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

2024-07-0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精选8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 篇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辩证法光芒

作者:陈瑞来《光明日报》(2018年01月15日 06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十九大报告最突出的亮点、最重大的历史贡献,十九大报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篇贯穿、全面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处处闪耀着唯物主义辩证法光芒。其中,有一些重要关系对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报告具有重要启迪,需要辩证看待、加深理解、准确把握,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一、把握新思想与新时代的关系。要看到新时代是一个客观现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诞生的时代背景,又要看到新时代是一个重大政治论断,属于新思想的范畴体系。要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旗帜引领下实现的,又要看到新思想的形成本身就是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把握好这一关系,才能更好领会十八大以来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理论创造与伟大实践创造的良性互动,领会为什么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二、把握中国特色与世界意义的关系。要看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又要看到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又一次成功的、具有飞跃性质的体系化建构,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和解决人类问题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新贡献,具有深远世界意义和广泛国际影响。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国际化的重要思想,在中国经历了引进和不断中国化的过程,现在又重新实现了国际化。把握好这一关系,才能更好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乃至整个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历史地位和里程碑意义,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把握“八个明确”与“十四个坚持”的关系。要看到二者属于不同层面的范畴,即“八个明确”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范畴,重点解决的是“怎么看”,“十四个坚持”是行动纲领层面的范畴,重点解决的是“怎么办”,又要看到二者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统一于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回答。把握好这一关系,才能更好地领会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部署了“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了“桥或船”的问题,是理论与实践、认识论与方法论、战略与战术的高度统一。

四、把握历史方位与矛盾转化的关系。要看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导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这是“变”,又要看到主要矛盾转化不是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性变化,进入新时代没有改变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这是“不变”。要看到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长期的演变过程,又要看到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全面加快了量变向质变的转变。把握好这一关系,才能更好领会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更好遵循和运用矛盾运动规律,承担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五、把握伟大梦想与伟大事业的关系。要看到伟大事业的总体布局将贯穿伟大梦想实现的全过程,又要看到伟大事业的战略布局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将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将同样贯穿伟大梦想实现全过程。要看到伟大事业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要看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实现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还要浓墨重彩地写下去,伟大事业不会因伟大梦想的实现而终止,而是伴随伟大斗争、伟大工程继续向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奋进。把握好这一关系,才能更好领会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理论与实践的全部主题,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长期性、崇高性,始终坚定“四个自信”。

六、把握以人民为中心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要看到两个“中心”属于不同范畴,人民立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这条路线要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过程。又要看到两个“中心”并不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唯物史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体现,放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会成为空想。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都是以人民为中心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相统一的桥梁纽带。把握好这一关系,才能更好领会为什么要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七、把握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关系。要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强调这一点,不是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是汲取中华文化滋养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要看到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强调这一点不是贬低中华传统文化,而是赋予中华文化更广泛的人民性、更鲜明的现代性,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中华文化伟大复兴。把握好这一关系,才能更好领会为什么总书记立足中华文明5000多年传承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好领会为什么十九大 2 报告强调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八、把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要看到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都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题中要义,又要看到全面从严治党不是为了从严而从严、不是为了治党而治党,而是为了坚持和强化党的全面领导。把握好这一关系,才能更好领会为什么要将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十四个坚持”的第一个坚持,领会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什么要突出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九、把握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与最大发展中国家地位没有变的关系。要看到我国已成为影响世界、塑造未来的主要力量,世界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早已与“挨打”“挨饿”的时代不可同日而语,又要看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更要看到虽然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但我国永远和最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的立场没有变,维护最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坚定决心没有变。把握好这一关系,才能更好领会当今中国在世界的历史方位,更好领会中国外交政策的“变”与“不变”。

十、把握高举中国旗帜与不输出中国模式的关系。要看到我国不“输入”外国模式,而是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又要看到我们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输出”中国模式,不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成功做法。把握好这一关系,才能更好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的中国智慧。

十一、把握造福中国人民与造福世界人民的关系。要看到我们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又要看到我们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并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使命的党。要看到中国办好自己的事情既是为中国人民造福也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又要看到为世界人民造福不是“打肿脸充胖子”,而是大国责任、大国担当,同时也是为造福中国人民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把握好这一关系,才能更好领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等中国方案的大智慧大担当,领会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大党、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大视野大境界。

十二、把握雄心壮志与坚定笃行的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表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雄心壮志又保持了对治国理政各领域各方面问题的冷静分析,既描绘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又洞察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把握好这一关系,我们既要看到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 3 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又要看到民族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作者:陈瑞来,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 篇2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科学体系,以人为本

党的十六大以来,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 根据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以及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 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思想。这些理论成果涉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这些理论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 从不同方面和领域展开, 彼此相互联系, 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相对完备的理论体系。

1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是一个相对完备的科学体系, 在于它具备科学理论的共同特点和基本特征

首先, 科学发展观全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发展观蕴含的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精神, 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认识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的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的理念, 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其次, 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和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经济社会如何又好又快地发展, 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科学发展观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 深刻总结国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 认真借鉴其他国家谋求发展的成败得失, 合理吸收世界上研究发展问题的积极成果, 全面、系统、科学地回答和解决了这一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第三, 科学发展观揭示了执政党建设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发展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 深化了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 是推动我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只有从科学体系的高度来认识科学发展观, 才能准确把握它的实质, 才能确立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才能真正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

2 科学发展观指明我国发展路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和谐发展, 进一步解决了如何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问题, 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涵

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和国内形势, 江泽民强调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发展是解决我们面临所有问题的关键”,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求发展是党心所向, 民心所向, 已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这里的关键是如何正确处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早期的发展观反映了人们关注的主要是物质财富的增长, 但实践证明这样不能带来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于是, 人们提出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新发展观, 把经济增长同社会全面发展结合起来, 把发展的涵义从单纯经济增长扩大为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发展水平在内的综合性概念。这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观的重大转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良性互动,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拓展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内涵, 科学发展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 经济的发展总是同社会的变迁密切相关, 第一次使我们对发展的要求从整体上有了一个全面、系统、准确认识和把握。“全面发展, 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 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 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相协调”。强调协调发展, 始终把构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要素看成一个互相矛盾又互相统一的整体, 重点解决好发展中平衡和不平衡的辩证关系, 要从执政兴国的大局出发, 统筹各个方面的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下, 我们面对的社会利益主体更多, 这就要求我们发展必须注重统筹兼顾, 协调各种利益关系, 还要求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全面履行调节经济、监管市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强调可持续发展, 就是要始终把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正确处理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 解决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辩证关系。

因此, 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的新要求, 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系、当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推动各项事业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既唯物又辩证的科学思维方式, 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有机体理论和社会系统的整体性观点。

3 科学发展观明确了发展的目的, 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强调共产主义是“自由人的联合体”, “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条件”。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精髓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 解决了发展的本质和目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第一次把以人为本作为促进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 既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继承, 同时又是对这一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坚持为人民发展、靠人民发展、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作了全面而深入的拓展, 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 充分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反映和兼顾不同群体利益, 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 关心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 满足人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 从根本上回答了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发展的目的是什么问题。科学发展观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强调人民群众的需求是全面的和不断发展的, 将人民群众现阶段的需要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和目标统一起来, 从而对社会主义发展的目的作了更加深刻的阐释, 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在发展问题上的要求。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贯穿并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 因此, 我们强调经济建设要着眼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政治建设要着眼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合法权益, 文化建设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 社会建设要着眼于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 促进社会和谐。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促进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确立起来, 升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认识,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4 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形成的理论创新体系, 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一系列重大思想, 从不同领域展开, 彼此相互联系, 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科学发展观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 科学发展观已形成了发展问题的理论体系:

(1) 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 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 发展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达到人与人的和谐, 又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要达到各社会阶层、各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和谐, 又要争取外部世界格局的和谐;既要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子系统之间的和谐发展, 又要促进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发展。就是要使各个社会阶层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3) 发展的路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和谐发展。全面进步就是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同和谐社会建设统一起来, 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发展;协调发展就是经济社会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国内国外之间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发展实现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 发展的动力是通过体制改革充分调动起来的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其他各方面的改革, 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改革的实质是充分调动亿万人民群众从事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发展的保证力量表现在, 通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意识和能力,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的领导核心。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的、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发展动力和发展保证力量等的认识, 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是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运用, 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实践永无止境, 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 只有根据发展着的实践进行理论创新, 并运用理论创新的成果指导新的实践, 才能不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党的十七大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2]江泽民.江泽民文选 (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 篇3

李君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涵盖了内政外交国防、治国治党治军等国家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贯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围绕着治理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怎样治理国家这一根本问题,反映了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的中国的时代要求,具有丰富的并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思想内容,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记者:为什么国家治理问题成为今天的中国的根本问题?

李君如: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要完成的时代课题,一个领导人有一个领导人的历史使命。今天的中国,需要解决的时代课题,集中起来,就是国家治理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党中央在部署全面深化改革之际宣布的: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一,这是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提出的时代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认识属于规律性的认识。根据这样的认识,就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要在改革中突破传统生产关系的束缚,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要解决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就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上层建筑,从执政党建设着手,改革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进而就要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解决国家制度现代化问题。这就是中国改革的实践逻辑。

第二,这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提出的时代课题。把国家治理问题提到议事日程,这是当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运动的规律之使然。如果说这种逻辑的复原还比较抽象,那么考察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及其提出的课题就十分现实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思想大解放,生产力大解放,社会财富大增加,国家经济实力大提高,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然而,事情就是这样复杂,就在我们把中国搞活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乱象,包括党内腐败从滋生到蔓延,引起人们对国运的担心。这就要求我们治乱,建设一个活而有序的社会,解决伴随改革发展而来的种种矛盾和问题,把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推进到了一个崭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治理体系、怎样治理国家的问题,就突显出来了。这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肩负的历史使命。

第三,这是信息化迅猛发展提出的时代课题。在当今世界,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治国理政,已经不能离开这个国家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条件。当今时代,现代化、信息化、低碳化、全球化,不仅深刻,而且广大,已经直接传递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领域,成为一种时代潮流。在这样的时代潮流冲击下,过去那种不重视以人为本的国家治理方式还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吗?过去那种垂直的僵硬的行政管理体系还能继续下去吗?过去那种说了可以不做、做了无人监督的局面还能够维持下去吗?换言之,这些变化对我们这样的执政党提出了什么要求呢?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思考的结果,就是党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主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更广大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包括发挥互联网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更自觉地推进依法治国,特别是党要更自觉地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更务实地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发展国民经济;更有力地推进反腐倡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更努力地维护世界和平,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共同发展。诸如此类思考,汇总起来,就是一个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形成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治国理政思想。

记者:如何深入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

李君如:要深入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必须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新一届党中央自十八大以来的全部实践和全部理论,包括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历次全会以及其他重要会议的重要文献,也包括中央其他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其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习近平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出版的第一部著作。这部著作比较全面地体现了当今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应该是我们研究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文本。全书针对国际社会对当代中国的关注点,围绕“治国理政”这个主题,谈了18个问题。仔细研究后,我们可以注意到,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包括国家发展的根本方向、奋斗目标、发展动力、工作中心和总布局、国防和祖国统一、外交、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是一个有思想内涵和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加上这本书出版后即2014年6月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经济新常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新理念,以及其他重要思想,这更是一个具有丰富内容并有内在逻辑的治国理政科学体系。

这一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主线,或者说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纲。2、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目标。3、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是中心任务。4、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发展,这是工作总布局。5、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是发展的动力。6、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法治保证。7、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这一极端重要的工作,这是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保证。8、在深化军队改革中加强国防建设,维护祖国统一,这是国家安全保证。9、坚持走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和促进世界和平,这是重要的国际环境保证。10、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惩治腐败和密切党群关系,增强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这是根本的政治保证。这十个主要思想,前五个讲的是治国理政的纲领和目标任务、动力,后五个讲的是实现目标任务的保证,包括根本的政治保证、法治保证、思想保证、安全保证和国际环境保证。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概括的仅仅是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不是全部内容。比如习近平关于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关于学风、文风等论述,都非常重要,也非常深刻。

记者: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具有哪些显著特点?

