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兴趣美术教育

2024-09-19

学习兴趣美术教育(精选12篇)

学习兴趣美术教育 篇1

兴趣是人们对事物喜好情绪的一种直观表现, 能否把一件事情做好, 对其感兴趣的高低程度占有极大地决定成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 学习兴趣的培养一直是我们所关注和要解决的问题, 尤其是美术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中尤为突出, 这不是只在美术课中用教师的几句话就能做到的, 而是需要在生活中点滴积累, 循序渐进, 薄积而后发, 只有让学生一直保持着美术的学习兴趣才能让他们插上翅膀, 在想象的空间里自由的飞翔。通常激趣的教学环节都安排在首位, 其实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穿插, 让学生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 这样才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 如何对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进行培养, 我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共鸣互存,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是传道授业者, 以往的师生关系中, 教师一直扮演着高高在上的角色, 通常都是我说你听, 我说你做, 一种程式化的教学, 做出来的东西和画出来的画基本雷同, 可美术教学是让学生发挥想象彰显个性的舞台, 如此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现在的教学要求师生平等,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这是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关键,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多听听学生的心声, 了解他们在想什么, 为什么这样想, 他们要表现什么, 想要怎么表现, 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 产生共鸣。

在课堂上, 我努力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 上课前问问大家今天心情如何, 有什么新发现, 让学生心身愉悦。在教学过程中不是要求学生跟画, 而是要求学生多谈谈自己的想法和表现手法, 还可以添加什么, 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快速, 效果更好, 以一个大哥哥、好朋友的身份和他们交流, 这样学生才会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度过, 才会对美术课保持浓厚的兴趣, 爱上美术课。

二、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情景的创设在美术教学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是调动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情景的创设, 让学生置身其中, 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好奇心, 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为创作的过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美术教学过程是一个直观的教学过程, 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创设情景是一个简单有效地途径, 给学生视听上的冲击远比教师枯燥的讲解效果好得多, 因此在教学中, 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课件演示都是很好的激趣方法。如我在教学湘版美术四年级下册《恐龙世界》一课时, 我先让孩子们观看有关恐龙的影片, 美丽的画面和恐龙各异的形体对比深深地吸引了他们, 在他们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 我马上要求他们记住恐龙之间各异的外形特点, 仔细观察不同种类的恐龙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方法, 为接下来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又如岭南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精美的小礼卡》中, 我把印刷的礼卡用图片先展示给大家, 让大家了解礼卡的特点, 在孩子们着急如何才能制作一样好的作品时候, 然后把手工制作的礼卡出示, 让他们发现原来自己动手也可以制作出来, 再要求他们想一想要怎么做, 用什么方法做, 这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

三、合理评价, 创设学生表现舞台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褒奖, 孩子们都是爱美的, 但是由于年龄个性发展的特点和个体的差异, 他们对美的认识还是不够准确和完善, 每个人的表现方法方式也各不相同, 因此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尤为重要。但不能以教师的好恶作为评价的标准, 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 有时不经意的评价会大大扼杀了学生的创作激情, 甚至导致学生对美术学科失去了学习兴趣。

大多的教学评价都是安排在课程结束之前, 对整节课进行一个总结。我个人认为课程结束前的总评固然重要, 但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才是重中之重。由于个体的差异, 每位学生的学习程度也各不相同, 在表现得过程中尤为突出, 有的学生线描掌握的好, 有的涂色掌握的好, 有的画面很漂亮却缺乏新意, 有的想象力丰富却不会表现。这时就要求教师分阶段的对学生进行评价, 要肯定学生好的一面, 支持他们的想法, 就算只有一个局部表现得好也要给予肯定, 老师的一个表扬, 一个赞许能给孩子们带来极大地鼓励, 然后再让他们自己找出不足之处, 想一想要怎样提高, 给他们建议如何才能做的更好。如我在四年级任教的班级里有个孩子线描掌握非常不错, 可是上色之后总是差强人意, 他问我为什么作品没完成时就表扬他, 画好了就没有了, 我叫他自己找找原因, 后来他找到自己的不足, 涂色爱超出线的边缘, 还不够均匀, 色彩搭配也不太合理, 接着我给了他一些建议, 之后他的画一次比一次进步, 学习美术的兴趣也更浓厚了。

四、课后延伸, 保持兴趣持久发展

通常在美术教学中课后延伸都做的不足, 有的甚至没有, 其实美术教学的课后延伸是对美术兴趣保持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是让学生始终对美的保持认识的重要手段, “艺术来源于生活”, 只有在生活中发现美, 认识美, 我们的美育才真正的达到了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 我经常要求孩子们多去外面走一走, 看看大自然, 发现美在哪里, 看看城市, 发生了哪些变化, 还有就是把课堂里学到的知识带出来, 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如在完成湘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真情对印》一课的教学任务以后, 我要求他们找一找生活中的对称图案, 用相机拍下来, 还要区分哪些是天然的, 哪些是人工的, 结果学生带来许多的图片, 他们说现在在路上看到东西都会先看看是否对称, 是属于哪种对称, 让美术学习兴趣一直贯穿在生活之中。

总之, 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是十分的重要, 并不是要求每位学生都成为画家, 而是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这对丰富他们的生活, 陶冶他们的情操, 开阔他们的视野是起到积极作用的。让我们一起努力, 多方面地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让他们都爱学、会学、想学。

学习兴趣美术教育 篇2

孙跃坤

兴趣就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求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某种倾向。恩格斯曾指出:“就个别人来说,他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们行动起来。”可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到学习创作中,是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儿童自己的需要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良好的情绪中获取新知识,创造新作品。那么,如何在美术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入手:

一、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创设教学情景,把学生带入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讲第六册《原色与间色》一课,认识原色与间色,学习色彩基本知识并进行调色练习,为了把枯燥的单纯色彩练习变的有趣味,我利用色与色相加会变成另一种颜色这一实际操作作为激趣点。在授课前,我先出示一些色彩丰富的实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五颜六色的气球,色彩鲜艳的花束,五彩缤纷的彩布等。在实物的吸引下,我在用丰富于趣味性的语言告诉学生,老师要为大家表演了一个魔术。学生一听我会变魔术,每个同学的好奇心都被撩拨起来,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的演示。我拿出一个布娃娃和三件白色的小衣服后,我说:“今天我想给布娃娃换三件衣服,就用这红、黄、蓝三种颜色水,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然后拿出一件小衣服先放到红色水里后又放到黄色水里,请同学观察颜色的变化。看后学生都非常兴奋,有的学生甚至拍手叫好,我就趁热打铁又把其它两件小衣服也变成有有颜色的,学生看着我用红、黄、蓝三种颜色象变魔术般地调配出多种不同的色彩,使小衣服变的更漂亮了,学生看后迫切地想探知其中的奥秘。趁着学生兴趣秒盎然的时候,我便指导学生观察一些图片,总结三原色和三间色的有关知识。这样,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课堂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知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进行色彩练习,无形中掌握了色彩知识,知道大自然中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三原色演变出来的。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和色彩的应用能力。

二、运用学生的好奇心为先导,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人们积极探索新奇事物的倾向,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动力之一,对于形成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根据这一心理特征,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合理的手段、恰当的措施,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诱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求,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低年级美术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小小魔术师”的游戏。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积极参加趣味想象画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敢于创新,产生创新见解,表现了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营造出了你争我赶、争做“小小魔术师”的良好氛围。我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圆,让学生自由组合、想象添加。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大胆创新:有“鸟妈妈喂食”、“大鱼和小鱼”、“彩色太阳镜”、“大西瓜”„„一个个稚气、巧妙的造型充满着灵气,真是千姿百态、新颖别致。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都想戴上“魔术师”的帽子。

三、运用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想象是学生感兴趣的启发式教学,学生善于遐想,在想象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想象力有时是奇特的,想象出来的事物有点离谱,但却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要很好的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利用想象力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汽车的联想》一课时,在师生问好后我叹了一口气,有一个学生问我说:“老师你怎么了?”我说:“今天我在上班的路上,发生可这样一件事情,在过路口的时候堵车了,这时我发现有一辆救护车也被堵在当中,这时你会想到什么”?学生纷纷举手要说,其中一个学生说道:“重病人还会死去呢?”这时我说:“那你们想一想能用什么办法让救护车过去?”有一个学生说:“可以设计一辆能飞起来的救护车就能过去了。”这样一来学生一下就被多功能型的想法所吸引,通过想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四、运用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是有感情的,小学生性格比较单纯,更容易感情投入,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情景,更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制作了一些背景画面,设计一种情景,利用学生的集体智慧在教师提供的背景上添画,使之成为一幅完整画面,在独立完成作业,如讲《鸟是我们的朋友》一课,要求画出各种不同动态的鸟,还要教育学生保护小鸟。根据教材的要求,我制作了一幅背景的画面,画了一些人和鸟巢。授课前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我说:“这里 原来是小鸟的家,可是被坏人破坏后小鸟飞走了,现在人们和小鸟成为了朋友,为他们建造了新的家园,你们能把小鸟请回来吗?”这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都十分投入地去画小鸟,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画完的小鸟剪下来,粘贴在画面下。完成后,画面上的小鸟千姿百态,活泼可爱,有的小鸟站在人的手上,有的小鸟飞进了鸟巢里,伸出翅膀与人们打招呼,画面富有一种生活情趣。我在根据画面讲解构图的有关知识,最后,要求学生自己完成一幅作品,学生完成作业的效果都很好。学生经过多次的竞赛添画后,会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各种物体,在观察各种物体时,感受与视觉相结合了,提高形象的记忆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了美术素养。

五、运用自由发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与之相对比,美国学生学习美术,老师往往不设样板,不立模式,让学生从现实生活到内心想象的过程中自由地“构图”。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用“心”参与,真实地表现自我。儿童的好奇心理和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学习美术的兴趣就会很高。因此美术课堂上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保持教学活动新颖性,持续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尔基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马可连柯也主张让儿童通过游戏认识事物、丰富知识。游戏是孩子非常喜爱的活动,也最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美术课堂上,我有意识地寓绘画于游戏之中,以此促进儿童绘画的积极性。在教学《三原色和三间色》一课中,为帮助学生牢记三原色和三间色,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先发给学生一些用红、橙、黄、绿、青、蓝、紫的纸剪成的小动物,让学生认准自己手中的小动物是什么颜色,再让手中拿着间色小动物的学生找一找哪两位同学手中小动物的颜色是调成自己手中小动物的这种间色的,找准了,他们就是自己的朋友。结果同学们在游戏中非常活跃,轻轻松松就将本节课的重点解决了。所以说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做游戏可以满足儿童好玩的心理,让他们在充分动手动脑时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美术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必须让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尽量动手动脑,创造出他们满意的作品。我在教学《神气的大公鸡》一课时,将教材的重点定为如何画出大公鸡漂亮的尾巴。我先引导学生观察书本中的范画,让学生说说大公鸡的尾巴像什么,找出每幅画的特别之处,再请四个组各派一名学生到黑板前画一画,比一比哪个组画的公鸡尾巴最漂亮。采用分组比赛的方法后,学生情绪高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提高。最后,作画前还让学生欣赏同龄小朋友画的大公鸡。孩子的好胜心强,又好表现自己,此时他们的思路已经被打开,创作心理急切,过不多久,白纸上便出现了一只只神气的大公鸡。特别是公鸡尾巴,每一幅都富有创造力。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采用这种愉快教学法,有利于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因此,在美术课堂上,应巧妙地选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设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由“苦学”转“乐学”的关键。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兴趣是教师的职责也是顺利完成教学必不可少的前提,没兴趣就没有发展而言。

内容摘要:

兴趣就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求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某种倾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在美术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入手:

一、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运用学生的好奇心为先导,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三、运用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运用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运用自由发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由“苦学”转“乐学”的关键。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兴趣是教师的职责也是顺利完成教学必不可少的前提。

