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之况味散文

2024-05-12

年之况味散文(共7篇)

年之况味散文 篇1

烟火流年,如梦翩跹。此刻,岁月的信笺上,被涂染了一份流转的浓墨重彩。天空,是高阔辽远的,一滴滴梧桐细雨,湿湿的,宛如一些缥缈久远的往事。雕花的窗棂染了凉,瓦檐下,坠落一个个晶莹的词语。“榈庭多落叶,慨然已知秋”。我听见林中,一粒红豆籽“嘭”的落下,被一只多情的鸟赶来,衔起一颗,向南飞去……

南方的秋里,水芙蓉涨满了门前的池塘,一朵紧挨着一朵,铺满水面,秋阳斜进水塘,水芙蓉上便起了一层细密晶莹的绒光,有零星的水湖莲间杂其间开出淡紫色的花,一簇簇,冉冉升在铺天盖地的绿里,像极了雨巷里的那个丁香女子,温婉俏丽,我好想闻一闻,它究竟会有怎样的香气?这挤挤挨挨的绿毯下面会不会还藏着一丛野菱呢?我便偷穿了母亲的长筒水鞋,执了长竿。爷爷发现了,便悄悄跟在我后面,待至水塘边,爷爷便呵斥了我一顿,然后帮我捞回一大把水湖莲花和一捧瘦小的野菱。

水塘不大,不过六七米宽。对面砍芝麻的阿婆便隔着水塘跟爷爷聊天:“徐爹爹又惯孙女子啊,这大街上到处都是卖菱角的,你这么大年纪,在水塘里捞么事唉!”爷爷笑着说:“就这么一个孙女子,你说,不惯住些怎么办?”“哈哈哈……”水塘两边漾起了一连串的笑声,震落了黄叶一片片。阿婆捧了一颗香瓜从水塘那边扔过来:“不晓得几时掉了颗香瓜籽,还结了颗香瓜,我老太婆怕凉,送了孙女子吃吧。”爷爷就着水塘洗干净,一掌下去,裂开两半,一半给我,一半拿回家给奶奶。

我把一半香瓜递给奶奶时,奶奶正在院子里摘棉花。奶奶的眼睛不太好,总是一幅要吃棉桃的样子。棉杆拔回来,有些棉桃尚青,奶奶舍不得糟蹋,便把它们晒在院子里。秋阳长光照耀,有一些桃子已经炸开,哔剥作响,奶奶便把棉花一朵一朵摘下来。奶奶说,这样的棉花,绒虽不长,不太保暖,做棉褥子用还是可以的。我便想像着冬天的夜晚,我猫在奶奶新缝的蜡染蓝布被里,闻着棉花和阳光的味道,手里还捏着一叠不肯放下的水晶糖纸,听风呜呜地吹过乌瓦,听斜依在老墙旁的桑树枝断裂的声音……正午的秋阳还是有点烈,奶奶的额头渗出些汗。奶奶说:“香瓜还是留着你吃吧,你帮奶奶倒杯茶来。”

母亲回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一把毛衣针,一兜子毛线,还有几双鞋样子。母亲说马上要农闲了,天气也越来越冷了,赶紧抽空织几件毛衣,做几双棉鞋。我说,给我织顶帽子吧,像“英子”的那样。母亲说,山西的舅舅来信说舅妈已经给你织了一顶,颜色好像是紫色。我笑了,我想我的紫色绒帽一定比小娜的那顶漂亮。小娜的姐姐嫁到了城里,总是会给小娜带来一些我们没有见过的漂亮衣饰,尤其她的那顶粉红圆帽,上面还连着有绒球的围巾,一到冬天,小娜便顶着她到处炫耀,惹得我好生羡慕。

“哪儿找的花?这么好看!给我一枝,我画下来,做个绣样。”我好奇地看着母亲打开她陪嫁的那只描花大红漆箱,翻出那本已经泛黃的绣样,和一个花布包,布包里是几支细细的毛笔和一些水粉。母亲用青莲色兑了些藕荷色,水湖莲花水盈盈的淡紫色便慢慢显现出来。母亲先用铅笔细细勾勒出花的轮廓,然后用毛笔沾了水彩一点点涂描,不一会功夫,一枝清秀的水莲花便盛开在旧黄的宣纸上,仿佛一部老戏文里的女子,睡在这纸里已经许多年,我仰着头望了许久,怎么也想不起她究竟是谁。母亲把它摊在我够不着的条几上,嘱咐我不要靠近。

