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械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2024-10-13

药械质量状况分析报告(精选6篇)

药械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篇1

药械科2015年药械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药械安全监管工作,现将2015年药械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市共有药品生产企业4家(原料药、药品制剂生产企业1家,医用氧气分装企业1家,中药前处理车间1家,中药饮片厂1家),医疗机构制剂室1家,4家药品生产企业中唯一的制药生产企业云南广福药业有限公司,注册有基本药物共6个品种7个规格,长期以来没有生产基药,仅维持2个普药品种生产。该厂生产设备老化,生产工工艺比较落后,人员素质偏低,除复方滇鸡血藤膏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外,其它品种市场前景暗淡。2015年3月份后,该企业停产技改,10月份通过新版GMP认证,12月份准备恢复生产。永安氧气厂新厂于2015年9月份通过新版GMP认证,现已投入生产。双江大河湾中药前处理车间于2013年8月分通过新版GMP认证,2015年来基本处于停产状态。永德康伟药业有限公司已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可生产33个品种的中药饮片,现已通过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现场检查。医疗机构制剂室目前有3个批文,生产的制剂只限于省局批准同意的医疗机构使用。

全市有药品经营企业614家,其中,批发9家,零售605家。已全部通过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药品质量得到进一步保障。全市有1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医疗器械经营企业605家,其中,专营8家、批发兼营10家、零售药店兼营539家、单品种经营门店21家、眼镜店27家。

全市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350家。其中,国有综合医院13个,专科医院15个,民营医院1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个,供血站1个,乡(镇)卫生院83个(中心院25个,普通院58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及拓展点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服务站7个,诊所和医务室272个,村(居)卫生室925个。

2015年来,全市未发生重大药品、医疗器械突发事件。总的来看,临沧全市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状况总体良好。

二、2015年药械质量安全状况分析

(一)药品抽验质量情况

1、药品抽验情况。全年共完成基本药物抽验100批次,检验100批次,不合格2批次,不合格率2.0%。监督抽验100,已完成检验100批次,不合格13批次,不合格率13.0%。药品委托检验851批,完成检验483批,不合格3批,不合格率0.62%。

2、不合格药品分布情况。化学药品2批注射液不合格,不合格项目均为含量测定;中药材为不合格率最高的品种,抽样21批,不合格13批,不合格项目为性状、鉴别、检查,即非正品。

3、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建议。维生素C注射液极易氧化变质,建议生产、经营、使用、储存各环节均应加强监管指导;中药材(饮片),可通过抽验者的眼看、手摸、鼻闻、口尝以及水试火试等简单易行的识别方法来判别真伪优 劣, 抽验针对性强、抽检不合格率一般较高;但另一方面,中药材(饮片)的不合格率居高不下,令人担忧, 因其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临床治疗,且作为处方药原料用于制剂,又将影响到中药制剂的质量状况。

(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

截止2015年11月2日,全市共上报ADR报告1433份,全市每百万人口平均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589份,新的严重的568份,占报告数39.64%,严重的报告12份,占报告数0.48%。上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402份,全市每百万人口平均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165份。通过网络上报《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266份。

(三)药械质量安全检查情况

1、药品生产企业情况。云南广福药业有限公司已于2015年10月份通过新版GMP认证,目前正在筹备恢复生产新。星昊药业公司双江大河湾中药前处理车间于2013年通过新版GM认证。永安氧气厂,新厂已建成,并通过了新版GMP认证。从检查情况看,总体情况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GMP培训不到位,员工未按要求操作仍然存在;二是企业负责人责任意识不强,管理不到位,对企业存在的问题不能即时进行解决;三是批生产记录流于形式,不能对现场发生的情况进行有效记录,部分记录为生产结束后补记。

2、药品经营企业情况。全市614家药品经营企业已通过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通过新版GSP后,企业软件、硬件、人员素质将大幅度得到提高,药品质量得到进一步保障。在新版 GSP过程中,部分经营企业仍存在以下行为,具体为:一是培训不到位,至未能按操作程序开展工作;二是企业 负责人责任意识不强,不能对企业药品质量有效管理;三是对冷藏药品不能按要求贮存与运输,特别在运输途中冷藏药品贮存问题更为严重;四是企业在验收过程中,不能严格按要求进行验收,至部分产品质量问题未能得以发现;五是对计算机系统不熟悉,有事后补记情况;六是对含麻黄碱及特殊药品复方制剂不能严格按国家规定销售。

3、医疗机构的情况。通过开展药品安全范县的创建,多数医疗机构药房得到了有效的管理,但部分医疗机构药房管理仍然不够规范,一是未严格按药品分类管理的要求进行分类摆放,特别是诊所的药品摆放混乱,过期失效问题依然突出;二是部分医疗机构仍存在非法渠道购进药品的问题;三是在进货验收的问题上,部分医疗机构仍未重视,未按规定做好验收记录;四是特殊药品管理不能严格按“五专”的要求管理;五是卫生状况较差,未及时打扫。

4、医疗器械经营情况。多数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能按法律法规的要求组织经营使用医疗器械,但仍有部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企业员工医疗器械相关常识及法律欠缺,在质量判断上有一定难度;二是企业负责人责任意识不强,过期失效医疗器械仍然存在;三是部分企业仍存侥幸心里,从非法渠道购进未经注册的产品,超范围经营时有发生;

三、药械质量安全存在的风险

(一)过期失效药械的风险。药械过期失效后,对人体未能起到治疗作用,相反会对机体造成损害,严重者会至人死亡。当前群众对药品质量、维权意识不强,药品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在不负责任或在利益驱使的情况下销售使用过期药械,存在一定的风险。

(二)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通过全年的不良反应监测情况来看,新的严重的568份,占报告数39.64%,严重的报告12份,占报告数0.48%,在以后病人使用过程中仍可能发生。

(三)冷藏药品在运输途中变质的风险。药品贮存过程中,温度为严重影响药品质量问题的因素之一,冷藏药品在运输途中,未按规定条件运输药品,药品在运输途中可能存在变质的风险,特别是生物制品、疫苗,变质的生物制品、疫苗一但用在人体,可能至严重群体不良事件的发生。

(四)非法渠道购进未经注册产品的风险。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未经注册产品不得在市场上流通,未经注册产品由于安全性、有效性得不到保证,非法使用后,存在安全风险。