没有兴趣就没有发展可言。

关键词:兴趣

直观

好奇心

情景教学

关于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3

关键词:美术教育;学习兴趣;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67-01

一、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习兴趣

一是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应博学、精通、文雅,热情、爽快、积极、健康,平易近人,使学生产生亲近感,觉得老师可亲、可敬,进而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谐愉快的氛围,以期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二是改变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课堂上,教师可以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他们的一份子参与讨论。从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愉快的情绪去学习、去感受、去体验。三是师生积极互动,教学相长。 现代教育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就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最后共同发展。课堂上多让时间让学生来畅所欲言,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后与学生平等、和睦、坦诚相处,与他们一同娱乐、一同游戏,尤其是外出写生时要尽力增进友谊,培养师生感情,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丰富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一是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习兴趣。直观性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领会教学内容。如在讲人物运动规律时,我用自制的活动人物模型给学生作各种动作表演,来引导理解人物的运动规律,并利用模型活动随意性强的特点,令“模特”做出许多反常姿态。如:将头转动180度等动作。逗得学生哈哈大笑,同时认识到,掌握人的运动规律是画好人物动态的基础,绘画时要注意不能犯这类常规错误。二是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兴趣。学生虽身仍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利用多媒体,可以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美术的历史长廊中漫步,在想象的自由天空下翱翔。将审美教育蕴含在“弹指”之间。如漫画教学时,利用电脑展示一个形象转换成漫画的动态过程,使学生清楚了复杂的变形过程,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三是开展绘画竞赛,培养学生兴趣。根据学生好胜心的特点,比赛最能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适当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展示的机会,恰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比赛活动,利用竞争来激发学生的作画兴趣,如:每节课的课堂评价时,师生一起将优秀作品挑选出,及时给予鼓励,并将其中一部分优秀作品贴于班上的“露一手”内,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长期这样,学生们的绘画积极性提高了,暗地里较上了劲,看看谁画得好,优秀作品可以帖在“露一手”内让别人欣赏了,多带劲呀!良性循环,学生越画越来劲,对美术是越来越感兴趣。四是赋予情感色彩,培养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动之以情,把学生学习内容赋予感情色彩,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如在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一进入课堂就放出一段京剧录像,宣染气氛,并给学生以直观感受。然后告诉学生京剧中,人物脸上涂满了花花绿绿的图案,就是京剧脸谱。再介绍脸谱是“心灵的画面”,它以大胆的想象,写意式地勾画出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物。五是强化分工合作,培养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上学生总是整整齐齐的面对教师,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学习方法是死记硬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很少有交流的机会,遇到难题,不敢与他人研究,不敢寻根问底,学习兴趣悄然逝去,创造性无处谈起。在教学中,采取自由组合,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即课堂上先安排好下节课的预习任务,并结合学习内容,让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兴趣小组,以三至五人为宜。自己分工,集体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只是点拨、启发、引导,不给学生太多的限制。如此,每节美术课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自由与民主,每次学习都能体验到合作与竞争的乐趣。

三、创新评价机制,培养学习兴趣

一是端正评价态度,增强学习兴趣。学生的可塑性是相当大的。积极的评价会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树立积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一味地否定,只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一个个天才“教”成傻瓜。我们要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以欣赏的眼光观察孩子。评价应该是积极的。二是制定合理机制,获得学生信赖。不管学生的作品完成到什么程度,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要针对具体的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尽量做出科学、合理、积极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既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水平,又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也传递给学生一种这样的信息——做人、处事要公正、公平。

学习兴趣美术教育 篇4

一、抓住学生兴趣, 营造和谐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兴趣才有学习热情。首先我们要研究自己的学生, 初中生一般好奇心比较强, 机械记忆比较好, 情感单纯而真诚, 但是他们的爱好又有所差别。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既要照顾教学的统一性, 也要注意教学的灵活性, 承认个体差异, 允许个性发展。采用鼓励的方式, 引导学生画自己喜爱画的内容, 尊重他们适当范围内的选择。比如我在今年八年级的第一节课上, 教授“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欣赏、评述) 时, 好多学生听课不是很认真, 于是, 我就结合美术教室的布局、学校布局让大家随便谈谈看法,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然后结合课文, 谈艺术作品的意蕴物质材料、形式构成、作品中的物象、文化意义等层次性;建筑、雕塑、绘画、园林等美术表现语言的形式, 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和参与了。

二、激发美术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生的想象力丰富, 处在形象思维强且抽象思维形成的阶段, 对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接受。美术课上我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 并尽可能地提供恰当的教学情境。同时, 在讲授绘画技巧时, 有时让学生先自己研究如何画, 调动其形象思维。他们好胜心强, 总想画的比别人好, 于是纷纷主动学习, 揣摩画法, 于是一节课下来, 学生多半掌握了绘画的一些技巧, 且学得轻松、愉悦, 对美术课产生了兴趣。当然, 我有时也让他们由着兴趣有选择地画。如临摹一幅作品, 你喜欢临摹哪个部分都可以, 鼓励他们在临摹中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另外, 我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点燃他们的美术学习兴趣。比如, 指导他们布置教室、宿舍, 指导他们给手工品上色, 指导他们如何欣赏摄影作品等等。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篇5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前进小学 邢光妹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人们认识事物或参与活动的积极倾向,是进行学习和创作的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的有效手段。激发兴趣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激发兴趣是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手段。许多实践证明,决定学生学习态度的因素有两种:首先是认识,其次是兴趣。兴趣是支配着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稳定。激发兴趣是增强美术课吸引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到学习创作中,是成功的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在美术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本文就作者多年的教学体验做一简要的概述。

一、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灵活、实用地组织教学,以好奇心为先导,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人们积极探索新奇事物的动机,是形成兴趣的重要条件。通常,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为此,在美术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手段,合理的措施,营造良好的氛围,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美术知识的渴望,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例如:著名科学家爱迪生在小的时候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在学校经常向老师提一些千奇百怪的问题,让老师觉得他是个最笨的学生,老师便叫他母亲把他接回家。爱迪生因此而辍学,但他对科学依旧充满了好奇,精心钻研,最后在自己的自学和努力之下,发明了电灯等一千多种东西,成了著名的发明家。由此可见,引导学生有好奇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

