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论文

2024-09-29

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论文(共12篇)

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论文 篇1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些新的课程和教学理念, 如果没有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其提供保障, 将会遇到重重困难;如果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 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难以实现。那么如何进行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呢?

1 开发与利用教材资源, 创设主动探究的平台

数学教材是教学实施的重要资源, 教师若能“用教材”教, 通过探究教材内容、结构以及呈现方式, 研究和挖掘教材中的信息资源, 改变、补充、重组教材内容, 能更好地发挥教材的资源作用, 呈现出更加有效的教学功能。

案例1:在“不等式应用”的教学中, 笔者创设这样一段情景:博物馆的票价是每人5元, 一次购票满30张, 每张票可以少收1元, 某班有27人去博物馆参观。

问题1:如何购票更合算?

问题2:若有4位同学有小记者证, 可以免票参观, 是否也与上题一样购票?

问题3:参观人数在什么范围内购买团体票更合算?

教师通过创设数学情景弥补了直接传授结论的局限, 为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变为教育形态提供自然的通道, 为数学的呈现方式转变为数学的生成方式提供具体的环境。在数学问题情景的引领下, 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索,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机会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有效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2 开发与利用课程人力资源, 创造灵动课堂

课程人力资源既包括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实践智慧、人格魅力、问题和困惑、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 还包括课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过程中不断涌现和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应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丰富的课程资源, 唤醒和激励学生亲自去接触。

案例2:问题1:一圆柱高8cm, 底面半径2cm, 一只蚂蚁从点A到点B处吃食, 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 (取3) 。

这是一道学习勾股定理后的作业题, 大部分同学受前面题目思维定势的影响, 把Rt△ABC中斜边AB的长度误认为就是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笔者在第二天讲评时, 没有直接指出本题的错误之处, 而是首先肯定斜边AB确实是最短距离, 但蚂蚁要具有怎样的特异功能才能沿这条路线走呢?一石激起千层浪, 有同学几乎冲口而出“加一对翅膀”,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高了很多, 解题方法在同学们的热烈讨论中逐渐浮出水面。从同学们兴奋的眼神, 快乐的笑容中能够感受到他们是多么享受成功的喜悦, 于是我顺水推舟, 把本节的新课内容往后移, 转移教学中心, 提出第二个问题。

问题2:一只蚂蚁从边长为3的正方体纸箱的A点沿纸箱爬到B点, 求它所走的最短路线长。

学生根据上面的经验很快就解决问题, 不免有点沾沾自喜, 笔者于是再抛出第三题。

问题3:一只蚂蚁从长、宽都是3, 高是8的长方体纸箱的A点沿纸箱爬到B点, 求它所走的最短路线长。

学生甲很快算出答案11.4, 学生乙提出最短距离应该是10, 两人争论起来, 并各有支持者。这时同学们急切地把目光投向我, 希望我做出有利于他们的结论。

教师:对不对, 不要问老师, 应该问问你们自己, 同学们该怎么办呢?

全班同学马上又投入到积极的思考中, 有的重新验算, 有的展开激烈的争论, 有的甚至拿出笔盒摆弄。最终这两道原计划复习课才讲解的题目在教师和同学的合作、互动中意外地顺利完成。

当教师意识到自己和学生是丰富的课程资源时, 他会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新知识赖以出现的那些旧知识、经验、方法是否熟悉, 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他会敏感地捕捉到学生一丝情感上的变化, 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会珍惜学生的“错误”、“差异”, 并积极加以利用;他会利用学生的典型疑问使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当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时, 教学任务自然水到渠成, 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3 开发与利用校本资源, 营造数学学习氛围

学生每天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 教师可多途径地开发和利用校本资源, 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教师可依据学校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展示数学的奥秘, 引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 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案例3:笔者曾在学校课外小组活动组织“填幻方, 学数学”、“探究九宫图中的数学奥秘”、“与魔方有关的数学问题”、“五局三胜制为什么是合理的”、“华罗庚与统筹法、优选法”、“internet信息检索中的数学”等专题讲座。笔者还曾利用校园橱窗举办“数学谜语大比拼”、“数学手抄报展览”、“轴对称图形学生作品比赛”、“数独擂台赛”等活动。以上活动均受到全校同学的热烈追捧。

在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中学生能体会到数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门最为基础的学科, 广泛应用于人文、社会、科技等各个方面, 这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震撼的, 吸引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崇尚和向往, 这种影响将使学生逐渐把数学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已知价值追求, 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

4 开发与利用信息技术, 开展数学实验教学

数学是一门科学, 观察、实验、发现、猜想、验证等数学的实验部分和任何其他科学一样多。

案例4:在“图形的变换”教学中, 笔者利用几何画板的平移、旋转、缩放和反射功能模拟图形的变换实验, 让学生探索图形变换的性质。在“概率”教学中, 利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 模拟“掷硬币”、“摸球”等实验, 进行大量的重复实验, 学生不但掌握概率的内涵, 并掌握一种切实可行的进行模拟实验的策略。

信息技术的出现便于学生更有效地开展数学实验, 能促使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状态, 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 同时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意识和能力。当信息技术被有效地应用时, 它们能使数学的大门向所有的学生敞开。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支撑。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形成课程资源的过程, 也是充分整合课程资源的过程。数学教师要立足于数学课程标准, 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通过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展现数学精神、数学文化, 让学生感受数学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所带来的快乐,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增强学习数学的毅力, 用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来升华数学课堂教学, 使数学课堂更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7.

[2]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4, 9.

[3]高慎英, 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 5.

[4]孔凡哲, 马云鹏.论数学课程实施中的数学课程资源[J].数学教育学报, 2004.

[5]王雪萍.从Celia的报告看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的使用现状[J].数学通报, 2009 (6) .

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论文 篇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对数学课程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是实施新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和任务。作为数学教师,要积极主动、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内外、校内外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除数学课本、教参内容以外的数学课程资源,使得其他学科知识资源、生活化教学资源和动态生成性资源充实数学课堂。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只要按照教材、教参及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面临的是新的课程环境,教材内容、教学要求、学生思想等都是全新的,且社会发展一日千里,教师再传统的教学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发展,教师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多渠道地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才能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从校内出发,开发数学课程资源

1、活用数学教材资源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新教材越发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它在关注学科知识的同时,也在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然而,毕竟教材具有普遍性,它不可能兼顾到所有的学生和学校。教材中编排的很多情境图因生活环境或教学条件所限无法更好地展示,一些数学活动也无法开展。因此,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教学条件对教材进行增添、删减、调整、置换,不被教材束缚了手脚。

2、把数学和生活中的“材料”沟通

数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现实生活中的图、表、形或实际情境、数量关系有时可作为数学课程资源直接加以利用。教“三角形的认识”,适当的时候,老师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还有哪些事物的形状是三角形的?”让学生们把自己头脑中已存有的三角形物体的表象回忆、表达与交流。或者部分学生也可根据“三角形概念”的特点找到现实生活中的红领巾、三角板、流动红旗等。同样,对“圆的认识”这节课中类似环节也可利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素材强化知识的学习,促进现实生活与数学学科之间的联系。另外,有一定数量

关系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可作为学生的数学试题。如:小华今年a岁,哥哥比他大b岁,再过5年他们相差几岁?

