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做到懂学生(精选6篇)
教师如何做到懂学生 篇1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核心理念。我国教育部提出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因此,育人的导向应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的课业负担进一步减轻,学校课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作为一名懂学生的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师生氛围,应基于对学生需求把握的理解、尊重和引导。
不同的学生在家庭背景、个性特征、行为习惯、身心发展、学习情况等方面存在差异,要懂学生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这些方面着手,结合自身的教育经验,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对学生进行深入、全面的剖析。那么,名师眼中的学生是怎样的呢?名师又是如何做到懂学生的呢?2015年,通过一项对上海市两万多名中小学教师开展的调查研究报告,我们发现,近一半的中小学教师需要学习有关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我结合对上海市第三期双名工程的名师后备们一对一的深度访谈,梳理和总结了他们视野中的学生以及懂学生的方法和路径,以期对中小学教师有所启发。
一、懂得把师生之间的感情转化成精神追求和工作的意义
名师后备们在对自己的成长进行归因时,外因和内因分别占40%和60%,内因中最关键的是职业理想和信念。他们的共同特征之一是喜欢与学生打交道,有表现自己的意愿,喜欢把自己的想法与学生分享,并希望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学校、家长与学生的认可,形成最真实、最纯真的师生关系。
一位杨浦区高中语文名师后备教师说:“可能这个世界上学生与教师的感情是最真实、纯真的感情之一。我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实在太普通了,如果我精神上有一点点有价值的东西,那么,我想这个精神传承不是给了我的孩子,而是给了我的学生。学生对我的理解、信任和爱,的确让我觉得这个职业很有意义。”
一位嘉定区特殊教育名师后备教师说:“我工作的动力源自它是有价值和意义的。我们在学生认知世界和人生转折最关键的地方能够贡献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来帮助这些学生和他们的家庭。现在基本上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因此,很多时候这个意义就代表了百分之百,也就是说,帮助一个学生,就是帮助了一个家庭。我觉得这个意义是非凡的。”
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都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喜欢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所得,并在互相的学习中培养师生之间纯洁的感情,这种感情是教师工作意义和精神追求的理想归宿。把师生的情感转化为精神的追求,是懂学生的最高境界。这也是名师后备们事业成功的原动力。
二、懂得站在学生角度倾听,真诚和无条件地接纳每一个学生
名师后备们以学生发展为本,他们希望可以理解和指引学生,引导学生去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他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和需求,为学生营造一种心理的安全感与自由感,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与收获,无条件地接纳每一个学生。
例如,一位黄浦区特殊教育名师后备教师对学生特别有耐心,对每个学生一视同仁,不管学生的残障程度有什么不同,或者有没有陪读,都一样对待,让家长们特别佩服和放心。
又如,一位浦东新区自然学科名师后备教师特别爱学生,她认为这种爱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己做母亲之前,与学生特别亲近,以致学生会不听她的话,不尊重她。所以,她觉得这个过程是以爱的名义去教育学生,这种爱不是出于对学生了解的爱。第二阶段是自己做母亲之后,这时她体会到了真正爱学生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想法,给他们所需要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知道教师是爱他的,不论教师对待他是温柔还是严厉的。
倾听学生的想法,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有较大的耐心,并且充满爱心,不愿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这都需要教师具备共情能力。作为一种专业能力,共情能力包括洞察、理解、解释、表达、分析、沟通等诸多领域的能力。教师不仅要学会感知学生的表现、情绪,还要掌握透过表象进行准确解释与分析的能力,能理解学生的当前状态。名师后备们普遍完成了关注对象的转移,实现了教育关系从知识本体向学生本体转变,建立了共处共生的师生关系。
尊重本身就是最好的激励。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等四个阶段,儿童认知和思维发展是从形象到抽象,从具体现实到逻辑推理的水平发展。从名师后备们的教育教学过程来看,他们显然做到了尊重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
三、懂得为学生提供新的视角
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与分数,更重要的是科学精神以及对社会、对国家所寄予的热爱和精神信仰。
例如,一位浦东新区语文名师后备教研员问学生:“你们觉得从我的课上学到了什么?”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是教师为他们打开了新的“窗户”。比如,就一个文本,学生以为自己都看懂了,但通过教师的授课,为他们提供了许多新的视角,使其对文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又如,在一位徐汇区物理名师后备教师的眼中,教师的专业功底、专业修养和学术修养会促进教师个人气场的形成。他认为:“这种气场不是自己的感觉,而是通过学生一届一届口口相传的,同时也会在教师之间传播。”
教师们给予学生打开眼界的梯子,这正是运用了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念。为了给学生更多的想象和自由空间,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我们访谈发现,名师后备们的阅读量很大,教学之余,他们普遍热爱阅读各方面的书籍。他们对于多门学科都有所涉猎,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在讲解时旁征博引,进而促进学生的理解。另外,名师后备们还会针对所教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个性化教育。这样,学生认可了教师的专业功底、学术修养,教师在学生中也更具有威信了。同时,我们还发现,名师后备们有良好的研究反思能力,可以举一反三。他们上课生动有趣,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面对不同学生的时候有不同的教学策略,能用自身的魅力影响每一个学生与同事。
四、懂得在教育中运用心理学效应
在我们的日常教育中经常会出现学生接受的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进而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如教师上课拖堂、用同样的方式反复传授同一教学内容、对学生犯下的错误过多地进行批评教育……这都会使得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降低、学习效率降低,并容易出现逆反心理,这就是心理学中的超限效应。那么,名师后备们是如何避免超限效应的呢?
