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程内容探讨

2024-06-14

初中数学课程内容探讨(共11篇)

初中数学课程内容探讨 篇1

以素质教育为主要出发点的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在逐步推广和应用, 因此如何做好对教材的教学设计, 成为对其精髓推广的主要影响因素。在素质教育旗帜的号召下, 如何凸显素质教育为主体的现代初中数学教育理念, 其关键在于教学设计的创新。新修改的人教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运用方面有了更大的提升, 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将复杂的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对此, 本文对人教版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进行了探讨。

一、教学设计中注重对问题情境的设计

数学情境问题创造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结合人教版教材设计的特点, 教师则应该在该环节中遵循更为主动和有效的原则, 并采用更为灵活的策略创设问题的情境, 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对有理数的学习当中, 为更好地帮助学生加强对负数概念的理解, 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辅助之下, 对其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1) 温度计数当中, 零上10℃其比0℃要高出10℃, 而所谓的零下10℃则是比0℃要低10℃。对该问题应怎么用数学符号对其进行描述呢?

(2) 同学们都知道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与海平面相比要高出8848m, 而熟知的吐鲁番盆地则要比海平面低5m。针对上述的问题, 采用数学符号怎么进行表示。

(3) 同样在生活中会遇到往南走或者是往北走100m, 收入100元和支出100元。这些问题用符号应该如何表示。

通过这些例子, 将原本复杂和枯燥的有理数的教学, 引入到了学生生活的实际中, 通过生活当中的例子, 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对负数的理解。

同时, 在对字母表示数章节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当中, 则采用竞猜游戏的方式来引入问题:其设计的过程中将学生的出生年月去乘以2, 再加上数字10, 加上全家人口数 (小于10的) , 再点学生的名字。通过该流程教师可准确地猜出学生的家人数量和出生年月。通过这种游戏, 学生对教师的这种算法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 并开始问老师该结果是怎么算出来的。在这个时候, 教师则开始对该问题进行点题, 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到学习的课程, 并告诉学生如何利用字母对数进行表示, 并通过运算进行推导, 以此揭露谜底。而通过该问题情境, 则很好地让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有了极大的兴趣, 从而使得该课堂的教学变得水到渠成了。

二、实践能力是教学设计的关键

数学学习的目的是应用, 而应用的基础是实践能力的培养。人教版初中数学最大的特点是更注重对学生动手和运用能力的培养。任何知识都起源于生活, 数学也是一样。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这种生活中的常识, 促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并能够通过数学的符号、语言和思想进行交流。通过学生的这种动手能力, 从而使得他们在对知识的探索中收获了成果, 从而使得他们染上了探索成功喜悦情感的色彩, 并印在脑中, 开拓了学生思维的视野。

而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 其可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的实际情况, 对一些实例进行适当地增补, 从而更好地对学生的记忆空间进行充实, 并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进行感知地加工, 从而逐步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对某个事物的理解和认知。如在人教版中对几何图形的裁剪为例, 如图所示, 其表示边长为1的5个小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 而通过剪一剪或者是拼一拼, 能够得到一个新的正方形。

在对该图进行裁剪之前, 首先让学生在动手前进行讨论, 在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之后, 让他们相信可以通过该图形裁剪成一个新的正方形。让学生确定之后, 引导学生进行以下的思考:

第一, 假设这个大正方形边长为a, 该边长a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第二, 在该裁剪中, a可以为整数吗?如可以, 则给出相应的理由。

第三, a可以为分数吗?如果可以的话, 同样请证明, 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在通过这种动手操作, 分组讨论等的情况下, 引入到新的课程当中, 从而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更为深入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 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到存在的不是有理数的数。而在该教学设计当中, 则必须充分地给学生预留相关的思维空间, 从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 更好地实现对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其次则是在教学设计的过程当中, 其操作的活动则必须适量, 不能太多, 同时也不能太少。

总之, 素质教育的实现需要创新的教学设计, 而创新的教学设计是需要对传统教学思维观念的突破。本文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但还必须在未来的工作中进行更多的总结, 从而通过设计改变方式, 通过方式提升质量, 更好地促进初中素质教育发展。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中, 综合素质培养成为重点。如何通过教学设计, 将能力培养的要求融入到点滴的教学中, 是整个教学活动成功的关键。文章结合人教版初中数学的特点, 对其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设计,核心问题,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叶云露.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的设计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01:58-64

[3]何克抗.运用“新三论”的系统方法促进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的深入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0.01:7-18

初中数学课程内容探讨 篇2

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探讨

文/王从利

从古至今数学就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几乎在所有的义务教育行列都会涵盖对它的教学,它是人类思想的巨大结晶,它不仅能突出数字的真正意义,而且还能向人们彰显出许多人生的哲理,因此对它的教学研究也就成了当代教育发展的焦点。初中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黄金时间,它直接关系着我国未来数学向高端发展研究的大计。因此,在对初中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其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的合理改革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同时也要对其进行长期的研究和探讨,以便能够检查它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也可以对其进行不断地完善。

一、初中数学课程资源的概念

初中数学课程资源也被称为初中数学教学资源,是数学教学信息和课程安排的总称,也指对数学教育有用的人力和物质。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通常指对初中数学教学有用的各种因素,而狭义的则是指形成数学课程与教学的最直接因素。现阶段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包括所有的数学教学资源、教学工具和教学场所。根据它的功能特点可分为条件性资源和素材性资源,根据它的来源方式也可将其分为校外资源和校内资源。无论哪种分类,其核心思想都是教学资源,只是分类的标准不同而已。

二、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

近些年来国家对数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使得小学数学在进入初中数学的过程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探讨方面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真正使数学思想成了一种有力的生产工具,做到了因材施教、因时而教。但是在对初中数学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探讨的过程中,它还是存在很多缺陷,例如,没有一个很完整的数学研究和教育系统,这就导致初中数学严重缺乏严谨性。另外,在进行分类讨论思想的过程中,还没有让学生真正做到独立分析讨论,一些抽象的思想也没有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学生。因此,这就要求当前数学教育必须对课程安排、资源开发、分析探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完善。

三、有效开发利用初中数学课程资源的方法

若要让初中的数学课程资源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开发,就得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才可以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目前我国开发数学教育的资源主要有:

1.充分利用数学教材资源,以便建立一个研究的平台

中学数学教材内容都具有实用性,每个教学目标和内容都有自身的意义,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深入对内容教学挖掘,由浅及深、由少到多地备课,以便让数学问题扩展开来,引发学生的分析思考,从而起到充分利用教材的作用。

2.充分利用校本资源,以便建立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

中学校园通常都有着它自身的校园文化和教学资源,因此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发出更多的校本资源,例如,用直角三角板来验证勾股定律,这样也可以促使学生之间的友谊大大加深。

3.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以便建立一个实践锻炼的平台

数学教学的实质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因此,学校可以就当地社区资源来进行一定的数学教学,例如,用相似原理来测量树高或是河宽,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还锻炼了学生动手的`能力。

4.充分利用兄弟学校数学交流的机会,为学生搭建一个互相学习的平台

加强兄弟学校的交流可以知道自身的不足以及别人学校的优势,这样就可以取长补短,不断地完善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四、未来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尽管它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依然存有很多不足。其主要表现在没有主观能动性,而且还缺乏数学课程资源观,致使整个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存在很多的系统漏洞。因此,在未来初中教育改革完善的过程中,需要脚踏实地去开发和利用数学资源,尽可能减少数学资源的浪费,让学生能够见微知著,真正领悟到数学奥妙以及真谛。同时,也要对初中数学教师进行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的培训,从而促使教师能够将毕生所学数学知识毫无保留地传给学生。除此之外,由于我国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与国外相比相差较大,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引用这些先进教学模式,并结合我国初中数学的基本国情来制定出一套符合当代教育发展要求的方案,最终能够达到快速发展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这一巨大目标。

新课程初中数学教学的探讨 篇3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确立了崭新的理念,在课程目标上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在数学学习的内容强调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在数学学习的方式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教学评价体系;并充分考虑和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中学数学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学数学教师应积极、迅速地反思过去和现在的数学教学,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

一、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传授者的身份出现,通堂课由教师不停地说教,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和观念,数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课堂教学气氛严肃而沉闷。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这就体现了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要求学生学以致用,以人为本的数学教学目标,强调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如生活中有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他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把生活中“美的事物”与数学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引发学生“爱屋及乌”的连锁反应,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乐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认真体会这种理念会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且效果好。在教“轴对称与中心对称”时,首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物体形状,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是轴心对称图形,然后让同学说说这些图形给人什么样的感觉,看谁想得又快又多又准确,同学们挖空心思地想,激烈地互相评议,这时整个课堂氛围便活跃起来。有个同学居然说“还是轴对称好看,因为我们的脸对是对称的,不对称就不好看。”这下把全班学生逗笑了,课堂学习气氛有达到了高潮,几乎全班同学对参与进来,同学们自己几乎把对称图形的特点和性质全部总结和概括了出来:轴对称图形或轴对称的物体给人以端庄、大方、稳重、气派的感觉;中心对称的图形或物体给人以旋转、跳跃、运动、活拨的印象。在这堂数学课的教学中同学们同时得到了美的享受,增加了美学方面的知识,提高了审美的情趣。通过他们自己的学习实践活动,在探索、讨论、交流中弄懂了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性质和特点。接着我又启发同学们对建筑设计和服装设计等与数学中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联系,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课堂非常活跃。整堂课那边需要过多的讲解,只是和学生一起交流,激发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和对美的追求以及在轻松、愉快、平等、和谐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初中数学改革了过去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的单一课程结构,将实践活动作为课程的加强内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而体现在教材中,是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数学课程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树立其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数学教学大纲》指出:“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也要关注情感态度,也即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问题解决,也要关注数学思考过程,也即将结果和过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三、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新课标要求:“数学学习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学数学,并通过实践探索,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了解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这不仅道出了数学教学的教学策略,更从实践层面为数学教学生活化拓展了广阔的创新空间。其主旨是要求教师要以人为本,特别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问题的对接体验,促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交互感知。要求教师要善于把生活问题引入数学课堂,巧妙地设置教学情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捕捉数学现象,让学生在活生生的生活氛围中体验数感,领悟理趣,进而自主能动的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素材数学化,数学学习生活化。

四、鼓励学生探索创新

初中数学课程内容探讨 篇4

关键词:课题学习,评价,数学思想,研究性教学,创新能力

数学课题学习, 是近些年来我国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提出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它改“学数学”为“做数学”, 是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课题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活动, 改变以往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 强调以"课题"研究为标志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其着眼点在于沟通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的联系, 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共同合作与交流来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增强了研究意识、问题意识, 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下面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 谈谈“课题学习”教学。

一、“课题学习”需要教师的指导和把握

1、教师要重视“课题学习”的教学

现实教学中, 有的教师本身就对“课题学习”不够重视。虽说“素质教育”常挂在嘴边, 但中考仍成为比较有力的指挥棒, 很多教师都认为:“课题学习”怎么考?所以教师还没有很好地体验到课题学习对理解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思想方法以及提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的独特作用, 忽视对“课题学习”的指导。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自己要更新教育观念, 转变教学方式, 要从传统的神坛上走下来, 走到新课程的改革前沿, 用全新的理念, 设计教学、组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课题学习, 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应用于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和解题教学中, 让他们在课题学习中获取知识, 发展能力, 从而激发起对课题学习的热情。

2、教师在“课题学习”的指导

“课题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它打破了以往以课堂为中心, 以教材为中心。由于旧模式的影响根深蒂固, 面对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学生往往不知如何来计划安排这种形式的学习。因此教师既不能像传统教学模式那样去包办代替学生的学习, 也不能放任自流, 不闻不问。课题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 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课题学习实施过程中, 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 在指导中, 要让学生理解课题学习是一种学习, 可以通过亲自体验, 来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 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知道不同的课题, 学习需要不同的方法, 如调查, 查阅资料, 探究、建模、实验等。

对综合性较强的课题学习, 我们可以采取课前预习、操作、制定周密计划的方式来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实践与探索的机会。一般地“课题学习”可按问题解决的四个步骤来进行:

(1) 理解问题:弄清问题的意思, 准确地定义问题及与其他问题加以区分, 分清问题中的条件和要求的结论等。 (2) 制定计划: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 运用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拟定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 选择最佳假设。包括实验材料的准备、问卷调查表的设计等。 (3) 执行计划:研究与该问题有关的全部材料, 进行检验性实验, 把已制定的计划具体地进行实施。 (4) 反思:对整个课题学习过程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反思, 也包括检验得到的答案是否符合问题实际, 思考对原来的解法进行改进或尝试用不同的方法, 进行举一反三、结论推广等。

