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书阅读课堂实录(通用6篇)
整书阅读课堂实录 篇1
课外阅读指导课堂教学实录 《童话,多么美好的世界》
《童话,美好的世界》课堂实录
教学目的: 1.通过一段时间的童话阅读情况汇报,教给学生阅读欣赏童话的方法。
2.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读书的快乐,阅读的乐趣。3.挖掘童话内涵,培养学生用美好的心态看生活。
教学过程:
一、出示幻灯片,引出话题:
1.首先,让我们来看大屏幕上的一段话,看看你能读懂它的意思吗? 幻灯片出示:
如果有人5 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 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 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细味过安徒生,那么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 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 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索过安徒生,那么他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 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他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指名有感情朗读大屏幕上的内容。
师:孩子们,你们读懂这段话说的意思了吗? 生1:我感受到了童话的重要。
生2:我们要仔细阅读童话,了解通话,品读童话。生3:这段话是说人的一生中离不开安徒生。
生4: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不同年龄段的人都需要安徒生„„ 生5:老师,我来补充一下,是需要安徒生的童话。
师:是啊,所以有人说,童话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营养品,它既可以营养两三岁的孩童,又可以营养七八十岁的老翁。因为几乎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是伴着童话故事一路成长起来的。这学期,我们已经补充了不少童话的营养,可是如果只是一味的填充却不去思考消化,再好的营养也只会白白流失。所以,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童话的世界。把童话的营养充分吸收,让它能真正滋养我们的身心。(板书题目:童话 世界)
师:大家可以回顾一下,从小到大,你都读过哪些童话? 生1:我读过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 师:能不能说得再具体一些
生2:我读过格林童话中的睡美人、灰姑娘„„
生3:我读过安徒生童话中的丑小鸭、皇帝的新装、茶壶、小意达的花„„ 生4:我读过《丑小鸭》、《白雪公主》、《夜莺》、《茶壶》 „„
师:都是外国的,中国的呢?
生1:郑渊洁的童话《没头脑和不高兴》、生2:《宝葫芦的故事》、《神笔马良》 „„
过渡:老师注意到咱班同学在谈起童话的时候眼睛都在发亮,看来大家对童话的喜爱是发自内心的,那么大家想过么?是童话世界中的什么吸引了你?
生1:美好的画面。生2:人物的形象。生3:其中的道理。
生4:精彩的故事。生5:丰富的想象。如《会飞的箱子》中的飞箱,可以从这个国家飞到那个国家很神奇„„
二、从美好的人物、美好的画面和美好的结局等几个方面体会童话世界之美
过渡:原来童话是用那么多的美在帮我们编织着一个世界,那是一个有着美丽的人物、美妙的画面、美味的结局组成的多么美好的世界啊!(补充板书:童话,多么美好的世界)
(一)美好的人物
过渡:孩子们,这个充满善良纯真,处处美如仙境的世界实在太令人向往了,童话作家究竟是如何把这个美好的世界呈现给我们的呢?让我们离这美好的世界再近一些,先去感受一下那些美好的人物(板书:人物)
1:由表及里的美:
过渡:谁先来说说你的童话世界中,那个最美的人?
生1:小人鱼。因为她在自己就要变成泡沫时,也没有杀死王子。师:小人鱼牺牲自己成全他人,所以很美。谁知道她长什么样?
生:她的皮肤既光滑又柔嫩,像玫瑰花瓣;眼睛像蔚蓝的湖水。师:还有吗?
生2:白雪公主。她的皮肤像雪一样白,头发像乌木一样黑。
师出示图,这就是铭刻在全世界几代人心中的白雪公主,你还记得童话中怎么描述她的美吗? 师出示《白雪公主》片段:
师:让我们也把这永恒的美丽印在我们的脑海中。
(引读1,男女生2)“王后的小女儿渐渐长大了,小姑娘长得水灵灵的,真是人见人爱,美丽动人:“她的皮肤真的就像雪一样的白嫩,又透着樱桃一样的红润,头发像乌木一样的黑亮。”
师:童话中还有这么美丽的人吗? 2.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过渡:孩子们,老师还知道一个人也长得很美,可是你们怎么没有提到她——白雪公主中的王后,王后也长得很美啊? 片段:王后的内心、语言描写。生谈:略
小结:哦,原来对于美好而言,能美得由表及里固然是好,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取决于人物的心灵是否善良与美好啊。(小结写作方法:所以,如果以后我们有机会写童话的话,大家可千万不要忘记了,给予你童话世界中的主人公一颗美好的心,这样它的美才是纯粹的。)
问:既然王后不美为什么童话中还要有这样的人存在?
(小结写作方法:以丑衬美美更美,这种对比的方法也可以用到你的作文中去,使你要表达的情感更强烈。)童话给了我们一双慧眼,让我们能看懂真正的美,用这双慧眼再去找寻,你发现了那些原来被你忽略的美好人物了吗? 生1:《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生2:《丑小鸭》中的丑小鸭。3.外表不美,内心美
师:安徒生是怎么写它的?丑小鸭:(又大又丑,大得怕人)丑小鸭那么丑,可是我们仍然喜欢它,为什么? 生1:它受了许多曲折。
生2:别人说她时,她默默承受,因为她心中有对美好的向往。
小结:不放弃对生活的热情,始终对幸福怀有不懈的追求,这样的小鸭长得再丑我们还是喜欢,这可是它经历千难万苦才获得的幸福啊!让我们和它一起幸福着它的幸福吧!学生有感情读:
片段《丑小鸭》: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你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他扇动翅膀,伸直细长的颈项,从内心里发出一个快乐的声音:“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的幸福!”
