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奖励办法

2024-05-29

教学工作奖励办法(通用14篇)

教学工作奖励办法 篇1

沙党发[2010]01号

沙厂乡信息工作激励办法

为加强对我乡各项工作的宣报道力度,提高广大通讯员写稿、投稿的积极性,激励乡广大通讯员涌跃投稿,促进我乡新闻通讯工作深入开展,全面反映各项工作开展动态,推介各条战线取得的新成绩、典型经验及工作做法,推介我乡自然资源、人文优势、民族特色,以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促进全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健康、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按照中央的要求和省、地、县的部署,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努力为沙厂乡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经济建设服务。

二、投稿媒体

《大方报》、《大方信息港》、《大方电视台》及地区以上(含地区)新闻媒体,大方县委办《工作动态》、县政府办《政务信息》。

三、投稿内容

反映我乡各项工作开展动态,推介各条战线取得的新成绩、典型经验及工作做法,推介我乡自然资源、人文优势、民族特色等。

四、投稿时限

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10日。

五、投稿人范围

乡、村、学校、医院通讯员及全体干部职工均可投稿。

六、稿件审查

发稿前必须经过严格审查。凡投送的稿件,必须经分管领导审查把关后方可投稿。如不经审查擅自投稿,造成不良影响的,乡党委、政府将根据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七、奖励办法

对认真根据投稿要求,积极投稿,并在相关媒体上发表文章的作者进行经济奖励。

(一)、奖励金额

1、《大方电视台》播出一条,奖励80元。

2、《大方报》登载一条,奖励60元。

3、《大方信息港》发表一条,奖励60元。

4、《毕节日报》发表一条,奖励100元。

5、在地区以上(含地区)新闻媒体推出反映我乡社会经济建设

成就,对推动全县经济发展有一定价值的深度典型报道,推出一篇奖励500元。

6、县委办《工作动态》、县政府办《政务信息》发表一条,奖励60元。

(二)、奖励兑现方式

稿件发表后,在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20日时限内,作者将发表的作品原件交党政办公室登记认定后,即可写领条并经相关领导后,到财政所领取奖励金。

二O一0年元月十日

送: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各1份

自存3份共印25份

教学工作奖励办法 篇2

尊敬的作者:凡您的论文 (第一作者) 被本刊录用后, 其相关的研究课题 (项目/成果) 获国家级、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等奖项, 本刊将予以奖励。奖励办法为:可享受以您为第一作者的下一次录用论文版面费优惠20%或免费获赠半年 (六期) 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具体办理事项如下:请将获奖证书复印件和论文题目、第一作者以及刊发的卷、年、期、页码等 (或本刊录用通知书) 相关材料邮寄或传真 (E-mail也可) 至编辑部, 并注明所选的奖励方式。编辑部收到获奖材料后会及时与您联系, 办理相关事宜。

非常感谢各位作者的大力支持。

教学工作奖励办法 篇3

增加适用部门

《办法》适用于上海市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举报属于其监管职责范围内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或违法犯罪线索,经查证属实并立案查处后,根据举报人的申请,予以奖金奖励的行为。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是指上海市各级农委、工商、质量技监、食品药品监管、出入境检验检疫、绿化市容、城管执法、公安、市场监管、酒类监管、食盐监管等部门。

食品安全举报分类

《办法》中的食品安全举报分为实名、隐名、匿名三种。

实名举报 指举报人以提供真实姓名或名称以及真实有效联系方式的形式,反映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或违法犯罪线索。

隐名举报 指举报人以不提供真实姓名或名称,但提供了其他能够辨别其身份的代码(如身份证缩略号、电话号码、网络联系方式等),使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能够与之取得联系的形式,反映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或违法犯罪线索。

匿名举报 指举报人以不署名或不提供其真实姓名或名称,也未提供其他能够辨别其身份的信息和联系方式,使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无法与之取得联系的形式,反映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或违法犯罪线索。

大幅度扩大了奖励范围

为鼓励人民群众积极举报,将原有的食品安全举报奖励范围的9项情形扩展为30项,覆盖了私屠滥宰、病死禽畜肉产品、婴幼儿食品、食品添加剂等众多民众颇为关心的情形。

拓宽了奖励条件

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所举报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案件发生在上海市行政区域内;

2.举报人实名举报或者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能够核实举报人有效身份的隐名举报;

3.有明确、具体的被举报对象和主要违法犯罪事实或者违法犯罪线索;

4.违法犯罪行为或者线索事先未被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掌握;

5.同一举报内容未获得其他部门奖励;

6.举报情况经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立案调查,查证属实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经司法机关作出刑事判决的;

特殊情况下,举报的违法事实确实存在,违法行为证据确凿,因当事人逃逸或其他原因无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但违法行为确已得到有效制止的,经市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审批同意、市食药安办专题会议进行资金审核后,可以按照《办法》对举报人予以奖励。

提高了举报奖励标准最高奖励30万

举报奖励标准分为一般奖励标准和重点奖励标准。

《办法》的一般奖励中,事实举报奖励标准由原来的2%~5%提高到3%~6%;线索举报奖励标准由原来的1%~2%提高到2%~3%;举报涉及的案件没有货值或者货值金额无法计算,但是举报情况属实、案件影响较大或者行政处罚种类涉及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可以视情况给予200~2 000元的奖励。

对与食品安全关系较大的10种情形(见表1)实行重点奖励标准,在一般奖励标准的基础上上浮1%~2%。需要说明的是,鉴于针对食品标签等非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举报量大、国家食药监总局《食品药品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中最低奖励金额为100元等原因,最低奖励标准由现500元降为200元,而最高奖励标准从现在的20万元提高为原则上不超过30万元。

健全了隐名举报制度和“吹哨人”制度

针对隐名举报,在奖励条件中明确能够核实举报人有效身份的隐名举报可以给予奖励,并从程序等各方面对隐名举报进行了规范和制度保障。同时为进一步鼓励内部举报,明确了“吹哨人”制度,规定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内部举报实行重点奖励标准,奖励金额可以在一般奖励标准的基础上上浮1%~2%。

进一步规范举报奖励程序 把食品安全奖励程序分为一般程序、简易程序、特殊奖励附加程序、隐名举报奖励程序,各程序均对举报奖励申请、审批、发放等环节进行了细化规范,明确了时间节点、报送的资料、格式文书等具体要求。

此外,一般程序奖励审批时限由原30日放宽至45日,即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在收到举报奖励申请之日起45日内,对举报事实、奖励条件和标准予以认定,提出奖励意见。