二、制作优秀的范画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采用范画的作用非常重要。优秀的范画能使我们的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并能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然而有些老师在教学中不使用范画,光靠粉笔和书本,空对空口传式讲课,使原本应该兴趣盎然,艺术感染力很强的内容被挖得干巴巴,枯燥无味,久而久之,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厌倦,兴趣就更说不上了。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美术课堂上有意识的寓绘画于游戏之中,以此促进儿童绘画的积极性。有些人把美术课称为图画课,认为美术课就是教师把范画往黑板上一挂,让学生临摹就行了,这种呆板的教学方法是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的。美术课可以不设样板,不立模式,让学生有现实生活到内心想象的过程中自由地构图,引导学生真实地表现自我,使儿童的好奇心和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学习美术的兴趣就会提高。高尔基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游戏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活动,最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老师要善于创编美术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完成美术课的教学活动。上课时先引导学生观察书本中的范画,让学生找出每幅画的特别之处,也可以采用分组比赛的方法,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就会跃跃欲试,情绪高涨,于是作画的兴趣也就来了。作画时可以让学生欣赏同龄小朋友的画,因为孩子的好奇心强,又好自我表现,此时,他们的思路已经被打开,创作心理急切。因此,对绘画的兴趣就浓厚,学习也就随之提高。教学上课,要让每个学生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体验成功的喜悦。采用这种愉快教学法,有利于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对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也有很大的益处。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更重要的在于进一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美术课并非限于室内教学,适当开展一些如风景写生、材料收集、参观画展、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让他们在活动中对美术产生兴趣,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

五、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作的自信

老师的评价应以表扬为主,采用鼓励的方法,发现和充分肯定的他们的优点,看到他们的进步,是他们对自己的才能产生自信心。绝不能轻易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怎么画成这个样子,我是这样教你的吗?”之类的话语,比如对不足的地方可以这样说:“画得不错,如稍微改一下更好,”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换另一个方式进行辅导,教师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的自信,不要轻易毁掉他们那刚刚萌芽的兴趣。

六、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舞台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舞台,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通过课堂绘画作品的展览,让学生有成就感。展示学生的优秀成果和才华,让学生在看中学、在学中产生浓厚兴趣。当班上学生和自己的作品被展出或采用时,学生都会很高兴,会自觉的学习其中的优点。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创作中来,对学生创作素材的积累、绘画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大的益处。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教师激发他们潜在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好好学习,自主学习,积极学习。美术教学是通过艺术形象的陶冶,使人情感丰富,心灵美好,品格高尚,使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激发学生学的学习兴趣,尽量使课堂产生轻松愉快的氛围,充分鼓励学生自主、自由地去发散思维、创造性地想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以此来启动学生内在的动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如何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 篇6

关键词:美术 教学 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

一、了解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得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如:在八年级某课中,我要求学生临摹一幅书中的国画作品,有的同学就特别要求画竹子,有的要求画荷花,我没有犹豫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因为我知道如果这时候我很强硬的拒绝他们,硬要他们统一作业,虽然他们会按我的要求完成作业,但他们可能就因此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丧失了一些对美术的兴趣,自然也不会体验到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愉悦。还有部分同学握着毛笔手就发抖,不敢动笔,于是我鼓励他大胆运笔,从最简单的开始,重在体验笔墨的情趣,不在于画的好坏。一节课下来,全班同学都很愉快地交了作业,尽管作业的质量不一,但我很高兴,因为我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体验了国画的情趣。学生的基础与接受能力有高低,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自己的起跑线上前进,相信自己学习国画的能力,体会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在许可的范围内向学生“妥协”一下,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二、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学生学习时仅有老师一个人说教,学生听,这样的课堂最不受学生欢迎。美术课一直深受学生欢迎是因为美术课“轻松”、有趣。作为一线美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更喜欢上美术课,乐于学习美术知识,接受美的熏陶。如:在上制作装饰画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平常的东西制作装饰画,我没有讲述装饰画的原理、色彩搭配等,而是将闲暇时从网上收集的一些精美的装饰画,展示给学生,那生动的造型、漂亮的色彩、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那独具匠心的创意更是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受此感染,学生也跃跃欲试,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构思、讨论制作的内容,需要的材料,然后分头行动。一次手工制作热潮在校园里掀起通过这节课,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一个良好的范例,对学生不仅具有启发、展示的作用,更是一种学习动力的催化剂。

三、利用乡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众所周知,上美术课,要准备很多材料,如:橡皮泥、积木等等,要购买这些材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如果没有这些材料,美术课便难以开展。为了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我提倡学生将乡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入课堂,没有橡皮泥制作泥塑,可以使用随处可得的黏土,马铃薯、红薯同样可用;没有积木,山上的茅草茎、竹子同样可以做造型;漫山遍野的松果、树皮、稻草,还有鸡蛋壳、毛线、碎布、都可以用来制作手工艺品。于是美术课堂便成为学生的手工作坊,别具一格的装饰画也应运而生,用茅草的花穗做成的猫头鹰,用茅草茎编成的风车,用竹管做成的乐器,用碎布做成的仕女图,用皱纹纸做成的白雪公主,最精彩的是利用我们生活中各种废弃的玻璃、陶瓷、硬塑瓶子,做的沙瓶画,由于细沙质地粗糙,沙瓶画显示出了丰富的肌理效果,美妙极了!

四、利用实地写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学习美术有很多课需要走出教室,实地写生,这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很多东西仅凭教师说教,该怎么选景,该怎么构图,哪些画面需要,哪些画面不需要,然后让学生去完成作业,这样闭门造车,学生是表现不出来什么的。要想表现得真切,学生必须有实地的体验,认真的观察才行,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去听、去看、去触摸、去感受,尝试直接用色彩去表达,去抒发。如七年级在上画向日葵一课时,我要求学生选择适合而简洁的画面,运用颜色和画具,画一幅色彩风景画。当我把学生带到校外,他们欢呼雀跃,高兴的选择一处风景开始创作,那专注的神情,认真的态度,让我惊讶,再观察他们的作品,比平时在教室里画的要仔细得多,形象得多。

五、利用美术作品展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由于身处穷乡僻壤,没有大型的美术馆、博物馆可以参观,也没有专业的美术院校可供学习,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美术作品展览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如,在七年级开办卡通画展览,特色手工剪纸展览,在八年级开办国画展览,装饰画展览,看到同学的作品,自己的作品都在展览之列,每个学生都美滋滋的。在学生展出作品的同时,也将教师的作品一并展出。通过此举,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更让校园增添了一些艺术的氛围。

六、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篇7

一、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我国美术教育专家指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 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 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影响学生创新能力最主要的因素在于教师本身。 很多美术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因为缺乏事先准备的资料, 或者为了更加轻松, 只给学生事先准备好的范作供其临摹。

