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习要点论文(共12篇)
初中数学学习要点论文 篇1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探究, 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基点就在于激发学生的思维, 新课改强调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其要旨就在于引领学生自学与探索.学生的自主探究就成为当下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的形式, 因为基于问题的数学探索是能够引发学生思维并由此促进思维“深度化”的手段,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可以得到训练与提升.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但是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在课堂中的引领作用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尤显重要.“数是思维的体操, 问题是思维的钥匙”, 因此立足问题去引导学生去探索问题解决的途径与策略, 这可以说是我们数学教师共同面对的和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笔者认为:探索法是在教师启发下的探索学习, 它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 只给他们一些事实和问题, 让学生积极思考, 独立探索, 自己探索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规则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尝试的结果来看, 效果明显.那么, 与数学探索和创造性相适应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方法有哪些呢?
一、实验探索法
理、化有实验, 数学也有实验.美国盛行“数学实验教学法”, 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习能力都十分有利.将实验操作引进数学课是提高学生创造探索能力的有效途径.实验的结果可以效地触发科学的猜想, 而对感性素材通过理性、逻辑的再认识, 可有效地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提高认识水平.
例如, 探究球的表面积.由于球面不能展开成平面图形, 所以球的表面积公式无法用展开图求出.课本上先证明了一个“预备定理”,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教师可先做一个实验, 取两个半径同样大小的木质半球, 在一个半球面上绕上保险丝, 在另一个半球的大圆面上也绕上保险丝.然后比较这两段保险丝的长度, 由比较可得前者的长度“约是”后者长度的两倍.教师接着点拨:半球面积的确是其大圆面积的两倍, 今天我们就来推导这个公式.
这样做, 丰富了学生的感知表象,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既为下面推证过程中将半球面割成圆台 (锥) 的侧面埋下伏笔, 又可使学生深刻地体会“有限”与“无限”的相互关系, 还有利于学生形象生动的记忆公式.
二、类比探索法
所谓“类比探索”, 即由研究对象A联想到与它类似的某个对象B, 根据B具有 (或不具有) 某种性质的事实, 推断研究对象A也具有 (或不具有) 某种相同或类似的性质.“类比探索”也称之为“由此及彼的探索”.
比如, 例1甲、乙两人分别在A、B两地, 甲从A到B需2小时, 乙从B到A需3小时;若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向而行, 问甲需几小时可以追上乙?
例2甲, 乙两个班参加“绿化家乡, 植树造林”活动, 已知甲班同学单独完成分配给学校的植树任务需7小时, 乙班同学单独完成该任务需5小时, 现由甲、乙两班同学共同完成此项任务, 并在活动中开展竞赛, 甲班提高了工作效率40%, 乙班提高了工作效率50%.求两班同学合作需多少小时就可把树植完了.
例3有两根同样长度但粗细不同的蜡烛, 粗烛可燃4小时, 细烛可燃3小时.一次停电, 同时点燃两根蜡烛, 来电后同时吹灭, 发现粗烛的长度是细烛的2倍.求停电的时间.
学生在初次接触这三道题目时, 肯定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究其原因例1中不知道A到B的距离;例2中不知道植树的总数;例3中不知道蜡烛原来的长度.我们仔细观察发现, 其实他们是同一类型的题目, 缺失的是总体的数量, 解题的关键是设总体的数量为“1”, 一切问题立即迎刃而解, 让人赏心悦目.
数学教学中运用类比探索法组织教学, 调动学生探索各种数学概念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将有助于缩短思维结构和认知结构之间的差距, 加速认知结构发展的进程.
三、试错探索法
所谓“试错探索“, 就是通过尝试, 探索错误, 不断吸取教训、检索、修正, 最终获得新的探索.课程标准这么说: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 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 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例如, 下列一元一次方程变化对不对?如果不对, 错在哪里?应怎样改正?
(1) 从3x+6=0得3x=6,
(2) 从3x=x-1得3x-x=1,
(3) 从7 (2x-1) -3 (4x-1) =11得14x-7-12x+1=11,
(4) 从得2 (2x+1) -3 (x-1) =1.
我们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时, 可借助以上几道试错练习观察, 让学生对于移项、去括号、去分母有一个深刻的了解, 在解题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让错误不再重现.共0条评论...
大量事实表明:“错误”中往往孕育着与“正确”同样丰富的探索和创造因素, 不成功的尝试对于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可以象成功的尝试一样重要.科学研究总是在崎岖之途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进行的, 因此, 数学教学中企图完全避免错误是没有必要的, 相反在某些情况下, 甚至需要有意识地组织让学生专门“尝试错误”的教学活动, 这样一方面能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薄弱环节, 有利于教者对症下药;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探索某些方法、技巧引进的必要性和新知识产生的必然性.
四、联想探索法
联想, 是心理条件的反射, 即在解决某一问题时, 往往联系条件相近的另一个问题.
比如, 例1如图 (略) , A、B两个圆形纸片部分重叠所占面积为120cm2, 若A的面积为90 cm2, B的面积为70 cm2, 则重叠的部分 (图中阴影部分) 的面积是多少?
分析:本题是一道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应用题, 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A的面积+B的面积=所占面积+重叠的部分 (图中阴影部分) 的面积.
解:设重叠的部分 (图中阴影部分) 的面积是x,
由题意得70+90=120+x, 解之得x=40.
例2七年级二班有45人报名参加了文学社或书画社.已知参加文学社的人数比参加书画社的人数多5人, 两个社都参加的有20人, 问参加书画社的有多少人?
通过对例1的探索, 我们在讲解例2时, 不妨进行知识的联想, 把文学社人数比作A的面积, 把书画社人数比作B的面积, 把班级人数45人比作所占面积, 把两个社都参加的人数比作重叠的部分 (图中阴影部分) 的面积.学生立即茅塞顿开, 天堑变通途, 感悟到了数学的快乐.
教学中启迪学生联想, 应依随教材的条件, 顺其心, 合其理, 犹如穿针引线, 很自然地联系条件的有关内容, 当学生端倪可察, 跃跃欲试之际, 因势利导, 必然呼之欲出, 水到渠成.
