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如何亲其师信其道(精选7篇)
学生如何亲其师信其道 篇1
“亲其师,信其道,效其行”
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教师的我常常自省肩上的责任有多重。当有人抱怨身边社会种种不文明现象,抱怨某人某事的丑陋本质时,我便无言以对。我想:在学校这一片净土上,我们教师的责任正在于——使未来的社会更美好。
教师每天的工作,在很多人看起来似乎只是和一群孩子打交道。时间久了,自己好像也会认同别人的看法,变得麻木起来。其实,在这种不知不觉中,自己已是一份严重的失职了。殊不知,未来社会的主人,正是我们身边的这些孩子,是他们在决定着社会的未来,他们将来的成长,决定了将来的社会,而他们成长的结果,却正是和我们教师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关系。
于是,我便常常不由自主的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思考。
简单的说,自己每天要做的,也就是教书和育人两件事。可真要以一个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的话,在教改之风正浓的今天,要做好这两件事其实并不容易,从我国教改方向到身边的每位学生家长,都在给我们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
到底怎样做才是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呢?经过多年的探索,我终于在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学家孔子的至理名言中找到了情感的共鸣和理论的依据:“亲其师,信其道,效其行。”在对此作了深入的探究后,才决定自己未来将以这三点作为努力发展的方向:
首先,要做到“师可亲”。一位教育界的老前辈说:“育人是一门艺术,是一种爱的艺术,是沟通的艺术,是关心人和影响人的艺术。”这发自肺腑的叮咛正道出一个恒古不变的真理:师爱是学生“亲其师”的基础,同时,也是进一步进行教学工作的基础。著名诗人何其芳也说过:“去以心发现心,去以自己的火点燃别人的火。”也正是同理。
说起师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而我认为关键只有三个字:“细”、“恒”、“全”。在学生眼里,教师的一个眼神,都可能激起一片心灵的浪花。还记得著名作家巍巍先生在《我的老师》中对蔡老师“温柔而美好”的记忆“终生难忘。”其“温柔美好”不正体现在一些细而微的琐事上吗?可这个“细”字说起来虽然很轻松,真做起来,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了。记得在我上小学的时侯,发生过的一件事让我至今不能释怀。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我,在亲人的眼里一直就是个懂事听话的孩子,每天都是早早的起床自己到学校,从不让家长为自己操心的。可是在那个冬天的一个早晨里,一觉醒来却发现快到上学的时间了,赶紧慌慌张张的洗脸刷牙,头发很乱也来不及管了,顺手抓起身边的帽子就匆匆忙忙的向学校飞奔……当我惊魂未定的坐到教室里时上课铃响了,我这才松了一口气。语文老师走进教室,环顾四周,严肃地说:“把帽子都摘下,上课能听得清。”“天哪,我可没梳头呀!要是同学们看到我的样子会不会笑话我呢。”想到这儿我心里怦怦跳起来,看着其他的同学都一个个摘下了帽子,全班只有我自己不敢摘,班里静极了,只听一个严厉的声音传来:“把帽子摘下来!”我死死地抓住帽子不松手,可心里很害怕,眼泪也在眼睛里打着转。然后就是几个班干部在老师的要求下,从我的头上像抢一样的拿走了帽子,接着便传来了一阵阵哄堂大笑,我脑子里顿时就嗡嗡一片了,现在也记不清同学们嘲笑的话语了,只朦胧中记得语文老师当时正在门口跟着笑。可是他们都不知道,这一幕却给了我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多么深的痛。所以,从我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就在时刻提醒自己,要用真诚的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随时洞悉学生课堂的情绪表现,即使他们做错了事,我也总是先轻轻地问一句:“告诉我为什么这么做好吗?”我在努力要求自己不给学生一点点心灵上的伤害。而这个“恒”字,也同样是不容易做到的。“恒”也就是恒久的意思,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有自己忙碌的家庭、社会等事务,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每个做家长的都有体会,赶上自己心情不好做事不顺时,也可能会有对自己的孩子失去耐心的时候。而作为老师就不行了,父母毕竟是父母,坏心情过去了,孩子不会记恨你,而老师泼几句冷水,则可能给孩子带来终身的伤害。所以,要想做到保持持之以恒的耐心与热情,教师必须学会不断克制自己,调整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涵养,要时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再说到“全”,应该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全面周到,二是面向全体学生。尤其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更是把“全面”、“全体”提高到了更新更高的位置上。记得一句俄罗斯的谚语说:“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可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而作为一名教师则必须要做到:以平等的态度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
其次,要做到“道可信。”常有人说:严师出高徒。这句话能流传至今,肯定会有其必然的道理。可是一般人总是把“严”,理解为“严厉”,我认为是有所偏颇的。我感觉“严”更应该理解为严谨,因为一个只有严厉而没有严谨治学态度的老师,恐怕是很难带出高徒的。所以说,欲使学生觉得“道可信”,老师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业务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信息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保持领先,才有可能带出高徒来。作为一名老师,不仅对学生教材中所有的知识领域都详细的领会掌握,许多课余的东西必须拿的出手。比如出黑板报,你不能迅速的整理出一幅好版面,不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学生就不能信服你。记得有一次,一个学生拿着一本课外读物来找我,问我上面的篆书是什么意思,幸好我平时喜欢研究点书法篆刻,很自然的就把问题解决了。学生很佩服地翘起大拇指说:“老师,你真厉害!”而我的心里却感到庆幸。从此,我便关注到每个学习的机会,课前一定把教材弄熟吃透,生怕那一天碰上自己不懂的问题,一问三不知,岂不让学生笑话。