风吹着院里晾晒的衣衫有“呼呼”声,母亲说天气真好。她便像变戏法似的,又从那囗大箱子变出许多花花绿绿的旧衣和一些碎布头,每翻出一件便告诉我这是我多大多大时候穿过的,母亲的脸上那时分外明丽。我掂起一件嫩绿底上零星的红树叶小罩衣,心中满满的好奇,这么好看的花衣我怎么记不得何时穿起过呢?母亲把卧房门卸下来用条凳支起,把旧衣都摆上去,开始一件一件地剪开,我不太明白母亲做什么,当母亲开始剪那件绿花衣时,我突然哭了,从母亲手里抢过来搂在怀里:“不要剪,不许剪我的衣服。”我不停地哭泣,母亲却笑着说:“傻姑娘,这是准备给你做新鞋呢!这些旧衣不能穿了,放着又是浪费又占地方,不如糊了鞋底。”可我就是不依。据母亲说,我当时的样子可怜兮兮,母亲曾把这件事作为笑谈告诉三姑六婆的,以至后来她们见了我,常拿这件事打趣。

“你爸爸回来了,还带了好多好吃的。”隔壁家的小玲跑过来说。正在玩泥巴的我,顾不上已经轮到了我开始摔泥炮,就那样满脸满手泥烘烘的样子跳跃着跑回家:“我爸爸回来啦,还买好吃的啦……”我的笑声了惊飞一群鸡。父亲是个常年忙碌的人。具体做什么我还不大淸楚,只是偶尔听他们闲谈父亲好像是在城里一家粮食单位上班。他鲜少回家,可是每次回来总要带了麦乳精、葡萄糖、薄荷糖,因为我从小身体弱,嗓子很容易发炎,所以离不了这“老三样”,偶尔还有苹果、桔子、梨,我却是不太喜,常常拿了它们一出门便被大孩子们哄了去。为此母亲常骂我呆,父亲却总是笑笑摸摸我的头:“我姑娘这是善良,哪里呆了?”我便欢喜地扑在父亲怀里。

……

时光真的无情,瘦小的身躯从指缝间溜走时,波澜不惊,转眼便把那些故事变成泛黄的曾经。

不知道这颗红豆会落在哪里?也许会随了一朵浮萍。我一直觉得浮萍是有根的,只是它向往了自由,而不甘于将根扎在某一处而已。也许它许多年前也向往做成树的样子,所以无论浮萍怎样随水而动,它的根须总是努力向泥土的方向伸去。

一树枫叶映进窗棂,屋檐下的雨渐渐停息,我站在秋凉前抚摸那些过往,温暖自己。

现代散文中的人生况味 篇2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传奇人物,也是一位被“流言”所笼罩的神秘才女。张爱玲以小说闻名,与同时代许多作家一样,她也是一位散文家。她第一篇正式发表的作品是英文散文“What a life,what a girl’s life”,刊登在1938年的《大美晚报》上,里面写的是自己的一点惊险的经验。有学者认为,张爱玲的散文成熟作品要早于她的小说,她的散文可与林语堂、周作人、郁达夫、鲁迅等作家的散文相提并论,自成一格。我之所以选择《童言无忌》,一方面是因为它的题材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也是散文家笔下最常见的,借此可以对比和思考;另一方面是可以了解这位“传奇”人物的经历,特别是她对自己所经历事件的态度、情感;也想由此对现代散文的基本特征和功能稍作讨论。

散文究竟是为谁而写?写作者心中有没有假想的读者?张爱玲说,用“童言无忌”这个题目并不是要说犯忌讳的话,也没有一吐为快之意,“不过打算说说自己的事罢了”。“说说自己的事”有两个连带的问题:一是有没有人愿意听。有人愿意听,或许还有些回应,自然是一件乐事;无人愿意听,或者碍于情面装着听,在说者这里就会产生不安,在听者那里或许会有嫌烦。二是倘若没人愿意听,自说自话,就有自我炫耀以引起他人兴趣的嫌疑。但作者还是决定要“随时随地把自己的事写点出来”,她虽然以“免得压抑过甚”到年老“一发不可复制”来调侃自己,不过很显然,对散文来说,写比听更重要。

因此,散文是出于自我表达的需要,是为自己而写,是为满足自我倾诉的欲望。就像作者在《私语》开篇所说:“‘夜深闻私语,月落如金盆。’那时候所说的,不是心腹话也是心腹话了罢?……所写的都是不必去想它,永远在那里的,可以说是下意识的一部分背景。就当它是在一个‘月落如金盆’的夜晚,有人嘁嘁切切絮絮叨叨告诉你听的罢!”为自己而写的散文,就是夜深人静时说的心腹话,不必去想就可以娓娓道来。也因此,散文的假想读者首先是自己。现代人特别重视自我,强调个性,每一个自我既相同又不同,人人都会有倾诉自我的欲望,人人也都会有倾听跟自我相同或不相同的人诉说的愿望,写作者其实不必为是否有人倾听而操心——一开始就决意为他人、为心中臆想的读者所写的散文,往往给人以指手画脚、盛气凌人之感,反遭人排斥;而那些抱定是为自己而写,写的也不过是自己的琐事与感悟的写作者,他们的作品会“自动”寻找情投意合的读者,并在他们心中引起回应。

