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状况调研报告

2024-08-12

消防状况调研报告(通用8篇)

消防状况调研报告 篇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脑不断普及,不断增加的网民刺激了互联网欣欣向荣发展,网吧就如雨后春笋般林立于锡山区大街小巷,上网已经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人们利用互联网找资料、交友、玩游戏。直至2002年6月16日北京市“蓝极速”网吧发生特大火灾事故,导致25人死亡、多人受伤,网吧的消防安全立刻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网吧作为当今

社会高科技发展的产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对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因此相关职能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增强网吧人群防火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遏制网吧火灾多发势头,杜绝群死群伤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笔者结合日常监督管理工作通过对**省**市锡山区网吧的消防安全状况的调查,对网吧火灾的特点及防范对策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网吧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

目前,**市共有网吧337家,其中营业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电脑数量超过一百台的有262家,而且其他网吧规模也呈日益扩大之势。笔者在网吧日常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审批手续不健全。由于网吧经营者消防意识淡薄,一些网吧在开业前没有到消防部门办理有关审核手续,甚至有两家网吧擅自增加营业面积,为配备任何灭火设施,安全疏散也不符合要求,导致留下许多先天性的火灾隐患。

二是习惯性违法行为屡禁不止。锡山区地域大部分处于城郊结合部,一些网吧虽然层数不高,但是耐火等级低,人员密集,流动人员多,原设计的安全出口宽度、数量不能满足现实情况的需要,造成先天不足。有的网吧经营者因管理人员不足,为了保证收益,防止偷盗,时常将安全出口上锁。还有些网吧安全疏散通道堆满杂物,习惯性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人员疏散。

三是电线负载大,电线敷设不规范。锡山区网吧由于营业时间长,电线负荷严重。部分网吧电线乱接乱拉现象非常严重,各类电线的敷设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四是配套的辅助餐饮导致网吧管理混乱。锡山很多网吧,为了谋取暴利,拴住顾客的心,辅助开展餐饮业,快餐、饮料、小百货服务一条龙,这样大大增加了网吧的火灾危险性。五是锡山网吧内不禁止吸烟,烟蒂一不留神就会发生火灾。

二、网吧火灾的特点

网吧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越来越多得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市锡山区网吧不断发展壮大,网吧火灾隐患也不断增加,因此网吧火灾呈现出的特点值得深思。

一是用电线路或用电电器引发网吧火灾。由于长时间经营,网吧用电负荷大,电器使用率高,极易造成电器和线路的老化、短路等故障,因此发生这类火灾概率较大。

二是网吧火灾火势蔓延快、烟气毒性大。锡山区多数网吧的电脑都在一百台以上,一旦失火,不但损失大,而且由于电脑多数部件都属可燃、易燃物,着火后,不仅蔓延非常快,而且烟气毒性非常大,很容易导致被困人员窒息。

三是网吧人群缺乏必要的疏散逃生技能。锡山区网吧管理者多数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而以青年为主的上网人群,消防知识也很匮乏。火灾发生后,由于缺乏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和灭火技能,任凭火势蔓延,很容易导致现场混乱,造成群死群伤重特大火灾事故。

三、网吧安全防范措施

针对锡山区网吧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和火灾特点,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网吧消防安全管理,杜绝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一是严把消防审核关,从源头上杜绝火灾隐患。加强对新开业网吧消防安全检查力度,对不符合消防安全条件的坚决不允许开业。同时,要联合文化、工商等职能部门对网吧选址、消防安全条件进行调查摸底,严格按照要求核查其消防安全条件,从源头上消除网吧火灾隐患。

二是严格落实网吧消防安全责任制。提高网吧消防安全管理,首先应明确网吧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定期开展责任人员培训,督促其落实网吧消防安全工作,提高网吧行业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安全自我管理水平,做到警钟长鸣;其次是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网吧安全管理人员应明确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营业期间时刻都保证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的畅通。最后是制订出合理的灭火疏散预案。通过开展教育培训使每位网吧安全管理人员熟悉灭火疏散预案,懂得在突发火灾情况下,采取基本的疏散逃生技能。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和消防技能培训。通过定期召开培训班、举行实地演练,利用网络、电视、报纸、横幅、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防火宣传活动,使网吧安全管理人员自觉树立消防安全意识,正确使用灭火器、水枪等消防器材,从而避免火灾发生。

四是规范网吧电线敷设,杜绝次品电线、电器使用。对网吧开展检查过程中,要推行网吧电气定期强制检测制度,严禁质量差、不达标的电线、电器在网吧内使用,对电线乱接乱拉的网吧责令停止营业,按要求整顿后方可营业。

五是加大行政处罚力度,规范网吧安全管理。以人员密集场所专项整治活动为契机,加大对网吧行政处罚力度,规范网吧内辅助餐饮业的管理,严查火灾隐患,确保网吧安全管理落到实处。

六是严格执行网吧禁烟制度。网吧空间有限,禁止吸烟不仅有益身体健康,而且可以有效降低火灾事故发生率。

消防状况调研报告 篇2

消防部队是公安现役部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肩负着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等急难险重任务, 为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毋庸置疑, 当前绝大多数消防官兵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素质是好的, 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较为坚定, 思想积极向上, 拥护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绝大多数消防官兵心理承受能力较强, 对于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和不如意能够正确对待, 无重大心理疾患。

但是, 我们也应该看到, 近年来, 在个别消防官兵中出现了一些思想和心理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只在少数人身上存在, 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防部队的形象, 削弱了整体战斗力, 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笔者认为, 这些思想和心理问题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因素影响:

1.1 受国内外环境影响

当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随着体制的调整和利益的重新分配, 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和矛盾。有的涉及官兵家庭或自身的切身利益, 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官兵的思想和心理。与此同时, 一些西方国家披着“民主”、“自由”的外衣, 通过网络等媒体大肆宣扬和鼓吹资产阶级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加紧对我进行“和平演变”。“法轮功”、“台独”、“藏独”等反动组织及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 通过互联网对我党和我国进行肆无忌惮的攻击。在国内外环境的影响下, 一些消防官兵共产主义理想淡化、信仰多元化,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及基本内容认识不清, 甚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前途持怀疑态度。一些官兵浸染上了实用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 奉行“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 沉溺于声色犬马和灯红酒绿;有的社会公德缺失, 无视人民疾苦, 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 甚至损人利己。

1.2 受自身因素影响

目前, 消防战士和一些年轻干部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他们“自我中心意识”强烈, 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和生活磨炼, 心理承受能力不强。面对种种的不如意和打击, 一些人一蹶不振、不能自拔, 一味地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不良情绪的长期积蓄, 极易引发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

另外, 近年来, 一些地方大学毕业生陆续加入消防部队。他们知识水平较高, 民主自由观念较强, 追求自我价值实现。面对部队严明的纪律和严格的作息, 森严的等级观念, 相对枯燥的业余生活, 一些人不能适应, 产生畏难、抵触情绪。长此以往, 必然引发许多思想和心理问题。

