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念与实践

2024-09-26

文化理念与实践(共8篇)

文化理念与实践 篇1

企业文化理念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刘翠娥

文章出处:论文网发布时间:2009-9-2

2企业文化理念的理论与实践

摘要:以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物资供应部为例论述了在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以人为本,文化先行,具有自己特色的供应精神、供应作风等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体系。用理论指导实践,将核心文化理念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以促进企业健康良好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理念;理论;以人为本;实践

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层是企业文化理念系统,一些优秀的企业都有自己优秀的文化理念,使这些文化理念指导企业的实际工作,变成行为指南,把理念落实到行动中。洛阳LYC公司物资供应部在实践中以文化理念先行的宗旨,创立独特的核心文化理念体系,采取从职工中来,到职工中去的方式,使企业文化理念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念指导实践,把文化理念贯穿到实际工作当中,通过规范制度、指导言行,使物资采购各项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以人为本,文化先行

面对当今竞争异常激烈的轴承行业,为赶超对手,领跑行业,该公司物资供应部首先想到的是公司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企业文化正是其核心价值体系的载体,为此,从构建文化核心理念体系入手,发挥员工的智慧,在全体员工中开展了企业文化理念征集活动,让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每个人都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提出自己所认为的文化理念。对所征集的100余条理念经过初选,复选,然后进行浓缩,提炼出24条内容丰富,符合实际,通俗易记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并逐条进行了释义,形成了符合本部门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如:“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的供应精神;“条件反射对待生产,以小保大促进全局”的供应作风;“对内服务生产,对外挖掘利润”的价值理念;“管得严,理才顺”的管理理念;“省下的就是赚下的”的理财理念;“宁听骂声,不听哭声”的安全理念等。建设企业文化的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文化先行”的企业宗旨,充分发挥企业职工的积极性,通过职工的参与,把企业文化的根深植于群众中,既形成了企业文化的自身特色,又使企业文化从建立的那一刻起,就融合进了职工的心中,为企业文化实现理论与

实践的结合奠定了基础。以人为本,文化入心

为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使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深入人心,变成行为指南,该部门将其制作成桌牌或标牌,并安放、悬挂在工作现场和楼道。使员工们随处可见,随时可记,时时都得到提醒。该部门还精心编制了《企业文化设计》指导书,按照“文化导入”、“文化主题”、“配套措施”、“支持系统”等部分系统设计,人手一份,使大家认真学习掌握该部的文化理念;还通过宣传栏和简讯等形式对其理念进行大力宣传,并组织员工学习讨论;使广大职工逐步接受、信奉该部的企业精神和服务理念等。在此基础上,该部不失时机将其文化理念导入经营实践中,以理念指导工作,以制度规范行为,用理论更好地去指导实践。在企业报《洛阳轴承》上举办的“物资供应杯”企业文化征文比赛,广大员工积极投稿,把他们对文化理念的感悟,工作中的体会,服务生产的感触,与客户打交道的感受诉诸笔端,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加深对本部价值理念的理解。企业文化的入心一直是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的难题,物质供应部采取以人为本的宗旨,紧紧围绕职工来系统地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从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论文网 LunWenNetCom]3 以人为本,狠抓落实

“管得严,理才顺”的管理理念是物资供应部最早、最直接得到落实的文化理念。根据此理念,相继制定了《废旧物资管理办法》、《物资供应系统考核试行办法》、《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物资供应部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而且制度实施总是要求先从领导做起,部领导以身作则,只有率先垂范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义务,没有凌驾于制度之上的特权。同样,该部对员工中违犯规定的处罚、好人好事的奖励兑现、交办的工作也要求当天应有结果,职工们把这称做“日不落工作原则”。通过建章立制,以制度为企业文化的载体,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从而克服了企业文化实践的随意性。

根据“省下的就是赚下的”这一理财观念,物资供应部创新了采购模式,分设了业务管理小组、合同管理小组、监督管理小组和综合管理小组4个既相对独立运作、又逐级负责的业务制衡组织。采购订货各小组都有“杀价”的权利,对外销售各小组都有“抬价”的义务。引入招标竞价机制后,铜灰也从过去的4 278多元一吨卖到了24 000多元一吨,仅此一项每月就可为公司增加10多万元的收入。2005年,共组织了十多次较大规模的对外招标销售, 销售回款2 553 万元, 回款率达100% ,竞价招标销售为公司增值800万元,增值幅度达45.7%。

“只有生产顺心、供应才能安心”是物资供应部的服务理念,也是该部存在的价值体现。根据这个理念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不断增强服务意识,真正做到“想一线所想,急一线所急”。为了保证生产,该部员工深入生产现场,了解和掌握生产第一手资料,形成了快速反应的工作作风。曾于10个小时内铁路公司组织调剂鼓风机轴承10 套;2小时内解决能源保障部丙烷管道泄漏所需的相关配件;3天内完成重大型重点设备大型立车欧陆590直流调速装置修理改造项目⋯⋯每年都召开生产单位座谈会,发放客户意见调查表,征求

意见,以改正不足,保证生产需求。

“警钟长鸣、丧钟不响”是其廉政理念。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使企业物资采购部门成了反腐倡廉的焦点部门。物资供应部担负着LYC公司80%的采购任务。为了给采购人员时刻敲响警钟,使他们时刻绷紧“廉政弦”,物资供应部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廉政建设体系,开展经常性的廉政警示教育活动。他们组织骨干员工到监狱参观;与供应厂商签订了《廉政承诺书》;让重要岗位人员家属作出“亲情廉政承诺”;2009年5月,他们又设立了镜鉴室。在镜鉴室里,既有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誓词,也有领导干部的廉政承诺,同时还有“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案例警示,时刻提醒干部员工清正廉洁、勤勉工作。

在这些文化核心理念的指导下,一年时间内,物资供应部各项管理制度逐步规范,管理体系逐步健全,人们按照严格的业务流程,规范的管理体系开展工作,有条不紊,有序进行。在企业文化建设进展到一定程度时,他们又按照企业文化地位、功效、传承、推进、案例、认知、实践等7部分编印了广大职工直接参与的《企业文化白皮书》,使广大职工更加信奉和依赖企业文化,围绕着文化理念去工作、去实践。

