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意散文(共5篇)
雨意散文 篇1
雨意湿心-原创散文
听!夜雨敲窗,声声阵阵,不甘寂寞。一帘疏雨惊梦醒,今夜再无睡意,任飘摇的思绪,在雾雨中漫飞……
一个人,喜欢举伞细雨中,将脉脉情怀,付诸雨丝。雨滴落在伞上,淋湿了伞下的心……走在微雨里,新凉丝丝萦怀,雨湿的芳草径上,梨白点点,盈满珠泪。拾起心香一瓣,深嗅,却被它的泪滴沾染了面颊……
微云淡拢雨疏绵,
小径梨芳落痕残。
难释春风无限恨,
犹挂珠泪满枝干。
这首《微雨梨花》,是我在去年最寒冷的日子里,对春天的怀想。而今时值清夏,再逢夜雨,忆起梨花的芬芳素靥,心,仿佛又被花雨打湿了,有些许的寒凉。记得春日,微雨里,用相机摄下雨润梨白、蔷薇着露、细草含羞,雨中始终有着别样新意。心,欣喜着,粘泥湿鞋袜也在所不惜。
喜欢独自一人,听雨南窗下,静坐一隅,淡茶一盏,任茶香袅袅,思绪在雾气中游离,在诗词的画卷里缱绻。
入王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的禅意梦境;听苏轼“古调独弹,每逢暮雨倍思卿”情思倾放;品晏小山“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无语落寞;观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闲适淡定……。
一个人,迎窗而立,临风听雨。一首《再湿西湖雨》,伴我雨润的心情,淡淡的.,雾般缥缈……
雨还在下,落满一湖烟
断桥绢伞,黑白了思念
谁在船上,写我的从前
一笔誓言,满纸离散
雨~~~站在湖边
雨~~~遥望北岸
雨还在下,落满一湖烟
断桥绢伞,黑白了思念
谁在船上,写我的从前
一笔蝴蝶,满纸离散
我的告别,从没有间断
西子湖上,一遍一遍
白色翅膀,分飞了流年
长叹一声,天上人间
雨还在下,淋湿千年
湖水连天,黑白了相见……
若人生的初相见,能在西湖烟雨中,那会是怎样的烂漫与诗意,花纸伞下的邂逅,是绵延不绝的雨丝,点点滴滴万千缕……。
小时候的我,读过刘半农的一首诗——
我来北地将半年,
今夜初听一宵雨。
若移此雨在江南,
故园新笋添几许?
当时读后,心生懊恼。北方半载的一场喜雨,也要被作者移往江南,去圆他的故园梦。而江南,那是以烟雨诗情著称的,怎就这样贪心!而今想来,禁不住哑然失笑。童年的那场雨梦啊,温暖而遥远……。
独羡那雨中蓑笠翁,在烟江绿意深处,独钓桃花清潭水,细雨斜风醉不归。纷繁琐事无相关,群山为伴鹭为友。是漫天飞卷的云朵,徜徉诗意逍遥里。
又羡那卷帘的伊人,嫣红染颊酒未消,不道绿肥红瘦,却道海棠依旧。展素笺几页,书淡墨几行,蝇楷小字,娟秀典雅,是雨中盛放的海棠,娇羞万朵正怡人。
雨夜中作画,墨点芭蕉万千声,笔随帘外雨意浓。夜雨西窗共剪烛,问君何日是归期?雨窗下调筝,弦揉相思缕,韵传梦几回,素手难调千千阙,声声弦弦遣谁听?