生1:其实它并不丑只是与别人不一样因为他毕竟是天鹅。现实中也有另类的与众不同的人其实他们也很美。师: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美。丑小鸭的故事也是安徒生真实生活的写照,正是有了象丑小鸭一样的坚韧,他才最终成为童话世界中最美丽的白天鹅。安徒生和他的丑小鸭都是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榜样。孩子们,老师多希望大家在身处逆境时也能有他们一样的勇气,记住安徒生常说的一句话:“如果你不相信自己会掉下去,你就永远不会掉下去”。
人物小结:现在让我们好好的看一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些可爱的人物,我们从惊叹他们的外表美到赞叹他们的心灵美,让我感到奇怪的是,童话作家用了什么神奇的魔法,竟然让我们一下子看到了人物的心灵之美?生答:语言、动作、心理。(你写的时候也可用上这样的方法)
(二)美好的画面
过渡:这些美好的人让童话世界的美好变得更加清晰了,那么就让我们走得再近些,置身于那美丽的乡村、海底、森森、古堡、宫殿„„把童话世界中的美好的画面也铭记在心中吧。(板书:画面)
谁先来说说你心中那幅最美的画?(你读过的童话中有这样美妙的画面吗?)生1:丑小鸭在湖面上低头发现自己是天鹅时的画面。生2:海的女儿中描写海王宫殿一段。大屏出示:
片段(1)《海的女儿》:海里最深的地方是海王宫殿所在的处所。它的墙是用珊瑚砌成的,它那些尖顶的高窗子是用最亮的琥珀做成的;不过屋顶上却铺着黑色的蚌壳,它们随着水的流动可以自动地开合。这是怪好看的,国为每一颗蚌壳里面含有亮晶晶的珍珠。随便哪一颗珍珠都可以成为皇后帽子上最主要的装饰品。
片段(2)《老头子做事总是对的》:我想你一定到乡下去过吧?你一定看到过一个老农舍。屋顶是草扎的,上面零乱地长了许多青苔和小植物。屋脊上有一个颧鸟窠,因为我们没有颧鸟是不成的。墙儿都有些倾斜,窗子也都很低,而且只有一扇窗子是可以开的。面包炉从墙上凸出来,像一个胖胖的小肚皮。有一株接骨木树斜斜地靠着围篱。这儿有一株结结疤疤的柳树,树下有一个小水池,池里有一只母鸡和一群小鸭。是的,还有一只看家犬。它对什么来客都要叫几声。
片段(3)《拇指姑娘》:他们来到了温暖的国度。那儿的太阳比在我们这里照得光耀多了,天似乎也是加倍地高。田沟里,篱笆上,都生满了最美丽的绿葡萄和蓝葡萄。树林里处处悬挂着柠檬和橙子。空气里飘着桃金娘和麝香的香气;许多非常可爱的小孩子在路上跑来跑去,跟一些颜色鲜艳的大蝴蝶儿一块儿嬉戏。可是燕子越飞越远,而风景也越来越美丽。在一个碧蓝色的湖旁有一丛最可爱的绿树,它们里面有一幢白得放亮的、大理石砌成的、古代的宫殿。葡萄藤围着许多高大的圆柱丛生着。它们的顶上有许多燕子窠。其中有一个窠就是现在带着拇指姑娘飞行的这只燕子的住所。
片段(4)《丑小鸭》:乡下真是非常美丽。这正是夏天!小麦是金黄的,燕麦是绿油油的。干草在绿色的牧场上堆成垛,鹳鸟用它又长又红的腿子在散着步,噜嗦地讲着埃及话。这是它从妈妈那儿学到的一种语言。田野和牧场的周围有些大森林,森林里有些很深的池塘。的确,乡间是非常美丽的.生有感情读。
过渡:读着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觉? 生1:这样的画面给我们美的享受。
生2:如果我们能生活在这样美丽的地方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儿啊!
生3:我觉得,我们刚刚谈到过的那些美好的人就是应该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的。生4:身临其境的感觉
生5:人物的心情与景物之间是互相映衬的。
画面小结:孩子们,你发现了吗?读书的时候我们可以边读边想,这样文字就变成了画面,让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了。反过来,我们写童话的时候,也可以先在脑海中浮现画面,想象的文字就会象溪水一样涓涓流出了。你还可以想象自己就在那美妙的画面中,这样,所有的景物就都可以帮助你来表达感情了。)
(三)美好的结局 1.美好的结局:
过渡:童话世界中那美丽的人,那如诗的画,让我们徜徉期间,留连忘返,然而童话让我如此喜爱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跟着我们喜爱的主人公历经风雨之后,我们总能读到一句话,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童话故事的——结局(板书:结局)问:你读到过这样幸福的句子吗?
生:白雪公主、野天鹅、青蛙王子„„王子和公主最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从此,他们快乐的生活了一百年„„ 问:你发现了吗?在童话中什么样的人才会收获一个美好的结局? 生答。美好的人都有美好的结局!2.不够美好的结局
问:是不是所有故事中善良的任都有美好的结局?
生;不是。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坚定的锡兵、„„ 片段(1)《卖火柴的小女孩》:
不过在一个寒冷的早晨,这个小姑娘却坐在一个墙角里;她的双颊通红,嘴唇发出微笑,她已经死了——在旧年的除夕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着她小小的尸体!她坐在那儿,手中还捏着火柴——其中有一扎差不多都烧光了。
“她想把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是多么光荣地跟祖母一起,走到新年的幸福中去。
问:孩子们,当那么美丽善良的小女孩冻死街头的时候,你们是什么样的心情,是啊,尽管她的记忆定格在了和奶奶一起的幸福时刻,但是,我们多么希望她„„生1:希望她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幸福生活。
生2:希望她在天堂中生活或幸福。
小结:孩子们,体会到了吗?当美丽和善良被毁灭的时候,我们是那么伤心和难过,因为我们每个人内心是那么强烈的渴望善良和美好会收获幸福!所以,感谢童话作家以另一种方式在告诉我们:美好、幸福、快乐是多么重要!
小结结局:无论何种方式的结局都在让我们学会爱,让我们学会心怀美好,如果你实在不愿让这些可爱的人物受伤,就在你以后写童话的时候送给小女孩一段幸福的生活吧。(板书:结局)
三、总结
1.小结三个方面:孩子们,在童话世界的美好之中走了一遭,让我们知道了,读懂一篇童话,不光是读懂童话的寄寓,更要从童话的人物、画面、结局、想象等方面去欣赏它的美。
2.写法总结:我们要写出一篇好的童话呢? 生:要构思、友人物、想象画面、故事要有结局。师:还要先想好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过渡:相信在这节课上,童话的营养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血液,那么美好的童话对你的人生有哪些启示呢? 生1:要善良才会得到幸福。
生2:要坚定。如《锡兵》中有一句“我永远师一个坚定的锡兵。”
全课小结:童话作家通过大胆的想象呈现给我们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啊!老师希望大家能用一辈子的热情去喜欢童话,去读童话,因为童话不光好看,更重要的是它送给我们一份美好的人生启迪。把这个美好的世界放在你心里,你就是一个心中有爱的人,一个心怀美好的人。生活看到你都会笑,会把所有的幸福和幸运都降临在你身上,因为安徒生爷爷老早就告诉我们一个只有善良的人才能读懂的密秘,他说:孩子们,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美丽的童话!
