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动现场会上的讲话(通用8篇)
在流动现场会上的讲话 篇1
感受发展 赶超发展
7月22日至24日,我有幸参加了以“看项目、比变化”为主题的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巡查活动,以董市长为组长的第二组对信州区、上饶县、广丰县、玉山县、婺源县、德兴市和三清山景区进行了巡查。三天的巡查,让我开阔了视野、看到了差距、感到了压力,同时也坚定了信心、鼓舞了斗志、振奋了精神。
一、参加巡查的感受:百舸争流,千帆竞发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以项目为抓手,大力实施“双千工程”,迅速展开“十百千”行动等措施,保证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落地生效,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既好于预期,也好于全国、全省。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达306.23亿元,增长11.1%,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42.54亿元,增长10.4%。在全市经济向好态势的带动下,各地鼓足干劲,赶超先进,展现了敢于发展的豪迈情怀和善于发展的战略胸襟。
(一)抓项目的氛围浓厚。此次巡查,所到之处,无一例外地让我感受到了激情四射、热火朝天的发展印象。各地对抓项目、促发展的认识高度一致。德兴市确定重点项目97个,总投资356.49亿元。婺源县组织“双百工程”大会战,计划总项目数103个,计划总投资207.1亿元。上饶县确定了完成固投50亿、争取上级资金5亿的“双五”目标。广丰县围绕三大百亿产业规划,精心谋划“双百工程”和项目投资101计划。玉山县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动园区大发展。信州区认真落实“双轮驱动”和“双千工程”战略。三清山于实施项目建设年活动,形成了上下一心抓项目的氛围。
(二)抓项目的思路清晰。各地在抓项目建设中,紧密结合了“三保一弘扬”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了当前的发展形势,紧密结合了各地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是瞄准市场抓项目。婺源县以土地抵押融资、以BT模式向社会融资等形式,计划筹资6亿多元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立足民生抓项目。三清山将核心景区和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区农民统一搬迁到规划建设的旅游集镇和中心村居住,解决了景区保护和搬迁户生活出路的矛盾。三是着眼长远抓项目。信州区积极融入“一个中心、四个基地”建设,全力配合全市重点工程建设,累计征地2500亩,拆迁房屋11万平方米。玉山实施了“六纵六横”路网建设和功能设施建设十大重点工程。德兴突出抓好金德铅业等一批“顶天立地型”项目,为地方经济的长远发展打了坚实的基础。
(三)抓项目的机制完整。各地在抓项目工作上,切实做到了思想统一、步调一致、上下齐心、合力推进。一是领导高位推动。建立了项目工作推进机制和项目考评机制,实行了县四套班子领导挂点重点项目服务和督促的责任制度。二是部门职责清晰。所有的重点项目都明确了责任单位、服务单位和配合单位,部门之间结合职责,密切配合。三是项目时序明确。重视调度,做到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实行倒逼法,倒排工期,确保序时推进。四是问责制度严格。都出台了问责办法,项目没有按时按质按量推进的,对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四)抓项目的成效明显。上半年,在项目的带动下,各地经济发展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信州区开工项目52个,总投资43亿元,新引进重大工业项目18个,落户重大项目25个。上饶县开工重点项目48个,完成投资9.54亿元,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9个。广丰实施5000万元以上扩(改)建、技改项目13个,开工新建企业项目14个,引进工业项目18个。玉山引进工业项目45个,投资总额30.69亿。德兴实施规上项目103个,完成投资19.7亿元;引进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8个。婺源新开工项目35个,计划投资15.3亿元,竣工项目27个,投资27.5亿元。
二、巡查之后的启示:咬定目标,放眼长远
本次巡查,对我而言,是一个看项目、比变化的过程,更是一个学习经验、找出差距、加快发展的过程。在看到各兄弟县市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之后,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压力、差距和不足。如何巩固现有成绩,迈开更快步伐?我感觉到,必须坚定信心,再鼓干劲,坚持“两个不动摇”,做到“三个进一步”。
一是坚持既定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在历届县委、县政府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我县确立了做“大横峰”宏伟目标,提出了做大总量、做优质量、做旺人气、做好项目,建设“经济发展繁荣、社会和谐稳定、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横峰”的发展思路。今后,我县将以更宏大的气魄实施项目攻坚,以更坚实的步伐推动工业发展,以更扎实的举措抓好“三农”工作,以更长远的目光推进新型城镇化,以更坚定的决心落实科学发展,以更务实的态度抓实民生工程,为做“大横峰”构筑增添新的内涵、拓展新的空间。
二是坚持既定的发展目标不动摇。今年初,县委县政府在认真分析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各项经济指标和各项工作都要瞄准全市第一方阵争先进位的发展目标。半年来,努力克服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着力破解难题,奋力推进工作,实现了预期目标。在全市通报的21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我县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5项指标的增速居于全市领先位置。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还有多项经济指标总量和增幅都居于全市落后位置。各兄弟县市区激越的发展态势,市委、市政府的殷切希望,给我们以很大的压力。我们将变压力为动力,确保完成既定目标。
三是进一步加大项目工作创新力度。今年,我县项目多,任务重,征地、拆迁、资金等难题影响着项目推进。为此,必须创新思路抓项目。思想上更加解放,学会算大帐,算长远账,解决一个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体利益与综合利益的认识问题。思路上更加拓宽,既争取国家项目和资金,又善于招商引资,同时还要激活民间资金。方法上更加创新,项目建设资金不能仅仅盯住财政资金,更重要是的通过市场的手段来筹集项目资金;征地拆迁难不能仅仅是苦口婆心做工作,更要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的出路问题。
四是进一步加大项目推进落实力度。完善责任机制和调度机制,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完善领导挂项目责任制。强化责任,挂点领导从前期准备、项目策划、资金落实到建设投产,要进行全程服务、全程带动、全程监督。完善项目考核责任制。把全县重点建设项目分解到各部门、各单位,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承办人,明确阶段性工作或工程进度的时限要求,签订责任状。完善部门服务责任制。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明确部门职能,提高服务质量,在全县上下营造一种“想项目、议项目、干项目、促项目”的良好氛围。
五是进一步加大抓大项目的力度。经济的大发展,必须要有大项目的支撑。放眼巡查的6+1县市区,各地都在谋大项目、引大项目、做大项目上各显身手。信州区和上饶县做大商贸项目,玉山、婺源和三清山做大旅游项目,广丰、德兴借助做大工业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为各地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横峰今年以来,招商引资形势开局较好,引进了一批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实现了月月有新项目签约、月月有新项目开工、月月有新项目投产。但真正顶天立地的项目不多,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的企业不多。因此,今后要在跑大项、招好商、重长远上下功夫。
三、巡查之后的动作:强力攻坚,赶超发展
下半年,我们将以推进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优化经济结构为重点,强力攻坚克难,实现逆势奋进,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抓项目推进,增添发展动力。主抓三个方面:一是狠抓“双百工程”项目的落实。今明两年,我县安排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02个,总投资100.1亿元。着力实施好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天山国际大酒店、红枫公园、现代教育城、岑山国家森林公园、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开发等36个影响横峰长远发展的重点功能性项目;重点发展好和丰铜业、华光镍业、龙祥铝业等一批支撑园区发展的重大项目和钻宝仪表、罗宝智能科技、瑞峰汽配、永达环保、长河锂电池、亿晶新能源等一批促进园区产业升级、规模较大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二是着力引进和开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按照“三度四业”的要求,县本级重点引进“顶天立地型”的重大项目,乡镇主攻1-2家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确保“月月有新项目签约、月月有新项目开工、月月有新项目投产”。全年确保引进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6个,2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2个;确保实现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9.78亿元。三是鼓励发展民资项目。打造良好的政务环境、服务环境和法治环境,为创业者开辟广阔的创业空间。力争新增民营企业1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40家,个体工商户800户。积极鼓励和引导县内企业家投资项目建设,建设重点民资项目9个,总投资3.1亿元。
(二)抓工业提升,强化发展支撑。一是做优做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做好新增10平方公里的扩园规划等前期工作,启动实施园区三期开发建设,完成“三通一平”土地面积1000亩以上。加强生态建设,开工建设工业污水处理厂,确保通过省级生态工业园区验收。全年力争新入园企业20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6家;新增投产企业10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家,新增投资17亿元;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0亿元,力争达到10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4亿元,力争达到30亿元;上缴税金3.2亿元,力争达到4亿元;安置就业人员12000人,跻身全省一类工业园区。二是做特做强优势产业。培育做大以和丰铜业、华光镍业、龙祥铝业为龙头的有色金属产业,力争有色金属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0亿元,成为全省最具特色的有色金属产业基地之一;积极培育壮大以罗宝智能科技、钻宝仪表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以瑞峰汽配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业;以绿野山茶油、葛业公司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业;以梦娜袜业、亚迈实业为龙头的纺织服装业。三是做大做强重点企业。培育形成1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20亿元,利税过2亿元的龙头企业;7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5亿元,利税过5000万元的骨干企业;11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亿元,利税过1000万元的优强企业。
(三)抓城乡统筹,拓宽发展空间。做靓城市形象。实施老城区、新城区、岑山景区和工业园区“四区联动”,着力改造老城区、提升新城区、开发岑山景区、做大工业园区,促进四区一体化发展。老城区里弄小巷硬化、亮化率达100%。新城区抓好两大市民休闲景观、五大城市交通要道、十大标志性工程。岑山景区抓好岑山与天台山的环山公路、主景区游步道、百亩红枫林和部分旅游休闲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园区绿地率要达到38%。做旺商贸流通。主抓房地产业、商贸流通业、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建好五环花园、财富广场、中央公馆等一批精品小区,完成1.5万平方米的廉租住房建设。整合商贸流通口资源,构建大流通格局,进一步加快煤炭交易市场、农资市场、大型物流园和停车场建设。加强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旧址、岑山国家森林公园、赭亭山国家风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发展600家农家乐,促进旅游经济繁荣。规范发展各类中介服务行业、金融业、保险业、信息通讯业。做实农村基础。围绕“葛、猪、菜、油茶”等主导产业,积极筹建生猪集团、葛业协会和香芋销售公司,努力实现集团化发展。着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现农村公路“村村通”的目标。规划实施乡村集镇建设,抓好葛源历史文化名镇、莲荷集镇的开发建设,完成70个新农村点的建设任务,力争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四)抓社会和谐,促进科学发展。主要是抓好四项建设,做到四个加强,实现四大目标。四项建设:即省级文明卫生城市、省级生态示范园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力争在10月31日前建成投入使用,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四个加强:即加强生态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加强民生工作、加强维护稳定。四大目标:即实现市里下达的节能减排、民生工程、维护稳定和提前一年完成“一大四小”工程建设造林的目标,努力建设经济发展繁荣、社会和谐稳定、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横峰。
