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强制措施”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2024-07-20

“税收强制措施”适用范围的局限性(精选2篇)

“税收强制措施”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篇1

“税收强制措施”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税收强制执行措施作为税务机关的一种法定的强制手段,在税收执法过程中,对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起到不可替代的震慑作用。然而,由于其适用范围的局限性,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成为税务人员的执法难点。

税务机关适用强制措施的依据为税收征管法第六十八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缴、少缴应纳税款,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税务机关除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的规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外,可以处不缴或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而税收征管法第四十条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所担保的税款,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经县级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执行措施:(一)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二)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其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以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

依照上述法律规定,税收强制执行的范围仅限于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经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对于非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则不适用税收征管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的税收强制执行措施。在没有其他法律对税收强制执行的适用范围另作出规定的情况下,税务机关对不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实际上不能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这就意味着,当非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出现上述类似情形时,税务机关只能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范围仅限于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其范围的过于狭窄,有悖于税收征管公平、公正的立法原则,也容易使得税收执法行为效率低下。只有对非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也同样适用强制执行措施,才能体现税收征管的公平与公正。建议有关部门修订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适当扩大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适用范围,使执法难点不再难。

秦颖彦

浅议醉驾案强制措施的局限性 篇2

关键词:危险驾驶 强制措施 现实局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二条对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内容进行了修改,把危险驾驶机动车行为纳入了犯罪的范畴,该刑法规定正式生效以来,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驾查处力度,对符合立案标准的醉驾案,在将犯罪嫌疑人拘留后,快诉快审,已有一批案件已判决生效。但是,笔者认为在此注意到的是,《刑法修正案(八)》第22条新增了危险驾驶罪①,按照该规定,其主刑只设定了拘役刑罚,刑罚低轻,刑种单一,为刑法诸罪刑罚设置的独一无二。司法实践中,刑种单一或可给科刑带来某种程度的方便,但在强制措施的采取上,却打破司法常态,凸显出其特殊性,醉驾的强制措施存在局限性。

一、法理层面的局限性

1、拘传措施适用。由于拘传是一种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强制到案接受讯问的措施,其目的在于强制就讯,没有羁押的效力,而醉酒驾驶案件的查获基本上都具有当场性,因而基本上不涉及拘传的问题。

2、取保候审与监视居住措施适用。无论采取取保候审还是监视居住,法律都规定犯罪嫌疑人在期间应遵守不得干扰证人作证、不得毁灭伪造证据等义务。在逮捕都无法适用的情况下,拘留又不够时间的情况下,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措施就成为仅有的保障侦办顺利进行的强制措施,但两种措施毕竟是以限制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为代价的,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如果遇到犯罪嫌疑人拒不交纳保证金或提供保证人以及拒不在监视居住期间履行法定义务,办案机关又将如何实施?逻辑上,如果遇到犯罪嫌疑人拒不交纳保证金或提供保证人则无法适用取保候审,但又无拘留和逮捕的适用为后盾,只能适用监视居住。监视居住期间对犯罪嫌疑人24小时的全方位监督在技术上不具备可行性,如果犯罪嫌疑人出于对任何强制措施的抵触情绪在监视居住期间拒不履行义务,则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五十七条对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期间违反义务的——予以逮捕,但由于这个义务性规定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冲突,使办案机关再一次陷入法律困境。

3、拘留的适用。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1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对于所查获醉酒驾驶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可以拘留。但应该看到的是,拘留只是公安机关侦查过程中,在紧急情况下依法临时剥夺某些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的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在进行讯问后根据情况应当分别予以逮捕、变更为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或者立即释放。也就是说,拘留只是一种临时性的强制措施,其期限是很短的,一般为3天,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到7天。

此外,《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13条对刑拘后的处理做了并列的4种规定:或提请逮捕、或变更强制措施后移送起诉、或变更强制措施继续侦查、或撤销案件释放被拘留人,并不包括不变更强制措施而直接移送起诉。因而对于醉酒驾驶的犯罪嫌疑人能否仅适用拘留这种临时性的强制措施就存在疑问。