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 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教学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 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分析研究问题、探索事物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 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那么我们在尝试数学探索方法的过程中, 如何更高效地落实与推进呢?
1. 给予时间, 尝试探索
一般就课的教学内容来看, 十几分钟的时间便已足够了, 但倘若我们完全由学生自己去探索、研究、证明、归纳, 恐怕四十五分钟还远远不够, 这里面的时间差足以令人深思.的确, 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的限制, 不可能让学生经历多次的反复, 但学生的探索过程也不会一次成功, 如何对待并处理两者的矛盾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希望把自己的知识尽可能多的传授给学生, 惟恐有什么未曾提及, 于是不管学生愿不愿意, 接不接受, 一股脑儿拼命地传给他们, 没有过多的时间给他们思考、理解并接纳, 一切留待课后慢慢地消化.总以为课堂上讲到的越多, 提及的越全, 心里也就越放心, 致使一再强调“素质教育, 创新导学”的今天, “填鸭式”和“满堂灌”现象仍大有存在, 说到底, 心中不定期是无法割舍“以考定教”的情结.而课例的执教者舍得把课堂上那有限的几十分钟的大部分交给学生自己去摸索、猜想, 体验挫折的艰辛和成功的快乐, 也许从眼前利益来看, 有点浪费了课堂上那分分秒秒宝贵的时间, 花上这么多精力似乎也不些不值得, 不过从对学生的长期培养目标来看, 他们受益的绝非是所研究的数学问题本身, 终身受益的是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从而能更有助于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探索型人才.杜郎口中学成功就是有力的证明.
2. 赏识评价, 引导探索
“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 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 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这时探索法要追求的理想效果.
为此, 整个课堂应洋溢着一种宽松、民主、平等、尊重的和谐氛围, 处处渗透教师的热情鼓励, 在问题探索中, 若学生回答出现错误, 其他同学肯定议论纷纷, 反对者有之, 质问者有之, 教师不要一票否决, 还是应说句“很好”, 并给他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和探索的时间, 特别是当其他学生帮助他纠正了错误, 教师可由衷地称赞“太棒了”, 同时不要否定回答错误的学生, 相反, 感谢他给大家提出了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问题.“在科学探索中, 错误和失败不仅是在所难免的, 也是我们所需要的, 很多情况下, 真理来自错误, 成功源自失败”.正是这番热情坦诚的话语, 没有使这位学生因此而挫伤了积极性与自尊心, 而是重新树立探索探索的勇气和信心.当学生突破难点, 为大家提供思路指明方向时, 教师“感谢你……”“妙极了!……”能得到老师如此的首肯, 学生怎会不积极参与思维.课堂总结时, 教师:“了不起!……老师又一次认识到你们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极大地激励着学生不断探索探索真理, 教师言语不多, 却令人感到备受鼓舞, 让每一位学生对自己有形无形的潜质与能力都深信不疑, 增强了释疑的信心, 也增加了探究的动力.众所周知, 不会赞美的教师不是优秀的教师, 鼓励、赞美是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助长剂”.
3. 角色互换, 激励探索
自古以来, 在人们印象中教师严格的示范, 呆板的讲解, 学生谨慎地学样, 小心地回答.但是随着新课改的深入, 教师应给人的感觉亲切平和, 而非世事洞明唯我独尊的优越感.整个教学过程, 教师仅仅扮演了引导、点评的角色, 而不是以权威的姿态让学生做什么, 怎么做.“能证明这些结论吗?”、“你是如何得到这个结论的”、“哪位同学能伸出友谊之手, 拉‘兄弟’一把”、“那么, 学生的猜想中有合理的地方吗?”、“能证明或否定它吗?”等.教师由舞台上的主演转变为教学探索活动的导游, 由知识的讲解者转变为数学探索活动的引导者, 教学过程的主动权切实地交给了学生学生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讨论, 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地位也从被动的听众转变为主动参与的演员.正是基于教师的平等对待和正确的角色定位, 学生在探索的征途上才能不畏艰难险阻, 不怕犯错受责, 才能不断扬起风帆, 自信地走向成功.
总之, 在新课改中, 立足探索, 让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 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 (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 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能力;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初中数学学习要点论文 篇2
第一,知道教师想干什么,如果五分钟过去了,你还不知道教师这堂课要干什么,那么这节课就有问题了。第二,追问教师为什么会有如此的目标取向,即他的依据在哪里。目标依据来自学生,来自教材,来自教师。如果教师设计目标时把学生丢掉了,只是根据教材设计目标,那就会有问题。第三,继续追问,这样的教学是否有学科特点?如果数学课不是数学课了,语文课不是语文课了,那也成问题。第四,再追问,这堂课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当然,这种评价不是机械的,是需要从总体上去把握、宏观上去衡量的。
2.教学目标的最大问题:目标模糊
我听了上百堂课之后,发现教学目标这个环节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目标模糊。教师写在教案上的目标清清楚楚,但是,呈现在课堂上的,让人不知其所以然。
我到上海市一个非常著名的学校去听课。执教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非常好,听说有专家来听课,学生们很期待。结果我听下来以后却发现一个问题,孩子们很想帮助老师,不停地举手,不停地发言(我们知道,高中的学生一般是很少举手发言的),但是,学生始终没有把握住教师到底想干什么,所以总是帮倒忙。孩子们急了一头汗,教师也急了一头汗。后来我就不客气地对这位教师说:学生们很想帮你,但他们始终没有搞明白你这堂课到底想干什么,所以越帮越忙,整堂课就乱成一锅粥了。
3.解决教学目标模糊的对策
教学目标模糊怎么办?有三个解决办法:
第一,成就证明。成就证明通常是理科教师喜欢采用的方法。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采用以下一类外显的行为动词表述学生的学业成绩,如列出、定义、计算、演示。文科教师一般不大用这个方法,其实也不妨借鉴一下,如让学生读出什么、联想什么、给出什么定义、作出什么判断、演示什么等等。教师上课时使用这样的方法,课堂教学目标就清晰了。
第二,行为条件。即教师把期望取得的成绩所必须的条件具体化。学生明白必须借助什么条件来达到要求。这样,教学目标就非常清晰了。
第三,水平要求。现在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都没有水平概念,没有水平概念的课堂肯定是低效的课堂,甚至是无效的课堂。什么叫水平概念?就是要有时间概念、速度概念、精确度概念、质量概念。例如:这堂课是英语课,要教单词。老师要求学生对所学单词的拼写准确率在90%以上,这就叫有水平概念,有水平要求。有些教师讲单词就是讲单词,对孩子们会获得什么没有概念,这就叫没有水平要求。
我当校长很多年,很少听体育课,现在我也开始听体育课了。我听过一堂关于篮球的体育课。教师上课以后把学生们召集起来,组织学生活动一下筋骨,然后分解投篮的几个环节,教师作示范,再请两个学生作示范,接下来是提供一大堆篮球,让孩子们投篮。快下课了,教师把学生们集合起来,总结一下,最后解散。一堂课下来,孩子们学会了什么,有多少人学会了,用了多长时间学会的,教师都没有要求。我们再看一看,一个有水平概念的体育教师怎样要求学生:在一个平面上,在三分钟内做15个兔子跳的动作。这是水平要求,有时间限制,有数量概念,有精确度。
上述三种方式我们都称之为行为目标。行为目标的缺点在于:强调学生外在的行为结果,但没有注意学生内在的心理过程。
初中数学学习要点论文 篇3
【关键词】翻转课堂;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要点
与其他学科相比,初中数学中涉及知识的学习难度相对较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保证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为了保证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教师应该从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入手,通过对翻转课堂数学教学设计的合理设计和控制,促进相应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对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学习时间进行合理调整。当学生利用课堂之外的时间完成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之后,会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带到课堂上与其他学生和教师共同进行解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应用这种教学方模式后,学生可以获得课堂的决定权。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