“童言无忌”这个题目,表明作者要写“无忌”的散文;童言之所以无忌,因为它往往是一种真言,虽不免使人难堪,却极可能道出了某种真实的存在。在本体意义上,散文正是一种童言,一种真言;或者说,是我们成年之后试图返回童言即真言状态的一种努力,散文这时就是最恰当的一种文体形式。“无忌”的散文意味着作者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但是,只有那些真实发生的、未经伪饰的、刻骨铭心的事物,才可以进入到散文的言说中去。它们是你生命中的一段历程,一个插曲;它们可能使你在一瞬间,恍然觉察到当年没有觉察到的意味,并帮助你看清现在的你为什么会成为这样一个你。所以人们常说,散文最能见出作者的本我、真我。所谓散文不能虚构,也应当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

在张爱玲这里,散文本质上不是为说而说,并且首先不是为别人而说。散文要与之对话与交流的第一对象是自我,是与写作者所描述的事件、场景中的“我”(过去的“我”)已然不同,或者依然相同的另一个“我”(现在的“我”)的对话与交流。因此,散文具有审视或反思自我的功能。而读者会跟随写作者的叙述作出相似的反应,他们在作者笔下看到或与自己相似,或与自己完全异样的人生,因此而亲切,而讶异,而慨叹。在这个意义上,与其说写作者是为了呈现一个自我,不如说是为了追寻那个谜一般的自我;或者说,散文写作是为了求证这样的问题:“我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或者:“你看,从前的我是那个样子,现在的我为什么连我自己都感到陌生了呢?”散文的文学性也在这里表现出来:它与其他文学文体固然有很大的不同,但依然是以探索人与世界的本质存在,追问人与世界的生存状态为己任的。

张爱玲的这篇散文,确证自我与探寻迷失的自我这两种意图同时存在,有时是交替推进,用她的话说,“就是这样充满了矛盾”——优秀的散文所表现的几乎都是充满矛盾的个体,生活在一个同样充满矛盾的世界上。比如《钱》,从“抓周”写到时下上街买菜,作者坦诚自己是“拜金主义者”,也不再为“小市民”的称呼而局促。这固然是因为“从前我没吃过钱的苦……不知道钱的坏处,只知道钱的好处”,更重要的是一种因现时的自食其力而从内心涌出的愉悦。可是,作者又从苏青的一切靠自己的“至理名言”中品味到了“苍凉”,那是一种在自食其力中才能感受到的生活的磨折和艰辛。这是以前从未体会到的。文中提到囤货的事,也见出她在生活中的精打细算,有着小市民一般的精明。当时正值上海沦陷,纸币不值钱,家家户户都囤积物品。除了乔琪绒衣料,张爱玲还囤积过白报纸,她的第一部散文集《流言》就是用这些纸印制的。据她自己说,那段日子,晚上睡觉她就睡在白报纸上,感觉有一种空前的实在。《钱》的结尾写买菜和拎网袋绊子的细节,尤为生动:

我拎着那湿濡的绊子,并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自己发现与前不同的地方,心里很高兴——好像是一点踏实的进步,也说不出是为什么。

从富家娇女到“落难公子”,世事难料,作者的身份、处境大为不同,她也忽而发现自己的心性、脾气有了“一点踏实的进步”,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不过,她不会因此在钱的面前像母亲一样自视清高,或者像昂然挺胸的女子以能养活自己而负气,她依然会喜欢钱,依然会斤斤计较,不改自己“拜金主义者”、“小市民”的“本色”。在日常生活中,张爱玲哪怕是与最要好的朋友一起吃饭,也是AA制,财钱清爽。她的姑姑当初为了搭救她,曾经被她的父亲、也就是自己兄长打伤住院;张爱玲避乱来到上海,姑姑又把她接到自己家住。即便这样,张爱玲与姑姑也是“亲兄弟,明算账”,以至姑姑说她是“财迷”。但张爱玲毫不介意,还笑着到处学给别人听。张爱玲不喜欢sentimental,从不悲天悯人,而是实实在在地享用自己的所得,从不顾忌他人的评说,我行我素。如果说我们从散文中看到了一个真我,那也是一个充满矛盾而又极具个性的真我。

再比如《穿》中,我们似乎看到了另一个“我”,同样是率性的“真我”:“八岁我要梳爱司头,十岁我要穿高跟鞋,十六岁我可以吃粽子汤团,吃一切难于消化的东西。”张爱玲对服饰的喜爱和考究,因学过绘画而对颜色搭配的精到见解,是构成她的传奇性的重要部分。当然,这篇短章的主旨是在由此引出“衣服是一种言语,随身带着的一种袖珍戏剧”的观点,进而过渡到谈论生活与生活的戏剧化之间的难解难分。因此,最引人注意的是收尾两段场景、语言描写。这两个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件,作者现在回想起来都带有浓厚的戏剧化色彩,却又不是戏剧。在两处场景中,“我”都说了真话,并无曲意逢迎之意,是童言也是真言,但为何一个令他人感动也令自己感动,一个却让现在的“我”“想起来更觉耿耿于心了”呢?这里面是否可以用道德是非来评判呢?作者不知道,我们也无从得知,甚至无法替她作出判断。但是,我们却能从中深切感受到“真我”的存在:一个矛盾的、困惑的,连自己也无法说清楚的“我”,伫立在我们的眼前。

