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合作社的生产标准

2024-11-07

农民合作社的生产标准(精选8篇)

农民合作社的生产标准 篇1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标准

一、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及办公地点。

1、办公场所:40平方米以上(两间房屋);

2、生产经营场所:600平方米以上(有专用房屋);

3、有醒目的合作社标牌。

4、有固定检测室和检测仪器,并配备视频网络设备。

二、有合作社成员名单(30人以上),并上墙;有成方连片的蔬菜生产示范基地(200亩以上),有标志牌;有生产管理记录档案;有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三、有理事会、监理会成员名单,并上墙。

四、有完善的合作社章程,并上墙。

五、健全生产经营管理业务人员岗位责任、财务管理与报表、盈余登记、重大事项民主决策等制度,并上墙。

六、有本工作计划、目标、总结和下工作计划。

七、有专门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经济合同,配置专业财务会计人员,实行正确的会计核算。

八、合作社配有专门的档案柜,资料统一归档,存放有序。

九、合作社实行“六统一”服务。即:

1、统一农业生产资料采购和供应;

2、统一技术指导和培训;

3、统一提供经营信息;

4、统一开展加工、运输、储存等服务;

5、统一销售;

6、统一商标注册、品牌、基地认证;

(切实正规运转的合作社,必须进行“三品”认证。)

十、实行包装标识上市和品牌销售,获得绿色或有机基地认定。

十一、合作社配有电脑设备并联网,有专职信息员。

圣城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公室

农民合作社的生产标准 篇2

1 集中托管, 规模经营

当前, 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务工, 留守老人、妇女成为农村劳动力主体, 导致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化, 与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相悖。针对有的农户家里没人种地, 合作社以每年1.2万元/hm2的价格租地经营 (全托经营) ;对没能力种地又不愿意对土地进行流转的农户, 合作社每年收取一次性托管费用6 900元/hm2, 土地由合作社在麦季集中耕种, 粮食收成归农民所有。由于土地流转后, 合作社能够采用机械化、标准化作业, 托管的耕地产量增加15%左右。粮食品质提高, 价格比一般小麦高10%左右。托管后小麦增产、增收, 农户扣除托管费用后, 收入基本与自己耕种持平。通过托管土地、规模经营, 达到了合作社和农民双赢。

土地托管是指种植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等有较强统一经营能力的实体 (以下统称托管单位) , 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对农户承包地进行委托管理。农户把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入托”形式流转给托管单位, 并以市场方式向托管单位交付相应的服务和管理费用, 托管单位则负责做好农户所选择交托的项目或种、管、收、销生产全过程。土地托管分为半托和全托2种形式。所谓半托, 是指农户根据自己的需要, 按照托管单位推出的项目选择服务, 选择一项交一项的钱。所谓全托, 即农户把土地全权交给托管单位管理, 农户只需预交一定费用, 生产过程中所有事宜均由托管单位负责, 在收益分配上, 托管单位按照本村同等级地块的上中等纯收入的平均值确定农户收益。但无论采取哪种形式, 均不改变农民承包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国家给予农民的一切优惠政策仍归农户享有[1]。

作为土地托管单位, 生产中通过实施“六统一”政策, 即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灌溉、统一收割和统一销售,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投资成本, 提高了农田管理专业化水平, 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保证了较高的土地收益, 实现了托管单位和农户“双赢”。农户通过“入托”土地, 解决了家中劳动力短缺、农业技术缺乏、种地投资大、地块小不好管理等实际问题, 同时又增加了种地收入, 因此普遍表示可以接受该模式[2]。

土地托管作为当前土地流转新模式, 除能够加快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外, 最大的益处就是能够避免土地流转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其中首要的就是资金问题[3]。首先, 托管单位可以不去考虑向农户支付土地承包费一事, 较常规土地流转就省去近50%的投资;其次, 生产过程中因有农户预交的部分管理资金作保障, 所以托管单位基本上不用为种植期间投资跟不上而犯愁;再者, 由于托管单位和农民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因此可以避免因灾年给生产带来的巨额损失。

2 农机入股, 社员分红

天华合作社将社员耕地、农机具作价入股, 按社员持股数量分红。目前, 合作社共入股资金560多万元, 吸纳大中型农机具60台套, 成立有机耕队、机收队、排灌队、植保机防队, 建设有占地1.33 hm2的农机库、配件库、维修间、加油站、培训中心等设施[4], 实行农机统一存放、统一保养、统一检修、统一调度, 除完成本社农活外, 还对外开展有偿服务和跨区作业, 80%的收入归产权所有人, 20%的收入留给合作社, 确保各种农用具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最大作用。仅每年“三夏”期间, 合作社组织社员跨区作业, 每台农机纯利润达4万多元。

3 科技支撑, 持续增产

天华合作社与省农科院、河南袭轰等科研单位合作, 建设小麦、玉米、大豆高产创建示范田, 实行“统一种植、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质量、统一收购、统一销售”, 推广应用高产优质品种、配方施肥、深耕密植、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新技术, 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播种期, 合作社统一选择良种、统一施底肥、统一机械化播种;生长期, 采取相同的大田管理方式、良种良法配套、科学灌溉、适时追肥;成熟期, 统一收获。遇到自然灾害, 及时采取措施, 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保障粮食连年增产丰收。

