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须去教学设计

2024-09-24

我必须去教学设计(精选7篇)

我必须去教学设计 篇1

第十课《我必须去》

第一课时(阅读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会读、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让同学扮演李丹、爸爸、同学等不同角色,并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诚实守信的好品质,并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学生。

课前三分钟:

今天的课前三分钟时间我给同学教育: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和睦相处,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等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座谈,在学习和生活上是否都做到言而有信,有没有言而无信的现象;列举周围的讲诚信和不讲诚信的现象。

下面我们来看看李丹是怎样做到言而有信的。

二、阅读课文

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不懂的词语、句子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记下来问老师,直到读懂为止。提倡小组中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先自己阅读,然后深入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阅读时,要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一要做到言而有信。老师可以就课文的内容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例如:

1、星期天李丹她们要去干什么?她是怎样准备的?

2、爸爸打电话让李丹干什么?

3、李丹为什么犹豫?

4、李丹最后怎样回答的?从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5、爸爸对李丹的决定是什么态度?

6、从李丹的回答“我必须去!”看出她的什么态度?

三、讨论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建立小组学习制度,明确学习任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学习,并建立考核制度。

2、在小组中互帮互学,深入了解课文的内容,获得问题的答案。各组可以讨论相同的问题,也可以深入讨论一两道题,然后互相交流。

3、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课文的情况。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由一个小组的同学提问,请其他小组的人回答;也可以由老师提问,各小组的同学回答。目的是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4、抢答教科书上的课文练习。由学生自己主持,看哪一个小组抢答的题多,回答得正确。

四、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在小组中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的程度,从而培养学生语感。老师可以抽查学生朗读,适当帮助其纠正读音的错误。课文朗读,可以采取领读和抽读相结合、集体读和个人读相结合,争取使每位同学在课堂上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对于学生的发音错误,教师要有耐心,慢慢帮助他们纠正。

五、布置作业:口语作业:熟读课文。书面作业:写一句话,说说李丹是怎样的人。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深入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朗读,默读的方式学习课文。2)能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3)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口语交际,回答相关的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

指导法,朗读法,问答法,引导法 重点:能够用朗读,默读的方式学习课文

难点;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口语交际,回答相关的问题。

今天的课前三分钟时间我给同学教育在新疆这片土地上,有无数多个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故事,在这里,他们是一家人,在这里他们心连心,在这片并富饶的土地上,他们用深沉的爱滋润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听力训练

1、做教科书上的听力训练。

2、老师把课文改编成李丹讲信用的故事,说给学生听。学生就其内容回答问题,做练习,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

在听力训练上,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听力基础好的学生,要求他们说出老师改编的地方;听力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只要能够回答出老师的提问即可。

二、说话训练

1、复述课文。

每个人在小组中复述课文,要求不要看书,凭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复述,尽可能做到完善。复述有困难者,其他同学帮助他,直到能够

基本上讲出课文的内容。

2、表演。

(1)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分别扮演李丹和爸爸。表演时,除了课文的内容外,还可以增加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出现李丹的同学,共同表现李丹讲信用的好品质。

(2)每个小组派代表在全班进行表演,然后由同学们进行评价,评出优胜小组。

3、课文的结构。

课文分为三段,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第二至第五自然段为第二段,第六至第十一自然段为第三段。请同学总结各段的意思。

李丹打扮得漂漂亮亮,准备去敬老院表演节目一爸爸让她去看马戏一李丹犹豫了,但最后决定去演节目。

课文以爸爸请李丹看马戏为线索,李丹在看马戏和去敬老院慰问中犹豫选择,最后她坚决地回答:“我必须去!”从而做到讲信用。

三、写话训练

写一句话,说明李丹怎样讲信用。

四、布置作业

口头作业:熟练地复述课文。书面作业:写出李丹怎样讲信用。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课文一(听说训练)

课前三分钟:

今天的课前三分钟时间我给同学教育 泉水最清,母爱最真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就要面对什么样的命运和人生,阿尼帕每天就是面对着是平凡的日子,真实的生活,严酷的现实和日日重复艰难的日子。新疆奇台县维吾尔族老人阿尼帕·阿力马洪和丈夫阿比包(去世)共养育了19个不同民族的孩子,其中10个孩子是他们收养的汉、回、维、哈4个民族的孤儿,加上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的女婿、儿媳,全家共由6个民族组成。阿尼帕夫妇以博大的慈母之心,创造了人间至真至纯的旷世奇爱。

一、用对比法学习词语

学习词语要讲究方法,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来学习,以提高学习效果。用对比法学习词语,就是从课文中选出对比的词语,在讲清楚他们的异同之后,结合一定的情景,比较使用。

第一步:用提问的方式,引出要学习的词语;第二步:比较两个词的意义和使用的异同;第三步:设计具体情景学习运用词语。例如:必须一应该

师:当爸爸问李丹时,李丹是怎样回答的? 生1:她说:“我必须去!”

师:这里用“必须”加感叹号是什么意思? 生2:表示她态度坚决。

师:对。“必须”表示的口气非常果断、坚决,就是“非这样做不可”。以前我们还学过一个词“应该”,也表示“理当这样做”。两 5

个词的区别在于:“必须”的程度深,态度坚决。下面大家结合一个情景来使用。话题是:今天的作业今天应该做完。

生3:我们必须做完作业,才能出去玩。生4:我们应该做完作业,再出去玩。

生5:不是应该,而是必须做完作业,才能够干其他事。集合一聚集

两个词都表示“分散的人和物合在一起”。但“集合”后面一般不带宾语,多数时候是说“集合在一起、在哪儿集合”;“聚集”的程度深,表示“从分散到更加集中”,后面一般要带宾语,除具体的人和物以外,其对象还可以是抽象事物,如力量。

师:李丹为什么犹豫?