一位闵行区体育名师后备教师举例说:“首先要喜欢学生,对学生的关爱是最为关键的。我的班里有一个非常调皮、不爱学习的学生,这就要看你用怎样特殊的办法去对待他。当时,我先采用冷处理的方式,过一段时间后再去安抚他,再将他身上的闪光点提炼出来。对于这样的学生,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会更关注他们,这对于我而言也是一种挑战。”
一位徐汇区物理名师后备教师经常与学生说:“不要在乎这次有没有考好,不要在乎今天学到了多少,但是一定要有持续的学习动力和欲望,这才是最为重要的。”他十分关心学生,每当学生取得一点进步,他就会给予很大的鼓励。学生慢慢就会产生“一定要把物理学好,学好了教师会很开心”之类的想法。这位教师从学科和情感两个角度着手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不仅增强了自身学科素养,还学习了很多心理学知识,例如以上这个过程,他就是运用了罗森塔尔效应。
名师后备们在教学中会充分运用心理学效应,如超限效应、“布妈妈”效应、罗森塔尔效应、霍桑效应、马太效应、遗忘曲线、沉锚效应、德西效应、共生效应等,从而把教育的艺术性发挥了出来。名师后备们在运用这些心理学效应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构建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名师们的这“四个懂得”印证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归根结底,教师懂学生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实现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
教师如何做到懂学生 篇2
一、课前
1、体育课程标准的把握能力
体育教师,应紧扣体育课程标准要求,弄懂、搞熟本门课程必须教授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学科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教学目标全面、明确、恰当、有主次轻重之分。要体现课程标准多元目标的基础上有所侧重、细化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学习目标的难度要适宜、正确处理好学习目标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及其《解读》,深刻领会和理解课程标准精神,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教学实践,创造性实施体育课堂教学,形成教学特色,努力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
2、细化体育课程目标能力
体育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将课程目标具体化,提高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有计划、有步骤地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学习目标是由水平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组成的完整体系。体育教师应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总要求制订各层次的具体学习目标。具体学习目标一般应该包括“条件”(在什么情境下)、“行为”(做什么和怎么做)和“标准”(做到什么程度)三个部分。为了更好地表示目标的层次性,在制订学习目标时应使用能够体现不同层次意义的行为动词。
3、教材处理能力 教师具备驾驭教材的能力,应成为教材的主人,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改编、补充和拓展和整合等。能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地调整、充实与处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教材处理能力主要体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高效率地开展体育与健康教学、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指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校体育场地与器材的健康和补充、以及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有效实施。
4、整体备课能力
要从整体上着眼,除了备好教材,又要备学生,更要备方法,还要备场地器材,同时也备自己,在此基础上更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选择教学手段。备学生就是分析学生的学情,针对学生及其学习的情况去备课,备方法就是备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能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灵活处理,备教材就是研究教材的难点重点以及内涵与外延,备自己就是自己准备的怎样。
5、教学设计能力
对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设计合理,胸有成竹。教学程序安排科学合理,衔接自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心理健康;教法及教学手段运用自如,突出体育学科特色;能与现代信息技术自然整合、运用恰当、注重实效;注重学法指导,能为学生
提供适合体育学科特点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体现“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兴趣与需求、考虑教学的实际条件、重视健康教育内容的教学。
6、资料积累能力
