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2024-05-25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找规律》教学设计(精选12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篇1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执教

马头桥中心小学

邓志华

第一课时 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59页例1,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分类、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用除法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能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在有余数或没有余数的情况下正确判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全或图形.【教学过程】

一、小竞赛:比比谁的记忆力好。1:师出示两组有趣的数字

走马灯数:0.142857 142857 142857 142857„„ 圆周率: 3.141592 653589 793238 462643„„。2:学生速记,报出走马灯,圆周率碰到困难。

3:交流反馈:走马灯有规律,圆周率没有规律。追问:有什么规律呢?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1、(出示教材例1场景图)师:十一国庆期间,儿童乐园里摆放了许多彩旗、彩灯、盆花,那这些物体是随意摆放的吗?(不是)对,这些物体都是按照一定顺序、一定规律摆放的。

2、仔细观察一下,从左边起,盆花是按什么顺序摆放的? 彩灯和彩旗呢?逐个提问、汇报。(出示课件)师:像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有规律的排列现象叫做周期现象。[板书:周期]

三、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1、首先我们先看盆花(点击出示盆花小图)初步提问:在图中,能看到几盆花?如果继续照这样摆下去,从左起第9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蓝色)第10盆花是什么颜色的?(红色)

2、深度提问: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花?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先猜一猜]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测,猜测就一定正确吗?请将你的猜测进行验证,分小组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也可以与周围的同学交流交流,将解决过程画在或写在纸上。[出示要求。] ①提供足够时空,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解决; ②待大多数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之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教师注意每个小组交流情况,发现不同的策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作适当调整。]

3、全班交流。

引导:同学们已经在小组里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意见介绍给全班同学?[学生站在位置上口头说,教师适时展示、写算式、追问] [不打断] 学生小组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随生适当板书:画图 奇偶判断 计算](1)画图的策略:○●○●○●○●○●○●○●○(○表示蓝花,●表示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你一共画了多少个“圆”?

(2)奇偶判断的策略:左起,第1、3、5„„盆都是蓝花,第2、4、6„„盆都是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其他同学明白这种想法的意思吗?

(3)计算的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组,15÷2=7(组)„„1(盆),第15盆是蓝花。

[学生说,师板书: 15÷2=7(组)„„1(盆)答:第15盆是蓝花。] 针对算式,教师提问:15表示什么?2是从哪里来的?7什么意思?余数1呢?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点击演示

○● ○● ○● ○● ○● ○● ○

师述:像这样,每2盆花看作一组,把15÷2=7,那就有这样的7组。注意7的单位是“组”,而不是“盆”?余下的1盆指得是哪一盆?为什么? 强调:第15盆花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几盆花相同? 师:这3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生自由回答)

四、独立尝试,逐步优化解题方法

1、出示“试一试”第1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1)照上面那样排下去,从左边起第16盏彩灯是什么颜色?

(2)引导学生针对计算的方法质疑思考:为什么除以3?(每3个彩灯可以看作一组)16÷3=5(组)„„1(盆),余数为1,该怎样得到答案?(3)重点比较:为什么有的同学报出答案很快?(计算法简便),画图法适用吗?(可用但不方便),奇偶判断法呢?(不适用)

如果有学生不同意计算的方法简便,可以提出第50个、第100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问题,引导体会计算确实是简便的方法。追问:第17盏彩灯是什么颜色的?(生列算式回答)第18盏彩灯是什么颜色?(生列算式回答)

师:观察一下,余数与彩灯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生自由回答)

总结:余数是几,就是每组中的第几个,没有余数就是每组中的最后一个。2.出示“试一试”第2题

师:每几面彩旗可以看作一组?余数是几时为红旗?(1、2)余数是几时为黄旗?(3或没有余数)

师:从左边起,第21面、第23面彩旗分别是什么颜色? 生独立思考,汇报算式。

五、多样练习,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

1、智慧馆:(练一练第1题)

①引语:我们一起到智慧馆看一看,2个同学在玩数学游戏——摆棋子,我们来看一下。(观看屏幕)②提出问题:如果继续摆下去,第21枚摆的是白子还是黑子?独立计算。(口头汇报。)

2、手工坊:(练一练第2题)

①引语:离开了智慧馆我们来到手工坊。(观看屏幕)

18÷4=4(组)„„2(颗)追问:两个“4”各表示什么意思?2呢? ②追问:要使第18颗珠为绿色,该怎样设计穿珠顺序?(学生按照排列的规律口述)。

③发现方法:只要将绿珠穿在第2位,其余珠的位置任意。

3、美术室:(练一练第3题)①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②提问:比较一下,这三题有什么不同?(都是第32个图形)为什么画出来不一样呢?

③启发:能不能模仿上面的样子,自己设计一个规律,并画出第32个图形?

六、欣赏、感受规律之美。

1、“数学的伟大使命在于从混沌中发现秩序!”大自然中有着许多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现象。(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潮涨潮落,春夏秋冬„)(屏幕显示)

2、我们亲近自然,解读自然,从自然中学习,留意身边的一切,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发现许多生活中的规律。(红绿灯、霓虹灯、室内布置、服饰刺绣等)(屏幕显示)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课后请你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更多有规律的现象,并且用我们的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吧。

七、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篇2

一、解读文本, 提炼转化思想

小学数学教材体系是按两条线索编排的:一条是写在教材上的明线索, 即数学基础知识;另一条是蕴含在教材背后的暗线索, 即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基础知识容易理解, 数学思想方法不易看明;数学基础知识是教材写什么, 数学思想方法是明确为什么要这样写. 因此, 文本解读, 就要做到苏步青教授所说的:“看书要看到底, 书要看透, 要看到书背面的东西. ”这背面的东西, 就是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解读“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一教学内容的教材说明, 我们知道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小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的关键是应用商不变的规律, 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很明显新知的教学中隐含着转化思想, 因此, 在定位教学目标时, 就要把渗透转化思想融入目标中. 这样, 教学目标有了转化思想, 教学就能以目标为导向, 目标是灵魂的落实才有了可能.

