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门常用公文写作--关于领导讲话稿的写作(共7篇)
组织部门常用公文写作--关于领导讲话稿的写作 篇1
组织部门常用公文写作(2)--关于领导讲话稿的写作
下面讲第二个问题:组织部门几种常用公文的写作要领
中办发〔1996〕14号文件《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党的机关公文包括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等十四种。这十四种公文是法定公文。
除上述十四种法定公文外,作为组织部门在工作中,还经常使用诸如领导讲话稿、调查报告、汇报材料、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经验介绍、信息简报、会议记录等非法定公文。这些非法定公文与法定公文同等重要。
今天,我重点就组织部门平时常用的领导讲话稿、汇报材料、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调查报告、经验介绍、信息简报等七种公文的写作要领讲解一下。
(一)关于领导讲话稿的写作
在日常工作中,领导讲话稿的使用频率很高,使用的范围很广,发挥的作用也很大。我们每次阅读一篇优秀的领导讲话稿,都会从中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声音,感受到时代的号角、历史的脉搏和人民的心声。从一些卓越领导者的讲话中,都不难看出其中蕴涵的不同凡响的力量。如毛主席的讲话生动诙谐、气势磅礴;邓小平的讲话绵里藏针、简洁明快;朱镕基的讲话机智幽默、谈笑风生;胡锦涛的讲话思维缜密、情理交融;温家宝的讲话温文尔雅、坦诚真挚。他们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讲话中都充分表现出了个人的魅力,使我们从这些领袖人物的讲话中体味出他们渊博的知识,高超的领导艺术,从而去追求睿智的人生,去呼唤奋斗的激情。同时,领导讲话稿的写作对于完善领导者自身形象,体现其工作成效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作为一名政治上成熟的领导者,都很注重讲话稿的写作。
讲话稿的结构,一般由标题、时间、称谓、正文几部分组成。正文又包括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1、领导讲话稿的标题。标题是入眼的第一印象,要给予高度重视。领导讲话稿的标题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单标题。由讲话人姓名、会议名称、文种组成,如《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也可以省略讲话人姓名,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另一种是双标题。写法是:将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概括为一句话或两三句话作主标题,再由讲话人姓名、会议名称、文种组成副标题,或由会议名称和文种组成副标题,然后将讲话人姓名再另起一行。
至于哪些讲话用单标题,哪些讲话用双标题,没有明确的规定,主要是看起草讲话稿人的爱好和讲话领导的习惯。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会议有两位领导讲话,重要领导的讲话用单标题,次要领导讲话用双标题。
在拟写双标题的主标题时,或揭示讲话主旨,或明确讲话的主要内容,或提示受众注意,或引发读者兴趣,总之,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1
拟写标题的基本要求8个字:准确、规范、醒目、精练。
所谓准确,就是在确定标题时要抓住讲话稿的内容和要点,准确地加以提炼,使题文相符,概括精要。
所谓规范,就是要合乎格式要求,根据不同类型的讲话确立不同类型的标题。所谓醒目,就是不抽象模糊,力求特色鲜明,感染力强。
所谓精练,就是标题语言应凝练概括,言简意赅,使人读其题而明其文、知其意。
2、领导讲话稿的称谓。称谓是指对受众的称呼,写在正文之前的顶格位置上,根据参加会议、活动和各种仪式的受众不同来确定,分别使用“同志们”(党的会议常用)、“各位代表”(代表大会常用)、“各位专家学者”(学术会议常用)、“女士们,先生们”(国际性会议常用)等。
总的要求是,称呼要适宜得当,不卑不亢。
3、领导讲话稿的正文。正文一般由开篇(引言)、主体、结尾三个部分组成。
(1)开篇。这部分虽然内容不多,表达比较简洁,但在文中处于特殊地位,具有引领全文,确定基调的作用。常见的开篇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开门见山式。即用简明扼要的一句或几句话点明讲话的主题,不绕圈子。一般比较严肃的工作会议或部署性、指导性会议常用这种形式。
二是综合概括式。用精练的语言将讲话的主要内容或基本精神进行高度浓缩,概要精当的表述出来。一些比较重要的部署性会议、指导性会议或交流性会议常采用这种形式。
三是提示说明式。在开头先把要讲的主要问题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一下,说明讲话的缘由和要点,以引起受众的注意,这种方式多在专题性会议、座谈讨论会议中出现。
四是阐发意义式。一般适宜于一些重要的部署性、总结性、交流性和礼仪性会议。就是在讲话的开头既概括会议召开的背景,又全面阐明会议召开的意义。
五是开启作结式。先将讲话全文的主旨或结论置以开篇,然后在正文的主体中用事实和依据分别予以分析和说明。一般礼仪性讲话和总结性讲话常采用这种开头形式。
六是自然入题式。开头先说几句“题外话”,将听众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吸引过来后顺势进入正题,这种开篇方式比较适宜于座谈、研讨会议。
七是礼貌祝福式。就是在各种不同的礼仪场合,如表彰庆功会、欢迎欢送会、节日庆典会上对讲话受众或表示祝贺,或表示欢迎,或表示诚挚的慰问,起到宣传教育、鼓舞人心的作用。
(2)主体的结构安排。这是讲话稿的核心部分,应写得充实具体,条理井然。鉴于领导讲话稿特殊的实用功能,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形成了基本固定的结构形式,一般包括横向式、纵向式、总分式和纵横结合式4种结构形式。
第一,横向式结构,也称并列式结构。即在讲话稿的开篇,以寥寥数语阐明讲话的背景、目的、意义后,直接展开各部分的内容,各部分内容之间在逻辑上呈横式关系。部署性会、指导性会、总结性或表彰性会议常采用这种结构形式。
第二,纵向式结构,也称递进式结构。是指讲话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和人们的思维习惯,将其结构安排得循序渐进,层递有序,在叙述论理的过程中,不断使讲话主旨得以确立和深化。部署性、指导性、座谈会议以及领导干部就职、述职讲话常采用这种形式。
第三,总分式结构,具体可分为两种形态,即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以前者
居多。先总后分一般在开头部分对讲话全文进行总的概括,明确讲话的主要内容、基本观点或总体评价,然后以此为中心分别进行阐述和说明。总结式讲话、经验交流式讲话常采用这种形式。先分后总的结构方式,即先进行分述铺垫,最后进行总结。这种结构形式的好处是把最重要、最核心的结论性意见或评价安排在结尾,起到余音绕梁的作用,产生较强的说服力与震撼力。
第四,纵横结合式结构。这种结构形式是在纵式、横式结构的基础上,将二者很好地融合起来,形成纵中有横、横中有纵,彼此交错的结构方式。一般内容比较丰富、篇幅较长的领导讲话常采用这种方式。这种结构安排,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认识事物的规律,也符合讲话层序分明的表达习惯。可使讲话议题集中、主旨突出、条理清楚、说服力强。
(3)结尾。相当多的实用文体都不一定要有结尾,但讲话稿不同,它一定要有一个结尾。否则,听众会认为,××领导还没有讲完怎么就转身下台去了?
结尾部分写得好,能给听众以完整的印象,使人们能从即将结束的讲话中受到启发,开阔视野,明确方向,增强信心。结尾一般应根据讲话内容的需要,或总结概括,提纲挈领;或自然作结,干净利落;或深情寄语,提出希望;或抒发感情,表达心愿;或强调意旨,引起重视,使讲话充满号召力和感召力。
写结尾要注意两点:
首先,结尾要结在必然收束的地方。主要内容表达完毕了,主体部分结构完整了,文章就到了要结束的地方。这时如果还不结束,听众就会不耐烦。反过来,如果内容还没表达完,主体还不完整,既使有一个专门的结束语,文章也不完整。
其次,可采取自然结束和专门交代两种结尾方式。自然结束不用专门的结束语,但听众都能听得出来,讲话到这里结束了。专门交代则使用模式化的结束语。
(4)领导讲话与工作报告的区别。从广义上说,工作报告也是领导讲话的一种。但具体分析,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领导讲话一般是指各级组织的领导者在各种会议上或公众场合,就某项工作或某一问题表明其基本态度或提出工作要求的应用文。
工作报告是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在重要会议上向与会者就一个时期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安排部署时使用的应用文。
一般的专题性会议不需要工作报告,只要有领导讲话就可以了,而重要的工作会议既有工作报告,又要有领导讲话。
工作报告侧重于对工作的全面总结和安排部署,而讲话则是就某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加以强调或阐述。
4、领导讲话稿的起草要求。由于领导公务繁忙,大部分领导讲话稿都要用工作人员来起草。
各位组工干部,在起草讲话稿时,要注意做到“三要”,把握“两度”。“三要”:
一要领会意图,进入领导“角色”。领导讲话是体现领导思路、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方面,往往涉及领导的政治观点乃至立场。这就要求起草讲话在立意上要尽可能地体现领导意图。具体地讲,就是要求我们在写作构思时,应迅速进入“领导角色”,站在领导的高度考虑应讲些什么,“不在其位,学谋其政”。起草讲话的内容,一是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中去把握,二是从上级会议精神和相关指示中去理解,三是从讲话的领导一个时期的重大活动中去捕捉,四是从讲话的领导关注的热点、思考的难点和强调的重点中去领悟,五是从当地的实际情况中去发掘。
二要胸怀全局,当好领导“外脑”。领导讲话,总是围绕核心内容,站在全局高度发表意见和提出要求。因此,当你为领导起草讲话时,一方面,要胸怀全局,既要善于围绕关键性问题讲意见,还要善于围绕倾向性问题提要求。要知道,领导讲话越能抓住倾向性问题,就越有针对性、越能引起听众共鸣,也越有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要当好领导“外脑”,即善于发挥执笔“三分主”的优势。做好“三分主”,贵在布局谋篇要推陈出新。领导讲话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发人深省,打动与会人员,也才能更好地传达领导的意旨。在起草领导讲话的创新上,一是创新立意,二是创新观点,三是创新结构,四是创新语言。在讲话的语言上,要做到概括、严密、形象、恳切、通俗、有鼓动性。
三要突出个性,符合领导“口味”。作为领导讲话的起草人,你一定要透彻了解领导的个人特点以及文风爱好,这样才能做到因人而异,写出符合领导个性特点的讲话来。同时,要针对听众的不同身份,适当引用符合听众口味的名言俗语,并穿插一些听众喜闻乐见的典型事例,以拉近讲话的领导与听众的心理距离,使讲者“动情”、听者“入神”。要知道,不管是哪一类型的领导,都希望自己的讲话体现很强的思想性、具有极大的鼓动性。因为讲话思想越深刻,听者就会越入神;鼓动性越强,聆听效果就会越好。
