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技奖励工作报告(共8篇)
社会科技奖励工作报告 篇1
科技奖励绩效自评报告
根据福州市财政局关于印发《2016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自评工作方案》的通知(榕财统[2017]1号)精神,我局认真研究,积极部署,对实行绩效目标管理的2016科技奖励项目进行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的实施依据、基本性质、用途和主要内容、涉及范围、预期投入情况及实施后达成的主要效益
根据《福州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若干配套政策》(榕政综„2011‟54号)文件精神,《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落实我市科技发展专项规划,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集中力量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参加高新企业申报,对获市科技进步奖项目和单位分别给予一定奖励。2016年投入1350万元,实施科技奖励项目130项。据统计数据,市财政投入1350万元,项目实施后2016年获得项目销售收入达7.56亿元,获得利税5000万元,带动社会效益10.4亿元以上。
(二)项目执行基本情况
1、项目资金(包括财政拨款、自筹资金)实际到位及支出情况 项目实际到位资金1350万元,支出1350万元
2、为保障项目实施而制定的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
根据《2016年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要求,对申报项目进行形式审查,按照《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规定,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并根据专家意见,择优对130个项目立项并进行管理。
二、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绩效评价指标和选用原则和依据 根据《2016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自评工作方案》要求,利用比较法对2015年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获市级科技进步奖企业进行评价。
(二)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接到市财政局绩效考评通知后,我局高度重视,立即召开局务会,成立机构,研究制定制定方案。为进一步规范绩效自评工作,提高绩效自评质量,市科技局成立了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领导小组,对2016列入绩效评价的科技奖励项目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各业务处按照财政支出项目绩效目标要求,收集整理2015年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获市级科技进步奖的企业相关数据报计财处。
(三)存在不足。
由于我局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处于摸索阶段,没有专门的绩效评价机构,缺乏绩效评价专业人才。
三、项目绩效评价结论
(一)项目绩效评价得分及等级
2016年,市科技局较好地完成绩效目标任务,自评分数86.3分,自评等级良好。
(二)项目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分析
本项目设定4个绩效目标,从项目投入标准、项目资金投入、投入项目数、产生效益对市区域科技重大项目进行考核,从统计的数据看,均完成目标。
1、目标完成率。每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奖励10万元;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0万元、二等奖6万元、三等奖2万元。完成率100%。
2、投入项目数,目标2016投入项目数量为130项。
3、投入资金数,目标1350万元,实际1350万元。
4、产生效益,目标带动企业R&D投入5000万元,实际超过1亿,同时通过强化龙头企业产业带动作用,提升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通过重大项目带动资金投入,带动社会效益14.5亿元。
(三)绩效评价指标得分具体分析
1、目标完成率。本指标6分。目标完成率A=目标实际完成数/6×A期初目标编制数,得分为6×A。我局为6×4/4=6,按要求完成,自评得分6分。
2、项目单位请款率。本指标5分。项目单位请款率B=项目单位实际申请资金/项目单位预算执行期间根据进度情况或支出需要应向财政部门申请资金×100%,本指标5分。B﹥100%时不得分,B≦100%时得分为5×B。按要求完成,自评得分5分。
3、财政部门核拨资金与项目单位请款资金偏离率。本指标5分。财政部门核拨资金与项目单位请款资金偏离率C=财政部门核拨率-1,C=0时得5分;则∣C∣每偏离10%分扣1分,扣完为止(如∣C∣=0.25%,则扣1分),按要求完成,自评得分5分。
4、预算执行率。本指标6分。预算执行率D=当年预算对应的实际支出资金/本预算安排资金×100%,D=100%时得6分,D﹤100%时得分为6×D。按要求完成,自评得分6分。
5、资金使用率。本指标6分。资金使用率E=当年预算对应的实际支出资金/财政部门核拨资金,得分为6×E。“财政部门核拨资金”为0时,本项不得分。按要求完成,自评得分6分。
6、预算绩效管理组织保障情况。本指标5分。其中:项目单位成立以主要领导为预算绩效管理领导小组得3分,按市财政局评价方案要求成立评价工作组得2分。均按规定成立,自评得分5分。
7、目标编制数量。期初每编制1个绩效目标得0.3分,本项最高3分。我局编制为4个,自评得分1.2分。
8、目标个性化程度。编制充分反映项目专业特点的“产出与效益”类个性指标的,每1个个性指标得0.5分,本项最高5分。我局为2个,自评得分1分。
9、目标全面程度。本指标5分。编制的绩效目标全面涵盖投入、产出、效益三类10种目标得5分,不满10种的按比例计分(如期初编制三类5种目标,得分为5×5/10=2.5分),我局为5×3/10=1.5自评得分1.5分。
10、预算执行监控情况。项目单位开展预算执行监控并按要求填报监控表和监控报告得5分,否则不得分。我局均有认真完成,自评得分5分。项目列入财政重点监控名单并按要求填报监控表和监控报告得2分,否则不得分。我局无重点监控表和监控报告,本项不得分。
11、项目管理制度健全。项目单位独立或会同其他单位共同制定项目相关管理制度得1分(制度应包含但不局限于项目范围管理、资金分配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项目中止管理等内容),否则不得分。我局按要求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自评得分1分。
12、项目管理制度执行有效性。项目管理符合相关项目管理制度得2分,有1处不符合扣0.5分,扣完为止。无项目管理制度此项不得分。我局项目管理符合规定,自评得分2分。
13、财务管理制度健全性。项目单位独立或会同其他单位共同制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得1分(办法应包含但不局限于资金使用范围、参与者职责、风险防控等内容),否则不得分。我局独立制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自评得分1分。
14、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有效性。资金管理符合相关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得2分,有1处不符合扣0.5分,扣完为止。无资金管理办法此项不得分。我局资金符合资金管理办法,自评得分2分。
15、会计信息质量-财政、审计检查情况。项目被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列为财政监督检查和审计对象的得3分,财政监督检查或审计发现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1个问题扣0.5分,扣完为止。没有发现会计信息质量问题,自评得分3分。
16、会计信息质量-会计师事务所检查情。项目单位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得1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发现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1个问题扣0.2分,扣完为止。没有发现会计信息质量问题,自评得分1分。
17、会计信息质量-单位自查情况。项目单位自行开展会计信息质量自查得1分,自查发现问题的,1个问题扣0.1分,我局自查没发现问题,自评得分1分。
18、奖励项目数。本指标 6 分。实际完成值不低于绩效目标值 130项时得满分,低于绩效目标值得分为指标分值×绩效目标值完成率。我局2016年完成130项,自评得分6分。
19、带动企业R&D(科技研发经费)投入。本指标 6 分。实际完成值不低于绩效目标值 5000万元 时得满分,低于绩效目标值得分为指标分值×绩效目标值完成率。我局2016年绩效目标值为5000万元,自评得分6分。
20、可持续效益。本指标 6 分。实际完成值不低于绩效目标值 100% 时得满分,低于绩效目标值得分为指标分值×绩效目标值完成率。自评得分6分。
21、服务对象满意度。本指标 6 分。实际完成值不低于绩效目标值 100%时得满分,低于绩效目标值得分为指标分值×绩效目标值完成率。自评得分6分。
22、资金拨付情况(适用于对下补助项目)。本指标 6 分。当年资金拨付有不及时、不足额、不符合补助标准的,有一项扣1分,扣完为止。我局均按要求及时、足额拔付,自评得分6分。
23、财政投入乘数(适用于非财政投入大于财政投入的项目)。本指标 6 分。财政投入乘数=非财政资金投入/财政资金投入,J≧10得满分;J﹤10时每少1按分值的10%扣分,扣完为止(如:分值为5,J为7.1,则得分为5-30%*5=3.5分)。既为5000/1350=3.7×6=2.4,自评得分2.4分。
(四)项目实施中好的经验和做法
科技奖励政策在引导我市企业自主创新、培育高质量企业群体、鼓励企业研发投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手段,作为科技、经济、产业政策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其在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方面的积极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存在问题是对科技奖励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建议:
1、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扶持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2、挖掘和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有自主知识产权、成长潜力大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群体。
3、进一步拓展高新技术产业上升空间,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加大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培养工作,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4、继续大力宣传高新技术企业等科技政策,针对有潜力的地区和园区专门举办高企、加计扣除等相关政策培训班,拓展政策服务面。
5、帮助企业做好研发费用的归集,设立研发费用辅助核算账目,规范整理相关凭证及明细表。