物资供应部在建立企业文化理念与实践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视企业职工为建设企业文化理念与实践的主体,从而增强了企业文化与职工的亲和力,使企业文化能迅速地内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同时,积极寻求企业文化的有效载体,紧紧围绕经营实践,使理念与制度、组织、教育、主题活动、职工、经营活动等达到几乎完美的结合,使文化理念由简单的标语和口号变成指导工作和行动的准则,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还提高了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凝聚力,有力推进了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了各项管理工作的提升。结束语

理论源自于实践,没有实践的根基,只能筑起空中楼阁。理论又指导实践,对实践有着各个层面的影响作用。理论与实践互相依托,密不可分,相依相辅。在实际工作中,只有运用好这两个工具,才能对工作起到促进作用。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物资供应部正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了独特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体系,并用于指导实际工作,使企业文化理念由“无形”到“有形”,实现了文化理念“虚”与“实”的转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和执行性,最终达到职工的价值取向同企业的战略发展及远景价值结合起来,靠广大职工的自觉行为实现“不管而自理”和“取向一致”,使企业文化真正发挥其巨大的效力,促进了企业的稳步快速发展。

[论文网]

文化理念与实践 篇2

最早关注“校园文化”概念的是美国学者华勒 (W·Wa ler) , 他在1932年出版的《教育社会学》一书中第一次提出“学校文化”这个概念, 并把它定义为“学校中形成的特别文化”。在中国, 校园文化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高校兴起。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高校校园文化很快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甚至出现了“校园文化热”。与此同时, 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在高职院校里迅猛地开展起来。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1.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于重视外在形式

现代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往往将校园文化建设与“文体活动”画上等号, 认为开展轰轰烈烈的文体活动就是校园文化建设, 结果使得学生因频频参加各种不同的活动而忽略了专业课程、专业技能的学习, 分散了学生的学习精力和学习时间。另一面就是把大量的财力、物力花费在校园的校容、校貌、自然景观、建筑风格、基础设施建设上, 将校园文化与校园物质文化画上等号, 让人无法领会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核心精神;将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园制度文化画上等号, 片面注重书面各种制度的拟定与建设, 却忽略了师生的认同度, 导致有些制度成为无法执行的纸上文章。

2.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于重视企业化

自从国家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提出“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的新举措后, 优秀的企业文化随之走进校园, 营造出职场、企业氛围, 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但有些学校在实践过程中过于注重对校园外在环境的改造、办公室内的布置上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 追求硬件设施与企业工作环境上的形似, 未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 造成很多无谓的浪费。还有的教学项目未经过实际调查研究, 未考虑是否能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是否可真正为我所用便盲目推行, 等等。

3.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于重视外显

自1999年6月全国教育工作会召开,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加快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决定”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培养一大批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从“决定”颁布至今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不过发展了短短的十几年, 大多高职院校建校时间不长, 文化积淀较为薄弱, 还有非常开阔的创新与发展空间。如今大多的高职学院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简单地生搬硬套, 认为只要将自己认为有用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人文文化、甚至是与学校本身毫无关联的文化形态移植到自己学校来, 就是所谓的“校园文化”。还有些学校总是错误地将校园文化简单理解为做做讲座、搞搞活动、走走形式。在整个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缺乏对校园文化的正确认识, 缺乏校园文化的框架设计和整体推进, 缺乏校园文化的丰富创新、后续发展的设想和支持。

二、“两型社会”理念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对接的可能性

1. 高职院校学生培养良好职业素养的需要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日前对150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民营及高新技术企业、三资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和部分高校进行调查问卷显示:能得到用人单位青睐的人才不再是名牌大学的文凭、成沓的过级证书、优异的学业成绩, 他们更看重学生是否在最短的时间内认同企业文化、是否对企业忠诚, 团队归属感、是否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等等。而我们很多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 往往忽略了对即将投身的社会职业基本素养的了解, 不了解做“学生”与做“职业人”之间的关系和区别。将“两型社会”理念融入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之中, 通过这种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 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生活逐步接触、熟悉、了解进而接受, 为将来零距离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2. 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是高职院校的精、气、神, 是职院校的形象, 是引导人、激励人、鼓舞人的一种内在动力, 是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 是教育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的重要途径, 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影响不是通过硬性灌输, 如纪律、条例、规章制度等外部强制力量实现的, 而是通过文化所形成的良好的氛围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感染和熏陶实现的。因此, 校园文化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是其他教育教学方式所无法替代的。因此, 将“两型社会”理念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 使学生在这种校园文化的氛围中耳濡目染,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而推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向更新的领域迈进, 逐步形成更具个性化的特色校园文化。

3.“两型社会”建设人才培养的需要

加快“两型社会”建设与发展, 一是依靠科技的进步, 二是依靠高素质的劳动者。目前经调查数据显示, 我省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大多流向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 留在当地参与本土经济建设的人才非常少。高等职业院校是为“两型社会”建设输送人才的基地, 尤其是具有“两型社会”理念与意识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教学生学会必要的专业技能, 还要培养学生在社会、企业中生存、发展的能力。因此, 要让学生在学校里就能对将来职业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了解, 认同企业文化, 顺利地从学生角色转变为职业人角色。

三、“两型社会”理念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对接的途径

1.“两型社会”理念融入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是大学文化的外在标志与物质基础, 是一种外显型文化。它主要是指学校的校容、校貌、自然景观、建筑风格、教学科研设备、基础设施等有形事物。大学物质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 陶冶学生的情操, 促进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教育教学是设施是一所大学最直接、最重要的培养学生的手段, 在大学物质文化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培养及大学生文化的营造。完备的教育教学设施不仅包括教室、实验室、语音室、体育场馆等, 还包括师生活动中心、多媒体设施、网络课堂等开放的系统。高职院校应在设施齐备、功能齐全的基础上努力创造高职院校的个性化特色。例如:在教室、实验室等场地和设备应秉承着“两型社会”的理念进行建设和布置;在教室、校内的宣传栏内张贴有关宣传标语和宣传资料;利用校园网络作为传播“两型理念”的阵地, 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氛围。