1.3 受职业特点影响

灭火救援战斗现场情况跌宕起伏, 瞬息万变, 爆炸、倒塌、浓烟、毒害、高温、高空时刻威胁着消防官兵的人身安全。残缺不全的尸体、狼藉遍地的灾害现场, 往往会引起消防官兵心理失衡, 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各种心理困扰, 严重的甚至导致心理障碍、心理疾患。日本总务消防厅对消防队员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显示:约有20%的消防队员出动火灾或救助现场后, 再遇到类似现场时就会神情沮丧。在现场“搬送烧 (损) 伤严重的遗体”、“发现幼小儿童的尸体”两个行为最能给消防队员造成心理障碍。四川消防部队基层官兵心理问题调研结果表明, 消防部队官兵的各项心理测试结果高过正常人分值, 普遍心理负荷较重, 心理健康状况存在诸多隐忧;有6.79%的官兵情绪抑郁;有3.08%的官兵依赖性较强, 人际关系较差;有5.35%的官兵易冲动;有4.32%的官兵感觉孤独;有4.32%的官兵精神紧张、焦虑……有相当数量的官兵出现失眠、胃肠不适、腹背痛或头面部痛、呼吸困难、技巧记忆丧失、软弱、消化性溃疡、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等心身疾病。一项专业性较强的生活事件量表分析结果更加明确的显示, 有42.8%的官兵生活事件量表总分超过20分, 有35%的官兵超过32分。与中国一般人群生活事件量表总分比例 (生活事件量表总分≥20分占5%, 总分≥32分占1%) 相比, 分别高出37.8和34个百分点。显然, 消防部队官兵承受的心理负荷, 已大大超过一般人群的平均心理承受水平, 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2 对策研究

2.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各种教育活动, 进一步夯实消防官兵的思想基础, 使其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丰富和深化其爱国主义道德观念。加强部队条令条例教育, 使服从指挥、遵守纪律成为广大官兵的自觉行动。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培养和坚定他们英勇顽强、艰苦奋斗、敢于牺牲、敢于胜利的革命意志。在此基础上, 进行消防部队职责教育,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在教育过程中, 要力戒形式主义, 注意方式、方法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理论联系实际,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 潜移默化地提高消防官兵的政治素养、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 增强其自觉抵制错误思想的能力。

2.2 营造和谐的部队氛围

各级领导要充分信任和尊重下属, 坚决杜绝体罚、打骂等各种不文明行为。领导同志要自觉实行“五同”, 要求下级做到的, 自己首先做到, 以自己的模范行动为下级做表率。要开展经常性的谈心活动, 及时了解下属的思想心理状况。对于官兵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要多关心帮助, 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和部队的温暖, 工作起来无后顾之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 驱散官兵的不良情绪, 使其心理压力得以缓解。增强官兵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协作精神, 增强他们之间的友谊, 通过彼此间的帮助和疏导, 把一些思想和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2.3 加强心理训练和调控

针对消防部队特点, 组织各种必要的心理训练。通过情境模拟训练、技能形成训练、认知训练和心理放松训练等方法, 不断提高官兵的心理素质, 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 以良好的心态迎接各种挑战。建立心理测试评估制度, 遇重大任务调整、训练转换期, 以及其他重要时机, 在官兵中广泛开展心理测试评估活动。并根据测试结果, 建立官兵心理健康档案, 全面掌握官兵的心理状况, 有的放矢地开展各种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工作。通过聘请地方心理专家、教授举办专题知识讲座和购置与心理健康相关的音像图书资料等形式, 开展官兵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引导官兵掌握心理调节方法, 提高自我调节适应能力。加大心理教育网站的建设力度, 使其成为官兵学习知识、陶冶情操、交流思想的园地, 为消防官兵的思想和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消防官兵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篇3

1.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秦皇岛市消防支队消防官兵为研究对象,发放应付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134份,有效回收122份,有效回收率为91.04%;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时,采用团体调查的方式,现场统一发放,大多数现场收回,少数隔天收回。测试之前,向被试说明问卷的填写方式、研究的目的以及保密原则。所有数据整理录入SPSS17.0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如下。

2.结果

2.1消防官兵心理健康与全国常模的差异比较

我们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消防官兵与全国常模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如表1。

通过单样本t检验,我们发现除人际关系敏感外,消防官兵在SCL-90其他因子及总分上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

2.2不同年龄消防官兵心理健康的差异比较

我们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年龄消防官兵的心理健康进行差异比较。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我们发现不同年龄的消防官兵在强迫(F=3.32,P=0.040)、抑郁(F=3.75,P=0.026)、敌对(F=3.62,P=0.030)、恐怖(F=4.49,P=0.013)、精神病性(F=4.11,P=0.019)和心理健康总分上(F=3.49,P=0.034)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的事后检验发现:在强迫上,年龄为20岁以下的消防官兵显著高于年龄为21-25岁的消防官兵,P=0.011。在抑郁上,年龄为20岁以下的消防官兵显著高于年龄为21-25岁的消防官兵,P=0.006。在敌对上,年龄为20岁以下的消防官兵显著高于年龄为21-25岁的消防官兵,P=0.003。在恐怖上,年龄为20岁以下的消防官兵显著高于年龄为21-25岁的消防官兵,P<0.001。在精神病性上,年龄为20岁以下的消防官兵显著高于年龄为21-25岁的消防官兵,P=0.004。在心理健康总分上,年龄为20岁以下的消防官兵显著高于年龄为21-25岁的消防官兵,P=0.008。

2.3 不同军衔消防官兵心理健康的差异比较

我们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军衔消防官兵的心理健康进行差异比较。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我们发现不同军衔的消防官兵在躯体化(F=5.17,P=0.007)、强迫(F=6.50,P=0.002)、人际关系敏感(F=3.90,P=0.023)、抑郁(F=5.92,P=0.004)、焦虑(F=3.28,P=0.041)、敌对(F=6.65,P=0.002)、偏执(F=6.37,P=0.002)、精神病性(F=4.20,P=0.017)和心理健康总分上(F=6.11,P=0.003)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的事后检验发现:在躯体化上,义务兵得分显著高于士官,P=0.003。在强迫上,义务兵得分显著高于士官,P=0.001。在人际关系敏感上,义务兵得分显著高于士官,P=0.007。在抑郁上,义务兵得分显著高于士官(P=0.001)和军官(P=0.050)。在焦虑上,义务兵得分显著高于士官,P=0.014。在敌对上,义务兵得分显著高于士官,P<0.001。在偏执上,义务兵得分显著高于士官,P<0.001。在精神病性上,义务兵得分显著高于士官,P=0.006。在心理健康总分上,义务兵显著高于士官,P=0.001。

3讨论

通过与全国常模的差异比较揭示出除人际关系敏感外,消防官兵在SCL-90其他因子及总分上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这表明消防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普通人群。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消防官兵自身特点导致的。消防部队作为一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部队,有着自身显著的特点。(l)工作量严重超负荷。改革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而消防部队人员的增幅却严重的滞后于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他们承担着非常繁重的执勤战备、应急救援、防火监督任务。相对于其他行业的八小时工作制,基层中队官兵必须24小时待命,随时接警出动。(2)工作场景条件恶劣。消防部队是一支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己任的部队,这就决定了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即越是危难的时刻他们越会挺身而出。从平日训练到执勤战备、应急救援,消防官兵大都在高危环境下作业。以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为例,救援过程中随处可见的余震、塌方等地质灾害,食物、饮用水等生活必须品短缺,长期作战所带来的身体疲劳、睡眠不足,救援所引发的巨大心理压力等等,这些都是消防官兵所必须面对的高危环境。(3)生活环境较为单调。作为我国武装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部队的特殊性要求基层中队的官兵必须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活动范围和活动方式局限性较强。

