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社会主义心得体会

2025-01-07

特色社会主义心得体会(共8篇)

特色社会主义心得体会 篇1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得体会: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总书记在广州战区考察时强调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所以,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要继续积极努力,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是实现强军梦的战略布局,必须放在实现民族复兴这个大目标下来认识和推进,科学把握其重要举措,理清发展思路,对加速推进这一宏伟军事建设工程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

一、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战略意义

总书记指出,“当前,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加快推进军队改革,谋求军事优势地位的国际竞争加剧。在这场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大潮中,谁思想保守、固步自封,谁就会错失宝贵机遇,陷于战略被动。我们必须到中流击水。军事上的落后一旦形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将是致命的。我经常看中国近代的一些史料,一看到落后挨打的悲惨情景就痛彻肺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二、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指导思想

构建我国军事力量体系必须突出中国特色,坚持以国家核心需求为导向,贯彻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和新形势下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基本要求,以构建信息化积极防御型的军事力量体系为重要标志,满足积极防御和维护国家利益拓展的需要,绝不走对外侵略扩张、争霸、称霸之路。

三、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基本要求

总书记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要牢记,坚决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听从党的绝对指挥,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

二是要牢记,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必须按照打仗这个标准搞建设抓准备,确保军队能够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三是要牢记,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必须保持严明的作风和铁的纪律,确保部队的高度集中统一和安全稳定。

四、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重要举措

1.坚持信息化和机械化复合发展是核心标志

现代战争发展变化的新趋势,使信息化已经成为军队现代化的本质规定性。总书记明确指出,必须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必须牢牢抓住信息化这个核心,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全面推进信息化机械化复合发展和综合集成建设。构建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关键,就是要全力推进信息融合和体系化建设,加速形成新质战斗力,充分发挥信息在战斗力生成中的主导作用。要在赋予机械化武器装备信息系统功能的基础上,把所有作战力量、单元和要素融合集成为有机整体,实现成系统、成体系的综合集成,提升部队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真正实现战斗力倍增。要着眼于解决军队建设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树立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思想观念,注重信息主导、促进要素融合、加强体系建设,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2.推进军兵种战略转型是重中之重

军队是国家军事力量的主体,必须把推进军兵种战略转型作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重点与核心。科学合理地调整优化军兵种结构和军兵种内部结构,促进诸军兵种协调发展,是军队战略转型的重要任务。坚定不移地调整优化军兵种力量结构,在军队建设重点上进一步向海军、空军和火箭军倾斜,提高各军兵种高新技术部队的比例,优化军兵种内部结构和部队编成,推动我军在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中迈出更大步伐。

海军要按照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的战略要求,逐步实现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大力加强海基战略力量和航母编队建设,不断优化海军力量结构,构建合成、多能、高效的海上作战力量体系,提高战略威慑与反击、海上机动作战、海上联合作战、综合防御作战和综合保障能力。

空军要按照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要求,构建适应信息化作战需要的空天防御力量体系,发展新一代作战飞机、新型地空导弹和新型雷达等先进武器装备,提高战略预警、空中打击、防空反导、信息对抗、空降作战、战略投送和综合保障能力。

火箭军要按照精干有效、核常兼备的战略要求,加快推进信息化转型,完善核常兼备的力量体系,提高快速反应、有效突防、精确打击、综合毁伤和生存防护能力。同时,积极推动陆军小型化、多能化、模块化发展步伐,实现区域防卫型向全域机动型转变,构建适应联合作战要求的作战力量体系,提高精确作战、立体作战、全域作战、多能作战、持续作战能力。

3.拓展重大安全领域力量发展是战略需求

新形势下,太空和网络空间已成为国际战略竞争新的制高点,世界主要国家在太空、网络空间和核等重大安全领域的战略竞争愈演愈烈。重大安全领域力量发展,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中的作用日益上升,在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中具有前沿性牵引作用。太空已成为综合国力新的增长点、国际战略竞争的制高点、安全威胁的新,必须尽快筹划组建集中权威的军事航天领导机构,明确太空力量发展模式,体系化发展侦察预警、环境监测、通信中继、导航定位等太空信息装备。网络空间是经济社会发展新支柱和国家安全新领域,网络空间对军事安全影响逐步上升,要加快网络空间力量建设,提高网络空间态势感知、网络防御等能力,遏控网络空间重大危机,保障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核力量是维护我国主权和安全的战略基石,要以完善核力量体系建设作为战略支点,提高战略预警、指挥控制、导弹突防、快速反应和生存防护能力,慑止他国对中国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