在流动现场会上的讲话 篇2
近几年, 蚕桑产业发展主动融入全省农业中心工作, 积极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和千亿增收示范工程建设, 实现了产业稳定发展, 促进了农民增收, 保持了在全国的领先优势, 成绩来之不易。
1. 1 产业布局优化调整加快
攀西蚕区、川南蚕区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绵阳、南充等川中北蚕区得到了巩固提升, 一批蚕桑重点县和专业乡镇、专业村的规模优势开始显现, 全省新建标准桑园超过10 万亩, 培育10 亩以上专业大户6 万户, 30 亩以上家庭农场2100 户。规模化的推进, 使集中成片桑园代替了零星分散的 “四边桑”, 蚕桑逐步成为了产区农民的主业。
1. 2 产业化经营机制日趋完善
以涪城、宁南为代表的 “公司+ 共育户+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与蚕农结成利益共同体, 共享发展成果, 以共育户为平台强化服务指导, 解决了技术推广 “最后一公里” 问题, 带领蚕农把蚕茧提质增效做到了全国最高水平, 受到国内外同行的推崇。
1. 3 优质高效的生产技术路线得以确立
在品种上, 成功培育推广了 “川桑98 - 1”、“凉桑1 号”、“川山 × 蜀水”等蚕桑优良品种。在技术上, 形成了包括桑树一步建园技术、宽窄行桑园复合经营技术、小蚕专业化共育技术、大蚕省力饲养技术、自动上蔟技术、仪评收茧技术等多项具有四川特色的主推技术, 人蚕共居现象得到了克服。在蚕桑机具上, 研发推广了切桑机、伐条机、微耕机、消毒机、小蚕饲育机、控温控湿器等。这些良种良法技术的推广为蚕桑提质增效起到了重要作用。
1. 4 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取得了进展
目前, 全省近30 个县区发展果叶兼用桑, 面积已突破10 万亩, 投产达到3 万亩, 我省已成为全国最大、质量最优的桑果生产基地。特别是德昌、盐边等地大力发展果叶兼用桑产业模式, 通过鲜销、加工、采摘体验等形式带动农民增收, 成效显著。此外, 饲料桑、桑叶茶、食用桑叶粉, 蚕蛹油等产品开发已初步实现专业化生产, 这些创新实践为丰富产品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开辟了新的途径。
1. 5 蚕茧单产质量明显提高
近年来, 我省蚕茧单产、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蚕茧综合质量已经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蚕桑产业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效益型转变。
2 蚕桑产业发展思路
2009 年省政府印发了 《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 从此推开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序幕。从2009 年到2011 年, 重点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建设, 开展了现代农业的千亿示范工程和万亩亿元示范区建设, 在基地建设上狠下功夫。从2012 年到现在这3 年, 我们重点推进现代农业重点县建设, 主要围绕 “大基地、大产业、大品牌、大市场” 来开展工作。通过这两个阶段的建设, 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 完成了1000 个万亩亿元示范区建设, 完成了640 万亩 “千斤粮万元钱” 粮经复合产业基地建设。蔬菜产值达到千亿元以上, 由全国第5 名上升到第2名, 茶叶也由全国第5 名上升到第2 名, 水果、中药材、蚕桑等产业排名均名列全国前茅, 实现了产业的提升和壮大, 产业从过去零星分散向聚集发展, 大基地和大产业已基本形成。在 “大品牌”方面, 打造了 “大凉山”、 “川藏高原”、 “大巴山”、“宜宾早茶”等一批区域品牌。在 “大市场”上, 多次举办菜博会、茶博会、泡菜展销会等, 组织了 “日韩行”、“香港行”、“德国行”、“俄罗斯行”等组团出国门行动。蚕桑产业发展在这两个现代农业发展阶段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下一步, 我省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是要围绕“质量、效益”四个字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蚕桑产业也必须要转变发展方式, 总的工作思路是, 以质量效益为目标、以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动力, 加快推动现代蚕桑产业发展。当前, 要做好蚕桑产业发展工作, 必须坚持三个结合。
2. 1 与国家 “一路一带” 发展战略相结合
国家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 “一带一路” 战略, 为我省蚕桑丝绸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省是丝绸的发祥地之一, 蚕丝文化历史悠久, 素称 “蚕丛古国”, 是 “蚕神”嫘祖的故里, 古蜀王蚕丛在成都平原“教民养蚕”还早于种植业发展。我省是 “一带一路”的交汇点, 具有区位优势。蚕桑既是古老产业, 也是现代产业, 要把蚕桑融入到 “一带一路”战略中去, 利用文化优势、区位优势、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优势, 在 “一带一路” 战略中占领一席之地, 使蚕桑产业焕发青春, 创造辉煌。
2. 2 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相结合
受资源和价格约束, 传统农业已经走到尽头, 只有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我们才有发展空间。当前, 关键是要保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保持能力核心是要保持耕地。在保持耕地基础上, 具体种什么要以市场和需求为导向, 让农民选择种植比较效益高的作物。蚕桑要转变发展方式, 就是不能局限在单一产品的生产上, 要围绕桑园、蚕桑发展综合利用。在规划发展的时候, 要考虑桑园间套什么、养殖什么, 要提升蚕桑综合效益。今天参观的周家镇蚕桑家庭农场实行种养结合这一模式就值得认真研究, 桑园既提供了桑叶, 又提供了青草, 既养蚕, 又养牛, 还养鸡, 充分利用资源提升效益。要注重桑树资源多元化利用, 推进桑果、桑叶等资源产业化开发。规模化生产是转方式最重要的内容, 要改变零星分散的生产方式。发展适度规模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概念, 而是探索最有效益的规模, 各类主体的经营规模 “大”与 “小” 要与当地经济水平、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等因素相适应。
2. 3 与精准扶贫发展战略相结合
蚕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具有良好的条件, 第一, 蚕桑是投入较少的产业。建成一亩标准桑园投入不超过1000 元, 养蚕设施投入每亩不超过1500 元, 蚕房或者利用闲置房屋, 或者因地制宜搭建简易棚架就可满足需要。而发展其他产业如种植猕猴桃、葡萄等每亩投入超过万元, 投入较大。投资较少有利于贫困地区形成产业支撑。第二, 发展蚕桑周期短、见效快。当年栽桑可以当年养蚕见效, 三年即可实现脱贫。第三, 种桑养蚕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贫困地区往往是石漠化、坡地等生态脆弱、土壤贫瘠区域, 栽桑养蚕具有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益。兴文县提出 “家有5 亩桑, 脱贫奔小康”, 是非常好的思路, 各地要进一步总结完善。全省有88 个贫困县、11501 个贫困村, 精准扶贫是目前我省农业最重要的工作, 我们肩负着产业扶贫的重任, 要把蚕桑产业发展融入到扶贫攻坚, 认真抓好助农增收工作的落实。
3 突出抓好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
蚕桑产业必须紧紧围绕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开展工作, 以此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在产业扶贫工作中, 也要把转变产业发展方式贯彻始终。当前, 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3. 1 夯实发展基础
抓蚕桑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作业道路和排灌沟渠等桑园基础设施, 研究推广投资最省、使用最久、效益最好的蚕房、蚕台、机具等设施设备, 不断提高蚕桑设施化、机械化、科技化水平。在规模化养蚕的地方, 要探索推广物联网技术, 实现栽桑养蚕精准化、自动化作业, 进一步提高单产质量和效益。
3. 2 创新发展机制
首先, 创新发展机制的核心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要把桑树当作物来种, 摒弃区域分散、户营规模过小的状况。学习借鉴涪城区和兴文县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经验, 尤其是龙头企业要敢于尝试, 不能只是单一的蚕茧经营, 要在土地上做文章, 向土地要效益。第二, 是要大力培育蚕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第三, 要完善担保、保险、贷款等扶持政策。农村改革是一个大课题, 各地要敢闯敢试, 借鉴蔬菜保险、生猪保险、柠檬保险等做法, 探索建立蚕桑保险, 规避自然和市场风险, 稳定农民收入。
3. 3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蚕桑产业不能只为了 “桑”和 “茧”, 要思考怎样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 3. 1做强 “一产”。做强 “一产” 关键是做好“三调”, 即 “调结构、调品种、调品质”。调结构首先是调桑品种结构, 除了蚕用桑, 可以是生态桑、饲料桑, 也可以是果桑。质量和效益不能仅仅体现在终端产品, 而是要在每一个环节找到质量和效益, 以及提升质量效益的方法措施。蚕桑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大产业理念, 不能只看到桑树和桑叶, 要以桑树为中心, 发展桑园间作蔬菜、粮食、牧草、药材等复合经营模式, 发展林下养殖等多种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 综合利用桑园, 改变增收单纯依靠蚕茧的被动局面。
3. 3. 2 做优 “二产”。要完善蚕茧、桑果、桑叶的烘干、储藏、初加工设备, 尤其要完善桑果加工、储藏设施, 要学习借鉴蓝莓的做法, 搞好桑果的深度开发、商品化处理、品牌化打造。大力发展蚕丝、蚕蛹等资源多元化利用, 大力开发“丝棉熊猫”、靠枕等丝绸旅游产品、蚕桑保健食品。桑果保健功能强, 发展潜力大, 既要鲜销又要加工, 要创新储藏保鲜技术, 改进包装设计, 加强产品研发、品牌打造。
3. 3. 3做活 “三产”。要发展休闲农业, 以产业为基础, 以创意农业为手段, 以农耕文化为灵魂, 实现农区变景区, 田园变公园, 产品变礼品, 农房变客房。要充分挖掘桑园、桑果以及蚕丝文化资源, 设计小朋友感兴趣的蚕桑科普元素, 结合现代餐饮娱乐项目, 把桑园变成花园、桑园变公园。这方面, 可借鉴宜宾市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发展休闲农业的做法。要重视品牌打造、市场开拓, 积极参加西博会、农交会, 主动融入万企出国门、川货全国行等活动, 走出去推销产品、打响品牌、拓展眼界。要积极发展 “互联网+ 农业”, 借助电子商务平台, 拓宽蚕桑产品销售渠道, 建造新型业态。
在流动现场会上的讲话 篇3
今天,我们在玉溪市召开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总结和交流全省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的工作经验,对各州市贯彻落实《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办法》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安排,推动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今天上午,大家分别到玉溪第一小学、江川区第二中学、江川区江城镇翠峰中心小学参观了学校的勤工俭学基地,3所学校的勤工俭学工作各有特色,大家都感到收获很大。刚才,玉溪市、德宏州、丽江市、石林县、楚雄市、宣威市分别代表州(市)、县(市)作了经验交流,介绍了近年来他们在勤工俭学方面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对我们很有启发。
下面,我讲4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开展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的重要意义
开展勤工俭学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和抓手,是加强学生劳动观念教育和劳动技能训练,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重要途径。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历来高度重视勤工俭学工作,出台了多个文件专门安排部署勤工俭学工作,在许多重要的文件中也专门提到勤工俭学工作。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2011〕54号)指出:“各地应从实际出发,多途径、多形式地开展学生营养改善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学校适度开展勤工俭学,补充食品原料供应,地方人民政府应为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提供土地、经费和技术等支持。”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要组织青少年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爱心公益活动、益德益智的科研发明和创新创造活动、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勤工俭学活动。2010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工作的通知》指出:国土资源、农业、科技、民政和教育等部门要加大对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的扶持,支持农村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发展种植和养殖业,寄宿制中小学校应确保勤工俭学用地,中学每校不少于10亩、小学每校不少于5亩,真正用于改善寄宿学生生活水平。寄宿制学校勤工俭学用地,可按照只征不转的方式办理用地手续。2012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意见》(云政办发〔2012〕25号)指出:“各级政府要努力为长期保留的中小学解决好勤工俭学的基地,确保每所小学不少于5亩地,中学不少于10亩地。从中小学公用经费中挤出一定的资金用于中小学校开展勤工俭学,用于修建大棚、猪圈、水利设施,平整土地,购买籽种,配备生产设备和工具等,通过勤工俭学的产品和收入,进一步补充和改善农村学生的生活。”2015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国土厅、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等6部门制定印发了《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办法》。此外,省教育厅每年下发文件要求各州市对辖区内中初等学校开展勤工俭学进行统计,每两年对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对做得好的勤工俭学基地授予“云南省勤工俭学示范基地”荣誉称号。