生1:她想起同学们在集合地点正在等自己。

师:下面请大家围绕去敬老院慰问这一话题,用“集合”、“聚集”造句。

生2:同学们约好在校门口集合。

生3:他们聚集了十几个人,准备参加慰问演出。生4:我们四点钟集合,大家别迟到。用类似的方法学习其他重点词语。

二、用比较法学习句子

用提问的方式,引出要学习的句子,然后比较使用。师:吃过饭后,李丹就干什么了? 生1:她就忙着打扮起来了。

师:下面比较学习两个“了”的用法,“了1”一定是在动词、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者状态的实现;“了2”是语气词,放在句末,表示事情出现变化或者将要出现变化,既可以出现在动词、形容词做 6

谓语的句子末尾,也可以出现在名词、数量词等其他词做谓语的句子后。

下面我们做填空练习,分别把两个“了”填写在句子的空白处,(l)我们吃?()三碗饭()。(了l 了2)(2)他们打完()球()。(了1 了2)

(3)已经十点钟(),妈妈怎么还不回来?(了1 了2)(4)你们都是大学生(),要学会学习()。(了l 了2)(5)老师已经上完()课(),回家去()吧?(了1 了 设计情景,结合实际运用上述词语、句型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区别地组织学习。口语好的学生,结合实际自己设计情景,请其他同学运用词语、句型说话,扩展运用上述词语句型;没有口语基础的学生,要在老师的组织下,能够基本用这些词语、句型表达、回答问题即可。

三、布置作业

1、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子造句。

2、做教科书上词语练习和句子练习。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课前三分钟:

今天的课前三分钟我给同学们教育了事实证明,只有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才能具有强大动力,中国的综合有望不断提升。只有携手共进、共同发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才能具有坚实基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希望等内容。

一、导入

当你答应别人的事,后来忘了,没有兑现。这种情况可能每个人都发生过。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说说事情发生后,你是怎样处理的。

二、阅读理解课文

1、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学,共同理解课文的意思。边读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1)叔叔给圆圆带来了什么?圆圆为什么羞愧?(2)圆圆和表哥是怎样在果园里玩的?(3)圆圆和表哥有什么约定?

(4)第二年,圆圆和表哥是怎样实践自己的诺言的?(5)圆圆为什么在挂历上写下了“带苹果”三个字。(6)圆圆打算怎样实践自己的诺言?

2、回答问题。

(1)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学生口语能力差的班级。

(2)在小组中准备,自由提问和回答,获得完善的答案。(3)小组准备,由一个小组的同学提问,其他小组的同学回答,答对者记分,并获得提问权。

教学时,建议用后两种方式。学生自问自答,不一定要求回答得 8

那么准确和完善,只要能说出主要意思即可。

3、概括文章的主要意思。

文章分为四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为第一段,第四至第八自然段为第二段,第九自然段为第三段,第十至第十一自然段为第四段。

叔叔带来樱桃,圆圆发现了自己的食言一圆圆和表哥约定互赠水果一圆圆为自己食言感到羞愧一圆圆决心改正错误。

通过圆圆和表哥约定互赠水果,表哥按时带来了樱桃,而圆圆却忘了这件事,她感到羞愧,并决心改正。

4、在此基础上,做教科书上的练习。

三、朗读课文

每个人在小组中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的程度。老师可以抽查学生朗读,帮助纠正学生读音的错误。学生口语较差的班级,可以由老师领读,学生跟读,或者是跟录音读,最终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目的。老师领读时,要按正常语速读,要求发音清楚,停顿得当,以利于学生整句模仿读,直到学生看着课文能够自己读。

四、布置作业

口头作业:熟读课文二。

书面作业:写一句话,说明圆圆为什么感到羞愧。课后反思 :

课 题 第十课 课文二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课时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第五课时

知识与技能

1: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2:了解各种动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3:通过阅读使学生懂得,诚实是一种美德,愿意做诚实的孩子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文一的学习,培养学生多动脑筋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积极参与生活,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从而让学生学好汉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使学生懂得,诚实是一种美德,愿意做诚实的孩子。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 理解“国王为什么选中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鼓励法,抢答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相结合

电子课本,教科书 谈话激趣: 引趣激情

1、师:老师知道小朋友们很喜欢听故事,所以今天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故事。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吧!(录音播放《狼来了》的故事。)

师:你喜欢故事中的孩子吗?为什么?(指名回答或齐答)

2、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一起认识第第十课《诚实》里的一个新朋友,板书课题:《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生齐读课题两遍。看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a.捧空花盆的孩子是谁?

b.为什么捧着空花盆?结果怎样?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小朋友请打开书第82页第10课《地球清洁工》自由朗读课文。

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也可以采取小组中学生合作互助的方式阅读。在阅读时,要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

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学,共同理解课文的意思。老师可以就课文的内容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师:组织学生默读课文并画出课文中的不认识的字。

生:自己默读课文

师:组织学生分角色的方式读课文。生:按要求朗读课文。老师范读课文。

师:先把课文一句一句的读,然后组织学生试着翻译。生:按要求试着翻译课文。

板书设计

小组讨论,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还可以自己提出问题,请其他同学回答。

三.巩固练习根据课文内容排序

()国王说:‘我的继承人起码应该是诚实的’()大家都有用心培育花种。()国王要挑选一个诚实的做继承者。()最终,只有一个小男孩的花种没有发芽。()许多孩子捧着鲜花拥向街头。

()手捧空花盆的小男孩子成为国王的继承人。四.课堂小结

诚实是一种美德,它不仅仅是未来国王应该具备的品质,也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应该具备的。老师相信你们都想成为他(手指课题)一样诚实的人。

第十课 我必须去

课文二: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国王挑选继承人的条件是什么? 2.小男孩子是怎样培育花种的? 3.其他孩子是怎样想的?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4.国王为什么选中了手捧空花盆的小男孩儿?