“两度”:
一要选准角度。和其他文章一样,每一篇领导讲话都有一个最佳角度,角度选准了宗旨才能突出,角度选不准,宗旨不突出,就会落入泛泛而谈、没有新意的俗套。如何选准角度呢?一般的做法,一是根据会议的内容来选。这个会议的主题是什么,领导怎样讲能达到最佳效果,怎样讲最能打动听众等因素,要综合考虑,然后确定领导讲话的角度。二是根据领导在会议中所扮演的角色来选。同一领导在不同的会议或场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不同职务的领导在同一场合扮演的角色也不相同。在起草领导讲话时,要根据其在特定的会议或场合中扮演的角色来确定讲话角度,使领导的讲话符合会议的主题、符合其在会议中的角色,防止喧宾夺主或相互撞车。三是根据工作的内容来选。领导讲话一般都是对某一项工作或某一项任务的强调。每一项工作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重点,这个规律和重点就是领导讲话的角度。起草领导讲话要紧紧扣住工作的重点,阐明其规律,晓之以厉害。
二要把握尺度。起草领导讲话把握尺度很重要。什么领导讲什么话,什么场合讲什么话,都有讲究。生活中常有这种现象,布置某一项工作,会议开了,领导讲了,就是落实不到位,原因固然有多种,但与领导讲话尺度把握不准、不切实际有很大关系。因此,在起草领导讲话时,一是领会意图,根据领导职务把握尺度,防止将上级领导的讲话改变一下称呼,让下级领导一样讲,做官样文章。二是根据工作的重要程度把握尺度。召开会议的目的是什么,部署的工作在全局中的位置怎样,领导讲话如何强调,强调的力度有多大等都要心中有数,要有度、有分寸。三是结合实际把握尺度。领导讲话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符合本地单位的实际,不讲大话、空话,不讲不切实际的话,不讲过头的话。
组织部门常用公文写作--关于领导讲话稿的写作 篇2
一、积极动脑思考, 扎实打牢基础
一般来讲, 撰写例行会议上的领导讲话稿, 会议主题和领导意图也比较容易把握, 由于准备时间充分, 收集的素材范围很广, 能够从不同角度阐述问题, 文章相对好写。然而, 大部分情况是临时会议或即兴讲话, 准备时间仓促, 如果没有扎实的积累和较好的文笔, 按时交稿就比较困难, 即使勉为其难, 文章大都也不尽如人意。所以必须早动手早准备:一是察言观色、换位思考。从领导日常言行举止中, 揣摩其思考方式和办事特点, 尤其对其强调和关注的重点问题要特别留心, 这样在写讲话稿时, 才能从领导的角度换位思考问题, 做到文章的论调与领导意图基本一致。二是总结归纳、潜心思考。快速提高写作水平的一条捷径就是模仿借鉴优秀范文, 所以平时就要用心收集优秀文章, 分门别类地整理归类, 每隔一段时间拿出来看一看, 反复咀嚼消化, 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三是处处留心、独立思考。为了拓展视野, 做到与领导同步思考决策, 我们还需要紧紧围绕上级指示精神, 时时掌握部队作战、训练、战备等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 灵活运用辩证法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 由表及里挖掘本质, 从不同角度阐述、思考、解决问题, 写出的文章才能具有广度和深度。
二、抓住写作关键, 逐步修改完善
王国维把做学问分为三个境界, 诗意凝聚, 鞭辟入里。我认为写公文也是如此。第一阶段, 认真领会文章重要性。讲话稿特有的对象感和现场感, 决定它具有其它公文所不能比拟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能够直接反映出领导处事方式和办事特点, 许多官兵往往是从一篇讲话稿开始认识了解一名领导干部的。所以我们务必要高度重视, 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认真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第二阶段, 反复修改百折不挠。写文章“看似寻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 由于阅历浅、站位低, 文章往往观点狭隘、立意不够深远;由于思考问题、说话方式的孤僻习惯, 文章有时会逻辑不清、理解晦涩。所以必须谦虚地听取同事、领导的建议批评, 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意见, 通过对文章的删减、排序、对比, 不断使文章内容充实、结构合理, 更加符合领导的思路意图。这个过程是思想斗争最激烈和工作量最大的阶段, 却是写出一篇优秀文章的必经之路。第三阶段, 横向对比平分秋色。经过修改, 对比前后文章, 我们会发现修改后的文章整体性、逻辑性更强, 语言更加准确、具体, 并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也就真正进入了“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
三、端正写作态度, 培养扎实作风
写作在把握整体性的同时, 还应养成求真务实、严谨细致的作风。一是讲认真。毛泽东曾经说过,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讲话稿代表领导机关处理各项工作的严正立场和严肃态度, 不能有半点马虎, 务必要逐字逐句审核, 尤其是对一些模棱两可的新名词、新事物, 必须在弄清楚涵义之后方能使用, 防止张冠李戴, 闹出笑话。二是求务实。如果讲话稿中总是出现一些难以兑现、夸大其词、自相矛盾的话, 那么不论文章多么精彩华丽, 都会给人以言而无信、华而不实的印象, 长此以往, 领导机关的公信力、权威性必定会大打折扣。三是要严谨。讲话稿具有指导工作、宣传方针路线的作用, 必要时要奖励或批评某些具体的人或事。如果语言不严谨, 就可能造成歧义或误解, 既有损严肃性公正性, 也失去了扬善惩恶的目的。例如, 某领导在年底军人大会上论功评奖, 唯独没提到炊事人员。会后炊事班同志颇有怨言, 认为领导不够重视, 工作积极性有所下降。事后查明, 原来是写讲话稿中本来是“全团官兵”, 却写成“全团指战员”。其实“指战员”旧意确实是指指挥员和所有战士, 但为避免造成歧义, 用“全团官兵”不是更好吗?由此可见用词严谨是多么地重要。
浅谈领导讲话稿的写作要求 篇3
关键词:领导讲话稿 写作要求
领导讲话是领导组织公务活动的重要方式,是实施领导职能的重要途径,是总结推动工作的重要载体。领导讲话稿不同于一般应用文,具有内容的针对性、表述的口头性和受众人的现场性。领导讲话稿的写作是一门艺术,写作前要领会意图,收集材料,拟制提纲;写作中要注意技巧,把握好相关问题。
下面,就如何写好领导讲话稿及写作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与大家作一探讨。
1 抓好“三步走”
1.1 要准确领会领导意图。领会领导意图是写好讲话稿的关键。如何领会领导意图?最好是提前列好写作提纲和写作要点,尽量让领导亲自过目,这样可以抛砖引玉,知道领导想讲什么?什么方面的工作是这次会议的重点,从而较能准确地领会领导意图。
1.2 要详细搜集相关材料。一是坚持做好大事记,把自己每天所见、所思、所想以记流水账的形式记下来,尽量详细一些,防止“书到用时方恨少”。二是积累重要资料。主要是要对上级的重要通报、会议纪要和一些政策法规性的重要文件进行整理和积累,特别具有指导性的重要的文件和资料,应及时复印。三是每天要浏览上级和相关单位的网站,充分使用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优越条件,学会从网上搜集资料。
1.3 要认真拟制写作提纲。写作讲稿前先编写提纲,从全局着眼构思讲稿的内容和段落结构。编写的提纲要思路顺畅,纲目和结构清晰,层次整齐,段落衔接要注意逻辑思维,通篇浑然一体,切忌虎头蛇尾。
2 注意“七个问题”
2.1 谁来讲?讲话稿的内容和语言表述方式要根据领导的职务、年龄和社会资历而定。如果写的讲话稿格式死板、语言方式和内容千篇一律,会非常影响领导的社会形象和讲话效果。领导职务、年龄和资历的差异性是撰稿时必须要注意的。撰稿人只有区别对待,写出的讲话稿才更加符合领导的身份地位、年龄和阅历,才能真正体现出领导的管理能力,让人一听就知道是谁的风格。譬如领导一贯严禁沉稳,讲话稿就应该着重理论性,言辞一定中规中矩;相反,如果领导行事作风一贯雷厉风行,他的讲稿就不能春风细雨,言辞一定利落干练;如果是刚刚走马上任的年轻领导,其讲稿的语气和言辞应该委婉谦和;如果是资历深厚且上年纪的领导,语气和言辞必须严肃、大气,直截了当。
2.2 以什么身份讲?做领导少不了要讲话,有些重要场合更需要领导做“重要讲话”,这样的讲话就需要有事先准备的讲话稿作为参考。从讲话的场合、对象和用途来区分,领导的讲话稿可分为会议类、宣传类以及礼仪类三种。有思考,逻辑清晰,爱琢磨,是对写稿者的高要求。低要求是语句通顺,遣词造句没问题。另外,领导的身份、地位不同,讲话稿的写法也千差万别。写稿人要经常观察领导的工作和行事作风,以便讲稿内容更要符合领导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2.3 对谁讲?领导讲话是针对听众讲,因此讲话稿应该照顾听众的身份、资历和文化水平,讲稿内容应该易于理解。换而言之,就是针对不同的身份地位的听众写出风格和语言不同的讲话稿。具体来说,文化水平较高、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听众,讲话稿中可适当增加一部分理论分析性的内容,言辞要严肃得体,尽量在语言上多加修饰,突出领导者的文化底蕴;而文化水平较低的听众对于部分学术性词汇可能无法真正理解,那么讲话稿的内容就应该通俗一些,尽量使用浅显易懂的词汇,句子结构也不宜太过复杂,否则会给人“高处不胜寒”感觉。
2.4 在什么场合讲?撰写讲话稿时要考虑领导讲话的场合、听众数量,会议规模大还是小,是针对基层职工还是针对机关干部,是单纯的事务性讲话还是礼节性讲话。因为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听众需要有不同的讲话风格,讲话稿的写法也应该有一定差异。在严肃的场合,比如做政府工作报告时,领导的讲话稿就要言辞得体,但如果是一个离职的告别会,所撰写的讲稿就要给领导预留一部分发表个人见解的空间。
2.5 为什么要讲?撰写讲话稿前撰稿人应该深究领导的讲话的意图,也就是要明确领导讲话是基于何种目的。总的来讲,领导讲话的目的除了场面性的应酬,不过是表扬先进,批评落后,对工作偏差进行纠正,指导下一步的工作思路,有的也能根据现实情况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搞清楚领导讲话的意图以后,撰写讲稿时才有主心骨,这样写出的讲话稿才能符合中心思想。
2.6 与会人员想听什么?笔者发现,当前大部分领导讲稿都是套话连篇、八股味浓重,冗长枯燥、缺乏实效。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撰稿人怠工的不良现象。讲话稿针对的是不同的听众群体,因此一定要注意听众需求的差异化。撰稿时一定要认真思虑与会人员的社会地位和职务,考虑听众希望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这样写出的讲话稿才更有针对性。
2.7 讲话以后讲稿干什么用?如果要以文件形式印发或在报刊上发表,撰稿人就不能不考虑印发或刊发的要求。同时,在领导讲话结束后要按印发或刊发要求对讲稿做进一步修改,经领导审定后再印发或刊发。向新闻媒体提供的素材必须征得领导同意,千万不可自作主张。撰稿人根据讲话材料改写的新闻稿件,也要呈领导审查,以防报道失实引发麻烦。
参考文献:
[1]杨春魁.领导讲话稿写作问题浅议[J].办公室业务,2011(10).
[2]戴旭光.起草领导讲话稿的艺术[J].领导科学,2004(22).
组织部门常用公文写作--关于领导讲话稿的写作 篇4
--组织部门公文写作应总体把握的几个问题
前面讲了七种常用公文的写作要领,那么组织部门公文写作应总体把握那些要求呢?