二、充分肯定近年来我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勤工俭学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两年以来,各地各校认真贯彻落实2014年“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现场会”精神和《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办法》,积极推进勤工俭学工作。如,昆明市出臺了《昆明市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和促进办法》,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00~150万元资金对全市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给予奖励和支持。每年通过组织各县(市、区)申报市级勤工俭学实践示范基地,对审核合格的基地给予5~15万元的资金补助。目前,昆明各县(市、区)都建成了一批勤工俭学示范基地。从主城区开车出发,半小时内,在五华、盘龙、西山等地的学校都可以看到建成的勤工俭学示范基地。曲靖、玉溪等地也相继出台了促进勤工俭学工作开展的文件。两年来,曲靖市沾益县、宣威市等开展的勤工俭学工作得到了社会、家长和学校师生的认可,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沾益县、宣威市靖外明德小学的勤工俭学成果还将代表我省在12月份黑龙江召开的后勤装备展示会上进行展出。目前,玉溪市已建成玉溪市民族中学、江川区二中等一大批勤工俭学示范基地。德宏州、丽江市等州市每年定期召开勤工俭学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勤工俭学工作。
两年以来,勤工俭学在接纳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云南省中初等学校勤工俭学(校办产业)统计摘要》显示, 2015年,全省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的比例达到38.9% ,中小学勤工俭学销售收入及营业额达到3.8亿元,利润达1.8亿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2 518.03 万元,资助学生25.3万人;用于改善办学条件资金1.2亿元;改善师生福利2 323.38万元。
全省中小学因地制宜,创造条件,通过广泛开展勤工俭学工作,为学校食堂供给肉食,对营养改善计划提供支持,减轻了学生家庭负担,也为解决农村寄宿制学生生活困难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勤工俭学在培养学生劳动观念、提高劳动技能和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加强劳动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学生普遍缺乏劳动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足。在青少年学生中,不同程度存在着厌恶劳动、怕苦、怕累、追求享受的思想。许多学校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对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为此,2015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基一〔2015〕4号),特别强调了新时期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而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开展勤工俭学过程中,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劳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互助友爱、团结合作的精神;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磨炼了意志,培养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从而也培养了热爱劳动的思想,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和习惯,克服轻视体力劳动,不尊重劳动人民的思想。学生在参加勤工俭学活动中,还学会使用了许多劳动工具,学到了许多种养殖的科学技术知识,学到了许多劳动技能,收获了劳动的喜悦和幸福。
勤工俭学有助于发展和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用科学知识指导实践活动,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同时,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还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学生智力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三)勤工俭学对支持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
刚才,6个州市、县都介绍了各自的经验,当地政府关心支持勤工俭学工作,认真落实《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办法》,每年定期召开勤工俭学现场会,安排部署勤工俭学工作,其中还特别提到了勤工俭学在支持当地学校的营养改善计划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地各中小学因地制宜,购买、租用农民用地,创造条件,开展了种菜、养猪等多种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一些学校基本实现了肉菜自给,平衡了学生的营养,提高了寄宿学生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甚至引导当地群众致富。学生在学校得到了劳动锻炼,同时享用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吃上了低价新鲜蔬菜和放心肉,生活正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安全”转变,让家长放心、人民满意,有力地支持了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
总之,在各地教育局、各中小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勤工俭学工作正逐渐步入良性循环。我省勤工俭学工作先后得到了国务院刘延东副总理、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沾益县菱角塘乡第三中学、宣威市靖外明德小学、德宏州陇川二小、怒江州福贡县石月亮中学等都因为学校在艰苦地方办学,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勤工俭学,种养殖产出的蔬菜基本上满足了食堂的需要,学校勤工俭学成功地实现了助学育人。他们的事迹先后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报道。这可以从另一个层面说明,国家和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工作是给予肯定的,我们一定要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开拓创新,进一步做好勤工俭学工作。
三、认真对待当前我省中小学勤工俭学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在充分肯定全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省勤工俭学工作开展还不太平衡,勤工俭学工作与教育发展的实际要求还有不小差距。主要问题和困难是:
(一)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能职责定位不清晰
在全省16个州市中,除昆明市一直保留独立的勤工俭学管理机构外,其他15个州(市)都采取勤工俭学管理机构与其他科室合署办公,或者由其他科管理的方式。当前,由于编制等的限制,要申请独立的编制非常困难,而且各州(市)情况也不一样,省里没有统一的要求。
近年来,大多数州(市)的勤工俭学工作部署与省教育厅安排部署同步,定期召开勤工俭学工作会议,按照《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办法》的要求,督促学校开展好勤工俭学工作。昆明、曲靖、玉溪等地的勤工俭学工作发展比较快,德宏州在稳步提升,接纳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劳动锻炼的人数不断增加,科技含量不断上升,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显著,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但有的州(市)勤工俭学工作在滑坡,不仅政策支持力度小了,组织管理上也有些扯皮。个别州(市)教育局没有召开勤工俭学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勤工俭学工作,有些县份很少有学校组织开展勤工俭学工作。
(二)缺乏财政资金支持,基地管理不规范
开展勤工俭学工作在起步阶段需要平整土地、配套水電、建设大棚、购买籽种等,需要一定的启动资金,若不进行投入,开展起来确实很困难。当前,每个州(市)的政策不一样,有的州(市)长期以来由财政拨付一定的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工作。比如,德宏州从2007年开始,每年都安排50万元资金给各县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工作,近两年来,又增加了资金投入。昆明市每年安排150万元开展勤工俭学工作,各县(市、区)也安排一定的资金补助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工作。
当然,不是有了资金,就可以做好勤工俭学工作。有的州(市)在安排资金时没有经过调研,对不具备条件的学校也安排相同额度的资金,资金划拨后又不进行跟进检查,造成浪费。有的学校勤工俭学基地管理不规范,低价将基地出让给企业进行种养殖,学生没有得到实惠;有的学校没有认真开展工作的计划,疏于管理,勤工俭学基地产出蔬菜瓜果率很低;有的学校基地面积很大,但种植蔬菜品种单一,蔬菜成熟时,学生吃得厌烦、吃不完的蔬菜腐烂,浪费严重;有的学校没有根据教学周期的安排认真研究勤工俭学工作,学校放假后,就放弃对基地的管理,不种植蔬菜,导致新学期开学蔬菜供给紧张,同时也造成土地的闲置浪费。
(三)勤工俭学基地规划指导不力,基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育人作用不明显
有的地方和学校对勤工俭学基地规划欠缺,指导不力。教育部门和学校对当地学校适合种养殖的项目、开展勤工俭学的办法和模式研究不多,导致勤工俭学项目科技含量不高,效益不好。有些基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投入多,产出少,效率低下。特别是租用的土地,如果管理不善,长期亏损,很难得到师生的支持,也很难把工作开展下去。
以前,勤工俭学的主要功能在于助学。随着国家和我省对寄宿制学生补助标准的提高,勤工俭学的功能逐步由助学为主转向育人为主。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学校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勤工俭学的育人功能,有的把种养殖外包,导致学生不能共享种养殖成果。有些基地,接纳学生参与劳动锻炼和社会实践功能不足,育人效果不明显。
四、努力实现全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我们的省情决定,当前和今后很长的一个时期,中小学的勤工俭学工作不仅要开展,而且还应该继续加强,当然,要将勤工俭学的工作重心从过去注重经济效益转移到育人上来,突出勤工俭学活动的育人功能。
(一)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办法》
当前,勤工俭学工作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包括人员机构的问题、资金资助和筹措的问题、保障措施等,在《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办法》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各地要认真把《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办法》贯彻好、落实好。做好勤工俭学工作,需要教育、省财、国土、农业、省科和林业等部门的配合。办法第五条规定,教育、财政、国土资源、农业、科技、林业等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指导和支持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并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学校在开展勤工俭学过程中,需要其他部门支持的时候,可以积极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反映,当地教育部门要积极与其他部门沟通协商解决。办法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是研究、制定勤工俭学管理政策、监督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的责任主体。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勤工俭学纳入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要负责协调好各相关部门支持中小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勤工俭学生产条件。财政、国土资源、林业等部门要在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学校勤工俭学支持和保障。要从实际出发,就近依法依规流转一定数量的土地、山林、水塘、牧场等作为学校勤工俭学实践基地。寄宿制学校勤工俭学用地,可按照只征不转的方式办理用地手续,但不得改变土地用途。农业、科技等部门要对学校勤工俭学实践基地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支持。