收回吧!雨雾中的飘摇思绪,雨的诉说,暂且搁笔。
抬眼望,窗外雨声延绵,雨落依旧。此刻,只愿将自己化作唐宋诗篇,长眠雨的印记里,任雨丝飘扬缱绻,点点,淋湿心境……
雨意散文 篇2
(一) 散文的“散”。
在中小学的语文课中, 关于散文的特点, 虽因文章不同而有不同的的概括和说明, 但一般都万变不离其中, 即“形散而神不散”。 “散”的含义大致有几层:语言不受音韵、格律、句行的限制, 是自由的散体;表达方式可以灵活 (散) , 如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 随意运用:既可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 间杂其他方式;也可几种表达方式相结合, 收综合之功效。结构要散得开, 海阔天空, 挥洒自如。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的内容可以收纳在一篇小小的文章中, 例如郭沫若的《灯》就是从眼前的灯引出古“希腊的火炬”、航海的灯塔、山那边的灯——革命的希望。《天山景物记》自山外到山内, 从草原边沿到中心, 由雪山脚到山顶, 再由山顶到果子沟深处, 真是海阔天空, 挥洒自如——中心是天山美、祖国美。 鲁迅先生说:“散文的体裁, 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指的也是这个“散”。
(二) 散文的“不散”。
“不散”指散文的中心, 或阐述一个道理, 或表达一情感, 或反映一种状态, 或渲染一种气氛, 总有一个中心, 这就是散文的“神”。因此, 散文“散”的是貌, “不散”的是神, 貌散而神不散, 是散文的根本特点。这里有个比喻比较恰当:好比渔夫手中的网, 放得开, 撒得远, 但手中的网纲却是紧抓不放的, 一旦需要, 纲举目张, 收起来即可。
(三) 散文的其它的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是散文的根本特点, 但除外, 散文具有的其它特点也是不容忽略的。
1.“小”, 指散文的篇幅小、题材小。
好的散文总是以短小见长。如宋人周敦颐的《爱莲说》就是这样一篇古今传诵的佳作。文章的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首先,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莲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 却纤尘不染, 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写出了它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 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大有“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味。这部分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 集中体现莲花之美, 而关键就在于一个“洁”字。作者托物言志, 寄予了自己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也反射出自己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 分评三花——菊、莲、牡丹, 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将菊花的隐逸, 牡丹的富贵与莲花的高洁相对比, 使“爱莲”之主题得以加深。并以莲自况, 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概叹: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 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 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 耐人寻味, 发人深省。 而就是这样一篇寓意深刻的文章却仅仅只有100多字——“不枝不蔓”, 优美简炼, 的确是如莲之美。散文不仅篇幅小, 绝大多数散文的题材也小:花草虫鱼、山水沙石, 一缕情思、一种念头, ……借助这种小题材, 以小见大, 因薇知著来说明人生的大道理, 抒发人类的美好情感, 歌颂真、善、美, 鞭笞假、恶、丑。郭沫若的《银杏》就是一篇用小题材蕴含大寓意的典范文章。《银杏》写于抗战时期的1942年5月23日, 发表在5月29日的《新华日报》上。开篇一句“银杏, 我思念你!”深切的呼唤把人们的思绪牵引到那艰苦的抗日战争年代。文章虽然题为《银杏》, 但显然目的不仅仅是在写银杏, 作者写银杏的古老, 银杏的美、真、善, 其实是赞美我们祖国的历史悠久, 人民的美丽和真与善。而文中写银杏的蓬勃, 端直, 挺立, 坚牢, 庄重, 嶙峋, 洒脱……正是表明作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正直, 坚强与不屈。这种美丽的树是中国, 以及中国人的代表。文章还告诉我们银杏正一点点在人们的记忆与思想中消逝, 它意味着在银杏身上所传载的中国人的正直, 坚强, 种种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美德, 也正随之隐遁, 消亡, 表现了作者心中深深的遗憾以及无奈。“大家虽然都在吃你的白果, 都喜欢吃你的白果, 但的确是忘记了你呀”则讽刺了那些汉奸, 并批判了那些作为中国人, 受过中国的哺育与滋润, 却忘记了自己是炎黄子孙的人们。由此可见, 散文的“小”蕴含着“大”。小题材、短篇幅囊括了宇宙万象中任何一个细微的角落, 包孕着人际世界中所有深刻的、具有哲理性的思想。正如著名作家冰心所说“一室便是宇宙, 花影树声, 都含妙理”。