教师授道的地方当然主要在课堂教学上。在新教改精神下,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一个仅具有学科知识的教师所能够完全胜任的了。因为学科间的知识融合,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教材中,所以,这就要求每一位老师要一专多能,触类旁通。否则一不小心就可能闹出笑话来。除此以外,要做一名好的人民教师,还必须从教学方法上不断的进行探索。尤其要在与学生的心理沟通、交流上下工夫。要具有一双慧眼,要具备通过学生一个小动作或一个微妙的表情就能体察其内心活动的能力,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随时把握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最终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有位教育专家也这样说过:“课堂教学,说到底,是师生之间的一种贯穿始终的交流。这种交流既是知识信息的交流,又是一种以心理间的微妙碰撞为主要特征的情感交流,知识信息的交流是以心理的积极影响为背景的。”这给从旧的教学模式下走出的我们提出了较大的挑战,我们无法忘记自己在那压抑的,没有生机的课堂中的煎熬。所以,我们不能再用这种教学模式去影响下一代。
第三,教师要做到“行可效”。车尔雪夫斯基说:“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这句话正和我们熟悉的一句话意思相吻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范”字,在古语中正是指做东西的“模具”。虽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性格,但这也能说明教师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很多专家也曾这样指出过:教师的言行比父母更具有尊严感和权威性,因为师长毕竟是人类精神之母,学生从老师学到的将是影响终生的一种标准。正所谓:生我者父母,育我者师长。这是非常深刻的。每当学生做值日时,我也会拿起笤帚和孩子们一起扫地、排桌子;当身旁有废纸时,我会主动弯腰捡起;在每周的升国旗仪式上,我总会昂首挺胸注视着五星红旗,跟唱国歌,我的学生们不用提醒,各个抬头挺胸,神气十足„„因此,我深刻的理解到,在具体的工作中,教师的“为范”作用应渗透到课堂内外的每个角落,关联日常的言行举止。尤其在课外,教师更应注意语言文明,仪表得体,严格遵守社会公德。只有在教师严谨的自我表率下,才可能带来理想的教育效果,完成好一位人民教师所应该担当的重任。
以上三个方面,只是我个人经验体会的一点总结,真要做好,我深知:“路漫漫兮其修远”,为了完成这份神圣的使命,“吾将上下而求索”。
学生如何亲其师信其道 篇2
一、教师要从爱护学生出发, 让学生感受到对他们的关爱
教师要从爱护学生出发, 要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爱, 使他们愿意把你当成朋友, 跟你倾诉自己的内心世界。另外, 师生要一起去面对困难, 去寻找问题发生的原因并且去解决困难。教师要爱护每一个学生, 对他们要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 去尊重他们, 与他们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关系, 让学生感受到来自你的爱, 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老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蹲下身子看学生;老师表扬学生要恰到好处, 让他们认为自己是优秀的, 从学习中感受到乐趣, 而不是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 让学习由被动变主动。在高中数学初始阶段的教学中, 教师要设置适宜的难度,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 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就会增强, 学习成绩也一定会蒸蒸日上。
二、教师要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 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事情, 会想尽一切办法同时投入无限的热情和精力去把它做好学好, 所以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对你的课感兴趣, 当然这就要求你为他们创设一个轻松、和谐、趣味、愉快的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 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如讲黄金分割时, 介绍了华罗庚教授的“优选法”以及“优选法”在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中实现最优化目标的巨大作用, 并介绍它在建筑、艺术、语言、生物等方面的奇巧应用, 使学生惊叹数学无所不在, 神通广大, 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他们感到应极快掌握这一知识。讲授新课之前, 先设置一个疑团, 让学生产生悬念, 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 而使学生求知欲望大增, 在讲授新课时可以多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 也可引入一些趣味故事, 脑筋急转弯, 甚至可以设计一些师生互动的小游戏, 这样课堂内容丰富了, 趣味性增强了, 学生的兴趣自然也激发了,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自然调动起来了。
三、教师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