二、故事引入, 揭示转化思想

在课的导入环节, 为了让学生对转化思想有个初步的体会, 笔者把学生带入到曹冲称象的故事情境中. 当学生听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后, 笔者提出了这个问题:大象很重, 当时又没有这样大的秤, 怎么办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曹冲建议把大象带到一艘大船上, 船承重之后下沉, 在船的边上刻下记号, 再将大象换成石块, 使船沉到记号处, 这样称出石块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笔者在黑板上板书出如下图:

这时, 我指着板书趁机设问:曹冲应用了什么方法巧妙地解决了大人们都无法解决的问题?

生:曹冲应用了转化的方法, 把大象重量转化成石块的重量, 从而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解决了难题.

师:曹冲聪明在哪里?

生1:曹冲应用了转化的方法, 把不能直接称的大象变成能直接称的石头.

生2:曹冲善于思考.

师:是的, 曹冲的聪明就在于应用了转化的思想, 化难为易. 看来, 转化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学习数学解决问题时, 我们也经常用到转化的思想. 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要用到转化思想.

三、经历过程, 体验转化思想

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在总结他的学习经历时指出:对书本的某些原理、定律、公式问题,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 不仅应该记住它的结论, 懂得它的道理, 而且应该设想一下人家是怎样想出来的, 经历多少曲折, 攻破多少难关, 才得出这个结论.只有经历这样的探索过程, 那么数学的思想方法才能积沉、凝聚在这些数学结论上, 从而使知识具有更大的智慧价值.

从华教授的总结中, 我们不难看出:只有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 蕴含在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才能让学生体验得到.过程孕育思想, 出示例题列出7.98÷4.2算式后, 笔者引导学生观察: 这个算式和前面学过的小数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顺势揭示课题: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师:这个算式新在哪里?

生:除数是小数.

师:遇到新问题, 你们想到了故事中的谁?

生:曹冲.

师:你们能不能也借助曹冲的聪明, 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 然后推导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呢?分组讨论, 教师巡视, 及时了解情况. 接着汇报交流:

生1:我们组是把7.98元和4.2元转化成角作单位, 算式变成79.8÷42, 目的是把4.2转化成42, 这样变成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就可以解决了.

生2:我们组是这样想的, 除数4.2是一位小数,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变成42, 根据商不变的性质, 被除数7.98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一位变成79.8, 这样也把新的知识转化成旧的知识.

师:这两组的同学在解决这个算式时, 有什么共同点?生:他们都是运用了转化的方法把4.2转化成42.

师:你们不愧是曹冲第二, 遇到新问题也能把其转化成旧问题解决. 还有不同的声音吗?

生3:我们组根据曹冲解决问题的方法画图表示:

师:你们组能运用曹冲称象中蕴含的转化方法来表示今天学习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原理, 非常ok!

从以上学生探究新知的过程来看, 大部分学生已能用转化思想解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在交流时, 教师重点凸显转化的思想, 让学生从中体会转化的价值.

四、解决问题, 运用转化思想

通过故事引入、经历过程两个环节的渗透, 学生对转化思想应该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此时学生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 这时只有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体会, 才能使学生深入地领会转化思想, 把应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转化为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最终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为此, 本节课笔者设计了四个层次的练习,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转化思想.

第一, 专项练习. 在 () 里填上适当的数, 如0.15÷0.3 = () ÷3, 51.51÷1.7 = 515.1÷ () , 专攻转化部分 , 体现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思想.

第二, 口算练习. 如3.2÷0.2, 5.6÷0.07等, 先让学生说口算过程, 凸显转化过程.

第三, 改错练习. 设计因没 有转化引 起错误的 练习 , 如11.5÷4.6 = 0.25等, 先让学生分析错因, 感悟转化的重要性.

第四, 竖式计算. 如4.83÷0.7等, 先让学生说说转化的过程, 再在竖式上体现出转化的过程, 体验转化的重要性.

以上四层练习, 紧扣转化思想这根弦, 让学生在每个环节的练习中都体验到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五、反思小结, 提升转化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 一方面要求教师有意识地渗透和训练, 另一方面更多的是要依靠学生自身在反思过程中的领悟, 而这一过程是没有人能够代替的. 有专家说, 如果说数学思想方法是可以传授的话, 那教师肯定把其中富有思考意义的东西机械化了, 这样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 专家的话告诫我们, 数学思想方法是不可能传授的, 只有在经历知识的建构中, 在学生的自我反思中感悟. 因此, 在课尾的小结时, 笔者除了引导学生反思,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更是引导学生反思, 我们是运用什么方法推导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的? 在这个过程中谁起了很大的作用劳? 让学生通过对学习方法的回顾与总结, 再次感悟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进而内化为自身的一种自觉行为, 在今后的学习中碰到类似的问题时, 能自觉加以运用.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篇3

1.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学会应用这种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體比中间的物体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物体少1”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圆周问题的规律。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1.设疑引入。

师:我们先做一个猜谜游戏。

(师板书)

师:猜测老师在三角形后会写什么图形。

学生猜测,答案不唯一。

(师又板书)

部分学生有意识猜测后面是三角形。

师:这样一组一组的往下写(边写边板书),谁能说说这两种图形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生:一样多。

生:因为每组里面正好是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生:正好一个三角形对着一个正方形。

师:我们可以说三角形和正方形是一一对应着的。(板书“一一对应”)

(师在省略号后继续添一个)

由生说这时的个数关系。

生:三角形多一个。

生:因为前面的三角形和正方形都是一一对应着的,但最后一个三角形没有正方形和它对应了。

2.揭示课题。

师:它们都是一个物体隔着另一个物体依次排列的,像这样的排列现象我们称为一一间隔排列。(板书“一一间隔排列”)