李君如: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至少具有以下八个显著特点:

第一,以人民为主体。在习近平当选总书记后第一次同记者见面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就提出:“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这之前,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第一次概括的“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中,第一条就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主体”。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也是必须遵循的第一条原则。由此可见,“以人民为主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基本原则,是他在治国理政中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原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着具体内容和要求的重要思想,包括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坚决克服脱离群众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包括“必须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包括要“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对青年一代寄予殷切期望”等。

第二,实干兴邦。务实,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从政特点。无论是他在福建工作时出版的《摆脱贫困》,还是他在浙江工作时写下的《之江新语》中,都可以看到这一鲜明特点。在他担任党的总书记和国家主席后,这一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就成为他治国理政的风格和特点。特别是他在提出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理想追求时,以非常明确的语言告诫我们:“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他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再次强调:“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如果说这些论述反映了他的思想,那么十八大以来他的行动则更进一步体现了他实干的治国理政风格。十八大至今三年多时间,他带领我们脚踏实地地迈出了五大步:第一步,在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第二步,在大量调查研究基础上进行决策,并通过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制定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任务和路线图;第三步,在两次中央全会后立刻给各部委分解任务,形成落实意见;第四步,制定落实改革每一项任务的实施意见,一项一项抓落实;第五步,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编制“十三五”规划纲要。

第三,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相协调。为实现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步骤:一是思想先行,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先是从高层做起,一面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一面把各级干部的行为规范到“八项规定”精神上来;接着,把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追求联系起来,提出了为中国梦而奋斗的宏伟理念,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上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奋斗的热情。二是秉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要求,大力整顿党的作风和干部队伍。党中央认真地而不是走过场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雷厉风行地而不是姑息迁就地进行反腐败斗争,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治党格局和治党思路。三是在处理内政外交国防和治党治国治军各种复杂问题时,高瞻远瞩、驾驭全局,条分缕析、精心谋划,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特别是制定和通过了“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两个纲领性文件。在这样的实践基础上,2014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并在2015年2月2日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把这“四个全面”定位为党中央的“战略布局”。

第四,经济新常态和创新驱动相互促进。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治国理政,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进入了周期性的调整阶段,它和国际金融危机相叠加,使得我国经济遇到了极大的下行压力。习近平作出了“经济新常态”这一大判断,强调要通过深化改革调结构、稳增长、保民生。与此同时,他经过深入的调研和思考,认为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在创新,提出要用创新驱动取代要素驱动的新思路,把“互联网+”看作是创新、创业的无限空间,明确要以同现代化、信息化相联系的创新、创业来破解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诸如此类的决策和举措,也应该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制度现代化和人的能力现代化相结合。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过去我们强调人的因素是决定性因素,后来提出制度是根本的。在对历史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国家建设和治理应该把制度的因素和人的因素结合起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制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纲领中,我们强调的制度现代化目标,包括既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又要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因为,如果只有制度的变革,而没有人的能力提升,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都有可能成为一纸空文。事实上,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中,始终是把制度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包括人的素质、能力和价值观建设结合起来推进的。这是一个亮点。

第六,治国、治党、治军相辅相成。在治国与治党的关系上,习近平总书记秉持的理念是“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在治党问题上,敢于下“先手棋”,形成强大的震慑力,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一大特点。抓住了从严治党这个关键,治军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由于我们是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国家,国家政权机关也好,军队也好,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并由党员干部掌权的,治党是治国、治军的“牛鼻子”。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党的建设问题上,一手抓思想作风建设,包括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教育,一手抓反腐败斗争,“老虎”、“苍蝇”一起打,整肃了党风党纪,使党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了崭新的好形象。由于治国、治党、治军相辅相成,在从严治党、从严治军中重建国家健康的政治生态,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第七,在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化思想相融合中培育全社会核心价值观。党的问题、军队问题和社会问题相联系。社会问题,最为深刻的是价值观问题。在改革开放年代,固守不合时宜的传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没有出路;纵容不合国情的西方价值观,也不是活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反映时代进步潮流的现代化思想,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希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后反复强调,在国家层面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在社会层面要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在公民个人层面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培育和践行这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每个公民都能够自觉自愿地遵循、践履这样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才能在公民最大的共识和最大的参与中治好国理好政。

第八,刚柔相济参与全球治理。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G20成员国。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不渝坚持走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以新的形象、新的姿态在世界上广交朋友,拓展国际空间,同时在美国重返亚洲频频向中国施压时毫不示弱;在前几届中央领导人推动建立的上合组织、金砖国家基础上,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建立了亚投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实施了一系列对外开放的新举措。刚柔相济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特点。

这八个显著特点,表明我们正在以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全面深化改革,有针对性地破解国家治理中的种种难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今天的治国理政方式和治国理政能力。

记者:从当前我们治国理政面临的时代课题及难点来看,该如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李君如:贯彻落实这一战略布局,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在我们面前,没有四个战略布局,只有一个战略布局,但是这个战略布局是由“四个全面”构成的,因此要“协调推进”。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不仅是一篇充满辩证法的大文章,而且是一场对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的大考验。

记者:那么怎样认识这种“大考验?

李君如:在我看来,这种“大考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考验之一:如何使“1+3”成为一个宏大而又完美的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在“四个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也就是说,尽管“四个全面”每一个“全面”都有重要意义,但有“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之别,不能等量齐观。“四个全面”实际上是“1+3个全面”。只有处理好“1”与“3”的关系,让“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成为一个战略布局。这就要求我们,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始终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三大战略举措,决不能再出现过去一些人要么不改革、不思进取,要么以改革发展为名胡作非为,甚至贪赃枉法等祸害党和国家的做法;同样的道理,无论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要始终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而不能偏离甚至冲击这一战略目标,这是关系到我们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大局的重大问题,是对我们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的大考验。

考验之二:如何使“2+2”或“1+1+2”成为一个宏大而又完美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中,前两个“全面”,要求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进一步解放和激发社会活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后两个“全面”,要求我们通过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以预防、避免和克服“活”中出“乱”。所以,坚持“四个全面”要处理好“2”与“2”或“1+1”与“2”的关系,兼顾“激活”和“治乱”两个方面的要求。这是一种典型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只有坚持科学的领导方法,运用娴熟的领导艺术,才能使之有机地统一起来而不是相互抵消,成为一个完美而有效的战略布局。

考验之三:如何使“3+1”或“1+2+1”成为一个宏大而又完美的战略布局。实践告诉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党;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在党;全面依法治国,关键也在党。坚持“四个全面”要处理好“3”与“1”或“1+2”与“1”的关系。因此,我们说全面从严治党,既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但事实上,问题并没有像我们这里说的这么简单,在全面从严治党包括雷厉风行开展反腐败斗争中,如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如何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是一篇非常复杂的文章。只有在坚定不移开展反腐败斗争、坚持从严治党过程中,把解决党内存在的种种问题同激发发展、改革、法治的活力很好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正能量,才能使“四个全面”成为一个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归根到底,就是要实现我们肩膀上承担的治国理政这一时代使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经济新常态下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

“治大国若烹小鲜。”习近平总书记用先哲的格言告诫全党:治理中国这样的大国尽管很艰巨,但是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治国理政,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续写光彩夺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文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 篇4

一、单项选择题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下列时间提出的

A.1999年十五届三中全会 B.2000年江泽民在广东视察工作

C.2001年的“七一”讲话 D.2002年党的十六大(B)【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时间的确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视察时提出的。所以B项是正确选项。此考点非常重要,它涉及到相关的三个知识点: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间;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全面阐述的时间(C项);三是深入论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和具体要求的时间(D项)。这些要求考生必须准确把握。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在

A.2000年江泽民在广东视察工作时阐述的 B.2001年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阐述的

C.2002年江泽民“5·31"讲话中阐述的 D.200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阐述的(B)【解题分析】该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全面阐述的时间的确认。在2001年的“七一”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2002年11月,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深入论述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和具体要求。所以正确选项为B。

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于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执政为民

C.坚持党的先进性 D.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B)

【解题分析】这道单项选择题考查考生对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的确认和掌握。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B项)。这是非常确定的,一定牢牢记住。题中A项的内容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C项的内容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D项明显是干扰项。

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

A.坚持执政为民 B.坚持与时俱进

C.坚持发展生产力 D.坚持党的领导(B)【解题分析】这道单项选择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的确认。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B项)。

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于

A.坚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D.坚持执政为民(A)

【解题分析】该题考查考生对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的掌握和确认。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A项)。所以A项为正确选项。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条件是

A.坚持发展先进生产力 B.坚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A)【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地位。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题中所给定的4个备选答案,B项和C项是“三个代表”的具体内容,D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质,这样排除B、C、D项,A项为正确选项。

7.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

A.必须使全党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B.必须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C.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D.必须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C)

【解题分析】该题是考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要求。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全党同志要牢牢把握这个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所以此题的正确选项为C项。

8.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坚持党的阶级性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D.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解题分析】这是2003年胡锦涛《七一讲话》的标准提法。坚持党的阶级性、先进性,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都不是党的建设的最高目的,最高目的是实现人民利益,党不追求任何特殊利益,而是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宗旨。

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是

A.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B.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 C.以社会主义发展中国、振兴中华

D.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

【解题分析】ABC都不具有“根本目的”的意义。这也是胡锦涛“七一讲话”的内容。

10.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工作的最高衡量标准是 A.解放生产力 B.发展生产力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是否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解题分析】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国家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也要服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注意“最高衡量标准”这个概念。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的问题是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B.什么是共产主义、怎样为实现共产主义目标而奋斗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C)【解题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的提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结合起来就是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本题选C项。做好本题一定要注意区分“进一步回答了”和“创造性地回答了”这两个提法。

12.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 A.着重从思想上建党 B.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 C.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D.真正做到“三个代表”(C)【解题分析】这是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的。在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后,突出强调“与时俱进”,既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一脉相承性,又反映了结合实践发展的鲜明时代特征。

13.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始终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是

A.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 B.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者

C.科学技术的创造者 D.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

(D)【解题分析】这道单项选择题考查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始终最具决定性因素的确认和掌握。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所以D项为该题的正确选项。