一群孩子快乐地挥舞着手中的画笔, 在教室里, 悠闲地上着美术课, 这是我最爱看到的场景。 但是我们现在更多看到的则是:老师在黑板上示范, 学生在下面临摹;老师要求什么, 学生就只能画什么, 即使要求死板, 学生也必须遵从, 否则就会被批评。 这样的美术课, 怎一个累字了得, 学生也会逐渐对美术课失去兴趣。 那么如何让课堂充满活力, 充满欢乐, 让课堂“活”起来就成了大问题, 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 谈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 一张美丽的图片, 一个短暂的录像片段, 一件作品, 甚至是一句鼓励的话, 都能够引起学生对美术教学的短暂关注和学习激情, 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长久地保持下, 必须采用符合学生习惯、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式, 经过长时间的引导, 才能让学生将这种短暂的热情保持下去。 在具体教学中,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二、营造别开生面、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愿望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易兴奋、易好奇的年龄及心理特征, 创设教学情境, 营造出艺术教学氛围, 以趣激情, 以趣生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所以我觉得每堂课情境的创设至关重要的, 只有让学生进入所学情境当中, 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才能在接下来的绘画创造中真正有感而发。 比如在《下雨了 》一课中, 课前我在教室里放上各种雨具:画伞、雨衣等, 并且上面滴着小雨滴, 播放下雨的声音, 让学生感受下雨时的情景, 营造雨天的氛围, 使学生一进课堂就产生新鲜感, 自然很快进入情境当中, 然后问有关雨的问题:你们喜欢下雨吗? 为什么? 下雨后, 大地会有什么变化? 你会画雨吗? 你会画几种雨点……学生有了兴趣之后, 回答想象中的雨点也会变得丰富多彩。

所以说, 教学情境的创设在课堂中的作用非常重大, 不仅强调了学生的兴趣, 而且打开了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三、在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如何增强想象的生动性?

在美术教学中, 可以利用各种手段达到丰富学生想象的目的。 比如在四年级教学中, 曾有一节课需要通过欣赏诗歌为其配画, 教师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和谐的音乐背景, 培养学生想象力, 把学生带入诗歌所描绘的境界当中, 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从而绘画出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2.如何增强想象力的新颖性?

创造来源于生活, 学生的新奇想法也是来源于生活的, 所以创新思维应该来源于他们熟悉的事物。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把多姿多彩的世界浓缩到课堂中, 运用图片、故事、绘画等等形式展示给学生看, 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 丰富学生的知识, 并且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加工, 产生各种新形象, 从而达到增强想象力与新颖性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爬行世界》这节课的时候, 因为爬行动物实在太多, 学生平时又很少有机会到热带雨林、神秘的海底去一探究竟, 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探秘大自然》, 用自己的眼睛一探究竟, 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 教师再适时进行启发:如果你是一只大海龟, 你想到哪些地方, 为什么? 发言过后, 大胆地在纸上画出想象中的情景……

创新性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创新性思维只有通过思维的发散, 求异求新, 才能从已知信息中产生新异独特的新消息;如果没有集中思维, 则发散思维将一无所获。 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结合, 所以一画多变是训练发散思维的好办法。

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 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 将课堂还给学生, 把乐趣还给学生, 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 营造一个和平、民主的环境。

在《节节虫》一课中, 在学生认识节节虫并熟悉制作步骤的情况下, 教师可以把班级分成几个小队, 进行比赛, 比一比, 哪一组的节节虫最长, 最精致? 也可以让学生把制作好的节节虫变成其他物品, 看哪一组的创意最佳? 派个代表讲讲他们组制节节虫的小故事。 课堂上, 通过“竞赛”等形式, 全体参与, 学生多种感官得到参与, 充分展现自我, 显露才能, 每个学生都获得参与的快乐感和成就感。

激发兴趣是为了启发思维, 启发思维是为了实现创造, 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是一个喜欢创造、 学会创造和实现创造的过程, 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欢乐, 体验到成功, 那么创造之美也就得以实现了。 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引发了儿童的审美情感, 培养了儿童的创新意识。

没有兴趣的课堂是枯燥的, 是无味的, 是毫无生气的。 因此, 我们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要给学生一片绘画的蓝天,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力求做到“课伊始, 趣亦生;课正行, 趣亦浓;课已止, 趣犹存”, 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有所得、有所获。

渗透美学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篇8

一、挖掘课本上的美育素材,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学科从最早的冶金、陶瓷、染色技术发展到现代这样一门比较系统的学科, 是古今中外化学工作者共同奋斗的结果, 这其中有无数鲜为人知的故事, 值得我们后人赞颂。

在讲到空气组成时, 很自然地会讲到惰性气体的发展史:1894年英国科学家雷利测定氮气密度时, 发现从空气里分离出来的氮气每升质量为1.2572克, 而从含氮物质制得的氮气每升质量为1.2502克, 尽管两者之差只有几毫克, 可是雷利没有忽视这种微小的差异, 他怀疑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中含有未被发现的元素, 于是一种新的元素———氩元素被发现了。雷利对科学实验中所出现的仅仅是几毫克的差异都引起如此高度的重视, 从而对化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不正是科学家们严谨治学的崇高美德吗?同时, 科学家们献身科学事业, 对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精神不正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好题材吗?

二、用幽默生动、发人深思的语言艺术,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 首先应该具备扎实的化学专业知识, 但这仅是必要条件, 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出色的化学教师, 必须使自己的讲课语言充满激情、幽默风趣。例如:十九世纪德国的两位化学家李比希和维勒上课风格各异, 李比希上课, 旁征博引, 充满激情;维勒上课, 幽默生动, 发人深思。由于他们两人的相互配合, 他们身边聚集了一大批青年英才, 使德国化学人才济济。因此教师上课时除了要注意语言的幽默、生动, 还要注意深入浅出, 要做到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引人入胜、扣人心弦。此外, 还要注意语言的节奏, 不能一课一腔, 而应该根据内容的需要, 变化教学语言, 形成鲜明的语言节奏。

三、化学实验中渗透美学教育,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 它以丰富的内涵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教学活动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使其能在独立的条件下, 掌握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在实验过程中, 要提倡学生自己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而, 通过实验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

(1) 发挥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教师课堂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的主要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演示实验应起实验操作的示范性作用。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和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学到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 受到良好实验习惯和严肃认真科学态度的熏陶。二是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更重要的作用是, 要密切配合课堂教学, 增加学生感性认识, 启发和帮助学生形成新概念, 掌握新知识。我的做法是尽量使分散的、单个实验串联在一起, 形成系统实验。这样不仅节约了时间, 又可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掌握物质的性质等有关知识。