(五)违法广告误导消费者乱用药品的风险。看广告吃药,已成很多消费者用药的习惯,药械广告夸大宣传功效,会误导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不符合自己病情的药械,至延误治疗时机或加重病情的危险。

(六)药品生产企业未严格执行GMP、GPP的风险。药品质量是生产出来,而不是检验出来的,作为药品生产企业,每一个生产环节的疏忽都会导致药品质量出现问题,所以只有在每个生产环节中严格执行GMP、GPP才能从根本上确保药品质量。企业未严格执行GMP、GPP,生产的药品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七)含麻黄碱及特殊药品复方制剂流弊的风险。药品经营企业未严格按国家规定销售麻黄碱及特殊药品复方制剂,会给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借机大量收购相关药品,销售境外提取毒品,存在流弊的风险。

四、下一步拟采取措施与对策

(一)进一步开展药械安全形势分析,扫盲点,找弱点,抓 重点。

(二)加大药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日常巡查检查力度,对存在的问题,一经查出,严厉处罚,涉及犯罪的,依法移从公安机关。

(三)积极开展药械专项行动,通过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过期药械、无产品注册证、未严格按国家规定销售麻黄碱及特殊药品复方制剂的问题。

(四)政府应高度重视药品抽验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抽验数量与抽验经费,并把抽验工作经费列入预算,切实保障药品质量。

(五)严格执行新版GSP的相关规定,开展飞行检查,对运输途中未按要求运输冷藏药品、未凭处方销售含麻黄碱及特殊药品复方制剂、在职不在岗的行为进行重点检查。

(六)加强广告监测,对违法宣传的广告依法移送工商,对夸大宣传功效销售药械的行为进行跟踪检查,一经核实,按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查处。

(七)加大宣传力度,除利用电视、报刊进行宣传外,结合“挂包帮,转走访”活动,在全市部分农村开展药品基础知识、用药知识、识别假劣药品知识的宣传。通过宣传,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合理用药。

(八)认真开展药品电子监管工作,督促企业核注核销,对监管平台出现的预警信息高度重视,必要时,开展飞行检查。

药品与医疗器械监管科 2015年12月15日

药械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篇2

关键词:血压计,计量检定,质量分析

水银血压计和血压表是部队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血压测量的主要器具,属国家强制计量检定的医疗器械。正确检定血压计,并对检定结果进行分析是用好、管好血压计的重要措施。栗喜春、周旭初等对该项工作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对血压计的常见故障、不确定度和误差原因等进行了分析,为从事相关工作的医学工程人员提供了一手数据[1,2,3,4]。2009年,我所对驻乌鲁木齐市若干个部队单位进行了血压计质量普查工作,现将汞柱式血压计、表式血压计质量数据作如下分析。

1 检测设备与方法

1.1 检测设备

使用合肥常宏测控有限公司生产的YJS-D型数字血压计检定仪。

1.2 检测方法

主要依据JJG270—2008《血压计、血压表检定规程》,同时还充分考虑了部队单位血压计、血压表的实际使用情况。

1.3 检定项目及计量性能要求

(1)外观检查

用目力观察,符合规程要求。

(2)零位误差检查

方法:在无臂带的条件下,使血压计、血压表与大气相通,用目力观察。

要求血压计的零位允许误差为:-1.5~3.75 mmHg(1mmHg=133.322 Pa)。血压表的弹性敏感元件内腔与大气相通后,指针应在零位表之内。

(3)血压计的灵敏度检查

方法:在无臂带的条件下,用压力发生器造压,使血压计示值升到285 mmHg处,然后旋松气阀旋钮快速放气,使压力值降至240~196 mmHg范围内任一位置,快速关闭气阀旋钮,用目力观察汞柱波动值。

要求:汞柱在快速下降中突然停顿时,其波动幅度不应小

于2.25 mmHg。

(4)气密性检查

方法1:橡皮球上的气阀旋钮和回气阀的检查用手感目测方法进行。

要求:橡皮球上的气阀旋钮旋紧时不漏气,旋松时不会脱落,回气阀应有止气作用。

方法2:在臂带圈扎的条件下,用压力发生器造压,使血压计升压到285 mmHg,切断压力源,停留2 min,从第3 min开始计算压力下降值。

要求:血压计、血压表在1 min内压力下降值首次检定不应超过3.75 mmHg,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不应超过6mmHg,血压计的贮汞瓶不得漏汞,水银柱不得有翻泡现象。

(5)示值误差检定

方法:用医用胶管和三通将被检血压计或血压表与压力标准器、压力发生器连通。血压计、血压表的检定点不得少于5个(不含零点),共进行2次降压检定,血压计以300 mmHg为起始点,每隔60 mmHg作为一个检定点进行降压检定,其他检定点与血压表相同。

要求:所用血压计、血压表的示值最大允许误差为±3.75mmHg。

(6)零位误差复检定

方法:所用血压计或血压表2次降压检定后,使其通大气,然后对其零位误差进行复检。

要求:与零位误差检查相同。

(7)血压表指针偏转平稳性检查

方法:在示值误差检定过程中用目力观察。

要求:血压表指针偏转时应平稳,不应有跳动和停滞现象。

2 检定结果

2.1 水银血压计检定结果

计量检定321台(件)血压计,初检合格128台(件),不合格(缺水银、水银过多、水银柱内气泡、灵敏度差、气密性差等影响测量等因素定为初检不合格)193台(件),总计合格率为39.9%。不合格原因主要有:

(1)水银不足导致示值误差超过法定允许误差(±3.75mmHg),共计54台(件),占不合格台件总数的28.7%。使用方法错误、橡皮垫老化导致水银外漏、水银蒸发是水银不足的常见原因,示值误差最大的可超过标准值的8 mmHg。

(2)气囊、放气阀、后气阀、链接管等处漏气导致气密性不符合要求,共计61台(件),占不合格台(件)数的32.4%。

(3)玻璃管、水银脏导致水银柱内有气泡,不符合检定规程要求,共计33台(件),占不合格台(件)数的17.6%。

(4)灵敏度差,波动小于2.25 mmHg规程要求,汞柱在快速下降中突然停顿时,其波动幅度不应小于2.25 mmHg,共计27台(件),占不合格台(件)数的14.4%。