特色社会主义心得体会 篇2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八大报告,道路自信,基础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 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一个政党带领人民走什么样的路, 绝不能随心所欲, 否则, 国家民族必定遭折腾, 人民必定受祸害。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着振兴国家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 践行着带领人民走向美好生活的庄严承诺, 历尽艰辛、吃尽了苦头, 才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条道路是沉重的历史代价换来的、是人民对党的不离不弃换来的、是党对人民的高度负责换来的,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就是坚定对中国共产党人自己的人民的自信、对自己的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自信、对自己的执政能力的自信。所以, 道路自信之所以能坚定, 基础是牢固的。

一、广泛的人民群众基础是道路自信的最深厚根基

党的十八大报告总结十年来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的经验之一, 就是依靠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一个政党不管选择什么道路, 如果人民不支持、不跟着走, 就是没路可走, 这个政党也就该下台了。

广泛、深厚的人民群众基础对坚定道路自信有着两个显著的优势:一是我们有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把一切有志于振兴中华的社会力量, 包括有党派人士与无党派人士、有神论者与无神论者、先富者与后富者等, 都团结和凝聚在现阶段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理想的伟大旗帜下, 进一步动员和组织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二是民族团结、政治安定、国内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广大人民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并积极投身于这一伟大的事业中, 这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的根本保证, 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奋斗中, 与人民结下了血肉联系、鱼水之情。中国共产党人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通向繁荣富强、幸福安康的光明之路, 这条道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历程中, 把国家一步步引向繁荣富强, 把人民一步步引向小康社会, 人民享受到了极大的实惠, 打下了广泛、深厚的人民群众基础。要开拓未来, 我们首先面对改革和发展必须攻坚克难的问题, 需要紧紧依靠人民, 尊重广大人民的意愿, 今后的改革, 到底要改什么、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 都要听一听群众的呼声, 看一看群众的诉求, 有了人民的支持, 我们的改革和发展才会真正树立自信心。

二、对国情的正确判断是道路自信的基本依据

任何国家的发展都要以本国的基本国情为根据, 基本国情是国家发展的依据和出发点, 是否从基本国情出发, 决定着大政方针的正确与否。基本国情包括有利和不利因素, 对其需要加以辩证的分析和准确把握, 最大限度增大有利因素和减少不利因素, 扬长辟短, 道路自信才会坚定。

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已取得了巨大成就, 胜利地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 生产力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但我国仍然处于“三个没有变”的阶段:即我国基本国情没有变;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当今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大好机遇和严峻挑战的条件下, 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 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牢牢把握我国发展前进的正确方向。

经过这些年的探索, 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已经比较清楚了, 目前, 我们党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的认识找到了规律。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 既吸收借鉴别国有益的做法为我所用, 又不照搬照抄别国的方法, 不盲从别国的路子, 始终坚持以我为主, 这就是我国目前和今后的道路。这是一条康庄大道, 只要坚定不移地按照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方法走下去, 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的幸福富裕生活等目标都一定会顺利达到, 道路自信的信念就会不断坚定。

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是道路自信的合理合法性基础

凡是合理的都应该是符合规律、符合必然性的;凡是合法的都应该是符合国情、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这是我们科学评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定位是否合理合法的重要标准, 如果证明认识定位是合理合法的, 那么, 这同时也就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合理合法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走共同富裕之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突出表现, 这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这就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高度的合理性。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别于以往其他一切社会的最具优越性的本质特征, 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最终目的, 是对广大人民追求社会和谐、公平公正的愿望和要求的反映, 这就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高度的合法性。

十八大报告强调的两条道路不能走, 即“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原因就在于“封闭僵化的老路”没有开放眼光, 固步自封, 有悖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其合理性依据不足;而“改旗易帜的邪路”所代表的是少数人的利益而不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是两极分化、少数人富裕而不是共同富裕的道路, 不符合中国国情民情, 其合法性依据也不足。邓小平认为: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 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如果搞资本主义, 可能有少数人富裕起来, 但大量的人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中国就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如果搞两极分化, 情况就不同了, 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 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 就可能出乱子。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 要求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 必须妥善解决好分配问题, 防止和避免两极分化, 真正让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就为我们树立道路自信打下了牢固的合理合法性基础。

