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兴趣班小结

2024-09-26

美术兴趣班小结(精选12篇)

美术兴趣班小结 篇1

美术兴趣班小结

绘画是孩子的一种天性,但由于孩子来自不同的班级,能力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异。有的不那么喜欢动手画,有的孩子画的总是那些,绘画能力总不见提高,这就更需要我们教师作积极正确的指导,给孩子以绘画的自信,寓绘画于游戏中,重视对孩子作品的评价,培养孩子的绘画的兴趣,提高孩子绘画的表现力及审美能力。下面谈谈我们在本学期美术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提高孩子绘画的兴趣,寓绘画于游戏中,开展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

兴趣是学习动力,如何提高孩子对绘画的兴趣,发挥孩子积极主动性,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我们都知道,孩子最喜欢玩,喜欢游戏。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把绘画寓于游戏中,是我们主要的教学方法。如在进行蜡笔画教学中我们让孩子游戏的方式进行构图,鼓励孩子大胆想象、有创意。在涂色方面,指导孩子学习了相似色、渐变色等多种涂色方法,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新鲜有趣的事物,孩子都乐于接受,为了提高孩子某一方面的绘画能力,我们注意开展一系列不同形式的绘画活动。线条地绘画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段,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法的为了提高孩子对线的表现力,我们由浅入深地开展了一系列的绘画活动,有〈〈庆六一彩绘时装秀〉〉、〈〈世界大家庭丙烯画〉〉,让孩子随意联想线的装饰,用不同的线(直线、曲线、波折线)自由组合起来装饰动物、花瓶,以致整个画面,在活动过程中,孩子发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对“线描画”的活动产生了浓厚兴趣。为进一步提高孩子对线的表现力,又用黑白配的方式强化了画面效果,增强了孩子绘画的自信心。美术班的孩子对周围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我们在组织绘画活动中也非常注意主题的选择。等绘画素材都是美术班的同学喜欢的。在活动中能表现自己的想法,有积极的创意。

二、给孩子以绘画的自信,根据不同的绘画形式或内容,采取不同的指导。

要正确地指导孩子进行绘画,首先应了解孩子绘画的特点。孩子绘画活动是一种创造活动,孩子绘画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孩子的绘画能力,是靠本身的理解认识和感受力来发展的。作为教师万万不可把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强加于孩子身上,要求孩子模仿,这等于抹杀了孩子所特有的灵气,压抑了孩子的创造力。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孩子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画,成人的作用在于鼓励、帮助孩子把自己所想的绘画下来。“鼓励”是指导孩子绘画的首要方法。“鼓励”的目的在于帮助孩子树立绘画的自信心,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在绘画教学中,我们肯定孩子的想法,肯定孩子绘画的成果,让每个孩子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不同的绘画形式或内容,相应的指导方法也不同,指导的重点也有所侧重。如在蜡笔画的构图活动中,我们鼓励孩子把根据主题进行构图,然后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合理的添画、想象,这样孩子的绘画容易重点突出,而且有自己的创意,杂而不乱,从而提高孩子的美术能力,逐步提高了孩子绘画的技能技巧。

三、重视孩子作品的评价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孩子的美术作品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教师对孩子作品评价的态度、标准往往直接影响孩子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孩子对美术作品的态度,对美的鉴赏能力。对孩子作品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两面方面,一方面:符合美术班的同学孩子的年龄特点,富有童趣。一幅好的孩子作品充分体现孩子的思想感情,具有孩子特有的思维特点,这是评价孩子作品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如线条有力、连贯,图形、形象清晰完整,画面饱满、均衡,色彩明显、饱满,内容丰富充实。在活动中以这两方面对孩子作品进行评价,帮助孩子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而提高孩子对生活的绘画表现力。评价的组织形式是灵活多样的,有展览作品。教师直接进行评价;孩子互相评价;孩子对自己的画进行自评;边游戏边评价等形式。美术班的同学有了一定的欣赏水平和评价能力,应注意提高孩子自评和互评的能力,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教师评价孩子作品的语言要正确恰当,生动。以帮助孩子树立绘画的自信心,增强对绘画的兴趣及积极性。不同的美术活动中,活动的评价的重点应该有所不同,分析评价作品每次可选取不同的角度,问题去分析,注意每次活动评价的不同与联系,让孩子在潜移默化、日积月累,次次迁移的方法中,不断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水平,提高绘画水平,实现美术活动的教育目标。

美术班的孩子通过这学期的绘画兴趣班活动,提高构图能力,学会了对自己的画面进行简单的布局,而且构图时能有自己的创意,不是依葫芦画瓢似的模仿。增强了孩子对周围生活的理解、感触能力,还能获取知识。在线条的运用方面,线条流畅很多,能运用各种图形进行线描画、黑白配。在颜色的运用方面,孩子会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涂色,能尝试不同的涂色方法及背景色的表现形式。可以说绘画是孩子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孩子绘画教学中,教师是积极的指导者,引领孩子用手中的小小画笔,描绘出一个个五彩的世界。