下面我要讲的“七个写出来”,就是对公文写作的总体要求。
如果你出手的文章达到了这个要求,哪保证是“精品”;
如果你出手的每一篇文章都达到了这个要求,那么你就是机关的“大笔杆”了。
这“七个写出来”分别为 :一是写出思想水平来。二是写出层次结构来。三是写出大量信息来。四是写出特色风格来。五是写出系统语言来。六是写出真情实感来。l七是写出精品佳作来。
第一,写出思想水平来。
古人讲:“文以载道”。意味着写文章、写材料重在表达思想、占据制高点。所谓思想,亦称“观点”,即理性认识。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并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
也可以这样理解,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是我们筹划思考问题、研究指导工作和阐明政策规定所表述的鲜明立场和深刻见解,也是决定其成功与价值的关键所在。
体现文字写作的思想性,源于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理性思考、归纳总结和综合分析。
具体地讲,就是善于把零碎的东西系统化、表面的东西深层化、上边的精神实际化、具体的东西政治化、传统的内容时代化、别人的观念自己化。
比如,起草领导讲话材料,核心的思想不仅是讲决策、部署和要求是什么,重要的是阐述确定这些决策、部署和要求的背景意图、基本依据、基本思想、基本道理;重要的是以非常深刻、准确、独到的见解来阐述问题。
再比如,撰写情况反映、工作总结、调研报告、课题研究论证等材料,应坚持以理统篇、主旨明确,力求抓住那些最主要、最带普遍性、代表性、最能说明问题、最具说服力、最能引发共鸣的东西,使人心明眼亮,从中领悟主题思想和深刻道理。
第二、写出层次结构来。
写文章如同盖房子一样,关键看如何科学设计、合理布局。一篇文章怎样开头、如何展开、分几层几段,以及怎么过渡、照应,最后怎样结束等,都属于“布局”或“构架”的范畴。文章有了清晰的脉络、合理的布局,才能思有所依、纲举目张,充分表达说明问题,不会出现重复阐述和逻辑混乱。
机关文字材料谋篇布局,主要是通过层次分明、前后连贯的纲目或段落来分别陈述问题,以便让他人快速浏览、掌握要义、把握重点。常用的几种结构方式是:
一是以时间顺序来划分,对归纳反映某一较长时间的情况,可先研究回顾历史,再总结分析现状,尔后再展望未来、提出努力方向。
二是以性质类别来划分,在工作总结、调查研究、情况反映等材料中,可以问题大小、性质区分、内容主次、轻重缓急等相互关系来拟制结构、安排次序,体现来龙去脉。
三是以递进深化关系来划分,按照人们思考问题的逻辑顺序,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尔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
此外,领导讲话类型的材料,一般以“条状结构”来布局,以问题为序考虑安排结构,有多少问题讲多少问题,七条、八条都可以;工作报告、工作总结类型的材料,一般以“块状结构”来布局,以时间和空间为序组织结构,便于就其中一个问题展开集中论述。
第三,写出大量信息来。
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明确指出:“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在文学作品中,信息称之为素材、题材,在机关文字写作中,则称之为用来说明问题的具体数据、事实、案例等,它是表现文章生命力的血与肉。
一份高质量的文字材料,应该是内容实、文不空,言之有物、寓事于理。没有丰富信息素材做支撑,再好的观点主张也无法令人信服。
在信息占有上,应关注全局,注意收集相关重要动向、突发事件、单位举措、工作成绩、经验做法,特别是遇到的倾向性矛盾问题等;
在信息鉴别上,要善于比较取舍、去伪存真、有根有据,多用一手情况,少用间接材料,尤其是要紧紧抓住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最能体现主题思想、最能深化认识问题、最有代表影响的典型素材;
在信息运用上,要详略得当、真实贴切,善于进行感性与理性分析、定性与定量分析、经验与教训分析。
比如,课题研究论证、授课提纲中,可以列举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地方的、军队的,宏观的、局部的、相关的有益做法,增强材料的纵深感;
还要注意借鉴一些鲜为人知的小知识、小故事、小细节,来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强化主题效果。
第四,写出特色风格来。
文无定法,行云流水。这是说文章如行云流水一样总在交错、运动、变化之中,应该体现多姿多彩、独步创新的风格,而不是千篇一律、模式化、程式化的东西。
现实中有的文章显得“空、偏、平”,甚至模仿的痕迹很重,常常从中看到一些体例制式似乎相同或表达内容似曾相识的东西,根本原因在于照搬照抄、枯燥无味,缺少应有的创意和特色。
机关文字要写出特色风格,重要在于打破习惯思维,摆脱固定模式,在推陈出新上下功夫。
首先,要紧紧抓住特征特点,善于用新视觉、新思路看问题,充分体现政治性、复杂性、开拓性和历史性的背景,体现单位和个人一些特色化、个性化的内容要素,从最新发展变化中求异。
其次,要具有问题意识,善于抓住着眼点、切入点、关键点,抓住那些已经过时需要作出调整改革的制度,抓住那些正在执行但始终落实不好的规定,抓住那些零散性的、局部性的、前沿性的问题,从中发现新的东西。
再次,要注重开拓创新,勇于突破、敢于超越、革故鼎新,坚持在紧跟变化中创新、在继承发展中创新、在上下结合中创新、在重点突破中创新、在攻坚克
难中创新,使研究提出的观念、主张和办法,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第五,写出系统语言来。
语言是文字写作中最基本、最直观的单元和载体。韩愈讲:“辞不足不可以成文”。托尔斯泰也说过:“语言艺术家的技巧就在于寻找唯一需要的词和唯一需要的位置”。
文章不仅需要正确的观点、完整的结构、充实的内容,还需要精美恰当的语言。机关文字写作虽不同于文学创作,但语言表达同样重要,应该得体、贴切、规范、庄重、平实、精练、生动。
一是用语要得当。比如,领导讲话材料,既要准确庄重,还要通俗易懂,充分体现领导同志的话语习惯和个性要求,才能增强说服力、感染力和亲和力。二是用语要平实。乔冠华讲:“一句话,要写得短些再短些,写出来要像话,不要不像话。”陈老总指出:“长句硬如铁,念稿要出血。”用深入浅出、直白朴实、简洁明快的群众性语言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才能把思想性和可操作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是用语要新颖。掌握和运用一些新观念、新思想、新论断、新概括和新词汇,充分体现时代发展的新鲜精美语言。
四是用语要规范。应尽量运用规范性语言、定向性语言、专业性语言和政策性语言,尽量与法律法规和上级指示精神保持一致,防止有失偏颇,出现疑义。第六,写出真情实感来。
“言为心声”,做人做事是这样,写文章同样如此。黑格尔曾经说过,“文章写得好,一方面求助于常醒的理解力,另一方面要求助于深厚的心胸和灌注的情感。”一篇文章有情有理有义,才能抓住人、打动人、感染人,甚至震撼人。有一句话讲“笔耕之乐”,意思是说文字写作就是一股激动、冲动、涌动之情,急于通过笔下文章,来充分流露或表达出我们的所思所想、感觉感情和心路心迹。
如何才能使文章有感而发、激情满怀?
一是搞好调查研究。善于从实践中、从群众中,抓住那些感人肺腑的事例和生动活泼的语言,不能“闭门造车”或凭“传闻”、“想像”来信口开河。
二是坚持正确导向。对坚持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要有明确的态度和情感,不能含糊其辞、随心所欲。
三是注意倾注感情。用自己的感知感受来说话,真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而不是书本上、文件上和别人用过的现成“零部件”来组合材料。
四是进行辩证分析。坚持实事求是,全面、联系、发展地看待事物,区分轻重、大小、多少,不以偏概全、滥用修饰,不把问题当成经验、支流当成主流,这样的文章才能可信可亲。
第七,写作精品佳作来。
精品佳作是每名从事文字的期盼,怎样才能做到出手的每个材料都是精品佳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抱着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千锤百炼,反复推敲,不断修改,才能写出好文章,才能出精品,才能留佳作。
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中引用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文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并接着补充说:“鲁迅说至少看两遍,至多呢?他没有说,我看重要的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删改,然后发表。”
因此,公文材料在草拟完成后,要对其进行认真修改,从主题思想到标点符
号都要反复推敲,千万不能心浮气躁,急于交稿。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修改完善:
一是关于主题的修改。看主题思想是否准确,主题的论述是否集中,主题挖掘得是否深刻。
二是关于观点的修改。修改时要考虑材料的观点是否正确,表述有无问题。凡属看法不够全面,提法不够妥当,概念含混模糊以及推理论证不合逻辑的地方,都要进行修改。
三是关于材料的修改。材料是公文的基础,有了正确的观点,还要通过恰当的材料表现出来。如果公文只有观点而无素材,或有素材而不能说明观点,或举例过多而淹没了观点,都要进行适当的修改。简言之,就是既要有骨头也要有肉。四是关于结构的修改。包括材料总体结构的修正,起承转合的调整,层次位置的改变,以及详略得当等等。就是说材料一定要层次清楚,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不要前后重复,逻辑紊乱。
五是关于语言的修改。主要是修改不通顺的字句、不规范的用词以及不恰当的标点符号等。公文材料语言一定要平实,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尽量不用倒装句,千万不造生僻字,更不要撰写八股文。
另外,在撰写公文材料时,对大小标题一定要花费时间,认真推敲提炼,使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领导讲话稿的写作要求123 篇5
领导讲话稿的写作要求
由于领导干部的身份不同,而且讲话本身也要讲究视听效果,因而领导讲话稿有着特定的写作要求和语言特色,它既不能象学生作品那样有一种“学生腔”,又不能象文学作品那样有一种“浪漫气”或“朦胧感”。领导讲话的写作要求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架构要清晰、流畅、合理、紧凑。
结构是文章的骨骼,一篇好的文章必须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也就是说要妥善安排文章的结构。一般来说,围绕主题设计结构是起草文稿的重要方略。一个写作任务下来,撰写者首先要从宏观上考虑,如同盖房子先要有设计,有骨架一样,如果结构设计不行,只是在粉刷装修上下功夫,房子质量就没有根本上的保证,甚至还会塌下来。文稿起草常常见的大返工甚至推倒重来,往往出在主体结构上。所以,撰写者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人,拥有领导方略,善于谋篇布局。
比如,我们给市领导起草过一篇《在全市污染减排推进会上的讲话》,就从三部分来布局:第一,污染减排是个政治任务,必须高度重视。(这部分主要讲意义,用了四个空前: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生态建设空前重视;二是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空前关注;三是环境方面的考核督查空前严厉;四是我市的减排形势空前严峻。第二,污染减排工作是项系统工程,第 1 页
必须严格责任。重点讲了县(市、区)政府的管理责任、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企业的主体责任等。第三,污染减排是约束性指标,必须全面完成。重点讲保障措施,比如,严格目标考核、加强督促检查、强化媒体监督等。