本研究调查发现相比21-25岁的消防官兵,年龄为20岁以下的消防官兵在强迫、抑郁、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以及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上水平较低。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20岁以下的消防官兵刚入伍和入伍时间不长,而部队紧张的军营生活、严明的军事纪律以及艰苦的军事训练环境给士兵带来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在面对这些压力时,他们又缺乏经验,心理素质稍差,不能很好的应对这些压力,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导致他们心理健康状况下降。单因素方差分析及进一步的事后检验揭示出相对于士官和军官,义务兵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我们认为这可能由于义务兵入伍时间不长,缺乏经验,心理素质较差。另外,义务兵两年服役期满需要面临考学、转士官、复员等问题,前途未卜,心理压力过大。当义务兵长期处于这些压力应激下,而他们又无法进行有效应对时肯定会导致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

4.结论

通过研究,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消防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普通人群;(2)20岁以下的消防官兵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义务兵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参考文献:

[1]刘玲.武警士兵自我概念与应对方式、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2]但浩.消防官兵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及特点研究.西南大学高校教师硕士论文,2010

[3] 张旭东.大学生应对方式解析.教育研究,2008,(1):101-105

[4] 黄希庭,余华,郑涌.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心理科学,2000,23(1):1-5

[5] 刘朝莹.应对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5):31-34

[6] 蒋一平,沈澄.潜艇艇员SCL-90调查结果分析.临床军医杂志,2004,32(3):128

[7] 范勇.高原汽车兵心理健康调查.中国健康教育,1998,14(9):23-24

[8] 张喜梅,韩军辉.现役防空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6):475-476

浅析消防部队战训队伍状况及对策 篇4

张 雷

[摘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但自然灾害、火灾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新《消防法》赋予了消防部队更多的应急救援任务,各地依托消防部队成立了应急救援队伍。如何更好地发挥消防部队在各类应急救援中的尖刀作用?这离不开一支业务素质高、战斗力强的战训队伍。

关键词:消防 战训队伍 现状 对策

一、消防部队性质决定战训队伍的特殊性

消防部队是一支特殊的“人民军队”,既不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又有别于公安民警,其“战训队伍”同样具有特殊性。

(一)领导指挥的双重性。消防部队不仅要接受部队上级的领导,同时又要接受当地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的领导,其战训队伍也是如此。

(二)队伍建设的地方性。消防部队不是一般的地方机构,既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序列的一个警种,又是公安机关的重要职能部门,还是地方政府的职能部门,其(比如“六熟悉”、实战演练、执勤保卫等)与地方接触较为密切,许多战训工作 1 都离不开与地方单位和人员“打交道”,其战训队伍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三)岗位职责的流动性。目前,我国消防部队战训队伍,不仅仅担负灭火救援、执勤保卫、应急处突,还要从事部分消防监督工作(消防验收、监督检查等),而且随着人员调动、警衔和职务晋升等,会很快变动岗位,战训队伍“换血”频繁。

二、消防战训队伍建设现状及分析

消防部队战训队伍具有如此多的“特殊性”,因此其人员配臵、专业设臵、日常管理等一系列都会“与众不同”。消防队伍究竟是一支部队,“敢打大仗、善打恶仗、能打胜仗”是消防部队战训工作目标,“战斗力”离不开“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战训队伍”。现结合自身亲历和感受,谈谈几点体会。

(一)“战训队伍”概念模糊

对于消防部队来说,哪些人、哪些岗位的官兵属于战训队伍,没有“肯定性”定义。例如:支队长分管战训和防火监督工作,司令部门把他们归为战训干部,防火部门把他们归为防火监督干部;基层中队指导员和中队长一样都要参加战备值班、参加灭火救援一线,政治部门把他们归为政工干部,司令部门把他们归为战训干部;而专职战训队伍寥寥可数。

(二)战训干部队伍编配和人员配臵短缺

1、编制少,人员配臵不到位现象普遍。当前消防部队火灾扑救的接处警比例已不足30%,近70%的接处警为灾害救援、社会救助、执勤保卫、维稳处突等,由此可见当前战训工作的范围之广、任务之重,“兵力不足”问题尤显突出,且成为了影响消防战训工作的重要因素。

2、工作类别多、任务重,基层战训“应酬性”工作多。当前消防部队战训工作不仅仅是火灾扑救工作,涉及范围广、类别多、“应酬多”。战训岗位人员不仅应对上级战训工作安排,同时还要应对地方政府、公安机关、应急管理部门等工作任务,战训工作不仅涵盖现役消防队伍、其他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执勤训练、灭火救援等,还要应对队站建设、装备建设等工作。更突出的是,各级部门下达的工作计划和任务量时,没有更好地考虑基层全局工作,“文件材料多、会议学习多、总结汇报多”成为当前一贯性工作方式,加上基层战训人员少,但基层战训工作又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室内”、“电脑”中进行,久而久之使得“实战练兵”等活动少,久而久之会致使战训工作不够切实、不够专业,从而影响部队战斗力。

(三)战训干部队伍不稳定

1、战训人员变动频繁。作为现役部队,人员流动性强很显而易见了,这种流动造成专业人员、技术人才、业务骨干、技 3 能尖子等大量流失不得而知了。

第一种:当兵两年或三年,两年或三年的警校毕业当排长,有的个人素质较高,主观很努力,基层中队工作两年后成为合格的基层战训干部,这时他们的战训素养有了一定的积累,也可以独挡一面,但还不具备传、帮、带水平,如再通过努力两三年就具备传、帮、带水平,而这时又准备换到防火监督或政工等岗位去了;第二种:纯粹的大学生干部,他的成长过程为“体验兵感觉”一年,“体验班长感觉”两年,形成管理水平能力一年,这时他处于正连职干部向副营职干部跨越,更是可能进入防火监督岗位或政工等岗位;第三种:有的个人素质不过硬,主观不努力的,在基层工作中表现平平淡淡,成绩不理想,两年后就开始个人考虑换岗……这些现象都会影像战训队伍的业务水平。

2、专业培训和技术职称评定不够切实和规范。一是培训少,且大多专业培训时间较短,而且缺少专业教学师资力量,加上培训内容多、任务重,去掉“动员”、“考试”、“结业”的时间,就所剩无几了;其二,培训教育和职称评定等实用性差,例如“技术职称评定”的门槛多而不专,英语、论文是铁门槛,不考虑实际应用意义,不考虑实际工作水平,而且消防部队缺乏符合自己特点的专业人才评定机制;三是各类培训、教育资源 4 不能共享,培训和考试考评形式单一,培训和实际脱轨,“严而不实”、“眉毛胡子一把抓”成为培训通病,且考试过于且注重纸面,不注重实地应用。

3、战训环境需改善。在当前消防部队中,有这样一种顺口溜“一年后勤一条龙,两年防火路路通,三年战训一场空”。这话虽说不正确,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样的事实:战训是件苦差事,而且经常吃力不讨好。这种错误的引导和负面环境,影响了战训队伍的健康发展,使得战训队伍思想不够稳定、责任心不够强、敬业精神差等现象。再加上职务、警衔晋升机制和评优评先机制不科学,许多战训岗位优惠政策贯彻执行不到位等,影响了战训性干部队伍成长。