3、开发科学课中的数学资源

科学课中的自然现象、研究方案、探究活动、教学实验等都可对其进行细加工变成数学教学资源。例教学“循环小数”时,可出示关于四季交替变化的挂图或课件,让学生感知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总是循环交替出现,为学生新课学习作好铺垫。再如教学完“比例的知识”后教师向学生提供一竹竿的高度、影长以及一幢楼的影长,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求解楼的高度。当然,也可把科学中的知识或问题转化为数学习题让学生解答。例:生活中我们一般用摄氏度来描述温度,在欧美一些国家也用华氏度来描述温度,华氏度的冰点是32华氏度,沸点是212华氏度,算一算,平均1摄氏度相当于多少华氏度?另外,“山谷回音”、“天平称物”、“计算池塘含磷情况并提出建议”等问题都能很好地加强和沟通科学与数学的联系。

4、开发语文课中的数学资源

语文是和数学紧密相连的一门学科。同样,它也藏有很多可以被利用的数学教学资源。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抓住本课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来创设情境:今天老师和大家讲讲“1的故事”,暑假里的一天,小强在家做作业,突然来了一群小伙伴叫他去钓鱼,他们准备了一罐蚯蚓出发了,钓了一下午,约摸钓了1千克鲫鱼。①请你找出上述含有“1”的词;②你还会举出几个这样的“1”的例子来吗?③请你说说“1”可以用来表示什么呢?让学生初步感知“1”既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或一群物体,为难点的教学与突破埋下伏笔。又如教学完“百分数的意义”后,教师出示练习题,你会说出下面每个成语所表示的百分数吗?“百里挑

一、百发百中、半信半疑、一箭双雕。”在教学“倒数的认识”时,可先通过“吞——吴、由——甲、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等语文汉字及诗句的颠倒来帮助认识和理解倒数。

5、开发信息技术课中的数学资源

《课标》指出:一切有条件和能够创造条件的学校,都应使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成为数学课程的资源。利用电脑多媒体制作的教学课件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等特点,能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

动,这是传统教科书所无法替代的。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或模拟实验,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微机显示小熊坐在方形、椭圆形车轮的车上一高一低、上下颠簸的画面,以及坐在圆形车轮的车上平稳的情景,使学生从观察比较中产生问题,为什么小熊坐在圆形车轮的车上平稳,而坐在方形、椭圆形车轮的车上不平稳呢?同样,当学生对“线段、直线、射线”的理解困难时,利用微机辅助教学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在几何形体教学中,课件的演示可将图形由静态变为动态,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图形的变化过程,从直观中感受新知识的产生过程。

二、利用家庭资源,充实课程资源

1、把日常生活体验融入课堂

课堂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生命活力的舞台。每位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同,生活体验也不同,因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学生的生活体验应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以丰富课堂教学,使之与教学内容、目标发生良性互动,借助这种课程资源达成教学目标,同时生活体验得到检验、修正与丰富。例:一位教师在教四年级上册“合理安排时间”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在家里当一周“家务小能手”,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家务劳动,然后举行一次以“谁能与时间赛跑”的数学活动课,提出“谁能用最短的时间完成煮饭、洗菜、洗衣、拖地等家务,谁就是今天的冠军!”话音刚落,活动室热闹起来,同学们摩拳擦掌争先发言。正因为有了生活体验,学生才有言可发,正是由于课堂知识,教会学生要节省时间,就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学会珍惜时间,学会感恩父母。实现日常生活体验与数学知识的融会、互补。

2、让信息资源丰富课程

现在农村地区经济变化日新月异,孩子们在家里也不断看到:电磁炉、消毒柜、微波炉、电冰箱等各种各样的新电器,也盼来了电视、电话、电脑等信息工具。农村的信息不再是封闭的,通过报刊、电话、电视、网络等媒体,我们能够获得富有时代感和生活气息的数学课程资源。例如各种数据表格;各种商品打折、赠送的促销广告;各种文章中与数学相关的内容;各种商标;一些蕴藏着数学资源的画面;等等。此外,购物发票、手机话费清单、车票、衣服标签„„,这些在生活中随处看到、随时用到的,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数学资源。

三、发掘当地农村特色,丰满课程资源

农村学校处于社会课程资源的海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乡村文化、生产劳动、人际交往、生产工具、独特的自然环境、奇特的自然现象等社会资源,更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它们为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培养人文精神,提供了最佳的场景,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优质的社会课程资源。我们可以开发正面的课程资源,也可以开发负面影响的反面教材,同样有很好的利用价值。例:在现时的农村当中,还进行着非法的“地下六合彩” 赌博活动,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毒”害了许多人,祸害了不少家庭,我们的学生当中也有人参与。他们认为1︰40,回报率高。针对这种现象,有一位教师把“地下六合彩”引入课堂,利用“可能性”的概率知识,跟同学们一起分析、研究,同学们不但认清了地下六合彩的真面目,认识了其操纵者的阴谋,还掌握了可能性的知识。

初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程资源;方法

教材是教师授课的载体,也是学生预习和复习的主要教学资源。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高对教材的重视,结合各种教学方法深刻挖掘教学资源。

一、深度开发教材资源

1.教师在开发教材资源的过程中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将单一的知识传授变为知识的引导,让学生在引导过程中领悟课堂上所要掌握的知识点。例如,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在学习“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这一课中,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适当设立问题供学生思考。比如,可以提问: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观察过电線杆在阳光下影子的形状?或者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过圆锥形的草帽在水平放置时阳光投射出的影子是什么形状的?通过设立相应的问题,在上课之前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这堂课的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紧接着,教师可以进行相应的拓展练习,当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为了加深记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布置书后习题,并将书后习题加以分类,让学生充分了解每道习题背后的知识点。

2.教师可以针对书上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巩固训练。训练时要注重多样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灵活设置:可以将教材上的习题进行延伸,出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拔高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动手出题互相解答。在学生自己出题解答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温习书中的知识点,加深对于知识的印象。

3.教师应该对书上的内容加以精炼总结,提炼出有用的内容让学生记牢。一些数学上的定理公式,教师可以按照不同类别加以分类总结,方便学生查找和记忆背诵。有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做数学习题时,一些公式与定理总是记不牢,需要在做题的过程中查找教材,在考试时许多学生因为忘记公式而丢分。通过系统总结,他将书上的公式和定理编成押韵的口诀让学生背诵记忆。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他发现班里的学生在数学习题的过程中逐渐改掉了翻书的老毛病,在考试中因为公式记忆不足而丢分的现象也得到明显改善。

二、学习环境资源的开发

现在的初中生每天在学校要度过八个小时,这八个小时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宝贵时间,学生在学校期间所感受到的班级、校园环境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校园资源的深度开发。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班级是一项待开发的宝贵资源。教师可以将班级进行合理的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同时教师需要注意,应该与学生培养出一种“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在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之中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如在对学生进行数学小组划分时,有一位教师注意到坐在教室最后面的一位姓张的男同学,因为每个小组的人数都正好,没有小组愿意接纳他,而这位同学由于内向的性格,不敢与每个小组的组长进行交流。这位教师在与这位学生充分交流之后,不仅使该学生内向的性格有所改善,其他学生也逐渐开始了解他接受他,而且该同学的数学成绩也有所提高,看到这些可喜的变化,这位教师每次上课时脸上都带着灿烂的微笑。

数学角的建立也是开发校园学习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建立数学角,教师可以将让学生共享一些数学学习资源。同时,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数学角就数学学习上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之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三、教学设施资源的合理利用

教学设施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授课质量以及教师的讲课效率。多媒体自引入教学以来就以其操作简单、演示内容直观、便于存储优势为许多教师所喜爱。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进行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制作相应的课件,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课堂上教师抄写板书的时间,还能使学生通过多媒体内容的演示与变换更加直观地了解所学内容。

例如,在学习抛物线y=x2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在课件中制作抛物线的函数图象,通过描点画图的方式演示抛物线方程的图象特征,让学生通过动态的图形更好地了解抛物线的函数特征。另外,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在课件中添加一些初中生感兴趣的内容,通过一些动画教学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

总而言之,学校与教育工作者应该着眼于大处,站在全局的角度统筹考虑,充分调动一切教学资源进行初中数学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使之适应新形势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求,研制出更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引入到初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中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所需的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我国培养出各方面优秀的人才。

(作者单位 江苏省建湖县建阳中学)

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论文 篇4

1. 开发与利用教材资源, 创设主动探究的平台

数学教材是教学实施的重要资源, 教师若能“用教材”教, 通过探究教材内容、结构以及呈现方式, 研究和挖掘教材中的信息资源, 改变、补充、重组教材内容, 能更好地发挥教材的资源作用, 呈现出更加有效的教学功能.