体育教师应善于把耳闻目睹的各种事物与教学联系起来,并运用到备课和教学中去,那么我们驾驭课堂的能力就有了质与量上的素材积累,而且对于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十分有益的。在有限的体育课堂中,学生所能够获得的体育信息是十分有限的,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信息,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或各种媒体(如广播、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多渠道地获取体育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体育知识等有关信息,确保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课中
7、课堂导入能力
导入是组织好一堂课的开端。导入能力强的教师会设计出新颖别致的,具有启发性、灵活性、趣味性、衔接性的导入,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每堂课由枯燥变得生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引起学生的内在求知欲。
8、教学秩序控制能力
包括:(1)对学生的控制。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主观因素积极参与教育活动,善于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对学生深层的思想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2)对自己的控制。教师的自我控制包括对自身结构主体的控制和对自身的心境、情绪和情感的控制。(3)对情境的控制。体育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社会情境中的社会体育实践活动,情境直接关系到体育教育活动的成效。要求体育教师具备组织协调的能力,组织学生集体、协调师生关系。
9、课堂管理能力
体育教师课堂管理是通过课堂常常规的建立、课中学习合理的分组、调度,运动量、运动密度的掌握、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场地器材的布置、安全措施、教书育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以及师生的服装要求等。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能进行实质性的参与。通过讨论、交流、实验、问答等,解决问题或产生新的想法、疑问。参与学习活动的形式多样、恰当,如师生谈话、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等。
10、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体育课堂教学中会有很多偶发事件,教师要保持冷静,启动教育机智,镇定自若地进入“应激”状态,巧妙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消除学生心理的暂时形成的不利兴奋点,把注意力重新转移回来。如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及急救措施、发生伤害事故后的现场及处理。
11、语言运用能力
包括:(1)有声语言方面:讲解能力强,语音准确、抑扬顿挫、字正腔圆,遣词造句恰当,用词得当,符合语法,符合逻辑。语言还要精练简洁,饱含感情色彩,精彩流利,语言不仅准确得体还应有感染力;(2)体态语言:是指教师配合有声语言使用或单独使用借以传递某种信息或情感、影响学生的一种非文字语言交流方式,主要包括表情、目光、手势、体态等。
12、教学方法运用能力
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内容服务的,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就有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在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之后,就要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正确运用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从而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受到更好的教育。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方法是为了实现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等,激发、组织、指导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学习活动所采取的有计划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根据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等,正确选择与合理运用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方法。同时能恰当地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如讲
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情境模拟法等,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特别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等。也包括教师在教授某一运动技术时能够拥有大量的资料旁征博引进行育人。
13、教学手段使用能力
教师能够科学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是驾驭好课堂的重要表现。如合理而艺术的示范和讲解、录像、投影仪、多媒体等,图文声像并茂,可让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教学手段的使用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应创设民主和谐的体育课堂教学情境,有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应在进行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加强体能练习、和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手段。
14、课堂生成能力