对于课堂教学而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方面。与其他学科相比,初中数学学科的理论性特点更加明显。教师利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学生很容易对数学知识产生厌烦情绪。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互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和沟通完成协作学习,同时,教师的引导与评价也会穿插在整个数学课堂中。从本质角度来讲,互动频率的增加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进而促进最终教学质量的提升。
(2)学生方面。就学生方面而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本质区别在于,学生对大部分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都是在课余时间完成的。因此,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能力得到了良好的培养。
(3)课堂时间利用方面。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常常存在由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引发的课堂时间浪费问题。这种问题的引发原因包含教学方法的适宜性、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等多种因素。而在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由于学生对相关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都是在课余时间完成的,课堂时间通常被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问题通常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因此,学生对初中课堂学习的注意力较为集中,这种变化引发了初中数学课堂时间利用率的增加。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要点
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要点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1.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数学课前设计部分
在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初中数学课前设计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设计要点:
(1)初中数学教学视频。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设计的初中数学教学视频是学生主要的学习资源之一。为了保证初中数学教学视频的设计质量,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对以下几方面内容加以重视:第一,在确定教学内容之后,教师首先需要对课标对该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进行确定。教师需要在充分考虑学生初中数学学习基础、学习过程的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视频设计。教师所设计的教学视频应该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并且能够保证相关教学目标的实现。第二,确定初中数学教学视频的大致内容之后,教师应该按照上述内容收集相关资料。数学学习资料的收集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例如,如果该教师同时教几个不同的班级,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同,因此教师所制作的教学视频应该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需要通过有针对性初中数学教学视频的提供,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第三,就初中数学教学视频的制作时间而言,学生对学习内容注意力最为集中的时间范围为十分钟。因此,教师应该将数学视频的时间控制在15min左右,以此保证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
(2)初中数学练习题。除了初中数学教学视频之外,练习题同样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前设计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练习题的内容应该与初中数学教学视频中包含的新知识相符。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对练习题难度和题量的适宜性加以重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除了需要完成教师所提供练习题的解答之外,在学习初中数学教学视频中的内容时,还应该注重对其中遇到难以理解问题的合理记录。
2.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数学课堂设计部分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初中数学教课堂设计部分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内容:
(1)设计数学问题。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而言,数学问题的来源主要包含以下两种:第一,教师根据设计的初中数学教学视频猜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教学视频中的重点问题。第二,学生在课前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教师需要对来自这两种来源的问题进行总结,进而得到最契合初中数学课堂的相关数学问题。
(2)数学问题的独立探究。独立探究环节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本质区别之一。相对于教师直接进行讲解的方式而言,学生通过独立探究所习得的数学知识和解决方法更加便于记忆。当学生获得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之后,在后续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有效发展和提升。
(3)合作学习环节。在课堂设计中,合作学习环节的作用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第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第三,促进学生主动性学习的实现。在合作学习环节中,教师需要提出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拓展性数学问题。当问题提出之后,学生会在学习小组之间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当所有小组汇报完成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汇报结果进行点评。对此,教师需要通过拓展性数学问题的合理设计保证该环节的顺利进行。
(4)交流环节。从本质上讲,交流环节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学生吸取其他同学所分享学习体会中的有效经验,进而促进班级整体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
(5)评价环节。该环节位于整个数学教学课堂的最后一个阶段。当数学问题学习和交流环节结束之后,学生应该针对整个数学学习过程进行自评和互评。当学生评价结束之后,教师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并针对其中的重点问题进行综合性点评。
三、结论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提升课堂时间利用率、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等。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要点主要包含初中数学教学视频、初中数学练习题、设计数学问题、问题独立探究环节、合作学习环节、交流环节以及评价环节。教师需要通过对该模式的有效设计实现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丽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2]王培.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3]李忠渭.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J].新校园(阅读),2016,01:131.
[4]季春英.浅谈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6,05:90-91.
[5]李昔莲.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分析[J].文理导航(中旬),2015,10:12.
初中数学学习要点论文 篇4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要点分析
引言
作业设计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作业是巩固学生学习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 作业设计的质量好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实际的初中数学作业设置中还存在着题海战术等一些问题,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如何设计既具有探索性又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的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实现新课标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注意问题,并对作业设计的一些要点进行剖析,以期能够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意见.