例如:八年级下册《20.3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 结合课本, 我与学生一起制定了详细的调查计划。

(1) 把学生分成了10个人一小组, 共5组, 并选出一个组长。要求每个同学都来设计制作一个调查表, 选出最合适的一个同学的表格来做样表由组长描绘。

(2) 每个组6份调查表, 为了减少学生的工作量, 我只要求他们调查本班的另外4个组中学号靠前的3个男生和3个女生的体能测试调查, 进行课后调查并收回调查表。

(3) 收回调查表后由组长分配工作, 三个同学负责整理调查表, 并根据调查表制作一张统计表, 两个同学根据统计表来制作一个统计图, 最后大家一起通过做好的统计图来写份调查报告。

在课题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应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原理, 充分考虑学生目前的数学基础和能力, 找准合适的问题切入点, 由浅入深地给出思考问题的方法。要精心组织, 耐心辅导, 合理评价。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 走到学生中间去, 参与学生的学习。

二、“课题学习”关注学生自主体验和合作探究

1、引导学生自主愉快地开展学习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有了学习的兴趣, 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趣, 学生的学习才是主动的、积极的、热烈的, 因此“课题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八年级下册《20.3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中, 引导学生讨论目前全国中学生体质状况逐年下降, 肥胖学生逐年上升, 体质状况不佳, 这些多与中学生不爱参与体育活动, 而爱上网, 打游戏、聊天看言情神幻小说有关等现象, 让学生对自我和同学体质健康测试发生强烈兴趣。在该课题学习中, 学生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 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 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 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 经历社会调查活动, 了解调查报告的基本要素和数据来源, 同时运用图形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与探索精神有重要的价值。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此过程中, 学生找到了学习乐趣。

2、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

数学课题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体现在数学学科教学中, 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科研”或“微科研”的过程, 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 参与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课题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自主独立探究为基础。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 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和体验, 学生可以通过查寻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方式获取信息。在探究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中得到理解和发展, 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历知识的探索和应用过程, 理论与实践结合, 猜想与验证相辉映, 让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成为课题学习主要的学习方式。例如:八年级下册《19.4课题学习——重心》让学生在探索线段、特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任意多边形的重心活动等过程,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等过程, 发展几何直觉通过寻找几何图形的重心的数学活动,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重心的过程, 了解规则几何图形的重心就是它的几何中心, 从而了解重心的物理意义, 体会数学与物理之间的联系, 能用实验方法寻找任意多边形的重心,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课题学习”应鼓励交流, 合理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课题总结, 体验成就感

虽然“课题学习”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但“课题学习”总结报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教师要特别重视这一过程的指导和落实。首先, 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中选择报告所需要的有价值的资料, 并对有关资料加以整理、分析。其次,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写课题报告时应递交的材料。在小组撰写课题报告基础上, 让学生在课堂上宣读报告, 展示成果。大家畅所欲言, 取长补短,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 并作出一些表扬, 尽量让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成就感。通过交流、研讨与大家分享成果, 使学生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 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辨证的思考,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和善于申辩的能力。最后, 我还鼓励学生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学习成果打印成册, 班级展览或参加评奖。

2、关注过程中的评价, 提炼数学思想

教师应从学生“课题学习”的过程中来评价学生, 包括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和行为表现、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数学思维策略、水平和思维品质, 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自信心、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 在课题学习中, 要注重挖掘课题学习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看到知识背后负载的方法, 蕴涵的思想, 并注意结合具体教学环节, 点化学生领悟这些思想方法, 达到就“事”论“理”的目的。

总之, “课题学习”的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在精神、知识和能力三方面和谐发展。随着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继续深入, 课题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 所以,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思想, 深入学习新课标, 转变观念, 通过课题学习, 教师和学生同步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王娟娟.浅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指导策略[J].科教导刊, 2011 (21) .

[3]章飞, 刘黔昉.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认识与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4]张思明.数学课题学习的实践与探索[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关于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篇5

关键词:学习习惯;教学方法;教学氛围

现阶段新课程的改革,不仅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态度,对教学方法的转变和更新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古语就有云:“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妨碍才能的发挥。”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关系到教学效果的高低,教学重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成败。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的确存在一定的问题,亟需调整改革。教学理念仍处于传统的机械式、填鸭式模式,学生在教学活动常常处于被动地位,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守旧。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浅谈了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一、树立正确认知,培养良好习惯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探讨和改革中,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是树立学生对数学及其数学重要性的正确认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数学相较于小学数学而言,过于理论性和抽象化,在教学活动中,枯燥的理论知识和繁琐的答题思路在很大程度上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对数学学习存在一定的排斥感和厌恶感。然而,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较,教学过程过于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放弃对数学学习,想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是不容易实现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在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当转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知,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价值意识,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情境,活跃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创建有效的教学情境,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多媒体是现代化教学的主要设备,不仅包含大量丰富的文字图片,还有形象生动的视频音乐,感染力极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先进教学设备,收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料,制作别具一格的教学课件,让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快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又比如说,教师可以将教学活动与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数学故事、数学现象相结合,开展趣味数学教学。还可以加大对学习认真、态度端正的学生表扬奖励,树立学生的学习榜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紧密结合数学思想开展教学

数学思想是数学学习、数学能力形成的指导思想,也是开展数学研究、数学创新的有效保证。新课程数学教学大纲里要求,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数学意思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想,激发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运转及其数学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融入数学思想教学的教育理念,加大对数形结合、等量代换、类比等等数学思维、数学思想的教学力度。比如说,对于过于抽象数学概念、定义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打比方、图形的等方法,具体的讲述概念的成分和构成要素,使抽象化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加深学生理解,方便学生记忆。又比如在一元二次函数方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函数图象,对函数方程的性质、跟的分布情况进行系统性教学,加深学生对函数、方程之间内在规律的理解与把握。

四、“交流—互动”型的教学方法

教学氛围的高低对教学效果、教学成败有着直接影响。随着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普及和教育课改的不断发展,在教学环节建立师生交流学习平台成为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尊师重道”教学模式固然重要,但现代化“师生打成一片”的师生关系已成为教学大流,只有当师生之间形成有效的交流沟通,互相分享,探讨教学心得和学习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全面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况,才能“对症下药”,更好地掌握课堂的主动性,活跃教学氛围。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当采用现代化的“交流—互动”教学方法,保障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成败。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者而言,要充分调动课堂氛围,主动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态度,掌握课堂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促进数学教育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沈发明.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浅谈[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2).