二、探究规律

1.研究场景图中的三种排列。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从图中找一找,能发现和黑板上一样的间隔排列吗?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师:这三组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是怎样排列的?同桌互相研究。

指出:夹子、白兔、树桩都可以看成两端的物体(板书:两端的物体),手帕、蘑菇、篱笆都可以看成中间的另一种物体(板书:中间的另一种物体)。排在两端的物体相同。(板书“两端相同”)

师:这属于两端物体相同的间隔排列。

讨论:两端物体相同的间隔排列有什么规律?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2.学生自选一组把实物图抽象成图形,并在黑板上板书。

3.进一步形成规律。

4.选中其中的任一组图形,并擦掉中间的物体。

三、动手操作,验证规律

师:是不是这样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都有这样的规律呢?下面我们动手验证一下。

课件出示要求:任意拿几根小棒和圆片,在桌上沿直线方向间隔排列成一排,数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片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

学生动手操作,集体交流。

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摆的?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其实这里的小棒就可以代表一切两端的物体,圆片就可以代表一切中间的物体。像这样排列,它们都有这样的规律: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

四、联系实际,应用规律

1.列举规律。

师:其实,在我们的教室中,有些事物之间的排列也具有这样的规律。你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吗?(学生先观察,再回答)

2.欣赏教师找到的规律。

3.应用规律。

五、总结评价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一些间隔排列的规律,大家有什么收获?

今后当我们面对新的事物或者更复杂的情况时,要学会寻求方法来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教师设疑,学生猜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学生自己找到主题图中的一一间隔排列现象,并把其抽象成图形,可以说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利用动手摆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不但巩固了新知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利用男生与女生根据队形的变化来站队,从而明了了排成一排和围成一圈间隔的不同,突破了难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篇4

找规律课堂实录与评课:在体悟中深化思维

“找规律”是现行课标教材中的新增内容,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与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载体。教师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往往过多地关注规律的获得,然而对规律获取的过程远比掌握规律本身来得重要。以下案例是我市数学教师的施教过程,较好地阐释了数学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动手操作、体验、感悟,以不断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创设情境,激发参与

师:数字王国有许多数字朋友,瞧,(媒体出示)、3、4、5„„98、99、100。若每次用这个框框住其中的两个数,那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请同学们大胆猜想。

师:到底有多少个呢?这儿有100个数,比较多,答案又不能确定,怎么办?

生:我们可以先选择其中较少的数,比如10个数进行研究,看看有没有什么规律。(学生齐声附和)

【评析:此处开课简单明晰,从“数字王国”有许多数字朋友谈起,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内需,而且题材与本课新授内容紧密结合,为探究新知作了较好的伏笔。同时,由于所给数字较多,答案不能确定,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想到了可用较少的数字作为研究对象,这本身就影射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难的不会想,想简单的。】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了解平移,感知规律。

师:下表的框中,两个数的和是3。在表中移动这个框,可以使每次框出的两个数的和各不相同。那么,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

师(引导学生读题,明晰题意后):同学们可以动笔画、算,也可以借助提供的框来实践操作,看看到底有多少个不同的和。同桌同学可以合作。(学生合作探究)

师:谁愿意来汇报?同时要告诉我们,你是用哪种方法得到不同和的个数的。

师:你在框的过程中,平移了几次?

生1:8次。

师:哪8次?你能否到台前来演示给同学们看一看?(该生到台前进行了演示)

师:你们还想用框来再框一次吗?(想)要求:一个同学框,另一个同学帮着数一数,看看平移了几次,有几个不同的和,并把结果填到“研究表”中。(学生开始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并填写下表)

师:有没有同学跟他思路不一样,但也能得到9个不同的和的?

生2:我是用数的方法的,即1和2、2和3、3和4„„8和9、9和10,共9个。

师:这实际上是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方法?(列举)不管是用平移的方法,还是用列举的方法找不同和的个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对,我们在找规律或解决问题时,往往都需要“有序思考”(板书)。

【评析:在本环节教学中,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清楚地了解了“平移”,为后面的探究过程扫除了认知障碍,使学生在操作中更好地体悟规律。由于教师的开放教学,使学生有了较大的探究空间,如有学生用提供的学材进行“框”,从而得出结果,也有学生用列举的方法得出结果。不管是用哪种方法,都应讲究“有序思考”,这是比找到规

xiaoxue.xuekeedu.com

律本身更重要的数学思想,在本环节教学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2.猜想验证,发现规律。

师:如果每次框出3个数,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你能通过平移找出答案吗?(媒体同时出示下表)

(学生同桌合作探究后汇报)

生3:每次框3个数,平移了7次,得到8个不同的和。

(这时,教师请学生到台前来演示如何平移的,让结果在操作的基础上得到了更好的诠释)

师:如果在上表中每次框出4个或5个数,你猜想一下,分别能得到几个不同的和?

生4:每次框出4个数时,能得到7个不同的和。

生5:每次框出5个数时,能得到6个不同的和。

师:你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有什么好办法让别人心悦诚服吗?(生动手验证,并把结果填到了上面的“研究表”中)

教师把一组学生探究后填写的“研究表”进行展示,如下:

师:观察表格,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把发现的规律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组内交流后开始汇报)

生6:每次框的数一次比一次多1。

生7:平移的次数是一次比一次少1。

生8:我发现表格的横行中也有规律,如2+8=10、3+7=10„„

生9(激动地):我发现,每次框几个数与平移的次数合起来正好是给定数的总个数,即为10个。(学生自发鼓掌,教师适时在表格前用大括号标出了10,并写上“总个数”三个字)

生10:平移的次数总比所求和的个数少1。

生11:也就是说,平移的次数加1就能得到所求和的个数。

„„

【评析:“每次框3个数能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是学生在本节课中的第二次操作,至此学生已隐约感觉到有一种内在的规律,但还处于口欲言不能达且不确定的状态。教师此时提出“如果每次框4个或5个数分别能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的问题,没有让学生进行直接操作,而是让学生先作猜想,顺应了学生的学习状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验证猜想的欲望。在实例的基础上,教师又提出了一个较为开放的问题“观察表格,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让“规律”渐显。】

三、归纳类推,完善认知

师:如果我们把数增加到15个,每次框2个数能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是否也有类似的规律呢?(媒体出示下表)

(学生们自觉地开始同伴合作,动手操作)

师:在这1~15的数表中,若每次框3个或4个数能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呢?(学生直接进行了口答)

师:那我们在课始时,提到了数字王国中1~100这连续的100个数排成一排,每次框两个数,现在你能准确地说出有多少个不同的和,并说明理由吗?