1. 实现新课标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注意问题
(1) 作业设计要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 自主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裕的自主学习空间,使学生自主发现、感悟、探究学科知识,并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勇于尝试、大胆实践,真正成为学习的参与者,从学习中体会到快乐,获取成就感.
(2) 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 : 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精心布置、认真筛选、突出典型习题,提高作业达到的学习效果.
(3) 作业设计应有选择性地展开 : 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依据教学目标、重难点、解题方法、课堂知识点选择性地设计易错题和典型习题、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给学生自主筛选的空间,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4)作业设计应有层次性 :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 ,应结合教学知识点和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进行,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应设置难度较低的基础习题; 对基本功扎实的学生,应设计富有挑战的习题,增加新的知识点,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
(5) 作业设计应有探究意义 : 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知识的灵活运用,因而,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习题应能体现出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结合,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新课标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时要点分析
(1)预习作业 :在编写学案时可进行预习作业的设计 ,学生学习新课的主要依据就是学案,参照学案展开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学案进行预习时,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在预习新课后进行交流和互检, 上课前教师进行批阅,以总结出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通过设计预习作业, 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找出重难点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小组间的竞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易错作业 :错题作业也即通过学生的常见错题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对错题进行分析和整理, 以发现问题所在,并采取一定的解决策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促使学生改善其学习方法, 使教师发现其教学方式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善,以达到减负提效的作用. 具体说来,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首先将错题摘录下来并进行分类整理,教师可要求每名学生备有一个错题本,摘录下测试或平常作业中出现的错题,分类进行整理,出现错题的原因通常有三种,一是概念模糊不清造成的,二是粗心大意引起的,三是审题错误出现的. 学生可针对个人的实际情况, 有选择地练习3~4道习题加以巩固.对于不会分类整理错题的学生,教师应予以指导,也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使组员间进行探究、总结. 其次对于错题原因认真进行反思, 并制定一定的解决措施. 学生在分类整理错题时, 应认真分析反复出现错误的原因. 在学生进行原因反思时,教师应使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所学知识是否真正理解,二是个性品质、学习习惯是否正确. 在学生原因反思的基础上,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针对问题的可行性方案, 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 错题作业不仅可以纠正学生的学习错误,还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符合,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3)分层作业 :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注意因材施教 ,由于每名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各不相同,成绩也有先后之分,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应考虑到学生学习现状的不同层次,采取分层设计作业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实际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 挑选出自己能够完成的习题.分层作业从容量上适应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能够实现练习、进步、提升的环境. 具体说来,可依据教学目标将分层作业分为自选题和必做题,一般必做题可设置3~4道,自选题可设置2~3道. 对于后进生而言,应着重与例题同类的习题,也即必做题;对于中等生而言,应着重例题的变式习题,但必须完成必做题;对于优等生而言,应注重实际应用题和开发智力的扩展习题, 但必做题也应完成.分层作业可以使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水平有选择地展开习题训练,使每名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地锻炼,满足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结语
初中数学学习要点论文 篇5
从现代的意义上理解政治文明,我们可以有以下三个角度:
一是,政治文明意味着一种得以产生并具有持续生命力的政治形态。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有资本主义的政治文明,也有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当然也有人类共同的政治文明。
二是,政治文明意味着社会政治领域的进步,因为所谓文明通常可以与进步同义。在这里,所谓政治进步的问题,主要是指人类用和平协商的办法,解决政治难题以及摆脱政治困境的有效性的程度,包括制度的发明以及技术的设计等等。
三是,政治文明更意味着政治的发展。文明本身也是一个代表着发展的概念。与经济的发展情况一样,政治也有一个发展与不发展的问题,也有一个评价政治发展与不发展的指标问题。研究政治发展的学者一般认为,所谓政治发展,大致上可以有以下一些评价指标:(一),有关民主、自由、法治等现代政治意识和政治观念已经在社会形成广泛的共识,并成为指导人们从事政治活动、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准则;(二),政府结构及其功能的专门化以及政府治理社会能力的提高;(三),社会政治参与渠道的扩大以及民众政治参与的普遍性和有效性。
具体讲,政治文明指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和政治发展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政治制度和政治观念两个层面的内容。在政治制度层面,主要表现为由于经济基础和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所引起的国家管理形式、结构形式的进化发展,即政体或国体、政体范围内的政治体制、机制等方面发展变化的成果。如代议制民主的确立、选举制度的推行、司法制度的近现代化、政党制度的建立、文官制度的形成等等。其中,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是政治制度文明发展的最重要成果。在政治观念层面,主要表现为政治价值观、政治信念和政治情感的更新变化。如民主、自由、平等、人权、正义、共和、法治等思想观念的形成、普及和发展,以及人们政治参与意识的普遍增强等等。政治观念文明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精神文明的其他部分一起,为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最新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按照社会主义政治生活的发展规律,全面加强政治建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
政治文明的本质
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政治文明”的概念,这是我国生产力发生深刻变革,生产关系不断发展之后,对上层建筑领域发展提出的必然性要求。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要点分析 篇6
[关键词]:初中 信息技术 教学 有效性 要点