敏锐、快速地捕捉各种信息,学生中稍纵即逝的有价值的信息,要及时捕捉,合理利用。根据学生需要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保证目标完成。向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见解具有挑战性与独创性,使学生能把经过猜想和探索发现的结论作为新的思维素材,去努力探索新的发现。在完成既定学习目标后,又引发起新的思考,进而产生新的问题,激发起新的思维兴趣。
15、互动交际能力
体育课堂上营造一种民主性、交往的学习氛围,只有在民主、交往中,学生才能主动的发展性地去学习。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讨论、提问的机会,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各项相关活动,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应得到及时支持,不同能力学生在小组中应有效地合作与竞争,使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思考,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表现出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并发表见解。在学习活动中,使师生、生生能进行深层的思考和交流,能构建师生、生生及媒体之间信息交流的立体结构,信息交流充分。
16、提问设计能力
能设计激活学生思维的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问题,使问题成为教师驾驭课堂的有效手段。教师课堂提问的问题设计的目标要明确、问题设计的层次要清晰、问题设计的难度要适当、问题设计的角度要新颖,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兴趣等。
17、教学时间把握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调控好教学内容的分配时间,一定要严格按照备课的内容有序的进行教学,同时要按时结束一堂课,做到准时下课,不可提前,更不可拖课。
18、心理分析能力
包括教师敏锐准确的判断能力,更意味着教师对学生复杂的个性、复杂的心理的掌握。教师能综合来自各方面的与教学有关的信息,对教学进行分析、评价或定性的思维过程。
三、课后
19、教学反思能力
通过对教学反思能力的运用,可促进教学的发展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可为今后的教学起到一个借鉴的作用。反思不仅包括课后反思,还包括课内的反思,从而能灵活监控自己的教学,这也是一种教师的元认知能力。
20、教学评价能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掌握、运动技能的习得、体能的增强和学习行为的变化等方面。故此,在每一堂课结束后,及时地、客观地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检查、检测,对教学过程的总结、评价获取信息,形成一定的结论,以调节未来教学的活动过程。无论是成功的课堂教学,还是失败的课堂教学,教师都应具备科学的检查、检测、总结、评价能力,尤其是要加强对学生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境与合作评价中的定性与定量、形成性与终结性、相对性与绝对性、发挥多方面评价主体的作用、合理运用体育学习评价结果。
21、教学研究能力
如何对教师做到有效管理 篇3
关键词:人本管理;营造氛围;快乐工作;自我激励
一、人本管理,让教师体味工作快乐
人本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对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人的核心管理过程是通过确定的人类精神和共同价值观的导向功能得以体现的。实施人本管理,管理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素养。学校管理者是实施人本管理的中心人物,是人性化管理的催生者,也是人性化管理的执行者。
1.学校管理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教育管理思想
校長应“高瞻远瞩”,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超前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理论水平。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敢于创新,大胆设想是作为校长应具备的基本素能。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人性化管理的校长,怎么去推行人本管理?
2.学校管理者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格素养
传统的教师评价基本上是从德、能、勤、绩几个方面分别确定几项指标,在形式上具有严肃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大家只是照章办事,没有太多的张力。所以,对管理者的人格要求不是很高。但是,人本管理思想不一样,它要求管理者宽容、热情,有较高的人格魅力。有人说,管理的起点是修己,正己方能正人。身先士卒,敢为人先,廉洁奉公,不谋私利,是校长应遵循的准则;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情、学情,不摆架子,不以势压人,平等相处,是校长治校的基本境界。管理者凡事都应以身作则,不断地用个人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教师,感染教师,引导教师。
在工作中,校长始终应把自己放在与教师同等的位置上,总是更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都要带头努力做到。体会到身教胜于言传,表率优于说教。在工作中,始终对教师报以尊重、关怀的态度,做到情感、人格上的尊重。领导要与教师心贴心,以诚相待,才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觉意识。比如,关心教师生活、体贴教师疾苦等。
同时,在实施人性化管理中,一定要做到张弛有度,让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完美结合。如果把制度化管理看做一条直线,那么人性化管理就是优美的曲线,相互间的结合才会有完美的图形。如果说制度化管理像坚硬的钢铁,闪耀着冷峻的光芒,那么,人性化管理就像鲜艳的花朵,相互间的结合让我们体会到刚柔并济的魅力。如果把制度化管理看成是广袤的土地,那么人性化管理就是那破土而出的青苗,相互间的结合让世界充满活力。正是这样,我们学校的管理原则才定位于以情感凝聚人心,以目标激励人气,以制度规范人的行为。