个别地方存在勤工俭学资金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为防止资金使用不规范的问题,《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办法》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对勤工俭学财务的领导和监督,要按照《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规定,将勤工俭学收支全部纳入学校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建立健全收支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核算,严禁设立‘小金库、严禁账外设账、严禁公款私存,搞好收益分配,管好用好资金,确保资产安全。”明确“学校勤工俭学的收益主要用于改善师生生活。学校应定期公布勤工俭学收支情况,接受师生和社会监督。”
(二)在几项重点工作上下功夫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技术指导力度。教育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勤工俭学重要性的认识。各地要优先为规划长期保留的中小学校解决好勤工俭学基地中修建大棚、厩舍、水利设施、配备生产设备和工具等问题,提高现有基地的利用率,稳定产出效益,从根本上解决学校食堂一部分菜肉的供给问题。各地要努力打造一批可持续发展的勤工俭学工作基地。城区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到当地勤工俭学实践示范基地和青少年科普示范基地等参加劳动实践。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校指导,提供技术保障,为现有勤工俭学专干及工勤人员提供种养殖技能培训等,帮助实现基地的专业化高效生产。
二是要加强学习交流。各地要定期召开勤工俭学工作会议,及时总结交流经验,互相借鑒,特别是召开现场会,因为组织大家到现场参观,获得的认识就会更深,能够带动一些县区和学校把工作做好,同时对工作不力的地方起到鞭策的作用。各地、各校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如微信平台)交流勤工俭学经验。
三是要加大宣传和激励。各地对勤工俭学做出贡献的学校或单位、个人要给予表彰宣传,这样对促进该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勤工俭学工作做得好的学校或单位,背后一定有一批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乐于奉献的教师团队或管理队伍的支撑,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有关程序和规定,对勤工俭学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以激励他们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
在流动现场会上的讲话 篇4
一、认真总结成绩,敢于正视问题,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工作的客观形势
半年来,全市上下按照年初确定的总体思路和部署,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全面深化各项改革,积极推进“三化”进程,全市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与质量效益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1—6月,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9.09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2.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8.30亿元、46.85亿元、43.94亿元,分别增长4.1%、12.8%、11.4%。具体来说,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农村经济发展良好。1—6月,全市农业生产打破多年来停滞不前的被动局面,出现了增速明显提高,效益大幅好转的良好势头,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二)工业经济高速增长。今年以来,工业生产克服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和煤、电、油、运紧张的不利因素,保持高速增长。1—6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90.11亿元,同比增长53.3%。
(三)第三产业恢复性发展。今年以来,第三产业增长较快,达到11.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3.8%,推动经济增长4.6个百分点。
(四)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继续推行“北扩南移”战略,进一步加快娄底城区的扩容提质步伐。今年以来,共确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8个,上半年,完成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7845万元。
(五)招商引资形成热潮。随着全市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社会经济发展环境逐步优化,有效促进了招商引资和对外经贸工作。1—6月,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6家,同比增加10家,合同利用外资2621万美元,同比增长128%,实际到位外资2063万美元,同比增长139%;实现内联引资项目145个,项目总投资46.27亿元,协议引进资金44.4亿元,实际到位12.19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60.9%。
(六)财税金融增长较快。上半年,全市财政收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首次超过gdp的增幅。1—6月,全市累计完成一般预算收入5391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56.28%,增长29.1%,增幅在全省14个市州中排名第三,比全省平均增幅高7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今年以来,各县(市、区)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为目的,以推进“三化”为核心,以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发展民营经济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为动力,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走工业带动、多业并举、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道路,实现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在看到大好形势的同时,我们也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到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不太理想。虽然上半年gdp达到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但比年初目标低1.2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水平还略有差距。二是瓶颈制约作用开始显现。能源消费与需求矛盾突出,特别是运力、电力不足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三是经济结构与体制性矛盾仍然突出。特别是钢铁、水泥行业,由于政策调控和市场变化的影响,产品开始积压、运行效益降低。国企改革力度加大,但要全面完成改革改制任务难度还很大。安全生产还有不少隐患。四是就业和再就业问题一时难以缓解,农民增收渠道比较狭窄,增收的长效机制和减负的监督机制尚不健全。五是县域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实力不强、县、乡财政都比较困难,与全省先进县(市、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没有一个县(市、区)进入全省十强。
二、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确保经济发展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第一,要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从我市经济发展的情况看,投资拉动对经济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必须树立项目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增强发展后劲的基础的观念,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扩大投资的乘数效应。
第二,要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目前,我市经济发展最缺的是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解决这一难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力加快发展。一是要根据本地优势,开发特色招商项目。要把握老工业基地的特点,立足本地优势,走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的路子。二是加快载体建设,构筑优势接收平台。工业园区是招商引资最重要的载体。三是落实招商政策,全程搞好各项服务。凡是各级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承诺的优惠条件,要讲到做到,落实到位,以充分体现政府的诚信。四是抓好目标管理,全力办好招商会。要继续实行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责任制,将目标分解到各县(市、区)、市直各有关部门,做到人人肩上有责任、个个头上有指标。要组织招商小分队主动前往沿海和港澳敲门招商,发布招商项目,让更多的外商了解娄底、熟悉娄底、愿意投资娄底。
第三,要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一是要创新观念。认真实施民营富市战略,民营企业不仅能给国家提供税收、给政府增添财源、为社会创造财富,还能扩大城乡就业,促进社会稳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二是要创新政策。各地要千方百计为民间资本进入市场打开出路,加快民间资金向民营资本转变。要放宽民间资本的准入领域。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领域,凡是外商投资可进入的领域,都应允许民营经济合法有序地进入。三是要创新主体。要加大扶持力度,壮大一批民营企业,使之成为我市经济的主力军,要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重组,引导相同产业的民营企业相互嫁接互补。四是要创新产业。要学习温州经验,打造产业集群,形成“小企业大规模,小项目大配套,小商品大市场”的产业发展模式。五是要创新品牌。品牌就是质量,品牌就是效益。一定要打造自己的著名品牌,最终获取品牌高额利润,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才能体现出来。
第四,要快速推进改革改制。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只能前进,不能止步。一是强化责任,抓紧实施。各县(市、区)及各经济主管部门和企业负责同志,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主动研究改革,抓好改革。二是要规范操作,限时推进。我市改革必须加快步伐,依法依规,确保改制的程序到位,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确保职工的合法权益,确保不因为改制导致新的不稳定因素。三是要营造氛围,正确引导。
第五,要注重抓好农村工作。一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二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整结构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坚决破除小农意识,讲求规模效益,形成真正的竞争优势。三是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要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按政策调减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继续减轻农民负担,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第六,要继续推进城市建设。城市是经济发展的载体,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抓城市建设,就是抓经济建设。一是加大力度,继续抓好娄底城区的扩容提质。二是加强管理,全面提高城市品位。三是加强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增强辐射功能。
第七,要努力营造发展环境。一是要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完善政府行为方式和程序,理顺行政执法体制,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着力解决职能交叉、多头执法、重复处罚、执法扰民等问题,真正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二是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要着重治理好重点工程和企业周边治安环境,加大协调处理矛盾和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企业周边环境的优化和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施工。三是要打造良好的硬件环境。突出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尤其是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四是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要在全市加大“诚信娄底”的建设力度。
三、始终紧扣中心,全面整合力量,全力推进经济工作再上新台阶