四、系统、科学、与时俱进的理论是道路自信的精神支撑

道路无科学理论指引则盲。凡是实践的盲目性、方向性错误, 无一例外都是理论出了问题所导致。党的十八大报告总结十年来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的经验之一, 就是依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这里把基本理论摆在突出位置。从党的奋斗历程看, 事业成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 而马克思主义经过中国的实践, 又不断得到创新发展、更加具有中国特色、更加适合中国国情、更加显示出勃勃生机。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再到科学发展观, 我们党的理论发展创新延续不断, 科学而成熟的理论, 为实践方向的正确和未来事业的成功提供了重要精神支撑。

这次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的重要地位, 对于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有着非凡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个国家和民族要保持永续的发展, 就不能离开科学理论的指导。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任务, 都相应地需要适合这个时代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 之所以能顺利承接并开启新征程, 是因为都适合自己的时代。科学发展观的新定位说明了党的创新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新的实践要求而得到深化和提高, 也体现了我们党对长远发展所作出的理论定位, 说明我们党对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备了科学、成熟的理论准备。

五、历史铸就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地位是道路自信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统一领导,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 而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人民的必然选择。自1840年以来, 无数仁人志士救亡图存, 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就从未停止。自从1921年以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又成功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 中国革命形势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在历史的进程中, 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开创社会主义新中国, 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之路, 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和自强的领导核心。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 国家综合国力日益强大, 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 民族复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展示了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 篇3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色;理论自信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56-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历史的伟大创举,必须体现自己的理论特色,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不是言必称外国人怎么想,动不动西方人怎么说。所谓理论特色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理论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大跃进”、“十年文革”等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如何摆脱现状,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建设道路,开辟了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形成了系统的邓小平理论。

20世纪80年代末,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环境,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等,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特别是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社会主义国家造成了很大冲击。要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要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前进,就必须大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第一次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把发展单纯等同于经济增长,单纯追求GDP的增长速度,较少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过于关注怎么把蛋糕做大,较少关心如何公平分配蛋糕等等。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重新审视传统的发展观,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创立了科学发展观。

总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了前无古人、艰苦卓绝的伟大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炼升华,上升为理论,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这个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发展中大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从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崭新的高度,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出了具有中国实践性的理论特色。

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要警惕“西化”中国。当前,有些人热衷于按照西方流行的学术思想、观点和话语体系来分析研究中国问题,并以此为时尚。这种“西化”教条主义是荒谬的。他们鼓吹私有化,鼓吹走西方国家所谓的自由民主之路,本质上是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根本企图是“和平演变”中国。这就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所说的“改旗易帜的邪路”。

二要警惕“僵化”中国。目前,有些人习惯于把书本凝固化、绝对化,甚至还拿书本抵制思想解放。这种“僵化”教条主义是荒唐的。他们针对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主张回到改革开放前的道路,回到计划经济的封闭僵化时代,这就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所说的“封闭僵化的老路”。

三要警惕“儒化”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社会上各种思潮蜂起,其中之一便是“儒学热”。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有丰富的内容,值得我们花大力气去研究、继承和发扬。然而,近年来,在“儒学热”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一些人公开打出了“儒化中国”的旗号,甚至企图用儒家学说来改造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他们把儒学说成是人类的最高智慧,是指导人类未来发展的“圣道”,也是解决中国各种问题的唯一良药。他们提出,中国“当前的现实是有效率的,但又是不公正的,而且缺乏合法性”,出路只有一个,便是“儒化中国”,把中国建成“儒教国”。他们还设计了一套把中国变为“儒教国”的具体方案,提出总的原则是“和平演变”,具体策略是“上行路线”与“下行路线”“双管齐下”。所谓“上行路线”,就是“儒化共产党”,把共产党变为“儒士共同体”。所谓“下行路线”,就是把儒教确立为国教,“儒化社会”。很显然“儒化中国”论者的思想、主张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儒学热”的范围。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其历史的意义,是中国隗宝,然而他们不是从思想文化上研究、弘扬儒家文化,所提出的也不是弘扬儒家文化的学术研究计划,而是要把“儒学热”从思想文化研究活动、从学术活动引向政治活动,实现其改变现行政治制度、独掌国家大权的政治主张,实现其“和平演变”中国的险恶用心。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儒化”教条主义是荒诞的。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的轮回交替,近代中国百余年的积贫积弱,表明儒家学说不可能承担起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崇高使命。能够担当这个使命的,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莫属。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指针,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不断推出适合现实需要的理论创新成果来。

