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数学教学论文(共11篇)
学习数学教学论文 篇1
“学习,学习,再学习”
-“课内比教学”之感受
湖北省咸丰县湾田小学曾良明
这次全县“课内比教学”大比武在我校已经基本告一段落。作为即将退休的我,也参加完了第一轮的比赛,结果如何尚未知道。我认为自己,能积极地报名参与,能认真地去参加比赛,就已经很好了。至于结果怎样,并不是最重要的了。在这段紧张而又激烈的比赛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
首先,自我闭塞,以老卖老,不抓紧学习,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很危险的。
在以前,我总以为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各方面都还说得过去,却很少参加这样的活动。缺乏这样的锻炼。结果真到了比赛的时候,感觉到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是那么地匮乏,真正认识到自己与优秀教师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决定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利用业余时间,多看教育书籍,多向年轻教师学习,随时给自己充电,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其次,应该抓住每个锻炼的机会,不断地磨砺自己。正如古语说的,“百炼成钢”。以前参加的机会少,即使有机会了,自己也往往没有很好地抓住机会。有时甚至认为这些活动是搞花架子,根本不适用。所以平时自己以为容易的事,往往一做起来,就是眼高手低了。
其三,多向优秀教师学习,虚心向他们请教。
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我们往往把自己淹没在批改学生作业的题海之中,却忽视了与教师们的交流、讨论、学习。久而久之,我们的教学就落伍了,有些甚至是有些不合时宜了。
其四,在教学工作中,应该有严谨的态度,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细节。
在工作中,总的来说我是认真的,但有时候我又觉得平时偶尔马虎点没关系。可真正到了这次大比武活动中,我就发现,我们的工作也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平时的习惯,这一时半会儿,还真的是难以改正啊。虽然难改,但我一定要坚持改,尽量向优秀教师看齐。
最后,我觉得还是应该多化时间,经常地进行一些自我总结,这样进步也就会更快些。
以上这些是我的内心感受,点滴体会。正如,上次柏州老师说的,“看着是套话,但却是大实话啊。”
[学习,学习,再学习教学反思]
学习数学教学论文 篇2
一、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素材,增强体验真实性
由于初中生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生理发育特殊、心理状态多变、学习知识能力强等方面的特点,但也存在着缺乏丰富社会生活经历,掌握数学知识有难度、注意力不持久、抽象思维能力弱等方面的缺点。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学生所具有的实际情况,在进行数学新知识教学前,充分研究教学内容,把握教材的知识点和关键点,抓住学生认知的规律,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增强对一些抽象数学知识认识的能力,形成初步的感性认知印象,为学生以后深刻了解知识内涵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如在教学函数坐标点时,为了让学生对函数坐标有清晰的认识,我将函数坐标比作是每个学生在教室所处的位置,这使学生对此有深刻的印象,思路逐步打开,学习起来特别轻松。同时,数学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无时无刻不在为生活服务,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进行紧密的结合,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相通之处进行有机的联系。这样学生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对数学新知识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减少了对数学学习的畏惧感,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了探索真知的欲望,提高了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供学生体验机会,强化学生体验实践性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中的再创造。实践活动是促进和提高学生素质提升和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创设问题的情境是实践活动采取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是在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进行亲身体验,掌握数学知识结果,体会数学证明的思维和方法。新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向学生提出具有探究意义的数学问题,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知识抢答、解题竞赛等多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互助活动中,愉悦心情,提升解题技能、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学习成绩。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多参加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有进行体验的时机,我要学生采用小组互助学习的形式进行探讨,指导学生采用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思想进行体验教学。学生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而且通过亲身参与对新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深刻领会体验心得,体现学生体验指导性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对体验性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我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一要重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促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解决生活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社会,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所以教师在实践中,要体现学生学习能动性,将学生引入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增强解题能力的培养。二要多创设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向学生提供一题多解题型,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解题思路的研究和探索,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严密推理、丰富想象、系统整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技巧和能力。三要加强合作交流,留给学生进行体验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高。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探索和合作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网络家教作演示型交流、讲解解释型合作交流、作业批改互助型交流、争论辩解型合作交流等几种形式,运用合作学习的机制,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体验学习是在素质教育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始终,让学生在切身体验中认真思考,使学生在认真思考中进行思维创造,从而在思维创造中发展学生学习能力。
摘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采用题海战术,进行满堂灌、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凸显和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广泛实施、深入,本文作者从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素材,增强体验真实性、提供学生体验机会,强化学生体验实践性及教学实践体会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学习数学教学论文 篇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掌握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创设学习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这样一来,学生便在一个愉快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增进了对数学的情感,学习变成了一个赏心悦目的活动。
作为教师就要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或以感官刺激吸引学生,或是揭示事物的矛盾,或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自己主动“卷入”学习活动中。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建构数学学习情境呢?