6、及时了解应参加复审企业的情况,主动帮助企业分析复审中的难点,提前做好申报相关材料,提高企业复审通过率。
福州市科技局
2017年4月22日
社会科技奖励工作报告 篇2
1 国家科技奖励的评价功能
科技奖励是科学技术活动的内在机制, 是一个国家或者科研团体对科学技术研究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手段, 是社会给予科技人员的一种崇高荣誉和贡献认同。奖励科学发现、发明创造, 鼓励科技进步, 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科技政策和措施。为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1999年5月23日, 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签署国务院第265号令, 发布了新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按《条例》规定, 国家科学技术奖分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5个奖项, 每年评审一次。除了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是授予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外, 其余4项奖是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公民、组织。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 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国家技术发明奖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公民;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在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 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 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2]。这三项奖励统称为国家科技奖励三大奖。2003年, 国家科技奖励三大奖在原设一等奖、二等奖两个级别的基础上, 都增设了特等奖, 专门表彰“做出特别重大科学发现或者技术发明”、“在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和组织。
国家科学技术奖是我国科学技术的最高奖, 具有显示度高、影响力大、示范性强的特点, 是衡量一个单位、科研团队或个人学术水平、科研创新能力、科技转化能力和社会贡献的重要指标之一。
总的来说, 国家科技奖励的评价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对科技成果的评价; (2) 对科技人才的评价; (3) 对科研机构的评价。根据《条例》要求, 国家自然科学奖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 前人尚未发现或者尚未阐明, (2) 具有重大科学价值, (3) 得到国内外自然科学界公认;国家技术发明奖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 前人尚未发明或者尚未公开, (2) 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 (3) 经实施, 创造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 在实施技术开发项目中, 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 创造显著经济效益的, (2) 在实施社会公益项目中, 长期从事科学技术基础性工作和社会公益性科学技术事业, 经过实践检验, 创造显著社会效益的, (3) 在实施国家安全项目中, 为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保障国家安全做出重大科学技术贡献的, (4) 在实施重大工程项目中, 保障工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2]。从这些评选条件可以看出, 获奖项目首先得是创新性非常强的项目, 当某成果、个人或机构的获奖项目越多时,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成果、个人或机构的科学技术水平越高, 创新实力越强, 对社会的贡献越大, 科技创新的社会影响力也越大。
在我国, 科技人才往往是依附于某个组织机构的, 个人获得奖励, 也是组织机构科技实力的表征。因此, 完全可以通过对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三大奖项目的计量分析, 来测度高校的科技创新社会影响力。
2 2000—2007年间高校获奖情况简介
2000—2007年间, 既是我国面向21世纪的头八年, 也是我国新一届党和政府领导人领导全国人民实现2020年远景规划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几年,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 也是科学技术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整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科技竞争力如何, 将直接决定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水平、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选取这一期间的数据, 不仅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与理论意义, 也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同样, 高校在这一期间的科研情况、科研成果、科技实力、创新能力、科技创新社会影响力也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决定着高校的发展战略和发展前景。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 以及国家“九五计划”、“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和“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实施, 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 为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高校通过竞争, 积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科技攻关、国防军工等科研任务, 使得高校的科技实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大增强[3]。
从2000年度起,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全部正式按新《条例》制定的标准评选出来。通过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官方网站 (www.nosta.org.cn) 收录的1995年—2006年“三大奖”通用获奖项目数据库、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编制的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公报》 (2001年—2007年) [4]进行统计分析 (未公布涉及国防、国家安全的项目) , 2000—2007年间三大奖通用获奖项目 (下同) 共计1770项, 其中以普通高等院校为项目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项目为647项, 占全部奖项的36.55%强。如果从项目完成的参与机构来看, 2000—2007年间共计有212所高校获得过国家科技奖励, 共出现过1204次 (一所高校参与完成了多个奖项, 或一个奖项奖励了多家参与高校, 出现一次就算一次) , 其中:2000年国家科技奖励三大奖215项中涉及127次高校, 2001年国家科技奖励三大奖167项中涉及90次高校, 2002年国家科技奖励三大奖198项中涉及118次高校, 2003年国家科技奖励三大奖186项中涉及144次高校, 2004年国家科技奖励三大奖233项中涉及167次高校, 2005年国家科技三大奖247项中涉及170次高校, 2006年国家科技奖励三大奖254项中涉及173次高校, 2007年国家科技奖励三大奖270项中涉及215次高校。通过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 高校获奖成果及获奖数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这表明, 高校不仅是国家基础研究的主力军, 还是应用研究的重要方面军, 以及高科技产业化的生力军, 高校科技创新活动与创新能力得到了党和政府、社会各阶层的高度肯定与认同。
3 高校科技创新社会影响力的测度方法
尽管有212所高校在2000-2007年期间获得过国家科技奖励, 但是每所高校的科技创新社会影响力的度是不相同的, 就算是同样的参与次数, 其表征出来的科技创新社会影响力也是不相同的。原因有二:一是高校在获奖项目成果完成单位中的排位不同, 也就决定了高校对项目成果的贡献度不同;二是国家科技奖励三大奖设有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三个级别, 每个级别的含金量各不相同。因此, 必须确定奖项之间不同的权重, 根据一定的计量公式, 按照一定的数据处理规则, 构建一个较为科学的测度方法体系, 以定量的形式来表征高校科技创新社会影响力。
3.1 权重的确定
根据国家科技奖励三大奖的获奖项目数、奖励金额和各获奖机构对获奖项目的同比配备的奖励额度, 可以确定三大奖不同奖励级别间的权重, 如表1:
3.2 计算公式
权重确定以后, 就可以按照下列公式来计算各获奖项目成果完成机构所获得的分数[5]。
Y=[2 (N-i+1) /N (N+1) ]·W
其中Y为在某一获奖项目中项目成果完成机构的得分;N表示完成项目成果的总机构数;i表示机构署名顺序;W为权重。分数的多少表征了某获奖项目成果完成机构科技创新社会影响力的大小。
3.3 数据处理规则
最近几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时期, 大量的高校合并、改名, 高校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因此,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遵循以下规则:
(1) 对于合并的高校, 以合并后的高校名称作为计量单位。如“北京医科大学”并入了“北京大学”, 因此原“北京医科大学”所获得的奖励并入“北京大学”计算。
(2) 对于改名的高校, 以改名后的高校名称作为计量单位。如“北方交通大学”现改名为“北京交通大学”, 在计算时以“北京交通大学”作为计量单位。
(3) 对于处于不同校区的高校, 以统一的高校名称作为计量单位。如“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与“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 统一以“中国地质大学”作为计量单位。
(4) 对于以高校内部部门名称作为项目成果完成单位的, 直接以其上级高校名称作为计量单位。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直接计入“华中科技大学”。
(5) 对于同一高校内部不同部门作为同一项目成果完成单位的, 因其署名顺序不同, 且有多家机构共同完成, 因此在处理时按上述公式累次计算得分。如2005年有一项科学技术进步奖成果, 其完成单位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分列第五、第六位, 则对“首都医科大学”按公式计算两次得分。