2.练习册相关内容。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听说训练)

课前三分钟:

今天的课前三分钟我给同学们教育了依法治校,就是在民主的基础上,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尤其是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等来治理学校、管理学校的各项事务,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依法治校是党中央提出的依法治国方针在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实施依法治教的关键,是依法治教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以此为契机,展开依法治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更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汉字学习

分析汉字结构,找出部件(构字的单位),分析它们在构字中的表音或表意功能,用它们来构成新字。

1、对本课的重点汉字进行分类。上下结构的字:完、毕、合。左右结构的字:独、唱、扮、扎、信。

2、表音部件:完(上形下声)、毕(上声下形)、唱(左形右声)。

3、比较字形差别:必一心。

二、学写汉字

这部分主要加强部件组合练习,让学生先分析汉字的部件,然后联系以前学过的汉字,找到部件相同的字,得出其中的构字、表音、表意规律。

用兽字旁、十字底等偏旁部首组汉字,看谁组的多,并能分析出每个偏旁部首的意思。

三、用情景法学习词语 学习量词“趟、串”。

生1:去年圆圆跟着妈妈干什么了?(趟)生2:她们回了一趟喀什老家。生3:我们去了一趟巴扎。生4:我跑了一趟超市。生5:她去了一趟办公室。

师:不对。大家看看汉字“趟”是由什么组成的,“走(形旁)+尚(声旁)”,也就是说“趟”只用于和运动动词“去、来、回、上”等搭配,其他的动词后要用“次”。

用情景法学习其他词语。

四、布置作业

1、用所学的汉字部件组字。

2、用所学的词语造句。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

课前三分钟:

今天的课前三分钟我给同学们教育了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集体的思想感情。

一、真实交际

口语交际是汉语学习的最终目的。要在已学课文和汉语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话题,联系真实情境进行表达。

这一节课应该完全脱离课本,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讨论、交流、表演等。老师给出情景,要求学生准备,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进行表达。不知道的词语可以问周围的人或老师,也可以绕开不说,只要能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即可。可以先让口语能力强的学生示范,然后每个人在小组中进行口语交际(对话或一个人讲),互相帮助,补充完善。最后由每个小组的同学向全班汇报。

二、口语交际

1、做课后的口语交际练习。

2、结合本课的话题,设计以下情景,让学生讨论表达。情景1:原来和同学约好去他家做作业,因为家里有事,去不了。情景2:原来和同学约好去踢足球,因为身体不舒服,去不了。情景3:原来和别人约好干一件事,后来自己忘了。

三、反思,总结全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是否完成交际任务,有何不足?

2、总结本课的学习,肯定成绩和进步,从方法上提出值得注意的方面。

3、布置作业。(l)做写话练习。(2)预习下一课。课后反思:

我必须去教学设计 篇2

1. 传统美术造型与动漫造型教学的异同点

传统的造型训练通俗上来讲也就是传统的“素描”训练。中国传统的素描教学模式源自俄国契斯恰柯夫的素描教学体系, 它讲究正确地掌握比例关系和透视知识来塑造对象的形体结构、明暗关系、空间质感, 从而客观真实地表现物象。这对于学习者的观察能力, 造型的判断、分析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学习者只有经过长期刻苦磨练, 才能形成扎实的基本功。因此, 教学中追求的是科学严谨的写实能力, 这对学生的意志品质有较高的要求。

动漫造型所呈现出的是一个个生动活泼、造型有趣、特征明显、富有创意感的形象, 这些形象备受少年儿童的喜爱。动漫形象的创作首先对客观事物要有深刻的理解, 这种理解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形体结构, 如大的结构、透视、比例关系的恰当合理;二是内在结构, 如骨骼、关节点及局部的结构的正确[2]。在对物体的客观形象把握的基础上, 抓住事物的明显特征, 充分发挥想象, 对其进行夸张变形, 加强形态的表现力度, 从而创造出一个个深受大家喜爱的动漫形象。因此, 教学中追求的是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和创意, 这对学生的理解和想象能力要求较高。

从以上两种造型形式的阐述中, 我们不难发现画动漫同样要扎实的写实能力, 写实是夸张变形的基础, 因为任何夸张的形体都必须遵从结构的合理性, 而这种合理性的把握首先来自于对造型能力的严格训练, 这是它与传统素描训练相一致的地方。素描作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它对于训练动漫工作者研究造型规律等方面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 在动漫造型训练中, 是不是套用传统的“素描”训练方法就行了呢?显然不是, 一方面, 任何教学方法机械套用, 本身就值得质疑。另一方面, 动漫造型是以其夸张、有趣的创意形象而著称, 机械套用“素描”训练的方法, 难免会抑制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长期枯燥的训练甚至会抑制学生对动漫学习的积极性。

可见, 怎样继承和发展好传统的“素描”训练方法, 使之有效地服务于动漫造型的教学, 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2. 动漫教学的客观要求

“动漫”专业是一个新型的专业, 其教师一般由美术、计算机教师转型而来。但是“动漫”专业有着自身很强的专业性, 其他专业教师不是简单“移植、嫁接”就能胜任教学工作的。这些转型教师既要全面提高自身的“动漫”专业性素质, 又要对动漫造型教学的目标、内容和对象进行重新审视。只有这样, 我们这些对传统的“素描”训练方法驾轻就熟的美术教师, 才能真正转变教学观念, 找到符合动漫造型教学规律的方式方法。

2.1 教师“动漫”专业性素质需要全面提高。

2.1.1 充分认识动漫制作的工艺流程。

2007年在上海举行了日本动画协会成员展, 当时在展厅里反复播放着动画制作工艺流程的录像。其实, 这些流程是刚涉入这个专业的教师很少了解的。如果连教师都不了解制作流程的话, 那么学生就更不清楚你所教课程在整个流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及与其他工作环节的关系, 闭门造车培养出的学生往往与市场脱节。