一般来讲,什么样的文章结构取决于我们代言的领导的职级。起草单位正职讲话要求站位要高,要从大处着眼,站在全局的高度谋篇,重点讲意义、提要求;起草单位副职的讲话要求下笔要实,要从具体入手,重点讲如何干,怎么干。总的原则是纲目清楚,思路贯通;层次清晰,段落完整;衔接紧密,符合逻辑;开头明快,结尾有力。
布局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列书面提纲,即我们所说的搭架子。提纲是详是略,应根据文稿内容需要和行文习惯而定。一般搞文字工作的人都有体会,重要讲话,诸如大型会议上的领导同志讲话,提纲应尽可能列得细一些,列到一级标题、二级标题,甚至可以细到每段几个层次,每个层次阐明什么问题以及精彩的阐述语言等。提纲有了,下一步就是找支撑的问题了,你要找什么样的论据支撑你的观点,要安排什么样的内容细化你的观点。这样形成的文章就有血有肉,纲举目张。通过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各个环节。二是打腹稿。虽没布局成文,但心中有个轮廓勾画,一般致辞、信函等短一些、急一些的文稿多采取这种办法。
(二)内容要鲜明、具体、有力、充实
第 2 页
1、要有鲜明的思想观点。两个最基本的要求,首先要保证理论观点的正确性。提出的方针、政策、原则要正确,符合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符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这是统领全篇的灵魂,也是确定任务、措施的根基。具体要做到对工作的评价实事求是,把成绩讲够,问题讲透,原因找准,既不扩大,也不缩小,一是一,二是二,让人听了信服。其次有深刻的思想观点。能够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使人听了感到言之有物。
比如,去年我们给市领导起草了一篇《在全市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暨美好乡村建设动员会上的讲话》,整篇围绕“突出特色、示范带动,将美好乡村打造成为xx的又一特色品牌”这个主题层层展开。在第一部分讲意义和认识时,讲了四层意思:即时代有要求、群众有期盼、外地有经验、本地有基础。也就是说,讲意义时要做到“顶天立地”。“顶天”就是上接天,了解上级政策和有关要求;“立地”就是要接地气,符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第二部分,在讲积极稳妥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措施时,用了六个坚持: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引领;坚持分类指导,注重特色;坚持群众自愿,政府主导;坚持产业支撑,项目带动;坚持软硬结合,注重提升;坚持科学运作,多元融资。这六个方面的观点都非常鲜明,让人一看,就知道上级的要求和着力点在哪里。
2、要有具体的工作任务。工作会议讲话,越往基层越需要布置任务的明确性。要讲明数量、质量、时间等具体任务,让人知
第 3 页
道回去干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要求。如果通篇讲话都是大道理,不提出具体任务,开完会人们不知道干什么,这种讲话便没有多大意义。
比如,我们给市领导起草的牡丹文化节动员会讲话,在第二部分安排工作时,我们提出要着力打好文化节筹备攻坚战,分别从组织策划、赏花活动、城市管理、文化旅游、招商引资、接待服务、安全保障、宣传推介等八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明确了所要达到的标准,让与会者听了以后,对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工作标准一目了然,也更有操作性。
3、要有正确有力的实施措施。工作会议讲话,既要讲工作任务,也要讲完成任务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只交代人们“干什么”而不讲明“怎么干”、“干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这篇讲话就是不全面的。
比如,我们在市领导城市建设一个讲话中,提到这么一个观点:要妥善处理好几种关系,不断深化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建设。即正确处理好历史文化保护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关系,更加注重彰显城市文化特色;正确处理好城市扩张与集约发展之间的关系,更加注重城市内涵的提升;正确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公众利益之间的关系,更加注重人文关怀。通过这几种关系,把城市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把握的重点就交待的清清楚楚。
4、要有充实引人的具体材料。领导讲话要善于抓住各级普遍关心的问题,通过充实、丰满、引人的具体材料,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从而达到讲话的目的。必要时要引入大量的典型事例,去
第 4 页
证明你这个观点,为你这个观点服务,让大家看了以后,感觉理由很充分,确实是这么一回事。
比如,有一次季度经济讲评会,我们在讲到加强环境建设、强化行政问责时,一字不落引用了河北省为治疗机关病制订的“十个严禁”。因为当时河北省的“十个严禁”一经媒体报道,在社会上反响非常强烈,我们感觉这“十个严禁”对本地的各级公务人员都非常适用。
△有时候,为了提醒、加重讲话内容,引起观众注意、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需要在讲话中进行自问自答。设问能够给听众一种好奇感,引发听众思考,形成互动局面。
比如,在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多次运用设问语气。他讲到:“干什么事情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突破。具体怎么做?我觉得要…….”;还有,“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关键是如何寻找路径”?等等。这样处理,能够激发听众等待答案的期待心,然后自己作答,娓娓道来。但是,设问的问话,切忌提一些无关紧要、众人皆知或者缺乏震撼力的问题,也不应问得太频繁。
(三)论述要准确、真实、深刻、严密
一是“准”。即把准脉搏,有的放矢。讲话稿本身不仅是政策,而且是下级机关制订具体措施、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领导讲话特别是做宣传动员的讲话,一定要有很强的针对性,能把话说到人们心里去。讲成绩要实事求是,令人信服;讲问题,要不遮不
第 5 页
掩,一针见血;分析形势要有说服力,给人以信心和勇气;讲任务要有理有据,让听众认识到这些任务是必须完成的;讲措施要切实可行,使人们通过努力能够达到。
比如,在一次市政府全会的讲话上,我们列举了政府及其部门在效能建设方面存在的九个方面的问题:缺乏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执行层层衰减,相互推诿扯皮等。当时,我们没有泛泛的去谈一些大道理,而是从工作中、生活中一些实实在在的感受入手,直奔主题,一针见血。我们在讲执行层层衰减时提到,“个别单位对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的工作,局长批给副局长,副局长批给科长,科长批给科员,在执行过程中层层衰减,最后甚至不了了之,导致好的政策棚架了、好的思路扭曲了、好的措施弱化了、好的项目耽误了、好的企业气跑了”。在极个别单位,甚至出现了“科长领导下的局长负责制”的怪现象。在讲到个别中层干部层层设阻、从中作梗时讲,“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不得好处不放手,不见兔子不撒鹰”。在讲到相互推诿扯皮时指出,“有的工作人员甚至领导干部热衷于 “打太极拳”,以将工作推出去为能事,经常是一件小事在领导中转来转去,在文件上批来批去,在部门中推来推去,让企业和群众跑来跑去”。据说,这篇讲话在各个层面都引起了较好的反响。
二是“真”。讲话稿打动听众的重要诀窍在于以情动人,要打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所谓“情动于中方能言发于外”。这就要求我们论述要真实,讲出感情,防止片面性、绝对化和形而上学,千
第 6 页
万不能说假话、空话、套话、不着边际的话。
比如,我们一个秘书长刚到政府工作时,在政府办公室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上的讲话:办公室工作是很辛苦、很难做的一项工作,很难有功劳,不落埋怨就已经不简单了。这个工作又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很多人都想干,但又不是一般人都能干的工作。办公室上管大事,下管小事,大事很大,小事不小,实际上没有一件是小事。然后又根据自己干办公室工作的经验和个人日常的学习,谈了对办公室同志的几点要求。整篇讲话,推心置腹,娓娓道来,听后令人信服。
三是“深”。即论述要深刻有力。领导讲话的水平,重要的是通过论述的深刻性体现出来的。我们经常讲“鞭辟入里”、“一字入公文,九牛拔不出”讲得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坚持“以理服人”,使各种事理渗透到亲切、自然的语言诱导中。要使讲话深刻,通常采用下列方法:
(1)摆事实,即选择确凿有力的代表性事例来说明道理,这种方法最常用。
比如,我们给市领导准备了一份市委党校授课提纲《在城市建设中融入更多的历史文化元素,努力建设xx成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其中,大量引用了西安、丽江、山东的青州等历史文化名城以及巴黎、法兰克福、日内瓦、维也纳等世界名城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一些典型经验做法,总结分析了xx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的得与失,这篇稿子后来得到领导的高度评价。
第 7 页
(2)列数字,即通过具体的统计数字、数据来进行分析或论证。领导们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数字胜于雄辩,只要把数字一摆,优差强弱一目了然。
比如,大家可以对比一下下面总结成绩的两段话:
第一段话:我们制服了狂暴的风沙,引来了清清的渠水,放眼望去,这里有星罗棋布的池塘,有翠绿成荫、密如蛛丝的林网,渠道蜿蜒,禾苗翻滚,沙丘真正变成了江南。
第二段话:我们在这里新造了3个林带,共4000米长,使林木覆盖面积达到了30%。新打了10眼机井,挖了5个面积各为1000平方米的池塘,修了5000米的渠道,使水浇地面积增加了3倍,为农业丰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第一种写法显然文学色彩太浓,用了星罗棋布、密如蛛网等不恰当的修饰词,不能准确反映工作的质和量。
(3)打比方,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使空洞的道理附着于生动具体的事物身上,通过人们对事物的具体感受,使比较深刻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如,毛泽东谈话和写文章时喜欢“打比方”,他的许多比喻妙趣横生,令人叹为观止。1944年10月,毛泽东在延安中央党校第一期培训班上讲到:一个共产党员,要像柳树一样,插到哪里就在哪里活起来。但是柳树也有弱点,就是随风倒,软得很,所以还要学松树。松树的劲大得很,到冬天也不落叶子。松树有原
第 8 页
则性,柳树有灵活性。斯大林说过,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什么是特殊材料呢?就是松树和柳树结合起来,像柳树那样可亲,人人喜欢;像松树那样坚定,稳当可靠。毛泽东的讲话内容丰富,生动具体,不时被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打断。
(4)做比较,即通过正反两种情形的对比,前后两种情况变化的对比,揭示问题的症结和原因所在,使人们加深对道理的理解和认识。