(5)其他。汞瓶破损5台,占不合格总数的2.66%;水银过多4台,占不合格总数的2.13%;弹簧片断2台,占不合格总数的1.06%;玻璃管破损1台,占不合格总数的0.53%;标尺刻度模糊不清1台,占不合格总数的0.53%。

2.2 血压表检定结果

检定血压表284块,初检合格158台,合格率55.6%。常见不合格的原因有:

(1)弹性元件磨损、老化、表头碰撞、测量时打压过冲等原因损坏表头导致示值误差超过规定允差(±3.75 mmHg),共计79台(件),占不合格台(件)数的62.7%,有的表式血压计的示值误差最大超过标准值的20 mmHg。

(2)气密性不符合要求,主要是气囊、放气阀、后气阀、连接管等处漏气,共计26台(件),占不合格台件数的20.6%。

(3)零位误差超过规程要求(规程要求指针应在零位标志内),在零位标志的左侧或右侧,共计21台(件),占不合格台(件)数的16.7%。

2.3 老干部家庭用血压计质量状况

通过对老干部家庭用的血压计进行质量普查,发现其质量状况令人担忧,由于未将老干部家庭用的血压计纳入到部队质量控制体系之内,初检合格率大约只有10%。主要原因是有的凭借经验自行调试血压表或充装水银,有的用针线胶水等缝补破损的袖带,有的甚至使用黏补的轮胎代替破损的气囊,人为造成血压计质量下降,不仅不能进行正确的血压诊断,有些甚至会贻误治疗。

3 储备物资的质量分析

通过对战储的血压表质量进行检测,比较了同一生产年份、使用频率大致相同的3个厂家的血压表质量情况。2008年生产血压表:A品牌89台(件),初检58台(件)合格;B品牌43台(件),初检16台(件)合格;C品牌21台(件),初检14台(件)合格。

结合在用表式血压计的质量状况,笔者认为:各品牌血压计(表)的质量情况差异比较大,主要存在问题是血压表表头误差大,某品牌新品压力加至20 kPa左右时,表头便开始损坏漏气,还有部分新品初次检定示值误差就超差。通过此次普查,对血压计(表)的几个常见品牌的产品质量情况有了更加客观的认识,为军区部队统一采购血压表(表)时对供货方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4 结论

通过普查发现,部队大部分单位日常诊断均使用汞柱式血压计,外出执行任务及巡诊、战备则以表式血压计为主。就合格率而言,我们发现即使是纳入军队卫生装备年度质量控制体系的血压计,初检合格率也只有39.9%;血压表因为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初检合格率稍高,约为55.6%(原因是血压计较血压表的使用频率高,有时还存在带故障使用和使用方法不当的问题,导致血压计反而比血压表初检合格率低),没有纳入年度检定质控体系内的血压计、血压表初检合格率就更低了。JJG270—2008《血压计、血压表检定规程》与JJG270-1995旧版规程相比,在零位误差、检定周期等方面作了改变,血压计检定周期由原来的一年改为半年,血压表的检定周期维持半年不变。根据此次普查的情况来看,血压计检定周期的改变是非常有必要的。

建议在做好医院、部队血压计、血压表计量检定工作的同时,还要抓好老干部保健和家庭用血压计、血压表的质量控制工作。

5 结束语

在今后一段时间,驻乌部队测量血压的医疗设备依然是血压计、血压表占据主导地位,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诊疗工作的进行。尽管各部队的血压计质控工作较往年明显增加,但为保障好部队战斗力,保证基础医疗数据的准确无误,血压计质量控制工作在今后仍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栗喜春.血压计的维修保养对其在计量检定中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1):49.

[2]徐世星.对血压计计量检定中常见故障的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21):125,127.

[3]张正友.血压计检定装置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及验证[J].工业计量,2008,18(A01):116-118.

医疗机构药械质量安全承诺书 篇3

医疗机构药械质量安全承诺书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药械质量管理,保证药械质量,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本医疗机构自愿承诺:

一、医疗机构负责人是保证药械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严格遵守《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范药械管理和用药行为。

二、严格执行药械采购管理制度,不从非法渠道购进药械,购进的药械做到货票同行,做好药械购进验收记录、票据按月装订成册。

三、严格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按规定索取并保留供货企业有关证件和资料,收集资料要齐全,并建立档案。确保药械有可追溯性,对所使用的药械质量负责。

四、药房做到清洁卫生、医疗垃圾及时进行清除,药械陈列整齐、不放置无关物品。定期检查药械,做到不使用过期、变质、被污染的药械。

五、配备相适应储存药械的货橱货架及地脚架,药械分类摆放(片剂、针剂、胶囊制剂、颗粒制剂、口服液制剂、拆零药品、外用药品、医疗器械、非药品)要有明显标识。

六、购进进口药品和生物制品时在索取相关资料。

七、及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

八、主动接受药监部门的监督检查,一旦发生药械质量事故,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并向药监部门报告。

医疗机构(盖章):

药械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篇4

2011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药品安全事关每一位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药品质量是我们所有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日常监管和案件查办情况

日常监管工作紧扣如何保障药品质量安全这一重心,对可能发生的影响药品质量安全的各类行为进行梳理分析,集中精力进行重点检查。由于药店只销售药品而不是生产药品,因此,将药品的采购和销售列为日常监管重点。在采购方面,要求严格审核供货企业资格资质,建立供货企业档案,对购进的药品建立购进验收台帐,并附有购销清单和税务发票,充分保证药品渠道来源合法,防止假劣药品进入药店。在销售方面,严禁超范围经营,严格执行含有特殊药物成份药品的一次性限量销售和凭处方销售等规定,并要要求在销

售药品后及时向购药者出具药品销售凭证,全面防止易制毒等高风险药品可能流入黑市危害社会,以最大限度的维护社会安定和群众利益。全年完成日常检查覆盖面100%,出动检查人次540余次,对信用等级低和发生过违法行为的药店增加检查频次,平均每家药店达1.5次。