2.“两型社会”理念融入校园制度文化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校园制度中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 它们都渗透出文化的育人功能, 折射出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园制度文化对于教职员工来说有着明确的行为规范标准, 每个人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后勤保障等负有与自己身份和角色相对应的责任和义务, 对于教育的对象———学生来说, 校园制度文化尤其重要, 它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的重要保障。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理念融入到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之中, 从制度上规范、教育学生。

3.“两型社会”理念融入校园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它集中反映一个学校的特殊本质、个性及精神面貌, 反映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所形成的理念、信念、情操、价值取向和道德水平, 以及逐步形成的传统、风格和特色等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校园文化形态。将“两型社会”理念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可以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来实现, 如在开展校风、教风、学风教育活动中融入理念, 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学生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中融入“两型社会”理念, 可以形成良好的活动氛围, 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4.“两型社会”理念融入校园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学校的教师与学生, 在教学管理与学习锻炼中用实际行动来体现和实践校园文化。校园行为文化强调的是“人”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 教师和学生是行为文化的主体, 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载体。行为文化是师生员工在学校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种行为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行为、规模和文化品位, 它是学校精神、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的动态反映。校园行为文化建设首要任务是转变学校领导及教师的理念、行为方式;然后由师及生再去改变学生的理念、行为方式, 进而影响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转变。

5.“两型社会”理念融入课堂教学

高职院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大力开展课程改革中, 自行开发校本教材过程中融入“两型社会”理念。在课程标准的制订中、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融入“两型社会”理念, 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能了解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体验企业文化。还可以邀请企业、行业的专家、优秀校友到学校来开展相关知识和理念的报告会, 将新理念、新文化传达给学生。

总之, 由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汲取、融入更多的元素, 将“两型社会”理念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中, 使学生在日常教育中加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将“两型社会”理念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 使高职院校从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诸多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员工, 培养出符合“两型社会”建设的实用型人才。

摘要:文章通过对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探究“两型社会”理念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实现对接的可能性, 摸索出“两型社会”理念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实现对接的有效途径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两型社会”理念,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对接

参考文献

[1]张婷.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研究——以天津滨海职业学院为例[D].天津大学.2009.

[2]刘方, 何玉宏.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 (23) .

[3]雷久相.试论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互动与融合[J].教育与职业.2006 (9) .

基层检察文化理念与实践探索 篇3

一、对新形势下检察文化价值功能的再认识

检察文化是检察机关在长期法律监督实践和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相关的思想观念、职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方式以及相关载体和物质表现的总和,是检察事业不断发展的力量源泉。当前,检察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价值引领功能

检察文化决定着检察人员的目标价值取向,是凝聚团队履行职责使命的无形力量。检察文化的价值引领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上的价值整合:一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检察人员思想,用“中国梦”的共同目标来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来鼓舞斗志、引领风尚;二是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将“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和“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融入检察队伍建设全过程,转化为检察人员的自觉追求;三是始终践行“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职业宗旨,确立检察人员的职业信仰。

(二)行为约束功能

检察文化的约束不是制度式的硬约束,而是一种软约束,这种约束产生于检察机关的文化氛围、行为准则、道德规范。通过社会舆论、典型示范、人文关怀、共同的习俗风尚等精神文化内容,使检察人员产生心理共鸣,继而实现行为的自我约束。

(三)形象优化功能

检察文化的形象塑造功能主要通过提升检察机关的公信力和扩大检察机关的社会影响力来体现。一方面,推动检察人员在工作实践中严格司法,公正执法,捍卫法律的统一、尊严和权威。另一方面,通过检察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传递出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和行为表现,让公众感受到检察机关整体的良好风貌,这也是一张无形的“社会名片”。

(四)传播辐射功能

良好的文化具有辐射效应,能够对周围主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检察文化的辐射传播功能对外主要体现为检察机关实践活动中与社会成员互动,如通过法制宣传、在办案过程中进行释法说理等活动,教育公民增强法治观念,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二、当前基层检察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检察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检察院和检察干警对检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理解的不到位,认为检察文化是务虚的东西,只要把案子办好就完成了中心工作,把有限的资金用来开展文化活动是浪费;有的将检察文化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层化上,认为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就是文化建设;还有的认为开展文化活动会影响正常工作。

(二)只注重物质表现形式,忽视其背后的精神内涵

把检察文化建设等同于改善机关环境、发展娱乐文化,发表外宣、调研等物质层面的内容。其实物质文化只是形式形体,精神文化才是内存本质,物质文化是具有强大内生动力的精神文化的承担载体。

(三)文化建设缺少特色创新

特色创新是检察文化的生命力。有的基层院在文化建设中,互相模仿,没有考虑到本地区历史、人文、社会环境的特殊影响和本院及检察人员的自身特点,使检察文化建设的面目雷同,趋于庸俗化和功能化。

三、宁城县检察院开展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宁城县检察院以凝聚检察力量、构建精神家园、强化人本管理、服务发展大局为重点,不断探索加强检察文化建设在队伍管理中的实践经验。

(一)传承历史根基,打造宁检文化品牌,为建设为民务实清廉队伍凝聚精气神

近年来,宁城院紧紧围绕检察文化如何“成特色、创品牌”的目标,注重以文化塑灵魂,以文化树检魂,以文化凝聚人,着力增强检察文化创新发展的实力。邀请本县文化艺术界名人召开检察文化论坛,进行深入交流和研讨,出台了《关于加強检察文化建设的20条措施》。

宁城是著名的“契丹文化”发祥地之一,史称“紫蒙之野”,历史上先后有东胡、匈奴、契丹、女真、蒙古和汉族等多个民族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二)以氛围营造为载体,以构建检察人员共同精神家园为目标,为打造优良队伍注入活力