(四)战训干部专业层次低,学术氛围不浓

当前,战训队伍中真正具备高学历的优秀干部不是很多,真正能正确处臵特殊火灾、化学危险品灾害事故的“明白人”也不多,这些都影响着当前执勤训练工作开展和灭火救援战术、技术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近几年部队接收了不少地方应届大学毕业生,但由于所学专业一时不适应战训业务,几乎都充实了其他岗位。部队院校培养的学员干部,入校前也多半是在部队从事文书、后勤或通讯工作,能文能武的较少,胜任战训工作的不是很多。有些大 5 学生干部很快成为基层主官,但因自身战训业务素质不高,从而影响单位战训工作,而有些战训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因制度限制难以一时提拔使用,只能力所能及,这种现象久而久之,就可想而知了。

三、浅析对策

战训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这一切困扰着消防事业发展前进的步伐,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进行研究,积极寻求对策,加强和改进战训干部队伍的建设。

(一)抓好战训干部的培训工作,建立切实完善的战训干部培训体系

首先,要提升科学培训质量,组织精干力量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各类培训,不断提高战训业务综合素质。其次,依靠社会教育资源培训人才,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开展专家授课、领导讲说、异地交流等活动。同时,要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模式,整合培训资源,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实行网络远程教学和集中培训相结合,将培训内容全部利用网络和视频资源远程教学,并定期检验培训效果和质量,为提高人才的“含金量”完善培训模式。再则,要狠抓实地练兵。要从“岗位练兵”入手,认真落实“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的精神,开 6 展各类灭火救援演练和实地训练,提高官兵实地灭火指挥和协同作战等战训业务水平。

(二)完善选用、奖惩机制。总而言之,我们就是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本着只有人才才能促进消防工作发展、出人才就是出政绩的观念,切实把提升战训队伍素质和整体战斗力作为主要目标,把战训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事关消防事业兴衰成败的战略工程来抓,使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真正成为消防部队发展的不竭动力。

1、首先要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公正的选用机制,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积极民主评议、民主测评等方式来发现、推荐、选拔人才;同时,要科学制定选用、评先评优等机制,敢于打破“论职排辈”、“论学历”等评先选用现象,追求战训工作实效,强化战训队伍素质。

2、强化各级党组织战训工作的组织领导,真正把战训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努力采取各种措施,使“冷战训”升温为“热点”岗位,在部队内部营造一种人人关心战训、人人热爱战训、人人向往从事战训工作的浓厚氛围。

3、配齐配全战训岗位干部,从政治上关心战训干部,对那些政治思想好、工作能力强、作风过硬、政绩突出的战训干部要优先考虑提拔使用。在职级上,战训机构的规格可略高于同 7 级其它部门的规格,也可参照县市消防大队长职务高配的做法,对优秀的战训干部职务予以高配;在生活待遇上,从优对待战训干部,可实行战训岗位特殊津贴制度,也可实行战训干部奖励工资制度,以稳定战训干部队伍,但制度的落实督导工作要跟上。

(三)完善检查考核评估体系。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些好的方案、措施与设想,为什么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检查考核的形式有着直接关系。目前大多检查考核工作注重“文字资料”,从而导致“文字应付”现象普遍,不仅影响了检查考核效果,还会导致战训工作“华而不实”,甚至影响其健康发展。因此,完善检查考核制度,建立科学有效地评估体系也就十分必要了,这些都要从源头上、从体制上、从制度上变革。

(四)加强战训“立法”工作。要保证战训工作上水平,必须要尽快“立法”制定出规范性文件、标准,以法定的效力确保战训岗位干部技术职称、人员编配、职级晋升、补助待遇等得到落实,促进战训干部队伍的健康发展。

(五)加强对战训干部爱岗敬业教育,增强荣誉感、责任感。要加大宣传力度,使战训人才既要感到责任重大,又要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消除“抓训练无用,抓训练无功”的错误 8 想法。发扬爱岗敬业的精神,自我加压,潜心钻研业务,增长才干,提高自己的组织训练水平和灭火指挥能力,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消防状况调研报告 篇5

贵州省消防总队下辖9个支队,1所学校,94个大队,97个执勤中队,现有官兵4014人。贵州消防部队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的部队,曾先后受到过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视察和检阅,充分体现了中央领导对贵州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的关心和重视,是消防部队巨大的政治荣誉。长期以来,全省消防官兵牢记总书记嘱托,大力弘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保稳定,实现了全省火灾和部队“双稳定”的目标,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贵州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概况

近年来,在公安部消防局的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的关心支持下,贵州总队提出了“一二三四五”的基本工作思路,充分克服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欠发达、欠开发”的实际困难,全省消防部队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排难而进,乘势而上,各项工作深入推进,亮点纷呈,实现了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整体工作呈现出4个“三”的良好格局。即:连年保持了全省火灾“无大火之害、无群人之亡、无千万之灾”;部队管理“无刑事案件、无行政责任事故、无严重违纪”;火灾四项控制指数“零增长”,灭火救援“零失误”,部队管理“零事故”;班子建设面貌能力新提升,基层基础建设迈上新台阶,农村防火工作取得新发展;全省以政府责任制为龙头的社会化消防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农村消防工作、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勤务实战化、消防宣传教育、消防志愿者工作等得到了公安部、部消防局的充分肯定,多次在全国会议上交流,推动了贵州消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向前发展。

二、全省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面对构建社会化大消防格局的新形势,公共消防安全基础仍然不够稳固。一是社会化消防工作的格局尚不健全。全省消防安全责任体系不够完善,各部门尚未形成推进消防工作的整体合力,特别是乡镇政府、村级组织,履行消防安全责任不到位,消防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存在盲点,火灾防控体系脆弱,容易引发火灾。二是消防站建设推进缓慢。受经费不足等因素的制约,全省还有9个县未建公安消防站。三是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发展较为缓慢。全省消防力量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仅有8个县建有政府合同制消防队,有企事业单位专职队56个,但由于受地方经费保障不力的影响,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全省乡镇基本没有形成战斗力的专业消防力量。同时,部队警力缺少与任务繁重的矛盾也比较突出,3、4人大队比较普遍。四是消防规划编制滞后。虽然我省县级以上城市完成了城市消防规划的编制和修订,但694个乡镇中还有217个未完成消防规划的编制,全省应建市政消火栓15412具,实有11712具,欠账率达24%。

(二)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火灾防控体系仍然不够健全。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公安机关和消防部门的强势推动下,全省较大火灾得到较好控制,重特大火灾得到有效遏制,但火灾防控体系仍然十分脆弱,总体呈现出“火灾态势平稳,火灾形势严峻”的局面。在城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高层、地下建筑不断增加,城镇规模迅速扩大,建筑物和火灾荷载大量增加,而城镇消防规划和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又相对滞后,凸显出城镇防控火灾功能的严重不足。在农村,普遍存在着“三多”的问题:一是火灾次数多。近年来,全省农村火灾起数、损失数占总数的60%以上,死伤人数高达70%以上。二是救不到的火灾多。由于很多农村村寨“远”、“偏”、“高”的特点,自救能力差,消防队又不能及时赶到现场扑救火灾,特别是村寨无水、无路、无队、无设施的问题十分突出。三是小火亡人多。在冬春季节,几乎每一、二天都有因火灾导致人员死亡。

