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校长(精选9篇)
浙江大学校长 篇1
大学校长该讲什么话
作者: 王东杰 2010-08-26 08:23:50 来源:南方周末
要把平易、庄重、朴素、优雅这些表面上相反的素质凝于一体,必须依赖理性的说服力和情感的克制力,而这显然已不仅是一文风问题
早听说华中科技大学李培根校长在2010届毕业生典礼上的讲演深得学生和舆论的“拥戴”,最近读到全文,或因期望值过高,反而失望。
讲稿给人印象最深的除了大段的排比之外,就是密集出现的网络用词——而这似乎正是讲演受到热捧的原因。平心而论,这篇讲辞确有和常见的领导“讲话”不同之处,不做高高在上的姿态,不但是遣词造句,就连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都尽可能向学生靠拢,宜乎听众感觉亲切有味。如果说舆论反映了人心好恶,则此事应对各级领导有所提示才对。当年毛泽东说“反对党八股”,看来今日仍不失针对性(其实这句话引用率颇高,但“党八股”何以这般顽固,倒也值得探讨)。不过,舆论对这个讲演的过度吹捧,也恰好反映出长盛不衰的各类“八股”文风对国人文化品鉴力败坏程度之深。我猜李校长对那种假、空、套话是感到不满的,故也着力追求一种平易的讲话风格。然而,大约因久为“八股”风习所熏,讲演者和听众似乎都已丧失足够的敏感——讲稿中那一段礼赞“盛世”的排比,其实正是典型的政治套话;而刻意罗列的大量网络术语,不但在实际上落入了另一窠臼(网络语言的生动、形象、活泼确实代表了语言的活力所在,惟不少人除了网络流行用语外,词汇量已极为贫乏,这也会导致网络语言陷入“套路化”危险),也显得非常幼稚和单薄,缺乏应有的厚重感。
这当然不是要否定这个讲演着力贴近学生的立意。无论何种演说,态度总应以平实为上,何况大学本该有些家庭氛围,师弟之间融融泄泄,要送走出门远行的子弟,更不该端起架子,装模作势。不过,毕业典礼,对学校来说,正是数年艰辛、树木成林时节,最堪告慰;年轻学生要告别校园和生命里最美丽的一段时光,在之后的旅途中这也是最值反复回味的记忆。这样一种“成人仪式”自当有一种特别的庄重感。师长的讲说或不妨多点幽默,但这幽默应是含蓄、温厚和有内在张力的,至少亦应力戒浮薄(这话也可能相当一部分人会不赞同,因今日一般流行所谓幽默恰是轻薄也)。
这种平易而庄重的态度也体现为一种朴素和优雅的文风。所谓朴素,乃是要刊落虚华,坦诚自在。老一辈把人生经验与教训传给子弟,原是为后人着想,唯恐不尽不实,本不必过于雕梁画栋。但这朴素又绝非简陋,更非鄙野,而应具有诗书涵养自然流出的一股优雅气质。遣词造句不必刻意求工,尤其未必使用特别的修辞技法和“优美词句”,自会散发一种温润的光彩。如果要有所比,何兆武先生在《上学记》里写过昆明西南联大期间“跑警报”时的梅贻琦,与此风格庶几相类。
时下中国已变成一个爱说话的社会,即使不在课堂,也处处听到演说声,而且绝不乏听众。其中不少不是流于滥情,就是过分激情。这很容易惑人视听,但它是通过人的耳目而不是心灵作用于人,影响所及,如醉如狂,实无益于社会的稳健成长。事实上,要把平易、庄重、朴素、优雅这些表面上相反的素质凝于一体,必须依赖理性的说服力和情感的克制力(所谓“怨而不怒,哀而不伤”),而这显然已不仅是一文风问题。前人说“文如其人”,虽然很容易找出例外,但即便经过特意训练,一个人的内在气质仍会于不自觉中流露,故“文”的危机,仍须从“人”身上找。
惟“人”、“文”之间又是一回环反复的关联。理想气质非凭空而来,又须回到“文”的层面。然而,如今即使号称“文化人”者,也未必有多少时间澄心静虑,浸润诗书。互联网时代“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一个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out”了。要令同侪尤其是后生觉得可爱,就只有亦步亦趋,永远在时代潮头浪尖上,阅读范围自然是“时文”多而“古文”少。当然不能说“时文”非“文”,有不少人认为上网同样是“读书”。诚然诚然,但喜好喝酒者总要挑陈年老酿,书籍经过时间淘洗,营养也是不一样的。大学乃是社会为一群正当最好年纪的人创设的“特区”,使他们得以暂时超脱“俗务”,专力于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研习,至少应在“时文”之外,兼读一点“古文”,才不辜负这段美好光阴。负有导正之责的师长,也应在贴近学生之外,提供更深邃的思考和更高妙的品味,方算尽到了职责。
(作者为四川大学教授)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content/49408 校长的腔调——不会“说话”的中国大学校长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赵蕾 实习生 雷磊 李顺 梁琪 于梦溪 彭彭 钱小敏
2010-09-30 08:26:21 来源: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content/50676/1 校长讲笑话,的确受欢迎。但一片欢乐之后,公众对校长致辞的期待不仅仅局限于“亲切”和“潮流”,更希望能听到治学之理、修身之道乃至兼济天下之法。
打破旧八股远远不够,人们真正期待的还是能够代表大学精神的致辞。校长一开腔,公众就笑了。
在刚刚过去的开学季里,大学校长的开学典礼致辞突然成为公众的关注焦点,原因很简单,校长们似乎变了腔调: 笑点的确不少:
“我相信很多新生入学后不久就会有抱怨,抱怨复旦的住宿条件差,前不久的暑假,天气很热,我在网上看到很多抱怨的帖子,称要把校长绑架到学生宿舍去,看看能活几天。”“学校办公室的同志在为我准备演讲稿时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材料,说是网络上有一则民间人士为厦大撰写的招生广告,广告称:‘她是985+211,不断电,不断网,不禁校园亲热;免费米饭,免费矿泉水,公费医疗;师生和谐;言论宽松;5A级校园,国际化办学,国防前线;面向太平洋,气候适宜,氛围浪漫,靓仔一片,美女如云。请认准代码10384,欢迎报考厦门大学!”“会读书,就要努力把‘成都理工’读成‘麻省理工’;就要努力把一所大学读成两所甚至更多;就要努力把德智体美读得无一偏废;就要努力把男生读成文质彬彬,女生读成知性端庄;就要努力把自己读成无论张口还是抬手,都让人分明看出你读过大学。”
三段开学典礼的致辞分别出自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院长陈俊明。
一贯严肃的大学校长院长们纷纷变身小沈阳,开学典礼大有演变成脱口秀之势。学生们喜欢弥漫开学典礼上的幽默感,公众也乐见越来越多“会说话”的校长。校长变身的背后,我们的大学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的变化算不算一种进步?