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课外活动, 如:成立兴趣小组, 向学生讲授一些趣味数学故事, 趣味题目, 研究一些特殊的数列;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小调查, 或者测量类与数学知识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加深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情感, 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深了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 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 让数学走进学生视野, 进入数学课堂, 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 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 增强数学作用意识。另外教师要想让学生“亲”你, 教师要有感召力, 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提高自身的能力和自身素质, 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 练好基本功, 增加知识底蕴, 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教师要是一位懂人文关怀、充满着人文关怀思想, 并对学生处处充满着人文关怀的高素质老师, 除了这独特的人文关怀素质以外, 还要求老师具备高超的专业业务水平, 高超的教学方法, 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以及上述所提到的各种感召力。
亲其师信其道 篇3
【案例背景】
古有言曰“亲其师信其道”。课堂对话环境直接影响师生关系,影响孩子的学习热情。因此,民主和谐的课堂对话环境建设对有效实施新课程非常重要。如马可连柯所说:“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课堂上,教师一方面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另一方面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辅导、诱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
那么怎样建设有效的课堂对话的环境呢?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课堂社会中亲历着生活,体验着由服从、沉默、反抗、竞争、合作、展示、回避、成功、失败等带来的种种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这才是有效的课堂对话,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有效地课堂对话环境,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呢。本案即以小学二年级语文《欢庆》以课的教学为例,以观察、分析、思考。
【案例预设】
一、课堂氛围民主
课堂氛围是学生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状态。构建学生自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关键一点就是学生要有足够的情绪安全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勇于表现自我,个人的主体能动性才能得到发挥,也才会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面临的各种挑战。很难想象在紧张甚至害怕的心理状态下会产生智慧的火花。有了良好的氛围,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信赖感和亲切感,激发起求知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热爱、期待和宽容,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注重支持、指导而非批评,更注重于理解而非冷漠和批判。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大胆探索质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没有压力和负担,充满自信地进行学习。
二、尊重学生人格
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无论这个学生是聪明的,还是愚钝的;是好看的,还是丑的;是优秀的,还是顽劣的,我们都应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们都是一个拥有完全独立人格的人。学生的心灵是极为敏感的,教师的任何一点亲疏远近,他们都能察觉到。所以教师决不能偏爱,更不能歧视。教师只要切实做到充分尊重学生,就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再说人总希望自己的存在得到社会的承认,都渴望别人赏识自己。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的称赞有助于学生自觉克服缺点,学生会尽力和教师的评价保持一致性。久而久之,教师的赞美和肯定就具有真实的意义了。
三、教师平等对话
吉尔•哈德斐尔德在《课堂活力》一书中说:“班级里可能充满了欢乐、友谊、合作和渴望,也可能是沉默、不快、矛盾和敌意。”教师是“自由精神,独立人格”的保护神。现代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绝对权威,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朋友与合作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形成良好的角色转换机制,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教师既可以是传道者、引路人,也可以是学习者,意见倾听者;既可以是长辈、导师,也可以是兄长、朋友,努力创设一种学生所接纳的、无威胁的、宽松的、开放的、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氛围。
【案例描述】
案例片段一:揭示课题
《欢庆》
师:小朋友,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愉快的节日,那就是——
生:国庆节
师:十月一日国庆节,是祖国妈妈的生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生:读:十月一日——祖国妈妈的生日
师:十月一日,这是一个闪闪发光的日子——
生:读:十月一日——祖国妈妈的生日
师:金秋十月,举国欢腾,人们是怎样来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欢庆国庆的热闹场面的视频)
生:欣赏。
师:你看到了哪些欢庆场面?