总之,实践昭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在当代中国,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这个根本方向,必须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推出适合现实需要的理论成果,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

参考文献:

[1]十八大报告文件起草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年。

[2]国防大学丛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国防大学出版社,2008年。

[3]编写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作者简介:

特色社会主义心得体会 篇4

按照区委“XXXX、XXXX”主题教育安排,我认真学习研读了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十九大明确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以新的时代内涵,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总书记就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拓展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标志着党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阐述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历史必然、特点优势、实践要求,明确提出了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重大原则、思路举措、重点任务。

结合分管的镇办人大工作,我就准确把握新的历史方位,认真扎实开展好新时代镇办人大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思想的时代意义、实践意义

一要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思想蕴含的时代意义。当前,我们正处于国家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处于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在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我们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许多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叠加呈现。这对于人大工作提出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学习贯彻好这一重要思想是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迫切需要,必须长期坚持,一以贯之。

二要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思想蕴含的实践意义。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长期坚持、全面贯彻、不断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我将努力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政治上始终坚持,在行动上全面落实,确保总书记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要求,特别是镇办人大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在XX“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新思想指导新实践,开启镇办人大工作新征程

一要加强思想建设引领。在全区各镇办人大系统掀起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思想热潮,加强对人大干部和人大代表的学习培训,使大家深刻地认识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基层人大工作实践中的重大意义,做好新时代镇办人大工作就是坚持制度自信的具体体现,是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发展,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最前沿、最具体的生动实践,就是讲政治。

二要加强工作引领,理清工作思路,明确目标任务。围绕《XX省乡镇人大工作条例》精神,结合每年区人大常委会总体工作目标任务,提出镇人大工作指导意见,就如何开展好镇办人大工作进行详细安排部署,对镇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主席团会议召开,听取和审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等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三要建立分片包联机制,加强镇办人大工作指导。按照前期常委会领导分片包联指导镇办工作办法,持续开展对镇办人大联系指导工作,不定期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座谈走访等方式,对镇办人大工作情况进行调研指导,了解掌握镇办人大工作进展情况和亮点工作,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四要建立完善镇办人大工作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镇(办)人大工作考核办法》,按照百分制和减分项累计制的得分办法,对镇办人大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考评,对全区各镇办扎实开展人大工作起到鞭策督促作用,提升镇办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

三、加强交流,不断探索,创新镇办人大工作永远在路上

一是开展区内评优树模,进一步加强工作交流。我们将对全区各镇办人大阵地建设、代表活动开展、日常工作和档案管理等情况进行观摩评比,通过评优树模活动,让镇办人大主席、人大工委主任对标先进找差距,促进镇办之间人大工作的交流学习,营造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二是走出XX学习交流,不断创新镇办人大工作。近两年我们分别组织了人大主席(人大工委主任)走出XX赴深圳人大培训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进行了履职能力提升培训。后面,我们还将继续加强人大干部的外出观摩学习,广泛吸纳外地好的工作经验和创新成果,不断创新我们镇办人大工作和建设,改进和丰富人大代表履职登记,代表向选民述职等创新型工作。

三是围绕代表行权履职,在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上下功夫求发展。当前和今后,我们将重点指导镇办人大利用全区22个代表之家,62个代表工作站,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好代表小组学习培训、走访接待选民和交流履职经验等活动,不断研究和探索代表履职工作方法,总结实践经验,充分地发挥代表作用,努力使代表工作取得更好实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意味着根本政治制度安排的新定位,国家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拓展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新的场域。准确把握新的历史方位,XX区镇办人大工作将知行合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