全年共查办违法案件55件,其中假药4件,劣药1*件,药师不在岗14件,未出具药品销售凭证*0件,货值5万元以上的非法渠道购进药品1件。继续与司法机关保持良好的长效协助机制,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今年共有5人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其查办了两件具有较大影响力案件,一是将销售假药妇毒康胶囊的涉案当事人谢志坚移送司法机关,以构成销售假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二是违法将药品曲马多销售到**境内的两家**药店负责人及其它涉案人员移送司法机关,其中****药店负责人谢云标和另一名涉案人员高汝平以构成贩卖毒品罪分别被**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和10个月,****药店*名人员因情节轻微被**区人民检察院作有罪免诉处理。该案件成为**省首例因违规销售药品曲马多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至此,我局经办的已共有**名涉药违法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居全省第一。

二、全年开展的各类专项工作情况

一是为提高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开展药品安全示范乡镇

创建活动。*010年选择**镇和**乡作为创建试点,通过了**市政府验收。今年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努力推广,增加了**街道、**街道、**街道、**镇四大集镇,目前创建活动进展顺利,将在年底接受**市政府现场验收。

二是为配合做好“非法性别鉴定、非法引流产”(以下简称“两非”整治)专项整治工作,在药品流通流域开展了终止妊娠药品专项整治活动。对全县所有药品经营企业进行地毯式排查和检查,保证任何一家药店不得参与到“两非”违法活动中。另外,还从仅有*人组成的稽查科中抽调出1人到“两非”专案组办公室参与“两非”整治工作。

三是为防止特殊药品流入非法市场危害社会事件发生,开展含磷酸可待因、麻黄碱等特殊药物成份药品专项整治活动。为确保该项工作100%落到实处,我科室通过组织乡镇药品安全协管员和雇佣社会上闲杂人员等办法,在夜晚时间对**、**和**等乡镇共计47家药店进行暗访摸底。由于这项工作历年来常抓不懈,此次暗访未发现违法行为。

四是开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检查和跟踪检查工作。今年共完成5家新开办药店认证检查,*0家药店认证后跟踪检查,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要求整改,进一步规范和提升了药品经营行为。

三、各项监管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情况

一是继续实行违法案件实名通报制度。每年定期将查获的违法案件以实名方式通过局政务网站和文件形式向社会公布,公布内容包括药店名称、法定代表人、质量负责人和主要案情等。4月份,对查处的13件违法案件进行了实名通报,增强了行政处罚社会效果,增加违法者违法成本,促使药店经营者提高行业自律能力和诚信守法意识。违法案件实名通报制度在全省药监系统内尚属首创。

二是继续实行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制度。根据日常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案件发生情况,分为守信、基本守信、失信和严重失信四个等级,每年定期向社会公开一次,及时为广大群众提供药品安全信息,充分保障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同时,根据药店的信用等级情况,实行差别化监管,对信用等级低的药店增加日常检查频次和深度。*010年评出的信用等级情况为守信*8.5%,基本守信6*.6%,轻微失信3.4%,严重失信5.5%。

三是继续实行定期培训教育制度。4月份,针对《刑法(修正案八)》对销售假药罪认定的变化、含特殊药物成份制剂管理规定、药师在职在岗等工作重点召开培训会,向每家药店发送《药品安全告诫书》,告知依法必须做到的基本行为规范以及违反后的法律责任。同时,还分别组织各药店从业人员到**人民法院现场旁听***销售假药和***等违法销售药品曲马多刑事案件审判。通过召开培训会和刑事案件

现场警示教育活动,促使药店守法行为由他律变成自律,由侥幸心理转变为对法律的敬畏之情。

四是完善信息化网络监管制度。由于日常工作量多面广,而科室仅有*名人员,为解决人员与工作量的矛盾,积极探索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监管手段,实现对药店的药品、人员在线远程监管,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例如,要求药店将每一批次购进的药品录入系统数据库,以药店名称注册一个固定的QQ号并安装视频摄像头,实现了监管人员可以在办公室里通过电脑便可掌握到药店药品购进信息和从业人员在职在岗情况。同时,还可实时监控到部分药品经营企业仓库温湿度是否超标等情况,有效地保障了药品质量安全。

五是完善家庭过期药品回收制度。为防止过期药品被随意丢弃污染环境或被不法分子回收再利用,我们科室建立了家庭过期药品定点回收制度,统一对回收的药品进行销毁处理。今年在原有36个定点的基础上再增设了40个点,定点对象包括机关单位、社区村委会、老年协会、医疗机构、学校、企业和各药店等,范围覆盖到了各乡镇。今年,共回收的过期药品达400多个品种,金额约达3万元。该制度系我局于*00*年建立,现已在全省范围内普遍推广。

六是实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制度。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任何一种合法、合格的药品都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

伤害人体的负作用。对此,我们在工作中密切关注药品不良反应事件,通过常规化的宣传教育、任务分配和设立奖励制度等措施,激发全县所有涉药单位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感,全面收集并上报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各类不良反应事件,为实现评价各类药品安全性提供科学数据。全年各医疗机构和药店共监测并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共计461例,其中新的严重不良反应86例,新的一般不良反应91例,监测到新的不良反应占38%,现已提前超额完成计划数。

四、行政许可实施工作情况

*011年共审查审批新开办药店50家,注销14家,许可事项变更58家,备案43家,许可证到期换证1*家,执业药师登记48件,一共办理**5件,其中当场作出受理决定的比率占90%以上。在许可中我们还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帮助药店努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扶持符合条件的药店由单体向连锁模式转型,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今年共新增了3家连锁公司,连锁率高达46%,居**市第一。

二是为解决广大农村群众购药难问题,鼓励将药店开向农村,在政策上给予相应倾斜,当前全县农村药店已占到了 48.3%。

三是严格执行一次性告知制度,对符合要求的均当场予以受理,自加压力缩短办理时限,对无需现场验收的事项均 6

保证在当天完成,对需现场验收的事项均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大大短于法定的*0个工作日办理时限。

四是为纠正部分经营者不良心态,建立许可审批约谈制度,对新加入药品行业的经营者进行市场风险、政策形势和监管标准等内容的警示性谈话,全年共约谈了50人次。

五是继续推行新开办药店许可审批前公示制度,对所有新开办申请提前3日在局政务网站公示制度,进一步提高许可工作公开性和透明度,全程接受广大群众监督,保障公众知情权。全年共收到投诉案件5件,均已依法作出处理。

