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理论资料

2024-09-18

绩效考核理论资料(精选8篇)

绩效考核理论资料 篇1

7.1.1 岗位技能培训率

1、基本数据

2、市疾控中心岗位技能培训计划

3、市疾控中心岗位技能培训总结

4、市疾控中心外出培训人员一览表

5、市疾控中心外出培训人员登记

6、培训活动清单

7、培训资料 7.1学员登记表 7.2课程安排 7.3讲义 7.4考题 7.5考试记录 7.6总结

8、培训证书清单(学分证)

9、人事技术档案清单?? 10、2011年项目办岗位培训一览表 11、2011年卫生防护科岗位培训一览表 12、2011年地慢寄病科岗位培训一览表 13、2011年防艾科岗位培训一览表 14、2011年免疫规划科岗位培训一览表 15、2011年疾控科岗位培训一览表 16、2011年健教所岗位培训一览表 17、2011年检验科岗位培训一览表 18、2011年市疾控中心人员名册

7.1.2 对下级单位专业培训率

1、基本数据

2、赤壁市疾控中心对下级单位培训计划

3、市疾控中心对下级单位培训总结

4、市疾控中心对下级单位培训一览表

5、培训材料 6、2011年项目办对下级单位培训一览表 7、2011年卫生防护科对下级单位培训一览表 8、2011年地慢寄病科对下级单位培训一览表 9、2011年防艾所对下级单位培训一览表 10、2011年免疫规划科对下级单位培训一览表 11、2011年疾控科对下级单位培训一览表 12、2011年健教科研院所对下级单位培训一览表 13、2011年检验科对下级单位培训一览表

7.2.1 继续医学教育合格率

1、基本数据

2、赤壁市疾控中心继续教育培训计划

3、市疾控中心继续教育培训总结

4、市疾控中心在职卫生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学分统计表

5、市疾控中心外出培训人员登记

6、本单位培训活动清单

7、培训材料 6、2011年项目办岗位培训一览表 7、2011年卫生防护科岗位培训一览表 8、2011年地慢寄病科岗位培训一览表 9、2011年防艾所岗位培训一览表 10、2011年免疫规划科岗位培训一览表 11、2011年疾控科岗位培训一览表 12、2011年健教科岗位培训一览表 13、2011年检验科岗位培训一览表 14、2011年市疾控中心人员名册

7.3.3 专业人员年人均论文发表数

1、基本数据

2、赤壁市疾控中心专业人员论文发表情况一览表

3、市疾控中心发表论文复印件

4、市疾控中心在职专业人员名册

5、个人技术档案

7.3.4科研项目及成果获奖综合评分

1、基本数据

2、科研项目汇总表

3、立项批件或合同书

4、课题项目进展表

5、奖励通知书和证书

7.4.1 专业人员下基层指导指导人均天数

1、基本数据表

2、单位专业人员名单

3、现场专业人员名单

4、单位各科室专业人员下基层专业指导天数清单

5、下基层指导人均天数

7.4.2专业人员指导覆盖率

1、基本数据表

2、单位专业人员名单

3、各科室专业人员下基层指导医疗机构清单 8.2.2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比例

1、基本数据

2、赤壁市疾控中心在职职工花名册

3、市疾控中心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名册

绩效考核理论资料 篇2

一、原有绩效考核最大弊病在于缺乏量化标准

现有的高等学校管理人员年度绩效考核制度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最大的一个弊病就是考核缺乏量化标准, 并次生出以下问题。

1.缺乏分类针对性考核

1995年人事部制定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 将考核统一为德、能、勤、绩四个方面, 但没有对高校教职员工进行分类量化考核。虽然对高校人员分类学理界的认识存在一定差异, 有的将其分为四类 (教学和科研、党政管理、教辅类、后勤服务) , 有的将其分为三类 (教学科研、党政管理和后勤服务) 。无论是那种分法, 按照统一标准对不同性质工作内容的岗位进行绩效考核显然不妥。

2.操作性不强

当前高校沿用的仍旧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该规定把德、能、勤、绩作为高校三类人员统一考核内容,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类。但是没有具体的标准来衡量德、能、勤、绩。只是规定了笼统的标准, 如第四条第二款“德, 主要考核政治、思想表现和职业道德表现”, 但对如何考核政治、思想表现和职业道德表现, 缺乏具体标准, 导致对管理人员的考核操作性不强。

3.绩效考核方法不合理

“实际工作中, 往往偏重于民主测评、查看资料等静态考核, 考核方式以填写表格为主, 而缺少实地的、跟踪的动态过程考核。”[1]由于缺乏量化考核标准, 导致对管理人员进行有效考核方法的缺乏。考核往往采取先填表格, 然后述职再进行民主测评这种方法, 定性的多、定量的少;空洞的多、实际的少;形式的多, 实质的少。缺乏动态过程考核。

4.激励作用不足

“考核激励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教职员工满意度较低。”[2]现代绩效考核是一项系统工程, 包括从绩效考核的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到结果反馈的动态的过程。进行绩效考核的目的是实现对高校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 激发工作热情、发挥工作主动性, 实现组织管理目标。而现有的考核由于缺乏量化考核指标, 考核结果就不能真实反映被考核者的真实业绩, 也就起不到对管理人员进行激励与约束的作用, 有时考核结果严重失实, 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考核不是目的, 而是手段。高校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 不是为了人为地把管理人员分出个“优、良、中、差”, 也不应只是作为奖惩的依据, 而是为了分析问题, 找出差距, 实施改进, 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 从而使高校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二、高校管理人员范围

对高校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有一个前提性问题, 就是首先必须搞清楚高校管理人员的范围。一流的高校, 需要一流的管理人才。管理队伍是高校三支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行政化的管理特点, 高校管理人员较多且存在人浮于事、相互推诿的现象, 管理效率较低。加强高校管理队伍建设, 迫切需要建立和形成一套适合高校管理队伍职业特点的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 以达到现代管理需要。而目前, 高校管理队伍存在着与现代管理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笔者认为, 建立有效的高校管理人员量化绩效指标体系, 一个基本问题是要搞清高校管理人员的范围。

从身份定位上来看, 我国公立高校都是党委领导下的, 高校根据其所属的不同主管部门, 校长具有相应的行政级别待遇。作为国家事业组织, 我国高校多实行与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相统一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 高校内部各层次管理人员中符合高等学校管理专业化要求者所占比例相对较低, 纯粹意义上的行政型领导等非专业化管理人员相对过多。2000年6月中组部、人事部、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的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49条也规定:“高等学校的管理人员, 实行教育职员制度。”在高校也明确规定高校管理人员实行职员制度, 高校全员聘任制改革工作全面展开, 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 为职员制改革奠定了基础。但是, 国家至今没有出台高校职员制度改革的政策性文件, 职员职级的设置与晋升、薪酬标准、聘后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等缺乏政策性依据, 1999年8月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职员制度暂行规定 (征求意见稿) 》始终束之高阁, 试点高校摸着石头过河, 制订的政策缺少法律依据, 实施过程中担心与未来国家法规、政策衔接不上。