2.1.2 动漫造型能力的培养要写生与创意相结合。

很多动漫造型课教师也是在传统素描教学模式下熏陶出来的。他们写生的基本功很扎实, 但往往缺少想法与创意, 而这些对于动漫专业的教师来讲是必需的能力。因此, 教师在专业技术方面也要同步提高, 多去研究对象的特点和运动原理, 正确去表现对象的运动状态;同时掌握动漫造型中夸张变形的方式方法。教师平时应多进行动漫作品的设计与创作, 或是承接一些动漫项目, 在实战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编能力。这样才会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至于让学生单纯地摹画对象, 而是引导他们感受对象, 发挥创意, 让表现的对象鲜活起来。

2.2 明确动漫教学对象的特殊性。

现在很多高职、中职学校的学生美术专业基础薄弱, 观察、分析能力较差, 学习态度不端正、惰性重。但这些学生对动漫的热情超乎我们的想象, 他们非常喜欢看动画片和漫画书。动漫满足了青少年太多的心理需求, 所有的压力都在动漫人物唯美的外形, 无所不及的能力, 善良终将战胜邪恶的英雄主义当中得到释放, 迎合了青少年心理成长的需求。他们在书本上无数次地默画心中的动漫“偶像”, 并用“偶像”来创编着自己心中的故事。因此, 他们选择了动漫专业。

2.3 明确动漫教学内容的时代性。

动漫很巧妙地把现实与虚幻融合到了一起, 把舞台挪到人类的时空, 并加入很多在现实中很难办到, 但又似乎在理论上行得通的元素, 极大地增加了观赏性, 被青少年接受和认可。而这些故事和形象在成人眼里就显得有些虚伪、幼稚, 视此类艺术为小儿科。但是大家要清楚, 正是有了需求才有了这个市场的发展。意大利设计师瓦伦蒂诺的座右铭就是“一切都会消失, 只有变化永存”。我们不能固化思想, 视传统素描的技能训练为绝对正统, 而轻视动漫元素, 否则很容易使学生形成认识观念上的被动。教师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 不断地去接受动漫的新知识和新方法, 整合已有的教学经验, 不断地去发展创造, 形成符合实际需要的内容和体系, 将信息以专业“语言”传达给受众, 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改变生活, 实现自我。

2.4 明确动漫教学目标的针对性。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传统素描训练的结果等同于动漫造型训练的结果。在传统素描教学中, 教学目标侧重于写实技能的掌握, 学生花较长时间去摹画对象。而动漫是追求“动”的艺术, 掌握技能是十分重要的前提, 但技能只是手段, 不是目的。动漫工作者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应侧重想象力和创意思维能力。因此, 动漫专业的教学不应从基础到基础, 从技能到技能的简单循环往复。教师不仅要传授技能, 而且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才智、性格、爱好、修养等因材施教, 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力, 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 活跃学生的创作思维, 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探求两者交融的教学方式

3.1 改长期作业训练为短期作业训练, 增加量的积累。

在素描教学的时间安排上, 一般有长期训练和短期训练两种。从动漫专业的特点看, 很显然多安排短期训练更适合动漫专业的学生。这是因为在动画片的制作过程中有大量的绘制工作, 哪怕只是一部动画短片, 也需要绘制成千上万张图画。即使是一秒钟的简单动画也要绘制十几甚至是几十张图稿。因此, 动漫专业的学生在此方面的能力培养, 就依赖于平时进行大量的短期素描和速写的训练。

另外, 在动画片制作过程中要求动画工作者对连贯性形体的运动要有较强的描绘能力, 也就是说, 在一连串画面中, 每一个画面都要一丝不苟, 十分精确。否则, 就会出现不连贯或跳帧现象。因此, 动漫专业学生在很大程度上要注意深入的观察和准确的表达。教学中短期作业和速写训练会大大地增加“量”的训练, 较快地提高造型能力, 对动漫专业学生来讲是十分有利的。如果学生在造型课上所训练的大都是长期或中期的作业, 反复的枯燥无味的训练会激起学生的反感, 而且有限的教学时间被大大地占用, 减少了作画量, 对他们的造型能力提高十分不利。一旦他们接触实际操作后会感到差异很大, 力不从心, 就会出现基础课与专业不能很好结合的状况。

3.2 改定角度表现为多角度表现, 培养全方位空间概念。

在传统的素描训练中, 作画者往往是定角度去表现对象的体积感、质感和空间感。虽然画者能对某一个角度作充分的认识和表现, 但不能建立起对象各个角度全方位的三维空间图。

而在动画片制作中, 无论是场景的设计还是人物、动物形象的造型或动作设计, 都要求动画工作者有强烈的全方位的立体概念;无论是二维动画还是三维动画, 都要求工作者从任何一个方位和角度去认识、理解和表现对象。因此, 将立体的和全方位的观察及理解方法运用到动漫造型的教学中去是十分重要的。这要求动漫专业的学生在平时的造型训练中注重多视点、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方法, 写生对象或者作画者的位置不需固定, 可以经常移动。在具体表现时, 动漫制作强调三维空间的想象能力。三维空间的想象和把握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画者表面的感受, 而是取决于思维的推理。动漫造型课训练中, 要求学生把客观对象想象成透明体, 要把物体自身的前与后、外与里的结构表达出来, 这实际上就是在训练学生对三维空间的想象和把握能力。以物体内部构造机能研究为出发点, 依靠透视的基本原理, 以线为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 对形体的形态特征、内在结构穿插关系, 形体体积所占有空间及前后位置重叠、透视角度变化而产生的空间进行塑造, 这种对物体作多角度的三维空间的训练方式会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创作, 有助于他们作更多的艺术表现和探索。