生3:100个数,每次框住两个数,需要平移98次,即有98个不同的和,再加上开始框住的两个数,那么肯定有99个不同的和。(生再次自发鼓掌)

xiaoxue.xuekeedu.com

师:若每次框3个或4个数„„(生答略)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找到了规律!那现在有一道稍难的题,不知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敢)如果现在有m个不同的自然数排成一行,每次框n个数,请问需要平移多少次?能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学生讨论后汇报)

生4:平移的次数是m-n。

师: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4:因为经过前面的研究,我们发现平移的次数加每次框的个数都正好是数的总个数,所以平移的次数应该是m-n。

生5:所求和的个数是m-n+1。

„„

【评析:规律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性,光靠10个数的研究不具有普遍意义。教师很快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15个数,甚至于课始所提问题的100个数,既起前后呼应的作用,又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在大量例证的基础上,规律已不言自明,但教学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把学生引向更深层次的思考:数的总个数为m,每次框n个数,结果会怎样?这样的教学环节,不仅把握住了学生思维

发展的可能性(用字母表示数已学过),而且进一步完善了学生的认知,深化了思维。】

四、丰富题材,灵活应用

师:其实,今天学习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见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妙手推推推”的节目。在看电视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画面中出现了几个数?有没有我们今天学习的规律在其中体现?(视频播放,最后留下一视频主画面)

师:用数学的眼光,刚才你看到了什么?

在推(平移)的过程中推了5次,一共有5+1=6(种)不同的框法,即有6种不同的价格组合。

……

师:这样的规律,在我们学习的26个英文字母中也可以运用。如果每次框4个字母,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框法?(媒体出示如下)

(生直接口答并说明理由,略)

最后,学生独立解决课本P56的“练一练”及P59的第1和第2题,并进行了交流。

【评析:“妙手推推推”节目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运用的广泛性,感受到数学是有趣的,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看视频时,教师不仅让学生看,而且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思考“有没有我们今天学习的规律在其中体现”,使生活中的问题更具有“数学味”。由于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练习素材,学生在灵活运用中不断受到启迪,进一步深化理解了规律,从而达到了增强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目的。】

总评:

1.合理活用教材,重在“找”。

上述教学案例,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没有囿于教材,但不难发现,整堂课如行云流水,层次清楚,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深化,这与教师深入研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是分不开的。除教材中提供的学习材料外,教师紧扣“找规律”的“找”字,先从数字王国的话题谈起,激发学生“找”的欲望,然后通过一系列丰富的素材让学生经历了实实在在的探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广开言路,可以说学生的智慧得到了启迪。

xiaoxue.xuekeedu.com

最后,让数学规律回归生活,在灵活运用中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价值所在。

2.操作体悟规律,重在“思”。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篇5

作文教学的目的何在?在于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作文主题的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的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我们注重释放的结果,但我们更应该重视释放的过程。聊天作文是习作教学中一种开放型、发展型的教学活动,能为学生创设更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朋友式关系的尝试。他以聊天为手段,以指导习作为目的,通过聊天使学生自觉感悟,产生兴趣,从而轻松落笔,写好作文。

教学目标:

1、比较四幅神情各异的脸蛋图,感受他们分别表达的内心情感。

2、展开联想,从丰富多彩的记忆中选择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情来写。

3、要把事情写具体,包括把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和心理活动写清楚。

4、准确表达,作到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1、激发联想,广开言路,展现难忘的回忆。、注重细节描写,把事情写具体,富有真情实感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 铺垫情感

1、师:俗话说:“一回生,两回熟。”同学们我们又见面了。见到我高兴吗?来点表示如何?

2、生鼓掌,露出开心的笑脸。

3、师:从大家的掌声中我读出了你们的热情,从开心的笑脸里我明白了大家的高兴。(贴上笑脸图)

人呀,往往会把自己的心情写在脸上,让人一看就知道他的情绪。我们就把这神情就做表情。(板书;表情)其实说到表情,它是非常丰富的。你们知道除了喜之外,还有那哪些表情呢?

二、游戏表演 观察叙述

1、师:这样吧,大家把想到的表情暂时不说出来,老师要和大家玩个游戏。我要请我们班的同学上来表演一个表情。其他同学猜猜是什么,并说出猜出的理由好吗?告诉你,表演逼真是本领,说出原因是水平。大家可要仔细观察了。

2、生表演。其他人猜。师适时指导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指名4人表演)

如:我看到了他的嘴角向两边洌开,露出洁白的牙齿,眉毛也向上舒展、眼睛眯成一条缝。

3、师根据学生的表演适时贴上喜、怒、哀、乐、晕、烦、害羞、怕等图片

三、以点带面 广开言路

1、师从大家的描述中真的让我感受到了表情丰富多彩,难怪有人把我们的脸说成是:心情的晴雨表。其实一种表情未必是人的一种心情。就拿“哭”来说吧,(出示哀图)当你们看到这幅图片时,你能想到哪些成语呢?

2、生说:乐极生悲、喜极而泣、泪流满面、悲痛欲绝、嚎啕大哭、黯然落泪等

3、师:众多成语都说明了哭的不同,那么你们能联系事情来说说他为什么而哭吗?