坚持以文化人,建设多层次的干警精神家园,打造浓郁的文化环境,营造清新优雅的文化氛围。在二楼大厅集中展示院训和宁检精神的主题文化,彩色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廉政格言、名人警句,以此为依托,形成“两个文化长廊”(法制文化长廊和廉政文化长廊)、“三个文化展厅”(3楼休闲文化厅、9楼才艺展示厅、11楼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为主体的文化陈列区,各层楼道、走廊都展示着干警创作的书画摄影作品,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升华了道德情操。

坚定理想信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人。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等活动,每年确定一个专题,开展一次专项教育。

(三)强化人本管理,使先进文化“固化于制”,为打造过硬队伍培养后劲

注重制度与文化理念的对接,把规范检察人员行为作为检察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健全完善覆盖各项检察工作、涉及各个执法环节的规章制度,实现职责明确化、工作流程化和质量标准化。

(四)以文化建设为助推器,引导促进检察工作更好地服务大局

坚持以文化引领带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向文化“软实力”要“硬成果”,实现检察文化与检察工作同频共振。

四、加强基层检察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发展观

从领导者层面来讲,要充分认识检察文化在塑造检察队伍事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站在长远发展的高度来重视检察文化,把文化建设纳入检察工作重点,精心谋划,制定思路,既不急于求成,也不消极等待,以一种温和的成长态势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发挥检察人员主体作用

检察文化的终极目的是通过各种方式激发检察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要尊重检察人员的主体地位,满足其物质精神需求,让检察人员在文化建设中做主角,激发其潜能与热情,继而让文化因素融入到检察人员的工作和生活中,通过一言一行逐步展现检察文化特有的风采。

(三)突出个性特色,打造品牌文化

文化理念与实践 篇4

扎实推进现代军营饮食文化建设

现代军营饮食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现实要求,也是我军饮食保障领域的一次深刻变革。近年来,96620部队党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贯彻落实总部和二炮关于建设现代军营饮食文化的指示要求,紧紧围绕以“提高伙食质量”为核心,突出用好“设施配套体系化”和“伙食管理信息化”两个抓手,牢固树立“齐抓共管、民主监督、与时俱进”三种观念,扎实推进伙食管理“基础建设、精细管理、健康安全、质量精品、人才培养、饮食文化”六大工程,积极探索现代军营饮食文化建设,充分发挥食堂“能量补给站、心理调节站、精神培育站”的复合功能,部队饮食保障逐步向“健康、文明、安全、质量、人文、效益”的方向发展,基层伙食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官兵生活品质稳步提升。

一、注重科学统筹,把握特点规律,牢固树立“三种观念” 现代军营饮食文化建设是给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其根本目的是为提升官兵的生活品质。96620部队党委着眼全局,注重科学统筹,凝聚官兵智慧,牢固树立了齐抓共管、民主监督和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确保现代军营饮食文化建设全面展开,扎根基层、花开军营。

(一)党委统揽,机关主抓,基层合力,牢固树立“齐抓共管”观念。党委高度重视,坚持把现代军营饮食文化建设纳入党委议事日程,不断深化思想认识,把握总体建设方向。机关军需、军务、财务和宣传等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合理分工,形成抓工作合力,坚持抓好炊事工作秩序规范、业务指导和舆论宣传。坚持发扬民主,基层广泛参与,凝聚官兵智慧,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二)建管结合,形式多样,奖惩并举,牢固树立“民主监督”观念。以“规范程序,丰富渠道,落实制度”为重点,着力发挥基层民主监督作用。基层官兵代表全程参与物资采购、食谱制定和账目检查,每月组织伙食民主评议,食堂设立意见箱、意见簿和信息公示栏,广泛搜集官兵意见建议,引导官兵广泛参与管理。

(三)紧贴任务,积极实践,严格标准,牢固树立“与时俱进”观念。按照全军食堂建设新标准,紧跟军营饮食文化发展形势,注重加强软硬件设施配套,营造“餐厅窗明几净,室内绿色掩映,四周文明提醒,空中音乐有声”的饮食文化氛围。以《二炮司令部伙食管理系统》为依托,提高伙食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发挥系统的科学辅助功能,紧贴官兵需求,搭配伙食营养,定制官兵喜爱的菜谱,确保“健康、文明、安全、质量、人文、效益”军营饮食文化新理念有效落实。

二、注重科学管理,完善体系配套,扎实抓好“六项工程”

确保官兵生活质量,增强部队凝聚力、战斗力,是现代军营饮食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坚持以管理信息化为牵引,注重体系配套建设,大力推进以提高伙食质量为核心的“六项工程”,不断推动现代军营饮食文化建设深入发展。

(一)完善硬件配套,夯实伙食建设“基础工程”。配套完善的设施设备是现代军营饮食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平台。根据全军食堂建设新标准,加强设施设备配套,实现与现代军营饮食文化建设要求相匹配的硬件建设目标。科学规划食堂布局,合理划分生活、储藏、加工和就餐等功能区,设置专门的切配间、冷藏间、果蔬间、烹饪间等功能库室。按照食物属性合理分线,区分蔬菜、肉禽、水产和主食四条加工线。按照“制式现代、经济耐用、配套齐全”要求,配备电烤箱、饺子机、切菜机和绞肉机等现代炊事机械设备。按照节能减排建设要求,安装节水水龙头、节能灯,推广使用节能灶。按照饮食安全要求,安装专用监控系统,各库室有通风、灭蚊灭蝇设施,建立专门的消毒间,配备消毒柜和食品留样柜等设备。

(二)依托机制体系,推进伙食管理“精细工程”。推进现代军营饮食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管理,坚持以提高伙食质量为目标,对伙食保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坚持制度化管理,注重把伙食管理向精细化、规范化方向拓展。按照“管理实施有制度、设备操作有规

程、人员岗位有职责”的思路,细化伙食管理五项制度,规范登统计。坚持信息化管理,注重把伙食管理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拓展。根据副食定量标准、人员实力、训练强度、季节变化和官兵需求,利用《二炮司令部伙食管理系统》实现营养配餐、食谱制订、计划生成、经费预算、经费核算和账目公开的自动化管理。坚持可视化管理,按照全程监控、全域覆盖要求,安装联网实时监控系统,确保用电用火安全,物资流失浪费和炊管人员行为规范得到有效监管。