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日渐兴起,多媒体设备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在初中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就成为了大势所趋。但是,信息技术毕竟是新兴的教学内容,由于我国初中教师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及自身能力的限制,都使得信息技术教学还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为了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特点,各初中教师一定要坚持自我能力的提升,找到信息技术教学的不足之处,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予以完善,抓住教学要点,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教师首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教育教学理念是教师进行授课的关键,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核心,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明确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原因。了解教学不仅是要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要增强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使其在平时生活中也能进行运用。并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坚持做到为学生服务。
二、提高专业师资水平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素养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新兴的专业课程,对教师具有较高的能力要求,学校一定要选取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师进行授课,打造一支师资水平优秀的专业队伍。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学校还要加大培训力度,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讲学,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能力培养,不仅要提高他们的课程讲解能力,还要完善他们的素质内涵。与此同时,校方还可以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并存的发展战略,积极引进优秀教师到学校进行讲学,并派遣有能力的教师对外进行学习,拓宽他们的眼界,从而提升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体效果。
三、课前充分备课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包含的内容众多,其中的知识点也比较复杂。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师一定要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了解,并做好备课工作。具体来说,教师要明确课程讲解的重点内容,安排好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学方法,并能够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予以灵活应变,使授课更具实效性。
四、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的黄金时期,他们的性格相对活泼好动,以往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单一枯燥,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只有教师在夸夸其谈,教学效果与实际目标不相适应。想要将“一言堂”转变为“群言堂”,就要坚持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丰富教学样式,满足学生的心理诉求。
第一,互动教学法。课堂互动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点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第二,课堂讨论法。课堂讨论是目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授课方法,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更有助于能力的发挥。例如,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现代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并派代表谈谈组内的看法,从而增强课堂互动性,抓住教学的关键点。
第三,实践操作法。目前,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已经不仅仅在于增强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能够保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对此,教师可以采取实践方法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在讲解信息技术中ppt的知识后,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些ppt作品,并予以展示,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五、注重因材施教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都有所差异,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改变原来的单一教学模式,注重因材施教,结合不同特点的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有的放矢。
具体来说,教师要找准每个学生的性格定位,根据他们的学习特点以及接受新知识的程度来进行教学,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然后制定出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案,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所需的学习内容,从而提升成绩,使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更加符合学生诉求。
六、教学的成效自我评估
评价教学成果是鉴定教学有效与否的关键所在,而教学的评估又分为两种方法。一是,他人评价。即教师、同学或通过考试的方式予以测评;二是,自我评价。自我评估是学生自己对自身进行的评定。通过自我评估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增强对自身的了解,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并在今后的学习中予以弥补。另外,对教学成效进行自我评估,还有助于教师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教师通过查看学生的自我评定报告,能够明确学生的真实情况,从而根据他们的自我评定,找到教学中的不足,并切实予以改善,从而保证教学效率的提升,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为了找到教育的核心内容,抓住教学重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初中信息技術教师一定要改变原有的单一教学模式,采取丰富的样式进行教学,坚持创新,不断提升自我,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并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有的放矢,确保因材施教,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健全人才。
参考文献:
[1]蒋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0.
[2]张菊.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视觉素养培养的研究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1.
[3]周蕾蕾.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优化情境导入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2.
[4]宋武.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几种教学方法的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9:172.
[5]张青海.如 何在 初 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践自主学习[J].教育教学论坛,2011,(22).
初中政治复习教学的要点 篇7
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概念、原理, 才能够为下一步分析问题、提高思想觉悟奠定基础。
在复习基础知识时, 首先, 要做到紧扣大纲要求, 根据教材内容, 按照知识点逐条进行梳理;其次, 在熟记这些概念、原理的基础上, 还要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精神实质, 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才能够达到熟练掌握、全面提高复习效率的目标;最后, 在梳理基础知识时, 教师可以帮学生建构知识树的结构, 将每一单元的重点列举出来, 形成一幅具有相互联系的图示, 这样学生在复习时按照这个梗概就能够对知识点有一个大致的把握, 记忆起来能更高效, 掌握起来也能够更全面。
例如, 在复习《拥护党的领导》一课时, 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比较多, 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 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 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重点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以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些知识点都是系统、连贯的,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根本出发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决定初级阶段宏伟目标分三步走, 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这样学生就能抓住主体框架, 清晰明了地记忆这些知识点。