4、生根据图片猜测,师适时板书总结。(委屈、伤心、感动、后悔、高兴)

5、小结过度:是呀,当我们看到这些字眼时,我们也不禁想到自己。谁没有哭过呢/从我们出世那一刻起,哭就伴随我们成长。虽然有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其实只是未到伤心处。更何况女孩是“一哭二闹三上吊”是她们常用的本领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我们哭的故事,不过我要同学们把自己哭的经历详细地说出来,让我们与你共同分享,好吗?先闭上眼睛好好回忆,然后来说咱们老百姓的故事。

6、生说,师指导。重点说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注重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四、发散话题 真情记录

1、师;哭声伴随成长,哭声记录回忆,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不仅有哭,还有笑,有怒有烦、有爱有恨。每种表情的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这个故事要细心才能读懂。今天我们就用我们的妙笔来描绘这些故事,好吗?(板书:背后的故事)

2、出示作文要求:习作五:联系表情,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注意把事情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由自己定。

3、拟题指导。俗话说:题好文一半。同学们,老师也根据这次习作的要求,老师也拟了一些题,供大家参考。请同学们那出我给大家的作文纸,背面有一些题目。认真读读,也许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4、给自己的作文拟一个好题目,准备开始习作。老师希望同学在写作时能够作到:一言不发、一心一意、一气呵成。可以作到吗?

5、生动笔成文。师巡视指导

6、总结:文字是真情的流露,事情是经历的见证。同学们当我们在难忘的回忆中发现我们已经成长时,文章便是我们的记载。今天这节课希望留给大家的是你我的情谊,也是我们难忘的回忆。

附;板书

习作五 表情背后的故事

委屈

伤心

喜 哭 后悔

感动

怒 哀 乐 烦 高兴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测试题 篇6

zhǎnxīn biānjiāng wūyè zhàogù xiédài(崭新)(边疆)(呜咽)(携带)()kōngxū zāoyù céngjīng bìngmoó gǎngwān(空虚)(遭遇)(曾经)(病魔)()

二、比一比,再组词。

篇(一篇)掉(掉了)虚(空虚)裁(裁缝)

编(胡编乱造)悼(悼念)路(马路)栽(栽树)

三、查字典填空。

1、“疆土”的“疆”用音序查字法,应该先查(j),再查(j iang);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再查()。这个词语的意思是()。

2、“妻子”的“妻”用数笔画查字法应该查()画。

四、照样子写句子。

例:阿姨说:“小朋友,请填一下汇款单。”

阿姨递给我一枝笔和一张单子,和蔼地说:“小朋友,请填一下汇款单。”

1、小刚 说:“爸爸,这次考试我一定会考好的。”

2、张老师 说:“同学们休息一会儿吧!”

3、爷爷 说:“对岸就是我们的祖国。”

五、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1、太阳慢慢地从东边升起来了。(改写成拟人句)

2、马上要进行期末考试了,我们要努力学习。(改写成反问句)

3、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缩句)

4、教室里可真静。(改成夸张句)

5、按要求写出名言。

读书(如: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6、设计一条有关禁止吸烟的公益用语。

六、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1、我大概用了整整一个月左右时间学会了电脑。

2、我家院子里种上了月季、水仙、梧桐、水杉等树木。

3、星期天,同学们带着面包、鸡蛋、炊具等食品去春游。

七、将下列排列错乱的句子,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四个人一个劲地盖,还差一小截没盖住。()一滴雨落在小刘鼻尖上。呀,要下雨了!()妈妈和奶奶忙着扫谷,搬塑料薄膜。

()场上晒着谷子,小刘和妹妹拔腿就往场上跑。()雨哗哗地下着,场上的谷子全盖好了。

()小刘和妹妹奔到场上,帮妈妈和奶奶盖上薄膜。()妹妹急忙跑回家,抱出她和小刘的塑料雨衣,盖在谷子上。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李伯伯住在我家隔壁,他有一只心爱的鹦鹉。李伯伯把小鹦鹉当()成自己的孩子,每天细心地照顾它,并且教()小鹦鹉学了许多话。现在,小鹦鹉已经能和我们互()相沟通言语了。

以前我上学常常迟到,现在我可不敢了,因为小鹦鹉一看我迟到了,便会大叫:“迟到了,迟到了。”引得李伯伯从屋里出来,我又得听一番大道理了。

每次爸妈的学生来访,找不到我家在哪儿,在楼下喊“请问王老师家在哪一楼”时,小鹦鹉就会回答:“七楼,七楼!”大家都佩服它的聪明伶俐。

可爱的小鹦鹉,它不仅是李伯伯的精神支柱,更是我们大家的好伙伴。(1)写出近义词。

细心()佩服()常常()照顾()(2)为了说明小鹦鹉的聪明伶俐,文章举了两个事例,一个事例是。另一个事例是。全文的中心句是。

(二)在一个下雪天的下午,爱迪生的妈妈突然病了。晚上,爸爸请来了医生。原来,妈妈得的是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手术。

当时,家里没有电灯,油灯的光线很暗,用油灯照明做手术很危险,医生犹豫了。妈妈痛苦地呻吟着,爸爸无可奈何地搓着手,爱迪生站在一旁焦急地看着妈妈。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爱迪生的手心攥出了汗水。突然,他眼睛一亮,说:“医生,我有办法了。”说完,爱迪生把所有的油灯都端了出来。医生看了看,摇摇头说:“这些灯围一圈挡手呀!”谁知,爱迪生又搬来一面大镜子,把油灯放在箱子上,镜子放在油灯后,这样()不挡手,光线()亮了。

医生顺利地做完了手术后,高兴地说:“孩子,是你用智慧救了妈妈。”

妈妈醒来了,的脸上露出了 的笑容。爱迪生拉着妈妈的手,一本正经地说:“妈妈,晚上没有太阳多不方便,我要造一个晚上的‘太阳’。”

后来,爱迪生通过努力,终于发明了电灯。

1、给短文起一个恰当的题目,填在文首的横线上。

2、在短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在横线上写上恰当的词语。

4、写一句话,用上“智慧”一词。

5、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犹豫()顺利()虚弱(6、医生为什么说爱迪生用智慧救了妈妈?