校长新风:从八股到八卦
“能脱稿,说感性点,这真的也算个进步,只是这个进步看起来真的够寒碜的。”
北大的校长爱唱歌。前校长许智宏和现任校长周其凤,都喜欢在新年联欢会上唱唱流行歌曲。
有人说,校长们变得会说话了,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当领开创之功。今年7月,李培根在华中科大的毕业典礼上,把近年来的网络热词来了个大串烧:打酱油、俯卧撑、哥呀姐的,贯穿整个典礼致辞,让校园内外雀跃不已。人们因此亲切地把李培根称为“根叔”。
要说上面几位校长模仿根叔,可能冤枉了他们。厦大的朱校长在2007年的开学典礼就说过希望每个同学在厦大四年能再长高3厘米,令媒体惊呼中国的校长变了;那一年北大法学院的开学典礼上,院长朱苏力也诗意大发,演讲题目就是通感修辞的好例证:“你听见阳光的碰撞”。校长们换个方式说话,确实不是从今年开始。不过,这不妨碍把根叔冠为大学校长一代致辞新风的代表人物:
其一,论堆砌潮流用语的功力,根叔确实登峰造极;
其二,论对排比修辞的参悟,同行中人难出其右。正如一位听过他今次开学演讲的学生所言,如果没有排比,“质疑”两个字不可能出现82次。
其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根叔致辞和其他感性平易的校长发言一样,都有过去的校长讲话无法比拟的效果,那就是,学生乐意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奇葩开。根叔式的发言风靡大学校园: 北大校长周其凤在毕业典礼致辞中引用台湾歌手周杰伦的歌词:“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与华中科大的根叔相对应,北大的学生们现在把周校长称为“凤哥”。
南开校长饶子和则以流行语态提醒学生们重视学业:“挂科可以补考,人生只有一次。” 而在此之前,北大前校长许智宏因为在校园新年联欢会上演唱流行歌曲《隐形的翅膀》,而被冠名“许爷爷”;人民大学的校长纪宝成也以诸多亲近学生的举动而被亲昵地称为“纪宝宝”。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对校长们的“新潮”发言满意。以根叔火爆网络的2010毕业致辞为例,同样有华中科大的学生表示,除了对根叔擅长排比句式印象深刻,也没听明白校长的讲话对自己的治学之道与人生之路有何启示。
深圳大学校长章必功在致辞中说:“你要坚信,人海陌生,质地温暖。只要你能够与人为邻、与人共舞,社会上就有许许多多的热心人等你结识、等你合作”。这段颇为温暖的演讲却被网友们评价为“高中作文范文”——当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即为《与你为邻》。
在亲切与欢笑之后,校长们还表达了些什么?这的确成了一个问题。1980年代的武汉大学老校长刘道玉即对这一代新风表示了忧虑。他说,这是从一种套话走向了另一种套话,实不可取。原来那套,八股生硬、官腔十足;现在这套,滥发情感、浮夸轻佻,做这样的致辞,“有失大学校长的身份”。
校长讲笑话,的确受欢迎。但一片欢乐之后,公众对校长致辞的期待不仅仅局限于“亲切”和“潮流”,更希望能听到治学之理、修身之道乃至兼济天下之法。打破旧八股远远不够,人们真正期待的还是能够代表大学精神的致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今引领新风的校长们,还是不会说话。
南方周末记者就此请根叔发表看法,根叔再三推托,还特别叮嘱记者:正面的别说,负面的可以说。
要说负面的评价,算评论人士袁岳的评价最直接:“我要说,能脱稿,说感性点,这真的也算个进步,只是这个进步看起来真的够寒碜的。”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content/50676/0 大学校长该讲什么话 大学校长,请说“冷话”
腔调演变:从革命鼓动到领导指示
“先是简化自己的言论,尔后导致思维的退化,最后是个性化的表达能力丧失殆尽”。
与其说校长变了,不如说外界希望校长们有所改变,哪怕只是换几个词、多用几个排比、多发一点温情。大学校长们别扭的腔调,大家早就听腻歪了。那么,中国大学校长们的致辞腔调是如何演变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全国山河一片红的革命斗志与热情之下,开学典礼听到的大都是战斗的号角。
1958年9月17日,郭沫若向总理周恩来汇报了他亲笔起草的中国科技大学开学典礼致辞内容,周恩来说:“可以,是施政方针了”。
参加当年开学典礼的学生史济怀曾回忆,当天他看着郭沫若校长陪着聂荣臻元帅往礼堂里走,他是跟在后面一起走进去的,听完聂元帅和郭校长致辞,从那一刻起,他认识到,“把红旗插上科学的高峰是中国科大与生俱来的使命。”
聂荣臻说,中科大培养出来的学生,首先应该是忠实于共产主义事业,艰苦奋斗,忘我劳动的、工人阶级的战士。郭沫若在致辞中谈了对中科大的定位:“是一所尖端科学加共产主义的大学,也就是又红又专、红透专深的大学”;他还对学生提了一个特别的希望,“本校值得夸耀的是,在1600名同学中,党团员占84%,同学们的政治品质和思想水平是有一定的高度的,但我们不能以此自满。我们希望全体同学都能成为党团员,随着年龄和思想的成长都成为党员,使我们的学校成为百分之百的党校。”
在那一年人民大学的开学典礼上,吴玉章也谈了红与专的问题:“只专不红固然不对,只红不专也是无用的。只红不专,便是空头政治家;只专不红,就会迷失政治方向。”
这些话现在听来有些政治说教的味道,在那个时代却都受到学生的激赏。一方面,这些大学校长都是老革命,本人具有相当高的威望,他们的发言甚至能走出校园,对整个社会甚至大政方针有直接的影响,比如,马寅初的团团转理论,就是他作为北大校长在开学典礼上提出。二来老革命家的讲话都各具个性。后来的毕业生回忆,马寅初每次演讲时说到自己,都不说“我”,只说“兄弟”,这种个人风格强烈的发言让学生饶有兴趣,每次校长讲话,都搬着凳子争相去听。
学者丁东说,当时的大学校长讲话,必须紧扣国家的任务,但是他们有相当的办学自主权,保有教育家的气质,“他们很想办好教育,不是想着做官”。
但饱含激情的号角声逐渐变成了面目模糊的官样文章。1980年代后期,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开始确立,之前试图给大学校长更多办学自主权的校长负责制改革试点暂停,大学校长们做起了官样文章,开学讲话也无限趋近于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
成都理工文法学院院长陈俊明在大学的党委宣传部工作过十几年。他回忆说,校办甚至有个讲话稿库,每年开学时,工作人员会从讲话库里调出那篇用过很多次的文档,“年年第一句话都是‘金秋九月,丹桂飘香’”。
有一次,他想给校长写篇有个性一点的致辞,校长觉得不习惯,讲稿最后被扔进了垃圾桶。
陈俊明总结出过去三十多年大学校长们致辞的模板:开学典礼就是“欢迎加几点要求”,毕业典礼是“欢送加几点希望”,年年如此,校校相同。校长们的腔调总是居高临下,一上来就是要求学生要如何如何。