初中数学课程内容探讨 篇6

在学术上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以及数学思想方法是三个联系紧密的专有名词,人们对其接触虽然比较多,但对其认识大多都只是停留在名称上,很难从实际上进行理解、掌握.通常,思想是客观事物在人们的意识中经过主观思维活动而产生的最终结果. 而方法,是一种科学的、客观的具有相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工具或者手段,对于数学学习来说,运用的公式和数学思维模式就是他们的方法.

1. 数学思想

这里的数学思想是指,学生在从某些数学内容和教师课堂讲解中得到的认识,并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将其提炼出来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数学观念. 它是学生在实际运用中解决问题的关键. 反过来说, 如果我们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的专项练习、提高,对于其数学能力也势必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初中数学中包括的数学思想大致有: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隐含条件思想等. 所有思想并不是单独独立存在的,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传授的数学思想,都是属于基本数学思想.

2. 数学方法

狭义上的方法是指,人们为了完成一件事情采取的手段.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我国初中数学学习比较常见的“题海战术”也是如此,虽然“题海战术”饱受诟病,但是我们也应该正确地认识到,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的确是有利于学生将这些正确的数学方法掌握、巩固.

在初中数学中比较常见的数学方法包括:反证法、归纳法、建模法、代入法以及待定系数法等.

二、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关于思想方法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长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对于数学的重视往往更加侧重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以及如何能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随着我国课程研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就初中数学教学这一块来说,虽然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已经被越来越多地提及,但是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家长都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始终抱着分数高, 数学就学得好的心态. 这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形成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模式,而在无意识中忽略了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方法的教学.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主要思想方法及其教学

以数形结合为例,数形结合主要就是通过对题干中给出的具体数据,结合图形,归纳总结出解题思想. 对于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形象性有一定的锻炼作用,华罗庚曾说“数无形,少直观;形无数,难入微”,也很直接地道出了数形结合思想对于数学的重要程度.

通过实际的教学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学生在应对一道题干上既给出了数据,又给了参考图形的题目时,往往会出现不知从何下手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适当采用以下方法:

1. 从学生思维入手 ,增强专项训练 . 对于学生来说 ,数形结合的难点在于不能把题干中给出的数据充分运用在图形中,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在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对图形解答的过程,很多时候都是教师帮助学生来完成,学生只需要将老师总结出来的这些材料进行归纳,然后做题,这样一种“太子爷”式的学习方式,本身就忽略了数学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思考过程.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给予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并从中进行思维上的引导,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理解图形的方法.

2. 让学生亲自绘图 , 培养其立体思维能力 . 书本不是电脑, 不具备将一图形以一种立体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恰恰这种立体思维能力对于数形结合的解答是相当有帮助的. 对于这方面的教学,教师可以在实际的课堂中,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自己进行图画的绘制,可分步骤进行,教师对关键部分进行讲解, 这样让学生了解这些图形的形成过程,客观上也会对其图形立体化的能力有所提高.

四、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途径

1. 概念教学中加入数学思想方法

所谓的概念教学, 并不只是简单地向学生解释定义,而是要让学生充分领悟隐含在这些概念中的数学思想. 例如绝对值的概念, 初中教材中并没有直接给出最直观的解释,即正数取本身, 负数取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由于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生搬硬套的概念教学对于逻辑思维尚不成熟的初中生来说是很难理解其含义的, 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为了学生能够更加形象深刻地体会到“绝对值”的含义 , 可以有目的地提出一些问题 , 例如 :5与5,3与-3之间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 或者直接将0,3,-3,5,-5这些数字在数轴上画出来, 结合图形来观察它们之间的联系,再进行绝对值含义的理解,这种在概念中加入思想方法教学的途径,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灵活地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对于后阶段的学习也是有极大帮助的.

2. 在公式的学习中挖掘数学思想方法

就数学学习而言,对其结论过程的探讨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了解结论本身,这也点出了数学学习的本质,你不但指导要知道“它”,还要知道“它”是怎么来的.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一个数学公式或者定理,大多都是死记硬背,记住完事,然后在实际的解决问题中,生搬硬套,这并不是学习数学,而更像是一台机器. 这种不科学的数学学习方式, 势必会影响数学学习的结果.

因此,教师在实际公式、定理的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拉长这一知识链, 也就是说在教学中不要过快地给出结论,要让学生沉浸在对这个公式、定理来历的思考过程中,教师再进行相应的引导,让学生完全捋顺其中的因果联系;并且可以有目的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例如,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度数是否存在某种联系? 针对这种问题,学生就必须将圆周角、圆心角两个概念进行回忆,然后进行思维中的过滤, 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数学学习的本质.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对其思维发散能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 例题讲解中涵盖思想方法

例题是教材总结出来的,对于该阶段知识点学习有很大针对性的题,对于这个环节的讲解,在很大意义上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将这阶段的理论知识掌握并灵活运用.

例如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例题讲解中,首先,我们知道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实际上是将三角形的内角通过一定方法让其转化成一个平角, 让学生亲自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不仅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让其在这个思考求证的过程中体验“发明创造”的乐趣.

结束语

正确认识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方法教学,它的作用虽然看似不起眼,但对于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我们应该认识到,思想方法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学中也要保证足够的耐心,不要太过于急功近利.

摘要:在数学学习的实际教学中,应该严格把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思想方法两条主线.基础知识的作用就像是堆砌房子的砖瓦,而数学的思想方法则是蕴藏在每一个基本知识点中,是每一个数学学习者综合能力提升的钥匙.但是就目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人们普遍更加注重基础知识和数学考试成绩的分数,这也导致数学思想方法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将着重探讨如何在初中数学课程中有目的地进行思想方法教学.

