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设计师到设计家的六个秘诀

2024-05-11

从设计师到设计家的六个秘诀(通用4篇)

从设计师到设计家的六个秘诀 篇1

中国的设计行业这十年的发展,真的是仰仗了中国制造的崛起,它给我们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工作机会。但是从客观上讲,今天的中国制造已经远远地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它们的下一个舞台,一定是世界。而对于中国设计来说,这还是一段漫长的路途。所以我们必须放下肤浅的优越感,是时候重新审视一下自己了。

秘诀一:设计家生活家

从设计师到设计家的成长,是中国的设计师追逐中国制造脚步的必经之路,我们未来十年的努力,也一定是在修炼意识,而不仅仅是技术,或者停留在画面效果的色彩或圆圈方块里停滞不前。

于是我们就探究一下设计的意义何在,不难想象设计的本质是为人们的生活,增添美感和乐趣,世界因为有了设计家的存在,才更加绚丽和灿烂。那些只把兴趣放在技巧上面,不懂得观察生活,不懂得享受生活的人,一定会被挡在通向设计家的大门之外。

今天现代都市里的人常常用一个忙字诠释自己的生活,甚至还有人用忙来标榜自己的成功,这是非常可怕的现象。忙是心灵的死亡,那些忙碌得已经无暇顾及周围世界的人,是不可能创造出美丽和优雅的。

秘诀二:不要忘记阅读

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以及通过影像传递信息习惯的普及,已经大大地伤害了我们人类的想象能力,这就是所谓的“读图时代后遗症”。因为这种所见即所得的心思,越来越不需要我们的大脑展开联想,当我们阅读一本小说的时候,我们的脑海会根据文字的起伏,展开一幕又一幕的联想,而当我们开电视剧的时候,这种功能就不会用到。因此阅读不仅是对知识的补充,也是对大脑想象力的培养。

设计师要想做到优秀,就必须在阅读和写作上面有所建树。

秘诀三:跨界的年代

这是一个跨界的年代,设计师的工作更是这样,我们在工作中不仅要运用审美的知识,更要运用大量的经济、传播、媒体、社会学、历史等知识,因此设计师需要成为杂家,用现在的话说叫做跨界人才。

秘诀四:演说很重要

沟通是设计师最主要的专业知识,一个不会沟通的人,或者天生就不具备沟通能力的人,最好不要选择这个职业,因为没有这个本领,你肯定不会走到优秀。成功的设计家,无一不是精 湛绝伦的演说家,他们必须掌握说服听众,推销自己理念的本领。

秘诀五:看上去就优秀

如果你看起来就不像一个成功者,那就别怪你的事业为什么不出类拔萃,就别指责客户为什么不信任你的作品,你的外表正在告诉别人:我是不追求卓越、没有品位的人,就像我不在乎自己的形象一样。不能够展示高度职业化的形象就等于向客户宣告:“我不能够满足你们的质量和服务的要求,我没有高度的职业素质,我们不在乎你的满意度,我的作品和服务都不可靠,你们可以付低价,糟蹋的职员形象严重地损坏和破坏公司形象。

一家三块钱可以吃饱的餐厅与一家三万块钱一桌的餐厅,它们之间首先的区别就是形象,位置的形象、店堂的形象、服务员 的形象都有着巨大的差别,这个差别最终表现在价格和利润上面。

要知道事业成功的人都是自己偶像的扮演者。

秘诀六:紧跟行业脚步

今天是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行业里每天都在发生着革新和进步。如果你跟不上行业发展的脚步,一定会被淘汰。目前设备商的强强联合,为设计师创造了不可思议的新技术,他们可以大大提高设计师的竞争力,可以说谁能先一步掌握新技术,谁就能比别人先一步接近成功

比如色彩就是设计师每天都要面临的问题,它是我们使用最为频繁的设计工具。设计师对色彩的敏感度要求很高,表现力强的创意稿在给客户提案时会增加设计的感染力。因此设计师必须不断地关注设计工具的革新,让自己的扫描仪、校色仪、显示器、打印机都能统一在完整的色彩管理系统之内。忠实地还原色彩,这样才能准确地表现设计师的创意构思。高质量的技术跟设备能大大提升创意的表现品质。