在过去的十年里,校长腔调的变化是加入了“竞争意识”:自从高等教育资源开始整合,打造巨无霸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之后,十年中的致辞模板加上了一项:炫耀家底。比如,学校现有教授院士多少、实验室图书馆教学楼几何、发表论文数量排名全国第几,等等等等。2008年,北京一所大学的校长在毕业典礼上,还细数了当年参加奥运火炬接力的校友人数。
四川一所高校的校长在2010年开学典礼上,对新生们提出的希望更加直白:四年后,有更多的同学走进中国科学院以及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等国家“985”高校研究生行列,有更多的同学考入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及各级党政部门成为公务员,有更多的同学进入各级各类事业单位。
对此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的原则是:一般不讲就业话题,“这是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
今天,问遍周围在过去30年读过大学的人:你还记得大学校长的开学致辞吗?很多人一开始是迟疑,然后摇头。对于他们来说,大学校长的开学讲话就像开学典礼上主席台那排面无表情的校领导一样,面目模糊。
有几句话倒是始终似曾相识:“你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同学们,你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光阴似箭时不我待”;“今天你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你为荣!”——不过,没人说得清这是在别人的开学典礼上听到的,还是在中学开学典礼上听到的。
奥威尔曾经预言,如果一个人惯于说套话,他付出的代价就是一次又一次地放弃自我表达,他先是简化自己的言论,尔后导致思维的退化,最后是个性化的表达能力丧失殆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这个预言在中国的大学校长们身上不幸应验。
校长之言:实关“何谓大学”
中国的大学校长与其再费尽心机搞新腔调,不如“取法祖宗,师夷长技”。按照学者丁东的判断,八股也好,八卦也罢,千人一面、肤浅庸俗的腔调背后,是校长们对于大学独立、学术自由精神的偏离。“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79年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就职典礼上说的这句话,用词朴实,修辞简单,却成为关于大学理念的世纪之言。
史料上说,梅校长并不热衷于讲话,相反,他话很少,但一旦发言,必是侃侃而谈,畅达己意,而且言中有物,风趣横溢。学者谢泳说,那个年代的大学校长,说话不刻意挑场合,少事先备稿,言语所及,意味盎然。
蔡元培、梅贻琦、张伯苓、胡适,这几位备受尊崇的校长,都在开学典礼上留下过隽永的言论。这些言论,又都跟“何谓大学”有关。蔡元培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梅贻琦:“办学校,特别是办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材。”张伯苓把自己办学的目的明确规定为培养学子“爱国爱群之公德,服务社会之能力”。他们的话往往抱定宏旨,切中为学之根本,因而有流芳后世的启示力。
综观老校长们的讲话,文辞每有新意,宗旨却抱定不变,谆谆之言总是不离两个主题:如何做好学问,如何为社会与国家服务。
在老校长们看来,校长为指导,为楷模,也为服务,讲话的方式自然言之有物又平易亲切。
这与欧美名校典礼上的致辞颇有相通之处,校长们可以讲笑话,但并不追逐潮流,相反,他们更关注亘古既有的传统价值。在2008年哈佛毕业典礼上,校长Drew Faust开篇即言:“我应该站在这儿,告诉你们那些永恒的智慧”。她说,哈佛让学生们一入校就以精英自居,就以毕业后的高薪和伟大责任为期待,实在是学校的过错;她只是希望接受过哈佛教育的人“自觉地生活,在所做的一切中寻找、定义价值,成为一个自我的分析家和批评家,从最高水平上掌握生活的展示方式”;她也要求学生们“牢记那些我们告诉你们的远大理想,就算你觉得它们永远不可能实现,也要记住:它们可以指引你们,让你们到达那个对自己和世界都有意义的彼岸”。
古今中外流传下来的大学校长致辞,都是纯然发自内心,口吻亦师亦友。香港学者蔡子强向本报记者推荐了一篇香港学界公认的好致辞——2008年香港中文大学逸夫书院院长沈祖尧在就职典礼上的发言。其中沈院长说道:教育关乎帮助青年人的成长,使其成为成熟的成年人,这是他从事这项事业的梦想,恳请同学们分享他的梦想,并使之成真。如果沈院长抱着官员的心态,恐怕说不出“恳请”和“感谢”同学们的话来。
正因大学是青年人成为成熟的成年人最重要的阶段,大学校长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有时难以估量。一位资深媒体人说,1994年他进入中国政法大学读书时,开学典礼上老校长江平的一席话对他日后的人生影响至深。他记得,江平当时说,现在的领导人主要是学理工的,但是我相信,学习人文科学的人,迟早要担负领导国家的责任,末了,还说,我们要有信念,做到只向真理低头。“这句话过后,全场掌声雷动,这么多年了,当时的场景还很清晰。”
作为一个社会中应该是人文素质最高的群体,大学校长的腔调还传达出一个社会的精神状态。有学生在听完根叔的演讲后说,根叔说得很好笑,就像我们现在的大学教育一样搞笑。既然如此,有人提议,中国的大学校长与其再费尽心机搞新腔调,不如“取法祖宗,师夷长技”。例如清华大学的校长明年开学致辞,不必绞尽脑汁想讲稿,直接把陈寅恪为王国维撰写的碑文读一遍,比什么都好:“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content/50676/1
浙江大学校长 篇2
除了它庞大的资产、杰出的教授与知名的校友外,我还想到一两件趣事。上个世纪80年代,因为哈佛违反了和美国联邦政府关于录取美籍非裔学生的约定,被政府告上了法庭。先不说这件事的是是非非,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哈佛面对政府时那理直气壮寸步不让的态度。还有一回,哈佛的毕业典礼想请时任总统里根任主讲嘉宾,但后来因哈佛不肯颁授荣誉学位予里根,他推拒邀请,这所高傲学校的态度很明确:不来那就算了。
你可以说它对着政府和国家领袖时能摆款,是因为它有本钱;但反过来你也可以说它的本钱就是这么累积下来的,既不刻意疏离政治但也无需献媚。
哈佛换个校长之所以能成新闻,是因为他的校长是个足以和美国总统、三军统帅平起平坐而不用自惭的角色。这种象征性的地位来自哈佛在学术界中领袖群伦的地位,而又终极建立在学校本身的独立之上。换句话说,对着一个政坛领袖,他可以说他是政界的头领,但我也是学界的顶峰,互相尊重也互不相涉。