7、简要说说你学了本文后受到了什么启发?

九、作文。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篇7

本单元把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教学素材现实,贴近学生生活。(2)关注探索过程,鼓励方法多样。(3)掌握难度。现象中的周期规律都是比较简单的、容易发现的。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体会周期现象,发现其中的周期规律;第二部分是解决有周期规律的实际问题。每部分都安排了一道例题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是配合两部分的教学。

【学情分析】

在学习的教材中,学生分别集中探索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以及对几个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已经初步形成独立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同时,也多次经历寻找数或图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所以,学习本单元已有一定的探索规律基础和经验。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和发现探索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计算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规则:男生为一队, 女生为一队,比比看谁能快速真确地记住老师给你的信息,能记住的获胜。准备好了吗?开始!

男生:487

女生: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

女生:375375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452

女生:375375375375

男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

生:女生的数字有规律。

师:是的老师设计的游戏就是不公平的。女生一组是有规律的,男生一组是没有规律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规律,我们掌握这种规律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许多实际问题。

我们这节课就来找规律。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通过参与游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并初步感受周期规律,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 为后面的学习营造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学校马上要迎来60年校庆,为了迎接校庆学校在校园内布置了许多盆花、彩灯、彩旗。仔细观察(图略),从左边起,盆花是按怎样的顺序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

(生小组探究)

汇报探究结果:

a.师:来先看看盆花是按什么样顺序摆放的?

生:按一盆蓝花,一盆红花的顺序摆放的。

生:按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这样的顺序摆放的。

生:蓝红两盆为一组,先蓝后红,一直这样摆下去。

(师相机提问:下一盆花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师:盆花是按蓝红、蓝红这样两盆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

b.让我们来看看彩灯的摆放。

生:按红、紫、绿,红、紫、绿3盏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下一盏会是紫色吗?为什么?

生:不会,红色,每组中都是红紫绿的顺序排列的。

师:强调每组中的排列顺序都一样。

c.那彩旗呢?

四面为一组,红红黄黄的顺序一直排下去。

【设计意图: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观察盆花、灯笼和彩旗的排列顺序,感知它们摆放的有序性,并能初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

2.如果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生:蓝色。

师:确定是蓝色,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请动手将你的理由写下来。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

生:△○ △○ △○ △○ △○ △○ △○ △

你是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很好,这个一定是对的。

预设2:

1、3、5、7…单数蓝花

2、4、6、8…双数红花

你观察很认真,单双数的规律,那77盆呢?84盆呢?

预设3:

15÷2=7(组)……1(盆)

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15盆2盆为一组,分为7组还余1盆,所以是蓝花。

师追问:15是表示什么?2、7和1呢?

师:为什么余1盆就一定是蓝花?

每组都一样,第八组第一盆和第一组的第一盆一样,是蓝花。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那种?

(生表态)

【设计意图:通过15盆是什么花,学生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来解决问题】

3.照这样摆下去第38盏灯,39盏灯是什么灯?来试一试。(生动手)

38÷3=12(组)……2盏,应该是紫色。

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3盏为一组,38盏12组余2盏,和第一组中第二盏一样。

那第39盏灯是什么颜色呢?

39÷3=13(组),应该是绿色。

这里没有余数你是怎么想的呢?

它是第13组的最后一个,和第一组的最后一个一样。

小结:有用前两种方法的吗?

一一列举太麻烦了,要是问第100盏,1000盏呢?还有人用一一列举吗?

看来这种方法是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在解决38、39盏灯笼是什么颜色的实际问题中逐渐优化方法,形成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拓展练习

大家对今天的规律了解的怎么样?来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问题? 1.老师先摆了三枚棋子,你能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吗?

○○●

生:黑色,21÷3=7(组)

《预设》生;不能判断,不能看出下一枚是什么,没有周期规律。

《预设》师:一定是黑色吗?

生:不一定,因为不能确定第四枚是什么颜色的,也许是黑色的也许是白色的。至少有这样的两组才能说它是有规律的。

是的,你能给它添上几枚让它出现规律吗?再来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的棋子?

生○○●○○●……

○○●●○○●●……

…… ……

(生上台展示自己添加的规律,特别强调省略号的作用)

师:像这样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棋子问题,学生进一步体会什么才是有规律,及在设计中更完整地认识周期规律,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2.知道了什么是周期规律,也知道了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你来看看老师摆的这些棋子是周期规律吗?如果是你,知道第50个是什么颜色吗?

○○●○●●●○●●●○……

小组讨论。

反馈:是周期规律。

生1: ○○● ○●●● ○●●● ○……

生2:○○ ●○●● ●○●● ●○……

师:是的,去除前面几个棋子,后面的棋子是周期规律。

四、全课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1.知道什么是周期规律。

2.知道发现规律时,要用动手画一画、数一数的办法找到规律,就能应用规律解决很多比较复杂的问题。

……

【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篇8

本单元把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教学素材现实,贴近学生生活。(2)关注探索过程,鼓励方法多样。(3)掌握难度。现象中的周期规律都是比较简单的、容易发现的。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体会周期现象,发现其中的周期规律;第二部分是解决有周期规律的实际问题。每部分都安排了一道例题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是配合两部分的教学。

【学情分析】

在学习的教材中,学生分别集中探索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以及对几个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已经初步形成独立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同时,也多次经历寻找数或图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所以,学习本单元已有一定的探索规律基础和经验。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和发现探索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计算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规则:男生为一队,女生为一队,比比看谁能快速真确地记住老师给你的信息,能记住的获胜。准备好了吗?开始!