整书阅读课堂实录 篇2
介绍两篇《摆渡》教学实录并简单评析
(一) 介绍两篇《摆渡》教学实录。
《摆渡》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高晓声的一则现代寓言, 被选入人教社出版的初一第八册课本。课文大意是这样的, 有四个人要求渡船, 摆渡人要求他们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分给他一点才答应渡他们过河, 结果有钱人给了钱, 有权人答应以后给他介绍一份工作, 以后就不会这么累了。大力士以武力相逼, 作家最宝贵的东西一时拿不出来, 想用歌声换取渡船, 但摆渡人没有答应, 作家想起家里的妻儿还等着他的米回家做饭吃, 心里很苦闷, 不由得长叹一声, 结果摆渡人答应他上了船, 摆渡人说“你把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意分给了我”。后来作家觉得创作时也需要有真情实意, 摆渡人跟着有权人走了之后, 作家就改行做了摆渡人, 他觉得创作同摆渡一样, 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彼岸去。
实录A是贵州三穗中学初一 (四) 班万苹老师执教, 在上课之前, 万苹老师就让学生作了一些课前准备工作: (1) 让学生搜集阅读一些意味隽永, 耐人寻味的短篇作品, 并作简要评述。 (2) 根据课文情节, 让导演 (学生委员) 担任, 安排六位同学扮演不同的角色, (回避班上其他同学) 编演课本剧。在课堂上, 老师首先是请学生回忆上学期学习的寓言故事道理以及什么是寓言?接下来就是表演课本剧。然后具体感知课文, 对学生进行提问, (作家高晓声在这篇序言中设置了一个特定的什么情境?要过河的四个人分别具有何种身份?在现实世界的渡口他们被要求给予什么?四个是怎样上的船, ) 等等一些问题, 学生多以齐答的方式来回答。
实录B是杜长明老师借班上课, 导入部分是讲述一则寓言, 并请学生回答, 有什么启示?并回答什么是寓言?然后进入主题学习《摆渡》。首先是分角色朗读课文, 接下来便是老师的一系列提问。第一个问题是故事中的五个人对“最宝贵的东西”的看法各有什么不同?请分组读者讨论。学生的回答很令老师满意, 老师用“英雄所见略同”来评价学生的回答。第二个问题“同学们把什么看做是自己‘最宝贵的东西’?说说理由。”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出乎老师的意料之外, 没有想到学生会有如此深刻的回答, 其中一名学生是这样回答的:“我认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如果说生命是‘1’的话, 那么, 知识, 财富, 事业, 友谊等等都是‘0’, 没有这个‘1’, ‘0’再多也是毫无意义的, 有了这个‘1’, 而且依附在它后面的‘0’越多, 生命才越有价值, 生命之树才会四季常青, 生命之花才会开得姹紫嫣红。所以, 我们要珍爱生命, 珍惜人生。”第三个问题是“怎样理解作家没有真情实意, 是应该无路可走的?”第四个问题是“作家为什么觉得创作同摆渡一样, 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彼岸去?”这一问题老师评价是“说得非常好”。第五个问题“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读文学作品时, 有没有被‘摆渡’到‘彼岸’去的体验呢?”接下来进行拓展练习“构思一则故事 (以课文中的任何一个人物为主人公) 。最后是回忆这节课是怎样上的, 采用了什么方法?并进行总结。”
(二) 简单评析两篇教学实录。
仔细研读两篇教学实录后, 笔者发现:实录A中, 老师首先要求学生在上课前排演课本剧, 在课堂上, 学生对于老师的提问多以齐答的方式回答, 学生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象。当老师提出问题后, 学生总能非常迅速的回答出来, 不禁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正如钱梦龙老师说的:“一份经过精心准备的精美的大餐。”实录B, 是杜长明老师异地借班上课的教学实录, 师生上课前不认识, 演练自然就无从谈起, 这就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
另外, 从思维训练的角度来看, 实录A整体看起来学生都在积极主动的回答老师的提问, 课堂气氛也非常融洽, 但只停留在对课文大意的理解上, 而这则寓言是比较简单的, 对于学生来讲, 老师所有这些提问都可以在课文中找到合适的回答, 不需要做太多的思考, 整堂课表面看起来师生都在互动, 但实际上却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 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实录B, 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 对于老师提出的“把什么当做自己‘最宝贵的东西’”的回答看法迥然不同, 尽管学生的发言所包含的价值内涵有深浅之分, 个体之间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是学生所说的都是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形成了一种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使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社会的飞速发展, 21世纪的到来, 给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展个性, 培养创造性的人才。而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人才的基础特征, 教师作为人才的培养者和教育者, 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同时, 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传统的阅读教学, 课堂气氛严肃, 师生互动缺乏, 只注重学生知识的接受, 对于老师的每一句话都是言听及从, 根本没有自己的想法, 缺乏独立的见解, 极大地束缚了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想象力与感受能力, 学生的理解是被动的, 态度是消极的, 学生满足于“是什么”而忽略了“为什么”“怎么样”。老师是知识的灌输者, 为了高升学率, 满堂满堂的输入到学生的头脑中, 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来思考, 而且也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的教学, 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天性, 使得学生只知道一味的接受老师的思想, 却丧失了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这种培养“书呆子”式的教学方式, 已经不再满足社会的需要了。
因此, 我们的教育就应该改革, 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创造性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所以, 我们在教学中应尽量多采用创造性阅读教学, 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杜长明.摆渡教学实录 (J) .中学语文教学.2003, (12) .
[2]、万苹.摆渡教学实录 (J) .中学语文教学.2002, (2) .
[3]、杨建华, 徐昌茂.“摆渡”他人也“摆渡”自己 (J) .中学语文教学.2003, (12) .
[4]、李海林.创造性阅读的理性思考与实践分析.中学语文教学.2005, (4)
[6]、余彤辉.也谈“创造性阅读” (J) .中学语文教学.2005, (5)
[7]、葛娟.创造性阅读教学的理论透视 (J) .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1)
图书馆整书感想 篇3
2014年6月5号,我们党课小组顶着酷热的天气来到图书馆整理书架,这次活动使我更加理解和认识党,让我意识到忠于党,学雷锋,从身边小事开始。
这天中午天气很热,当时我们对党的心就如天气一样火热,这是我盼望已久的活动,我们都非常的期待,开心。我们小组到达的是图书馆7楼,图书管理员详细的教了我们如何整理书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给我们分共合作,活动进行非常顺利,并且取得圆满成功。
经过这次简单的党课实践活动,让我们了解了很多东西,也明白了许多道理。平始终觉得图书馆的书很整齐,使用起来很方便,总喜欢来图书馆看书,却不知道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享受的方便的背后却是很多人的辛勤劳动。也更加肯定了我以前看完书总是按原来位置放回去的行为的正确性。
本次活动,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为全校师生创造干净,优雅的阅览环境。弘扬了“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倡导时代新风气,促进校园和谐。发扬了雷锋精神,表明当的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践行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决心。传承入党积极分子部委艰苦,能干苦干的气魄,为他人服务,贡献社会的形象。
这次活动让我思考中国共产党行动的目的或宗旨是什么?16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都是多数人的或者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世界各国共产党人据此确立自己奋斗的根本宗旨。毛泽东同志在他的光辉著作《为人民服务》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又指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惟一宗旨。”从此,“完全”、“彻底”、“全心全意”,就成为共产党人履行为人民服务的标准。以此,中国共产党人就把自己的宗旨概括为这个庄严而伟大的口号,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把它写入了党章。我们共产党员从入党那一天起,就立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誓言。
整书阅读课堂实录 篇4
师:昨天我在曲阜城里拍了几张照片,大家看看知道是哪儿吗?(展示幻灯片:《学而》杂志)生:孔子中学的校刊《学而》 师:(展示幻灯片:有朋超市、有朋宾馆、有朋路)生:有朋超市、有朋宾馆,我家就住在有朋路。师:(展示幻灯片:陋巷牌坊)生:陋巷街北头的牌坊。师:(展示幻灯片:舞雩坛)
生:一个土堆?(学生开始思考)
师:这个土堆可能不太引人注意,但很有名。现在有个学校就以此命名(展示幻灯片:舞雩坛中学),这就是沂河北岸著名的舞雩坛——古代鲁国求雨的土坛。师:(展示幻灯片:万仞宫墙)生:万仞宫墙——曲阜的南门。
师:我想问一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它们的来历吗?(展示幻灯片:《学而》杂志)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师:对!(展示幻灯片:有朋超市、有朋宾馆、有朋路)这一个? 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yuè)乎?” 师:不亦什么乎?乐(yuè)乎?乐(lè)乎? 生:(停顿、思考)乐(lè)乎!