今年的工作目标已经非常明确,这就是要与时俱进、后发赶超,全市gdp要增长12%以上。要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还要下一番大的功夫。
第一,要集中精力,始终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基础,是政府工作永恒的主题,必须牢牢抓住,毫不放松。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思想认识上,一定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自觉围绕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去想问题、办事情,排除一切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干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真正使发展成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和主题,成为全市下上的共识。
第二,要整合职能,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合力。发展娄底匹夫有责。各级领导干部和各个职能部门更是责无旁贷。各级各部门要从加快娄底发展的大局出发,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立足各自的职能职责,从不同侧面为加快发展这一共同目标出谋出力,真正形成潜心建设、誓为人先的强大工作合力和良好工作氛围。,在服务大局上,总的要求是要做到“三个凡是”,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网络.com网。即:凡是全局性的重大决策,都要坚决服从,决不能自行其事、另搞一套、或互相扯皮、互相推诿,更不能从中作梗、横加干扰;凡是全局性的政策规定,都要坚决执行,决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能对市委、市政府的政策规定打折扣,更不能出台与市委、市政府的政策相抵触的土办法、土政策;凡是全局性的重点建设都要支持,决不能置身事外、袖手旁观,更不能为了小集团利益而设阻设卡,干扰重点建设。
第三,要深入宣传,营造加快经济发展的正确导向。围绕全市“后发赶超”的发展战略,紧贴中心工作,以新的视角、新的标准、新的形式抓导向,努力营造一切工作围着中心转,方方面面围着中心忙,上上下下围着中心干的良好氛围,为促进经济加快发展凝心聚力、造势起飞。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把那些想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对不愿干事、干不成事和热衷于搬弄是非的干部调整出领导班子,真正把广大干部的思想和精力引导到思发展、谋发展、干事业上来。
在流动现场会上的讲话 篇5
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这次全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以房管人、优质服务”工作现场会,是市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大家观摩了长安区河东街道办事处谈一居委会、河纺居委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长安区、河东街道办事处、裕华
区、栾城县做了典型发言,他们的做法值得大家学习借鉴,尤其是长安区把流动人口计生工作作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任务来抓,党政牵头,部门配合,上下联动,保障投入,探索出了“以房管人、优质服务”的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新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希望各县(市)、区认真学习借鉴。陈秀娥主任结合当前人口计生工作形势,对我市加强计生工作特别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大家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人口流动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是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做好流动人口工作,维护好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是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重要内容,是事关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了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政策措施,并将其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五大任务之一,做出了明确部署。
我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以实施“居住地管理,居民化服务”的 “双居工程”为载体,强化管理,规范服务,流动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这项工作在推进中遇到了许多新问题、新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档小区、封闭小区、物业小区数量增多,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配合,造成流动人口底数不清,漏统漏管问题突出,给政策外生育造成了可乘之机,已成为影响稳定低生育水平的薄弱环节。
二是随着相关领域改革的推进,“一证管多证”等行之有效的前置性管理措施被逐步取消,而有效的后置性管理措施尚未形成,造成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的力度减弱。
三是随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深入,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由于一些地方认识不到位,经费保障不到位,致使流动人口享受不到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和有关奖励优惠政策,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我市流动人口总量到目前已达45万。随着“三年大变样”目标的实现,石家庄市的经济社会将得以快速发展,实力、活力、竞争力将得以充分体现,开放的石家庄必将吸引更多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任务将更加艰巨。因此,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尽快将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决定》精神上来,认清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加务实和负责的精神,以创新和改革的办法,研究解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把这项工作抓出新成效。
二、总结经验,开拓进取,加快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新机制
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探索建立符合时代发展和要求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新机制。长安区等几个单位在这方面带了好头。他们针对传统管理方式造成的责任不明、底数不清、情况不实等问题,积极思考,大胆实践,以“流动的人口,流不走的房屋”为切入点,探索建立了“以房管人,优质服务”的新机制。其核心就是锁定流动人口“落脚点”,通过对居民小区、单位门店、集体宿舍、建筑工地等流动人口租住、租借房屋的清理,跟踪掌握流动人口婚育信息,落实管理和服务措施。这个新机制的特点是把流动人口的“频繁动”和租住房屋的“相对静”对接起来,“以静制动、动静结合”。这个新机制的好处就是底数清晰、责任明确、管理全面、服务到位,能够有效解决流动人口日常登记难、婚育信息掌握难、管理服务落实难等一系列难题,值得推广。
当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很多,也很复杂。各县(市)、区要从工作思路、工作机制、工作方法等方面进行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我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
(一)创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思路。做好新时期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必须从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按照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要求,尽快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思想认识的转变。流动人口为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解决“三农”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多流动人口超生问题,与我们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没有跟上有直接关系。因此,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问题,不能仅从流动人口本身找原因,更多地还要从我们的管理和服务方面找差距。
二是工作理念的转变。在加强管理的同时,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强化管理就是服务、管理和服务相统一的思想,把尊重和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置于工作的首位,把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各项管理措施通过为群众提供富有吸引力的服务项目体现出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服务促进
管理的落实。
三是工作任务的转变。过去,很多地方、很多同志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认识仅仅局限在管住流动人口不超生上,把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放在了“管”上,围绕“管”字出台了不少措施,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办证程序复杂、侵害流动人口权益的现象。新时期的流动人口计生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实现从单纯的行政管理、防止“超生”向依法维权、利益导向、综合服务与管理的转变。
(二)创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机制。中央《决定》强调,要“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一管理、优质服务新体制”,这一体制既体现了管理的要求,也涵盖了服务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围绕这个体制的要求,加快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机制的创新。
一是建立统一高效的统筹协调机制。各级政府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负有行政领导、管理监督、协调服务的责任。要将流动人口计生工作从部门行为上升到政府行为,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的计生管理服务工作要同计划、同部署、同要求、同考核。
二是建立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机制。搞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在政府领导下,建立“部门配合、单位负责、社会组织参与、社区依法自治”的综合治理机制。人口和计生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公安、工商、财政、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各有关部门要与人口计生部门加强配合,做到信息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要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社会治安管理、市场管理、物业管理、劳动用工管理、社区管理相结合。各类所有制企业和事业单位,各种社会组织、社区居委会都要承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责任。
三是建立规范到位的属地管理机制。流入地要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纳入经常性工作范围,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规范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宣传教育、婚育证明查验、生育登记审批、合同管理、免费服务、奖励扶助、社会抚养费征收、信息通报交流等项管理服务制度,确保属地管理服务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是建立特色鲜明的优质服务机制。要按照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从解决关系流动人口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以人性化管理和亲情化服务赢得流动人口的参与和支持。要改进服务方法,创新服务手段,满足流动育龄群众不断增长的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需求,确保实行计划生育的流动育龄群众依法享有国家规定的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同时,还要为他们提供宣传教育、政策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努力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三)创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方法。做好新形势下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创新方法。