一、构建紧扣目标的数学学习情境
想要构建学习情境,提出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要具体,要有启发性,不能出现太多?“与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无关的干扰信息,否则学生很难对情境中的主次、轻重作出明确的区分。只有学生能看懂问题含义的情况下,才能主动进行探索。
在教学《倍的认识》这一课时,有位教师构建了“庆丰收”的情境:在“丰收节”上动物们快乐地开展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和游戏。这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说出一句带有数字的话,在学生普遍说出某种动物的数量时,教师适时引导:能否说一说两种动物数量的关系呢?这时学生就积极寻找两种动物的数量关系,教师再找到切入点揭示本课学习内容。
在此案例中教师构建了一个“庆丰收”的学习情境,使本来显得枯燥的倍数问题,在一种欢乐与祥和的气氛中呈现出来,学生就会觉得有趣,就会对学习内容产生好奇,这样的情境是符号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里特点。而且老师让学生说一句带数字的话,那么学生的关注重点就放在数字上,这时老师要求说说两种动物间的关系,那么学生自然很快能说出两者的关系,从而很快的引入到今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是非常自然,一气呵成的。
二、构建关联生活的数学学习情境
生活是一个数学的大课堂,其中蕴涵着许多数学素材。好的情境是现实生活的浓缩,在教学中构建与生活有关的学习情境,旨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在教学用简便方法运算时,有些同学对“156-97=156-100+3”中先减100再加3总是难以理解。我们就构建这样的数学学习情境:妈妈有156元钱,到商店买了一件97元的衣服,妈妈应该怎样付钱?最后妈妈还剩多少钱?学生马上回答:妈妈可以给售货员一张100元的钞票,售货员会找回3元,这时妈妈还剩59元。当学生无法理解时,我们应把抽象的数学问题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因为学生有买东西找零钱的生活经历,所以很快明白:妈妈的钱身上就剩156-100=56(元),而售货员还应找还给妈妈3元,所以找回的钱是多付的部分应再加上3元。因此我们把减去97看成减去100,就多减了3,那么就应该再加上3。
这里巧妙地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抽象的运算获得了具体经验的支持,学生不仅轻松地理解和掌握了简便运算,而且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构建有兴趣的数学学习情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背景来创设情境,促使学生自觉地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情境创设充分发挥其既满足学生学习欲望,又学好数学知识、增强学习能力的作用。
作为低年级的数学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多留心去挖掘生动活泼、充满童真童趣的情境,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唱歌、表演等,去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笔者听过一节《9的乘法口诀》公开课,教师创设了如下情境:老师问: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学生一定都说喜欢!老师接着说:你能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动画片吗?请仔细观察、用心听,片中出现了哪些数字?(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曲《一个师傅三个徒弟》)学生回答:72和81。老师再说:是啊,孙悟空有七十二变,他们经历了八十一难。72和81这两个数字就和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有关。
这位教师紧紧抓住低年级孩子的心理,投其所好,把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搬进课堂,通过这样新鲜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本身的魅力,并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四、构建统一和谐的数学学习情境
郑毓信教授说:“好的数学情境,就相关内容而言,不应该仅仅起到一个敲门砖的作用,也不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应该在课堂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所以构建学习情境时,要注意整节课的教学活动应该在一个统一和谐的情境中进行,不要只是在导入部分使用学习情境,而后就把情境丢一边。其实,教学过程的展开形成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只要我们把学习情境中的丰富资源加以整合,充分利用,无论是自主探究还是练习巩固都可以在同一情境中完成。
在教学《3、4、5的加减法》时,教师构建了“小猫过生日”的学习情境:伴随着“生日快乐”的乐曲,画面上出现了小猫和它妈妈为他准备的食物小鱼,请学生数一数有几条?猜小猫会吃掉几条?根据学生的猜测,请他们说出了3的加减法算式。随后安排:为了给小猫的生日会助兴,我们每组4个代表来参加投篮比赛吧。根据学生的比赛结果列出4的加减法算式。再安排分吃小猫的生日蛋糕来学习5的加、减法算式。
这里把所有的学习内容整合在“小猫过生日”这一学习情境中进行,设计简单,但是却很清晰,避免了众多牛马不相干的学习情境,那样会产生“走过场”的感觉。学习情境只是为教学服务,不能宣兵夺主。
总之,教师要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构建恰当的数学学习情境,把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学习数学教学论文 篇4
探究性学习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以“动手、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既是当前课程改革实施《新课标》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每一个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数学教学 探究性 参与 交流
《新课标》已经实施一个阶段了,从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来看,有些教师狭义的理解探究性学习的含义,过分追求探究性学习的模式,对探究性学习的定位存在一定的偏激,教学实践走入了单纯形式的模式,存在许多误区,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怎样才能走出误区呢?做简单剖析如下:
一、探究性学习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
探究性学习认为,学生是在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在这里,掌握学生的现实经验情况和基础知识水平,创设相应水平的问题情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究十分重要。而在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却恰恰忽视了这一点。一些教学内容,尽管教师给学生创设了一定的问题情境,也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表达交流,但学生却很难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根本谈不上自觉运用,甚至一些 学生自主学习陷入困境,对新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及拓展更是束手无策。以试题简便计算教学为例,当让学生尝试计算 9+3 时,班上30名学生有29名的计算结果都等于12。而让学生说出是怎样计算时却发现,尽管教师运用教具创设了一定的问题情境,并多方诱导,但绝大部分学生的计算方法仍停留在扳手指头上,少部分学生采用将大数记在心里再加上小数的方法,个别学生运用“因为10+3=13,9比10少1,所以9+3=12”,班上仅有一名学生利用“凑十法”进行计算。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在对新知的探究中,对未接触过的计算方法,无论怎样启发,都不会应用。因此,在教学学生没有知识经验基础的课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不能不顾及学生实际为探究而探究,仍应以引导讲解为主、自主探索为辅。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讲解,学生充分探究、交流、讨论与合作。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新知识真正的融会贯通。因此,要想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务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探究性学习离不开全员参与