张微 2012年6月

美术兴趣班小结 篇2

关键词:漫画,美术,兴趣

近几年我特别关注这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中、小学生普遍喜欢画漫画?而这些同学对美术课却兴趣不高?在美术作业里, 很多热爱画漫画的学生在画速写甚至素描的时候, 画面里充斥着满满的漫画的味道, 这个是不可取的。在这个时候, 老师就应该加以引导, 给学生分析一下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这种漫画和平时的写生课的区别在哪里?漫画中的什么是值得学习和借鉴到美术基础绘画中的?哪些东西又是漫画的弊端?那么, 如何找到漫画和基础绘画的平衡点, 引导学生从喜欢漫画到喜欢美术呢?

一、学生为什么特别喜欢画漫画

其实, 学生的生活是一件很枯燥而单调的事情, 而且越来越严重, 每天除了上学做作业之外似乎找不到其他的事可做, 可是毕竟学生还是孩子, 他们需要有美好的幻想来丰富自己的想象力, 于是漫画便填补了他们生活中的欠缺。因此, 我们必须给学生正确的引导, 为什么漫画对孩子的吸引力这么大?那个吸引点到底在哪里?对于漫画, 我本人是很认同它的!好多日本漫画里的线条已经相当成熟:干净、流畅、动人, 它虽然与中国传统的白描不能相提并论, 但是它的存在也绝不是某一个人可以否定的。当一个老师了解到吸引学生兴趣的点在哪里之后, 就可以把这个漫画适当地引入到美术教学中。

二、促成学生学习兴趣的迁移

从儿童时期的动画片, 到现在各种漫画故事书, 以及无所不在的商标招贴, 长期的耳濡目染, 使他们对卡通漫画有着成人难以理解的喜爱, 对卡通人物的造型、神态、结构、动态等等有着成人难以达到的悟性。卡通人物中所表现出的那种轻松、幽默、无拘无束、天真烂漫, 用学生们的话说, “简直就是内心世界中的另一个自我”。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有“爱”才“会”。教师教育的真正困难也是教育艺术的奥秘所在, 如何让教育者的希望和要求成为学生自主、自愿的行为, 即学生采取的方式和行为及其结果正是教育者所期望的。有鉴于此, 美术教学从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感受出发,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内容去教学, 不仅可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还可以从本质意义上体现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成功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教师在辅导学生漫画创作过程中, 要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同时进行兴趣迁移, 即利用学生对漫画的兴趣, 跟学生讲解漫画和美术基础的关系, 学习好美术基础对学习漫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反之, 美术基础不够扎实, 会影响漫画学习, 甚至不能够学好漫画。美术基础打好了, 画漫画就更得心应手。从而使学生对美术课也产生浓厚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使学生因某事取得成功而带来自尊、自信、自豪感, 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并取得同样的成功”。学生的漫画作品完成后, 对好的作品在班上予以表扬, 定期搞画展, 自办小报发表, 或将优秀的作品推荐给报刊给予发表, 或参加漫画比赛等。学生获得成功后, 学漫画兴趣更浓, 并重新认识了自己的价值。作为老师不要就此打住, 而要在这个时候对其加以引导, 给学生分析一下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 如此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绘画认识, 而且可以促进师生间更好地交流。在这个过程中, 既解决了问题, 而且也会让老师认识到, 现在的孩子喜欢什么, 我们应该怎么跟他们交流, 共同把美术课上好。对于特别热爱漫画、动画的学生, 可以帮助他们树立奋斗目标:漫画院校将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漫画产业将是我国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而这个前提是必须要有良好扎实的绘画功底。

三、从美术课堂中的漫画欣赏进行引导

1. 漫画是学生最喜欢的美术形式之一。

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喜欢漫画, 这一点是肯定的。他们对于漫画的态度用“兴趣”这个词来解释也是最为恰当的。

2. 漫画是美术形式的拓展与多种形式的综合。

漫画在表现形式上融合了许多其他的美术形式。例如, 我国优秀的漫画作品《牧笛》就是漫画与传统国画的结合, 《葫芦娃》则是漫画与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结合。并且有很多优秀的漫画作品改编自一些世界名著和一些哲理故事, 如《西游记》。漫画还融合了绘画、文学及电影艺术等等, 这就要求我们在创作漫画时除了具备美术知识外, 还要熟悉相关的多层面的知识, 否则我们的漫画创作就很难成功。

3. 在漫画欣赏中, 漫画作品的选择应有深度。

漫画教学虽然以欣赏为主要手段, 欣赏中应包含“美术鉴赏”的成分, 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就是说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 是创作漫画和欣赏漫画必不可少的条件。

四、漫画兴趣能够促进美术和其他学科的学习

启发学生, 让他知道漫画的爱好与兴趣除了能够促进美术的学习之外, 和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有密切的关系, 从而提高其他学科的成绩。可以尝试和语文、政治、历史、地理、英语等其他学科的教师取得联系, 因为在这些科目当中, 经常有漫画出现, 理解漫画、分析漫画、评析漫画已经成了学习的一部分, 引导学生进行兴趣迁移, 也可以提高其他学科的成绩。这样, 学习漫画不但不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 而且还对其他科目的学习具有推动作用, 使之形成良性循环。

美术兴趣班小结 篇3

一、回顾总结式

【教学实录1】《像什么呢》(苏少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用撕、添画的方法创造出这么多有趣的画面,真是了不起呀!大家玩得开心吗?