二、营造氛围,让教师学会自我激励
管理是艺术,也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心灵对话,正面评价教师,让每个教师都意识到领导对自己的关注与认可,使教师心甘情愿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营造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满足教师不同层次的合理需要,好教师不是培训出来的,而是通过自觉主动地学习、探讨,自身塑造出来的。因此,创造教师自觉学习进取的氛围,比对教师进行高强度的业务培训更为重要。创造教师自觉学习的氛围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如注重师德培养,强化思想氛围;开展教师沙龙,创设民主氛围;通过多种渠道,创设进修氛围;深入课题研究等。只要是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因素,都可以构成教师学习进取的氛围。这些氛围,构成了教师主动进取发展的大环境,创设教研氛围能使教师产生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但这种体验一般是短暂的、外在的。因此,还必须在此基础上激发教师的内驱力,引导教师学会自我激励,形成内在的激励机制。
内在激励是自我产生的发自内心的一种激励力量,这种激励能满足师生的声誉需要、成就需要、自尊需要、发展需要等,对学校目标认同,易产生肯定的情感和积极的态度。内心便会要求自己进一步做好工作,自觉产生一种精神动力。这种激励的控制条件在于内部,在于教师自己的努力。它不仅能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而且能认识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追求更大成功的强烈愿望。这种强化作用所延续的时间是长久的,遇到困难也会一直保持下去。当然,外在激励由内在做基础,内在激励的产生有赖于外在激励的诱导,而内在的激励,人一旦产生会使外在激励更为有效。比如,在给老师做听课报告或进行业务讲座时,我尽可能多地从每位教师的课堂上寻找闪光点,运用正面的实例加以分析论证。这样使每位教师都能获得成功体验,产生内驱力。
管理的秘诀是尊重,制度的核心是真爱。教师往往把得到他人的信任视为对自己人格的尊重。富有的情感能激发教师的工作和学习热情,使他们能更深入地投入。管理者的教育与管理理念应是张扬教师的真、善、美本性,激发教师的生命活力,提升教师的生命价值,要以人性化的柔性管理,创造具有亲和力的学校人文生态环境,使广大教师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汝建辑.教师的品质和修养[J].江苏教育,1980(12).
[2]常春元.关于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几个问题[J].安徽教育,1980(9).
教师如何做到爱岗敬业。 篇4
爱岗敬业与做好本职工作是每名教师必须做的,不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就无从谈起,做不好本职工作,谈爱岗敬业就是一句空话,爱岗敬业,形式多种,但是最根本的就是做好本职工作,做好自己应做的事,尽职尽责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
首先,我觉得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对待学生,要有一颗不厌其烦的包容心,给予学生细致入微的关心体贴。
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不要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失去对学生的关爱。教学中这是难免的事情。对于正在成长的学生,他们的身心发育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言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包容,不要因为学生的不理解与故意为难而导致师生之间关系的僵化。因此,教师要具有一颗包容的心,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要给予必要的帮助,尤其是那些别人认为调皮的学生,更需要我们体育教师来正确引导他们,在练习的过程中,给他们更多的表现机会,使他们也有向其他同学展示的舞台,不要因为人云亦云而扼杀他们的信心。其实体育课堂有时才是帮助他们端正态度,明确目标走上正路的最好课堂。
其次,我觉得教师也要重视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
再次,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所以,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与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要热爱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富于爱心的老师,使他们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把老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愿意向老师袒露内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最后,教师对待自己,要有一颗永不言输、不断进去的恒心。
幼儿园教师如何做到“保教结合” 篇5
关键词:教中有保 保中有教 保育要求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1(c)-0157-01