4 产业经营, 助农增收

该社顺应市场需求, 坚持用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 积极推进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 形成规模效应。一是订单种植。天华合作社先后与河南省农科院、市县农业局联手, 建成良种繁育基地186.7 hm2, 年供种1 120 t, 既保障了当地种植良种需求, 又实现了入社社员增收。种子粮较普通小麦价格高出0.4元/kg, 平均增收3 000~4 500元/hm2。二是品牌经营。注册了天华牌真空包装无公害芝麻叶, 并开发生产“中华传统石磨面”, 实行农超对接。三是“粮食银行”。该社成立了“粮食银行”, 对托管土地收获的小麦仍归农户, 过磅后根据自愿储存在合作社, 合作社则依照市场行情和群众需要, 随时为农户兑换现金或小麦, 每年仅收0.04元/kg保管费。四是农资团购。合作社与种子、农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统一低价采购农药、化肥、种子, 不仅质量可靠, 而且生产成本较分散经营降低10%以上[5]。

参考文献

[1]应瑞瑶, 何军.中国农业合作社立法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 2002 (7) :2-7.

[2]应瑞瑶.论农业合作社的演进趋势与现代合作社的制度内核[J].南京社会科学, 2004 (1) :13-18.

[3]米新丽.论农业合作社的法律性质[J].法学论坛, 2005 (1) :59-64.

[4]柴效武, 叶益东.“农业合作社+农户”———农村制度变迁过程中组织模式的抉择[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4) :98-107.

农民合作社的生产标准 篇3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生产;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5)02-0041-05

一、引言

农业标准化是指运用“统一、简化、协调、优选”的标准化原则,对农业生产全过程,通过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和管理,促进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和经验迅速推广,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产品流通,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指导生产,引导消费,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社會和生态效益,以达到提高农业竞争力目的的一系列活动[1,2]。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业标准化逐步得到重视并取得发展,尤其是近十几年来由于国际农产品贸易壁垒限制和国内农产品安全事件频发,农业标准化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得到较大发展,其克服我国传统农户“小生产大市场”经营模式的不足,组建生产团队,基于农产品市场需求,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指导,在生产环节严控化肥、农药等用量,注重土壤和水源保护,严格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不仅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3-5],也为农产品认证和品牌建设提供了保障[6]。而作为贵州省域内农业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的铜仁市,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标准化发展如何?合作社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如何?目前在农业标准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的背景下,还没有文献显示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鉴于此,本文在对铜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问题宏观分析基础上,探讨铜仁市茶叶合作社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对策,以期推动铜仁市茶叶标准化生产,提升茶产业发展水平,振兴茶叶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二、铜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问题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贵州铜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呈良好发展态势。2011年底,全市已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422家,带动农户13.6万户,注册资金达3.98亿元,涉及畜、牧、茶叶、蔬菜、中药材、经济林等优势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已成为推动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助农增收的重要力量。合作社入股社员、资金、土地流转量等都处于增长趋势,产品市场从原来的周边县市扩展到重庆、成都、南京等大市场,经营模式也从单一的土地流转种植发展到农户订单、股份合作、反租倒包等多种形式。至2013年5月底,全市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66家,社员达4.85万人,带动农户23.5万户,注册资金44.17亿元,实现助农增收11.2435亿元,形成了“分类合理、功能互补、相互合作、促进生产、抱团入市”的格局,以及从生产到加工、到流通、到融资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资金互助社全覆盖和一体化服务的发展模式。

铜仁市供销合作社于2013年5月正式成立了铜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旨在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不断提升专业社质量、建立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开辟农产品销售渠道、建立会员制度、抓好政策与人才培养。自联合会成立起,先后召开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开通了农合联网站、组建成立了铜仁市盛合农产品有限公司、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2014年中国·武陵山区(铜仁)首届农产品交易会、组织部分理事到重庆市秀山县考察学习等活动,其日益成为带动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中间纽带。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铜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存在四方面问题:一是内部运行机制还不够规范。部分合作社经营运作、事务管理、账目管理等运行机制还不完善、不健全、不规范,制度章程流于形式,有组织无作用;二是自我发展能力还不足。包括合作社成员整体文化程度偏低;部分合作社没有必要办公设备、收购基地和仓库;部分合作社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商标,缺乏质量安全意识,影响了规范化、产业化发展;三是辐射带动功能还不强。合作社虽然数量不少,但大部分产业规模小,合作经营的有效半径基本上不超出村社范围,辐射带动能力有限,辐射面窄,市场经营组织功能还较弱;四是政策扶持力度还不够。尽管目前国家和贵州省都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合作社发展的优惠政策,但扶持力度还不够大,范围还不够广,受益面还较小,此外,金融机构扶持合作社发展的贷款额度普遍较小,通过融资实现借力发展的难度还较大。