(三)面对部队正规化建设的新要求,部队基础工作仍然不够扎实。一是部队装备量少质差。全省装备建设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抢险救援装备、个人防护装备尚未达到国家标准,攻坚组装备、“高、精、尖”装备严重不足。车辆装备虽然在数量上基本达标,但扑救高层、地下及石油化工火灾和实施大型抢险救援的举高消防车、专勤消防车、后援消防车、大吨位消防车还十分缺乏。二是信息化建设步伐不快。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省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纵向比较有新发展,但横向比较,仍然存在不小差距,特别是信息化建设的经费缺口较大,硬件设施不完善,建设的合理性、科技性、开发性、应用性还不够。三是消防监督执法不规范。有的执法人员执法思想不端正,执法为民的意识不牢固,个别干部利用职务之便指定消防工程施工队伍及消防产品销售品牌;个别单位存在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情况,群众反映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对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和部队形象造成了影响。

(四)面对人民群众对消防部队的新期待,消防队伍整体素质仍然不够适应。个别班子职责意识、创新意识和抓大事、议大事、干大事、办实事的能力不强,重眼前轻长远,重业务轻队伍,重监督轻协调,重物本轻人本,重治标轻治本,重硬件轻软件,重“唯上”轻“唯实”,重部署轻落实,重管理轻教育,干部岗位素质不高,制度建设滞后,监督制约乏力,自身要求和管理跟不上。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深入研究,认真对待,强化措施,化危为机,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推动全省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加快发展,后发赶超。

三、“十二五”期间全省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的重点工作

“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崭新的时期,而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和谐社会首先要关爱生命。公共消防事业作为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公益性、群众性、社会性、安全性,事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事业能否顺利进行,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治安稳定,事关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一支长期与火灾及其他灾害事故作斗争的消防部队,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强化“防火”“灭火”中心工作,才能提高全社会防控火灾的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快速、健康发展。一是要牢固树立“和谐型消防”发展理念。消防安全是人最基本的需求,消防权益是人民群众最重要的利益,消防安全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作为新时期的消防部队,必须树立“和谐消防”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强化政治建警意识,向思想要和谐;强化科技强警意识,以战斗力强和谐,强化消防责任意识,用制度保和谐,最终实现消防工作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和谐;二是要牢固树立“服务型消防”发展理念。消防部门作为政府履行消防行政管理的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全力构建以服务为理念,以公众为导向,以构建良好消防安全环境为根本任务,创立和发展良性互动的消防监督机制、消防安全责任机制和灭火救援机制,公正、透明、高效地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服务型消防”模式。使各级消防机构不再充当每一个经济主体的消防安全“守夜人”,不再去充当整个社会消防安全的“划桨者”,而是成为整个社会消防安全的“掌舵者”;三是要牢固树立“创新型消防”发展理念。要提高消防部队的创新能力,勇于实践,勇于创新,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加快推进消防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大力培养造就富有自主创新精神的人力资源队伍,全力突破制约消防事业发展的瓶颈和桎梏,推动消防事业和谐发展、创新发展。在“十二五”期间的各项工作中,做好“五个统筹”、推进“五个强化”,实现“五个突破”。

五个统筹,即:

(一)统筹思考队伍建设与消防事业发展的密切关系。在消防事业的发展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没有一支过硬的消防队伍作保证,消防业务工作和消防事业的发展就是

一句空话。要深刻认识队伍建设在消防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始终把队伍建设摆上重要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做到“两手抓”,“两手硬”。要认真研究解决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部局关于“大教育”、“大培训”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加快构建具有贵州消防部队特色的教育培训工作体系,切实提高全省消防官兵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要善于发现和树立先进典型,进一步加大典型宣传的覆盖面和传播力,对内凝聚警心、激发斗志,对外占领阵地、树立形象,增强消防部队先进典型宣传的影响力,确保队伍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和坚强的战斗力。

(二)统筹思考责任机制与消防工作的协调发展。“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是新《消防法》确定的消防工作原则,也是消防工作经验和客观规律的反映,更是各级各部门依法治火的法理基础。各级消防部门要坚持“消防安全责任社会共担,消防安全成果人人共享”的社会消防安全发展理念,促请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尽快实现消防工作从“人治”向“法治”的根本性转变,依法履行应尽的消防工作职责。全省消防部门作为消防工作的具体职能部门,一方面要在依法行政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另一方面,要切实当好政府的参谋助手,协调配合相关部门齐抓共管,指导广大企事业单位和群众落实消防安全防范措施,为消防工作大格局的构建与有效运行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统筹思考部队“硬件”与“软件”建设的全面发展。要认真总结近几年来部队“三基”工程建设情况,找出薄弱环节,逐一提出解决对策、方法和步骤,扎扎实实加以推进。要深刻地认识到,在“三基”工程建设中,“硬件”建设是基础、是保障,“软件”建设是灵魂、是核心。“硬件”建设是有限的,“软件”建设是无限的。从某种程度上讲,抓好“软件”建设显得更为重要,在这方面我们要抓的工作更多,可提升的空间更大。

(四)统筹思考消防监督与灭火救援工作的综合发展。“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是消防工作的基本方针。“防”是“消”的先决条件,“消”必须与“防”紧密结合,“防”与“消”是实现消防安全的两种必要手段,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各级消防部门在消防工作中,必须坚持“防”、“消”并举,“防”、“消”并重的思想,将消防监督与灭火救援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社会和谐。

(五)统筹思考城市与农村消防工作的和谐发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制度,形成互动发展的格局。我们要认真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坚决贯彻落实国家七部委《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统筹城乡消防工作的全面发展,不断推动农村乡镇政府及基层组织落实消防监管责任,健全完善消防安全管理组织,加强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多种形式的农村消防宣传教育,切实提高村民自防自救能力,积极构建城乡消防工作一体化的良好格局。

五个强化,即:

一是强化各级领导班子及官兵综合能力建设。不断优化支队、大队两级班子的配置结构,突出结构、年龄、学历和能力优势,选准、配齐、配强领导班子,充分发挥两级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化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学习践行总书记“三句话”总要求活动,为部队圆满完成新时期党和人民赋予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组织保证;要不断加强队伍作风建设,严格实行工作责任制,真正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件事的责任分清楚,自上而下分解落实到执行层、操作层,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不断推动部队建设实现新进步,取得新发展。

二是强化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建设。一是落实政府消防工作责任制。以贯彻落实新《消防法》为契机,主动当好政府参谋,推进以政府责任制为龙头的消防工作“责任链”的建立完善,健全政府公共消防安全评价标准和考核机制,提高政府依法管理消防事务的决策力和执行力;重点抓好县、乡两级政府消防工作责任制的落实,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领导责任,深化