五、工作作风情况

孔子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工作作风是否正派严谨不仅关乎部门形象,更会直接影响到各项管理制度在行政执法领域的中落实和执行。因此,无论是在执法检查、稽查办案,还是在行政许可中,以身作则,做到勤政廉政,廉洁奉公,坚持公平公正,自觉抵制各种请托和礼品等,与行政相对人保持适当距离。同时,还主动接受纪检部门和行风监督员的监督,全年未发生一起违规违纪事件,也未受到行风等问题的投诉举报。通过多年来的努力,我们稽查科在行政执法活动中不仅形成并保持了良好社会形象,而且还树立起了依法行政的权威性。在实施行政处罚时,严格做到公平合理,正确使用自由裁量权,并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使受罚者从中即服罚又受教育。全年经办的所有

案件,未发生一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也未发生一起因不履行处罚决定而申请强制执行案件。

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是行政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监管手段存在局限性,技术支撑体系不够完善,快速检测能力及信息化建设成果运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是药品安全常识宣教工作存在片面性,药品安全知识社会知晓度和普及率不高,群众安全用药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是药品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高,行业自律能力、为民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进一步加强。

今后工作努力方向

一是将进一步完善药品信息化体系建设,建立科学公正的信用评价制度,拓宽监管信息和企业信用等级公开披露渠道,维护广大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

二是努力建立行政监督、技术侦查和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管网络,清除监管盲区,遏制常发多发的违法行为,维护药品市场秩序。

关于全市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篇5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质监局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质监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质量工作会议的各项部署,按照“以港兴市、工业强市”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坚持“保安全,强质量,促发展”的基本方针,紧紧抓住我市产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和产品质量监管的薄弱环节,围绕质监部门职能,全面开展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产品质量行政执法、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等工作,实现了全市产品质量安全无事故,产品质量水平稳步提升,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合格率跃居全省前列,为我市工业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质量基础。

近年,全市制鞋、食品等九个重点产业新增规模企业269家,完成产值1239亿元,比增31%。全市现有中国名牌9个,新增福建名牌17个,达151个。其中与质监部门职能关系密切的主要产业基本情况如下:

1、食品产业作为莆田市的传统支柱产业,主要产品有:海产品、食品饮料、茶叶、蛋制品、酒制品、米面油食品、蔬菜食品、肉制品以及兴化米粉等名优传统产品。全市现有178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规模企业数121家,2010年产值185亿元,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7家,省级龙头企业1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形成了以“雪津啤酒”、“东南香大米”、“天下农庄大米”等3个中国名牌产品和44个福建名牌产品为代表的食品产业。

2、制鞋产业是莆田最大的产业集群,也是传统优势产业。该产业以来料加工,贴牌为主,主要产品为皮鞋(旅游鞋、运动鞋)、布鞋、塑料鞋、橡胶鞋,70%以上产品出口。拥有规模企业数292家,近年产值破300亿大关,达319亿元。已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企业有1家,获得福建省名牌产品企业有16家。

3、工艺产业是我市的另一支柱产业,其中仙游的木雕古典家具行业和金银首饰行业又是该产业的典型代表。以仙游木雕古典家具行业为例,拥有各类木雕、古典工艺家具企业2600多家,成为全国最大的木雕生产基地和三大红木古典家具主产地之一。该产业拥有规模企业数245家,近年产值达107亿元。

4、电子产业近年发展迅速,产品由低端的电子表、电子计算器等向中高端的液晶可视电话、传真机、液晶显示屏及其相关配套产品发展。拥有规模企业数77家,近年产值达119亿元。产品主要集中在小型消费类和电子元器件,其研发的覆铜板及柔性印刷线路板技术已达国内领先水平。

5、石化产业其核心企业为佳通轮胎和三江化工,拥有规模企业102家,1个中国名牌产品,2010年产值达90.6亿元。主要产品为各系列的子午胎和健康漆,其发展势头强劲,市场竞争力较强。

6、机械产业已形成以摩托车零配件、金属制品、模具制造为主的多个行业群体。近年产值达126.7亿元,拥有规模企业142家,闽中电机、协丰模具、闽仙电器、精密铸锻、东亚机械、三源铝材、万鑫金属制品等多家企业是该行业的核心企业。

现就全市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2010全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情况

1、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

2010国家监督抽查了我市35家企业生产的35批次产品,合格35批次,合格率为100%。其中抽查加工食品9家企业生产的9批次产品,合格9批次产品,合格率为100%;抽查工业产品26家企业生产的26批次产品,合格率为100%。

2、产品质量省级监督抽查情况 2010省级监督抽查了我市647家企业生产的728个批次产品,合格703批次,合格率为96.57%。其中监督抽查加工食品516家企业597批次产品,合格578批次,合格率为96.82%,比2009提升6.92个百分点。监督抽查工业产品131家企业生产的131个批次产品,合格125批次,样本合格率为95.41%。

3、产品质量定期抽查情况 2010,全市质监系统对农用产品、加工食品、轻工产品、化工产品、建材产品等进行定期产品质量监督。全年监督抽查了我市800家企业生产的1233批次产品,合格1114批次,合格率为90.34 %。达到年初制定的省级以上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平均批次合格率不低于85%的目标要求。

4、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情况分析

食品类产品质量状况:从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和省级监督抽查的结果看,2010年,共组织对我市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糕点、面条、豆腐、涉乳产品、酒类、水果制品、卤肉制品、植物油、腐竹产品、调味品、饮料、糖果制品、粽子、花生油、蜜饯、饮用纯净水等加工食品进行监督抽查,全年共监督抽查加工食品606批次,合格587批次,合格率为96.86%。从监督抽查检验结果情况看,我市部分食品生产企业缺乏对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造成产品不合格,从检验结果看,不合格项目集中体现为添加剂使用超范围或超量。特别省级监督抽查中发现的问题产品蜜饯,问题尤为突出,共抽查34批次,合格29批次,合格率为85.3%,主要问题全部为滥用食品添加剂。究其不合格的原因,据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企业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卫生标准理解不够,超范围或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产品部分项目超标。二是部分企业对原材料进厂把关不严,购进劣质原材料,未进行原料进厂和产品出厂检验,从而造成产品不合格。三是部分企业对食品标签、标识、标准没有进行收集或理解,产品标签设计不规范。四是部分企业对生产设备保养或维护不及时,生产车间洁净程度达不到生产要求。五是部分企业的质量意识比较淡薄,对产品关键指标控制不到位,生产技术水平低下,导致产品不合格。六是部分生产企业(尤其是前店后厂小作坊)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及卫生状况达不到要求,导致产品的微生物指标超标。工业产品质量状况:从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和省级监督抽查的结果看,2010年,共组织对我市企业生产、销售的鞋服、古典家具、电子产品、石油化工等工业产品进行监督抽查,全年共监督抽查157批次产品,合格151批次,合格率为96.18%。不合格产品主要为验配眼镜、农资化肥产品质量不合格。