[从设计师到设计家的六个秘诀]

从设计师到设计家的六个秘诀 篇2

问题出在“问题”上。笔者认为, 只有能激励、激发学生思考生成有价值思想的“问题”才有意义。此所谓得当。在课堂问题的设计中, 教者应从密度、角度、坡度、跨度、广度等众“度”方面去完善教学的艺术, 以便把学生已知的领域和未知的领域衔接起来, 真正起到“温故”和“知新”的效果, 从而提高问题质量, 把学生的思维活动由已知引向未知, 再从未知达成新知, 进而提高课堂效益。

首先是密度。现在许多学生对语文课堂不感兴趣, 与课堂教学的密度太大有直接关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先生说他曾听过一节《故都的秋》, 那节课上老师设计了七八个程序, 包括课前的名句背诵, 课上字词讲析, 作者和写作背景介绍, 段落分析, 主题归纳, 写法欣赏, 研读讨论, 甚至还包括高考试题的讲解。内容安排太多太琐碎, 学生不堪重负, 哪里有什么兴趣可言, 教学效果更无从谈起。

其次是角度。提问角度不同, 效果亦不同。角度新颖、生动、具体、有趣味, 可以迅速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思维处于活跃兴奋的状态, 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

比如教学《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时, 不妨先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如让我们大家写一篇有关桔子或柿子或梨子或苹果等大家熟悉的水果的说明文时, 我们可按哪些顺序来说明呢?对这些熟悉的水果, 学生可以一下子说出一些写作思路, 然后由此引开说明荔枝也是一种类似于大家熟悉的这些水果当中的一种, 那么如果要说明荔枝, 又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呢?这样一迂回, 学生由熟悉的和容易接受的引开后再切入正题, 也就有利于教学的展开和教学目的的实现。荔枝生长于亚热带, 或许有许多学生还没见过, 更不要说吃过, 如果一开始就涉及荔枝的有关知识, 不结合学生的实际, 学生也许就无法思考。

再次是坡度。课堂教学既要注重局部微观的调控, 更要考虑整体宏观的掌握, 因此, 设计问题时也就应该要注重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由单一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的认识规律, 也就是遵循由此及彼、由已知到未知的层层推进、逐层深入的原则。比如, 我们要分析《药》这篇小说的主题, 如果我们一下子就要求学生回答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这肯定是不现实的, 或者也只能是肤浅的理解。反过来, 我们不妨先从作品的情节、人物以及环境等方面先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去启发学生思考, 逐层推进, 效果也许就会大不一样了。再如理解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的作用和好处, 我们就必须先要让学生认知记叙、议论、抒情、说明和描写的具体特点, 然后再让学生辨明综合运用的情况, 最后再分析其作用和好处, 这样才可起到由已知到未知逐步加深的效果。

第四是跨度。课堂教学不是孤立静止的, 每个知识点都有它内在的体系和外部的联系, 所以, 在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拓宽学生的思维, 要把所设计的某一问题这一个点置于整个知识体系的面上来加以思考认识。比如, 我们分析《祝福》这篇小说中的主人公祥林嫂的性格时, 我们可将她与《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 《白毛女》中的白毛女比较, 感受中国女性性格变化成长的历史;还可与学生课外阅读的世界文学名著《简爱》中的简爱联系起来加以比较, 形成一定的知识跨度。设计好这样的问题, 能把学生前后所学的知识勾连起来加以认识、了解和巩固, 学生的思维会得到拓展和延伸, 阅读、探究、综合能力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跨度的控制, 一般要注意这样一个原则:总结复习课的跨度宜大, 而新授课的跨度宜小。不然, 一下子跨度过大, 学生无所适从, 难以进行深入有效的分析与思考, 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反而会受到抑制;同理, 总结复习课跨度过小, 又会束缚学生的思维, 不利于发散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第五是难度。从横向上说, 设计问题要注意问题的跨度, 那么, 从纵向上说, 设计的问题还要注意它的难度。教学的目的, 是要使学生实现知识和智能由“现有的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的迁移和转化, 而要实现这一目的, 如果仅让学生一味地满足于已知的水平, 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借助设计一定难度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求的欲望, 也就是利用“跳一跳”来“摘果子”的教学艺术, 才可以促成学生知识和智能的质的飞跃。比如学习《雷雨》一文, 我们在分析开头的舞台说明“午饭后, 天气更阴沉, 更郁热。潮湿的空气, 低压着在屋内的人, 使人异常烦躁。”时, 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这个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设计, 学生可能不会一下子就能思考到要点上, 因为这个问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我们不妨先启发学生这样思考, 它是不是仅仅是简单的环境交代呢?显然, 作者不惜笔墨来描写绝不是这个意图。然后不妨再让学生寻找课文中的有关章节片断和语句, 不难看出原来这当中蕴藏着许多值得我们品味的东西:它预示着一场大雷雨必将来临, 也暗示着主人公内心复杂尖锐的矛盾冲突和周公馆内种种矛盾爆发的必然性。这样学生会渐渐发现, 这个环境描写原来一方面是写自然之景, 另一方面也是写社会环境, 更是一种主题的暗示;从结构上看, 又明确地以时间为线索把全剧结合成一个整体。