我们时常歌颂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但很少去谈学术界文化界的“界格”。“界格”说白了,就是学术文化相对的独立地位;正因其独立,一个学者的话才有了分量。我们愿意相信他的发言、他的研究,信服的是学术本身的逻辑,以真理的追求为目标,而非大量以取悦政治人物的喜好为原点。毕竟政治的逻辑和学术的逻辑是两套不同的逻辑。政治、经济、学术和文化等领域的分化发展是现代性的标志成就,显然它们彼此相关,但没有任何一个领域可以完全吞没另一个领域,也没有任何一个领域的逻辑可以完全取代另一套逻辑,更不可能让一套逻辑的目标成为所有领域活动的目标。大家口中常说的“政治是政治,体育是体育”,就是这种现代意识的体现。
萨默斯个案有趣的地方是他曾经“学而优则仕”(这是传统中国称颂的道路),官拜美国财政部长。但哈佛教员不会因此动摇要拉他下台的决心,正如当年他辞官回到校园出掌哈佛大学的时候,评论的说法是他“更上一层楼”了。不止哈佛,现代世界任何一所大学的校长和教授都不可能在名片上用括号标明自己的身份“相当于正局级”,也许中国是个例外。
浙江大学校长 篇3
除了它庞大的资产、杰出的教授与知名的校友外,我还想到一两件趣事。上个世纪80年代,因为哈佛违反了和美国联邦政府关于录取美籍非裔学生的约定,被政府告上了法庭。先不说这件事的是是非非,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哈佛面对政府时那理直气壮寸步不让的态度。还有一回,哈佛的毕业典礼想请时任总统里根任主讲嘉宾,但后来因哈佛不肯颁授荣誉学位予里根,他推拒邀请,这所高傲学校的态度很明确:不来那就算了。
你可以说它对着政府和国家领袖时能摆款,是因为它有本钱;但反过来你也可以说它的本钱就是这么累积下来的,既不刻意疏离政治但也无需献媚。
哈佛换个校长之所以能成新闻,是因为他的校长是个足以和美国总统、三军统帅平起平坐而不用自惭的角色。这种象征性的地位来自哈佛在学术界中领袖群伦的地位,而又终极建立在学校本身的独立之上。换句话说,对着一个政坛领袖,他可以说他是政界的头领,但我也是学界的顶峰,互相尊重也互不相涉。
我们时常歌颂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但很少去谈学术界文化界的“界格”。“界格”说白了,就是学术文化相对的独立地位;正因其独立,一个学者的话才有了分量。我们愿意相信他的发言、他的研究,信服的是学术本身的逻辑,以真理的追求为目标,而非大量以取悦政治人物的喜好为原点。毕竟政治的逻辑和学术的逻辑是两套不同的逻辑。政治、经济、学术和文化等领域的分化发展是现代性的标志成就,显然它们彼此相关,但没有任何一个领域可以完全吞没另一个领域,也没有任何一个领域的逻辑可以完全取代另一套逻辑,更不可能让一套逻辑的目标成为所有领域活动的目标。大家口中常说的“政治是政治,体育是体育”,就是这种现代意识的体现。
萨默斯个案有趣的地方是他曾经“学而优则仕”(这是传统中国称颂的道路),官拜美国财政部长。但哈佛教员不会因此动摇要拉他下台的决心,正如当年他辞官回到校园出掌哈佛大学的时候,评论的说法是他“更上一层楼”了。不止哈佛,现代世界任何一所大学的校长和教授都不可能在名片上用括号标明自己的身份“相当于正局级”。也许中国是个例外。
浙江大学校长毕业典礼讲话 篇4
诸君之责任可分为两方面而言之。一方面,诸君学有专长,毕业以后,各尽其所能,以贡献于国家。抗战时候如此,抗战以后亦如此。1940年八九月间,英国Dunkirk撤退大军以后,德国大量轰炸。那时英国守军有训练者,只一军(Division)之众,飞机不过千架。那时RAF(英国皇家空军)能将德国轰炸机击退,丘吉尔所谓“Neverthere was in history so many owed so many to so few ”(历史上从来没有以这样少的人做出这样多功绩的)。而RAF制胜之重要因素,即为Radar(雷达)之发明。发明人乃一物理工程师RobertWatson Watt。
…… 以中国幅员之广,人口之众,百姓之穷,战时、建国到处需人。在遵义,吾人举目社会上应改进之事正多。比如,此间枇杷只是一张皮包了一粒骨,每一个学园艺果木的人应该自己负责起来,把它改良。此外,如人民衣着的褴娄,农夫依天吃饭,不讲卫生,以蚤虱之多,识字之少。所谓范文正公当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此是诸位份内的事,责无旁贷的。
诸位除掉了是一个专门有训练的人,为一个教员、学士、电机工程师、生物学家、果树专家而外,同时也是一个国民。所以你们既是大学生,也有比普通人民较大的责任。在现代世界,你们得认清三点:
(1) 知先后。军事第一,是我们现在的口号,此在战时各国皆然,夺取胜利。……抗战如此,建国如此,我们不能不分最要与次要。……小而言之,一个学校,一家公司,甚至一个人的作事、读书,统要有先后,然后能计划。《大学》里头第一章就说“物有本末,事有始终,之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校长开学演讲 篇5
9月,大学纷纷进入开学季。北大、清华、上海交大、复旦、武大等知名大学的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演讲稿逐渐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开学典礼上的校长演讲被誉为新生的“大学第一课”,他们讲话的内容、风格、气势、风度,都会直接影响新生们对大学的观感,其价值观、理念也会辐射到社会,正如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今年开学典礼上所言:“在我看来,开学与毕业是一所大学最具魅力的时刻,它充满了无穷的可能,孕育着各种希望。所以,大学校长在开学、毕业典礼上的发言,也好像变成了一件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
今年,这些校长在开学典礼上讲了什么,讲得怎么样,唤起了学生的心灵共鸣吗,有什么新的想法和观念?最近,这些校长的开学演讲在网络上流传的同时,也在接受着社会舆论的审视和议论。
比起毕业致辞,开学演讲有点平淡
华中科技大学在9月10日举行了开学典礼,但这一次,校长李培根的演讲辞令人意外地没能迅速传播到网络上。
自2010年那次被掌声打断30多次的16分钟毕业典礼演讲后,“根叔”几乎成了有特点的校长讲话的代名词,其他高校校长讲得有新意或产生轰动,外界往往会评价说这位校长的讲话“很根叔”。
这一次,“根叔”的演讲稿虽没有流传出来,但他演讲时仍有众多媒体前往现场采访报道。据称,“根叔”这次讲的是“自由发展”,讲稿中44次提到了“自由”,并先后引用温家宝、马克思、康德、卢梭等人的经典表述,阐释学子们自由发展的重要性。
不过,这一回,“根叔”在演讲中没有一处使用到网络热词,新生们也没有掌声不断,更没有学子起立高呼“根叔!”