案例一在“不等式应用”的教学中, 笔者创设这样一段情景:博物馆的票价是每人5元, 一次购票满30张, 每张票可以少收1元, 某班有27人去博物馆参观.

问题1:如何购票更合算?

问题2:若有4名同学有小记者证, 可以免票参观, 是否也与上题一样购票?

问题3:参观人数在什么范围内购买团体票更合算?

教师通过创设数学情景弥补了直接传授结论的局限, 为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变为教育形态提供自然的通道, 为数学的呈现方式转变为数学的生成方式提供具体的环境.在数学问题情景的引领下, 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索,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机会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有效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2. 开发与利用课程人力资源, 创造灵动课堂

课程人力资源既包括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实践智慧、人格魅力、问题和困惑、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 还包括课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过程中不断涌现和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应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丰富的课程资源, 唤醒和激励学生亲自去接触.

案例二问题1:如图1所示, 一圆柱高8 cm, 底面半径为2 cm, 一只蚂蚁从点A到点B处吃食, 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

这是一道学习勾股定理后的作业题, 大部分同学受前面题目思维定式的影响, 把Rt△ABC中斜边AB的长度误认为就是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笔者在第二天讲评时, 没有直接指出本题的错误之处, 而是首先肯定斜边AB确实是最短距离, 但蚂蚁要具有怎样的特异功能才能沿这条路线走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 有同学几乎冲口而出“加一对翅膀”,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高了很多, 解题方法在同学们的热烈讨论中逐渐浮出水面.从同学们兴奋的眼神、快乐的笑容中能够感受到他们是多么享受成功的喜悦, 于是我顺水推舟, 把本节的新课内容往后移, 转移教学中心, 提出第二个问题.

问题2:如图2所示, 一只蚂蚁从边长为3 cm的正方体纸箱的A点沿纸箱爬到B点, 求它所走的最短路线长.

学生根据上面的经验很快就解决问题, 不免有点沾沾自喜, 笔者于是再抛出第三题.

问题3:如图3所示, 一只蚂蚁从长、宽都是3 cm, 高是8 cm的长方体纸箱的A点沿纸箱爬到B点, 求它所走的最短路线长.

学生甲很快算出答案11.4 cm, 学生乙提出最短距离应该是10 cm, 两人争论起来, 并各有支持者.这时同学们急切地把目光投向我, 希望我作出有利于他们的结论.

教师:对不对, 不要问老师, 应该问问你们自己.同学们该怎么办呢?

全班同学马上又投入到积极的思考中, 有的重新验算, 有的展开激烈的争论, 有的甚至拿出笔盒摆弄.最终这两道原计划复习课才讲解的题目在教师和同学的合作、互动中意外地顺利完成.

当教师意识到自己和学生是丰富的课程资源时, 他会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新知识赖以出现的那些旧知识、经验、方法是否熟悉, 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他会敏感地捕捉到学生一丝情感上的变化, 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会珍惜学生的“错误”“差异”, 并积极加以利用;他会利用学生的典型疑问使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当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时, 教学任务自然水到渠成, 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3. 开发与利用校本资源, 营造数学学习氛围

学生每天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 教师可多途径地开发和利用校本资源, 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教师可依据学校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展示数学的奥秘, 引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 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案例三笔者曾在学校课外小组活动组织“填幻方, 学数学”“探究九宫图中的数学奥秘”“与魔方有关的数学问题”“五局三胜制为什么是合理的”、“华罗庚与统筹法、优选法”、“Internet信息检索中的数学”等专题讲座.笔者还曾利用校园橱窗举办“数学谜语大比拼”“数学手抄报展览”“轴对称图形学生作品比赛”“数独擂台赛”等活动.以上活动均受到全校同学的热烈追捧.

在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中学生能体会到数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门最为基础的学科, 广泛应用于人文、社会、科技等各个方面, 这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震撼的, 吸引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崇尚和向往, 这种影响将使学生逐渐把数学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已知价值追求, 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

4. 开发与利用信息技术资源, 开展数学实验教学

数学是一门科学, 观察、实验、发现、猜想、验证等数学的实验部分和任何其他科学一样多.

案例四在“图形的变换”教学中, 笔者利用几何画板的平移、旋转、缩放和反射功能模拟图形的变换实验, 让学生探索图形变换的性质.在“概率”教学中, 利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 模拟“掷硬币”“摸球”等实验, 进行大量的重复实验, 学生不但掌握了概率的内涵, 并掌握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进行模拟实验的策略.信息技术的出现便于学生更有效地开展数学实验, 能促使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状态, 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 同时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意识和能力.当信息技术被有效地应用时, 它能使数学的大门向所有的学生敞开.

如何利用和开发小学数学课程资源 篇5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运用教学资源是深化课程改革、实践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手段。本人以为要最大最限度利用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就是要摈弃过去那种“教室是唯一的学习场所,教师是唯一的知识传承者,教材是唯一的学习资源”的旧有课程资源观,使课程资源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封闭走向开放”。

成功运用和激活各种教学资源应从多方面入手,根据小学数学的特点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特向大家提出如下建议,与大家一起共勉.一、教材资源是航标。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面向全体小学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不仅在内容标准中单列“主题探究”,而且在其他主题中都给出多项活动建议和探究案例。这就要求教师应该主动的对教材进行开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由于思维定式、且许多小学教师都经历由传统教学模式向课标所要求的新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因而不少教师出现不适现象。我校的不少数学老师反映新课标教材没有以前好上就是这种不适的表现。对于教材的使用,有人认为,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我觉得这是打开固守教材这种教学资源的一个很好的钥匙。

二、学生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新课标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应该摈弃过去那种教师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架势,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以及释放给学生敢于想象、大胆猜疑或否定的俗成概念空间。想象是创造力始发的翅膀。一读小学的学生写:“天空中两只鸟儿飞过,远处杨柳依依„”.其父认为“两只”应改为“一对”。生问:“你怎么知道一只是公、一只是母”?父亲哑然。允许学生质疑及提出自己的看法(哪怕在教师眼里认为是不可思议的)会让我们的教学充满活力且生成意想不到的新知识。

三、教师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对自

1己在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必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要彻底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积极探索适应学生自主、创造、探究性学习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小学数学学科素养的课堂教学结构,以切实提高教学效益。教师自身应不断的进行业余学习、不能墨守成规。教师的文化底蕴、人文素养、人格魅力等对于学生来是一种天然示范(即活生生的教学资源),教师的出口成章、信手拈来、下笔如飞都会潜移默化到学生中,将成为学生前进的原动力。

四、实际上,本地的乡土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等等适时、充分渗透到实际课堂教学中对打破以往单

一、封闭地使用教学资源的模式都起着不可低估的力量。

总之,对于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我们老师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开发和利用好身边的教学资源,这对提高我们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附: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文本、影音、课件等课程资源,让各种课程资源为英语教学服务,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英语电影练就完美听说能力

英语达人的英语学习计划

听说读写,新概念轻松搞定

30天成就流利口语有方法

大学英语新课标强调:“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以往教师心目中的课程资源往往只限于教材、教参、挂图、磁带、幻灯片等。新课标把课程资源的内涵延伸到社会、学生生活、教师、家长和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处都是鲜活的信息,使其感受语言学习无穷化,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感受文化的差异,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课程资源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有效地利用文本资源

除传统的教材、教辅教材、学生作业、练习以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个人自身的英语水平选择合适的英语报纸杂志,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强信息收集整理能力、英语口笔头表达、交流能力。同时,要注意收集身边的英语,学英语的一个最重要方法就是“PI CK一UP”。笔者组织学生展开竞赛,收集、交流身边的英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学会了许多单词、名言,词汇量在扩大。与此同时,还可利用学习园地开展英语编报比赛活动。英语编报是一种综合开发利用文本资源的好方法,因此我们定期开展英语编报比赛活动,开发利用了已有的文本资源,又为学生提供用英语的机会,实现了资源公享,循环利用。