生:说人们的欢庆方式(敲锣打鼓、舞龙灯、放烟花、载歌载舞)
师:这一天,祖国的儿女们都在以各种方式欢庆她的生日。(出示课题)
案例自述一:情动而辞发——创设情境,激发愿望
平等对话的前提便是学生愿说、想说、有话可说,即表达的兴趣和欲望。而只有在特定的情境激发下调动起学生强烈的情绪状态,才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正所谓“情动而辞发。”在《欢庆》这一课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课前组织时,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还原学生的生活背景,让小朋友说一说自己刚刚度过的国庆节,把学生带入一种愉悦、轻松的课堂心理氛围之中。课一开始以一组祖国人民欢庆国庆的激动人心的配乐画面,把学生带入到闹国庆的情境中去,通过振奋人心的热烈气氛感染学生。欢庆的画面、欢庆的音乐、激情的语言,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受到一种喜庆的气氛,从而增强主体感受,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再让学生说说人们又是以怎样的方式欢度国庆的。这样,学生结合画面上看到的、自己在生活中体验过的,就会有话可说,自然而然就进入一种跃跃欲试的情绪状态。
案例片段二:朗读感悟
“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
师:谁来读读田野这一句?
生:个读。(出示田野图)
师:看啊,田野献上了这么多诱人的果实!(出示众多果实图)
句式:田野献给祖国妈妈。(红彤彤的柿子、黄澄澄的梨……)进行说话练习
生:说句。
师:田野还会送给祖国妈妈哪些果实,你知道吗?
生:思考,交流
师:当田野献上那么多礼物时,祖国妈妈当然特别高兴了。指名读。
生:有感情朗读句子。
案例自述二:诵读以悟情——读中感悟,对话共鸣
这个片段,“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一句诗引导学生放飞思维,展开想象。下一个教学环节,“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更是选取一组多角度、多层次的枫林配乐画面,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撼,在学生的心中定格,留下深刻的记忆表象,同时也更深入地感悟到秋天枫林的那种热烈奔放、震人心魄的美感。“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通过让学生倾听海浪声感受壮烈欢快的气氛,给学生以强烈的冲击。
与此同时,趁热打铁地朗读尤为关键。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内化最终是通过朗读来体现、提升和强化的。在教学中,我力图引导学生以读悟情,让学生带着感受,带着想象来读,读出自己的独特感悟和独特理解,在读中交流,抒发情感,升华认识,引起共鸣,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的情感熏陶。同时通过朗读达到积累词句,增强语感,储存语言的目的,也就是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读中实现从内部语言到外部语言的悄然转化。
案例片段三:语言实践
“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
生:一起读。课件出示蓝天飞鸽图。
师:创设情境(配乐):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象:现在你就是一只洁白的鸽子,展开翅膀飞翔在祖国蓝蓝的天空,身边是朵朵白云,和白云打个招呼吧……
师:“现在我们来到了丰收的田野,……我们来到了天安门广场……你看到了什么?”“还看到了什么?”
生:小朋友互相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师:是啊,洁白的鸽子带去了我们和平的愿望。带着你美好的愿望来读一读吧。
案例自述三:运用促习得——提供平台,放飞想象
所谓“消极语言”就是只能理解,不能运用的语言,而“积极语言”是指理解了且能熟练调遣运用的语言。在深入感悟,内化课文语言之后,还要为学生提供运用语言,习得言语能力的机会,从而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转化。本课说话训练内容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意在培养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技能。
在“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一句指导时,创设情境,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是在祖国蓝天上空展翅飞翔的白鸽,说说看到了什么?给学生提供一个趁热打铁运用语言的实践平台。
【案例思考】
(一)课堂上多一份爱和尊重,学生能更自信地对话
教师只有内心充满对学生的爱和尊重,才会事事从学生利益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允许他们犯错误,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并且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我们常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一是应关心、爱护并且尊重每一位学生,不以学习成绩的好坏、听话于否来决定是否尊重他们。二是在学生思想、行动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不因他们一错再错而看不起他们,不再相信他们,甚至流露出自己的不满、失望等情绪。这样会使他们在心理上受到严重打击。三是有些学生不懂得自尊,这就要培养他们做人的尊严,帮助他们达到一个更好的境界。中国少儿出版社“知心姐姐”卢勤老师认为,学生“对自己要自信(我能行),对别人要接纳(你真棒),对困难要超越(太好了)”,在语文课堂上,也应让学生做一个相信自己,悦纳别人,挑战困难的人。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渡的美好的生命历程。