14.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是

A.坚持党的先进性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坚持执政为民 D.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D)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对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的确认和掌握。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就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D项)。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进行了探索。题中所给出的4个备选项中,A项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B项的内容是党的思想路线,C项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所以只有D项才是符合题意的选项。

1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

A.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的 B.党的历史地位的基础上提出的 C.当今国际形势后提出的

D.当代中国发展变化和党的自身变化后提出的(A)

【解题分析】考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怎样提出的。十六大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历史地位是“高度”,历史方位指地位、时代和环境,包括时间、地点、条件的三维性。BD项属党的历史方位的具体内涵。注意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进行综合复习。

二、多项选择题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是

A.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B.是在总结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C.是依据当代世界的新变化、国情与党情的新变化提出来的D.联系我们党的队伍的状况进行思考的结果

E.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ABC)

【解题分析】这道多项选择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的确认和掌握。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A项);是在总结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B项);是依据当代世界的新变化、国情与党情的新变化提出来的(C项)。题中的D项和E项明显是干扰项,所以A、B、C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是指我们党历经革命、建 设和改革。已经从 A.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B.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党,成为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党 C.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党,成为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党

D.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成为“三个代表”的党 E.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AE)

【解题分析】AE是标准提法。D项把工人阶级先锋队与“三个代表”对立起来,提法有误。BC提法不全面。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党的历史方位具体包括

A.世情,即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 B.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 C.国情,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

D.国情,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即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

E.党情,党的现状,即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ADE)

【解题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小的阶段,国情以D项表述为准。党的历史方位一般讲指“两大历史性变化”(参见上题),具体讲表现为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 A.立党之本 B.三大作风 C.执政之基 D.优良传统 E.力量之源

(ACE)

【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性的理解和把握。十六大报告在讲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性时,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所以A、C、E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此考点非常重要,必须引起注意。

5.贯彻“三个代表”要求。要做到 A.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局面

B.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境界

C.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D.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E.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不断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新动力

(ABCD)

【解题分析】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体要求的掌握。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深入论述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要求,即“四个必须”、“四个新”,也就是题中A、B、C、D四个选项的全部内容。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主要体现在它们有着共同的

A.哲学基础即唯物史观 B.理论品质即与时俱进 C.价值取向即人民利益 D.时代背景即社会主义 E.理想目标即实现社会主义

(ABC)

【解题分析】该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关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四者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因为它们四者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即唯物史观”(A项)、有着共同的“理论品质即与时俱进”(B项)、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即人民利益”(C项)。但是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各不相同,“三个代表‟‟是围绕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而提出的重要思想,所以D项和E项的内容不合题意,只有A、B、C项才是正确选项。

7.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

A.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 B.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

C.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D.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E.核心在坚持发展生产力

(ABC)

【解题分析】这道不定项选择题考查考生对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的确认和掌握。十六大报告中对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的表述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全党同志要牢牢把握这个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所以A、B、C项是该题的正确选项。

8.总结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 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E.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ABC)

【解题分析】该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的掌握。此题虽然重要,但没有难点,属记忆性内容。

9.“三个代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表现在

A.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B.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C.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三个代表”之间是相互制约、根本对立的E.“三个代表”各自有着不同的内容、要求

(ABCE)

【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三个代表”之间的关系。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之间是统一的整体,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A项);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B项);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项)。A、B、c项体现了“三个代表”之间的统一关系,E项的内容是三者的区别关系,所以A、B、C、E四项的内容全面反映了“三个代表”的关系,是正确选项。题中D项的内容明显错误。此考点还可以命制辨析题或大型分析题。

10.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 A.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B.为了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

D.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 E.为了加强国防建设

(AB)【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根本目的(即“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A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项),这是非常确定的答案,题中C项的内容是(缺字)国两题,D项和E项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直接目的,所以以C、D、F三项内容都不符合题意。只有A项和B项才为该题的正确选项。

11.下列说法中,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辩证统一关系的概况正确的有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党的建设中继承优良传统与不断发展创新的辩证统一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党的建设中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辩证统一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党的建设中保持自身先进性与联系群众广泛性的辩证统一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党的建设中完成根本任务与实践根本宗旨的辩证统一

E.“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国际共运史的发展趋势

(ABCD)

【解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辩证统一关系的理解和把握。题中所给定的5个备选项中,A、B、C、D四个选项的表述都正确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的关系,所以是正确选择。由于“三个化表”重要思想所体现的内容是我们党的建设的思想,而不是国阁际共运史发展史的问题。所以E项是不符台题意的错误选项.需要排除。

1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沦、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 作。必须

A.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B.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C.改造落后生产力和落后的生产方式 D.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E.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ABD)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具体内涵的掌握。江泽

民在“七一”讲话中,对“三个代表”重要恩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一一作了深刻的阐述,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收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A项),“体现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产力发展的要求”(B项),“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毕活水平”(D项)。所以A、A、D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此题的内容是确定的,只能记忆,没有个人理解的成分。

1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沦、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 作必须

A.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刊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B.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充分发挥社会其他阶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D.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E.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ADE)

【解题分析】这道不定项选择题是对“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体内涵的掌握。江泽民“七一”讲话中对这一“代表”的具体内涵的表述,就是题中A、D、E三项的内容。这又是非常确定的内容,必须记住。

14.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实践、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颁努力

A.体现发展“三个面向”的要求

B.体现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

C.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D.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E.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ABCE)

【解题分析】同上面两题一样这也是2001年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的提法。属记忆性知知识点。

1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表现在

A.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B.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C.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D.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E.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ABCDE)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的确认和掌握。十六大报告中,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作了全面的阐述,题中A、B、C、D、E5个选项的全部内容是正确表述。此考点极其重要。该题的内容还可以命制大型分析题。

1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B.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C.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D.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E.是绝对真理的体系

(ABCD)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意义的理解和把握。此题是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

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内容。题中给出的5个选项中,A、B、C、D非常准确地反映了题干的要

求和内容,因此是正确的选项。E项是错误的观点。该题属于政策性极强的题型,标准答案一般都出自于 党和政府的有关文件之中,需要记忆。

17.2003年胡锦涛《七一讲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出了高度评价,认为它 A.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 B.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c.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D.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E.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南(ABCDE)

【解题分析】这是胡锦涛《七一讲话》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需要加强记忆。

18.2003年胡锦涛《七一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三大理论成

果,它们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新民主主义理论 E.党的建设理论

(ABC)

【解题分析】D属于A;E包含在上述几大理论之中,这三大理论成果是胡锦涛《七一讲话》的概述,属记忆型内容。

19.2003年胡锦涛《七一讲话》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主要是指

A.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B.坚持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统一,为我们根据实际推动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C.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D.为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视野

E.为我们新世纪新阶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开拓了新境界

(ABCD)

【解题分析】这是胡锦涛讲话的固定内容,要注意记忆。

20.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要坚持

A.权为民所用 B.情为民所系 C.利为民所谋

D.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 E.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ABCDE)

【解题分析】这也是胡锦涛《七一讲话》所阐述的,其中ABC是最核心的内容。

三、辨析题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答案要点】(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阶段,对邓小平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2)一方面,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之所以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邓小平理论之所以科学,关键是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涵盖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理论基础一致、基本原理一致,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一致,都是以马列主义为理论基础,主要在无产阶级大众的立场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和发展生产力,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前提。

(3)另一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发展阶段上对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执政经验在理论上的新概括,是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理论上的新反映,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阶段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经验在理论上的新总结,是邓小平理论在新的发展阶段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解题分析】这道辨析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关系。回答此题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是首先肯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二是说明四者一致性的具体表现;三是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新的发展阶段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2.“三个代表”各自有着不同的内容,它们密切的联系着。

【答案要点】(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2)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前提,它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代表人民利益的基础;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关键,先进文化是先进生产力的反映,是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是社会性质的重要特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核心,我们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宗旨就是高扬为人民服务的旗帜,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这也是我们党同其他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我们党不断发展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就是不断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

(3)我们应该深刻把握“三个代表”之间内在的、有机的联系,始终坚持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只有把“三个代表”有机地体现到全部实践活动中,党才能在新世纪担负起历史重任,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回答此题首先要紧紧抓住一个关节点,即三者是辩证统一关系。然后展开具体说明三者关系: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前提;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关键;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核心;三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此考点非常重要,它还可以命制大型分析题,考生在复习时一定引起注意。需要说明的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辩证关系,十六大有更为准确地表述,复习时,可以按照十六大的表述来回答此问题。

3.在夺取政权以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答案要点】(1)在夺取政权以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是生产力的展水平,但要为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奋斗。

(2)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概念。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指生产力自身发展和程度。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则是指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要同经济基础相适应,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因此,所谓先进生产力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提出的要求。

(3)这一命题实际上是混淆了“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概念。

【解题分析】考查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第一个方面的理解。注意“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内涵,掌握“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1)注意掌握政治理论各个重要原理的科学内涵。(2)本题可改为选择题,把“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作为正确选项,把“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作为干扰项。

四、分析题

1.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在新的世纪,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党肩负的重大历史任务。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我们党要紧跟世界进步的潮流,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胜利完成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三个代表”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

——摘自《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指导意义。

【答案要点】(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①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②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及其指导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回答此题要抓住两个要点: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包含的全部内容;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指导意义。该题的答案来自于十六大报告,考生必须记忆。此考点极其重要,考生在复习中一定引起注意。

2.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敏锐地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切实的工作步骤,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又说,“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必须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依据。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要点】(1)党必须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依据。

①这反映了党遵从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取代落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进程。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哪个阶级、哪个政党或政治组织代表了当时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它就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掌握了领导和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的主动权。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②这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衡量和一个政党是先进还是落后,其先进性程度如何,最根本的是看这个政党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

③这是我们党建党80年经验所证明的正确选择。

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从建立时起就是以作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其根本目的也是为了解放和确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进行改革开放,也是为了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社会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地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样才能够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

(2)在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中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解题分析】考查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一个方面的掌握。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坚持先进性的基础,是党制定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指导原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个方面都可以抽出其中一个方面进行命题。

3.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辩证关系。

【答案要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每个“代表”,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要求,但它们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告诉我们,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先进文化是灵魂和旗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主体和目的,三者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1)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无产阶级代表着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把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愿望体现出来,并形成社会革命的实践力量,进而推动社会前进。因此,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首先要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由于生产力的先进性决定着文化的先进性,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程度,因此,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础。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根本保证。

(2)不断发展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在文化生活方面的需要,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方面。

①马克思主义认为,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对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先进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一个政党是先进还是落后,是推动历史进步还是阻碍社会发展,还要看它是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马克思主义还认为,发展先进文化能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使社会全面进步,满足人民在文化生活方面的要求。因此,只有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才能真正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①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个综合性的落脚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也是两个文明的享有者。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都是以为人民谋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无论发展社会生产力还是发展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②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解题分析】考查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的理解。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本题答案的三个要点也是“三个代表”思想每一方面提出的依据。考查时,可能单独抽一条来进行命题,如:“如何理解必须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此题可参考本题参考答案(3)来进行阐述。

4.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只要我们站在时代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把握新的时代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不断吸取一切科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我们就能够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新的贡献。”

——摘自《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结合所学过的知识回答:

(1)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2)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3)怎样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人类社会规律的认识?