4 高校科技创新社会影响力的测度结果
按照上述确定的测度原则和方法, 通过对2000—2007年间国家科技奖励三大奖项目的计量分析, 就可以算出212所高校的得分。得分高, 表明该高校的科技创新社会影响力大;得分低, 表明该高校的科技创新社会影响力相对较弱。根据得分的多少、同一得分则按参与获奖项目成果的多少进行排序, 可以得出212所高校因国家科技奖励所表征出来的科技创新社会影响力排行表, 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 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 我国高校、特别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承担着重大的使命。在212所榜上有名的高校中, 排名前20位的高校, 皆为“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这也表明, 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一批国内一流高校, 在国家的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研究型大学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不仅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地位, 而且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为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高等学校要在国家创新工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努力推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 及时把握技术前沿和最新科技的发展动态, 加快技术开发, 围绕经济建设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 应该跟国家、地方的一些重点企业密切合作, 探索出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新路子, 为改造传统产业、调整产业结构, 加强农业和农业工作, 培养新的增长点服务。
需要说明的是, 以2000—2007年间国家科技奖励三大奖的获奖项目为基础, 测算出高校科技创新社会影响力及其排行表, 收录的普通高校仅有212所, 而全国普通高校有1900余所, 本文并不是否定那些未能见榜的1700来所高校在国家创新工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其实所有高校的科技创新活动都是国家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不可分割的部分, 只是每所高校因其创新人才、创新资源、创新能力的差别而产生了分化, 这也是无法避免的。
摘要:高校已成为国家科技奖励的主要授奖对象, 其科技创新社会影响力可以通过国家科技奖励的成果数量来表征。根据一定的权重、计算公式和数据处理规则, 以2000—2007年间国家科技奖励三大奖的获奖项目为基础, 可以测算出高校科技创新社会影响力及其排行表。结果表明,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科技创新社会影响力非常大, 在国家的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国家科技奖励,高校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社会影响力,测度
参考文献
[1]王章豹, 等.高校科研排行性评价与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设计[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1) :1-8.
[2]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EB/OL].http://apply.cpst.net.cn/law/center/1027664977.shtml.
[3]李志民.从国家科技奖励看高校科技创新作用[EB/OL].ht-tp://www.paper.edu.cn/person/lizhimin/man.html.
[4]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年度公报 (2000年—2007年) .
社会科技奖励工作报告 篇3
全国学会科技奖励工作培训班在北京举办
培训班邀请了科学技术部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社会奖励处处长陈苏作题为《社会奖励路在何方?——个人关于社会力量设奖的一点思考》的主题报告。陈苏通过统计数据深入剖析了社会设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结合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等若干奖项的内容介绍如何打造品牌化的社会奖励工作,他指出学会要把社会奖励工作当做事业来做,全身心地投入,不能盲目随意,只有领导重视,过程规范,受众面广才能更好促进奖励的发展。
培训班上中国物理学会原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国桢,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秘书长张雁,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主任赵建军分别就中国物理学会物理奖、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科技奖励和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进行了情况介绍。在互动交流环节中,学会秘书长结合报告内容,针对网络运用、税收、奖项合并等不同设奖问题进行了提问,两位专家对问题逐一进行解答。
会后,学员普遍反映此次培训内容丰富精彩,观点鲜明,对学会做好科技奖励工作有所帮助。
科技奖励工作是确保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内在激励机制。目前,科技奖励在世界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相对独立完整的体制。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也对科技奖励体制进行了改革,中国科协所属学会的社会力量设奖工作已初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发展状况良好。从国家奖励办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科协系统共有81个学会主办或联合主办了88个奖项,占在该办登记注册社会力量设奖励的40.7%。因此要做好社会力量设奖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夯实工作基础,扩大品牌效应。为此要增强宣传意识,营造良好氛围;增强质量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和评审质量;增强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奖项吸引力。
社会科技奖励工作报告 篇4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市委“发展大产业、打造大园区、建设大城市”的战略思路,抢抓机遇,依托科技资源优势,突出科技招商特色,搭建科技招商平台,拓宽招商渠道,注重整体联动,加强跟踪落实,全面完成全年招商引资工作目标任务(工业1800万元、专项200万元),为珲春市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广泛收集招商引资信息。
1、突出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寻求引进高新技术企业落户珲春。
2、围绕本市企业上、下游产品生产厂商,联合企业开展招商引资,发展产业集群。重点做好与合作区各园区联合招商。
3、充分利用市经合局和招商局对外联系广泛的优势,定期了解与之联系紧密的沿海及外地公司(企业)有意向来珲春市投资的信息和产业转移扩张的信息。
4、充分利用市招商引资“”中科院系统在沿海等地有业务项目联系的企业信息,寻求了解招商线索。
5、走访珲春籍在外创业且有回珲春发展愿望的科技人员,老板企业家,牵线搭桥,了解掌握招商信息。
6、继续本着“我有项目你落户,你有项目我服务”的原则,大力与各县(市)科技系统开展联合招商活动。
7、动员局全体干部职工,充分利用朋友、同学、亲戚等关系,挖掘招商线索。
(二)建立招商引资信息滚动台帐。
要按照信息项目、在谈项目、协议项目、在建项目、投产项目分类建立台帐,落实到科室(单位)、责任到人。对在谈项目要把重点放在尽力促成投资方老板来黄考察;对信息项目要确定重点,加强跟踪联系,促成尽早签订投资协议;对在建项目和投产项目要会同市相关部门做好协调服务。
(三)制定出台市科技局服务招商引资项目的优惠政策。
凡是来黄投资,特别是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招商引资项目,建成投产后,可享受下列优惠政策:
1、优先申报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2、市级科技三项经费优先给予重点倾斜。
3、市高新技术引导基金优先给予周转支持。
4、积极会同市商业银行解决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同时可享受贷款贴息政策。
5、优先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帮助落实国家有关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
6、积极帮助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帮助联系高校大院大所,寻求技术依托。
7、优先受理专利申请,提供知识产权保护。
(四)根据2009年度全市招商活动安排,有针对性的积极做好前期工作,提供招商项目,参与招商活动。
(五)建立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
要把招商引资工作列为全年局系统目标管理的第一要务,实行一票否决制。在年终目标管理考核时,没有一项意向性协议招商项目的不得评为先进科室(单位)。对于建成投产的招商项目,市里奖给我局的项目奖金,拿出60%奖给第一个提供招商信息、第一个签订协议并跟踪服务至建成投产的招商小组;属市知识产权局和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引进的项目,则100%返给项目引进单位。凡完成招商任务的科室(单位),年终评先中授予先进科室(单位)。
(六)科学安排时间和人力物力财力,坚持招商引资工作和日常科技工作两手抓、两不误,确保全面完成市政府交给我局的各项年度工作目标。
《科技成果奖励办法》 篇5
科技成果奖励办法
(2012年修订)
为加强集团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进步,充分调动临床医务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努力培养科技性人才,提高临床工作的科技含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奖励条件
凡以集团各医疗、科研单位为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为与集团或集团所属各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专业技术人员或与集团签订相应的科研合作协议的客座科研基金申请人,且集团拥有知识产权的科技项目,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1.2.