(二)课堂上多一点肯定鼓励,学生能在对话中发展
学生本身就处于不断发展这样一个阶段,语文教学的评价,更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树立评价促发展的理念。因此,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也许你的评价会影响着学生的一生。教师要注意全面把握学生的情况,及时进行学习评估。多肯定,多鼓励,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保持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三)课堂上多一点个性体验,学生将自主参与对话
在《语文课程标准》“前言”部分,把“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视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之一。体验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是学生的自主活动。在体验过程中。学生必须进行自主选择、自主判断和自主内化,这种体验的自主性可以有效的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自我意识。
(四)课堂外多一些场外交流,为有效对话奠定基础
课堂情景是极为复杂的,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透视课堂,课堂实际上展现的是不同的场景。从社会学角度看,课堂呈现的是人际交往包括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画面;从文化学的角度看,课堂呈现的是以教师为代表的成人文化与以学生为代表的儿童文化相互沟通、整合的画面;从心理学角度看课堂呈现的又是教师与学生心理不断调适、冲突的画面。
所有这一切都时刻挑战着教师的智慧,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形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行为,根据自己对课堂各种各样信息的综合把握,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得当的措施。这就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多了解学生,多掌握信息,才能有更合理的临场机制,才能使课堂更加和谐。
学生如何亲其师信其道 篇4
“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出自《学记》,意思是说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当二(5)班的班主任,是第二个学期了,通过上个学期的接触,我对这个班级的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特征以及班级的学情,班风班貌,有了初步的了解,可以说在这个学期里我更侧重于坚持培养学生的各种习惯,与学生更近距离的心灵碰撞,我想,要当好一个班主任,那就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学生依赖我,让学生信任我,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配合地去学习,班级工作才能稳步开展,取得成效。在这方面,结合班主任实践,我做出了如下思考:
一、多一份鼓励,少一点批评
鼓励能激励人心,不断地赞扬和不停地责备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太多的责备,只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愈加缺乏自信;多一些鼓励,会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信,使他们对自己有更多的期待。
班里有个胖妞,因为一年级时有些调皮,爱打人,与很多同学都曾有过不愉快的接触,令很多同学拒而远之,二年级以来,她改变了不少,不再随意打人了,可是有些时候自控力不够,还是会犯点小错误。有次课间,她从教室门外进来,一下子就往一个靠在桌上的小个女同学(她的同桌)的身上抱去,同桌突然被一个比自己大得多的同学一抱,缓不过来,可不高兴了,很委屈地跑来告诉我,我当即把胖妞和小个女同学叫到跟前,对着胖妞说:“老师相信你巳经长大了,而且不会再打人了的,你刚才的举动是因为想和同桌玩的对吗?”她点点头,我转向小女生说:“其实某某同学是想和你打招呼,想和你玩呢,她需要你这个朋友呢,可是她的招呼动作太重了是吧,如果她想和你玩,你也会和她玩的对吧,”小女生很不好意思点了下头,我便抓住机会和胖妞说:“看吧,同学多善良呀,你以后要想和同学玩是不是应该更加礼貌地和同学打招呼,而不是用这样粗鲁的行为去和同学交友呀。”胖妞面露笑容,令我更加欣慰的是,她居然伸出手来握住她的同桌的手说:“对不起”,同桌欣然接受了她的道歉。就这样,在学生犯了小错误时,我通过技巧的转换,鼓励的语言去引导他们正确的做法,而不是以批评的方式去解决,我羸得了学生的信任,羸得了教育其做人道理的机会。
二、多一份关心,少一点疏忽