(2) 发挥学生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学生实验包括两种, 一种是学生独立进行的分组实验, 另一组是将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学生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主要功能是: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验证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巩固和加深对化学基础知识的认识, 并学会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因此, 必须通过严格的组织教学使学生保质保量做好这些实验。这就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 明确实验目的, 熟悉实验用品、仪器、实验内容及步骤, 然后独立进行实验操作。

边讲边实验, 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可与讲授新知识紧密配合, 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感性认识材料;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多媒体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 解决了好多传统课堂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教学中, 有许多化学的概念和原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 单靠语言和文字的描述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通过多媒体的教学能把这些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动态化, 从而大大加强了认识的深刻性。例如:描述微观粒子运动是化学的难点之一, 通过动画模拟, 可以使学生比较直观地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 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前提, 也是改善课堂教学环境的重要一环。多媒体教学生动直观、色彩鲜明、画面动感、人机对话的功能, 以其特有的感染力, 使学生能视听同步、手脑并用, 优化了教学环境和气氛,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渗透环保教育、创造优美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 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用化学手段去保护大自然、改造大自然。优美的环境、舒适的气候本身就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那么, 当学生借助于学到的化学知识, 用于改造环境、保护环境, 为人类作出贡献时, 无疑地把“美”与化学再次地融为一体。如在讲到有毒气体、重金属等内容时, 就可联系实际及时向学生介绍大气污染、水质污染产生的原因, 控制大气进一步被污染的方法及水的净化、空气的净化等知识。甚至还可介绍一些中素的急救知识, 使化学知识更好地深入到人类各个领域中去, 成为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有力手段。

幼儿美术学习兴趣的激发 篇9

关键词:幼儿,美术,兴趣,策略,方法

幼儿期是“具体形象思维”逐步产生的时期, 在绘画方面则处于涂鸦期和图式期混合共存并向写实萌芽期逐渐过渡, 是学绘画的一个重要时期。 作为引导者的教师, 其在幼儿美术教学中作用主要体现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 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如何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激发、培养和保持幼儿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审美环境, 激发动机

选材确定好后, 要想方设法为幼儿创造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 同时是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 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形成情绪上的兴奋, 进而转变为绘画的欲望, 这样他们的身心才会处于最佳状态, 才能激发创作动机。 比如, 要求幼儿画太阳, 最好的办法是把幼儿带到户外, 观察和欣赏早晨、中午、傍晚的太阳, 体会到太阳在不同时间里是有变化的, 这样, 画出来的太阳就不再只是一个红圆加几条光线。 又如, 要求幼儿用相交、相切等方式把硬币组合成各种形象时,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 可以在活动室里多放一些由圆形组合起来的玩具, 在墙画上多布置一些由圆形组合成的物象, 幼儿在这种情境中就能产生丰富的联想。

二、遵循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 让幼儿的个性自由发挥

在绘画活动中, 如果幼儿对绘画内容不感兴趣, 体验不到绘画的快乐, 那么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 就要考虑幼儿手部肌肉动作发展规律, 思考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身心特点, 是否贴近幼儿的生活。 例如, 小班教学模式要以故事情境导入、游戏、模仿等为主。 在小班的《桃花朵朵开》手指点画时, 我们可以和“点豆豆游戏”结合, 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边玩游戏边点画, 在愉悦的游戏氛围中不知不觉完成作品, 还可以通过听故事、儿歌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 开展多种丰富多彩趣味游戏活动, 促使幼儿对所画内容感兴趣, 加深幼儿对绘画内容的理解, 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三、在美术活动中,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美工活动是操作性强的一项活动, 不仅深得幼儿喜爱, 而且是开发幼儿创造潜能的重要活动形式之一。 因此, 幼儿教师不应该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教孩子 “学画画” (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得不像到画得像) 。 要真正解放孩子的小手, 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及时为不同年龄的孩子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做到寓教于乐, 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幼儿是喜欢摆弄的, 动手操作是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实践中, 为幼儿投放操作性强、幼儿感兴趣的材料, 培养幼儿的动手协调能力。 在这样的环境中,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与爱好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大胆的操作和尝试。 例如, 在“认识秋季”活动中, 我设计的主题活动是这样的:带孩子们到林带里捡树叶, 嘴里念着“秋天到, 树叶黄, 片片树叶掉路旁。小朋友提起筐, 捡片树叶喂小羊”。 各式各样漂亮的落叶被小朋友拾到筐里, 他们相互交流、相互欣赏, 兴奋的表情挂在了脸上, 带回了教室。我把做好的几幅树叶粘贴画展示给孩子们, 激发孩子们的动手欲望, 让他们用自己捡来的树叶通过小剪刀、胶水、彩笔等工具也粘贴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在粘贴前交代注意事项和粘贴方法, 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开始选择喜欢的材料专注地开始操作。 有的把叶子拼成带翅膀的蝴蝶, 有的拼成花朵, 有的拼成小船, 当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时, 洋溢的是成功的喜悦。

四、善用鼓励性、启发性的语言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力量的深信, 深信自己一定能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小到生活自理, 大到事业追求。 一位哲人说:“谁拥有自信心, 谁就成功了一半。 ”自信心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 自信心对一个人的各方面的发展都起着基础性的支持作用。 美术教育应该将培养幼儿自信作为教育的前提, 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为基础, 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 教师要帮助孩子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相信自己的能力。 我在巡回指导幼儿绘画时, 对于幼儿的作品总是给予肯定的评价, 幼儿在我的鼓励下更加有信心地完成下面的作品。 幼儿创作完一幅作品, 他们心中的得意溢于言表, 他们希望与他人共同分享喜悦, 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赞许。 这时, 教师应该用鼓励的语气和欣赏的眼光评价孩子的作品, 努力找到孩子的优点。 如:“你瞧, 画得真好! ”“颜色真漂亮! ”“你很会动脑筋! ”等等。 孩子在这样的言语中自然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喜爱, 渐渐地从不想画到想画, 从不敢画到敢画, 再到高举作品让老师点评。 幼儿自信的培养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 促使其不拘一格, 大胆尝试。

总之, 让幼儿张开想象的翅膀, 尽情发挥聪明才智, 动手动脑, 直接体验, 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让他们真正在美术的世界里自由、愉快的翱翔。

参考文献

[1]丁品, 戴士和.想象力与作品实践[M].重庆:重庆出版社, 09.4.