初中数学课程内容探讨 篇7

一、从感兴趣、生活化的情景引入

在课堂上力求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引入学习的主题,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在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也得到进步和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 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引入学习的主题, 这样才能有助于展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而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的方法去思考解决。例如, 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时我出了一道题:某同学把一块三角板的玻璃打碎成三块, 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 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方法一, 带①去;方法二, 带②去;方法三, 带③去;方法四, 带①和②去。 这是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解决就是本章要学习的三角形全等的问题。如此一来, 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 学习的兴趣与注意力被集中起来, 课堂的气氛被调控到最佳状态。

二、制定教学目标要合理

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初中教学的各种规律, 并加以综合应用, 形成适应自身教学的有效方法。若要使数学课上得更理性, 更有效, 那么我们教师就要真正做到“工夫花在备课上, 精力放在研究上, 本领显在课堂上”。如该学期有哪些知识点, 重点是什么, 难点是什么, 这样在平常教学中才能有目标。对于一节课“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要求要吃透, 否则教学目标定得过高, 则难以实现教学计划。例如, 在“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比较与运算”中, 将老课标的“掌握度、分、秒的换算”降为新课标的“认识度、分、秒, 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老课标的“会计算角度的和、差、倍、分”降为新课标的“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又例如, 删去“三角函数的cotA”, 降低对“三角形中位线梯形中位线的要求, 不明确突出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的问题”等, 这些要求要了然于胸, 才能制定良好的授课方法。

另外北京师大版教材, 某些内容编排的过于精简, 那么教师在上新课时, 就要给学生进行一些适当的铺垫, 学生才能顺利地由简至繁掌握数学知识点。例如:北京师大版 (八年级下) 第三章。在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时, 教材只安排了一节课的内容, 而我依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增加了学习分式的变号法则一节课, 通分一节课, 约分一节课, 总共3节课的学习, 学生才基本上掌握了分式的基本性质。又例如, 北京师大版 (八年级上) 第六章, 一次函数的性质, 课本仅安排了1个课时, 而一次函数的性质又是学习其它函数的重要基础, 于是我在这部分的教学安排了3个课时。还有北京师大版教材的例题大部分都比较简单, 并且例题量较少, 因此我在教学中会适当地增加一些题目, 力求把不同类型、最新的中考题目呈现给学生。

三、对学习目标要进行分层施教

依据“因材施教”的理论, 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例如:在学习特殊角的锐角 (30°、45°、60°) 三角函数值时, 我要求基础差的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和默写数值, 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要求中等的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综合计算;要求优生能够做一些有扩展性的综合运用题。通过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 逐渐出现了学困生易学, 中等生乐学, 优生好学的良好局面。同时我对作业也进行分层布置。

通过分层布置作业, 使各个阶层的学生都能吃饱, 且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 满怀信心、充满斗志, 全面提高。每节新课后我还注意反馈, 从作业及小测中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点的不足之处, 及时加以订正。

四、教学方法形式多样

(一) 密切联系实际, 加强数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

例4.1:出租车的收费问题。

某市某种型号的出租车的收费标准为:行程不超过3千米, 收费8元;超过3千米部分, 按每千米1.60元计算。

①写出出租车里程数y (千米) 和收费x (元) 的关系。

②当乘出租车的里程数分别为3千米和15千米时, 各收费多少元?

③现有30 元钱, 可乘出租车的最大里程数为多少千米?

(二) 加强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

物理关于量方面的特性, 欧姆定理、焦距公式、重量、体积等等, 例如, 在某串联电路中有两个电阻R1、R2, 其中R1=4欧姆, 当串联后安装在电压为6伏特的电路中时, R1实际消耗的功率为2瓦特, 求R2的阻值。当学到统计学时, 让学生用统计的方法列出日常食物中前六位的营养成分的名称及比例进行合理的配餐, 使数学与营养学联系起来。

(三)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

例4.3:让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家庭丢弃的塑料袋的数据活动, 以此唤起他们的环保意识, 明白丢弃的塑料袋会对大自然造成严重的污染。

五、创新思维 提升能力

教师要营造有效的数学课堂, 充分发扬民主, 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各抒己见, 大胆发言, 教师再恰当给予点拨, 课堂气氛宽松, 学生思路开阔, 创造力增强。

例5.1:供电局的电力维修工要到30千米远的郊区进行电力抢修。技术工人骑摩托车先走。15分钟后, 抢修车装载着所需材料出发, 结果他们同时到达。已知抢修车的速度是摩托车的1.5倍, 求这两种车的速度。

我先引导学生详细分析题意后, 再让学生讨论, 看能列出多少个方程, 并把所列方程的依据说出来。

①按求时间公式来列方程

设摩托车的速度为每小时x千米, 则抢修车的速度为每小时1.5x千米

301.5x=30x-1560

依据:抢修车所用时间=摩托车所用时间-1560

② 按求速度公式来列方程

设抢修车行驶了x小时才到达目的地

30x=1.530x+1560

依据:抢修车的速度=3×摩托车的速度

③ 按求距离的公式来列方程

设技术工人骑摩托车共花了x小时才到达目的地

x=1.5 (x-1560)

依据:摩托车走的路程=抢修车走的路程=30千米

经过讨论, 学生创新思维的闸门打开了, 大家争先恐后的发言, 这样一来, 学生们就将“行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融会贯通了, 解题的能力也随之提高。

六、训练方式多样

(一) 加强数形结合的训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数形结合是把数量与图形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以巩固知识为主, 突出与课本同步或将课本习题加以改选, 这样对学生的思维拓展大有益处。

例6.1:已知二次函数 y=x2- (k+3) x+2k-1

①证明:无论k取何值, 它的图像与x轴总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②当它的图像过A (0, 5) 时,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③对于②中的二次函数, 设其图像与x轴的交点从左到右依次是BC, 若p (x, 0) 是BC上一动点 (可与B重合, 但不与C重合) , D (0, 3) , 写出四边形ADPC的面积S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当x为多少时S最大, 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二) 加强阅读理解的训练

近年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各地中考试题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观察问题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此类题目先给出一段材料, 让学生阅读理解, 再设立问题, 让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

例6.2: (04-昆明) 观察下列等式 (分子中的“!”是一种数学运算符号) 1!=1, 2!=2×1, 3!=3×2×1, 4!=4×3×2×1, ……计算:

这类题目, 首先观察一系列特殊的算式, 经过分析、对比, 找出其中的规律, 用代数式表示出来, 再利用其解题。

(三) 加强开放和探索思维训练

开放和探索题目的特点:条件和结论的不确定性、不唯一性, 使得解题的方法与答案呈多样性。课堂上给出的这些新颖的开放和探索型问题, 学生会感到新奇, 进而思考和研究, 这样能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框框, 有效地培养了创造性思维。