在设计这种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时, 教者还可借助于节奏、语气、手势和表情等多种手段来增加一些暗示性、启发性, 多给学生一些点拨, 让学生多得到一些品尝“果子”的快乐, 增强解决难题的自信心。当然, 难度也是相对而言的, 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 有的放矢, 否则也只能适得其反。

第六是广度。课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如果设计问题只是一味地在难度上下功夫, 那样势必会抑制绝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思维, 因此, 在问题的设计中还应从所有学生的知识结构、智力水来、思维能力等多角度、多方面来着眼考虑, 也就是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广泛性, 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机会有能力思考, 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即提问的广度。由于学生的认知、性格等方面的差异, 决定了他们的不同的个性特征, 有的思维敏捷, 有的细致严密, 有的粗心, 有的谨慎, 所以我们设计的问题要尽量让所有或大部分学生经过分析思考或者讨论后能有所收获。比如我们在学习鲁迅的《拿来主义》时, 可让学生先明确“主义”的内含, 由此推导什么是送去主义, 什么是送来主义, 最后再归纳出什么是拿来主义。这样, 也就使得问题有了更广泛的思考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广度与难度之间关系的把握。一般而言, 问题设计得愈简单则广度愈大, 但这样学生的思维层次也就愈低。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可适当增加问题的坡度来增加问题的广度, 有些情况下, 还可变换问题的角度来增加问题的广度。比如上文提到的什么是拿来主义时还可变换提问的角度:对待古代文化遗产、外国文化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这样问题的思考就能覆盖到较多的学生, 要比直截了当地提出什么是拿来主义效果肯定好得多。

总之, 没有思想的教学是毫无意义的。思想是教育的灵魂, 思考是课堂的核心, 是思维发展的起点, 也是思维发展的动力所在。教学中, 应根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内容, 围绕众“度”去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 这样才能真正达成引导之功效, 形成生态课堂, 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高中政治作业设计的六个转变 篇3

既要拿来,更要用好

不可否认,大数据时代,利用网络下载一些优秀的作业设计资源如各地统考试卷等有利于教育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大大节约教师的时间,使得广大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教学、教法和学生,为广大教师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节约了成本,可谓一举两得。但是我们不能不加分析的就现用,而应有选择的选用。毕竟适合自己学生学情的题目,才是好题目。如:

2015年1月12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网友寄语2015反腐:不除腐败不收兵

网友一:要以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严厉惩处腐败分子的实际成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反腐倡廉建设的实际成果,决不允许腐败分子逍遥于党纪国法之外。

网友二:腐败分子是从制度中产生的,是从风气中产生的,所以必须改革,建立有效的反腐败制度,从而形成正义的政治风气。

网友三:前不久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中,修改贪污贿赂犯罪定罪量刑标准,织严了惩治行贿犯罪的法网。