一是加强流动人口落脚点管理,实现“以房管人”。租房居住是流动人口最主要的落脚方式。市区及农村县城都要借鉴长安区等单位的做法,全面落实“以房管人”工作模式。要全面清理,掌握底数。在“洗楼行动”的基础上,组织力量进社区、进市场、进门店、进单位、进宾馆、进工地,彻底摸清流动人口的租住房屋状况和婚育信息。要明确责任,强化管理。按照“谁受益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要与流动人口用人单位、房主、雇主签订计划生育协议,明确其在信息报告和协助配合等方面的责任义务,加强日常联系和督促检查。社区居委会和用人单位要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采集、报告、汇总、核查制度,明确每个环节的具体责任人,保证信息的适时更新和动态跟踪。社区居委会要加强与物业公司、社区警务、房屋租赁中介公司等部门的联系协作,整合优势资源,全面掌握信息,共同推进工作。
二是加强重点部位管理,实施重点突破。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封闭住宅小区、大型集贸市场、建筑工地、宾馆饭店、垃圾场等是流动人口的主要聚集地。要加强对这些区域的清查清理,摸清底数。要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政策咨询和技术服务活动,提高流动人口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自觉性。
三是加强信息化管理,实现资源共享。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核心在于掌握信息。底数清,情况明,是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的基础。各县(市)、区要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列入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要利用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及时提交、反馈重点信息,逐步实现信息适时变动、异地查询、跟踪管理和服务。要完善信息通报制度,劳动、工商、税务等部门为流动人口办理经商、务工、购房、租房、社会保障等手续时,要与人口计生部门互通信息。要充分利用政府及相关部门信息网络,依托社区和行业信息管理载体,建立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做到信息的互联共享。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努力开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
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更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一要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从今年起,国家将对各省区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进行检查评估,3-5年内分期分批完成对全国各地的督促检查。评估指标涉及保障指标、管理指标、服务指标、绩效指标和激励指标五大类,涵盖内容广,工作要求高。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决策、抓协调、抓督导、抓落实。要及时研究解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领导责任制,加强对目标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逐步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目标管理体系。
二要健全机构,配齐人员。各县(市)、区人口计生部门要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门人员负责流动人口工作。乡镇(街道)及社区居委会要按照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人口总数,配备必要的专(兼)职人员,不断完善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构和服务网络。为加强基层计划生育管理力量,市政府结合拆迁人员安置,从公益岗位上安排了360名计划生育协管员,充实到社区居委会,这是做好基层人口计生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加强培训,严格管理,切实用好这部分人员,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
三要加大投入,保障经费。从实际情况看,目前一些地方没有合理核定用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支出成本,没有将涉及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经费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支出范围,造成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经费不足,管理服务不到位。各级政府要认真按照中央《决定》的要求,将流动人口纳入本地人口总数,按常住人口标准足额落实经费投入,并列入正常的财政预算支出范围,以满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需求,维护流动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确保流动人口享有国家规定的各项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奖励优惠政策。
同志们,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既面临挑战又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不断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机制,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为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做出新贡献。
在殡葬改革现场会上的讲话 篇6
镇长欧阳安
2010年8月26日
刚才副镇长同志通报了我镇殡葬改革工作的进展,并就这次实施土葬尸体起棺火化的过程作了简要说明,结合我镇实际向全镇人民发出了树立科学文明节俭新风,破除丧葬陋习的倡导,提出镇、村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建和谐的工作要求,我表示完全赞同。接着分别代表村级、机关单位就如何响应殡葬改革工作的号召,切实履行村级、部门的职责,共同营造死者安息、生者安居乐业的和谐,作了很好的发言,我表示充分肯定。由此可以看出,面对天下第二难的殡葬改革工作我们镇、村、机关单位的党员干部和职工是思想高度统一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是非常切实可行的,这次会议的顺利召开,也体现出我们镇、村干部是战斗力凝聚的。下面我就镇2010年殡葬改革工作情况提出三点看法:
一、历年来我镇在殡葬改革工作方面,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作了大量工作,成绩是肯定的。主要体现在:
1、领导重视,健全体制。镇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成立相关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出台相应的措施,加大对经费投入,把殡葬改革工作提上议事日程。
2、职责到位,部门联动。通过调整充实殡葬改革工作队伍,承上启下,继续狠抓落实,调动部门和村级的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3、防范有力,措施到位。通过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形成镇、村信息员网络通讯,做到发现及时、防范在先、劝导有方、制止有力、措施得当的工作氛围。
4、工作扎实,敢于面对困难。镇、村干部亲临工作第一线,亲自上门做思想工作,遇到难题,办法较多,措施较活,效率较高,对违规土葬的,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坚决执行政策对其进行起棺火化。
二、由于历史原因,我镇的殡葬改革工作在全县仍处于被动、滞后状态。主要原因有:
1、因当前村级干部任用实行民主直选的影响,有的村干部误解执行火化会影响自己的民意。进而产生不敢面对、包庇纵恿的个别不良现象。由于这个现象的存在,加上群众“入土为安、入木为贵”的传统丧葬观念根深蒂固,造成我镇仍有少数群众进行违规土葬,为我镇殡葬改革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为响应《广东省殡葬管理办法》,保护和节约土地资源,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应该彻底扭转工作观念,树立社会新风,破除丧葬陋习。
2、由于宣传投入经费不足,宣传形式不多样,效果不好,导致群众陈旧的丧葬观念难以转变。(结合我镇部分土葬现象发生的原因,分析其错误根源)。
3、各村方向发展不平衡,个别村仍存在领导不够重视,没有形成层级包干责任制、导致面对丧属操办丧事,无人过问,装聋作哑的现象时有发生。
4、措施还不够到位、兑现奖罚程度、执法力度仍有待加强。(结合这次违规土葬尸体起棺情况,我们是有责群众尾巴,偏面强调以人为本,过于宽松、容忍违规的人和事是我们无奈的选择,今后要扭转这个被动局
面。)
三、为了做好我镇殡葬改革工作,下面我提几点要求:
1、干部思想问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思想上坚定信心,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克服各种懈怠心理和畏难情绪,走活“一盘棋”,打好“攻坚战”。
2、扭转群众观念问题。为使转变群众观念,我们务必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殡葬改革宣传面,常抓不懈,营造浓厚的殡改氛围,通过全方位宣传使得家喻户晓,进一步促进群众的思想转变,使其自觉同旧的传统观念决裂。
在流动现场会上的讲话 篇7
一、家电以旧换新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一) 家电以旧换新顺利扩大实施。
家电以旧换新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金融危机做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举措。今年5月, 国务院批准商务部、财政部、环保部联合上报的《家电以旧换新推广工作方案》, 决定从今年6月1日起在试点基础上向全国推广实施, 根据各地是否已具备废旧家电拆解条件, 分期分批启动。今年6月初, 商务部、财政部、环保部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家电以旧换新工作会议, 进行了全面的工作部署。各地高度重视, 在任务重、时间紧、人员少的情况下, 克服各种困难, 加班加点工作, 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一系列准备工作, 准备早、工作快的安徽省6月份率先正式启动, 辽宁省紧随其后, 扩大实施地区9月初全部顺利启动。江苏、北京、山东等原9个试点地区按照扩大文件相关要求, 认真做好调整、衔接工作, 由试点向扩大延长平稳顺利转换。
(二) 家电以旧换新多重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
总体看, 家电以旧换新总体发展态势良好, 随着以旧换新扩大实施, 家电以旧换新在拉动内需、扩大消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多方面的政策效果更加显现。
一是促进了消费, 扩大了内需。截至2010年10月20日, 全国共销售五大类新家电2 520万台, 销售额累计已达942.7亿元, 进一步拉动了国内居民消费需求, 从而有效发挥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截至目前, 江苏省新家电销售量在全国居首位, 销售新家电584.32万台, 销售额213.53亿元, 占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2个百分点, 对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同时, 家电以旧换新通过中央、地方财政支付补贴达94.3亿元, 有利于支持流通行业发展。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从生产、流通等多个环节拉动了GDP的增长。
二是促进了节能减排。家电以旧换新淘汰能耗高的旧家电, 推广购买节能家电, 带动了生产企业加快研发生产节能环保型产品, 仅海尔、海信、澳柯玛三大家电企业就研发推出300多个节能环保型产品。新家电可节约能耗约20%~30%, 按目前已更新换代家电2 500万台推算, 每年节约的电能相当巨大, 全国家电以旧换新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对于促进我国城乡居民家庭和社会整体向高效能、低排放方面转型发挥着积极作用。
三是促进了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截至2010年10月20日, 全国共回收五大类旧家电2629万台, 已实际拆解处理1 366万台, 可回收废钢铁等再生资源41万多吨。其中, 江苏省累计回收废家电583.14万台, 已拆解531.27万台, 回收塑料、铜、铝等再生资源15.8万吨, 实现了资源节约利用。同时, 实施家电以旧换新减少了小作坊的乱拆乱弃, 有利于建立规范、环保的废旧家电回收、拆解体系, 保护环境。
四是对财税增长做出了贡献。通过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拉动, 参与企业增收明显, 对地方财税贡献突出。不仅生产企业效益提高, 税收增加, 参与的流通企业也做出了贡献, 如南京市家电以旧换新企业仅苏宁公司新增税收近50%;青岛市参与家电以旧换新的销售企业增加税收1.5亿元;北京市家电以旧换新销售企业新增税收8亿多元。
五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家电以旧换新带动了家电生产、销售、回收、拆解等各个环节企业的发展, 效益增加, 提升了产品结构, 增强了竞争力。生产企业荣事达集团借政策东风, 在2010年前5个月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3%, 并已开始启动国家级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基地 (电视整机项目) ;苏宁公司在成为中标销售企业后, 一年来销售量同比增长了33%;青岛新天地公司作为中标拆解厂家, 大幅提升了产能, 在与拆解小作坊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同时, 家电以旧换新还在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初步测算, 这项政策带动各环节新增就业岗位40多万个。
(三) 各地开展以旧换新工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各地在推进以旧换新工作中, 当地政府高度重视, 各方密切协作, 按照要求, 因地制宜, 积极探索, 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和良好做法:
一是思想重视, 各方密切协作。各省市政府非常重视, 都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或副市长担任组长, 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家电以旧换新推广工作领导小组, 有的地方一把手亲自过问。各地商务部门工作主动, 积极发挥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的作用, 通过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以对接会、推进会等形式加强部门协作, 商务、财政、环保部门相互配合, 形成上下畅通、横向协调、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 及时解决试点运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收到较好效果。
二是加强服务, 做到便民利民。家电以旧换新是拉动内需的一项民心工程, 各地把方便消费者、让消费者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许多地方优化操作流程, 提高效率, 认真做好咨询服务工作, 公布监督投诉电话, 中标企业建立了24小时服务系统, 形成了快速、便捷的服务机制, 对于消费者反映的问题, 限期办结回复, 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比如, 江苏等地针对企业反映申领补贴资金难的问题, 财政、商务部门及时优化程序, 加快审核、兑付速度;上海推出了发放便民服务卡的方式, 既便民又利于接受群众监督。
三是积极探索, 创新工作模式。从试点到推广, 各省市积极探索推进以旧换新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江苏、北京、山东在家电以旧换新销售、回收"双中标"企业中, 试行"先购新后收旧"的操作流程和"送新收旧一站式服务"模式, 既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 也降低了企业运输成本。还有些地方利用网络搭建交流平台, 创立了专门的以旧换新网站, 积极探索网上家电以旧换新。有的地方积极协调税务部门, 帮助企业解决开具发票等问题。
四是积极宣传, 扩大政策影响。各地非常重视以旧换新政策的宣传工作, 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渠道提高政策知晓度和透明度。加强咨询服务, 及时处理投诉, 广泛性、持续性、正面性地进行政策宣传。有些省市组织开展了家电以旧换新进社区活动, 发放了各种宣传材料;有些地方开展“家电以旧换新宣传月”、“以旧换新巡回展”等系列宣传活动, 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 扩大了以旧换新政策影响力;还有些地方开展"家电以旧换新大联销", 充分利用国庆节等节庆消费高峰, 激活节日家电消费。
五是规范操作, 加强监督管理。各地严格政策规定, 按照要求规范相关工作, 结合本地实际, 制定实施细则和管理规定, 不断完善和规范操作流程, 开展业务培训, 完善制度建设。规范招标程序, 确保中标企业具有相应的营销、生产能力、网络布局条件等。加强对回收、销售、拆解、补贴等各环节的监督、检查和管理, 及时纠正违规行为。有些地方设立了违规举报奖励制度, 加强群众监督;江苏等地及时对违规企业采取暂停以旧换新业务、追回骗补资金、给予罚款等处罚;还有些地方对个别企业员工参与倒卖旧家电问题进行公开查处。南京市对中标企业网点推行有店外宣传、有店内彩挂、有购买须知及流程图、有咨询导购台、有宣传单、有人员培训和回收价格公示、举报奖励公示的"六有两公示"规范化建设。
六是销售企业重视, 积极扩大销售。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 广大中标销售企业高度重视, 积极做好商品销售服务, 将这一惠民政策及时惠及广大消费者。各地企业要向苏宁等先进企业学习, 将以旧换新作为企业工作重点, 制定和落实相应工作制度, 做好产品介绍, 信守服务承诺, 保证销售环节的正常有序运转。苏宁电器1 100余家连锁店作为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终端, 在政策实施一年多以来, 销售同比增长33%, 在直接拉动家电生产行业的同时也带动了营销、物流、售后服务和拆解行业的发展。
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家电以旧换新整体工作成绩突出, 成效显著, 但也要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 主要是:
一是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 还有很大潜力待挖掘。从新扩大实施的地区来看, 各地虽已正式启动, 但还有一些地方目前仅在主要城市开展, 部分地市和县还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尚未全面覆盖。有的试点地区产生了松劲思想, 工作推动力度有所减弱。
二是操作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出现少数人钻政策空子, 如倒卖旧家电和凭证、回收的旧家电返流市场;最近有些地方又出现了盗用他人身份证件信息购买新机的问题;还有个别地方出现疑似骗补现象。各地媒体对倒卖旧家电的报道比较多, 虽然这种情况也回收了旧家电, 销售了新家电, 没有从根本上影响家电以旧换新目的, 但媒体反映多, 社会影响坏。
三是一些地方的便民利民措施还没有跟上。如有的消费者反映先购新后收旧时, 中标企业重视销售新家电, 忽视回收旧家电, 回收时间较长;一些地方反映消费者领取补贴等待时间久, 这些都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抱怨。
四是部分地方家电以旧换新舆论氛围不强, 宣传工作力度不够。一些地方商务部门只重视了家电以旧换新启动时的宣传, 宣传缺乏持续广泛性;一些销售企业店堂宣传很少, 将以旧换新混同于一般销售, 不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消费者参与度受到影响, 从而也影响到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效果。
五是家电以旧换新各环节衔接不够紧密, 企业垫付资金压力较大。由于工作量大, 人手少, 虽然许多地方商务部门克服困难, 加班加点工作, 但许多地方销售和回收企业的垫付资金占压仍较大, 补贴拨付时间过长。
此外, 8个暂不具备拆解条件地区的准备工作进展不快。
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认真分析研究, 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 确保家电以旧换新工作健康发展。
三、加大力度, 进一步做好家电以旧换新工作
(一) 提高认识,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党中央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 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 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些都为家电以旧换新工作指明了方向。一年来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家电以旧换新对刺激消费、拉动内需、节能减排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下一步工作中, 商务部门的同志要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提高认识, 明确方向, 充分利用好这项中央财政支持政策, 把家电以旧换新作为商务工作的重要内容, 下大力气做好做实。要明确目标进度, 细化落实措施, 推动以旧换新工作深入发展。扩大实施的地区, 部分地市和县尚没有真正开展起来的, 要尽快全面启动, 进一步扩大销售和回收中标企业数量;经过一年试点的地区, 虽有相当部分居民进行了家电以旧换新, 但我国正处在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的阶段, 居民消费升级换代需求强劲, 按照居民的家电拥有量等情况看, 以旧换新的空间还很大, 要进一步扩大成果;因为暂不具备拆解条件尚未启动的8个地区, 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强与环保部门协调, 积极向政府领导汇报, 争取各方支持, 克服实际困难, 尽快启动以旧换新工作。
(二) 加强宣传,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宣传工作是做好以旧换新工作的重要一环, 各地商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 一是要做到宣传工作的广泛性、持续性和正面性, 主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 让消费者及时了解以旧换新的补贴标准和补贴方式, 努力做到家喻户晓, 扩大政策影响力。二是生产、销售企业要开展针对性宣传, 积极组织开展深入社区的宣传活动, 做好产品介绍, 各个企业要向苏宁等先进企业学习, 将以旧换新作为企业工作重点, 制定和落实相应工作制度。三是销售企业要加强店内外宣传, 利用标语、条幅、宣传海报等方式营造良好气氛, 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
(三) 便民利民, 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家电以旧换新是一项体现关心民生的惠民工程, 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把这项好事办好, 真正做到便民利民。要按照"便利性、安全性、规范性"的要求, 从方便消费者的角度出发, 灵活实行"先收旧后售新"或"先售新后收旧", 在严格程序的基础上, 努力提供便民服务。中标销售、回收企业要信守服务承诺, 及时回收旧家电。销售企业要采取增加人员等措施方便消费者领取补贴。生产企业要保证产品质量, 做好商品售后服务。各有关政府部门要做好政策服务, 解决好回收和拆解企业间运输、补贴结算等一系列衔接问题, 克服困难加快补贴审核进度, 切实做好以旧换新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
(四) 严格监管, 规范企业操作行为。
各地商务部门要会同财政、环保等部门, 高度重视监管问题, 防患于未然。要严格管理制度, 加大监督力度, 认真防范和查处倒卖以旧换新凭证与资金骗补行为。对发现的骗补行为、假冒伪劣、质量问题要坚决查处, 决不手软。对发生的疑似"骗补"要追踪分析, 采取相应防范措施;要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回收的旧家电回流到销售市场;要切实规范中标企业行为, 不准中标企业参与倒卖旧家电;严格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原件, 杜绝消费者身份证信息被盗用, 保证消费者权益不受损害。对违规行为要坚决予以惩处并在媒体曝光, 对特别严重、触犯刑律的违法行为要协调相关部门依法查处。
(五) 加强协调, 形成部门工作合力。
以旧换新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 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组织实施涉及多个部门, 做好以旧换新工作需要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各地商务部门要积极主动, 多向以旧换新领导小组汇报, 善于利用领导小组、联席会议等平台做好部门间协调配合工作。在组织实施中, 各级商务部门要主动加强与财政、环保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在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监督检查上, 要充分发挥工商、质检等部门的作用;在加强宣传方面注意发挥宣传部门的指导作用。要建立和完善各部门间日常协调机制, 形成相互支持, 相互理解, 形成合力, 有序推进以旧换新工作的共同推进体系。
(六) 立足长远, 着手建立长效机制。
实践表明, 以旧换新的作用不仅在于扩大消费, 呈现的政策效果是多方面的, 开展家电以旧换新形成了销售、回收、拆解等规范体系, 积累了家电回收利用的经验和规范做法, 各地商务部门要注意充分发挥家电以旧换新机制、体系的作用, 将家电以旧换新与节能减排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积极引导、鼓励居民购买节能新家电, 淘汰耗电高的旧家电;要将家电以旧换新工作与资源节约利用、建立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结合起来, 通过家电以旧换新, 建立回收利用废旧家电的完善体系;要考虑做好以旧换新与明年即将实施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条例》的衔接工作。商务部现在正按照部门分工起草与这个条例相配套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管理办法》, 商务部门要会同环保、财政等部门, 做好基金使用管理工作, 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长效回收处理机制, 形成扩大消费、节能减排的长效工作体系。
在流动现场会上的讲话 篇8
一、进一步认清当前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去年7月以来,在全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玉溪现场会的推动下,各地各有关职能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高峰副省长与各州、市人民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的工作要求,全省呈现出了锁定目标、上下联动、强化措施、合力推进的良好工作局面。一年多来,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保障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不仅扭转了被动、滞后的局面,而且表现出后发赶超的强劲势头。去年底,我省五华等9个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评估认定,澄江等17个县(市、区)通过省级督导评估,2016年又有盘龙等32个县(市、区)通过省级督导评估。预计国家将于今年11月份对我省49个县(市、区)进行评估认定。
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重视,省财政“雪中送炭”,先后安排5.8亿元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奖补资金,对已通过国家认定的9个县(市、区)和今年申报国家评估认定的49个县(市、区),每县(市、区)安排1 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着力解决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短板”问题,49个县共补拨了所欠的教育经费9.27亿元,这样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同时,得益于各州市、县(市、区)、学校和广大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和辛勤付出。在此,受高峰副省长委托,我代表省政府、省教育厅,对关心、重视和支持教育事业,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全体教育工作者表示由衷的感谢并致以亲切的问候!