作为班主任就要做一个有心人,爱心,责任心,细心并用起来,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习惯态度,随时观察学生的动态,解决学生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我班里有那么几个被称为“金刚”的调皮男生,总是在轮流地找出点事情来给我处理。其中有一个,很聪明,学习成绩还跟得上,可是就是好动,课间到处蹦,课堂上总坐不稳,每天没少被我点名提醒的。这天,上我的课时,课堂上,他居然安静了,坐稳了,虽然听课不是很专注,我正想表扬他呢,一下子,他却把两脚一伸直,让自己慢慢往下滑,一会儿,头低到了抽屉边上,同桌见状,立刻举手报告同桌的德行,他一听到被发现了,没等我说话,自己又慢慢把头钻出来,我看着他的样子有些不对劲,这不是好动的他,我得看个究竟,我让学生们自己做练习,便走到他跟前,一摸头,好烫呢,难怪没精力好动了,自己可能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呢,我马上扶起他送到校医室,果然是发高烧了,让家长来接回家去了。可是下午,他又来了,说妈妈没有空带,我有些担心,一直观察着他的状态,果然,第一节课没下,他又趴下了,这样可不行,我打通了他爸爸的电话,又让把孩子接回去,并嘱咐一定要等好了再来校。后来,他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课间变得文明了,课堂上不再有小差了,做练习时可认真了,还主动地问,学习也有了一定的进步,我着实表扬了他,我知道他的表现其实是在回馈我对他的关心,我心里乐滋滋的。即使是“金刚”,只要用心在他们身上,时时关注着他们,总会发现学生身上的任何朱丝马迹,任何问题,并及时地妥当地解决之,这样不但有利于班级的管理,也让学生更加亲近我,相信我了。
三、多一份宽容,少一点约束
在班主任工作中所讲的宽容,决不是对学生各种错误思想行为的漠视和放纵,而是班主任对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方法。它的前提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对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决不姑息。
这学期时间较长,有五个月之多,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属于低年段,其学习的耐性也是有限的,学习的时间长了,总会有些小腻,于是为了让他们劳逸结合,身心健康,我会每个周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自己支配,有时会播放他们喜欢的影碟,有时会猜猜迷语,有时会讲故事比赛,有时会自由展示技艺,有时我会和同学们谈天论地,在这节课里,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都可以完全放松,大声地笑,大声地叫都无所谓,只要能让自己开心,让大家开心,我总会对他们说,学时“大”学,玩时“大”玩。六一节时,我班还举行了一次联欢会,我们的主题就是在我们的节日里获得快乐,同学们跳呀,舞呀,演呀,玩呀,尽情地寻找快乐的源泉,让他们在放松的同时,也意识到有付出才有收获,更有快乐,只有更加用心学习,才会获得更多的快乐。
学生如何亲其师信其道 篇5
【个案】
个案1:学生A, 男, 12岁。如果不是爷爷的坚持也许他至今仍听不到, 如果不是爷爷省吃俭用, 他没有耳蜗至今会失语, 可是即便带上了耳蜗, 他也只能些许听到一点儿声音, 言辞也很含糊不清。长期的与众不同滋养了他好斗的性格, 本来就比同学高出一头的他可能见与别人沟通费劲, 便索性拿起了另一样武器———拳头。个案2:学生B, 男, 11岁。幼年母亡, 父亲常年在深圳打工, 只在年末回家待上数天。他便常年靠着年迈的爷爷奶奶, 可爷爷酗酒, 经常无故打骂他和奶奶。他的卫生状况很糟糕, 有一次头发间藏着一条类似于蛆的小虫带进来;他的学习情况也不理想, 家庭作业几乎不做, 家人从来不问;他的心理敏感而偏执, 也许是经历的挫折太多了吧。个案3:学生C, 女, 12岁。典型的流动人口子女, 家人偏爱男孩, 几乎不管她, 任她自由发展。二年级时她曾带着一个一年级小女孩离家出走, 一路捡破烂从白塔流浪去金坛几天, 最后还是派出所送她回的家。可是她的家人并不着急, 反应很平静。后来类似情况到了三年级又发生了一次。因此, 经过分析研究, 心病还需心药医, 一个心灵的缺失只有靠其他心灵的浇灌才能获得滋润。爱心是成功德育的动力源。这种爱是单纯的, 不带丝毫功利之心的。笔者认为, 作为一名班主任、课任老师, 身处学校教育的第一线, 必须拥有最深厚的爱生之心, 用自己全部的爱去关心每一位弱势群体学生, 一视同仁, 甚至加倍关爱, 让爱拉近了与弱势群体学生的心距, 让爱使弱势群体学生感受到了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从而引导、帮助弱势群体学生积极健康地发展。
【对策分析】
一、循循善诱, 因人而谈
个别面谈是师生沟通的重要桥梁, 而与弱势群体学生的沟通则尤为重要, 所以要经常性地找其面谈, 教导他们一些生活上的自理方法, 引导他们正确面对自己的内心需要, 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学业上的疑惑, 尽可能的给他们爱的满足感, 让他们感觉自己并没有被遗忘, 从而产生对生活的渴望。在面谈上, 方法很重要。如学生B, 因为他的偏执, 我与他谈心时首先要表现诚恳, 因为得让他感觉你是在诚心的想帮助他, 而不是指责他, 这样就为他营造了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 他会减少许多对立情绪。其次, 针对他敏感的心理特质, 我多半采用讲故事的方法与他沟通。当他很邋遢时, 我曾给他讲了《邋遢大王》、《小猪洗澡》、《妞妞剪指甲》、《狮子的长发》等一系列故事, 让他在会心的笑中感悟到自己该这样干净起来。
二、严慈并济, 相机而发
有时, 面谈过密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一次, 学生B居然由于我又给他讲故事了而在同学面前显摆。获悉此事后我很震惊, 突然我意识到一味的“和风细雨”也不是长久之计呀, 偶尔也要“暴风骤雨”一下才行。可“暴风骤雨”的时机却很关键, 要把握好, 错失良机不仅会影响孩子心理, 也没有效果。一次, 学生A用脚踢别人的肚子。看见后, 我冷脸将其拎至一边站好, 看我怎样检查受伤害的小男孩的肚皮, 怎样安抚他止住疼痛止住哭泣。看着看着, 他低下了头……我无法用很多言语有效的来教导他, 但我可以抓住时机、依靠动作, 让他仔细看我的举止来感化他。学生C原先学习吃力, 对学习没兴趣。现在她学习仍然吃力, 可偏偏在语文课堂上小手高高举起, 还偶有惊人之语呢!这全源于一次我在课堂上对她的表扬。这更引证了卡内基的话:“当一个人身处逆境的时候, 他的心灵布满荒芜, 他需要心灵的播种者来播种希望的种子。这时我们能给他带来什么?温暖的赞美, 赞美能帮助别人走出困境!”