二、合理地使用影音资源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发和利用影音资源提供了最广阔的空间。笔者鼓励

学生收看英语电视节目,学唱英语歌曲,如希望英语、CCTV 一5 的体育英语、电影频道的英语等节目。这些电视节目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听力、扩大词汇量都大有好处。而众多耳熟能详的英语歌曲更是音乐爱好者乐意接受的课程资源。如西城男孩的Mandy,My love,后街男孩的I want it that way,Never disappear.音乐是无国界的语言,学生对音乐的接受能力普遍较强,在这样一种没有压力、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英语学习演变为一种乐趣,因为有趣,很多蕴含在歌词中的语法现象、知识点学生都会主动去解决。此外,可让学生合理使用复读机跟读、复读,纠正错误读音,说出纯正流利的英语。

三、恰当地运用课件资源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尝试采用CAI 课件及多媒体组合进行教学,可以得到很多启示。笔者运用媒体导人新课,为学生创设了多种特定的情景和提供了大量英语刺激,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形成了说用英语说、想用英语想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课文computer 时,一开始,通过微机屏幕展示CAI 课件中的一幅立体电脑图形,图象在屏幕上旋转着,由大变小,由小变大,渐渐地演变成一个由若干电脑组合的电脑球体。教师还没来得及提问,学生便纷纷嚷道:全世界都在使用电脑,电脑已经变得越来越普及,作用越来越大。随即,教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课文要求找出答案,自然而然引出了新课。又如,在学习Country Music 时,借助录音机播放一首美国乡村音乐,同时在大屏幕上,一位美国流行歌手跃入学生眼帘,手弹吉它,昂首高歌。学生们情不自禁地左右晃动着,挥动手臂,跟着歌手唱了起来。音乐一停,当教师问学生们听的是什么音乐时,全班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美国乡村音乐。教师以此进一步启发学生用英语说出其他音乐的名称。然后将学生们熟悉的popular music、classical music、light music、rock and roll等写在黑板上并进行归类,补充后引出新课。

四、运用信息网络资源拓展课程资源

现代的教材资源不再仅仅是传统的几本教科书、教师用书和练习册等,而是能够充分体现现阶段教育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科学体系。因此,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并在英语课程标准目标总体描述中明确要求,“能有效利用网络等多种教育资源获取和处理信息,并根据需要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新教材的话题天南地北、包罗万象,充分利用好信息网络资源对教师及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五、校内外各种场馆资源是课程资源开发的有力补充

学校的各种场所和设施包括语音室、图书馆、英语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都应该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资源库。教师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这些课程资源。同时应发掘、利用校外的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以及社区的各种文化设施、场馆等,把它做为学生学习内容的补充和完善,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资源财富。

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论文 篇6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农村教师,要根据农村教学的特点有意识地对初中数学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119-01

随着国家对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力度加强,对农村新课程教育的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农村教师,在各种设施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另一方面要不断开发和整合各类资源,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达到自身发展,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力。根据农村中学的特点和本人在教学工作中的学习和实践,谈谈对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几点认识:

一、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和学习主人是学生

1、善于利用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和多样化的探究成果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适应学生个体的差异,而且还要把学生个体的差异作为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例如在课题《镶嵌》的教学中,让学生利用手中剪出的边长相等的正多边形自主探究“哪两种正多边形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学生通过动手拼、动脑想,得出不同的探究结果,并且总结出了两种正多边形平面镶嵌的规律。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多样化的探究成果成为了重要的课程资源。

2、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每位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同,生活体验也不同,因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学生的生活经验应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以丰富课堂教学。例如在教《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节时,让学生找出更多的只用数轴不能表示出位置关系的生活问题,学生通过思考,会提出如何确定教室内的电扇、电灯位置,操场中某棵树的位置,等等,形成发散思维,给你一个惊喜。

3、开发和利用学生的课堂错误资源。学生出错是不可完全避免的。一般情况下,学生只要经过思考,其错误中总会包含其中合理的成分。如果能让学生暴露错误中的“闪光点”,并顺着学生的思路将“合理成分”激活,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作出修正,帮助学生走向成功,那么“错误”也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

4、选择学生自身的生长发育情况作为教学资源。学生对自身的生长发育充满了好奇,从人体的奇妙变化的话题入手,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信手拈来的现场素材,更能让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现。例如在学习《抽样调查》时可以调查“学生的身高或体重是否达标”此类与学生自身生长发育有关的问题,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学生在体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在教师、教材、学生构成的共同体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对课程资源有着决定权,主导着课堂教学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同时教师自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资源的开发更重要的是强化教师个人意识,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他们积极提升自身素质,不断积累教学经验,灵活运用教学策略,能够在自身以外的课程资源极其缺乏的情况下,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因此,作为农村教师,应该勇于克服困难,奉献农村教育,同时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思维。

三、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开发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是课程资源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资源,学会对教材的重组与整合使它更好地为我所用,敢于并善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例如在学习统计时用生活中对家禽的统计取代教材中对奖牌的统计,用农村调换田地的现实取代教材中纯图形面积的计算。这些农村特有的学习素材的利用,把数学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紧密地联系起来,既感到亲切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把整个学段看作一个整体教材的编写者为了照顾到全国不同地区学生的水平,把数学课本中知识的难度台阶设置得很小,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教师如果按照课本的顺序讲,学生学起来容易,但用时间多,教学效率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如果把一章的内容整合起来,引导学生寻找内在的规律,就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节省教学时间。例如在学习《相似》这一章时,“相似”就是这一章的主题,全章内容是围绕着“相似”来组织和展开的。在教学本单元时,我把一个单元看作一个整体,在开始时引导学生思考:“相似”的图形有哪些?可以数不胜数,而书中主要讲了“相似三角形”,这说明教材仅仅是个例子。从“相似多边形”到“相似三角形”,是从一般到个别的关系,首先引导学生掌握“相似多边形”的基本特征,通过对比的方法,学生可以直接导出相似三角形的特征,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四、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任何一种媒体形式,只有在教学中切实起到了其他媒体无法替代的作用,使教师和学生亲身感到其教学应用的优越性、实用性和先进性,才能认定此种媒体形式在教学中的存在价值。在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设计时注意选择适合发挥多媒体特性的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教材,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科学设计多媒体教材的系统功能。不能认为多媒体教材越复杂,技术难度越高越好,应重视教学实用性。

五、乡土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农村人文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农村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为了充分开发和利用好这些资源,我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注意收集一些素材,如置办年货的计划,地里四季农作物的种植安排,水产市场的销售调查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如把自己买年货的方案与妈妈买年货的方案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充实自己的生活经验,掌握更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家庭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而家庭中充满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家庭饲养与种植,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处处都包含着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家庭中这些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例如,计算自家的建筑面积和实用面积各有多大?自己的卧室如果铺上地板砖,需要这样的地板砖多少块?等等。让学生在老师与家长的指导下,进行一些实践调查活动,在活动中亲身体验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7

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然而, 许多教师提起课程资源, 就想到教材、图书、图片、光盘等, 而很少想到学生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实际上, 从广义的课程资源来理解, 学生无疑是决定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水平的关键性因素。从狭义的课程资源来分析, 学生的生活体验、个体知识、思维方式等都是课程、教材开发与实施中重要的素材性资源。同时, 学生作为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与教育活动的主体, 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