探究性学习极力倡导学生在新知识中积极合作、群体参与。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及参与、合作、竞争、交往的现代意识,有利于学生形成会学、善学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又能使优等生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在这里正确把握能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动员全员参与合作学习是关键所在。为了使小组合作真正体现参与、合作、竞争、交往等现代意识,教师应给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中,小组每个成员应积极主动参与,乐于合作,使人人有事干,有话可说,有意见可发表,有疑难共同解决,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例如:一位教师教学三角形面积时,创设问题情境:“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你能把它拼成什么图形?看哪组拼的图形多?比比拼拼看。”各小组成员纷纷拿出已准备好的三角形图片进行拼图,合作气氛非常热烈,有的小组拼成平行四边形,有的小组拼成了长方形,有得拼成了四边形、正方形,还有的拼成了菱形,有一个小组拼出好多种图形,最后小组组长展示成果。这样的和作学习,全员积极参与、互动,真正将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
三、探究性学习离不开讨论交流
课堂教学疑难问题的解决,讨论交流是较有效的途径,一些问题经过师生的共同探讨,学生的相互交流便可迎刃而解。在这里,合里引导、确定合适的讨论主题直接影响讨论交流的效果。实践中一些公开教学中的讨论,仅仅是为迎合听课者的心理,烘托课堂气氛而设计的教学程序,是一种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性的讨论。这样的讨论,听起来叽叽喳喳,看起来舌战群儒,究起来空洞无物,只不过是做做样子给人看,毫无价值。不但不能解决课堂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反而
会滋长一部分学生轻浮、狂躁、傲慢的情绪。
要让学生课堂讨论交流有价值、有创新、有突破、有发现,教师务必精心设计问题,精心组织讨论,让学生在新知识的生长点处讨论;在知识的重点处讨论;在探求结果不确定处讨论;在新旧知识发生碰撞处讨论。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面向全体,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学习数学教学论文 篇5
猛溪教学点:夏显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指兴致,因为兴趣会激发出勤奋,而勤奋会创造出天才。一个人如果对某件事物感兴趣,那么他将集中注意力,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并极大地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首先我了解到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因素包括老师、数学和教学方式三个重要的因素。想让学生爱上你教的课,先让学生爱上你这个人,做一个学生真心爱戴和喜欢的老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自己所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这门学科的“趣”,教学时多采用一些新鲜有趣的教学方式,如经常做一些数学小游戏、运用动画课件学习数学、多动手等,使学生喜欢上数学。
第二,我学到了一些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比如我在教“能被3整除的特征”时,我说:“同学们:你们谁便说一个整数,我就能知道能不能被3整除。”这时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关注生活同数学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价值,透过数学,把学生的兴趣引向深入。为学生提供争辩的时空,使学生乐享数学学习过程。在课堂中挖掘孩子的潜能,使孩子感受成功的愉悦。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方法,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
学习单元主题教学的学习体会 篇6
单元主题性学习,就是以章节或几个相近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进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使课程每一个小教学内容与与其他相沟通,同时也可以把书本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主体的活动,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选择:
一、单元主体性教学更能接近学生教学实际
每一节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的联系的一起的,生活是学生的最好老师。可以把学生引入大自然,引入社会。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领略他们能观察到的大自然的方方面面。在自然中学习知识,在学习知识中升华对自然的认识,不仅可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深厚感情。比如在教学位置的同时引申学生对校园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引导孩子们通过听、看、问、讲、等多种形式去了解、发现、感受学校风光的美,然后把自己通过听、看、问等方式了解到的内容回到课堂来说给同学听听。
二、单元主题性教学更能促进教学实践的开展
我在开展做家务活动中,让学生到家里帮助父母做家务事,然后到课堂里与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在教学物体的图形时让学生们摸一摸,做一做相关的游戏。通过这一系列的亲身体会、扮演,学生们就有了设身处地地去把握作品中的角色。体会、扮演实际是一次再创造,学生在体会、扮演过程中必须实行角色的转换,给人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现其情的身临其境的感觉。三采用单元主题性教学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强化,突出单元教学的特色
每一节的教学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和亮点,但是这仅仅是简单的勾勒,而不能形成美丽的画面,想相关的主题放置到一起进行展示,会起到效果强化和叠加的效果,而不会学习完了就放置一边,同时还有利于实践活动和校本教材的研究,形成自己和团体的教学特色。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做单元教学的有心人,做到单元学习与章节活动的紧密结合,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从生活出发,把学习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回忆之中,提升的实践能力,在综合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实现课堂和单元教学的无缝衔接。让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序、有效、真正落到实处。
大兴镇东后完小
学习数学教学论文 篇7
那么怎样借助数学伴侣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习呢?