就这篇散文而言,张爱玲眼中的真我或本我是什么样的?她看清楚了吗?她让我们这些有意倾听的读者弄清楚了吗?似乎很鲜明,但细想之下不免又含混。所以,真我并非预先存在于写作者的脑海,然后用语言文字写下来,让读者一览无余。真我之真的含义,除了这个“我”是矛盾的、变化的,还在于写作者希望通过语言文字来追寻和确证自我的复杂性、多面性,但这依然是困难重重的。“认识你自己”,这句古老的哲言正好可以用以概括散文的初衷和目的。浅薄的散文与厚重的散文在此分野:前者是为了呈现一个“完美”的自我,“叫人家也来瞪眼看”;后者苦于自我的日渐迷失或弥散,于是将自我细细解剖,给自己看的同时,也给别人看。

书写“我”的散文自然会使用第一人称叙述。不论是在散文还是小说中,第一人称叙述都是一种回顾性叙述,区别只在于一个是真实作者,一个是真实作者虚构的人物。这种叙述通常有两种眼光在交替起作用:一是作为叙述者的“我”追忆往事的眼光,一是被追忆的“我”当时正在经历事件时的眼光。这两种眼光形成了第一人称叙述中特有的双重视角,叙事学分别称为“叙述自我”和“经验自我”。双重视角可以体现出同一个“我”在不同时期,对事件、人物的不同看法或认识。我们来看《钱》中的两段文字:

生平第一次赚钱,是在中学时代,画了一张漫画投到英文《大美晚报》上,报馆里给了我五块钱,我立刻去买了一支小号的丹琪唇膏。我母亲怪我不把那张钞票留着做个纪念,可是我不像她那么富于情感。对于我,钱就是钱,可以买到各种我所要的东西。

有些东西我觉得是应当为我所有的,因为我较别人更会享受它,因为它给我无比的喜悦。眠思梦想地计划着一件衣裳,临到买的时候还得再三考虑着,那考虑的工程,于痛苦中也有着喜悦。钱太多了,就用不着考虑了;完全没有钱,也用不着考虑了。我这种拘拘束束的苦乐是属于小资产阶级的。每一次看到“小市民”的字样我就局促地想到自己,仿佛胸前佩着这样的红绸字条。

第一段文字基本上出自“经验自我”的眼光,只是最末一句叠合了“经验自我”与“叙述自我”的双重目光;也就是说,在对待钱的态度上,“现在的我”对“过去的我”是肯定的,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第二段才看到,当美好岁月一去不复返,“我”为何会为买一件衣裳而再三思量。我们可以感觉到,“现在的我”正饶有兴趣地打量着那个有着小资产阶级“拘拘束束的苦乐”的“我”,活生生地再现了那时的“我”的“局促”和窘迫,但却依然不想改变这似乎与生俱来的“财迷”的秉性。

在几篇短章中,《弟弟》最接近小说笔法,仿佛一篇精妙的笔记体小说:叙事的简洁,活灵活现的细节和语言描写,简笔勾勒的鲜明的人物形象,一头一尾的强烈反差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同时,这一篇所写的人和事,也几乎全部出自“经验自我”的目光,“叙述自我”没有作任何干预。但很显然,隐身的“叙述自我”讲述这个故事的用意并不在写弟弟的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而在写“我”从中感到的“寒冷的悲哀”,以及对于这个家庭的长久仇恨心理的由来;正是这个家庭毁灭了美丽纯真的弟弟,甚至使他在“我”面前不再有妒忌之心和压迫之感,形同槁木,心如死灰。“我”的痛苦不仅为他,也为自己。“叙述自我”与“经验自我”的双重视角,使张爱玲的散文充满了小说叙事的张力;而“叙述自我”具有的反思和自省的特征,又使读者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也更为可信的自我。