高校管理人员就是高校改革中的职员。“职员是一种岗位, 而不是身份。”[3]笔者认为, 对高校职员或管理人员范围界定可采用排除法, 高校职员制适用对象除专业技术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外的所有党政管理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受聘校级领导和教学科研职能部门领导岗位, 聘期内纳入职员管理, 享受专业技术职务工资标准;工人受聘管理岗位, 聘期内纳入职员管理, 聘期结束, 保留待遇, 不再享受管理岗位职员职级, 仍按工人身份退休。

三、高校管理人员绩效量化考核依据

对高校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必须有一个依据, 每年各高校人事部门都会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一次绩效考核, 作为职务升降、津贴发放、评优等的依据。这里有个问题就是高校人事部门有什么依据对教职工进行考核?笔者认为人事部门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的权力来源于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或岗位职责。

岗位责任制是指机关在定编、定员的前提下, 根据精简、高效、统一的原则, 对机关内每个部门和每个岗位在管理过程中所应承担的工作内容、数量和质量以及完成工作的程序、标准和时限, 应有的权力和应负的责任等进行明确规定的一种工作制度。目前各高校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的制定存在形式化的不足, 岗位责任制的内容较为空洞, 岗位责任制的执行存在软化。在以岗位责任制作为对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的依据时, 其前提是岗位责任制的内容必须全面、客观、科学和可操作, 必须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 岗位责任制要坚持因事设岗、职责相称, 责任一致、责任分明, 任务清楚、要求明确, 便于考核的原则。

第二, 岗位责任制的设立要坚持统一标准与部门差异的统一。 各高校可以有统一的标准, 主要是各部门共同的工作职责内容, 但同时必须考虑各部门不同的分工和工作差异。实行岗位责任制要与工作责任制相结合, 把岗位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目标责任之中, 保证岗位责任制的切实落实。

第三, 必须进行量化和细化, 防止流于形式。这是制定岗位责任制的核心和关键, 也是具体进行考核的依据。目前高校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形式主义的问题亟待改变, 否则对管理人员乃至整个高校的绩效考核和工资制度改革将很难有实质性的推进。

第四, 必须坚持机构职责与人员职责的统一。每一个机构都有它的工作职责, 每个岗位人员都有自己的工作职责。部门工作人员职责集合成部门工作职责。所以要注意部门内部人员岗位职责的协调和统一。

第五, 岗位责任要按规定进行公示, 强化执行, 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高等学校要将各部门、各人员的岗位职责通过校务公开的形式在全校范围内公开, 接受全校的监督。

参考文献

[1]廖红兵.对高校员工绩效考核的若干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8) .

[2]洪江如.努力探索高校绩效考核新机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 .

绩效考核理论资料 篇3

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的关键在于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运用目标管理理论,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以岗位分类为前提,以业务流程为依据,以SMART原则为标准,以科学可考为要求,充分考虑岗位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可考的各类岗位绩效考核指标。

何谓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其所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的概念,指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最先采用这种方法,并迅速推广,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目前,很多企业推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标管理体系、绩效管理体系都应用了目标管理理论,切实提高了组织绩效,提升了管理水平。“目标管理+绩效管理”,有助于调动职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同时通过自我目标管理,将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紧密联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运用目标管理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目标的设置;第二阶段为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第三阶段为测定与评价所取得的成果。在目标的设置阶段中,应该严格遵循SMART原则,即确定关键绩效指标的重要原则,S代表明确性(Specific),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 A代表可实现(Attainable),R代表现实性(Realistic),T代表时限性(Time bound)。

如何应用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的应用可以分为准备阶段、目标分解阶段、指标制定阶段、指标评价阶段,最终确定各类岗位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以岗位分类为基础,做好准备工作

在开展各类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设工作前,要提前做好三方面基础工作:一是做好岗位分类,区分管理类、业务类、生产操作类和服务类岗位。二是分析岗位特点。管理类岗位突出计划、管理、组织、协调职能,定性指标多、定量指标少;业务类岗位具有管理岗位的一些特点,但更为注重定量指标的考核;生产操作类和服务类岗位则突出执行职能,以定量指标为主。三是明确工作内容,制定出能够准确反映岗位工作内容的《岗位说明书》,工作职责中能够涵盖该岗位所有关键绩效指标。

以目标管理为手段,完成目标分解

第一个是企业战略目标层面,绩效指标要根据战略目标、年度工作任务及上级要求进行分解,列出一个分类清晰,以量化指标为主的目标清单。第二个是各部门层面,根据战略目标层面的目标清单进行分解,列出各部门的目标清单。第三个是员工层面,根据各部门的目标清单,依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落实到各类岗位,制定出各类岗位的目标清单。

以SMART原则为标准,制定考核指标

在指标制定阶段,要以各类岗位的目标清单为依据,结合岗位工作特点,确定具体考核指标,最终形成各类岗位绩效考核指标库。

第一,管理类岗位绩效考核指标。针对管理类岗位突出计划、管理、组织、协调职能,定性指标多、定量指标少的特点,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时,要运用SMART原则将指标细化。以人力资源部合同管理员为例,其绩效考核指标表述:“完成新聘员工劳动合同签订工作”或者“在接到员工录用通知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劳动合同书的签订工作”。显然,后者要比前者更符合SMART原则,首先是指标非常具体、可实现;其次是时限非常明确;再次可度量,“接到员工录用通知后3个工作日”“劳动合同书”都是进行考核的痕迹化资料。

第二,业务类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业务类岗位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要结合各自岗位特点,根据工作内容与工作周期确定考核指标。业务类岗位量化指标比较多,要明确考核指标、指标定义或计算方法、考核依据等内容,从而使绩效考核指标符合SMART原则。

第三,生产操作类和服务类岗位绩效考核指标。针对生产操作类和服务类岗位特点,其岗位绩效考核指标应做到简单明了,并可以实行目视化管理。

以科学可考为要求,开展指标评价

这一阶段,要对初步确定的各类岗位绩效考核指标进行试运行,在每类岗位中选取3~4个试点,填写指标论断书,跟踪记录指标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情况,并据此开展绩效考核工作,查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注重反复沟通。绩效沟通是绩效管理的核心,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在目标分解、指标制定阶段,各部门负责人要与员工进行面对面的、有实质性内容的沟通,就目标的具体内容、时限要求、质量要求达成基本一致的意见,然后再确定考核指标。在绩效考核指标运行过程中,要经常与员工进行沟通,使指标更加科学、合理。只有这样,依据绩效考核指标进行考核时,员工才会心悦诚服。

二是注重绩效反馈。通过绩效考核结果挖掘更深层次的原因,提出有价值的综合性绩效改进意见。有效的绩效考核反馈,应该包括观察与讨论两个步骤。观察可以通过亲自观察或报告、会议等来进行;讨论则需通过实际的交谈与沟通进行。有效的反馈不仅能使负责人切实掌握实现目标的进展情况,更能通过交谈与沟通,探讨考核中的绩效问题原因所在,从而帮助员工从客观、有针对性角度制定绩效改进计划,达到改进员工绩效,共同确定下一绩效管理周期的绩效目标。

三是注重整体推进。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整体推进。企业各部门都有不同的工作任务与要求,但绩效考核指标制定的原则和标准是一致的,不能有的部门严格,有的部门敷衍。如果那样,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设工作就会失去其作用,最终无法顺利推行。

绩效考核理论资料 篇4

1、教师未按要求交纳资料名单;孙宏武2、2013年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名单及复印件; 简兴云