二、深入剖析重点难点
面对众多知识点, 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实现有效复习, 是教师和学生的关注所在。在系统梳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教师应将教材中最重要、与社会现实联系最为紧密的知识点单列出来进行重点复习。教师应将其深入剖析, 帮助学生将复杂的知识点分解成由几个层次组成的知识, 这样一来, 学生在记忆时就减轻了难度, 能够真正理解这些知识, 在做题时也能够运用教师在复习时教的方法逐层分析, 获得高分。
例如, 在复习《融入民族文化》时, 要求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懂得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自觉践行中华民族精神。在记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时, 教师可以结合现实中的事件, 选取那些能代表民族精神的重大事件进行举例分析, 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在这些事件背后, 蕴含着怎样的民族精神。如, 面对自然灾难 (地震、冰冻、旱灾等) , 透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 学生可以看到全国群众都在积极参与抗震救灾, 帮助受灾群众建设新居, 让灾区人们过上好日子, 这都反映出我们中华民族热爱祖国、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将这一知识点联系实际生活事件进行了剖析, 更深刻地认识到民族精神的内涵, 并自觉担负起弘扬民族精神的责任。
三、重视对综合题的练习
要想在复习中取得好的复习效果, 仅仅靠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记忆是不够的, 再好的复习方法都只是增强记忆, 让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点的内涵。在此基础上, 重视对综合题的练习, 让学生在做题中, 运用学到的知识解答问题,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同时也增进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便在考试中能够沉着、冷静, 取得优异的成绩。在选择综合分析时, 教师可以紧扣社会上新近出现的事件, 让学生面对自己熟悉的问题, 运用书本知识进行解答。
在《融入民族文化》一课中, 大家感受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后, 面对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一好消息, 教师可以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提问:为了更好地保护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 你有什么的好的建议?问题一提出, 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讨论, 从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 发挥媒体作用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可行性很高的建议, 通过这种方式, 知识被具体化为一个全民关注的问题加以讨论, 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 获得了很好的复习效果。
初中地理试卷讲评三要点 篇8
一个优秀的地理教师,或者说一个善于讲评试卷的教师,通过试卷的讲评,能让学生对地理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与整理,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通过试卷的讲评,能引导学生注重各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注意相关知识点的迁移与一些相近知识点的区分,做到纵向与横向的比较,做到举一反三;通过试卷的讲评,能使学生对地理学习有信心,并且发现地理学习上的不足,加以改正。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就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讲评试卷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
一、充分准备
教师只有经过充分的课前准备,把握学生答题的情况,在讲评时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更有针对性。
1.在试卷讲评前,教师要认真及时地评阅地理试卷,阅卷要讲究实效性,为试卷的讲评高效化奠定基础。如果批阅不及时或者周期拉长,会导致学生学习起来要么忘记了当时的答题思路,要么失去寻求正确答案的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对错题的及时纠正和对相关知识的弥补。
2.教师在下发试卷后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思考和更正。有些错题学生通过认真思考,能够自己找到正确答案。对于学生思考后依旧找不到正确答案的问题,教师就可以有侧重地讲评。
3.在试卷讲评前,要归纳统计。归纳和统计为试卷的分析和讲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有些教师不太重视统计,只凭主观估计来确定讲评的重点和难点,这样难免会有遗漏。
4.在试卷讲评前,教师还要做好试卷分析工作,要分析试卷的内容、结构和答案,分析哪些内容该多讲,哪些内容该少讲,哪些内容该重点讲,这样可做到心中有数;还要分析犯错误的原因,并从中了解、分析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及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如,对一道错题,教师既要让学生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更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纠正错误。教师如果对错题仅仅是把答案讲解一遍,学生似乎听懂了、学会了,但其实还是有很多学生在以后答题时在同一地方犯同样的错误。
5.在讲评课前,学生也要认真自查自纠。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这样既提高了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样也使自己的听讲更有针对性。
二、认真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要明白命题者的意图。无论是客观性试题,还是主观性试题,都有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只有审出这一点,才能明确答题的方向。在地理考试中,学生在解答综合题时,还没有看出考题的命题意图就急匆匆地开始答题,就会致使结果答非所问,成绩不理想。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平常审题的训练。
因此,在讲评时,教师要结合目前初中地理的常见题型,告诉学生如何审题。如,笔者在讲评试卷时,会总结出目前地理试卷综合题中的读图分析题审题的要点:审定地理图表类型及承载的知识信息,审定解答对象,审定限制条件,审定学科之间的契合点等。此外,还要结合具体试题,告诉学生哪些是题中的关键字、词、句以及地图符号,其实质性的要求是什么,从而让学生弄懂题意,找到答题的“切入口”,打开解题思路。
三、灵活拓展
试卷讲评时的灵活拓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因此,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较全面的发展,教师应依据新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在试卷讲评时拓展更多内容。至于拓展什么、怎么拓展、拓展的广度和深度怎么控制,教师就要把握好分寸。但有一点必须坚持,即教师在对试卷的讲评中,要让学生获得全面而系统的知识,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地理试卷讲评时还要灵活拓展,忌空洞,忌不切实际,应尽量围绕学生的所见所闻以及他们这个年龄段的思考能力和接受程度进行。最好要让学生有话可说、会说、敢好,要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自由的发展。地理学科本身就是紧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它涉及到人类的吃、喝、住、穿、行等各个方面,因此教师要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地理试卷讲评的拓展过程中,找到学习的快乐,找到展示自我的机会,最终达到提高地理学习成绩的目的。
初中生物教学的要点分析 篇9
关键词:生物教学,探究性课堂,情景模式,兴趣
就目前新课改的发展趋势来看,对于初中生物课程的设置与安排就显得尤为关键。在初中开展生物教学,就是要把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放在首要位置,不仅要对于课程教学思想观念上进行合理的改革与创新,还要合理应用先进的教学设备,着手培养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全面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全面推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一、课程思想观念与教学意识形态的改变
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应当在生物教学课程的制定中,能够形成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教学模式,要做到无论是在意识形态还是在思维培养方面,都要进行合理的创新,同时还应应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双重结合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在讲述《生物的特征》这一课时,就可以通过从身边的生物进行课程讲述的入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通过大屏幕投影仪进行放映,在大屏幕上向学生们展现各种生物的特征,图形结合,加强学生的记忆,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大脑的想象能力,从而确保课程的顺利进行。但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1) 不仅要在课程安排上提高课程本身的革新,还应从细节进行入手,着重培养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保证学生能够与课程的安排相呼应,双重协作,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 2) 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学习中来,让学生爱上学习。