散文的自我表达与表达自我,与语言和结构是分不开的。读者面对的是文本,是语言及其结构的实体。时间关系,我们不展开了。

不论散文怎么写,它最终的目的都不是要呈现生活本身的样貌——那样我们不必看散文——而是表达写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不过,所谓感悟不是抒几句情、发几点议论或卒章显志、来点升华那样简单。张爱玲的散文至少显示了感悟的两方面含义:第一是新颖。新颖与否取决于两点:(1)是来自写作者的体验还是鹦鹉学舌、移花接木。这需要眼界,也依赖慧心,绝非一日之功可以达成。没有感悟硬充感悟固然不好,鹦鹉学舌者以他人体悟冒充自我经验,因此之故往往要竭力掩饰学舌的痕迹,这样的散文只能让人退避三舍。(2)是否能给读者以启迪。写作者出于自身的体验如果与读者并无不同,自然难以触动读者。这类散文是我们见得最多的。第二是自省。感悟的新颖性和启迪性,很大程度上来自自省意识;自我的本真与否,与是否自觉地解剖自己有着密切关联。张爱玲所说的“我我我”的身边文学之所以挨骂,恐怕不在文学尽写“我”的身边事,而在于它以此来自鸣得意。她的散文之所以能吸引我们,打动我们,与感悟中的自省意识分不开。有自省的感悟不仅让作者感到了“一点踏实的进步”,而且也会引起阅读者相应的心理活动,从而与作者形成交流;缺乏自省的感悟,往往缺乏深度,并且极易沦为说教或训诫。从一个更高的视野看,自省意识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处世哲学和人生态度。

今天,许多人谈论着张爱玲,特别是青年学生,喜欢她的传奇故事,迷恋她的黑白照片上奇装异服透出的时髦、前卫,羡慕她对金钱与物质的享受,慨叹她的惝恍迷离、凄切动人的爱情故事,却不愿也无意去了解这一切背后的人的真实境遇,以及由此而历练的对自我、对他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张爱玲喜欢谈论文艺作品的现代性、世界性,认为是写作的最高境界。她自己作品中的现代性,则体现在她从自身的境遇中,咀嚼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敏锐地感受到了现代社会和现代文明的衰败与颓丧,并由此上升为对现代人荒谬与无聊的生存状态的悲悯。这在她的散文中有更直接、更明了的体现。她是因了人生的悲凉,所以才追慕安稳、踏实的实际生活;她是因了人生的虚无,所以才盘桓留恋于眼前可触可感的物质世界。张爱玲用华丽、艳异的文字创造了一座花园迷宫,被魅惑的年轻读者却往往难以一睹她的真面目。或许真我、真心、真情的散文,是我们接近她、理解她的最合适的途径。

魏天无,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本演讲稿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探索创新项目《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大众文化文本研究》(项目编号:2010T

深秋里的况味散文 篇3

一、秋野

置身秋野,我真切地感受到深秋的原野蕴含着人生的哲理,暗含着一股汹涌澎湃、铺天盖地的气势,单等某一日某一时刻的一个临界点的到来,便会骤然喷发,继而以燎原之势席卷整个原野,把个生命的精彩演绎得淋漓尽致。

秋野真静啊!庄稼已经收割,再没了咯咯作响的拔节声和OO@@、噼噼啪啪的成熟声,以及人们开心爽朗的大笑声;地头树上的寒蝉禁不起秋风和秋雨的洗礼,似乎已经销声匿迹。蝈蝈、蟋蟀也在不知不觉中大伤了元气,高亢嘹亮的歌声成了气若游丝般的颤音,就连那些忙着在枝叶间结网的蜘蛛,也懒散地晒着正午里的太阳,随风的节奏在网上做最后的清梦。翻飞的蜻蜓、鸣叫的飞虫已经很少,就连鸟儿的歌声也一下高远了起来,听起来就像被七彩的巧云过滤了一样,单纯而空灵;天是湛蓝湛蓝的,猛一看有一种穹庐的感觉。云是高远悠闲的,一朵一朵洁白如絮,虽有点孤单,但却又丝丝相连,陡然间便使天空有了明显的层次感和神秘感。凝神静听,我仿佛听到了漫坡遍野的芦苇花以及野草野菜成熟的声音,嗅到了一丝略带土腥味的甜滋滋的香气。

这样看着、听着、闻着、沉思着,我的身心便也慢慢地静了下来,汩汩清气便渐渐地融入到了胸腔、血脉里,身体便也不由自主地融进了一草一木、一枝一叶之间,进而与整个秋野融为一体。蓦地回首,我似乎在秋草摇曳出的时光深处看到了我童年时期那些个快乐的影子,捕捉到了童真年代那一句句、一首首难忘的歌谣。

那个提着竹篮捡拾遗落在秋野里的谷穗的孩童、那个边剜野菜边用一根谷友子草穿起一个个肥得流油的蚂蚱的男孩、那个立于田地间遥望着一行人字形的大雁缓缓地飞过天空,脑海里却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默念无数遍的少年,竟也梦幻般地浮现在了眼前……恍惚间,岁月的刻刀已在那个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青年的额头刻下了条条皱纹,人生的秋风秋雨已在斗转星移间将满头的黑发镀上了一层银霜,然心目中的秋野却不改往日的风范,仍是昔日那样的恢弘、沉静。