(三)标准化生产概况

截止2013年底,铜仁市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按照农业标准化要求,各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推广实施蔬菜、茶叶、水果、马铃薯及粮油作物等主要优势产业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涌现出了“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先进经营管理模式。石阡、印江分别实施了茶叶标准化示范县项目,制定了一整套茶叶标准化生产规程。同时,全市已建设沼气池场20万口(户),开展了农业面源污染普查和治理工作;实施测土配方施肥1000多万亩;实施“万家灯火绿色灭虫示范工程”项目,示范推广频振式杀虫灯0.26万盏(含太阳能杀虫灯),示范控害面积13万亩,平均减少施药次数2次,平均减少农药使用量40%;积极推行“猪-沼-粮-菜(果)”循环模式,减少了化学农药使用量,改善了农产品产地环境,促进了乡村休闲观光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三、铜仁市茶叶专业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生产案例分析

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很重视茶产业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贵州省“十二五”茶产业发展规划》等,指出要加快茶叶标准化生产、打造茶叶品牌,把茶园基地建设、茶叶企业发展、营销渠道建设及扩大茶叶交易市场作为发展重点,并对区域进行布局,提供政策保障。而铜仁市凭借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政府部门的重视,生态茶产业取得了飞速发展,茶园规模已扩大到30万亩以上,茶叶年总产量达到3万吨,年产值达12亿元,年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以上,“梵净山翠峰茶”和“石阡苔茶”获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中国苔茶之乡”正在逐步实现①。然而,铜仁市茶产业发展中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其中品牌知名度不高、生产标准化程度低尤为凸出,对此,铜仁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推进合作社规范发展,以合作社为载体带领茶农实施标准化生产,严控生产要素投入,确保茶叶质量安全,积极进行“三品一标”认证,培育茶叶品牌。在此背景下,选取铜仁市万崇山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研究对象,进行案例研究,剖析其实施标准化生产的制约因素及面临的风险等问题,并结合实况,提出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生产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铜仁市茶叶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生产。

nlc202309041132

(一)万崇山农民专业合作社概况

万崇山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含有社员106人,技术人员8人,土地301亩,建立标准化基地301亩,建立了理事会制度并具有1名会计人员,拥有产品品牌“苔尊”,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合作社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主要对茶叶进行分级包装和储藏,生茶的茶叶100%销往加工企业,通过组织合约价和市场浮动价进行购销,由自己的运输公司承担运输。但是,合作社收购社员产品是有限的,加工工厂也是小作坊,使得满足不了北京、福建客商对茶叶的需求,正在建大工厂。合作社技术主要来自当地农技推广部门和省农业厅培训,每年至少向社员及非社员开展1次产前、产中、产后和流通环节技术培训,2012年较2011年茶叶销售价格增长了25%,实现的利润增长了一倍。

(二)影响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生产的因素

合作社在实施标准化生产过程中,受多种外部因素和部分内部因素影响[7]、[8]。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农产品的价格优势、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社员参与合作社的经济收益、当地政府的支持与扶持力度、农产品下游企业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当地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的资金支持力度、当地农技部门的技术支持力度;内部因素包括社长或主要成员对农业标准较了解、合作社自身及社员拥有的农业技术、合作社自身的生产能力、社员能否获取较好的收益。

(三)制约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生产的因素

合作社實施标准化生产过程中,存在五种制约因素,即一是产品运输成本高;二是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成本较高;三是宣传力度低,信息化网络利用程度低;四是社员参与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低;五是社员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到位。

(四)政府提供的支持与帮助

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生产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帮助,在实施中,政府为合作社提供了诸多的帮助与服务,分别为制定标准化生产规范、市场宣传与引导、基础设施投入、新技术培训和指导、资金扶持及提供信贷担保、实施各种优惠及补贴和提供便捷的工商登记服务。

(五)合作社实施动机和提供的服务

合作社为了获得更多经济效益、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合作社知名度进行农产品认证并实施了标准化生产,但是由于社员较分散,不便于管理,目前还没有安排专门人员来监督社员按标准化要求进行生产。合作社通过标准化的实施向社员及非社员提供了产前、产中、产后及流通环节的技术服务。产前包括选种指导、整地指导、测土施肥指导、育苗技术指导、化肥等生产资料优惠、提供贷款担保、新技术培训;产中包括规范施肥农药等用量、提供农用机械服务、生产栽培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田间管理;产后包括收割或采摘指导、农产品分类指导、农产品简单加工、农产品统一包装;流通环节包括统一产品质量检测、提供市场信息等服务。但是在产后的收购农产品、流通过程的统一商标及标识管理、提供农产品运输服务、提供农产品销售方面只向社员提供。

(六)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生产面临的风险

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生产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茶叶市场价格风险,表现在茶叶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尤其是季节茶的价格差别较大,春茶价格较高,易销售,而秋茶、夏茶价格较低,销售困难,导致合作社年销售收入不稳定;二是自然灾害风险,表现在雨、雪、冰雹等自然灾害频发,难以满足茶树自身独特的生长周期与生长环境需求,茶叶产量大减,导致合作社遭受重大损失。