3.3 改静止的写实表现为动态的夸张表现, 提高创编能力。

在传统素描教学中, 学生所表现的内容都是静止的对象, 并且客观真实。当然, 这种训练方式是必要的, 但是在动漫造型课中不能从头至尾地贯彻, 这是由动漫的生动性所决定的。因此, 动漫的造型训练还要强调形象的生动性, 运用适度的夸张变形来灵活地表现人物、动物和物体, 这是动漫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功。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小事物做起, 如一本书、一支笔、手机、牙刷等, 不仅客观地表现, 而且让它们富有情绪和性格, 会跑、会跳……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寻求创作灵感, 并且事物之间相互关联, 形成一个个的小故事。

在这样的学习中,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体验生活, 而且要用他们的笔和思想来表现生活。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 而是主动地、有个性地创造。

3.4 重建符合动漫教学的评价标准

在传统的“素描”造型训练中, 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 以是否较完整的再现对象为标准, 如结构的正确性、明暗的充分性、空间的层次性。但是动漫教育不是纯美术的教育, 有其自身的特点。为了培养学生相应的学习能力, 其评价标准也要随之改变。教师不能仅仅以单纯的写实为评价标准, 而要看学生是否能深入地研究对象;充分地把握对象固有的特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表现对象的特征;赋予对象一定的性格, 形成一些更有趣、更有想象空间的画面。哪怕只有一点点, 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总之, 在动漫教学中, 教师是一位积极的探索者和引导者, 只有使自身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教学观念不断改变, 才能把新、旧知识不断融合发展, 探索出符合动漫造型教学的方式方法, 为学生将来从事动漫工作铺就一条衔接之路。

参考文献

[1]贾否, 路盛章.动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8.

我必须去教学设计 篇3

实事求是地讲,教学与科研的矛盾、教学与服务的矛盾,这种现象是共性问题,不独我国有,外国也有;不是今天才出现,历史上就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只要翻开160年前出版的英国著名学者纽曼所写的《大学的理想》一书,就会知道这一问题在当时是多么引人关注。

学术与行政的关系,说大则大,说小也小。说它大,涉及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高校与政府的关系;说它小,涉及高等学校内部学术与行政关系、学校管理者与教师学者关系。不管怎样,在我国,学术与行政关系尤为特别,异常特殊,二者始终缠绕在一起,缠来绕去,到最后总是学术被排挤、被边缘、被淹没,强大的行政力量渗透并支配着高等教育所有领域,大学的一切都被行政化了。这就意味着,在我国高校中,不是教学,不是科研,而是行政管理才真正居于中心位置,大学行政化是教学地位失落的真正原因。

我国有大学行政化的传统,学术与行政从来没有分离过。在古代,学在官府、学术官守,以吏为师。大学一直处于行政管制之下,从来没有像西方那样成为独立的领地。儒家崇尚学而优则仕,学习和接受教育,第一目的和最高目标是读书做官,骨子里缺少为求知而求知的种子。所谓受尽十年寒窗苦,求取功名天下知;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求知做学问,从来不是读书人的主流价值观。古人也有学问做得很好的,但这些大学问家,往往是在仕途不顺时才改做学问并借以言志的。《左传》讲:“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可见,立言做学问实在是他们为官不成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之举。唐诗宋词乃中国文学之顶峰,其间不知涌现出多少文人才俊,李杜诗篇万古传。但要知道,李白、杜甫、白居易、范仲淹、苏轼……他们都是为官遭贬才成就了文坛至尊地位。

诗在诗外。古人读书从来不为做学问而做学问,从政才是根本目的。在他们心目中,只有从政,才能达成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只有为官,才显示出自身的地位和价值。如此,那读书和做学问,只不过是从政的敲门砖和为官的跳板。所以,中国没有发展起纯粹的知识,这一点恰好与古希腊古罗马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李约瑟难题“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而首先在西方国家出现”,我想答案也许就在这里吧。

二、“官本位文化”阻碍学术创新和教育进步

大教育家蔡元培的贡献,主要不在于他的教育思想理念多么先进,因为他的教育思想理念其实在德国那里、在欧洲那里几乎就是一种常识。因此,他的贡献其实就在于运用那些先进的大学理念对北京大学进行了深刻的改造。众所周知,20世纪初的北京大学就是个名利场,充满着浓厚的读书做官氛围。那时的教师都称呼学生为“老爷”,而蔡元培硬是立志要把大学变成做学问的一方净土。他讲到,读书不是为做官而来,而是为研究高深学问,养成硕学宏才的学问家。他对北京大学的成功改造,不仅成就了他个人伟业,也使中国大学教育开始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但这种转型实在太艰难,官本位文化始终高悬于学术之上。计划经济时代,政府直接办学和管理高等教育,高校不过是政府的附庸物,其招生、经费、人员编制、领导任命、教授任职、教学计划、教材选用、教学内容等等,无一不是政府安排好的,大学的任务只是执行政府的计划。改革开放后,开始改变政府办教育的管理体制,后来更进一步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是自由、民主、法治和秩序,就高等教育而言,政府必须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强权力的合理配置与制约。

然而,改革的推进并不理想,行政权力至上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变相泛化和加深,以至于与现代高等教育制度渐行渐远。正如有人所形容的,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形态上是现代的,在生态上却是传统的;面子是时髦的,里子却是落后的,充斥的是典型的官场逻辑和规则,大学不仅成了政府的下属部门,而且大学内部也等级森严:不同的高校存在着实际的行政级别,从副部长级到正厅级一直到副厅级;从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到分管书记校长再到处长院长系主任一直到行政秘书,一线教师处于行政等级最末端;推而广之,高校课题研究有等级、学术出版物有等级、奖励有等级、项目有级别、人才队伍有等级……一切都被等级化,学术活动行政化。大学教师和学者的活动及其成果,不是来自专家同行的判断与肯定,而是依赖行政等级的认可。行政等级制虽然也有很强的激励作用,但它毕竟是外在的力量,遵循非学术的逻辑,在根本上阻碍着学术的创新和教育的进步。