【答案要点】(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因为:①在共产党执政的指导思想问题上,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时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②在保持党的先进性问题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履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③在党的建设问题方面,指出必须始终自觉地以改革的精神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④在党的纲领方面,要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既要时刻牢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前进方向,又要为实现现阶段基本纲领而奋斗。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因为: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优越在哪里,人民为什么要跟着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最根本的就在于社会主义在共产党领导下能做到“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从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个是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一个是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特别强调要体现不断推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一个是在消灭阶级,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一个突出强调了人民利益原则。二者都揭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的所在。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是人的全面发展,揭示了社会主义更高层次的本质。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人类社会规律的认识,是因为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社会主义社会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归结为正确认识和处理新的历史条件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调整完善生产关系,根据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自觉改革和调整上层建筑中不相适应的部分。②把无产阶级政党的一切工作归结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使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机地统一于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当今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

【解题分析】这道分析题是考查考生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三个规律”认识的理解和掌握。此题将对“三个规律”的深化认识综合起来分析,是有一定难度的。它要求高度概括又要观点全面。这就要求在复习类似题型时善于抓住主要观点,进行高度概括分析。

5.分析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答案要点】(1)“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的伟大纲领,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我们党的立党之本,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怎样建设党”这个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即我们建设党,就是要把党建设成为能够做到“三个代表”的党,这是我们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也是我们党的地位和价值所在。只有按照“三个代表”的目标和方向去建设党,我们才能在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力量。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党的执政之基,进一步回答了我们党如何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从根本上说明了我们党执政的基础、执政的内容、执政的任务和执政的要求,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根本途径。同时,也只有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才能进一步增强我们党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我们党的力量之源,进一步回答了党怎样保持先进性和生命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问题。只要做到“三个代表”,我们党就能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无穷的力量。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的理解和掌握。该题的答案来自于“七一”讲话和十六大报告的内容,政策性极强,需要考生记忆。此考点非常重要,考生在复习本章内容时,一定要着重把握。

6.根据所给出的下面一段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赋予“社会主义”以新的时代涵义,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赋予“共产党”以新的时代涵义,既与时俱进地奠定了执政党的合法性基础,又系统地概括了执政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跟时代步伐,针对党内存在的最尖锐、最敏感、最现实、最突出的问题,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思想体系,从而在理论上确立了共产党的执政资格(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执政能力(先进文化的代表)和执政基础(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等一系列关于执政党合法性的坚实依据。执政纲领改革,意味着我们党的地位和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从封闭条件下搞建设转变为改革开放条件下搞建设,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要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就有一个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经济全球化趋势相适应,加强与改进作风建设的问题。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怎样与时俱进地奠定了执政党的合法性基础?(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案要点】人类认识水平的每一次提高,思想活动的每一次升华,都是时代孕育和催生的结果,都是在回应和解答时代课题的过程中实现的。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政党,必然是一个敢于迎接新考验,善于回答新课题的政党。已经走过了80多年光辉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面临着下列新考验:(1)从国际环境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跌宕起伏、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这是我们党面临的国际局势变动的新考验。(2)从国内情况看,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许多深层次的矛盾日益凸显出来,改革发展的任务很重,统一思想的任务很重,维护稳定的任务很重。能否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我们党面临的国内大局发展的新考验。(3)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经过80多年的发展,我们党的地位、任务、队伍状况和所处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如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是我们党面临的自身状况变化带来的新考验。

这些新考验,归根到底,就是我们党能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和旺盛活力,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这是时代向我们党提出的课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顺应时代潮流,紧扣时代脉搏,从根本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问题,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党的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既是一个历史性决策,也是一个历史性贡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 篇5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一般都会围绕着时代背景、产生原因、历史意义等内容结合实际工作而展开的,下面这五篇都是理论知识比较强的学习心得体会,一起来借鉴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下的理论成果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进入21世纪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最新智慧结晶。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用正确的新思想、新战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用五年的时间让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些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对党和国家发展历史方位的精辟概括。

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全新的视野和条件

“全新的视野”体现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还体现在根据新的实践提出的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理论创新和政策举措上。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实践条件为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中华民族即将复兴的历史方位,围绕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运用社会主义制度治理国家的能力,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理论条件为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指导思想方面,强调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理论基础;在制度属性方面,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的主义,必须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在奋斗目标方面,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战略布局方面,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 ;在发展途径方面,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依靠力量方面,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制度保障方面,强调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领导力量方面,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重要优势;在精神力量方面,提出要坚持“四个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在外部环境上,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发展方向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终发展方向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朝向共产主义迈进,是党的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的统一。这些论述构成了一个科学严整的理论体系,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是指导中国人民践行“四个伟大”的最新马克思主义。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完整的体系包括: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新时代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指南,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要坚持党的领导

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放在14个基本方略的首位,这个首位强调了坚持党的领导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极端重要意义。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

2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顺应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定为党的行动指南,并写入党章,这是十九大的伟大思想理论成果,是十九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立足于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指引着新时代的前进方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时代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强烈的历史担当,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在人民群众丰富而伟大的实践中,总书记带领全党进行艰辛理论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出了一系列新变革新政策新举措,拓展了一系列新视野新领域新布局,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适应时代要求,顺应党心民心,从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的根本性的问题,取得了重大的创造性的理论创新成果,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道路。

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他指出了这个新时代的五个内涵和标志:“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站在这个新的历史方位,实现这个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必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行动,汇聚起气壮山河、战无不胜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提出了14个“坚持”的基本方略,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我们肩负的任务十分艰巨繁重,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还会面临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与挑战。只要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出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蓬勃生机。

19世纪40年代末,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00多年来,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胜利,也经历了严重的挫折和失败。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独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在世界的东方大国始终高高飘扬。

在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密切关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关注人类的命运和前途。他强调,“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在当今世界上,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政党、哪一位领导人、哪一种理论,能如此关注人类的共同命运,心系人类的美好未来。正因为如此,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党、组织和人士,高度评价习近平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密切关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做法和经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已翻译成23个语种、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发行650多万册,充分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肯定和赞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功和在世界的影响,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生机活力,这也使国际社会更多的政党、组织和人士在重新审视和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放射出新的理论光芒。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贡献出中国智慧和力量。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始终以党和人民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始终着眼于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民族的振兴。进入新时代,总书记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求党和国家工作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在国际上产生着广泛的影响。

毫无疑问,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以及最不发达国家,都面临着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任务。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既希望出台改革举措,又希望社会稳定国家安定,中国的做法和经验实实在在地为这些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和路径启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的智慧和方案,已经并必将继续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已经也必将为世界人民带来更多的实实在在的利益。

伟大的时代、伟大的实践,孕育和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的新实践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定是引领这个新时代胜利前进的伟大旗帜。

推荐阅读: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范文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3篇

银行员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

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

3新时代呼唤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刻阐明了这一指导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并在党章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这是党的十九大的重要历史贡献,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党的十九大的灵魂,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使之成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伟大事业需要科学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处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推进的伟大事业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归结起来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作出了科学系统的回答,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科学理论,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有力引领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全面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科学理论指引伟大事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在深入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取得的重大成果。进入新时代,要在各种艰难险阻面前坚定不移实现伟大梦想,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党和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八个明确”的基本内容、“十四条坚持”的基本方略,构成了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极不平凡,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就在于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引。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这一科学理论,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涵盖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开辟了党治国理政新境界、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领航灯塔。

一切伟大的实践,都需要思想的引领。新时代已经到来,更加美好的新征程正在开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我们就一定能不负新时代党的新使命、不负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

4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围绕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进行艰辛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党全国人民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行动指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丰富思想内涵。它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推进新时代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根本指针。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当前,全党在思想理论建设方面最重大的任务,就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这一指导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要深入把握、全面落实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持之以恒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就一定能够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关于破除形式主义的最新 篇6

形式主义是基层工作的顽疾。为着力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党中央把2019年定为“基层减负年”,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取得明显成效。但一些深度形式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新变种,在基层工作中特别是抗击疫情、复工复产、脱贫攻坚等工作中仍不时出现,消耗了基层干部大量精力,束缚了基层干事创业新动能。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通知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结合,实现了对形式主义顽疾的精准施治,再次吹响了为基层“减负松绑”的号角。贯彻落实通知精神,务必看清形式主义新表征,深究根源、找准“病灶”,开好处方、对症下药。公务员速读微信号整理。

一、把脉问诊:看清形式主义新表征

形式主义的共性表现是虚多实少,喊口号的花架子多,抓落实的硬功夫少。党的十八大以来,形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收敛。但是,在一些地方、一些单位、一些领域,形式主义又以新的形式,披上新马甲,花样翻新,出现了新变种。主要有以下十种表现:

一是贯彻落实“机械式”。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表态多调门高,习惯于做“传声筒”“播放器”,满足于“轮流圈阅”“层层转发”“安排部署”;会上热烘烘,会后就放松,说一套做一套,具体工作落实仅在嘴上“空跑”、在纸上“旅行”,雨过地皮湿,陷入“走过场、刮阵风”的怪圈。二是调查研究“走秀式”。走马观花一般性调研的多、脚踏实地蹲点调研的少,作指示的多、虚心求教的少,到工作突出的地方调研多、到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地方调研少,结果是“调查研究隔层纸,政策执行隔座山”。三是服务群众“推诿式”。“门好进、脸好看”,但还是“事难办”,将过去的“管卡压”变成了现在的“推绕拖”;借口作风严、框框多、条条细、规则紧,人为地造成群众办事过程“中梗阻”,服务群众在“最后一公里”卡了壳。四是项目建设“形象式”。一些地方搞工程上项目,以领导的喜好和判断为标准,热衷于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形象项目、形象工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五是召开会议“重复式”。不从实际出发,把会议作为开展工作的唯一手段,热衷于以会议贯彻会议,只要上情下达,总离不开会议,层层重复开,一个接一个,检查评比走马灯,导致基层疲于应付,没有时间抓落实。六是文风话风“拼凑式”。起草文件照搬照抄,出台制度规定“依葫芦画瓢”,内容不是来自调查研究,而是源自抄袭拼凑;八股式套路,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只看过程,不管结果,空话连篇,言之无物。七是责任担当“闪避式”。“只求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看到事情躲着走,遇到事情绕着走,凡事都要上级拍板,避免自己担责,甚至层层往上报、层层不表态。八是工作实效“包装式”。“兵马”未动,“材料”先行,花拳绣腿,不求实效,把说的当成做的,规划当成现实,思路当成成绩,用总结材料“包装”工作实绩,搞“材料出政绩”。九是履行职责“签单式”。只重形式不重内容,不管部署什么工作,只求“利己”,热衷于与基层和下属单位签订“责任状”,将责任下移,试图让下级的“责任状”成为自己的“免责单”。十是对待问题“漠视式”。凡事明哲保身,对身边不良风气和违规问题态度漠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知情不报、听之任之,甚至在组织向其了解情况时仍然编造谎言,捂住盖子,不说真话,企图蒙混过关。

二、找准“病灶”:深究形式主义根源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面对形式主义的新表征,唯有擦亮眼睛,找准病根才是关键。各单位各部门要坚持“问题”为导向,在“找”上下功夫,在“准”上严对标。形式主义之风一有机会就变种兴盛,深究其病根,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原因:

一是理想信念不坚定、宗旨意识淡漠导致背离初心使命。“思想决定行动”,形式主义不会凭空产生,理想信念的“总开关”出了问题,“三观”就会扭曲,最后就会陷入自欺欺人的形式主义泥塘。一些党员干部搞形式主义,说到底是宗旨意识淡薄,没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不是顺应人民“期待”,而是为了自己的“顶戴”,不是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是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久而久之,与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渐行渐远。二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上行下效导致工作走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的形式主义,根源不在下面,而是上行下效。”上面不考虑客观条件,轮番轰炸、层层加码,下面就会左右为难、被动应付、变通处理;上级领导干部好大喜功,随之而来的注水数字、形象工程、虚假政绩就会源源不断;上面评价工作偏重于“形”,忽略了“实”,下面就会夸夸其谈,弄虚作假。如此华而不实,导致真正需要沉下心来蓄内功、打基础时,却往往有心无力、有想法难落实,也为形式主义的变种和盛行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三是能力不足、本领恐慌导致懒政怠政。有些干部,因为不加强学习,跟不上形式的变化,方向找不准、形式摸不清,又缺乏担当本领,不会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就只能照搬照抄上级要求,“上下一般粗”,妄图“一把钥匙开各种锁”,抑或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想要“一个药方包治百病”,其结果只能是绕来绕去、事倍功半,既浪费了资源,又耽误了事业。四是制度机制不完善、监督难问责难导致心存侥幸。“形式”和“形式主义”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缺乏科学统一的定性定量尺度,要精准识别较难,需反复考量,形式主义者往往又会摆出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披上各种各样“政治正确”的外衣,表面看“四个意识”没问题,可事实证明却是只见表态不见落实的“两面人”;尽管这些“障眼法”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但在客观上增加了形式主义被发现的难度,造成监督问责难以及时到位,这让形式主义的想法、做法在一些党员干部中始终存在市场。公务员速读微信号整理。

三、对症下药:开好破除形式主义处方

彻底破除形式主义这一玩疾,为基层减负松绑,既要“对症下药”,又要辨证施治。要以“钉钉子”的韧劲、啃“硬骨头”的狠劲,久久为功,按照《通知》要求推动相关措施落准、落实、落细,让形式主义无处遁形。

一要纲举目张抓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这要求我们必须抓住重点、抓住关键要害。第一抓重点人,就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一把手要负总责。“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上级领导机关是作风建设的组织者、管理者、推动者,是作风建设的风向标,既负有领导责任,也具有示范责任。彻底破除形式主义就是要自上而下抓起、从“关键少数”做起、从上级部门改起,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第二抓重点事,重点整治形式主义的突出问题。要对照10个方面的新表现真诚地给自己画个像,给自己所在的部门和单位画个像,找到差距、找出问题,特别是漠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等突出问题,严肃查处不敬畏不在乎、空泛表态、敷衍塞责、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等问题。

二要兑现承诺抓落实。形式主义害人害己、误国误民,绝不能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无论哪级干部,无论什么机构,出现一起必须严惩一起,该曝光的曝光,该处分的处分,绝不姑息。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坚持一级做给一级看,抓好本级带下级。要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培训,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减负不是减担当、减责任,更不是降低工作标准和要求,自觉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提高担当作为的硬本领。

三要踏石留印抓实效。要从群众需要、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始终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切实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要充分认识形式主义的多样性和变异性,摸清形式主义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不同表现,紧密联系具体实际,既解决老问题,也察觉新问题;既解决显性问题,也解决隐性问题;既解决表层次问题,也解决深层次问题,“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抓出习惯,抓出长效。

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说“不行”

说“不行”,重要目的是为了“怎样才行”。“说不行”是表明立场,“为什么不行”要理清原因,“怎样才行”须拿出办法

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检视问题的重要方面。对于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问题,我们党员干部能不能旗帜鲜明说“不行”,敢不敢态度坚决说“不行”,会不会深思熟虑说“不行”,是能否将忠诚和看齐真正写在岗位上、刻在事业中的重要检验。

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告诫党的干部:“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

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时说:“如果空洞乏力,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再多的制度也会流于形式。牛栏关猫是不行的!”

说“不行”的背后,展现的不仅是坚定的语气,更是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担当作为的境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每一名领导干部深入思考。

对“思想根子”的问题,要站稳立场,敢说“不行”。有的干部习惯当“官油子”,只图虚名、不干实事,欺上瞒下、左右逢源,“领导面前会来事、外人面前会挡事”,就是不为群众办实事;面对群众诉求“踢皮球”,有的是部门与部门之间“胡乱踢”,有的是撇掉责任“向外踢”,有的是埋怨没有政策“向上踢”。对这些立场上、思想上存在的进而体现在行动上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必须找准病根、源头治理。

对“不扛担子”的问题,要不怕得罪人,善说“不行”。有的党员干部党性原则淡化,宗旨观念淡薄,没有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没有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自己的责任,而是权力观扭曲,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凡事算个人账不算事业账,关心个人得失不关心群众冷暖,把心思都放在短期政绩上,热衷“造盆景”“垒大堆”。对这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要“亮剑”。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科学设计监督问责制度,通过严格奖惩促进履职尽责,实现优胜劣汰。

对“不对路子”的问题,要深思熟虑,会说“不行”。一些干部能力素质、知识储备无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当矛盾和问题摆到面前时束手无策,一些硬任务完不成时,就寻求形式主义应付过关。面对这些解难题“没法子”、促发展“缺路子”、做方案“无样子”的现象,要亮出鲜明态度,坚决说“不行”,打回去重新来过。当然,在说“不行”的同时,要调查研究、分析研判,要统筹谋划、补齐短板,切实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说“不行”,重要目的是为了“怎样才行”。“说不行”是表明立场,“为什么不行”要理清原因,“怎样才行”须拿出办法。这样的“不行”才有说服力,才能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公务员速读微信号整理。

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

近日,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紧盯老问题和新表现,全面检视、靶向治疗,为进一步破除形式主义之弊,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心无旁骛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了重要制度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中央确定2019年为“基层减负年”,着力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要清醒看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一个顽症,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当前,一些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依然存在,有的还十分顽固。比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产生的思想根源远未根除,不担当不作为现象仍然在一定范围存在,一些形式主义现象改头换面、隐形变异,有的屡禁不止,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等等。今年,脱贫攻坚要全面收官,小康社会要全面建成,同时还要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必须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充分调动基层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万众一心、凝心聚力,奋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公务员速读微信号整理。

加强思想教育,筑牢思想政治根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党的作风和事业发展。一些党员干部身上之所以长期存在形式主义等问题,根源就在于党性不纯、政绩观错位。要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组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要将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纳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建立健全理论学习、检视问题、抓实整改的长效机制。要深刻总结疫情防控中的经验教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公务员速读微信号整理。

坚持标本兼治,推动松绑减负。治顽疾既需重拳出击也需绵绵用力。要坚决纠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中的形式主义问题,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精准施治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要切实防止文山会海反弹回潮,守住精文减会的硬杠杠,着力提高文件、会议质量,做到真减负、减真负。要进一步改进督查检查考核方式方法,严格计划管理和备案管理,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提高督查效率和质量。要着力提高调查研究实效,发扬求真务实作风,加强调研统筹,加强对调查情况的分析研究,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树立实干导向,激励担当作为。减负不是减责,松绑不是松懈。为基层松绑减负的目的在于推动基层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抓工作落实上来。要持续抓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有关具体措施落实,精准审慎实施谈话函询和问责,及时纠正滥用问责、不当问责及以问责代替整改等问题。要注意在重大斗争中考察识别干部,决不能亏待那些攻坚克难的“干将”“闯将”。要加强对困难艰苦地区和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关心关爱,真正把各项待遇保障制度落到实处,让基层干部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要深化治理改革为基层放权赋能,推动更多社会资源、管理权限和民生服务下放到基层,人力物力财力投放到基层。

中国家禽营养与饲料研究最新进展 篇7

1.1 日粮能量水平影响家禽的生产性能

Yang等探讨了不同代谢能和粗蛋白水平对合浦鹅日粮养分消化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粗蛋白质水平为15.10%和代谢能水平为10.03兆焦/千克的日粮, 具有较高的养分消化率, 但不同代谢能水平对试验鹅的生长性能影响差异不显著 (P>0.05) ;代谢能水平为11.50兆焦/千克和粗蛋白质水平为12.50%的日粮也具有较高的养分消化率, 但不同粗蛋白质水平对试验鹅的生长性能影响差异也不显著 (P>0.05) 。该研究表明, 28日龄以后合浦鹅的日粮粗蛋白质和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5.10%;和10.03兆焦/千克, 或分别为12.50%和11.50兆焦/千克时, 均具有较高的养分消化率, 但对合浦鹅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王宗伟等采用4因素3水平L9 (34) 正交设计, 通过饲养试验、代谢试验及比较屠宰试验, 研究了1~28日龄东北肉鹅日粮中适宜代谢能、粗蛋白质、钙和非植酸磷水平, 认为1~28日龄东北肉鹅日粮的适宜营养水平为:代谢能12.5兆焦/千克、粗蛋白质18%、钙0.8%、非植酸磷0.5%。任延铭和王安研究了温度和日粮能量水平对笼养蛋鸭生长、性发育及代谢的影响, 发现低温影响育成蛋鸭的生长发育和性成熟, 适当提高日粮能量水平可缓解低温给育成蛋鸭所造成的冷应激。

1.2 日粮能量水平影响家禽的脂肪沉积

李娟娟等研究了日粮油脂类型和能量水平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脂肪沉积的影响。试验表明, 与牛油相比, 日粮中添加豆油和鱼油可以提高肉仔鸡的生产性能、减少脂肪的排出, 但三种油脂对肉仔鸡腹脂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日粮代谢能为13.39兆焦/千克时, 肉仔鸡的日增重和日采食量最大, 肉仔鸡脂肪的排出在试验第5周达到最低。