男生:487

女生: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

女生:375375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452

女生:375375375375

男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

生:女生的数字有规律。

师:是的老师设计的游戏就是不公平的。女生一组是有规律的,男生一组是没有规律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规律,我们掌握这种规律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许多实际问题。

我们这节课就来找规律。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通过参与游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并初步感受周期规律,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后面的学习营造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学校马上要迎来60年校庆,为了迎接校庆学校在校园内布置了许多盆花、彩灯、彩旗。仔细观察(图略),从左边起,盆花是按怎样的顺序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

(生小组探究)

汇报探究结果:

a.师:来先看看盆花是按什么样顺序摆放的?

生:按一盆蓝花,一盆红花的顺序摆放的。

生:按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这样的顺序摆放的。

生:蓝红两盆为一组,先蓝后红,一直这样摆下去。

(师相机提问:下一盆花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师:盆花是按蓝红、蓝红这样两盆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

b.让我们来看看彩灯的摆放。

生:按红、紫、绿,红、紫、绿3盏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下一盏会是紫色吗?为什么?

生:不会,红色,每组中都是红紫绿的顺序排列的。

师:强调每组中的排列顺序都一样。

c.那彩旗呢?

四面为一组,红红黄黄的顺序一直排下去。

【设计意图: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观察盆花、灯笼和彩旗的排列顺序,感知它们摆放的有序性,并能初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

2.如果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生:蓝色。

师:确定是蓝色,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请动手将你的理由写下来。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

生:△○ △○ △○ △○ △○ △○ △○ △

你是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很好,这个一定是对的。

预设2:

1、3、5、7…单数  蓝花

2、4、6、8…双数  红花

你观察很认真,单双数的规律,那77盆呢?84盆呢?

预设3:

15÷2=7(组)……1(盆)

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15盆2盆为一组,分为7组还余1盆,所以是蓝花。

师追问:15是表示什么?2、7和1呢?

师:为什么余1盆就一定是蓝花?

每组都一样,第八组第一盆和第一组的第一盆一样,是蓝花。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那种?

(生表态)

【设计意图:通过15盆是什么花,学生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来解决问题】

3.照这样摆下去第38盏灯,39盏灯是什么灯?来试一试。(生动手)

38÷3=12(组)……2盏,应该是紫色。

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3盏为一组,38盏12组余2盏,和第一组中第二盏一样。

那第39盏灯是什么颜色呢?

39÷3=13(组),应该是绿色。

这里没有余数你是怎么想的呢?

它是第13组的最后一个,和第一组的最后一个一样。

小结:有用前两种方法的吗?

一一列举太麻烦了,要是问第100盏,1000盏呢?还有人用一一列举吗?

看来这种方法是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在解决38、39盏灯笼是什么颜色的实际问题中逐渐优化方法,形成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拓展练习

大家对今天的规律了解的怎么样?来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问题?

1.老师先摆了三枚棋子,你能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吗?

○○●

生:黑色,  21÷3=7(组)

《预设》生;不能判断,不能看出下一枚是什么,没有周期规律。

《预设》师:一定是黑色吗?

生:不一定,因为不能确定第四枚是什么颜色的,也许是黑色的也许是白色的。至少有这样的两组才能说它是有规律的。

是的,你能给它添上几枚让它出现规律吗?再来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的棋子?

生○○●○○●……

○○●●○○●●……

……    ……

(生上台展示自己添加的规律,特别强调省略号的作用)

师:像这样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棋子问题,学生进一步体会什么才是有规律,及在设计中更完整地认识周期规律,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2.知道了什么是周期规律,也知道了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你来看看老师摆的这些棋子是周期规律吗?如果是你,知道第50个是什么颜色吗?

○○●○●●●○●●●○……

小组讨论。

反馈:是周期规律。

生1: ○○●  ○●●●  ○●●●  ○……

生2:○○  ●○●●  ●○●●  ●○……

师:是的,去除前面几个棋子,后面的棋子是周期规律。

四、全课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1.知道什么是周期规律。

2.知道发现规律时,要用动手画一画、数一数的办法找到规律,就能应用规律解决很多比较复杂的问题。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分5个环节认识周期规律,即“五探”。“一探”通过男女生“比比谁记得住”的游戏,吸引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找规律兴趣。“二探”通过情景图,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体验周期规律。“三探”你知道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吗?学生通过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四探”通过第38盏、第39盏是什么灯,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方法,得到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五探”通过一组实践操作“摆棋子”再次探究并形成清晰完整的周期概念,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通过“五探”学生对周期问题形成清晰完整的认识,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了画图、列举、计算等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根据实际情景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得成功的体验。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篇9

1、使学生了解内心的情感和视觉思维之间的联系,画情绪培养学生将视觉思维和情感思维相互转换的联想能力和表达能力。

2、训练学生运用点、线、(新)苏教版美术教案画情绪www.anxue.com面和色彩等方式表达不同情绪的技巧和能力。

教学重点:

尽力用各种点、线、面和色彩去表达各种情绪。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了解视觉感官和情感思维之间的相互联系画情绪。

教学方法:

教学媒体:图片,范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

《星月夜》

《烦》

二、新授:

1.组织学生讨论研究哪些点、线、面,哪些色彩的搭配和哪些情绪相联系。

2.先在草稿纸上画一些小草图,然后挑选满意的画成作品。

3.作品旁边还可以写上简单的说明文字。

4.开个观摩会,相互评价一下哪些作品使人一眼就能感觉到表达了某种情绪,而哪些作品缺乏表现力。说说为什么?