从监督抽查检验结果情况看,一是重要支柱产业产品质量总体较好,主要产品合格率均为100%。制鞋产业:全年共监督抽查了鞋类产品69批次,合格69批次,合格率100%;工艺产业:全年共监督抽查了木制家具产品15批次,合格15批次,合格率为100%。电子产业:全年共监督抽查电子计算器、电话机产品22批次,合格22批次,合格率为100%。石化产业:全年共监督抽查了涂料产品监督抽查4批次,合格4批次,合格率为100%;汽柴油产品165批次,合格165批次,合格率100%。机械产业:全年共监督抽查了摩托车制动蹄总成产品4批次,合格4批次,合格率为100%;共监督抽查了铝合金、不锈钢管产品86批次,合格86批次,合格100%。二是重要民生产品部分存在质量问题。农资产品,主要问题是化肥产品,全年共监督抽检肥料14批次,其中合格13批次,合格率为92.9%。发现的主要不合格项是氯离子、水分等,其中氯离子不合格属严重不合格,应引起我们重视。从抽查的情况来看,不合格的原因有:有些厂商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不惜偷工减料,使用一些含量达不到要求的原材料或故意减少高价原材料的用量,致使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差。另外一些生产企业检测技术落后、重视产量、轻视质量也是主要原因,尤其有些小型企业,生产设备简陋,缺乏检测设备,技术力量弱,人员素质差,加上监督体系薄弱,管理力度不够,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就没有保证。建材产品,主要问题产品是水泥产品,从对流通领域袋装水泥的质量专项抽查的情况看,共抽查11个经销点共计12个批次产品,经检验,合格1批次,不合格11批次,合格率仅为8.3%,不合格的项目是袋装水泥的单袋净含量和20袋总量。造成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水泥产品品牌较多、市场竞争激烈,部分厂家为了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采取不法手段,降低产品净含量。三是日用消费品:从对生活用纸和纸制品、密胺餐具、验配眼镜等产品的监督情况来看,除验配眼镜合格率为92.2%,其它均为100%。从检验结果看,验配眼镜不合格的项目主要为紫外光透射比、光学中心水平互差、顶焦度偏差等。究其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验配眼镜在制作过程中加工制作人员不认真,只求速度不求质量,导致加工尺寸偏离;眼镜店负责人对店内所用的产品自检自查不到位,“充片”现象尤为突出,甚至为降低成本,所购进的产品本身就存在不合格现象,以次充好。

二、2010年全市产品质量监管执法基本情况

2010,全市质监系统共执法人员2693人次,出动执法车辆823辆次,监督检查各类产品生产、销售单位3569家次,发现问题523个,下发整改意见通知书186份,整改率100%,查获各类问题产品货值700万元,向公安机关成功移送3起,依法对8家违法添加吊白块腐竹生产加工点进行取缔、移送公安机关处理,有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全市产品质量安全行政执法立案查处476起,其中食品质量违法案件101起,占21.2 %;其它工业产品质量违法案件375起,占78.8%,从案件查处的情况看,产品质量违法案件具体表现为:

1、食品质量违法案件:食品企业不能保持环境条件、卫生条件案件;无证生产食品案件;生产不合格食品案件;滥用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案件等。

2、产品质量违法案件:伪造产地、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生产产品案件;伪造条形码生产产品案件;无证生产产品案件;生产不合格产品案件等。

3、违法案件涉及的产业及主要问题:制鞋产业的伪造产地、条形码或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生产鞋类产品违法行为;电子产业的伪造或冒用认证等质量标志生产电子计算器等产品违法行为;工艺产业的古典家具及金银首饰产品无标生产行为等。

三、2010年全市产品质量投诉举报情况 2010年我局依托“12365”投诉举报服务平台,成功受理并处理举报批案件158起,其中:鞋类案件45起,占28%;食品案件35起,占22%,建材案件20起,占13%;特安案件14起,占8%;计量案件16起,占10%。从投诉举报的情况看,我市鞋类企业伪造产地、条形码及冒用厂名厂址,食品企业无证生产的行为依然存在。

四、2010年全市产品质量监督主要做法

1、抓好落实,全力构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一是全面部署。今年分别在1月份、4月份、8月份以市政府名义组织召开了全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全市质量管理与认证工作会议、全市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会议,多次明确政府、企业、质监部门在食品安全责任体系中的责任,有效推动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二是加强领导。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分工,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一线抓的工作格局。三是明确责任。我局主要领导与全市系统各单位负责人签订了辖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状,分解细化任务到责任单位、责任人。四是制订方案。年初制定印发了《莆田市质量监督局2010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总体方案》、《莆田市局食品纠风工作方案》、《福建省第八届老健会质量安全保障应急处置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省运会期间质量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等,对各项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和认真安排。五是督促检查。开展巡查回访,落实各项工作。组织县局、分局进行监督、互查,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到位。

2、突出重点,增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针对性。一是将2010年食品监管工作列为2010年市局的产品重点整治年,从4月份起,通过部署发动、组织实施、检查验收3个阶段,以推广实施《福建省食品企业质量管理通用规范》(试行)为重点,促进企业完善管理制度,推进企业落实《食品安全法》各项制度建设。二是开展为期三个月的重点“执法月”活动。采取“逢巡必抽”的方式,加强对辖区内食品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检查,重点对区域性食品生产专业村、专业区域及长期存在问题的腐竹、粉丝、蜜饯、食用油等地方传统特色食品质量安全加强全面监控。此次“执法月”专项执法检查全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652人次,检查食品生产、销售企业242家,监督抽检28个产品41批次,立案查处食品案件51起,其中生产不合格食品案件20起,无证生产食品案件17起,食品企业不能保持环境条件、卫生条件案件5起,其它食品案件9起,共查处违法货值达210万元。三是开展专项治理。今年共组织开展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乳制品专项清查、腐竹加工企业大检查、花生油质量专项检查、蜜饯产品质量大检查、“地沟油”专项整治、供世博、供省运等食品大检查和细木工板、家用燃气灶具和电动助力车用密封铅酸蓄电池三类产品、淘汰落后产能涉及的重点行业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汽车配件产品、水泥产品等专项工作。四是强化整规打假工作。持续推进金质亮剑打假系列行动,有针对性地部署开展“双打”行动,全面加大对食品、安全网、鞋服、汽配等关系民生产品的执法监管力度,积极拓展执法打假新领域,狠抓大案、要案查处。