特色社会主义心得体会 篇5

本学期,我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程,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我们现行的理论、道路、制度更加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然而很多人认为我们现在搞的就是资本主义,我们的现行体制也不够民主,下面我就对几个人们不管私底下或者台面上讨论比较多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首先,对人们谈论的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制度,谈到资本主义我们会跟生产资料私有制、市场调控、资产阶级政权等内容联系起来,而社会主义则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调控、无产阶级政权。资本主义是关于社会分配应该优先保障私有资本利益的主张与制度,其根本标志与根本保障是实行财团政党政治;所谓社会主义,是指关于社会分配应该坚持全民平等、公平的主张与制度,其根本标志与根本保障是实行全民政党政治。因此,我们的制度跟资本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优越性体现在为全民谋求利益,释放和发展生产力。一切围绕这个本质、服务于这个本质的改革和制度建设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而不等同于世界各国社会主义建设一般路线,不照搬照抄理论界社会主义建设的教条,探寻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就是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前,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允许一定程度的私有制存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并鼓励他们兴业增收,从而“带动大家实现共同富裕”。不可否认,我们借鉴了资本主义制度一些好的东西,在物品没有极大丰富和生产力还有待发展的时候,为了刺激人们的积极性,我们允许和鼓励私有制存在。我们秉承“拿来主义”,允许私有制存在不代表我们的制度就成了资本主义制度,我们的根本宗旨没变,我们仍然坚持的是社会主义制度。

其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权有了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求的就是党的领导。中国的国情决定了需要一个先进有代表性的群体来带领我们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一是从我国的国民性格来看,需要有一个独立的、先进的、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集体来领导和管理偌大的中国。中国历来就是一个讲求“兼容并包”的国度,儒家思想如此,汉民族亦是在与周边民族、国家相互征伐中整合、吸纳其他民族而发展起来的。同时我们又提倡“百家争鸣,百家齐放”,因此中华民族是一个由多个民族或者说多重民族个性集聚的,对内允许提不同意见,对外要求“和衷共济”、“大一统”思想的一个民族。古语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那么内在的“百家争鸣”突破了外在的“大一统”很大可能导致分裂,如果有强大的主张“大一统”的人群处在主导地位,那么将很快实现统一。几千年封建王朝更迭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版图最大,经济最强盛时期,无不是中央领导力最突出和集中的时期。我们常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体现了国人的一种内在的利己主义,个人如此,利益团体如此....“兄弟阋于墙而御辱于外”,中国人虽然内在利己,但是生死存亡关头总能团结一致,这也就是我们民族优秀之处。

二是从近现代历史发展来看,共产党的领导让我国摆脱了贫穷积弱、军阀混战、多国蹂躏的屈辱历史。我们今天的祖国是一个由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这个中流砥柱,如果不是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那么中国就会重新陷人四分五裂、贫弱不堪的境地,甚至沦为帝国主义的附庸。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最先进、最伟大的政治集团。只有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革命的航船才有了正确的方向。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建国60多年来,我们国家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经济建设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国泰民安。一个千疮百孔的旧中国,已经变成了赢得世界人民尊敬的新中国。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中国共产党人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中国人民从切身体验中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最忠实代表者,是最杰出、最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是新中国的奠基者,也是推动祖国朝着繁荣富强方向前进的开拓者。

特色社会主义心得体会 篇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这门课,虽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我仍然记忆犹新,对于王老师上课的教姿教态、个人观点都印象深刻,具体说来,有如下几点:

一、别样的课堂方式,启发式教育

尽管如其他课程讲解一样放映着课件,然而绝不仅仅是照本宣科,对着ppt念一遍,全然不顾学生是否接受、消化,王老师悉心地与大家分享他自己的观点,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王老师鼓励学生针对自己发现的社会现象和感兴趣的社会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调研实践,在这一活动的过程中,使我们深深认识到:日常生活中需要练就自己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至于会手忙脚乱,手足无措;同时,团队里成员与组长之间的相互合作也是十分重要的,组员和组员之间的相互配合,集体调研,都离不开事先计划的制定,只有严谨的计划和有组织的调研相结合,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预设的问题,有所成果。