3.4. 科技成果获各级政府部门颁发的科技奖、发明奖等奖励的; 科技成果通过各级政府部门技术鉴定的; 科技项目获各级政府部门批准立项且有科研基金支持的; 在专业学术期刊(必须有国家承认的“中国标准刊号(CN)”)上发表的论文;
5.6. 已结题的科技项目通过集团学术委员会鉴定并验收合格的; 申请的专利项目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授予专利权的。
二、科研成果奖励标准
1.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60万元,二等奖:50万元,三等奖:40万元;
2.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50万元,二等奖:40万元,三等奖:30万元;
3. 国家发明奖:一等奖:40万元,二等奖:30万元,三等奖:20万元;
4. 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30万元,二等奖:20万元,三等奖:10万元;
5.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万元,二等奖:15万元,三等奖:10万元;
6. 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奖:在原有奖励的基础上集团再加100%的奖励;
7.8. 市级科技进步奖:在原有奖励的基础上集团再加100%的奖励; 市级医学新技术引进奖:在原有奖励的基础上集团再加50%的奖励;
9. 区级(含县级市,下同)科技进步奖、医学新技术引进奖:在原有奖励的基础上集团再加50%的奖励;
10. 集团级新技术新项目奖:一等奖:10000元,二等奖:5000元,三等奖:3000元;(已获奖的科研成果不参加集团科研成果的评审)。
以上各条中若同一成果重复获奖,则按最高获奖等级的标准予以一次性奖励,不重复计算。若之后获更高级别奖,则补足差额。
三、课题资助奖励标准
1. 国家资助课题:20%课题到位经费;
2. 省部资助课题:15%课题到位经费;
3. 市、区资助课题:10%课题到位经费;
4. 企业资助课题:10%课题到位经费。
四、论文发表奖励标准
1. SCI、EI、ISTP收录的国外期刊:期刊SCI影响因子×10000元;
2. 国内中华级(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的)期刊(增刊除外):论著:2000元,综述、短篇论著:1500元,临床研究、临床经验等:1000元,病案报告:500元;
3. 国内中华级期刊以外的核心期刊(增刊除外):论著:1000元,综述、短篇论著:750元,临床研究、临床经验等:500元,病案报告:250元;;
4. 所有已发表的文章如果符合标准,均可实报实销所发表文章的版面费和审稿费。但费用报销时需提供相关票据、证明。另外,需提供该文章内容的相关复印件用于集团备存。
五、专利项目奖励标准
1.凡以集团各医疗、科研单位为专利权人的专利发明项目,经国家相
关部门批准被依法授予专利权后,奖励职务发明人3000元。
2.凡以集团各医疗、科研单位为专利权共有人的专利发明项目,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被依法授予专利权后,奖励职务发明人1500元。
六、奖励申报程序和分配办法
1. 凡符合本办法奖励标准所规定条件的科研项目组负责人应书写《科技成果奖励申请书》并附相关材料报集团科教科;
2. 科教科应负责验证各申请人的成果原件和复印件及有关证明材料,并在整理、归类、初审后,报集团学术委员会审议;
3. 集团学术委员会根据本办法审议各项申请并决定奖励金额,之后由总经理批准执行;
4. 获奖奖金由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组成员对成果贡献的大小进行分配并予以实施,奖金的个人所得税自理。
5.依据。
七、附 则
1.2. 本办法自XX年XX月XX日起实施。本规定若与集团之前相关制度中相关规定有相悖之处,则依本获奖材料由科教科负责整理、归档并作为获奖者考核和晋升的规定执行。
科技创新奖奖励办法 篇6
第一条为了奖励在xxx范围内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做出一定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创新奖励暂行办法和xxx省广播电视局科技创新奖奖励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xxx内的集体和个人。
第三条本办法奖励的范围包括:广播电视技术领域内科技创新成果及与广播电视事业有关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推广及转化等。
第四条申报总台科技创新奖的项目,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应用与广播电视事业有关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等)并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省内首创的;
2、本行业先进的;
3、经实践证明具有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二)在推广、转化已有的科技成果工作中,做出较大贡献并同时取得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三)在工程建设、设备研制和技术改进中,采用新技术,并同时取得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四)在广播电视技术运行、维护、管理中,编制科学的、先进的规范、规程、标准,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第五条申报科技创新奖的项目,必须应用于实践一年以上,证明其功能和性能可靠,并持有使用单位、部门出具的证明。
第六条拟申报科技创新奖一等奖的项目,应经过有关部门鉴定。
第七条对成果有明显争议的项目,在争议未解决前,不得申报总台科技创新奖。
第二章奖励标准及办法
第八条总台科技创新奖按其所奖励项目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技术难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等级:
一等奖项目在技术上有重大创新,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指标应达到或接近同类项目的省内先进水平,推动行业科技进步的作用很大,并取得重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二等奖项目在技术上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达到或接近同类项目的省内领先水平,推动行业科技进步的作用显著,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三等奖项目在技术上有创新,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指标应达到或接近同类项目的台内先进水平,推动科技进步的作用较大,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第九条获得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奖的项目,由xxx授予奖状、证书和奖金。奖金如下:
一等奖:8000元
二等奖:6000元
三等奖:4000元
第十条获得一等奖的项目由总台择优推荐申报省局科学技术进步奖。
第十一条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其业绩记入本人档案,作为业绩考核、职务晋升、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三章申报和评审程序
第十二条申报科技创新奖,由总台内各部门按照本办法规定择优申报;总台下达或委托的项目可直接申报。申报单位每年于7月1日至7月31日向总台技术管理部申报本科技创新奖项目,逾期不予受理。
第十三条凡申报总台科技创新奖的项目,须打印填写《xxx技术创新奖申报书》(见附件),报齐应有附件,同时以电子文档格式储存于软盘中。技术管理部审查合格后予以受理。
第十四条几个单位共同完成的项目,由第一完成单位组织联合申报。
第十五条总台科技创新奖由技术管理部归口管理。评审委员会由主管台长、技术管理部主任和各专业评审小组组成,评审委员会主任由主管台长担任,技术管理部主任任评审委员会秘书长。
第十六条评审工作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将所有项目分类为广播中心、电视中心、无线发射与传输、网络传输四个专业。