4、逮捕措施适用。至刑法修正案(八),我国刑法罪名已达到451个,除危险驾驶罪外,对其他450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都可以做到“一押到底”,即从立案侦查开始到交付执行,可以通过相继采取拘留和逮捕措施,使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一直处于羁押状态中。危险驾驶罪的法定刑是其区别于其他犯罪的关键所在,从而决定对该罪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排斥刑事诉讼法第60条规定的“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条件(即逮捕罪责条件或刑罚条件),导致整个刑事诉讼中不能采取该逮捕措施。尽管危险驾驶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可因刑拘而受羁押,接下来就得因不能采取逮捕措施而变更为非羁押性强制措施,无法“一押到底”。刑事诉讼法第60条规定的逮捕必须同时具备三项条件:(1)犯罪事实条件,即“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2)罪责条件,即“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3)社会危险性条件,即“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对逮捕该当性的评价,取决于上述条件的认定,刑事诉讼法第60条规定的本身就蕴涵着一定的审查规则,犯罪事实条件为首选,罪责条件次之,而社会危险性条件则是再次之,逐一满足方可。但只要有一个条件不能满足即可作出否定性评价。而作出逮捕否定性评价要注意优先适用法律及司法解释的特别规定。如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②规定,只要具有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就应不予批准逮捕。刑事诉讼法第15条的规定有四项均属排斥逮捕罪责条件的情形。新增的危险驾驶罪,其法定最高刑罚为拘役6个月,不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也应属于排斥逮捕罪责条件的法律特别规定,可谓法定不能捕。

二、司法机关办案面临的困难

1、侦查机关办理醉驾面临的困难。公安机关在对驾车司机进行“呼气”检测和血液检测后,发现符合醉驾80毫克标准的予以刑事拘留,根据刑拘的规定,只能是三日期限。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诉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拘留三日期限也仅仅是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而醉驾刑罚最高为拘役六个月,对于逮捕的条件,根据《刑诉法》第六十条的规定,为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因此,很显然,醉驾者不符合逮捕条件,不能采取逮捕强制措施。而公安机关对醉驾者仅有三日的刑拘时间,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要完成取证、固定证据、移送审查起诉等工作,对案件众多任务繁重的公安机关来说存在难度。

2、检察机办理醉驾面临的困难。关在受理醉驾案审查起诉任务时,同样面临着强制措施难题。公安机关在犯罪嫌疑人处在刑事拘留强制措施时将醉驾案件移送审查起诉,是否符合《刑诉法》规定。根据《刑诉法》第六十九条的本意,拘留只是为了提请审查批准逮捕而预设的强制措施,而公安机关对明显不符合逮捕条件的案件,以刑事拘留的强制措施状态移送审查起诉,很显然,是以拘留替代逮捕,其实属侵犯了检察机关的批捕权。在此,检察机关在受理此种情况醉驾案时应如何处理?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下发通知称醉驾案可视案情变更强制措施,在这里最高法所指的“依法变更强制措施”,应指的是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非羁押措施。因此,检察机关应当将其强制措施变更为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但如若犯罪嫌疑人未遵守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的要求,逃避法律的追究而不到案,致使案件无法审查完毕,只能要求公安机关追逃将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且归案后羁押的期限亦只有三日,三日后又只能采取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强制措施,亦难以防范前述不到案情形的再次出现。

3、法院受理醉驾案时亦面临同样之难题,此时案件在法院阶段的处理也只能是中止审理,导致此类案件的搁置,无法及时结案。

三、建议与对策

在法理上,笔者建议做好以下两点工作。1、应对刑诉法规定进行补充或修改。对逮捕条件做补充规定,如变更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在传讯时不及时到案的,不受仅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才予以逮捕的限制条件,可以适用逮捕强制措施。2、尽快出台醉驾案司法解释、规定。对公安检察法院办理醉驾案的操作流程进行统一规定,避免快诉快审带来的一系列诉讼难题。

在现实办案中,办案部门均采取的是快诉快审,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与法院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整个刑事诉讼环节程序走完。如高晓松醉驾案,其于2011年5月10日被刑拘,2011年5月17日被判决③。此种快诉快审的做法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对公安机关固定和保全证据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既要保证取证的严谨和规范,又要保证取证速度,以保证此类案件的快速办理,这是快速办理的前提条件,否则后面无法快速办理。二是要求检察机关对此类案件进行快速审查,承办人接到案件后要优先办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办理完成,并且保证办案质量。三是法院快速审理案件只能适用简易程序。根据刑诉法的规定,依普通程序审理,案件开庭只能是在送达起诉书副本给被告人的十日之后进行,只有简易程序才不受十日之限,因此,要求快速审理醉驾案只能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查。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2]1996年12月31日《关于审查逮捕和公诉工作貫彻刑诉法若干问题的意见》,高检发研字[1997]1号;

[3]新浪网,《高晓松酒驾案被判拘役6个月罚款4000元》,2011年5月17日。

参考文献:

[1]林乐鸣.《办理醉酒驾驶案件适用强制措施的难题与出路》.新浪微博;

上一篇:电梯安全事故责任谁担 电梯维修服务紧需下一篇:15年法理学司考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