3、完善机制,建立健全产品质量监管保障体系。一是健全质量分析制度。抓住民生热点,切实加强对辖区食品质量状况的调查分析,今年以来共向市县(区)两级政府报送产品质量分析报告、专报件20份,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16批次,为政府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当好参谋。二是完善监管例会制度。实行食品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月工作例会制度,工作例会每月月初召开一次。三是设立12365投诉热线。专门设立了12365投诉热线,实行专人负责,全天候24小时开通的质量举报投电话,及时受理、处置产品质量举报投诉。

4、积极应对,提升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处置能力。一是开展风险预警。依托莆田市质检所检验技术优势,充分发挥市级加工食品质量安全监测与预警分析中心的作用,已向政府报送多份有关腐竹质量安全问题报告,对全面加强对米粉、腐竹、食品油等莆田市传统特色食品及高危风险食品的源头质量安全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置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成功应对年初食用油产品质量**,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提供技术保障。二是开展应急处置演练。按照省政府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先后制定了《食品安全预防应急处置预案》等预案,并先后于2010年省运前、春节前后组织开展了2场大型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演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确保我市食品及其它产品质量安全尽职尽责。三是强化危机处理能力。2010年针对我市花生油、古典家具“白边”等突发事件,我局积极应对,在组织应急措施的同时,积极收集、分析事件所及产业的现状、问题以及近年来质监部门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并就下一阶段如何推进问题产业发展提出建议,形成专报件向政府、省局报告,使突发事件在得到有效防控的同时,化危为机,正确引导新闻舆论报道,为政府针对产业问题,加大投入,出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出谋献策。

5、强化队伍,全面延伸产品质量监管服务触觉。在艰巨繁重的任务面前,全市质监系统克服了人员不足、编制紧张的实际困难,迎难而上,建立一支成熟可靠的市、县(区)两级监管队伍,初步建立了遍及街道、乡镇、园区的安全协管员队伍,在动态监管、协助监管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特别是2010年在7个工业园区设立7个基层质监基层工作站,将监管和服务关口前移,使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基层基础工作得到了全面的夯实。目前,我市以市、县二级质监部门和技术机构为主力,以基层工作站、安全协管员为补充的监管队伍初步建立起来,实现了多方联动的监管机制。

6、强化支撑,加快技术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增置检验装备,增强检验能力。二是根据我市产业发展需要,调整、增项、做大浆纸、石化、食品、古典家具等产品检验项目和能力。三是督促、指导市质检所通过加强能力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全面实行抽样、受理、检验、出证“四分离”,保证检验报告的公正性。

五、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010年虽然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下,经过全市质监系统干部职工的奋力拼搏,全市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虽然提升较快,实现了无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工作目标,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的产品质量形势仍不容乐观,特别是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农资行业的产品质量仍较不稳定,容易出现反弹,增加了监管难度。具体表现为:

1、企业主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普遍不强。企业主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在主观上,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方向,从日常监管的情况,特别是去年“执法月”执法检查情况来看,去年“执法月”期间立案查处的51起食品案件中,有17起案件涉及无证生产,占33.33%,其中饮用水无证生产现象较为严重;有20起生产不合格食品案件,占了39.22%;充分说明了我市食品及其它产品质量安全基础仍较薄弱,我市生产企业业主,尤其是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不强仍然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一是我市企业规模小,以中小型企业居多,业主素质不高,质量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薄;二是一些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缺失,企业主道德缺失,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使用非食品原料和滥用添加剂来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三是一些企业尤其是食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企业管理水平差,对相关产品标准、生产工艺不熟悉,生产过程控制不严,进货未按要求进行登记、查验、备案,出厂检验制度未落实等,卫生环境不能得到持续保证;四是无证生产等行为依然存在;五是对违法行为整改不力;六是抵触监管的行为仍有存在。

2、产品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仍需加快步伐。我市虽已出台《莆田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方案》,但产品质量总体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尚未成熟,从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组织制度建设、产品质量信用信息征集制度建设、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信息披露制度建设、产品质量安全信用评价制度建设、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奖惩机制建设和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宣传教育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尚未分解到各相关职能部门。难以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和管理为目标。

3、区域性重点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仍然存在。随着经济发展,我市的鞋革、服装、电子、食品、机械、工艺等支柱产业发展迅猛,但由于我市工业企业基础弱,底子薄,正处在经济发展的转型期,一些产业发展配套措施未能及时跟上,一是企业的计量、标准等基础性工作欠账较多,企业未按规定制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依据、使用的强检计量器具未经检定合格或超检定周期等行为在金银首饰、古典家具等工艺产业普遍存在;二是产品研发创新能力仍较欠缺,争创品牌的自主性和品牌自我保护的意识仍然不高。我市电子产业以制造业为主,软件业几乎处于空白,大部分企业研发实力薄弱,长期停留在加工、组装的阶段,在产品研发方面,能够带动和促进行业技术进步的研发中心屈指可数,缺乏拥有自主产权的技术,不少企业在管理方式上,仍较多地侧向于家族式管理,对品牌重视程度和开发能力均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三是产业整体实力不强。我市企业大多数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企业规模偏小,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制假售假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制假产业制售假冒、液化气的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安全网等工业产品的无证生产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成为制约产业健康发展的不确定因素。

4、技术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一是我市目前的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业务主要依托莆田市产品质量检验所,但随着新产品的研发、产品标准日益更新的步伐不断加快,现有的一些检测设备不能满足检验项目要求,检验能力受限,导致部分产品检验项目不全、检验能力滞后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大技术检验检测机构技术装备投入仍需加强。二是福建省木雕古典家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已开始投入建设,但从我市十二五规划中古典家具产业的发展目标看,省级中心的作用已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因此尽快实现省级检验检测中心向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的升格,仍需努力。