三、去除行政化摆正“教学中心地位”

因为官本位文化始终高悬于学术之上,在中国,那些被置于行政等级末端的最广大的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很少体验到学术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而那些居于行政等级上端的少数官员,却掌握和支配着大量的资源,导致所有大学人拼命争抢行政职位,攀爬行政阶梯。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个学有所成的教授或博士生导师却宁愿竞聘学校一个办公室副主任或职能部门一个副处长职位的原因。在外人看来,尤其在外国人看来,很是不可思议,但对于高校内部人来讲,教授或博导不过是个学术称号,他们也不过是普通的老师,教授和博导的头衔并不能给他带来什么切实可支配的资源,但如果他们同时掌握一定的行政权力,情况就会大不相同。

从事学术是一项艰苦孤独寂寞的工作,压力很大,并且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性或不确定性,教学和研究无法保证人人都能成名成家,成功者毕竟少数,默默无闻者绝大多数。因此,在国人入世精神和当下意识很强的心理作用下,大学知识分子都在权衡着学术与行政的得失,从而会把选择的天平倾向于从政一端,以换取即时的利益和实惠,况且在我国从政从来不会误学问,甚至反过来更能增进“学问”。而政府或高校似乎也愿意顺应人们这种普遍的从政心态,有意识地加以利用。比如,引进、延聘或者挽留他们认为的某些重要人才,多半会许以一定的官位,同样,某人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就,也要给予一定的行政职务,如此方能显示对个人的重视。当然,也因此达到对学术、学者管理的目的。官本位背景下,行政及其管理成了大学真正的中心,人们都向往着这个中心,追求着这个中心,围绕着这个中心,利用着这个中心。无法带来资源、地位、尊严的教学活动沦为学校工作的边缘,一点儿都不显得奇怪。

落实教学中心地位,如果不改变大学官本位的体制和机制,不确立学术至上的观念与制度,是根本行不通的。好在国家已经注意到学术行政化的弊端和危害,明确提出要去除高校的行政化,建立现代大学教育制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去行政化也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和治理体系也罢,目的都在于改变政府与高校间的关系,正本清源,学术与行政各归其位,各司其职,该是上帝的还给上帝,该是恺撒的还给恺撒。同时还要构建现代化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真正还学术以尊严、还学者以尊重、还知识以尊崇。什么时候我们确立了学校本位、学术本位、学者本位,我们的大学就必然会走向兴旺发达,学术创新和活力就会如泉喷涌,教学的中心地位就会得以真正落实,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作者单位: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我必须去教案设计(综合版) 篇4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初步体会课文中心思想。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7min(提前交待奖励规则。积极回答,认真听课的人,老师要给他盖章。小奖励小章,大奖励大章。等月底的时候老师会给奖励。每个人发一张白纸,在下方空出大范围盖章。左上角写名字等个人信息,右上方写小简介。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以后的理想现在最想做的事)

1.师读故事《岩石上的小蝌蚪》,生说听后感。师总结:不要像故事中的“小哥哥”一样,因为自己的轻率失信而使别人受到伤害。6min 2.导入新课:《我必须去》。“必须”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表示非常地坚决、决心很大?所以读的时候应该怎么样?

3.看看主人公和圆脸蛋哥哥有什么不同。二.新课

(一)生字词

1.听课文录音,理解大意,标出自然段。3min(人物、事件

启发:_(李丹)_在去__(看马戏)和去__(敬老院)__两件事上选择了________)2.自由朗读,将生字画出,注音,多读几遍理解意思。3min 3.全班一起找出生字。(游戏)4min “老鹰捉小鸡”:师念一个词,学生找,找到后示意“找到了”

打扮 漂亮 扎 完毕 急促 汽车 马戏票 老虎 火圈 犹豫 约好 等 慈祥

(1)全班把这些词语读一遍(2)请学生分别读,纠正。(3)全班快速齐读

4.字形字义10min(1)期 星期日

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

学~ 定~

盼望、希望

~望 ~待(2)扎 zā

捆、束

~辫子 ~口袋

(zhā 刺

针~ zhá 挣扎)课后

(3)约 预先说定的事

情境:老师在上午的时候和雅茹约好下午一点半在马路边上见面,然后一起来学校。下午的事情在上午就说定了,所以用“约”。

老师和子祥有个约定:如果子祥在这节课没有离开座位而是好好听课,老师就要给他奖励。

今天是星期一,我对00说,我们星期六一起去买书。我们可以说:我和朋友约好星期六一起去书店买书。

造句

(4)汽 汽车 汽水 注意最后一笔是横斜钩而不是“乙”(5)票 上下 “汽车票”

(6)失

“失信失约”中表示违背。还可以怎样组词? 现在老师要介绍一种识字法,叫做加一加。大家看“扮” 打扮 左右结构:提手旁+分。还有哪些生字是左右结构,分别是左___右_____ 期,汽,约,漂

上下结构的有哪些?大家找找看,说说看。多音字:扎(示例)、期、约、漂、圈(课后查字典,看看这些字除了课本上的读音还有哪些读音,分别怎么组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决了这些生字以后,我们就来看看课文。(开火车)第一自然段~ 提问:谁和谁打电话?

什么事这么急?

马戏团里有哪些表演?

李丹和同学约好去哪里?

李丹做了什么决定?她决定去哪里?

为什么必须去敬老院?