3、教师工作量统计名单;孙宏武

4、教师考勤统计名单;周先柯

5、教师期末统考综合值统计表;孙宏武

6、教师教研活动得分统计表;邓林

7、教研组目标考核得分统计;邓林

8、学生评价教师得分统计表;杨毓高

9、教育科研、教材编写;邓林

10、班主任考评得分统计表;黄维

11、护校队考评统计表;黄维

12、考评当年教师带学生到企业统计表;姚宏亮

13、双师型教师统计表(未带实训的教师不列入范围);邓林

14、有普通话证书的教师统计表;邓林

15、考核当年教师参加继续教育证书复印件和统计表,邓林

16、教师学历统计表;周先柯

17、教研组组长和副组长名单统计;邓林

18、教师量化考核表。杨毓高

要求:

1、2013年7月8日上午8:30前,责任人收集好相关资料(并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将资料交谢德江老师。

2、统计表盖上部门规章;证书有责任人验证后在复印件上注明以原件相符。

4、除以上资料外,其他资料由处室相关负责人收集。

开阳县职业技术学校教务处

绩效考核理论资料 篇5

及绩效考核方案

为搞好本校教师的考核,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顺利实施,根据《清镇市义务教育学校绩效考核办法》(清教字【2009】128号)文件精神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征求到的意见和《清镇市社区中心学校文件》社区教字【2014】3号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清镇市红枫第三小教育教学考核及绩效考核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促进义务教育的科学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核心,以促进教师绩效为导向,着力构建符合教育教学和教师成长规律、导向明确、标准科学、体系完善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促进广大教师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充分发扬民主,增强考核工作的透明度和考核结果的公信力,全面考核教职工的德、能、勤、绩。

二、基本原则

实施综合考核工作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特点。

2、把师德融汇于教书育人的具体工作中去,注重考核教师履行岗

位职责的实绩和贡献。

3、鼓励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4、坚持实事求是、民主公开,科学合理、程序规范,讲求实效、力戒繁琐。

5、导向性原则: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树立“以人为本”、“发展为本”的现代理念,突出管理与评价的诊断、反馈、促进发展的功能。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关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6、综合性原则:管理与评价要坚持“全面评价、全程监控”的综合性原则。

8、实效性原则:管理与评价,要查实情,重实效,重落实。要对教育教学现状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对影响教育质量的各有关要素进行客观、准确的分析;通过管理与评价机制的扎实有效运行,及时发现并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促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三、考核对象;学校正式教职员工。

四、考核的内容、程序和办法

(一)教职工考核的内容

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教师进行综合考核,校级干部由中心校考核,学校考核为什么等次,该校校长就确定为什么等次。

副校级以下干部及教职工由学校考核,具体考核指标及办法参照以下规定执行。

1、德(10分):

主要考核教师教书育人、关爱学生、团结协作、遵纪守法等方面的内容,实行加减分考核制度:没有违反下列11条之规定的,视为师德合格教师,给基本分8分。被评为社区(教育局)级各类先进(含骨干教师、名教师、名班主任)的,在基本分上加0.2分,即8+0.2=8.2(分);被评为县(市)级各类先进的,在基本分上加0.5分,即 8+0.5=8.5(分);被评为地(市)级各类先进的,在基本分上加1分,即8+1=9(分);被评为省级各类先进的,在基本分上加1.5分,即8+1.5=9.5(分);被评为国家级各类先进的,在基本分上加2分,即8+2=10(分)。虽然未被评为各类先进,但工作认真,尽心尽职,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受到学生、家长的好评,学校应根据情况在考核基本分上加分。

出现下列违反师德行为的,一次扣考核分2分,即8-2=6(分);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视为师德不合格教师,考核为0分。

(1)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

(2)拒收学生或采取多种形式劝学生转学的;(3)组织学生订购教辅资料的;

(4)想办法收取费用为学生补课造成不良影响的;

(5)教职工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发生矛盾不及时化解造成不良影响的;

(6)出现安全责任事故的;(7)不服从学校安排的;

(8)不作为,造成工作失误或不良影响的;(9)无正当理由上访或越级上访的;(10)上班期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的;

(11)工作不负责任,没有集体观念,我行我素,经上级核实,除扣考核分外,由教育总支上报教育局党委调离该校。

2、能(40分):

主要考核教师工作量、教学常规、继续教育等方面,教师能达到基本工作量、认真备课、拟写教案、上好课、搞好辅导、认真批改作业、拟写工作总结、积极参加继续教育,考核为合格,给基本分35分。

教学业务方面突出,深受学生喜欢,在校内起到骨干、示范作用,在基本分上加分;各项工作没有很好完成,工作量达不到要求的,从基本分中扣分,具体的加分、扣分如下。

各方面工作突出,能力强,成为学校各方面工作的骨干,参加各类竞赛(主要指优质课竞赛、论文竞赛、教学设计大赛、辅导学生竞赛、学术带头人评选等)参考:获社区(教育局)级一等奖的在基本分上加1分,即35+1=36(分),二等奖的在基本分上加0.5分,即35+0.5=35.5(分),三等奖的在基本分上加0.3分,即35+0.3=35.3(分);参加各类竞赛,获县(市)级一等奖的在基本分上加2分,即35+2=37(分),二等奖的在基本分上加1.5分,即35+1.5=36.5),三等奖的在基本分上加1分,即35+1=36(分);参加各类竞赛,获地(市)一等奖的在基本分上加3分,即35+3=38(分),二等奖的在基本分上加2分,即35+2=37分),三等奖的在基本分上加1.5分,即35+1.5=36.5(分);参加各类竞赛,获省级一等奖的在基本分上加4分,即35+4=39(分),二等奖的在基本分上加3分,即35+3=38(分),三等奖的在基本分上加2分,即35+2=37(分);参加各类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的在基本分上加5分,即35+5=40(分),二等奖的在基本分上加4分,即35+4=39(分),三

等奖的在基本分上加3分,即35+3=38(分)【同一成果以最高奖项加分,不同类型累计加分,加满40分为止】。

各类竞赛指教育部门组织或认可的比赛。

3、勤(10分):

(1)领导工作量核算:校长每周兼课2节,副职每周兼课6节,中层干部每周兼课8节;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折合工作量每周6节、工会主席折合工作量每周2节、教研组长折合工作量每周3节、实验仪器管理员折合工作量每周2节、图书管理员折合工作量每周3节、体育器材管理员、音乐器材管理员折合工作量每周1节,报账员折合工作量每周6节。当教师课时数无法平均时,年轻教师多承担课务。

(2)教师平均课时数=(学校总课时数+各岗位折算课时数-领导担任课时数)÷非领导教师数。达不到工作量,每少1节,扣考核分2分。

(3)脱产进行学历培训半年以上,外借到其他单位半年以上的不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

(4)未聘、拒聘、待岗的、劳务输出的人员不再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

(5)教职工因公受伤,在工伤医疗期间,享受奖励性绩效工资。(必须要有人事劳动部门认定的依据)

(6)女职工休产假的,产假期间不享受奖励性绩效工资。(7)因公出国1个月以内的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照发,1个月以上的不享受奖励性绩效工资。