一、辅助手段的巧妙运用———“天堑”变“通途”
案例:如下图, 在△ABC中, BD=2DC, AE=BE, 已知△ABC的面积是72平方厘米, 求四边形ACDE的面积。
虽然没有直接计算一般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但是只要转变解题思路, 借助于辅助线, 就可以让思路豁然开朗。如图, 连接CE, 可以观察到△CDE与△BDE等高, 加之从条件中得知BD=2DC, 所以, 我们可以推出1个△BCE的面积等于3个△CDE的面积。又由于△ACE与△BCE等底等高, 所以l个△ACE的面积等于3个△CDE的面积。从而可以计算出四边形ACDE的面积为72+ (3+3) × (1+3) =48 (平方厘米)
可见, 辅助线的添加是解决较复杂图形题的关键, 只要学生肯动脑筋, 仔细观察, 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难题。
二、辅助工具的合理利用———解决了学生的“无米之炊”
辅助工具就是指具有真实、具体、直观、形象优势,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为主动探索、主动实践, 同时把操作与思维紧密结合起来的辅助性学习工具。它的优势在于: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还能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 促进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
例如:在计算较大数目的四则运算时, 可以借助计算器辅助计算。再如, 在画几何图形时, 要借用直尺、三角板、圆规、量角器等画图工具。在初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时, 可以借助计数器。在探索圆柱、圆锥体积关系时, 可以借助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体的玻璃器皿进行实验、探究和验证。在学习克、千克时, 可借助天平、1克、5克、10克等大小不等的砝码以及大米、黄豆、鸡蛋、2分的硬币进行测量和体悟。在认识千米、米时, 可借助米尺、卷尺、标杆等等。
三、辅助思想的拥有———升华了学生的学习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提出:“学生通过学习, 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 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的理解, 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 是数学教育中实现从传授知识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更是未来社会的要求和国际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若把数学知识看作一幅构思巧妙的蓝图而建筑起来的一座宏伟大厦, 那么数学方法相当于建筑施工的手段, 而这张蓝图就相当于数学思想。
例如有些数学问题, 只告诉我们将某个未知数经过四则运算的过程和最后的结果, 要求这个未知数原来是多少。解决此类问题, 可以让学生清晰地体悟到逆推思想的核心价值。
案例:李白买酒
无事街上走, 提壶去买酒, 遇店加一倍, 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 喝光壶中酒。原有几斗酒?
本题的意思是:李白壶中原来就有一些酒, 每次遇到酒店就使壶中的酒加一倍, 每次看到花就饮酒作诗, 喝去一斗, 这样经过三次, 把酒都喝光了, 问:原来有几斗酒?
这道题我们以借用逆推思想, 其方法和策略是:从结果出发, 逐步向前一步一步推理, 每一步运算都是原来运算的逆运算, 即变加为减, 变减为加, 变乘为除, 变除为乘:现在是0斗, 则 (0+1) 是还没有看到花之前有1斗, (0+1) ÷2是还没有遇到酒店加一倍, 这样做三次 (0+1) ÷2=0.5 (斗) , (0.5+1) ÷2=0.75 (斗) , (0.75+1) ÷2=0.875 (斗) 。
四、辅助学科的融入与渗透———让数学学习成为诱人的“美味大餐”
文化或学科知识的发展不是相互隔离、彼此封闭的, 而是相互作用, 彼此关联的。这意味着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要相互开放、相互作用、彼此关联。
1. 语文学科的融入和渗透———为数学学习增添了浓厚的文学内蕴
例如:卢挚的《双调·蟾宫曲》:想人生七十犹稀, 百岁光阴, 先过了三十, 七十年间;十岁顽童, 十载尪赢。五十岁除分昼夜, 刚分得一半儿白日, 风雨相催, 兔去鸟飞。仔细沉吟, 都不如快活了便宜。
(1) 曲中出现了那些数字?
(2) 曲中巧妙运用了减法, 你会用算式表达吗?
(3) 曲中巧妙运用了除法, 你会用算式表达吗?