起风了,虽凉但却还不冷。是紫茎的小草抖动清冷的晨露时触发了机关,还是惊慌的野兔匆忙起跑时趟中了膛线,是雪白的皮菜花、紫红的罗布麻张开最后一朵花蕾时暗合时令的节拍,还是那蹲在地头上笑盈盈地采摘紫荧荧的野菊花的小女孩误触了季节的发条,瞬间,一种磅礴的气势便铺天盖地地喷发了出来。

漫野的芦苇、芦荻成熟了,密挤在一起的芦叶枯黄了,苍白的芦花却不失时机地泛出了一种明晃晃的白色,旋即弥漫了整个原野,苍凉而美好;爬在紫荆上的老鸹瓢、老鸹枕头、小野豆那哔哔剥剥的爆裂声连在一起,响成一片,颗颗透明的小伞徐徐升起在了空中,随风慢慢地飘向远处,黑色的野豆弹落在了虽接近枯黄,但仍生机一片的草丛中,美丽而富饶;成片的黄须菜开始泛红了,虽还不是那种耀眼的紫红,但却给秋野披上了一件醒目的斗篷,灿烂而生辉,大气而沉稳;大雁开始南飞了,野鸭开始迁徙了,丹顶鹤、东方白鹳、天鹅等鸟儿却翩然而至,瞬间便把偌大个秋野变成了一个起飞、降落的机坪,悠闲而繁忙,纷繁却有序……一切的一切都在随着季节的脚步有节奏地更迭着、转换着,分不清究竟谁是这里的主角,谁又是这里的配角;谁是这里的主人,谁又是这里的过客……

我就这么定定地立于黄河口的秋野里,慢慢地感知着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仔细地体味着不断涌入脑海的丝丝感受,一种既温婉又敦厚、既奔腾喧嚣又安然若素的意境便迅即占据了我的心灵空间。蓦地,一种实在感、成就感便主宰了心灵的一切。

我知道,我已读懂了秋野的主旋律,明白了秋野的意蕴。人,未尝不是秋野中的一株小草、一羽飞鸿,生命因经历而饱满,人生因成熟而壮美。

二、秋水

秋水微凉。

这是我刚进入到没膝深的秋水里时的感觉。随着水深度的增加和身体适应力的增强,我渐渐地觉得,金秋十月的秋水竟也有一种暖乎乎的温度。

我之所以近乎赤裸地来到秋水里,不是为了游泳,而是为了逮鱼。深秋时节的鱼,是那样的肥美,尤其是在这条未被污染的干沟里。干沟是我到秋野里游玩时发现的。它远离城市,纵横在茫茫秋野之中,灌溉着一些人们承包的苇塘、藕塘、庄稼地。干沟呈东西走向,半沟清粼粼的碧波倒映着天光云影,水中的鱼儿自由自在地追逐、嬉戏,硕大的毛螃蟹在长满芦苇的岸边横行霸道着。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鱼儿、蟹子便瞬间消失在水中,只留下一圈圈细碎的波纹和一点点细微的气泡。看到轮旋网的将一条条银光闪闪的撅嘴鲢、鲫鱼、鲤鱼、草鱼、鲳鱼捕获上岸,我的心便动了,手便痒了。有道是: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撒旋网是个技术活,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学会的,但下粘网却轻易而举。于是乎,开车回到城里,一头扎进渔具店,挑选好渔网后便又赶紧驾车驶了回来。

应该说,对下粘网这样的活,我是绝对会干的,而且干得还很漂亮。上初中时,学校临近水塘。下课铃声一响,一个家中世代打渔的孩子便飞也似地跑到水塘边,轮圆了胳膊将一块块土坷垃、碎砖块扔进水塘里。那些在水皮上活动的浮鲢子受到惊吓后,便没命地逃窜,惊慌失措者便一头扎进网眼里,任其再怎么挣扎,就是无法摆脱粘网的束缚。等放学后,那名同学便游到水里将粘网弄到岸上,择下那些活蹦乱跳的鱼儿,一溜烟似地跑回家中。那时期,我和其他男同学们没少帮着他到水里下粘网。

下好粘网后,我没急着上岸,而是在远离粘网的水中尽情游了一会。我知道,我在水中的动静越大,鱼儿受到的惊吓就越大,撞在网上的鱼便越多。

此刻,正午的秋阳将水皮晒得温热,泡在水里竟不觉得有半点的冷。于是乎,狗刨式、自由泳式,啥架势得劲就用啥架势,啥架势弄出的动静大就用啥架势,一切随心所欲,一切又复归童真自然。那个撒旋网的不知是被我气笑了,还是因我的扑腾唤起了他往昔的一些记忆,竟也朝着我哈哈大笑起来。末了,他提着旋网来到了粘网的另一侧,使劲地轮起网来,边轮边朝着我笑。