比如,以往的经济点评会我们大多采用了这种写法,我们在分析经济形势时喜欢和中部六省对比,通过对比找到差距和不足,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去年,我们给领导准备一个全市旅游业发展方面的讲话,分析存在的问题时,我们把2014年全市各景区点的门票收入、综合收入与焦作云台山一个景区点作对比,通过对比比出了差距、比出了不足,也比出了努力的方向。
(5)引经典,即引用历史典故、古诗和格言等,来说明某一问题,增强讲话的深刻性。
在这方面,我感觉习总书记有着很深的“名言情结”。纵览近年来习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不难发现,他特别喜爱引用名言警句,不仅显示了其深厚的语言功底、文学积淀,也给国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比如:去年7月,总书记访韩在首尔大学演讲讲到中韩关系时引用了一句话:“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相交,第 9 页
方能成其久远。”这段话说出了大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道,据说在微信中也广为流传。
四是“严”。“严”有两层含义,即语法的规范性和逻辑的严密性。要避免出现一些口误。讲话稿和公文中常大量使用介词和介词结构,很容易出现语病。如“对情节严重的,由公安、司法机关依法惩处”中的“对”这个介词,就是不需要的,加上去反而出现了语病;再如“关于对某某问题的处理”中的“关于”和“对”两个介词就重复使用了。同时,要注意祈使语的表达,避免出现重复累赘现象。比如,“要求大家要……”、“希望大家要……”、“我们必须要……”,这里的“要求”、“希望”、“必须”,已经表示祈使意义了,再加上 “要”,就有点多余了。
(四)语言要明确、庄重、得体、生动
一是明确。领导讲话稿语言要简洁明了,要怎样、不准怎样、为什么要这样,怎样对、怎样不对,成功的事情经验在哪里,出现的问题根源在哪里等,都要概括得非常明确,开门见山,一语中的,不能让人听了似懂非懂,不解其意,更不知会后要干什么。
二是庄重。这是领导讲话稿语言的又一显著特点。由于领导讲话多是对下级进行总结工作,做出决策,部署任务,下达指示的,因而起草讲话稿必须把握严肃、认真、准确原则,做到行文沉稳、扎实、郑重其事。在语气的使用上,一般多采用“是什么”、“不是什么”等陈述性语言和“要怎样”、“必须怎样”、“不准怎样”等指示性语言。
第 10 页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处理好庄重与灵活的关系。如果讲话稿一味照本宣科或讲些大话、套话,开始说一通形势如何如何,结尾原则性地提提要求,没有一点灵活性,也打动不了听众。讲话作为一种鼓动、号召的手段,必须讲求一些现场效应,努力与听众产生共鸣。因此,在起草领导讲话稿过程中,既要做到庄重、严肃,又要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灵活处理。有时在讲话稿中适当增强语言的幽默性,不但会提高语言的艺术魅力,而且也会为领导者的风度增添异彩。
比如,有一年全国“两会”河南代表团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的“开放日”,面对众多中外媒体记者,原省委书记卢展工作为主持人,以开玩笑的方式,在现场说了一段“顺口溜”来推销河南的土特产。卢书记说:“我们代表团为了表达对新闻媒体朋友的感谢之情,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特产。生活中经常有一些让我们忧虑的事情,何以解忧呢?唯有„杜康‟;大家对河南的感情很深,怎么表达呢?„好想你‟;现在天气很冷,所以大家喝点„信阳红‟,暖暖身。„解解忧,想想你,暖暖身,我觉得挺好‟”。几句简单的开场白,不仅活跃了现场气氛、让中外记者认识了卢展工书记的幽默,而且也让大家记住了河南的“三件宝”,可谓一举多得。
三是得体。就是领导讲话的谴词造句要十分注意分寸,不说过头话,不说华丽的话,要能够表现出领导者思想上、政治上的成熟、练达和稳重。特别要正确运用“关键、首要、很好、较好、极大”等词,力求达意准确。要注意清理一些不好的习惯用语,如“亲
第 11 页
自、指示、重要谈话”等,力求用得贴切。还要正确使用政治用语,对时下流行的政治用语,要进行分辩,不可人云亦云,到处乱用;对政治上十分敏感的和一时看不清楚的问题,用词要慎之又慎,认真推敲。同时,讲话要看对象,对象不同,讲话的角度、深度、表达的方法和选用的词语也应有所不同。对涉外活动讲话,更要注意体现双方关系,注意礼仪和对等。
四是生动。公文也好,领导讲话稿也好,都不是文艺作品,但绝不是说其语言可以平凡无奇,淡淡如水。其实,任何一篇成功的公文或讲话稿都有其独具的风格,或真挚细腻,或文采飞扬。有时,一语妙用常常事半功倍,达到一种很好的效果。因此,撰稿人员在起草领导讲话稿时,要在符合讲话稿其它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讲究一些文采,力争做到不仅逻辑严明、思路清晰,而且生动活泼、文采盎然。有时为了显示文章的气势,不妨来几个排比句和几句古诗词。
比如,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并答问时,曾经讲到了“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非常符合当时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显得十分大气。
又如,几年前,我们起草了一个给国家交通部汇报交通扶贫的材料,当时的标题是很传统的,也就是“xx交通扶贫情况汇报”。当时,主要领导看了以后,总觉得太平淡,后来标题改为“栽下杨柳万千条,引得春风度玉门”,这样一改,感觉文章一下子灵动起来,也提升了稿子的层次。
第 12 页
领导讲话稿写作要领 篇6
领导讲话一般专门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发表意见,内容集中,中心突出,容易讲深讲透。讲话稿是会议的主要文件,有些会议不安排会议报告,讲话稿起到报告的作用,成为反映会议精神的最主要的文件。
(一)把握三个特点
一是权威性。讲话历来是政治家和各级领导宣传政见、安排部署工作的有效形式。领导讲话不同于一般的演讲和发言,目的是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实施本级的决定,对分管的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因此,领导讲话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有效性。领导职务的不同,讲话的权威效果也不同。二是思想性。领导讲话一定要有理论色彩,要能以马列主义的理论为指针,阐述所进行的工作的意义,以动员群众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之中。讲话就是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思考,去总结,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去分析问题,去说服人。这样才能打动听众,让人接受,共同与你去实行。三是鼓动性。统治者要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要通过讲话起到激励、鼓动的作用。讲话稿,要注意鼓动、激励作用,针对形势、问题或某种思想动态展开富有启发性的议论,才能取得成效。
(二)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权威与平易的关系。一篇好的讲话稿,总是权威性与平易性相结合的产物。领导讲话无疑要具有权威性,这种
权威,与讲话人的身份、地位、所代表的方面相符合,立场坚定,原则性强,严肃、认真、鲜明、有力地展示自己的观点,起到应有的强调、号召作用。这种权威,确实是一种原则的把握。但如果一个领导者在讲话中,处处炫耀自己的身份、地位,措辞生硬,居高临下发号施令,危言耸听地阐明自己的思想、观点、就会拉远与听众的距离,阻碍双方情感上的交流,就得不到思想上的共鸣,起不到应有的影响、教育和引导作用。领导讲话的坦率、诚挚,能很快沟通,大大缩短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在自然而亲切的气氛中传达自己的思想。起草领导讲话稿,不仅要言之成理,还要善于把“理”说白说透,将各种事理渗透到亲切、自然的语言诱导中,便于领导权威的自然贯彻,消除逆反心理,起到讲话应有的权威效果。
领导讲话稿写作与思考 篇7
一、思路
(一)研究时事动态。时事动态是写作领导讲话稿需要研究的第一个问题。事物总是在不停地发展变化,只有与时俱进,在动态中调查研究,抓取特点,才能准确地找到工作思路,跟上事物的发展。必须把握时机,情随境移,话随时变。在确定写作思路时,首先要研究当前形势发展变化有什么特点;然后思考根据这种形势,应该和可以干些什么;最后是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这样考虑问题,就不容易重复老套。
(二)把握会议内容。一次会议一次讲法,必须认真研究,严格区别对待。
(三)注意受话对象。写讲话稿要有强烈的对象意识。要考虑受话对象的心理状态、职业特点、生活条件、工作实际以及人生追求,根据讲话者身份确定讲话的内容和语气。不说大话、绝对话、过头话,不说没有意义的话,不说可以不说的话,不作多余的解释和说明,以“能听明白”为准,点到为止,“多一字则嫌多,少一字则嫌少”。
(四)注意领导个人特点。根据领导讲话的“讲风”来起草讲话稿,做到文如其人,话如其人,使领导真正感到讲的是“自己”话,而不是在念别人的讲话稿,这是对起草者的要求。根据领导分工来确定讲话角度。党委领导往往突出从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方向上来研究原则问题;行政领导的讲话多从宏观的角度研究实际工作;而业务部门负责人的讲话则从微观的层次讨论具体业务问题。
(五)犯避问题。处理犯避问题比较好的方法就是行文层面(高度)求变。一般讲,一次会议上如果已经有了一个战略决策层面的领导讲话,那么其他讲话就应当另找比较实在具体、强调落实的层面去讲。犯避对于讲话稿的起草者来说,应是一个主动行为,要在起草开始就密切关注有无与别的讲话“撞车”,不能等到完成后或领导指出后才着手解决,那样会难度更大。
二、主题
主题是讲话人对所讲问题的总观点、总概括,是讲话的灵魂,是讲话的统帅,是讲话的价值和境界体现。主题要符合听讲对象特点,适应听众的心理和愿望。主题太宽太大,写的时候不容易表达清楚;讲题太多太散,头绪就会纷乱,写作就会难于集中,观点难于收拢,就会形成多个中心。这是写作的大忌。
领导讲话要能反映出“上情”与“下情”的结合点,并在这个结合点上提出必须做好的工作。领导讲话所涉及的内容,必须是工作和生活中实实在在存在的,是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感受到的,看得见、抓得住的具体矛盾,而不是抽象、空洞、朦胧甚至虚构的“假想敌”。
古人说:“凡构思当于难处用功,艰涩一通,新奇迭出”。写的时候感到难度很大,压抑感很强,完成后则顿感轻松,激情难
抑,这就很可能是一篇有分量的讲话稿;相反,写的时候感觉很顺利,庆幸自己这次能够轻松完成任务,则很有可能达不到领导要求,甚至需要做大的返工。在立意和构思上唯求其深、唯求其新,追求内涵丰富、境界深远,而在语言运用上,表达技巧上,则往往要把境界回定到追求朴实无华上来。也就是在对深层次的问题都有所考虑的基础上,把复杂的主题用简单的思路体现出来,想得远而干得近,意境高而操作实,“深入浅出”,这就是立意的先难后易原则。
(一)吃透两头,找准定位,确定讲话主题。领导讲话,绝大多数是遵循上级精神,结合自身实际,确定工作方针。因此,吃透两头是确定领导讲话主题的基本思路。
1.吃透上头。学习、领会和消化上级文件精神,把握“上级在强调什么”,可以截取到领导讲话所应有的主旨和意图,从而使写出的领导讲话稿的基本内容、基本调子符合大环境、大气候、大形势、大趋势。
2.研究下头。多下功夫研究下情,掌握实际情况。要对本单位的客观发展勤于分析,精于思考,对基层的各种情况了然于心,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提炼主题。要注意从上级精神与本地情况的密切结合上去找准着眼点,也就是上要符合形势要求和上级精神,下要准确把握本单位实际,抓住抓准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把它们融为一体,使之既有时代特色又有地方特色,既有政策理论又有实际工作,在理
论指导下坚持实事求是,解决实际问题。
(二)围绕工作主线,把握工作重心,确定讲话主题。一是留意日常工作安排,体察工作主线。二是留意中心工作进展情况,把握主线。要多方面了解、随时把握工作进展的主要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做到时时有重点,处处有主题。三是以领导对工作主线的强调为参照,强化和突出主线。