媒体因此评价道:“根叔和同学们今年都淡定了。”
“淡定”是今年大学校长开学演讲的主旋律。就记者所见,鲜有大学校长使用什么特别的表述,也鲜有人使用网络热词。正因如此,烟台大学校长房绍坤在开学演讲中表示希望同学们“做一个„高在人品‟、„富在才学‟、„帅在行为‟的„高富帅‟,做一个„“甜在学知‟、„素在举止‟、„纯在心灵‟的„甜素纯‟”后,引起了小小的轰动。
事实上,跟毕业典礼比,开学演讲的尺度会收敛很多。近年来流传较广的校长讲话,大多出自毕业典礼。像“根叔”在今年7月的华中科大毕业典礼上谈到了中国模式、腐败现象等现实问题,而开学典礼的演讲明显要“务虚”得多。
也许这正符合了社会交往原则:跟相处了几年的人讲话,总会比跟刚来的人讲话放得开。更何况大学生刚毕业时,激情满怀,斗志昂扬,如果还是四平八稳的“老八股”、“老三样”,只会让人觉得没劲。相反,那种既谈现实又论理想、既接地气又鼓士气,没有官话套话,全是新话、心里话、日常话的表达,很快能引起共鸣。
不过,开学演讲的相对“平淡”,也使得有人抱怨“根叔们过于把注意力放在毕业典礼上了”,“这些风趣的能让学生们有感觉的导师性演说,如果能在开学典礼上呈现,或许对学生们的影响完全不一样,开学典礼上更需要倾听一场难忘的演讲。”
开学演讲少不了励志主题
面对数千青葱少年,大学校长们都急于要让这群刚刚脱离高中生涯的新人树立对大学和大学生活的认识,所以,介绍校园、校史和杰出校友,经常会占据开学演讲的很大一部分。有中国最美大学校园之誉的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就在演讲中用了约四分之一的篇幅称颂“珞珈之山,东湖之水,山高水长,流风甚美”。坐拥“一塔湖图”的北大校长周其凤则自创了一句流传颇广的“大美北大,无由不爱”。拥有“荷塘月色”等胜景的清华校长陈吉宁,也用
了两长段阐述“的确清华是最美的”。
杰出校友是每个校长都喜欢在演讲中列举的,除了举出公认的博学鸿儒或功成名就之士外,记者发现,为加强“贴近性”,校长们也开始注重讲述在校生的故事。
像陈吉宁,在讲述一众名人校友故事时,也特意告诉新生,航天航空学院的杨锦同学在参加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时,用微纳米颗粒做出了一种“永久的泡泡”。武大李晓红校长列举的好几位在校生,甚至不是在学习或科研上表示突出的,他称颂他们在社团活动中表现卓越。也有不讲校史的,如上海交大校长张杰,他在这所以理工科见长的大学讲了个很“文艺”的主题:《闻道 问道 悟道》,以此来阐释他眼中的“大学之道”。
复旦大学的校长杨玉良走的也是“文艺”路线,这位担任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的中科院院士,一直都强调大学要坚守学术精神和学术传统,他的演讲题目叫《重温关于大学的常识》,一看就知道他是想重新打捞已经被淡忘的大学精神,重申大学本质。
对于孩子们怎么上大学,校长们各有指导。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告诫新生们“大一”不是“高四”,要他们想一想大学与中小学到底有什么不同,他给出的答案是“自主性”上的区别,大学要求同学们自主学习、独立生活、全面发展。陈吉宁则在《如何让大学生活更有意义》的主旨演讲中,建议天之骄子们学会“做人”、学会“独立”、学会“珍惜”。李晓红则要求新生们做“心胸宽阔、昂扬向上,追求真知、求是拓新,情趣广泛、智慧博雅,眺望世界、敢于担当”的“四有”武大人。
还有校长在演讲中发表承诺,像北师大新任校长董奇就再次强调了“四不原则”:即:不申报新的科研课题,不招收新的研究生,不申报任何教学科研成果奖,个人不申报院士。强调自由发展和独立思考
在今年的开学典礼演讲中,像“根叔”一样,有多位校长都谈到了自由发展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据报道,“根叔”对“自由发展”的表述是这样的:在大学的自由发展意味着“成为你自己”。“但„成为你自己‟绝不只是有好的成绩,这意味着你要有自由意志,要有独立的人格和鲜明的个性。”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某种工具,而是让学生自由发展,“这样你们才能成为有活力、有创造力、有鲜明个性的人。”
他还在演讲中引用了温家宝总理的表述“大学就该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表达”称,华中科大将创造条件让学生们自由发展。
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曾在微博上感叹道,在今年众多的大学校长毕业演讲中,唯有陈吉宁校长告诫学生要“不唯众、不跟风,不在意在普通的道路上是否比别人走得更快,而是具有从容地行走在无人知晓的荒原上的勇气”。王旭明说:“陈校长一席话值得所有大学生记住,当下稀缺几无呵!”