经我俩这一折腾,还真有鱼被粘网粘住了。从那泛起的水花和拽网的力度看,肯定是条不小的.鱼。于是,我快速地上岸跑了过去,一个鱼跃便又跳进了水里。网上粘住的是一条一斤多的撅嘴鲢和几条三、四两重的鲫鱼。一手使劲地掐着撅嘴鲢,一手慢慢地择着网线,生怕一不小心活蹦乱跳的鲢鱼落进水里,前功尽弃。说实在的,长这么大,我还从未见过这么大的撅嘴鲢,摸着它那足足有一指宽的脊背,我的心情愉悦到了极点。气儿喘喘、手儿颤颤,等好不容易将鱼一一从网上择下放入桶里后,一颗怦怦乱跳的心才算稍微平静下来。

撒旋网的也禁不住停下手中的活计走了过来,他用手掂量着撅嘴鲢笑嘻嘻地说,你运气真好,我撒了这么多网,还从未逮住这么大的撅嘴鲢。像这样的大鱼,没有个三、五年的时间,是绝对长不了这么大的。撅嘴鲢生长在干净的水质里,稍有污染,便不能存活。这种鱼,刺多肉细,味道鲜美堪比黄河刀鱼,无论是干炸、油煎,还是红烧,都是绝对的美味。

我已听不清打鱼人说的其它话语,脑海中萦绕着的是三、五年这样的数字和数字背后的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三、五年,对秋野、对一块土地来说的确不算长,但对于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座座化工厂来说,生产过程中所排除的废水完全可以使这条干沟面目全非。庆幸的是,这么多年来这条干沟就这么自自然然地存在在这里,就这么一直流淌着洁净的可灌溉土地、可人畜共饮的清水,且从未出现断流、干涸的现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不能不说是一块风水宝地。

十年之惑情感散文 篇4

在此期间我一直以为自己尚在抓住青春的尾巴。却不曾知在某日清晨醒来,看着父母沧桑的脸,突然意识到那曾经带给我青春的人,亦青春不再。才发现曾经一直引以为傲的青春,在经历颠沛无奈,流离辗转多年之后,已燃烧殆尽。

多年的求学生涯,到如今的求职经历,岁月一直在驱赶着我前行,从学生到职员,从学校到职场,人生一直在经历,角色在不停的转换。而当年蝴蝶秋千的梦想支撑起的少年激情,早已泯灭在岁月当中。

近日路过一所中学,我情不自禁驻足停留。看着那些满脸稚气的学生,一双双清澈的双眼,在校园里有说有笑,三五成群,在球场上挥汗如雨,挥洒激情。我深深地被震撼了,当年的我是否也和他们一样?会为了一场球赛的输赢而欢呼雀跃或黯然神伤?会为了一件品牌服装而趋之如骛半夜排队?会为了彰显个性,将校服画几个NIKE logo,或将长裤剪成短裤?

我曾经和他们如此相似,这里的一切在我过去的生命里是如此的熟悉,如今却又不属于我。那些过往的羡慕,如今却成了我的不屑。而这些曾经的追求是否值得?

那时的我与现在有十年的距离。

依稀记得,在大学,一个寒冷的冬天,我每日清晨悄悄爬起,躲在一片隐蔽的树林里,疯狂背着英语单词,只为了通过一个四级考试。

依稀记得,学校的那座天桥,每每晚自习后,在下雪的天气,穿着厚厚的羽绒服,走在这条孤独的桥面上,来来往往,留下一排排深深地足迹,只为了应付考试。

依稀记得,在图书馆,我流连忘返,风雨无阻,只是为了浏览几本喜欢的杂志。

依稀记得,在通过考试之后,会为了庆幸及格万岁,几个哥们出去喝酒庆祝,昼夜狂欢。

那时的我与现在有八年的距离。这些又是否值得?

依稀记得,在06年世界杯的那个夏季,我们组团去租房只为了每晚能看到球赛,在那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创造了没有错过一场球赛的记录。

依稀记得,在07年的夏季,那时的岁月太疯狂,宿舍集体翘课,是为了追求完美世界的网游等级。

那时我与现在有四、五年的距离。而这些又是否值得?

别告诉我这些不值得付出。别告诉我这些不值得牺牲。

如今的我,会为了一份挑战的工作放弃一份安逸的工作,会为了一份颇高的薪水放弃一份微薄的薪水,会为了自由放弃纪律,失去与得到在此难以界限,成熟却生了根。

而这些又是否值得?

失去的过往该如何珍藏?而一旦放弃,又该如何重拾信心?