2 氨基酸及肽

2.1 氨基酸需要量

营养需要量研究是动物营养研究的永恒课题之一, 氨基酸需要量的估测尤其重要。席鹏彬等研究了日粮色氨酸对43~63日龄黄羽肉鸡生长、胴体品质、体成分沉积及下丘脑5-羟色胺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基础日粮中补充晶体色氨酸可显著改善黄羽肉鸡公、母鸡的生产性能, 增加机体蛋白质的沉积和下丘脑中5-羟色胺水平, 改善了公鸡的胴体品质;与母鸡相比, 公鸡采食较多、饲料利用率和体蛋白沉积量较高, 导致其增重较快、胴体产出和胸肉产量较高。公鸡的日采食量、胸肌率和腹脂率对日粮中色氨酸浓度变化比母鸡更敏感;根据二次回归模型估测, 公鸡和母鸡获得最大日增重的日粮中色氨酸含量分别为0.181%和0.185% (每日需要量分别为0.184克和0.169克) , 可消化色氨酸含量分别为0.162%和0.166% (每日需要量分别为0.165克和0.152克) , 色氨酸与赖氨酸比例分别为20.1︰100和20.6︰100。公、母鸡获得最大体蛋白沉积的日粮中总色氨酸和可消化色氨酸含量为0.17%和0.15%。Li等研究了日粮酪氨酸 (Tyr) 、苯丙氨酸 (Phe) 、色氨酸 (Trp) 水平及比例对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和组织黑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日粮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氯酸供给水平及比例显著影响泰和乌骨鸡日增重和胸肌、腿肌黑色素含量 (P<0.01) , 且泰和乌骨鸡获得最大日增重和组织黑色素含量时日粮中这3种氨基酸的最适水平和比例模式各不相同。当日粮含酪氨酸0.79%、苯丙氨酸1.06%和色氨酸0.13%, 三者比例为Tyr︰Phe︰Trp=85︰113︰14 (设Lys为100) 时, 可获得最大日增重5.81克/天;而当日粮含酪氨酸0.81%、苯丙氨酸1.14%和色氨酸0.13%, 三者比例为Tyr︰Phe︰Trp=87︰121︰14 (设Lys为100) 时, 胸肌黑色素含量可取得最大值3.73%。该研究揭示, 调整日粮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供给水平及比例可改善乌骨鸡生产性能及体内黑色素的沉积。

关于北京鸭的赖氨酸需要量, Xie等采用5个赖氨酸水平 (0.65%;0.80%;0.95%;1.10%;1.25%) , 用剂量反应法研究了7~21日龄北京鸭公鸭的赖氨酸需要量。结果表明, 随着日粮赖氨酸水平的提高, 体增重、采食量、料重比、胸肉重、胸肉率均得到显著改善 (P<0.05) 。根据折线模型, 以体增重、料重比、胸肉重和胸肉率为判据得出的赖氨酸需要量分别为0.84%、0.90%、0.97%和0.98%。鉴于北京鸭以肉用为目的, 建议7~21日龄北京鸭公鸭的赖氨酸需要量为0.98%。张婷等采用折线模型估测了两种能量蛋白质水平 (10.91兆焦/千克和18%, 12.12兆焦/千克和20%) 下7~21日龄北京鸭公鸭获得最大料重比时赖氨酸的需要量, 在高、低能量蛋白质水平下, 赖氨酸需要量占日粮的百分比分别为0.90%、0.80%;占粗蛋白百分比分别为4.50%、4.44%。

2.2 氨基酸及肽的调控作用

近年来, 关于氨基酸或肽对家禽的营养代谢和健康的调控作用颇受关注。张立彬和呙于明研究了液体蛋氨酸羟基类似物 (LMA) 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反应的影响, 认为饲喂含LMA的蛋氨酸临界缺乏日粮, 不影响肉仔鸡的体增重和采食量, 但会降低饲料利用率。提高LMA添加量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日粮中添加LMA可以加强肉仔鸡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活性。获得最佳免疫反应的LMA需要量高于获得最佳生产性能的LMA需要量。Wang等研究表明, 在狼山鸡亲代日粮中添加蛋氦酸和硒酵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后代公雏鸡肌肉的肉色、系水力和氧化稳定性。

谷氨酰胺对幼龄动物具有特殊的营养作用。张敏等研究了外源性谷氨酰胺对艾维茵肉仔鸡生长性能和小肠发育的影响。选用300只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分为4个处理组, 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0.5%谷氨酰胺、基础日粮+1.0%谷氨酰胺和基础日粮+1.5%谷氨酰胺, 试验期21天, 在试验第7天、14天和21天分别取样。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3个处理组采食量分别提高了1.22% (P<0.05) 、1.77% (P<0.05) 和2.18% (P>0.05) ;日增重分别增加了2.7%、3.7% (P<0.05) 和2.3% (P<0.05) 。添加谷氨酰胺显著增加肉仔鸡育雏期肠道绒毛高度, 降低隐窝深度 (P<0.05) , 对十二指肠和空肠的作用更为明显。日粮中添加1.0%谷氨酰胺, 可以更好地促进肉仔鸡育雏期的生长性能和肠道发育。Chen等研究了孵化种蛋内注射谷氨酰胺和碳水化合物对鸭消化器官和胸大肌生长的影响, 孵化21天的220枚种蛋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 在孵化23天时, 向试验组胚胎的羊水中注入谷氨酰胺、可消化蔗糖和麦芽糖, 可促进小肠发育, 小肠的重量和蔗糖酶活性增加;与对照组相比, 注射组25天鸭胚和孵出仔鸭的胸大肌重量分别增加了24%和15%, 且这种优势一直持续至7日龄仔鸭, 注射也可增加仔鸭的早期增重。该研究说明, 卵内注射谷氨酰胺和碳水化合物可能由于减少胸肌蛋白的降解从而增加了胸大肌的重量, 并促进了小肠发育。

谷氨酰胺的抗应激作用也引起了关注。Dai等研究了在热应激条件下添加谷氨酰胺对肉仔鸡生长、肉品质和肉色稳定性的影响。试验选用240只35日龄AA肉仔鸡分为4个处理:对照组 (23℃) ;28℃热应激+0%谷氨酰胺;28℃热应激+0.5%谷氨酰胺;28℃热应激+1%谷氨酰胺。结果表明, 热应激可以显著降低肉仔鸡生长。添加谷氨酰胺可以缓解热应激诱发的生长迟缓以及肉质和肉色变差, 这揭示谷氨酰胺有可能作为一种潜在的饲料添加剂用于在热应激或其他应激条件下改善肉质。

肌肽作为抗氧化剂也可以改善鸡肉品质。Hu等研究了肌肽对AA肉仔鸡生长、屠体性状、肉质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试验选用180只1日龄肉仔鸡公雏分为3个处理 (A:对照组;B:l~21日龄添加0.5%肌肽;C:22~42日龄添加0.5%肌肽) , 42日龄试验结束时取样。结果表明, 日粮中添加肌肽对生长性能没有影响;B组的胸肌重和腿肌重、C组的腿肌重显著高于A组 (P<0.05) ;C组的胸肌和腿肌、B组的胸肌剪切力显著高于A组 (P<0.05) 。日粮中添加肌肽会降低血液和肌肉中丙二醛水平, 同时提高总抗氧化能力。可见, 日粮中添加肌肽可以在增加肌肉重量的同时改善肉质。

刘玉芝和刘艳琴研究了牛磺酸 (β-氨基乙酸) 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添加牛磺酸可不同程度地改善肉仔鸡的生产性能, 其中以0.10%牛磺酸效果最佳, 且前期添加效果优于后期。添加0.10%和0.20%的牛磺酸, 可显著促进3周龄腔上囊和脾脏的生长发育, 以及6周龄肉仔鸡胸腺和脾脏的生长发育。添加0.10%牛磺酸对脾脏的影响显著, 而对6周龄肉仔鸡腔上囊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添加牛磺酸还可提高3周龄肉仔鸡血清球蛋白水平, 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

2.3 氨基酸在家禽肠道中的转运机理

冯定远等选用遗传背景相同的父母代雄性AA和父母代雄性岭南黄鸡各160羽, 采用相对定量RT-P C R方法, 研究了不同品种 (AA和岭南黄鸡) 父母代肉鸡肠道碱性氨基酸转运载体rBAT和y+LAT2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结果表明, 十二指肠和空肠rBAT和y+LAT2 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与回肠差异较大, 说明肠道近端和远端对碱性氨基酸的吸收功能可能有差异;不同品种肉鸡十二指肠和空肠rBAT和y+LAT2 mRNA的表达具有相同的发育模式, 但在时间点上有一定差异, 且与回肠的表达模式不同, 表明rBAT和y+LAT2 mRNA的表达受到发育阶段、品种和肠段的影响;回肠rBAT和y+LAT2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在岭南黄鸡与AA肉鸡间有显著差别。

3 脂肪及脂肪酸

3.1 脂肪沉积的调控机理

为了控制肉禽上市肥度, 国内学者探讨了脂肪沉积的调控机理。孟德连等研究了谷氨酰胺和天冬氨酰胺对肉仔鸡脂肪性状及生脂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320只1日龄AA肉公鸡, 分为4个处理组 (对照组;基础日粮+1%谷氨酰胺;基础日粮+1%天冬氨酰胺;基础日粮+0.5%谷氨酰胺+0.5%天冬氨酰胺) , 试验期42天。结果表明, 日粮中混合添加谷氨酰胺和天冬氨酰胺可显著提高肉仔鸡增重 (P<0.05) , 对料肉比无显著影响 (P>0.05) , 可显著增加肌问脂肪宽和皮下脂肪厚 (P<0.05) ;添加谷氨酰胺和天冬氨酰胺后显著降低血液甘油三酯水平 (P<0.05) , 提高血液总胆固醇和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影响血脂代谢;三个试验组肝脏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脂肪酸合成酶、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I、PPAR基因转录表达显著降低 (P<0.05) ;谷氨酰胺组的脂蛋白酯酶基因表达显著增加 (P<0.05) 。三个试验组脂肪组织PPAR转录表达显著增加 (P<0.05) , 谷氨酰胺组和天冬氨酰胺组的脂肪组织乙酰辅酶A转移酶表达显著降低 (P<0.05) , 混合组的脂肪组织脂肪合成酶、脂蛋白酯酶基因转录显著降低 (P<0.05) , 而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I转录表达显著增加 (P<0.05) 。这表明日粮中添加谷氨酰胺和天冬氨酰胺可提高肉仔鸡生产性能, 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腹脂沉积, 改善胴体品质。

Jiang等研究了皮质酮和葡萄糖处理对肉仔鸡脂肪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 皮质酮处理可显著降低肉仔鸡体增重、胸肉率和腿肉率, 提高相对累计采食量 (RCFI) 和相对代谢能摄入量 (RMEI) , 降低饲料效率 (FE) 和能量利用率 (CE) ;葡萄糖处理对于体增重、胸肉率和腿肉率没有影响, 可降低采食量 (FI) 和RCFI、增加代谢能进食量 (MEI) 和RMEI, 葡萄糖处理会改善FE、但降低CE;皮质酮处理会显著提高血浆葡萄糖、尿酸、甘油三酯、非酯化脂肪酸、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 和胰岛素水平, 而葡萄糖处理仅提高非酯化脂肪酸水平;葡萄糖或皮质酮处理均可提高颈部或腹部脂肪中脂蛋白酯酶活性, 但不影响腿部脂肪中该酶活性。

苏胜彦等研究了填饲对郎德鹅产肝性能、肝脏组织学和生脂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 填饲后郎德鹅肝脏细胞胀大, 细胞质内充满大小不等的脂泡;填饲可以改变郎德鹅肝脏的脂肪酸组成, 可提高郎德鹅肝脏中生脂基因C/EBPα、ACC基因m RNA的表达水平, 这表明肝脏中c/EBPα、ACCα基因的表达在填饲对郎德鹅脂代谢网络调控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3.2 脂肪酸沉积的营养调控