(8)因私自费出国的,从出国之日起停发奖励性绩效工资。

(9)每学期病假1天扣0.1分,事假一天扣0.2;每学期病、事假累计15天以内的(含15天),按天数扣发奖励性绩效工资(必须自洽代课,不自洽代课,由学校安排代课的每节课30元加扣,住院者除外);累计超过15天的(不含15天),停发一个月奖励性绩效工资,并按每天0.1分计算扣年终考核分,年内扣完10分为止。

(10)每月请临时假累计超过3次(含3次),每次超过一小时的,按半天事假处理;每月请临时假累计3次(不含3次),每次在一小时之内的不算假

(11)请假请他人代课的扣当事人多少钱就给代课人多少钱。(12)每月迟到累计3次,按1天扣发奖励性绩效工资,并按一天事假计算;每月累计早退2次,每次在1小时内,学校又无其它事情,扣发1天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并按一天事假计算;每次早退在1小时以上扣发一天奖励性绩效工资,并按一天事假计算;不请假未参加一次学习或者会议扣20元;未参加一次升国旗扣10元。

(13)旷工1天的扣发1天工资(含70%基础性绩效工资)并扣发当月奖励性工资;旷工3天的,扣发3个月奖励性绩效工资,4天的扣发半年奖励性绩效工资。霸王假1天扣200元。

(14)工作责任心不强,造成一定损失和不良影响的,视情节轻重扣发1至3个月奖励性绩效工资。

(15)违反学校规章制度,受通报批评的,停发1至3个月奖励性绩效工资。

(16)受行政警告处分的,停发3至6个月的奖励性绩效工资。

(17)受记过及以上处分的,停发半年至一年奖励性绩效工资; 学校受到通报批评的,直接责任人停发1至3个月奖励性绩效工资,学校其他领导酌情扣发三分之一的奖励性绩效工资。

(18)出现伤亡责任事故,直接责任人不作为的扣发直接责任人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性工资半年到1年。

(19)拒不服从学校工作安排的,停发奖励性绩效工资。(20)被行政拘留的,扣发一年的全部绩效工资。

4、绩(40分):

主要考核教师育人成效(德育效果)、教学质量,其中育人效果10分,教学质量30分。此项共合计40分

育人效果10分。主要考核班级管理、环境卫生、学生养成教育、尊老爱幼、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等方面的情况及效果,科任教师主要考核配合班主任工作情况。主要以文明班级量化评分为主要依据。

(1)未统考科目:育人效果10分;教育教学质量25分,合计35分。

(2)统考科目:育人效果10分,教育教学质量27分,合计37分,加减分具体量化如下:

A、语数超本同级同类统考统评平均分1分加0.5分;语数除外,其它学科超本同级同类统考统评平均分1分加0.2分,各科累计加分不超过3分;低本同级同类统考统评平均分3分以内(含3分)不扣分,3分以上,每低1分扣0.1分,以此类推,以最差的一科计算,扣完3分为止。

B、在同级同类统考统评中语数获得第一名的奖励1000元;第二名奖励800元;第三名奖励500元;达到同级同类平均分的奖励150元;技能科在同级同类统考统评中获得第一名的奖励500元;第二名奖励300元;第三名奖励200元;达到同级同类平均分的奖励50元,各科累计计算。

C、新接班级(只针对语文、数学)除按本项第二款中的A条款计算外,另按上同级同类统考统评提高名次计算,每提高一个名次加0.5分计算,加分不超过3分。

一年级办事处统一监测学科教学质量的计算办法:本人在同级同类统考统评的成绩,语数超本同级同类统考统评平均分1分加0.5分,加分不超过3分;语数除外,其它学科超本同级同类统考统评平均分1分加0.2分不超过3分;低本同级同类统考统评平均分3分以内(含3分)不扣分,3分以上,每低1分扣0.1分计算,扣完3分为止。

(3)一般性考核

A、班主任请假应扣除当天的班主任津贴给负责当天班级管理工作的科任教师;

B、学校安排上研讨课,拒绝上此课的教师直接从奖励性绩效工资中扣除100元;听研讨课,无特殊理由拒绝参加评课的教师,直接从奖励性绩效工资中扣除30元;

C、无故不参加上级要求,学校教导处安排的教师各种学习、培训,直接从奖励性绩效工资中每次扣出100元。

(二)考核的程序、办法

1、成立考评小组:(组长:杨淑芳;副组长:涂敏、金燕、王虹;成员:蒋宣仁、周翔、黄金华、周上霞、文江南、熊艳、黄学玲、谭娟、周礼培、魏金龙、朱江屿)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专职副支书和副校长为副组长,学校中层干部及教师代表为考核小组成员,考核小组负责根据考核细则进行考核,最后由领导小组汇总统计,并评出等次。

2、受考核人所负责的全面工作,所设项目全部参评。

3、每学年进行一次综合考核。

4、考核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这四个等级作为教师考核的等级评定,绩效工资不按等次发放,而是按分值发放。

教师综合考核由学校组织的考核小组负责,综合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评价进行综合评估,总分为100分。总分达到90分以上,从高分到低分确定优秀人员优秀;总分达到71—89分之间的为合格;总分达到60—70分之间的为基本合格;总分在60分以下及有下列行为之一者评为不合格:歧视侮辱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造成恶劣影响的;私自办班或进行有偿家教的;向学生推销、代购教辅资料和其他商品,向学生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的;旷课或请假超过国家规定的天数的;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的;采取罢教等方式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生利益的;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有其他严重损坏教师形象和声誉行为的。被评为不称职的人数不设比例。

实施考核的全过程要公开透明,随时接受教职工的监督和质询。考核量化分数揭晓后,在学校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为3-5天。有意见的要

及时核实,考核分值有误的,必须重新确定考核分值。考核分值偏低的,要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本人,并告知可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复审、申诉,各责任部门必须严格执行规定,认真做好复核、申诉的答复工作。

通过考核,在学校内形成“教师水平不高,说不起话;工作业绩不优,抬不起头;师生评价不佳,挺不起腰”的氛围,倡导具备“三力”(教育能力、事业动力、人格魅力),产生一种工作压力,并把这种压力转化为动力。提升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学校教职工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和奖励性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占绩效工资总量的70%,一般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作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在考核的基础上,由学校确定分配方式和办法。

教师30%绩效工资=(全校按照等次所得30%绩效工资总额÷全校教师考核总分)×本人考核得分-被扣绩效工资

学校绩效工资分配总额=上级考核发放绩效工资总额+全校教师被扣绩效工资总额。

五、班主任考核

班主任绩效考核主要由学校考核小组评分,满分100分。主要考核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关爱学生度、学生教育、学生转化、学生评价、沟通家长、教学科研、日常管理、协调利用教育资源等方面,考核结果作为发放班主任津贴的依据。班主任津贴由学校结合考核等第,在总量不突破的情况下,考核设置ABC等第,班级考核分在95分以上的定为A等,85分以上定位B等,85分以下定为C等,其中AC等上下可浮动30%,并且按照学生数发放。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享受班主任津贴,离开岗位

后不再享受。

班主任绩效考核办法:

实行少先队、班主任月考核制。在平时工作中,按照班主任绩效考核细则对班主任进行检查考评,月底将检查汇总表交学校进行汇总,作为班主任月考核依据。

班级管理 做好班集体的建设工作。制订班级目标,健全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加强班级的日常管理,维护文化建设,使班级文化建设有成效、有特色。30分