看着镜子里的容颜,那历经时光雕刻打磨面庞,虽棱角分明,却又更显憔悴,而这与如今的我又距离多远?我想对镜子说:你知道这是真的,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

岁月它教会了我成熟,却收回了我的童真。

原来我已不再年轻。

真的有七年之痒吗情感散文 篇5

真的有七年之痒吗?有一朋友这样问我,我正要开口解释,我惊讶的更咽回去,难道你不知道还有四年之痛吗?科学来说,四年之痛七年之痒并非是因为两个人的感情造成的,是因为每个人都会在结婚后的这段时间里,身体会分泌一种荷尔蒙,造成我们对生活的另种看法,所以两个人在生活上就会有不同的观点。

每个人都是一个追求观赏的人,在岁月的更新,社会的变故,难免会忘记曾经的浪漫,也许过去的永远是风景,留下的才是人生。

行走在人生道路上,多一点为对方着想,七年并没有多远。两个人从陌生到相爱,走进婚姻的殿堂,是多麽的不容易,如今两人风风雨雨的走过刚刚结束的七年,就要结束这份爱情,真的不值得,并不是只失去了彼此,而是失去彼此之间的一生。

如果改变不了对方,就要努力的改变自己,婚姻是法律,爱情才是生活的理由,照顾好彼此之间的爱,为了就是一生的.相伴,因为从中而散永远看不到完美的结局。

其实爱就在嘴边,幸福就在身边,不能失去嘴边的关心,和身边的幸福。

秋天的况味读后感 篇6

世上的好书汗牛充栋,而和你有缘分的并不多。读书是件好事,时间长了,慢慢的读,就会读出人生的百态,人生的真谛来。

窗外是有小雪了吧,又是一个冬天到了,意味着又一个秋天已经离去。怀着对秋天的依依不舍,来再一次品读林语堂的《秋天的况味》。

林语堂《秋天的况味》叫人体会到人生最好的年华是秋天,春华秋实,人生的收获,只有在此时最为丰厚。秋是丰硕、成熟、收获的季节,可林语堂没有对秋的丰腴、肥美过多着墨,而是以一种怡然的心态,写秋的一种绵延细节的意味,有一种漫无边际的感觉。

林语堂在《秋天的况味》一文中说:“秋却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读后感《秋天的况味读后感》。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

这大约很能代表一部分人对秋天的观感。

一烟在手,独对黄昏,在一片宁静、惬意的氛围中,林语堂的思绪如白色飘渺的烟雾,悠然地飘忽着,如无缰的野马,秋的温润便在心中悠悠无羁地荡漾开来,秋成了代表成熟的内蕴、古色苍茫的过来人,成为烟上的红灰,又如又老又醇的酒,带一股熏熟的温香,散发着一种纯正的意味深长的气息。

整个文章虽无华丽词汇,但笔锋过处浓情四溢。“人的一生无论成败,他都有权休息,过优哉优哉的日子”,林语堂这一人生格言在文中洒脱地飘逸出来,人生之秋的丰厚,人之生命的厚重底蕴在林语堂的笔触下从容潇洒,充满了睿智。林语堂的秋有着豁达的人生观,《秋天的况味》更是有一种温馨而富有人情味的氛围。

人生在世,有人活的潇洒,有人活的幸福,有人徜徉于成功与激动之中,有人则为春花秋月阴晴圆缺而长嘘短叹。浓浓淡淡的文字,形形色色的生命旅人都在这个短暂人生的舞台上,演出一幕幕悲喜剧。

是啊,无论是悲是喜,人的生命之秋从来不应落寞、生命底蕴的积淀浓缩、厚积薄发,秋天的收获还会不辉煌、不绚烂多姿么。

此文我已读过不只一次,每每读来,依旧清新。经典,终究是经典。它不随时间的流逝而褪去光芒,反邀时间做它的见证人。当经典化作永恒,就将永远的流传下去。

--------------------

夜,静谧安详,白天的纷纷扬扬,终于能安静了下来,这个时间或是在自己的博客里品读博友的留言,沉浸在遥远的、虽未见过面但又熟悉的就象老朋友一样的博友的网络友谊里;或是就这样,捧上一杯茶,读一读书。读书如同交友,需要缘分。

世上的好书汗牛充栋,而和你有缘分的并不多。

读书是件好事,时间长了,慢慢的读,就会读出人生的百态,人生的真谛来。

写景作文:秋天的况味--林语堂 篇7

写景作文:秋天的况味--林语堂

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不转眼缭

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而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

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点不着,乃轻轻的一弹,烟灰静悄悄的落在铜炉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中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

也没有。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的吞云吐露,香气扑鼻,宛如偎红倚翠温香在抱情调。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暗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这时才想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萧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确有另一意

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

古色之滋味。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

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慨,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的意味。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

未陷入懔烈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排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炼达,宏

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在人生上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烟也有和烈之

辨。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倘是烧得得法,慢慢的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鸦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烧,听那微微

哗剥的声音,也觉得有一种诗意。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炼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

中徐吟的声调,是使我感到同观人烧大烟一样的兴趣。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块熏黑了老气横秋 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深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人生世上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安顺的,亦必有

一时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绝不可及者。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都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偏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

上一篇:假如我的同桌是猪八戒小学想象作文下一篇:伤过之后情感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