师:再读一遍。生:(齐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 师:(展示幻灯片:陋巷牌坊)这里曾是谁住的地方? 生:刘禹锡。
师:刘禹锡?为什么?
生:因为刘禹锡写过《陋室铭》。
师:刘禹锡是河南洛阳人,他没在曲阜住过,这个人比刘禹锡要早一千多年。生:孔子。因为《陋室铭》中有一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师:是有这句话。在《论语•子张》中记载:“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因为道不行就发了“欲居九夷”牢骚话,有人说九夷闭塞,经济落后等等,然后孔子说了这句话。不过孔子居住在阙里,今天我问的是陋巷的来历(展示幻灯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篇》)有一次孔子说,颜回真是圣贤之人,居住在陋巷,生活条件那么差,如果是一般人早已不堪忍受了,可是颜回是那么的快乐的学习,“贤哉!回也!”因此,陋巷就是后来被称为复圣的颜回居住的地方。师:我们齐读一遍大屏幕上的文字。生:(齐读)师:(展示幻灯片:舞雩坛)在第一册语文中有一个活动性学习专题——走近孔子,在活动资源里选了六则《论语》,其中有一则谈到它: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学生谈论理想—— 生:《侍坐》中有一段好像是说“风乎舞雩”什么的? 师:对,(展示灯片:“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篇》)找一个学生来读读吧!生:(读)
师:这是曾皙的政治理想。(展示幻灯片:万仞宫墙)曾有旅游者问:你们曲阜的古城墙南门为什么叫“万仞宫墙”,而不叫什么“门”?你知道吗?
生:(思考)摇头。
师:它的来历出自《论语•子张》(展示幻灯片: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论语•子张篇》)有一次有一个叫季孙的人说子贡的道德学问已经超出了他的老师孔子。子贡说:“千万不能这么说,如果把道德学问比作宫墙,也就是围墙,我的墙也就是到肩膀这么高,在外面就能看到里面的房舍;我老师的墙有几仞高,你根本找不到进入的门,根本看不到围墙里面的建筑。因此“宫墙”是指孔子的―― 生:道德学问。
师:曲阜的好些地名都和《论语》有着密切的关系。曲阜的大街小巷上到处都写有《论语》句子的。以下是我在曲阜鼓楼大街上拍摄的。(展示幻灯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你来读一下。生:(读)
师:这句话是写的哪一方面? 生:治理国家。师:用两个字概括。生:为政。师:很好!(展示幻灯片:“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大家边读便欣赏其书法。师生:(读)
师:这句话表面上说松柏,实际上说什么? 生:人的道德修养。
师:因此孔庙里有许多松柏。尤其是柏树已成为我们曲阜的市树。师:陈毅元帅曾做过一首诗:“大雪压青松,生:(齐背)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师:(展示幻灯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大家齐读。生:(齐读)师:(展示幻灯片:“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是我在曲阜师范学校的墙上拍的,因此《三字经》里面有一句什么来的? 生:性相近,习相远。师:这是哪一方面? 生:学习、道德修养。师:(展示幻灯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到处可见,大家说这幅放在什么地方最恰当?
生:曲阜是旅游胜地,接待外来旅游者,应放在孔林、孔府、孔庙门前。生:宾馆大厅或门口。
师:宾馆。好。我在好几个宾馆拍了几幅,但图象都不清楚,这幅是在汽车站拍的。汽车站,行不行? 生:(笑)行
再向下看(展示幻灯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生:(读)师:(展示幻灯片:“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师生:(读)
师:同学们想想这一句放到哪儿最合适? 生:学校。师:具体些。生:图书馆。
师:对。这就是曲师大图书馆前面草地上的一块石头上刻写的。为什么放那儿最合适? 生:我认为“博学”嘛!图书馆书多,应该广泛学习。切问而近思,一边学习一边思考,沉醉其中。
师:说的太好了。(展示幻灯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个应该放在哪? 生:(齐答)教学楼上。
师:如果你想读《论语》全篇,我建议你到这里去!(展示幻灯片:论语碑苑)。那里有好些精美的书法作品,形式丰富多样。总之:《论语》在我们曲阜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我们从小就接触这些,可谓耳濡目染。下面请同学们说说,除了这些,你还会背哪些?并归纳一下属于哪些方面。
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师:这是说的哪一方面?你归纳一下。生: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学习方面。
生: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方面。生: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谈道德。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谈学习。生: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谈为政。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方面。
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做人的准则。你认为这句话放在什么地方最好? 生:学校。
师:学校。教给人做人的准则。还能放在哪? 生:市场。师:为什么?
生:提醒人们诚实,不欺骗。
师:有道理。我觉得这句话更主要是说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据说,联合国大楼的门厅上就写着这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觉得这句话如果让美国人多看看多好!
师生:(笑)。师:总的来说,《论语》的内容可以分为这几个方面:一是学习教育,二是道德修养,三是为政治国。如果你今天放学回家,家长问你,今天在学校学了什么?你说《论语》。家长问什么是《论语》,那么请你概括一下什么是《论语》。思考讨论一下。生:(思考、讨论、交流)生:《论语》是每个人应遵守的准则。生:《论语》是一部编记录孔子言行的书,是由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录的。师:它是记录孔子言行的,只有孔子的言行吗? 生:不,还有他的弟子。师:你再补充一下。生:《论语》是一部编录孔子和弟子言行的书,是由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录而成的。师:这句话告诉父母,《论语》不是孔子写的。谁还想说? 生:《论语》告诉我们做人的准则,学习的方法。师:这是它的内容,谁还想说? 生:《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是教育我们的一部追记。
师:她补充了这么一个观点——“追记”,这个观点很好,为什么是教育我们的追记?
生:因为《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所以说是追记。我们是孔子的后人,应学习前人的经验。
师:我觉得大家说的很好,我总结了几句,请看大屏幕。(《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全书二十篇,一万一千余字,分上、下两部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其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中,熔铸成我们民族的个性,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无以复加的影响,故朱熹说:“天不生孔子,万古长如夜”,并影响到全世界。)让一个同学来读一读。生:(读)。师:(展示幻灯片:巴黎宣言)因此在1988年有75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巴黎说:“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今天我们面对的就是这么一群伟大的先人,手捧的就是这么一部不朽的论著。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想象的说明的《论语》的重大作用。《论语》分上下两部,今天给大家手拿的的就是半部《论语》,《论语》的上篇。师:(展示幻灯片:“同学们,我们以首篇《学而》为例(如果你不喜欢,可以选取你所喜欢的一篇)从中选出你喜欢的句子加以研读,你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相互讨论,好吗?10分钟时间,够吗?