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消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二是落实部门、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进一步强化职能部门监管责任,抓好本行业、本部门的消防安全工作,增强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全面推行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广泛开展达标活动,推动建立“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的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机制;三是落实基层公安派出所及村民、居民自治组织的消防安全责任。依托农村和社区的警务平台,进一步明确派出所和警务室消防监管职责,切实增强村(居)民委员会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和消防自治功能,健全村(居)民委员会消防安全管理组织,完善工作制度,制定消防安全公约,强化消防安全宣传和检查巡查;建立消防安全联防机制,实行群防群治,扎实推进社区、农村消防工作。三是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基层基础建设是永恒的主题,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在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继续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强化部队营房建设,优化器材装备配备,按照“结构优化、功能多样、先进实用、节能高效”的思路,实现消防装备的扩质提容;积极推进战勤保障体系建设,加强部队信息化建设,切实将“硬件”做硬;同时,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克服“见物不见人”的片面倾向,既要把“硬件”做好、更要把“软件”做强,尤其要通过加强部队正规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开展岗位大练兵等活动,着力提高部队的“软实力”,在增强官兵整体素质等方面狠下功夫,进一步提升“三基”工程建设的层次、质量和效果,切实把基础夯实,把基层做强,把基本功练硬,促进消防工作的长远发展。四是强化火灾防控体系建设。推进构建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着力提升全社会防控火灾能力。推动政府、部门、单位、公民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切实提高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突出抓好重点单位、重点工程、重点场所等“三重”单位的消防监督,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努力提升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平,有效遏制重特大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全力打造公安消防铁军,大力提升部队灭火救援实战能力。加强执勤中队的攻坚组建设,推进特勤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强化训练热度、高度、强度、难度,提升领导干部、各级指挥员临阵指挥的能力和官兵实战攻坚的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国发59号文件和公安部“长沙会议”精神,努力构建“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确保部队随时“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最大限度维护社会稳定。

五是强化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紧紧抓住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消防工作的契机,切实把农村消防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与乡村规划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村庄治理、危房改造、饮水安全工程等同步投入,同步推进。通过试点建设、示范引路、整体推进农村消防工作取得新突破,夯实农村消防基础,改善农村消防安全环境,确保农村消防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

五个突破,即:

(一)在规范部队人力资源管理与使用上实现新突破。要建立健全干部考核和任用评价体系,努力形成素质考评、实绩评估、群众评议相结合的考评激励机制,在发现人才、凝聚人才、造就人才、用好人才上不断取得新进步;要树立崇尚实干的导向,注重选拔求真务实、埋头苦干、默默奉献、不事张扬的干部;注重选拔在基层一线工作的优秀干部;注重选拔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进一步提高部队选人用人的水平;要加强干部的培训力度,逐步推行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实行热点岗位干部轮岗制度,加大干部交流力度,进一步加强后备人才库建设,加大对专业技术干部的培养,完善专业技术干部考核、评审、任职、调级机制,实现增量提质的突破。

(二)在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各级消防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保障民生的原则,积极构建“政府、部门、单位、公民”四位一体的消防工作格局,实现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新突破,消防工作责任体系建设的新突破和社会化消防宣传工作的新突破。

(三)在队伍正规化建设上实现新突破。队伍正规化催生部队战斗力。部队管理要始终坚持以条令条例为依据,努力适应形势和任务的新需要,不断探索新途径、总结新经验,不断赋予部队正规化建设“三定六化”(“三定”:即人员定责、物品定位、工作定效。“六化”:即管理条令化、教育网络化、办公自动化、勤务实战化、保障标准化、消防工作社会化)新内涵,不断提升部队正规化建设的层次和质量;要围绕全面打造法治消防、效能消防、服务消防、廉政消防的目标,全力推进“五率五规范四完善”执法规范化建设新模式(五率即:单位见警率、情况熟悉率、隐患查改率、案件合格率、群众满意率;五规范:即规范执法主体、规范执法程序、规范调查取证、规范法律适用、规范文书档案;四完善:即完善现代警务机制建设、完善多警联勤体系、完善火灾等级评价体系、完善隐患排查整治体系),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四)在构建“防”、“消”结合一体化上实现新突破。推进防消工作一体化,必须从总队、支队层面研究防火部、司令部在防消结合上的政策制度和工作机制,做好防消结合的源头性基础工作,进而推进基层大中队在防与消的实际工作中的结合。一是“六熟悉”与防火监督检查相结合。司令部门应有一定的防火监督检查权和处罚权,以利于情况熟悉、灭火演练等工作的开展,在熟悉检查中发现火灾隐患要及时反馈并督促单位进行纠正,对消防设施损坏等问题要立即告知防火监督部门督促整改;防火部门应向司令部门通报重点单位火灾隐患、建筑工程投入使用情况;二是防火档案与灭火预案相结合。要对灭火预案和防火档案进行整合,制定“防灭一体式”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档案,实行一册管两册;三是重大危险源调查评估与重大火灾隐患排查相结合。重大危险源的调查评估与重大火灾隐患的排查工作既有共同之处,也有所区别,应整合相同部分,以提高效率;四是灭火救援与火灾原因调查相结合。建立灭火救援和火因调查结合机制,有利于火灾扑救和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民警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篇6

在县局和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尔林兔派出所紧紧围绕以创先争优、打造平安神木、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宗旨,坚持“立警为公,执警为民”的方针,在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加强治安行政管理,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理各类群体性治安事件等各项公安保卫工作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维护了社会稳定,为促进我镇经济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作出了积极贡献。总的来说,尔林兔派出所干警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是一支能打硬仗、有坚强战斗力的队伍。

公安民警的思想状况如何,关系着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决定着公安工作的最终成效。为了切实加强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地研究分析公安民警思想状况,有力的服务于公安工作开展,我所在日常了解掌握的基础上,采取召开座谈会、访谈、谈心等形式,深入调查了民警的思想状况实际,为指导公安工作开展提供保障。

一、我所民警思想状况

我所民警思想状况实际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讲,我所民警思想是忠诚可靠、锐意进取、积极向上的。但是,民警思想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应该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

一是警务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客观造成了刑事、治安案件的相对增多,社会治安呈周期性、阶段性的发展变化形势,公安民警必须接连不断地

1参与各种严打战役、专项整顿活动,公安工作任务相当繁重。群体性闹事、集体群访事件及因不可抗力作用发生的一些突发性事件,使公安民警承担的事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繁重、具体,常年加班加点、连续作战、超负荷工作已成了民警的“家常便饭”。

二是家庭无法兼顾,思想压力大。特殊的岗位职能决定了公安民警的工作、生活无规律,特别是一线民警工作时间长,与家人总是聚少离多;生活无规律,与家人无法步调一致;顾及家庭少,与家人感情难以完全融合;时刻处于危险地带,留给家人无限的担心。再加上诸如涉及家庭住房、家属就业等问题,给民警精神、心理和经济上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与负担,已成为导致民警精神压力过重的一个关键问题。然而,民警所承担的责任、任务不允许有足够多的时间照顾家庭,更没有能力来处理和解决一些家庭困难,大部分家庭事务都由其家属承担,这造成了部分民警家属对民警工作缺乏理解、配合和支持,带来了家庭矛盾,影响了民警的工作。

三是社会期望值高,心理压力大。由于治安形势的日益复杂化,各级党委政府、上级公安机关和社会各界群众对公安民警的要求越来越严,期望越来越高,再加上对公安机关窗口单位服务职能的强化,使得民警总有做不完的事,整天疲于奔波,忙于应付工作,思想上紧崩着安全弦。再之,执法环境的多样性、复杂化,民警的一言一行必须面对社会、公众的“审视”,加上人民群众的素质差异,部分群众的不实投诉-,往往会使民警产生“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