《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管理条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该贯彻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创设与幼儿的教育和发展相适应的和谐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保”就是保护幼儿的健康。健康有身体方面的、心理方面的、社会方面的。身体方面包括预防疾病,加强营养和锻炼;心理方面指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注重其健康、积极的情感培育;社会方面是指培养幼儿探索环境、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掌握与他人交往的技巧。
“教”即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如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传授知识经验,发展智力、语言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积极的情感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保与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之间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构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教中有保,教育中渗透着保育的内容。幼儿教育常常是从保育开始的,幼儿年龄小,许多生活习惯尚未养成,教师总是先教幼儿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如怎么吃饭、怎么大小便,这既是保育,也是教育。通过学习基本的生活常识,幼儿不但学会了生活技能,也掌握了相应的健康知识。
保中有教,保育中含有教育的因素。保育不仅为了保护幼儿不受伤害、健康发展,同时还要培养幼儿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向他们介绍健康知识,让他们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
从目前多数幼儿园的现状来看,保育老师对保教结合的理解很模糊,认为自己就是简单的清扫卫生、洗洗刷刷等工作,根本就没有把自己当成教育工作者。
而老师则过多的偏重于教育,认为自己只要组织好幼儿的教学活动就可以了,忽视了教学过程中蕴涵的保育内容,使保教合一无法真正实施。
真正的保教合一应该是渗透在一日常规保教活动中的各个环节的有机组成,如教师岗位职责中有明确的要求当班老师必须对幼儿进行细致的健康观察和全面的生活护理,而在保育老师参与较多的生活活动组织中也必须要意识到其中蕴涵的教育契机,籍此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1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保育工作的具体要求
(1)入园及晨间活动;(2)热情接待幼儿,观察幼儿情绪,引导幼儿愉快地参加集体活动;(3)观察幼儿身体是否异常,关心其是否晨检了。对健康状况欠佳的幼儿和当日要服药的幼儿进行全日观察,并做详细记录;(4)幼儿穿、戴是否适宜,随机进行指导教育;(5)根据幼儿兴趣爱好和能力的不同,引导幼儿参与活动;(6)检查幼儿自带的玩具,防止危险性的玩具带入教室;(7)培养幼儿有条理地整理衣物。
2 集中教育活动
(1)认真执行教育计划,创设便于幼儿主动观察、操作、活动的教育环境,提供有利于幼儿健康的物质环境。如幼儿要背光坐,不能让阳光直射眼睛;黑板不要离孩子太近,以免孩子头昂的太高,影响颈椎;放音乐不要太响;(2)控制集中教育活动的时间。
3 游戏活动
(1)创设于教育相适应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2)提供游戏活动需要的宽敞的场地,幼儿所需的充足材料,能满足不同差异幼儿的需要;(3)提醒幼儿遵守规则,友好玩耍,爱护玩具,游戏后能主动收拾整理玩具、用具。
4 户外体育活动
(1)开展各种体育活动,保证幼儿两小时户外活动时间。提供安全的场地及器材,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水、空气、阳光)开展锻炼。(2)根据幼儿机能与体能的发展需要安排活动,注意活动密度和强度。活动前检查幼儿的衣服和鞋子,提醒幼儿脱衣、擦汗、适量饮水、适当休息。(3)活动中注意个别差异,对肥胖儿、体弱儿有不同的体锻要求。(4)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避免运动伤害。
5 饮水
(1)多提醒并鼓励幼儿主动喝水,教师定时组织饮水,保证一天四次。根据幼儿活动情况及气温变化,提供饮水。监督幼儿的喝水量,防止幼儿每次只喝一小口,或把水倒掉;(2)教育幼儿不喝生水;使用自己的杯子,不混用;取茶杯时,手不碰杯口。
6 入厕
(1)指导幼儿正确擦屁股,从前往后擦;正确穿脱衣裤,不限制幼儿入厕;(2)随机进行卫生常识及爱护环境的教育。
7 盥洗
(1)培养幼儿餐前、便后及手脏时自觉洗手的习惯;(2)教会幼儿用捋、冲、涂、搓、洗、甩、擦等方法正确洗手;(3)监督幼儿使用自己的毛巾;(4)教育幼儿不玩水、不浪费水。盥洗时不拥挤,保持地面干燥,便后塞好内衣。
8 进餐
(1)创设舒适、愉快的进餐环境,餐前不做剧烈运动,不在餐前或进餐过程中训斥幼儿;(2)对餐点进行简单的介绍,引起幼儿食欲,对于孩子不爱吃的菜,不要强迫进食,可以少吃一点,慢慢增加;(3)进餐时,老师们分工合作,提醒幼儿不挑食、不撒饭菜、细嚼慢咽,飯、菜、汤交替吃,不吃汤泡饭,不剩饭;(4)因人施教,对于体弱的孩子应先发放饭菜;肥胖的孩子应先喝汤,再吃饭菜,少盛多添;(5)饭后让幼儿开展一些有助于消化的活动,如5~10分钟的散步。
9 午睡
(1)创设安静、舒适、通气、光弱的午睡环境,寒冷天气时窗户两头各开一小半,夏季幼儿熟睡时,电扇只能开弱档;(2)教会幼儿有序脱衣、穿衣的方法,午睡中间解小便的幼儿,要为其穿上外套,以免着凉;(3)幼儿被子、垫被对应,以防疾病的交叉感染;(4)教师要加强巡视,观察幼儿面色,帮助幼儿盖好被子,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5)对于睡眠慢的,要给予个别照顾,避免影响其他幼儿的睡眠。对体弱、患病幼儿要重点照顾;(6)培养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教会幼儿正确的睡眠姿势(右侧睡或仰睡)不要俯卧,不用被子蒙头,对个别幼儿吮吸手指、咬被角或玩弄生殖器进行及时纠正;(7)教师在幼儿午睡期间说话、动作要轻。备课必须面对幼儿而坐。
10 离园
(1)检查幼儿仪表,提醒幼儿带好自己的物品;(2)组织幼儿活动,不让幼儿有不安,焦虑的情绪;(3)引导幼儿整理活动室,培养幼儿关心班上的每一样物品,养成良好习惯;(4)教师做好物品清理及第二天各项活动的准备。
参考文献
[1]曹莉萍.幼儿教师日常保育工作要求与对策[J].幼儿教育.