修订了简易程序奖励启动的环节和先行奖励金额 为降低行政风险,《办法》将简易程序奖励启动的环节由案件立案时启动改为案件调查终结时启动,可以根据案件货值金额等具体情况对举报人给予不低于200元的先行奖励。

增加了保密条款 为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办法》规定,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举报人身份的相关情况、举报内容、奖励情况等严格执行保密制度。

法院宣传工作奖励办法 篇4

一、奖励范围

1、奖励范围为全院干警在报纸、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上发表的消息、通讯、评论、图像、图片等新闻作品。

2、新闻作品分为四类:

第一类为中央新闻媒体采用的作品。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法院网及其他全国性新闻媒体。

第二类为最高院、省高院与媒体合办专栏采用的作品。包括最高院与中央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合办的《经济与法》、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合办的《现在开庭》;省高院与与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合办的《法庭纪实》、与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合办的《法官在线》。

第三类为省高院指定的省级媒体采用的作品。即《浙江日报》、《钱江晚报》、《浙江法制报》、《浙江工人日报》、《今日早报》、《青年时报》、浙江电视台、浙江人民广播电台。

第四类为其他省级媒体及市、区新闻媒体采用的作品。

二、奖励方式

1、宣传稿件一经被有关新闻媒体采用,除稿费归本人外,院里根据新闻媒体的类别以及具体稿费数额进行不同程度的奖励,具体奖励办法为:

一、二类新闻作品给予相当于稿费三倍的奖励;三类新闻作品给予相当于稿费二倍的奖励;四类新闻作品给予相当于稿费一倍的奖励。

2、奖金于每年年终一次性给付。每位干警在作品发表时,应及时告知办公室,并提供相应的录用证明以及稿费数额证明,由办公室负责登记。年终办公室根据每位干警全年新闻作品发表数,按照上述办法统计出奖励金额,由院里进行集中奖励。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局机关信息工作奖励办法 篇5

为了进一步做好我县畜牧业信息工作,更好地为党政领导提供决策服务,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经研究,特制定信息工作奖励办法。

一、凡所写信息被中央级刊物、网站采用的,每条奖励200元;被自治区级刊物、网站采用的,每条奖励50元;被州级刊物、网站采用的,每条奖励20元;被县党委、政府采用的,每条奖励10元。

二、凡所写调研文章被中央级杂志、报刊采用的,每篇奖励500元;被省级杂志、报刊采用的,每篇奖励200元;被州级杂志、报刊采用的每篇奖励50元;被县党委、政府采用的,每条奖励20元。

三、关于兑现信息、调研奖励的汇总说明:

1、所有文稿须与作者岗位业务工作有一定联系;

2、与记者合作的作品按同类标准计奖;

3、凡内容失真、未经领导批准擅自发稿造成不良后果的,将严肃追究撰稿人责任;

4、一文多发的只按最高标准计奖一次,不重复计奖;

5、文章发表后,请作者本人注意留存用稿通知单、稿费通知单、底稿、样刊等物证,每月底上报局办公室统一汇总,以便年终兑奖。

6、局(站、所)办公室全年必须完成60篇信息、2篇调研文章后才可按上述标准兑现奖励。

四、此办法即日起执行。

为了进一步做好我县畜牧业信息工作,更好地为党政领导提供决策服务,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经研究,特制定信息工作奖励办法。

一、凡所写信息被中央级刊物、网站采用的,每条奖励200元;被自治区级刊物、网站采用的,每条奖励50元;被州级刊物、网站采用的,每条奖励20元;被县党委、政府采用的,每条奖励10元。

二、凡所写调研文章被中央级杂志、报刊采用的,每篇奖励500元;被省级杂志、报刊采用的,每篇奖励200元;被州级杂志、报刊采用的每篇奖励50元;被县党委、政府采用的,每条奖励20元。

三、关于兑现信息、调研奖励的汇总说明:

1、所有文稿须与作者岗位业务工作有一定联系;

2、与记者合作的作品按同类标准计奖;

3、凡内容失真、未经领导批准擅自发稿造成不良后果的,将严肃追究撰稿人责任;

4、一文多发的只按最高标准计奖一次,不重复计奖;

5、文章发表后,请作者本人注意留存用稿通知单、稿费通知单、底稿、样刊等物证,每月底上报局办公室统一汇总,以便年终兑奖。

6、局(站、所)办公室全年必须完成60篇信息、2篇调研文章后才可按上述标准兑现奖励。

本科教学工作奖励与管理办法 篇6

本科教学工作奖励与管理办法

(15-12-30)

为不断强化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我院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进我院本科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奖励内容及奖励标准如下:

一、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

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如教学团队,精品课程,教学成果奖,教学改革课题,精品视频公开课,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教学名师等,按照如下标准按项目进行奖励:国家级项目奖励前五名完成人,一等奖奖励20000元,二等奖奖励10000元,三等奖奖励5000元;省级项目奖励前三名完成人,一等奖奖励6000元,二等奖奖励3000元,三等奖奖励1000元。

二、本科教学工作业绩

1、本科教学优秀奖:不超过6人,每人奖励3000元。

参评条件:(1)教学工作量的要求:上一学年讲授2门以上(含2门)本部本科课程。(2)教学效果的要求:所承担的本部本科课程中至少2门的学生评教成绩排名均在全院前20%之内。

2、本科教学贡献奖:不超过4人,每人奖励2000元。

参评条件:(1)教学工作量的要求:上一学年至少讲授1门本部课程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条件A、上一学年至少讲授3门以上(含3门)本科课程;条件B、本科课程工作量排名在全院前20%之内。(2)教学效果的要求:所承担的课程中至少3门的学生评教成绩排名均在全院前30%之内(本部和汇华学院课程的学生评教成绩分别计算)。

注:(1)重复课的重数计为门数;

(2)本科教学优秀奖与本科教学贡献奖不重复计算。

(3)上述两类本科教学奖均由学院教学委员会评选产生。

(4)若当年学校组织优秀教师评选工作,学院与学校的评选工作合并统筹安排。

三、本科教材与论文

1、以第一作者身份并以我单位名义编著、省级以上出版社出版的本科教材。每部奖励1000-3000元。

2、在国内期刊上发表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按照学校科技处对国内核心学术刊物分类标准进行奖励。一类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每篇奖励1000元;二类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每篇奖励800元;三类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每篇奖励500元。

3、全日制本科生在国内期刊上发表的专业论文(学生为第一作者),对指导教师予以奖励。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每篇奖励500元;在非核心但属省级以上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每篇奖励200元。