(三)根据已有文件和既定的会议精神确定讲话主题。写作领导讲话,提炼主题,要熟悉和运用上级和本单位将要出台和已经出台的文件精神,并把文件精神与会议既定主题巧妙结合起来,从中理出领导讲话的思路。
(四)分析自身拥有的材料,扬长避短确定主题。作者在构思前,分析一下自己表现题旨已经具备了哪些材料,并对材料进行分类排队归纳筛选,确定其主要、重要和有用的,抓住自己占有材料比较丰富的方面去寻找主题,这样可以扬长避短,实现快速写作。
(五)根据已经形成的观点和讲题确立主题。一般来说,一篇讲话就确立一个主题,表达一个主要意图或基本观点。主题就是对全部观点和讲题的总的概括。即使综合性会议的讲话,也要有一条思想线索把各项工作贯穿起来,给人一个整体的印象。如果没有什么要讲的,就先定了主题,这种主题往往是空中楼阁,是一厢情愿,在写作中会遇到各种始料不及的问题。
三、观点
既在人们意料之外,又在日常情理之中。这是提炼观点的标准境界。
(一)研究方针政策,汲取观点。写领导讲话稿离不开对上级文件精神和政策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把学习上级文件与研究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学习政策中思考问题,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上找观点。这是获得观点的重要途径。政策学习越透,与实际结合的越好,观点就越有用。
(二)消化现有材料,获取观点。秘书在日常工作中要大量的阅读和处理书面材料,如简报、汇报材料、行文等。这些丰富而充实的文字材料,其中不乏对实际工作中所遇到问题进行分析后提炼出来的重要观点。
(三)研究实际工作,发现观点。观点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它的主要来源是现实生活。
1.研究本单位的历史和现实。研究历史,从中认识发展的条件和可能,总结以往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使工作少走弯路;研究现实,找出工作中有哪些成绩,哪些不足,哪些需要积极推进,哪些要适当控制,哪些有可能加快发展,哪些还不具备大发展的条件,做到心中有数。
2.研究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从众望众愿中找观点,说出大家想说而未说的话,理出新思想,新观点,使讲话有针对性、时效性。社会舆论不支持的观点,是不宜写进领导讲话稿的。
3.研究具有前瞻性的问题。动态地看问题,在事件进行过程
中抓取观点,是观点的一个重要来源。思考问题要有前瞻性。这一前瞻性包括:在顺利发展的情况下,能够看出距离目标还有多远,难度有多大;前进中有哪些作用力,有哪些反作用力;把工作任务完成到最理想状态,有哪些工作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哪些措施如果跟不上,就可能影响大局进程等。
四、材料
选择材料要坚持以多求少,博观约取的原则。
(一)选择真实的材料。写入讲话的材料必须真实、准确、可靠、无误,实事求是,不说假话。
(二)选择新鲜的材料。一定要选择代表新思想、新情况、新典型、新经验、新问题的材料,抓住那些为领导和社会所关心的热点、焦点、难题的相关材料,选用那些最新出现、尚未使用过或使用较少的材料。
(三)选择典型的材料。必须在大量纷繁复杂的材料中,选取那些最具有代表性和生动性,能够以一当十反映事物的全局和本质,具有强烈的说服力的材料,而不能毫无选择地有闻必录,更不能选择那些个别的、偶然的、非本质的材料。凡是准备写入讲话的材料,必须是与主体有密切内在联系的材料。凡是能够直接或间接说明、证明主体,为主题服务的材料就选用,与主体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不论多么生动,多么新颖,一概不能使用。
(四)选择能够发挥的材料。
1.虚实结合的材料。讲话不能就事论事,浅谈浅议,也不
能模仿纯理论探讨,有虚无实。要有虚有实,虚实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无实,空洞无据,不能服人,更不能具体生动地感人;无虚,就事论事,没有深度,不能发人深省,启人智慧。2.正反结合的材料。在选取材料时,最好兼顾正面和反面两种材料,既注意已有的成绩、经验、长处、先进典型和有利因素,又注意存在的错误、欠缺、短处、落后现象与不利因素。3.点面结合的材料。点上的材料有助于揭示问题的深度,面上的材料有助于反映问题的广度。
4.内部和外部的材料都有,现实和历史的材料都有,可以在比较中看到成绩和不足、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恰当地认识自己,确定工作任务、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也可以帮助作者把事物表现得更加全面、透彻。
(五)材料加工。1.取舍。材料的本来属性是不能任意改变的,但根据需要对材料进行取舍加工,进一步明确材料的使用价值,使之更符合表达主题的需要。这是允许的,也是必要的。可以将较长的材料通过删繁芜、留菁华,压缩篇幅和文字,舍弃无用或可用可不用的部分,概括为能够精炼、准确地表达一定意思的题材,使材料在保留原有性质的情况下内容精炼化,思想明朗化,效果突出化。2.组合。组合,即将原始的、零散的、无条理的材料加以分类和排列组合,将同一种性质、同一个范畴的材料进行分类,组成一个系统材料,并按照一定的线索加以综合叙述,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成为能说明一定观点,写作时能整块选用 的专报式材料。或根据需要,将多个材料加以综合,形成一个有主题的篇段。3.转述。在所选材料中,摘录或引用其中最生动、最有价值的一部分、一个段落或一两句话,并将有关内容改用自己的话加以叙述和延展,加上某种思想,使之能够高屋建瓴地说明某个问题,成为自己的一个观点。比如在学习上级文件、阅读重要领导讲话时,摘记要点,并对该要点的现实指导意义进行延展论述,就形成了一段以上级精神为主线的写作材料。
第二章
起草
写作讲话稿要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先写起来再说。要按照一定的行文目标,选择自己用脑的最佳时间,像上阵一样,以突击的方式,将要表达内容的相关信息迅速组成文字,把能想到的、沾点儿边的内容都落到纸上,拉出第一稿,将无形腹稿快速变为有形草图。这就像鸟雀筑巢,先把材料收集起来,大致摆成个“巢”的样子,然后把没摆正的摆正,把不能用的抽掉,换上更好的。只有快速拉出第一稿,才可以从容地考虑细节。
遇到一些难题,譬如思路暂时难以理顺,用词不能达意,句子写得不够通顺,过渡难以确定等问题,既不要硬着头皮去写,也不要停下笔来去苦思冥想,最好的办法是先搁臵难题,越过障碍,写自己考虑成熟的内容,不要因一时难以排解的障碍而影响写作速度。
只要第一稿写得顺利,就有了仔细斟酌和进一步加工的基
础。即使推倒重来,也算有了一块垫脚石。在这基础上整理提炼,系统编排,粗疏的地方予以弥补,偏颇的地方予以纠正,挤出水分,收拢主题,留下实质,就可以成为一篇有血有肉的讲话稿。
在初稿写作过程中,作者思想压力是比较大的。这时候,要学会“举重若轻”,自我减轻压力,对于细节问题不宜考虑过多,留待初稿完成以后再慢慢解决。
一、框架
(一)简易构思,以不变应万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什么事”、“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具体操作要求”。
(二)撮合拼凑,移花接木。根据手头现有材料,按构思布局,把有用的材料调动起来,把原本互不相关的材料组织起来,在提纲、行文上进行文字衔接和加工修改,串成有机联系而完整的讲话稿。
(三)参考借鉴,套写成文。有些规范性较强的讲话,往往写作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却发现自己写的几乎和别人的路子相同。在来不及创新思路的情况下,可以参考借鉴自己或别人在篇章结构、格式布局、理论观点等方面有相似或相通之处的现成文稿,按其结构格式摸索前进,具体框架结构不变,只从内容详略、布局轻重、层次先后方面加以调整。加上本单位的具体事例和内容,改头换面,成为可用的讲话稿。
二、标题
构思的最直接形式是大小标题的初步确定。
(一)总标题。一是讲话人姓名+职务+场合+“讲话”;二是讲话人工作单位+职务+姓名+场合+“讲话”;三是“在”+讲话场合+“讲话”,另起行署名;四是交代内容为主的讲话标题。各种形式都要在题目下面注明时间。
(二)分标题。分标题不能互相脱离,各不相干,风马牛不相干。也不能“辈分”错乱,不好排“座次”。各题之间要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或是并列关系,或是一层一层向解决矛盾的方向发展的层进关系。分标题要求文理相近、雅俗相当,概念不忽大忽小,句子须长短相似。要语句规范,好读好记,但是不能为了追求工整统一而凑数。一是总结式。“工作+效果”(环境面貌大为改变)或“做法+作用对象+结果”(多措并举,主业得到长足发展)。二是体会式。“A+是+B”(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或“只有A才能B”(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实现新突破、新跨越)。三是任务式。“某工作+要+结果”(安全生产要进一步夯实基础)。四是措施式。(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五是要求式。(贯彻上级精神,理顺工作思路)。六是观点式。“做好+工作+必须/要+措施”(做好安全工作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三、开头
(一)通篇常见开头方式。一是说明会议或讲话的目的,提示讲话的主要内容。“今天这次会议,主要是就某某问题进行研
究部署”。二是介绍会议或讲话的背景。开头首先说明讲话的由来或依据。“根据省委统一安排,某某活动已经开始一段时间了。今天的会议,主要是对活动开展以来的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对下步活动开展提出要求”。三是强调会议或会议所研究问题重要,以引起大家重视。“我们今天召开的会议,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四是在会议结束时的讲话,开头首先对会议的内容进行简要地总结和评价,然后转入正题。五是就某一特定日期、某一节日、某一人物或事件发表的讲话,无论是庆祝性的、纪念性的还是一般宣传性的,往往首先在开头对这一特定的日期、节日、人物或事件作一交代,以引起下文。
(二)段落常用开头模式。一是开宗明义式。先交代意图和目的。常用“为”、“为了”等开头。二是开门见山式。一开始就直入某一问题的主题。“关于某某问题”。三是回顾复述式。以介绍事情发生、发展为开头。“一季度,我们进行了某某试点。现在看来……”。四是根据由来式。“根据上级统一安排,……”。五是戴帽强调式。在段落开头加一些大道理,强调一下该问题的重要意义。“党风问题,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也是关系我们每一个干部政治生命的大事”。强调意义和重要性是论文中的常用方法。但有的人每段开头都用这种方式,就显得缺乏技巧。六是结果展示式。先把重要信息展示在受话者面前,提示事情的结果,摆明一个重要事实,以吸引听众探究、追寻原因。“某某活动进行一个多月来,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七是侧
面切入式。先简单讲述问题的一个方面,接着话锋一转讲问题的另一面。“去年以来,我们强化了成本控制和资金管理,遏制了浪费现象。但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有的单位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不惜违反有关规定……”。八是挂靶批判式。先指出存在问题,然后展开评论。“最近我们在某某方面接连发生问题,暴露我们在日常管理上还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漏洞……”。
四、内容