作为数学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开发学生中的课程资源。

1. 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

每位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 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同, 生活体验也不同, 因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 学生的生活体验应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以丰富课堂教学, 使之与教学内容、目标发生良性互动, 借助这种课程资源达成教学目标, 同时生活体验得到检验、修正与丰富, 实现二者的畅通、互补与融合。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节时, 在课上有意识地提出了三个问题: (1) 如果向东走3米记作+3, 则向东走5米记作什么? (2) 如果向东走3米接着左转向北走2米。如何标记终点与起点的关系? (3) 谁能找出更多的只用数轴不能表示出位置关系的生活问题?学生通过观察思考, 会提出大胆属于自己的问题。不但有课本举例中的温度变化和找座位的问题, 想确定教室内电扇、电灯、窗格、地板砖位置, 课本中某个字的位置, 生活小区中两楼之间的位置等等。由此可知, 只要给学生提供机会, 学生定会发散思维, 参照大量的问题, 提出自己的观点, 还你一个惊喜。

2. 善于利用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和多样化的探索成果

受多种因素影响, 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真正关注, 真正做到尊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真正使课堂成为完整的人的生命成长的空间, 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课堂中学生不同思维方式的尊重、发掘与引导。这也是教学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创设情境, 尊重学生思维方式和探索性成果, 使学生树立自信, 从而充分利用这一课程资源。

3. 开发创新教学方式

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对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 精心设计的数学环境, 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亲身经历参与问题的真实活动。

例如:学习《台球桌面上的角》时, 教材中的内容是利用台球桌上的角, 让学生学习互余和互补的概念。怎样改造CD垂直台球桌的牵强为自然一些呢?教师们创造性地提出如下教学设计, 先去掉CD, 学习互补;再从互补迁移互余, 于是, 有如下教学片段:

教师演示多媒体, 让学生观察打台球, 得到如下图:

进而, 提出以下3个问题, 也让同学们分组探索解决。

(1) 图中有哪些角?

(2) 这些角与∠1有什么关系, 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索, 并给予适当的分类。

(3) 改变打台球的角度, 图中的角有什么变化?他们与∠1的关系有什么变化?同 (2) 比较, 哪些关系改变了?哪些关系没有改变?

对于问题 (1) 的回答, 学生的回答是一致的。

对于问题 (2) 的回答, 由于图形简单了, 只有5个小于平角的角, 可能性不像教材内容那样多而复杂。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后的回答是:

组1:有三类。

第一类, 大小关系, 如∠1<∠ADB, ∠1<∠EDB……

第二类, 相等关系, 如∠1=∠2;

第三类, 和差等量关系, 如∠1+∠ADB=∠EDB, ∠1+∠ADF=180°

组2:可以分为四类, 组1的第三类可再分为两类, 一类是和为定值180°, 另一类是和差不为定值的。

对于第 (3) 问题的研究后, 学生发现并认识到, 第一类的大小关系中有一部分会发生变化。而第二、三、四类的等量关系不变, 进而形成互补的概念, 为了巩固互补, 再从图中找出一对互补。在此基础上, 再引导学生探索互余关系。

学生积极探究, 实践验证, 增强了动手能力, 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充分掌握了互余、互补的概念。这样通过观察、猜想、探索、实践、验证等数学活动, 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使学生真有所获, 确有所得。

二、努力开发教师中的课程资源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因此, 教师应注意自身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更新传统教学观念, 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中, 教师面临的是新的课程环境、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一是在教学思想上, 要将以知识、技能的传授为重点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二是在教学方式上, 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三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 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技能;四是在教学准备上, 教师不仅要准备教材上的知识, 还应广取博览, 览大干世界, 取众家之长, 吸收一切文化精华, 为自己所用, 并用之于数学教学。

2. 发挥自身特长, 凝聚教师集体的教育合力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 教师首先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根据自己的特点, 发挥自己的专长, 挖掘自己的潜能,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其次, 教师要学习其他教师好的教学经验, 分享他人的教学成果, 做到取长补短和精益求精。

3. 重视对学生的调查研究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编制调查问卷, 课下与学生交流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是否对数学课感兴趣, 希望学到哪方面知识, 希望教师怎样讲课等。这样, 教师通过调查学生情况, 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了计划性, 可以使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从而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

4. 重视对教学活动的总结和反思

数学教学内容虽有固定性, 但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新技能、新方法、新策略和新理念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和学习, 教学中的不当或有待改进之处要通过反思加以完善。总结和反思教学实践的方式很多, 如教学日记、录像带、录音带以及教学心得等。教师不仅通过这些方式对自己的教学发展路径做长期跟踪, 对自己的进步做长期的分析, 进而找出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的环节。另外, 同事观察与教学评议、教学经验交流会、数学教学专业网络活动等也是教师及时了解教学研究动态, 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有效途径。

三、充分利用校内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数学课程资源是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 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这一理念。如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投影仪、幻灯片、电视机、录像机等多媒体手段, 为学生展示精美的图片、播放与数学教学有关的电影、录像、动画等, 使学生对数学课产生兴趣, 从而生动地学习。

四、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探析 篇8

一、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1.课程资源开发主体单一

目前, 初中音乐课程资源主要以教材为主, 音乐教材是国家根据课程标准组织教育专家进行整理、 筛选编写而成的, 这些教材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但是, 初中音乐教学过于依赖国家规定的教材, 教学的实施主体没有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 这样就导致资源开发的主体单一化。每个地方都有特色和文化, 而且不同地域的学生是有差异的, 课程资源的开发应该因地制宜, 将地域文化与社会、生活、家庭、学校、学生结合起来, 开发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

2.课程资源利用率低

音乐课程资源利用率低是当前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重要问题, 目前很多中学对音乐学科忽视, 音乐课不是被其他学科占用, 就是老师敷衍了事。 一些中学生反映, 学校配备的音乐器材, 比如, 钢琴、电子琴、吉他、古筝等乐器从来都没有接触过, 老师上课只是简单地讲讲理论而已, 这些音乐器材知识是用来应付检查的, 根本没有利用起来。 部分学校将这些音乐设施仅仅作为一种摆设, 由于常年不用, 年久失修, 这些重要的教学资源就这样浪费了。

3.忽视潜在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多样的、丰富的, 不仅局限于教材, 它们与社会、生活、家庭、学校文化也息息相关,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很多学校都忽视了一些潜在的音乐课程资源。 比如, 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舞蹈、歌曲、戏剧、乐器可以与音乐教学相结合, 不仅可以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而且丰富了学生的音乐课程。再者, 多媒体也是辅助教学不可或缺的资源, 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 展示一些著名的音乐作品, 开阔学生的视野, 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二、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具体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 提高音乐学科的学科地位。

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想开发初中音乐课程资源丰富音乐课堂, 首先要转变音乐学科的教学观念。 学校要认识到音乐陶冶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提高音乐学科的学科地位, 将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同等对待, 不乱占用音乐学科的课时, 对于教学需要的音乐设备要配备齐全, 对老师的教学质量要进行监督和考核。 老师要认真对待音乐教学, 不断丰富专业知识, 提高专业技能, 充分利用学校的一切教学资源。 学生要转变教学观念, 重视音乐学科, 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中。

2.科学管理, 完善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的管理机制。

完善的音乐设备是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要资源, 不仅要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 还要配合相应的实践教学, 因此, 钢琴、古筝、吉他、二胡等重要的音乐器材是必备的。 一方面, 学校要科学管理, 完善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的管理机制, 增加用于音乐器材配备的财政资金, 并严格监督这部分资金的使用情况, 对于滥用资金和不配备相应的音乐器材的学校要根据规定合理治理。 同时, 对于学校的音乐设备和设施要有专门的人负责看管, 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 防止出现常年不修废弃的现象, 造成资源的浪费。 另一方面, 改善音乐学科的评价机制, 从管理机制上提高老师和学生对音乐学习的重视程度, 调动老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比如, 学校可以建立一些课程资源开发的奖励机制, 对于积极进行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教师和学生, 给予一定的奖励, 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推动音乐课程资源的丰富和发展。