四、竞赛

1、参加省级以上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如讲课比赛、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等)的教师,获国家级奖的,一等奖奖励10000元、二等奖奖励5000元,三等奖奖励3000元;获省级奖励的,一等奖奖励3000元、二等奖奖励2000元,三等奖奖励1000元。

2、指导我院本科生参加省级以上比赛的,对指导教师予以奖励。

(1)国家级:一等奖1000元、二等奖600元。

(2)省部级:一等奖500元、二等奖300元。

注:竞赛获奖级别由学院教学委员会结合实际情况认定。

备注:

1、本奖励办法每自然年年终组织实施一次,对上一教学年的各类本科教学成果进行统计、评选与奖励,并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所有的奖励在学院教职工大会上颁发。

2、本办法从2015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

教学工作奖励办法 篇7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10]25号) , 中央财政安排资金, 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给予适当奖励 (以下简称“财政奖励资金”) 。为规范和加强财政奖励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合同能源管理, 是指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目标, 节能服务公司提供必要的服务, 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投入及其合理利润。本办法支持的主要是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

节能服务公司, 是指提供用能状况诊断和节能项目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等服务的专业化公司。

第三条 财政奖励资金由中央财政预算安排, 实行公开、公正管理办法, 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章支持对象和范围

第四条 支持对象。财政奖励资金支持的对象是实施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

第五条 支持范围。财政奖励资金用于支持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的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以及公共机构节能改造项目。已享受国家其他相关补助政策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不纳入本办法支持范围。

第六条 符合支持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实行审核备案、动态管理制度。节能服务公司向公司注册所在地省级节能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省级节能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进行初审, 汇总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组织专家评审后, 对外公布节能服务公司名单及业务范围。

第三章支持条件

第七条 申请财政奖励资金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须符合下述条件:

(一) 节能服务公司投资70%以上, 并在合同中约定节能效益分享方式;

(二) 单个项目节能量 (指节能能力) 在10 000 t/a标准煤以下、100 t/a标准煤以上 (含) , 其中, 工业项目节能量在500 t/a标准煤以上 (含) ;

(三) 用能计量装置齐备, 具备完善的能源统计和管理制度, 节能量可计量、可监测、可核查。

第八条 申请财政奖励资金的节能服务公司须符合下述条件:

(一)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以节能诊断、设计、改造、运营等节能服务为主营业务, 并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审核备案;

(二) 注册资金500×104元以上 (含) , 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

(三) 经营状况和信用记录良好, 财务管理制度健全;

(四) 拥有匹配的专职技术人员和合同能源管理人才, 具有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和稳定运行的能力。

第四章支持方式和奖励标准

第九条 支持方式。财政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按年节能量和规定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资金主要用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及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相关支出。

第十条 奖励标准及负担办法。奖励资金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共同负担, 其中:中央财政奖励标准为240元/t标准煤, 省级财政奖励标准不低于60元/t标准煤。有条件的地方, 可视情况适当提高奖励标准。

第十一条 财政部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 支持地方有关部门及中央有关单位开展与合同能源管理有关的项目评审、审核备案、监督检查等工作。

第五章资金申请和拨付

第十二条 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考虑各地节能潜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情况、资金需求以及中央财政预算规模等因素, 统筹核定各省 (区、市) 财政奖励资金年度规模。财政部将中央财政应负担的奖励资金按一定比例下达给地方。

教学工作奖励办法 篇8

第一条为鼓励、吸引各类人才在京创业工作,统筹规范管理本市各项高级人才奖励项目,充分发挥奖励资金的整体效益,根据《北京市吸引高级人才奖励管理规定》(以下简称《奖励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高级人才奖励项目是指受奖励人一次性获得奖励金额超过1万元(含)或因同一原因累计获得奖励金额超过1万元(含)的人才奖励项目。

第三条市人事局、市财政局负责对本市高级人才奖励工作进行综合管理和监督。

第二章设立、备案与调整的申报程序

第四条凡2005年6月30日后申请设立高级人才奖励项目的,须由组织实施部门报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审核,经市政府批准后方可实施。

设立高级人才奖励项目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高级人才奖励项目的申请报告(含奖励目的、奖励范围、奖励额度、奖励周期、奖励项目的社会及经济效益等内容);

(二)拟开展的高级人才奖励项目的申报评审程序;

(三)设立高级人才奖励项目申请表(一式三份)。

第五条在2005年6月30日前设立实施的高级人才奖励项目须由组织实施部门向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备案后方可继续实施。

履行备案手续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设立高级人才奖励项目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或政策性文件;

(二)开展高级人才奖励项目的申报评审程序;

(三)高级人才奖励项目的实施情况;

(四)高级人才奖励项目备案表(一式三份);

第六条对高级人才奖励项目的奖励范围、奖励额度、奖励周期等内容进行调整的,组织实施部门应在实施前3个月向市人事局、市财政局提出申请,经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审核报经市政府批准后方可实施。

调整高级人才奖励项目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调整高级人才奖励项目内容的申请报告;

(二)高级人才奖励项目的执行情况;

(三)调整高级人才奖励项目内容申请表(一式三份)。

第三章奖励资金预算与管理

第七条设立“北京市高级人才奖励专项资金”,该项资金由市财政专项拨付,用于本市高级人才奖励项目奖励经费支出。

第八条“北京市高级人才奖励专项资金”的使用遵循公开公正、注重实效、合理安排、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九条高级人才奖励项目的组织实施部门应在每年9月底前编制下一年度高级人才奖励资金预算报市人事局,市人事局审核汇总后送市财政局。

编制高级人才奖励资金年度预算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本年度高级人才奖励资金预算执行情况;

(二)高级人才奖励资金下一年度预算申请报告及增减变化情况说明。

第十条对于高级人才奖励项目执行过程中预算资金额度出现缺口时,须由组织实施部门提前1个月向市人事局提出追加申请,市人事局审核汇总后送市财政局。

第十一条对于高级人才奖励项目执行过程中预算资金额度出现结余时,经市人事局、市财政局核准后可结转下一年度使用。

第四章高层次人才奖励的范围

第十二条《奖励管理规定》第五条第一款所称外商投资企业是指在本市依法设立和认定且注册资本金全部到位的以下各类外商投资企业(含港、澳、台地区投资):

(一)经商务部批准认定为地区总部或市商务局批准并已取得《跨国公司在京地区总部确认证书》的外商投资企业;

(二)经商务部批准并已取得《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的投资性公司;