5.做做小实验或开个辩论会,先(新)苏教版美术教案www.anxue.com拿出自己的作品,让同学们猜猜表达的是什么情绪,看看和自己想表达的是否一致,如果不同,请他们讲讲为什么,也可以先画出一些色彩、形状和点线,大家看看可以和哪种情绪相对应。

三、指导学生练习: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115-11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的循环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事物排列的过程中隐含着数学知识。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贴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有关规律的知识。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在装扮着我们的生活。这不,聪聪和明明这两个小朋友就运用规律的知识来装饰自己的房间。

课件出示聪聪的房间,播放语音

师:仔细观察,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可能有: 生1:窗帘的颜色排列有规律。(黄长条和白长条一组,重复出现);生2:灯笼排列有规律。(两个红的一个蓝的一组,重复出现);生3:桌布的颜色排列有规律。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明明看见聪聪把房间布置的这么漂亮,也装饰了自己的房间,并且邀请聪聪过来参观。

课件出示明明的房间,播放语音。

师: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聪聪找出规律吗? 生:愿意。

师:今天我们就来帮助聪聪“找规律”。

板书课题: 找 规 律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找出墙面的规律

师:我们先来找一找墙面图案的规律。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有些什么图形?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小组交流,生生互动,激发思维。师参与其中。)

师:哪个小组把自己发现的规律和大家说一说。

生1:我是斜着看的,斜着看每一斜行的图形都相同;生2:横着看,上一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最后,其他图形都向前移了一格;生3:竖着看,前面一排的第一个图形移到了最下面,就变成了后面一排的图案。

师:同学们斜着看,从上往下看,从左往右看,从不同的角度都发现了规律,其中有的同学有这样的发现:课件动态演示。

师:这种规律就像我们所学的一种什么现象引发的规律? 生:平移现象。(板书:平移)(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从几种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多角度的观察能力,同时发散学生的思维)

2、寻找地面上的图形的排列规律

师:我们已经找到了墙面图形的排列规律,地面上的图形排列规律又是怎样的呢? 点名汇报,集体评议。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猜一猜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找出了墙面图案和地面图案的规律。聪聪非常感谢大家,他想邀请我们去参加动物王国的联欢会。瞧,小动物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欢迎我们了。仔细观察,它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按照这个规律请你猜一猜,第四排的小动物应该怎样排列呢?(用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如果按照这个规律再排一次的话,将会是怎样的结果? 生:和第一行的一样。

师:像这种经过几次变化以后又恢复原来的样子,我们把它叫做循环。(板书:循环)2.摆一摆

师:为了欢迎我们,好客的小狗还给大家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可是它们只摆了三组(师贴水果)第四组的水果它想请大家自己来摆,大家会吗?(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自己来摆一摆,指名一位同学在黑板上摆。)

3.排一排

我们现在来做一个排队的游戏。指名四位同学按男、女、男、女的顺序排队。然后按要求重新排队。4.画一画

我们再来做一个画一画的游戏,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这是我们班一位同学设计的图案,可是他太粗心了,竟然漏画了一组。你们愿意帮帮他吗?现在小组内先互相商量一下,找一找有什么规律,然后在作业纸上再补充图案。

展示作业纸。引导学生利用旋转的知识,发现其中的循环规律。(板书:旋转)问:和他画的一样吗?评价:同学们真聪明。

5.生活中的规律

师:小朋友们,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 点击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循环规律。

(向学生渗透“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同时进一步感受数学美)。

6.小小设计师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些规律,也用规律解决了一些问题,那么我们能不能自己设计一些规律?(在空白手帕纸上设计有规律的花边或者图案)

师选一部分作业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其余的同学互相欣赏一下。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找规律)规律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它,运用它,将来把我们周围的环境打扮的更加美丽。

板书设计:

找 规 律

平移

循环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学计划 篇11

一、指导思想

以《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以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采用丰富多彩的呈现方式,提供生动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学习材料和有利于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数学活动线索和机会,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推动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数学教育质量。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98人,其中男生50人,女生48人。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个别学生能力较差,计算和应用题都存在困难。还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上学期期末检测学生人平80.28分,合格率97%,优秀率35%,虽然学生的整体成绩在芦淞区同年级中排名第六,但学生的成绩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比较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三、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四、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材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小数乘除法计算、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和简易方程;难点是小数除法和列方程解应用题。

六、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量一量,找规律”、“铺一铺”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七、课时安排:

小数乘法:6课时 小数除法:10课时 观察物体:2课时 简易方程:13课时 多边形的面积:8课时 统计与可能性:5课时 数学广角:3课时 实践活动:2课时 总复习:10课时 机动:8课时

八、提质设想: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端正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给他们更多的关心与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4、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知识。

九、业务提升:

1、积极参加学校教研室、教研组的业务学习,做好相应的业务学习笔记。

2、继续深入学习学好《数学课程标准》及《标准解读》,并把理论用之于实践。

3、系统学习几套新颖的教学方法,搜集整理教学的相关资料。

4、积极参加课件的制作学习与使用。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篇12

本节课是学生继一年级学习了简单的周期排列后第二次学习找规律,无论从情感上还是知识上,学生都有一定的基础,但此次找图形的规律以循环排列为主。这样,学生不仅要看清形状和颜色的组合规律,还要发现图形排序上的规律,对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综合概括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要透彻理解与掌握不是易事。反思这一单元教学过程,总结本单元测试情况,结合体育东小学的研讨课,对《找规律》这一单元教学内容做如下反思:

一、应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新课伊始,我觉得不要将教材上墙面装饰图作为学生探究的第一材料,而是先以“只有图形顺序的变化,没有颜色区别的图形”来切入,以减少规律的纬度,凸显重点,分散难点。

二、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践经历

由于找规律这一内容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要求比较高,如果单单靠老师的讲以及学生的动手去画还是不够的,要想化抽象为形象,更多地应从学生自身出发,让学生亲身感受规律,经历规律发生的过程。我在教学过程中,觉得在课堂上让学生“站队”或者“坐位子”等实践活动来感知规律花费的时间比较多,就把这一环节去掉,但在后面的反馈练习中,学生对于这一内容学得还是不够透的,所以对于学生亲自去感受规律这一实践性的内容还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在探索完循环排列规律之后,再安排4人小组排队演规律,既能加深体验又可帮助梳理知识,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进行自由设计环节也不至于“纸上谈兵”。那样,课堂会因学生的大胆创新呈现更多的精彩。

三、应引导学生对不同类型的排列规律进行总结归纳。

上一篇:6文明家庭下一篇:盲班数学教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