(三)加强安全管控,确保伙食供应“健康工程”。确保官兵吃得安全、吃得健康是现代军营饮食文化建设的立足点。坚持对饮食供应各环节进行链式监管,确保饮食健康安全。一是严把采购验收关。粮油采购坚持“军供”主渠道;副食采购坚持“四查四看”原则,选择实力强、信誉好的厂家合同供应;严格落实验收制度,实行“分类抽样、重点检测”,从源头上把好食品安全关。二严把饮食卫生关。炊事员做到持健康证上岗;物资实行分库保管、分类存放;副食加工落实“一择二洗三切”流程,按照食物原料属性,实行蔬菜、肉禽和水产分线加工。餐炊具做到“一冲二洗三擦四消毒”,坚持每餐进行消毒和食品留样,落实48小时留样制度。三严把环境卫生关。坚持对食堂周边、加工场所、就餐环境的卫生治理,定期消毒灭蝇,确保饮食大环境的卫生安全。

(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伙食质量“精品工程”。坚持把强化服务意识,提高伙食质量作为现代军营饮食文化建设的着力点。一是加强营养配餐。坚持推行“早餐一个蛋、一杯奶、一两肉,中晚餐五菜一汤、两种以上主食加水果”的营养配餐。在膳食结构上力求粗菜细做、一菜多做和花样翻新。二是满足官兵的多样化需要。开设民族灶为少数民族官兵提供特色饮食;餐桌放置调料盒,由官兵自由调剂口味;为伤病员开小灶,营养配餐提供可口的病号饭。三是充分考虑官兵的需求。以服务官兵、满足官兵需求为出发点,经常收集官兵建议,实行官兵“点菜”制度,让官兵实现我的口味我做主,改过去炊事班做什么战士就吃什么到现在战士想吃什么炊事班就做什么。

(五)注重人才培养,抓好伙食保障“人才工程”。建立选人用人长效机制,抓好人才工程是推进现代军营饮食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是把好选人关。抓好人员补入关,切实选好、配强炊管人员,解决好“有米无巧妇”的难题。二是把好培训关。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炊事人员的培训力度,分期分批组织培训;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激励炊事人员立足岗位、实践成才;定期组织炊事专业比武,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三是把好管理关。重点抓好炊事人员经常性的教育和训练,营造拴心留人的工作环境,鼓励炊事人员立足本职、建功立业。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 篇5

南长城小学

2013~2014学第二学期的继续教育工作开始了,本人将结合自身实际,现将这一学期的《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继续教育学习拟定如下计划:

有效教学是需要以学生付出努力愿意跟随和效仿教师为前提。有效教学时有益的教学,在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培训中,我将认真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素。有效教学是对儿童身心发展有帮助的,并符合教育理想和追求的教学。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培训与自学,了解什么是有效的教学。

2.通过培训与自学,知道怎样教学生学会生存和生活,让学生在时间中更有意义地生活。

3.通过培训与自学,了解怎样达成有效教学,懂得注重优化体验成功。

4.通过培训与自学,学会有效教学设计,让教学具有结构。学会选择适合的多媒体和方法。

5.通过学习,学会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6.认真学习,做到在教学中运用有效教学,并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

二、具体措施: 1.首先要认真学习,提高理论知识。其次,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2.认真听取培训老师的专题讲座或其他老师的示范课,并做好 相关记录,加以深入研究

三、学习形式:

1.专题培训、交流研讨、教学设计、说讲评课等形式,将培训学习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2.网上学习与自学,充分利用我校网络资源优势,在网上查找所需学习资料,进行互相学习和交流。

步进科技的战略、理念与企业文化 篇6

深圳市步进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上海步科电气有限公司是从事自动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的民营高科技企业,旗下控股深圳人机电子有限公司、深圳亚特精科电气有限公司和北京凯迪恩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拥有eView和Kinco两大国内知名品牌,以及工业人机界面、交流伺服系统和步进系统、PLC、工业现场总线产品等自有知识产权的产品线,是中国自动化控制行业的优秀代表。

步进科技以“为全球客户提供中国人的自动化解决方案”为使命,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全力打造中国人的自动化技术平台。目前我们的自动化技术已经涵盖了控制、驱动、人机交互、通讯以及机电一体化设计等各个方面。我们拥有符合IEC61131-3规范的PLC技术;我们与德国合作开发的智能型伺服电机驱动系统可以通过内部编程与现场总线通讯实现更好的性能;我们的工业人机界面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领先国际同行位居前列,我们同时引领中国人机界面技术向嵌入式与开放式的方向发展;我们把Profibus, Canopen,以太网等多种现场总线技术集成在我们的产品之中实现高可靠性高速度的通讯传输;我们同时也在半导体精密设备上拥有专利和领先的产品。

步进科技在深圳、上海、北京和德国均设立了研发中心,拥有一支一流的跨国的自动化研发团队;我们严格按照ISO9001的要求实行从市场到研发到生产到销售的全面质量管理;我们以项目管理制的方式保证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我们通过遍布全国的3个子公司与20多家办事处,7大技术支持中心,以及完善的代理商网络,为客户提供售前咨询、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和售后服务等周到完善的支持。我们推行以客户为导向的理念,通过研究客户需求,来寻找自动化平台之上的高速发展的产业机会。目前我们的部分产品已经在纺织机械,包装印刷机械,制药机械等通用装备控制行业取得了国内市场领先的地位,我们的产品以及eView和Kinco品牌先后获得中国工控网,美国Control Engineering杂志评选的“中国最有影响的人机界面品牌”第一名,年度“最佳人机界面产品”奖,年度“最佳伺服控制新产品”奖。我们还将更加积极地挖掘高增长产业与自动化平台的结合机会,充分发挥我们的平台的价值。