(三)经商务部及科学技术部批准并已取得《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的创业投资企业;

(四)经商务部批准并取得《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的具有采购、分销、结算经营范围的外商投资企业;

(五)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取得《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并取得营业执照的外商投资银行;

(六)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取得《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并取得营业执照的外商投资保险公司;

(七)经财政部批准,并取得营业执照的外商投资会计师事务所;

(八)世界500强中境外公司的在京投资企业;

(九)其他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及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

《奖励管理规定》第五条第一款所称担任副总经理以上或相当职务是指担任副董事长、副总裁、副总经理以上(含)职务,事业部制企业的事业部总监;任职时间以任命书或任职聘书日期为准。奖励申报工作由市商务局或其委托机构负责。

第十三条《奖励管理规定》第五条第二款所称软件企业是指经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并取得《软件企业认定证书》的企业。

《奖励管理规定》第五条第二款所称软件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是指担任企业部门经理以上职务的人员;任职时间以任命书或任职聘书日期为准。奖励申报工作由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或其委托机构负责。

第十四条《奖励管理规定》第五条第二款所称集成电路企业是指经市工业促进局批准并取得《集成电路企业认定证书》的企业。

《奖励管理规定》第五条第二款所称集成电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是指担任企业部门经理以上职务的人员;任职时间以任命书或任职聘书日期为准。奖励申报工作由市工业促进局或其委托机构负责。

第十五条《奖励管理规定》第五条第三款所称北京科技研究开发机构是指经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并取得《北京科技研究开发机构证书》的企业。

《奖励管理规定》第五条第三款所称担任主任或相当职务是指驻京研发机构中的第一负责人;任职时间以任命书或任职聘书日期为准。奖励申报工作由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或其委托机构负责。

第十六条《奖励管理规定》第五条第四款所称来京投资企业是指经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并取得《来京投资企业认定证书》的企业。

《奖励管理规定》第五条第四款所称担任常务副总经理以上及总会计师、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是指担任常务副董事长、常务副总裁、常务副总经理以上职务及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且年薪10万元(含)以上的人员;任职时间以任命书或任职聘书日期为准。奖励申报工作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或其委托机构负责。

第十七条《奖励管理规定》第五条第五款所称金融企业是指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准的,在京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金融企业。其他对首都金融业发展有特殊贡献的非法人金融机构经市政府金融工作协调小组批准可参照执行。

《奖励管理规定》第五条第五款所称副总经理以上或相当职务的人员是指获得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国家金融监管部门资格认定,并担任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行长)、副总经理(副行长)、监事长的金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任职时间以在京实际任职时间为准。奖励申报工作由市政府金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或其委托机构负责。

第十八条《奖励管理规定》第五条第六款所称在京国际、国内文化艺术名人、名家和民族传统艺术专家、体育明星、优秀教练员及杰出文化艺术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是指经市优秀文化体育人才认定委员会认定的且在京创业工作的优秀文化、艺术、体育人才。

奖励申报工作由市优秀文化体育人才认定委员会或其委托机构负责。

第五章高层次人才奖励申请程序

第十九条《奖励管理规定》第五条的专项奖励申报人由主管税务机关对其上一年度所缴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额进行确认后,通过所在单位于每年的5月~9月间向组织实施部门申请,由组织实施部门将申报材料审核汇总后报市人事局核准发放兑现相关奖励,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对于符合奖励条件但本年度未申请的,下一年度不能申请补报兑现上一年度的奖励。

申报人员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企业法人或分支机构营业执照副本和相关认定证书、批准证书及许可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二)申报人的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或护照)原件和复印件;

(三)申报人任命书、任职聘书、聘用(劳动)合同等证明及学历等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四)企业所在地税务部门出具的上一年度缴纳个人工资薪金收入所得税完税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五)申报人购房的《房屋买卖合同》、购房发票、《房屋所有权证》,申报人购车的购车发票、《机动车登记证书》原件和复印件,申报人参加专业领域培训的费用证明资料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出具的投资证明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六)用于接受奖励款项的申报人银行账户或借记卡有关信息资料。

第二十条在2005年6月30日前按照《北京市外商投资企业高级人才购房购车专项奖励暂行办法》、《关于北京市软件企业高级人才专项奖励管理暂行办法》、《关于来京投资企业购买经营办公用房申请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和来京投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购房专项奖励实施办法》等规定已兑现的奖励金额与《奖励管理规定》实施后的奖励金额合并计算。对于合并计算奖励金额已超过30万元的申报人员,不再予以奖励;对于合并计算奖励金额未超过30万元的申报人员,可继续申请奖励。

第六章附 则

第二十一条各相关单位和当事人应如实提供申报材料,对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承担相应行政及法律责任;如有弄虚作假,一经查实,追回奖励,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社会公众可通过市人事局、市财政局设立投诉举报电话(65245084、68480466)对高级人才奖励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由市人事局、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山西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 篇9

http://2011-5-23

山西省人民政府令

(第131号)

现发布《山西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省长 孙文盛

1998年11月11日

第一条 为奖励取得教学成果的单位和个人,鼓励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根据国务院《教学成果奖励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教学成果,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过实践证明符合教学规律,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和教学改革研究成果。

第三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各级各类学校、学术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教师及其他个人,均可依照本办法申请教学成果奖。

第四条 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教学成果奖:

(一)省内首创的;

(二)经过两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检验的;

(三)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并产生一定影响的。

第五条 省人民政府建立的教学成果奖,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等级。对获奖者颁发相应的证书和奖金。

第六条 省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教学成果奖的评审工作。

第七条 教学成果奖应组成专门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委员会成员由省教育行政部门聘任有关部门的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组织教学成果奖的评审工作,核查申报教学成果奖的单位和个人的申请资格,确定教学成果奖的获奖等级。

第八条 在教学成果的方案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做出主要贡献的单位,为教学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申请教学成果奖时,每项成果的完成单位不得超过三个。

第九条 直接参加教学成果的方案设计和实施,并做出主要贡献的个人,为教学成果的主要完成人。申请教学成果奖时,每项成果的完成人不得超过五人。

第十条 申请教学成果奖的单位或个人,按下列程序申报:

(一)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成果,由主要完成者向所在院校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向省教育行政部门申报。

(二)中等及中等以下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学成果,由主要完成者向所在学校或单位提出申请,按行政隶属关系逐级审核,并由地、市教育行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向省教育行政部门申报。

