月份:

1、检查周周清测试。

2、检查作业布置情况,是否落实分层作业。

3、表彰班级优秀合作小组。

上一篇:关于政风行风建设情况的汇报2010下一篇:霍乱报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