四、结论及对策

对铜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宏观定性研究,发现近年来铜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呈较快发展态势,但也存在内部运行机制不规范、自我发展能力不足、辐射带动功能不强、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标准化生产程度低等问题。其次,对铜仁市茶叶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生产进行案例研究,得出实施标准化生产的影响因素和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政府向合作社提供了诸多的帮助与服务,合作社向社员和非社员提供差异性服务,实施中主要面临市场销售价格和自然灾害风险。因此,需要我们从政府部门和合作社两个层面采取对策来提高标准化的实施水平。

(一)政府部门层面

1.完善茶叶标准化体系,增强实施标准化信心。一方面,建议主管部门建立健全茶叶标准体系,为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生产提供统一、科学、可操作的技术理论支撑;另一方面,建议政府主管部门积极采用现场示范会、专门交流会、推广培训会、经验报告会、异地考察等形式,不断地向合作社及社员介绍先进、成功的生产经验,增强实施标准化生产的信心,降低茶叶合作社学习成本。

2.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破解资金需求困难。一方面,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茶叶合作社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申报农产品质量标准和产品产地认证、品牌认证等,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各类农业财政专项和基本建设项目,要优先向有条件的合作社倾斜;另一方面,在信贷支持方面,应督促各级金融机构进一步改善信贷服务方式,简化审批手续,每年安排一定的信贷规模,解决茶叶合作社在标准化建设与运行中的资金需求。

3.开展培训指导,完善服务标准。一方面,建议政府部门重视提高茶叶合作社人员素质,既要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农技人员到合作社任职,更要加强合作社建设带头人、发起人的教育与培养,提高合作社茶叶标准化生产经营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建议完善服务标准,支持建立服务性茶叶合作社,壮大合作社规模,助推茶叶标准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4.发挥企业作用,构建信息平台。一方面,引导茶叶企业与合作社建立紧密的联结机制,鼓励企业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企业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合作社的桥梁纽带作用,以企业带动合作社生产发展,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另一方面,政府要构建茶叶信息数据资源平台,及时公布茶叶市场信息,降低茶叶合作社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合理安排茶叶生产规模。

5.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市场机制。一方面,在大力推行茶叶产品认证和原产地保护标志的同时,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以次充好等不法行为,保证标准化生产的茶叶优质优价;另一方面,强化农资市场价格监测,加强农资市场定期巡查,及时打击各种价格违法行为,建立完善的农资综合补贴制度等措施有效降低茶叶标准化生产成本。

nlc202309041132

(二)合作社层面

1.规范服务规程,提高市场生存能力。一方面实行统一品种、农资、生产技术等全程化系列服务,提高茶叶标准化生产水平;另一方面进行标准化生产之前要合理安排茶叶产品品种结构,淘汰市场竞争能力差的茶叶品种,生产市场需求量大,品牌知名度高,经济效益相对较好的茶叶产品,提高市场生存能力。

2.加强组织引导,适度规模经营。一方面合作社要履行自身职责,主动向社员推广标准化生产知识和技术,提高社员农业标准化生产认知水平,引导社员实施标准化生产;构建土地流转模式,鼓励社员分散的小规模生产向适度规模集中,实施适度规模经营,促进生产要素合理利用,实现规模经济。

3.改善内部利益分配机制,调动农户参与生产的积极性。一方面,建议合作社内部创新性地采用实物和现金入股相结合的方式,增加合作社股本規模,强化社员与合作社的利益联结;另一方面,建议合作社采用风险提成、二次分红等利益分配方法,增加社员经济收入,调动农户参与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

4.引导成立协会,避免恶意竞争。由于目前大多数茶叶合作社局限于自然村,合作社之间在茶叶生产方面有很大程度的类同,应引导成立生产经营协会,统一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在统一标准下进行生产,协会统一进行加工和销售,避免恶意竞争,降低经营风险。

参考文献:

[1]梁红卫.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行农业标准化的重要依托[J].

科技管理研究,2009(6):421-422.

[2]鞠立瑜,傅新红.四川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业标准化生产

能力研究——基于对四川省147个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调研[J].

南方农村,2010(4):55-59.

[3]孙正,张焘,李华夏.农产品市场准入标准的提高对我国农

民专业合作社带来的影响[J].经济视角,2012(4):108-109.

[4]王芳,郭晓东,冯琦,钱永忠.陕西省苹果合作社农业标准化

实施行为分析[J].农业经济,2013(4):37.

[5]王艳.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何实施农业标准化[J].中国农民

合作社,2014(7):14-15.

[6]李小洁,邹富良.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业生产标准化的促进

作用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4(18):200-202.

[7]王翔.影响农业生产合作社实施标准化行为的因素研究——

以浙江省蔬菜生产合作社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2008.

[8]范小菲.农业生产合作社标准化生产影响因素分析——

以四川省郫县锦宁韭黄生产合作社为例[J].农村经济,

2011(2):108-110.