( 3) 生物课程中添加创新元素,提高学生的思维扩展空间,保证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稳定地提升自我综合能力。
二、情景模式的建立,打造探究性课堂
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在合理制定生物课程计划设计时,还应合理地建立课堂情景模式,多角度地打造探究性课堂,确保学生能够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基本掌握课程的全部知识内容,让学生在无意之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环境营造一个良好、自主、愉悦的学习氛围做好铺垫,促使学生能够自由发挥,自主表现心中的各项思想观点。同时,就目前我国初中生物教学改革方面可以看出,建立合理的情景模式,能够有利于学生扩展思维,确保课堂教学质量,因为对于新时代的学生而言,活跃生动的课堂氛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充满对生物知识的探究兴趣,同时针对于建立合理的情景模式,初中生物老师还可以一切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度来进行具体情景的合理安排,保证教学主旨是以学生为本,与学生为中心而合理开展进行的,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老师作为辅助者,全面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的形成,确保学生能够投入到生物课程的学习中来,积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具体问题的探究,保证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的稳定。
三、实验教学稳定提高学生的兴趣度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把生物实验与理论知识的双方面的教学进行合理的整合,使二者相互结合,保证学生在掌握生物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在进行实验教学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
( 1) 课程讲解与实验相互融合,保证课程在进行合理进行时,相关的生物实验就可以进行相互衔接,确保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把理论和实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加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
( 2) 考虑到生物实验教学课程在准备工作上的繁琐,作为初中生物教师,要提前做好备课工作,提前从各方面前期准备中,确保生物实验的顺利进行,同时还应考虑到实验的安全性,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让课堂能够在安全、愉悦的氛围中开展下去。
( 3) 加强学生的实验知识的普及,合理地培养学生在生物学习方面的探究精神,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来进行生物课程的学习,全面深入地走进生物知识的海洋中。
四、结束语
初中女生跳起投篮训练要点 篇10
初中女生的身体素质教差, 上下肢的协调性也不好, 针对这样的身体条件, 我除了在平时的训练中加强身体素质的训练外, 更注重技术的辅助性训练。
一、徒手起跳辅助训练
起跳分为原地起跳、一步急停起跳、二步急停起跳三种。无论哪一种起跳, 都需要有爆发力, 突然快速, 要充分蹬伸踝、膝、髋三关节, 以摆臂带动起跳。练习方法如下:
1. 原地蹬伸练习
练习者原地站立, 两脚相距同肩宽, 半蹲, 两臂自然放于体侧做提踵练习, 要求充分蹬伸膝、髋关节, 上体要保持直立。
2. 原地蹬伸徒手模仿投篮练习
两手做持球动作位于腹部中右侧, 在蹬地的同时, 两手快速向上举到单手肩上投篮的位置, 自然翻转右手, 五指自然分开, 做投篮动作。在徒手模仿练习的基础上, 强调动作技术要正确, 应用手腕前屈和手指柔和拨球将球投出, 注意肘部一定要顶上去。上下肢要协调用力。
3. 行进间急停跳起投篮徒手模仿练习
全场跑动做一步, 两步急停跳起投篮模仿练习, 要求动作连贯, 上下肢协调配合, 起跳用力, 动作充分。五指分开, 手腕下压。
二、原地投篮训练
一般采用由易到难由近到远的训练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练习方法:
1. 持球原地起跳练习
两脚分开与肩宽, 要求跳起腾空, 保持球的稳定性, 不出手。
2. 近距离投篮练习
在持球模仿练习的基础上, 强调动作技术要正确, 应用手腕前屈和手指柔和拨球将球投出, 注意右臂要充分伸直。
3. 中远距离原地投篮
在增加距离的情况下, 保持整个身体的稳定性, 尤其是强调正确的投篮手法和投篮后的手型。
三、跳起投篮的训练
跳起投篮, 主要是掌握起跳与投篮技术统一。其难点是怎样掌握好投篮的出手时机, 一般掌握在当身体即将达到最高点时出手, 其训练方法有:
1. 近距离跳投练习
可原地起跳, 也可运一次球一步急停或两步急停起跳, 目的是起跳协调, 保持正确动作及其在空中的稳定性。要求蹬地要充分, 起跳举球要同步。也可在篮下左右连续自投自抢篮板。
2. 中远距离跳投练习
在增加距离的情况下, 先把动作做好, 尤其是投篮手法和出手后的手型稳定, 以达到动作定型, 再调整投篮力量的大小, 逐步改进手法以提高投篮的命中率。
3. 结合其他技术练习跳投
把单独的跳投技术与运、传、突等技术结合起来练习, 特别注意解决技术之间的衔接问题, 使跳投技术熟练地与其他技术结合运用。譬如:运球急停跳投要注意跳步或跨步接球时要面对球篮, 急停与起跳要衔接好, 蹬地快速有力;接球急停跳起投篮要把接球急停与起跳衔接好, 第一步要克服向前的冲力, 蹬地、起跳要快速有力。
4. 在比赛和对抗中练习跳投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的写法要点 篇11
关键词:选题;训练方法
G633.3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强调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抒发真情实感的能力,关注生活,感悟生活,以写出有创意、有创见的文章。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平日教学中怎样
从选题和方法上对学生进行训练呢?
一、训练的内容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选择
1、关注自我成长,崇尚良好道德
成长的过程是自我认识的过程,是自我特长、自我展示的过程,是对学生内心情感、思想品德、审美情趣等的纵深揭示,同时也反映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表现其思维品质的高下。在鼓励学生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同时,更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
2、体现人文精神,感悟现实生活
选题向生活开放,从人生、社会、学习、自然等方面撷取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3、关注社会焦点,提取校园热点
所谓焦点和热点,就是当今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和广泛议论的事件。社会是立体的,任何立体的事物都有光明的一面,同时也有阴暗的一面。抓住某个点让学生作文,能够使学生拓宽视野,去接触社会,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4、走进精神家园,抒写抒情人生
引导学生走进精神家园,构建圣洁、美好的精神领地。拥有美的精神家园的人一定拥有丰富多彩的性情人生。真情是人生的血脉,是作文的生命。文生于情,文为情而造,文章不是无情物。抒写真感情,真感受,写作就会成为生命之必要,真情自会在文中流淌,美好定会在这纸间倾泻。
5、渗透课标理念,培养健全人格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标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二、运用怎样的训练方法以及技巧才能使学生的作文步步高呢?
我们都知道写作如果能掌握一些比较好的技巧,往往事情都会事半功倍,下面我首先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一下写作技巧。
一.開头技巧
⑴欲扬先抑,开发胃口
例如:唉,老师怎么让我和他坐一个桌呢?她可是我班最凶的女生啦!就因为这,大伙都叫她“虎妞”。——《同桌》
⑵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例如:我和阿敏的交情可不一般——初中三年的同桌。对她,我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同桌》
⑶描形绘神,印象逼真
例如:她,长得真丑:黄瘦的脸;尖尖的下巴;淡得几乎看不见的眉毛下,一双细眯的眼睛;鼻子扁而大;一口参差不齐的牙齿,略有黄色……唉!甭提了,她的外表真不符合这么动听的名字——祝丽丽。——《同桌》
⑷自然交代,平引下文
例如:新学期一开始,我就注意到一个问题:我们班三十三名男生,二十七名女生,男生两人一桌恰好多一名,女生亦如此,必将出现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同坐一桌的危机。可万万没想到这个危机会降临到我的头上。——《同桌》
二.“结构”技巧
中考满分作文结构方式很多,如写记叙文,可以物或情为线索结构文章,可以欲扬先抑,有问有答,也可以顺叙、倒叙、插叙等方式结构文章,还可以采用抽丝剥笋式的结构方式,这里就以总分总方式结构全文的“分”——“虎腹”的部分的结构形式作一些解读。
1、排比段式。
例:2005年江苏常州以“有个好心情”为话题的满分作文《美丽心情四季版》,在个小节的开头,分别是以下四句:春天——纸鸢初飞,春暖花开;夏天——小荷初露,蜻蜓点水;秋天——稻谷飘香,硕果累累;冬天——雪落无声,瑞雪丰年。
2、提示段式
例:2005年湖北宜昌以“美”为话题的满分作文《小街真美丽》开头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自己对小街宁静与陈旧的厌恶,然后从三个方面赞美小街,一、小街是美的,美在自然;二、小街是美的,美在和谐;三、小街是美的,美在古朴;最后以诗化的语言结尾。
3、总结段式