不错”的错误心态。

四是精神体力透支,健康压力大。警务工作繁重,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家庭负担过重,以及来自不同方面的的巨大压力,让民警食无定量、睡不应时,饮食习惯、生物钟遭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或破坏,精神体力透支,健康压力大,民警的心理、身体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因此,客观上就造成了警务工作效能提高不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五是纪律约束紧,行为压力大。近几年,公安机关出台了一系列纪律规章,且执行的力度大,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但是,由于有些内容对民警的要求、规定有的不够科学合理,“高压线”太多,使民警在工作中顾虑重重,畏首畏尾,要时刻提防“触电”,不敢大胆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遇到棘手问题往往束手束脚。六是教育活动频繁,自身压力大。近几年,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纷繁复杂,有来自党委政府的、有来自政法委的、有来自纪检部门的,也有公安机关内部的。这些活动中,每次都不外忽学习、剖析、整改、建章立制等同样的阶段,相同的事项重复进行,让民警产生厌倦心理。同时,工学矛盾和工训矛盾频频冲突,综合部门民警拼死忙活,负担越来越重,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民警怨气越来越大,使的教育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负担。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民警思想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民警思想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有不少民警没有充分认识当前公安机关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认识到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强化公安执法工作是新时期、新形势及构建和谐社会对公安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公安机关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是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依法治国对公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上级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整顿及活动,出台的方法、措施,既是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需要,更是对广大民警的爱护。只有规章制度健全了,民警心里明白了,思想上清楚了,行动上才会正确。只有从严治警,才可能使民警少出事,不出事,使公安队伍更加纯洁、永不变色。二是民警的政治思想、业务素质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虽然这几年来加大了教育培训的力度,想方设法提高民警的政治业务素质,但是素质提高毕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逐步提高。

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打牢民警的思想基础,要把真实了解人、全面掌握人、有效教育人和合理使用人作为民警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将着力点放到引导广大民警增强思想修养、党性修养、人格修养和不断加强“三观”改造上,教育广大民警始终保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爱,自觉做到行使权力不越界、不跨线、不出格,在各种诱惑面前能够坚持住信仰,保持住本色,恪守住道德,切实增强“四个能力”建设的思想基础,构筑起思想道德的防线。

(二)加强民警素质培训。教育培训出战斗力。要加强

民警的逻辑分析和辩证思维方面的训练,注重培训民警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科学地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要加强民警岗位业务技能培训,使民警具有丰富的法律专业知识、公安业务技能及其相关的理论知识。要善于引导和加强民警对哲学、社会、经济、法律等方面综合知识的培训学习,让民警成为精通公安业务的行家里手。要培养民警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学习和掌握服务群众、执法为民的要求,密切警民关系、调解矛盾、化解纠纷的本领,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要组织民警学习和掌握有关政策法规,把握执勤执法的操作基本规程,让民警履行职能在符合法律、政策的前提下刚柔相济,注重技巧,情理交融,趋利避害。

(三)加强心理健康引导。大力加强民警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自我调控能力,掌握有效应对压力和挫折的技巧。一要坚持正面引导。要加强对公安民警的思想引导,让公安民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增强民警的自信心、事业心和责任心。二要关心爱护民警。要花大力气了解、掌握公安民警包括工作、思想、生活、家庭等在内的基本情况,积极开展同公安民警的交心、谈心活动,开展警营、家庭联谊和帮教、监督活动,切实增进了解、沟通情况、提高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三要减轻工作负担。要分析掌握民警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际开展轮岗换岗工作,适时调整民警岗位,对工作任务重的岗位要视情况调整或增加警力。对在履

行工作中有不适表现或不良苗头的,要为其松绑减压。四要开展心理测试。要在提高民警思想、工作、文化、身体素质的同时,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测试活动,聘请心理专家通过发表电视访谈、开展知识讲座,从各方面缓解民警身心压力,引导民警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使民警在工作、生活中保持自觉、自知、快乐的思想情绪。

消防状况调研报告 篇7

1 畜禽养殖污染的现状

上饶县畜禽养殖业正处于千家万户圈养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过渡时期, 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低, 生产方式落后, 养殖设施不全, 管理制度不完善, 特别是面广量大的小型和微小型养殖场普遍存在选址不当、污染防治投入不足、粪污处理不到位的现象, 以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矛盾纠纷不断, 逐渐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

1.1 养殖量

据统计上饶县2012年存栏生猪8.9万头 (其中:能繁母猪9 843头) , 出栏生猪接近15万头;存栏牛1.34万头, 出栏0.35万头;存笼家禽84万羽, 出笼150万羽。全县有畜禽养殖场 (户) 635个, 其中:年出栏肉猪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605个, 年出栏肉牛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2个, 年出笼家禽1 000羽 (只) 以上的规模养殖户26个。规模养殖以中小型和微型为主, 主要分布在枫岭头、清水、罗桥、茶亭、湖村、煌固和皂头等城郊乡镇, 养殖业整体规模化程度不高, 生猪规模出栏率约占79.35%, 家禽规模出笼率约为11.82%, 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1.2 污染情况

规模养殖因养殖密度大, 粪污排放持续、集中, 周边环境无法自然消纳, 从而对环境造成污染。随着规模养殖快速发展, 上饶县畜禽粪便污染问题已逐步显现。据测定, 1头母猪年排粪尿约2.95t, 1头肉猪年排粪尿量约1.25 t, 1头牛年排粪尿约10.95t, 1只鸡年排粪污约36 kg。按上饶县现有的养殖规模计算, 全县畜禽粪尿年排放量约为30万t, 其中规模养殖粪尿排放量约为18万t。加上冲洗圈舍的污水、病死畜禽、残余物等污染物, 数量将更大。畜禽产生的粪污大部分没有科学合理地处理和利用, 很大程度上危害了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 破坏了生态环境。同时,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 由畜禽养殖污染导致的邻里纠纷和上访事件逐年增加, 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之一。

1.3 治理情况

近年来, 上饶县通过扶持建设沼气池、推广发酵床养殖技术和加大规模化养殖场标准化改造等措施, 从畜禽养殖的减量化排放和粪污的无害化处理两方面入手, 着力改善农村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到2012年底, 全县共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 200余个, 新建大中型沼气池12个, 沼气池总容积约为2万m3, 年粪污处理能力约为3万t, 新建了一批“沼气村”, 如郑坊镇钱墩村、石狮乡姚坪村和罗桥街道办罗桥村等, 原来“粪污横流、蝇蚊乱飞”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有效改善。但相对于全县巨大的畜禽养殖量和粪污排放量, 现有的粪污处理设施处理能力和效果都非常有限。

2 农村养殖污染的主要成因

2.1 认识不足

一方面是环保意识淡薄。地方政府在发展畜禽养殖时, 忽视区域环境容量, 缺乏统一规划, 对畜禽养殖污染认识不足, 要求不严。养殖场建场时不用申报、无需审批、缺乏监管, 导致养殖场 (户) 选址不当、布局不合理、无害化处理设施不完善, 加重了污染。另一方面是畜禽养殖户只注重养殖增效, 不重视环境保护, 不愿投入建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 对畜禽粪便等污染物乱堆乱放, 任其风吹日晒雨淋, 污染环境。

2.2 制度不完善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依据主要有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现国家环保部) 颁布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和《禽畜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明确只适用于常年存栏量为猪500头以上、鸡3万羽以上和牛100头以上的畜禽养殖场, 对小型和微型养殖场无明确规定;《禽畜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是指导性质的技术规范, 非强制标准, 缺乏权威性和强制性。针对上饶县畜禽养殖主要以小型和微小型为主的现状, 政府及职能部门难以依法治理。