二、独到的见解,精辟的总结

王老师课堂上的很多观点,引发了我的思考,以国家安全为例: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前提。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我国国家安全问题,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他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概念,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他进一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同志关于国家安全问题的新概括新论断新思想,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回应了人民重大关切,对于应对我国国内外安全挑战、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些西方国家不愿看到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与其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中国赶上和超过他们,不断加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力度,加紧策划“颜色革命”,千方百计进行战略遏制和围堵;我国周边领土主权争端、大国地缘竞争、军事安全较量、民族宗教矛盾等问题更加凸显,在家门口生乱生战的可能性增大;各种敌对势力遥相呼应,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三股势力”有所抬头,不断向内陆地区滋生蔓延,范围不断扩大;我国长期形成的外向型经济还没有根本改变,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对外贸易顺差过大,经济摩擦日益增多;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生态安全状况极不乐观;我国能源消耗较多,相当一部分需要进口,对外依赖度不断加深,能源安全风险加大;我国是世界上在建核电机组最多的国家,而且周边几个国家都拥有核技术或核生产能力,核威胁阴云重重;我国是一个网络大国,面临的境外网络攻击和威胁十分严重,已成为黑客攻击的最大受害国;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群体性事件频发多发,影响着社会稳定和谐,等等。国家安全形势出现的新特点新趋势,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努力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以确保整个安全机构能够协调高效运转。

王老师认为:“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自觉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采取有力措施,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王老师强调:要树立系统辩证、统筹兼顾的国家安全理念。坚持和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首先必须牢固树立系统辩证、统筹兼顾的国家安全理念,运用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统揽国家安全的全局,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尤其要注意克服只重视个人或局部利益而忽视国家安全,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环境,只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等短视行为,不断深化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自觉,切实做好国家安全各项工作。

王老师指出:健全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体制。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体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目的就是要更好适应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加强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协调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就要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建立健全国家安全体制机制,有效整合各方面力量,协调各方面资源,实现各地区各部门各层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勇于负责、敢于担当,下好国家安全战略“一盘棋”,努力形成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的强大合力。

王老师这些观点,让我收获颇丰,对我们党和国家目前的形势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了解,我们必须坚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切实用讲话精神指导和推动实际工作。要强化问题意识、树立问题导向,以讲话精神为思想武器,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攻坚克难、化解矛盾的能力,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是一个持续推进、不断深化的过程。必须经常学、反复学、持续学,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把讲话精神的学习不断引向深入,切实贯彻落实到现代化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到党的建设各个方面。

特色社会主义心得体会 篇7

一、“四个特色”进一步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

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当代中国的历史主题之后, 理论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中国特色”的探讨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四个特色”理论的提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新发展, 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表述和概括, 使长期以来所强调的“中国特色”的内涵更加具体、更加丰富, 对于我们全面理解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 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

“7.23“讲话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并且在十七大“三个特色”的基础上, 又提出了“理论特色”, 使之由“三个特色”变成了“四个特色”, 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的含义, 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实践特色, 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来, 得到了实践的检验, 是科学的、正确的, 与我国实际密切相关。事实证明, 社会主义道路是没有现成蓝本可以照抄照搬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 建党九十多年来, 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全部实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内容。

理论特色, 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践经验科学化、系统化, 推动理论不断创新发展的特征。实践出真知,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中国道路”中必然蕴含着“中国道理”, 我们就能从中总结提炼出有规律的东西进一步指导今后的工作和实践。

民族特色, 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中华民族精神, 引领中华民族发展复兴的特征。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 中国共产党不仅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把本民族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科学的理论, 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上取得的成就, 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实践模式, 指导实践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功。

时代特色, 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时代发展要求。要坚持马克思主义, 必须从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出发, 反对教条主义, 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坚持好马克思主义, 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与时俱进”。与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 是

小许多数学计算的依据, 是许多重要问题的解决之根本。但是因为数学概念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抽象性, 王立学念比较难懂娜并且语言严, 或密、用词准确者难以理解, 得深刻透逻辑性强, 彻所, 这也是教学以有很多概数 (巨中急需解决的重点鹿学生简单地把概念。背诵下来传统意, 再去慢慢地理解义上的概念教学只。这违是让学县背人们的识记规律和心理特征直进一步进行改革, 使之紧紧跟随, 时代的脉搏所以概念教, 与素质学需要概属教育的要求接轨第教学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根据近几年。来的经验, 我认为概念念幼学二一、生学习数学提供充足的, 实际上是感性材料, 学生生活常识的系统创设导入问题的情境教园是儿化, 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和升华离不开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学生的学习过程就, 学, 河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改选择具有现北的体验开始, 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从直观的和容易引起, 并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的问题出发, 革鹿概括出来巨观察、操作, 、分析从而达、比较到获得, 知识的目的。然后用语言把它描述出来, 初0例如, 教学三角5实际生活出发思考, 在生活中哪形的特性时, 些地方用到了三角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探525形0例, , 比如自行车的三脚并举出相关的例子。架学, 电线杆上的三脚架生肯定会举出许多生, 通信活实