(三)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学术团体、社会组织及其他个人申请教学成果奖的,向所在地、市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由地、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向省教育行政部门申报;在本省行政区域内隶属于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单位或个人的教学成果申请教学成果奖的,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向省教育行政部门申报。

(四)由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完成的教学成果,由其完成者联合向主持单位或主要完成人所在单位提出申请,按照本条第(一)、(二)、(三)项程序申报。第十一条 教学成果奖的评审坚持公正、公平、科学、合理的原则,由评审委员会无记名投票产生;评审委员会五分之四以上委员到会,投票方有效。一等奖须有评审委员会到会委员会四分之三以上赞成、二等奖须有三分之二以上赞成、三等奖须有二分之一以上赞成。

推荐国家级奖,应从省级一等奖中产生,须有评审委员会到会委员二分之一以上赞成。

第十二条 评审通过的教学成果奖项目,应在授奖前公布。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公布的教学成果权属有异议的,可以自公布之日起60日内向省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意见,由省教育行政部门提交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裁定。

第十三条 教学成果奖每两年评审一次。教学成果奖获奖证书由山西省人民政府颁发。教学成果奖的奖金,由省财政部门商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在当年教育事业费中安排。

第十四条 教学成果奖的奖金,归项目获奖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截留。

获得教学成果奖,计入本人考绩档案,作为评定职称、晋级增薪的重要依据。第十五条 对弄虚作假或者剽窃他人教学成果获得教学成果奖的,由授奖单位收回证书和奖金,并对直接责任者由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六条 具体评审办法由省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教学工作奖励办法 篇10

为了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劳务输出工作考核奖励办法。

一、考核对象: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考核依据及内容:

1、考核依据:以县委、政府下达的责任目标为依据。

2、考核内容:劳务输转人数、有组织输出人数、劳务收入、农民工培训、劳务基地建设、维权服务保障、劳务基础资料及报表、创新工作及县上领导根据平时掌握情况定性考核。

三、考核办法:

1、考核采取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结果上报县综合经济责任目标考核委员办公室汇总。

2、考核实行百分制。其中:

(1)、输出人数占40分;其中配合职能部门组织输出人数占10分,配合劳务带头人、中介机构组织输出人数占10分,境外输出人数占10分,自谋输出人数占10分;

(2)就地转移15分;

(3)、劳务收入占5分;

(4)、农民工培训占10分,其中乡镇引导培训5分,职业技能培训5分;

(5)、创建劳务基地、回乡创业5分;

(6)、维权服务保障占5分;

(7)、基础资料及劳务报表占5分;

(8)、创新工作5分;

(9)、定性考核占10分。

定量考核依任务完成情况按比例得分,定性考核依据工作进展及质量由分管领导打分。

四、奖励办法:

教学工作奖励办法 篇11

第一条 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由中国消防协会根据国家科技部《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和《中国消防协会章程》有关规定设立, 经国家科技部批准 (国科奖社证字第0179号) 。

第二条 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面向中国消防行业科技型企业, 是中国消防科学技术领域最高级别的民间奖项, 奖励在中国消防协会单位会员中科技型企业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与开发、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科学技术普及等方面取得成果或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其宗旨是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 提高消防科学技术创新能力, 促进消防科学技术发展。

第三条 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的推荐、评审、授奖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非法干涉;实行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

第四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发布的《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奖励范围、奖励设置和评审标准

第五条 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奖励在完成以下科学技术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 在消防及相关科学技术研究及其产品开发中, 完成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取得成果;

(二) 在消防科学基础性技术 (含技术基础及质量管理) 研究中取得成果;

(三) 在为决策科学化及管理现代化而进行的软科学研究中取得成果;

(四) 在消防科学技术普及中取得成果。

第六条 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设一、二、三等奖, 每年评审一次。在评审时, 对特别重大的科技成果, 在该项目已取得一等奖的基础上, 经评审委员会审定, 可授予特等奖。

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实行限额奖励, 每届奖励数量不超过30项, 其中一等奖最多5项, 二等奖最多10项, 三等奖最多15项。当申报项目的水平达不到奖励等级或申报项目不足时, 可以空缺。

第七条 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的评审基本标准:

一等奖:有重大创新, 总体技术水平或理论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成果转化程度高, 创造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对消防科学技术进步有重大作用。

二等奖:有较大创新, 总体技术水平或理论水平居国内领先水平, 成果转化程度较高, 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对消防科学技术进步作用明显。

三等奖:有一定创新, 总体技术水平或理论水平居国内先进水平, 成果转化程度较高, 创造了较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对消防科学技术进步有较大作用。

对科学普及项目及软科学研究项目还须衡量其普及或应用的广泛程度和社会效益。一等奖成果应得到广泛普及或应用, 二等奖成果应在很大范围普及或应用, 三等奖成果应在较大范围普及或应用。

第三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八条 设立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评审委员会, 负责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的评审工作。其主要职责:

(一) 评定获奖项目及其等级;

(二) 对评审过程中的争议做出裁决;

(三) 研究处理评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九条 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评审委员会设主任1人, 副主任2~5人, 委员若干人。委员由常任委员和应届专业委员组成。

常任委员由常务理事会或会长办公会聘任。

应届委员从中国消防协会评委专家库中遴选。评委专家库成员原则上从我会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专家中产生, 经常务理事会或会长办公会批准。每次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评审前, 根据申报项目的数量和专业, 从评委专家库中遴选专家组成专业评审组或担任专业主审员, 参加评审委员会。

评审委员会成员必须承认和遵守评奖规则, 并签署诚信承诺书。

为保证评审的公正性不受干扰, 评审委员会成员名单在最终评奖结果宣布以前不对外公布。

第十条 中国消防协会办事机构内设立奖励工作办公室, 承担日常工作。

第四章 申报条件及途径

第十一条 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采取单位和个人推荐的办法申报, 接受以下单位和个人的推荐:

(一) 中国消防协会分支机构: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行业分会;

(二) 省、自治区、直辖市消防协会;

(三) 中国消防协会企业单位会员;

(四) 中国消防协会理事5人以上;

(五) 两院院士2人以上。

第十二条 申报条件

必须是消防科学技术领域基础理论、决策科学、科研开发、工程应用和科普教育等方面的优秀成果。

(—) 技术研究成果应经过鉴定、验收等相应评价, 并经过一年以上的实际应用, 证明技术先进、质量稳定、效益明显;

(二) 理论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并公开出版或在全国性或国外学术刊物发表, 为同行所公认, 对学科发展或工程实践有指导意义;

(三) 决策科学类项目研究成果应被决策者采纳并付诸实施, 经过实践证明正确可行;