例6.3:如图所示, 四边形ABCD中, AD不平行于BC, 现给出三个条件:①∠CAB=∠DBAAC=BD. ③ AD=BC, 请你从上述三个条件中选择两个条件, 使得加上这两个条件后, 能够推出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 并加以证明。

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化难为易、化深奥为通俗, 使更多的学生热爱数学, 喜欢数学, 学好数学。只要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立足学科基础, 重视构建知识体系, 多设置一些数学热点问题, 训练整体思维方法, 努力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 以适应教改的要求, 那么教师创造性地教, 就能唤起学生创造性的学, 教与学就能碰撞出创造的火花, 我们的教学就能有成效。

摘要:本文针对使用北京师大版教材的初中数学教学情况, 结合近年来自己的教学经验, 从情景引入、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分层施教、训练方法等多个方面, 阐述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立足基础、重视过程、突出能力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数学教学,思维培养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王定成, 陈春荣.利用教师情感激活学生情商.中学数学教育.2005, 9.

初中数学课程内容探讨 篇8

1.学生数学课堂无兴趣,教学质量不尽人意

1.1生源问题,学生基础差异较大

由于我院属于民办院校,招生、录取学生工作要排在其他公立专科院校之后,导致生源质量较差。部分同学高考是靠着语文、英语成绩考上来的,数学基础几乎为零。例如不会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二次根式不会化简;有的甚至分式加减的通分都弄不明白。通过计算统计学生高考数学成绩,数学及格率不到5%,大部分同学的成绩均在40分左右。

1.2学生学习兴趣低,开始抵触数学

经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在开学时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很多同学从初中开始已经放弃学习数学,而且有部分学生抵触数学、抵触数学教师,认为学习数学没有丝毫用处,他们到这里仅仅是为了学习专业技术来的。这样一来,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不太乐观。

2.数学课程与专业课整合的意义

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国际著名数学教育权威费赖登塔尔的“教学实现”教学思想提出了数学来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他认为[1]:数学教育应该来源于现实、应用于现实;应该通过具体的问题来传授抽象的教学内容,结合实际提出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的知识、数学思想解决问题。将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由此可见我们数学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的时候,如果只是单纯的讲授课本中的内容,很容易导致学生枯燥的接收数学知识,即便是能够学会掌握也是非常被动的。所以我们要尽量的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受数学是有用的,消除他们对数学的抵触。这时候如果与他们的专业课内容结合在一起,找到专业课中的数学知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他们学习专业课程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2.2突出数学的工具性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就是为了加快服务业、制造业的发展,社会也越来越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例如,有些汽车专家认为,现在的汽车业技术水平飞速发展,零件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这样就要求售后人员要掌握比以往更加先进的技术。同样,即使是工厂里的普通工人现在也要求至少是大专以上的学历。所以加强学习已经成为每个专科院校工作的重心。如何将数学这门文化基础课真正的服务于各个专业是我们当下应该深入研究的。我们从服务专业课的角度,在专业老师的帮助下挖掘专业课中的数学内容。例如:针对经管系,会计和轨道管理专业,需要的知识有数列、概率统计、线性规划等等;机电和汽车专业则需要解析几何、三视图、微分计算以及最重要的三角函数。两个专业都要求会用三角函数进行计算;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专业则需要用概率统计、线性代数、三角函数、复变函数等等也是所有专业中需要数学知识最多的一个专业。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数学在专业课中还是有很多用处的。有的专业课老师有时也很无奈,由于学生数学基础不好,很多涉及数学的部分只能略讲,所以将数学内容与专业课整合起来显得十分重要。把专业课中有关数学的问题拿出来,加入到数学的学习当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让学生体验数学应用的过程,突出数学的工具性。

3.数学课程与专业课整合的方法

3.1重视基础教育、优化教材内容

随着职业院校的项目课程深入,学院对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也越来越重视,各个院系也加强了对专业课和实训课的设置,而理论基础课和文化基础课所占的比例也在逐年减少。学生从小认为的“主科”数学课,也渐渐的在他们心中变成了“副科”,有的同学认为可有可无,甚至有人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浪费时间。所以要想要学生学好数学,就必须重塑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此外,数学教材的内容和顺序也应该进行调整和删减。以我院五年制高职的学生为例:由于学生是初中毕业,讲授高中的数学内容,他们接受起来非常困难,2013年我院数学教研室的老师一起编写了一套初等数学教材,2014年被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套教材内容简单、添加知识回顾、专业例题以及趣味数学部分,比起以往枯燥的教材,学生更加喜爱。但是教材仍然存在一定问题:由于我们仍然是按照常规的教学内容顺序编写的教材,使得在讲三视图这一部分的时候要等到第二年才能讲授,而汽车和机电的学生已经在第一年的第二学期就已经开设了机械识图这门课程。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毫无新鲜感,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制定与专业内容相结合的授课计划,探索数学课与专业课相互渗透的模式。但是数学学科有其独到的知识体系,我们又不能因为专业课需要而跳跃式的学习,把数学教学内容大乱,这样不仅数学知识结构断裂,学生学习数学的实效性也会降低,如何改、怎样改是我们需要详细讨论的部分。

3.2走进实训车间,提高专业知识

教师既是教学者也是学习者。我们不仅仅要结合专业课的内容编写数学例题,还要尽可能开拓自己在各个专业的领域的知识面。教师应在平时安排中去实训基地走走,看看实践教学场景和实验仪器,了解仪器的简单工作原理,开拓自己的知识面。同时,教师也可以更好的深入课堂,用数学的知识和学生去讨论他们专业的课程,学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对教师的崇拜,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此外也能更好的处理数学知识在专业课中的应用,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管理学课程实践内容探讨 篇9

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学生进入专业管理学科之前,打下管理知识的基础,让学生正确了解管理学基本知识,掌握管理的知识构架,基本具备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但目前在管理学教学中,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教学过程偏重于理论学习,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导致学生对相关理论难以掌握和理解,违背课程设置的初衷。因此,管理学教学在注重基本理论传授的同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对管理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达到教学目的。

目前,管理学课程培养学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案例教学法,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讲,刚从高中走出来,缺乏社会实践管理经验和认识,往往对案例中的情景和内容难以理解,案例教学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在管理学教学中可以设置相关环节来解决这个难点,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理解管理理论,把管理理论与亲身参与获得的认识统一起来。针对管理学课程其理论教学内容较多,缺乏明确的实践内容的特点,进行管理学管理实践活动设计,可以加强学生对管理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管理学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实践环节应遵循的原则:实践教学以学生理解动手为主,教学过程中有理论必有实践的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实践教学方法,将学习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三、管理学实践教学方式和内容