2.“活”, 指表现形式自由灵活。
散文在文学作品中是表现形式最自由、最灵活的种类。散文反映的事务包罗万象:小到花木虫鱼, 大到宇宙空间, 因此, 散文的表现形式也格外自由灵便, 不拘一格。例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写童年时候欢畅、快活的生活和刻板枯燥的私塾岁月, 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孩子身心健康的束缚和摧残。文章结尾却写了这样一件事: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 孩子们就各做各的事, 鲁迅呢, 却是画《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 居然画了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 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已经做了店主了, 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乍一看去, 这这卖绣像、开锡箔店、做店主、升绅士等等, 似乎与文章的中心没什么关系, 似可不写, 其实不然, 试想, 在“三味书屋”这种令人窒息的环境下, 能够画出一大本绣像来, 本身就是一件十分有趣而难忘的事, 而绣像以后的命运如何、现在又怎样, 自然是读者所关注的。这里, 作者没有刻意安排, 而是顺势带出, 写得形象生动、幽默风趣, 因而读起来没有丝毫啰嗦、累赘的感觉, 相反到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 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这正是散文自由灵活的特点带来的特殊的艺术效果。除此之外, 散文的“活”还表现在文章形式完全受作者思想、情绪、意念所支配, 作者在生活中有了某种感受、就可以尽情、尽兴地写, 而不受任何形式上束缚。当然, 散文的自由灵活, 并不等于说它不受任何限制。散文所受的制约就是文章的“主题”, 一篇散文, 无论篇幅长短, 无论体裁大小, 都要表明一种思想, 阐述一个观点, 反映一缕情思, 说明一个过程。这就是主题, 这也就是“貌散而神不散”的具体体现。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说:散文就像涨大水时的沼泽, 两岸被淹没了, 散漫得很。
3.“真”, 指“真情实感”。
散文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 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作者把自己独特的生活、情感通过艺术加工直接展示给读者, 而不像小说、戏剧、诗歌那样, 要借助于虚构来反映生活的本质。故这里说的“真”首先是指散文反映的人和事实真的;其次, 是作者的感情是真的, 是作者真情实感的直接抒发, 因此, 散文更也接近生活。例如, 冰心的散文作品往往张扬“爱的哲学”, 大胆抒写个性, 这就与她的经历密切相关。1900年冰心出生在一个“不旧也不怎么新”的家庭, 正直的海军军官的父亲给了她爱国, 民主的启蒙教育, 而贤惠的母亲则给她以无限的慈爱并引导她真诚地爱人。这样的家庭及童年生活, 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播下 了“爱”的种子。所以, 她常常用最喜爱, 最自由的文体——散文, 真实地抒发自己的感情。比如《寄小读者》。又如, 朱自清在谈到他的著名散文《背影》的写作时曾说道:“我写《背影》, 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 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好处, 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 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似乎说不到意境上去。”可见, 真实的感情, 自然而然的流露, 使得散文更加接近生活。
二、结语
有人把生活比作一个沼泽, 把散文比作 “从沼泽里挖出来的珍珠” (是生活中有价值、闪光的而且是为作者深切体验了的东西) , 把其他的文学形式比作是“用这些珍珠加工成的各种各样的珍宝、首饰”。因此散文的美是“天然去雕饰”的美, 是自然的美。总之, 散文正是因其取材广泛, 摇曳多姿;情感真挚, 具有较强的抒情性;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如同五彩斑斓的风景画, 读之令人喜爱, 让人陶醉。
摘要:散文的特点是什么?“形散而神不散”是普遍认同的观点。但散文以小篇幅、小题材反映大世界, 表现形式自由灵活, 抒发情感真实直接等也是不容忽略的。
关键词:散文特点,篇幅小,形式活,感情真
参考文献
[1].编委会.80名家谈散文创作[J].文学自由谈, 2002
[2].编委会.中外文学名著鉴赏[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3
吟一曲夏花致雨意 篇3
在清凉的雨中穿行,路上没有一个人,寂寞从心中流露出来。抬头仰望天空,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朦胧了我的双眼。听着树上鸟儿的欢唱,我的心中泛起一丝涟漪,这鸟儿莫不是上帝派来的天使,给人间带来了幸福、欢乐!