教育活动 根据学校要求,配合学校中心工作,结合班级实际,积极组织开展班集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和各种文体活动等。同时指导少先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组织好两课两操活动。30分

学生评价 了解和熟悉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潜能,善于把握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心理的发展状况,科学、客观、综合地看待和评价学生。关注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对学困生和思想、行为有偏差的问题学生,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他们的工作。建立问题学生档案,注意跟踪与分析学困生发展状况。20分

资源利用 班主任要善于挖掘和协调各种教育资源,积极主动协调科任教师,听取科任教师意见。充分利用社区阵地,主动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方法,依靠社会力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努力使自己成为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育人的纽带。20 分

六、其它

1、学校综合考核作为学校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并与目标

考核相一致。

2、教师综合考核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并与教师考核相一致。

3、教师综合考核结果作为评选优秀教师、先进教师、骨干教师、教育名师及教师评职晋级的重要依据。

【 如有异议在本周三周内向本办公室负责收集意见的教师提出(文江南、熊艳、黄学玲)】

绩效考核理论资料 篇6

为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公司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完成公司年度目标任务,落实风险防控责任,特制定本制度。

一、考核原则

(一)坚持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

(二)坚持员工绩效考核和公司年度目标相结合的原则。

(三)坚持客观评价与有效改进相结合的原则。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和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全体员工。

三、考核内容

年度绩效考核以业绩评价为主,综合评价为辅,包括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和岗位年度绩效考核。

(一)部门年度绩效考核

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包括部门业绩评价和部门综合评价,业绩评价指标根据公司年度经营目标确定,综合评价指标根据年度重点工作、纪律作风建设、民主测评等内容确定。

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基本分为100分。其中,业绩评价占70分,综合评价占30分,另设30分加分。

(二)岗位年度绩效考核 岗位年度绩效考核包括岗位业绩评价和岗位综合评价,业绩评价指标根据公司年度经营目标确定,综合评价指标根据所在部门综合评价结果、民主测评、纪律作风建设等内容确定。

岗位年度绩效考核基本分为100分。其中,业绩评价占70分,综合评价占30分,另设30分加分。

四、工作流程

(一)人事综合部门提出部门年度绩效考核方案,并会同其他部门提出岗位年度绩效考核方案。

(二)分管领导审核所分管部门和岗位的年度绩效考核方案。

(三)考核领导小组确定部门和岗位年度绩效考核方案。

(四)人事综合部门负责部门和岗位年度绩效考核的具体实施工作。

(五)考核结果经分管领导审核后报考核领导小组批准。

五、考核结果

(一)部门年度绩效考核结果

部门年度绩效考核结果划分为 A、B、C三类,其中A类为先进部门,根据考核得分综合其他因素确定;C类为发生重大过错需追责的部门,具体标准详见附件;其余为B类。

(二)岗位年度绩效考核结果

岗位年度绩效考核结果划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为优秀等次推荐对象,根据考核得分综合其他因素确定;C类为发生重大过错需追责或符合不合格等次条件的员工,具体标准详见附件;其余为B类。

六、年终绩效奖金计算

(一)年终绩效奖金由公司董事会依据公司经营情况和工资总额管理要求确定基数奖金,并根据考核得分和计奖系数计算奖金金额。

计算公式:各岗位年终绩效奖金=各岗位基数奖金*年度绩效考核得分率*计奖系数

考核结果为A、B类的计奖系数为1;考核结果为C类的,计奖系数根据不同情况确定(详见附件)。

七、考核结果应用

(一)为员工提供绩效改善建议,作为员工发展计划和培训计划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合同期内考核的重要依据,合同到期时将视合同期内考核结果决定是否续签。

(三)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工资调整、岗位调动、职位晋升的参考依据之一。

(四)部门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先进集体评选的重要参考依据,岗位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先进个人评选的重要参考依据。

八、考核组织运营管理

(一)对于绩效考核结果较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末尾的部门或员工,应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意见,必要时将对相关部门和人员作出人事调整。

(二)绩效考核结果须存档,进入员工档案系统。如需查阅考评档案,须向人事综合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同意后方能查阅。

(三)被考评者如对考评结果存有异议,应与人事综合部门沟通,无法解决时,可直接向考核领导小组提出考评申诉,考核领导小组将及时进行调查和协调,2个工作日内向申诉者答复处理结果。

(四)本制度由人事综合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自发文之日起实施。

附件:

部门及岗位年度绩效考核C等标准

一、部门年度绩效考核C等标准

以下情况部门负责人岗位年度绩效考核计奖系数为0.8 1.因部门责任导致公司相关重要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未完成被上级追责的;

2.部门员工年度绩效考核结果出现两个及以上C等的; 3.因部门工作失误对公司产生一定负面影响或经济损失的;

4.考核领导小组认为须评定为C等的其它情况。

二、岗位年度绩效考核C等标准

(一)以下情况计奖系数对应为0.8-0.5 1.一年内旷工累计超过3天(含);

2.年度绩效考核全员互评结果在60分(含)以下; 3.被效能办等部门组织的行风纪律检查发现并受通报批评;

4.当年受行政警告处罚或行政警告处分、党内警告处分的;

5.在外事活动或业务工作中存在一定违纪、违规情况经查情况属实;

6.因个人责任给公司带来负面影响、较大风险或一定实际损失的。

(二)以下情况计奖系数对应为0,考核等次不合格 1.在政治是非问题上立场动摇,参加社会非法组织或非法活动的;

2.在公众场合散布有损党和政府形象的言论,造成不良影响的;违反纪律煽动群众集体上访的;

3.当年受行政拘留处罚或行政记大过、党内严重记过处分的;

4.因个人原因导致上级对公司考核被“一票否决”的; 5.由于玩忽职守、串通造假、恶意欺诈、谋取私利、收受贿赂等严重违反公司各项管理规定而给公司造成重大风险或经济损失的;

6.一年内旷工累计超过5天(含);

绩效考核理论资料 篇7

绩效考核也可以称之为绩效考评、绩效评价, 是对绩效结果进行衡量、评价和反馈的过程。考核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给出一个分数,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充分的沟通, 使得组织或者员工进行目的性更强的绩效改进。由于评估方法不精确, 评价者存在认知偏差等原因, 导致绩效考核的效果经常受到人们的质疑。在评判绩效考核有效性时, 学者们往往侧重于从操作方法上对绩效考核进行分类。但是基于这些分类的研究只能用于比较不同考核方法的适用性, 而无法评判整个绩效考核体系的有效性。在我国, 虽然绩效考核已被各种组织广泛使用, 但相关的理论研究还相当落后。国内大部分研究还只是停留在对绩效考核工具性问题的探讨上, 对不同绩效考核可能引发的员工反应关注不够。因此根据绩效考核最终目的, 把绩效考核分为四种类型, 分别为:对比区别型、合作互利型、交换互惠型和流于形式型, 然后分别具体分析讨论员工对四种类型绩效考核反应的差异性影响, 最后对文章做出总结。