按照管理学大纲要求,管理学主要培养学生管理认识能力、专业能力和运用能力等三个方面的能力。

(一)管理的认知能力

这部分强调的是对管理学的基本认识,其教学目标知识的认知,建立现代管理思想与理念,能够与现实联系起来。

采用的实践性教学方法有:一是上课之前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参观实习一个星期左右,学生提出疑问,让学生对企业有感性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中有实际案例。二是案例引导法,引用内容贴近生活案例,让学生感到理论是如何与实际结合的,让学生体会到管理就在身边,对课程的讲解起着引导作用。三是案例讨论法,教师提供与理论相关的典型案例,让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四是问题讨论法,教师提出相关的热点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五是历史事件阅读法,教师提供有关经典历史的案例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选择其中的内容进行阅读,写出读书体会并组织班级交流。六是案例收集法,让学生收集感兴趣的身边相关案例,分析总结,老师点评。七是管理调查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某一组织和管理者的访问,写出访谈报告,进行总结和班级交流。

(二)管理的专业能力

这部分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应用。这部分实践教学内容为:一是计划与决策能力;二是组织设计与团队管理;三是领导和沟通能力;四是控制与信息处理,这个部分是建立学生管理逻辑思维和管理能力的重要部分,让学生掌握管理的基本逻辑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去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初步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

采用的主要实践性教学方法如下:一是管理实践法,开展例如沟通、团队合作,情景模拟、案例再现等活动。二是案例分析和讨论法,教师提供有关的典型性案例或与该部分内容有关的现实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讨论,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问题讨论法,利用央视财经的相关内容,对不同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四是资料查询法,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分析讨论。五是项目实践法,让学生自己组织一些活动,按照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大基本职能进行计划和实施,模拟管理过程。

(三)管理的综合能力

这部分的重点是培养全面运用管理理论的能力。学生能够在掌握一定的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再结合实践中的各种情况,具体灵活地运用理论,采用的实践教学方法有:一是案例分析和讨论,教师提供相关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并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引导学生使用课本上所学知识结合现实情况解决问题。二是企业调研,组织学生进行企业调研,进行企业个案总结。

通过设计管理学课程实践环节,系统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经验和认识不足的问题,以管理者的角度进行思考,管理不复杂,我们每天都在管理,只是课本把它系统化,解开管理学的神秘感,培养了学生学习管理学的兴趣,逐步理解管理学的主要内容。因此,加强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合理设计课程,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也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经柏龙,罗岩.论案例教学及其运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6(1).

[2]王华强,李成标.在《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的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2010(10).

[3]孙璐.论教师在管理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

[4]李艳敏.管理类课程的案例教学[J].海淀走读大李学报,2003(1).

初中数学课程内容探讨 篇10

一、 起始阶段

要想较顺利的做出数学应用题,必须首先学好有关基础知识,即通过阅读题目,能去掉实际的外壳,把文字语言翻译成数学语言,具备分析出数量关系的能力,为解决好这个问题,依据数学新课标的要求和现行的初中数学教材我做了以下几个环节。

熟练掌握由数学语句列出代数式的方法

进入初中以后,做应用题首先应解决好入门问题,要抓好由数学语句列出代数式这一环节,这一点不可忽视,也不能操之过急,否则易使多数同学对应用题产生畏难情绪。

由数学语句化代数式是解应用题的起点,综合的数学语句化代数式是一个难点,小学数学基础差的同学掌握它有一定困难,在教学中切莫忽视,抓基础就要从这里开始 。

学会用应用语句列式

应用语句即包含数量关系的语言,把它转化为代数式是解应用题的一个切入点,一般来说,要比数学语句列代数式难度大一些,起始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把实际问题中的自然语言先转化为数学语句,再列出代数式。

由应用语句转化为数学语句再列代数式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教学中要通过分析和练习使学生掌握这一部分内容,要帮助思维能力差的学生过好这一关。

在初中数学教材后面的内容中,应用题将逐步接触许多实际问题,会逐步加深,这将在后面的“形成阶段”和“提高阶段”中探究。

(2)根据公式,直接把实际问题中的自然语言转化为代数式或等式,例如行程问题中的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货价问题中的单价、件数、总价之间的关系,都可以由公式给出,根据这些公式就可以直接列出代数式或等式。再如“底为a,高为h的三角形的面积是”等用自然语言表述的求周长、面积公式和体积的问题,可直接利用周长公式、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随着数学内容的不断深化,还会有许多新的公式出现。例如,利率公式,工程问题中的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之间关系的公式等,教学中要让学生牢固掌握这些公式。

初步接触由图表语言列数学式子

图形和表格是一种信息的载体,它也是一种语言,有图表语言列数学式子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在应用题的起始阶段,要由易到难,使学生初步学会由图表语言列数学式子的方法,由图表语言列数学式子主要有下面几种情况:

(1)由图形列式。有些应用题的数量和尺寸是由图形给出的,这就要根据图形提供的数量信息,列出数学式子。

(2)由表格列式。有些应用题是以表格形式给出的

由图形和表格提供的信息列式这类题目,在教学中是经常遇到的,要逐步培养学生识图、看表后寻找关系和列式的能力。这些类似内容都是今后解答应用型问题的最基础的东西,在整个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掌握好。

二、应用题教学的形成和提高阶段

在做了上述各种教学准备并检测学生基本达标后,学生就可以对不同类型应用题中的各种语句中所体现的数量关系转变为代数式了,然后在根据同量之间的关系或不同量之间的某种公式化关系建立不等式(组)或方程(组),为解决各种类型的应用问题奠定了知识基础。在教学中我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加强数学与其他各学科相联系的应用题的教学

旧教材主要强调的是数学的知识性,应用题大多是工程类、行程类、浓度配比类、数字类等题目。而新课要求下的应用题已不在整齐划一,渗透着数学知识与其他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由此可知,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规律性东西,有的是本学科的成品,有的则需要实验和探索,但这其中不断用着解应用题的基本思想---代数式到关系式