雨,越下越大,如同断了线的珠子,一颗一颗地散在地上,敲击在房顶上,掉落在人们的心中,犹如一支脱俗的小曲儿,表达着雨对万物的热爱,对大地母亲的依赖,以及对生灵的怜悯。雨,胜过一切音乐家,它演奏的曲子净化着人们的心灵,使世间一切污浊化为尘埃。周围静静的,只有雨在演奏着,你听,“沙沙沙……”,我好似站在一条小船上,面对着惊涛骇浪,去闯荡我勇敢的心,又如同置身花园里,看着花儿与蝴蝶翩翩起舞,娇艳欲滴的花儿被雨沐浴过以后,越发显得高贵,那绽放的新蕾是生命的象征,也是生命的开始,生命永远不停地轮回着,永不停息。
雨,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小精灵,它为树木洗去灰尘,使树木变得如翡翠般绿;它飞到花园为花儿拂去灰尘,使它如同妩媚的少女在风中轻轻摇晃着她那美丽的花裙;它飞到小城的每一个角落,给小城带来生命的色彩。它飞到果园里、飞到田地里、飞到树林中、飞到附近的一切上,如同仙女在翩翩起舞,又如同落叶在随风旋转,一切都是那么和谐,那么安静,就好像大自然在雨中静静地睡了过去。
雨停了,可在我看来它永远不会停,只是静静地在人们的心中挥洒着无限生机。
【编辑评点】
文章的语言非常优美,“它为树木洗去灰尘,使树木变得如翡翠般绿”等语句,表现力很强。小作者细腻地描写了雨给大自然带来的勃勃生机,表现出对雨的赞美和喜爱。
云 霆
雨意作文 篇4
深夜里,当这个城市都熟睡之后,世界开始哭了。轻轻地,生怕吵醒喧闹了一天的孩子们。细细的泪丝,在风儿的抚慰中,盈盈地润入了大地干涩的喉咙。
东方的微白,在拂晓中宣告新一天的开始,街上开始有了稀疏的人群。俯瞰这座城市,没有炊烟,有的仅是郊区工厂的废气。渐行渐多的人群又开始了熙攘的一天。五颜六色的花影在雨伞与雨衣中交融,汇着轻轻的雨丝,朦胧的雨气显得分外和谐。
“哎,怎么又下雨了,真晦气。”衣着时尚的上班族开始发牢骚。“就是,才停几天呀,我家的孩子又还得我接送,好好的下什么雨呢!”旁边的路人附和。路上的行人不时抱怨一两句,他们都不喜欢这天气。惟有孩子们,懵懂地看这大人们的反感与不屑,把小手探到伞外没有庇护的世界,恣意地体会着这微凉的快意。也许,他们也不懂,只是以孩子的未知体验体验这世界赠与他们的一切。
炊烟在远山的那边袅袅升起,这座熟睡的村庄在雨点的嬉戏声中醒来。山上的碧树在雨点的润洗后更加鲜亮光泽,小河又汇入了阵阵的哗哗。树边的小草更加油绿的呈现自己的顽强,花儿也在雨露中尽吐芬芳。村妇们探出头来看着这快慰的雨,脸上露出了甜美的笑容。孩子们也早已从被窝里爬起,寻着伴的`闹去了。
”孩子他爸,一回送娃去上学。”质朴的声音从哔卜的柴火声中响起。“哦,路上是有点滑,不过,咱今年的庄稼可是又大丰收了哦”农村大汉在砍柴声中回过头来,脸上洋溢着无以言喻的喜悦。“阿爸,今年的猪草肯定有会长的很壮啦,也为我的学费出了把力哦”孩子不时也插上一句。“恩,娃好好学,今年考上高中,也好给咱家争光。来,咱们开饭……”。
散文-寓言式散文 篇5
课型:群文阅读课
主题:寓言式散文 议题:如何阅读寓言式散文? 选文题目:《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读中感悟体会,理解文意,挖掘寓意
2、正确把握百合花的形象, 学习模仿本文的写作手法。
3、通过学习,坚定信念,树立自信心,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用自己的实力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意,品味并积累作品中清新质朴、意味深长的语言。教学难点:领悟文章运用拟人及层层衬托塑造百合形象的写作方法。教学步骤:
一、读文
(一)读《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
1、阅读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要求:① 读音正确,声音洪亮。② 把握好感情基调的变化;(2)思考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在百合开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艰难困苦,它又是凭借什么战胜这些困难取得成功的?。
2、学生自读
3、阅读展示
(1)说说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一株百合从发芽到开花结籽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百合的赞美、敬慕之情。(2)在百合开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艰难困苦,它又是凭借什么战胜这些困难取得成功的?文章主要运用了哪几种写作手法?(分组讨论)
明确:它遇到了环境的阻挠,客观上,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偏僻遥远的山谷”,“高达数千尺的断崖”,这一切都成为百合开花的自然阻力。其次,人文环境的不协调:野草蜂蝶的嘲笑、讽刺、鄙夷、挖苦,也给百合花带来了不小的精神压力。自身的弱小、不起眼也给它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面对这一切,百合丝毫不动摇,它以坚定的信念,不畏讥讽的自信,坚忍不拔的毅力,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时刻不懈的努力对抗着来自断崖、来自野草蜂蝶的阻挠,最终以开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以开花宣告了自己的胜利。写作手法:象征、托物言志、衬托、对比
(二)读《秃的梧桐》
例如:
1、请大家自由阅读课文,勾画你认为描写精彩的句子,与大家一起分享。
2、思考:你读出了梧桐的哪些特点?