) 塔上的三脚架等, 这些地方都用到了三角形。教师还可以适时地出示图片, 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地方都要做成三角形呢?”然后拿出一个有四条木棒组成的四边形和一个有三条木棒组成的三角形, 让学生亲自用手拉一拉, 看一看哪一个更稳固。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过程, 就很容易使学生认识到三角形的稳定性, 之后再给出相关的三角形稳定性的概念, 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得多, 而且也理解得更为深刻, 其教学效果远远超过简单的死记硬背。

二、提供交流探索的空间, 创设探索问题的情境

按照现代教育理论, 学生的学习应该在一种互相合作的集体探索学习模式中进行。因为人就是生活在一个集体中的高等动物, 所以谁也不能脱离集体。学习活动也是如此, 也应该在集体当中进行, 这是人的共性所决定的。在概念教学中, 教师应该积极地设定探索问题的情境, 使学生处于集体探索问题的环境当中, 并进行交流和探索。这样不但学习了知识, 而且还懂得与别人相处的方法, 也学会了尊重别人。只要是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和合作的空间, 学生就能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事物的本质属性或规律, 从而获得知识的体验。

例如, 学习圆的认识时, 教师就可以出示动画:三个人骑三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品格, 它顺应时代潮流, 体现了时代要求。

二、“四个特色”明确了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

“四个特色”不仅让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对中国特色有了全面深入的理解, 同时它还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了主要内容, 提出了新的要求。

1. 不断丰富实践特色。

我们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一定要坚持实践的重要性, 坚持一切工作从实际出发, 坚持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实践道路。

2. 不断丰富理论特色。

我们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还必须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它要求我们,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坚持与时俱进, 坚持开放创新,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看作是一个开放体系, 是不断丰富发展的生动思想, 而不是凝固不变的僵化教条。

3. 不断丰富民族特色。

我们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还必须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时代在不断地发展, 我们的中华民族也在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这就需要不断丰富发展民族特色, 与时俱进。

4. 不断丰富时代特色。

我们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还必须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它要求我们要适应国际格局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 适应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辆不同的自行车进行比赛, 自行车的车轮分别是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然后, 教师可请学生猜一猜哪个人会得第一, 并思考原因。之后, 教师可让学生进行互相探讨。通过这样有趣的动画示范题目, 既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声觉, 还能激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学生很容易就被带进了一种自然的学习状态中, 在教师的引导下, 逐步获得圆的有关知识, 并且记忆得十分深刻、牢固。

三、及时抓住关键词语, 突出本质特征, 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概念的形成不仅体现在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还体现在学生能否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所以学习概念时, 教师要抓住学生领悟到的关键词语, 及时地引导学生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 总结深化, 学生便能准确把握概念所体现出来的实质。据我的经验, 数学概念的教学主要是要帮助学生紧紧抓住概念当中的关键词语, 并借助关键词语去深刻分析概念, 使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达到准确深刻的地步。而往往许多对于概念的考核, 都集中在对概念当中的关键词语的理解上。如果对概念当中的关键词语不能准确把握, 往往对概念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例如, 三角形的概念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其中的关键词语是:三条线段、围成。三条线段就是说必须是三条“线段”, 而不是直线或者射线、曲线, 只能是线段。围成的含义是:三条线段必须能满足围成一个图形的要求, 如果不能围成一个图形, 这三条线段就不符合要求。比如, 5厘米、6厘米、12厘米的三条线段, 就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这就是“围成”的具体含义, 教师必须使学生认识到这一点, 才能让学生准确掌握了概念。

由此看出, 数学语言的科学性是不言而喻的。比如在概括小数的性质时, 教师要注意及时引导学生辨别“后面”与“末尾”的区别;在学习乘法的含义时, 要注意“相同加数”和“加数”的区别。通过对重点字词的比较、分析,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概念的严谨, 这样就不会在表达概念时随意添字、丢字、或改字。

四、设计多种练习, 巩固概念

数学概念本身是抽象的, 它的建立要经过感知、理解、内化的过程。学生掌握概念的目的不是记住一段文字, 而是运用它来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会使所学概念再一次形象化和具体化, 对概念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我们要为学生提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条件和机会。其次, 要让学生学习了概念之后, 力所能及的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