三、长善救失, 一视同仁
他们学困也好, 心困也罢, 可只要留心观察, 不难发现, 他们身上有许多闪光点。学生A块头大, 力气也大。班里饮水机上一没水了他立刻去搬去装, 课余经常去帮园艺老师拔草、推车、浇水。从没有人叫他这么做过, 他就是知道!此时此刻, 一根高高竖起的拇指、一脸灿烂的微笑, 足以让他劲头百倍。学生B虽然家境并不富裕, 可善于助人。谁墨水没带, 他总是第一个借给他;谁铅笔刨刀失灵, 他主动修。一次, 我封了他一个“刨刀修理师”称号, 他乐了半天。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荣誉感和成就感是人的高层次需要。一个人具有某种长处或取得了某些成就时, 他还需要得到承认。而承认的最佳方式就是及时的赞美。可见, 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有被需要、被肯定的情感需求, 这些特殊孩子更甚。而这些的给予其实很简单, 有时甚至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细微的动作, 一句简单的话语。
他们只是我校的三个学生, 可像这样的孩子, 其他农村学校有多少?像这样的弱势群体, 一个社会有多少?德育过程本来就是个长期、缓慢的过程, 弱势群体学生的德育更是一项十分艰巨、需要足够耐心耐力的系统工程, 但只要我们以真诚赢得信任、以人格创造人格、以灵魂铸就灵魂, 为弱势群体学生的健康成长付出自己能够付出的。我们, 作为一个相对正常的心灵, 应该知道每个心灵都是世间独一无二的, 应该用充沛的爱与耐心期待着每一个缺失的心灵逐渐完满。那样, 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
摘要:弱势群体学生已经成为倍受关注的重要课题, 弱势群体学生存在学习差、性格缺陷、心理障碍等问题, 已成为学校德育的难点, 笔者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如何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篇6
一、“爱”字当头,以心换心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虽是治国之道,但教师治教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教师没有爱心,那么良好的师生关系从何谈起?曾记得魏巍笔下的蔡老师即使在课堂上发现学生“狡猾”,“打”也是善意的提醒,更何况是点到为止。每位学生皆在成长过程中,可塑性极强,成才与否,均在老师。将心比心,如果老师对待学生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那教育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二、一视同仁,平等相待
老师都喜欢好学生,这无可厚非,但也要知道后进生被老师遗忘后的感受。学生的好坏是可以转换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寓言故事《塞翁失马》中讲到了祸福相依的道理,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换。学习好的学生如果不继续努力,也会变为后进生,就如宋代王安石的名篇《伤仲永》中的仲永一样,即使是神童,如果不继续学习和上进,也会“泯然众人矣”。又如,刚读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学习的课程比小学阶段翻了倍,有的学生因此成绩下降,而有的学生则因为接触到感兴趣的学科,成绩突飞猛进,脱颖而出。故,为师之道一定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融洽。教师如果做到团结一致,一个也不放弃,全班成绩定会整体提高。
三、因材施教,各取所需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有较大的影响。子路和冉有曾向孔子请教同一个问题: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是不是应该马上去做呢?孔子却对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回答。孔子对子路说:家里父兄在,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再说,哪能马上去做呢?而对冉有却是加以肯定:应当马上就去做。站在一旁的公西华想不通,便问孔子这是为什么呢?孔子开导说:冉有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子路遇事轻率,所以加以抑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矛盾。现在有些老师总喜欢拿一个优等生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也就是说一把尺子量到底,这不符合教育规律。因为学生个体差异大,有反应快的和反应慢的,有勤奋的和懒惰的,有粗心的和仔细的,有自觉的和不自觉的,有守纪律的和不守纪律的……如此种种,教师不能用一个评价方法衡量全体学生。每位老师都要向孔子学习,对待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尽量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亲其师,信其道 篇7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主导地位 教学方法