5、部门协同配合整体合力仍需进一步加强。“政府统一负责,部门实施监管,企业第一责任”的监管体系需建立健全;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工业园区负总责牵头组织,职能部门分工负责,镇、街道(办事处)、产品质量问题集中区具体负责的产品质量责任体系仍需进一步健全完善。

六、工作对策及建议 针对我市目前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我局将在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强化,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验工作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一)工作对策

1、推进企业全面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一是督促我市食品等产品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实现“三个转变”。以质量安全状况等级评定为核心,关键岗位持证上岗制度为基础,持续督促食品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由“外推型”向“内源型”转变,由“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二是指导企业建立满足食品及其它产品生产加工全过程控制和可追溯要求的管理制度,实现可追溯管理。三是加强企业员工培训,建立实施关键岗位专人负责制度。四是建立企业产品质量安全诚信管理体系考评工作机制,持续提升企业的诚信能力和管理水平。

2、围绕基础性工作推进产品质量提升进程。一是大力实施“关注民生、计量惠民”工程。强化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计量器具和定量包装商品的监督抽查,有效提高强制检定覆盖率和抽检合格率。加大计量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短斤少两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违法行为。二是开展“标准基础建设年”活动。针对珠宝、古典家具等新兴产业以及中、小企业,重点实施技术标准基础工程;针对行业龙头企业、规模以上企业,以及莆田市重点扶持工业企业和快速成长型工业企业,重点实施技术标准提升工程。三是深入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根据莆田市产业结构特点,认真制定莆田市名牌产品三年培育发展规划,加大名牌产品培育力度,做好名牌的挖掘、培育、创建和推荐工作。引导辖区名牌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导入卓越绩效评价,增强名牌争创后劲。四是助推成长型企业发展。积极引导行业中等规模、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成长型企业大力实施以质取胜、品牌带动和技术标准战略,及时帮助企业解决质量、计量、标准、特安、检验检测等与质监工作紧密相关的发展难题,有效推动成长型企业快速发展。

3、围绕重点问题开展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工作。一是持续推进食品安全专项执法。以根据近年来全市食品加工生产企业存在的问题,重点对问题产品及关键项目的进行专项整治。以黄石腐竹(硼砂、吊白块、二氧化硫)和华亭水果蔬罐头(添加剂、甜味素)、延寿村的蜜饯企业,涵江区的食用油企业,仙游县的饮用酒企业等高危食品及热销产品作为重点,坚决打击取缔无证生产企业,有力整肃生产过程违禁添加行为;以2010年被立案查处的违法企业为重点,组织倒查,防止死灰复燃;结合2010年省级监督抽查发现的问题,继续以《关于组织开展重点问题食品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莆质监﹝2010﹞162号)确定的蜜饯、酱油、糕点、食用植物油等重点产品以及重点项目为整治的重点,扎实推进重点问题食品专项整治工作。以乳制品、含乳食品为生产企业重点,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着重查处无证产品、无证企业、利用标识进行质量欺诈行为及乳制品制造黑窝点。二是开展区域性重点产品专项整治。围绕质监工作职能,狠抓生产源头治理。突出重点,以我市鞋类、古典家具、金银首饰、安全网为重点产品;以产品加工制造集中地、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案件多发地,特别是无证生产、产品质量反映较多的地区为重点区域;严格市场准入和证后监管,严格审查生产企业资质;重点查处以假充真、伪造或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伪造或冒用质量标志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一批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的制售假冒伪劣大案要案,对符合刑事立案追诉标准、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形成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高压态势。

4、广泛营造产品质量安全的浓厚宣传氛围。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大力宣传质监部门食品及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措施和成果,营造企业关注、百姓关心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加强对企业的宣传与培训,普及产品质量安全法律知识,督促企业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自觉守法经营。

5、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技术支撑服务保障能力。一是加大技改投入。重点在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石油产品检测方面加大投入,争取我市技术检测机构大部分检测设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二是扩大人才储备。在引进高尖端人才的同时,探索与相关高等院校联合办班,按照“定向培养、终身服务”的模式,组织本系统的干部职工参加各类进修、深造。三是加快科研步伐。在抓好检验检测这一主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检、学、研”的发展模式,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联系,拟订科研课题,提升技术检测水平,扩大技术检测机构的社会影响力。四是优化服务布局。以浆纸、石油化工为龙头,建材、食品鞋服为支柱,电子电器及机械为基础,珠宝饰品及工艺美术为新增长点,并积极争取开展科技术成果鉴定及政府采购检测服务,争取形成一个与地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相对应的构局。五是增设服务项目。筹建国家贵重金属及珠宝玉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省玻璃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二)工作建议

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社会安定稳定,也是社会系统工程,要做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还需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还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为此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各级政府要把食品和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政府的工作目标和绩效的考核体系中,建立完善食品及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度,探索建立食品及产品质量安全由各级政府负总责,各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相互配合,企业具体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的体系建设。建立乡镇、园区食品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特别要突出乡镇、园区分管领导的食品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标责任制。

2、加快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由政府牵头,市直各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加快研究制定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管理各项政策措施,逐步建立、完善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征集、信用评价、信息披露、信用惩戒等制度规范。对存在产品质量安全或屡屡违规的企业,在评先评优、企业扩建审批、银行信贷或其他事项予以否决,促进企业重视并自觉落实好食品和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3、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建议各级政府要加大对食品和产品监督检查的经费投入,以保证正常监督检查工作的开展。同时,加强检验机构的发展规划和项目布局,对已建、在建、在批检测中心和实验室建设、检验检测装备和研发投入方面,给予更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全面提升我市技术检验检测能力,提高食品和产品风险监测和评估能力。

假期社会调查报告

姓名:周 海

班级:室内设计(4)班

学号:20100609005

报告题目:关于全市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报告时间:2011年8月

9月份74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报告 篇6

9月,74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在43.3%至100%之间。超标天数中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最多,其次是PM2.5。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前10位城市依次是海口、拉萨、舟山、福州、昆明、厦门、贵阳、哈尔滨、珠海和盐城。总体来看,9月,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同比及环比均有所好转,但部分污染物浓度有所上升;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同比有所改善,环比持平;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同比及环比均有所下降。

上一篇:古诗《劝学》教学设计下一篇:初中学生会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