(四) 不存在成果权属、主要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及其排序方面的争议;

(五) 第一完成单位应为中国消防协会单位会员, 或第一完成人为中国消防协会会员;

(六) 凡涉及国家安全领域的保密项目及其完成人, 不得申报与被推荐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已解密或者不保密的国家安全领域的项目及其完成人申报与被推荐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审查, 并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同意;

(七) 凡已获得国家或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的项目, 一般不再申报或被推荐本奖;

(八) 凡往年申报过本奖而未获得奖励的项目, 如无实质性新进展, 不得再次申报。

第十三条 申报与推荐单位必须按规定提交《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推荐书》, 并附相应技术文件或证明材料。推荐书要经项目完成人、完成单位同意。技术评价证明需由我会认可的机构出具或由我会组织专家进行评价。

第十四条 各等级奖的主要完成人限额为:一等奖15人, 二等奖10人, 三等奖5人。主要完成人依据贡献大小顺序排列。

第十五条 两个以上单位共同完成的科技成果项目, 由承担该项目的第一完成单位负责申报。

第五章 评 审

第十六条 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工作办公室负责接收推荐项目的申请资料并进行形式审查。

(—) 经形式审查合格的项目, 提交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

(二) 对不符合规定的项目, 通知推荐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补正, 逾期不补或经补正仍不符合要求的, 视为无效申请。

第十七条 评审委员会以会议方式进行评审, 实行评委集体讨论、无记名投票的方法。评审委员会议应当有三分之二以上 (含三分之二) 委员参加。其评审结论须经到会委员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方能有效。

第十八条 评审委员会按申报项目专业领域设立专业评审组或专业主审员 (每专业主审员2人以上) 。专业评审组或专业主审员对通过形式审查的项目进行专业评审, 包括项目的科技水平、技术难度、关键技术和创新点、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审委员会根据专业评审组或专业主审员的专业评审意见进行综合评审。

第十九条 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的评审实行回避制度。若评委是参评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则该评委退出该项目评审年度的评审工作;若评委是参评项目主要完成单位的在职人员, 则该评委须在该项目评审时回避。

第二十条 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的评审工作实行异议制度, 接受会员和社会监督。评审委员会评选出的项目, 在中国消防协会主办的《中国消防》、《消防科学与技术》、《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三本刊物 (以下简称“三刊”) 、中国消防网和有关媒体上予以公告。自公告之日起30日内为异议期,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对公告项目内容的真实性、成果权属、获奖资格、主要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及其排序等问题提出异议。

第二十一条 异议处理。报奖单位内部提出的异议, 由该单位负责处理;报奖单位之间的异议, 由协会奖励工作办公室帮助协调;其他单位和个人提出的异议, 由奖励工作办公室调查核实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报评审委员会裁决。异议期满后30天为异议处理期, 处理期内未处理完异议的项目, 取消本年度评奖资格。

凡属对项目评审的非实质性异议, 不予受理。项目完成人、完成单位和推荐者对评审等级的意见一般不予受理。

第二十二条 经异议程序后的项目报常务理事会或会长办公会批准, 即可授奖。

第六章 颁奖及经费

第二十三条 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实行公开授奖, 在“三刊”、中国消防网和有关媒体上公布。

第二十四条 协会向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发奖牌、奖励证书和奖金。

第二十五条 本奖项的奖金来自协会会费和社会捐赠。受理社会赞助和冠名。

第二十六条 本奖不收取参加评奖和受奖者任何费用, 但受奖者到颁奖地点领奖所发生的费用由受奖者或其所在单位承担。

第二十七条 参加评审的成员为尽协会会员义务, 不取得报酬, 但参加评审过程中实际发生的费用 (如交通、食宿费用等) 可由本会承担。

第七章 罚 则

第二十八条 申报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要严肃认真, 实事求是。对弄虚作假、剽窃、侵占他人科技成果, 或以不正当手段骗取协会科技创新奖的, 经查证属实, 将撤销其奖励, 追回荣誉证书和奖金, 三年内不再受理其申报本奖。处理结果将在“三刊”、中国消防网和有关媒体上予以公告, 并建议有关部门或单位按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九条 参与协会科技创新奖评审活动和有关工作的人员在评审活动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或以任何方式泄露、窃取申报项目的技术秘密者, 将禁止其再参与协会科技创新奖评审工作, 并建议有关部门或单位按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是授予单位和个人的荣誉。奖励证书不作为确定科学技术成果权属的直接依据。

第三十一条 申报、推荐、评审等具体程序由《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评奖细则》规定。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中国消防协会负责解释。

XX市科协信息宣传工作奖励办法 篇12

为充分调动全市科协系统干部职工积极宣传科协、开展调研,采编、撰写、上报信息稿件和调研文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展示遵义市科协系统在新时期取得的新成果、新业绩,增强科协的社会影响,特制定XX市科协信息宣传工作奖励办法。

一、奖励对象

1.市科协机关全体干部职工。

2.各县(区、市)科协全体干部职工。

3.市直各学会会员。

二、奖励范围

1.被中国科协网站及中国科协主办的报刊、杂志采用的信息稿件、调研文章。

2.被省科协网站、《XX省科协通讯》及其他由省科协主办的报刊、杂志采用的信息稿件、调研文章。

3.被市科协及XX市公众科技网采用的信息稿件或调研文章。

三、奖励标准

1.被中国科协网站及中国科协主办的报刊、杂志采用的信息稿件每篇奖励100元。

2.被省科协网站、《XX省科协通讯》及其他由省科协主办的报刊、杂志采用的信息稿件每篇奖励50元。

3.各县(区、市)科协被市科协及XX市公众科技网采用的信息稿件每篇奖励20元;市科协干部职工撰写的信息稿件每篇奖励10元。

4.全市科协系统干部职工撰写的调研文章,被上级机关刊物、杂志等采用的,市科协以稿酬为依据,给予同等金额的奖励。

四、关于兑现奖励的几点说明

1.信息宣传奖励工作由市科协办公室统一组织管理,负责对各县(区、市)科协、市直各学会、市科协各部(室)报送的信息进行编发、统计,每季度通报一次信息采用情况,年终汇总一次性予以奖励。