3.促使教师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 中提到, 要多种途径开发音乐课程资源, 促使教师成为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 教师是音乐课程实施的主体, 是最了解学生差异性与需求的人, 因此要促使教师参与到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 初中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单一, 主要以教材为主, 但是初中音乐教材的内容较少且没有针对性,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不愿意学, 老师的教学热情不高涨。 要使教师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 就要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 从生活的细节中开发课程资源。 同时, 教师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与其他老师合作, 编写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校本课程, 并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

4.促使学生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动参与者

我们在促使学生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的同时, 也不可忽视学生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在音乐方面, 有些学生可能比较有天赋, 喜欢组织一些歌唱比赛, 与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一个合唱团, 进行音乐的交流和创作。 这些都是对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这样的环境,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促使学生成为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主动参与者, 推动音乐课程的发展。

比如, 学校积极建设校园文化, 营造音乐氛围, 精心选择一首符合自己校园风格的校歌, 由音乐老师教给每一位同学, 在重要的活动中让学生们集体合唱, 课间利用广播、电台、多媒体为大家播放音乐, 陶冶学生的情操。 这样不仅可以丰富音乐课堂, 而且可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另外, 学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自由创作的机会, 定期举办一些歌手大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对于喜欢音乐创作的学生, 学校聘请专门的老师进行指导, 鼓励他们大胆进行创作。

三、结语

在进行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 我们越来越认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习音乐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 因此, 积极开发和利用初中音乐课程资源, 丰富音乐课堂至关重要。 本文从转变教学观念、完善管理机制、鼓励老师创作、鼓励学生参与等方面提出了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具体措施, 除此, 还可以通过建设课外音乐活动小组, 增强师资队伍促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具体措施需要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 希望能够对初中音乐教学的丰富和发展及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有所帮助。

摘要:长期以来, 初中音乐课程资源主要局限于教材, 教学资源的匮乏是限制初中音乐学科发展的重要原因,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更好地获得音乐知识, 必须对初中音乐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 其次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几点具体措施, 希望对音乐教学和学生基本素养的全面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黎婷婷.浅谈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J].大舞台, 2011, 05:195-196.

[2]张大海.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思路[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09:27.

[3]高丽.初中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J].文学教育 (下) , 2012, 10:134-135.

[4]王雅坤.浅谈初中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戏剧之家, 2015, 08:218.

有效编制开放题开发数学课程资源 篇9

如何不断地进行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课程中, “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呢?编制有效的数学开放题就是开发数学课程资源的一个好途径。因为数学开放题不象封闭题那样大部分或者全部条件具备, 问题明了, 结论明确。而且开放题注意从现实生活与生产中提出问题, 其结果往往是“前途未卜”。学生在求解过程中处处需要探索、尝试、分析、推断, 提出新办法来解决问题, 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和发散性, 进而形成创新能力。而这正是素质教育的制高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所需要的。同时, 将传统的数学习题设计成为具有开放性问题的数学习题, 也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思维和学习激情, 引发师生课堂互动, 这对于构建创新型的数学课堂与师生关系无疑是一大进步。

二、数学开放题的编制原则

1. 体现探索性, 促进主动学习。

编制的开放题必须具有多种不同的解法或有多种可能的解答, 这就要求数学开放题的知识点要多, 综合性要强。因此, 开放性问题的挑战性与趣味性所散发出的魅力可以吸引学生主动愉悦地学习, 更加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激发学生发扬主体精神, 主动参与, 自行探索。学生为了得到更多答案, 会学会查资料, 学习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 还能主动与他人合作, 分享经验, 最终让人人有所收获, 充分发展自我, 表现自我。

2. 体现丰富性, 促进思维培养。

编制的开放题要丰富多样,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促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刻性、广阔性、批判性发展。比如, 要求学生在解题中充分理解已有条件, 从不同角度对问题作出全面分析, 要求进行正确判断;要求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在教学中没有明显解决路线, 要求学生纵横联想, 一题多思, 一题多解, 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要求学生从外表纷繁的情况下找到最简捷的方法,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开放题存在多余条件、干扰条件或者缺失条件, 需要学生明辨是非, 去伪存真, 培养学生思维的鉴别能力。学生发现使结论成立的多种条件, 有利于学生提高联想、猜测等非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在寻找多种答案中的最优解与多种条件中的最优条件的过程中训练创造性思维能力, 开拓思维空间。

3. 体现教育性, 促进个性发展。

人文主义教育强调人的个性化, 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化的独立性。素质教育的最高教育目的之一就是塑造具有和谐人格和全面发展的完整个人。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有意义地实施差异教学, 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开放性问题能较好地满足全体学生, 多样化的学习要求。学生需要通过一系列分析, 展开发散性思维, 运用所学的知识经过推理, 得出正确的结论。充分显示出思维的多样性, 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个性化, 从而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使其具备良好的数学品质和信念, 为学生进一步 (乃至终身) 学习数学提供素质保证。

4. 体现创造性, 促进教学相长。

在开放题引入课堂后, 教师不是教学活动的主角, 而是“编剧”和“导演”;不是知识的传授者, 而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促进者、示范者、组织者和调控者。因为学生既是课程资源的消费者, 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尤其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到教学与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背景下, 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途径多元化, 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显得越来越频繁和重要了, 他们本身就成了特殊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兴趣等都可能成为课程资源。与此同时, 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 相互之间形成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因此, 教师要重视学生积极参与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形成师生共同编制开放题, 实现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

三、数学开放题的编制方法

1. 弱化陈题条件, 使其结论多样化。

[例1]某车队要把56吨的货物从A地运往B地, 已知大卡车每次可运货l0吨, 需运费200元;小卡车每次可运货4吨, 需运费90元;现有2辆大卡车, 问:还需要几辆小卡车, 才能一次把货运完?

对于这道题目, 如果把题中条件隐去, 改成:设计几种不同的租车方案, 选择你认为最优的一种, 运费多少元?条件的隐去使得问题有多种不同的结果。一般来说, 所有的学生都能设计几种不同的方案, 但方案的多少、优劣是否有序则体现不同学生思维水平的高低。这样的题目体现了“人人都能学习数学、人人都能学习有用的数学以及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教育思想。

2. 隐去陈题的结论, 使其指向多样化。

对一道数学题, 隐去其中一个或多个条件, 去寻找其结论成立的重要条件或最优条件, 是封闭题开放的主要策略之一。

[例2]如图, D, E是三角形ABC中BC边上的两点, AD=AE, 要证明△ABE≌△ACD, 还应满足什么条件?

答案:∠BAD=∠CAE;∠B=∠C;∠BAE=∠CAD;EC=BD;BE=CD;AB=AC。

再如, 相交弦定理的学习, 教师可以先不给出结论, 让学生观察圆内的两条相交弦, 作适当的辅助线, 探索一些结论 (如角相等、三角形相似等) , 教师顺着学生思维或由学生自己探索, 由此得出相交弦定理;再进一步展开:若两条弦的交点在圆外及有一条弦变为切线的情况有如何?可由学生研究。

3. 在给定的条件下, 探求多种结论。

可以把传统数学题中的某个变量换成其他变量, 改编成数学开放题。

[例3]CD是Rt△ABC斜边AB上的高, 尽可能找出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

[例4]请你先化简:, 再选取一个使原式有意义、而你又喜爱的数代入求值。

这是用开放题的形式强化学生基础知识 (代数式的化简及其有意义的条件) 的题目, 既新奇又实在。

4. 加强命题的结论, 追寻使其成立的充分条件 (一般需增加条件) 。

[例5]已知梯形ABCD中, AB//CD, 若添加一个条件如“BC=AD”, 则可判定ABCD为等腰梯形, 请问除“BC=AD”外, 还可以添加一个什么条件, 使梯形ABCD为等腰梯形? (至少写出两种)

5. 比较某些对象的异同点。

利用不同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推广或类比, 比较一些相似或相同的数学命题、数学方法, 加以深化或推广, 即类比法。对一些数学对象, 如几何图形、数字、算式、解答方法等, 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或用不同的角度对它们进行分类, 则往往能获得开放题。例如, 比较下列两个单项式的异同:12a2b2c, 8a3xy。相同点:都是单项式;都有三个字母;系数都是正整数;都含有字母a;最高公因式为4a3;都是5次多项式。不同点:所含字母不同;系数不同;不是同类项;尽管都含有a, 但字母a的次数不同。