2 绩效考核类型分类

自从Meyer等人于1965年首次提出绩效考核的“双重本质”以来, 该领域的文献就开始将绩效考核区分为发展型和评估型。发展型即帮助员工发展职业, 为员工提供绩效反馈, 找出员工改善业绩、发掘潜力的空间, 并作为发掘培训需求、确定培训决策的依据;作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依据。评估型即衡量比较员工的优缺点和绩效, 掌握员工的行为和结果, 以决定员工的去留、升迁或降职、加薪或减薪及职务调动等奖惩措施。Boswell和Boudreau认为, 组织实施绩效考核时, 往往会同时采用发展和评估两种目的。也就是说, 发展型绩效考核与评估型绩效考核并不是截然相反的关系, 它们不是位于同一个概念的两端, 而是两个独立的维度。现有研究只是对两种考核目的的单独作用进行了研究, 而对现实中两种目的的兼容或重叠现象关注不够。采用坐标系图法, 根据绩效考核的目的——发展型和评估型, 将绩效考核分为对比区别型、合作互利型、交换互惠型和流于形式型。如图:

(1) 对比区别型。该类型绩效考核的结果信息主要用于评估员工过去的绩效, 对员工的发展导向关注甚少。属于以事为中心的事后考核, 考核的目标就是考核期内的工作。考核出区别, 确定了等级就算是达到了目的, 至于员工的工作绩效为什么产生差异不在它关注的视角之内。对比区别型绩效考核通常仅仅评估员工的工作结果或者工作行为, 以衡量员工对绩效指标的完成情况, 或者比较员工之间的优劣, 没能有效地为员工提供绩效反馈, 没有帮助员工找出工作中的问题所在, 也没有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因此, 会使员工感到绩效考核是一种惩罚的工具, 是追究员工责任的过程, 久而久之, 会使员工对绩效考核产生抗拒心理。吴培冠, 陈婷婷认为, 高度评估员工过去行为的绩效对团队绩效和团队满意度有负向作用。该类型下的考核, 希望每个员工把本职工作做好, 满足这一条, 就可以得到较高的考核结果, 进而能够获得晋级、晋升、奖励的机会。反之, 考核结果不好, 那些机会也就会与你失之交臂。这样的考核无疑只是监督和控制员工的一种手段。而对于员工在工作绩效方面为何会产生差异即深层次的内因和外因方面的分析考虑得很少, 更缺乏有针对性地制定员工培训计划。

(2) 合作互利型。合作互利型绩效考核在发展导向和评估导向上都表现得很强。一方面, 雇主想通过绩效考核制定严格的、科学的衡量标准, 进而给员工施加一定的任务压力, 以提升他们的绩效;另一方面, 雇主又希望通过绩效考核开发员工的发展潜力, 帮助其寻找发展的弱点, 为员工的长远发展进行投资。此类考核中的组织和成员表现为一种合作双赢的关系。这种绩效考核通过定期的正规反馈, 分析员工工作中的不足, 帮助员工理解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方法;帮助员工发掘自身的潜力, 以提升其能力, 更好地适应工作、提高业绩。它能使员工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工作, 认清自己职业发展的需要。合作互利型绩效考核使员工对组织产生归属感, 双方都愿意维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3) 交换互惠型。该类型绩效考核更愿意为员工的未来发展投资, 对员工过去的工作评估较少。这类雇主通常会将绩效考核结果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员工, 并通过绩效面谈等方式帮助员工分析其自身的优劣, 使员工进一步明确其成长的目标和培训的需求。承诺型绩效考核认为员工与组织之间是一种社会交换关系。

(4) 流于形式型。该类型绩效考核在发展导向和评估导向上均表现很弱, 对企业来说, 绩效考核只是一种形式。年终单位领导及人事部门负责人召集所属各部门负责人开会, 布置年终考核工作, 各部门领导接受任务后, 逐级布置, 接着是各类人员填写不同的考核表, 在一定范围内述职, 根据述职情况评选出优秀人员, 再接着是各部门领导在考核表上写上大致相同的评语, 签字后上报人事部门, 一年一度的考核工作至此结束。该种类型的绩效考核年年搞, 年年都是例行公事。因此, 每到考核来临时, 负责人总是左右为难, 为了完成企业的考核任务, 寻求平衡应付了事。在考核过程中, 工作态度不认真, 考核形式单一化, 草草走过场了事, 之后将绩效考核结果束之高阁, 导致考核没有真正发挥其控制与激励的作用。

3 不同类型绩效考核对比分析

绩效考核作为一种有效管理和激励员工的工具, 是重要的情景变量, 能够导致员工的心理反应, 即形成与同事之间合作性或者竞争性目标联系的认知, 进而导致员工的行为反应, 即形成与同事之间正向的或者负向的人际互动, 从而影响团队绩效和满意度。有研究表明, 作为增强员工人力资本的一种投资, 员工发展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一种自愿和长期的、组织上的支持。从社会交换的角度说, 员工会倾向于回报企业。其中, 与同事之间的通力合作就是一种重要和有效的回报方式。此外, 员工发展导向的绩效考核能够导致间接的回报, 即企业对员工的自愿支持行为能够带来员工对同事的自愿支持行为和利他行为。发展导向的绩效考核还能通过对团队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反馈和梳理, 促使团队目标和个人目标一致, 每个人之间的目标兼容, 即同时体现团队利益和个人利益;它不会使员工个体之间的目标或利益产生直接的冲突, 相反, 它使得员工之间的目标是正向联系的, 它引导员工互相合作、互补提升, 以实现团队目标及个人目标。由上图可知, 合作互利和交换互惠型绩效考核组织较注重员工的发展导向, 从而能够促进员工形成与同事间合作性目标联系认知。但是, 合作互利型对评估导向的关注度要高于交换互惠型绩效考核。正当程序观点认为, 绩效考核中清晰和全面的证据是影响员工公平感的重要因素, 但在收集考核信息时, 考核者往往容易受到考核目的的影响。作为一种公平的考核方式, 它必须综合考虑多种目的, 这样考核者才会在考核过程中收集更全面的信息, 利于做出更全面的评价。也就是说, 当绩效考核的两种目的处于分离状态时, 考核者往往只关注某一方面的信息, 而容易忽略其它可能非常重要的信息, 从而导致考核准确度降低, 所以合作互利型绩效考核准确度高于交换互惠型和对比区别型绩效考核。相反, 对比区别型和流于形式型绩效考核组织对员工的发展关注度较低, 该两种绩效考核组织与员工都只是建立一种短期的交易、经济交换关系, 员工在心理上对组织没有忠诚感, 较易使员工对组织产生不满的情绪, 研究结果发现, 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员工离职意愿存在高度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也即该两种类型下的绩效管理可能会引起员工的高离职率。

对比区别型与合作互利型绩效考核相比, 对比区别型绩效考核对员工的发展导向关注较低。在合作互利型绩效考核组织中, 员工会把自身的利益与组织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该种绩效考核着眼于以“人”为中心来进行的, 符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根本宗旨, 它以人为中心,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方面通过绩效考核, 发现员工的特长优势和问题不足, 对于特长优势, 要给于充分的鼓励和肯定, 并为其继续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对于问题不足, 则应通过与员工共同分析原因, 找出影响工作绩效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并制定今后一个时期的培训开发计划。另一方面, 通过绩效考核后的沟通反馈, 使员工了解到组织对自己的评价, 知道哪些做法是受到组织和大家认可的, 哪些做法上还有待于继续努力, 对于工作绩效的认识自己和组织有哪些不一致的地方等等。员工感知到组织对自己的关心、赞赏, 组织绩效考核主要是为了自身的发展时, 员工也往往会给予组织更多的积极回馈。如文鹏, 廖建桥也证明当员工感知到组织绩效考核主要为了自身的发展时, 员工更愿意将自己的知识 (特别是隐性知识) 拿出共享。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下, 员工将自己的知识拿出来共享无疑会极大地提升整个组织的知识含量和市场竞争力。而在对比区别型绩效考核中, 员工感觉到组织为自己提供的发展机会较少, 对自己的关心甚少, 从而对组织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就不如合作互利型绩效考核。