(二)在总台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库中按专业抽取5—7人组成评审小组,组长由评审委员会主任指定。
(三)评审小组组长向评审小组成员介绍情况,若需要项目完成人代表应到会答辩。
(四)评审小组应根据项目的水平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写出评审意见及建议等次,报评审委员会评定。
(五)技术管理部对评审结果复核后行文上报主管台长批准。
第四章附则
第十六条经评审委员会评定和主管台长批准的拟授奖项目即在总台内予以公告,项目异议受理期为自公告之日起五个工作日。若无异议,即行授奖。
第十七条获奖项目,如发现有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者,经查明属实,即撤消其奖励,追回其奖金,并建议有关单位、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八条本办法由总台技术管理部负责解释。
&n
bsp;第十九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1]
社会科技奖励工作报告 篇7
1 部分科技发达国家科技奖励设奖特点
1.1 美国
目前, 美国保持世界经济与科技领先的地位已近百年。在这期间, 它所进行的各种成功实践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竞相学习的榜样, 其中不乏对其科技奖励设奖的学习与研究。
美国的科技奖励行为开始于19世纪。1872年, 美国土木工程学会所设置的诺尔曼奖章, 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科技奖励的风潮, 之后, 美国的科技奖励活动开始迅速发展。直至目前, 美国在全国设立的科技奖项数不胜数, 有力地推动了其科技事业的发展。
美国奖励活动的运行具有设奖层次多、奖金来源多等特点。不仅有面向国际的奖励, 有政府及社会团体设立的面向国内的奖励, 还有各个学会、行会、企业等面向各自系统的科技奖励。比如国家科学基金会、国防部、能源部等都设有属于自己系统的奖项, 各种社会力量也都可以根据相关规定自行设奖。并且, 政府与各机构设奖相互独立, 各有特点, 尽量避免重复。在奖项设置上, 美国的科技奖励不仅关注基础领域, 而且与时俱进, 对新出现的热点及时设立新的奖项, 以便突出新兴科技的社会影响。
1.2 法国
虽然世界上第一个出现制度化科技奖励的国家是英国, 但是笔者认为, 如果要在欧洲的发达国家中找出一个颇具特色的科技奖励的典型, 非法国莫属。与我国设立的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基层级的这种自上而下的奖励体系不同, 法国的科技奖励体系更倾向于平行发展。由于各个奖项之间没有森严的行政隶属关系, 评审起来也就更容易注重科研成果的真正价值, 使奖项的评估结果更专业, 也更权威。
法国科技奖励一个突出特点是纯精神奖励很多, 比如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科学研究奖章”, 其奖章制度没有任何物质奖励, 仅仅是荣誉性质。但由于评选出的获奖者研究贡献巨大, 被法国学术界高度认同。其它一些诸如法国电力公司设置的铜质奖章, 由于奖金额度非常小, 只有一两千法郎, 其实也就意味着奖励是以精神奖励为主。作为一个以浪漫闻名于世的国家, 设置一些纯精神奖励或基本相当于精神奖励的奖项, 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法国对科技奖励制度的引导期望:科研人员对科学研究需保持纯粹和高尚的心态, 撇开利益寻找真理。不过,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法国科研体系比较完善, 科技工作者不用依赖科研奖金来保证自己的物质生活。
1.3 日本
2013年9月4日, 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预测各国未来经济趋势的《2013-2014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在报告中, 中国未来的世界地位排名29位, 而同处亚洲的日本凭借突出的创新能力、高级研发投入以及高层次人才等, 排名第九[1]。目前, 一个国家的竞争力着重体现在该国的科技实力上, 而科技实力的提高与科技奖励的激励效果密不可分。研究日本的科技奖励对于改进我国现有的科技奖励制度, 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日本的科技奖励制度始于明治初期, 之后经过100多年的发展, 目前已形成中央政府及各省厅、各都道府县和社会力量三大奖励主体构成的奖励体系。这与中国的科技奖励体系类似。就三大奖励主体的区别来说, 日本中央政府设置的科技奖励只针对个人, 对获奖者的年龄、科技工作年限、曾获奖项等要求非常严格, 以确保其荣誉的崇高地位;47个都道府县所设置的奖项, 经常为中央政府科技奖提供候选项目, 其奖励模式深受中央政府级奖项影响;学术团体、发明协会和企业等社会力量设置的奖项在日本科技奖项中比例最大, 其中, 不少奖项地位很高, 享受的颁奖规格和宣传力度有时甚至与国家最高规格相仿。
1.4 印度
在亚洲, 除日本以外, 在科技发展方面颇具特色的国家当属印度。虽然其经济水平仍属发展中国家行列, 但是软件等高科技产业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研究印度在发展科技时的奖励措施, 有利于启发同属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改善科技产业链, 提高我国科技的可持续发展。
印度在1947年独立以后, 开始形成门类齐全、领域广泛的科技奖励体系。在发展前期, 印度在西方科技奖励的影响下, 对基础科学设置的奖项较多。比如印度国家科学院在1974年专门对基础学科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的青年科学家设立“印度国家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 奖金为5000卢比 (按照1974年印度计划委员会贫困线的平均标准[2], 这一金额几乎是保障一个贫困印度人七八年的消费支出。) 近年来, 由于对能实时产生经济效益的科研成果关注度提升, 奖项向应用型发明成果倾斜, 不过关于基础科学的奖项数量比例仍然略高于应用科学。
2 我国与科技发达国家设奖的差异
科技奖励的设奖研究一般包括设奖主体、奖励对象、奖项设置、奖励形式及额度这四个方面。各国在具体运作方面各有其特点, 以下主要讨论我国在这四个方面与其它国家的差异之处。
2.1 设奖主体
科技奖励的设奖主体包括政府和各种社会力量, 世界各国的科技奖项一般也确是由政府和社会力量所设立, 只不过在不同国家, 二者的主体地位不同。在科技发达国家, 通常以社会力量作为设奖主体。比如美国, 社会力量设奖不仅在数量上远多于政府奖:仅美国物理学会、美国化学会和美国土木工程学会这三个学会设立的奖项就超过了150项, 而且, 其影响力在政府科技奖励之上的也层出不穷, 比如“泰勒环境奖”、“图灵奖”和“美国科学院奖”等。
由于受“官本位”、“官贵民贱”等传统观念的影响, 加上建国后一段时间微观个体缺乏相对“富有”的特殊政治环境, 到20世纪末, 我国的科技奖励设奖机构还只能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的政府机构为主。不过考虑到社会力量设奖具有强大的优势 (如填补行业科技奖励空白、奖励对象广泛、奖金强度大、帮助政府减少奖金开支等) , 我国政府对社会力量设奖逐步重视。根据我国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的汇报, 从2001年3月到2013年4月, 我国共有219类社会力量设立的科技奖项登记备案。2012年, 登记注册的社会力量在举办的161项奖励活动中, 颁发的科技奖金共计1.72亿元人民币[3];相比较同年我国政府在国家级科技奖励方面投入的6752.45万元[4], 就奖金额度来看, 社会力量设奖局面正在逐渐打开。不过, 同科技发达国家社会力量设奖比例、覆盖范围与影响力相比, 还远远不够。
2.2 奖项设置
奖项设置是科技奖励中的关键环节。各国根据其具体情况, 科技奖项设置的领域较为广泛。除了针对专门行业的奖项, 还有旨在奖励特定人群的项目:比如针对青年与女性的科技奖励、针对国际的科技大奖以及顺应时代潮流的科技普及奖励。研究我国与科技发达国家在这些方面设奖的差异, 有助于对我国现有的奖项设置进行反思。
2.2.1 针对特定人群设置的奖项。