步进科技本着“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经营理念,“亲和顾客”的价值规范,倡导以绩效为导向的创新、协作和高效的企业精神,建立“共建共享”的价值分配准则。我们以“自动化创造美好生活”为愿景,最终的目标是要创造最大价值。

步 进 广 告 语

为全球客户提供中国人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步 进 战 略

我们面向全球客户提供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我们的价值规范是亲和顾客,核心能力是持续创新,快速响应。我们要根据客户要求不断开发新产品,这些新产品本身或者组成的系统方案能够降低客户的成本,并且保证可靠的质量和最好的服务。我们通过建立技术和市场方面的战略合作联盟来维持自己的创新与响应能力。我们的目标是要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我们的近期目标是实现纯利润的快速增长。在总体战略的指导下,我们将会致力于两件事,一是壮大我们业已打造的自动化技术平台,二是在平台的基础上寻找并抓住那些快速增长的产业发展机会。这两件事也是相辅相成的,强大的平台技术支撑更好的产业发展,而产业的发展经验又反过来丰富我们的技术平台。

企 业 文 化

   愿景:自动化创造美好生活

使命:为全球客户提供中国人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文化理念与实践 篇7

东阳市人民医院是一所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有着近70年的发展历史。但长期以来,医院没有将医院文化加以挖掘和梳理,让广大员工所认知。2004年,医院领导层在医院管理的实践中认识到,在当今医疗市场日趋激烈的年代,医院文化已成为医院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提高医院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动力。于是把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列入医院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开始组织和引领全体员工对潜在的医院文化加以梳理、总结、提炼和升华,并在推进医院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丰富和扩大了具有医院自己特征的医院文化内涵。

1 医院文化的梳理和提炼

1.1 医院文化的梳理

员工是医院文化建设的主体,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作用就是要形成一种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而这种动力的产生需要员工在参与医院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去培育和提升。我院在挖掘、梳理、总结和提炼医院文化的过程中,充分发动员工积极参与,通过自上而下举办构建医院文化的系列讲座,开展医院文化建设的专题研讨,提高员工对医院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并让员工更好地了解医院的发展历史和肩负的社会责任,明确医院的定位和目标。

1.2 医院文化的提炼

医院文化的提炼是全体员工参与和推进医院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为了能够将我院近70年积淀的医院文化充分挖掘,认真梳理、提炼升华,我们依靠党政工团各级组织引领员工在回顾医院发展历史、客观评价医院现状,展望医院未来的基础上,根据医院的社会功能、群众需求和时代前进的方向,对医院潜在的医院文化加以梳理,开展医院文化核心理念大讨论,总结提炼了“为民办院”的医院宗旨,“敬业创新”的医院精神、“创造优质低价医疗服务”的核心价值观等医院文化的核心理念。广大员工在参与医院文化的梳理、提炼中,对建设医院文化特色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2 医院文化的建设实践活动

贯彻落实医院的文化理念是难点也是关键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员工行为模式的改变。现在医院在文化建设的问题上,是不缺理念而是缺方法。医院组织中高层管理到新加坡医院学习考察,借鉴新加坡医院成功的文化变革经验,经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具体做法。

2.1 实施医院文化宣导

医院文化核心理念是医院文化的生命,关乎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对员工加强医院文化理念的灌输和宣导,是医院领导层在进行医院文化管理中一项长期的任务。通过医院文化的不断灌输和宣导,在员工中形成广泛的共

Author's address:Dongyang People Hospital,No.60,Wu Ning Xi Road,Dongyang,Zhejiang Province,322100,PRC

识和认同,是员工自觉践行医院文化的基础,是推进和深化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医院积极拓展医院文化宣导的形式和渠道,利用各种会议、设计多种载体、借助医院网站、院报、院刊等,开展全方位的医院文化理念的宣导,营造医院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为更好地灌输医院文化理念,指导员工参与医院文化建设的实践,医院制订了《员工誓言》、《管理干部守则》、《员工守则》,编撰了《东阳市人民医院医院文化手册》。在医院的候诊厅、病房、连廊等公共场所,张贴宣导医院文化的图文,创造共用共享的医院文化环境。

2.2 进行实地培训考察

为了让各级管理干部亲身体验先进的医院文化,丰富医院文化内涵,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医院先后组织了88名管理人员和内训师,分二批赴新加坡有关医院进行了学习培训和考察。每个人在实地考察的所见所闻中,不仅真切地感到我们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准与医院现代化存在的差距,同时进一步体会到医院开展医疗服务培训的用心,增强了优质服务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回来后,我们借鉴新加坡有关医院的做法,结合院情,提出实施《优质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编印了《医疗服务行为规范》。通过教育培训和有效管理,以病人为中心,以患者健康为根本,坚持“用心服务”,持续改进的优质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在我院全面展开和扎实推进,广大员工的做事方法、服务技能、服务品质和工作效率等有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营造了和谐医患关系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2.3 开展全员服务培训

2006年,我院与新加坡国际管理学院合作开展医院管理培训项目,其中构建医院服务文化,开展服务策略的研讨、服务理念和服务技能的培训是重要内容之一。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根据院级领导、各级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不同层级的角色要求,进行了全方位的系统培训,包括服务策略、服务方向、服务内容、服务程序、服务环境、服务态度和服务技术等方面的相关内容,并强调将“创造优质低价医疗服务”的核心价值观,贯穿落实到医疗服务的实践中。我们提出“低价”是通过建立全方位成本控制机制,使社会医疗成本和医院的经营成本都得到降低,从而形成低价格的医疗服务,让老百姓在受益中真正感受到我们“为民办院”所作出的努力。在保持医院公益性特征,承担社会责任和优质的整体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努力扩大服务人群、服务领域和服务量,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医疗服务,突出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服务优势。

2.4 完善医院制度建设

医院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有各种规章制度来规范、来支撑,同时对不符合医院发展方向和目标、不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加以约束,并引导员工加强自律。因此,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和完善医院规章制度,是培育医院精神,提升管理水平,落实医院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