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上述网友观点的合理性。

这个题目是我校高一一位年轻老师在网络上下载的,用于出周练题,由于当时学生只是刚刚学完了《政治生活》第三单元,这位年轻老师只考虑到了网友一、网友三体现了第三单元中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相关知识,想借此考查,而此题目综合性较强,跨度较大(横跨三个单元),既考查了第一单元的知识,如网友一的合理性就有国体、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等的相关知识,网友二的合理性也涉及第二单元中“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的相关知识,很显然,此题在当时是不适合学生考试的,而适合出期末复习题用更恰当。因此,对于网络上的题目,应该多根据学生学情考虑,既要拿来,更要用好。

转换角度,置换条件,注重题目翻新

题目翻新是对课本上的“思考与练习”或其他现有的习题进行加工、改造、深化、拓展等编出新的习题。这样既能充分发挥这些题目的教学价值,又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如原题是一个“是什么”型的简答题,你可以把它换成一个辨析题,如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是什么?可以改成辨析题:“公民享有的权利和义务都是一样的吗?”或变换成“商品交换中的平等原则与法律中的平等原则是一样的吗?”

不一味迷信真题

应该说高考真题由于其具有代表性、针对性且具有权威性的特点,历来都被很多一线教师奉为经典法宝来使用,学生通过强化训练高考真题也确实达到一定的成效。但是,笔者认为,应该分情况,视学生学段学情而使用。

对于一些针对基础性知识考查的高考真题,用于基础年级的学生随堂练习或测试时是完全可以的。如(2014年福建卷第27题)“知屋漏者在雨下,知政失者朝野”。“要防止濫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这两种观点启示我们应该?学生很容易抓住材料中“以权力制约权力”关键词,很快就能得出C答案,完善民主、健全法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而对于一些综合性强、对学生能力考查较强的高考真题,用于单元复习、期末复习、高三复习时则更为恰当,此类高考真题如果用于基础年级的刚学阶段,极容易导致学生在基础年级上越学越没有自信,成绩出现过早分化的现象。如2015年新课标Ⅰ卷38(2)中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并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资金。应该说,此题对于高一刚学完财政相关知识的学生来说,应该可以根据材料中分析出一些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合理性的原因,但是后面那一问的回答如何用好财政资金则综合考察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化抽象为简单

学生是鲜活的主体,其生活更是丰富多彩的,而具体事务又总是比抽象事物生动。因此化抽象为具体不仅可以使习题花样翻新,而且增加了趣味性。例如:“怎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可改为引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材料,以此为背景设题。如某高一学生的家庭收入及个人支出情况表:

如果就上述该同学的支出情况让你与他进行一次谈话,告诉他如何做理智的消费者,请写出你的谈话要点。

由于每个同学自己每个月都在消费,这一例子也很切合学生实际,此题一出,学生的情绪马上高涨起来。

由封闭向开放型设题转变

以往布置作业,往往强调问什么答什么。不仅答案是唯一的,而且答案模式也有统一标准。先答什么,后答什么,规定得死死的。实现开放型作业后,更多的是让学生自主发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多问题不强求统一答案。如,我们可以利用不完备的条件设置开放型题目。这类题大多属于辨析类题型,问题本身不明确条件,然而根据假设的条件得出各不相同的逻辑结论。如辨析题:“人大对法院的监督不利于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一题中的“监督”一词可以根据不同的限定条件作出不同的解释,因而就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解答这类题目关键是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尽可能多地假设条件,使其不完备的条件,成为完备的条件,然后根据假设的条件合乎逻辑地得出结论。又如我们还可以利用学科内外综合设置开放型题,这种题型其特点在于结论不是唯一性,要求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进行回答。如阐释公民应如何承担起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我们可以从政治生活中的“我国公民的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回答,还可以从经济生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知识回答,也可以从文化生活中“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知识回答,这只是政治学科内综合,我们甚至更可以从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回答。