通过以上的例子以及前面所举的“李白买酒”的数学题, 可
以发现, 唐诗、宋词、元曲等古文、古诗都是让学生提神醒脑、赏心悦目、不可或缺的数学伴侣。
2. 美术的融入与渗透———提高了审美意识和空间想象力
例如:教学“平面图形的密铺”一课, 教师巧妙运用竞赛的方式, 让学生展开想象, 先在纸上画出自己想拼出的密铺图形, 然后自由地利用教师提供的各种塑料图形学具进行密铺, 并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从而既培养了学生的美感, 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 历史的融入与渗透———增强了历史自豪感与责任感
例如:公元1631年, 英国数学家欧德莱认为, 乘法是一种特殊的加法, 于是他就把加号斜着写, 以表示相乘。这样“×”就产生了。1659年, 瑞士人拉恩首创除号“÷”。他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 表示平均分。这样“÷”就产生了。请问:除号的产生比乘号的产生晚多少年?
学生在享受解题成功快乐的同时, 也让学生懂得了乘号和除号产生的历史:是什么时候产生, 又由谁发明的?
4. 地理的融入与渗透———拓展了视野, 感受世界的广博
例如:位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全长6400多千米, 流域面积达到705万平方千米, 约占南美洲总面积的40%。每年流入大西洋的水量就有6600立方千米, 约占世界河流入海水量的六分之一。请问:南美洲的总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世界河流总入海水量大约是多少?
由此可见, 在分数、百分数数学问题中很自然地融入了地理方面的内容, 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5. 生物的融入与渗透———树立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和信念
例如:据科学家研究, 100平方米森林每天吸收的二氧化碳等于10个人每天呼出的二氧化碳;l公顷森林每天释放0.73吨的氧气, 等于1000人每天呼吸所需要的氧气。请问:多少公顷的森林可供10000人100天呼吸所需, 并同时可将他们这100天所呼出的二氧化碳完全吸收?
学习数学教学论文 篇8
【关键词】课堂中 学生 主体
初中数学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数学相对困难。因此对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因此,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了稳定而持久的兴趣,就会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聚精会神,学生的思维就会与教师的思维同步,可以高效率获取知识。可见,要让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将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一、情感教育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构建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间情真意切才能使学生满腔热情的投入学习。如果教师对学生冷漠、鄙视、厌恶、嫌弃,他们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并向逆向转化;反之,教师对学生爱护、关怀、理解、体贴,他们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反映,并可能向正向转化。大量的实例表明:无论怎样的学生,都会在情感的感召下,受到触动而接受教育,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因此情感教育是教师为每个学生的人生大厦铺垫的最初基石。我常常和学生说的一句话就是“课堂上我们是师生,生活中我们是朋友”。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很自觉,高兴地做老师要求他们做的事,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教师便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到因人施教。
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通常感到比较枯燥困难,这样就容易是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抓住学习要点、降低学习难度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
(1)充分利用课本上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在授新课过程中,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新的知识概念或数学方法,多数学生停留在在“似懂非懂”的层次上,这就需要教师在讲完课后及时布置练习题。因为课本上习题不仅难度适中而且紧贴教学内容,所以容易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所学方法。例如:“数的开方”这一节知识是新接触的运算知识,且抽象难懂。该节知识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关系到以后函数、平面解析几何在内大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基于此,我专门安排了一节习题课,即加固了该节内容又对同学们一些常见错误进行了改正,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2)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几何全等三角形判定这一章是几何推理证明的入门阶段,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攻克难关很好的入门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浅入深,以旧带新。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即帮助他们掌握了推理证明,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几何证明的基本方法。即努力根据已知条件推导未知因素,利用我们所学习的定理、公理、定义等对习题进行证明。这样即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又防止了枯燥单一,增加学生对习题的应变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原则。通过组织口答、互答、演示、互评、动手操作等活动,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习兴趣。比如:讲解全等三角形边角边判定定理时,让全体同学画一个三角形,使AB=10CM,∠B=40°,BC=15CM,然后让同桌的同学将他们所画的两个三角形重叠在一起,比较两个三角形是否能够完全重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三角形都满足哪些条件,进一步引导出“角边角”公理。即增加了公理的可信度,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学的“活”、学的轻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要善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培养兴趣,促进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还能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是比较受欢迎的题材。
适当分段,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主要困难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习惯用小学的算术解法,找不出等量关系,列不出方程。因此,我在教列代数式时有意识地为列方程的教学作一些准备工作,启发同学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画草图列表,配以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使同学们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在此基础进行提高,指出同一题目由于思路不一样,可列出不同的方程。这样大部分同学都能较顺利地列出方程,碰到难题也会进行积极的分析思维。
四、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書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题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以上观点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供大家参考。文中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数学教学论学习要点 篇9
1、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编排的原则是什么?
●心理原则 ● 系统性原则 ●一体化原则 ●兼顾性原则
2、中学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系有哪几个形式?
直线前进式和螺旋上升式
3、数学的特征是什么?
※抽象性 ※ 严谨性 ※运用的广泛性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目标是什么?