(责任编辑:汤钦乐)

农民合作社的生产标准 篇4

长沙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长沙市大力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我省的实施办法,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重要组织形式,重点扶持,强力推进,不断扩大覆盖范围,有力推动了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截止去年底,全市有合作社1564家,入社农户27.12万个,带动农户29.16万个,全市近60%的农户参与了合作生产经营。可以说,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推动长沙市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结农户,对接市场,在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程度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此认识,市里专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协调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市委、市政府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纳入了区县(市)绩效考核内容,并作为“十强十快乡镇”的重要考核指标,每年评选表彰十个优秀合作社,强力推动合作社的发展。据统计,近两年长沙市新发展合作社1073个,是2009年前历年累计数的2.2倍,目前发展势头仍然强劲。

二、坚持示范引领,提升发展质量。实施典型带动、重点推动战略,采取边发展边规范、以规范促发展的工作措施,突出典型示范抓带动、突出优势产业抓发展、突出“三会”建设抓规范。为强化社务管理,市经管局制定了《长沙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标准》,将组织规模、组织机构、章程制度、会计核算、成员账户、合作关系等列入了示范社标准化内容,扎实抓好制度健全、合作社负责人培训等基础工作。自2006年以来,先后组织实施了“111工程”、“123工程”、“322工程”。近两年,长沙市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纳入了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示范社的建设,不仅为合作社的发展树立了一批成员规模较大、管理比较规范、带动能力较强、产业优势较明显的典型,而且还打造出了一

批全国性的样板合作社。宁乡县金醇烟草种植专业合作社,成为全国烟草种植综合服务的样板社,其成功经验在全国进行推广;望城县格塘隆平高科种粮合作社、宁乡县流沙河土花猪养殖合作社受到到了农业部的表彰;浏阳市朝阳科技养殖专业合作社,成为了湖南省科普示范基地。

三、创新发展机制,推动土地流转。鼓励农户采取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方式,入股设立农民土地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组织生产经营或将土地出租给农业企业经营,达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目的。土地专业合作社由县级业务主管部门进行审查,工商部门进行注册登记,成为土地经营主体。到目前为止,全市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土地专业合作社达到151家,直接流转承包土地17.8万亩。这一组织形式的创新,一是农户变土地承包权为股权,变承包土地资源为资本,既能有效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又能确保农民长远利益不受损害;二是合作社集中农户承包土地,进行出租经营或统一经营,改变了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生产经营格局,既能以合作社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减少市场风险,又能扩大参与市场竞争的话语权,更有利于经济纠纷的解决;三是以村组为单元设立土地专业合作社,既可以解决有限期承包与长期不变的制度衔接问题,又可以满足受让土地企业和个人相对稳定较长时间流转土地的要求,确保了受让土地经营者的投资效益,从而实现了多方共赢。

四、强化政策扶持,创优发展条件。近几年,市县两级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市工商局对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方式设立农民土地专业合作社的,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免费注册登记;从2006年开始,市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资金用于合作社示范社建设,2008年增加到600万元资金。对合作社向部、省级有关部门申请办理基地认证、商标注册、建设用地手续,市县两级有关部门免费提供相关服务;对合作社进城定点销售农产品的,其运输车辆由交警部门核发进城通行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合作社按照流转土地面积3%的比例,优先安排使用集体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农产品加工

和设施建设;税务部门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认真落实了税收减免政策;市县两级都把合作社负责人纳入了“阳光工程”培训范围,全市接受各级主管部门培训的合作负责人达3160人次,获得农村经纪人资格证书达1870人次。虽然近年来长沙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与兄弟市州的强劲发展势头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以此次会议的召开为契机,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措施,努力推动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助推全市“三农”工作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农民合作社的生产标准 篇5

2016 年2 月22 日,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主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际交流合作中心承办的亚洲区域合作专项资金项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培训”在北京开班。来自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等5 个东盟国家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的22 名官员和代表参加此次培训和交流。

此次培训班为期两周,围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主题,以培训课程、座谈交流、技术考察与文化交流等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学员们听取10 位国内相关领域的优秀专家专题授课,与总局有关司局进行座谈交流,现场参观考察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通过此次培训,我国将与东盟国家分享交流安全健康领域经验和做法,相互学习和借鉴,促进中国- 东盟非传统安全合作,共同应对安全健康挑战。同时,积极向东盟国家宣传和推广《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推动我国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现国际化,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企业“走出去”。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培训是外交部、财政部“亚洲区域合作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该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资助亚洲区域或次区域合作机制下我国参与的具有政府推动行为的多边合作项目以及区域合作专题研究。该培训是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首次组织实施“亚洲区域合作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农民合作社的生产标准 篇6

从2005年起, 佳木斯市政府就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作为牵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 实行专项推进。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任正副组长的农民专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各县 (市) 区也将合作组织建设纳入重要工作日程, 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 使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形成了“多主体参与、多部门扶持、多领域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佳木斯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一) 数量增长较快, 但规模仍然偏小

受国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优惠政策的吸引, 近两年来, 合作社数量扩张较快, 全市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620个, 均在工商部门登记。但合作社的规模偏小, 吸纳的农户有限, 农民参与度偏低。目前, 佳木斯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成员33015户, 辐射带动非成员54885户。在162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当中, 农户10户以下的929个, 10~20户的261个, 20~50户的184个, 50~100户的158个, 100~150户的57个, 150户以上的31个;20户以下的合作社占73.5%, 10户以下的占57.3%。由于规模小, 不能充分发挥资金、土地、技术等的集聚效应, 合作社有名无实, 成为空壳。有实体的合作社291个, 占18%;开展经营活动的合作社664个, 占41%。