齐珂珂等研究了日粮不同ω6/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对6周龄AA肉仔鸡肉品质、血脂和脂肪酸沉积的影响, 用重量替代法使各处理日粮ω6/ω3比例分别为30︰l、20︰l、10︰l、5︰1和2.5︰1, 结果表明, 降低日粮ω6/ω3, 能在一定程度改善肉品质, 并有效增加腿肌中对人体更具有生物学意义的长链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获得营养更加丰富的鸡肉。郗艳菊等探讨了共轭亚油酸 (CLA) 在肉鸡体其对鸡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在肉仔鸡日粮中分别添加0%、0.3%、0.6%、0.9%、1.2%、1.5%、1.8%的CLA, 结果表明, 随着CLA添加量的加大, 肉鸡组织中CLA沉积量明显增加, 以1.2%和1.5%CLA添加效果最佳。

4 维生素

维生素营养始终是家禽营养研究的热点领域。目前, 我国学者主要关注不同家禽品种的维生素需要量、维生素对家禽免疫反应、抗氧化机能以及产品品质的影响等方面。

4.1 维生素需要量

魏立民等研究了维生素A对0~3周龄北京鸭生产性能和肠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日粮中维生素A添加水平为2500单位/千克时, 即可满足0~3周龄北京鸭的需要;血清中维生素A含量随着日粮中添加水平的增加而提高日粮缺乏维生素A时, 北京鸭十二指肠发育损伤严重, 适量添加维生素A对北京鸭肠道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王艳辉等研究了维生素B2对笼养蛋雏鸭生长性能、内分泌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表明, 日粮中添加10毫克/千克维生素B2能显著增强蛋雏鸭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 维生素B2添加量过高或过低都会阻碍抗氧化和生长性能的发挥。武江利等研究了维生素E添加水平对笼养生长蛋鸭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提高日粮维生素E水平对血清无机离子含量及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影响 (P>0.05) ;血清维生素E浓度随着其添加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血清维生素E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维生素E营养状况;白蛋白、总蛋白及球蛋白水平随着日粮维生素E水平的增加而提高, 以维生素E添加量为15国际单位/千克和20国际单位/千克时最高, 但差异不显著 (P>0.05) ;日粮添加15国际单位/千克和20单位/千克维生素E组血清生长激素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而血清皮质醇浓度与维生素E水平呈负相关;添加20国际单位/千克维生素E组血清T3、T4水平升高明显, 而添加高水平的维生素E可导致其激素代谢紊乱, 使机体内环境处于不平衡状态。张养东研究了维生素A对生长蛋鸭脂质过氧化作用及抗氧化机能的影响, 认为日粮中添加5500国际单位/千克和8250国际单位/千克维生素A能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降低机体的脂质过氧化水平, 添加12000国际单位/千克和15000国际单位/千克维生素A不利于其在生长蛋鸭上发挥其抗氧化作用。张养东等进一步研究了维生素A对笼养蛋鸭免疫机能和相关激素分泌的影响, 认为日粮中添加5500~8250国际单位/千克维生素A可提高生长期蛋鸭的免疫机能, 调节相关激素的分泌。宋书豪等研究了低温和维生素C对笼养育成蛋鸭生产性能和性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 日粮中添加200毫克/千克维生素C可提高蛋鸭冷应激状态下的生产性能。在低温条件下, 添加200毫克/千克维生素C使血清促卵泡生成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孕酮有上升趋势, 并提高卵巢重量、输卵管重量和长度, 弥补了冷应激对蛋鸭性发育及性成熟的影响。但添加高水平的维生素C可使性激素含量下降, 抑制性发育。

新型维生素D产品对家禽骨骼发育的影响颇受关注。Han等研究了lα-羟-钙化醇对1~21日龄肉仔鸡的影响。选用96只1日龄AA肉仔鸡分为2个处理:对照组 (含0.21%非植酸磷) 和试验组 (基础日粮+5微克/千克1α-OHD3) 。结果表明, 添加1α-OHD3, 可促进生长, 增加胫骨灰分和强度, 提高血浆无机磷水平, 促进总磷和非植酸磷的利用, 增加胸肌和腿肌的亮度和黄度, 促进肠道Ⅱb型磷酸钠辅助转运因子mRNA的表达, 但降低腿肌的剪切力和系水力。这揭示添加1α-OHD3, 可通过促进1~21日龄肉仔鸡磷的吸收和存留进而促进生长和胫骨发育, 并改善肉质。Han等还研究了lα-羟-钙化醇和植酸酶对1~21日龄肉仔鸡生长性能、胫骨质量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240只1日龄雄性AA肉仔鸡分为5个处理, 按照2 (0.5微克/千克1α-OHD3) ×2 (0.500单位/千克植酸酶) 因子设计, 加上含正常水平NPP (4.5克/千克) 的对照组, 共计5个处理组。结果表明, 单独添加1α-OHD3, 可增加胫骨灰分、钙、磷含量和强度, 提高血浆钙和无机磷水平, 提高胸肌和腿肌的系水力, 但是降低了肉仔鸡的生长性能;单独添加植酸酶可促进肉仔鸡生长, 提高胫骨质量;同时添加1α-OHD3和植酸酶, 可显著提高胫骨质量, 但与正对照组相比, 生长性能降低。这说明在含有2.9克/千克NPP的基础日粮中添加1α-OHD3, 和植酸酶, 可显著提高1~21日龄肉仔鸡的胫骨质量, 但对生长性能无改善作用。

此外, 李彦等研究了日粮中不同维生素A和维生素E添加水平对肉仔鸡维生素生物学利用率的影响, 认为增加日粮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水平可以显著提高日增重, 改善料肉比, 降低死淘率 (P<0.05) 。肉仔鸡40和49日龄血清和肝脏中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随日粮添加水平的增加而提高 (P<0.05) 。

4.2 日粮维生素水平影响家禽的免疫和抗氧化机能

Zhang等探讨了α-生育酚琥珀酸酯对肉仔鸡生长和免疫的影响, 认为肉仔鸡采食30~50毫克/千克α-生育酚琥珀酸酯促免疫效应可能是由于促进α-生育酚的沉积以及减少脂质氧化所致。N iu等探讨了维生素A和维生素E对热应激下肉仔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认为热应激严重影响肉仔鸡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反应, 在热应激条件下日粮中添加维生素A或维生素E可以改善肉仔鸡的免疫反应。

李彦等研究了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C对肉仔鸡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AA肉鸡960只, 分为三个处理, 分别添加0毫克/千克 (I组) 、100毫克/千克 (Ⅱ组) 和150毫克/千克 (Ⅲ组) 维生素C, 试验期49天。随着日粮中维生素C水平的增加, 肉仔鸡日增重逐渐提高, 试验Ⅱ、Ⅲ组显著高于试验I组 (P<0.05) ;试验Ⅲ组死淘率显著低于试验I、Ⅱ组 (P<0.05) ;肉鸡采食量有增加趋势, 料肉比有降低趋势, 但是各组间差异不显著 (P>0.05) ;日粮维生素C添加水平对肉鸡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和胸腺指数的影响不显著 (P>0.05) ;日粮维生素C添加水平显著影响40日龄和49日龄肉鸡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CU-Zn SOD) 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 活性 (P<0.05) 。这说明肉仔鸡日粮中添加维生素C可以提高肉鸡抗氧化能力, 改善生产性能, 但不影响免疫机能。

4.3 日粮维生素水平影响禽肉品质

中国无人系统的最新发展 篇8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无人系统的研究、发展、服役和使用状况,兰德(RAND)公司进行了一项探索性的研究,以为今后探讨中国无人系统的发展奠定基础,而这里所说的无人系统包括UAV(无人机)、UUV(水下无人潜航器)和USV(无人水面艇)。这项探索性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包括UAV、UUV、USV在内的中国海洋无人系统的发展,原因有以下几点:

1)这些无人系统与东海(ECS)和南海(SCS)的海洋争端密切相关:

2)可以藉此了解中国如何看待无人系统:

3)有助分析中国在UUV、USV、海上UAV方面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科研人员正在攻关的关键技术:

4)有助于分析中国将在未来的东海和南海的海洋争端中如何运用无人系统:

5)了解哪些领域是未来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前言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全面启动了军事现代化进程,目的是使自身的武装力量能够应对和打赢高强度地区战争,同时为在海洋争端中推行强势外交、保护中国日益扩展的全球利益提供背书。北京近年来重点发展海军、空军、导弹、网络和太空战部队,目的是防止美国介入未来可能在中国台湾或东海、南海地区所发生的冲突。如果从更大的背景来看,无人系统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北京近年来在这方面投入很大并取得了很多成果,例如层出不穷、种类多样的新型无人平台。其中,中国在UAV上取得的成绩最为显著,因为中国在这方面已经连续多年投入巨额资金,但是,中国同时也在加速发展UUV与USV。

中国努力发展无人系统的部分原因是看重其在海洋争端中的应用价值,但同时无人系统也能够在其他很多方面发挥作用,例如国内的抢险救灾。中国的一些政府部门还将无人系统用于诸如工业污染监控等方面,甚至有的公司已在尝试通过无人系统进行快递服务。此外,中国可能还希望通过出口无人系统而在国际武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并借此来加强自身与无人系统进口国的外交与安全联系。

无人系统的角色

中国的出版物认为无人系统可以被应用在很多领域,包括ISR(情报、监视与侦查):海洋监控,特别是对东海和南海海域:边界监控:军事通信中继:电子战(EW):布雷战与反布雷战:战斗与打击任务:人道主义救援与抢险救灾任务(HAlDR),例如收集震后灾区图像等。

中国国内有人撰文指出,ISR应用是无人系统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功能。远程UAV/UUV能够在战时为PLAN(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提供超地平线(OTH)目标指示。短程战术型UAV/UUV可以对中国台湾地区以及航行于东海/南海上的船只进行ISR。中空和高空(中空长航时与高空长航时)UAV能够进行大范围监视并提供早期预警。无人系统还可以被PLA(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海洋执法机构用来进行海洋监控。有中国出版物指出,中国其实已经在钓鱼岛争端中使用了UAV。执行国内抢险救灾任务是无人系统的另一项重要应用,例如在2008年的四川地震中就有报道称使用了上述系统,而无人系统未来还能够用来执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与抢险救灾任务。其他军事应用还包括通信中继、电子战等。

无人系统在未来所扮演的角色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例如,中国的智囊团曾围绕无人系统在非战争致命行动中所起的作用展开过激烈辩论。这场辩论起因于2013年2月中国曾经考虑使用无人机击毙缅甸境内的一名毒贩,因为后者曾于2011年杀害了13名中国船员。但最终北京放弃了这一计划,主要是担心此举会招致国际纠纷。

中国UUV和USV的发展现状

中国近年来对UUV的兴趣愈发浓厚。实际上,早在几年前,中国就开始不断加大在海洋无人系统方面的投入,例如在相关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15个项目组来推进UUV和USV的研究,其中很大一部分资金来自PLA,关键技术的攻关据悉包括成像系统以及通信技术。

中国科研人员对于无人系统的研究既包括民用方面也包括军用方面。据一位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机器人技术专家表示,无人系统在民用方面的应用主要是环境保护和渔业管理,但与此相比,政府更关心其在军事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