8月16日的开学典礼上,陈吉宁再次冀望新生们“学会„独立‟,能够独立生活,善于独立思考,养成独立人格。”这种表达与1个月前的演讲内在精神相贯通。
他说:“陈寅恪先生讲„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倡导的就是独立思考、独立人格……独立生活是一种自主、自立的生活态度,让大家能够独自面对和处理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和选择。独立思考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让大家遇事不跟风、不盲从、不随波逐流。独立人格是一种不依附他人和权威,具有自我人性与追求的精神品格。只有学会了独立思考、具备了独立人格,才能帮助你们激发好奇心、启迪想象力、建立批判性思维,才能促使你们真正走向成熟,也才意味着你们可以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
孔子和蔡元培被校长们引用最多
近年来,由于社会对大学校长演讲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也有人在总结成功的校长演讲所需要的技巧,比如加入动人的回忆,新潮的语句,善于引经据典,增强演讲内容的时效性
与针对性,等等。
记者特意留意了校长们引经据典的情况。这一次,上海的两所大学——复旦和上海交大又出现了相似性。
以引用的文字数量论,复旦的杨玉良校长引用的最多,光引用蔡元培的表述就多达4处,最长的一处达300余字。杨校长自己也称,他的演讲“更主要是引用先贤们的话。我认为他们说得都很精辟,毋须太多的诠释。”
以引用来源论,上海交大张杰校长走在了前面,一共有11处,古今中外都有涉猎。比如,他从《易经·泰卦》中的“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来阐释校名的由来,以美国著名思想家艾伦·布鲁姆的“大学是一个以理智为基石的国家的神殿”来阐释什么是大学,演讲末尾,他更是引用北宋大儒张横渠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来描述他对大学教育的最高向往。
陈吉宁也引述了多位名人的表达,如曹禺、陈岱孙、季羡林、朱镕基、陈寅恪、杨绛、钱钟书等,这些人有个共同的特点,全都是清华大学的校友,既无古人,也无外人,展现了清华人才之盛。
大学校庆校长致辞 篇6
光阴流转,岁月如歌!在这阳光灿烂的五月,xx理工大学迎来了建校55周年华诞!我们谨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和全体师生员工,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校建设与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1956年,为适应xx经济社会发展需要,xx省济南农业机械化学校在紧迫简陋中创立,成为学校事业发展的开端,开始了在曲折中探索前行的艰难办学历程。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响应国家号召围绕农机行业办学,到六十年代克服重重困难办学求存,到七十年代拨乱反正重获新生,再到八九十年代深化改革开拓创新,xx工程学院在宏大的时代背景下几度起落,几迁校址,数易校名,曲
折发展。1998年,由原xx师范专科学校、xx建材工业学院分院、xx市职工大学、xx广播电视大学合并组建的xx学院以崭新面貌跨入了xx省普通本科高校行列。步入新世纪,xx工程学院与xx学院合并组建xx理工大学,开启了学校飞速发展的新纪元。xx理工大学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是适应xx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成长的历史,是伴随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而不断壮大的历史,是一部几代xx理工大学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奋进史,是一部xx理工大学人胸怀理想、励精图治的创业史!五十五载砥砺奋进,五十五载春华秋实!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了xx理工大学人豪迈奋进的创业豪情!掀开了xx理工大学跨越发展的崭新篇章!全体xx理工大学人植根学校深厚精神底蕴和优良传统,用卓越智慧和不懈努力,奉献,务实,创新,突破,共同谱写了xx理工大学发展史上的精彩华章!55年来,学校始终牢记人才培养
任务,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全面实施“质量立校”战略,加强教学基本要素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模式,设计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成为xx省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从成绩卓著的专家学者,到扎根基层的技术人才;从掌舵企业的管理精英,到蜚声海外的体育健儿,十几万毕业生遍布全国、世界各地,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在发展事业中实现自身价值,为母校增光添彩。2007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被列入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0年,成为全国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55年来,学校始终牢记科学研究责任,坚持“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大力实施科研强校战略,不断加强重点、特色学科建设,积极开展项目研究,着力推进成果应用,在农业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车辆工程、电气工程、生物化工、矿物资源、材料科学与工程、产业经济等领域,初步形成了学科特色和科研优势,成为区域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力量。“十一五”以来,学校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近700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类国家级项目等85项;荣获各级科研奖励近500项,其中2006至2009年,连续四年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009年,学校顺利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55年来,学校始终牢记服务社会使命,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主动对接地方发展重大战略,探索创新校地、校企合作机制,形成了鲜明的服务理念和深厚的服务传统,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几年来,学校先后与胜利油田、齐鲁石化、xx铝业、新华制药、鲁泰纺织、北汽福田、中国重汽、五征、时风等大
型企业集团建立了实质合作关系,与济南、青岛、xx、德州、滨州、烟台、滕州、招远等市、县,开展了全方位合作,联合成立了50多个研究机构。国家工业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xx工程技术研究院、xx低碳经济技术研究院、招远工业技术研究院、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等成为校企合作的重要标志。回首过去,我们深味创业的艰辛、发展的坎坷和成功的欣喜;展望未来,我们满怀自信的豪情、美好的憧憬和无限的希望!当前,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相继召开,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先后颁布,高等教育步入内涵发展的快车道。以顺利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为标志,学校发展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进入到一个战略发展的关键时期。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学校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根本任务,以学科建
透视大学校长的“遗憾” 篇7
在我国, 每年都有大学校长离任并发表离任演讲, 为什么唯独“根叔” (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李培根) 的“遗憾”体演讲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与热议?事实上, “根叔”一举成名源自华中科技大学201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致辞, 短短16分钟的演讲被掌声打断30次, 7700余名学子起立高喊“根叔”。在2000余字的演讲稿中, 把4年来的国事、校事以及俯卧撑、躲猫猫、蚁族等网络热词融合在一起, 划时代地改变了校长演讲的刻板印象, 也给公众留下了温馨的记忆。也因此, “根叔”体毕业典礼致辞一时间被很多校长模仿。2014年3月31日, “根叔”在卸任校长职务的离任演讲中, 一口气讲出了19个“遗憾”。“根叔”一反官话套话的“遗憾”体离任演讲, 再次受到公众关注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对此, 社会舆论普遍给予了赞誉, 许多人认为, “根叔”的19个“遗憾”是自己的遗憾, 也是大学的遗憾, 更是高等教育甚至是社会的遗憾……而造成“遗憾”的因素有个人的, 也有教育体制的, 还有社会环境的……笔者倒认为, “根叔”作为校长的“遗憾”体离任演讲的背后, 有需要深入解读的五味杂陈。如果任由“遗憾”体离任演讲成为校长模仿的时尚, 那才是我国大学甚至社会的最大遗憾了。
一、壮志未酬留“遗憾”
“根叔”的“遗憾”是个人的遗憾还是职责的遗憾?“上任之初, 曾对几位资深学者和老领导说到, 我有一个心愿, 就是希望在任期内能使学校的风气变得更好一些。希望在我们的校园里充满学气, 有简单的文化, 遗憾的是我没能做到这一点。在这个校园里还是多了一些官气, 少了一些学气。”尽管“根叔”表达了个人心愿未了的“遗憾”, 没有涉及校长职务职责之类的官话, 但作为官员的“根叔”显然实现了任期目标, 应该没有什么遗憾可言。如果“根叔”因个人原因未尽职尽责, 那就是失职, 早被问责而无机会表达“遗憾”了。
“根叔”的“遗憾”也不是毫无个人原因的, 如在自由、良知被某些僵化意识所遮蔽时, 仍不闻不问, 即便对于希望有一点涂鸦自由的学生, 也没有公开发出任何声音。但是, 更多的还是一种传统惯性使然, 背后是各种各样一时难以改变的体制积弊在作祟。也就是说, “遗憾”的根源深藏于大学积弊之中———大学行政化、教育功利化、学术浮躁化、学位商品化, 以及体制的僵化、现实的困境……这些都不是仅凭校长尽职尽责所能改变的。“根叔”问得好:“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最保守的那块领地——教育, 即将告别什么?中国的教育将抵达何方?”