(二) 行业分布广泛, 仍以种养殖业为主

从行业分布看, 佳木斯市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中, 从事种植业的1169个, 林业15个, 畜牧业202个, 渔业26个, 服务业126个, 其他82个。在种植业中有粮食产业的996个, 在服务业中有农机服务业的125个, 金融业1个, 由此可见,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行业分布广泛, 已涉及种植、养殖、农机、金融、技术信息等多个行业, 但仍主要分布在种植业和畜牧业, 从事种植业的专业合作社大体约占72.2%, 从事畜牧业的专业合作社占12.5%, 合计达到85%。

(三) 经营服务领域有所拓宽, 但层次较低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服务的领域已由过去主要开展信息服务拓展到农资供应、农技推广、加工、仓储和销售等多个环节, 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但合作社的服务层次还处于或生产、或销售、或加工、或购买的低端环节, 主要集中在生产环节。当前, 全市合作社中, 产加销一体化的195个, 以生产为主的1199个, 以购买为主的97个, 以仓储为主的12个, 以运销为主的7个, 以加工为主的45个, 其他形式的65个, 单纯生产型的占比达74%, 服务领域还较单一, 服务层次较低。

二、佳木斯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缺乏专业人才, 核心竞争力较弱

管理人才缺乏。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者大多是农民, 负责人知识文化水平较低, 主要靠经验做事, 很难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的要求。由于对合作社认知的局限, 对合作社和产品定位的模糊, 品牌意识的缺乏, 产品很难具有核心竞争力。

专业技术人才不足, 直接影响了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人员是合作社的核心, 是做好专业技术服务的必备条件。从调研情况看, 合作社的技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 大部分合作社往往只有不超过两名技术人员, 每名技术人员负责指导的田块面积往往超过100亩, 有限的技术人员中, 技术水平普遍偏低, 80%的技术服务人员只具有初中或高中学历, 薄弱的文化基础, 严重阻碍了相关新技术的推广。这些技术人员更多还是通过传统的书籍、报纸、面授等方式获取相关技术, 运用互联网、科研资料数据库等高科技手段获取技术资料的能力非常有限, 技术人员难以及时掌握本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 造成了技术人员的知识储备和作业技术长期得不到更新, 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应对乏力。

(二) 缺乏品牌意识, 发展后劲不足

在调研中发现, 佳木斯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意识严重缺乏。注册商标拥有率低, 无公害认证、绿色食品认证、产地认证、有机食品认证也处于起步阶段。全市合作社中, 有注册商标57个, 占3.5%;共注册商标58个, 占3.6%;有无公害认证的合作社137个, 占8.5%;有绿色食品认证的合作社18个, 占1%;有机食品认证的合作社2个, 占1‰;有产地认证合作社10个, 占6‰;实现农超对接的合作社9个, 占5‰, 向超市直销产品金额2858万元;有经营实体的合作社291个;占18%。

(三) 缺乏职能整合, 服务层次较低

从目前运行的合作社看, 不仅数量少、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 且合作社的职能服务范围狭窄, 无法提供全流程的有效服务。突出表现在对销售与深加工的服务不足。实现农超对接的合作社仅有9个, 产加销一体化的195个, 大部分合作社目前采用的是“统一订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自行出售”的服务模式, 服务的范畴主要集中在对生产过程的优化上,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 提高了经济效益, 但是对产品的销售与深加工涉足较少。一方面, 产品往往由各会员自行出售, 交易量小无法获得较为优惠的成交价格。另一方面, 由于产品的深加工程度低, 产品的潜在价值被放弃, 无法实现合作社成员利益最大化。

三、佳木斯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路径

(一) 必须走人才强社之路

大力加强对合作社管理人员的培训。合作社管理者的能力与水平对合作社发展至关重要, 必须加强对合作社负责人的培训。第一, 加强获取市场信息能力的培训。市场经济条件下, 信息就是金钱, 信息就是方向, 只有掌握了充足的信息资源, 才能把准市场的脉, 制定符合市场发展趋势和合作社自身发展规律的计划, 正确引领合作社的发展方向。当前, 网络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必须着重加强网络等信息获取技术的培训, 加快市场信息的获取速度, 把握发展先机;第二, 加强对负责人的综合管理能力培训, 提高其成本控制能力。成本管理是合作社内部管理的核心与关键, 成本管理的专业性非常强, 要练就一身成本管理的硬功, 合作社的管理者必须加强财会、市场经济以及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学习, 逐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 最终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提高合作社的盈利能力;第三, 加强对负责人的谈判技巧培训, 提高谈判能力。谈判既是智慧的较量, 也是技巧的较量, 因谈判能力欠缺常常使合作社在交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加强对相关负责人谈判技巧的专门培训, 提高沟通谈判能力对于扭转合作社在与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农产品收购商协商时的被动地位, 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 提高产品售价具有重要意义。