生:开心!

师:谁来把玩的过程向大家再介绍一下?

生1:我在随手撕的纸片中选择一个纸片,通过转动、观察的方法判断它像什么,然后把它添画成一只老鼠。

生2:我也是通过转、观察的方法把三个纸片添画成三个小人在做游戏。

生3:老师,我把一张大纸撕成了五个小纸片,我全部都用完了,你看,这些小动物在做运动呢!

……

师:是呀,用撕一撕、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的方法,不起眼的小纸片就变成了这么有趣的形象。看来,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再开动脑筋,就能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让我们再为自己的精彩表现鼓鼓掌吧!

美术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获取了美术知识,锻炼了美术技能,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习得认知是模糊的,获取的知识是碎片化、零散的,需要教师的协助才能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知识的梳理和归纳可以是教师结合板书的总结,也可以是师生共同对课堂学习过程的回顾,还可以是结合ppt对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巩固。通过及时对所学内容的回顾与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习得图式,把所学美术知识与技能以模块化的形式存储起来,实现习得过程与方法的精确记忆,便于知识的顺利提取与迁移。

二、课堂延展式

【教学实录2】《水墨山水画》(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用水墨的方法表现了山川自然景观,了解了山水画勾、皴、点、染的基本方法。在山水画的发展历史中,为了表现不同山石的肌理,画家创造了许多不同的“皴”法,如披麻皴、斧劈皴、解索皴等(相关图片欣赏)。老师将其中的一部分“皴”法制作成微视频上传至学校网站,请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观看学习。

孩子天生是爱画画的,但他们课余的美术表现是自发的、原生态的,许多对美术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利用课余时间来获得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有效提升。因此,学生的美术学习不应随课堂教学的结束而结束,教师要为他们继续探究提供所需线索、素材和资源,激活他们美术学习持久兴趣的“燃点”。 在“课堂小结延伸”环节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操作性、探究性任务,如:课堂学习方法的拓展、微视频的方法讲授、课堂美术作品的二次加工、对美术文化与现象的思辨等,让学生的美术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有兴趣的、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更大程度的发展,并将这种兴趣转化为更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三、审美体验式

【教学实录3】《形形色色的人》(苏少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

师:(结合ppt图片欣赏)唐代画家阎立本用《步辇图》向人们叙述贞观年间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汉藏和亲的历史事件;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贵族妇女的典雅;毕加索笔下的《镜前少女》是立体主义画派的经典名作;中国画家用工笔画的形式细腻地描绘了苗族妇女们佩戴的银饰与漫天的梨花在交相辉映;秦始皇陵有约6000个真人大小的陶俑,它们装束、神态、动作各不相同,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光辉的一页;非洲雕刻造型粗犷,外形夸张,线条概括,凝结着非洲人民特有的生活韵味和气质,具有很强的神秘感;现代陶艺抓住人物的体型特征,具有十分独特的时代语言特征;看,我们小朋友也不甘示弱,自己用泥土和废旧材料表现了形形色色的人!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要“向学生提供感悟美术作品的机会”,因此教师会在美术教学中安排一定量的美术作品供学生欣赏,以满足学生审美的需求。但在教学的前几个环节中,由于美术学习内容以及学生美术技能表达的需要,教师安排的欣赏内容会兼顾“操作目标”达成的需求,欣赏资源选择的点和范围会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在“课堂小结延伸”环节教师则可以围绕学习内容选择形式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多元的美术作品供学生欣赏,以开阔他们的眼界,让他们用更为包容的心态去感受艺术世界的瑰丽多彩,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审美判断能力。

四、知识拓展式

【教学实录4】《虫虫虫(一)》(苏少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

师:昆虫外形可爱,经常是设计师设计的对象,看!(ppt出示昆虫风筝、雕塑、服装、文具等图片)

师:昆虫不仅外形深受人们的喜爱,它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启示。据说独轮车的发明,是受到了屎壳郎推屎球的启示,妈妈织毛衣的本领是受到了蜘蛛织网的启示。(ppt图片展示)

师:你知道人们根据螳螂手臂、蜻蜓发明了什么?

生:锯子、直升飞机。

师:同学们,你到生活中去找找虫儿还给了我们哪些启示?你能有什么创新吗?