提示:你从中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哪些地方你觉得有异议?你认为如何?“)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我读《论语》读过几次,不过,前两天我又读,有这么一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我产生了异议,学完之后整天复习,真是快乐!对吗?我就想,今天复习,明天复习,经常复习,我问你如果叫你整天复习,你快乐吗? 生:(齐)不快乐。
师:大家说在这方面古人的心态和今天天的我们是不是相通的? 生:(齐)是。
师:假如孔子整天复习,你说他快乐不快乐? 生:(齐)不快乐!师:可孔子当时为什么非得说快乐呢? 我想这里面可能有问题。再有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说到月底了,钱快花光了,工资还没发下来,有朋友给你打电话说,明天到你家去,你说会怎样?是不是很悲惨?“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对我发脾气,我表面上不发脾气,心里恼怒一下也不行吗?这种君子不做也罢。因此,台湾有位学者叫南怀瑾,他曾经把这几句戏改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惨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难过乎?”我觉得这才符合常情。师生:(笑)
师:我认为这里面有一字应注意,就是“学而时习之”的“习”。这个字的最初写法是上面一个“羽”下面一个“白”,在《说文解字》上说“习”指小鸟反复的振翅学飞。意思不仅仅是学习,复习还引申为演习、训练。因此,我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仅仅指复习,还有实践、训练、实习的意思,老师讲了知识和道理我们来实践一下看看对不对,对了!乐!。因此这句话指少年时代应立志刻苦学习并且学了之后再干什么? 生:(齐)实践。
师:对!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中年,历经磨难,历经仓桑,知交半零落,好朋友没有几个了,这时才发现朋友的弥足珍贵。在一个风雨之夜,有一个好朋友从远方推门而入,这时你会怎么样? 生:快乐!
师:太快乐了,两人触膝长谈,不觉到天明。再随时间的流逝,人到老年,这时历尽苦难,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都已看透了,所有的苦难都可以装在心里,这时晚辈即使抱怨一句甚至不了解自己,也是笑而不答,这才成了真正的君子。因此,我认为这三句话不可分割,它写了人生的三个时代:少年时代立志学习,并学以致用;中年时代知道朋友、友情的弥足珍贵;到了老年,能够包容世间的一切苦难。这是我研读的心得。大家研读一下,十分钟够不够?我加入那个组织?哪一组需要我就举手!师生:(讨论,十分钟)
师:同学们发现了好些问题,我们一起讨论,谁先说? 生:(争相举手)
生:二章17句。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它的译文我有不同的见解,它的译文是:“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人,你明白了吧?”我认为应译为“我教你知或不知的态度吧!”因为这一则是孔子对子路的教诲,对他讲实事求是的态度,很多同学都知道子路的性格非常草率,不够谦虚,所以孔子针对他的这一特点,要他要养成实事求是的好习惯,所以我认为应这样翻译。
师:我觉得这个同学有两点非常的可贵:一,他的理由很充分;二,他从子路的性格态度入手,能够找到最原始的问题,做到知人论世,这就是历史地看问题。说得很好。谁还说? 生:“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解释为慎重的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我认为这样不对。如果在父母终年之前没有好好地对待父母,没有尽到做子女的责任,仅慎重对待他们的去世又有什么用呢?
师:你认为不仅仅在最终的时候谨慎的对待,生的时候,尤其是赡养父母的过程更要认真。那么我再问你,这句话是不是一点道理也没有? 生:有些道理。师:哪些道理?
生:父母养育了我们,在他们去世的时候,理应受到谨慎的对待,在他们死后我们应该去追念,精神上追念,尤其是对父母的爱。
师:主要是精神上的追念,情感上的追念,不仅仅表现在表面的形式上。大家见过有些出殡的,表面上十分隆重,你认为应该怎样?
生:对待父母孝顺就够了,不必过分在乎形式。师:这一点很好。那么你如何评价“追远”这两个字?
生:我认为这没有多大意义,父母乃至祖先都死了,我们如果还沉浸在追念中,就会永远地沉浸在悲痛中。我们应该把对父母的那种情感寄托在孩子身上。师:寄托在孩子身上,培养好孩子,有道理。父母死了就忘了? 生:教育孩子不要忘了自己的祖先。师:不要忘记祖先,要不要追远? 生:在一定时候追远。师:什么时候? 师生:(笑)
师:我这个问题好像问得不好回答,好,你来说。一生:“慎终追远”这一句没有说对待父母生前怎样,它只说父母去世以后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所以我认为她刚才的说法不对。
师:她又反驳了,干脆你们俩辩论一下。
生:后面有“民德归厚也”一句,如果是对待仅仅在去世以后,就不足以使“民德归厚”了,这句话主要是教育后人如何孝敬父母的。
一生:不对,这话仅仅是说对待父母的死和追念祖先这两件事,我们应就事论事,不要扯的太多。
生:不行!这句话的意思不仅表现在追念祖先,还应体现在生前对待父母、孩子。其的中心是“民德归厚矣”,而“慎终追远”就是为了它。总之,这句话是教育人们要形成一个世人必须遵守的好传统。
一生:请问何为“终”?终”就是“死”,终点嘛。
生:汉语博大精深,它有多种意思。再者,你不能只看文字的表面。
师:你们两个互不相让,我来说两句好吗?我们先这样考虑,“慎重追远”,它有没有合理的一面?首先对于我们的父母,死了之后要不要“慎”? 生:(齐)要。
师:对于我们的祖先要不要“追”? 生:(齐)要。师:这个问题好象没有争议。我记得上个月国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来大陆访问就写了这四个字——“慎终追远”。他干了两件事,一是在故乡湖南湘潭“慎终”,他和他的母亲一起奠扫祖坟;再一个是在黄帝陵“追远”,拜谒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有时,我想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那三个已分崩离析了,只有我们中国完整的保存了下来,其中我认为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先人提倡的“慎终追远”的传统,这种民族的传统文化维系着我们。我们这个国家历经沧桑,50多个民族在历史上历经多少苦难战争和分裂,海峡两岸60年的隔阂没有隔断我们血浓于水的感情,靠的是什么?不就是“慎终追远”吗?但是我们也不能一味的沉湎于思念之中,应该如这位同学所说,把希望放在未来。再者,父母死了,形式上的大操大办行不行? 生:(齐)不行。
师:所以我们看问题应该用历史的眼光看,用发展的眼光看,这是我们看待论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展示幻灯片:“历史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师:时间关系,我们再讨论一个吧!
生:17页,子曰:“父母之年不可忘。”——我认为它的译文有问题,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不知道,并且应该常常记在心里。为什么要把父母的年龄放在心里呢? 师:我先问你个问题,你知道你父母的年龄吗? 生:知道。
师:你怎么知道?
生:这是一个女儿应该做的。师:那么别人该不该知道? 生:(笑)我是说没必要非得把他们的年龄记在心上,而应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努力孝敬他们。
师:你是说这个意思!还有呢?
生: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不应该放在年龄上。
师:但按照自然规律,判断一个人的健康长寿一般以什么为标志?
生:年龄。不过我认为应该把父母的健康和快乐放在心上,而不仅仅是年龄。
师:看来你是一个孝顺的女儿,很好,他说的很让我感动,让我们祝福我们的父母,让他们永远健康快乐!通过讨论我们发现《论语》里面有好些精华,值得传承,但是还有些—— 生:糟粕。
师:糟粕,好,你举一个糟粕吧!
生: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远之则怨,近之则不逊。”我觉得这句话非常错误!师:非常错误,有没有合理的地方? 男生:(齐)有!