明确:①不任人摆布;②不禁锢自己;③不固守现状
二、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1、小组合作交流
这两篇寓言式散文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明确:都用到了象征的写法
2、教师总结
生命是伟大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生命而顽强地奋斗,不要惧怕遇到的挫折,遇到的阻力,哪怕暂时不能战胜它们,也要努力地播种下希望,用自己的精神影响下一代。
三、推荐课外阅读 《野菊花》
四、板书设计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秃的梧桐
象征
附教材: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的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 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秃的梧桐
——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
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憔悴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葱茏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
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
——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地说。
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选自苏雪林《绿天》)
野菊
金风飒飒,银霜沉沉。
秋阳艳丽,四野俱寂,霜枝无语。黄灿灿的野菊,丰满鲜嫩地伸展着,翠绿肥硕的叶子,像打开的伞架,支撑着金黄的花盘,在晚来的秋风中轻轻地摇曳。“天生傲骨差相似,撑住残秋是此花”。
静读陶诗未终卷,又乘秋风观野菊。
我穿行在馥郁的秋风里。我看见夕阳的车轮,向远方滚去。田埂旁,池塘边,土坡上,我诧异地看着这一簇簇金灿灿的野菊,满目秋艳,它默不作声的美,依然震撼了我。苍凉人生,至情至性,有了野菊的映衬,人格人品的意味格外深长啊!秋来倾听菊语,雨霁捕捉竹籁。我的灵魂闪烁在秋阳、翠竹的光影婆娑中,我在细密的花纹中拣起人生的金子。
野菊随地发,涢水逐门生。
我怔怔地站在乡野中,府河畔,仿佛一瞬间成了写意画中的背景。人在野菊丛,心随年轮走。从秋风寒霜中,我看到野菊的笑脸,一丛浓绿从脚底漫进我的心灵,我呼吸到野菊芬芳的气息;从奔跑的秋阳中,我看到它打在希望树枝上发出的银铃般声响。看一方水土,被一方水土营养,观秋野被故土野菊滋润。岁月复年轮,庭院深几许?遍野黄花,风骨霜艳无重数……沧桑观花花不语,枝头抱香秋千去。菊以它不争的从容开在晚秋,默契着思想者和隐士的情怀。思想者的沉默如菊,也昭示着一种精神力量。而无知者的喋喋不休,却暴露出内心的苍白。野菊寂寞而不失望,孤独但仍从容,这是野菊的涵养,也是野菊的风度。对野菊的钟爱,是我对庸俗社会关系的一种逆动,也是一种物我两化的冲动和实践,更是我心灵全部的最终皈依。境生情,情生心,心生境,人生与自然物象的契合。
我看过很多野菊,在田野,在大路边,在树林中,在草丛里,到处都有耀眼的野菊花,但它们都开得很小,小得像一枚很不起眼的硬币。而我家老屋的篱笆上贫瘠泥土中的野菊花却开得如此灿烂、坦荡,给我一种惊奇。我如同喝下一杯积年陈酿,沉醉不已。
我徜徉在篱笆墙的野菊中,这时,复杂变得简单,愉悦取代烦恼,虚伪回归真诚。我是乐意在这境地里筑茅庐而住的。
野菊是花中的忍者,餐霜饮露,清淡素雅,幽冷隽异,甘苦自知。完美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口号,也是一个漂亮的陷阱。野菊花它不是招摇的,而是寂寞的,它在寒霜中美得朴素、执著、天然……
我爱老屋篱笆墙的野菊,是向生命的高度冲刺,是贴近大地的呢喃细语,是对生命的繁茂与美丽的那份苦苦眷恋和期待。
【雨意散文】推荐阅读:
雨意的心情随笔07-11
【优美散文】抒情散文09-25
【散文专题复习】先秦说理散文07-06
周国平散文论周国平散文论周国平散文05-15
散文家谈散文教案定稿08-17
散文家谈散文教学设计07-05
能用试题:散文家谈散文06-12
《散文家谈散文》教学设计07-22
第一次写散文-500字初一散文作文05-13
搁浅散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