多解读初中数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应用题

实际上这样的应用题在新课程教材及现在的中考试卷中已屡见不鲜,重在考察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它需要学生有相当的阅历和了解实际的经验,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实践、实验,既不能操之过急,又不能只讲综合题,要从起始做起,真正使学生形成能力,学到在生活中有用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

通过新课标指导下的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实践,本人切实意识到现在的数学教学不应在是教教材,而是如何用好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基础、实践过程来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浅能,使学生愉悦的学数学,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学生应学到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应有不同的发展。

探讨英语专业口译课程的内容设置 篇11

一、口译实战技能

口译实战技能分为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两类。理论知识有助于指导技能的实践拓展, 基本技能需要按功能逐步推进, 让学生逐步熟练运用, 主要分为“听力理解”“记忆训练”“笔记符号”“表达转换”四个环节。

1. 听力理解

法国著名的口译研究学者G i l e提出的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公式在口译教学界得到广泛认同与运用, “同声传译=听力分析+短期记忆+语言表达+协调, 即SI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L (listening and analysis) +M (short-term memory effort) +P (speech production) +C (coordination) 和交替传译 (第一阶段) =听力分析+笔记+短期记忆+协调, 即PHASE I:CI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L (listening and analysis) +N (note-taking) +M (short term memory effort) +C (coordination) ”。因此, 听力在整个口译环节中处于首要的位置, 教师需要在口译课程初期阶段, 强调听力理解的重要性, 通过听写填空、复述、总结、摘要等, 给学生一定的口译课前热身训练, 使他们既熟悉语言环境, 又能消除紧张情绪, 进而有助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口译授课内容。

2. 记忆训练

心理学认为, 记忆的过程一般可分为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三个过程。相对应, 口译教学需要学生准确听辨源语信息, 这是听力理解环节;对于学生记忆“保持”能力的培养, 训练学生在不做笔记的前提下, 尽力记忆, 并逐渐增大练习长度。锻炼“回忆”能力, 可以提供学生较长的片段视频, 依播放顺序填空或回答较简单的问题。此外, 记忆能力的训练不能依赖简单重复的播放录音, 还必须在贮存、提取信息的环节注意提取信息的深度。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记忆中信息检索和提取的速度和可能性取决于记忆的激活程度, 而激活程度又取决于记忆使用的频率和使用的亲近程度。要提高对长时记忆中信息提取的速度, 要注意练习的深度, 即信息的处理深度, 也就是说, 只有深入而有意义的练习才能有效地增强记忆, 提高信息检索和提取的速度。鉴于此, 口译课堂训练记忆的练习内容不能过于口语、简单, 训练材料应多取自正式的发言稿等, 测试的问题要着重录音的潜在含义。

3. 笔记符号

掌握口译笔记技巧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时储存信息, 口译时快速高效地输出信息。笔记符号的训练首先要明确笔记的目的是为了把握信息的主旨、逻辑关系。科学掌握笔记的记录方式, 不是机械地逐字速写, 而是在理解基础之上用简单的符号、字母迅速记录关键信息的逻辑顺序, 帮助学生在翻译表达时提取所有信息, 回忆信息的全部内容。课堂上采取提问方式, 向学生表明笔记的目的, 并进行演练对比, 一组学生采用速记方式记笔记, 一组采用关键信息记录的方式, 另一组采用完全脑记。三组实验可以交换进行多次, 让每位学生自己体会不同记录方式的效果, 并可以通过课堂讨论, 总结最佳记录方法。在训练具体笔记符号时, 教师在黑板示范如何记录笔记, 或投影笔记记录, 介绍较为常见的记录方法以及常用符号。

4. 表达转换

交际能力是一个人运用各种可能的语言和非语言手段实现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 涉及一个人的语言知识、认知能力、文化知识、文体知识、情感因素等多种因素。学生需要在听取信息翻译转达的过程中, 随时揣摩说话双方的用意。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当制定完整的表达评估体系, 向学生明确交际的基本要求, 主要在发音、仪态、表达的逻辑性、连贯性、多样性这些方面重点指导学生。

二、文化知识储备

为恰当处理口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 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分类讨论并结合实例解析英汉语言文化差异, 着重英汉文化、思维、哲学和语言的对比分析, 探讨英汉思维模式与语言表达法的对照, 辅以口译实战视频, 以及学生口译练习录音讲评。并且应当依照学生水平以及专业方向, 逐渐增大话题的难度, 如提供英语实践性较强的金融外贸政治国情等话题。仲伟合教授提出口译人员的知识结构应由语言知识、百科知识、技能共同组成, 建议专业口译教学体系应开设三大板块课程:语言技能与语言知识课程、百科知识课程和口译技能课程。因此, 从实用角度考虑, 口译话题内容应紧扣学生实际水平, 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当地经济文化情况, 增加具有当地风土人情的文化、景点等, 使学生的专业能力不仅局限在英语语言技能层面上, 而是扩大到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宏观理解层面。

三、口译训练形式

口译的及时性、现场性使得学生必须在平时训练时能够适应较强的临场口译压力, 培养快速的反应速度, 积累一定的翻译经验, 为将来工作做好准备。同时, 课堂训练形式需要多变灵活, 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投入课堂演练中, 不断在课外自发学习, 提升自己的能力。教师可以安排若干记者会、外贸谈判、名人采访等, 模拟口译的临场气氛。口译内容可从学生自己起草做起, 逐渐转变成教师的给定内容, 最后安排临场即兴对答。学生主动创作内容容易激发学习兴趣;教师给定内容则偏向正式用语, 语言具有一定难度。另外,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即兴对答安排在不固定座位的圆桌, 利于适应临场口译时的紧张气氛。为缓解学生长期紧张训练的疲劳, 教师可以设计多种测试方式, 例如设置分组会谈口译, 并依据测试组的表现, 列出问题一览表, 附上解决建议作为课堂演练的总结。

英语专业口译这门时效性较强的课程, 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根据社会发展、学生心理变化、求职需要不断做出调整, 使之成为一门专业性实用性兼具的课程, 真正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的人才。

摘要:随着国际交流不断加强, 各国经济贸易合作不断增多, 对于口译人才的需求日益高涨。本文旨在对大学英语专业的口译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归纳, 并提出科学可行的课程设置方案, 从而促进学生真正掌握口译技巧, 提升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关键词:口译,课程内容,英语专业

参考文献

[1] .梅德明.高级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2] .Gile D.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 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上一篇:综合评判法下一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