师:男同学派代表说一下。
一男生:古代女人地位低下,他把小人与女人放在一起类比,说明小人不得人心。师:不是说女人,是想说小人,女人受到无辜的牵连了!这位女同学想说一下。
一女生:我认为古代这样说有道理,现在再说就没道理,现在男女平等,如果没有女人,就没有你们的存在,有句话说:宁做小人,不做伪君子,试问伪君子中就没有男人吗? 一男生:女人中也有小人和伪君子呀。
一女生:我认为这句话是片面的。小人是难养也,但这句话歧视妇女,它直接把女人与小人并列,让女人受到无辜的牵连就不对了。《礼记》要求女子三从四德,给妇女套上了重重枷锁,这种男尊女卑的观念是不对的,想想如今,奥运会上阴盛阳衰。师:有点,男同学委屈一点吧。我顺便问一句,你读过《礼记》吗?
女生:没有,我听我爷爷说的。如果没有女人的这种力量,我们在奥运会上也不会有那么好的成绩,可以看出女人在现代社会中是一股强劲的力量,是社会的半边天!
师:我还是想问一句,你开始说这句话是片面的,刚才你说的是不合理的一面,那还有合理的一面呢?我很想听。
女生: 小人的确难养,但女人也有天生的一些缺点,如有时言行不一,有的妇女比较专制,心胸狭窄等。
师:关于这个问题的是非曲直我们今天先不下结论,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我们应从两个方面看等《论语》。一是积极的一面,一是…… 师生:消极的一面。
师:因此著名学者匡亚明说过这么一名话(展示幻灯片: “孔子思想中既有消极因素,也有积极因素,这两种不同因素导致了两种不同后果,前者使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不前,后者则形成了中华民族某些优良传统和特点。这种矛盾现象是孔子思想内在二重性(矛盾性)的毫不奇怪的必然产物。”《孔子评传》)我想用他的话来平息我们刚才男女生之间的争执,好不好? 生:(齐)好!
师: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历史的眼光来看待论语。同时我们也应用一种包容的眼光来看待《论语》,包容它积极的一面,也包容它消极的一面。大家看世界上别人是怎么看待《论语》的。(展示幻灯片:
“1.孔子不仅是万古圣人,也是东洋学问哲学思想的元祖。--金溢洙
朝鲜学者
2.孔子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先哲,而且是全人类的老师。
--井上靖
日本学者 3.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中心。孔子是全世界多民族的光荣。--艾默生
美国学者 4.在道德上,我喜欢的是孔子。
--拜伦(英国诗人)5.中国文化基于孔子之学说。孔子学说关系建立一个中华大帝国。中国切不可盲目采用欧洲文化,时移世易,但将中国旧文明之不适于今日者,略加改易可巳。欧洲人皆言中国如无孔教,中国道德必破产,此语余极赞同。中国最切要者不在西方文化之吸收,反在东方旧有文明之复兴。中国学术远在两千年前已灿然大备,若加以整理使之复兴,则影响世界,极为大,对于世界,必有特别贡献,最后中国或将为世界文化之中心。
--——罗素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
6.以中国教化最著之邦,历数千年而存在,余认为孔子之功。余虽隶耶教,于孔子之道莫不乐闻之。
--李提摩太
英国传教士)前几句话都是对孔子的赞美,我最欣赏最后这两句,尤其是罗素说的,他为我们中华民族作了一个长远规划,最让我感动的是李提摩太说的,他虽然信奉耶稣,但并不排斥孔子。人家外国人都用这种包容的心态看待《论语》,我们更应该用包容的心态、开放的眼光来看待《论语》(展示幻灯片: “包容的心态”)不仅我们要用这三种眼光看待论语,同时论语本身也具备了这三个特点。首先它如实的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孔子及儒教的历史的第一手材料,它具有历史性。孔子有些保守,但他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他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者”;他又虚心好学,关于这点,《师说》上曾有论述,谁能说说? 生:“三人行必有我师”。生:“圣人无常师”。师:好。《腾王阁序》中有两句:“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这是一个典故,当时孔子对他的儿子孔鲤说:“学礼乎?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在《论语》上有记载,可据《左传•昭公七年》记载,这句话最早是孟僖子说的,当时孟僖子说的时候孔子才十七八岁,因此孔子经常学习人家合理的话。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中还记载了子产不毁乡校的故事。当时有很多人在乡校这个地方议论朝政,有人建议把乡校毁了,子产说:“其所善者,我则行之,其所恶性者,我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何毁之?”此时孔子至多11岁,后来孔子评价说:“有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孔子用包容的心态看待并赞美民主作风。因此我们说在论语本身就具备历史性、发展性、开放性。最后我们用一幅对联概括我们今天研读的内容吧(展示幻灯片:“三种角度读论语 ,一颗童心谱新篇”)我记得一开始大家背了一句《论语》 “三军……” 师生:(齐背)“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展示幻灯片:“同学们,让我们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为践行自己的理想,请从《论语》中找寻依据,好吗?并为刚才的那幅对联加个横批,作为我们下一步研读《论语》的目的,好吗?我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网址和资料。)比如说,他想当教师,你就找一找《论语》是怎样谈当教师的。刚才有一个同学和我讨论时谈到政治问题,我说他你很有政治才能,那么你就看看《论语》是怎样谈为政的。我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网址和资料,(展示幻灯片:网站:
资料: «论语别裁» 南怀瑾
«论语今释» 蒋沛昌
«论语译注» 杨伯峻
«论语类纂» 刘振东
«论语导读» 杨树增
«论语通译» 徐志刚)这些可以到我们学校的电子备课室和图书馆去查找。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吧,下课!生:起立
《趣味课堂》作文课堂实录 篇5
设计理念: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我首先做好下锅之米,引导学生通过玩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生学会观察,讲真话,自由表达,说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意识与目的的强化,让个性化的体验在督促中不断生成。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玩击鼓传花引导他们观察、体验、感受,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写具体,并把活动写清楚。
2.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运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创设丰富、新颖的主体化教学模式,从而降低“写感受”的难度,使学生会写、善写、乐写。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有选择有目的地进行体验,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感受,自由表达真情实感,能组织成文。
难点:习作指导过程中掌握写作技巧,突出学生个性化的体验。
课前准备:
鼓和花,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实录如下:
一、课前谈话,活跃气氛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台湾的一位青年魔术大师吗?
生:知道。
师:叫什么名儿?
生:刘谦。
师:佩服他吗?
生:佩服。
师:看看,咱们刘氏家族可真了不起吧!同学们,能不能就我刚才说的话猜猜我姓什么?知道的孩子请举手。
生:姓刘。
师:孩子,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刚才……
师:我姓刘,那怎么叫我呢?
生:刘老师。
师:能再亲切地叫我一声吗?
生响亮的叫道:刘老师。
师:听着同学们的声音真舒服,似乎刘老师身上的每根汗毛都在跳舞。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二、快乐体验,真情流露
师谈话导入:为了感谢同学们对刘老师的一片热情,今天,刘老师特意请同学们玩游戏,想不想?
生:想。
师:是真想还是假想?
生:真想。
师:是真想的话热情还不够耶!
生热情洋溢地喊道:真想!
师启发:同学们,刚才听说要玩游戏,你们的心情怎样?
生:高兴。
师:刚才整个教室怎么样?谁来描述一下?
生:非常热闹。
生:一下子沸腾了。
师:谁能用上夸张的修辞来描述一下?
生:炸开了锅。
师:孩子,请把句子说完整。
生: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
师:用得真好!