这些年来,我院在管理体制、分配制度、经营管理、岗位考评,医疗服务质量、行业作风和职业道德建设等方面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形成了以医院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的制度文化,成为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医院的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要将各项制度贯彻执行好,成为职工的自觉行为,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工作,因为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或者因执行不力和执行不到位而造成的管理缺失,更要求管理者进行持续改进。我们在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的同时,在加大执行力度上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加强管理理念教育,强化管理责任,明确各层级管理人员的分工和责任,并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加强指导,强调执行的效果和效率,严格考核奖惩措施。二是建立管理人员分级谈话制度和科主任与科内员工谈话制度,增进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针对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措施,发挥团队的力量,推进各项制度的落实。三是培养员工从医院发展大局出发,树立团队意识和服从意识,并将干部员工要履行的职责分别写入《管理干部守则》和《员工守则》,将医院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作为新员工上岗前的一项培训内容,并举行了庄严的员工宣誓,提升干部员工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和对医院的忠诚度。随着制度执行力度的加大,提高了医院管理运行的效率和效益。

2.5 关注员工生活

医院鼓励和支持员工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和公益活动,在活动中灌输和宣导医院文化理念,陶冶员工情操,提高人文素养。各种文娱体育比赛、英语沙龙、瑜珈俱乐部、病友联谊会、青年志愿者环保行动、送医送药进社区、党员参加社区夜间义务巡逻、结对扶贫、为特困病人捐助爱心款等活动,成为灌输和培育医院文化的重要载体。

2.6 优化服务环境

医院投入大量资金建造了中心花园、地下停车场和医院的洁化、绿化和美化。为建立良好的医疗秩序,医院开通院内病人接送车,设立了门诊运行总监、增加了各诊区的导医护士,改造就医流程,实行节假日和午休不停诊,对重危病人的检查由护理员和护士进行全程陪同服务。在各候诊区安装了闭路电视,发送健康宣教资料,提供咨询服务。为让员工及时听取和了解病人的意见,医院在院内网站开设了“病人心声”栏目,组织开展每季一次的工休座谈会和病人满意度调查,针对病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采取整改措施。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环境整洁优美,运行高效有序,群众普遍满意的就医环境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3 医院文化建设的效果评估

医院在实行文化建设的3年来,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增强了员工凝聚力,提高了员工素质;密切了医患关系,树立了良好的医院形象;医院的服务水平和运营绩效迅速提升,不断有周边的兄弟医院前来交流学习。

3.1 员工素质提高

我院紧紧围绕办院宗旨、发展目标、医院精神、核心价值观而持续进行的医院文化建设,医院营造了教育人、团结人、鼓舞人的文化氛围。在这样一个文化环境下,广大员工个人素质逐步提高,对医院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从逐渐理解、认同转向自觉践行,对自己能成为东阳市人民医院的员工感到荣幸和自豪,并对医院的发展发生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地将个人的抱负和追求与医院的发展目标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在加强年青员工教育培养的措施出台后,以中青年员工为中坚力量的医疗骨干队伍,朝气蓬勃,奋发进取,凝聚成强大的团队力量,推进着医院的发展。尤其是参加过新加坡专家设计的全员服务培训后,加深了对文化理念的认识,转变了工作态度,这一点从学员在参加完“优质服务培训”后回到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反映的非常明显,医院还特别设立了“优秀学员”奖,鼓励那些学以致用的优秀员工。

3.2 塑造医院的良好形象

医院坚持为民办院和“低成本、广服务”的各项措施的落实,老百姓不仅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也从中得到了低价的实惠,“看病难、看病贵”在我院不再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医院的口碑好了,社会形象好了,2006年医院服务综合满意度达96%以上,先后被评为“诚信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

3.3 医院运营绩效提升

近四年,我院的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分别以24.4%和18%的速度持续递增的情况下,广大员工克服人员紧缺的困难,不怕苦、不怕累、敬业奉献,坚持满负荷工作,表现出对医院的极大忠诚。

随着医院服务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管理水平和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医院提出创建现代化浙中名院,充满着感召力和引导力,已成为全体员工为之奋斗的目标。医院通过资源重组和优化整合,建立了浙中肿瘤专科医院、浙中骨科、脊柱外科治疗中心、腹腔镜微创外科治疗中心、肝病治疗中心、慢阻肺哮喘治疗中心等八大诊疗中心,加强了以追踪学科前沿技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突出学科特色和优势,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重点的内涵建设,并采取各种形式和途径为员工创造学习条件,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自2004年以来,医院有重大突破的新技术、新项目100多项,有14项科研课题获得不同等级的科技进步奖,11名医务人员分别被授予省、金华和东阳名医、有10名医务人员被评为科技标兵和科技拔尖人才,医院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

医院文化建设是一项只有开始没有终点的长期任务,我们将努力实践,将东阳市人民医院打造成一所“员工满意、患者满意、政府满意和社会满意”的“四满意医院”。

通讯作者

文化理念与实践 篇8

【关键词】协同创新 独立学院 实践育人文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111-02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对高校协同创新的机制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规划,提出协同创新的发展理念,为高校实践育人及育人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高校处于协同创新的主体地位,主要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主动谋求与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等的合作,组织协同创新;二是协调利益相关者形成合力,协同完成创新任务。协同创新的领域包括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根本目的是通过科学配置办学资源,协同人才队伍,完善管理机制,增强学校的办学能力和水平。独立学院旨在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实践育人文化建设非常重要,必须把协同创新精神作为实践育人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才能有效完成人才培养任务。

一、独立学院实践育人文化的内涵和结构

(一)独立学院实践育人文化的内涵。实践是人有目的地进行的现实的、感性的自觉活动,是主体见之于客体的能动的“对象性的活动”。实践育人是基于实践的观点形成的育人理念。实践育人是以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和经验积累为基础,通过参加校内外的社会实践、科技制作、创新创业竞赛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育人方式。