根据韦伯尔分布的结果, 在历史上, 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即时年龄多处于25至45岁之间, 此概率的峰值为37岁[5]。不少国家抓住这一规律, 采取措施鼓励更多青年做出科技贡献。比如, 美国设置总统杰出青年学者奖等奖项, 并出台一系列高强度的奖励扶持政策, 以期给予青年科学家更为长效的培养机制;亚洲的日本、新加坡、印度等国也非常重视对青年科学家的培养。印度政府设立的“禅狄、思瓦鲁普、巴哈迪纳加尔科学技术奖 (SSB) ”、“巴特纳加尔科技奖”等科技奖项都是针对45岁以下的青年科学人员, 且奖金额度较高。相比较而言, 我国针对青年科学家的奖励, 数量并不多。我国以政府名义设置的唯一一项针对青年科学家的奖项是上海政府设立的“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在2012年的首次颁奖中, 只有9人获此殊荣;我国依靠社会力量设立的青年科学家奖项声望也极为有限:在已登记备案的219类社会力量设立的科技奖项中, 针对青年科学家的仅有十余项, 且并不为大众熟知。由于科技奖励中存在年龄限制和一些“马太效应”的影响, 很多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贡献很难得到恰当的评估与表彰, 一般的科技奖励也就很难实现对他们的激励效果。笔者认为, 为更有效地激励青年推动科研事业的发展, 设置更多更高级别的青年科学家奖十分有必要。
除了青年, 女性也是设置科技奖项时需要加强关注的群体。随着女性科研潜力的发掘以及社会地位的提高, 一些国家已经采取措施提高女性参与科技的比例。比如美国建立一些女性联合会、女性化学家协会等;法国欧莱雅集团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起来, 共同设置“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我国虽然也有设立针对女科学家的奖项, 但是数量少, 荣誉度低, 很难对女科学家产生强烈的激励效应。
2.2.2针对国际设置的大奖。
设置国际性大奖有助于彰显国家的科技与经济实力, 促进该国与国际间的科技交流, 并从中获得更优质的科技资源。为此, 世界各科技强国对设置国际性大奖都相当重视。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就设立了一系列国际大奖, 不管是奖金额度还是宣传方式的规模都是空前的。例如, 1985年颁发“日本国际奖”和“日本奖”, 1993年又设立“秋樱国际奖”, 奖励对象均为在全球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奖金高达四千万至五千万日元。在颁发这类国际大奖时, 日本通常会请天皇和皇后、首相、两院议长等政要出席, 以显示该奖的权威度和重要地位, 激励科技工作者努力做出突出科研贡献。
与之相比, 我国虽然部分省部级和社会力量也设置了一些面向国际的奖项 (比如“中医药国际贡献奖”) , 但影响力较弱;唯有国家设置的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但由于该奖设立时间较晚且是纯精神奖励, 其激励效果较别国同类型的科技奖励有所减弱。其实, 缺少相当数量影响力强大的国际性科技奖励, 不利于我国成功吸纳更多高端科技人才。
2.2.3 针对科普设置的奖项。
提高公众的科技素养对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为科技发展提供强大发展后劲、引导国家科技的可持续发展很有裨益。随着各国对科学技术的普及愈发重视, 科普奖也逐渐成为科技奖励体系中的一部分。美国从1942年开始, 先后设立“西屋科技传播奖”、“公众理解科学奖”、“公众服务奖”等表彰在科普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法国在2004年设置了“‘为什么’国际少年儿童科普奖”, 表彰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科学普及的人;在亚洲, 印度也相当注重培养公众科技方面的素养。1987年, 印度设立“国家科普奖”, 以最高达十万卢比的金额奖励在科普、新闻报道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机构和个人。
我国现行的科技奖励制度对科学技术普及这一块的工作做得较少且影响较小。关于科普的科技奖励方面, 2005年, 国家设立科普奖 (图书音像类) , 之后在2006年, 又设立了面向工人、农民的科技奖和企业自主创新奖, 但因放在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项目中, 其独特性很难显现。社会力量所设置的“高士其科普奖”和“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 影响力也都不大。总之, 使国民增长知识、产生兴趣并积极进行科学创造的科普大奖还很少。
2.3 奖励对象
在奖励对象是项目还是个人这个问题上, 目前, 世界上很多科技发达国家依据个体科技工作者在所在领域的贡献和影响, 将奖项尽量授予个人。比如美国的科技奖基本全是个人奖:美国国家科学奖、国家技术奖等奖励的对象都是个人;各民间团体 (如美国科学院、美国化学学会等) 颁布的各种科技奖励, 奖励对象也是个人;在欧洲, 法国的个人奖多于项目奖[6], 比如最负盛名的国家科研中心 (CNRS) 设立的金奖、银奖、铜奖都是授予个人;在亚洲, 日本中央政府设立的科技奖项均授予个人, 都道府县和社会力量的奖励对象有项目, 但也主要是个人;印度的科技奖励则80%以上授予个人[7]。
我国现阶段政府级科技奖励大多还是授予科技项目。据统计, 中国项目奖励的比例超过获奖总数的90%[8]。比如国家级科技奖励中, 只有国家最高科技奖 (该奖每年不超过2人获奖) 以及国际科技合作奖 (该奖每年不超过10人获奖) 授予个人, 数量非常少;奖励对象针对项目的却很多, 像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均是奖励项目的, 每一项目获奖人数都是数人甚至超过10人。相比较政府级, 社会力量的奖励对象更注重针对个体科技工作者。根据华中科技大学徐顽强教授对社会力量奖励对象的统计, 仅授予个人的有78项, 仅授予项目的有72项, 同时授予二者的有46项[9]。为了解广大科技工作者对于奖励对象的看法, 我国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在2004年开展了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涉及全国各部门的几乎所有专业。根据统计结果, 赞成国家设立科技人物奖的居绝大多数, 比例为92.6%。由此可以看出, 广大科技工作者在考虑奖励对象时也是倾向于奖励个人。毕竟奖励对象是项目时受奖人员较多, 容易造成一些排名不公、搭顺风车等现象, 不仅会降低个体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 而且对真正做出贡献的人可能失去应有的激励效果。
2.4 奖励形式及额度
就奖励形式而言, 科技奖励一般可以分为物质奖励 (包括奖金、科研扶持以及提高福利待遇等) 与精神奖励 (包括授予证书奖状、荣誉称号以及头衔等) 。在实际操作中, 多数国家通常会将二者结合, 只是在比例上有所侧重。发达国家政府在设立科技奖项时多会更为注重精神方面的奖励。比如前文所说的法国, 其政府设置的科技奖励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纯精神奖励多。美国也是如此, 其政府对科技界给予的最高奖励———美国国家科学奖和美国国家技术创新奖是纯精神奖励, 没有奖金, 仅授予荣誉。不过, 这些国家在社会力量设立科技奖项时会更注重物质奖励, 比如美国非政府机构设立的“德瑞珀奖”, 每年评选一次, 奖金为50万美元。
与以上这些国家相比, 我国科技水平相对较弱。为显示对科技和人才的重视, 仅依靠精神层面的奖励, 没有一定的物质奖励做支撑, 很难做到吸引整个社会重视科技的风气。所以同科技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政府颁发的科技奖励, 力度通常要大于科技强国的政府级奖项, 比如我国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奖金为500万元人民币, 远超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其它科技发达国家鲜有对国内设置如此高额度的政府级奖项;但社会力量则相反, 虽基本以物质奖励为主, 但差别很大, 大多奖励额度不高, 没有形成类似国外社会力量设立相当规模巨额科技奖的局面。
我国政府对科技奖励采取的形式与额度, 在短期内确实起到引起公众专注科研的作用, 但也引发了一些问题, 比如科研成果过度拼凑包装、科研人员科研趋利性心理加重[10]、新科技产品有毒害等。有些问题不仅会损害奖项的声誉, 而且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比如, 目前广为人知的“三鹿奶粉”毒害婴幼儿事件, 在其奶粉中采用的“新一代婴幼儿配方奶粉研究及其配套技术的创新与集成”技术, 曾经取得2007年度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笔者认为, 在科技奖励激励效果明显、但反面教材也逐渐出现的今天, 如何平衡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关系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科技奖励工作要关注并解决的问题。