总之, 在概念教学中, 教师要从实际出发, 尽力为学生提供概念学习的情境, 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 带着浓厚的兴趣, 认真探索概念的深刻含义。在理解之后, 运用所学概念知识解决学习中、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新形势, 继续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开放, 信心百倍地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

三、“四个特色”指明了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方向

“四个特色”在为我们明确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要求的同时, 也为我们清楚地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特色社会主义心得体会 篇8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代特色;基本特征

党的十七大把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作为有机统一的整体,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既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又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理论的内容和形式所表现出来的风格和气质表现为理论的基本特征。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反映了当代中国人民的新期待,具有坚定的人民性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无产阶级、为绝大多数劳动人民谋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人民性源于其理论渊源的人民性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的人民性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人当作主体,依靠人,把人当作目的,为了人,把人当作尺度,尊重人。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具有显著的人民性特征。“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的观点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人民性的集中体现。从邓小平同志关于必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改革和一切事业根本标准的重要思想,到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到胡锦涛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条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思想主线,这就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始终不脱离、始终不动摇这个立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的人民性的充分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的人民性使人们认识到社会主义是科学也是价值,是科学与价值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表明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使人民生活得更幸福,生活得更有尊严,这既合乎客观规律,又合乎人类理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人民性拓展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新视野,回应了当代中国人民的新期待,使社会主义重新回归理性。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反映了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把握时代本质、特点和发展趋势,向来是无产阶级政党制订其战略和策略的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时代主题从“战争与革命”逐步向“和平与发展”转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进行了准确的分析,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的科学判断,使党的认识与已经变化了的国际环境相统一。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向何处去,社会主义该怎样继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最重大的抉择。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的综合国力还处于劣势,但时代主题的转变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为中国制定国家发展战略提供了客观依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搞革命输出,不以意识形态划线,谋和平、求发展,把发展作为当代中国的主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苏东剧变,社会主义运动受到严重挫折的国际背景下,在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的形势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在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我们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矛盾的情况下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方针。理论是为解决时代问题而产生的,理论与时代同进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反映了中国发展的实际和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性

《共产党宣言》(简称《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宣言》写的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1] (P.248-249)毛泽东同志针对中国革命实际情况,鲜明地提出:“必须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2] (P.707)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从理论转化为运动和社会制度的过程中,必须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各个国家的实际相结合,必须充分考虑现实国情需要,只有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浓郁的民族性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结合我国发展实际和中华传统文化形成鲜明的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首先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们的民族特点相结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高度重视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与之相契合的理论成果,以解决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问题。邓小平同志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围绕着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展开,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等重要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着党的建设这一根本问题,提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两个先锋队”等科学理论,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围绕着发展这一新世纪新时期的根本问题探索,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系统观点,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完善到发展,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理论发展的每一历程都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立足于中国国情,着眼于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做中国自己的事情,走中国自己的路,为中国人谋幸福,从而使之具有了鲜明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但是,马克思主义毕竟产生于西方,其思想观念、价值理念、行为标准与中华民族传统习俗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思维模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有效契合,融为一体,创造出体现时代要求又具民族特色的价值追求和价值遵循,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民族性还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背景,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来充实发展自己。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新理念,具有强烈的创新性

我党历来高度重视、突出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善于进行理论创新。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提出了不同于十月革命城市武装起义,而是由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斗争道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伟大历程也表明,党和国家的事业要发展,理论创新就不能停顿。建国后毛泽东同志发现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之后,提出了“以苏为鉴”、“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3] (P.109)的新思想,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邓小平指出:“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4] (P.258)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坚持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说出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新话。江泽民指出:“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5] (P.2)胡锦涛指出:“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6] (P.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一项开创性工程,没有任何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供借鉴,只有通过实践探索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这就客观上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发展。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时期和阶段而形成的理论创新成果,共同勾勒出清晰的、鲜明的理论创新痕迹,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更新了社会主义的旧观念,唤醒了执政党的新意识,倡导了社会发展的新理念。这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表明我党一贯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坚持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强烈的创新性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求实精神。求实就是讲求实际,不唯书,不唯上,只求实。改革开放30多年,在党的基本路线形成和发展中,在一系列关键问题的决策中,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和求实精神作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2-06-01(2).

[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上一篇:有关牛奶的初三说明文下一篇:销售经理就职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