由统一向学生自主选题转变

传统的作业布置,我们教师偏向于强调统一性,全班几十位学生,完成同样的作业。但是由于各个学生智力发展、基础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如果我们教师在作业设计上掌握不同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层练习,因人而异,因人评价,相信,一定会有的放矢,使全班学生通过作业练习在原有基础上各有所获。为此,我采用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形式,课堂练习内容的作业,学生有权选择做与不做,有权选择做这一题,不做那一题,有权选择多做或少做。我们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参考作业题让学生自己去判断、去筛选习题,挑选自己认为最为适宜的习题做,也可以自找材料自编题目做。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这一现实,设计分层作业。作业按难易度分为A、B、C三大类型,第一类以记忆巩固知识为主,属识记层次;第二类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第三类着重于分析应用。每位学生可以选做其中某一类或两类三类。这样,通过分层的作业,让学习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跳一跳,够得着”,后进生“消化得了”,使全班学生各有所获。此外,学生的作业还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面向全体学生,重在巩固基础知识。选做题面向成绩优等生,重在培养运用和创新能力。作业的自主选择,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促使了各具个性、特质的学生潜能的开发。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中学南区)

如何把握板书设计的六个原则 篇4

要具备高水平的板书图示设计的技能与技巧,应明确板书设计的六个要点: 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做到书之有用。任何一则好的板书,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离开了教学目的,板书设计就失去了意义。设计板书时,一定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本着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有的放矢地进行设计。应突出重点,体现难点,防止方向不明的形式主义倾向和随心所欲的自由主义倾向。

二.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做到书之有据。应针对不同教材的文体特点及内容特点、不同学生的特点、不同课型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因文制宜、因人制宜、因课制宜。

三.要有高度的概括性,做到书之有度。切记条款成叠,力避大括号加小括号、大箭头加小箭头等符号的烦琐杂糅。要做到:紧扣教材,挑选关键知识点;严格筛选,以简驭繁,以少胜多;利于理解,便于记忆。

四.要有清晰的条理性,做到书之有序。要揭示出教材内在的事理间的逻辑关系、作者的思路脉络、教者的教学意图。所书词语简单,词语间并无关联词,但应做到“言断而意相通”,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五.要有周密的计划性,做到书之有时。设计时对板书内容出现的先后、内容间的联系和呼应、位置的安排和调整、文字的大小去留、虚实的配合、符号的选用、板书与讲述及其他教学活动的配合等,都要周密计划,力求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六.要有适当的灵活性,做到书之有择。在课堂教学实际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事先设计好的板书难以自然形成,“水到而渠不成”的现象。设计时,就要在尽可能周全地设想出能够实现的板书方案外,适当的留有余地,主动地给学生留出“填补空白”的思维机会,使之产生发现和创造的乐趣。这样既可以使教师的板书设计不受约束,又可以更有力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科学性原则板书设计,是发端文本,源自教者,成于黑板的,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其设计要合理,不能脱离实际,违背科学性。板书“要反映教材特点,突出教材重点,揭示教学内容的难点和关键。

二、直观性原则板书构思要有科学性,还要合符美的原则。板书要明白显眼,简明扼要。

三、实用性原则板书设计,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地显现自己的设计,不能牵强附会地构筑板书。不论是敷陈辅叙,精雕细刻,剥露文意,句句关情,还是简笔轮廓,率意勾勒,显示脉络,字字露旨,都要从实用有效着眼。板书构思,契合教学程序,展现出一幅动态的教学流程,也是文本精髓的不断生成。总之,设计要从细微处浓缩要义,从宏观上巨篇勾绘文旨意趣。简约的要言不烦,细致的精细入微。

四、简约性原则那种以一当十,要言不烦,以少总多的精心建构,展示教者风范的板书,是需要教者用心咀嚼,用心绘制,而不能草草了之,应付了事,有了就行的。当然,板书无论采取何种样式,教师的书法美,板书章法排版的理性美,文图展示的艺术美,都应该在设计中予以高度重视。要本着教者有用,听者心怡,一字一句,如山泉丁冬,奔流而下,自然流畅,鲜活醒目。

五、有效性原则课堂教学要追求有效。高效的课堂是丰厚的,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中,要摒弃无效的铺设,促使更多的时间,都活跃在思维的展开,文本的探究和能力的成长中,使更多的语言碰撞,成为灵动多姿的个性的张扬,成为不断成长的教育资源。

六、生成性原则

上一篇:中部崛起要增强六种意识下一篇:以调查研究为着力点 努力提高参政议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