3 改革我国科技奖励制度设奖的对策
3.1 扩大社会力量设奖
通过确立社会力量设奖在国家奖励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美、法等国不仅激励了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 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的科技进步。我国在2014年1月10日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 提出要改革目前的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政府将把主要精力放在营造公平的创新环境上, 其它环节包括在研发领域、项目评审、成果评价及应用、资源配置等, 都将做到让市场“说话”[11]。笔者认为, 就科技奖励来说, 这条政策的指向即在完善政府科技奖励政策的前提下, 放宽社会力量设奖的限制、扩大社会力量设奖的范围, 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合理设立奖项。
不过在放开社会力量设奖的过程中, 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第一, 针对大众对社会力量设奖存在虚假宣传、违规收费等疑虑, 国家相关部门对社会力量设奖需设定更为严格的审核标准, 以确保审批通过奖项的真实度、专业度和运作的可执行度;第二, 由于政府设置的科技奖在派生待遇上远大于社会力量设立的奖项 (比如优先申请经费、提高职称、提高收入等) , 科研人员在考虑申请奖项时仍会优先考虑政府设置的奖项。对此, 国家可以规定在派生待遇等问题上要求受奖人的单位将其与员工获政府奖一视同仁;第三, 针对现阶段我国社会力量影响力小, 荣誉感低等问题, 国家可以尽量提升社会力量的设奖地位和颁奖规格, 让大众意识到非政府设立的奖项也非常有意义;第四, 国家可以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来引导社会力量设奖, 比如给设奖企业适当的减税优惠、荣誉称号等。
3.2 增设青年奖、女性奖、国际奖和科普奖
根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的统计, 青年占我国人口总数量的一半以上。但在实际授奖时, 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为例, 截止到2014年1月, 获奖人获奖时年龄最小的也在64岁, 青年科学家由于各种限制很难获得来自高级别奖项的肯定。为了激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努力做出突出贡献, 建议政府取消奖项上对年龄的限制并设置国家级青年科学家奖, 鼓励社会力量多设立青年科学家奖, 以激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在科技领域刻苦钻研, 取得丰硕成果。
除了给青年科学家提供更多得到鼓励的机会, 还需要给科技活动中往往被忽视的女性科技工作者受奖的机会。鉴于很多有科研天赋的女性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等没有施展才能的空间, 建议国家先在省部级设立专门的女科学家奖, 以表明国家支持女性多多从事科研工作的立场;同时, 在评审其它各类科技奖项时, 采取在同等情况下优先支持女性科技工作者的措施。之后, 在女科技工作者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 设立国家级女科学家奖, 奖励形式等参考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大奖。不过有一点需注意, 专门设立针对女科学家的奖项, 并不是对男性的性别歧视与挑战, 而是为了营造女性从事科研工作的氛围, 鼓励更多女性发挥科研潜能, 创造出男性视角意想不到的科技成果。
对于国际性大奖的设置, 我国可以通过给社会力量提供良好的设奖平台, 依靠社会力量吸纳的资金来设立国际性大奖。政府在其中的作用不仅是对社会力量设奖进行严格审核, 以确保设立的奖项在资金、运转周期等方面能达到要求, 还需在宣传力度和颁奖规格上, 协助社会力量扩大影响, 以使其符合我国科技大奖的国际形象。
其实新发明新创造并不只有科技工作者才能做出, 普通人在生活中也经常会有好的创意。不过若只有创意, 缺乏相关的科技理论知识, 改变世界的创意可能就无法成为现实[12]。如果对普通人都进行科学技术的普及, 我国创造发明的数量可能会大幅提升。为了让大众接受科技普及并了解科普传播的重要性, 建议按行业性质划分, 设立面向不同行业的科普奖, 以奖励在科普方面做出突出宣传贡献的个人或组织。该奖项在由国家各省部级单位设定时, 以精神奖励为主, 每个单位在该辖区范围内每年奖励1~2人, 以传达科普的意识;在由社会力量设立该奖时, 建议大幅增加其奖励额度, 以提升科普奖在社会上的受重视程度。
3.3 提高个人奖项的比重
目前, 我国虽然设置了一些针对个人的科技奖, 但同项目奖来说, 数量较少、比重较低。其实从本质来说, 不管名义上是奖励项目还是个人, 奖品最终都是落到个人手里, 为个人所使用。但若明确奖励的对象是某个“人”, 不仅可以彰显科技人员的角色与贡献, 还可以加强获奖者的荣誉感。为此, 设奖机构可以考虑学习科技发达国家的做法, 增设一部分个人奖, 并将一部分项目奖改为针对个体科技工作者的奖项。
在具体操作上, 笔者认为, 各领域的奖项具有一定的共性, 项目奖转化为个人奖也可以借鉴电影的设奖方式:将最佳影片奖看成是项目奖, 颁发给具有突出贡献的科技项目;将最佳男/女演员奖看作杰出科学家奖, 颁发给在重大项目中做出最大科技贡献的个人;将最佳男/女配角奖看作杰出青年科学家奖、女科学家奖等针对特定人群的奖项, 颁发给在重大项目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或女科学家等;将最佳导演奖视为科学技术负责人奖, 奖励在重大科技项目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第一负责人;将最佳编剧奖视为科技成果推广奖, 奖励在重大科技项目中提出最多关键性意见的1~2名科技工作者;将最佳外语片奖视为国际合作奖, 奖励在重大项目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外籍人士;至于最佳纪录片奖、最佳原创剧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等可以改作杰出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 均授予个人。这样一来, 既满足广大科技工作者希望将项目奖改为个人奖的需求, 又不会因为奖项针对个人, 而忽略在项目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一部分人。当然, 真正设奖时还需根据需要, 合理设置奖项名称和层次, 以避免造成奖项冗余、含金量低的情况。
3.4 重视纯精神奖励
同美法等科技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科技奖励在比重上更侧重于物质奖励。毕竟, 提高科技奖励的奖金强度, 在一段时间内可以有效地将整个社会的关注点转移到科技发展中来, 但是这并不是长久解决科技实力薄弱的良策。
美国社会学家杰里·加斯顿曾提出, “虽然科学家确实需要物质来维系生命, 但就奖励系统的运转方式来说, 科学界与经济界是不同的”[13]。在良性运转的科学界奖励系统中, 科技工作者不仅在科学活动中投入圣徒般的热情, 而且在其中获得智力的享受和乐趣。对这样的人来说, 物质奖励能提供的自我满足与激励程度远不如精神奖励;对旁观者来说, 对获奖科技工作者的尊重与敬佩, 通常来源于其突出的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 而不是其所得奖金的额度[14]。随着社会文明程度逐步提高, 广大科技工作者对精神奖励的需求也会日益强烈。在这样的背景下, 重视纯精神奖励, 增设一些影响力较大的纯精神奖励或降低一部分政府奖项的物质奖励额度, 不仅可以引导科技工作者降低科研趋利心理、追求纯粹真理, 还可以净化科研氛围, 减少无科研贡献者侵害知识产权、伪造科研数据等各种学术不端现象。除此以外, 减少政府用于科技奖励的开支, 可以使这部分经费投入到诸如基础设施建设等其它方面上。为使纯精神奖励或者低物质奖励额度的科技奖项达到应有的激励效果, 欧美亚洲一些科技发达国家的成功实践提供了借鉴:首先, 科技奖项需请行业内造诣顶尖的专家进行评审, 评审的对象及项目需具有突出科研水平和学术价值;其次, 在奖励运行的各个阶段通过官方网站、社交网络、主流杂志、电视新闻等扩大宣传, 且每轮宣传都持续一定的周期, 扩大影响;最后, 采取隆重的颁奖仪式, 请政界名人等参与颁奖, 提高颁奖规格。通过提高奖项的荣誉度来鼓励科研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 从长远来看, 其激励作用的正面效益远大于一时的物质奖励, 有利于我国科技的长远发展。