与其它三种类型绩效考核相比, 流于形式的绩效考核结果没有任何的实质作用。龙立荣和毛忞歆认为, 与没有绩效考核相比, 建立了绩效考核制度但不执行可能会对员工造成更大的危害。Poter和Steers于1973年提出了期望落差观点。所谓期望落差, 就是指一个人在工作中遇到的正面或负面的经历与其所期望的经历之间的差异。当一个人的期望没有得到满足时, 或者说现实与期望的落差越大时, 人们就越容易产生负面的态度 (例如满意度下降) 与行为 (如离职等) 。在绩效考核实施初期, 考核目标及其兑现方式往往能使员工产生较高的预期,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当人们感知到组织的绩效考核处于“放任”状态时, 他们通常会因为自己的工作成绩未得到承认或兑现而感到沮丧, 这种期望的落差就会导致员工对绩效考核产生不满。而当绩效考核的结果无论用于员工的发展或还是评估时, 都会减轻员工期望的落差程度。考核者没有真正理解绩效考核的意义与目的, 绩效考核缺少沟通和反馈, 绩效考核结果本身没有令人信服的依据。因而, 员工对绩效考核的满意度也较低。

4 结语

通过以上四种绩效考核的分析, 合作互利型绩效考核的组织最能给员工带来归属感, 组织能够为员工的发展不断投资。员工之间能形成知识共享, 组织和员工之间是一种合作互利双赢的关系。而流于形式型的绩效考核是最差的一种绩效考核。组织在实施绩效考核时应同时加强对结果的评估导向和发展导向。一方面绩效考核的结果要与员工的奖金、晋升等直接利益挂钩, 以激发他们的经济动机;同时绩效考核的结果也要用于指导员工的培训与发展, 以增强他们的组织承诺和内在工作动机。另一方面, 绩效考核要为培训开展提供明确的、有针对性的依据, 培训开发是绩效考核最终的、最人本的目的。一个企业或组织, 如果能在这个问题上有理性地认识并付诸于实践, 那么就能够形成组织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双赢的局面。此外, 管理者应尽量避免让考核流于形式。

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绩效考核的分类是否有完备性未得到验证。第二、四种绩效考核对比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第三、只是理论上研究, 未得到实证验证, 以后可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理论部分进行实证分析。

摘要:根据绩效考核的两种目的——发展型和评估型, 利用坐标系法把绩效考核分为对比区别型、合作互利型、交换互惠型和流于形式型, 具体分析对比了这四种类型绩效考核下员工的差异性反应, 指出采用合作互利型绩效考核的组织能够和员工保持长期合作双赢的关系, 是一种较好的绩效考核, 而流于形式型的绩效考核是较差的绩效考核。

关键词: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目的,绩效考核类型

参考文献

[1]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362.

[2]McNerney D.J.Improved Performance Appraisals:Process, of Elimination.HRFocus, 1995, (7) .

[3]文鹏, 廖建桥.不同类型绩效考核对员工考核反应的异性影响——考核目的视角下的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 2010, 13 (2) .

[4]周浩, 龙立荣.绩效考核中宽大效应的成因及控制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 2005, 13 (6) .

[5]Meyer H.H., Kay E., French J.R.P., Jr.Split Roles in Per-formance Appraisal.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65, (43) .

[6]付亚和, 许玉林.绩效考核[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76.

[7]Boswell W.R., Boudreau J.W..Seperating the Developmental and Evaluative Performance Appraisal Uses.Journal of Business and Psychology, 2002, 16 (3) .

绩效考核缘何不能提高绩效 篇8

B公司有员工400多人,推行绩效考核已经有15年,但普通员工怨声载道,因为被宰的都是“中基层”,高层却“逍遥法外”没事偷着乐。

C公司有600人,推行绩效考核也有10个年头了。由于各部门KPI制定不合理,导致生产和质量管理两个部门因为出货的时间和质量问题经常互相扯皮。

D公司CEO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推行绩效考核后比实行考核前更加缺失团队精神?

在笔者的管理咨询过程中,经常遇到类似的对国企绩效考核的困惑。某公司王老板曾向笔者这样形容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就像是无根的浮萍随波逐流,不但未能给企业带来相应的“绩效”,反而会激发公司的内部矛盾……

诚然,不成功的国有企业绩效考核就是如此。殊不知,很多企业推行的绩效考核就像那令人向往的“海景房”,看起来“面向大海,春暖花开”,但真正住进去,时间久了就会让人患上“风湿病”。那么,面对扭曲的绩效考核,到底怎样才能使员工满意、老总叫好、企业受益呢?笔者认为,绩效考核要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与人力资源挂钩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涉及考核体系、考核指标、考核标准的设计,考核工作的组织,考核过程的沟通,以及考核结果的评估与绩效奖惩等。然而在很多企业绩效考核工作由企管部或直属部门“包揽”,人力资源部下面的劳资科最终只关心与“薪资挂钩”的分数。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这些“包揽”部门只是负责从被考核部门主管那里收集“分数”,然后对照处罚标准进行“打分处罚”,对绩效标准制定的“岗位分析”等从不关注,对绩效考核过程中的“沟通过程”、“反馈过程”、“激励过程”等具体细致的重要工作从不过问。在绩效考核的整个过程中,人力资源部仅仅扮演了一个“陪衬”的角色。这种抛开“人力资源问题”的绩效考核不仅不能去深层次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制定公司的人力资源战略,而且容易造成“非人力问题”,还不如不考,考了又能企业带来什么好处呢?

杜绝平均主义

由于很多企业组织机构实行扁平化,所以一般各个部门除了经理外最多有3~5个下属,个别科室只能是一个领导一个兵。按中国人的习惯,往往上司家里有事下属也会跟着“行礼忙事”,久而久之就让上级在对下属的考核上不能“拉下脸”来去开展工作。尽管每个下属表现差异,但碍于情面,为了不得罪某一下属,便实行“绩效高分”。众所周知,绩效考核的一个目的就是把员工履行岗位职责的好坏通过指标客观、量化、直观地表达出来,并根据员工贡献的大小给予事先约定好的激励。激励的本质是让做得好的人得到很多,让做得不好的人得不到或得不到很多。但一旦企业在绩效体系设计上存在平均主义现象,再加上管理者执行中对一些定量指标打分有老好人思想,最终结果是平均主义害了集体主义,个人利益大于集体利益,团队意识弱于个人意识。