独立学院实践育人文化是指独立学院在开展实践育人的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实践育人的观念形态、道德规范、价值标准、精神面貌等所有文化体制的总和。实践育人文化以培养大学生良好品德、实践技能和实践文化为引领,不断地提高他们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成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二)独立学院实践育人文化的结构。借鉴组织文化的层次划分方法,可把独立学院实践育人文化的结构划分为实践育人精神文化层、实践育人物质文化层、实践育人行为文化层和实践育人制度文化层四个层次。四个层次是一体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实践育人物质文化、实践育人精神文化分别是实践育人文化的最基本和最高的表现形态。

1.实践育人物质文化。实践育人物质文化是独立学院实践育人文化中的最基层,是独立学院加强实践育人工作而建设的各种物质条件,如各种实践设备、育人场所(实验室、实训中心、社会实践基地、大学生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基地等)、资金支持等。实践育人物质文化相对来说,是最容易建设的文化层,是实践育人文化深入发展的基础。

2.实践育人行为文化。实践育人行为文化是独立学院实践育人文化的一种动态体现,是独立学院为了开展实践育人工作而进行的系统性的教育活动与在实践育人过程中折射出来的其他文化现象,包括独立学院所采取的各种实践育人措施和大学生所参加的实践育人课程、科技类竞赛、实训实习、社会实践、军事训练、创业实践活动等。

3.实践育人制度文化。实践育人制度文化影响着独立学院实践育人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是独立学院实践育人水平和文化价值取向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独立学院为鼓励、引导、支持大学生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大学生创新实践学分管理办法》等。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有关规定,独立学院制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案》也属于制度文化的范畴。

4.实践育人精神文化。实践育人精神文化是独立学院实践育人文化中的最高层次,是实践育人文化最核心的内容,体现在大学精神、校训等内容中,是蕴含在独立学院实践育人活动中的实践育人价值观、实践育人思想等内容的概括。它渗透在所有与实践育人相关的实践活动中,影响着实践育人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是独立学院实践育人文化的灵魂。

二、协同创新理念下独立学院实践育人文化建设原则

实践育人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独立学院实践育人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坚持协同共建和创新发展相结合原则。实践育人文化建设要坚持协同共建和创新发展相结合,做好独立学院与社会、与企业、与举办学校、与学生家长,教师与学生、独立学院内部各部门的协同,形成实践育人合力,协同共建独立学院实践育人文化。同时,协同做好实践育人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个文化层面的创新发展,协同构建不断创新发展的实践育人文化体系。

(二)坚持服务社会与引领文化相促进原则。“实践育人的社会性决定了它是一项开放性工作,做好实践育人工作应该完成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切实提高实践育人的实效性。”实践育人文化建设要坚持开放性原则,只有坚持开放性,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学校和社会力量合作举办,本身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也应该自觉地发挥对社会文化的促进作用,通过合作办学中产生的新思想和新理念,对社会的实践育人工作带来积极的影响,促进实践育人精神的培育。

(三)坚持共性文化与特色文化相统一原则。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独立学院的特色文化尤其重要。建设特色文化,要与共性文化相结合,既要学习高质量应用型大学先进的经验,也要根据自身办学实际、专业特色、学生特点,提炼独立学院的特色文化。要注重实践,知行合一,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努力打造独立学院“知行文化”,为人才培养营造积极向上的知行文化氛围。

三、协同创新理念下独立学院实践育人文化建设的途径

将协同创新的理念引入独立学院实践育人文化建设中,既能够实现实践育人文化建设的突破性发展,又能转变独立学院实践育人的发展模式,为提高独立学院的实践育人能力提供强大的文化动力。可从建立协同创新机制等五个方面进行建设。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实践育人文化建设的协同创新机制。发挥独立学院优势,构建协同创新实践育人机制。组建学校层面的实践育人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实践育人文化建设取得实效。以国家和社会需求为牵引,实现独立学院与社会协同创新;以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平台,实现独立学院与企业的协同创新;以举办学校深厚的实践育人文化为基础,实现独立学院与举办学校协同创新;以良好的社会资源为助推,实现学校与学生家长协同创新;以师生互动共同成长为目的,实现师生协同创新;以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为制度保障,实现院内各部门协同创新。

(二)培养文化自觉,构建独立学院实践育人文化体系。构建独立学院实践育人文化体系,要把实践育人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大胆汲取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实践育人文化的精华,把批判、实践、包容、创新、协同、效率等精神融入独立学院实践育人文化体系的各个部分,促进独立学院实践育人文化适应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律,培养文化自觉,提高教师参与实践育人的积极性,提升实践育人质量。

(三)加快制度创新,提供独立学院实践育人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实践育人机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保障实践育人工作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切实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完善的实践育人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推进工作有序开展。其次,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统筹安排各项实践育人资金,构建高校与社会相结合的资金筹措机制,为实践育人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再次,建立健全实践育人考核评价体系,形成学校、实践单位、指导教师和学生“四位一体”的实践育人考核办法,对实践育人工作成效进行科学评价。最后,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研究、总结和交流,深入探索,推进制度创新。

(四)创新教育模式,提升独立学院实践育人文化建设的主体能力。实践育人的课程内容构成和价值取向要致力于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的进取心、开拓创新的能力。比如,可成立独立学院实践育人指导委员会、设置创新学分、开设实践育人有关课程,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环节等。通过科技竞赛、创业比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积极树立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共同促进”的工作格局。创新实践育人教育模式,切实发挥实践育人文化建设的主体能力。

(五)加强基地建设,搭建独立学院实践育人文化的实践平台。积极加强平台建设,建设“五个基地”,即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大学生创业园,校外的校企合作实践基地、校友基地。通过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积极开展校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收获切身的体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践的平台。大学生创业园是实战平台,创业团队具备一定的创业基础后,可到创业园进行真正的创业实战。建立优秀的校友基地,通过校友资源推进实践育人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文显.弘扬实践育人理念 构建实践育人格局[J].中国高等教育,2005(3)

[2]郑邦山.着力完成五个转变 全面提升实践育人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16(1)

【基金项目】2014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JGZ188);2015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5JGA198、2015JGB481);2016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6JGA420)

【作者简介】李 飞(1981— ),男,江苏徐州人,硕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讲师。

上一篇:中考复习经验交流会发言稿下一篇:电话沟通情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