2.3 投入不足

一方面, 由于我国畜禽养殖没有实行准入制度, 大部分养殖场的建设都是因陋就简, 没有统一规划, 对污染防治考虑不多, 污染防治的投入不足, 缺乏必要的污染处理设施;另一方面, 由于污染治理投资与运行费用相对较高, 养殖户单独治污资金匮乏, 负担过重, 大多数养殖场自身很难承受, 致使畜禽粪便的处理、利用还停留在直接还田、甚至直接用于水产养殖等粗放模式上。

2.4 协调监管不到位

近年来, 国家对“三农”问题相当重视, 但养殖业存在重发展、轻监管的倾向, 涉及到养殖行业的行政执法, 各执法单位慎之又慎, 监管缺乏力度, 特别是对规模养殖小区、养殖大户的排污治理很不到位, 造成畜禽养殖业越发展, 农村环境越恶化的恶性循环局面。同时, 畜禽养殖业监管涉及工商、畜牧兽医、规划建设、国土、环保等多个部门, 各部门协调配合不畅, 影响了畜禽养殖业的监督管理, 增加了污染防治难度。

3 建议与对策

畜禽养殖业是上饶县农业的重要产业之一, 为发展农村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根本出路不在于禁养畜禽和转移养殖场, 而在于加强养殖业科学、完善的法规建设, 先进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有力的监管。

3.1 加强宣传, 正确引导

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各种媒介宣传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 以及整治畜禽养殖污染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通过发放技术资料、举办培训班和召开现场会等形式, 加强对畜禽养殖业主培训, 使其充分认识到企业是污染治理的主体, 提高他们的环境责任意识和治污能力。同时, 进一步加强引导, 推广生态化、标准化的养殖模式, 建立养殖小区, 扶持专业大户, 集中处理畜禽粪便, 减少污染物排放, 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3.2 完善机制, 加强监管

针对上饶县的畜牧业发展实际情况, 制定和完善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养殖业污染防治地方性政策或规定, 建立排污许可、防疫条件许可等配套的准入机制, 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等源头实施依法治理。对现有养殖企业和规模大户实行环境污染评估, 不符合规定的, 责令限期整改, 甚至责令转产或停产。凡是在农村建设规模养殖场的, 应督促业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关污染防治设施, 环保局要严把审批关, 对防护距离和污治设施达不到要求的禽畜养殖场不予审批;对有一定数量但没有达到规模养殖数量的养殖场, 要督促其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 凡是不能做到的, 乡镇政府要在用地等方面给予限制。对于未达到规模养殖的散养户, 镇村积极引导建设集粪池、沼气池等基础性防污设施。

3.3 因地制宜, 科学整治

根据各地情况, 因地制宜, 采用切合实际的污染防治技术:一是推广应用环保饲料, 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 尤其是应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率, 降低畜禽粪便中氮的污染。二是推广厌氧发酵等生物技术, 大力推行沼气处理畜禽粪便。三是推广粪便的再利用技术, 提倡干清粪工艺, 或循环水清污, 减少污水量, 用干粪经过一定工艺技术制造高效生物活性有机肥应当成为畜禽粪便处理的主要方式。四要是推广畜牧业生态工程技术, 采取生态综合防治措施, 对营养物质多层次的分级利用, 变废为宝, 从根本上解决畜牧业污染问题。

3.4 科学规划, 合理布点

各乡 (镇、街道) 根据本地实际情况, 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可养区, 科学规划, 合理布点。畜禽养殖场建设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 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 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禁养区内一律不得审批畜禽养殖场的新、扩、改建项目;限养区无土地消纳能力的对这些项目也要严格审批。审批项目时要及时通知环保部门参与, 未经环保部门审批的新、扩、改建畜禽养殖企业不得开工建设。对养殖户较多的村镇, 可统一协调, 将目前的一家一户松散型养殖模式改为养殖小区, 建设共用的污染处理中心, 减少一家一户配套设施投入, 减少养殖成本投入。

3.5 整合资源, 加大投入

消防状况调研报告 篇8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公德 调研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其不但应学习过硬的专业技术,还应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更应争当道德模范。而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为贴近生活实际的。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大学生们每一天的生活。因此,有必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作调查了解和分析。

由于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因而从文明礼貌、助人为乐、遵纪守法、环境保护等方面具体的表现上可反映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

据调查显示,总体情况而言,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较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一、大学生文明礼貌方面的表现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有54.3%的被调查大学生表示自己在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场合会将手机调成振动,其余被调查者均表示忘记或没有人有提醒自己不会这么做。同样有5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如果在公共场合中看到有人不符合文明礼貌行为是会选择视而不见,仅有2成左右的被调查者表示强行阻止,另有4成左右的被调查者说自己会口语提醒。走在校园里,经常可见到各种不文明的现象:有的同学将塑料袋随手扔在楼梯间、操场中,以至校园中总显得不太干净,各个教学楼后也会零星地发现若干垃圾;有的同学满口脏话,开口带脏字,不堪入耳,完全不像一个大学生;有的人在楼道里、宿舍内大呼小叫,追逐打闹;有的同学躲在厕所里抽烟、打架,还有男女生在公共场所行为举止过分亲昵,旁若无人,没有丝毫羞耻心。有的大学生在安静的图书馆里大声地接听手机;有的大学生坐在公共汽车上,对身边的老人视若无睹。另外,很多大学生缺少对形象美的正确认识及追求,对美的仪表、仪态方面的客观标准认识模糊,盲目追求社会上所谓的“潮流”,以时髦、前卫、新奇为美,浓妆艳抹、服饰怪异等等。文明礼貌对于个人来说,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据另一项调查84.54%的大学生表示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49.47%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48.47%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二者之和占了97.94%,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

二、大学生助人为乐方面的表现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传统美德,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大学生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在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受访大学生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她自主争先,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被问到“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从调查数据也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58.63%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36.31%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10.06%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会去献血。

三、大学生遵纪守法方面的表现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法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法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一是大学生对法学理论知识较欠缺,据调查,对我国法律体系很了解的仅占2.8%,了解一些的占64%,还有近25%的人称不了解。在被问及是否知道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时,能答出6项以上的只有12.2%。常言道,知法才能守法,大学生如果不知法不懂法,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之间因违法而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也往往由于不懂法而错失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机会。二是大学生对涉法问题的认知较模糊,比如对“抓住小偷后围打”,仅16%的同学认为打人不对,84%的同学认为“小偷作恶人人可以打之”,而对于个别学生因盗窃同学财物而被处罚,大部分学生又选择了“放过他们”。大学生对现实社会中发生的涉法事件以及新闻媒体报道的案例往往未经深层次的理性分析与思考,仅仅根据事件的表象情绪化地发表极端评论,这说明了大学生对于法律认知的不成熟性。三是大学生遵纪守法意志较薄弱,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93.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在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调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从未作弊的大学生存在,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

四、大学生环保意识方面的表现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87.05%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6.22%的人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5.73%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80.21%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14.06%的人干脆不理。究其原因,当今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时尽量逃避。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

综上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良好,基本符合一名当代合格大学生的标准,但仍有很多方面的不足。如何谨记肩上的神圣责任,时刻以社会公德典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扬优点,弥补不足,让自己变得更完美,是大学生应思考解决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关于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http://www.51edu.com/lunwen/yyw/diaochabaogao/2559085.html.

[2]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现状和改善——商务礼仪实用知识论文.百度文库 - wenku.baidu.com/view... 2014-07-06.

上一篇:七下地理书下一篇:中班社会学期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