★所获得的数学知识应为学生的生存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不再强调向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结构,而且向学生提供具有现实背景的数学 ★体会数学与自然以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5、中学数学的教学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原则 ◆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原则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巩固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数与形相结合原则 ◆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原则
6、什么叫做教学法?如何看待传统教学方法?如何看待新教学方法?两者有何关系?
所谓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中教师的工作方式和相应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及其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它包括各种具体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其目的就是为了完满地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看待传统教学方法:
在长期的中学数学教学中所形成的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在传统的中学数学教学中行之有效,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即使在现代数学教学中这些教学方法也能够经过一定的变化与现代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而发挥作用,更何况在我国现阶段仍以传统教学为主的情况下,认真地掌握和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极为重要的。看待新教学方法:
概括地说,新的数学教学法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注重智能和情感的双重发展,注重于知识、技能、能力、品德与个性的全面发展,教学活动是师生和生生多边活动促进学生潜能发展的过程。
在客观上,要求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加强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双边活动以及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等。
♥♥ 由“单纯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师生共同合作”
♥♥ 由“封闭式”转向“开放式”
♥♥ 引入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 “再创造”、“探究式”教学方法将深入研究
♥♥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数学教学将大面积展开
二者关系: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要求学生系统把握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并且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法它能让学生接收更多知识而提高课堂的效率;而新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本学科的实效性。但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新的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缺点,关键是从什么角度来看,所以不能笼统地(或绝对)说什么方法好与不好。我们应对教学方法进行配合使用,取其长补其短,可能会起到较好的效果。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中的后一句就是说明在教学中要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
7、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首先应创造一个理想的课堂环境
二、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欲望和要求
三、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核心
8、简述什么叫做讲解法?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法?发现式教学法?并说明这几种教学法法的利弊。
讲解法:讲解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地,而且有重点地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是通过叙述、描述事实、说明问题,解析概念和规律,论证原理的教学方法。
讲解法利:教师在教学中能保持主动性、流畅性和连贯性,教学过程容易地被教师所控制,时间的使用上比较经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教授较多的内容等等。(讲求语言艺术)讲解法弊:
☆教师在教学中保持主动性和控制教学过程的进行,使得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往往难以得到保证。
☆教师的大量讲和学生以听为主的教学使讲解法教学容易成为“注入式”教学。☆教师同时面向全班学生进行讲解,很难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难以得到施行,学生的在学习中受到的是不平等的对待。
☆讲解法教学中信息的流动往往是单向的即教师→学生,这与现代教育思想中教学的信息流动多向即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和学生→←学生是相违背的。
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法:将教材组织成一定的尝试层次,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尝试来进行学习,同时又非常注意学习的效果,以强化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利:(1)有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2)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学生所学的技能 弊:
发现式教学法: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只给一些事实(或事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发现教学法利:(1)能发挥学生的智慧潜能;(2)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在动机;(3)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技巧;(4)有助于学生保持记忆。
弊:主要表现在如果完全由学生去发现,那样教学效率就会太低,这在教学中是不太现实的,毕竟教学就是要在短时间内传授大量的知识。
9、简述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法的一般步骤。
(1)启发诱导,创设问题情境(2)探究知识的尝试(3)归纳知识,纳入知识系统(4)变式练习的尝试(5)回授尝试效果、组织质疑和讲解(6)单元教学结果的回授调节
10、当前我国的数学教学模式的发展有哪些变化?应该注意什么?
(1)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进一步加强
(2)数学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逐步转向更多的“学生参与”(3)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突破口(4)教学模式由单一化趋向多样化和综台化(5)探究和发展的数学教学模式将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应注意:新授课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时应注重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一方面是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丢掉面面俱到一讲到底的旧传统,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教材,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当整合。
11、费赖登塔尔关于数学教育的五个特征是什么?
⊙情境问题是教学的平台 ⊙数学化是数学教育的目标
⊙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结论和创造是教育内容的一部分 ⊙“互动”是主要的学习方式 ⊙学科交织是数学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
三个词来加以概括—数学现实、数学化、再创造。
12、最能体现费赖登塔尔对数学教育贡献的三本书?
《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除草与播种—数学教育科学的前言》、《数学教育再探》
13、最能体现波利亚对数学教育贡献的三本书?
▲《怎样解题》(1945)、▲《数学与猜想》(1954)
▲《数学的发现—对解题的理解、研究和讲授》(1962)。
14、波利亚关于数学解题的四个步骤是什么?
(1)弄清问题(2)拟定计划(3)实现计划(4)回顾
15、我国“双基”教学的理论的“四个特点”是什么?
双基含义: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基础知识根据抽象程度的高低划分为知识、方法和思想三个层面。数学基本技能,是在熟练运用数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技能。包括推理、运算和作图
(1)记忆通向理解(2)速度赢得效率(3)严谨形成理性(4)重复依靠变式
16、“双基”教学的三个环节是什么?