二、进一步增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加之义务教育均衡工作涉及面广,工作要求高、影响大、时间紧、任务重,推进形势依然严峻。刚才,赵德荣副厅长作了详细通报,问题多,任务艰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强化工作措施,千方百计加以解决。
(一)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战略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系重大民生、关系小康社会,它既是各级政府必须履行的教育职责,也是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我们务必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义务教育一定要搞好,让孩子们受到好的教育”,“党和政府要努力为他们学习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今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云南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省政府于2011年与教育部签署了《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同年7月下发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事关教育公平公正,关乎各类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统筹好精准扶贫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勇于担当,精心组织实施,全力推进。我们的教育有很多功能,但在今天这样一个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它还赋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那就是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
(二)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要求。从有学上的 “普九”,到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解决上好学等问题的基本均衡,是人民群众的普遍需求。促进公平是国家的基本政策,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公平受教育权利的基本要求,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没有教育公平就谈不上办人民满意教育,站在“十三五”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起点,我们要围绕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适龄儿童少年失学三大目标任务,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等为基本保障,以更有力的措施扶持基础薄弱地区学校和弱势群体,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发展的基本均衡。
(三)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州、县两级人民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在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工作中,有的地方认识还不到位,着力不准,推进迟缓,有的领导还认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部门的事。《义务教育法》第三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在这里,我再次强调,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均衡发展成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是各级政府的法定职责,县级人民政府一定要依法履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要求高、涉及面广、影响大,州、县两级政府务必要按照高峰副省长“知耻而后勇,后来居上”的要求,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确保教育投入达到“三个增长”,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按质、按量、按期完成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
(四)充分认识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四个阶段性目标的重要性。为确保到2019年全省129个县(市、区)全部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这一总体目标,必须如期完成以下四个阶段性的工作。
一是2015年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的五华等9个县(市、区)必须抓好巩固提高工作,要经得起国家的监测和复查,在确保基本均衡的基础上向优质均衡迈进。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督导评估制度规定,对已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的县(市、区),次年开始接受国家义务教育监测和复查,达不到认定标准的,撤销其称号,我们要坚决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二是2016年申请国家督导评估认定的盘龙等49个县(市、区)要加强整改,确保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各州市和有关县(市、区)必须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对照整改清单逐条限期整改到位,按照硬件全力补、软件做极致的工作要求,切实抓好查缺补漏和整改落实工作,确保49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评估认定。三是2017年规划实现基本均衡的呈贡等40个县(市、区)要将义务教育均衡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尽快安排部署。要摸清家底,对照评估指标要求,找准找全差距和不足,制订工作方案,确保如期实现基本均衡。对明年的工作要早安排、早布置,尤其是“三个增长”要做预算时就做计划。四是2018年、2019年规划实现基本均衡的昭阳等31个县(市、区)底子薄、难度大,要提早谋划。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状,认真组织实施。
三、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
(一)继续加大投入保障,加快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教育财政投入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基本保障。各级政府要认真执行《义务教育法》各项规定,依法保障教育投入,切实提高政府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的比重,确保“三个增长”,确保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并全额用于教育,确保土地出让收入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各地要根据国务院统筹建立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经费保障机制的新方案,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不断探索创新,进一步健全符合本地实际的经费保障机制和奖补配套体系。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统筹力度,重点向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加快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切实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水平。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均衡配置教师。建设一支适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重点,也是难点,要聚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最关键领域、最紧迫任务,打出组合拳,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标本兼治。各地要按照《云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落实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要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要落实统一的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优化师资配置,解决结构性缺编问题,配齐配足音体美和英语教师;要给予贫困地区乡村教师更多的政策照顾,解除乡村教师生活方面的后顾之忧,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落实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差别化政策;要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建立起更加合理的校长、教师城乡交流机制,不断提升薄弱学校的教学水平;要加强培养培训,拓展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升能力素质。
(三)进一步强化控辍保学工作,消除厌学辍学现象。2015年我省初中辍学率仍高达1.88%,厌学已成为初中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已经30年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没有权力允许一定数量适龄儿童少年不接受义务教育。各县市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县市长、教育局长、乡镇长、校长、村长(村、居委会主任)、家长“六长”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县市政府、乡镇政府、村(居)委会主要领导作为辖区内“控辍”工作第一责任人,县市教育局局长和中小学校长作为学校“保学”工作直接责任人,家长作为依法送子女入学直接履行人责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保证每一个孩子都接受义务教育。2016年7月2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用了大量篇幅来强调控辍保学工作,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教育部门要做好以下“保学”工作:要大力推动教育质量观的转变,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推动人才培养从片面追求升学率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转变;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政策制度和日常管理中;要推进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改革,将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与课程标准紧密结合起来,加强课程标准、教育内容与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联系,培养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要建立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健全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做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健康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四)关注热点难点问题,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我省教育投入不足,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不高,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城镇不同程度存在大班额、择校等现象,社会反映强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中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薄弱环节和短板在乡村,在中西部老少边穷等边远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我们要树立兜底思维,严格按照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为农村学校配齐图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改善学生宿舍、食堂等生活设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切实缩小县域内学校差距。大家要以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导向,采取科学有力的措施,努力探索出一条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的路子,确保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
(五)继续抓好关爱帮扶,促进教育公平。各州市要落实县、乡人民政府属地责任,建立家庭、政府、学校尽职尽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要全面掌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加强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鼓励父母取得居住证的适龄儿童随父母在工作地就近入学,外出务工父母要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发挥乡镇政府和村委会作用,督促外出务工家长履行监护责任。有效落实中央及地方各级财政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有效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两为主”政策。通过建立全纳体系、关爱体系、同城待遇、扩大免费范围等措施保障残疾儿童、留守儿童、随迁子女、贫困儿童等各类特殊群体的受教育权,保障他们接受良好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六)健全督导机构,强化教育督导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教育部设教育督导局,加挂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的牌子。我省于2013年成立了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目前,个别州(市)、不少县(市、区)尚未成立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希望各州(市)、县(市、区)抓住机遇、整合资源,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督导机构和队伍建设,更有效地发挥教育督导的职能职责。同时,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督导条例》,完善教育督导机制,健全教育督导制度,不断强化教育督导的权威。
(七)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当年,我省开展“两基”工作是“轰轰烈烈”,现在推进均衡工作却“鸦雀无声”,许多地方政府的决心、措施、成效等群众知道不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涉及各级各部门,惠及千家万户。我们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标语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政策、目的和意义,凝聚广泛的社会共识,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强大合力。同时,要改进并强化对学校的指导和监督,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管理,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位,提振教师教书育人、学生学习求知的精气神。这次会议安排半天的时间参观,就是让大家充分感受易门县的校园建设和精细化管理。
【在流动现场会上的讲话】推荐阅读:
素质教育流动现场会汇报材料09-10
在全县大春生产现场会上的讲话07-05
在老年公寓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定稿06-20
在煤电集团机电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09-11
在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上的总结讲话08-19
在全市城市拓展暨经营城市现场会上的讲话07-21
在迎接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现场会上的讲话08-01
在换届大会上的就职演讲稿与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05-31
戴道晋在全省水利建设推进现场会上的讲话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