师:那做游戏前呢,刘老师给同学们提出两个小小的要求:1.听指挥,遵守规则。2.留心观察同学们的.一举一动。能不能办到?
生:能!
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游戏规则,课件呈现:听到鼓声按顺序一个一个往下传花,鼓声停时,花传到谁手中,由谁表演节目,不许赖账,节目由老师提供。
师敲鼓,生传花。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
生:鼓声。
师:鼓声有什么变化?谁来说说?
生:一会儿快,一会儿慢,一会儿重,一会儿轻。
师:听到这样的鼓声你们的心情怎样?
生:听到快的鼓声,我的心也跟着加快,随着鼓声咚咚…的跳动。
生:听到刚才的鼓声我的心特紧张。
生:……
师询问刚才“花落此家”的孩子:孩子,你刚才心情怎样?
生:紧张。
师:同学们,你们跟他有同感吗?
生:有!
师:除了紧张,还有别的吗?
(预设一):生:心跳加速。
(预设二):生沉默不语。
师引导:心跳怎么样?
生:心跳加快。
师:谁能用上夸张的修辞来形容心跳的快?
生:心都快从嘴巴里跳出来了。
生:心都跳到嗓子眼儿了。
生:心都快从肚子里跳出来了。
师:用得真妙。
师:来孩子,让你久等了,你选择几号题?
生根据老师提供的题号进行选择,然后根据选的题号对应的内容进行表演。(注明:课件呈现题号及题号的内容。每号题的形式不同,就我本人设计了四个板块儿,有猜谜语,有读绕口令,有即兴表演,有脑筋急转弯。)
生表演,师相机鼓励表扬。
继续进行游戏。鼓停。
师:同学们,打住一下,刘老师要做一个小调查,调查还没传过花的同学,孩子们,刚才前面的同学在传花的过程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有的同学传花的速度很快,有的同学速度很慢。
师引导:传花速度快的同学胆子怎么样?为什么?
生:胆子小。因为他怕花在他身边爆炸。
生:他怕表演节目,对自己没信心。
师:俗话说得好:“胆儿大的人干大事,胆小的人干小事。”所以我们得对自己有信心,刚才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有心的孩子,才会用善于观察的眼睛去捕捉生活的细节。来,孩子,你选择几号题?
生表演,其他学生观察,然后汇报。
游戏继续进行着。
活动结束后
师:今天,我们的游戏就玩到这儿,同学们,玩得怎么样?谁来说说?
生:开心。
师:除了开心、高兴之外还有别的感受吗?
生:有趣。
生:难忘。
生:……
师:同学们,如果让你写这堂课,你准备给它补充个什么样的题目,先想想,然后举手告诉老师。师相机板题:“-----课堂”或“课堂——-”
生:《难忘的课堂》
师:孩子,你为什么取这个名呢?
生:因为这堂课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生:《有趣的课堂》
生:《快乐的课堂》
生:《课堂上盛开的“花朵”》
生:《课堂“狂欢”》
生:……
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好文一半,但是,同学们,我们要想写出好文章,题目固然重要,还得具备三个法宝,孩子们,想不想知道是哪三个法宝?
生:想!
师:请看大屏。请同学们一起告诉刘老师。(课件呈现)
师相机板书:一、写好开头。二、写好重点段。三、写好结尾。
生跟随老师了解每种方法的写作技巧,教与生写作技巧。(课件出示每种方法的详细资料。)
师:来,同学们,齐读本次习作要求:(课件呈现)
师引导生抓习作要求的字眼审好题。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学校的课堂里学习、成长,不同的课堂有不同的体验,不同的课堂有不同的见闻,不同的课堂有不同的收获,今天,同学们可以写刘老师这堂课,也可以写其它让你感受深刻的课,总之,你想写什么样的课堂就写什么样的课堂,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接下来的时间就留给同学们,赶快动手吧!
三、生习作,师巡视,适机点评
配上优美的轻音乐,让生在悠扬的音乐中美美地写。
师相机点评生写好的片段。
师:孩子们,请听听这位同学的开头。
生朗读:也许六年来无聊的作文课堂很多很多,可是今天这节作文课是那么的快乐,那么的有趣,那么的轻松自在,请随我一同去看看吧!
师:孩子,这位同学采用了老师课件里的哪种方法开头?
生:以对这堂课的总体感受开头。
师:语言言简意赅,感受深刻。
师:孩子,听听这位女孩对鼓声的描写。
师朗读:鼓声敲响了,时而快,时而慢,时而重,时而轻,重的时候铿锵有力,轻的时候像柔情似水的少女……
师:同学们,这位孩子在描写鼓声时都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生:排比,比喻。
师:她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生:把鼓声的变化刻画得淋漓尽致,让我们还感受到了轻柔时候鼓声的优美,美得柔情似水。
全班掌声响起。
生继续写作,师深入学生习作之中。
师:打扰一下孩子们,听听这位孩子的一个片段。
生朗读:花快要传到我这儿了,我是伸出手去接花呢,还是坐着不动,去接呢又害怕花在我这儿“爆炸”,不接呢又实在不行,我真恨不得一口把花吃掉,又恨不得在地上打个洞钻进去,哎!我真是左右为难,老天那,快帮帮我。
师:同学们,这位孩子的这个片段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
生:心理活动描写。
师:是一种怎样的心理活动?
生:不想接花可又不得不接花的矛盾的心理。
师:分析真准。
生继续埋头写作。
四、点评作文
师:下面我们请完成了的孩子念念他的作文。
生深情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师:这篇文章有哪些值得同学们学习的地方?谁来说说?
生:我觉得他头开得好,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语言干净利落。
生:我觉得他的语言运用巧妙,比如:“不一会儿,老师的“机关枪”又开始扫射了。”里的机关枪就运用得好,而我就没想到。
生:我觉得他的重点段描写很精彩,抓住了最精彩的镜头来描写,而且还用了“点面”结合法来写刚才的场面。
师:孩子,你的点评真有水准。是呀,这位孩子把刘老师今天教的“点面”结合法运用得恰到好处。孩子,再想想他的结尾运用了什么方法?
生:谈感受的方法结尾。
生:说收获的方法结尾。
师:看来这位孩子挺会学以致用。同学们,看看他这篇文章有没有值得改进的地方?谁来说说?
生:我觉得他有一个词用得欠妥。
师:孩子,哪个词儿?
生:花捞到我这里的“捞”字用得不好。
师:孩子,你说说为什么不好?
生:“捞”字让我感觉到这个东西很重的样子,而我们今天传的花很轻,用不着“捞”。
全班哄笑。
师:那孩子,你觉得该换一个怎样的词更贴切呢?
生:飞到这儿。
师:孩子,你为什么要换个“飞”字呢?
生:因为刚才传花时很激烈,同学们都很紧张,生怕“花落谁家”表演刘老师给我们出的节目,所以同学们传花时的动作很快,所以我认为用“飞”字。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他说得精彩吗?认为他说得精彩的同学请把掌声送给他。
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孩子,你们读过《泊船瓜洲》这首诗吗?
生:读过。
师:能背诵吗?
生:能!
生一起背诵。
师:作者王安石为了推敲一个“绿”字,人家足足换过十八次。所以同学们,在习作中多留心潜词琢句。
师: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在最后,刘老师希望同学们今后写出更加真实生动传神的文章来,有没有信心?