2.两位同学分别读爸爸和李丹,分角色。3.分角色 4.分角色

5.男生---爸爸 女生---李丹 四.课堂小结

马戏团里的表演大家喜欢看吗?如果你是李丹,你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吗?接到爸爸的电话你的心里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回答他呢?这些留给同学们课后思考,下节课我们来看看李丹是怎么做?为什么说她是一个守信用的好孩子。五.布置作业

板书:

(提前)打扮 漂亮 扎 完毕

急促 汽车 马戏票 老虎

我必须去教学设计 篇5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必须去学校,因为我是老师》。首先我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一个忧心忡忡的母亲带着儿子向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求助:“先生,请您跟我儿子说几句,劝他不要吃太多的糖果。”长者沉默片刻,然后说:“现在不行,等过两星期你再带孩子过来。”

两周后,这位母亲带儿子再次登门拜访。长者看着孩子的眼睛,诚恳得说:“好孩子,为了你的健康,我希望你以后要改掉贪吃甜食的坏毛病。”

孩子的母亲既感激又困惑,问道:“为什么让我等两周?您当时不可以这么说吗?”

这位长者答道:“绝对不可以。两周前,我自己也是嗜糖如命啊。”

这位长者的话令我深有感触。要培养学生的完善人格,教师必先完善自己。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培养人格,正如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人格中的自我、责任心、态度、爱心、道德等,通过教师的一言一行作为一种榜样在学生人格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人格完美,对学生的心灵就有感召作用。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

其实,我是个比较懒惰的人,记得在大学刚毕业时来到五中工作,得知每天早晨七点二十要到校开始早读课时,直冒冷汗,因为四年大学生活和假期早已没有了早起的习惯。第一天,紧张得起床了,第二天,第三天,我都坚持着起早,可是没坚持多久,我就坚持不下去了,眼看一天一天变冷了,就越是不想早起,但每天在对班级迟到的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时,我不禁也觉得自己不够理直气壮了。对学生的要求我自己都不能做到如何要求学生能做到呢?之后,我天天告诫自己我必须准时去学校,因为我是老师,我有责任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榜样啊。

干教师工作已经八年,这八年中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成长就是有了责任感,我对师德的理解正是这份责任感。因为我的一言一行都影响到班级几十个学生,在学生面前,我是他们的领路人,是他们的指导者,到哪里都觉得有几十双眼睛在看着,无论做什么事之前都首先想我是不是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示范了。

1以身作则。我是不擅言辞的人,对学生的德育往往不是通过说教,而是给学生一个榜样。比如,每一届开学的第一天新生要来班级报到,看到的应该是一个整洁、美观的教室,从第一眼就开始感受到班级的温暖,从而爱上这个集体。所以我都会在学生来的前一天把教室打扫干净,虽然一个人打扫一整间教室,想象着学生走入教室时的笑容我就不觉地累。

2说到做到。答应学生的事或是在班级当众宣布过的事,我一定照做而且不拖拉。有一个学生曾写信告诉我这样一件事让她印象深刻:在一堂数学课上我问了一个比较难的问题,为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我说谁答出来就奖励一个本子,事后大家都以为我是随口说说。可是第二天我真的带了一个本子奖给了答出问题的学生。有时候我们确实会随口说出一些话,当你说到做到时,学生们得到的就不仅仅是一件奖品了。

3、换位思考。在我给学生提出要求之前,我总会问问自己是否能做到。因为当我批评学生时,如果我也做不到,学生就不可能真正接受批评。有一个学生很爱打扮,穿着过份时髦,有点像社会上的闲杂人员。当她分到我班时,我找她来谈心,首先肯定她的爱美之心,同时希望她能注意到自己的学生身份,我问她如果老师上课也穿成你这样,同学们还能专心听课么?慢慢的,她在周记中给我回应,并改变了许多。但我相信,如果我也不顾教师的身份一味地讲究穿着时髦那么一切都无法奏效。

我必须去教学设计 篇6

“千古文章立意为高。”王夫之以“统帅”称之。那么, 如何去立意, 如何使文章高远独特, 有深度, 有个性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拙见。

一、顺流而下法

这种立意方法就是顺着材料中暗含的积极的、昂扬的情感或认识, 顺势拓展开来, 表达大众的普遍想法。它符合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规律, 中规中矩, 平稳安全, 因而被大多数学生采用。

比如, 按时间顺序来写。2013年江苏扬州卷“渐入佳境”, “渐入”一词强调的是一个过程。考生只有依据时间顺序, 交代事件的过程, 文章定位才能准确, 立意才正确。

二、反弹琵琶法

“反弹琵琶”就是从反面思考, 另辟蹊径。运用这种立意方法可以打破常规, 提出与一般人不同的观点, 使文章新颖独特。

比如, 2013年山东滨州卷以“生命中不能没有你”为题, 大多数考生会把“你”理解为对自己给予帮助的人。而有一位考生反弹琵琶, 将“你”定位于打击自己, 给自己磨难的对手。正是这个处处让自己为难的“你”, 激起了自己的勇气, 让生命更精彩, 让自己超越了自我。

当然, 这种方法要注意反得合乎情理, 掌握分寸。

三、大题小做法

有时有些作文题目比较宽泛, 属于大众化题目, 此时, 若针对题目全方位泛泛而谈, 就不如用“小题材来表现大主题”, 会使文章更出彩。细化话题, 对生活中的小事深入挖掘, 也会发现大道理, 大智慧。从小的角度立意, 同样能展现对生活的感悟和思索。

比如, 鲁迅的《一件小事》和席慕蓉的散文《贝壳》就是很好的范例。添加适当的修饰语, 缩小话题, 确定立意。

四、小题大做法

所谓的“小题”是指题目比较具体, 涉及的范围较小, 人数较少的题目。对这样的题目, 如果做深入地思考和挖掘, 在事件的意义、道理、问题上下功夫, 力求立意平中见奇, 化腐朽为神奇。这种方法主要是要发散思维, 要放开视野。

比如, 2012年广西南宁卷“我心目中的良师”, 大部分同学将良师锁定在人。其实生活中能给我们有益的指导和启示的事物有很多。一棵花草, 一只小虫, 一处风景, 一种境遇, 认真审视, 总会给予我们有益的启示。还有2012年浙江宁波卷“你是我的一本书”。“书”不仅仅是纸质的书, 更有能给我们知识、智慧和思想的人、事、景、物。一位学生将“你”立意为“四季”, 表现四季对自身的教导和启示, 主题是“敬畏自然”, 就很新颖独到。