《课程标准》强调要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美术课程富含探究性的学习内容,这些学习内容契合学生求新的心理特征,在“课堂小结延伸”环节教师可适度强化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寻找学科融合的交叉点,搭建合适的支架,开展美术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发现与之相关的生活问题,拓宽想象的空间,进行创意表现。

五、承上启下式

【教学实录5】《老房子》(苏少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

师:(结合ppt图片)看看这些房子,和我们今天学习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今天我们是画的,这些都是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做出来的。

师:这些房子可都是小朋友根据设计图,然后学习了一些好方法,最后把平面的变成了立体的房子,特别有意思,下节课(《我造的小房子》),咱们就来学习他们的好方法,好吗?

美术教材中的内容经常是以单元的形式组织在一起的,单元中的每一课内容既相对独立,又有一定的关联。完成前一节课的学习之后,让学生简要了解下一课的内容,明白下一课的学习任务,这种承上启下式的设计既升华了学生对本课学习的认知,又可让他们为下一节课学习做好材料的准备、创作的预想、情感的铺垫,促进学生知识的过渡与迁移。

六、情感渗透式

【教学实录6】《表情丰富的脸》(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

师:同学们,当我们在家里,常常看到爸爸妈妈对我们洋溢着关爱的笑脸,你还能发现他们的其他表情吗?这些表情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生:我生病时,妈妈的脸上会有焦急的表情。

生:我考试不好时,爸爸会有愤怒的表情。

生:我撒谎时,爸爸会发火。

生;我外婆去世时,我妈妈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

师:都说人的脸是一张晴雨表,平时生活中我们要经常关注我们身边的人,留心他们的表情变化,体恤他们的不同心情。就要下课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唱唱《幸福拍手歌》。让我们每天都有好心情,脸上常挂幸福的微笑,幸福快乐每一天!

王国维指出:“人心之知、情、意三者,非各自独立,而互相交错。”美术教育不应只关注学生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学会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使得知、情、意三者和谐发展。在“课堂小结延伸”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关注客观世界、关注生活变化、关注他人需求,用语言、作品、行动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出来,成为情感释放的途径,促进学生心灵的和谐,人性的完整,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升华。

七、价值升华式

【教学实录7】《乘车印象》(苏少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

(ppt展示文明乘车、交通安全的招贴画)

师:让我们也给自己的作品添加一个响亮有力的口号,让文明乘车之风吹进你、我、他的心间。

学生给自己的美术作品添加标语并简要交流。

师:我们还可以怎样做,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心声?

生:我们可以将作品张贴到学校、社区的橱窗。

生:还可以通过学校电子屏进行展示。

生:可以让交警部门印成宣传画。

……

师:同学们,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用我们手中的画笔让更多的人听到我们的心声,了解文明乘车、文明交通的重要性,让文明之风吹遍祖国大地。

蔡元培先生认为:“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为强、转薄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作美育。”美术活动是亲和社会、人、环境的活动,在美术活动中会有许多特殊的人或事触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情感及思维活动,对其心理、行为、道德情操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在“课堂小结延伸”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对人、社会、自然等进行价值评判,逐渐丰富、完善他们的价值观念。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将道德要求逐步转化为道德需要,并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课堂小结延伸”环节的设计还可更加多样,且不只以单一的形式呈现于美术教学之中,只有真正重视该环节的教育价值,充分利用这几分钟的时间,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将美术教学推向更高处,使学生获得情感的升华,情意的交融,审美的愉悦,使之成为美术课堂画龙点睛的精彩一笔。

兴趣小组小结——泥塑小结 篇4

这个学期是我上的是泥塑兴趣小组,充满了乐趣。

来参加泥塑组的孩子们都很喜欢可以千变万化的橡皮泥。没错,橡皮泥打开了他们的想象空间,就像哈利•波特的魔法石一样。看着他们快乐地把玩着手中的橡皮泥,我的心情也特别地好。色彩斑斓的橡皮泥让孩子们爱不释手,一会儿把红色和蓝色的橡皮泥揉到一起,一会儿又把白色和黄色的橡皮泥揉到一起,期待得到不同的色彩。

孩子的想像力的点滴渗透在老师的鼓舞中。即使他们捏得什么也不像,我也极大地发挥个人想像力,给他们的作品加以总结概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像翅膀也会越飞越高。学生们乐此不疲地玩着橡皮泥,成品一个接一个新鲜出炉。橡皮泥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带给了学生创造的空间。在我的引导下,他们自由发挥、大胆创造,自己动脑筋,积极地去创造,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每一次,我总是先看看操作的过程是不是能符合孩子的动手能力。想象力绝不是生而具有的,所以我将自己的课程目标设置在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他们的创意灵感。在课前,我能认真制定好计划,在课堂上,对学生能当堂示范,表演讲解,逐步辅导。在辅导中,鼓励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当小老师辅导较弱的学生。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视觉感受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认识空间能力都相应得到提高,为今后的自我动手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学期,但是,我们的作品可不少。泥塑的世界充满了乐趣。低年级的学生可以依样画瓢,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可以自己创作作品了。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着自己喜欢的小物件。每每看到自己完成一样作品,孩子们都笑得了开了怀。把我们所有的各式各样的作品放在一起,我真的是由衷地感到高兴。