从结果到过程

绩效考核本质上是一种过程管理,而不是仅仅对结果的考核,企业只有将中长期的目标分解成年度、季度、月度指标,不断督促员工实现、完成的过程,绩效考核最终才能帮助企业达成管理目标。绩效考核的是结果,重心是评价;绩效管理的是过程,是一个管理闭环,由绩效计划、过程管理、绩效考核、结果应用、绩效改进五个部分组成,只有将每个环节有效结合起来,才能确保绩效的实现。如果企业绩效考核只关注结果,忽略绩效实现的过程、绩效沟通、绩效辅导、绩效过程监控,那么,绩效考核就是以偏概全、一叶障目,最终就像那诱人的“海景房”中看不中用,说不准还能让企业患上“管理近视症”和“管理后遗症”。这是因为绩效的实现是通过有效的过程来保障的,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有效的绩效计划、绩效沟通、绩效辅导、绩效监督才是推动绩效提升的关键所在。

重视长期利益

某化工企业推行绩效考核制度已经有四个年头,销售人员的工资结构是“基本底薪+销售提成+年终奖”。业务员小王为了得到高工资,在和苏北的经销商王老板签订合同时,牺牲公司的长期利益把产品返利点数提高2倍,最终骗取了王老板的信任顺利成交。这是多数企业绩效考核过程中,员工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公司长远利益的普遍现象。企业绩效管理的一个通病就是只重短期不重长期,造成绩效近视。绩效近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不重视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片面关注企业内的业绩状况,对于外部利益相关者考虑得很少,甚至没有考虑,将来对企业的管理就会铸成大错。因为,决定企业战略发展的因素不仅来自企业内部,还包括外部利益相关者。绩效管理不仅要重视企业内部绩效的实现,而且要重视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保持良好关系。企业在绩效体系设计中要把员工的长远利益和公司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使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地进行利益分配,而是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通过考核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找到差距进行提升,最后达到双赢。

区分考核频率

绩效分为两种:一是组织绩效,宜采取月、年结合或者季、年结合进行;二是员工绩效,应采取定性、定量结合,定量为季度考核,定性为年度评价。另外,针对月度考核与季度考核所用的指标不同,考核的侧重点不同,可以把月度考核重点与公司绩效挂钩,把季度考核与个人绩效和个人的工作基本职责素质等挂钩。若绩效考核频率过高,部门主管就不能及时发现考核对象的问题并进行绩效面谈及培训辅导;若企业绩效考核频率过低,就会造成被考核员工的工作无法和设定的、量化的、定性的目标相比对。由此可见,无论是绩效考核的频率过高还是过低,考核都将没有意义。缘于此,笔者建议对公司业务人员的考核频率应该高一些,即进行月度或季度考核;对企业的支持人员的考核频率应该低一些,即采用季度或半年一考核。

重视创造企业整体价值

拯救了IBM的原IBM CEO郭士纳为IBM带来业绩考核的新办法,打破了IBM的大锅饭,让大象也能跳舞。但他曾经说过,由于企业考核什么员工就注意什么,如果部门不考核,即使员工看到许多对公司或集体有利的事,员工也会视而不思、思而不动、动而无劲,因为发生的事情与个人考核业绩无关。另外,由于公司的业绩考核强调的是对各部门进行单独考核,因此,各部门都倾向于为了完成各自的业绩目标而争夺资源,忽略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人为割裂了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忽视了对企业整体价值链的衡量。毋庸讳言,这种情况也无助于激励企业整体的价值创造。

管理就是沟通,管理就是激励。激励个人主义,是目前大多数企业绩效考核的一个“通病”。在现代企业中,如果分工的细化,很多工作需要团队的合作而不仅仅是个人的努力。团队合作不仅是企业追求的团队精神及企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且是企业创造价值、真正实现绩效考核目标的重要方式。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多数是强调个人绩效的,而不是团队合作的。如果绩效考核让很多员工看到了追逐个人业绩的“实惠”大于团队业绩,整个团队就会变得更加松散。试想,一个没有团队意识的群体又怎能完成最终的组织目标呢?这也是绩效考核反而让很多企业更加缺乏团队精神的根本原因之一。

增加员工原动力

另一个问题是只看绩效,不论行为。若绩效考核只是为了发工资发奖金,不注重员工创造性、积极性的发挥,企业只强调“绩效”方面的工作,不强调“绩效”外的员工个人及职业发展,不把重心放在绩效改进和绩效面谈分析上,就不能增加员工的原动力。显然,这样的绩效考核会束缚员工的“手脚”、影响员工正常绩效水平的发挥。因此,企业要根据绩效结果,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改进,如做工作岗位分析调整、员工能力培训、员工心理辅导,重点是为绩效表现低的员工找原因、找差距,鼓励其对企业价值的创造。

不能重基层、弱中层、缺高层

笔者曾在一家国有企业的企管部发现一张年终公司各部门员工出门次数统计报表,从首页翻到最后一页,但怎么也找不到高层(各系统分管副总)的出门情况,甚至负责考核的企管部门经理年出门次数也是一个“估计的数字”。大家分明看到那些中高层不在岗或乘车外出,为何又不算出门呢?有人做过调查研究,发现企业里真正“不守规矩”的,不是基层一线的员工,而是那些拥有企业“特权”或老板“特批”的中高层管理者,或者是依仗有某种“独门绝技”的科研技术人员,以及一些公司的“有功之臣”或者元老。如果绩效考核只是面向基层,被当作约束、惩罚“庶民”的制度,那么这种绩效考核本身的存在就不合理,或者说缺乏“法理”上的正当性,自然就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组织绩效目标也不能做到上下一致,最终使中高层、科研或技术人员、元老及“有功之臣”的工作绩效处于失控状态,企业也难以实现既定管理目标。

发挥绩效考核正能量

W公司福利制度之一是年终奖。为了给年终奖的发放提供合理依据,人力资源部制定了第四季度绩效考核表,要求生产部各班长对所辖班组员工进行年终考核,有一项对员工的操作技能的评价分为四档:A(熟练)、B(一般)、C(不熟练)、D(较差)。快到年末了,班长考评完没有把考核结果向大家公布。这天班组里的小周家里有事要找班长请假。班长不在,他无意间看到办公桌上一张自己的考核表。小周发现班长对自己操作技能的评价是较差。看到这种考评结果他感到愤愤不平。他想,自己进公司工作已十年零二个月了,从对机台操作的一知半解到操作自如,最终得到的是班长对自已的这种评价。在深深地体会到考评结果的不公平的同时,他也开始自我反省:工作中虽然都能按照班长要求完成工作任务,但是自己性格太直,不注重讨好班长。

从案例中可得知该主管在考核中没有对下属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用这种心态来对待考评,带来了严重的不可预估的负面影响。另外,作为班长应该反思:员工进公司十年多了,仍然操作技能差的话,身为直接主管是否应该检讨自己是不是尽到了主管的培训辅导责任?由此可见,考核不仅要公平、公正和公开,而且要起到一定正激励作用,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不能主管说了算

绩效考核一定是客观的,真实有效的,最好是由第三方来进行考核评价。而很多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只是主管考核的部门比如企管部进行考核,或者是被考核部门的主管说了算。这种上下垂直考核,特别是定性的考核指标,不能真正体现被考核者的绩效。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360度全方位的考核方法,尽量杜绝纵向的上下级的定性考核,能量化的尽量量化,最终让绩效考核走上“成功”之路。

上一篇:岫岩县妇幼保健院年终考核试题下一篇:村卫生室2010年村卫生室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