“根叔”作为校长, 他试图壮大薄弱学科、让教师更有尊严、扫除校园官僚积弊、去行政化、革新课堂、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可这些或宏观或具体的愿望, 在面对无处不在的权力、盘根错节的利益、保守僵化的传统时, 不得不为协调利益关系而奔波, 不得不将所有的努力和精力耗尽在“无谓的微妙”之中。“根叔”的这些“遗憾”何尝不是大学人的愿望, 又何尝不是这个时代的大学的殷切期盼?面对我国大学改革中的重重困境, 不是迫切需要更多既勇于表达又敢于实践的睿智校长吗?
二、责任担当表“遗憾”
“根叔”坦诚地说:“我感到遗憾, 大学的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当有些人不得不去琢磨、窥视甚至制造微妙时, 多少精力、努力都耗散在那些无谓的微妙之中。”从这些“遗憾”可以看出, 作为校长的“根叔”不犬儒、不媚权, 更不以官员的行政思维反省大学的问题, 却积极倡导大学要有独立精神和自由表达。但遗憾的是, “我没有做出实际意义的努力。当自由、‘实事求是’的欲望和良知被某些僵化的意识所遮蔽时, 作为校长的我还是不闻不问”。这是直抵灵魂反省大学, 也是负责地告诫社会。
虽然“根叔”的“遗憾”是在反省大学, 但更多的是关乎教育思想, 狠狠地击中了我国教育的弊病。这是“根叔”的清醒之处、可贵之处。“根叔”希望学生“真正地思索人的意义、民主的意义、把权力关进笼子的意义!为了未来, 学子们需要何种思想前瞻?需要怎样的思想储备?而不能仅仅满足于现实中的或者当下流行的价值观。在对过去与未来的责任这一点上, 我做得太少, 于此只能感到遗憾”。事实上, 要实现人的现代化, 不是“根叔”一己之力所能及的。但全面深化教育改革, 不断推进人的现代化, 有赖于“根叔”式的反省精神。
“根叔”以校长身份敢于揭示这些“遗憾”, 是对知识分子的担当与人文情怀的诠释。“有的人做学问, 行忽悠之能事, 或应景, 或奉命, 有奶便是娘;有的人风骨全无, 媚态几许;极少数人甚至违规违法。在他们那里既没有学者的斯文, 更无士人的高贵与尊严。所有这些趋利而忘义的现象虽发生在少数或个别人身上, 却并不鲜见于我们的校园。我看到了, 却无良策, 惭愧啊!”大学校长对于大学问题的认识之深, 远超社会公众对大学问题的认识。即便“根叔”凭借一己之力不能作出什么改变, 但能够坦诚地告诫社会, 也不失为改革积累共识之举。
三、仰望星空度“遗憾”
“根叔”在任校长时的2013年5月16日, 曾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我心目中的大学》。该文认为, 大学教育者要真正怀着对生命的敬畏, 对学生的心灵开放, 让学生自由发展, 让学生“成为人”。欲使学生自由发展, 教师先得自由发展, 还要多几分斯文、几分学气。理想很丰满, 现实太骨感。“根叔”的“遗憾”更多的是, 他个人基于对大学理想而发出的现实感叹。如果说以主流形象示人的“根叔”, 代表了体制内大学校长所能达到的高度, 那么“遗憾”则能度量出大学改革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根叔”在任校长时的2014年1月6日, 曾在《中国科学报》上发表《人的现代化是教育永恒主题》。文章认为, 大学应该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关注未来的发展趋势。当今部分学生中存在的沙粒化迹象是令人担忧的。这些学生仅仅只是关注自己的未来, 对国家和社会的未来麻木不仁, 蜷缩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有学者则认为, 对于体制内拥有行政权、学术权的校长来说, 一边质疑大学存在的问题, 一边任由问题继续存在、发展, 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问题。
陶行知说过,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想要评论一个学校, 先要评论它的校长”。“根叔”说:“很多教育家和社会的有识之士都认为, 大学该有独立精神和自由表达, 我很赞成!然而, 遗憾的是, 在这一点上我没有做出有实际意义的努力。”面对教育体制与现实困境怎么办呢?“根叔”给出的答案是:“其实, 要改变这一现状无关乎意识形态, 只关乎实事求是。”有学者认为, 面对大学的现实困境, 那些只矫情地表达内心遗憾而缺乏行动者受到赞赏, 才是大学甚至社会的最大遗憾。
四、脚踏实地识“遗憾”
事实上, 一所大学乃至一个社会的文脉, 会在大学校长身上得以集中体现, 他们不单纯是管理者, 更具备精神纽带的作用。有学者认为, 近代以来的知名大学校长, 往往是被放在思想文化历史的意义层面来书写的, 正如蔡元培、梅贻琦、张伯苓这些名字蕴含着深邃的历史记忆。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历史进程中, 不乏优秀校长的个人努力。但是, 令人遗憾的是, 这种努力带着鲜明的个人印记难以常态延续, 因为当今充满热情投身教育改革者寥若晨星, 而讲为官之道致力于仕途升迁者却大有人在。
“根叔”在任校长时的2012年5月28日, 曾在《光明日报》在发表《予大学以更大担当》。文章认为, 近年, 国家希望大学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大学理应多方位引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熊丙奇先生认为, 大学的问题不会因“根叔”个人的认识与演讲而减少, 大学进步的关键是大学校长的自觉自强。如果很多校长在任难有建树, 却在离任后表达遗憾的状况不改变, 大学必然平庸和堕落, 进而会使整个社会了无生机。校长其实是推进大学改革的重要力量, 只有在任上积极作为负重前行, 才能减少离任时的遗憾。
“根叔”任校长9年, 不仅在华中科大留下了深刻的个人烙印, 而且对我国高等教育也产生了影响。“根叔”的“遗憾”大多是我国大学以及教育的共性问题。一些“遗憾”可以由更多的“根叔”或“根叔”的超越者去弥补, 而一些“遗憾”只能留待教育体制层面的革新去消解。“根叔”说, “我得继续求索, 未来我将与大家一起, 为崛起的华中科大, 为独立、自由、责任的华中科大而祝福”!接过“根叔”的“遗憾”, 为减少“遗憾”而行动起来, 这是我国大学校长的担当, 也是社会的期盼。
五、继往开来话“遗憾”
“根叔”说:“纵然过去的几年留下诸多遗憾, 但未来国家及其教育的深化改革使我们充满希望, 新的领导班子也会带来新的活力与气象。我完全相信, 新班子会很快地消除因为我的能力问题给学校带来的遗憾。就让你们的遗憾随培根而离去, 让你们的希望随新校长而到来!当然, 我更希望, 党和政府能够逐步消除并非仅存在于华中科大中的那些遗憾!”“遗憾”是“根叔”离任留下的未竟之事业, 也寄托着“根叔”与公众对于新任校长的期待。
今天的华中科技大学, 新增了一栋又一栋教学楼、实验大楼。然而, 我们也欣慰地看到, 1979年落成的5层行政楼始终未新建, 校长的办公室仍是水泥地面, 没铺地板、地砖, 门仍是当年的简易木门, 窗户也是当年的栅栏式窗户。在当今许多大学校长官派作风盛行的背景下, 虽华中科大校长官至副部级, 但从朱九思、黄树槐、杨叔子、周济、樊明武、李培根到丁烈云, 几代校长却一脉相承地坚守着“孺子牛”作风, 这种作风必将成为华中科大发展的精神财富。
大学校长的秀场 篇8