美术课改小结 篇5

佛坪县长角坝学校何淼

本学期,我承担了本校四个年级的美术课,通过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认真完成美术教学工作

第一:课前准备:认真把教材内容与实际相结合,基本理论,每句话讲清楚,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清楚,使学生很快的掌握和及时消化知识,了解学生原有知识的掌握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方法和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在授课时与学生产生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也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第二:在课堂上。组织好课堂纪律,稳定学生的心情,把所有学生的思想转移到课堂上,通过图画、文字、语言迅速要让学生作出回答,通过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时刻保持注意力集中。

第三:同时,我也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使我的美术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不同类型的课,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使学生对美术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如剪纸课就很好的提高学生想像力的发挥)

二、认真完成学校其他工作。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比的文艺表演活动,同时还有许多的宣传海报、展览橱窗、美术本土化改造等任务。其中不仅涉及到很多的其他宣传工作,对于学校布置下来的每一项任务,我都能以我最大的热情把它完成好,基本上能够做到“任劳任怨、优质高效”。

三、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在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对于美术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课程的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2、书法方面本学年加大了学习的力度,认真研读了一些有关书法教学方面的理论书籍,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在上社会能力训练课时知识还不过充实,思想还不够到位。

美术课题小结 篇6

调研回来,我们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拟写了课题的课程开发研究报告《南国小长城——白崖寨》,把地方文化资源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并且宋建军老师上了一节研讨课《白崖寨,我为你设计名片》,课后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教研效果。

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美术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XX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增强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新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我们的美术教育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在广泛的情境中认识美术”等。

从这种意义上说,让学生接触本土美术文化,了解当地人文历史、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从而认识社会、了解本土文化,培养学生保持和传承地方文化的意识,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课题组选择了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南国小长城——白崖寨”作为研究内容,第一次让广大学生真正了解了这些宝贵地方文化资源。通过把这些本土文化转化为教育资源,让学生们明白了自己的责任感和传承本土文化的决心。

二、学校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本身

通过对当地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极大地丰富了美术教学资源,我们把当地的本土文化与学生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对本土文化充满了好奇心,他们积极地参与到研究中,亲自体验到了地方文化的精髓所在,也影响到了他们的价值观和身心的发展,真正地从生活中得到了启迪,提高了他们综合素质。

三、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新课改意识增强

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更深刻了,他们从中明白了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更是课程创造与开发的过程。教师投身课改的热情也更高涨了。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教科研能力也得到显著提高。在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课题研究中,他们参加了大量的理论学习,承担有关的研究任务,撰写了一些有价值的课题研究论文和新课程教学案例设计。这些过程也是自身提高的过程。

四、对今后研究的思考:

《南国小长城——白崖寨》课题研究已告一段落,随着美术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发展,我们将面临许多新的美术研究课题。为此,我觉得在下阶段的课题研究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建立师资培训体系,做好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技能准备。

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起着引领示范的作用。他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新课程的改革就要求教师自身改革。在改革中不断成长,才能担当教科研的重任。首先教师要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并邀请专家作指导培训,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尽快提高。其次要提高课题研究的策略,通过课题组会议、讲座、研讨课等来深化对课题的认识和研究。

2、要进一步推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把地方文化资源更好地转化为美术课堂教学资源,让学生受益。

3、不断加强阶段目标的研究,适应校本教材的推广和使用。将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深入地推进。

浅谈激发美术兴趣 篇7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 其艺术实践的能力却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一、学校外部因素, 家庭的误导:

在孩子入学前, 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 入学后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 这就使孩子错误的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 兴趣爱好是次要的, 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家庭构成社会, 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社会环境:画画是玩, 学习成绩是重要的。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 只要求孩子文化课成绩好, 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 强制其学习尚不感兴趣的文化知识, 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二、学校内部因素:

在前几年应试教育的约束下, 学校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 美术设备不齐, 教师因缺乏资料, 或图省事, 课堂气氛低沉, 讲课呆板, 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这些都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在素质教育的今天, 美育是不能忽略的, 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一、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从兴趣入手, 重视学生艺术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主导地位。能够让学生乐于学习, 主动学习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最关心的一个问题。而学生自身的顽皮性和依赖性以及意识形态的不成熟性, 成为他们自主学习中的最大障碍, 长期以来被动的接受, 不动脑思考, 老师布置点我完成点的思想在他们头脑中根深蒂固, 他们根本不会去挖掘教材之外的东西, 也根本不会顾及课程的延伸与关联。因此, 要彻底地进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力军, 能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自己参与校本课程的研究性学习。这个学期我很荣幸的带了初一、初二两个年级, 我希望这两个年级的学生不仅在学习成绩上出色, 还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要不断的变换方式, 通过找些资料, 如挂图、画册、录象、幻灯、光碟等, 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 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 教学示范, 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 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 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二、转变教学观念, 提高审美意识。因为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 使美术教育参差不齐, 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 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 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 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 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 只有随着年龄增长, 知识的积累, 技巧的提高, 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 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 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 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 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 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 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 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 渗透各学科, 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 教师要转变观念, 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 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三、在学生价值观, 人生观尚未完全形为重要的前提下, 学生艺术实践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 在一堂写生课中, 我把学生分为四组, 让他们统一到操场上, 然后分散, 每个同学自己去找写生对象。安排好任务后, 我说三十分钟后检查, 然后看了看表, 再看同学们, 他们也是你看我, 我看你, 有的用嘴咬画纸咬钻笔, 我说开始呀, 他们仍无动于衷, 一个大胆的学生突然说:老师, 操场上空荡荡的, 画什么呀?我说:同学们, 仔细看看, 咱们操场上有什么呀?同学们都说, 蓝球架, 单杠。我说, 再往四周看看。“有树, 房子。”同学们都异口同声, 我因势利导:“第一组画蓝球架, 第二组画树, 第三组画房子, 第四组画自行车。”同学们都找到写生对象了。于是便分散开来, 针对自己的写生对象开始观察了。通过这次课堂写生实践, 我发觉到了老师指导作用的重要性。我们一方面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学习的前提下, 对于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正确引导, 组织也不容忽视, 因为我们必定受过专业的教育, 人生观, 价值观也相对形成, 所以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 必须从着对学生负责, 对自己负责的角度, 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角色。

初中美术兴趣教学探讨 篇8

【关键词】气氛 情境 兴趣 结构

美术课的兴趣教学,就是要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兴趣因素,采用学生喜爱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兴趣中学到知识,本人多年来一直从事初中美术教学工作,围绕着美术课的兴趣教学,在实践中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和尝试。

一、教师的教态应亲切自然,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兴趣的气氛

教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外部表情与内在气质的形象反映,它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好的教态,学生会感到亲切、轻松、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面带微笑,和颜悦色,会给学生兴趣的暗示,学生会从中受到感染。许多优秀的教师都懂得微笑的意义,他们即使在十分疲惫或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也总是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因为他们懂得,学生会从老师的微笑里感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同时学生也会从教师的兴趣感中受到鼓励,激发起爱老师,爱这门课的相应情感,所以,在学生面前,老师应永远是亲切自然的。即使是对待学困生,老师的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期望的眼神,一句幽默的话,一个暗示的动作,有时比严厉的批评更能让学生接受,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爱护和关怀,从而使学生能自觉改正缺点,避免产生师生间的对立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应始终保护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师生在认识与情感两方面的沟通,变一切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兴趣的气氛。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老师自始至终贯彻积极主动性原则,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美的教育。

二、运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这就必须强化直观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教学陷于枯燥乏味,如将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引入美术课堂,使教学媒体多样化,就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参与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实施兴趣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在上《水彩风景画——桂林山水》一课时,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同步演示法,即老师边讲边辅导,此法直观性很强,很适合水彩画的教学。但由于学生的绘画水平各不相同,老师“断断续续”地示范、讲解、辅导,画得快的同学想“开快车”,而画得慢的同学又因跟不上而显得手忙脚乱。针对这种情况,我先把这幅画的作画过程拍录好,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及解说,在进行同步演示前先放录像给学生看,让学生先看到了这幅画的作画全过程,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这样,画得既好又快的同学就可胸有成竹地作画,心里没底的同学也可跟着老师的示范慢慢进行。这样,既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手段,又面向全体学生,使教学在张弛有致的和谐节奏中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情境。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比如在初一人物线造型的美术课上,当有老师要求作业画女同学头像时,总会有个别学生提出要画男同学,有的还要画自己的爸爸,有的甚至要画只小熊猫。我们分析一下这些学生的想法,要求画男同学的可能觉得自己能画的更好;要求画自己爸爸的是因为他最熟悉,能画象;要求画熊猫的同学可能是因为不自信,怕自己画不好人头像而要画自己拿手的。如果这时教师大怒,以不按老师要求做作业和无理扰乱课堂批评的话,就使学生的绘画热情受到挫傷。因而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乘胜进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三、重视辅导环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辅导是教师对每个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过程中的具体指导。辅导在美术课堂教学各环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美术课一般要求教师在15~20分钟之内作少而精的讲解示范,余下的20~25分钟是学生作业。所以,辅导在美术课堂中所占的时间最多,教师需付出一定的精力。教师应根据本节课所授内容,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练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溶进自己的审美情趣;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点拨;对个别作业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启发提示;对好的作业,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并可让该生谈谈其作业的构思、方法等,使其他同学从中得到启发。由于作业时间较长,课堂气氛容易显得沉闷,为使学生保持一种兴趣状态,作业时可用录音机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音乐。经实践,音乐用于辅导环节,效果很好。通过音乐情景激发学生情趣,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思维活跃了,课堂结构也优化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教师生硬的让学生只是去画画,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象、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初二美术国画的课程中,因为教室条件限制,教师示范很麻烦,而且学生也不容易观看,我们就可以用 VCD通过电视来演示。让学生先欣赏作品,再观看绘画过程和技法表现。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欣赏到美的内涵,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有的学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我们还可以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对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十分有利。