例:2005年广东深圳半命题“的味道”的满分作文《江南的味道》也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写“多情的江南,让多少文人墨客梦萦魂绕”,中间根据所学诗歌写了四块:一、江南的味道是清水的甜味;二、江南的味道是初恋的苦涩;三、江南的味道是离乡的酸痛;四、江南的味道是怜悯的苦楚。最后是总结全文。
三.结尾技巧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 如何写好结尾,提高考场作文的质量呢?下面的结尾技巧,都是中考作文中常用的。
1.凸现主旨式。篇末借助精炼的议论亮出题旨,给人深深的启迪。
2.首尾呼应式。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如《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3.抒情议论式。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
4.妙引巧联式。用名言、警句、诗句、俗语、歌词等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如:《驿路梨花》结尾写道:“驿路梨花处处开。”
5.镜头剪辑式。即结尾勾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有镜头感,洋溢着诗意。如考场作文《小鹦鹉,你飞吧》的结尾:“它去了,穿着一身彩衣,向着广阔无边的属于自己的天空飞去了。”
6.自然收束式。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
小学到初中英语课程衔接要点分析 篇12
小学到初中的课程衔接是中小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其中英语课程的衔接比其他学科更有难度。自全国各地的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以来, 如何做好课程的衔接成为中小学英语教学发展的重心之一。但由于英语教学资源分布不均衡、教学实施方法各异等原因, 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受到了阻滞, 现状如下:
1.教 育 体 系 缺 乏 统 一 的 标准 。
(1) 对小学英语教材的使用没有统一标准 , 同一地区的小学甚至使用不同的英语教材, 教学进度的不一致性加大了小学到初中英语课程衔接的难度。
(2) 对学生小学阶段掌握英语知识的要求没有统一 , 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语音和音标的教学, 例如有些学生进入中学前已熟练掌握音标, 有些则完全没接触过。这样一来, 部分初中英语教师难以因材施教进行日常英语教学, 教学目标的不实现会导致以下两种可能。一种是英语教师放慢教学进度, 降低教学难度, 从而使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有所下降。另一种是英语教师过于强调英语知识传授, 而忽略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导致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大大降低, 有的最终无法适应中学英语的学习。
2.缺 乏 师 资 力 量 。
在实际的小学英语教学中, 有很多非英语专业的教师进行英语课程的传授, 由于教师自身缺乏一定的教学素养、专业知识不扎实、发音不准等, 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会受到很大影响, 给初中的英语教学工作带来不少问题。
3.教 学 内容 与 教学方法 脱 节 。
(1) 教学内容机械重复。单词方面 , 很多初中英语教材会包含一些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的单词;句型方面, 小学英语教学对学生的要求停留于机械重复和模仿句型方面, 而中学英语教学对学生的要求已经上升为语法层次的学习, 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句型中的语法知识。
(2) 教学方法的差异性。小学英语教师基本上采取游戏 、对话表演、小组学习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 学生的配合度与参与度高;初中英语教师大多以讲解分析为主, 课堂上不留给学生更多读背或讨论活动的时间,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导致课堂学习效率降低。
二、解决小学到初中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策略
1.加 强 小 学 英语教学的 落 实 。
小学英语教师不要仅停留于教学指标的完成, 还应全方位考虑, 在保证小学英语课堂趣味性的同时, 以音标、语音语调教学作为衔接阶段英语教学的突破口, 加强小学生基础英语知识的教学,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制订具体的英语教学计划。
2.提 高教 师 专业素 质 , 研 读 课 程标准 。
为了保障英语教学的效果, 中小学英语教师应不断学习相关的知识理论, 以提升自身素养。要重视小学到初中的英语课程衔接, 充分学习对比中小学两个阶段的英语教材和课程标准, 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 并根据对词、句、语法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安排好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 确保学生在向学习要效率的同时, 对英语学习保持浓厚兴趣。
3.采 用 多 样 性 层 次 化的教学方法 。
(1) 因材施教。由于学生对英语掌握程度的不同 , 加上初中英语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 初中英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质, 对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 小组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 教师经常采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模式, 而学生过渡到中学阶段, 一开始可能会适应不了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模式, 那么这时中学教师可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和学习探讨的热情, 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4.与 学 生 进行有 效 沟 通 。
初中英语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前, 应让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特点, 然后针对自身薄弱的知识环节, 在课余时间进行查漏补缺。部分学生并非厌倦学习, 而是缺乏正确的英语学习思维, 所以教师与学生应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 做好师生情感、评价方式、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技能等方面的衔接, 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逐渐培养英语学习思维。
三、做好中小学学生的学法衔接工作
1.培养良好 的学习习惯。
(1) 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初中英语教学内容丰富 , 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初中的教学模式, 学生应自主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可利用知识框架图、微视频、参考书、学习单、预测练习等资源, 提前了解课堂教学目的, 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 培养课后复习的习惯。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学习内容较多, 为了有效避免遗忘已学知识, 学生应培养课后复习的习惯, 可运用问题跟踪、变式训练、单元总结等形式展开复习。当下, 有效的复习更是为日后的学习节省了宝贵时间。
2.不 断 积 累 英语 知 识 。
初中英语教学对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有明确要求, 这就要学生意识到英语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比如在中小学阶段阅读课外英语书籍的同时, 要积累新的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 不断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3.虚 心 请 教 老师 。
在小学到初中英语课程的衔接过程中, 学生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 就要及时请教老师并和其沟通, 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
总之, 随着小学英语课程的开展和普及, 小学到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越来越突出。针对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中的要点, 本文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两个角度出发, 提出了几点解决策略和方法, 旨在加强各方对中小学英语课程衔接的关注和投入, 使得初一新生能顺利过渡到中学英语学习, 推动初中英语基础教育的发展。
摘要:本文对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针对衔接要点提出解决对策与方法, 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中学英语学习。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课程衔接,对策与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初中数学学习要点论文】推荐阅读:
初中数学公式要点11-17
初中数学数学论文07-06
数学论文范文初中09-01
初中数学课堂的导入论文07-27
初中数学开放教学论文09-02
初中数学教研组论文09-07
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论文09-29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谈论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