▼问题引入环节 ▼师生互动环节 ▼巩固练习(精讲多练)
17、我国“双基”教学的经验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启发式”教学,这是教师在演讲时永远应当坚持的传统,不能忘记。§“精讲多练”(不过时)。
§“变式练习”,保证了数学双基训练不是机械练习。§“小步走,小转弯,小坡度”(三小)
§“大容量、快节奏、高密度”的复习课,独具特色。
18、谈谈你对我国“双基”教学的看法
用发展的眼光看“双基”教学 :
◆“双基”的涵义要与时俱进
19、数学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帮助理解数学
❤提高对数学的宏观认识
❤能够为数学教学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
❤数学史能够凸现数学的文化价值。20、《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是什么?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2)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1、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哪四个板块形成?
◇数与代数 ◇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
22、简述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1)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原则(2)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原则(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4)巩固与发展相结合原则(5)数与形相结合原则(6)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原则 23.简述我国当前数学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1)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进一步加强
(2)数学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逐步转向更多的“学生参与”(3)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突破口(4)教学模式由单一化趋向多样化和综台化(5)探究和发展的数学教学模式将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24.简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3)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6)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7)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8)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9)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10)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25、简述数学发展史上的四次高峰。
1.古希腊的演绎数学时期
2、牛顿——莱布尼兹的微积分时期
3、希尔伯特为代表的形式主义公理化时期
4、以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新数学时期
26、简述20世纪我国数学教育观念的变化
(1)由关心教师的“教”转向也关心学生的“学”
(2)从“双基”与“三大能力”观点的形成,发展到更宽广的能力观和素质观(3)从听课、阅读、演题,到提倡实验、讨论、探索的学习方式(4)从看重数学的抽象和严谨,到关注数学文化、数学研究和数学应用
27、简述数学教育的基本功能
(1)实用性功能(2)思维训练性能(3)选拔性功能
28、简述探究教学模式的主要操作步骤
(1)教师精心设计问题链(2)学生基于对问题的分析,提出假设(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问题进行论证,形成确切的概念(4)学生通过实例来证明或辨认所获得的概念(5)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思维过程,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29、名词解释
数学教学模式:数学教学模式通常是将一些优秀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加以概括、规范、使之更为成熟、完善,并上升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体现了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数学化: 数学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从一个问题开始,由实际问题到数学问题,由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由解决问题到更进一步应用的全过程。
最近发展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微格教学:以微型班、组为学习对象,采用微型课的方式,用录像记录教学实践过程,以供反复观看,进行反思和评论。这便是微格教学。
发现式教学模式:发现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方式,像数学家那样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总结规律,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启发式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思想,是教师遵循认识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思想。它是中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思想。
高一数学学习方法及学习指导 篇10
有些同学在做题的时候遇到自己不会做的问题,卓绝时间就是请教别人,并不是说请教别人是不对的,而是应该先经过自己的思考,觉得自己的确没有任何的思路后再去请教其他的同学,学霸指出在请教别人的过程中一定要不断的思考别人是从哪个思路下手的,为什么别人可以看出来而自己却看不出。
先预习后听课。
学霸强调在高中,同学们需要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预习,尤其是对于数学这样的学科来说更是需要同学们提前做好预习,只有在课前做好预习,才能够在课堂上更好的学习,才能够更好的理解老师讲的内容,学霸指出,课前预习,是同学们学好高一数学的第一步,因为高中的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是比较难的,有些同学可能一时是不能够很好的理解。
先复习后做作业。
做作业是同学们巩固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高一数学知识更好的方法,但是在高中同学们每一天都需要接受不同的学科的学习,所以在上完这节课是没有办法能够及时的做家庭作业的,学霸指出,在经过一天的学习后,对于其中的数学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同学们已经遗忘了一部分了,如果这个时候做作业,同学们就会感觉比较困难,所以一定要先复习在做作业,这样就能够很好的巩固自己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了。
学霸提醒高一学习数学是很重要的,因为高一是同学们整个高中的基础,这个时候数学还是比较容易的,而且和高二同学们学习的数学之间有很大的联系,所以一定要在高一学好数学,如果在高一就没有学习好,那么学霸指出,在高二的学习中就会更加的困难。
高一数学成绩差的提高方法
加强沟通,做好心理调适
高一新生入学,作为数学教师要明确地给学生指出:初、高中数学在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上的差异和不同要求,在成绩标准上要降低要求,能保证在70-80分(百分制)就是不错的成绩了,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位同学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学习障碍,甚至是严重的挑战,同学们需要具有敢于挑战困难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决心,高中数学学习更多的是需要同学们开动脑筋,培养思维能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比初中多一些.(这在一定程度上比简单机械模仿要辛苦得多)
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和归纳解题思想和方法,探索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在课堂上要努力构建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融洽的教学场(忌严肃的课堂气氛),让每一个学生敢想、敢言,要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无论是对与错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和剖析,抓住每一点成绩和进步,给予鼓励和赞扬,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自强心.