6. 设计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方案或在实际问题中寻求多种解法与结论。

根据某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 在相关的情景下, 设计应用性数学开放题。如付息问题或生产利润问题直接与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知识相关, 笔者与学生一起编了这样的数学开放题: (1) 有一块长4米, 宽3米的园地, 现要在园地上辟一个花圃, 使花圃的面积是园地的一半, 问如何设计?给出你设计的图案并作出有关的计算。 (2) 某工商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需要从银行贷款, 有两种方案。方案一:一次性贷款100万元, 第一年可获利l0万元;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增加30%的利润;方案二:每年贷款l0万元, 第一年可获利l0万元, 以后每一年比前一年增加利润5万元。两种方案贷款期限都是l0年, 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若银行贷款利率均按复利l0%计算, 试比较两种方案的优劣。若贷款期限大于l0年, 请估计两种方案的优劣。 (3) 试用几种不同的方案将三角形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五个部分, 并指出面积相等的是哪五个部分 (保留分割痕迹和必要的标注, 不写做法) 。

四、编制开放题的注意事项

在编制数学开放题时, 必须把握好问题的开放度、语言的暗示性、问题的可发展性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等方面, 控制好题目的开放度和难度。

1. 控制好题目的开放度。

控制好题目的开放度是编制开放性题目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无视或轻视这个关键, 单纯追求答案的多样性, 是导致开放性题目编制上失误的一个常见原因。我们可以采取限定答案的范围和改变参数的取值等方法来控制好题目的开放度。

[例6]为了参加北京市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活动, 某班学生争取到制作彩旗的任务。如果有两边长分别为1, a (其中a>1) 的一块矩形绸布, 要将它剪裁出三面矩形彩旗 (面料没有剩余) , 使每面彩旗的长和宽之比与原绸布的长和宽之比相同, 画出两种不同裁剪方法的示意图, 并写出相应a的值, (不写计算过程)

本题源自《初中数学开放题集》中的3.1题“矩形的自相似3分割”。我们编制该题时, 原先的问题是“矩形的自相似5分割”, 也就是“长宽比为多少的矩形可以进行自相似5分割?”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图形进行相当繁杂的分类工作。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素材但不适合对初中生作要求, 因此我们将“5分割”改成了“3分割”, 降低了问题的开放度, 但解题中所用到的解题策略和思想方法基本不变, 适合于初中学生的水平。

2. 控制好题目的难度。

在开放性题目中, 现在很多人往往只关心开放题本身的难度, 而对设问方式对题目难度的控制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关注。因此, 可以采取改变问题的叙述方式、运用暗示技术和改变答题的要求来控制好题目的难度。

[例7]在平面上有且只有四个点, 这四个点有一个独特的性质:每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有且只有两种长度。例如正方形ABCD (如右图) , 有AB=BC=CD=DA≠AC=BD。请画出具有这种独特性质的另外四种不同的图形, 并标明相等的线段。

这是根据一道陈题改编而成的, 原题共有六种答案。考虑到初中生的知识背景, 对题中涉及到的“平面上具有两种距离的四个点”这一概念进行举例说明是必要的, 因此在题目中把其中正方形的答案作为一个例子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这样一来, 不但把相对容易想到的正方形这个答案留给的了学生, 而且对比较难想到的等腰梯形这个答案进行了暗示:只要把题中所给例子中的五个点去掉一个点就可以得到等腰梯形这一答案 (能接受这种暗示也在一个方面表明学生的数学水平) 。并且, 要求学生在总共六种答案中找出其中四个, 也要比在五个答案中找出其中四个要容易些。

总之, 编制有效的开放题对于开发和利用以教材为基础的数学课程资源是比较经济而又切实可行的好途径。如何进一步发动学生参与到编制工作中来, 如何在使用开放题的过程中及时反馈信息, 进行完善, 从而建立不同层次的开放题资源库, 达到共建共享的目的, 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摘要: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是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编制有效的开放题对于开发和利用以教材为基础的数学课程资源是比较经济而又切实可行的好途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 从编制原则、编制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阐述了有效编制开放题, 开发好数学课程资源的问题。

关键词:课程资源,数学开放题,原则方法,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l]刘兼, 孙晓天.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戴再平.初中数学开放题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3]段兆兵.课程资源的内涵与有效开发[J].课程?教材?教法, 2003, (3) .

[4]刘敏.数学开放题的设计策略[J].教育科研论坛, 2006, (4) .

浅议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篇10

一、教师要锻炼自身能力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语文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 教师面对一大堆形形色色的课程资源要具有遴选和鉴别的能力, 能够对课程资源进行价值判断, 并果断地取舍;但有时在资源相对缺乏或者单调时, 就需要教师善于挖掘, 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其次, 教师还要练就组合和变通的能力, 能够把零散的、原生态的课程资源巧妙地转化为课堂教学的“一分子”。再次, 语文教师还必须变革自己的教育方式, 因为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一方面要学生打破传统学习方式, 一方面需要教师走出课堂, 走向学生、家庭和社会等, 也需要教师走出语文学科, 走进其他的学科。

二、教师要处理好一些关系

教师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时, 还需要处理好一些基本的关系, 如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教师不能过分强调课内资源, 也不能过分强调课外资源, 两者不是对立的, 而是统一的。教师要使两者巧妙结合, 使课内外的资源都能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但在义务教育阶段, 还是必须以课内资源为主, 因为课堂教学依然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阵地, 教师要让课内资源成为课外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础, 让课外资源成为课内资源的补充和拓展, 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 大幅度提升教育功能。教师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中还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等。

三、教师需遵循的一些做法

在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过程中, 教师还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做法, 因为无论如何改革, 语文教材的地位都不容忽视, 它是非常重要的学科课程资源。课程的改革只是改变教材的使用, 以前完全是本本主义, 如今依托教材, 把教材中的内容作为例子, 然后依托这个例子举一反三, 也就是借助课本, 开发和利用与课本有联系且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材料。

案例一:《狼》教学片段什么样子的?

生1:文中的狼是狡诈的。

生2:文中的狼是贪婪的。

师:狼的狡诈、贪婪、凶残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你知道人们平时都是怎样形容狼的吗?

生3:狼到天边不改性。

师:记忆里的狼都和狡诈、贪婪等分不开, 但是所有的狼都是这样吗?

(生茫然地看着师)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毕淑敏的《母狼的智慧》, 读完说说在《母狼的智慧》一文中的狼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从刚才的教学中, 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地看待狼?

(生意见比较统一, 都觉得既要看到狼凶恶的一面, 也要看到狼善良聪明的一面)

如果时间允许, 教师还可以补充《狼和鹿》一文让学生阅读, 使学生知道我们还必须保护狼, 过度捕杀狼会破坏生态平衡。教师依托课本, 充分举一反三, 把语文和其他领域的内容结合起来, 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更加全面地解读课文。

开发语文教学资源还可围绕学生经历。学生生活环境不同, 经历也不同, 每个学生个人的生活素材也是一种不错的语文课程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够恰当地利用这份资源, 就会调动学生类似的经历和体验, 然后再进行消化, 形成新的资源。

案例二:《我的老师》教学片段

师:看到“老师”这个词, 你们一定会想起不少的老师, 能给大家说说你们心中的好老师吗?

(生回答)

师:想不想知道作家魏巍心目中的“好老师”的形象?

生:想。

师:魏巍通过几件简单的事情写出了蔡老师的温柔、美丽、慈爱、公平、伟大等, 想不想用自己的笔也写出你记忆深处的那位老师?让我们一起感受你心中的好老师的形象, 好吗?