(一)套用格式,化难为易。先提出观点,然后引出一段实际问题或实际工作,再加上“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不那样”之类的或正或反,正反结合的论述,夹叙夹议,使对客观材料的叙述和讲话人对它的分析相互融汇在一起,成为“分析着的叙述”或“叙述着的分析”,即“观点+实际工作+论述”。如先提出“一定要认真做好稳定工作”。接着讲,“今年来,稳定工作形势出现反弹”,并列举各方面的不稳定因素,分析如不遏制住反弹趋势,将会影响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影响发展战略的实施。继而提出要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健全信息网络体系,加强信访隐患排查,完善矛盾调处机制等切实可行的措施。
用“观点+实际工作+论述”的方法来扩展论述,核心是虚实结合。如果是有了普遍性、原则性、规律性的东西,就要把普遍性的要求个性化;如果已经有了比较详细具体、操作性强的内容,则可以化实为虚,提出一些原则要求。关键是分析概括要科学、合理。分析得愈科学,概括地愈接近实际,愈是向一个汇合点趋
进,就愈能达到抽象与具体的统一,理论和实际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二)联想放大,展开话题。
1.从机缘联系上展开。通过一定的道理来推及事物普遍存在的发展变化,往往是最容易展开话题的地方,也是写作中常用的联想方法。由一种现象联想到这种现象之所以产生的各种原因、依据、背景,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以提醒人们对结果的注意;由一事物联想到与该事物在时间或空间、性质特征等方面有一定联系的其他事物,从有形到无形,从精神到物质,从主观到客观,找找原因,论论后果(比如讲安全事故的发生,不光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而且从自然条件方面、隐患排查方面、安全监管制度方面、人为因素和安全意识方面等都要进行探究。
2.从差异对比上展开。由创新联想到有的方面还有保守思想;由优秀联想到落后;由“这项工作必须落实好”联想到“如果落实不好会有什么后果”,由推动工作发展,联想到纠正一些偏离主题轨道的问题。可以把两种以上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同异,用比较的方法展开话题(与同类企业比,我们的发展速度是快的,经济运行质量是好的。主要表现在……);或把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情况放在一起比较,揭示其发展变化(与改革开放以前比,我们在人均收入、职工生活方面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
3.从虚实结合上展开。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虚的内容,应用的好,可以扬长避短,也会突破难关,还可以提高文章的档次。如果所写讲话“实”的东西太多或不好处理,就加入理论的东西,发挥理论启迪思维、解释现在、预测未来、论证方法的功能,使讲话平而不淡,实中见理。相反,如果“虚”的内容比较多,就要在“实”的方面增加力度。创新管理已经成为时代强音,但只讲这个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能联系大的发展趋势,提出在创新管理上开展“十比十赛”活动,就会使讲话有力得多,实在得多。
(三)化整为零,分拆处理。把一个问题分解成为多个分支,从多个侧面、多种角度组织相关材料来完善这一中心意思,可以有效地开展话题,并使条理更加清晰。一是在某某问题上……。二是理论上;实践上;效果上。三是认识意义;坚定信心;理清思路;抓住重点;健全制度;加强领导。四是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作风上;纪律上;制度上;措施上。五是抓好工作到位;抓好责任落实;抓好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抓好组织协调;抓好督促检查。
(四)老曲新唱,老调新谈。许多工作,无法做到不重复过去反复讲过的内容,因为无论怎么讲,原有的做法必须坚持,一些固有的工作不宜随意改动,不可能完全拿出一套全新的做法和要求。因此,对于一些固有的做法,也可以立足于高起点、巧思维,温故而知新,用新语言来表达老问题。一是变换语调,通过
加重语气来引起人们对某个问题或某个方面高度重视(如“在当前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尤其要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二是抓取特点,看看该项工作在当前的情况下有什么新动向,从哪个角度讲能够讲出新意,讲得有针对性。
(五)抓取现时,借势而发。要重视讲话的即时性。“即时”就是最新的内容。注入鲜活的内容,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不论在任何阶段,一旦发现有新的内容,就要立即写进讲话中。写领导讲话稿,要善于就地取材,抓取最新材料,找出最新话题。内容要越新越好。因此,任何时候都要重视补充最新发现的内容。
(六)叙述传递,跳出圈子。复述一段过去讲过的内容或做过的工作,只把口气变一下,顺势展开论述。如:“我们曾经提过……”;“我们一再强调……”、“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直坚持……”、“近年来我们先后进行了……”。秘书写领导讲话,有一个重要的杀手锏,就是引用上级精神。
(七)随机应变,随写随转。内容无法写时变观点,观点无法写时变主题。有经验的秘书在写领导讲话稿时,对于整个思路也在边写边调整,在写作中理清思路,贯通思路,检验思路。一旦遇到写不下去的内容,或先空着,留待最后去补充;或另辟蹊径,迅速转移到另一路子上来写,而不“在一棵树上吊死”。
(八)中途充电,以利再战。写着写着,发现自己对所写的事物考虑得还不细致,分析不透彻,认识不清楚,知识不全面,掌握材料不充分,写起来觉得平淡,没有分量,达不到理想的表达效果。这就需要对所写内容进行认真思索,加深理解,或者再去搜集材料,充实头脑。写讲话稿需要的知识范围很广,不可能都在头脑中储存,所以要边写边学习。如果是作者因缺乏有关的专业知识,对问题比较生疏,或是在尚未消化的情况下着手写作,因此说不出内行话,则最好是不耻下问,请教别人,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后再写,或直接求助于人。
(九)避实就虚,以退为进。一是对于有些可讲可不讲的内容,可以通过回避来解决问题。二是按照鲁迅说的:写不下去时不要硬写,休息一下。这实际是以退为进,可以在冷静琢磨中打开已被阻塞的思路。
第三章
修改
讲话稿写完后,大到观点、材料、结构、立意,小到题目、语言、标点、数据,都要认真细致地检查和校核。“一分写作三分改”。好的文章,无一不靠反复修改才趋于完善。
一、审查主题
一是看主题是否正确。讲话稿要针对特定的形势、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场合和特定的对象来限制话题,注意针对性,把握临界点,不讲题外话,不讲与听众无关的话题。二是看主题是否明确、集中、突出。三是看主题是否深刻,说理是否充分。四是看主题是否扣题。
二、理顺思路
一是纲领性思维。从“这次活动”、“这次会议”到底应该讲些什么,怎样讲去想问题,看看那些问题写得不到位、表述不准确,与想的不一致。二是逻辑性思维。逻辑方面,主要是指要正确运用概念、正确地判断和推理,使所要表达的内容具有合理性。讲话要求思维缜密,逻辑严谨,概念必须确定不移,判断必须准确明白,用语要恰当清楚。整篇讲话出现逻辑问题也是常有的,但是因为隐藏得比较深,不容易被发现。
三、订正观点
订正观点,就是要对错误的观点,该删去的要删去;老旧的观点,该添新材料的要添新材料;对零散的观点,该集中的要集中;对没有摆正位臵的观点,内部缺少联系的观点,总观点不能统帅的分观点,分观点不能说明总观点的问题,重新组织调配,下功夫调整位臵,使之互相关联,相映成趣。实在不行就删掉。总的要求是:在一篇讲话稿中,先后阐述的多个观点要前后照应,相互配套,形成体系,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和联系性,发挥出整体效应,而不应该相互脱节,甚至互相冲突。对于重要的观点,可以把它提炼成一个口号,甚至主题,在写作中贯穿全文,反复突出,反复宣传,使之成为流行语言。
四、调整结构
讲话稿宏观结构不够清晰的,内容和形式不够统一的,主要观点不够突出、鲜明的,内容上有较明显的衔接痕迹的,都要在
结构上作相应的调整。方法主要是简洁净化结构和调整优化结构。整体不太清晰简洁,结构零乱、层次复杂的结构:看看有没有简化结构的可能。结构越简洁、越清晰越好。所以,从修改来说,只要有可肯使结构比原来更简洁、更清晰,就要进行修改。原稿不能充分表达意思,整体结构不能统率各部分内容,或经多方努力,表达观点和论事说理仍无法清晰,或对原结构欠妥的地方部分调整后,仍觉全篇结构不理想的:把架子拆掉,重新组合。可以来一次如何打破已有格局的假设,从道理上寻找推翻原有结构的理由。找出新的结构设计后,与原稿对照一下,看有没有可取之处,比较一下那种讲法更好一些。如果有更好的写法,不妨大胆尝试一下。这种伤筋动骨的机构调整,可以用“缩放法”。即大胆合并原来的几个自然段或几个层次,去掉小标题或序号,压缩成一小块段中的几个层次。或把其中几个层次提升为上一级层次乃至全文的几个大段标题使用,构成全文新的布局结构,使观点更准确,论述更透彻,层次更清晰。
观点的排列组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总分可以易位,大小可以互换。调整了大小结构,也就改变了大、中、小观点的相互关系。因此,结构和观点上的调整要一体化进行,通盘考虑。
五、斟酌手法
常见的不当表现手法:
(一)水波不兴。领导讲话要求平实,但不是平淡。语言平淡,叫人听了打不起精神;内容平淡,起点低,观点旧,思想开
掘不深,事理分析不透,起不到教育人的作用;技法平淡,通篇没有轻重缓急,没有变化,没有重点,缺少波澜起伏,缺少层次性和立体感,形如止水。有的讲话,通篇“要”字当头。看上去是在安排工作,但效果上生硬干涩,力度也不大,念起来也不带劲。
(二)刻意求新。有的人追求写法新奇,有意打破人们已经习惯了的讲话表达方式,避开人们期待的语言,刻意求新,猎奇求怪,结果弄巧成拙。或者本来意在创新,但没有在消化材料上下功夫,只是在常见的内容中抽换个别词句或加上一段超前新论,使句新意不新,形理不相符合,不但没有起到创新的作用,反而把一些简单的道理搞得难以明白。
(三)虚张声势。领导讲话要求反映的一切都是直接的、客观的;研究的问题是实际工作中客观存在的;总结的经验、指出的差距,是实际工作的真实面貌,既不能凭空虚构,随意编造,也不能添枝加叶、添油加醋。
(四)信马由缰。在一个意思没有说完的情况下,就转入下一个意思,致使前后意思表达不清;一个意思已经表达完整,但想到还有些内容没处放,于是便补到相似的内容后面,结果若即若离,画蛇添足;在运用联想展开写作时,不时跳出一些似是而非的内容,如将提高质量,但跑到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上来。这些都是宏观把握能力不强的表现。
(五)矫揉造作。领导讲话不能让人听后觉得类似宣传口号。
描写、形容、模拟、抒情手法和双关语、咏叹调等学生腔不适用于领导讲话。要用轻松的话,讲严肃的事,而不应当故作高深,用严肃的语气表达一般的思想。
六、增删材料
讲话稿在材料上常见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一)材料空洞、不典型、不具体、不充分,不够翔实,不足以表现观点、托起主题,或材料与观点不够统一、联系不够紧密,表达思想达不到理想效果。解决办法:补充增加新材料,调换旧材料,用典型的换掉一般的,用准确地换掉失真的,用与观点一致的换掉不一致的。
(二)原用材料过多或材料杂乱,本来不错的材料,且因选材用料不准,剪裁不当,无序排列,导致不能说明观点表达思想,淹没了主题。解决办法:重新剪裁和组织,毫不可惜地把“例子山”、“材料库”中对表现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平淡的、一般化的多余材料统统删掉,使该详的地方详而不杂乱,该略的地方略而不过于笼统。
(三)虽有材料,但论述没有高度,说服力差。原因:一是用一些陈旧事例来说明现实应当解决的问题,二者距离较远,想凭空拔高但无济于事。二是观察不深刻,缺乏具体分析,抽象概括不到位、不科学。解决办法:换掉老旧事例,或对原材料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和发挥,提炼出新的观点。
七、丰富内容
(一)不清楚的交代清楚。一是为阐明某一方面的问题或观点,补充说明思路形成过程,并把有关方面的情况做些交代。二是为了证明或反驳某一观点而有必要对一些事实进行叙述性交代。三是庆祝性、纪念性讲话,对庆祝、纪念的人和事做一些或详或略的情况介绍。四是表彰会、经验交流会、现场会的总结讲话,根据需要对工作情况、先进事迹、成功经验等有关内容做一些必要地补充和总结性交代。