大力加强对合作社技术骨干的培训。技术骨干是合作社开展技术服务的主力军, 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应着重对技术骨干进行技术培训,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针对实际情况设计课程, 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培训对象的接受能力、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 尽可能以现场教学为主, 理论讲授为辅, 力求取得实效。

(二) 必须走品牌支撑之路

树立品牌意识。走品牌化发展道路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调研过程中发现, 合作社成员的品牌意识淡薄, 觉得牌子可有可无的观念非常普遍。已拥有注册商标的合作社, 不注重商标的推广, 有的商标形同虚设, 并没有为合作社带来经济效益。究其原因, 主要有:一是不重视宣传推广, 合作社在获得注册商标后就觉得万事大吉了, 商标就会自然而然地发挥作用了, 而不重视对商标的宣传推广, 仅处在商标拥有阶段, 还没有让商标真正成为合作社的无形资产。二是缺乏对商标的跟踪管理。即使是有一定市场响誉度的商标, 由于缺乏对商标的实时动态跟踪管理, 使本已被市场接受的注册商标被其他近似的商标所掩盖, 品牌价值逐渐消失。三是产品质量不稳定。合作社普遍目光短浅, 缺乏诚信, 为了降低成本, 降质降档, 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 伤害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 品牌竞争力、品牌优势也逐渐削弱。

注重培育品牌文化。创造品牌发展的良好环境, 提高合作社成员品牌意识, 培养成员长远的发展眼光和专业的品牌经营能力, 从产品的诚信度与知名度入手, 提升品牌价值。关注品牌、信任品牌、购买品牌才能使品牌得以生存和发展。由于品牌产品价格较高, 现阶段, 消费者在农产品消费上仍倾向于选择价低产品, 不利于品牌扎根。如品牌无公害蔬菜, 其价格比普通蔬菜高35%左右, 因此, 不少消费者还是宁愿选择价格便宜的普通蔬菜。尚未形成品牌消费观念,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品牌农产品的市场扩张。

(三) 必须走协作联合之路

调研显示, 佳木斯市普遍还停留在单打独斗阶段, 无法适应大市场的竞争要求。合作社必须走联合发展的道路, 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进行多领域、多方式的联营与合作, 优势互补, 才能有效形成规模优势, 夯实产业根基, 在定价和谈判中占据主导地位。

联合社的优势在于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不再局限于是“同类农产品生产者”的联合, 无论是合作社的成员构成还是服务内容都体现出多元性和综合性。首先, 联合社成员构成具有多元性, 农户有种植大豆的, 也有种植玉米的, 一个农户可能今年种大豆, 明年就会种玉米, 还可能同时种植水稻, 要求农民按照种植内容参加不同的合作社或频繁更换合作社既不现实, 也无必要。联合社以地域为单位, 统筹该区域内所有类型的专业合作社, 其成员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其次, 联合社表现出服务的综合性, 与服务对象的多样性相适应, 其服务内容必然是综合的。种植业、养殖业、销售服务、金融服务、技术推广服务于一体, 综合交叉, 优势互补, 不仅拓展了合作社新的发展空间, 也避免了同一区域之间的恶性竞争, 实现了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王珏.促进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法律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11.

[2]王彦, 王建英.政府会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3]王洪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 2011.

[4]常青, 孔祥智, 张建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9 (4) .

[5]孔祥智, 陈丹梅.政府支持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J].教学与研究, 2007 (1) .

农民致富载体——农民专业合作社 篇7

农民加入合作社有以下好处:

1.便于农民更直接有效地享受国家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扶持政策。通过实施, 国家扶持政策将直接惠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 比如针对合作社的“农超对接”项目等。

2.合作社相比分散经营可有效提高市场竞争力。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成员分散生产的农产品和需要的服务聚集起来, 以规模化的方式进入市场, 改变了单个农民的市场弱势地位, 有效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3.合作社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得信息和技术服务。农民在合作社内享受更广泛更优质的技术服务、市场营销策略和服务信息, 从而提高市场应变能力, 以及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品质, 以更优质的产品获得更好的效益。

4.可实现农产品规模化效益。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营销等措施, 使农产品形成规模经营, 解决了农产品卖难、克服了家庭经营规模小、与市场脱节等问题, 从而实现更大的生产经营效益。