初中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探析 篇11

【关键词】初中体育 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3-0081-01

一、引言

课程资源开发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相对于传统的认识,新的课程资源观要发挥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各类体育课程资源,这既可以极大的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而且又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兴趣,进而完成体育教学的目标。

二、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一)初中体育课程内容缺乏

在我国,传统的初中体育课程是以竞技项目为主,并且各种设施也都是结合国家相关的标准要求进行设置的,然而,却完全忽略了学生的兴趣以及自身发展的需求,所以,使初中体育课程内容比较缺乏。

(二)初中体育课程结构比较死板,不能再满足课程改革的精神

对于传统教学来说,比较重视强调运动技能的系统性与

完整性,如:学习跨越式跳高技术时,有些体育教师分层次让学生来学习,先学习助跑技术,其次是跳跃和过杆技术,再次是落地技术等,这样一来,照搬照抄课本上的内容,没有结合学生自身的发展来培养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也是比较困难的。对于改革后的课程来说,重点强调兴趣与技术的培养,首先为学生展示相应的学习录像,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自己去学习,这样一来,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的完成体育教学目标。

(三)害怕安全事故

一些学校领导害怕学生在体育课中出现安全事故,因此,很多学校都拆除了单双杠、组合架,这样一来,大大限制了初中体育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有时会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由于体育课程内容形式比较单一,因此,不能再满足当今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原则

(一)趣味性

如果体育活动缺少了趣味性,那么直接消磨着表现欲极强的初中生的耐心。事实上,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旦参与者有了学习兴趣,才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从而产生兴趣,形成持久力。除此之外,对于体育课程的资源的开发要具有一定个性。体育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课程,如果失去了个性,那么也就失去了创造性。如果过于强求统一标准,既不能体现出学生个性发展,又不利于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多样性

不同地域,不同学校在规模、场地器材、传统以及体育教师素质的不同,以及学生个体的家庭背景、智力水平、体能水平、生活经历的不同,导致开发与利用的体育课程资源,在其形式和表现形态上是不一的,体现广泛多样的特点。

(三)健身性

健身性不仅是体育课程教学的内在动力,而且也是体育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对于初中体育课程来说,以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特别是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正是身体发育的最佳时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如果长期的坚持体育训练,那么会大大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性与柔韧性。

四、初中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实践

(一)充分使用体育教师资源

由于当前有些初中学校的体育教师的素质不是很高,因此为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学校可以定期安排教师去外地学习与培训;学校教研组要组织教师学习改革后的理论知识;让教师观看体育优质教学录像,从而大大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便于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想象创造既健康又有趣的游戏,另外,也可以对现有的体育项目进行合理的改革,例如:乒乓球接力赛、多人乒乓球赛等,这样一来,既能合理、科学的开发体育课程资源,而且又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重点培养有特长的学生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大力培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可以由他们来担任专项体育教师,而对于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来说,可以使他们成为体育教师的助理,管理各项体育活动,从而大大提高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的质量。

(四)不断优化教学手段

因传统体育教学带有竞技化与成人化的特点,因此,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兴趣的激发。通过对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进行调查。其结果显示,学生往往偏于自己所喜欢的体育项目,因此,学校可引入了一些新的体育项目,例如:轮滑、搏击等。除此之外,在教学手段上也应有些突破,重点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

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只是将体育课上的所学到的内容作为体育课程的内容。现如今,经过多次课程改革,将课外体育活动也作为体育课程开发和利用的主要资源,同时,教师要加大对课外体育课程的组织与管理。比如:培养体育骨干、合理分配场地器材、参加各种体育比赛等。这样一来,能够使学生每天都有一定的锻炼时间,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六)发挥出体育器材的功能

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思考,充分发挥体育器材的功能,从而更好的解决体育器材缺少的问题。除此之外,也可以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制作高质量、简易的体育器材。

五、结语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 篇12

关键词:课程开发,实验教学

新课标指出“应大力提倡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 例如, 使用饮料瓶等日常用品进行物理实验, 这样既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 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 又补充实验课程资源,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 开发实验室外的课程资源成了当代每个物理教师的一个新课题.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际, 谈一谈我的做法, 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用身边的材料做实验

新课标指出:“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 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 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身边的物理.感受到科学和社会, 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例如, 我们可以用注射器来研究大气压强的存在, 甚至可以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具体做法是:用注射器吸水, 来研究大气压强对水面的作用;用注射器吸出塑料瓶里的空气, 观察瓶子瘪了的过程, 研究大气压强对物体的作用;在注射器下面悬挂物体, 称出物体的重力, 测出注射器的活塞面积, 简介测量大气压的值等.

又如, 在证明有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中, 我们可以用塑料瓶、眼药水瓶来做实验:把塑料瓶装满水, 并把盖旋紧, 然后用钉子在瓶壁上同一高度的地方钻几个洞, 水并不会流出来 (洞不能太大) ;如果把塑料瓶装满水后用瓶盖反面把瓶口挡住, 然后慢慢地把瓶倒立, 瓶盖不会掉, 水也不会流出来.我们也可以用眼药水瓶来做实验:把眼药水瓶的空气压去一部分, 然后放进盛水的玻璃杯中, 观察, 发现水会慢慢的进入眼药水瓶.这两个实验都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此外, 我们还可以用水壶, 暖水瓶等许多物品来做实验.我们可以用自己家里的取暖炉来研究一下炉子的效率;用电热水壶和电能表来研究水壶的效率;用铁片、铝片、木片等来研究不同物质的导热快慢的情况等.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是完全可以用老花镜的镜片来完成的.

二、自己改装物理实验仪器

滑动变阻器中间的磁芯一旦损坏变阻器就不能使用了, 但是其电阻丝还是好的, 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电阻丝自己制作实验仪器.例如, 在塑料瓶中装上煤油, 分别插入不同阻值的电阻丝, 再插入温度计, 就可以用来研究焦耳定律;利用闲置的透镜, 我们可以制作照相机模型;用两组透镜我们可以自己制作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利用凸透镜和凹透镜我们可以自己制作门镜模型等.实验室中的过时的损坏的仪器, 只要我们稍动脑筋, 进行适当的改装和改造, 就可以变废为宝, 不但能减少浪费, 还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 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真是一举多得.

三、生活中的物理实验室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 所以我们生活中很多物品, 其实本身就蕴含物理知识, 当然也可以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实验.所以我们更大的物理实验室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例如, 在声现象中, 声音的产生, 我们用自己的声带、家里的喇叭等;声音的传播我们用墙壁、用水管、用暖气管子;光的传播我们用手电筒、电灯;我们用眼药水瓶和圆珠笔芯自制温度计;用玻璃瓶和圆珠笔芯装上水研究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如, 在研究压力作用效果时, 让学生取出一端削好的铅笔, 将两个食指分别压在笔尖和笔尾, 比较压力和受力面积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 学生容易完成该实验, 且现象明显, 结论易得.演示物体产生形变时用产生弹力的弹弓、橡皮筋、乒乓球等物品用作实验材料.这些物品在实验时不仅效果好, 而且由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使学生觉得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动机, 促进知识和技能的形成.

四、生活现象形成课题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我们见怪不怪, 其实里面蕴含着深刻的物理知识和科学道理.例如, 水管中的水流为什么越流越细?流水形成的漩涡是按照什么方向旋转的?监视器里的图象到晚上为什么有象雪花一样的飞絮?水珠为什么能在荷叶上形成圆珠等, 这些现象非常常见, 但是里面有什么物理知识呢?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针对一个感兴趣的现象进行课题研究, 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 在切身体验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获取经验, 锻炼品格.实现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总之, 新形势下的物理教师, 应有更开阔的眼界, 更开放的思路, 处处留心皆学问.将我们的物理实验教学拓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 就是把我们的实验教学的教材从一页翻到了下一页.把物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 把物理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物理就在我身边”.

参考文献

[1]彭小虎.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7 (2) .

[2]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5) .

上一篇:收益共享模型下一篇:高三生物两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