2.同一篇信息稿件或调研文章大致内容不变,经反复修改在不同级别报刊、杂志、网站上发表的,按最高一级层次兑现奖励。

3.除XX市公众科技网采用的信息以外,所有在奖励范围内应给予奖励的信息,均需提供佐证材料。

4.所有信息稿件、调研文章被采用的报刊、杂志、网站必须是各级党委、政府、科协主办或管辖的正规官方信息发布机构。

五、关于信息报送的几点说明

1.上报或发表的文章内容须是宣传党的科技(科普)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宣传科协系统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的新举措及取得的成效;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者的业绩;宣传科协自身形象,包括:科协的性质、宗旨、任务以及开展的重大活动和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科协在促进全市科技进步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等。

2.文章必须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观点鲜明、文字精炼,确保信息质量。

3.所有以单位名义上报的信息须由单位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审核同意,对未经审核同意擅自上报,造成不良后果的,要严肃追究撰稿人责任,所在单位承担相应责任。

4.各县(区、市)科协、市直各学会上报市科协的信息文章须注明撰稿人和撰稿人电话、邮箱等联系方式。

教学工作奖励办法 篇13

党群工作奖励和岗位津贴发放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电力公司的党群工作,调动各级党群组织和党群工作兼职人员的积极性,根据芙蓉公司党委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党群工作奖励

(一)奖励类别

1、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

2、先进工会分会、优秀工会工作者、工会工作积极分子;

3、先进团支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

4、优秀妇女工作者。

(二)奖励标准

1、先进党支部、先进工会分会、先进团支部,分别为1000元;

2、工会工作积极分子50元;

3、其他人员100元。

(三)奖励办法

按照各类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条件,依规定程序进行考核评比,符合规定条件者,即进行表彰并按上述标准实施奖励。由综合部提出具体实施方案,报主管领导批准后办理。

二、党群工作兼职人员岗位津贴发放

(一)发放范围 下列人员兼职从事党群工作任职期间,可按规定享受相应岗位津贴,包括:党总支委员、纪检组成员;党支部书记、工会(职代会)副主席、工会委员、工会分会主席、工会经费审查小组组长;团委书记、团委干事;女工主任。

(二)发放标准

1、享受每人每月100元岗位津贴人员:党总支委员、党支部书记;工会副主席;工会分会主席、工会经费审查小组组长;团总支书记、团总支干事、女工主任。

2、其余人员享受每人每月50元岗位津贴。

3、工会兼职会计、出纳等其他有关人员的岗位津贴按上级规定执行。

(三)发放程序

1、工作考评。由党总支牵头,对党群工作兼职干部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发放相应的岗位津贴。

2、提出方案。由综合部根据考核结果提出岗位津贴发放具体实施方案,每半年进行一次。

3、领导审批。实施方案报主管公司领导批准。

4、发放领取。根据公司领导批准的实施方案,由综合部发放到个人,领取人签字确认。

三、加强对所需经费的管理

(一)党群工作奖励所需经费分别从党费、工会费用中解决。党群工作兼职岗位津贴由公司管理经费中解决。

(二)奖励和岗位津贴一般以发放现金为主,必要时也可发放等额纪念品。

(三)要严格执行预决算等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专款专用。纪检监察审计组、资产财务部、工会经费审查小组要加强对相关经费使用的监督、检查。

(四)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奖励和岗位津贴标准可适当调整,由党总支研究决定;其他相关人员确有必要实施奖励时,可参照执行。

(五)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试行,由综合部负责解释。

教学工作奖励办法 篇14

三 亚 学 院

各类优秀教学奖项评选与奖励办法

为充分调动全校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树立典型,发挥先进人物的示范带头作用,健全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广大教师献身高等教育事业,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规范全校各类优秀教学奖,科学设置教学奖项,严格评选标准,明确评选程序,特制定本办法。

一、评选范围

凡在学校工作三年以上,遵守学院规章制度,积极承担学校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全年工作量饱满,无教学事故的在岗教师,均可参加各类优秀教学奖项的评选。

二、奖项设置

教学类奖项分为三等5项。

―1―

1.特等奖1项:优秀教师奖; 2.一等奖(优秀教学奖)3项:

(1)青年教学新秀奖(40岁以下教师);(2)教学改革与创新奖;(3)乐业敬业奖(中老年教师); 3.二等奖1项:优秀实践教学指导奖。

三、评选条件

(一)特等奖——“优秀教师奖”评选条件

1.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

2.认同学校办学的基本理念、基本价值和基本图景,并能结合本职工作努力践行。

3.具有良好的志业、敬业、专业、乐业的职业素养以及团队精神与职业道德。

4.积极承担教学任务,认真备课,精心组织,严谨执教,从严治学;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理论功底,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教学成效显著。

5.年终考核连续两年达到良好以上,其中一次必须是优秀。

6.高级职称教师至少当年独立完成学术论文2篇、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1篇;讲师至少当年独立完成学术论文或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2篇。

7.完成下列教学成果中的任何一项,具有显著成效(主持人)。(1)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成果。以培养本科层次的人才为主体,以培养创新创业型、复合型、应用型、有效实用性人才为目

―2―

标,以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为使命,形成的有特色、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

(2)专业建设方面的成果。专业定位明确,社会适应性强;规模与结构协调发展;特色鲜明;培养方案科学、体现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全面发展;毕业生质量被社会认可。

(3)课程建设方面的成果。课程目标、课程计划的先进性与科学性;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国际化、前驱性和实用性;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有效性;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优秀教材的建设;教学基本文档的先进性和规范性。

(4)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教学方面的成果。有完整、规范的实践、实验、实训、实习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与实施计划;实践教学模式有特色、有实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突出成效;有严格的制度保证和实验室、实习场地等方面的条件保证。

(5)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方面的成果。在办学特色或教育教学的某个层面、某个环节、某个问题、某个专项的改革创新成果,具有教学理念的先进性,措施与方法的可行性,效果的有效性和影响力,成果推广的适用性和广泛性。

(6)人才培养规格和标准方面的成果。在“311”人才培养规格、五种素养(工具、专业、人文、人格、行动力)、五种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

―3―

力)等方面的育人成果。有方案、有平台、有措施、有制度保证、有评价体系,效果显著。

(7)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成果。团队组织形式的创新性;团队内部结构的合理性;团队目标和愿景的共同性和前驱性;教风建设(志业、敬业、专业、乐业)的有效性;团队任务的明确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团队沟通与合作的和谐性;资源共享的自觉性;团队文化的导向性和凝聚力。

(二)一等奖——“青年教学新秀奖”评选条件

1.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

2.认同学校办学的基本理念、基本价值和基本图景,并能结合本职工作努力践行。

3.具有良好的志业、敬业、专业、乐业的职业素养以及团队精神与职业道德。

4.具有良好的主人翁态度和奉献精神;认真负责地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刻苦钻研业务,精心组织教学,教学效果好;努力教育育人,学生认同;不断进步与提高,具有良好的发展潜质。