教学中教师采取信息量大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如“朗读课文”、“划分段落”、“抄写生词”、“背诵全文”式的老一套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苦不堪言。倘若提问学生: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你说说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几乎大部分学生都能给出三观正确、特别红色、特别光荣伟大正直的答案,但这是否是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教师在课堂上用应试教育的老一套教育学生,难怪学生用模范答案敷衍教师。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扮演好哪些角色呢?
一、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应扮演好引路人角色
语文学习活动不同于数学等学科的学习,在语文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快速认识到前人的语文学习成果,更要指导学生如何在语文学习中开发自己的潜力,拓宽知识视野,增强观察、认知事物的能力,提高评判、反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识字记字活动的同时,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活动空间。
例如在教学《卧薪尝胆》一课时,我安排学生课前预习,查找不认识的生字,课堂上教师只对个别难词上进行点拨,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对勾践卧薪尝胆过程的生动描写。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自找搭档,分别扮演勾践、夫差。学生的扮演情况怎么样,与其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密切相关。在学生表演时,教师不要急于纠正或评价学生的表现,而是将课堂教给学生,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发言,指出表演学生的优缺点。同时请其他学生表演,在观察与比较中加深学生对勾践忍辱负重行为的理解。这样不仅可以检测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从而让学生在实践性极强的语文活动中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为进一步完成语文任务增添原动力。教师在课堂上侧重于知识的引导和点拨,扮演的是引路人角色,不应过多干涉学生的学习。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语文学习,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应扮演好渔夫角色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扮演的不是卖鱼人的角色,而是教会学生怎么补“鱼”,让学生掌握捕“鱼”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的主导地位应体现在为学生点破迷津、指路定向上。教师要扮演好渔夫的角色,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沿着正确、合理、简捷、轻便的途径,用主观能动性获取知识、掌握技能。
例如在组织学生背诵课文时,教师要让学生“先理解,再背诵”。以《山行》一课的背诵为例,学生联系课文插图,理解古诗描绘了一幅什么的景象:杜牧乘马车沿着山路上行,偶遇一片枫树林,因为沉迷于火红的枫叶,甚至忘记了上山的道路。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将古诗分为首、颔、颈、尾四联,对照古诗大意,一句一句地串联起来记忆。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背诵效率,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文章。
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与其浪费时间在灌输知识点上,不如传授学生学习方法。教师应为学生独立探求知识提供开门的钥匙、渡河的舟楫,与其赠送学生一块金子毫无意义,不如给予点石成金的指头。
三、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应扮演好掌舵手角色
船只在海上航行,有赖于掌舵手对船只航行方向的把握。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扮演好掌舵人的角色,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做出学习的样子,当好学生的楷模。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有严谨不苟的教学态度,课堂语言简练生动,板书工整秀丽,讲课声情并茂。小学生年纪都比较小,启蒙阶段的教学对学生今后一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都有着重要意义。试问,一位普通话都不流利、课文范读都不过关的教师,如何在课堂上为学生答疑解惑?跟着这样的教师学习,学生的语文素质必然难以提高。利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卓有成效地影响熏陶学生,同样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组织整个班级的语文教学,犹如引领船只在海面航行一般,稍有差池就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才能真正扮演好掌舵人的角色,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