又如2013内蒙古呼和浩特卷“那声音在我耳边回响”, 好多学生把“声音”定位在某个人说过的话, 可是也有考生把“声音”定位为自然界的雨声、历史上爱国英雄的登高一呼、开国元勋们的舍生忘死的精神、李清照婉约低回的轻吟……而这些立意无疑会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珍爱凝视。

五、横向立意法

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单独的, 而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判定人和事物, 从不同的角度, 就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感受。这种方法就是横向立意法。

比如2012年云南昆明卷“班里那点事”, 只要围绕班里这个范围, 可以将师生、同学、班级、学校之间的所有的事情都写入文章。又比如2013年四川乐山卷“那微笑, 给了我——”有学生补了“智慧”一词, 写了三个场景:面对困难, 那勇敢一笑, 给了我坚强; 面对成绩, 那淡然一笑, 给了我平和;面对父母, 那由衷一笑, 给了我幸福。同样是笑, 不同的场合, 其内涵也不同。

六、纵向延伸法

所谓“纵向延伸”就是通过纵向拓展材料, 拉伸话题, 增加作品的深度和广度。这种方法最多见于时间上的纵观古今, 一线串珠。比如“十六岁, 我多了一分——”, 有一位学生就补了“梦想”, 他按小标题式写了历史上司马迁、周恩来、毛泽东的不同梦想及为理想做出的坚韧不懈的努力, 然后写我多了一分理想, 要为理想去奋斗。就显得大气开阔。

还有由现象到本质, 由结果到原因等也是延伸法的范围。比如2013年山东日照卷“含泪的微笑”, 文章写出了事件的结果, 那么, 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 就需要由果推因, 详细写来。一位考生写“童年的无邪让我幸福含泪微笑”, 通过回忆童年的美好和天真, 表达幸福的感受。

七、化虚为实法

就是要把作文题目转化成具体切实的事件、动作、心态、信念之类的具象, 这样才能有下笔的前提。

比如, 2012年山东日照卷“昂起头来真美”, “昂起头”是一个动作, 但是这个动作却表达的是一种信念、一种自信。考生学会转化, 便能确定符合主旨的立意。

我必须去教学设计 篇7

一、我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

《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文化蓝皮书的出炉,表明金融危机带来的生活压力使人们对文化娱乐有了更大的需求。在多种文化产业中,动漫的发展令人瞩目。从近两年的统计数据看,我国电视节目中电视剧制作有所下降,而动画制作却迅猛增长。目前我国动画电视一年制作324部,比上一年统计数字增加129部、1373集,部数增长比例高达66%。动漫类杂志在期刊市场中也快速崛起,有8种动漫和相关杂志在全国期刊零售市场单期发行量前30名,包括《幽默大师》 《小公主》《漫友》等。动漫产品本身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其衍生产品的市场空间更大。中国儿童食品每年的销售额为人民币350亿元左右,玩具的销售额为人民币200亿元左右,儿童服装的销售额达900亿元以上,儿童音像制品和各类儿童出版物的销售额达人民币100亿元。这些相关行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有赖于动漫产业的带动,因此中国动漫产业将拥有超千亿元产值的巨大发展空间。

虽然各种迹象都表明我们将迎来一个动漫时代,但是国家各部委于2006年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却强调“走出去”的发展方针,而对非常重要的“引进来”未见笔墨。近年以来,电视屏幕上的进口动画片突然少了许多,《灌篮高手》《名侦探柯南》《米老鼠》《海底总动员》等精彩的日美动漫几乎消失。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时代,采取一定程度的政策保护,可能也是国产动漫发展阶段的必要措施,但简单地进口替代和抵制外国动漫却未必有利于中国动漫产业的长远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基本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开放经济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既然如此,就应该让外国动漫与中国动漫一起走上荧屏,由消费者和市场决定它们的质量和发展。政府的职能应主要体现在判断外来动漫产业是否符合中华道德标准,是否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上。竞争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弱势企业在倒闭的压力下加强管理,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中国动漫产业相对于日美动漫来说是弱势的,一味的抵制和保护,会使中国动漫如温室里的花朵,禁不起风雨,只有适当地开展国际竞争,才能让中国动漫真正经历市场和消费者的考验,获得长远发展。

二、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发展

统计还显示,在当下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动漫占60%、欧美动漫占29%,而中国原创动漫、包括港台地区的比例只有11%,明显落后于国外动漫产业的发展,整个中国的动漫产业仅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笔者认为中国大陆动漫在内容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原创核心人才,如编剧、导演;在市场方面的最大问题是低水平竞争,喜欢打血淋淋的价格战。这些问题在封闭的产业环境中难以根本改变,通过引进外资动漫企业,帮助动漫产业发展创意、加速高素质人才流动、规范市场环境是必经之路。

三、大力引进国外动漫的先进技术与人才

这是发展“引进来,走出去”动漫产业的必要条件,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拥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历史,但是在动漫产业创意和技术上却大大落后于国外。所以,我们要积极引进国外的技术和人才,实现互补,优势融合,把外国技术与本国优秀文化相结合,创造出广大受众喜闻乐见的动漫作品。同时引进外国动漫,学习和借鉴外国动漫的技术和理念,打造具有本国特色的动漫产品,使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市场。

四、引进外国动漫也是现今全球化时代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民族文化是世界各民族屹立于文化之林的根基,是各民族的精神支柱,是各民族合作发展的精神纽带。引进外国动漫,同时打造优秀的中国本土动漫作品,有利于世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通过在作品中博采众长、互相融合,能增强各民族对本国文化的认同和对外国文化的理解。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也有利于通过对中华文化的弘扬。

上一篇:化学肥料公开课教案下一篇:龙市中学关于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说明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