摘要:世界科技发达国家科技奖励设奖各有其有效做法, 如美国、法国、日本和印度, 重视社会力量设奖, 重视青年奖、女性奖、国际奖和科普奖, 奖励对象以个人为主, 物质与精神奖励并重。我国科技奖励设奖主体以各级政府为主, 奖项较少针对青年和女科学家、国际和科普, 授奖对象重科技项目, 奖励形式重物质奖励。借鉴科技发达国家有效做法, 在设奖主体、奖项设置、奖励对象、奖励形式及额度等方面进行改革, 可以提高我国科技奖励制度效能。
社会科技奖励工作报告 篇8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十五年举办同样的盛会,足见国家科技奖“成色之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其中“成色”最高的国家最高科技奖今年却再度空缺。这是继2004年之后,国家最高科技奖第二次出现空缺。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国家科技奖共分五大类:国家最高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际科技合作奖。其中,最受瞩目的自然是国家最高科技奖。该奖须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由国家主席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为500万元人民币。相比之下,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奖金就少得多:一等奖为20万元,二等奖为10万元,特等奖为100万元。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95个项目和7名外籍科技专家。
根据《条例》第八条规定,国家最高科技奖授予两类科技工作者:一是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二是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
《条例》规定,国家最高科技奖每年授予的人数不超过2名。
自2000年至2014年,共有25位科学家荣膺国家最高科技奖,其中包括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金怡濂、叶笃正、吴孟超、吴征镒、闵恩泽、谢家麟等。
其中,2002年度、2006年度和2014年度,都只有1位科学家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200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首次空缺。
2015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为何再次空缺?
“对此我们只能表示遗憾。”据负责评审具体事宜的国家科技奖励办负责人介绍,“我们是严格按照评选程序来的。”
据介绍,与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申报制不同,国家最高科技奖采取的是推荐制,有推荐资格的单位和个人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经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认定的符合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规定的资格条件的其他单位和科学技术专家。
据该负责人介绍,有资格推荐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的机构和专家共有130多个。通过上述渠道推荐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候选人共有9名,第一轮评审从中选出3名候选人,在第二轮评审中,3位候选人的得票数均未过半,其中有的就差“一两票”。
“国家科技奖一直遵守‘宁缺毋滥’的原则,最高科技奖更是如此,不能降格以求。”该负责人介绍,最高评审委会的专家经过讨论,达成共识:这3位候选人虽然都很优秀,但距离最高奖还有一定差距。
一位参与评审的专家表示,今后国家最高科技奖“空缺”可能会成为常态。
屠呦呦为何未能获评最高奖?
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为何未能获评国家最高科技奖?
1969年1月,屠呦呦以组长的身份加入青蒿素的研究工作,1971年10月4日她从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此后的时间里,她还参加了青蒿素的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充分证明了抗疟疾的有效性。
其实,早在2011年,屠呦呦的研究成果就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同年9月,美国拉斯克基金会把当年的临床研究奖颁发给屠呦呦,以表彰她在青蒿素研究中做出的卓越贡献。拉斯克奖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屠呦呦是该奖设立65年来首次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在2011年的颁奖典礼上,斯坦福大学教授露西·夏皮罗这样评价屠呦呦:在人类的药物史上,我们如此庆祝一项能缓解数亿人疼痛和压力,并挽救上百个国家数百万人生命的发现的机会,并不常有。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被国际同行誉为“20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医学创举”。她荣获拉斯克奖后,在国内外引发了广泛关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致贺信:屠呦呦研究员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充分说明了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展示了中医药学的科学价值,体现了我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振奋了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精神。
“我们只能说,我们严格按照评选程序办事。”据国家科技奖励办负责人透露,在2015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评审过程中,没有个人或单位推荐屠呦呦。
据了解,国家科技奖的评审都有严格的流程和时间节点。其评审工作流程为:推荐→形式审查受理(奖励办)→初评(通用项目从4万多名评审专家中随机遴选专家网络评审或审读、评审组会议初评)→评审(各评审委员会)→审定(奖励委员会)→审核(科技部)→审批(国务院)→颁奖(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的推荐工作自2014年11月初开始,截止日期为2014年12月15日;经公示、网络初评和会议初评,初评结果于2015年6月公布。
“屠呦呦先生发明的青蒿素为保护人类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她获得诺贝尔奖也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但是国家最高科技奖有自己的法定程序—如果没有人推荐她,我们也没有办法。”该负责人表示。
(本文转自新华网)
【社会科技奖励工作报告】推荐阅读:
科技公司社会实践报告09-28
参观科技馆的社会实践报告05-26
社会发展科技06-21
科技服务社会08-27
科技社团社会管理09-16
科技创新的社会价值08-21
科技创新社会影响力05-16
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07-05
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