学习兴趣美术教育 篇10

一、有效创设情境, 会激发学习兴趣

美术理论知识相对其他学科显得较为枯燥, 如何把这些理论同实际相结合, 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它?这就要求教师采取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 如影视、多媒体课件、范画、故事、音乐等形式, 给学生营造一种充满艺术情趣的学习氛围, 全方位展现教学内容, 让学生接触实物和具体情境, 增强对形象的感受力和想象力。这样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更多的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生活中常见到的一些标志, 看似简单却可以让许多学生领略到美术的实际功效。在教学《标志设计》时, 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 有一种电脑品牌风靡世界, 大家知道是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有关它的广告吧。 (播放联想电脑广告) 现在知道这种电脑是什么了吗? (联想电脑) 你是怎么识别出来的呢? (联想标志) 标志是一种视觉识别符号, 在生活中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它通过精练的艺术形象, 使人一目了然, 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象征性, 所以我们称标志为视觉语言。再通过幻灯片展示国徽、国旗、波音、奥迪轿车、红十字卫生标志等。逐个提问:这是什么标志?有什么深刻含义?这些标志有什么作用?学生发言踊跃, 兴致很高。然后以我校艺体节为内容设计标志, 这样大家设计的积极性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大胆设计, 设计的标志新颖独特, 很有创意。这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视觉语言表达能力, 突破了教学的重点, 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课堂导入, 很快吸引了学生, 方便、快捷、效果显著。所以说巧妙地创设情境,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精湛的绘画水平, 可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的范画和课堂示范可以直接感染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写意中国画对大多数学生来讲有一定困难, 教师在示范写意画牡丹时, 先将平时的习作展示给大家欣赏, 激发兴趣。再将宣纸铺在桌面上, 运用熟练的笔墨功夫, 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从构图入手, 再由花瓣、花萼、花蕊、枝、叶、茎等画起, 运笔娴熟洒脱, 笔墨色彩在纸上走, 很快画出一朵牡丹来, 然后示范风中、雨中不同姿态的牡丹, 学生一下子被深深地吸引了, 此刻不会产生任何心理压力, 感觉还挺简单。学生惊叹着、赞扬着, 并产生了对写意画的浓厚兴趣, 因而作为教师, 应加强自身的美术修养和绘画专业水平。在教学中充分展示美术所特有的艺术魅力, 感染和打动学生, 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有效地运用提问, 以激发学习兴趣

许多教师认为提问是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方法, 所以只是简单地问问, 学生也往往只是回答了一点, 这样就过于简单化了。其实提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常规教学, 应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来抓, 要对提问做不断深入的认识和挖掘。有效的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灵活的应变能力;可以引发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但要用好这种提问, 必须与鼓励、表扬等激励机制相结合, 才能激发学习美术的热情。我经常用“为什么呢?”“还有呢?”“你认为呢?”“你还知道相关的吗?”等反问语来提问。

四、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 能激发学习兴趣

作业形式一成不变, 只能让学生越来越感到枯燥乏味, 逐渐失去热情。在欣赏、写生、手工制作、平面设计课之外, 还应把作业形式改为收集性作业, 就是根据一定的主题思想去收集类似的作品。如我以“美丽的春日景象”为内容, 让学生收集相关的绘画作品。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能让学生学到一堂较为深刻的欣赏课。另外, 可以用作文的形式描述画面内容。如学习《诗情画意》一课时, 我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园林艺术, 采用由局部到整体、由远到近的手法尝试写一篇短文。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写作表述能力。写生课和创作课是学生积累素材、运用素材、表现个性和发挥绘画特长的主要手段。对学生的写生和创作不能做过多的限制, 给他们更大的想象空间。可以一节课一个作业, 也可以多节课一个作业。作业形式要多样化, 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利用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篇11

【关键词】情感 情感教育 学习兴趣

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促使学生在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都发生变化。把情感融入学生原有的认知体验中,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价值观与信念,产生正确的行为。情感与认知是相互影响的关系,积极的认知会引发积极的情感,消极的认知会导致消极的情感;而反过来,情感对认知具有一系列的影响: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加强以情感为手段发挥情感教育的积极作用,就可以加强学生认知和情感的联系紧密。不仅能够引发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还能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本文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经验,谈谈在具体的实际教学中,如何利用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几点具体做法。

一、 利用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作用,此即为“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根据这一规律,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生动、活泼地学习。例如,在金属材料的教学中,可利用影像资料演示2008北京奥运主体育场“鸟巢”的场馆建筑,引导学生愉快地入“境”,领略这座宏伟的钢结构建筑的风采。使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情不自禁地产生出:此建筑由何种材料构建而成的?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材料学的热情,为此后深入学习材料理论作好铺垫。.

二、利用情感的泛化扩散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一些人,移情到与此相关的对象上去。此即清感的泛化扩散规律,或为情感的感染和迁移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是教师用爱心和真诚感人、育情,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教师应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为此,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足交往、沟通、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例如,在金属材料的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动情、晓理、端行。教师要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激起学习的热情。另外,在课堂上教师还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

三、利用情感与认识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方面,认识是情感的产生和发展的理性基础,认识越深刻,情感也越深刻。认识越浅薄,情感也越浅薄。另一方面,情感又反作用于认识。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识活动有动力、强化等功能。动力功能指情感对认识活动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即健康积极的情感对认识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反之,起抑制作用。强化功能指情感对主体认识活动起巩固或改变的效能。积极情感体验对认识起巩固作用即正强化。反之,起改变作用即负强化。根据这一规律,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以知育情,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端正和加强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和稳定性,让理智支配情感。其次,教师要善于以情促智,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现象,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增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其学习兴趣,使苦学、厌学转化为乐学、好学。在教学中,对许多知识的难点分化,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记,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中非但不感到艰涩、困苦,而且还能饱尝成功学习的欢乐。例如,在“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这一难点内容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共柝钢等温转变冷却曲线图,即“C曲线图”,大致判断钢以不同冷却速度冷却时的组织转变,从而使复杂的问题得以简化,使复杂难懂的知识,清晰明了地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课程改革,对课程目标做了调整,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情感教育目标的地位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充分突出了情感因素在新课程中的地位。而情感目标的提升,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情感因素,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实施情感教育。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实施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利用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达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实现再创造的愉快活动过程。

【参考文献】

[1]卢家楣. 教育内容的情感性处理策略教学研究,2002(12).