5.年终考核连续两年均为良好或良好以上。

6.当年至少独立完成学术论文或教学改革研究论文2篇。7.完成下列教学成果中的任何一项,具有较显著成效(前3名)。

―4―

(1)专业建设方面的成果。专业定位明确,社会适应性强;规模与结构协调发展;特色鲜明;培养方案科学、体现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全面发展;毕业生质量被社会认可。

(2)课程建设方面的成果。课程目标、课程计划的先进性与科学性;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国际化、前驱性和实用性;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有效性;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优秀教材的建设;教学基本文档的先进性和规范性。

(3)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教学方面的成果。有完整、规范的实践、实验、实训、实习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与实施计划;实践教学模式有特色、有实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突出成效;有严格的制度保证和实验室、实习场地等方面的条件保证。

(4)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方面的成果。在办学特色或教育教学的某个层面、某个环节、某个问题、某个专项的改革创新成果,具有教学理念的先进性,措施与方法的可行性,效果的有效性和影响力,成果推广的适用性和广泛性。

(5)人才培养规格和标准方面的成果。在“311”人才培养规格、五种素养(工具、专业、人文、人格、行动力)、五种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育人成果。有方案、有平台、有措施、有制度保证、有评价体系,效果显著。

―5―

(三)一等奖——“教学改革与创新奖”评选条件 1.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

2.认同学校办学的基本理念、基本价值和基本图景,并能结合本职工作努力践行。

3.具有良好的志业、敬业、专业、乐业的职业素养以及团队精神与职业道德。

4.努力探索,勇于改革,在各项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上成绩突出。

5.年终考核连续两年均为良好或良好以上。

6.当年至少独立完成学术论文或教学改革研究论文2篇。7.完成关于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方面的教学成果一项,有较显著成效(前3名)。

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方面的成果:在办学特色或教育教学的某个层面、某个环节、某个问题、某个专项的改革创新成果,具有教学理念的先进性,措施与方法的可行性,效果的有效性和影响力,成果推广的适用性和广泛性。

(四)一等奖——“乐业敬业奖”评选条件

1.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

2.认同学校办学的基本理念、基本价值和基本图景,并能结合本职工作努力践行。

3.具有良好的志业、敬业、专业、乐业的职业素养以及团队精神与职业道德。

―6―

4.在传授和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应用能力、创新精神上富有敬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及精湛的教学艺术;结合自身专长,不遗余力,充分发挥余热和专长,在教学和科研上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有显著成效。

5.年终考核连续两年均为良好或良好以上。

6.当年至少独立完成学术论文或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2篇。7.完成下列教学成果中的任何一项,具有较显著成效(前3名)。

(1)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成果。以培养本科层次的人才为主体,以培养创新创业型、复合型、应用型、有效实用性人才为目标,以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为使命,形成的有特色、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

(2)专业建设方面的成果。专业定位明确,社会适应性强;规模与结构协调发展;特色鲜明;培养方案科学、体现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全面发展;毕业生质量被社会认可。

(3)课程建设方面的成果。课程目标、课程计划的先进性与科学性;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国际化、前驱性和实用性;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有效性;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优秀教材的建设;教学基本文档的先进性和规范性。

(4)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教学方面的成果。有完整、规范的实践、实验、实训、实习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与实施计划;实践教学模式有特色、有实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7―

有突出成效;有严格的制度保证和实验室、实习场地等方面的条件保证。

(5)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方面的成果。在办学特色或教育教学的某个层面、某个环节、某个问题、某个专项的改革创新成果,具有教学理念的先进性,措施与方法的可行性,效果的有效性和影响力,成果推广的适用性和广泛性。

(6)人才培养规格和标准方面的成果。在“311”人才培养规格、五种素养(工具、专业、人文、人格、行动力)、五种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育人成果。有方案、有平台、有措施、有制度保证、有评价体系,效果显著。

(7)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成果。团队组织形式的创新性;团队内部结构的合理性;团队目标和愿景的共同性和前驱性;教风建设(志业、敬业、专业、乐业)的有效性;团队任务的明确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团队沟通与合作的和谐性;资源共享的自觉性;团队文化的导向性和凝聚力。

(五)二等奖——“优秀实践教学指导奖”评选条件 1.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

2.认同学校办学的基本理念、基本价值和基本图景,并能结合本职工作努力践行。

3.具有良好的志业、敬业、专业、乐业的职业素养以及团队

―8―

精神与职业道德。

4.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实践教学中指导学生“五种素养”、“五种能力”的培养上,有思路、有计划、有措施、有显著效果。

5.年终考核连续两年均为良好或良好以上。

6.当年至少独立完成学术论文或教学改革研究论文2篇。7.完成实践教学方面的教学成果一项,具有较显著成效(前3名)。

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教学方面的成果:有完整、规范的实践、实验、实训、实习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与实施计划;实践教学模式有特色、有实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突出成效;有严格的制度保证和实验室、实习场地等方面的条件保证。

四、评选要求及相关问题

1.评选名额:特等奖项不限比例名额,按条件严格要求。一等奖项评选名额不超过专任教师总人数的3-5%,二等奖项评选总数不超过评选范围内人数的5-8%,由学校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

2.评选时间:各类优秀教学奖项每年评审一次。

3.奖励金额:特等奖10,000元;一等奖6,000元;二等奖3,000元。

4.评选办法:

(1)所有评选项目,各单位均应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严格

―9―

按照评选条件认真组织推荐。

(2)被推荐对象必须承诺所填写数据及上报材料真实有效,并由所在单位严格把关。

(3)各类优秀教学奖项评选工作的组织单位是教务处。由教务处、各分院相关负责人和有关专家教授等共同对推荐对象相关材料进行审查和初评后,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评审,最后报院务会议审议通过。

(4)获得的各类优秀教学奖,记入本人档案,作为评定专业技术职务晋级的一项重要依据。

5.评选材料:

(1)评选推荐者须填写《三亚学院关于各类优秀教学奖项申报表》(一式三份)(2)相关材料与支撑材料(一份)

(3)申报表中数据及材料必须是近三年以来的优秀事迹

附件:三亚学院关于各类优秀教学奖项申报表

三 亚 学 院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主题词:高校 教师 优秀教学 奖励办法

2010年11月23日(共印4份)

上一篇:村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方案下一篇:粗心酿成的错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