尊重基础和认知水平,平稳过渡
客观地承认现有初中毕业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放慢教学进度,调适教学策略.根据高一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内容抽象、概念较多、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较多等特点,所以要放慢教学进度,适当降低教学要求,(尤其是对概念的理解,如在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和空集的概念后,很多教师就急于让学生辨析、{0}、{}的区别,这就过早地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学生接受起来感到困难)
提高学习兴趣,快乐学习数学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快乐学习
一、巧妙的设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设置问题时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语言既要活泼,又不能失其严密性。良好的问题设置能激发起孩子浓厚的兴趣,而学生的思维过程也是从兴趣开始的,教师应深入理解教学目标,针对在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设置疑问,疑问应该由简入难,让学生跳起来就能够着果子。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问题是这样设计的:请大家找出我们生活中一些圆形,同学们反应强烈,积极发言,有的说鸡蛋,有的说苹果,有的说车轮,有的说硬币。因为之前已经接触过圆形,同学们都对圆有一些基本的感知,但是描述不是太准确,于是我又趁机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圆,看谁在规定时间内画的多,画的标准。于是,学生又在画圆中了解了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
二、多用表扬和评价,让学生在自信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高效教学的基础是教学参与者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而建立这样的一种关系,离不开教师在教学中的表扬和评价。让学生对学习产生自信,教师鼓励赞美性的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中,多以谈话的方式进行,充分发挥民主。让学生完成“要我学—我要学—我乐学”的转变。教师在课堂中应面带微笑,以一种和蔼平易近人的方式与学生讲解知识,学生就更容易接受一些,反之教师总是板着一张脸,动不动就训斥学生,会让学生从心里上对你有抵触心理,你所教授的知识他们也会难以产生兴趣。平时提问多提一些难易有别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让他们建立学习的信心,多用一些赞美之词,如,“你的想法很不错,别具一格”;“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让我们为他的精彩发言鼓掌吧”……
三、利用现代教学工具,让古板的数字焕发新的生机
现在是一个交互沟通的时代,教学活动不能只局限于以往的上传下达,尤其是信息化的今天,学生要学的知识更多、更广。通过电脑的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师的使用,能让教育活动更好地开展。另外,从学生角度来看,计算机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新鲜、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通过精心准备,通过电脑或者投影仪,向学生展示图像、声音、影像、文字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增加了课堂语言的流量和内容,从而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小学数学对于学生而言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而学生的记忆力超强,而理解能力又比较差,如果我们只是强调学生記忆,而忽略了学生理解,就会产生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我运用多媒体播放了以下情景:在欢快的音乐声中,银幕上出现了一个以大森林为背景,许多小动物在一起庆祝胜利的画面。接着,出现字幕和声音:熊大和熊二又一次打败了光头强保护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他们在庆祝胜利之后,问题出现了,作为打败光头强的战利品,几块同样大小的面包怎么样分给其他森林的小动物难住了熊大和熊二。熊大把一块蛋糕切成了两块,一块给了蹦蹦,跳跳说:“我要两块。”吉吉赶紧说:“我要三块。”毛毛急着说:“我要四块。”熊大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大家一边满意地品尝象征胜利的面包,一边开心地唱歌跳舞去了,同学们,你们知道熊大是怎么分的吗?课件中鲜明的画面,动听的故事,有趣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认知矛盾,产生了弄清楚未知的心理需要,未解决问题形成主动意识。
四、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互动中享受数学的美妙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使每节课都充满生机和新意。如果一直用一种千篇一律的方式教学,不但会使本来就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乏味。而且也很难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来。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下教学方式,如直观法、游戏法、竞赛法、讨论法等。
1.直观法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具、学具让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操作。把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概念等,通过比较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然后引发学生的思考,形成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这样不但能使学生主动探求新的知识,而且还体现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2.游戏法
在教学中适当引入游戏,既可以缓解学习压力,又可以寓教于乐,如“帮白兔收萝卜”“问号旅游”“小猫钓鱼”“摘苹果”等在欢快的游戏中引入知识,学习知识,使学生乐学不知疲倦。
3.竞赛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以达到教学目标的竞赛活动,使一些枯燥无味的知识以竞赛的形式呈现出来,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较切合小学高年级年龄段争强好胜的特点。
4.讨论法
讨论法是一种内涵丰富、集思广益、智慧互补的好方法,它是一种群体式交互交流的一个过程,是一种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益的方法。讨论法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导”,使讨论的过程不能脱离教学的目标。而讨论结果也是大家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的结果。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教学中应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挖掘,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解决问题,让学生感知自己不足,感觉学习有用。
(作者单位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朋口中心小学)
【学习数学教学论文】推荐阅读:
数学学习成绩论文06-22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07-05
高中数学探究学习论文06-20
小组合作学习数学教学论文12-05
数学研究性学习论文05-23
数学学习的乐趣论文06-25
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07-03
高中数学学习模式论文08-10
初中数学学习要点论文08-16
数学教学和学习策略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