在教学中把音乐和美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优美的音乐伴随着美术作品中美的意境、美的形象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激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作画兴趣和愉悦心理的目的。

兴趣小组小结 篇9

这个学期是我上的是不织布制作兴趣小组,充满了乐趣。

不织布这种布料,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的一样东西。正如我自己第一次接触它时一样,孩子们也对此充满了兴趣,从它为什么叫“不织布”这个名字开始,到它能做什么,孩子们的问题多得数不完。

在第一次上课之前,我先自己动手尝试一下,做了一个作品,一个小小的草莓。孩子们看了特别喜欢,爱不释手,每个人都想亲自动手来做一做。

从怎么穿针,线头怎么打结,针脚应该是怎样的,我带领着我们小组的28名学生一点一点学习。每一次,我总是先看看操作的过程是不是能符合孩子的动手能力。想象力绝不是生而具有的,所以我将自己的课程目标设置在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他们的创意灵感。在课前,我能认真制定好计划,在课堂上,对学生能当堂示范,表演讲解,逐步辅导。在辅导中,鼓励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当小老师辅导较弱的学生。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视觉感受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认识空间能力都相应得到提高,为今后的自我动手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学期,但是,我们的作品可不少。不织布的世界充满了乐趣。低年级的学生可以依样画瓢,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可以自己创作作品了。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着自己喜欢的小物件。每每看到自己完成一样作品,孩子们都笑得了开了怀。把我们所有的各式各样的作品放在一起,我真的是由衷地感到高兴。

美术教师考核个人小结 篇10

一、思想方面:

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教师,时刻提醒自己争做优秀教师,突出党员先进性。在工作与学习中,我以积极求进的态度认真参加各项学习,深入学习政治理论知识,认真仔细的做好学习笔记。我严于律己,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勤勤恳恳,默默奉献,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勤于学习,乐于进取。努力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文化专业知识水平,刻意培养教育教学能力关心国家大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立志献身教育事业。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章守纪,团结同事,热心帮助他人;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热爱自己的事业。积极的投身到工作之中去。积极的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使自己在教育科研、教育理论上都有所成长和进步。

二、教育教学方面:

本学期中,在教学方面我总结以前教学中总结的经验,运用学校先进的教学设备,利用好地方丰富有利的教学资源,以激趣和引导为主,让学生在浓厚的趣味中自己开拓思维,遇到困惑能在大家的帮助下和老师的引导下共同寻求与突破!这样的课堂不再是乏味的教学,不在是老师教学生学,而是老师融入学生中去,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和探究!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我特别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自身素质培养方面:

教学之余,我除认真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政治业务学习外,还订阅了教育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上 能更快地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教学模式。本还参加了本科函数班的学习,在学习中,我学习到了更成熟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名师专家面对面请教,组队组研讨,通过自己努力的学习和研讨,在教学实践中深得专家和老师的好评!本学期在教育教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在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优秀辅导教师称号等。

四、德育工作方面:

一直以来,我能时刻牢记“爱岗敬业”和“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之宗旨,在实际工作中不辞劳苦、主动开展班级管理和德育建设。与其他班主任一样,经

常性加强对学生的早读、课间操、卫生清洁、安全防护等督促检查并考核登记,阶段性地或持续某段时间坚持每天对早读、清洁卫生情况进行突击检查,经常性、随意性地观察其他课任教师上课时学生的学习和纪律状况,力求更多的感性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便有的放矢地加强动态管理。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活动中及时了解、关心、教育并且督促其良好习惯的养成,同时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之示范效果。作为中年级的班主任,我还得考虑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想的转化,经常性与家长取得联系,积极做好合力教育工作。有力配合了对学生的及时教育和督导。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班的各项工作考核达到了大家预期的目标。

美术兴趣班小结 篇11

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对所在农村小学、初中的部分学生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就农村学生对美术的爱好、认识、理解,以及家庭态度、学校课程开设情况、教师的师资教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总结出的数据是惊人的:从孩子会用笔到幼儿园期间,孩子喜欢画画的占调查人数的99%;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三年级下降到90%;再到五年级下降到70%;到了初中出现严重的分化,对美术有兴趣的只能达到60%;几年的义务教育,怎么使我们的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下降了如此地步呢?经过调查分析,作者认为有如下因素:

一、学校外部因素

在孩子入学前,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入学后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这就使孩子错误的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文化课成绩好,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强制其学习尚不感兴趣的文化知识,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二、学校内部因素

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在前几年应试教育的约束下,学校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很多学校不开设美术课。现在虽然有很大转变,但许多学校的教育意识没有转变,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没改变,上美术课时,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这些都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

学校外部因素是大环境,我们很难改变,但是我们从自身做起,改变内因,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培养其兴趣,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变。笔者以为,从以下几点着手是有实效的:

1.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

2.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使农村的美术教育参差不齐。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新颖的表现。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3.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教师生硬得让学生只是去画画,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像、幻灯片、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主要让学生多写生,少临摹,要分层次训练,按高低年级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的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只有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工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不增加他们的负担,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篇12

一、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我国美术教育专家指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 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 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影响学生创新能力最主要的因素在于教师本身。 很多美术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因为缺乏事先准备的资料, 或者为了更加轻松, 只给学生事先准备好的范作供其临摹。

一群孩子快乐地挥舞着手中的画笔, 在教室里, 悠闲地上着美术课, 这是我最爱看到的场景。 但是我们现在更多看到的则是:老师在黑板上示范, 学生在下面临摹;老师要求什么, 学生就只能画什么, 即使要求死板, 学生也必须遵从, 否则就会被批评。 这样的美术课, 怎一个累字了得, 学生也会逐渐对美术课失去兴趣。 那么如何让课堂充满活力, 充满欢乐, 让课堂“活”起来就成了大问题, 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 谈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 一张美丽的图片, 一个短暂的录像片段, 一件作品, 甚至是一句鼓励的话, 都能够引起学生对美术教学的短暂关注和学习激情, 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长久地保持下, 必须采用符合学生习惯、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式, 经过长时间的引导, 才能让学生将这种短暂的热情保持下去。 在具体教学中,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二、营造别开生面、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愿望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易兴奋、易好奇的年龄及心理特征, 创设教学情境, 营造出艺术教学氛围, 以趣激情, 以趣生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所以我觉得每堂课情境的创设至关重要的, 只有让学生进入所学情境当中, 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才能在接下来的绘画创造中真正有感而发。 比如在《下雨了 》一课中, 课前我在教室里放上各种雨具:画伞、雨衣等, 并且上面滴着小雨滴, 播放下雨的声音, 让学生感受下雨时的情景, 营造雨天的氛围, 使学生一进课堂就产生新鲜感, 自然很快进入情境当中, 然后问有关雨的问题:你们喜欢下雨吗? 为什么? 下雨后, 大地会有什么变化? 你会画雨吗? 你会画几种雨点……学生有了兴趣之后, 回答想象中的雨点也会变得丰富多彩。

所以说, 教学情境的创设在课堂中的作用非常重大, 不仅强调了学生的兴趣, 而且打开了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三、在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如何增强想象的生动性?

在美术教学中, 可以利用各种手段达到丰富学生想象的目的。 比如在四年级教学中, 曾有一节课需要通过欣赏诗歌为其配画, 教师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和谐的音乐背景, 培养学生想象力, 把学生带入诗歌所描绘的境界当中, 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从而绘画出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2.如何增强想象力的新颖性?

创造来源于生活, 学生的新奇想法也是来源于生活的, 所以创新思维应该来源于他们熟悉的事物。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把多姿多彩的世界浓缩到课堂中, 运用图片、故事、绘画等等形式展示给学生看, 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 丰富学生的知识, 并且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加工, 产生各种新形象, 从而达到增强想象力与新颖性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爬行世界》这节课的时候, 因为爬行动物实在太多, 学生平时又很少有机会到热带雨林、神秘的海底去一探究竟, 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探秘大自然》, 用自己的眼睛一探究竟, 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 教师再适时进行启发:如果你是一只大海龟, 你想到哪些地方, 为什么? 发言过后, 大胆地在纸上画出想象中的情景……

创新性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创新性思维只有通过思维的发散, 求异求新, 才能从已知信息中产生新异独特的新消息;如果没有集中思维, 则发散思维将一无所获。 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结合, 所以一画多变是训练发散思维的好办法。

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 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 将课堂还给学生, 把乐趣还给学生, 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 营造一个和平、民主的环境。

在《节节虫》一课中, 在学生认识节节虫并熟悉制作步骤的情况下, 教师可以把班级分成几个小队, 进行比赛, 比一比, 哪一组的节节虫最长, 最精致? 也可以让学生把制作好的节节虫变成其他物品, 看哪一组的创意最佳? 派个代表讲讲他们组制节节虫的小故事。 课堂上, 通过“竞赛”等形式, 全体参与, 学生多种感官得到参与, 充分展现自我, 显露才能, 每个学生都获得参与的快乐感和成就感。

激发兴趣是为了启发思维, 启发思维是为了实现创造, 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是一个喜欢创造、 学会创造和实现创造的过程, 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欢乐, 体验到成功, 那么创造之美也就得以实现了。 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引发了儿童的审美情感, 培养了儿童的创新意识。

没有兴趣的课堂是枯燥的, 是无味的, 是毫无生气的。 因此, 我们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要给学生一片绘画的蓝天,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力求做到“课伊始, 趣亦生;课正行, 趣亦浓;课已止, 趣犹存”, 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有所得、有所获。

上一篇:二年级培智实用语文教案(部分)第四册下一篇:肺结核预防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