激发学习兴趣推进素质教育 篇12

一、培养学生正确心态, 树立学习信心

教师应该从一开始就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心态,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这一环节, 可以从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着手, 也可以从个人前途切题。注重培养学生“首先为自己而学”的心态, 回报父母和国家的心态, 谦虚的心态, “先付出后收获”的心态, 成功的心态, “每天进步百分之一”的积累的心态, 激发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使他们产生“我能学好英语”的信心, 从而坚定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念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排除万难, 奋勇拼搏。

二、沟通师生情感渠道, 融洽师生关系

教学在任何时候都是双边的。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否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教师不仅要做学生可敬的师长, 更要做他们可亲可敬的朋友。大量事实表明:如果学生对某个老师有好感, 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 因而肯下工夫学好这门课。甚至“爱屋及乌”, 对与之相关的东西也格外关注。反之, 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位老师, 由于逆反心理, 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因此, 教师要主动建立情感沟通的正常渠道, 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情绪变化, 时时处处关心学生, 爱护学生, 尊重学生, 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当然, 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 可以听之任之。因而采取批评的方式应是恩威并重, 理解、尊重、宽容、善待, 多管齐下, 富有教育艺术。既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 人格不受侮辱, 更要让他们能知错就改, 真正体会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 是对他们由衷的爱护和帮助。唯有这样, 师生关系才能和谐, 感情才能融洽, 学生才会进得来, 留得住, 才能其乐融融地搞好学习。

三、营造课堂和谐气氛, 满足“成功欲望”

课堂学习气氛是否轻松愉悦, 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大的影响, 教师有责任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因此, 教师要勤修师德, 苦练基本功, 创建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活动氛围, 寓教于乐。要以满腔的热情投入课堂教学, 以洒脱的仪表、文雅大方的举止、简洁幽默的谈吐吸引学生, 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轻松愉快的表情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英语的环境中愉快自然地操练, 增强英语语感, 不断提高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 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课前,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教唱英文歌, 用学生大致能够听懂的英语讲个幽默、笑话、小故事、谚语, 或由学生进行3分钟英语会话练习, 自由演讲, 自由对话, 或集体做一个游戏或唱一首英语歌曲。从而凝聚学生的注意力, 活跃气氛, 激发兴趣, 达到教学前的预热效果。有则谚语说得好:“良好的开端, 是成功的一半 (A good beginning is ha lf d one)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悬念, 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从直观教具和演示开始, 把握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善于运用教室的人、物、直观教具 (如图片、挂图、简笔画和实物) 设置情景。语言总是和情景联系在一起的。有了情景, 学生印象才深刻, 声、形、意才能有机结合, 学生学得才有趣, 掌握才准确。教师就像是导演。要精讲巧问, 善于设疑。要想方设法实现师生互动, 让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参与。这样学习才有乐趣, 学生才会感兴趣。一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 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和发展, 也要有一个好的结尾。根据不同的情况, 下课前可给学生设置一个新的“悬念”, 留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放一遍课文录音, 让学生小结一下课堂主要内容, 唱一首歌曲等。

此外, 注意在互动实践中满足学生的“成功欲”。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问题和语言材料, 要由不同水平, 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践。这样, 每个学生都可品尝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 从而情趣大振, 热情倍增。一旦学生出了差错, 不要埋怨、训斥和责怪, 要坚持多表扬、多鼓励的做法, 注意纠正错误的技巧, 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激发学习兴趣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课内外结合, 让学生学玩结合, 学用结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英语趣味教学的重心应放在课内, 向45分钟要质量。很多优秀的英语教师之所以获得成功, 他们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他们了解自己的学生, 注意发现和收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设计教学活动的素材。实践证明:单一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乏味的, 即便是一个好的方法, 经常用也会逐渐失去它的魅力。为了激发、保持和巩固学生的兴趣,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 探索与之相应的好的教学方法。

比如教英文字母, 26个字母说起来很简单, 但真正教得快、教得准、教得好, 让学生学得有趣味, 也并非每一位教师都能做得到。有人照本宣科, 每次几个字母, 依次教完就过去了。也有人把字母做成卡片让学生做字母排队游戏, 分组进行字母排队比赛, 教唱字母歌。这样做学生学得快而好, 还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反应能力, 提高了集体观念。两种做法, 两种效果, 前者索然无味, 后者其乐融融。

教单词的时候利用具体情景, 不但可以克服孤立记单词容易遗忘的缺陷, 而且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单词的能力, 学会在交际中使用单词。比如教football, 我们就可以使用直观教具, 指着足球问:“What’s this?”然后用英语介绍:“It’s a football.”接着又footb a ll、footb a ll再重复一下, 足球的音形义深深印在了学生脑子里, 以后看到足球他们就会脱口而出footba1l、football。有的教师还用模拟、示范动作或面部表情介绍词汇。如:Look———I am op e ning the d oor.I a m writing s ome word s on the p a p e r.然后利用手势、动作指导学生模仿做, 效果也比较好。总之, 利用具体情景教词汇, 生动活泼、快而有效, 容易引起学生兴趣,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们还应大力开展课外教学活动。比如, 开展英语游戏、开演唱会、朗诵会、讲演比赛、默写比赛、作文比赛、听力比赛等等。这种活动, 也是课内教学的继续, 不应是无组织的放任自流。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班级, 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同学, 进行适当地组织。其目的是活跃学生课外生活, 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 创造学英语的气氛, 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使英语教学课内外结合, 提高学生素质。

总之, 英语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地教英语, 要深入学生生活, 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和他们所关注的问题, 充分考虑到学生在现有基础、学习潜能、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客观现实, 面向全体学生。要把英语真正作为工具去教, 想方设法让学生把英语真正当成工具去用, 在英语课程实施过程中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这样, 英语教学才会生动活泼, 富于情趣, 才能更有效地把素质教育推向新的高潮。

上一篇:高校聋哑学生体育教学下一篇:激素水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