与国外对UUV铺天盖地的报道类似,中国的科技期刊和网站等也报道了很多中国在UUV方面的最新发展情况,包括:具有双桨推进与侧推装置的“智水3”UUV. SPC-3仿生机器鱼UUV(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制)、“海燕”滑行式UUV(天津大学研制)、仿生扑翼式UUV(西北工业大学海事学院研制)、灵活双艉鳍式UUV(中国科技大学现代机械学院研制)、携带鱼雷的战斗型UUV(海军工程大学武器工程学院研制)。

中国的出版物以及工业网站显示,参与UUV研究的核心国防工业部门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CSIC)及其下属单位与协作单位,例如位于连云港的江苏自动化技术研究所、位于宜昌的710研究所、704研究所、天津大学、位于西安的西北工业大学、位于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以及位于武汉的海军工程大学。

同时,还有一些重点实验室参与到了UUV的研发中来,包括水下信息处理与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工业大学的海事学院、中国科学院机械学院的流体力学与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水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水下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水声对抗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与随处可见的UUV的报道不同,关于中国USV发展的情况鲜见披露。

中国UAV的发展现状

中国目前正在使用多种UAV,包括各种短程系统、ASN-209等战术型UAV、BZK-005(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制的中空长航时侦察型UAV)等战略型UAV。PLA正在努力提升自身运用UAV的能力。按照美国国家航天与航空情报中心(NASIC)的说法,中国正在发展多种类型的UAV,其中包括具有低可探测性、能够执行侦察与打击任务的远程UAV。在过去几年中,大量不同类型的UAV和UCAV(无人战斗型飞行器)的照片出现在互联网上,反映出中国军队对于无人航空系统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例如,在2013年下半年,一种长航时侦察型UAV就在网上被披露。按照美国国防部(DoD)的说法,仅仅在2014年,中国就披露了正在研制中的4种UAV,其中3种可携带武器。而在中国研制的众多UAV中,有几种是最令人关注的,包括类似美国“全球鹰”的“翔龙”无人机、类似美国“捕食者”和“死神”的“翼龙”无人机、采用飞翼构型的“利剑”隐身无人机。上述UAV反映出中国航空工业的进步,同时中国在UAV出口能力方面也不断增强,例如“翼龙”的成功出口。此外,美国国防部指出,中国不断发展和装备远程UAV将会增强其远程监视与打击能力。

nlc202309041749

PLAAF(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官员和一些中国分析家认为中国应大力发展先进UAV来执行多样化的任务,其中,有人指出当前PLAAF十分需要“无人、隐身、信息化”的打击平台。中国分析家撰写并发表了大量有关UAV的研究报告,同时中国很多国防工业部门都参与到了UAV的研发之中,包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模拟技术研究所/总参第60研究所、西北工业大学、西安ASN科技集团、北京维思韦尔航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航工业集团(PLA无人机的研发和生产基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CETC)。

来自国家层面的支持

在中国,无人系统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在军用无人系统的规划方面,PLA总装备部和总参谋部负责制定总体规划。同时,其他政府部门在无人系统的研究方面也发挥着一定作用,因为该类系统在国防与国家安全方面能够发挥巨大作用,例如,很多无人系统相关技术的研究项目都被纳入到中国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之中。2013年4月,中国科技部公布了2014年"863计划”海洋技术研究与发展项目清单,其中包括滑浪式自动化无人观测系统、远程无人船舶监控系统、船载远洋观测UAV系统、AUV(自主水下航行器)航行观测网络技术。

无人系统与海洋争端

中国的科研人员很清楚海洋无人系统将能够在中国与他国的海洋领土争端中发挥重要作用。一位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教授表示,中国与周边很多国家的领海接壤,在这种复杂的地缘形势下,无人船艇与有人船艇相比在很多时候都更加高效、更加方便、更加安全且成本更低。如果它们再搭载无人机的话,其综合能力还将翻倍。虽然很多分析都是关于中国无人系统在军事方面的应用情况,但其实无人系统在民用方面的应用也同样广泛。例如,中国在解决海洋领土争端中就使用了无人系统,特别是北京目前原则上依靠海事执法力量来维护自身的海洋权益时,这就不属于军事问题范畴。2012年8月,中国国家海洋局(SOA)宣布将在2015年底之前在沿海省份建立11个UAV站点来更好地监控相关海域,重点是非法捕捞与非法利用海洋活动。

钓鱼岛案例分析

2013年9月,中国派遣一架BZK-005型UAV飞到钓鱼岛上空,这促使日本战斗机紧急升空以应对。中国在海洋领土争端中使用UAV实际上提供了一个危机控制与UAV在海洋领土冲突中所扮演角色的研究案例。针对中国的行动,日本防卫大臣表示“日本将考虑击落任何入侵日本领空的无人机”,这立即提高了中日两国之前围绕钓鱼岛、以渔船和海岸警卫队进行的低强度对抗的等级。不久,日本首先批准了自卫队一项旨在“防止无人机入侵领空”的计划。对此,中国国防部发言人表示,击落中国无人机将被视为一种“战争行为”,同时警告日本,如果其一意孤行,中国将“坚决回击”。

这次事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即在高风险情况下如何在冲突区域使用UAV。日本迅速而强硬的表态受到了中国迅速甚至更加强硬的回击,即日本采取任何行动导致的中国UAV损失都将被视为战争行为并将因此付出代价。中国的言行有使危机进一步升级的趋势。但是,这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如果把这次事件中的中国和日本分别换成美国和中国,将会如何7中国的政策制定者是否真的认为如果PLA对美国的无人设备采取了进攻行动,后者会将此视为战争行为并进行报复?这是否意味着随着中国拥有更强的ISR(情报、监视、侦察)能刀并采取越来越多的ISR行动其对美国类似侦察行动的态度将有所转变?

无人机在民用方面的应用

中国的很多民用部门也越来越喜欢通过无人系统来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最典型的例子可能就是无人系统在中国国内救灾方面的应用。例如,2013年,中国就使用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制造的无人机对雅安芦山地震灾区进行了航拍。另一个使用无人机的部门是环保部,其利用无人机监控北京、山西、河北企业的排污情况。另外,据报道一项试验正在进行,即通过无人机喷洒化学物质来使污染物凝结。

由十认识到了无人系统在民用方面的重要作用,中国已经投资3.226亿美元在太原建立了一个民用无人机研发基地。同时,无人系统无疑也能为一些中国公司带来收益。例如,中国国内最大的快递公司——顺丰,正在尝试通过无人机进行包裹投递,而这项业务已经获得了政府许可。

2014年8月,一本中国商业杂志报道称,未来几年,随着更多中国公司的加入,UAV在商业方面的用途将大幅扩展。例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就能够生产用于摄影/摄像、监控、快递等各种用途的UAV。虽然政府和军方对于新型UAV技术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领域,但在商业市场上经过验证的一些UAV技术

结论

无人系统由于具有更强的性能、更出色的高危作业能力以及更低的成本,因而受到了广泛关注,中国媒体对此也多有提及。实际上,美国在近年的军事行动中已经证明无人系统具有强大的能力,而PLA对此紧密追踪,同时中国分析家也认为无人系统在很多场合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更低的成本是中国努力发展无人系统的原因之一,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中国近年来在无人系统的发展方面投入了巨资。而美国则需要关注无人系统在PLA的现代化进程、无人系统在中国处理海洋争端中的角色、中国无人系统的扩散等方面的情况,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影响。

UAV所提供的更强的ISR(以更可靠的卫星网络进行通联)能力使中国能够在更远的距离对敌方目标进行定位,从而提升反舰弹道导弹及其他远程打击系统的精度。同时,UAV、UUV、USV在未来几年还能够显著增强PLA的作战能力,例如通过结合空基系统来进行远程目标定位或在某些区域(台湾/东海/南海)拥有更强大的ISR能力。此外,携带武器的无人系统还能够直接进行打击。用一位中国分析家的话说,UAV将成为未来战争的“矛尖”。但是,上述结论似乎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大部分无人系统都严重依赖脆弱的空间通信系统,而后者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很难有效发挥作用,这也是PLA在未来战争中所面临的一大问题。但另一方面,当中国的空基ISR及通信系统遭到破坏时,无人系统也能起到“补盲”作用。

nlc202309041749

无人系统未来可能在监控领土争端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包括钓鱼岛争端以及北京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岛屿争端。为此,相关国家很可能会在相关海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在未来更好地运用UAV/UUV。有报道称,中国国家海洋局正在东海进行无人系统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无疑会使日本感到紧张。类似行动很可能也将在南海展开,那么再结合中国近期进行的石油勘探、扩岛等行动,该地区的紧张局势无疑将进一步加剧。

中国不断增加无人系统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可以降低成本。例如,来自“中国鹰”公司(主要服务国家海洋局)的一位UAV专家表示,与有人平台相比,使用UAV能够显著降低成本。但存在一种潜在的风险,即随着中国在有争议地区越来越频繁地使用无人系统,有可能出现UAV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被击落的情况。当真的出现这种情况时,中国会采取何种反应目前尚不明确,因为很少有危机管控方面的信息被披露。

一个令美国不安的问题是由于中国的低价和缺乏出口管控,无人系统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扩散。实际上,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很多国家采购无人系统时的首选,同时有报告指出中国将在下一个十年占有全球UAV市场一半的份额。据报道,中国已经将类似“捕食者”的CH-4(彩虹4)无人机推向国际市场,而中国UAV的低成本对很多国家都颇具吸引力。例如,中国不久前与沙特阿拉伯签署了一项协议,允许其在国内组装生产“翼龙”中空长航时(MALE)UAV,该机能够执行多种军事任务,例如精确打击、远程侦察等。

其他研究

当前,还有一些重要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中国的UUV与USV究竟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哪些因素会影响中国进行危机管控?

支持无人系统发展的资金源头是什么?

总装备部、PLAN(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PLAAF(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PLASAF(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分别在无人系统研发、生产、使用方面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相关的科技委员会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本文未提到的)其他大学与科研院所涉足了哪些无人系统及相关技术的研究?

哪些国家是中国无人系统出口的潜在对象?

当自身的ISR与通信系统遭到敌方反太空或电子攻击而瘫痪时,PLA打算如何运用无人系统来进行“补盲”?

中国打算如何通过无人系统来应对美国在中国专属经济区内进行的侦察活动?

美国与中国之间越来越相似的UAV设计理念与日渐重合的UAV使用区域,是否会让中方感到愈发受限?未来研究课题

除了这些现实问题以外,还有一些未来的研究课题:

如果未来中国的经济减速导致国防预算缩减,那么无人系统是否还将成为发展重点?

中国的各级机构在客观上是鼓励还是限制了无人系统的创新?

未来中国无人系统的倡导者将是企业家还是PLA的高层?

未来PLA中是否会出现一位像刘华清支持中国发展航母那样强力推动中国无人系统发展的人?

是否会出现因担心无人系统可能影响自身及部门利益而反对其发展的声音?

中国如何看待可能对国防有益的商业无人系统的研究?

中国未来会将重点放在无人系统的创新上还是放在仿制美国及其他国家的无人系统上?

中国未来如何应对无人系统的控制、通信和网络方面的挑战?

未来中国将如何制定有关无人系统的法规?

中国今后如何处理新技术与旧政策之间的矛盾?

上一篇:教师个人英语简介下一篇:常微分方程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