北大校长给母亲祝寿,跪拜痛哭,本是私事,但经网络一传播,变为了公众事件。有网友赞北大校长孝顺,并将其与北大自主招生有“举孝廉”的要求联系起来;有网友则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周校长“作秀”、“炒作”—跪就跪呗,为什么还要发新闻,还要报道?西安一网友就说:校长大人,尽孝应该用心,不是用膝盖作秀。尽孝是你自己的私事,没有必要广而告之 。
周校长是否有“炒作”之意,不得而知,但在网友中产生“炒作”的质疑,这与近年来大学校长大行“作秀”之举有关。
比如,最近一段时间来,针对大学毕业典礼上,大学校长“卖萌”秀网络潮语,很多网友就纷纷“吐槽”,觉得校长们“作秀”,听到网络潮语从校长嘴里蹦出,浑身起鸡皮疙瘩—这也难怪,如果校长平时与学生接触少,不使用微博,也不在学校的BBS发帖,突然在公开场合念出秘书写的含有大量潮语的稿子,是很难让人消化的。
在走秀方面,北大是有很多先例的。以周校长的前任许智宏校长为例,早在2008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他就在新年晚会上为师生献唱一曲《隐形的翅膀》。当时,这首歌赢得了全场喝彩,也赢得了舆论好评,多赞许校长“亲民”,可后来,可能是得许校长的启发,“秀才艺”被很多大学校长跟风效仿,诸如,一所大学的领导班子戴着耳机站在麦克风前演唱歌曲;南京大学校长在一仪式上系着围裙大“秀”厨艺,等等。走秀多了,网友们新鲜感过了,也就觉得腻了。其中,去年周校长作词的《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引爆”网络,被网友称为“神曲”,更把舆论对大学校长“作秀”的质疑推到高潮。
当然,如果大学校长平时治理大学有方,偶尔来一点才艺展示,网友们出于对校长的喜爱,会觉得校长“可爱”的。大学校长被质疑“作秀”,乃因治理大学方面,鲜有让大家看到亮点的,“笑点”和“雷点”倒是不少。就像周校长,在任内,“雷翻”公众的,除了那首口水歌,还有他对美国教育“一塌糊涂”的评价,以及他支持在北大推行“会商制度”。
还有北大老校长许校长,在任内大赞“985”工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工程),曾多次公开称,北大在2015年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而在卸任之后,却马上转了一个调,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说,“我们在进步,国外的大学也在进步。我没听过哈佛大学校长讲,哈佛就是世界一流大学。‘985工程’的建设有些急功近利的味道。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甚至都不是一代人、两代人就能完成的。”我们相信许校长退休后说的是真话、实话,那么,为何在任内不把这些话大胆说出来呢?这不是想在任内任外都得好处吗?—在任内说奉承话,是为了谋求学校利益,得到国家的巨额投资和自己的位置,在退休后说实话,是为了获得声誉和“口碑”。这种截然不同的做法,只会加重办学者的犬儒主义,左右逢源。
所以,联系到一众大学的表现和周校长的雷人雷事,网友怀疑“炒作”,也是情理之中。在孝道方面,北大去年将孝敬父母作为校长实名推荐的硬条件之一,也被网友质疑为炒作,空有噱头。因为从操作层面分析,这根本就难以操作,比如,一个学生为努力考上北大,几年住校不回家,他是孝敬还是不孝敬?放在周校长身上,他跪拜母亲给人孝敬之感,可他母亲80大寿不回家,时隔10年才回家,这算孝敬吗?是什么伟大的工作让他抽不开身呢?
大学校长就职讲话 篇9
长春理工大学校办编年来所给与的支持和信任。 校长的班,既高兴又有压力。 成员一道做到:
1首先,感谢省委、省政府、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领导对我的充分信任,把这么重要的担子交给了我。其次要感谢姜校长和以姜校长为核心的校领导班子多年来所给与我的培养、关心、爱护和为我个人成长所创造的条件。另外,我还要特别感谢全校广大干部和教职工多长春理工大学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姜校长亲自设计和指挥下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无论是教学、科研、学科、社会地位、国际影响以及其他事业都达到了最辉煌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接过姜在这里,我郑重表示,我将以对长春理工大学发展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在上级组织和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尽职尽责,团结班子全体第一,坚持几代校领导班子多年来形成的办学理念,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研究教育理论、教育规律,与时俱进,大胆创新; 第二,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深入开展长春理工大学发展战略研究,抓住一切发展机遇,时刻牢记王大珩老校长“实事求是、审时度势、传承辟新、寻优勇进”的教导; 第三,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到教学、科研、管理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搞政绩工程,不搞形象工程,为长春理工大学长期、稳定、快速、可持续发展,搞好内涵建设,强化管理,加强教学、科研、学科的基础能力建设;
第四,坚持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良好的工作作风,加强班子廉政建设,坚持政务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与批评,维护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在实际工作中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五,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研为支撑的长春理工大学校办编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教学型大学转变的伟大目标; 学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的大力支持和拥护。 我十分清楚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全校教职工给予我的厚望。
【浙江大学校长】推荐阅读:
浙江省中小学校长培训09-24
【浙江师范大学专业】浙江师范大学招生网站-浙江师范大学分数线11-08
浙江浙江大学医学院11-27
浙江大学01-23
浙江大学硕士08-16
浙江大学大学物理实验10-28
浙江工商大学自考07-24
浙江农林大学党校08-27
浙江工商大学旅游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