(二)能联系实际的联系实际。写讲话稿免不了采用一些上级文件、上级领导讲话。这些内容,如果与本单位的工作实际结合不好,就会犯不实的毛病。要注意从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上处理好文理关系。
八、推敲语言
领导讲话语言的基本特点应该是“通”、“准”、“短”。“通”即通俗、通顺;“准”即用字用词力求准确;“短”即句子要短,尽量少用长句,尤其不用那种一口气读不完的长句。
(一)增。对语言缺失、接续有缺口,影响思想表达的;思想跳跃,前后失调,层次混乱,语句不够通顺,文脉不够通畅的,通过补充语言,把缺少的语句补上,把不连贯的思想内容连贯起来,把不通畅的文脉搞通畅,使语言明白不曲,以解决理解上的困难。
(二)删。删削冗词赘句,剔除语言杂质。同一个问题在阐述这个观点中提到,在讲另一个问题时又提到,前面说了后面又
说,虽然用词不同,但意思前后重复,循环论证。发现类似问题,能改则改,不好改的,则要果断把可有可无的内容删去。
(三)调。语言摆不对位臵就是瑕疵、多余,摆对位臵就可能精彩、闪光。把没有摆对位臵的字、词、句调整到恰当的位臵,让其产生出最佳效果。
(四)改。从语法、逻辑和修辞三方面进行推敲。推敲语言最好以“读改”的方式,按照写作原意,边读边发现语句包括断句和使用标点符号中的问题,及时勘误改正。
九、完善细节
(一)过渡。一是层次过渡。内容由一个层次转到另一个层次时,用过渡句对前后文加以连接。二是分合过渡。内容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的开合关节处,用过渡句对前后文加以连接,使讲话能够有机地衔接起来,构成一个整体。用“总之……”、“综上所述……”等,达到由分述到总述的过渡;用“下面通过几个方面加以说明”、“这个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之类的语言,达到由合到分的过渡。
(二)结尾。结尾是在文章的“头”和“身”已经健全丰满的基础上,为表现主题加上的最后一笔,应当言简意赅,凝练意浓,干脆有力,而不能过于细密,过于繁琐,更不能拖泥带水。一是总括式。对讲话的主要内容加以概括,使整个讲话的主要精神在听众的印象中进一步加深。一般用“总之……”、“综上所述……”作结。二是鼓动式。对事物的发展前景作一概括描述,或用几句鼓动性较强的语言号召大家为实现目标而奋斗,或凭借高远的联想,寻觅更深的意境。三是展望式。对全文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对未来前景作一番展望,增加新的内容,提出具有远见性的号召,预示未来,使讲话显得新颖有力,寄深写远,余味无穷。四是希望式。根据会议和讲话的主要精神,就落实有关工作向与会者提出要求和希望。
十、核准要点
一是实例要核实。讲话中列举实例(包括涉及的人物、事件、情节)一定要真实准确。二是政策规定要核准。三是敏感问题要核准。有些问题是领导讲话中需要十分慎重的敏感性问题。要从语出之后所产生的影响考虑,用心思考,反复斟酌。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在提法上要充分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和实际效果,不能草率。四是技术性的问题要核准。难懂的技术术语能不用最好不用。五是数字、名词、时间、人员要核准。同一名称在讲话中前后一定要确保一致。六是重要内容的排列次序要核准。两个以上人名并列时,要注意排列次序。一般按照职务的不同排列。两个以上地名或单位排列时,一般按照习惯顺序或与重点内容关系的密切程度为序排列。表扬或批评两个以上个人或单位时,一般以成绩的大小和错误的严重程度为序。
十一、修改方法
修改中,应当重视来自以下人员的意见:初稿的起草者;有关领导;熟悉有关情况的人;写作水平较高的人员。首先,从大
结构粗略过一遍,对原稿的主要内容、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特点有个大概了解,并从中领会出写作者是处在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指导和意图下写作的。这一点不可不察,不然会从根本上偏离了目标。其次,要品味和把握住写作的主要成功之处。即使是总体上不成功的稿子,也可能在某一方面投入的精力较多,写得比较成功。这就是要在修改中注意保存的内容。不能一开始就以全盘否定的态度对待已经煞费苦心写成的初稿。第三,在把握住主要方面的基础上,独具慧眼地发现原稿存在的影响大局的突出问题。对主要观点和重点材料初步拿出基本肯定或基本否定的酌情处理意见。最后,才回到开头,逐字逐句地推敲修改,完成修改任务。
十二、文字要求
(一)高简。干净,在语言上,就是尽量节省文字,节约用语,一句话能讲清的,就不讲第二句。要能少说一句就少说一句,能用一个字表达的绝不用两个字表达。领导讲话的内容不宜过于复杂。一复杂听众就会不适应,就会听乱套。在领导讲话中,并不是所有内容都要一览无余地介绍清楚,而是要根据需要选择内容,不该说或可以不说的坚决不说。该说的一定要说透,不该说的坚决不说。领导讲话在用例中应当选择有异常说服力、感染力的“尖端”材料,也就是最典型的材料。
(二)规范。写领导讲话稿要求语言要“新”,但并不是说张口就有新词。恰恰相反,领导讲话要慎用新词。用词要规范易
懂,尽量少用专业术语,避免句式变换过勤。句式变换过勤,繁简差别过大,会给读和听带来不必要的困难。
领导讲话具有简明、准确、平实的特点,较少重复,忌讳模糊,不追求文采和韵味,有一定的习惯用语。一方面,要声调顺畅,朗朗上口,适合于讲;另一方面,要和谐顺耳,听得清、听得懂,便于听觉鉴别和接受。为此,在句法上,讲话一般要以短句、简单句为主,适当选用长句。
(三)有度。一是对于一些规定性的话,要慎重推敲。出自领导之口的话,就有可能被当作政策来利用。因此,领导看问题、谈观点、用词用语一定要准确有度,不能出现偏差。要充分考虑作为讲话领导“该不该说”和“说到什么程度”,把握好“限制级”。二是指出问题或评价成绩时要留有余地。一般来说,不是特别需要,领导讲话指出工作中的问题,只应加以适度点拨,点到为止,给人留下一个浮雕式的映像就行,不宜轻率概括,强加结论,更不能夸大其词,上纲上线。对一些不能回避且拿不准的问题,可只讲熟悉的、有把握的。把握不准的,宁可含蓄一点、辩证一点。要留有余地,防止得出错误结论。要少用感情色彩浓烈的语言、多用理性之词。即使有时需要有力度的批评,也一般是临时发挥,不需要在文字上写得过于严厉。任何人都有优点又有缺点,过高地评价一个人,未必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不论是褒是贬,都要尽可能考虑周全,不使讲话产生“讲者无心,听者有意”的负面效果。三是不要讲什么就什么重要。强调,是在
必要时候的加重语气。有的人写讲话稿,用大量笔墨强调一般性问题的重要性,讲什么就说什么重要,结果自相矛盾,自我诋毁,都重要,都不重要,不光不能突出该强调的,而且还使讲话显得不严肃、不严谨、不准确。
(四)丰满。一是材料既不能少,也不能多余。有的人写讲话稿,样样要写事事要说,并列平推,结果主次不分,喧宾夺主,材料淹没了观点,内容淹没了主题。二是要分清主干和枝叶,重则重写,轻则轻写。三是事实材料不可过多、过细。讲话主要是运用逻辑力量去征服听众,所以对事实材料的引用一般不需要过多,不能事无巨细,凡事从头说起。对可有可无的枝节要果断舍弃,必要时只做撮要概述和评价就够了。四是各种材料宜穿插交替使用。讲话过多地使用典型事例,会使人感到散乱无章,文脉松弛;过多地引用数字材料,会使人像面对一团乱麻,理不出头绪;过多地使用理论材料,又令人感到文气不活。为了使讲话文气通畅而不死板,最好的办法是交替穿插使用事实材料、数字材料和理论材料,使客观材料和主管材料达到良好的结合。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结合,以便于准确认识问题;内部材料和外部材料结合,以便于知己知彼;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结合,以便于开阔思路;点上材料和面上材料结合,以便于手中有典型,心中有全局;纵向材料和横向材料结合,以使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体现领导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章
提高途径
一、勤搜集
文秘人员要养成长期积累资料的习惯和嗜好,做到常积、勤思、早备,未雨绸缪,以缓保急。所谓“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日常积累是写作材料供应的根本保证。采集材料,一定要选取真实、确定、可信度高的材料。主观材料必须正确。客观材料和材料来源必须真实可靠,不是道听途说。数字要准确无误。秘书人员要有经常不断地补充新材料,淘汰旧材料的习惯。要使所占有的材料始终保持新鲜、有用状态。
(一)材料类型。一是积累素材。与工作有关的资料,如文件、简报、领导讲话,各种数据报表、会议材料等都是下功夫收集和积累的内容。二是积累名言佳句。应当围绕领导讲话积累名言佳句,尽量使个人的词汇充实一些、丰富一些、前沿一些。三是储备观点。秘书应当积累别人也包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一些战略性的思想观点,以便在写讲话稿时选用。四是剪裁议论片段。选择一些指事不具体的精彩说理内容,作为一个阶段的理论参考,会对写作领导讲话有很大帮助。可以剪裁一些文章中的精辟议论片段收集起来,形成自己的资料库。也可以于非急用时,对自己所感想的事物做些积累性写作。这些积累好比积累块,在平时做好块的文章,用时只要把这些块拼接、连贯起来,加以头尾,就是一篇成形的讲话。五是收集文章。选定集中适用性较强的文章作为参考。或者在自己没有写作任务时,挤出时间做好一
些常用讲话的预备写作,以避免急来尴尬。在进行写作时,要练就“2+1”的功夫:“2”即随时掌握外部形势变化和内部形势发展;“1”即针对当前形势内向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六是积累提纲。在学习阅读文件书籍时,对自己认为不错的文章,概略地记下文章的大标题、小标题及层次和重点内容。七是有可能引用的各种数据以及本单位实际工作情况的事实材料。
(二)材料来源。一是从上级领导机关所颁发的政策规定、指示意见等文件中收集上级指导性材料。二是从本单位业务主管部门收集反映业务管理情况的材料。三是从有纵向隶属关系的下级单位收集基础性材料。如所属部门和下级单位执行方针政策的思路、做法、典型经验以及单位业务进展和任务完成情况。四是从不同渠道收集本单位的发展史、本单位的现状及本单位的发展材料。五是从有关人员、部门,索要有关事件的由来、会议精神、领导讲话等材料。
二、多学习
(一)学习文化理论。秘书除了学习写作基础知识外,还要广泛读书,吸收知识营养。报纸杂志刊登的优秀理论文章,是学习理论、采撷观点的重要途径,要认真阅读,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和思想火花,充实提高自己。
(二)学习上级文件。要注意学习掌握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掌握有关法规、政策,注意观察国家宏观形势,浏览相关会议文件和有关工作要求,吃透上级精神。要从上级文件、会议、舆论宣传中发现政策变化、工作导向、新的经验、新的问题,使自己的思想与形势发展相合拍。
(三)学习专业知识。写哪一方面的内容,就应该是哪一方面的专家、行家。秘书要广泛学习与领导工作相关的科学知识、行业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以及讲话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人文社会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
三、多实践
(一)多练笔。人说写作能力是压出来的,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写作领导讲话稿是一项硬功夫,不是参加一两次学习班就可以提高的,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实际锻炼。秘书必须多尝试写各种类型、各个领域的材料。要敢于接活,敢于挑担,在实践中积累,在工作中提高。只有多写多练,而且每次写作都认认真真,精益求精,不敷衍了事,才能越写越好,越写越强。
【组织部门常用公文写作--关于领导讲话稿的写作】推荐阅读:
组织部门常用公文写作11-14
组织部门常用公文写作1-9整理08-29
如何指导和组织高中学生进行英语写作05-28
预备会组织部领导讲话06-08
上级公司领导在支部组织生活会上的讲话08-29
中共合水县委组织部关于开展竞争性选拔科级领导干部工作的公告09-06
英语课堂常用组织语言05-19
组织领导08-19
组织领导07-28
加强组织领导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