农民专业合作社林木资产的核算 篇8

1 林木资产的计价及处理

(1) 合作社购入经济林木时, 按买价及相关税费, 借记“林木资产—经济林木”, 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款等账户;购入或营造的经济林木投产前发生的培植费用, 借记“林木资产—经济林木, 贷记应付工资、产品物资等账户。 (2) 经济林木投产后发生的管护费用, 不再记入本账户, 借记“经营支出”账户, 贷记应付工资、产品物资等。 (3) 经济林木投产后, 其成本扣除预计残值后, 在正常生产周期内平均摊销, 借记“经营支出”账户, 贷记“林木资产—经济林木”。 (4) 合作社购入非经济林木时, 按买价及相关税费, 借记“林木资产—非经济林木, 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款等账户;购入或营造非经济林木在郁闭前发生的培植费用, 借记“林木资产—非经济林木”, 贷记应付工资、产品物资等账户。 (5) 非经济林木郁闭后发生的管护费用, 不再记入本账户, 借记“其他支出”账户, 贷记应付工资、产品物资等。 (6) 按规定程序批准后, 林木采伐出售时, 按照实现的销售收入, 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款等, 贷记“经营收入”账户;同时, 结转实际成本, 借记“经营支出”, 贷记本账户。 (7) 以林木对外投资时, 按合同、协议确定的价值, 借记“对外投资”, 贷记本账户, 合同或协议确定的价值与林木资产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 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 (8) 林木死亡毁损时, 按规定程序批准后, 按照过失人及保险公司应赔偿的金额, 借记成员往来、应收款账户, 贷记本账户;将过失人及保险公司应赔偿的金额与林木资产账面余额之差, 借记“其他支出”或贷记“其他收入”。

2 经济林木的核算

经济林木是指用于合作社生产工具的林木资产。其特点是能够重复生产出相应的产品, 成本通过产品销售收入得到补偿。经济林木主要包括果树、核桃树、橡胶树、茶树、油桐、油茶、桑树等。合作社为了核算购入或营造的林木成本, 应设置“林木资产—经济林木”二级账户, 进行分类核算。该账户是资产类, 借方登记购入或营造经济林木的实际成本, 包括买价和相关费用以及在经济林木投产前发生的培植费用;贷方登记摊销、对外出售、投资、毁损时结转的账面价值;期末余额在借方, 反映合作社购入或营造林木的实际成本。该账户按“经济林木”和“非经济林木”设置二级账户, 按林木的种类设置三级账户, 进行明细核算。经济林木核算的业务举例如下。

例1.合作社购入樱桃苗一批, 植入果园。以银行存款支付价款24000元, 以现金支付运费300元。会计分录为:

例2.合作社营造葡萄园领用种子1300元, 应付外请育苗人员工资2000元, 暂欠灌溉的水费、电费200元。会计分录为:

例3.合作社在葡萄园培育过程中领用农药600元, 化肥1400元, 以现金支付水费300元, 应付本社成员工资3500元。会计分录为:

例4.合作社培育的葡萄园投产前的账面成本为24000元, 预计产果年限为8年, 预计产值率为5%, 摊销葡萄园的成本。

例5.合作社葡萄园投产后, 当月领用农药100元, 应付成员看护果园的工资800元。

经济林木投产后发生的费用, 不再记入林木资产—经济林木, 记入“经营支出”账户。会计分录为:

例6.合作社出售葡萄树收入价款5000元存入银行, 账面成本3000元。会计分录为:

同时结转成本, 会计分录为:

例7.合作社的葡萄树因管护不当, 造成少量死亡现象, 账面成本240元。经研究决定应由个人赔偿100元。会计分录为:

例8.合作社的苹果园因自然灾害毁损, 账面价值15000元, 保险公司承诺赔偿10000元。会计分录为:

例9.合作社以一片果园对外投资, 期限3年。双方合同协议价120000元, 每年获利30000元, 果园账面价值100000元。3年后收回投资时, 评估作价为115000元。

(1) 合作社以果园对外投资时, 会计分录为:

(2) 合作社每年收到果园投资利润时, 会计分录为:

(3) 合作社三年后收回果园投资时, 会计分录为:

3 非经济林木的核算

非经济林木是指只有通过砍伐后出售才能对成本进行补偿的林木资产, 主要包括松树、柏树、柳树、杨树、梧桐树等。合作社购入或栽培非经济林木, 主要是用于绿化和改善环境。非经济林木的核算比较简单, 合作社应设置“林木资产—非经济林木”二级账户, 借方登记购入或营造的非经济林木的实际成本, 包括买价、相关费用及郁闭前的培植费用;贷方登记出售、投资及毁损时结转的账面价值;期末余额在借方, 反映合作社所拥有的非经济林木的实际成本。该账户按非经济林木的具体名称设置三级账户, 进行明细核算。其业务举例如下。

例1.合作社购入杨树苗150棵, 价款4500元, 以银行存款支付。会计分录为:

例2.合作社培植杨树以现金支付水费300元, 应付成员护林工资1000元。非经济林木郁闭前的费用计入成本, 会计分录为:

例3.合作社以现金支付已经郁闭的杨树看护费用400元。

非经济林木郁闭后的费用, 不再增加成本, 作为其他损益处理。会计分录为:

非经济林木郁闭后不需要进行会计核算, 但郁闭前、后发生费用的处理方法不同, 要在备查簿中郁闭时点及相关事项登记备查。

例4.合作社经批准将部分道路两旁的杨树砍伐出售5 0棵, 出售收入2 7 5 0元存入银行, 这批杨树的实际成本为1500元。

林木采伐出售时, 不区分经济林木与非经济林木, 都按照实现的销售收入, 贷记“经营收入”。会计分录为:

上一篇:初三学习方法与技巧下一篇:公司研发项目激励措施管理办法