生:有!
整书阅读课堂实录 篇6
师:相信你的内心风起云涌,涌动的是你的神思,也许片刻间道不明,说不清。静静地想想,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圆在寻找它失落的一角的路上,能够坚持不懈,面对困难和一次次的失败,总能顽强地走下去,不气馁,不放弃。
师:你不光在读,也在思考,在感同身受。
生:我觉得圆在寻找一角的路上,尽管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它很乐观,也很坚强。
师:同学们,缺失了一角的圆,寻找着属于它的完美,可你是否从它的身上,看到了我们每个人的影子呢?(板书:人)所以,你的内心里就会得到一点感受。请拿起笔,用这句话开头,写下几句你最想说的话。
出示:每个人都如同缺失了一角的圆……
师:谁来读读你写的话?
二、第二次写话一在路上
师:书中有这样一条线,(师板画一条线)从第一页开始延伸,延伸在圆的脚下,延伸在圆未知的前方,这条线使你想到了什么?
生:这条线是我想到了一条路,一条追寻之路。
师:(补充板书:人生之路)就在这路上,这追寻完美的路上,这个缺失了一角的圆,饱尝了——
出示:艰辛与痛苦
失望与沮丧
快乐与从容
让我们再来回顾这条路,静静地读,默默地想,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它的艰辛与痛苦,失望与沮丧,快乐与从容?
(配乐播放1~36页,生静读默思)
师:让我们先来说说它的艰辛与痛苦。
生:它在找那一角的路上,常常被风吹雨淋,被冰雪冻僵,还要穿过荆棘和沼泽,上山下山。这让我感受到了它的艰辛与痛苦。
师:失望与沮丧呢?
(生说)
师:这路上不光有风雨,也有快乐与从容。谁来讲?
(生说)
师:缺失了一角的圆,在追寻完美的路上,经受着艰辛与痛苦,品尝着失望与沮丧,享受着快乐与从容,原来,这是生活赐予它的酸甜苦辣。仔细想想,难道这不是我们每个人所走的生活之路、人生之路吗?
请你展开联想,试着用上方框中的词语,或者是自己想到的词语,用这句话开头,从这两方面,写下将要走过的人生之路。
出示:
师:谁来读读你写下的语言?
三、第三次写话一原来是这样
师:这本书还有这样一个结尾。(投影依次出示第37~42页,师朗读)
师:“原来是这样!”它似乎明白了什么?你明白了吗?
生:“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正因为缺失了一角,它的人生之路才有许多快乐。
师:同学们,请从以上同学的发言中,选择你最欣赏的一句或者是你自己内心的一句话,写在这两个字的后面。
出示:其实……
(生说)
师:是啊,每个人都在追寻完美,但真正的完美并不存在,它似乎更像一个梦,存于你我的心际。请你任选一句写下去。
出示:●假如我们的生命中没有缺憾……
●正因为我们的生命中存有缺憾……
师:谁来读?
四、第四次写话一—找什么
师:让我们接着来看故事,请你们先来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生说)
师:让我们接着读。(投影依次出示结尾部分,师朗读。)
师:在经历了旅途中的千辛万苦、快乐从容后,它轻轻地果断地放下了那失落的一角。可它为什么还要去寻找,它到底要找什么?
生:它在寻找人生的意义。
师:那请你拿起笔,接着这个句子写下去。
出示:其实,在人生追寻的路上,我们更惬意于追寻……
(生说)
师:同学们,记得有位名人看过这本书后这样评价:(出示)一个人的心路,在经历了那么多难以言状的崎岖不平以后,还能在生命的悬崖断壁、漠漠黄沙中,开出明智和感恩的幽兰和仙人掌花,把忧伤和苦厄移植成完美和欢喜,曾经的缺憾也就变成了一种美。
教学解读:
图画书《失落的一角》,一线、一角、一圆、一色,运用了最少的绘画语言,表达了最深的思想内涵,可谓简约。文本简约,但,言约意丰。因为它在有限的画面与文字空间里容纳了多种意义。这种多义性表现为意义的多向度性,使整个文本空间内的冲突多样化、丰富化,从而积聚了大量的张力。将这本书一页页地读给孩子们,静静地读,默默地想,在我看来,这种无压力,轻松愉快、渐行渐远、渐行渐深的图画书阅读,却带给学生非同一般的阅读体验——原来书要这样读,原来读书可以这样令人沉醉。
为什么要读写结合?起初,我也担心这样的深度阅读,孩子们会读得进去,写不出来,可实践中我们彼此却拥有了太多同行探幽的意外与惊喜。现在看来,构建绘本“读写互动”的阅读形态是有其价值和意义的。首先,读书是需要品味的,是需要内心沉淀思索的,犹如品茗一般,只有心静如水般的淡定,唇齿之间的回味,才能感受韵味悠长的个中滋味。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说:“次一等的读者,能够体察到作者的创作意图;高一等的读者,则因文本兴发感动,体味出作者梦也梦不到的意蕴。”而我们现实的阅读却多了些浮躁与功利,读书成了“过眼云烟”,成了简单的娱乐和消遣。面对文字,我们的孩子已然失却了足够的耐心与诚意,所谓的阅读只不过是一场没有指涉、反思、深度和意义的“观看”。缺乏踏实思索的阅读只有走马观花、囫囵吞枣的快意,它可能是兴味盎然的,但结果却毫无价值。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真正的阅读能够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激起他对世界和对自己的深思,迫使他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没有这样的阅读,一个人就会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所以,必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教学生在读书的同时认识自己,教学生从书籍里受到教育,并且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
再次,作文与阅读同样需要真性情,需要表达思想。让孩子学会真诚阅读,用真实的、属于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熟悉的思想,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对于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世界也应该有思想,当面对触动于心的故事与文字,他们的内心就会有了然于胸的感悟。这种内心的感悟一瞬间或许只能在心头萦绕,说不清道不明,当他们动起了笔墨,那些许的感悟就会化作蕴含思想的语言在笔尖流淌,这正应了那句“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至理名言。我们不强调思想的高深,也不刻意追求思想的新异,我们只看重思想的自由飞翔,有多少思想就写多少思想,能写多远就写多远。《失落的一角》用一种最简单、最真实、最温暖的方式表达着一个缺失了一角的圆一路的追寻,以其绘本的独特魅力带给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无限的思考力量。借这样的经典图书,给孩子一个支点,让他们在读中思、思中写。阅读与思想共振,读书与写作相融,思想就从这个支点起飞,自由地飞向自己想去的地方,写作就会到达一个无限迷人的境界。走进儿童的思想世界,关注儿童的精神成长,这样的思索也许深刻了些,但要相信儿童生命的主动性。只要游弋于经典的图书中,沉潜于思想的湖泊中,儿童定会释放无穷的潜力,并为自己打下美妙的精神底色。
【整书阅读课堂实录】推荐阅读:
名师课堂教学实录阅读05-18
《钱塘湖春行》课堂实录及阅读测试06-10
高效阅读课堂06-16
课堂阅读效率07-31
语文课堂阅读09-26
自主阅读生态课堂10-16
小学课堂阅读教学09-06
课堂阅读作文教学09-27
初中课堂阅读教学10-11
构建开放的阅读课堂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