[2]王晖晖,李晶.幼儿园管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教师如何做到懂学生 篇6
在这个时候,有效教学的理念便脱颖而出,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步伐而得到不断地发展,但是不管是多么新颖的教学方法,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学生能否得到长久地发展,这是我们都应该看到东西。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努力进行课堂创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自由愉快的氛围内学到知识,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情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面就谈谈自己是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课堂创新
一、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积极地创造良好的课堂情境,努力实现一个有效的教学环境,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来合理的构建情境,通过问题的设立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大量的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的思维都是比较活跃的,也是比较的开阔,没有固定的思维定式,并且在学习中都是由问题展开的,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所以说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问题不断地过程,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之间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去激烈的进行探讨,在积极地探索中不断进行问题的思考,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对于事物的理解更加深刻,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促进孩子全面的发展。
比如我在进行《小露珠》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我会采用猜谜语这种方式来进行探讨,通过各类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积极的进行思考,踊跃的去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问题也很快有了正确的答案,这时候课堂的气氛也在不断地活跃起来,孩子的兴趣得到了激发。
通过大量问题情境的创设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运用大量的多媒体材料来展现真实的场景,让每一位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文章的画面,让学生独立进行思考,进行提问,并且通过讨论去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这样一来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充分发挥当代新进的教学手段,创设合理的教学环境,培养孩子的学习热情
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教学手段也在不断的提高,教师在课前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步骤。大量的课程改革都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来进行调整,尽量在学生的角度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处理,并且可以适当的补充新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让课堂教学显得更加的充实,让学生对于教材感到非常亲切,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渴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来进行教学环节的设置,发挥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通过多媒体的对于教材的展示,合理的引入教学环节,可以大力的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可以说影响力非常大。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老师在进行课件的制作时一定要明确教学目的,把教学目的通过各种方式表达清楚,重视语文教学中对于文字的感悟与体验,尽最大的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对于文章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参与都会对文章的内容有所感悟,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感受,掌握学习的方法。
三、积极的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勤思多问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做到这些课堂的有效性才会有所提高,这样就要求每一位教师用心的对待每一节课,积极地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把和谐民主的氛围带进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的地位,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来实施教学计划,争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可以积极地进行知识的探索,对于知识的无限渴望,创造一个师生和谐的课堂环境。在课堂上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作为一个服务者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老师可以通过提供大量的素材帮助学生去积极的进行思考,去主动的进行知识的探索。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充分的了解学生,依据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合作交流去解决问题,也可以积极地和老师进行探讨,满足自己的求知欲。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来增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充分的进行交流,这样一来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及灵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迸射出创造性的火花。
四、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支配
其实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引导性作用,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文章的朗读,让学生自己去仔细的品味文章的韵味,避免以前的传统教学方法,切不可让学生泛泛读几遍文章就解决问题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要尽可能的设立相关情境,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氛围,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去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尽情的展示自己的个性。
在这样的氛围中,融入美丽的情境,把文章的语言运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其中的美妙,在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在这样不断地练习过程中来陶冶情操,发展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进行教学方法不断地改革与创新,可以真正的把课改内容落实到实处,是真正的为学生着想。
让学生可以展示自我的舞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尝试性学习的机会,不断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积极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新的教学方法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玉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M] 2004.
[2]丛立新。《课程论问题》 教育科学出版社[M] 2000.
作者简介:陈俐,女,汉族,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红旗学校任教,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教师如何做到懂学生】推荐阅读:
教师如何做到团结协作06-04
教师如何做到爱岗敬业11-03
小学生如何做到爱国06-05
教师如何教育学生08-31
大学生如何做到廉洁修身11-24
教师如何服务于学生07-26
教师如何教育学生心理08-08
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09-16
教师如何对待问题学生12-20
教师如何做好学生思想工作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